科研文献

2024-08-11

科研文献(精选6篇)

科研文献 篇1

1 专利文献的概念

专利文献是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及国际性专利组织在审批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出版物的总称[1]。

专利文献是申请或批准专利的发明创造, 即包含已经申请或被确认为发现、发明、实用新型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试验成果的有关资料, 以及保护发明人、专利所有人及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注册证书持有人权利的有关资料的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文件 (或其摘要) 的总称。这些资料是在专利审批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文件, 有些是公开出版的, 有些则仅为存档或仅供复制使用。

我国自1985年4月1日实施专利法以来, 也形成了自己的专利文献体系, 它主要由《发明专利公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外观设计专利公报》以及与前二者相对应的专利说明书组成。专利文献是记录有关发明创造信息的文献。广义包括专利申请书、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检索工具以及与专利有关的一切资料;狭义仅指各国 (地区) 专利局出版的专利说明书或发明说明书。由于专利可区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植物专利、再公告专利、防卫性公告、商标、技术诀窍等, 专利文献也可按内容作相应类型划分。

2 专利文献的特点

2.1 内容新颖、时效性强

《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应当具备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此外, 各国专利法也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必须具有新颖性。特别是因为大多数国家采用了先申请原则, 即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内容申请专利的, 专利权将授予最先的申请者。这就促使发明人在完成发明构思之后尽快申请专利。事实上, 一些重大发明常在专利文献公开10余年后才出现在其他文献中。近年来, 一些国家相继采用了早期公开制, 发明说明书自申请专利之日起满18个月即公布于众, 这更加快了发明内容公开化的进程。

2.2 技术资料详实、可靠

现在很多申请专利文件地撰写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代理人会同发明人共同完成, 且还须经过专利局审查员的严格审查才受理公开, 因此专利文献内容详实、可靠。《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七条中要求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应当包括: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和具体的实施方式, 经过审查后的专利文献能够系统、详尽地反应该技术在本领域科技发展的全过程, 内容详实、可靠, 具有很高的实用参考价值, 这是其他科技文献无法比拟的。

2.3 集技术、法律、经济于一体

专利文献记载技术解决方案, 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披露专利权及专利所有人权利变更等法律信息[2]。从专利文献中可了解发明技术的实质、专利权的范围和时限 (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有效期限为20年,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则为10年) , 还能根据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技术范围、领域分布, 分析出专利技术的销售规模、潜在的市场、经济效益等等, 洞察正在开拓的新技术市场以及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4 载体多样、格式统一、形式规范, 使用方便

现在登录http://www.soopat.com/Home/Index网站, 就可以利用表格检索各单位各类专利信息, 利用IPC分类搜索就可以按照国际专利分类号 (IPC) 检索工具进行不同专业领域专利的检索。世界专利可以通过高级检索和IPC分类搜索包含99个国家和地区、超过8500万专利文献, 时间跨度超过350年的中英文世界专利信息。各国专利说明书基本上都是按照国际统一的格式印刷出版, 著录项目都有统一的识别代码, 国家名称也有统一的代号。这使得查阅者即便不懂原文也能识别该说明书的要点, 给查找专利文献提供了方便。

3 利用专利文献服务高校科研活动

3.1 科研项目立项之初, 进行专利检索避免重复研究

研究课题开题立项之初, 及时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和科技查新, 利用专利文献内容新颖、时效性强和技术资料翔实可靠的特点, 全面了解该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水平和同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做到知己知彼, 发掘未被开发的技术领域, 选择高起点和新的科研领域, 避免重复劳动和资金浪费。对于纵向课题而言, 可提高课题的获批概率, 为以后进行课题研究节省研发时间和科研经费。就横向课题而言, 可为合作单位开发出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是提供本技术领域最新的技术服务, 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3.2 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 进行专利检索可丰富研究内容, 推动技术创新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进行专利检索可了解该科研项目的发展历史、现存的科技成果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 有利于科研人员开拓思路, 启发创造性的思维, 丰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在研发过程中通过专利文献的检索, 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当前的市场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资金投入研发出新技术、新产品, 尽快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市场化, 并进一步实现该技术的产业化。

3.3 科研项目完成后, 进行专利检索可适时申请专利,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在研究课题临近完成时, 进行专利新颖性检索可为科技成果的鉴定提供较科学的尺度[3], 了解自己的科技成果处于国际和国内的同类技术的何等水平, 为科技成果的鉴定提供确切的材料。在发表论文和鉴定会议召开前, 先申请专利以免使专利申请失去新颖性。在科技发展的今天, 一项新技术成果不仅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专利, 而且要拥有该技术的专利群。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一些重要技术方案很多情况下仅仅申请一个专利是远远达不到技术保护效果和范围的。为此, 在申请专利保护时应该分别申请, 在把主要技术申请核心专利的同时, 还要把与此相关要保护的技术一并申请专利, 以形成一个专利群。用一个专利群把该新技术进行大范围保护,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专利技术, 保证以后该技术在进行专利转化和实施时,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专利纠纷。

3.4 科研成果转化时, 检索专利的法律状态, 减少专利侵权和诉讼风险

专利的独占性使得有效专利技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就无法实施其技术, 否则就构成专利侵权, 产生法律纠纷。为此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时要对该领域的专利技术进行法律状态检索, 以避免专利侵权, 减少诉讼风险。

综上所述, 专利文献的特点决定了其在高校科研活动中所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因此高校只有有效、合理地利用专利文献, 才能为科研活动保驾护航。

摘要:专利文献具有内容新颖、时效性强;技术资料详实、可靠;集技术、法律、经济于一体;载体多样、格式统一、形式规范, 使用方便等特点, 对高校的科研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针对专利文献资料的特点, 探讨了高校如何利用专利文献资料服务科研活动。

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专利文献,高校科研活动

参考文献

[1]孙洪.专利检索对科研开发及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作用[J].舰船科学技术, 2007, 29.[1]孙洪.专利检索对科研开发及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作用[J].舰船科学技术, 2007, 29.

[2]贾志琦, 邵曰剑.有效利用专利文献,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山西科技, 2008 (1) :91-92.[2]贾志琦, 邵曰剑.有效利用专利文献,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山西科技, 2008 (1) :91-92.

[3]王红.高校、研发机构对专利文献信息的利用[J].阴山学刊, 2009 (3) .[3]王红.高校、研发机构对专利文献信息的利用[J].阴山学刊, 2009 (3) .

科研文献 篇2

实习地点:东三教914

目的:本次科研训练提供给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机会,使得学生得到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通过科研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研究作风和学术道德品质,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

要求:科研人员在对一个课题进行研究之前,往往都会从互联网上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对其进行仔细阅读,从中了解所研究内容的国内外发展情况。随着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的开展,他们的计算机里所存储的文献资料也越来越多。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些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现要设计一个科研文献管理系统,用来对科研人员计算机中的科技论文资料进行统一管理,以使他们能根据研究主题快速地找到所需的论文资料。要求:使用用例建模需求,用活动图、状态图、时序图、协作图建模软件的动态行为,软件建模与设计文档齐全,代码设计规范,可扩展性好。

进度安排及主要内容:

阶段 时间 完成内容 12月06日-12月10日 选题、调查研究、文献查阅 2 12月11日-12月14日 方案设计、撰写开题报告 12月15日-12月22日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写与调试、系统验收 4 12月23日-12月29日 撰写总结报告、演示PPT的制作、汇报总结

基于Web 的科研项目文献资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Web的科研项目文献资料管理系统致力于解决和满足科研人员在互联网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面临多种设备时,对文献资料的一致性访问以及文献资料的共享协作困难问题。

在整个系统设计实现的过程中,本人主要负责进行前期调查研究,查找相关资料,体验类似的系统,梳理系统脉络,进行方案的设计,撰写开题报告等。具体如下:

一、系统需求调查

系统开发的关键是要做好需求分析,这是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重要

二、系统的主要功能:(1)资料上传下载(2)资料分类(3)资料检索(4)资料同步

三、系统分析

数据流程图分析:

四、系统设计

软件配置

数据库的实现

总结

科研文献 篇3

关键词 世界 ;香蕉 ;科研发展 ;SCI-E

分类号 S668.1

Abstract The banana research developments in the world are summarized based on searching, counting and analyzing the year of publication, citation, country / region, language, document type, funds agencies, organizations extended (posting institutions), author, Web of Science (subjec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bout banana in the world by the 1994~2012 SCI-Expanded (SCI-E).

Keywords world ; banana ; research development ; SCI-E

1 研究方法

科技文献在国际权威检索系统中的收录情况是该国学术地位的综合体现,对于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1-2]。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于1961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办,其检索数据库为SCI-Expanded(简称SCI-E),具有支持引文分析的功能。50年来,SCI数据库不断发展,被公认为世界范围最权威的科学技术文献的索引工具[3]。

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倡导利用SCI评价科研工作。目前,国内已进行过大量基于SCI的文献计量科研评价研究[4-6]。本研究以SCI-Expanded数据库为依据,利用 SCI-E检索功能检索世界各国在SCI-E上收录的香蕉主要相关文献,并依据文献对世界香蕉科研发展进行评价研究。

研究方法: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在Web of Science平台上选取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xpanded)——1994年至今,选择时间跨度为所有年份,词形还原为打开方式,其余选项设置为默认,选择检索词为国内外香蕉科技文献中较为常用的英文词语banana,检索范围均选主题,连接词均选or,进行世界各国在SCI-E 收录的香蕉主要相关文献的出版年、引文、国家/地区、语种、文献类型、基金资助机构、组织扩展(发文机构)、作者(含所有作者)、Web of Science 类别(学科)几个方面的检索、统计与分析。检索日期为 2012年10月17~25日。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的出版年、引文

相关文献总量、总载文影响:1994~2012年世界各国在SCI-E上被收录的香蕉主要相关文献记录总计7 052,被引频次总计86 236,去除自引的被引频次总计64 052,施引文献总计50 801,去除自引的施引文献总计46 400,每项平均引用次数12.23,h-index为92。

各年载文量:2011年收录的文献量最多(642记录数),占SCI收录的9.1%,而1994年收录最少(162记录数),仅占SCI收录的2.29%;1994~2012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994~2004年,每年收录文献量变化幅度较小;2005~2011年文献收录主要呈不断上升趋势,收录文献量占SCI收录的53.27%;2012年收录文献量有一定回落,收录文献量仅386记录数,占SCI收录的5.47%。各年被引频次:2011年被引频次最多(12 254记录数),占总被引频次的14.2%,而1994年被引频次最少(32记录数),仅占总被引频次0.02%;1994~2012年各年份被引频次主要呈上升趋势,见图1。

从以上数据说明,近年来国际上香蕉科研在SCI-E上的文献收录及载文影响有较大进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增长较快。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国际上加大了对香蕉的科研研究,香蕉研究的稿源和信息越来越丰富,另外,传递科技编辑研究成果的功能越来越强也是其主要原因。

2.2 文献的国家/地区

文献检索结果表明1994~2012年SCI-E收录香蕉相关文献作者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32个。

(1)载文量:文献载文量记录排在前10位国家中(图2),美国排在首位,论文量为1 297,占18.39%;印度位居第二,论文量为775,占10.99%;巴西位居第三,论文量为657,占9.31%;排在第四、五、六、七位的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论文量所占比例均在5%以上;中国在排名中位居第九,文献量为342,占4.85%。

(2)载文影响(表1):1个国家文献被引频次总计、施引文献、每项平均引用次数、平均引用次数/年、h指数越高,则表明该国文献影响力越大。从被引频次、h指数等来看,文献记录排在前10的国家载文影响以文献量排名第1的美国最强,其被引频次总计24 737、施引文献18 957、每项平均引用次数19.01、平均引用次数/年1 304.32、h-index 65,均在各国中排名第一,印度载文影响位居第二。其它各国中h指数、每项平均引用次数等较高国家有巴西、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中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中国被引频次总计为2 407,位居第八。

nlc202309011624

以上数据说明,国际上香蕉科研整体上主要以美国、印度、巴西等国为主,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科研水平均较先进。中国香蕉科研水平在世界上已有一定地位,但还远落后于美国、巴西、印度等科研较强的国家。

2.3 语种

利用SCI分析工具对相关论文进行语种分析,收录的论文涉及英语、汉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日语、波兰语等14个语种,其中,英语所占比例最高,为93.29%,葡萄牙语所占比例排第二,但仅为3.84%,其它语种文献量均较少,所占比例共为2.87%。以上数据说明,国际上香蕉研究主要以英语发表文献为主,这与SCI主要收录英美国家的期刊为主有关。因此要提高被SCI的收录率,应以发表英语语种的文献为主。

2.4 文献类型

利用SCI分析工具对相关论文进行文献类型分析,香蕉文献类型共分为15类,其中,论文文献量最多,为6 485篇,所占比例为88%。会议文献、评论、会议摘要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分别为4.21%,2.46%、2.31%。其它各种文献收录较少。从数据上说明国际上关于香蕉研究文献类型主要以论文为主,其文献质量相对较高,见图3。

2.5 机构(发文单位,含所有排名单位)

利用SCI分析工具对相关论文进行机构组织扩展分析,结果显示,收录论文机构共有3 660个,收录排名前16的机构所占比例均为1%以上,其中发文数量位居前3 位的机构是EMBRAPA(巴西农业研究公司,164篇)、INT INST TROP AGR(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162篇)、CIRAD(法国国际农业研究中心,152篇),排名第一的EMBRAPA发文量所占比例为2.33%,前16的组织机构所占比例均比较平均;其它主要发文机构依次为UNIV SAO PAULO(圣保罗大学,138篇)、MARTIN LUTHER UNIV HALLE WITTENBERG(德国哈雷-维滕贝格大学,137篇)、AGRESEARCH(新西兰皇家农业研究所,118篇)等。前16机构论文数占总论文比例25.87%,其余机构占74.13%,总体比例较为平均。检索还表明中国科学院发文量在各机构中排名较前,排名第十三位,发文82,占1.16%比例。以上数据说明,国外机构在香蕉的研究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中国研究香蕉机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2.6 作者群

利用SCI分析工具对相关论文进行作者分析,结果显示共16 923位作者,篇均作者数为2.39。排名前20的作者均来自国外,其中,以WEISSFLOG W发文量最多,为84篇,BELLO-PEREZ LA位居第二,为72篇,TOHME J、FAUQUET CM、NASSAR NMA、HANNA R的发文量也较多,均超过40篇。以上数据说明,国外作者在香蕉研究方面影响力远高于国内;另外,依据普赖斯提出的计算核心作者公式N=0.749(nmax)1/2,计算出N值为31.45篇,按照取整的原则,N值的整数值为32,即核心作者的发文量为≥32篇。统计得出核心作者人数为21,占作者总数的0.1%;核心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文献总数为1 024,占论文总数的14.5%,该比例低于普赖斯定律认为“统计年限内核心作者发表论文数应达论文总数的50%”。因此,国际上香蕉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中,未见国内学者发表的论文,国内作者的发文量及影响力与国外作者还尚有差距。

2.7 学科分析

分析利用SCI分析工具对相关论文进行学科分析,结果显示论文共分布在183个学科上,排名前5的学科(图4)中排名首位为食品科学技术,该学科发文量为1 012,占14.35%,其次为植物科学、该学科发文量为972,占13.78%,排名第三的园艺学发文量为586,占8.31%。论文分布较多的学科还有农艺学、农业综合学、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论文数均超过300;以上数据说明,国际上香蕉研究学科领域较广,并以食品、植物、园艺、农艺及生物学为主,见图4。

2.8 来源出版物

利用SCI分析工具对相关论文进行学科分析,结果显示相关论文共被1 194出版物出版,论文收录排名前20的出版物如上表,前20的出版物共出版论文1 433篇,占论文总数的19.12%,其中: LIQUID CRYSTALS出版的论文数最多,为116,占比例为1.65%;其次是PHYSICS OF PLASMAS,论文数为112,占比例为1.59%;第三位是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论文数为108,所占比例为1.53%。第四至二十位论文数比例均在1%以下。以上数据说明,论文出版来源数量分布较广,主要出版来源以前3位:LIQUID CRYSTALS,PHYSICS OF PLASMA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为主(论文数100以上)。因此,在进行香蕉研究文献投稿时,以前20出版物为首选,其中又以前3位的出版物为首选。

3 结论

SCI-E香蕉文献收录表明,世界香蕉近年来文献收录量及被引频次均呈上升发展趋势,说明近年来国际香蕉科研有较大进展,科技水平提高均较大。国际上香蕉科研整体上主要以美国、印度、巴西、德国等国为主,美国、印度、巴西等国的科研水平均较先进;中国香蕉科研水平在世界上已有一定地位,但与美国、印度、巴西等科研较强的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印度、巴西等国较其它各国更重视基金资助科研,基金资助科研成果在国际上的影响较大。但中国的会议率较低(3.4%),还有待提高。世界香蕉在SCI-E收录文献主要以期刊性文献为主,因此,其文献质量均相对较高。国际香蕉研究主要以英语发表文献为主,世界香蕉文献收录排名前16的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排名第十三位,各国中,巴西的发文机构发文影响力最大,中国研究香蕉机构相比之下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因此,中国要加强对国内主力机构及其它机构的建设,从而提高中国香蕉科研水平。国际香蕉在研究方面资助文献数较多的基金机构均较少,世界香蕉研究的核心作者群还未形成。世界香蕉学科分布以食品、植物、园艺、农艺及生物学为主,香蕉研究学科领域较广,排名首位学科为食品科学技术,这些学科国内外均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发展潜力,有较高素质的科研团队,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具有同步性、先进性;这种学科分布情况还体现了香蕉传统学科的优势,也显示出一些学科的快速发展。在国际香蕉科研方面,前20的出版物出版文献量占总文献很大比例,因次其前20的出版物均为香蕉文献投稿首选。

参考文献

[1] 赖 毅,贺兰芳,曹克玲. 云南农业大学学科研究评价——基于SCI的引文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报,2010,4(2):43-47.

[2] 莫 京,任胜利. SCI收录的高影响因子期刊探析[J]. 中国科技研究期刊,2010,21(2):138-141.

[3] 包月英. SCI检索方法及其应用[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9(4):105-106.

[4] 郑佳之,徐瑞亚. SCI收录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实质性影响初探[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508-510.

[5] 任翠娟. SCI及其网络版的检索方法与技巧[J]. 图书馆学研究,2003(1):83-85.

[6] 沈 瑛,郑江平. Web of science的检索方法与技巧[J]. 图书情报工作,2002(1):66-71.

科研文献 篇4

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基本上包括八大主题[1],这些主题的重点次序是:引文分析与核心期刊、集中与分散定律、文献统计与应用、文献计量学总论、引文分析方法、在科技预测与管理中的应用、在人才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文献增长与老化率等。文献计量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文献计量学指针用于评价科学生产率、评价科技人才、成果质量、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所、科技产业公司等)乃至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影响力等,从而使决策者能够进行有效的定量化管理。本文通过文献的分布情况、文献的使用情况、引用情况、文献成果的影响力等确认与科研团队相关的文献计量要素,继而对科研团队进行评价。

1 国内外科研团队研究综述

国内外相关研究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影响团队创新的要素进行了研究。如Higgins[2]认为个人创造力与组织文化是影响创新的两个重要因素,并提出了创新方程式(Innovation Equation)的概念。King与Anderson[3]则认为组织创新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人员、结构、气氛、文化与环境。两位学者皆提到“人”为影响组织创新的重要因素。Wolfe[4]对组织创新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影响组织创新的因素主有:个人、组织及环境变量。

第二类是对科研团队构建及团队成员的研究。如Simpson、Barbara、Powell和Michael等[5]从组织设计角度出发,针对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问题,对科技团队的合理构建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分析。Hoegl、Martin、Proseprio和Luigi[6]则从人员构成角度,揭示了科技团队成员间关系亲密程度对科技团队效率的影响。Ottosson和Stig[7]则经过大范围的调查研究,得出关于团队成员参与创新积极性的影响因素。

第三类是基于科技团队实际情况调研分析基础上的实证研究。如S.W.F和Omta等[8]以欧洲的14个科技团队为样本,通过研究与分析,发现培养与整合高绩效科技团队的关键就在于目标的整合、交流分享和灵活性。具体来说,高绩效的科技团队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征:①陈述简明、想象力丰富和执行有力;②以创新为动力努力工作以实现团队奋斗目标;③团队的组织结构应该具有柔性和灵活性等特点;④拥有内部和外部沟通与交流的健全机制。Joseph和James等[9]五位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科研团队成员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对科研团队科研成果的产出具有截然不同的作用。在对科研团队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改变工作时间表及任务概念等实验条件,发现团队成员的研究背景、研究范式及个性经历的不同对于不同的团队任务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随着科技团队建设的兴起,国内众多学者也开始关注于科技团队的理论研究。目前为止,由于科技团队理论尚处于初创时期,一些基本的概念,如对科技团队的定义还是比较不成熟。而对于科技团队理论进行系统化以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还缺乏权威的代表性人物和核心观点。同时对此方面的研究角度各式各样,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念,但是每一个研究视角都有待于继续深入和探索。但总的归纳起来,对科技团队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有关于高校科技团队研究和企业科技团队研究。

沈建新[10]认为团队的建设也要从合理的人员规模和动态组合、先进的基地建设、开放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入手。在管理上遵循促进创新的原则,加强政策法规上的引导,创建合理的管理体制,统一规划研究项目和内容,树立以人为本、以学术为尊的理念,加强团队文化的建设,从而创建良好的科研环境,为优秀的高校科技团队的组建提供条件。他提出的观点被后来研究该方面问题的许多专家学者所接受并引用。

此外,部分学者以具体的科技团队为研究和调查对象,介绍并分析了这些科技团队取得的成绩以及这些成绩背后的原因分析。

经过文献阅读总结,国内众多学者在科技团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八个方面:科技团队的人员构成及组织管理;科技团队的基本特征、组建原则及意义;科技团队的作业结构和写作特征;科技团队的管理模式、手段和途径;制约科技团队发展的因素;科技团队的激励机制及其支持系统;科技团队的能力与效能评价;科技团队的判定标准与培育。在实践层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和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均制定了相应的科技团队支持办法,对科技团队或创新研究群体的遴选条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些遴选标准包括了团队成员、团队带头人、团队研究平台和团队发文、受奖励等方面。

2 科研团队生命周期

2.1 不同阶段文献产出能力变化

组织生命周期思想认为,团队组织同人一样具有生命周期,是一个连续的自然过程,有它的童年、青年、壮年和老年时期。团队的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划分为形成、成长、成熟和终结阶段。科研团队也具有生命周期,而且科研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需要不同角色的参与,因此在组建团队时不必将所需要的人员在同一时间全部集中起来,应根据任务的需要构建面向创新目标的团队。

形成阶段是指团队形成前到团队正式形成的一个阶段,是选择合适的成员组成团队的时期;成长阶段是团队正式形成之后,团队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团队成员开始通过个人努力和彼此的合作共同在所研究的项目上获得初步的成就;成熟阶段指团队工作进展顺利,项目取得关键性的突破,团队成员自由沟通,合作意识加强的时期。这一阶段是出成绩的阶段,体现在包含文献在内的各种创新成果的产出。终结阶段是指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团队即将解散,此时需要对整个项目团队作一个综合的评估。

随着科研团队沿着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演化,文献产出能力相应也是发展变化的。即团队文献产出能力与当前所处的生命周期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团队有形成发展终结的过程,团队的创新能力也有相应的形成发展终结过程,可以理解为创新能力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对团队创新能力的评价,是对团队在某一个时间段或在某个项目中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状况进行评价。团队及成员的创新潜力与创新能力演化如图1所示。

按照文献生产的一般规律,通常在团队的组建和终结阶段,团队生产的文献较少,对基于文献计量的团队创新能力评价而言,此时反映的创新能力较弱;在成长及成熟阶段,伴随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相关文献也不断推出,此时反映的创新能力较强。

在团队形成阶段,构成团队的各成员通常具有之前的文献生产背景,对于个人而言,是其创新能力在文献方面的体现;对于其参与的团队而言,则是构成了团队的创新潜力。成员之前的文献背景,可以作为选择适合成员的重要依据。在团队成长阶段,团队成员的创新潜力逐步成长为团队的现实创新能力,真正组成一个高效的群体,产生1+1>2的合力。在团队成熟阶段,随着团队的成熟,团队优势得以发挥,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团队终结阶段,团队的创新能力部分转化为成员的能力,构成下一个团队生命周期开始的潜力。

2.2 不同阶段创新能力变化

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是以文献和时间为自变量的函数,团队生命周期和团队类型对创新能力的结果有重要影响。

团队生命周期阶段与创新能力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在团队形成阶段,主要表现为创新潜力;在成长阶段,潜力比较迅速地向实际创新能力转化;在成熟阶段,创新能力处于较高水平的增长期,增长速度可能会比成长阶段慢,但创新能力却高于成长阶段;在终结阶段,团队的创新能力停留在团队终结之时之处。

该团队的创新能力影响存在于团队成员之中,并在这些成员参与其它团队之时,成为该团队的创新潜力,并在适当条件下向该团队的创新能力转化。

3 团队产出能力

科研团队创新成果与文献计量角度的科研团队创新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各种类型的创新成果中都涉及或包含文献,都可以作为科研团队的文献创新成果。基于文献计量的科研团队创新能力评价要素由团队所处生命周期及团队的产出能力构成,团队产出能力又包括产出规模、产出效率及产出的影响力构成。具体包括本研究领域生产的文献成果的数量、文献成果的学术水平、团队的学术活跃程度、学术合作情况、文献成果的生产率、文献下载量、文献引用情况等要素如图3所示。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计量、统计、分析,对从文献计量角度体现出来的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3.1 团队文献产出规模

以团队为单位,这一团队在某个时间段或是某个科研项目中,发表了多少文献、在哪些地方发表,是期刊、会议还是以专利专著等其他形式发表的,根据这些文献的影响如何(被引用、被谁引用、检索情况)判断科研能力、学术特点、学术地位,研究历程。此团队的文献在研究领域中发文的情况,以及与相同或类似团队发文情况的对比。

不同的文献计量指标,反映不同的科研团队创新能力要素。团队文献产出规模、团队文献产出效率、团队文献成果影响力。此处的绩效指科研团队产出这些文献的效率和效益,包含团队绩效和团队成员的绩效。团队绩效包括作为整体的团队发文周期、发文数量、发文成本等要素;团队成员个体的文献生产绩效包括人均发文周期、人均发文数量和人均发文成本等要素。

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团队优势的体现,可以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从文献计量角度,可以直观定量地对合作、合著情况进行考查和衡量。

3.2 团队文献产出效率

作为基于文献计量的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文献生产效率指团队及团队成员在生产文献时,单位投入产出的文献量。投入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与科研团队创新活动相关的多种因素。

文献生产的效益。作为基于文献计量的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文献生产效益指团队及团队成员在生产文献时,投入与产出的文献之间的比值。投入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与科研团队创新活动相关的多种因素。在用于评价计算时,投入与产出的文献都应当进行归一化处理。

作为基于文献计量的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团队成员合作机制指在生产文献时,团队成员的合作、协作和合著。这一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涉及一些较为复杂和敏感的问题,如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问题。技术的进步与科技项目的合作总是与知识产权产生不可分割的关联。如何在科技合作与知识产权之间寻找出合理的方案,是许多学者孜孜不倦研究的热点。

3.3 团队文献成果影响力

作为基于文献计量的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文献影响力涉及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持续性。具体说来,由以下要素构成:学术影响力方面,有团队成员论文被引次数、发表论文期刊影响因子、引用下载比、团队成员国际论文被引次数、Q1论文比例等。

影响的深度。对于文献影响力的深度,主要是文献被哪些人引用,被哪些研究领域引用,在哪些文献中引用。体现了文献在科学交流中被使用的程度。

影响的广度。广度指事物的范围。此处指文献的影响范围,包括国家的影响范围,也包括文献在内的影响范围。科研团队产出的文献的影响范围大小,对本研究领域的影响范围,甚至包含了对其他领域的影响范围。特别是一些基础性创新,往往会影响多个应用领域,影响的范围非常大。

影响的持续性。指文献影响的持续时间特征,是属于流行性,还是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成为领域内的经典文献,甚至能做到长引不衰,成为本研究领域的经典。

个人学术情况,可以统计得到作者的发文量、被引量及引用情况,并可以按一定标准进行排队,判断作者的科研能力、学术特点及在学术界的地位。

学科核心作者群,根据个人学术情况,可以得出学科的核心作者群。

机构学术情况,统计机构的发文量、被引量及引用情况,据此进行排队,判断机构的总体科研实力、学术方向等其他特点。

文献被引排行:根据被引量,得出文献被引排行榜,判断某一文献或一组文献的影响力。

期刊被引统计、出版社被引统计、报纸被引统计、网站被引统计:根据这些统计,加以排队,得出某一期刊、出版社、报纸、网站在一个学科中的影响力,并得出各自的核心期刊、出版社、报纸、网站。

4 结论

科研文献 篇5

医药文献检索类课程由于理论知识枯燥、教学形式单一, 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与质量[3]。由于药学文献检索与科研设计课程是药学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 笔者对该课程进行了应用型教学改革。本论文对相关的教学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探讨符合药学文献检索与科研设计课程的应用型教学改革方法, 以期与广大高校教师交流和学习。

1 在课程初期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该课程的性质和重要性

现在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是“90 后”, 他们对大学的学习往往比较注重个人兴趣, 并常常会通过衡量课程的实际应用意义而决定其对学习的重视程度。部分学生也可能先入为主地认为药学文献检索与科研设计课程只需要利用百度、谷歌这些常用搜索引擎已经足够。另外, 该课程与药学本科学生从大一至大三所学过的其他课程没有很大的相关性, 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因此, 很有必要在授课初期帮助学生了解该课程设立的目的和意义, 并特别强调该课程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引起学生的重视。通过引用往届药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例如文献查阅不够全面深入, 论文写作规范性较差、水平不高等问题, 向学生说明该课程的具体应用。经过这个教学环节后, 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清楚认识药学文献检索与科研设计在毕业论文方面的应用, 学习态度有很大的转变。

2 设计课题检索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

药学文献检索与科研设计课程在文献检索方面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药学文献的相关理论知识, 例如检索对象、检索语言、检索工具和检索策略等概念, 同时也包括药学相关中文数据库的检索技能 (例如中国知网、中国药学文摘等) 及药学相关英文数据库的检索技能 (例如Pubmed、Science Direct、Chemical Abstract等)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般通过PPT的方式开展上述内容的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但并不能掌握实际的文献检索技能。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相关课题检索环节, 给予学生检索任务, 每组学生完成后在课堂上展示检索思路、检索过程和结果等, 让全班学生一起学习讨论不同类型课题的检索策略, 达到提高文献检索能力的目的。笔者在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时, 给予学生的检索任务大部分是往届药学本科毕业生的论文题目, 让学生模拟毕业论文的文献检索过程, 并且每两组学生检索同一个题目, 这样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彼此交流学习, 发现自己检索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实施这个教学环节, 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基本掌握文献检索的思路、策略以及相关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真正掌握检索技能。

3 结合毕业论文开题的相关工作, 培养学生科研设计能力

药学文献检索与科研设计课程在科研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科研设计的思路、原则以及案例分析。由于药学本科学生涉及科研的机会比较少, 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应用于学生毕业论文的开题, 包括题目的确定和内容的安排两个方面。研究往届药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发现, 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具有创新性的毕业论文, 这是科研设计方面的问题。因此, 在课堂授课时, 笔者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 进一步围绕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要求, 具体说明论文设计的整个过程, 并且引用往届学生论文开题中的问题, 例如论文题目范围过宽、论文内容安排与题目不符合以及论文立题不够新颖等。最后, 笔者让学生尝试自行设计毕业论文, 并在课堂上抽几名学生的题目进行讲评。笔者发现, 这种方式的学习对学生理解科研设计很有帮助, 也能够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4 在文献检索与科研设计的能力基础上, 训练学生论文写作技能

毕业论文写作是药学本科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 也是学生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项任务。我院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在大四上学期开始开题, 论文提交在大四下学期中期, 论文撰写到提交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从往届学生的论文情况看, 出现的问题大多数是论文撰写的思路不清晰、层次不分明、摘要部分过于累赘以及结果与讨论部分内容划分不清楚, 还有部分小问题例如格式不规范、页眉页脚有误等。药学文献检索与科研设计课程设立在学生开展毕业论文之前, 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前面提及的文献检索能力与科研设计能力有助于学生毕业论文的立题与内容的安排设计, 而论文写作技能则是学生能够提交一篇符合学校论文写作要求的毕业论文的重要保证。为了让学生对论文写作有一定的认识, 在授课内容方面主要包括论文的数据处理方法训练、论文各部分 (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 的写作要求、论文各部分撰写的顺序、参考文献的插入技巧以及页眉页码的处理等。在授课的顺序方面, 笔者模拟学生的论文写作进程, 从获得的原始数据开始到最后论文的格式修改, 步步深入, 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论文的整个撰写过程。另外, 笔者还重点讲述了中国知网的论文撰写助手CNKI E-learning。这款软件是全中文的文献管理工具, 具备了在文档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功能, 非常适合在本科教学中使用。由于课时的限制, 笔者没有充足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论文写作以加强这部分的学习, 而是安排了一些论文写作的小任务, 例如整理数据、插入参考文献、插入目录等。学生普遍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也乐于完成这些任务。经过这部分的教学, 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 大部分人基本上掌握了论文写作的技能, 为日后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摘要:结合药学文献检索与科研设计课程的三大教学目的, 即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科研设计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初步探讨该课程的应用型教学方法, 对该课程的应用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药学文献检索与科研设计,论文写作,应用型教学

参考文献

[1]于占洋.药学文献检索与利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2]曾煦欣, 王芳, 吴剑峰.药学文献检索教学方法初探[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2) :113.

科研文献 篇6

关键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献计量,统计分析,科研评价

1 引言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 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 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 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情报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学科, 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为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科研情况, 笔者使用文献计量方法, 借助搜索引擎检索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论文发表情况。中文数据库使用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2]以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3], 外文数据库使用ISI[4]与EI[5]索引数据库。主要以机构为检索词, 即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检索词来进行检索, 于2012年1月8日与2012年1月12日分别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0~2011年的文章发表情况及三大索引数据库的收录情况进行检索。由于外文数据库中对机构的表达上有一定的差异, 其中ISI使用SCI-EX-PANDED, SSCI数据库, 以“Capital Univ Econ&Business”为检索词来对SCI和SSCI收录的论文进行检索。A&HCI (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 , CPCI-S (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 之前称“ISTP”) , CPCI-SSH (社科及人文会议录引文索引, 之前称为“ISSHP”) 的论文收录情况也是用ISI, 检索词使用“Capital Univ Econ&Business”。EI检索数据库使用检索词“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以及将“country of origin”设定为“China”进行检索。

2 中文论文检索结果

2.1 发文量统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0~2011年的发文量总计为约2981篇, 其中核心期刊发文量为1145篇, 占总发文量的38%。从整体上来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总发文量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核心发文量近五年来总体上升, 在2009年核心发文量是自2000年以来最多的一年。此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及《人口与经济》作为我校主办的核心期刊在2000~2011年约有791篇文章, 占核心文章总发文量的69%, 在核心文章中比重偏大。

2.2 文章引用统计

总发文被引用次数为10073次, 其中核心期刊文献被引次数为6248次, 占总引用次数的62%。整体上被引次数有上升趋势, 其中2009年被引次数达到最大值。

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H指数统计分析, 见图3。H指数为35, 说明至多有35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35次。

2.3 被CSSCI收录情况

从图1不难得出, 我校2000~2010年发表的论文被CSSCI收录的总体成上升趋势, 值得深思的是2009年我校论文被CSSCI收录量达到最高。

3 三大索引数据库收录情况

3.1 SCI/SSCI、EI及A&HCI、ISTP、ISSHP收录论文情况

外文数据库使用在科研评价中认可的引文索引数据库进行, 分别检索我校论文在三大索引数据库中的收录情况。主要包括年收录文章的数量、文章所属学科、发文作者及其文章的被引情况, 然检索结果发现我校被收录的论文相对较少故只对发文数量、发文的语言种类、文章类型及学科分布进行了讨论。

图2显示了我校作者论文被三大索引数据库收录的情况, 其中我校论文共有241篇被EI检索、53篇被SCI检索、134篇被A&HCI、ISTP、ISSHP检索。

我校被三大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数量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在2009年我校的论文被收录数量明显加快。



3.2 三大索引收录论文的特征

3.2.1 论文的语言及其类型

对我校2000~2011年三大索引收录的情况的发文语言极其类型得出, 三大索引收录的主要以英文为主, 论文类型主要以会议为主。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 我校学者近年来积极参与了国内外的一些重要的学术会议并有文章发表。但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了一些缺点, 即我校学者在科技期刊上发文且被检索的比重偏少, 当然这主要偏重于被EI和A&HCI、ISTP、ISSHP收录的文章。SCI/SSCI收录的文章都发表在被收录的期刊上。

3.2.2 论文的学科分布

文章的学科分布显示了我校某些学科的发展情况。从图3EI收录的论文分析可以得出, 我校信息学院、统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以及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相关学科在科研上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从SCI/SSCI的收录情况看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经济类学院、统计学院等学科科研的发展较好, 但我校总体被SCI/SSCI收录的文章数量仍然较少。从A&HCI、ISTP、ISSHP收录的论文亦可得出我校经济类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信息学院作者论文收录的数量较多。目前, 我校被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数量仍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在这里未对所收录文章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

4 讨论

对于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及其教师来说, 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体现了一所学校科研的基本水平以及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综合上述分析不难得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水平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且目前总体的发展趋势仍然良好。根据本文的统计结果及其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4.1

从中英文检索的结果不难得出我校的科研水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009年我校的科研情况相对其他年份来说较好, 笔者认为2009年的数据相对比较特殊。背后的原因进一步考证后可以对以后的科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2

我校作者被收录的论文中会议论文偏多, 为了提升论文的影响力, 期刊论文收录的比重需要在下一步的科研发展中重视。发表于权威期刊上的杂志虽然有增长的趋势, SCI/SSCI收录的论文数量仍然很少。这或许与我校特殊的学科结构有关。此外, 从核心发文量的比例来看, 发表于我校学报及《人口与经济》上的核心发文量比例偏大。

4.3 应该加强校内各个院系之间在科研上的合作力度。

上一篇:EI数据库下一篇:情景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