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文献信息

2024-05-25

专利文献信息(共7篇)

专利文献信息 篇1

专利文献信息是首选的竞争情报资源, 它是一个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宝库。在市场竞争中, 企业会有很多自己的竞争对手, 通过专利信息检索和分析, 研究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拥有量、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发展趋势等, 对找到合作伙伴、确定竞争对手, 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具有极大的帮助。

通过对本行业各个竞争情报对手在某一技术类别中的专利总数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 研究主要竞争对手, 对主要竞争对手经营战略和产品技术开发路线进行分析与跟踪, 是企业竞争情报研究的中心任务。借助于对专利文献中的专利申请人、同族专利、专利的有效性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确定究竞谁是本行业中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特别是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竞争对手, 起到良好的预警作用。

1. 专利申请人分析

专利文献上列有申请人的单位名称或姓名, 在同类技术产品中的专利占请人则必然是竞争对手, 故只要将这些申请人的单位名称或姓名定期收集, 并按各个申请人申请专利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归纳和统计, 就能得出本企业竞争对手名称的一览表。如:我国某机构曾研究了世界各国微波炉的专利申请情况, 发现世界各国微波炉的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日本, 其中松下、东芝、日立、夏普和三洋的实力较为雄厚, 而松下和东芝拥有一半的专利申请量, 是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此外, 韩国的金星和三星也是不容忽视的竞争者。在对国内打火机专利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情况调研时发现, 我国公司 (包括合资企业) 或个人有32家, 其他是外国公司的来华申请, 其中, 多数是日本公司。值得注意是的, 申请量前40名申请人中, 发明专利的拥有量有44件, 占发明总数的44.90%。进一步研究发现, 申请量排名第3位的日本株式会社东海, 拥有发明专利13件, 其专利的技术主题主要涉及放电点火式气体打火机、液体燃料技术和材料、焰色反应物载体和制造焰色反应件的方法、安全装置及打火机外壳技术等方面, 其技术内容十分广泛, 是打火机技术领域强有力的竞争者。而碧克公司, 拥有发明专利16件, 在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中名列第一位, 其专利的技术主题主要涉及防儿童的打火机, 可选择性启动的打火机和打火机安全保险等方面的技术, 它同样是打火机技术领域强有力的竞争者。2001年, 欧盟拟定了进口打火机的CR法规草案。其核心内容是:规定进口价在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带有防止儿童开启装置即带安全锁。这意味着, 素有“打火机王国”之称的温州打火机正遭受严峻考验。如果我国相关企业能及时关注这些国际上主要竞争对手的专利动态, 就有可能在欧盟CR法规遭遇战之前先知先觉, 处于主动迎战的地位。为此, 相关企业应引以为戒。

2. 同族专利分析

同族专利属于一组具有相同发明主题、用相同或不同文种向不同国家或国际组织多次申请、多次公开或批准, 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族专利, 所以在专利检索中如能对其加以利用, 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通过对同族专利的检索, 可以得知申请人就该相同发明主题在哪些国家申请了专利, 这些专利的审批情况和法律状态如何。另外, 通过同族专利之间的相互比较, 可以获悉那些在基本专利中没有记载的最新技术进展。通常情况下, 越是重要的发明创造, 申请的国家越多, 技术发展也越活跃。所以对于从事技术创新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来说, 不论是在开题准备阶段, 还是在技术研发过程中, 都应当在检索或跟踪专利文献时, 对同族专利的作用予以特别关注。

国外企业往往将同一项发明技术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 为的是在全球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获取更多大利益。这类向多国申请的“同族专利”, 不但反映出专利权人研究了专利申请指定国的重要性, 即这些国家市场的规模、购买力水平、竞争对手的活动等, 而且反映了潜在的技术市场和经济势力范围, 也表明能在多国申请专利的这项发明, 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济价值。如辉瑞公司开发的西地那非, 最早作为抗心衰药开发, 临床试验发现抗心衰效果不佳, 但有很好的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作用, 辉瑞公司意识到其巨大的潜在市场, 于1993年6月9日首次在英国申请该化合物的用途专利 (GB0011920) , 随后在许多国家申请了“同族专利”, 如: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德国、西班牙、芬兰、以色列、日本、挪威、新西兰、波兰、罗马尼亚、南非等。

解析同族专利对企业了解一项发明创造的技术流动走向和市场范围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为同技术领域的企业制定符合本企业的竞争策略以及市场战略提供参考。

3. 专利有效性分析

有效专利不仅体现出技术创新成果的法律状况, 而且体现出专利的质量。专利的有效状况, 特别是发明专利的有效状况, 是衡量企业、地区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为了准确地评估有关项目的技术水平及其法律状况, 专利文献便成了最重要的依据。例如在80年代初, 我国曾从英国皮尔金顿公司引进浮法玻璃生产线, 有关部门详细检索了专利文献, 发现该公司有关浮法玻璃技术的137项专利中, 有51项已经失效, 从而在谈判中据此迫使英方要价从2500万英镑降低到52.2万英镑。与此相反, 我国某公司花费100万美元从日本三家公司引进的22项生产乙二醇的所谓“专利技术”, 事后才发现其中7项专利已过期, 2项仅差几个月就要过期, 5项无用, 这使我方支付不必要的费用达64万美元, 如果当时认真检索专利, 这样的失误率完全可以避免的。核查专利是否有效, 防止遭遇专利欺诈;核实授权方是否为合法权利人, 以及国内外有无相同、类似技术已抢先获得专利权, 以规避潜在的专利侵权风险, 该专利技术方案在国内外所处水平及实施的可能性, 以合理评估技术的价值。

目前, 全球90%的新发明新技术产生于发达国家, 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的专利许可证贸易占了80%, 在从事技术引进和设备引进时, 唯有对特定技术主题进行专利文献检索, 取得数据, 进而分析、对比, 这才有可能判断某项技术是处于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 从而决定自己的取舍和对策。另一方面, 在我国技术、产品或设备打入国际市场时, 也唯有通过专利文献的检索, 才能确定自己在国际技术市场中的位置, 明确自己是否符合独创性、先进性等要求, 从而确立是否可以在我国和其他有关国家申请专利。

总而言之, 专利文献是一种集技术、经济和法律信息于一体, 完整详尽地记录发明创造成果的信息载体。通过专利文献信息的分析, 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同行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的数量、专利布局及研发动向, 为决策者把握特定技术的开发、投资方向、竞争对手间的动向或技术合作策略, 制定竞争情报战略提供了一个科学依据, 从而有利于社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要:企业竞争情报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本行业各个竞争情报对手在某一技术类别中的专利总数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 并对主要竞争对手的经营战略和产品技术开发路线进行分析与跟踪。文章通过对专利申请人、同族专利以及专利有效性等的分析, 阐述了基于专利文献信息中竞争情报的价值。

关键词:专利文献信息,竞争情报,价值,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建蓉.专利信息与利用[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

利用专利文献,服务高校科研 篇2

专利文献是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及国际性专利组织在审批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出版物的总称[1]。

专利文献是申请或批准专利的发明创造, 即包含已经申请或被确认为发现、发明、实用新型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试验成果的有关资料, 以及保护发明人、专利所有人及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注册证书持有人权利的有关资料的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文件 (或其摘要) 的总称。这些资料是在专利审批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文件, 有些是公开出版的, 有些则仅为存档或仅供复制使用。

我国自1985年4月1日实施专利法以来, 也形成了自己的专利文献体系, 它主要由《发明专利公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外观设计专利公报》以及与前二者相对应的专利说明书组成。专利文献是记录有关发明创造信息的文献。广义包括专利申请书、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检索工具以及与专利有关的一切资料;狭义仅指各国 (地区) 专利局出版的专利说明书或发明说明书。由于专利可区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植物专利、再公告专利、防卫性公告、商标、技术诀窍等, 专利文献也可按内容作相应类型划分。

2 专利文献的特点

2.1 内容新颖、时效性强

《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应当具备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此外, 各国专利法也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必须具有新颖性。特别是因为大多数国家采用了先申请原则, 即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内容申请专利的, 专利权将授予最先的申请者。这就促使发明人在完成发明构思之后尽快申请专利。事实上, 一些重大发明常在专利文献公开10余年后才出现在其他文献中。近年来, 一些国家相继采用了早期公开制, 发明说明书自申请专利之日起满18个月即公布于众, 这更加快了发明内容公开化的进程。

2.2 技术资料详实、可靠

现在很多申请专利文件地撰写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代理人会同发明人共同完成, 且还须经过专利局审查员的严格审查才受理公开, 因此专利文献内容详实、可靠。《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七条中要求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应当包括: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和具体的实施方式, 经过审查后的专利文献能够系统、详尽地反应该技术在本领域科技发展的全过程, 内容详实、可靠, 具有很高的实用参考价值, 这是其他科技文献无法比拟的。

2.3 集技术、法律、经济于一体

专利文献记载技术解决方案, 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披露专利权及专利所有人权利变更等法律信息[2]。从专利文献中可了解发明技术的实质、专利权的范围和时限 (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有效期限为20年,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则为10年) , 还能根据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技术范围、领域分布, 分析出专利技术的销售规模、潜在的市场、经济效益等等, 洞察正在开拓的新技术市场以及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4 载体多样、格式统一、形式规范, 使用方便

现在登录http://www.soopat.com/Home/Index网站, 就可以利用表格检索各单位各类专利信息, 利用IPC分类搜索就可以按照国际专利分类号 (IPC) 检索工具进行不同专业领域专利的检索。世界专利可以通过高级检索和IPC分类搜索包含99个国家和地区、超过8500万专利文献, 时间跨度超过350年的中英文世界专利信息。各国专利说明书基本上都是按照国际统一的格式印刷出版, 著录项目都有统一的识别代码, 国家名称也有统一的代号。这使得查阅者即便不懂原文也能识别该说明书的要点, 给查找专利文献提供了方便。

3 利用专利文献服务高校科研活动

3.1 科研项目立项之初, 进行专利检索避免重复研究

研究课题开题立项之初, 及时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和科技查新, 利用专利文献内容新颖、时效性强和技术资料翔实可靠的特点, 全面了解该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水平和同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做到知己知彼, 发掘未被开发的技术领域, 选择高起点和新的科研领域, 避免重复劳动和资金浪费。对于纵向课题而言, 可提高课题的获批概率, 为以后进行课题研究节省研发时间和科研经费。就横向课题而言, 可为合作单位开发出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是提供本技术领域最新的技术服务, 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3.2 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 进行专利检索可丰富研究内容, 推动技术创新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进行专利检索可了解该科研项目的发展历史、现存的科技成果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 有利于科研人员开拓思路, 启发创造性的思维, 丰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在研发过程中通过专利文献的检索, 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当前的市场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资金投入研发出新技术、新产品, 尽快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市场化, 并进一步实现该技术的产业化。

3.3 科研项目完成后, 进行专利检索可适时申请专利,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在研究课题临近完成时, 进行专利新颖性检索可为科技成果的鉴定提供较科学的尺度[3], 了解自己的科技成果处于国际和国内的同类技术的何等水平, 为科技成果的鉴定提供确切的材料。在发表论文和鉴定会议召开前, 先申请专利以免使专利申请失去新颖性。在科技发展的今天, 一项新技术成果不仅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专利, 而且要拥有该技术的专利群。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一些重要技术方案很多情况下仅仅申请一个专利是远远达不到技术保护效果和范围的。为此, 在申请专利保护时应该分别申请, 在把主要技术申请核心专利的同时, 还要把与此相关要保护的技术一并申请专利, 以形成一个专利群。用一个专利群把该新技术进行大范围保护,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专利技术, 保证以后该技术在进行专利转化和实施时,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专利纠纷。

3.4 科研成果转化时, 检索专利的法律状态, 减少专利侵权和诉讼风险

专利的独占性使得有效专利技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就无法实施其技术, 否则就构成专利侵权, 产生法律纠纷。为此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时要对该领域的专利技术进行法律状态检索, 以避免专利侵权, 减少诉讼风险。

综上所述, 专利文献的特点决定了其在高校科研活动中所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因此高校只有有效、合理地利用专利文献, 才能为科研活动保驾护航。

摘要:专利文献具有内容新颖、时效性强;技术资料详实、可靠;集技术、法律、经济于一体;载体多样、格式统一、形式规范, 使用方便等特点, 对高校的科研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针对专利文献资料的特点, 探讨了高校如何利用专利文献资料服务科研活动。

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专利文献,高校科研活动

参考文献

[1]孙洪.专利检索对科研开发及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作用[J].舰船科学技术, 2007, 29.[1]孙洪.专利检索对科研开发及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作用[J].舰船科学技术, 2007, 29.

[2]贾志琦, 邵曰剑.有效利用专利文献,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山西科技, 2008 (1) :91-92.[2]贾志琦, 邵曰剑.有效利用专利文献,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山西科技, 2008 (1) :91-92.

我国专利组合文献研究综述 篇3

关键词:专利组合,文献计量,合作网络,研究主题,研究进展

在当今产业环境中,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加依赖于技术的创新,专利作为企业的一种潜在资产是一项决定性因素。但是,对于每一个专利、每一项权利要求的保护都有着固有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单一或少量的专利已经难以阻止竞争者的专利规避,因此,企业只有有目的地运用专利组合战略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为企业提供所在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 产业技术型企业间的专利竞赛已经转化为专利组合竞赛。

专利组合 ( Patent Portfolio) 理论源于管理学投资组合管理 ( Portfolio Management) 的思想,投资组合管理理论最早是1952年由美国经济学者Harry Markowitz提出的,他基于投资分散和规避风险的理念论述了如何通过投资组合来减少投资风险。到了20世纪末,随着企业技术管理活动的发展,基于投资组合理论产生了专利组合理论,而专利组合理论则是以考虑专利及其所保护权利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为前提的。因此,我国在最初引入专利组合概念时,也将其译为 “专利投资组合”。我国学者对于专利组合理论的研究近十年才刚刚起步,鉴于专利组合在技术型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对专利组合理论的研究愈发重要。本文对我国发表的有关专利组合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分析,初步探讨我国专利组合研究的现状,以期对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李春燕等[1]提到专利组合在我国除了也被译为 “专利投资组合” 外,还被译为 “专利布局” 或 “专利网”。笔者也对有关专利布局和专利网的期刊论文进行了简单分析。虽然 “专利布局” 这一名词在相关文献中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但却鲜有文献对其进行系统论述,更多文献则是借用了 “布局”这一名词概念。谢顺星等[2]阐述了专利布局的概念、模式及策划程序,并在文中指出了专利组合与专利布局的异同。在比较有关二者的论文时发现,有关专利布局的论文中没有提及与专利组合理论起源和形成相关的内容。刘杰等[3]发表的论文中最初提到 “专利网” 的概念,将其定义为 “以主导技术申请的基本专利为核心,各种改进型的外围专利纵横交错所形成的对某一产品的保护网”。 专利网在定义上与专利组合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国内有关专利网论文中涉及的内容与专利组合理论的起源和体系并不相同。因此本文仅以 “专利组合” 和 “专利投资组合” 为检索词,将检出的论文作为分析样本。

1数据来源

本文将中国知网 ( CNKI)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3个数据库作为统计源,筛选期刊论文作为样本文献。论文的检索主要以中国知网 ( CNKI) 为主,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2个数据库为补充。

分别以 “专利组合”和 “专利投资组合” 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 ( CNKI) 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检索字段选择 “主题”,在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选择 “任意字段”,进行检索,数据检索日期为2014年1月20 - 22日。由于数据库收录的数据具有滞后性,2013年的数据可能不完整, 因此,该年的数据仅供参考。鉴于数据库检索的局限性,本文对所检出的文献进行浏览分析,去除人物访谈、消息报道、会议通知、会议纪要、书评、 社评、知识讲座等篇目,并删除重复数据,最终获得研究性 期刊论文73篇。本文主要 利用Excel、 Note Express、Ucinet等工具对 文献数据 进行统计 分析。

2统计分析结果

2. 1专利组合领域发文量的年度分布

我国专利组合研究期刊论文的年度发文量如图1所示。2003年, 吴志鹏等[4]在 《试论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宏观安排的三个维度》 一文中提到 “专利组合” 这一名词,但并没有给出相关概念和涉及的理论体系。同年,张燕舞等[5]在 《企业战略与竞争分析方法之一———专利分析法》 中提到 “专利投资组合管理”。通过阅读样本文献可知,我国对 “专利组合” 相关理论的引入是在2005年。刘林青等[6]在论文中将 “Patent Portfolio” 译为 “专利组合”,曹雷[7]和刘婷婷等[8]分别将其译为 “专利投资组合”,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引入了专利组合的相关理论。2005年发表的有关专利组合的论文为5篇,2006年为4篇,2007和2008年在发文数量上较少,分别为2篇,说明这期间专利组合的研究并没有引起我国相关学者的关注。 2009年在发文量上有明显上升, 接下来两年有所下降,到2012年和2013年保持了上升的趋势,但幅度较小,表明我国关于专利组合的研究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2. 2专利组合领域的论文作者情况

在73篇文献中,作者的总数量为128名,单独作者的文献有15篇,占文献总数的20. 8% ,2人合著的论文有33篇,3人合著的为17篇,3人以上合著的为8篇,这表明我国学者对专利组合的相关研究以合作为主。从发文量来看,发文在3篇以上的作者有12位,分别是岳贤平 ( 6篇) 、谭思明 ( 4篇) 、于晶晶 ( 4篇) 、钟华 ( 3篇) 、谭力文 ( 3篇) 、潘颖 ( 3篇) 、朱东华 ( 3篇) 、卢章平 ( 3篇) 、刘红光 ( 3篇) 、刘琼 ( 3篇) 、刘林青 ( 3篇) 和刘桂锋 ( 3篇) ,表明这些作者在专利组合研究领域的研究比较活跃。

选取频次为2及以上的作者,对其进行共现分析,得出作者合著网络图 ( 见图2) 。图2中点与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位作者的合作关系,连线粗细表示作者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从图2可以看出, 3人及以上的合作网络有6个。 谭思明合作团队中,谭思明来自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晶晶为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发文时间为2006年、2009年和2010年。钟华合作团队中,钟华和安新颖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邓辉来自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发文时间为2011 - 2012年。谭力文合作团队中,刘林青和谭力文来自武汉大学,赵浩兴来自浙江师范大学,发文时间集中在2005 - 2006年。 以朱东华为核心的研究团队,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发文时间也是集中在2005 - 2006年。以刘红光为核心的合作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发文时间为2013年。这些团队在发文时间上,有的缺少研究的连续性,有的在近两年才开始有相关文献发表。以李春燕为核心的合作者,李春燕发表第一篇论文时为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发表第二篇论文时机构为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其他作者均只发表一篇论文, 因此这个合作团队的成员并不稳定。岳贤平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从2009 - 2013年一直有相关论文发表,且发文质量较高,所发论文的刊载期刊均为CSSCI收录,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但与其合作的成员只有王娟一人,发文时身份为在读硕士生。这意味着我国学者在专利组合研究领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

2. 3专利组合领域的期刊分析

刊载专利组合论文的期刊为37种,主要为管理类和情报学类期刊。 《情报杂志》一种期刊的载文量达17篇,占总样本文献量的23. 29% ,是我国专利组合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交流阵地。其次 《科技管理研究》载文量为6篇,两种期刊累积载文数量所占比例为31. 51% 。表1中列出了载文量在2篇以上的10种期刊,其中,2012 - 2013年CSSCI来源期刊6种,2012 - 2013年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3种, 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质量还是比较高的。

注: ( * ) 为 2012—2013 年 CSSCI 收录期刊; ( #) 为 2012—2013 年 CSSCI 扩展版收录期刊

2. 4专利组合领域的研究主题分析

2. 4. 1关键词分析。关键词是论文内容的高度凝炼与概括,可以反映论文核心内容,通过关键词分析, 可以发掘文献的核心内容,并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大致发展趋势。本文利用关键词的词频和共现关系分析专利组合研究的主题分布。本文对73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了词频统计,选取频次2以上的22个关键词列于表2,同时对这22个关键词进行了共现分析, 得到图3所示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根据关键词词频和共现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所构建的数据以专利组合为中心,主题主要涉及专利分析、专利战略和专利悖论三部分内容。利用专利组合分析理论进行专利分析,涉及专利组合分析、 专利指标、评价指标体系、专利地图等,专利组合分析理论是一种重要的专利分析方法。对 “专利悖论”现象的解释是专利组合理论产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专利组合理论作为专利战略的一种新兴形式, 面向战略的专利组合研究必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2. 4. 2重点主题及重点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 对样本文献的主题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了解所论述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水平,认识已有研究的现状和不足,对未来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根据上文中的文献计量结果,结合文献内容,将专利组合相关文献研究内容归纳为4个方面,即专利组合基础理论研究、专利组合管理研究、专利组合理论的应用、面向战略的专利组合研究,下面分别从这4个方面对专利组合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

( 1) 专利组合基础理论研究。国内有关专利组合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专利组合的产生原因、 概念、作用及价值等方面的内容。由于专利组合理论起源于国外,所以国内有关理论的研究多引用或介绍国外的观点。

1专利组合的产生和形成机制。2006年,刘婷婷等[9]在引入专利投资组合理论时,认为专利投资组合理论是1998年由德国学者Holger Ernst首次提出的。2009年,李春燕等[1]则指出,与Ernst同一机构的德国学者Klaus K. Brockhoff在1991年就已经提出了专利组合的概念。

2009年,岳贤平等[10]提出产生专利组合理论的直接动因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对 “专利悖论”现象的解释,二是为了满足企业优化配置R&D资源及实施其市场化策略的需要。关于 “专利悖论”现象的解释,我国学者多引用2004年Wagner提出的专利组合理论。2005年,刘林青等[6]最先从解释 “专利悖论”现象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专利组合理论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脉络。关于企业R&D资源配置方面,我国学者则引用Holger Ernst的观点。2006年,刘婷婷等[9]指出专利组合理论的根源在于企业技术管理中R&D资源的投资问题,专利投资组合理论是为了克服传统投资组合方法的弊端,运用专利数据进行技术投资组合为企业高层决策者合理制定专利战略而产生的。

2012年,岳贤平[11]基于专利组合的价值和成本概念性地分析了专利组合的形成机制。2008年,孙耀吾等[11,12]运用Shapley值法研究了基于专利组合的高技术企业联盟动力与策略的内在机理。

2专利组合的作用及价值。2005年,刘婷婷等[8]指出专利投资组合理论通过专利评价指标的建立,专利组合矩阵图的绘制,可作为企业决策者制定专利战略的可视化工具,其作用在于: 可对具有吸引力的技术、技术组合效果、竞争对手、市场伙伴等进行有效地评估,并可定位企业自身的技术竞争优劣势,挖掘企业内外部技术人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2012年和2013年,岳贤平在发表的论文中对专利组合的存在价值进行了概念性的描述: 保证企业进行有效的专利许可和交叉许可, 确保企业商业行为实施的有效性; 便于企业组织R&D活动并对其成果进行保护; 便于企业实施各种专利策略,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势力; 提高企业处理专利纠纷和进行专利侵权诉讼的确定性; 对专利悖论等专利经济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11,13]。

3专利组合的概念。对专利组合概念的科学界定,是研究专利组合的基础。目前我国学者关于专利组合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他们的研究中对专利组合的定义也是基于专利组合理论产生的两方面动因。我国研究者引入并归纳的专利组合定义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将专利组合定义为战略性的专利集合[6,10,14]; 另一类则是基于Holger Ernst专利组合分析的理念,将专利组合定义为通过建立能够衡量专利价值的指标,对相关技术领域进行专利技术分析和组合[1,7,9]。

4专利组合的理论体系。我国学者主要介绍了国外的专利组合理论体系,关于企业R&D资源配置方面除Holger Ernst的专利组合思想外,还有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2000年,David J. Teece及Pet Grindley等专利组合研究者,研究了专利授权与交叉授权间的相互组合。2000年,Kevin Rivette在研究中确定了专利组合的要素,建立了公司内外部资源和专利战略间的联系。Patrick Thomas于2001年探讨了专利指标和股票市场表现间的关系[8]。

对于结合国内发展的专利组合理论体系,研究非常少。2007年,王玲等[15]从专利竞争战略的角度,构建了基于我国企业创新实践的专利组合理论体系。

( 2) 专利组合管理研究。2006年,谭思明[14]在给出专利组合定义的同时给出专利组合管理的定义: 评价、选择多种类型、一定数量的专利,优化配置企业有限的资源,通过管理运行,实现企业专利战略目标。专利组合管理应实现专利组合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要实施有效的专利组合管理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专利组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和专利组合价值的评估模型。

1专利组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我国早期关于专利评价指标主要集中于数量指标上的研究及运用上,用专利数量指标来分析和评价企业及区域的技术竞争力水平等。后来,专利质量指标的研究及运用渐渐成为专利分析的热点。专利组合分析理论是一种重要的集数量、质量及市场指标为一体的专利分析方法和可视化工具。关于专利组合分析我国研究者普遍接受的是德国学者Holger Ernst的思想: 专利组合分析主要有公司层面、技术领域层面的专利组合分析,专利发明人的组合分析,专利、市场一体化的组合分析等4种组合分析方法,并在专利组合分析中建立用于企业技术水平评价和竞争对手监控的重要指标[16]。我国学者借鉴Holger Ernst专利组合分析理论构建了一系列专利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例如: 于晶晶等[17,18,19]结合我国国情,剔除或以其他指标替代Holger Ernst指标体系中无法从我国专利数据库中得到的国际范围和引用频率两项指标,建立了专利组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刘佳等[20]则提出采用技术规模、相对技术优势和相对技术整合能力等新的指标来计算专利质量,以代替Holger Ernst指标体系中专利授权率、技术范围、国际范围和引证频率等指标。

上述指标体系均是基于德国学者Holger Ernst专利组合分析指标体系的改进。基于相应指标体系于晶晶等[21]和钟华等[22]分别提出了专利组合分析的评价流程。此外,我国学者还通过引入其他专利指标构建相关专利组合分析体系和方法。例如,将多维标度技术用于专利组合图谱的绘制[23]; 引入专利优先权网络[24]、技术生命周期理论[25]、专利法律状态信息[26]等构建专利组合分析方法和模型。

2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模型。有效的专利组合, 作为一个专利集合体,其整体价值远大于其中单项专利价值的总和。2013年,靳晓东等[27]根据被证券化专利组合的特点,构建了基于模式转换算法下的三叉树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模型,给出了其求解的方法。 2012年,曹晨等结合Lanjouw - Schankerman专利价值评估模型与Parchomovsky - Wagner专利组合理论,通过整合单项专利的综合专利价值指数构成专利组合价值指数,建立了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模型[28]。

( 3) 专利组合理论的应用。基于专利组合分析方法国内学者对相关领域产业和企业进行了专利组合分析研究。2011年,王晓璐等[29]对MPEG Ⅱ专利池中19家企业的专利组合质量进行了分析,得出该专利池中的成员企业所拥有的专利组合具有差异化的结论。此外,我国学者还对抗HBV制药[22]、储氢技术领域的企业[30]以及中国电信[31]、光伏水泵系统[32]、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33]和国际燃料电池汽车领域[34]等产业进行了专利组合分析。

2009年,李小丽[35]以美国生物制药技术型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技术型中小企业甄选技术并购对象的研究。2007年,徐绪松等[36]基于收益法提出了专利联盟中专利组合价值的评估方法,并由此借助财务分析中内部收益率计算了专利联盟中的许可费。

( 4) 面向战略的专利组合研究。2005年,靳霞等[16]采取专利组合分析,结合经济指标数据分析专利信息,构建基于专利信息的专利战略决策支持系统,给出支持系统的结构和流程。2006年,刘婷婷等[9]提出运用专利投资组合理论来制定企业专利战略,并给出评估专利投资组合战略实施效果的5类价值指标。2012年,潘颖等[37]以商业方法专利为研究对象,运用专利组合和专利引用将 “由内而外” 和 “由外而内”两种常用构建企业技术战略的方法结合起来,利用聚类分析技术构建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技术战略模型。2012年,张兴旺等[38]基于专利组合战略理论体系,提出了中小型企业在信息竞争环境下的专利组合战略过程模型。

3我国专利组合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1研究文献较少,没有形成稳定的团队

通过对有关专利组合研究性论文的发文量统计发现,我国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文献不多,且增长趋势不明显,表明对专利组合的相关研究还没有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通过对作者合作团体的统计分析,发文较多的团体为情报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管理学院,虽然有些团队在人员上有一定数量,但在发文时间上,缺少研究的连续性,我国学者在专利组合研究领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就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而言,专利组合还是一种新的理论和实践形式,不仅存在理论认识上的困难,同时面临着国外大跨国企业进攻性专利组合行为的威胁[13]。因此,我国学者应尽快在专利组合研究领域建立稳定的研究团队,高度重视专利组合领域的相关研究,以作为我国企业构建有效专利组合, 实施专利战略的强大理论支撑。

3. 2理论研究主要引自国外,缺少国内的理论体系

通过对专利组合研究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学者有关专利组合的理论研究多引用或介绍国外的思想,缺少国内的相关理论体系。有关专利组合理论研究,我国学者应加强下述方面的研究: 专利组合基础理论的研究,包括专利组合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专利组合的形成机制及其应用的内在机理, 专利组合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 专利组合管理的研究,包括切实可行的专利组合分析指标体系和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模型的建立,有效专利组合组建的理论和方法,专利组合规模和结构的优化理论和方法; 基于我国企业实际的专利组合理论体系研究等。专利组合理论的研究在国外也属探索阶段, 我国学者要进行深入研究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我国学者对专利组合理论的引用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主要引用解释专利悖论现象和企业R&D资源配置的理念,有关专利授权与交叉授权间的相互组合、专利组合与经济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缺失, 而且在利用专利组合分析评价指标进行专利分析时也多限于企业层面和技术层面,对人员管理层面和市场层面的分析很少有文献涉及,我国学者应加强专利组合理论这些方面的研究,使专利组合理论得到更全面的应用,对企业的决策更具实用性。

3. 3实证研究涉及行业范围较窄,实证的企业数量较少

我国研究者在引入专利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引用和改进了相应的专利组合分析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同时利用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模型进行了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主要涉及电子通信、电器、医药、 能源等领域。但由于我国对专利组合理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文献较少,因此实证研究所涉猎的行业范围还比较窄。通过对相当数量企业专利组合数据的分析,可以作为构建相关理论体系和模型的基础,也可以用来验证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和模型。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常选取几百,甚至上千家企业作为研究分析样本[10],而我国研究者最多的是选取35家企业作为分析样本[22],选取的企业样本数量较少。选取的企业虽然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由于数量较少,对相关理论体系和模型的构建及验证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研究者应进一步加强行业和产业专利组合的研究,拓宽行业的领域范围,加大相关样本企业的数量,使构建的理论体系和模型更具普适性。

3. 4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利组合战略研究

专利组合是战略性的专利集合,对企业专利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但国内学者有关专利组合的研究还以引用和介绍国外的理念为主, 虽然在对引入的专利组合分析理论进行改进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但多停留在专利情报分析的角度,很少有基于专利组合理论实例的战略研究。国内研究者应对面向战略的专利组合研究给予更多关注,在利用所建立的专利组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和行业进行专利情报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到专利战略的分析和构建。结合我国国内的具体情况, 设计出适合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专利组合战略构建模型及实施效果评估体系,提高企业和行业专利组合战略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4结语

专利文献信息 篇4

2001年7月, 印度对中国抛光砖反倾销案展开调查, 结果以征收2 4 7%的高额关税告终, 以佛山为主的中国瓷砖基本上退出了印度市场;2002年以来, 国产DVD的出口不断遭遇国外专利收费集团“挑战”, 从最初的每台5美元增至2 1美元, 许多企业被迫退出国际市场;2 0 0 3年2月, 埃及对中国陶瓷反倾销案, 中国陶瓷餐具被征收3 0 5%的高额反倾销税……国外设置的种种贸易壁垒成为制约我国外贸出口的最大瓶颈。基于此, 笔者认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制定并实施专利战略是企业规避贸易壁垒, 在国际市场畅通无阻的根本保障。而专利文献宝藏的开采则是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重中之重。

一、专利文献的特点

专利文献是各国专利局及国际性专利组织在专利审批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其出版物的总称, 是集技术、经济、法律为一体的“知识宝库”。它具有如下特点:

1. 数量庞大内容新颖

专利文献几乎囊括了从日常用品到高精尖技术所有领域, 全世界的专利以每年一百多万件的数字递增;据统计, 世界最新研究成果的9 0%~9 5%最先以专利文献面世。

2. 系统详尽, 实用性强

专利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要求使得专利文献在技术内容的描述上非常详尽, 易于实施。专利的地域性和时效性很强, 全世界绝大部分专利可以免费使用。

3. 格式规范, 易于查阅

各国出版的专利说明书格式基本相同, 并按统一标准进行分类, 从而使各国的发明创造融为一体, 易于查阅。

二、专利文献对现代企业的作用

1. 是了解世界科研水平和发展动态, 实现不断创新的源泉

查阅专利文献可以及时了解世界最新科研水平和发展动态,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

2. 是解决技术难题和开发新产品的重要参考

通过查阅专利文献, 科研人员可以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前查阅专利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劳动, 启发思路, 还可以避免新产品侵犯他人专利。

3. 是专利申请和科研立项的有利保障

专利申请和科研立项前进行专利查新, 可以避免盲目申请。

4. 是引进技术和应诉时维权的利器

专利检索可以确定引进技术的法律状态, 争取谈判主动权。当企业被告侵权时, 专利检索可以查找提出专利无效的依据, 在诉讼中获胜。

5. 是产品转型和升级换代的最佳选择

失效专利虽然因种种原因丧失了法律保护, 但其技术仍有很高的含金量。企业可以免费使用失效专利, 实现产品的转型和升级换代。

三、国内外专利文献的免费检索与利用

1.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 (http://www.sipo.gov.cn)

收录1 9 8 5年以来公布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 免费提供说明书全文及外观设计图形。提供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途径。简单检索仅一个检索框, 提供专利名称等多个检索项。高级检索同时提供申请 (专利) 号、名称等多个检索项, 各检索项之间为逻辑“与”的关系。单个检索项可输入多个检索词, 各词间可进行逻辑组配。点击专利名称可免费浏览全文。

2. 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检索系统 (http://www.uspto.gov/)

由专利授权和专利申请公开两个数据库组成。专利授权数据库收录1790年至最近一周公布的全部授权专利文献, 提供快速检索、高级检索和专利号检索途径。专利申请公开数据库收录2 0 0 1以来公布的专利申请公开文献, 提供快速检索、高级检索和公开号检索途径。点击专利名称可免费浏览全文。

3. 欧洲专利局专利检索系统 (http://ep.espacenet.com/)

可同时检索欧洲专利局及美国、PCT等5 0多个国家和专利组织的专利, 免费浏览2 0多个国家的专利全文。提供快速检索、高级检索、专利号检索和专利分类号检索途径。快速检索提供一个检索框, 检索项为标题或摘要、人名或机构名。高级检索提供包括标题词在内的十个检索项, 各检索项之间为逻辑“与”的关系。单个检索项内可输入多个检索词, 各词间可进行逻辑组配, 点击专利名称可免费浏览全文。

4. 荷兰Scirus科学搜索引擎 (http://www.scirus.com)

可同时检索美国专利局、欧洲专利局等多个国家和机构的专利, 提供基本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途径。基本检索仅提供一个检索框, 可输入检索词或检索表达式检索。高级检索提供两个检索框, 两框之间可进行逻辑组配。单个检索项中可输入多个检索词, 各词间可进行逻辑组配。点击专利名称可免费浏览全文。

总之, 合理高效利用专利文献不仅可以让企业及时了解世界最新科研水平和发展动态,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在现有专利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专利, 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为提升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奠定坚实的基础。“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只有充分利用专利宝藏, 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鄢春根罗晓宁王裕芳:信息检索与利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12P108~112

[2]从飞利浦专利事件再说企业专利战略http://yangxiaojie.blog.sohu.com/25088964.html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谁来开采专利文献这个宝藏http://economy.enorth.com.cn/system/2005/08/19/001098490.shtml

光纤电流传感器专利文献分析 篇5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传输容量急剧增大,通常采用提高传输电压的方式降低长距离传输中的损耗(例如国外已有100万伏电压的传输线路,国内也有报导称即将建设100万伏的传输线路)。面对超高压测量时,传统电磁感应原理的电流互感器暴漏诸多缺点:如绝缘困难,制造成本高,体积大,重量大,次级开路易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其固有的磁饱和、铁磁谐振、动态范围小、频带窄和有油易燃易爆等因素,己使之难以满足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在线检测、高精度故障诊断、电力数字网等发展的需要。为克服上述弊端,寻求崭新的测量方法,光纤传感技术伴随着光纤及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1]。

在光通信系统中,光纤是用作远距离传输光波信号的媒质。光波在光纤中传输时强度和频率相对稳定,且损耗较低,正是由于这一特性,与电缆、微波相比,在长距离、多波长、多通道中传输中,光纤传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实际光传输过程中,由于光波的波长很短,因此外界物理量对它的相位和偏振稍有影响,采用适当的检测手段就能测量出这些变化,就可以知道导致这些变化的如温度、压力、磁场等物理量的大小,基于该原理,光纤传感技术诞生。与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相比,光纤电流传感器具有以下的优点:(1)绝缘性能好:光纤电流传感器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石英光纤,它自身就是非常好的绝缘体;(2)精度高:光纤电流传感器的结构中不含有铁芯,因此不存在磁饱和、铁磁谐振等问题,测量准确度得到了提高;(3)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光纤电流传感器的信号由光来传输,具有抗电磁干扰性,这样它测量的准确度也能增大;(4)安全性高:光纤电流传感器的低压侧不会有因开路而产生高压的危险,从而消除了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易燃易爆的问题;(5)光纤电流传感器的体积小,重量轻:光纤传感器的传感头,重量小于l公斤。据美国西屋公司公布的磁光式345KV光纤电流互感器,其高度为2.7米,总重量为100公斤,而同等电压等级的充油式电磁式电流互感器,高为6.1米,重达7718公斤;(6)适应了电力保护和计量的数字化、智能化及光通信的发展趋势;(7)测量的动态范围大:可在相当宽的电流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特性;(8)测量的频带宽。基于光纤电流传感器拥有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不可比拟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电流传感器,它的市场需求量和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目前电力等其它部门对光纤电流传感器需求和使用量较大,另外在一些特殊场合仅能使用光纤电流传感器进行测量[2]。

本文立足与专利文献,采用文本聚类、强度分析等方法,从专利的角度对光纤电流传感器的数量、质量及重要申请人[3]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普及了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基础知识,为相关领域的审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发展方向以及专利布局提供指引与参考。

2 专利文献统计分析

为了研究光纤电流传感器专利技术的发展情况,从专利数据库中选取1995-2014年的时间段内,对历年的专利申请量进行检索并统计,共得到1014篇专利文献。

2.1 专利文本聚类分析

对上述检索到专利文献,从文献文本的题目和摘要部分进行文本聚类,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文献聚类结果大致包括以下3个方向:(1)功能方面,即电流互感器;(2)应用方面,即磁场领域、高电压、电力网;(3)技术改进,即光源改进以及实时性。其中对光源进行改进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电信号;2)光束;3)传感光纤;4)光路;5)极化等方面。通过文本聚类,可以了解到目前专利文献的技术主题大致集中在以上五个方面,并可以快速了解检索到的相关文献的侧重点,根据需要,对相关的文献进行阅读分析,从而快速获得需要的信息,并加工处理,发现改进点或在原有技术上进行改进等。

2.2 专利强度分析

为考量专利申请的质量,需对专利分析的各项情况综合考虑:将每份专利的他印次数、审批时长、保护权项数目、诉讼次数等因素考量在内,制定一个综合考量指标——专利强度,强度最强为10级[3],强度越强说明该专利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越大,以此量化值作为每份专利的重要性依据,对上述专利集合进行分析,专利强度分布图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0-10%,即专利强度在1时,专利申请量达到571件,随着强度的递增,申请量依次为:125、82、46、25、25、14、16、10、0。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目前,专利强度等级高的专利申请量仍然很低,大部分专利集中在最低等级,最低等级所占比例达到62。5%。等级越高,专利量越小,在5级以上的专利只占据7.1%。因而,提高专利影响力和质量仍然是下一步努力的关键。

2.3 重要申请人申请量分析

通过对检索到的数据进行申请人分析,如图3所示为申请量排名前十四位的申请人,发现国家电网以及国家电网下属子公司在光纤电流互感器领域拥有最多的专利申请量,这与光纤电流互感器在电网中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在排名前十四位的申请人中,共有3位国内申请人,分别是国家电网(第一),中国科学院(第五)以及哈尔滨工程大学(第十)。其他的则是在电气行业比较牛的跨国企业,例如日本东芝等。

2.4 主要申请人技术/年产值分析

虽然国家电网在此领域申请量第一,但是从图4中可以发现,光纤电流互感器领域技术领先的却不是国家电网公司,而是施耐德电气公司。并且,在保持申请量领先和技术相对领先的条件下,注意竞争对手,尤其是东芝的情况,在专利布局时,防止对手规避同时注意规避竞争对手。而且,特别防范ABB公司与施耐德公司的联手合作,因为ABB有资金优势,而施耐德则是有技术领先,二者最有可能相互合作,达到排挤竞争对手的目的。

3 结论

通过以上专利文本聚类分析、强度分析、重要申请人及其年产值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光纤电流传感技术的研究及申请重点主要集中在其功能、应用以及技术改进等方面;专利文献量虽大,但该领域的专利强度高的申请量仍占据小部分,即高质量的文献比重较低;重要申请人主要集中在国家电网、日本东芝、施耐德等大型企业,其中,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申请量位居第一,但从技术领先程度排名却并不靠前,落后于施耐德电气公司、日本东芝公司。因此,应该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制定符合当前国情的技术发展路线图,由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我国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尽快将研发过程出现的阶段性成果申请国际性保护,形成有我国特色的光线电流传感器产业。

参考文献

[1]方志,邱毓昌,李双.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发展[J].电力建设.2002,23(12):42-44.

[2]李莉,张心天.光纤电流传感器及其研究现状[J].飞通光电子技术.2002,2(02):81-85.

[3]毛金生,冯小兵,陈燕.专利分析和预警操作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肖沪卫.专利地图方法与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药物专利文献检索的比较研究 篇6

1 选好数据库以确保检索质量

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是检索成败的关键。数据库的优劣须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其一,数据库文献来源的权威性;其二,数据库的容量大小,即文献含量的多少;其三,检索途径是否全面;其四,检索界面是否清晰、便捷。目前能够检索专利文献的数据库很多[3]。基于在接下来的比较性分析结果,笔者认为,在这四个方面居首位的当数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其次是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

1.1 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

中国知识产权的专利网站是国家专利数据库的代表。数据库将中外专利数据库整合在一个服务平台上。提供全部中国专利,同时,提供美国、日本、欧洲专利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90多个国家、组织及地区的专利数据库,文献总量达到7 000万件以上[4]。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中国知识产权专利网站下面包含了一个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开发的中国药物专利数据库,收录了1985年至今全部公开的中国医药发明专利文献20万余件[5]。这已经成为世界上权威的、最全面,且是唯一的经过深度加工的中国药物检索数据库,吸取了DIALOG、STN等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和CA/PHARM/DWPI等世界权威数据库的优点[6]。

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提供了方便简洁且多元化的检索路径选项。具体说来,检索途径有:简单检索、高级检索和IPC分类检索。简单检索提供名称或关键词检索和1个检索项目选项。高级检索有16个检索字段,检索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检索字段组合检索,有些字段可使用逻辑运算符和模糊字符检索。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项目有:名称、申请号、申请日、公开号、公开日、主分类号、范畴分类、分类号、申请人、发明人、地址、优先权、专利代理机构、国际申请、进入国家日期、国省代码、代理人、国际公布、颁证日、摘要、主权项。国外专利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项目有:名称、申请号、申请日、公开号、公开日、主分类号、范畴分类、分类号、欧洲主分类号、欧洲分类号优先权、申请人、发明人。可称得上检索途径完备,检索界面清晰、便捷。该数据库还可以进行中外混合检索。点击中外混合检索,进入国外专利检索界面→选择国别→输入名称→检索→得到检索结果。专利国别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欧洲专利局(E-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瑞士、韩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意大利、巴西、奥地利、阿拉伯、东南亚、印度、非洲各地。

1.2 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

中国知网专利全文数据库收录了1985年至今的中国专利文献。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知网专利全文数据库通过每条专利的知网节集成了与该专利相关的最新文献、科技成果等信息,可以反映该专利产生的背景、最新发展动态。其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采用国际专利分类法(IPC分类)和CNKI 168学科分类,外观设计采用国际外观设计分类和CNKI学科的分类[7]。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的检索字段和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检索字段基本相同。可以选择:专利名称、关键词、摘要、全文、申请号、公开号、分类号、主分类号、申请人、发明人、地址、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人、优先权、国别代号等检索途径进行检索。中国知网国外专利数据库提供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瑞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欧洲专利局六国两组织的专利文献。专利相关的文献、成果等信息来源于CNKI各大数据库。数据库提供从1970年至今的国外专利[8]。有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和学科导航检索。检索结果显示项目有:名称、申请号、申请日、公开号、公开日、申请人、地址、发明人、国省代码、摘要、主权项、主分类号、专利分类。国外专利检索结果显示项目有:名称、申请号、申请日、公开号、公开日、分类号、附加分类号、优先权、摘要。

1.3 检索数据比较

本文选用了两个数据库的十个相同国别选项,用名称检索项作同一药物的检索比较。该项比较以检索药品“吲哚美辛”为例(该药品美国和英国通用名称是Indomethacin,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是Indometacin),且检索的时间为1993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检索结果见表1。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从总体搜索结果来说,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在检索药物专利时优于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表现在以下几点:(1)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文献含量大,其全选搜索出的相关信息共有158条,而中国知网全选只能搜索出50条;(2)中国知识产权网搜索出的文献包含的信息更加全面和详细,如吲哚美辛,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显示中国内包含的73条信息中,发明占61条,实用占5条,外观设计占6条;而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的同类搜索结果只有21条,且没有这么准确的分类;(3)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提供更多的国别选项,中国知网只可选择8个国别,而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可选择的国别却多达23个。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比中国知网更适合做药物专利检索,堪称是检索药物专利文献的最佳选择。

2 确定检索专利文献的年限,避免遗漏检索或泛滥检索

因为专利本身具有保护期限的特性,所以专利也分为保护期限内和保护期限外的专利。因此,检索时要根据检索的需求,有目的性地确定检索年限,从而避免遗漏检索或泛滥检索。我国实行专利法是1985年4月1日,其中将药品和用化学方法获得的物质作为专利保护对象的规定,是1993年1月1日起实行的,所以检索中国药物专利的时间应控制在1985年以后。另外,药物专利涉及到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这三种类型的专利保护期限不同。新药品的生成属于发明专利,保护期限为20年;药品在原产品上开发出新的性能,如通过改变药品的外层结构达到延长药品疗效的技术方案属于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限为10年;药品的外观形状属于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限为10年[9]。根据不同种类专利独有的以上特点,在检索药物专利时,需要确定检索的专利文献的类型和年限,可选择检索保护期限内的专利数据库和失效专利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检索到最贴近使用者需求的相关文献。需要注意的是,在检索国外的专利时,由于各国专利法实施的时间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时间控制,如欧洲的专利保护较早,在检索时间上一般可控制在16世纪以后。

3 尝试多元化的检索途径,提高检索效率与准确度

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和中国知网都提供多元化的检索途径,如名称检索、申请日期检索、申请号检索以及分类检索等。在利用相关数据库时,使用人要尝试检索途径的多元化,这样既可以提高检索效率,也可以避免遗漏重要的信息。

3.1 名称检索途径

名称检索途径是所有专利数据库最基本的检索途径。但是却存在同名而不同物质或同物质而异名的问题。所以在检索时需要用高级检索把别名、通用名、俗称等用逻辑算符扩大检索范围防止漏检。

3.2 申请日期和申请号检索途径

用申请日期检索可限制专利文献的时间范围,如某年某月到某年某月。申请号检索则是在已知某一专利的国别和申请号时采用申请号检索。中国知识产权国外专利数据库用申请号检索时需要在申请号开头标出国别代码,如美国US、英国GB、日本JP、加拿大CA、瑞士CH、韩国KR等。

3.3 分类途径的选用

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设有学科导航,可选择以《中图法》为分类标准的学科分类目录进行检索,这为科学研究者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检索专利文献提供了方便。也可以选用国际专利分类号检索,可获得国内外同类专利的文献。在这个方面,中国知网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只设有国际专利分类号检索,而中国知网则既包含了国际专利分类号检索,又额外增加了学科分类目录检索。如检索药物专利时,中国知网可以按照CNKI学科分类导航,选择药学或中药学类目;也可以用国际专利分类目录,选择人类生活必需品和化学类目检索。另外,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采用的国际专利分类法只设有8个大类,16个二级类目;而中国知网采用的是更加细致的分类法设有22个大类目、168个二级类目。需要注意的是,国际专利分类法和中国知网的分类标准不同,学科设置也不同,因此使用者要注意比较两者的差异,以免遗漏检索。

3.4 检索途径的应用

数据库使用人根据自己检索时所掌握的信息,可以直接选择单项检索途径的应用,达到最直接的检索效果。如已知药物名称,可以选择名称检索;已知主题词或关键词,选择主题词或关键词检索;已知申请号,选择申请号检索等。当想知道某学科有哪些专利时可选择学科分类检索。名称检索时要考虑到标准名称和通用名称、别名的区别等;关键词检索要考虑到同义词,要把别名或同义词用逻辑算符“OR”连接起来检索,防止漏检[10]。多项检索途径的联合应用,又称为限制(limits)检索,即限制某学科或某个时间段来检索某药物专利的方法,缩小了检索范围[11]。

4 确定专利文献的国别,选择相应的名称及关键词,避免错误检索

相同的药物在不同国家会有不同的名称写法和关键词写法,在确定了专利文献的国别后,就要选择该国使用的名称、俗称、别名等开展检索,避免错误检索。同时,由于每个国家专利法的保护期限等规定的差异性,在确定国别的情况下,才能更加准确地确定搜索时间、搜索名称等其他检索选项。同时,对于国别的准确选择,更有利于获得准确度较高的信息,也能使搜索者对搜索出来的结果进行比较或者总结。如果不能确定药物的名称,可采用美国化学文摘社的化学物质的标准命名或CAS代码检索,这些都会相应地提高检索的准确率。

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和中国知网都各有特色,对药物专利检索帮助极大。但是总的来说,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检索平台具备提供更加全面、准确、高效的检索等优点,集各国专利数据库于一个平台,是检索药物专利的最佳选择。但是中国知网也有采取更加科学的学科分类与国际知识产权号分类“二合一”的分类方法的优势。因此,如果要检索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利文献,且不需要查全,如需检索白血病或心脏病类药物的研究、制备等专利文献,可选择中国知网专利检索平台的学科分类导航或国际专利分类号,并与药品名称或关键词作组合检索,会得到满意的检索结果。但是无论选择哪个数据库在检索时都需要熟悉专利的申请号、公开号、国际专利分类号、同族专利等的写法,一是为了提高阅读专利文献的能力,二是为了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这些检索途径。检索药物专利时根据自己的检索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并合理使用各个检索途径;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检索效果。

摘要:随着我国专利文献数据库在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和变化,研究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来为读者服务变得尤为重要。笔者指出药物专利文献的检索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选好数据库以确保检索质量;第二,确定检索专利文献的年限避免遗漏检索或泛滥检索;第三,多元化检索途径,提高检索效率;第四,确定专利文献的国别,选择相应的药品名称,避免错误检索。经过对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做同一药物的各检索途径及检索效果的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更具有查全和查准、检索效率高的优势,堪称检索药物专利文献的最佳选择。但是中国知网也具有分类科学的优势,是药物专利文献检索的补充选择。

专利文献信息 篇7

化学领域科技文献记录的主要是本领域的化学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工艺、设备等, 因此存在大量专业词汇, 据统计, 化学领域专业词汇多达数十万条。其中, 大量意思相近的化学术语, 在翻译过程中极易混淆, 例如:

1. blend与mixture的适用范围

blend:结合或混杂以使组成部分分辨不出彼此;把…掺在一起:混合 (不同种类或级别的物质) 以获得特定特点、质量或浓度的混合物, 形成一致的混合物。适用于聚合物共混方面以及获得希望得到的特性的一般混合过程。blend表示一种亲密、和谐的混合, 侧重整个混合物的统一性。

mixture:混合, 混合物。普通用词, 指不同类种、性质不同的事物的混合, 由两种或更多彼此不发生化学合成并能被分开的物质组成的合成物。

例如:polymer blend———共混聚合物。blend比mix混合的更均匀, 更彻底。

2. 胺、氨以及铵

氨基:amino (-NH2) , 例如2-氨基-4-甲基噻唑 (2-amino-4-methylthiazole)

铵:ammonium (NH4+) , 表示该化合物为铵盐, 例如tetra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氯化四甲基铵) 。

胺:amine, 一组被认为是氨之衍生物的含氮有机化合物中一种 (NH3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氢原子被烃基所取代) , 如甲胺 (methyl amine) ———CH3NH2, 三乙胺 (triethylamine) ——— (C2H5) 3N。

二、化学领域专业词汇中多义词的误用

某些化学领域专业术语存在多个特定含义 (多义词) , 往往需要根据所描述的具体对象和技术过程来判定, 例如:purge

原文:…the catalyst may optionally be purged with an inert gas at reaction temperature for about 0.5 to about 2 hrs.

译文:催化剂可任选地在反应温度下用惰性气体清洗约0.5小时到约2小时。

分析:“purge”有“使净化、清除、肃清”的含义, 在本发明中用惰性气体处理催化剂, 一般不能表述为“清洗”, 而是通过将惰性气体吹扫催化剂的表面将气体置换掉以达到活化的目的, 根据实际操作的过程, “吹扫”更为贴切。

建议:催化剂可任选地在反应温度下用惰性气体吹扫约0.5小时到约2小时。

三、常用词汇作为专业词汇使用

除以上专业性词汇的使用外, 一些看似普通的词汇在化学领域科技文献中具有特定的专业词义。例如:feed (进料) , rare earth (稀土) , batch (间歇) , note (香调) 等, 对于这类词汇有的近似于行话, 在一般词典中不易查找, 往往要根据句子、段落、语境来确立。译校人员要多积累本领域的此类词汇, 如果碰到非本领域的此类词汇要多咨询请教, 切忌直译或妄加猜测。例如:

1. 香水产业中note译为“香调”

Head note头香调/Heart note中香调/Base note后香调

2. near-net shape

原文:In a typical PM process, a metal powder is mixed with alloying materials, lubricants, binders or the like, pressed into a near-net shape with appropriate tooling, then sintered in a controlled atmosphere to metallurgically bind the pressed powders together.

译文:在典型的粉末冶金工艺中, 将金属粉末与合金材料、润滑剂、粘结剂或类似物进行混合, 然后采用适当的加工压制成近网状, 随后在可控气氛中进行烧结使压制的粉末进行冶金粘合。

分析:“net”有一个含义是“净的;纯的”, “near-net shape”中的“net”就是取的这个意思, 该词组解释为“近净成形”;“近净成形技术”是指零件成形后, 仅需少量加工或不再加工, 就可用作机械构件的成形技术。“controlled atmosphere”应解释为“受控气氛”。

四、化合物的命名

在化学专利的翻译过程中, 其主题词多为化合物, 主题词的准确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化合物的命名有其自身的规律, 在翻译的过程中应从其规律入手理解化学基团之间的关系。

例如:酯类的命名

原文:n-butyl 2-hydroxy-3-butenoate

译文:正丁基2-羟基-3-丁烯酸

建议:2-羟基-3-丁烯酸正丁酯

分析:酯类由酸和醇缩合而成, 酯的命名英文表达上习惯将醇中的烷基放在前。例如:乙酸丙酯 (propyl acetate) 就是由乙酸和丙醇缩合而成, 命名时将丙基放在前面;苯甲酸苯酯 (phenyl benzoate) 就是由苯甲酸和苯酚缩合而成, 命名时将苯基放在前面。有机酸的命名:在词组尾部加上acid以表示该化合物为酸, 例如hexanoic acid (正己酸) , 1, 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邻苯二甲酸) , 3, 4-dimethyl pentanoic acid (3, 4-二甲基戊酸)

五、结论

上一篇:同伴互评双螺旋模式下一篇:OPPC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