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

2024-08-16

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精选11篇)

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 篇1

1电子阅览室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理念

电子阅览室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始终贯穿着信息传递和教育激励两个职能,首先是信息的特定传递,不是广普的而是针对电子阅览室用户的个体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 即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提供信息服务,或通过对用户个性、使用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地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 其次,通过个性化信息服务激励用户的信息需求,影响用户的创新意识,服务过程中根据用户的知识结构、心理倾向、信息需求和行为方式等来充分激励用户需求、促进用户有效检索和获取信息,促进用户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

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是指反映人类个性特征的所有文献信息,这些文献信息包括了特定个性的属性;同时也是由个体特性形成的对信息需求的信息组合。 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服务时间和空间的个性化, 读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而随时获得文献信息服务;服务方式的个性化,能根据用户个人特点或喜好来开展文献信息服务;服务内容个性化,所提供的文献信息服务是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依托网络,在传统阅览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阅览室,其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是传统的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深化,是基于文献信息用户的信息个性(如习惯、偏好、特点、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等),向其提供的能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文献信息服务, 是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内容。

2电子阅览室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机制

在电子阅览室建立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机制, 建立模型电子阅览室借鉴互联网中不同的用户个体特性采集和个性化信息传递的四种方法。

(1)界面定制法 。 界面定制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根据用户需求对用户个体所需的系统界面、资源集合、检索工具与技术、检索利用服务过程、检索结果等进行定制。 在理想情况下,系统应提供以下定制功能:1方便实用的定制工具;2用户能对系统提供的定制内容进行选择、引入或自定义定制内容、组合定制内容、 调整定制结构;3查看定制效果;4对定制信息进行修改、存储和管理; 5根据用户使用选择倾向和历史统计自动修改定制信息。 从个性化程度讲,定制应能充分支持和展示个人的特色,允许用户积极参与界面的定制,通过填写表格,用户指示出自己的需求和选择,并依次决定所需的内容和对话界面的外观。

(2)点击流分析法 (Click Stream Analysis)。 点击流分析法是采集用户在站点上运动情况的方法, 可用于跟踪记录访问过的链接点,包括用户的来源地点、浏览站点的路线和最终到达的目标。 链接分析包括对点击过的链接的观察、它们在屏幕上的相关位置、 用户在网页上停留的时间以及点击过的链接间的关系和最终结果。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有效分析,不但能够对图书馆藏书建设起到指导作用,增强电子阅览室的黏着度,而且能够反映出用户在研究方向、研究进度和文献需求等各个方面的状况。

3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的开展与服务

3.1建立专门的个性化服务小组

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是深层次服务, 是建立在读者文献信息个性化需求基础上的服务, 是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个性化需求的具体体现。 图书馆要抽出懂专业、懂网络技术、懂检索技术的专业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小组, 充实到电子阅览室,或在电子阅览室成立相应的服务机构,开展文献信息咨询、文献信息检索、课题服务等网络检索服务等。

3.2建立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系统

电子阅览室的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就是通过图书馆读者服务系统将信息传递到用户自己的信息系统。 这是一种具有交互性的系统,例如在本馆网站上建立具有文献信息量大、空间小、 检索快的特点的平台, 使用这个平台读者的文献信息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因此图书馆应帮助用户建立这样的系统或平台,建立读者个人的文献信息资源库,为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创建交流环境,以便用户提出问题并随时为之提供服务。

3.3开展文献信息推介服务

就是一种按用户指定时间或发生的事件把用户选定的数据自动发送给读者的发布技术。 从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角度来看, 信息推送技术是传统定题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拓展。 目前,推介服务分为智能软件完全自动化的信息推介服务和借助电子邮箱并依赖人工参与完成的信息推介服务, 当读者向系统输入自己的信息需求后,系统自动搜索或人工在网上有针对性地搜索,最后定期反馈给读者。

3.4科研课题检索服务

科研课题检索是图书馆个性化文献信息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由电子阅览室主动承担起来。 电子阅览室的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小组要与科研管理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系, 了解学校科研课题的立项情况。 主动与课题组接触,在获得同意后。 从课题立项直到成果评审的整个过程,始终担任文献支持的角色。 在主动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的同时, 电子阅览室还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和检索技术优势,围绕课题开展专题服务、定题服务、回溯检索、课题查新以及专利审查等工作。

3.5网络文献信息检索服务

网络文献检索服务是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的又一重要 内容。 网络环境下用户网上检索文献数据库都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读者的实际情况,图书馆可在网页中给以指导和帮助,帮助读者使用网上资源查找网上信息,告诉读者如何高速检索、修改检索提问等,让读者更容易的在数据库中搜索自己需要的文献信息。

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 篇2

普及学科馆员制度深化文献信息服务

阐述了学科馆员制度的主要工作任务,提出学科馆员要通过文献信息服务的参与支持学科的发展.根据高职院校的.职能定位和实际情况,避免盲目模仿.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学科馆员制度.

作 者:岳建蓉 YUE Jian-rong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300刊 名:图书馆论坛 PKU CSSCI英文刊名:LIBRARY TRIBUNE年,卷(期):200626(4)分类号:G25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科馆员 图书馆

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 篇3

关键词:高校院系资料室;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文章编号:978—7—80712—971—4(2012)01—092—02

高校院系资料室作为高校文献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高校图书馆功能的延伸,又是为教学科研需要而设置的学术性辅助机构,它设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为本专业的教师、科研人员提供高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比图书馆更贴近教学科研活动、更了解本专业的有关信息源及教师和科研人员的需要,在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型的资料室已开始向网络数字化方向转变,资料员的角色也由传统的采编、典藏、借还文献服务向信息资源的管理者、信息资源的领航员、信息知识的教育者等多元化角色转变。本文探讨的是网络信息环境下院系资料室开展文献信息服务的几种新模式。

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院系资料室和图书馆都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但两者的文献收藏格局又有所区别:图书馆大而全,资料室小而专。资料室的文献因所在院、系的专业设置、学科门类、课程和科研性质而具有明显的专业化特征,其特点是专业性强、学术性强、研究性强,体现出明显的专业特色,并拥有比图书馆馆藏专业文献信息更为快、新、精、多的优势,是对校图书馆的必要补充,网络信息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物质技术条件已经具备。院系资料室和本校图书馆开展资源共建共享,可从三个方面开展:

(一)院系资料室可与校图书馆统一制定资源开发计划,合作采购图书、期刊等文献

在文献资源配置上,资料室应偏重收藏教师、科研人员必需的专业重点文献,而图书馆则偏重一般性的专业文献,并使资料室与图书馆的专业文献馆藏体系在互补的基础上达到全面、完整,同时要注意避免重复建设和出现不必要的资金浪费,这对于文献资源开发经费相对紧张的高校来说,是一种用于实现校内文献资源共享的简单且经济可行的方法。

(二)共同采购和建设数据库资源

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日趋成熟的今天,要求信息资源的建设除有传统文献资源,更要有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字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以它快捷、方便、信息量大的优点,对老师的教学、科研及院系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师生们获取知识的信息途径越来越依赖电子信息技术。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图书室发展迅猛,以文献数据库为主的数字资源购置费用逐年上升,不斐的购置费成了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沉重负担。许多院系资料室的学者对数字资源又有迫切需要,也有一定的经费。为了解决经费的矛盾,更好的利用资源,院系资料室应当强化与学校图书馆系统的联系,主动与学校图书馆开展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与相关人员联合采购自己必需的数据库资源,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更适合各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这种院系资料系和学校图书馆有计划联合采购数据库的做法,不仅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节省图书及数据采集的购置费用,而且能够更合理的利用数字资源,服务好师生,做到物尽其能。

(三)院系图书数字化,为高校师生查阅资料提供快捷方便的平台

书目信息共享是资源共享的基础和前提,学校图书馆可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各院系资料室馆藏书籍进行统一编目并数字化,使资料室的文献信息规范化并纳入校内公共文献检索系统,实现跨库检索,这样读者可以对校内所有资料室的馆藏资源进行网上统一检索和查询,在此基础上,利用资料室文献建立切实可行的借阅制度,使资料室与图书馆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现在我们湖南师范大学已有三分之二的院系的图书,在图书馆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我们历史文化学院所有5个资料室,在国家级重点学科的资金支持下,于2009年全部书目重新编目入电脑,较早地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二、自建专题特色数据库

自建专题特色数据库是文献信息机构在网络环境下开发利用特色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院系资料室不同于图书馆,它的资料具有针对性,所购图书专业性强。院系资料室应在统一管理、科学论证、避免重复的基础上开发自建专题特色数据库,除开发文献书目、学位论文、科技成果等数据库,还可以收集、整理重点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或每年申报和立项的科研教改课题、专家学者的相关学术报告、会议论文的预印本以及未公开发表的科研资料等相关信息,从而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资料体系。随着院系资料对在数字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各专业院系也逐步建立起了一些有专业特色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在服务本专业读者的同时,也能提供给本校其它专业的师生乃至外校的读者,通过网络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出院系资料室的专业数据库资源的作用,如我们湖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就有专业性很强的五个资料室,包括中国近现代史资料室、历史资料室(主要是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历史古籍资料室、现过刊室及文化产业管理资料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专业由于经费充足,资料室藏书丰富,现在是国内中国近现史专业除北京大学图书馆外藏书最多资料室,2009年建立数据库以来,不仅为本院师生提供服务,还吸引了校内外甚至国内外的读者前来查阅资料。这种院系特色数据库的建立,大大地提高了院室资料室在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开展学科信息导航服务

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呈现出多元化分布,许多对教学、科研有重要参考利用价值的文献信息都分布在网络上不

依据对社会资本的理解和国内外对社会资本分类的研究,传统农村社会资本变迁主要变现在以下方面:

1.社会资本要素增加,人情、面子和权力的约束性逐步减弱

“家族主义”是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社会文化时提出的一个比较关键的概念。从社会学角度而言,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决定了中国社会交往的基本模式。而现代社会中,由于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变迁的影响,农村许多传统的风俗正在逐渐消亡,新的习俗形成。

nlc202309011515

2.农村社会结构分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强大的特殊信任受到挑战

农村社会资本的分化,实际上是传统社会资源在行为主体间重新分配同的机构和网

页中。为了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院系资料室不仅要加大电子文献的采集收藏比例,也要充分重视网上学科资源的搜集整理。学科信息导航服务就是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搜集、分类和有序化整理,并对其进行简要的内容揭示,建立目录式的组织体系、动态链接和检索平台,发布于网上,为用户提供网络学科信息资源导引和检索导航。院系资料室应当根据本院系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需要开发重点学科导航库,对网上与学科专业有关的研究进展报告、电子期刊论文等进行收集、 加工和整序,资料员应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文检技能,对网上各种有价值的学科信息进行全面的搜集、科学的筛选和组织,特别注重对获取资源、灰色文献、专业数字图书馆等信息源进行发掘和整理,以便给读者提供快速浏览和查询服务,利用信息导航更好地服务师生,服务高校科研。

四、开展联合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咨询是读者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或其它专家提问并获得解答的一种信息服务方式,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院系资料室做为高校最基层的图书资料室,专业性很强,资料员了解本专业的信息最多,与本专业的老师和学生联系密切,所以服务老师和学生也最直接,最具专业性。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信息科学也随之的飞速发展,现如今参考咨询的形式及内容也因此发生了大的改变,原来面对面、电话、书信等传统参考咨询,已转变为电子邮件、QQ对话、手机短信、视频等在线咨询、互动咨询、可视咨询等数字参考咨询,这种形式的改变,为院系与院系、院系与校图书馆之间联合起来开展咨询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联合参考咨询一但建立,既能充分利用不同文献服务部门信息资源优势,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又可形成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优势互补的局面,为师生们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参考咨询服务。多数高校资料室在文献信息服务中也开展了参考咨询服务,如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当面咨询等方式解答师生的各种提问。目前,资料室自主开展参考咨询服务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院系资料室可依托高校图书馆建立的网络参考咨询平台来进行联合参考咨询服务。我们湖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资料员通过学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平台,为本院教师教学和科研提供咨询服务,根据历史学和文化产业两个专业课的内容和教学计划,整理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并及时向有关教师推荐,利用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对学科科研前沿动态的了解,在师生们查阅文献进行科研选题时,提供可选题目,并对选题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提出可行性意见,为师生提供网络时代实时、动态、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五、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

高校读者的信息素质对于其开展学习和科研有着重要的意义,信息素质教育就是为提高读者的信息素质而接受的系统教育。信息素质的学科整合式教学即培养相关专业的文献利用能力,是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院系资料室通过提高资料员的教学和专业水平、在其专业背景下开设文献检索课,可以促进文献检索、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整合。院系资料员可根据本院学科专业的特点,补充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建立一套针对性强、教学形式和内容符合本院专业特点的文献检索模式。文献检索课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上机、上网实习是很重要的环节,只有加强上机实习,才能保证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质量。有条件的院系资料室可利用本院的电子阅览室或文献检索室,在开展文献检索课的同时,让学生上机实习对他们进行现场指导,并注意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丰富学生检索知识,提高他们文献检索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目前,高校部分院系给本科学生开设了文献检索课,比如我们湖南师大的历史文化学院、新闻学院等学院就在大三时开高了这门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黎琳,戴海鹏.高校学院资料室特色化馆藏建设初探[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8,(2).

[2]黄慧.浅析高校数字化资料室的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

[3]李冰.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现状、功能、定位与发展[J].重庆图情研究,2010,(11).

[4]任涵.网络环境下学科馆员与院系资料室建设[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3).

[5]方恒妃.独立学院资料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6).

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 篇4

基于科研项目"基于INTERNET的高等院校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模式研究",课题组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系列数据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统计源,对近十年来各年份收录的我国核心期刊上登载的研究个性化信息服务领域的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课题组在选择统计源的时候,之所以选择了CNKI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作为统计范围,是因为我们考虑到:在某一学科中只占少数的核心期刊,覆盖了该学科大部分最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能够反映该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发展趋势。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水平在总体上是比较高的,用"核心期刊"作为尺度进行评价简便快捷,客观透明[1]。

笔者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个性化信息服务"为检索词,时间设定为2000年到2009年,期刊范围设定为核心期刊,匹配度设定为精确检索,一共检索到论文350篇(2009年2月27日检索,2008年和2009年的论文还没有进入数据库),剔除误检的10篇以及卷首语1篇、会议纪要2篇,符合条件的论文共337篇。

本文对数据的外部特征如年代、期刊分布、著者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利用文献的篇名、关键词和文摘进行了主题分析,将结果进行归类统计。

2 统计结果及分析

2.1 论文的年代分布

从表一可以看出:

(1)最初的两年2000年和2001年,核心期刊登载的研究个性化信息服务领域的论文数量还很少,是我国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的起步阶段。从2001年的9篇到2002年的35篇,文献成倍增长,研究范围也突破了文献和信息检索的领域,开始应用到图书馆、档案、教育、商业等领域。研究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各项支持技术的论文也有所增长。到2003年论文已经增长到62篇,之后的几年一直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说明网络环境的形成给个性化信息服务带来了发展契机,在我国对该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飞速发展时期;(2)2002年以后,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对此领域的论文登载数量急剧增加,说明个性化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图书情报界信息服务的研究热潮;(3)论文年代的分布说明个性化将是未来信息服务的主要模式和趋势,由于个性化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也使个性化的应用领域更加广阔[2]。

2.2 论文的期刊分布

表2、表3显示:

(1)在337篇论文中,发表在图书、情报学专业刊物上的论文是265篇,约占论文总数的79%,档案类专业刊物上发表了12篇,约占论文总数的3.6%,两者之和占论文总数的80%以上,这说明图书情报和档案类刊物是个性化信息服务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的主要场所[3]。《情报杂志》以其发文50篇高居榜首,其余10种图书情报类的期刊也发文在10篇以上,这说明以《情报杂志》、《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科学》等为首的情报类期刊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以专门研究图书情报专业技术的《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发表研究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论文18篇,涵盖了智能检索、信息过滤、数据挖掘等多种个性化信息服务技术;(2)计算机类期刊23种,占总数的13.69%,说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是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础与技术支撑。其中,《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和《计算机工程》发文量最多;(3)发表在学报和教育类期刊上的论文共15篇,约占论文总数的4.5%,说明高校和教育机构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也比较重视。但是数量略显不足,这可能与高校研究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人员多从事图书情报、档案、计算机信息管理等工作有关,因此他们发表的论文也相对集中在各自的专业期刊上;(4)有22篇文献分布在政治、经济、社科等其它类期刊,占论文总数的6.5%。这说明现代期刊论文分布很广泛,但数量不足也说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渗透力还不是很强,深度还不够。

2.3 著者分析

2000年,丁浩在《计算机系统应用》上发表了"Internet上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一文,这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最早的刊登在核心期刊上研究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论文。337篇发文作者中只有习万球等几位作者拥有两篇或以上论文,绝大多数的著者是瞬时著者,只有1篇文章被数据库收录,说明大部分著者研究的持续性和深度还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个性化信息服务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也反映了我国图书馆界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还未深入,需要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4]。

2.4 论文主题分析

本文依据文献的篇名,结合文摘、关键词等项目,对所考察的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归类,其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看出:

(1)个性化信息服务所涵盖的内容广泛,学科之间交叉性强。从信息服务的形式上看,主要有信息定制、信息推送、信息推荐这三种模式。定制服务需要用户的主动参与,根据用户提交的定制请求向其提供个性化服务;推送服务需要建立用户反馈机制,从而根据用户的评价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推荐服务涉及数据挖掘、智能化、用户建模等核心技术,通过对用户隐性信息挖掘与分析,主动向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信息,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信息服务。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主要有智能检索、信息过滤、数据挖掘、用户建模等技术[5]。其中检索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不断更新的技术环境下,探索如何实现个性化、智能化的检索系统[6]。从应用的领域来看,不仅有数字图书馆、图书情报等传统的信息服务领域,还渗透到web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电了商务、多媒体信息、管理决策等各个领域[2];(2)信息检索的论文数明显超出于其他类别。经分析,此主题论文主要涉及以下方面:智能检索系统的设计方法与技术原理、agent技术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文本信息检索、智能多媒体信息检索、教育环境中的个性化检索服务、个性化检索模型的研究等。从年代的统计可看出,信息检索是个性化服务的最早研究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迅速发展,信息服务中的检索技术也不断更新,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其最新的研究方向[2];(3)用户兴趣建模与学习是个性化服务的技术基础,各种信息服务都要围绕其展开,因此相关的论文也层出不穷。此主题又与数据挖掘技术联系紧密,包括用户兴趣挖掘方法、用户模型构建方法等技术,在推荐系统、多媒体系统及各种信息服务中的应用;(4)个性化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是图书馆服务新的发展方向,此主题的论述包括:开展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技术、方法、类型和模式等。为图书馆突破传统的服务领域,适应网络环境下用户多方面的需求指明了方向。Mylibrary就是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成功范例,是一种趋势,这类论文为29篇,占总数的8.6%,且有上升之趋势;(5)有关智能agent的论文数量也较多,主要论述信息agent技术在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应用领域包括:web推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知识管理与评价、电了商务、信息检索等。论述agent的类型有:web挖掘agents,个性化信息agent,用户agent等。

3 我国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的几点不足

3.1 对一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因素重视较少,缺乏应用性研究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我国在个性化信息服务领域的研究论文对读者的研究、读者的个性化信息的挖掘与偏好导向培养、读者的隐私保护、内外部资源的重组和建设研究的很少,有些论文也提到过这几个方面的因素,但大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仅仅介绍了研究它们的必要性和意义,并没有对它们进行应用性研究,而这些恰恰是对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个性化信息服务向深远方向发展的基石[7],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3.2 介绍国外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成果的文献相对较少

国外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起步相对较早,为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一些文献介绍了国外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现状、内容及特点[2,8,9]一些文献把国外个性化信息服务与我国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体系结构、服务功能等进行了分析比较[10,11]。但是文献数量比较少,这可能与著者的外文翻译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科学研究要不断跟踪国内外新技术的发展,这样才能紧跟信息化的浪潮,为社会和用户提供越来越有效的个性化信息服务[12]。

3.2 个性化信息服务支撑技术还不成熟,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型人才比较匮乏

技术是影响个性化信息服务最为关键的因素,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建立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不管是个性化信息系统的建立,还是个性化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目前,个性化信息服务支撑技术的不成熟以及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型人才的匮乏,已成为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一大瓶颈[12]。现阶段个性化信息服务机构必须根据目前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整个大环境以及自身的实力等因素,加快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断完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各项支撑技术。

4 结语

因作者水平有限,统计分析难免会出现差错和缺漏。但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统计分析展现我国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分析揭示出我国此领域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使人们通过本文的数据和分析对这一研究有定性和定量的认识,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系列数据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统计源,对近十年来各年份收录的我国核心期刊上登载的研究个性化信息服务领域的论文,从文献量、年度、著者、主题等角度进行了调查归类统计,在此基础上做了分析,同时指出了我国在此领域研究的几点不足之处。

刍议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篇5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实现途径

当人类跨入信息经济时代乃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成为了社会发展进程中及其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源泉。对知识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成为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个性化信息服务由于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及时性等特性,在网上一经出现便大受欢迎,并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随着图书馆网络化环境的建立和“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的深入,这种个性化信息服务机制被逐渐移植到图书馆的网络门户上。

一、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涵义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基于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向用户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服务,它针对每一个用户的独特信息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服务。这种服务关注用户终身价值并与之长期沟通,能够拥有更精确的目标用户,有利于一对一的双向协调、学习、互动和与用户个性化的直接沟通。是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个性化信息服务产生的背景

1996年美国图书馆学家萨顿(S.Sutton)在研究图书馆模式时,根据图书馆从传统到数字化的发展过程,将图书馆划分为四种类型: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混合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所谓“混合图书馆”是介于仅包含纸质资源的传统图书馆和仅包含电子资源的虚拟图书馆之间,是一个将印刷与电子、本地与远程等各种信息资源融为一体的图书馆。现今我们的图书馆事业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混合图书馆时期。混合图书馆在资源、服务、方式、人员等各方面较比传统图书馆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从服务的角度来看,图书馆需要改变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开创主动的个性化的服务模式;从技术上看,图书馆应为各种类型的用户建立个性化的档案,自动地、及时地、动态地把新的信息送到用户的手中;从服务人员的角度来说,他们不仅要充分利用现成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服务,还要主动地在网上发掘知识为用户服务。同时,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用户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样的一个大背景要求图书馆必须为用户提供指导和帮助,提供满足其个性化的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式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

三、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容

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可以归纳为服务资源的个性化、服务方式的个性化和服务内容的个性化三个方面。

1.服务资源的个性化。资源是服务的基础,个性化的资源是服务个性化的保证。所谓服务资源的个性化是指各个图书馆能根据自己用户群的特点和需求建设有特色的信息资源,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只有具有个性化,才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2.服务方式的个性化。服务方式的个性化主要是要体现服务的层次性,即针对用户的层次结构,有的放矢地提供服务。如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是科研人员、教师和大学生,这本身就具有一种层次结构。对于科研人员,他们要求掌握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他们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求体现在查新检索方面;而对教师则应注重对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大学生主要是对普通图书的使用。服务的层次性才能突出服务的针对性和重点性。

3.服务内容的个性化。笔者认为内容的个性化主要是指信息的深度问题。要针对层次不同的用户提供深度不一的服务内容。如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具有社会性,有的用户可能需要一些信息来消遣,而有的用户则需要深层次的信息来进行研究工作。

从个性化服务内容的每一个方面,我们都能够看到它“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看到它崇尚人性、挖掘人性的精神。个性化服务根据人的需求去开发信息、传递信息,让信息去找人,突现人的主体地位。这正是个性化服务人性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个性化服务能得以发展的根源所在。

四、个性化信息服务环境的营造

不论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何快速,要完全实现文献信息的异地存取、社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发展历程,由于在观念意识、运作规则、管理方法等方面有许多落后和不合理之处,有的已经成了图书馆继续发展的阻碍,因此,必须注重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环境的营造:

1.充分发挥图书馆最主要的文献信息资源即图书的作用。图书仍然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图书的借阅服务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注重阅读环境的改善。许多人重视阅读环境的感受和关心馆员的工作情况。读者到图书馆不仅是借阅图书,他们还关心阅读环境,注重学习氛围。因此,为读者营造一个优雅清静、充满文化气息的阅读环境,加上馆员热情周到的服务,将有利于图书馆吸引更多的读者。

3.注重人与人的接触。一些读者来图书馆是为寻求与馆员的接触与交流,希望得到馆员的帮助和辅导。这种人与人的直接对话也是图书馆的传统优势,但仍要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业务素质、转变服务观念、强化管理手段;并适时开展对馆员的业务技能和礼仪培训,使图书馆更富有“人情味”。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办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方式促进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以增强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的现场感和亲切感。

4.加强文献信息科学化管理的研究,增强服务的有效性。图书馆可以在充分研究文献信息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上,发挥人力、技术的优势,把分散、无序的文献信息加工为系统的、有序的文献信息流,这将极大地提高图书馆在文献信息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5.注重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五、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现

与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相比,文献信息的个性化服务更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更能提升文献信息服务的质量。因此,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现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

1.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文理念。图书馆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服务的各个环节,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宗旨来开发新技术、运用新技术,让新技术成为用户方便、快捷获取信息的工具,让用户成为技术的主人。

图书馆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技术,更要树立牢固的“以人为本,用户第一”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积极研究信息组织、存储和传播技术,还要进一步关注用户、研究用户。

2.馆藏文献信息体系的个性化。文献信息量的海量增长,要求图书馆走出封闭状态,向开放式的文献信息分工合作与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将是全球“网络图书馆”中的一个个文献信息资源的节点,各个图书馆将根据需要随时下载文献信息资料,并依据本馆规模、办馆方向、服务范围、读者需求等规划出具有本馆鲜明个性特征的馆藏体系,建设好本馆的特色资源。

3.建立文献信息的个性化服务的机构和机制。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深层次服务,是建立在读者文献信息化需求基础上的服务,是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个性化需求的具体体现。其文献信息不仅只是本馆的,也有互联网上的文献信息。这些文献信息对读者来说是庞杂无序的,因而,文献信息检索更是困难重重,需要我们进行检索、鉴别、筛选,重新整合后提供给读者。因此,图书馆要抽出懂专业、懂网络技术、懂检索技术的专业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小组,成立相应的服务机构,开展文献信息咨询、文献信息检索、课题服务以及网络服务等。

4.借助“推送技术”实现信息推送服务。推送技术(Push Technologe,又称Push?技术、Web广播等),就是一种按照用户指定时间间隔或根据发生的时间把用户选定的数据自动推送给用户的计算机的数据分布技术。信息推送技术就是借助推送技术实现的。它是基于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突出了个性化服务的主动性,即改“人找信息”为“信息找人”。用户一般要先向系统输入自己的信息需求,包括用户的个人信息、用户感兴趣的主题等,然后由系统或人工在网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搜索,最后定期将有关信息推送到用户的主机上。

5.科研课题检索服务。科研课题检索是图书馆个性化文献信息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在高等学校,馆长作为校学术委员会成员,了解学校科研课题的立项情况。从课题立项直到成果评审的整个过程,图书馆应始终担任跟踪服务的角色,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检索技术优势,围绕课题开展专题服务、定题服务、回溯检索、课题查新以及专利审查等工作。

6.文献信息检索服务。文献检索服务是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的又一重要内容。网络环境下用户无论是查找馆藏文献还是网上检索文献数据库都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读者的实际情况,图书馆可在网页中给以指导和帮助,帮助读者使用网上资源、查找网上信息、告诉读者如何高速检索、修改检索提问等,让读者更容易的在数据库中搜索自己需要的文献信息。

总之,为了使图书馆的读者在网络环境下更进一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图书馆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势必要进一步建立起信息资源与读者的密切联系,针对读者的群体性、学术性、学科专业性的特点,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提供,提高读者对自己学科领域信息需求的满意程度,实现在更大的时空中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访问、检索、共享和利用。

作者单位:山东菏泽学院

参考文献:

[1]杜安平 .“我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1,6:33-36.

[2]戴江燕.浅谈数字化图书馆与个性化服务[J].大众科技,2005,5:126.

[3]黄国威.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0:62.

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 篇6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NSTL) 是根据国务院的批示于2000年6月12日组建的一个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 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工程技术图书馆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 网上共建单位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专业方面覆盖了理、工、农、医四大领域, 是我国最大的科技图书文献资源网络服务系统。

2000年12月26日, 由NSTL组织建设的NSTL网络服务系统正式开通, 向全国用户提供科技文献检索和全文提供服务。为了充分利用NSTL丰富的科技文献资源, 经国家科技部批准, 黑龙江省科技情报研所于2005年11月1日建成东北第一家NSTL镜像站——哈尔滨镜像站 (http://hrb, nstl, gov.cn:7001/index, html) , 并正式对外提供服务。自建站以来至2009年, 哈尔滨镜像站共发展各类用户2813户, 系统访问量7万人次, 全文下载量达到2267篇。通过几年来的镜像站服务, 积累了丰富的文献服务经验, 为建设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的文献服务支撑系统奠定了基础。

2 黑龙江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系统

为了加强黑龙江科技创新能力, 2009年9月黑龙江省科技厅建成并开通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 (以下简称创业平台) 。其中科技文献服务系统是由黑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根据创新平台总体建设目标和要求, 在哈尔滨镜像站的基础上, 整合订购的数据库资源建立的黑龙江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系统 (以下简称文献服务系统) 。

自投入使用以来, 文献服务系统暴露出科技文献数据单一, 不同数据库各自独立, 不能跨库检索, 检索系统不规范等问题。黑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经过一年的努力, 完成了文献服务系统的改造升级工作。升级后的科技文献系统, 实现了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互联互通, 拥有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源, 引进了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数据等著名数据库, 自建了新兴产业战略情报数据库、重点产业发展动态数据库, 企业创新创业数据库, 拥有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源, 俄罗斯科技信息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 文献资源种类涵盖了期刊、专利、标准、图书、会议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科技成果、统计数据、专家信息、政策法规数据等3000万条。在系统功能上, 实现了强大的文献资源“一站式”统一跨库检索, 使用非常方便, 用户只需登录服务系统, 就可方便快捷地检索到所需之科技文献信息。系统还增设了原文传递、代查代借、定题服务、自助定制、科技查新、科技评估、参考咨询等个性化得服务功能, 突出了人性化, 操作性更强, 实现了网上资源提供的互动, 是一个让全省科技人员都能共享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系统。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 文献服务系统检索服务8333次, 文献下载、全文传递等3303次。自2005年11月哈尔滨镜像站建立至2010年11月, 共发展各类用户3715户, 系统访问106500人次, 全文下载量4957篇[1]。

3 黑龙江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发展前景

为了进一步完善文献服务系统的功能, 不断提高全省科技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为全省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性、持久性科技文献信息支撑于保障, 黑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制定并正在实施《黑龙江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发展规划》 (见下图) 。我们期待文献服务系统不断发展壮大, 为黑龙江省科技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 篇7

1. 开展文献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献信息服务之所以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的。

1.1 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服务能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信息时代的发展, 经济体制的改革, 促进了信息时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如何使决策在竞争中起决定作用, 关键在于准、全、快的信息, 因此, 信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着“航标”作用。面对现实的需求, 我们的图书文献信息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开展图书馆信息服务以便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就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 图书馆应积极开发文献信息, 深化信息服务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很大作用。

1.2 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服务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有着紧迫的时代感。

图书馆有组织的收藏大量文献, 并将其以知识信息为主的有序化加工提供给广大读者, 这是其服务的宗旨。人们一方面利用文献信息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研劳动当中, 从而不断创造出新的文献信息。另一方面又需要不断吸取新的文献信息来补充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 为使文献资源、信息情报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 图书馆开发文献信息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1.3 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服务, 有着十分有利的条件。

图书馆拥有规模大、数量多、历史长、种类多、层次高的经济、科技等多方面文献信息, 并拥有着庞大的读者群体, 这就给图书馆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提供了内涵丰富的精神基础及文献资源。因此, 在图书馆开发图书文献信息服务是有条件的。

2. 图书馆作为图书文化教育及文献信息服务机构, 在供需关系上历来遵循“读者至上, 服务第一”的原则

2.1 开展文献信息服务获取社会效益。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 积极开展图书文献信息直接服务社会, 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把读者服务放到第一位, 高度重视文献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在图书内容上要求读者都有其适用的、喜爱的图书。让图书文献信息为我县科学、经济、农业的发展服务, 为党政机关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我馆在这方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由于我们把读者放在第一位, 十分重视图书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使编印二、三次文献为我县的经济农业发展服务并获得很高荣誉, 我馆曾因此被评为国家级文明图书馆, 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 县财政对我馆增加经费投入, 设立购书专项款用以扩充图书文献信息资源。

2.2 开展文献信息服务获得社会经济效益。

图书馆在开展公益性服务的同时, 实行图书文献信息商品化服务, 开展图书文献信息的有偿提供, 积极面向社会各界团体及广大读者群, 把图书信息服务融入社会, 并从中有效汲取、利用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 形成互相需求, 服务大众, 共谋发展, 更好服务于社会及各界人士, 创造更有价值的社会经济效益。

3. 开展文献信息服务, 重点应加强几方面工作

3.1 积极探索图书信息管理新模式, 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作为工作出发点。

大力开展图书文献信息服务活动, 利用图书文献信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积极探索新模式,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组织群众性的各类活动, 更好地为全县的生产、科研发展服务。

3.2 为了适应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 要充实专业人才的素质的培养, 扩大文献信息服务的对象。

为了适应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 只有充实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和管理水平, 才能把现有的文献信息服务做强、做大, 使社会各方面、各阶层都成为我们信息服务的对象。

3.3 提高文献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可利用性, 搞好新闻传播媒介的宣传。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图书馆的作用, 通过广泛而积极的图书信息服务活动, 提高文献信息的针对性和利用价值, 使图书馆事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而不断壮大。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新思路 篇8

1. 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做好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基础, 是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保障。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新知识、新信息快速涌现, 特别是网络技术、数字传输技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的采集、加工、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 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1 正确处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数量与质量关系

近年来由于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 图书馆面临着一方面读者人数骤增, 文献需求量增大, 另一方面由于书刊价格不断上涨, 经费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因此, 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建设中, 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学生、教师等在教学科研各方面的需求, 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 合理分配经费比例。本着保障重点兼顾一般的采购原则, 在充分保证品种质量的前提下, 适量增加数量, 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1.2 正确处理读者需求与文献类型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分为一般读者 (本、专科学生) 和教学、科研型读者 (教师、研究生) , 各类读者对文献信息需求类型是不一样的。图书和期刊是各类文献的基础, 也是各类读者共同需求的文献。在图书和期刊的采集中, 应适应学校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 在保持馆藏特色、有重点地收藏重点学科文献信息的同时, 拓宽文献收藏面。

近年来电子文献成为图书馆文献收藏的新类型。电子文献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相比具有信息容量大、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内容更新快等特点。各馆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经费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 不断加大对电子文献的投入。虽然传统印刷型文献存在着诸多缺点, 但是目前电子文献还不可能取代传统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必须与传统印刷型文献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因此, 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应充分协调二者的关系, 使它们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藉此丰富自身的馆藏。

1.3 正确处理传统文献和网上文献资源采集与开发的关系

随着我国教育科研网的连通以及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的建立, 馆藏文献采集方式已不仅限于传统的从出版商处购进有限的书刊文献。大量的、无限的文献要靠我们从网上收集、整理、加工、开发, 继而成为读者可方便获取的文献形式。网上采访、编目在当前的图书馆建设中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文献采集和获取方式。因此应重视和加强网上文献资源的开发工作, 处理好传统文献采集与网上文献资源开发的关系, 避免重复, 相互补充, 形成自己的特色馆藏。

1.4 正确处理文献资源建设和文献信息开发的关系

从外部获取信息固然是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 但是各馆都有可供进一步加工整理的从外部获取不到的文献信息。如本校学生论文、各馆的特藏文献等都可以进一步加工开发成专题数据库上网, 通过图书馆网页供校内外的读者共享, 以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因此,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讲, 自身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是一件刻不容缓的, 也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

1.5 正确处理图书馆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随着高校图书馆与教育科研网的连通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 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已不单是哪一个部门的工作, 高校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读者服务方式和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 应各部门联合开展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文献开发利用等工作。各系室资料室应遵从图书馆在业务上的全面规划、统一领导, 确保全校文献信息资源在本校教学和科研中得到共建、共享, 使文献资源避免重复购置, 节约资金发挥效益。

2. 提供特色化信息服务

“以读者为中心, 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需要”,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都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永恒的主题。在文献服务方式上要不断采用先进技术, 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 图书馆员也要逐步实现角色转变, 从管理员逐步转变为知识的向导和读者的参谋。

2.1 建设特色数据库

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中, 形成了自己的馆藏特色及独特风格, 对于这些资源优势, 图书馆应依托计算机网络系统, 优先开发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数据库, 充分反映本馆在同行中具有特色的信息数据资源, 为用户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特色化信息服务, 打造自己的品牌,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 占据信息资源优势, 使自己能够在信息资源大战中, 立于不败之地。

2.2 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信息时代, 呼唤能满足多元化信息需求的服务方式, 个性化信息服务应运而生。首先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机检索, 提高读者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其次设立网上导读、专题咨询、专家咨询并建立咨询反馈机制。网上导读可以将本馆的新书目信息及时地发布在图书馆的主页上, 便于用户查询。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开发出不同的专题、栏目, 以便把最新的科研信息传递给用户。

第三, 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使他们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地点, 无限制无阻碍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载体形式 (文字、图片、声像等) 来满足自已的所需, 提高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的易用性和共享性, 最大限度提高文献信息的利用率,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2.3 提供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从传统的“我有什么就提供什么”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你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的服务模式。这需要图书馆从传统的文献收藏转变为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高校图书馆应重视二次、三次文献的开发利用, 积极与企业、市场联合, 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 将信息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既可解决企业因信息不发达带来的困境, 又可解决图书馆的资金不足问题, 可谓一举两得。

3. 注重馆员素质的培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的服务手段正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现代化的图书馆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一专多能的混合型人才。图书馆人员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既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图书情报知识, 还要有娴熟的信息资源检索技能。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两者缺一不可, 只有具备敬业和奉献精神的人才能不断进取、耐得住寂寞、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只有掌握了现代化技术、有较厚的业务功底、一专多能、又有渊博知识的人才能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和文献信息服务。

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方便、省时、准确、齐全将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努力方向。每个图书馆都应审时度势, 抓住机遇, 深入研究自身优势, 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服务模式, 不断创新文献信息服务工作, 在激烈的信息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摘要:要实现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创新, 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 就必须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以读者为中心, 为不同层次读者提供特色化信息服务, 并努力加强馆员自身素质,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关键词:文献信息,信息服务,数据库,定题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静, 张曼玲.数字化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探讨.图书馆建设.2003.21.张静, 张曼玲.数字化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探讨.图书馆建设.2003.2

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 篇9

1 甘肃省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运行现状

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是“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甘肃省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是甘肃省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目前,平台基础建设已经完成,并已经服务于甘肃地方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

1.1 建立了有效的运行机制

在平台运行方面,通过 “两步走”的方案实现正常的运行。首先,由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系统、省内主要高等院校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等共16家主要科技文献机构,自发建立了“甘肃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联盟”,并发表了共同宣言,达成共享协议。实现“一盟连锁”,让拥有科技文献资源的各个机构实现共享,实现科技文献信息的优势互补。第二步,以平台作为门户,联盟单位作为科技信息共享机构的同时,承担面向全省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通过这种机制,平衡了信息提供单位的利益,使平台的运行得以可持续发展。

1.2 实现科技文献信息的共知

甘肃省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资源调查、源数据信息整合等方式,对在甘科研院所系统、高等院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这三大系统信息服务机构所拥有的电子型和印刷型信息资源在平台上进行统一揭示,实现了甘肃省地方科技信息资源的共知。这是科技信息共享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1.3 实现科技文献信息的共享

通过连续5年的建设,甘肃省科技文献平台已经建成一个学科专业覆盖相对齐全,资源结构符合甘肃经济发展,印刷与电子型资源相互补充,馆藏资源与虚拟资源相互依存的科技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实现了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报告、科技成果、学术会议、学位论文、专利及标准文献、多媒体科研资料等的共享,在资源加工、整合、引进、发布等信息的流通方面,也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现在,不论是科研机构还是对可及资料有需求的普通读者,均可利用该平台,通过不同的方式方便获取科研资料。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效益已经在支撑地方科研发展方面得到发挥。

1.4 实现面向全省的科技信息一体化服务

一方面,作为联盟以外的科技信息用户,获取信息是通过甘肃省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门户网站,解决了以往科技信息分散、获取难的问题。另外,平台本身在信息资源获取方面,通过技术实现“一网到底”,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下实现对不同来源的信息统一查询。

便捷的使用方式、有效地运行机制和丰富的科技信息资源,促使平台利用效果的逐年翻升。截至2008年底,门户网站中,上网各类数据库共百余个;来自科研机构、信息服务机构、地市情报局的访问量达387,500次;全文下载102,091篇/次;文献平台注册用户1345个;拥有集团注册用户153个。平台投入运行后,形成了一个以电子型、网络化信息资源为主的国内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搜集和服务中心。有效地解决了科技信息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和中小型科研单位、情报信息机构科技信息经费不足的困难。

2 存在的问题

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为科研机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优良的网络化服务环境、优质的海量信息资源、高效而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等为科技信息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从实际运行状况来看,存在下列问题。

2.1 用户群体用量不平衡

从用户分类统计来看,平台用户主体为科研机构、信息服务机构、地市情报局等集团用户,其中用量较大的是资源联盟成员馆。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丰富了成员馆的可利用资源,促进了成员馆的利用。个人注册用户量较小,用量也偏低。作为公共服务平台,只有提供大量的科研人员了解和使用,才能进一步发挥其应用的作用。所以,面向普通个人用户推广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

2.2 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有待于推广和改进

目前提供了统一检索、原文传递、委托服务、参考咨询、资源导航等网络服务,其实是基于网络的最基本的服务,网络服务功能的设计方面有待于改进,以适应现代信息服务技术的发展以及平台的联合服务模式,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提高平台的易用性。

2.3 用户利用共享平台的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共享平台用户可大致分为三类:集团用户(包括科研机构、信息服务机构等);注册个人用户(主要是科研工作者);普通个人用户。由于用户对科技信息的获取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性,共享平台本身的利用有其特殊性,资源多样性给用户的使用带来的复杂性等原因,需要向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培训。提高共享平台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资源和服务发挥最大的效益。

3 对策

3.1 建立联盟服务模式,提升科技信息服务层次

现代信息网络为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共享提供了运行的基础,任何一家信息服务机构也不可能做到拥有所有的资源并面向社会提供所有的、让用户满意的服务。甘肃省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在资源建设方面采取了联盟建设的模式,在管理和运行方面依托成员馆,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在提供服务方面,也应采取联盟服务的模式,构建基于服务的运行机制,发挥成员馆的特长,促进平台的利用。

3.1.1 建立用户推广及培训机制

建立由成员馆中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及情报所组成的共享平台推广及培训机构,负责在本系统及一定区域的机构、个人用户的推广和培训业务。可以依照先内后外,纵横结合,以点带面的顺序展开推广工作,部分业务可由各成员馆分工协作完成。如对检索理论及中外数据库的使用培训方面,各高校均有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在为政府、企业提供战略情报、决策参考等方面,情报所、中科院图书馆(兰州)等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由其发挥专长,担任相关推广和培训任务。不同的培训任务,可以由不同的机构分别承担,充分发挥成员馆在服务方面的特长,同时还提高了平台的推广能力。还解决了平台主管方——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培训推广人力不足的困难。在面向个人用户的指导方面,还可以由各成员馆联合制作网络教学网站,为普通用户提供免费的使用指南。

3.1.2 建立联合服务机构,提高平台服务效率

建立联合服务机构,可以进一步发挥成员馆在信息服务方面的特色、特长,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发挥资源整合的效能。可依托平台资源联盟组织机构,构建基于数字图书馆服务的联盟机构。在文献服务方面,扩大现有的文献检索、文献传递系统,建立高效运行的文献服务联盟机构,通过“用户需求→共享平台→联盟成员馆→用户”的模型提供文献服务,由基于馆藏地的任务调度系统、业务评价系统、成本结算系统等作为支撑。在基于WEB的参考咨询方面,成立联合参考咨询服务机构,利用成员馆拥有的联合参考咨询系统(CVRS)作为服务平台,由各成员馆咨询专家上线服务,也可定期邀请学科专家参加咨询,实现平台读者的咨询答复时间最短化、最优化。在科技查新、定题服务、代查代检等服务中,也可以成立联合机构,实现网络化的课题提交、任务调度、任务审查、质量评价等,通过联合机构的规范化工作,实现规模化服务。

3.2 采用WEB环境下的联盟单点登录系统,简化使用流程

甘肃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采用了集团和个人用户注册管理的认证模式,集团用户的文献服务及结算需通过集团用户管理员(一般设在图书馆),给最终读者的使用带来一定不便。应考虑对集团用户实现统一认证的问题,如在共享平台门户网站建立跨机构用户的基于网络的单点登录系统,以简化最终用户的使用流程。通过联合认证的模式,还可实现读者馆际互借的身份验证,实现各馆纸质资源的全面共享。

3.3 优化门户网站功能,提供方便服务

作为文献信息共享平台的门户网站,目前提供了诸多的资源查询、网络信息服务等[3],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给读者带来许多新的应用需求。如在网站中增加WEB2.0元素,构建面向读者的文献共享平台,提供面向用户的RSS资源及消息订阅,完善用户的 “我的图书馆”等功能。为适应3G应用的普及化,满足读者使用手机作为移动阅读终端的需求,应建立WAP网站,并逐步完善查询、费用结算等功能。

3.4 营造图书馆联盟文化,强化共享意识

甘肃省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的科技信息资源大部分来自联盟机构,作为非正式组织的图书馆联盟,对成员馆没有行政约束力。因此,要统一联盟馆的意志和步调,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营造健康的联盟文化体系。图书馆联盟文化应把联盟内各联盟馆的特别需要和共同利益放在首位。应倡导每个成员馆都必须把联盟的利益放在首位,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维持联盟的可持续发展,因为联盟馆从联盟中得到的利益是仅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达到的。因此,维护联盟的利益就是维护联盟馆自身的利益。每个成员馆都应在读者服务过程中树立奉献、共赢的思想[4]。通过营造这种图书馆联盟文化,逐步强化共享服务的意识,共同促进地方科技的发展。

摘要:作为省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的甘肃省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GSSTD)在基础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后,在为地方科技信息服务、促进科技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就平台运行中面临的推广和提高利用率等问题,提出了依托高校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在平台中构建科技信息服务联盟的模式,以进一步提高省级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的利用效果。

关键词:图书馆及情报与档案管理,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台,联盟,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许萍,张会田,肖爱斌.论甘肃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J].图书馆建设,2006(6):22-25.

[2]曹方.甘肃省科技文献共享指南[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甘肃省科技文献信息共享平门户网站[EB/OL].[2009-04-18]http://www.gsstd.cn.

浅析图书馆个性化读者信息服务 篇10

摘要: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的喜好、习惯和服务需求提供服务,以适应信息爆炸时代用户需求个性化的需要。鉴于此,本文对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2-0105-02

1前言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海量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想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了解自己最关注的信息,但是图书馆面对众多的读者,不可能同时给出每个人都关注的信息,这就提出了图书馆个性化读者信息服务的问题。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信息服务必将是人性化的,读者要求图书馆提供哪些信息服务,图书馆就根据每个读者的需要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这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目前,一些数据库建设已经走在了前面,其人性化服务特征日益明显,很多期刊网或者数据库都设置了关键词、题名、作者或全文搜索,帮助客户第一时间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献资料。有的数据库还设置了记忆功能,根据客户的搜索习惯和阅读记录进行备份记忆,如有新的相关文献资料出现,一般会通过发送邮件的方式,第一时间通知客户。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这是非常人性化的服务。这不仅仅是单一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问题,也是今后整个信息产业界需要思考的主体。

2图书馆个性化读者文献信息服务的建设

2.1以用户为中心构建服务,改善用户关系

个性化信息服务并不意味着所有用户会自动选择个性化信息服务行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用户或者出于误解、或者出于安全和个人隐私,对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持排斥态度。有一项调查,当你需要信息的时候,你是查图书馆还是查Google?答案是Google,其次是查图书馆,这充分说明了图书馆的信息检索和互联网上搜索引擎查询相比还有一些缺陷。有统计显示,发达国家借阅图书的人群占总人口比例的60%,而我国仅有千分之五,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国民的阅读习惯很差,另一方面说明目前我们提供的信息服务模式不对路,使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阅读、如何寻找信息资源。面对网络时代,中国的图书馆要做的是从“内容导向”转为“客户导向”,评估信息、导航,吸引更多读者。如果读者研究的是一个非常具体、非常专业的问题,建议到图书馆。图书馆学术导航、专业导航库经过若干专家学者的加工整理,这些信息不能说绝对没有垃圾信息,但是它的信息相对来讲是比较准确的。另外,一个图书馆的评价优劣不在于建筑外观的富丽堂皇,也不在于设计的精巧,而是在于其内涵建设的质量,一座图书馆能够给予读者最贴心的阅读服务,能够提供全面的信息环境是其竞争力的所在。本着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图书馆可以有很多东西进行改变和设计,如设置宽松一点的阅览方式等,有的图书馆专门为读者设置一些交流讨论区、多功能报告厅等等。使读者不仅可以尽情阅读,还可以进行一些学术交流活动,让读者能够在图书馆享受到各种信息交流的渠道。

2.2丰富个性化信息服务

个性化信息服务致力于为每个用户提供服务,既耗费时间又费精力,出于知识产权保护、用户隐私等各方面的限制,其信息服务模式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个性化信息服务从服务形式上看,也有多个层次可供选择。同样是提供在线阅读信息服务,尽管具体服务内容不尽相同,但都是以人性化服务为中心,例如全球最大的图书零售商亚马逊就推出了电子书终端Kindle,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这一终端阅读图书,不仅携带方便,而且还节省了读者阅读图书的费用。另外,读者还可以享受“买书+在线阅读”的套餐组合,时至今日,电子书已经成为亚马逊新的发展着力点。亚马逊为Prime用户推出数字图书馆服务。拥有Prime会员资格的Kindle电子阅读器用户,可免费在设备上阅读5000本电子书,其中包括逾100本全美畅销书。国内这方面逊色很多,方正推出的电子书阅读器“文房”,操作模式是通过插入SIM卡及时下载新闻、查看股票、在线看书、下载正版图书等,尽管与国外成熟模式和经验相比尚有不足,但已经是我国较为成熟的产品之一,而且发展潜力巨大。总之,从发展趋势来看,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逐步向提供“在线阅读”过渡,这对于读者来说无疑是个福音,同时,图书的数字化也将积极促进网络应用。

2.3利用新媒介拓展信息化服务的空间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电脑手机的日益普及,利用新媒介进行图书服务的拓展正如火如荼,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日趋完备,在电子化、网络化的时代大格局下,图书馆开拓手机阅览业务已是大势所趋。在国内,上海图书馆率先开通了全国首家“手机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推出手机图书馆业务后,用手机登录图书馆手机网站,用户可以轻松的检索到超过200万种、1150万册的馆藏书刊、音像资料和文献资料,有超过200多种获得版权的图书可供在线阅读。而且这些文献资料更新很快,基本上做到与纸质文献资料同步,用户无论身在何处、何时,只要身边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享受到身边的图书馆服务,随时随地的下载文献资源,真正体验到信息冲浪的感觉。这种包括讲座预定、问答咨询、文献请求、活动互动等手机图书馆服务开全国公共图书馆之先河,读者还可以将桌面终端搬到移动终端,用手机上网查询图书馆书目,开辟了图书馆信息传递的新天地。

2.4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是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前提,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信息资源建设作基础,缺乏这个前提,无论个性化服务理念多先进、技术多完备、功能多强大,服务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从个性化的角度看,个性化信息服务要求信息资源建设集成化、一体化,以用户为导向,使用户需要的信息得到有效地保证。改变传统的以资源为导向,转而面向客户进行信息资源建设,从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因此,图书馆在引进图书资源时要建立完善的评价和筛选机制,确保高质量、有效的信息资源进入,并对数据资源进行充分整理和挖掘,避免重复建设。要科学合理的组建网络资源系统,建立完善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归纳、馆藏一体化制度,形成一个功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信息资源体系,从而保证信息资源得到更好的吸收和利用,保证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对于有些用户专注度比较高的资源,为了防止资源丢失或者网络出现问题无法阅读、下载等问题的发生,最好将其下载到硬盘,永久保存,供用户重复查阅使用。

3结语

总之,信息化时代的冲击,对当代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尽管当前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个性化信息服务在图书馆领域还处于初步的探索和发展阶段,其理论还不成熟。今后其进一步发展必将是一个复杂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姜永常.论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J].情报学报,2001,20(5).

[2]樊绍明,王英妍.个性化服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必然趋势[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5).

[3]郭海明,刘昆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方式综述[J].津图学刊,2003(6).

[4]谢亮.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综合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3).

[5]夏南强,张红梅.基于数据挖掘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J].图书馆学研究,2006(1).

(编校:杨金霞)

文献信息个性化服务 篇11

随着21世纪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网络环境,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资源浩如烟海,人们时刻处在各种信息的包围之中。虚拟信息系统的日趋完善,形成了信息资源高度开放和共享的现代信息环境。文献信息服务尤其是传统的图书情报服务工作面临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化、数字化的双重冲击。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强烈的知识服务新需求,图书馆作为文献搜集、加工、存储、传递者的角色正在逐渐退化,其服务也应随着社会环境和需求的不同而不断发展、创新。当前,我国把科技创新放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科技创新使图书馆在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手段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传统图书馆正逐步向数字化复合型图书馆迈进,服务价值取向正由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向着知识服务的方向转变。

2. 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内涵比较及解读

2.1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一文献服

传统的服务观念认为,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用户只是简单地利用,图书馆以能够提供文献资料为己任。文献服务是图书馆基于对文献资源描述性特征的揭示与组织(如目录、题录等)向用户提供文献载体的服务形式,其典型特点是以“种”为单元揭示文献特征,用户只能以“种”来接受文献资料内容。在这种服务中,揭示文献特征的图书馆员远离用户,充其量只是一个书库保管员。图书馆与用户的关系是单向的,服务是被动的,用户只能在图书馆的藏书范围内获取有限的文献资源。

2.2 当今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方式一信息服务

信息学认为:信息是一种消息、数据、资料,信息服务是以向人们提供有用的显性文献(如馆藏文本资源、电子资源、光盘、声像制品)为内容的信息传播过程。图书馆作为社会文献信息中心,不仅应关注文献资源的搜集获取和知识信息的组织开发,而且要重视知识的需求与应用,开展基于知识管理和高速信息网络的知识服务服务,这是新世纪图书馆的必然选择。信息服务就是以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依据,主动面向用户开展的一次性服务,图书馆将搜集到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为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信息需求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信息服务相对于文献服务而言其典型特征一是馆藏文献资源揭示从“种”过渡到“篇章字词”;二是馆藏文献资源实现了集成管理,三是计算机技术开始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图书馆员可在网络上与用户保持及时联系,用户可享受到“篇章字词”的文献资源。它是为解决社会信息复杂性、多样性、无序性与人类需求的特定性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现代社会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信息的开发利用,都需要有相应的信息服务提供保障。目前的信息服务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宣传报道服务、原始文献、资料、数据提供服务、信息检索服务、普通的咨询服务等。

现今图书馆一般把信息服务作为主流的服务方式,信息服务有其鲜明的特点与不足。首先,信息服务内容只是作为素材化、原始化的材料直接提供给用户(如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并不要求对其中所含的知识内容给予具体的分析、提炼,用户通过各种检索手段获取的只是文献或信息数据本身,并不一定是知识。譬如读者在图书馆看了文献题录、摘要,只是看到了该文献的外在标志信息,并没有获取知识。信息服务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各种文献明显外在的标记,并不涉及对隐性知识(如图书馆长期形成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技术诀窍、馆员个体的洞察力等)的开发管理,信息在图书馆的交汇、碰撞、传播过程中没有实现增值。其次,电子资源中的元数据主要用于对信息的结构化描述,它确定了一个信息结构空间,数据库作为一种资源,通常按形式和内容范畴进行分类加工,其内容的描述只是范畴性、框架性的,要根据它来正确找到所要的知识并不可能,难以考察它对个性化的信息与知识需要的满足程度。如在重庆维普(VIP)、中国期刊网(CNKI)中的2000多万篇文献中,对各种研究课题而言,均存在可作为知识储备的很多相关信息内容,但究竟与本研究有何关联、价值如何,若不一一读完,用户并不清楚,而这将耗费大量的时间。由此可见,信息服务是依赖于文本的、暂时的,特定的、事例性的,难以简捷系统地提供知识,无法挖掘各类隐性知识,难以对信息资源进行彻底的增值开发利用。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传统的信息资源获取困难和读者与图书馆关系不均衡的状况得以改善。今天,信息的检索和传递已走向了非中介化、非专业化和非智力化,用户获得信息的主要障碍已从距离上转到了识别选择上,他们已不再满足图书馆提供的以文献流通为主的一般性的信息服务,而是要求信息提供者能够通过对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及时地提供系统化、个性化和动态化的服务,这种需求的转变决定了图书馆的价值定位必须向知识服务的方向转移。现代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不在于所拥有的资源多少,而在于它能否利用广泛信息资源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知识和能力。

2.3 现代图书馆核心服务——知识

关于知识服务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对知识服务业的研究。目前国内有关知识服务的研究多立足于特定的服务范围,尤其集中在图书情报领域,内容涉及基于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理念的图书馆建设、服务核心能力的定位等,并依据图书馆的服务特性提出知识服务的概念、形式,操作模式、实现途径以及知识服务技术平台的构建等。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发展,主要基于知识化社会的需要、创新服务理念的需要、数字图书馆发展和网络环境的需要。它与信息服务有着本质的区别:信息服务是知识服务的基础,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的深化和延伸。知识经济带动了社会知识需求的激增,面对社会需求的巨大压力,处在知识组织、服务、交流这一动态链上的图书馆选择知识服务将成为必然,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线与生存的根本是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从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中,通过对用户的知识需要和问题的分析,将信息重组、创新、集成的知识提炼过程,是有针对性地解决用户问题的高级阶段的信息服务。其过程是知识服务提供者凭借其特有的、高度的专业化知识,在充分挖掘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对搜集加工的信息进行知识创新,并借助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从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资源中根据需要将知识提炼出来并及时传输出去,从而帮助用户节约时间、获取知识,提高决策能力。其主体以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为主,客体是接受服务来满足知识需求的任何组织与个人,它是建立在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功能和专门知识基础上的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定位体现的是“知识”和“服务”的价值。目前,有的图书馆已建立了读者需求调查分析和知识反馈系统,提供全程跟踪连续性服务,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构筑服务评价体系,以此评估图书馆的运行状态和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的增值和面向读者的知识服务创新。

3. 知识服务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

知识服务是建立在充分共享基础上的知识创新过程,直接目标是通过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创新,目的就是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知识信息,真正提升图书馆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3.1 基于分析和知识内容的网络合作的数字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这种服务以图书馆参考咨询为基础,依赖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以全球信息资源库为依托,以集成化的馆内外知识资源和技术交流系统为核心,构建信息资源集成和共享的传播平台,通过与图书馆主页简单链接的方式提供多功能参考咨询界面,用户和图书馆可以利用E—mail、在线聊天、常见问题数据库(FAQ)进行交互咨询,对于无法解答的问题可通过全球参考网络中的“请示管理器”(Requst Maneger)将问题向网络中的其他图书馆发送,最终使读者获得最需要的知识信息。这种咨询服务方便快捷,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扩大了图书馆的交流空间,读者无须亲临图书馆就可享受到最大限度地文献信息服务。目前,全球已有3000多家图书馆加入到该系统中,我国的国家图书馆、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均已成为其会员。

3.2 个性化信息导引服务模式

随着社会中知识人群的不断扩大,整个社会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它主要针对具体用户的具体需求和过程提供富有个性特色的连续性服务。根据每一个用户不同的要求和兴趣,通过信息挖掘、知识发现、智能代理等技术手段,对各科信息资源进行过滤,筛选出用户需要的、专指性强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将分散在相关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加以集成、提炼,制造出对用户研究开发有用的“知识精品”,这种服务要求不断跟踪用户对信息的使用情况;分析其检索要求;优化检索过程,选择检索结果,提供从知识捕获、析取、重组、创新、集成到应用的全程一体化服务。例如搜索引擎谷歌(Google)公司考虑到了广大用户对网络内容的渴求,针对不同对象开发出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集成化的搜索系统,由于能满足个性化、特色化的搜索需要,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市场。因此,图书馆只要把握住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一定能在知识服务方面闯出一片新天地。

3.3 建立学科知识门户和专业信息中心服务

专业知识库是知识服务的物质基础,它使知识由分散型向密集型聚合,由无规则储藏向系统规范的方向转变。同时,还揭示了蕴藏在大量显性知识中的隐性知识,它加快了知识的流动共享,实现了服务的增值。这种服务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专业信息资源为内容,以专业类别为组织形式,按照学科专业领域来组织网络资源,将信息资源导航、专业化检索工具、专题文献、会议动态、专利标准等集成在一个界面,提供专业分类导航和基于语义的知识搜索引擎来支持用户的知识任务,满足其知识需求,如上海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学科信息导航即属此类服务。

4. 当代国内图书馆典型的知识服务案例评介

过去,图书馆以单种文献(一本书、一本期刊)为信息处理单位,由文献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后,按照“知识服务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的观点,就应当以知识单元为处理单位。目前,国内有些图书馆已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现撷取一二介绍如下。

4.1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开展的知识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01年10月进入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基地,正式启动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项目建设,在服务方面,中心明确提出“资源创新,服务到人”的服务宗旨,开通网络化服务,组织了“专家服务进百所”的活动,深入到用户中举办数字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培训讲座,拉近资源与用户的距离,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首先,以用户为中心,组织学科服务团队,每个团队负责为该学科读者群提供文献信息的评估、宣传、培训等。其次,在学科服务团队中设立具有学科背景的学科馆员。再次,建立以读者为本的绩效考核体系。2003年,由中心信息技术部自主开发的以E—Sciense为核心的数字参考咨询软件——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参考咨询系统开始运行,它是由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及科研院所图书馆联合推出的一项网上参考咨询和知识导航服务,进一步推动了知识服务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4.2 上海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简介

上海图书馆近年来主动适应用户需求,不断推出网络服务的新内容、新方法,积极创建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以资深专家挂牌,以E—mail为主,附以网上原文传递、传真、邮件快递、网上实时问答等形式开展服务,建立了一个问答知识库分类体系,读者可按类检索获取所需信息。创建了人大数字图书馆,具体包括人大专题资料辑录、报纸导航、新书推荐、网上参考咨询、上图快递等10项服务内容。同时还开通了情报服务平台与网上讲座,在服务层面上大力推进以知识服务为标志的知识管理,重视知识联盟建设,让信息与读者互动,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努力开发隐性知识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结语

提供知识,做好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应由“资源一需求一服务”的小生产服务观向“需求一资源一服务”的全方位服务观转变。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是知识收集和存储中心,近代图书馆是知识提供中心,当代图书馆则应该是知识服务中心。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服务模式越来越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桎梏。新环境下,图书馆应勇于开拓知识服务市场,积极引入知识管理模式来建立知识服务的机制。同时,知识服务并不排斥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方式,只不过这些形式已不再体现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主要作为辅助性的后台服务来支持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现阶段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用户提供知识信息的理念,提升知识服务的质量,探寻高层次服务的发展道路,积极推动图书馆服务向专业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摘要:文献服务、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传统服务方式,但在网络时代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在对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全面分析以及对上海图书馆等两个知识服务典型案例评介的基础上,说明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应由“资源—需求—服务”的小生产服务观向“需求—资源—服务”的全方位服务观转变,图书馆的未来在于知识服务。随着当代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知识为内涵,以服务为中心,走知识服务之路已成为现代图书馆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案例

参考文献

[1]杨宁生.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提升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2):157

[2]乔东枝.图书馆知识管理目标、创新模式及实现条件[J].图书馆论坛.2008(6):94

[3]左丽燕.关于图书馆的知识服务[J].山东行政学院管理学报.2007(10):125

[4]李先文.知识服务:现代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现代情报.2008(3):42

上一篇: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下一篇:心理学语言学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