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

2024-08-06

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精选8篇)

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 篇1

电子图书采购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图书馆的基本业务之一。电子商务进入图书馆, 其重要表现形式是采购电子图书。

1 网上图书采购运行模式

1.1 网上游览书目信息。

网上书店是经营者们将国内外的出版信息通过因特网汇到一起, 供人们游览、查阅, 采访人员通过搜索引擎查看有关网上书店的网址, 进行认真的比较, 从中选出提供数目最全、价格最低、服务最好的一家书店来进行图书采购。目前网上书店提供分类书目和主要书目两种主要检索手段, 通常都有新书目、畅销书目、推荐书目等栏目, 采购人员可通过这两种检索方式, 查看自己所需的图书。

1.2 网上订购及在线支付。

通过网上书目信息的游览, 采访人员对自己所访问的网上书店的书目有了充分了解, 然后采购人员可以根据本馆藏书建设和读者的需求在网上订购图书。经过查重选定后, 其订购方式非常简单易行, 只需要将每条书目旁的“购物篮”点击一下, 填上订购数量即可。先进的智能化的网站具有自动记忆和跟踪读者购买图书兴趣、倾向和爱好的功能, 能根据读者以前的购书选择主动提供书目服务。网上书店一般都采用多种付款方式, 如信用卡网上支付, 银行划拨或邮局汇款。

1.3 图书的配送。

相对于图书馆传统采访而言, 网上书店的配送是比较及时的。网上书店一般采用本市送货上门, 市外邮寄的配送方式。顾客2至10天就能收到订书。目前, 国内网上书店的配送仍然是网上书店的“瓶颈”之一, 但许多网上书店都在尽力突破, 力争在此方面创造优势吸引顾客。

2 网上采购模式的主要优势

2.1 图书新、数量多、品种全。

传统的采购工作主要采购渠道是通过当地的新华书店或者采购人员亲自到某地的书市进行采购, 相对比较快的方式就是采购人员向书商发订单来采购图书。但是这种方式, 不能使采购人员充分了解图书的内容及其各方面的特征, 从而影响采访质量。而网上采购极大地拓展和丰富图书采购的品种范围, 使图书馆采购的范围扩大到全球。如:我国的当当网上书店, 提供的图书超过20多万种;国外的亚马逊网上书店宣称能提供301万多种图书。

2.2 跨越时空。

传统的采购模式, 花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和经费, 手续繁琐、复杂、周期长;网上书店是基于因特网的, 其经营活动没有地域限制, 没有时间限制。网上采购能使图书采访人员在一台上网的电脑前, 在任何时候采购到任何地方的图书文献。

2.3 提高效率和质量。

借助于现代化的网络通讯技术, 网上图书采购使图书馆基本实现了采购手段的现代化。采用各种快捷的搜索引擎和分类目录, 采购人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检索图书, 并能很快地得到自己想要的图书;通过网络填写电子订单和进行电子货币支付、计算机账目自动核算, 节约了图书采购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使他们能够将主要的时间放在了解、掌握和研究图书出版信息资源上;同时, 网上书店还缩短了图书交货的时间, 缩短了新书于读者见面的时间。因此, 网上采购不仅大大提高了图书采购的效率, 也大大提高了图书采购的质量。

3 图书馆网上采购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网上采购的认识要加深。

网上采购是一种跨地区、跨空间的商务活动, 它必将成为未来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搜集网上信息的意识很强, 而受传统意识的影响进行网上采购的意识缺乏, 对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的认识不足。

3.2 采购人员的队伍素质要提高。

网上采购方式与传统的图书采购方式有着一定的差异, 它对采购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名合格的采购人员必须具备:熟悉网上采购的运行模式;具有较高的微机管理水平。因此, 必须尽快提高网上图书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

3.3 网上书店的管理系统及服务水平要完善。

目前, 多数网上书店没有提供书目数据下载, 少数可提供下载服务, 也只提供文本格式和EXCEL格式的数据, 且项目不够完善、规范, 尚不能提供最重要的标准CNMARC格式的数据。

3.4 文献配送体系需进一步健全。

如果客户订购的是电子文献, 网上书店可以通过网上传输的方式传送, 这就不存在网上配送问题。但电子文献的出版必定是少部分, 更多的还是印刷文献, 因此, 往下配送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通常当客户订购了印刷文献并付款后, 网上书店还需将订单转给该文献的出版或发行者, 由他们把文献送到客户手中, 如果客户不在该地, 还要通过邮政或其它运输部门传送。在这里, 网上书店、出版发行部门以及邮政运输部门等, 就构成了一个往下配送系统, 网上采购的配送体系还需进一步的健全。

4 网上采购是未来图书馆文献采购的必然趋势

4.1 价格的便宜和信息的丰富使网上书店成了图书馆文献采购的首选。

从中国的整体情况来看, 网上书店如今已经进入了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与传统书店相比, 网上书店存在明显的优势。价格便宜是因为网上书店由于客户广泛, 因此销量比较大, 获得了和上游厂商更好的价格谈判余地, 为消费者争取更大利益;在经营上, 网上书店有成本优势。信息丰富是指两个方面:一是商品本身的信息丰富, 可已连接到有关介绍, 更可以看到其他读者的评论, 以作为购买参考;二是商品信息更新更快, 可以很容易获得新书信息和打折信息等。另外, 网上书店容量可无限扩大, 且检索查询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网上书店可以提高单本书的销量, 为出版社尤其是专业学术出版社提供窗口支持。

4.2 根据CNMARC制定的书目信息为图书馆采编部门节省人力和时间。

网上书店的书目文献信息都是根据CNMARC制定的, 格式规范、标准, 符合图书馆的有关规定, 并且下载后可以直接转换成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这样, 采编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大大地节省了工作时间, 也减轻了劳动强度, 采购系统完善了, 编目工作也将随之减轻。同时, 因重订而出现的浪费现象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大大地节省了不必要的浪费, 使图书馆有限的经费能真正的用到刀印上, 真正做到用最少的投入, 最大化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如果网络成熟了, 服务到位了, 还“舍其求谁”?

总之, 传统的图书采购模式已受到网上采购模式的冲击, 网上采购模式越来越被图书馆采购工作所接受, 随着各种条件的改善, 相信理性图书馆网上文献采购的群体越来越大。相信网上采购的明天一定是充满希望的。

摘要:本文论述了图书馆网上电子图书的采购模式及其主要优势, 以及图书馆网上采购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上采购是未来图书馆文献采购的必要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网上采购,采购模式

参考文献

[1]戚敏.网上书店与图书馆网上采购[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1 (4) .

[2]王秋平.网上图书采购的现状与优势[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5) .

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更好的提高文献类数据库资源使用效果,保证采购工作质量,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所文献资源采购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图书文献资源采购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三条

成立“图书采购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文献馆图书采购的招标管理和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所长担任,分管副所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文献馆、办公室、财务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四条 文献资源建设管理工作实行图书采购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的文献馆馆长负责制,对图书情报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

第五条

成立“图书文献资源采购招投标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成员在文献馆、办公室、财务科成员中选取,也可以聘请所外相关专家。

第六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人数为5人或5人以上单数。

第三章 采购范围和方式

第七条 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图书资料集中采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之一: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用采购备案制。采购备案制适用于集团采购和一定经费额度以下的零星采购。

第八条

由采购招投标评标委员会负责确定招投标模式及其基本操作方法,组建招标评标小组和谈判小组。

第九条 评标/谈判小组由采购人代表和专家共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其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第十条 采购招投标评标委员会负责招投标工作的组织,包括接受采购招标申请,审核采购项目的相关资料,确定采购和招标方式;组织招标、开标、评标、定标:组织竞争性谈判、询价;组织采购合同的洽谈、审查与签订;负责采购与招投标有关文件资料的整理和立卷归档等工作。

第十一条 文献馆是图书资料采购招投标的承办单位,负责准备图书资料采购相关的材料,作为采购招投标蚕员会和评标/谈判小组的决策依据。

第四章 招投标操作流程

第十二条 文献采购招标的标的物,可分为固定标的物和非固定标的物。固定标的物指所采购的图书资料内容和形式明确,能够详细列出所采购图书资料的名称、卷(期)次、数量、到货期限等具体事项,如:已出版的中外文图书和连续出版物、文献数据库等。而非固定标的物指不能列出所采购图书资料的具体名称、数量,而是按或其他时间段对文献采购的数量或金额进行控制。一般在选择长期供应商时标的物不固定,也有称招“资格标”。第十三条 招标材料的准备:招标前文献馆应负责招标材料的准备工作,便于采购招投标评标委员会了解和掌握文献馆对文献招标采购的各项业务要求。招标材料包括:

(1)图书资料采购业务基本情况说明:包括采购量、该类型文献特性、该类型文献采购业务特性、近年采购情况等。

(2)供应商情况说明:有关供应商的基本情况和业务能力、近年采购业务往来、拟推荐供应商名单等。

(3)招标方式说明:宜采用的招标方式、划分标段的理由及具体划分情况。

(4)评标建议:对评标方式、评标标准、评标小组组成等提出建议。(5)财务建议:主要说明招标后文献结算付款事宜。

(6)标书:向投标人提出任务、条件和要求,作为评标的依据和订立合同的基础。标书内容必须包括投标人资质要求、技术要求、服务要求、报价办法和要求、报价表、对投标书的要求等。

第十四条 招标申请:文献馆向采购招投标评标委员会提交实施某项招标采购的申请报告及相关资料。

第十五条 项目审查:由采购招投标评标委员会审批本次招标申请,重大项目提交所领导审批。

第十六条 招标项目登记及安排招投标会议时间、印制招标文件。第十七条 发布招标信息、接收投标报名:在报刊、电子网络或其他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告知投标要求、报名截止时间、开标时间等相关信息;接受投标报名。第十八条 投标资格审查:

(1)按照招标相关法规规定和本次招标的要求,由采购招投标评标委员会对投标人进行基本资质审查,合格者方具有正式投标人资格。

(2)对具有正式投标资格的代理商发放标书。第十九条 收标:

(1)投标人应当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送达投标文件;(2)招标人在投标文件上标明签收时间;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截止时间后送达的投标文件,招标人应当拒收:

(3)开标前,任何人均不得开启投标文件;

(4)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少于三个时,应当依法重新组织招标。第二十条 开标:

(1)开标须有下列人员参加:投标人、相关管理部门代表、评标小组成员和需要参加开标的图书馆有关人员:

(2)开标前,招标方应确定开标、评标程序和评标办法,并向投标人公布。评标小组应确定评标标准,必要时,可以根据保证文献采购质量的要求和文献市场行情,事先确定中标底价。评标小组成员名单和中标底价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第二十一条

评标:

(1)评标一般可采用计分评标和议标两种方式。

计分评标由评委按评标标准单独打分,经汇总计算总分后按得分由高到低直接产生中标供应商;

议标指评委充分评议,达成基本一致后,采取投票方式对投标人进行排序,然后根据排序结果向采购招投标评标委员会提出书面推荐意见,由采购招投标评标委员会确定中标供应商。

评标过程中,评委应认真听取文献馆专业人员对该采购事项业务需求的说明;必要时,还应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或者说明。

(2)中选的投标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满足招标文件各项要求,并考虑各种优惠及税收等因素,在合理条件下所报投标价格最低(设有中标底价时,投标价格低于中标底价的除外);

最大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综合评价标准; 第二十二条

发放中标通知书及签订合同

(1)招标人应当在评标结束后一周内将中标结果书面通知所有投标人并公示。

(2)采购招投标评标委员会与中标人应当按照招标书的要求、投标人的投标书、招投标谈判结果、服务要求、结算方式以及构成合同的其他要件由采购招投标评标委员会与中标方签订书面合同。为保证合同履行,签订合同时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或保证书的,中标人应当提交。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图书采购招投标的规定。参与招标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招标采购的记录。凡有以下违反我所招标采购规定者,由我所给予处分。(1)泄露标底;

(2)招标过程采取走过场,明招暗送;(3)开标前私自拆标,泄露投标人报价;

(4)招投标期间,私下与投标者接触,收受礼物、请吃、娱乐和游玩等;

(5)与投标者相互串通,阻挠、排挤其他投标者公平竞争;(6)以各种理由化整为零,逃避上述条款约束;(7)其他违反招标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如果有出售标书的收入,由财务科统一收取,主要用于支付开标、评标、评审费用。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采购招投标评标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基于C#的电子文献管理系统实现 篇3

关键词:文献管理,数据库,ADO.NET

1 引言

在日常的工作中,科研人员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进行调研。而随着Internet的发展,文献信息的电子化和网络化越来越普及,通过网络获取的方式造成了信息的海量性,使得传统的文献管理方式难以满足文献资料的存储、检索和使用等各方面的需要,造成用户查找困难甚至因管理不当造成丢失等,从而需要建立文献资料数据库对文献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本文介绍了一种面向Internet,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的电子文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数据库文献全部以PDF格式进行存储和管理, 为电子文献资料提供了科学、高效、安全的管理方法。

2 系统功能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根据用户需求,该数据库系统需对各种类型的文献进行存储管理并实现几个目标: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管理员可对用户及文献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不同类别用户可根据自身权限进行相应级别的文献搜索与查看并进行打印;具体功能模块,如图所示。

2.2 模块功能说明

2.2.1 用户管理

添加用户:录入用户的基本资料,生成一个新的系统账号。

用户修改:选中要修改的用户,可在用户资料详细对话框进行修改,用户数据表将做相应的更新。

删除用户:选中要删除的用户,删除用户表中已经存在的账号。

2.2.2 文献管理

添加文献:录入文献资料信息,包括了文献名称、文献类别、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作者机构、国别、出版日期、出版刊物、关键字、摘要、文献重要性、文献密级以及文献内容(PDF格式)。

文献修改:选中要修改的文献,可打开该文献资料的详细对话框,进行逐条修改,文献数据表将做相应的更新。

删除文献:选中要删除的文献,文献数据表将删除该条文献。

2.2.3 文献查阅

不同类型用户可根据自身权限可以通过标题、关键字、发表时间、文章属性、作者姓名等查询方式检索文献,查询后符合条件的文献以PDF格式供用户浏览。

2.2.4 打印管理

根据用户权限打印PDF格式文献。

2.2.5 系统管理

系统登录:根据用户名和密码决定用户是否有权限登录,防止非法用户进行登录。

密码更改:输入原始密码进行身份确认,再输入新密码进行更改。

日志管理:记录用户登录系统的详细信息,包括用户名、用户IP地址、用户Mac地址、登录时间、登出时间。

2.3 系统流程分析

根据定义的系统功能模块和模块之间的关系 ,整理出系统管理员和用户登录后的简要工作流程,如图所示。

2.4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分析,电子文献管理系统分为三类数据表:用户表、用户访问日志表、文献资料表。根据文献专业的不同,文献表又可分为许多子表。用户表用来记录用户基本信息,包括的字段有用户ID、用户名称、用户单位、用户级别、用户密码;用户访问日志表用来记录用户的登录信息,包括的字段有用户ID、用户IP地址、用户Mac地址、登录时间、登出时间;文献资料表用来记录文献的详细信息,包括的字段有文献ID、文献名称、文献属性、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作者机构、国别、出版日期、出版刊物、关键字、摘要、文献重要性、文献密级。

3 数据库功能编程实现

本文献管理系统采用Client/Server结构进行开发它的主要特点是交互性强、响应速度快、具有安全的存取模式、利于大量数据的处理。所以基于C/S模式的文献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方便的实现文献信息的共享交流C/S结构通常采取两层结构 ,服务器主要负责数据的管理,客户机负责与用户的交互任务。在该文献系统中,服务器采用SQL Server 2008进行编程,客户机采用C# 语言进行开发。

3.1 用户权限

用户通过网络访问文献管理数据库系统时,首先进行用户登录, 通过权限控制模块进入文献管理数据库并获得不同的操作权限。其中, 系统用户分为管理员一般用户、特殊用户以及超级用户。不同的用户类型在查阅系统中的文献时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 管理员负责整个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具有最高的权限级别,对所有密级的文献拥有浏览、添加、删除、修改等各种操作权限,同时具有用户管理、口令修改、系统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等权限; 一般用户拥有查询公开文献和内部文献权限; 特殊用户在一般用户基础上还拥有查询秘密级文献权限; 超级用户可查询包括机密级文献在内的所有文献。

3.2 系统编程设计

本系统采用C# 编程语言进行开发,C# 在数据库编程方面采用ADO.NET作为访问接口。在本数据库的设计中主要包含了四个步骤。

1)与服务器数据源建立连接。ADO.NET通常使用Connection对象创建 和连接数 据库。Sql Connectionwxzl=newS ql Connection (connection Str);//定义文献管理系统连接对象。

2)对数据源执行SQL语句或存储过程。通常使用ADO.NET中的Command对象执行SQL命令。Sql Command wxzll=new Sql Command();// 创建Sql Command类对象 , 对文献管 理系统数 据库执行Transact-SQL语句。

3) 在数据源 和数据集 (Data Set) 之间进行 交换数据,进行数据填充。数据集(Data Set)是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表(Data Table)的集合,一个数据集可以包含多个数据表。为实现文献资料的入库 , 使用Data Apater对象写入文献系统数据集;同时根据用户需要,将被修改后的文献数据集通过Data Apater对象实现数据集的改写。

4) 使用Data Bind方法将数据集Data Set中的数据表绑定到各种显示控件中进行显示。wxzl. Author Text.Data Bindings.Add ("Edit Value",ds,Table+"."+ds.Tables [0].Columns[0].To String().Trim());// 将文献资料中的作者信息进行绑定显示。

3.3 文献资料查阅

该文献管理系统通过文献名称、第一作者、出版刊物、发行日期、关键字、摘要、作者国别等属性查阅文档资料。根据用户权限控制,对于不在该用户查询权限内的文献,不在查询结果中显示。当用户点击主界面中显示列表的任意一项,打开该PDF文档。可通过PDFView控件阅读PDF文档。PDF文档阅读界面如图4所示。

4 结束语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献综述 篇4

哈尔滨工业大学

耿兆欣

管理科学与工程

摘要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分工的国际化,为了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产生了具有规模效益和抢占全球市场的跨国企业。跨文化管理正是这些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的重要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全球管理的文化冲突不断出现。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文化的这种根深蒂固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像技术那样简单的移植,但是,文化冲突又是跨国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研究现存的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跨国公司的成功实践,有助于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文化冲突跨文化人力资源

1、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冲突表现

Gary Dessler(2008,曾湘泉译)认为,国际间的差异是通过文化因素、政治体制、法律和产业相关因素来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中,政治体制、法律等因素也是文化长期积淀的表现。

Wayne F Cascio(2006,王重鸣译)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所变现的文化变量主要有十个:自我感和距离、服饰和外表、饮食喜欢和食物、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时间感和时差、关系、价值与规范、信仰、工作动机和实践、心理过程和学习等。

厦门大学廖全文认为,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宏观层面的双方母国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合资企业和跨国企业为研究主体;第二,中观层面的双方母公司自身的“公司文化差异,在兼并重组的企业中比较明显;第三,微观层次的个体文化差异,年龄、性别、职务高低、部门都可能导致差异性。张德教授认为,在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文化冲突表现在招聘、晋升、工会组织、休假政策、工资制度和心理活动各个方面。比如,美国信仰个人自由,比较适应外派,而亚洲员工喜欢集体归属感,一般不愿意频繁的调度。

2、文化理解在国际管理实践中的作用

Wayne F Cascio(2006)认为,拥有国际化文化视野(cosmopolitan perspective)的管理者对文化差异性很敏感,对文化的理解可以消除“文化冲击“,更有效地

面对员工和客户。

3、处理文化冲突的主要类型

张德教授认为,处理文化冲突主要有三个方法。第一,移植法,主要是把母公司的文化体系直接照搬到子公司。第二,嫁接法,一般以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体系为主体,但是关键因素方面执行母公司的文化特点。第三,文化合金,这是一种比较成熟和有效地方法。把子公司和母公司的文化有机结合。但是,这种整合需要时间和精心的结构设计。

Wayne F认为,全球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应该包括:第一,更多的功能,如国际征税的协调;第二,员工个人生活更多干涉,包括住宿、娱乐和教育等方面;第三,管理的不能路径;第四,更多复杂的外部影响,如社会和政府因素。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可以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族或民族中心主义人力资源战略。在该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公司都倾向于保持与公司母国相同的习惯。在招聘中,各子公司的所有关键岗位均有母公司国民担任,本土雇员只能从事次要或辅助性的工作。跨国公司向全球化发展、在他国建立新的商业机构或新的产品生产基地时,经常会使用该战略。第二、多中心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采用该战略模式的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会区别对待在每一国家的子公司。总部权力下放,允许国家和地区经理们估计自己的人力资源需求,并建立当地的考核和晋升标准。第三、地区中心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跨国公司将经营范围按地理位置划分成若干区域,如欧洲地区、美洲地区、亚太地区等等,采用地区范围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挑选合适人才担任驻该地区各国的高级经理人员,考核和晋升按地区标准进行。加强了与这些地区总部所配置的母公司经理人员的合作关系。第四、全球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任何可能发现优秀合格雇员的国家开展招聘和选拔,然后对管理人员进行文化适应以及有关平衡当地需求和公司整体目标能力的培训。这是一种“不看国籍只重能力”的人才选拔方法。

4、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

雇佣一个有能力的当地公民将比派遣自己的负责任到当地的成本低很多,一般后者的成本是前者的2-3倍,甚至更多。(Wayne F Cascio)复旦大学杨顺勇和王学敏认为,跨文化的人力资源培训的内容包含文化意识、技术业务、管理能力、驻外工作内容、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语言技能等。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几种研究方法。

(1)、行为观察法。主要是借用心理学的方法,对跨文化企业镇南关的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行为进行观察。跨文化企业员工工作分配,工作动机差异,工作激励效应的量化研究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

(2)、案例研究法。即对某一组织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说明、岗位设计、选聘、培训、报酬体系的设计、考评体系的设计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其资料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研究者对企业的观察、媒体的宣传报道、通过访谈和调查研究得到的信息、企业自身的报告总结、客观工作指标等。

(3)实验法。即将影响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作为因变量,做主成分分析,找到哪一种因素起作用。通过实验法得出的结论相对客观。但是,变量的选取并适当的量化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5、在华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华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日益向本土化方向发展,但是,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支持其全球化战略。人力资源本土化不仅是指大量使用普通工人和一般管理科技人员,而更侧重于本土高层次的管理和科技人才的使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高层管理和科技人才的本土化才是真正的人力资源本土化。

在华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这几方便的表现:第一、人力资源管理倾向于由总部控制。子公司所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要有利于公司总部的全球经营战略的实现。从公司总部发展出来的管理政策会倾向于反映投资国的文化信仰、社会价值观、母国的企业文化、全球战略及首席执行官的理念。第二、中层及以下的管理人员基本采取本地化策略。跨国公司经营必然要受到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制约。这种跨国文化的差异体现沟通上、绩效考核上、晋升等各方面。据统计,目前在华的欧美跨国公司近5万个,其在人力资源本地化方面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在这些跨国公司工作的中国员工已经超过了其总人数的85%,知名的跨国公司甚至高达92%。(王友香,2005)第三、东道国员工经营管理才能得不到充分施展。尽管我国跨国公司中本土员工比例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主要的决策权,如资金、人事、发展战略等重大权力,仍然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手中,而这些高层的管理人员有很多是母国外派过来的。第四、跨国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经常会出现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懂外语或外语水平较低,而外语人员又不懂经营和管理的情况。第五、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尚待完善。由于目前中国企业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则使绩效评估流于形式,且缺乏公平,对经理层技术创新人才的贡献与作用未能正确评价,没有形成管理参与分配,技术参与分配的气候。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的外资企业的绩效考核的体系,还有本土员工与外方派遣的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存在不公平和不完全合理的地方,会挫伤中方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李先昭,2005)

6、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

复旦大学杨顺勇和王学敏认为,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趋势有四个方面:第一,管理理念从民族中心主义向全球中心主义过渡;第二,人才培养方面从技术人才、高层管理人才向全球化人才战略的中心过渡;第三,培训与开发成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第四,先进的薪酬制度成为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激励机制。

结论

戴维.A.利克斯认为:“凡是跨国公司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招致的结果。”在跨文化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充分正视文化差异,承认单一国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从全球分配的战略角度思考,进行跨文化的招聘、培训和薪酬激励各方面的精心设计和执行,并在执行中不断探索,才能节约成本,使公司的总利润更大化。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与国外有较大差距(杨顺勇)。主要表现在管理观念、管理导向、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领域方面。中国企业应该在跨文化管理中树立全球人才意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重视培训和薪酬激励制度。

参考文献:

【1】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杨顺勇 王学敏 查建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

【2】 人力资源管理(第十版中国版).Gary Dessler.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

【3】 人力资源管理.Wayne F Cascio.王重鸣译.2006-6

【4】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三版).张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 篇5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珍贵文献,管理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在大学开展学术研究的最基本的支撑之一, 尤其是馆藏珍贵文献资料作为重要的学术资源, 其作用显得更重要, 受到大学的重视和保护。在保护和管理馆藏珍贵文献资料上, 不同的大学图书馆虽然有一定的差异, 但是基本上都以样本库、特藏库等形式严格控制借阅。这有利于珍贵文献资料的保护, 而直接限制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文献利用。因此, 需要探讨更加有效的珍贵文献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方式。

1 大学图书馆珍贵文献资源概念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馆藏珍贵历史文献一般指稀有、需要特殊储藏的古籍和特种文献, 如刻本、甲骨文、简策、敦煌遗书、金石拓本、舆图、书札、鱼鳞册、契约、文告、少数民族语文图书、高丽本 (指古代日本、朝鲜翻刻中国古籍) 等等。它们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收藏在全国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教育、民族、宗教、文物等系统藏书单位[1]。从“珍贵”概念的一般解释看, 大学图书馆珍贵文献资料应具有二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资料数量不多, 来源非常有限。甚至在国内只有几家图书馆拥有, 或除本馆外其它图书馆没有收藏, 因此, 必须要严防丢失。二是特定的环境下相对珍贵的资源。对本校学术科研尤其是对本校特色学科或优势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科研活动, 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利用价值;或对本地区具有重要的历史馆藏价值, 需要重点保护的资源[2]。对于一种文献资料, 其“珍贵”性因不同的利用对象而有一定的差异。对大学图书馆来讲, 因不同的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特点, 对馆藏“珍贵”文献资源的认定原则和标准都存在一些差异。因此, 各大学图书馆要根据本校的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特点, 确定珍贵文献资料的认定原则和标准以及保护和管理方式。尤其是对一些处于“一般”和“珍贵”临界位置的文献资料, 更需要认真进行珍贵性范畴的界定工作, 绝不能按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要求或观点, 随意对某种文献资料判断和划归珍贵资料范围内。

2 珍贵文献资料在大学教学与科研中的价值和地位

2.1珍贵文献资料的学术价值。在图书馆馆藏珍贵文献资料中的相当部分可以直接被利用于大学教学科研工作。有些珍贵文献资料对特定学术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如延边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李朝实录》对李氏朝鲜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对李氏朝鲜政权内部活动的了解有很大的帮助。再如本馆收藏的北朝鲜《劳动新闻》报刊, 尤其是包括1948年朝鲜国家成立前夕的该报创刊号在内的保存完好的初期报纸资料, 是研究朝鲜政权的树立与发展过程、朝鲜半岛现代史、初期朝韩关系方面不可缺少的非常珍贵的参考资料。另如解放前日伪时期的报刊资料, 就对本校相关研究部门研究延边地区反满抗日斗争史和朝鲜 (韩国) 独立运动史方面, 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很珍贵的参考资料。2.2珍贵文献资料在大学图书馆价值中的地位。任何图书馆的价值都是以馆藏文献资源为主要支撑。大学图书馆也是如此, 其功能和作用主要依赖于馆藏文献资源强度。而馆藏文献资源强度不仅在于文献资源数量, 也在于包括珍贵文献资料在内的馆藏特色。延边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价值特色之一, 就是以《朝鲜学———韩国学文献信息中心》收藏的上述珍贵资料。这些珍贵文献资料又是延边大学图书馆的重要馆藏特色, 在全国同类大学图书馆或地方图书馆中具有重要地位。2.3珍贵文献资源对大学地位的宏观影响。一般认为, 人才、实验设备和信息 (文献) 资源是大学的三大支柱。一定数量的珍贵文献资料不仅是一个大学图书馆价值特色的重要体现, 也对大学本身的地位产生影响, 是大学竞争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延边大学图书馆馆藏的上述珍贵文献资料作为本校特色学科———朝鲜 (韩国) 语学院及其它相关研究部门的很重要的学术资源支撑, 对学校的地位和竞争力也产生重要影响。如在延边大学211工程验收中, 上述馆藏特色资源受到了专家组的重要评价。

3 大学图书馆在保护珍贵文献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绝大多数大学图书馆都非常重视和保护馆藏珍贵文献资源, 但是其管理和保护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大部分大学图书馆现有建筑及设施条件无法满足珍贵历史文献保护标准, 再加上财力相当所限, 无力建设高质量的特藏书库。因此, 大学图书馆珍贵文献保护环境整体上与文化部2006年7月28日发布的《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相去甚远, 设施设备落后, 许多图书馆几乎没有图书保护的实验设备, 刻本、舆图、拓本等以纸质载体为主的珍贵历史文献受环境影响, 易酸化、脆化、孳生虫霉。同时, 广泛存在图书馆书库的结构、密闭性能、保温隔热性能、防水防潮性能、抗震性能、防光、防虫等特殊性能不完备, 珍贵文献损坏严重。而且从图书馆的管理和保护角度来看, 目前很多大学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与建设中存在归档范围界定不明确、涵盖面窄[3], 没有明确界定保护范围, 把珍贵图书资料和一般图书资料混在一起管理, 或一些实际珍贵资料没有被认定, 甚至在流通过程中被丢失等问题。另外, 有些大学图书馆的珍贵文献资料在各院、系过于分散分布, 且从登记到流通, 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 文献记录不清、保管混乱、部分珍贵文献资料长期在一些科研人员或院、系滞留不归, 却没有定期的流通查询等。由于珍贵文献具有较高文物价值, 拥有特定的收藏与交易市场, 很容易引起不法分子的觊觎, 造成珍品流失。这种现状不利于长期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珍贵文献资料。

4 大学图书馆珍贵文献资源管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开始重视图书馆档案建设与管理。其中包括馆藏文献资源档案化。如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方民根据《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 编制出的高校图书馆档案分类表。该分类表把《馆藏资源》归类为“XZ16.3.2”[4]。本文认为, 对大学图书馆珍贵文资料的档案化既要建立图书馆内部档案, 还应该与校档案管理系统衔接。在此基本原则下, 对大学图书馆珍贵文献资料的档案化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步聚:第一步, 要进行专家鉴定。即以学校教学科研、学校档案馆和图书馆等部门的权威人员组成专家小组, 并按一定的原则对图书馆 (含各院系) 馆藏文献资料进行详细的调查, 并确定珍贵文献资料的具体对象。第二步, 以图书馆为主体, 认真研究对珍贵文献资料的协调管理模式。其中包括对珍贵文献资料的保管与流通模式、用户利用方法、监控保管状态及用户在利用珍贵文献资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第三步, 图书馆按一定的原则和顺序, 对已确定的馆藏珍贵文献资料建立必要的档案, 同时, 学校档案馆也在图书馆有关人员的协调和合作下, 对筛选出来的珍贵文献资料实施具有一定格式的文件化并对其进行档案登记。另外, 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 在新进图书资料中要及时发现、鉴定和档案化处理珍贵文献资料。总之, 珍贵文献资源是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 其开发利用不仅对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而且对大学的特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大学图书馆应建立和完善珍贵文献资料的鉴定、保护和流通模式, 积极筹资建设高质量的特藏书库, 加强珍贵文献资料保护的同时, 提高珍贵文献资料的利用率, 更好地为学校的特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服务。

参考文献

[1]郑春汛, 赵伯兴.合作储存:关于珍贵文献保护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 2009 (6) :36.[1]郑春汛, 赵伯兴.合作储存:关于珍贵文献保护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 2009 (6) :36.

[2]刘建忠.论馆藏珍贵文献资源的利用与开发[J].新世纪图书馆, 2011 (4) :21.[2]刘建忠.论馆藏珍贵文献资源的利用与开发[J].新世纪图书馆, 2011 (4) :21.

[3]闫巧琴.优化业务档案管理促进图书馆创新发展[J].档案管理, 2012 (1) :83.[3]闫巧琴.优化业务档案管理促进图书馆创新发展[J].档案管理, 2012 (1) :83.

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 篇6

中国著名的教育学家, 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先生认为:“要发展教育事业, 培育天下之英才, 办好图书馆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和推进, 各高等学校办学规模和水平的逐步提升, 作为高校办学条件“三大支柱” (即教师、图书馆、实验室) 之一的图书馆对书、刊及电子文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采购需求日显突出。购置书刊采购的经费也逐年递增, 有的经费少则几百万, 多则上千万, 客观上, 也使图书馆购置书、刊及电子文献资源渐成规模的“政府采购”态势成为不争的现实。

图书馆文献资源实行政府采购,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 增强了采购行为的透明度和纯洁性, 防止了“暗箱”操作的不良后果, 从源头上, 预防和有效遏制了腐败行为及现象的滋生, 促进了图书馆廉政建设和法制意识的增强, 极大地维护了国家“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 同时也树立了图书馆良好的精神文明和知识圣殿的高尚形象。

同样现实重要的是, 通过政府集中批量招标采购, 形成规模效应, 引导供应商参与良性竞争, 这样有利于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 实现物有所值的目标, 降低政府采购成本, 为国家节约经费, 做到物有所值或者物超所值的效果, 同时也可以公平对待和扶植综合实力强、资信状况好的大型品牌服务商并能够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其达到维护、规范和培育良性书、刊市场的目的, 对图书馆业界整体来说无疑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幸事”。

2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实行政府采购招标的大环境下, 通过与“采购中心相关的职能机构”的沟通及我们的具体操作实践, 我们觉得:鉴于每年常态化面对本地区几十所不同程度的高校图书馆的书刊文献的数次和多方位的政府采购招标, “采购中心相关的职能机构”付出了很多艰辛并且重复的人力、物力性劳动, 也增添了繁重的事务性工作, 且由于各个学校委托招标的时间不一致, 每次招投标工作都要经过各级单位的层层申请、批报、同意挂网、制定招标文件、投标、开标、评标与定标、报账、付款等一系列必备的程序, 重复劳动程序很多, 给相关组织机构和图书馆及图书供应商带来了诸多不便, 有的供应商为了参与不同学校的投标、竞标等工作, 在短时期内往返数次, 疲于奔命, 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的增加与浪费。

这些弊端, 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 组织机构承担的事物性程序多, 重复性劳动繁杂且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2) 各图书馆申请政府招标的时间不相一致, 相对给组织机构增加了庞大的工作量及劳动强度。

3) 各级申请招标的单位对政府采购具备的认知程度不一, 势必给组织机构增添许多重复解释和培训认知的不必要的机会, 事务性层面加大。

4) 因为组织机构面对的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多样性、多层次的需求, 在时间上, 高峰期势必急重难缓。且图书馆文献资源订购时效性和特殊性较强, 难免政府招标组织机构应接不暇, 工作非常艰辛, 据说有时“组织机构”每天实施招标工作多场, 甚至有时还要忙到深夜。如此超负荷的劳动, 我们深感不安。

5) 各图书馆申请政府招标所需招标的文献载体要求及方式、方法十分复杂, 其具体操作情况如下也可略见一斑:

我们知道, 文献资源政府采购方式一般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面购等方式。

但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传播载体的文献资源, 因与其它一般商品的特性其出版发行方式有所不同, 其固有它必然的特殊性所在, 需要根据不同的文献类型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政府招标采购方式, 做到既符合学校关于物资采购管理的原则精神, 又能保证文献资源采购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特殊性的要求。

6) 关于以上文献资源的采购, 我们经过调研得知, 根据文献资源商品的固有特点, 有的省份高校图书馆联盟职能机构与政府采购的组织机构共同协调参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政府采购的协调操作、运行, 收到的效果甚佳。

3 设想实施的总体办法和具体实施的意见、建议

1) 总体办法和建议

为完善高校政府采购书、刊及电子资源的采购方式, 缩短采购时间和流程, 提高采购效率和资金效益, 确保采购质量, 同时, 也为上级组织机构节省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及繁忙, 我们建议:由财政厅及相关招标机构牵头, 会同中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下属的“省属高校图工委”相关领导及专家协同调研、商讨出一个统筹实施统招、统采集中采购的专门委员会, 根据高校书刊采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特点, 整合资源, 完善程序, 提高效率, 将全省书刊文献实行“年度统一集中采购招标的模式”:即根据原则上纳入政府采购的高校图书馆的纸本文献实行年度提前统一集中采购招标, 具体分为:“中文图书”、“外文图书”、“外文期刊”、“中文报刊”、“台港学术资料”、“电子文献”6个采购项目分别公开招标, 确定“入围资格商”, 这样大大减少了组织机构因以往多次招标带来的重复劳动。

政府集中采购招标之前, 从招标文件的撰写到政府采购实施办法, 组织机构牵头与“省属图工委”共同征求用户主要学校的意见, 大家集思广益, 既从满足一般性高校的普遍性出发, 又有兼顾重点高校对书刊文献的特殊性要求的特点即“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共同搞好“中外文纸本书刊采购采购工作项目”, 以利于多方职能资源得到更好、更快、更高的合理配置, 使“中外文纸本书刊采购采购工作项目”进入可操作性、持续化、科学发展的轨道。

2) 具体操作的意见及建议

①由组织机构确定来年度统一招标时间, 根据经费特点, 一般定在头年的10-11月间进行集中操作。

②对有愿望的供应商确立基本的资质入门要求。可根据综合性书商和特色性书商分别处理。

③充分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业绩和信誉优良的供应商。

④变直接确定供应商为确定入围资格供应商。即由组织机构根据各校图书馆提出的具体要求, 包括采购名称、采购经费额度、供应商基本要求、供应商个数 (包括全国范围内和本地均应有比例要求) 、文献质量要求、文献优惠性价比及售后服务承诺, 总体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和本地招到优质资格供应商, 具体供应商的选择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学校的需要, 中标范围个数在15家左右, 以便于提供各图书馆自行甑别、挑选的平台。此种办法国内些许省份图书馆界已有操作实施, 并且效果甚佳。

⑤关于报价的程度各馆因根据各自的图书质量特点, 售后服务赢利空间和售后程度情况提前与组织机构备案, 以便杜绝某些不良书商毁标、烂价现象及致使标后不能正常操作的现象发生。

⑥对实施合作后的供应商实施优胜劣汰的原则, 对各级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并实施数据分析, 以备来年招标向组织机构提供参考依据。对以往服务优良且资信状况好的供应商可以考虑来年增加分值。但要能提供客观、可靠的科学及数据依据。

以上建议和探讨, 是近年来, 笔者, 在从事图书馆文献资源政府采购招标操作过程中, 与采购中心机构相关人员, 图书馆界同仁相互学习、沟通、实践当中积累的一些工作经验积累而成, 建树平平, 只想起到抛装引玉, 相互探讨之意。

摘要:现阶段, 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下, 高校扩招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成——因果态势, 客观上, 也使图书馆购置书、刊及电子文献资源量的发展渐成规模和“政府采购”的操作实施成为不争的现实。但也存在着相当客观的问题, 诸如:重复招标, 标准不一、组织机构资源劳动重复浪费、协调性差等弊端因素。笔者以自己近年来, 从事高校文献资源“政府采购”的实际经验, 从现状、需求及存在的问题, 就总体原则, 具体思路及方法, 阐述了自己对图书馆中外文纸本书、刊及电子文献“政府集中采购”的点滴认知。以期抛砖引玉, 相互探讨。

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 篇7

近几年, 我国高等学校发展很快, 目前全日制普通高校有1700多所,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当一批高校进行了合并, 合并以后, 本科院校减少了, 却新增了很多专科和高职院校, 所以高职院校总的数量增加了。

高职教育的发展给所在院校的图书馆带来了发展和扩容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 教育部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指导思想:适当控制规模, 重点提高质量。为此, 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院校办学评估指标以促进对高职院校办学硬件和资源的投入。这种态势为高职图书馆提供了馆舍和文献高速扩张的发展机遇。

扩展后的我院图书馆舍的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 囿于过去中等学校建制, 我院图书馆原有藏书有限。升格为学院后, 馆藏图书资料离高职院校图书的评估要求的数量相差甚远。为了弥补相对于评估指标的文献资源方面的不足, 我馆一度就在短时间内突击采买大量书籍资料以充馆藏, 一时间导致藏书总量猛增, 但总体看来藏书质量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高度。原因也很简单, 一些出版发行部门出于利益驱动, 加上我们原先负责采买的相关人员对于业务的不熟悉和当时出版业乱象的缺乏认知, 他们所提供的图书, 存在正规出版物与盗版图书版本版权鱼龙混杂且装帧印刷粗制滥造、内容庞杂良莠不齐的状况。此种情况, 无法适应我校这样的成长中的职业高校的发展和教学需求, 应该逐步加以规范。

有鉴于此, 我们根据高教部颁布的新的职高图书馆馆藏评估指标和我院各专业年级课程教学对于数字媒体资料的实际需求, 在进一步采买以扩充馆藏的工作中, 改变了过去单一采购纸本图书的格局, 兼顾纸本和电子两类文献资源的采购扩容建设, 以满足师生课外及科研阅读需求和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对于现代多媒体数据资料的需求;其次, 依据相关政策方针指南, 强化了全馆文献资源索引的电子编目建档以摸清家底、方便一线师生的借阅使用, 大大提高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率;再次, 依据我院各专业课程设置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科研的发展趋势, 制定和不断修改完善我馆馆藏建设的中长期规划, 以期在确保投资扩充馆藏的有效性的前提条件下, 最大限度地保证馆藏扩充内容对于一线教学科研的针对性、适用性和确保高等职业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手段与时俱进的时效性。

2 实行文献资源采购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国家的政府采购法, 凡是国家财政投入都要进行政府集中采购。作为高职校图书馆, 本馆采购经费主要为国家财政投入, 所以按照规定应实行政府集中采购。此举的长足之处是在投标中依据馆藏规划的具体要求, 优胜劣汰, 淘汰一些不合要求的、不正当的供应商和做法, 规范图书馆的采购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意义在于强化监督和防范舞弊, 保护从业人员的职业廉洁。目前我院选择供应商的管理办法, 已通过实施。

我馆现行文献采购有两大举措:一是纸本文献通过招标选择主要供应商, 二是数字文献采取单一来源集中购买谈判。我院这几年图书采购, 由学院成立有图书馆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 (如由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 人员组成的文献集中采购委员会, 组建文献招标评标小组和谈判 (询价) 小组。部分小组成员按要求由具有较丰富的图书馆文献采购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 其占比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 图书馆文献采购工作的业务负责人必须参加, 还可邀请校内图书资料管理的专业人员中遴选参加。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 招标分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形式。我院图书馆文献采购招标工作则按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签订合同等基本程序进行。在中标的标准不只看价格金额或采购数量, (比如我要买这么多的书, 谁给的价低, 或者说我就这么多钱, 谁买的书多。我就定哪家书商,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而应当依据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综合评标, 既要看价格折扣等优惠, 更要看订到率, 到书周期、售后服务 (如破损书的退换等) 。

3 数字文献资源的采购

我馆现有电子图书29万多种 (镜像库23万多种、光盘版6万多种) 、购买数据库6个, 试用数据库资源10个, 电子期刊8700多种, 光盘 (视频) 资源3500件 (张) 。数字文献资源也采用招标方式采购, 这种采购的数据库, 读者一般比较满意, 近期所做的读者满意度调查, 满意度达80%以上, 读者普遍认为电子资源对于教学、科研帮助很大, 电子资源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使用方便、信息及时、服务方式好、节省时间等等, 得到读者普遍欢迎。从新增馆藏的使用效益看, 近年来教职工在相关学术文章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的不断增长, 虽然不一定直接反应引进资源的效果, 但间接地, 我们可以认为引进资源对促进教学科研的开展和参与热情的这种增长是发挥了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可供参阅的资料的铺垫作用的。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 事关学校发展的百年大计, 而由于采购工作处于馆藏建设的至关重要的隘口位置, 尤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给予充分研究和关注, 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还由于资源建设是经年累积的过程, 不是一下子花一大笔钱买一大批书就可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定需要的正好相反:客观、冷静和依据实际需要, 理智地厘清馆藏余缺, 实事求是地拟订每一个批次的采访书目和购置计划, 以确保馆藏扩充的科学性和馆藏内容服务教学科研的长效性, 此为其一。

随着馆藏的扩充及扩充内容的高科技含量的日益攀升, 要确保扩容后的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图书馆面向师生员工特别是一线教学科研的图书信息服务质量, 现有馆藏管理人员的配备及其文化科技素养的提高, 成了制约高职图书馆图书资料采购和图书信息服务质量的瓶颈, 因此, 通过招聘与内部在岗服务技术练兵培训两条路径, 改善和提高管理人员的文化技术素养, 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从图书供应信息采访到依据馆藏扩容需要确定内容合适价格适中的采购书单, 再到采购后的图书资料编目和入库归档, 乃至开架借阅时的依据书目索引准确及时地为借阅者检索提供相关书籍资料等各个环节的图书管理服务技术内涵, 称职娴熟地担负上述各项图书信息管理服务, 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此为其二。

做好符合馆藏扩容后的缺岗人员的招聘和在岗培训, 依据扩容后的我馆的现状, 困难和不利因素所在不少。由于招聘人员额度有限, 我们把这项工作的重点放在在职人员的在岗培训上。在上级图书馆与我院教学行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 我们充分发掘学院和图书馆自身的师资和技术设备的辅导辅助作用, 采用集中授课和分散自我阅读或实验操作的办法, 实施相关业务课程的在岗继续教育, 并且定期考核检查, 而且结合绩效评比, 及时向受训人员反馈培训进展中的得失优劣, 充分调动受训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热情, 努力把文化技术素养的在岗培训所获技能正向迁移的成效落到实处。

对于少数招聘进入我馆的新手, 鉴于他们各自的学历和教育背景, 理论上了解我馆的馆藏规模、服务性质和采访订购借阅等工作流程, 困难不大。他们所缺乏的是实际工作的历练, 尤其是入门时实际操作时的向导和引领。为此, 我们在每学期学年初的工作岗位安排调整时, 安排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 使他们学有所师, 做有示范, 大大缩短了他们合格上岗的周期, 有效地确保了馆藏扩容后的全馆工作的正常运转。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职图书馆资源建设也还将同步得到较大的发展。我馆应当以此为契机,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 规范供应商选择的办法和程序, 建立和落实图书资料采访和订购的监管机制, 在新的环境下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保证图书馆的收藏质量。

摘要:分析高职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采购需求, 提出本院采购模式, 制订和完善采购规章制度, 建立和落实鉴督机构, 做到合理规范有序的采购机制, 满足馆藏收藏质量, 在新的环境下, 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采购

参考文献

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 篇8

1 多项目资源配置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多项目管理最早是由Irene Tobis和Michael Tobis[1]两位博士提出来的,并在其出版的《多项目管理》一书中做了详细的总结和分析。Bennis、Pritske等国外学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指出“多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组织面临着众多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国外学者对多项目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这两个方面,它们都被认为是组织战略和项目目标的连接桥梁。但两者的功能作用不同,项目组合管理强调多项目的战略决策和资源优化配置,项目群管理则更强调多项目的具体战术层面的操作以及过程控制。

Scott Fricke 和Aion Shenhar[2]在分析和研究多项目管理要素时,指出了多项目管理的核心在于如何在多项目间优化配置组织内外部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平衡多项目之间的利益,提高组织的整体价值。Mark Lycett[3]研究指出项目群管理目标是组织战略的实现和项目管理效率的提升而对一类在区域上相近或者在性质上相似的项目进行集成管理。Mark Lycett、Michel Thiry[4]等通过大量的研究,指出项目群管理同样存在类似于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包括项目群的识别、项目群的计划、项目群的实施和项目群的收尾,且须根据项目群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有效管理项目群中的多项目,实现项目群组织的战略目标。在Jerzy Stawicki[5]看来,项目组合管理作为战略实施工具,将公司战略计划与具体化的战略业务目标联系起来,是一种管理一个或多个项目组合,从而实现特定业务目标的集中方法,包括项目组合元素(即项目、项目群等)的识别、优先级划分、审批、项目与项目群的管理和控制等环节。

国内学者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但还不够深入细致,尚未完全形成体系。黄有亮等[6]认为,多项目管理的重要工作是如何有效协调多项目之间的冲突、优化调配多项目间的资源,并指出多项目管理需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加强多项目参建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共享,避免项目之间、部门之间信息孤立,提高多项目组合的价值。白思俊[7]从多项目管理的概念、特点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多项目管理,并分析了多项目管理的类型。程铁信[8]对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群管理、项目群的形式、项目群的生命周期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认为多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多项目之间利益的均衡、多项目的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的协调、项目之间的资源的优化调配三方面。

尹贻林等[9]提出,项目群管理就是集中协调对项目群的管理,以实现项目整体的战略利益和目标。何寿奎[10]认为,现代大型建设项目常常是由若干子项目组成的项目群。这些子项目的规模、工期、目标及施工单位各部相同,但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实现项目群总体目标。构成项目群的各个子项目通过有机结合,达成了单个项目所不能产生的终极目标,或最后产生出单个项目所不具备的功能。许慧璇[11]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项目越来越庞大,管理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大型的项目群工程。一个大规模的群体工程,工程体量大,通常由众多的单项工程组成,施工区域广泛,建设任务艰巨、复杂。

2 多项目资源配置问题研究现状

在多项目环境中,如何在项目之间合理配置资源是一个早已存在的问题,国外学者针对该问题进行的研究起步较早。我们可以将上述问题进一步转化为如下几个等价问题:当企业资源总额固定(存在一定约束条件)时,企业应依据什么标准对各项目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如何通过资源配置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工期;如何保持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平衡。美国学者Eli Goldratt针对项目优先级排序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在《The goal》一书中提出了约束理论[3](Theory of Constraint,TOC),他指出任何系统都至少存在一个瓶颈(constraint)资源,可以是人力,物力或财力资源中的任何一种,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对对象进行系统的思考,然后识别系统发展的瓶颈,再提升瓶颈,使整个系统得到发展。该理论为我们确定项目优先级提供了一种系统论的解决思路,但其一直停留在概念阶段,很多运用的细节问题尚未澄清。1997年Goldratt教授再次出版了重要著作《关键链》,将约束理论应用于项目管理实践中,开创了一种新的项目管理方法——关键链项目管理(Critical Chain Project Management,CCPM)。CCPM系统倾向于保持企业各项资源更均衡的分布,但要求各项资源的启动时间保持灵活,并在任务和任务链之间灵活转换,以保证整个项目按期进行。另一位美国学者Hendriks[5]在其发表的论文tackle the issue of allocating human resources in a multi-project R&D environment中从定义项目排序指标的角度试图解决项目的优先级问题,他认为决定资源分配顺序的指标是项目的分散程度和对企业的贡献程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国外学者基于系统容量的考虑,结合项目缩短工期的要求,提出了CONTIP[6](constant time in process)模型,它的主要思想是当系统达到最大项目处理时间的时候,新进入的项目将排队等候,直到系统有一定量的空闲处理时间为止。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从原理上解决多项目管理中的资源配置问题,较多地从定性的角度思考问题,缺乏定量模型的设定。其次,他们主要站在企业内部分析问题,缺乏对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

国内学者虽然在多项目管理的研究上滞后于国外,但在借鉴外国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同样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定量模型的确定以及算法的优化方面。谈烨[7]分析了多种资源在多个项目间的最优分配问题,提出用两层决策方法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将遗传算法这种全局优化方法运用到最优解的搜索中,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步骤。并用计算实例表明了所建立的模型和提出的优化方法能有效地求解多种资源在多个项目间的最优分配问题。高雷阜建立了资源分配的多目标优化动态规划模型,通过建立n个分配方案相对优属度矩阵,并引用向量和矩阵统一给出了多目标多阶段动态规划问题的分析方式,从而应用多目标模糊优化动态规划方法,建立了量纲不一的多目标的资源分配问题的数学模型。寿涌毅研究了资源约束下多项目调度的迭代法,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涉及到不同项目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冲突,因此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如何调度项目以满足不同项目的资源要求并缩短各项目工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等等。此外,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被应用于多项目资源管理中,比如遗传算法、拉格朗日分解方法[12]、蚁群算法等等,这些方法为多项目环境下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有效的建模和求解途径。但这些研究,只对信息结构较为单一、稳定、充分的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资源配置优化有效,缺乏在不同信息结构条件下追求帕累托改进,建立在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基础上,提高内外部资源配置效率的多项目管理平台。

3 文献评述及展望

根据上述对多项目资源管理问题研究成果的整理,可以发现,多项目管理正在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趋势。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是在约束理论的前提下进行的,当然随着理论的发展,新的理论也会产生。就目前来看,对多项目管理中资源管理的概念阐释以及术语描述的成果较多,对理论问题中的算法优化的探索也比较多,但是对现实生产中出现的多项目资源管理问题给出可行解决措施的研究较少,研究资源分配后的优化调度的成果也比较罕见,并且近年来没有新的有影响力的成果发表。在研究视角方面,微观层面的成果比较丰富,但在宏观和行业层面,也就是研究企业外部因素对企业多项目资源管理影响的成果相对较少。基于此,在未来对多项目资源管理的研究中,可加强对资源配置优化理论的创新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着重考察企业外部因素对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作用,并对资源配置后的优化调度理论与应用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从而丰富研究内容,完善研究结构。

传统项目管理研究聚焦于单一项目,但是当今世界有超过90%的企业处在多项目并行的项目管理环境下,管理者在同一时间往往要处理4个左右的独立项目。因此,多项目管理成为项目管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趋势。为了实现更完善的管理,企业不得不将其有限的资源在多个项目间分配,由此就产生了资源限制下的多项目管理问题,这远比单一项目管理问题显得复杂与困难,但同时也是非常普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即使一个微小的改进都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多项目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是极具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值得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研究。

摘要: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本文介绍了多项目管理资源配置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做了文献梳理,然后在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关键词:多项目管理,资源配置,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王长峰,林则夫,马蒙蒙.现代项目管理前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3-25.

[2]曾国平,付强,王可俐.特大型工程多项目管理的创新分析框架[J].中国科技论坛,2007(8):13-15.

[3]杨雪松,胡昊.基于关键链方法的多项目管理[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2):48-55.

[4]HENDRIKS M.Tackle the issue of allocating human re-sources in a multi-project R&D environ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9,17(3):181-188.

[5]S ANAVI-ISAKOW,B GOLANY.Managing multi-projectenvironments through constant work in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3,21(1):9-18.

[6]谈烨.仲伟俊.徐南荣.多种资源在多项目间分配的两层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学报,1999(3):290-295.

[7]张华明.多项目下的项目型企业组织结构初探[J].现代管理科学,2005(4):99-100.

[8]寿涌毅.资源约束下多项目调度的迭代算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8(8):1097-1099.

[9]寿涌毅.随机抽样算法在多项目调度中的应用[J].管理工程学报,2005,19(3):32-35.

[10]周明,孙树栋.遗传算法原理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35-38.

[11]寿涌毅.多项目资源配置的拉格朗日分解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8):98-102.

上一篇:权利-社会模式下一篇:决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