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特色资源

2024-08-03

人文特色资源(共12篇)

人文特色资源 篇1

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类关怀至高无上的原则,是对人如何生存和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心与思索。其实质内涵是重视人、尊重人、发展人。历史学科作为

一、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后台。教师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语言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用,还要学会引导学生加强自主性学习,加深对各种知识的综合性学习和自主性运用。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全部由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代替,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或者载体,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必须不断地更新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网络环境下,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减轻教师的课堂负担,不需要浪费时间板书教学内容,而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也不仅仅是平时我们所熟知的被地接受教师的教学,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生动逼真的教学画面演示,主动地参与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而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实现大部分的教学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获取信息,集动手、动眼、动脑于一体,多重刺激,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特别是要利用网络信息提供最新的国内外时事资料和数据来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之积极参与和表现,而且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在教育观念上,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网络教学以学生自身的学习为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把二者整合起来,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教育应用,给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网络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而音、形、声、画并茂,又能调动学生多参与学习过程,集中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同时还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这一大优势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活泼,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思想政治课理论变得简单、直接,寓教于乐,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讲授《消费者的权益》时,我就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补充了我国前近几年发生的一些消费的事情。而有关的材料又是教材上所没有的,于是我就在网上搜集了这方面的一些资料,并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了自己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充满着丰富的深远博大的人文资源,在陶冶人格、传承文化、继承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人文精神在历史教学中普遍被忽视的现象,注重其培养便成为这次课程改革中人文教育的中心内容。

历史素材中蕴涵大量的人文素材,特别是中国近代史这一段。新的人教版教材中教材内容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展现的多样化、习题设计的可操作性、教学过程的人性化等特点代表着历史教材的改革方向。可见,新编的历史教材改变了过去对人的束缚,认识到人的价值,以人为本地分析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我就以人教版的教材《中国历史》八编写的一个练习题:消费者怎样才能得到更多实惠,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此巩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战胜挫折》一节,可以给学生播放《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片段。总之,由于网络功能的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覆盖面扩大。

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具有兴趣浓、容量大、负担轻、效果佳的作用。其一,教师将“课题”、“框题”、“目题”、“知识点”的制作成可以拆拼的图板;或者将知识点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演绎、归纳成若干知识板块,通过图表、声像等配合进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一下子就抓住知识的脉络,便于增强直观教学。其二,教师将课堂练习题按中考题型编成一定量的题库,每种题型又按难易程度分为较难、适中和基础三级知识梯度,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更有利于分层次教学。其三,教师可将材料分析题制成图文并茂的画面,增强直观教学效果,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教师在将授《肖像权和荣誉》时,可以放一段侵犯肖像权相关的录像报道。接着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肖像权内容进行讨论,再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的有关知识写一篇演讲稿。这样一来,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震撼心灵,取得自我教育的收效。

三、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利用定期上网开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信息素质”。当代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对新知识和新事物尤感好奇,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神舟七号”、“金融危机”……老师们若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一些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能结合并且运用课本既学知识点充分展开讨论,甚至通过“短兵相接”的思想碰撞,使其认识得到提高。如开展神舟七号成功的启示”、“金融危机”等讨论和辩论,在学生展开讨论、辩论时,教师引导得深入浅出,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从课本知识到提出思考问题,从上网查阅到讨(辩)论,注意点拨和机动,保护学生思考和发言的主动性与新颖性,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热、难点问题就可以轻松地解决,同时又可让同学们受到深刻的教育。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教学的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的特点,必将促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利用网络环境辅助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也改变教师的观念,形成全新的教学思想。

年级上册为例,挖掘初中中国近代史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 责任与忧患意识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血泪史、屈辱史,而且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与寻路史。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维新、君主立宪,革命派的三民主义、民主共和,直至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段交织着血雨腥风,凝聚着爱恨情仇的艰难历程。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不屈不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富民强国的道路是他们的目标和信念。探寻一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探索历程,之所以有这样的目标和信念是因为他们深重的责任和忧患意识。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把邓世昌这个人物作为导言,通过对人物细节的描述,学生能感受他与军舰共存亡的悲壮心情,国家遭受欺凌的屈辱与愤懑。通过这个细节,学生强化了对人物的印象,同时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忧患意识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走进他们的灵魂深处,可以锻造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品格和勇气,追寻作为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

2. 民族与民主意识

中国近代是一个社会动荡、观念嬗变的时代,鸦片战争“开民智”也就是宣扬民族与民主意识的开始,士大夫们在强烈的民族意识下开始“开眼看世界”,先进的地主阶级为了更好地巩固其统治,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掀起洋务运动。维新人士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宣扬西方君主立宪制,变法图强,辛亥革命更是举起了“三民主义”的旗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这两位先生成为知识分子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思想的指南。五四后,历史的车轮将中国人民带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一致御辱,建立起强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族意识得到充分的体现,追求民主与自由的脚步也从未停止。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尊严,为了追求民主与和平,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如《血肉筑长城》这一课,展示长城的图片,播放《义勇军进行曲》,不用过多描述,学生就自然进入了那个团结一致、奋力御辱的年代,战争的残酷与激烈强烈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学生的民族感油然而生。这一切也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反抗精神和强大内动力的民族。

3. 审美意识

美,可以说是人类永恒的一种追求和信仰。一部人类史也就是一部人类追求美的发展史。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其本身自然蕴涵了丰富的美育资源。虎门硝烟的林则徐,甲午海战中慷慨成仁的邓世昌,抗日战争中孤身抗敌的杨靖宇。他们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显现了英雄们崇高的美、伟大的美。詹天佑不顾冷嘲热讽,克服种种困难,修建出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侯德榜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创出“侯氏制碱法”,茅以升发挥聪明才智,建成当时中国最大的公路铁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这一切无不体现了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科学美。五四后,一大批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的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涌现,使得近代历史画卷更加美不胜收。因此,了解以往人们的审美理想和生活愿望,吸收人类曾经拥有过的体验和收获,在历史体验中发现美、认识美,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这也是提高人文素养、健全人格的需要。

4. 世界意识

世界意识,又称全球意识、国际意识,指的是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在血的教训面前,中国人不得不睁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和借鉴,中国也逐步卷入了世界市场。从近代中国的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到被迫了解世界、融入世界,其间所经受的磨难与屈辱,让今天的学生能更深刻感受到树立世界意识的重要性。如《社会生活的变化》这课,介绍了西方科技成果传入中国后,给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习俗带来的变化,这是一种进步的变化,以博大的胸襟容纳外来文化。伴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我们的思想意识也必须走向世界。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感的培养,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倘若背离了这个基础和前提,这种爱国情感就会变成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世界意识的培养就是要教会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5. 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从历史事物入手,从细微处带动学生的创新,如《辛亥革命》这课的自由阅读卡介绍了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自由阅读卡介绍了红军军服的由来。从传统长衫向中山装的转变,从国民革命军的军服向红军军服的转变,这不仅仅是对服饰的创新,更是一种观念的创新。历史版块的设计和安排同样也是对历史认识的一种创新。教材在每单元后安排了一节“活动课”。如活动课四“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信———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这一活动打破了直接陈述历史事实并做出权威评判的传统做法,让学生通过写信这一方式搜集多方面资料,发现历史事实,深刻领悟“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活动课充分彰显了人文教育的体验性、创新性和时代性,让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得到充分发挥。

当然近代史中还蕴涵许多人文资源。其优秀的人文精神落实在人生态度上所提倡的精神品位和人格修养,所遵从的气节操守和遵义担当,所申明的做人准则和处世原则,所阐明的人生目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学生陶冶思想情操,匡正人格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因此,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历史人物在课本中鲜活起来,学生的学史兴趣就能得以培养,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其人格也得到较好的发展。相信历史教育的明天也会闪烁更加灿烂的人文光辉。

摘要: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新世纪人文教育的必然,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包含着大量人文资源,而新课程也提出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本文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为例,提出挖掘中国近代史中的人文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各种人文意识,彰显人文关怀。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人文精神,培养

参考文献

[1]齐建,赵亚夫等.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余伟民主编.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杜时忠.人文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刘德华.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5]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01.

[6]刘克明主编.历史教学的理性思考.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人文特色资源 篇2

觀光從業人員培訓課程

課程資料

主辦單位:苗栗縣政府 承辦單位:靜宜大學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三月二十一日

如何引導遊客親近自然人文遊憩資源

中華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理事 張瑞麟 整理

壹、前言

二十一世紀的今日,觀光產業已成為全世界最主要的一項經濟活動,而以觀光產業而言,唯有妥善地規劃、利用、管理觀光資源,並尋找生態環境、社會結構與產業發展間的平衡點,才可能達成永續發展的願景,生態旅遊的發展模式便是在永續的架構之下提供一個可行的方向。

貳、台灣的環境資源概述 參、台灣的觀光遊憩資源

觀光遊憩資源包括能提供觀光遊憩利用的自然與人文資源兩大類。其中可再依性質細分成自然遊憩資源、人文遊憩資源、產業遊憩資源、遊樂設施與活動及服務體系等五類。

一、自然遊憩資源:

(1)湖泊、埤、潭:自然湖、人工湖、埤、潭。

(2)水庫、水壩:水庫、水壩、攔沙壩。

(3)瀑布、溪流:瀑布、溪流、瀑群。

(4)特殊地理景觀:氣候、地形、地質、動物、植物。

(5)森林遊樂區。

(6)國家公園:國家公園、保護區。

(7)海岸:海岸景觀、濱海遊憩區、海濱公園。

(8)溫泉。

二、人文遊憩資源:

(1)歷史建築物:寺廟、民宅、碑坊、陵墓、遺址、城墎。

(2)民俗:節慶民俗、祭典民俗、地方民俗。

(3)文教設施:學校、文化中心、博物館、美術館、其他文藝展示所。

(4)聚落:山地聚落、漁港聚落、城鎮聚落、街鎮聚落、客家聚落。

三、產業遊憩資源:

(1)休閒農業:觀光果園、茶園、菜園。

(2)漁業養殖:漁港、養殖場。

(3)休閒礦業:媒礦、金礦、鹽田、寶石、玻璃。

(4)地方特產:工藝品、小食名食。

(5)其他產業:

二、三級產業、軍事設施與基地、港口、機場、重大

建設。

四、遊樂設施與活動:

(1)遊樂園:機械遊樂設施、遊樂花園。

(2)高爾夫球場。

(3)海水浴場:海水浴場、海濱公園。

(4)遊艇港。

(5)遊憩活動:陸、海、空域新興活動。

五、服務體系:

(1)交通體系:空運、海運、陸運(鐵路、公路、景觀道路)。

(2)住宿體系:觀光旅館、一般旅館、事業機構住宿、露營。

※資料來源:台灣地區觀光遊憩系統開發計畫,民國八十一年。

肆、生態旅遊之簡述

國內生態旅遊的發起者-陳章波博士,給予較貼切自然思維的定義為:以自然原鄉環境為基礎,建立在保育、管理與教育之上,並結合文化與產業,使地區得以永續發展的旅遊方式。它不僅滿足了我們對探索、研究和欣賞的需求,也教育了我們熱愛生命及維護棲地的行為。

伍、以雲仙樂園四季生態活動介紹為例

◎春季賞蕨

◎夏季賞螢

◎初秋飛鼠

◎雲仙夜間蛙類觀察

陸、以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知性之旅為例

◎自然觀察

植物:合歡杜鵑圓舞曲、合歡山高山植物攝影之旅、楓紅戀武陵、滿月圓賞楓之旅、探訪香草精靈的天堂

昆蟲:探訪黃蝶翠谷、北橫昆蟲自然觀察、八仙山自然觀察

與螢共舞在瑞里

鳥類:七股潟湖—四草鹽水溪生態觀察、黑琵潟湖體驗營

其他:台三線自然觀察、白河觀星賞荷之旅、探訪綠蠵龜的故鄉-澎湖望安、探訪綠蠵龜的故鄉-蘭嶼

◎古蹟人文

桃園內山古蹟之旅、台灣中部古蹟之旅、新春遊老街、台南古蹟之旅

旗山美濃人文史蹟之旅

◎地質考察

恒春半島地質考察、九份二山地質考察、花蓮木瓜溪地質考察

金瓜石地質考察、花蓮玉石探索、◎部落風情

茶山珈雅瑪巡禮

柒、親近自然的活動設計

一、掌握遊客心理

(一)學習層面

(二)體驗層面

(三)感受層面

(四)其他方面

二、活動設計原則

(一)5W2H1P之考量

1.Who:

2.What:

3.Why:

4.When:

5.Where:

6.How long:

7.How much:

8.Product:

三、活動設計專業化

1.活動安排要有意義,有主題、達到教育之目的。

2.考慮參加者之年齡、性別、能力與興趣。

3.對有缺陷遊客的照顧。

4.活動設計考慮器材、場地大小、設備情形。

5.活動以多人最好(全體參加)為原則。

6.擬定各個活動主持人,避免一人從頭到尾。

7.注意安全。

8.動靜配合,避免勞累、掃興。

9.參考日出、日沒時刻,安排活動。

10.活動時間,不要拖太長。

11.明確的活動方法、規則、進行步驟與勝負的裁判等。

四、活動設計的類型

1.體驗活動:

2.觀賞活動: 3.生產活動: 4.休閒活動: 5.慶典活動: 6.生態活動: 7.生活活動: 8.童玩活動: 9.民俗活動: 10.藝術文化活動: 11.飲食活動: 12.團體活動:

捌、引導解說的認知

一、為何要解說?

解說,是資訊傳遞方式的一種。可以達到服務、告知、取悅及教化、提供資訊、滿足遊客的需求與好奇等功能。

二、何為解說員?

「解說員最重要的不是記很多知識的名詞,而是教人如何去親近自然!」

最早的解說員這個名詞,是由學文學的人創造出來的,目的是想把大自

然裡美好的事物和經驗介紹給大家,能讓更多人去體驗、分享大自然。所以,這無關乎知識的傳授,因為許多分類上的名詞都只是符號,沒有太大意義。可是,怎麼進入大自然,和植物、動物做朋友,那才是解說員作為一般人和大自然的中介者,所最必須注意的課題。

三、成為解說員的基本條件:

(1)正確及豐富的專業知識。

(2)整潔而合適的儀容服裝。

(3)清楚及流利的表達與肢體語言。

最重要的是你必須是個真正熱心的人,且願意與他人分享你的知識。一次刻骨銘心的解說,將足以影響一個人的行為或態度,甚至於未來的發展方向。

四、解說的原則:

1.瞭解聽眾(遊客)。任何的解說活動若不能和遊客的性格、經驗有關,將會是枯燥的。

2.資訊不等於解說,但解說是由資訊而來。

3.解說是一種結合多種學問的藝術。(深度和廣度是非常重要的)

4.解說不是教導而是激勵與啟發人們去擴展自己的視野。

5.解說需針對整體來陳述,而非片面枝節的部分。

6.對兒童做解說時要用另一種方法來表現,而不是稀釋對成人解說的說法。

解說員是非常生活化的,他具有廣泛的各類知識,包括:天文、地理、動植物、人文、歷 史……你要把一個人引領進入自然,也把自然帶進他的生活裡,跟他的感官接觸,跟人的歷史接觸。

譬如我們看鳥,除了能看到鳥、聽到鳥,還要了解鳥跟整個環境的互動,牠跟雀榕的關係,跟毛毛蟲的關係,牠生活在疏林或密林,是陸地還是水邊,如果是水邊,有許多水生昆蟲、水棲昆蟲都在互動著。你必須經過許多體驗,才開始有能力去閱讀大自然的故事,和訴說大自然的故事。你還要讀很多書,藉著書中的文學性、趣味性來豐富你的解說、激發你的想像力。

玖、結語

巧用资源创设人文课堂 篇3

那么,该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把语文课堂打造成一个闪耀着人性光辉、滋养着人格与生命的人文课堂呢?

一、利用教师阅历,成就人文课堂

“教师即课程”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理念,它意味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新教学内容,利用自己的学识和阅历成就人文课堂。

如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花了很多时间谈苏轼:他的词开豪放一派;他的散文《前(后)赤壁赋》是千古名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题西林壁》)很能体现宋代哲理诗的意味;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有空搞几个菜吃,也成名菜(东坡肉);以及乌台诗案,苏东坡在海南的生活轶事等等。让学生与我一道走近这个伟大文豪的心灵,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面,让学生亲近了经典文学作品,不知不觉中也提升了学生的品位和思想境界。

而在平时,教师更应该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利用网络资源或自己外出学习带回的资料整理储存以备用,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比如到绍兴,我把鲁迅故居、兰亭、沈园、东湖、大禹陵五部分资料制成图片;到云南,我把它分成昆明、大理、丽江、玉龙雪山四部分。回来时结合图片,给同学们讲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名人典故、闲情逸事,同学们听得兴趣盎然。通过图片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从而产生了要认真读书、将来走出去好好看看乃至报效祖国的念头。

二、利用媒体资源,打造人文课堂

学生感受最深、运用最得心应手的虽然是亲身体验的直接生活素材,但是电视、电影、网络、书籍等媒体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间接生活体验,特别是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各类知识,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阅读和写作源泉。因此,如果我们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就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

1、美文欣赏,课前熏陶。我经常利用文学网站“榕树下”下载优秀散文,每节课前让学生朗读欣赏,让学生通过美读、品味,感受到清新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使学生领会到文学的韵味和魅力,知道什么叫好文章,什么叫真善美。

以散文《月光爱人》片断为例,“蛙声远去,秋虫唧唧。迷人的月色让世界沉静安详,一袭白衣站在小院里,望月而叹。不知有多少人借月感怀,托月寄情,这份醉人的美丽越来越浓烈,越来越高贵。赏月应在桂花树下,坐在木椅上和爱人絮语往事憧憬未来。捧着一杯酒让心思奔腾犹如江河,或端着一盏茶随幽静的小溪潺潺而去。酒是强烈的欲念,茶是欲念的平息。酒与茶,一动一静,左右我们的情欲。圆圆的月饼是一轮古老的明镜,照出相思映出真情。”此段文字情和景完美结合,真是诗情画意,读来似闻鸟语,似嗅花香。

2、巧用音视频,创设课堂情境,加深课文理解。如下载词曲兼美、内容健康、与课文相关的歌(乐)曲和flash音乐作品巧妙运用于语文课堂。上《林黛玉进贾府》时,我就放flash《枉凝眉》和《葬花吟》;上《念奴娇·赤壁怀古》放《滚滚长江东逝水》;上《乡土情结》放《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优美的旋律,精彩的画面,一下子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同学们在艺术欣赏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如下载视(音)频朗读文件,学生目睹色彩绚丽的画面,耳闻名家吟诵美文的纯美嗓音,陶醉在色彩、声音、音乐所营造的氛围里,心里也浸染着墨韵书香。这缕缕书香如杨柳风,如杏花雨,在学生心田中萦绕,朵朵心花悄然绽放,演化出无数感悟的诗行。央视“子午书简”、“千秋史话”栏目中的精彩内容是学生们的最爱,结合教材选看一些,能让学生从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身上得到人文精神的启蒙。

3、教师还可借助名人书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境。如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中“赵家的天下,米芾的山水”之说,学生搞不明白。我就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示给学生看,学生领略了宋画的意境,也感受到《听听那冷雨》古诗词的韵味。

总而言之,教师要凭借语文教学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韵律美、情韵美、修辞美、意境美、语言美和精神美,从而唤醒学生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让语文的课堂散发着学生的灵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问,自由地读,自由地想,自由地答,自由地评价,自由地选择。我们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以一种善意的、平等的姿态,同我们的教育对象一起渡过愉快成长的生命历程。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生机盎然,学生才会兴致勃勃。

关注隐性资源,呈现人文课堂 篇4

这是北京大学附中张思明老师留的一份“作业”, 显然, 这是一位中学老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做法.那对于小学阶段,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既不可能循着教材内容按部就班, 也不可能在无所依托的情况下凭空臆造, 科学的做法是善于开发每一课的隐性资源.

一、洞悉真格局, 抓教材中的隐性资源

如13-9=4, 十几减9是一年级下册呈现的教学内容, 教材呈现的第4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 从学生情况看, 只有一半学生想到9+ () =14这种方法.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从教材安排上看, 9+ () =14第一次出现在一年级上册, 因为篇幅的关系, 这类习题在书中只是“昙花一现”但是纵观全局发现, 小小的题型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想加算减”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而一年级下册的教材没有给出复习, 直接在第一课时退位减中出现这种方法, 学生的知识点就衔接不上, 较难接受这种方法.因此弄清数学的基础体系, 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于教师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在进行新授之前, 教师要作好知识的提前孕伏和渗透, 抓住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 促进学生的正迁移, 润物无声地为知识造势, 这样, 学生的学习才不会有突兀之感.

作为老师, 要有这样的教材观:教材的习题不是一次性的, 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重组再利用.只有洞悉真格局, 才能挥洒从容.

二、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教材以外, 教师可以从课外资料和其他学科中寻找灵感, 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

1. 听儿歌, 学数数.

在开学第一课《数一数》最后, 我加了一个拓展:小动物在背儿歌呢!小朋友也会背含有数的儿歌吗?谁能按要求背出一首儿歌就奖励他一颗星.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有几只, 我来数一数……

2. 画奖杯学图形.

比赛结束了, 要给运动员颁发奖杯, 你能帮老师来设计奖杯吗?请用你准备的图形, 发挥你的想象, 为运动员设计你认为最漂亮的奖杯.

3. 用音乐找规律.

借助这些资源, 既开拓学生视野, 又激发求知欲望, 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磨刀不误砍柴工, 关注情感资源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分量, 在平常的教学中, 老师们通常关注计算教学中的知识技能目标;但对于启迪思维、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目标, 往往作为“软”目标、隐性目标, 容易被忽视.其实后者更重要, 隐性目标的贯彻可以使学生更愿意亲近数学, 了解数学, 学会数学地思考, 关注了学生的发展需要.

进位加计算练习中, 第2题的计算量多容易错, 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 我把第2题的计算以故事贯穿:“小朋友, 有一种鱼, 叫做鲑鱼, 这种鱼在海洋里生活四五年之后, 便要回到自己的出生地, 在逆流而上的路上, 鲑鱼要经过无数瀑布、险滩和激流.面对湍急的水流, 尽管鲑鱼用尽全身的力气也仅能保持原地不动, 唯一的办法就是一跃而起.勇敢的鱼儿明知岸边还有灰熊在虎视眈眈, 但仍然争先恐后地奋力跃起.小朋友, 鲑鱼勇敢吗?你们能学鲑鱼, 尝试把这道题成功地作出来吗?做得好的话, 老师给你讲鲑鱼回家乡的故事.”孩子们在故事的启发下, 好像一下子都变成了小鲑鱼, 埋下小脑袋认真地计算, 都想成功地作出来.结果这道题的正确率特别的高.为了进一步激励孩子, 我把鲑鱼回家乡的故事讲完.孩子们纷纷发言, 有的说“小鲑鱼真勇敢, 我要像它学习”, 有的说“小鲑鱼真负责任, 我写作业时要像它一样”.我趁势说:“希望你们遇到难题也能勇敢地去试一试, 对自己的作业写完后能认真地查一查.”

关注学生整节课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情感, 就是在创造一个智慧、开心、人文的课堂, 让我们的孩子在数学课上接触到更多美好的事物和感情.

四、数学文化的传承

前苏联数学家巴班斯坦说:数学教学不仅要有包含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等各个层次, 而且还应该有非认知领域的目标.所谓非认知领域是源于数学而又超越于数学的东西, 诸如数学精神、数学理念、数学习惯, 等等.数学的课堂既是一个领悟知识的场所, 也是一个传承文化的阵地, 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科学的头脑, 也要有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情感.

为了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我给孩子讲了劳尔赫确认菠菜含铁量的小故事.孩子们从中体会到了严谨缜密的重要性.

在教学《解决问题策略》时, 教师出示书中的表格:像这样把长和宽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一写出来, 就叫做“一一列举”.有序地一一列举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这里面还跟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有关呢! (出示欧拉简介)

人文特色资源 篇5

以旅游资源的成因或其属性分类,可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资源三大类型。自然旅游资源是指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构成的、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天然景观,具有明显的天赋性质;人文旅游资源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包括各种历史古迹、古今伟大建筑、民族风俗等等,是人类活动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还有复合型旅游资源即社会资源。

一、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条件和自然风光,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矿泉、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气温、日照、雨星等。1. 中国名山:

(1)五岳: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2)风景名山:黄山、庐山、武夷山、雁荡山、阿里山、天柱山 2.四大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 3.四大名河: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

4.七大名湖:太湖、洞庭湖、巢湖、鄱阳湖、洪泽湖、杭州西湖、台湾日月潭 5.四大瀑布: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黄山风景区瀑布、庐山瀑布 6.著名泉水:北京玉泉、镇江中冷泉、无锡泉水、杭州虎跑泉

7.著名海滨:大连海滨、北戴河海滨、青岛海滨、厦门海滨、天涯海角海滨

8、七大丹霞地貌:①.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②.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的武夷山;③.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的大金湖;④.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的龙虎山;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的八角寨、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的崀山;⑥.张掖丹霞地貌(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⑦.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丹霞地貌。

9、“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2007年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2014年得到了增补,现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七地的喀斯特地貌组成。

二、人文资源:

历史和文化古迹,习惯称为人文资源;其中包括纪念忸、古建筑、古墓葬、艺术宝库以及各种考古发现等。1. 宗教名山:

(1).四大佛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2).四大道山:青城山、武当山、崂山、龙虎山

2.四大名窟: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3.四大园林

苏州园林:沧浪亭、狮子亭、拙政园、留园 扬州园林:何园个园 岭南园林:清晖园可园

北方园林: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

4.四大宫殿: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布达拉宫、孔庙 5.四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阳

6.三大古建筑群: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山东曲阜孔庙

三、社会旅游资源: 狂欢节

民俗风情,变革新事等,称为旅游资源;其中包括古风,民俗、人际关系和各类建设风貌及发展成就等。

1.世界三大赌场:美国的加斯维加斯、澳门、摩纳哥 2.中国四大刺绣:苏绣、蜀绣、湘绣、粤绣 2. 世界三大宗教:

1.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 世纪至5世纪之间,创始人悉达多乔达摩,代表经典是《金刚经》,世界上约有2.5亿人信奉佛教。a、世界佛陀日:公历5月间的月圆日; b、佛诞节(泼水节)阴历四月初八 c、成道节:阴历十二月初八(腊八)

2. 基督教:在公元前1世纪形成并发展起,信仰基督稣,以《圣经》为经典。目前有10亿人信奉基督教。

a、圣诞节:公历每年12月25日

b、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3月21至4月25日之间)c、情人节:每年2 月14日

d、狂欢节:有的始于元旦,有的始于圣诞节,各国不一

人文关怀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篇6

[关键词]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162-01

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应该有利于吸引和培养在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方面优秀合格的人才,还要通过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留住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健全医院的医务管理人员队伍和结构。受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僵化,人文关怀不足,随着新医改政策的颁布,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以及实行岗位绩效工资等制度已经开始实施,如何通过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也成为了医院管理中的又一个新的课题[1]。

1 醫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和人文关怀

医院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医院在实践这一职责过程中,医务人员是最为根本的保障。医院作为知识密集型的组织,具有人才相对集中、人员专业化强等特点,医务人员的职业角色也具有职业专长、职业责任、职业忠诚和职业规划等特征,这些都凸显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因此,开展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除了坚持一般的管理原则外,也要重新审视医院组织和医务人员的职务角色定位。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的价值,也就是提倡人文关怀的理念。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和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部门,履行其部门职能时应认识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从人文关怀的理念出发。

2 人文关怀与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计划制定

制定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计划也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目的,利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医院未来的人力资源供需做出科学预测,并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法,要使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人文关怀理念充分体现出来。例如通过分析医务人员对各科室人力资源的配置和需求的意见和想法,对医院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评估,根据医院的发展计划和学科建设发展方向,制定人力资源的招聘引进、配置培训、培养发掘等办法和措施[2]。

3 人文关怀与人才招聘和人才培养制度

为适应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医院应面向社会招聘医务人员,特别是通过引进高层次的医学专业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这对于促进医院学术科研和临床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医务人员招聘中也应体现人文关怀,例如,医院可以通过充分展现优良的医院文化,在人才的招聘管理工作中实行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办法,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招聘各类和各层次的人才。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思想态度影响着医疗服务质量,影响着医院的总体业绩和发展,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医务人员的规范化培养制度,这也应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例如在进行医学继续教育时,要考虑医务人员的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对年轻的医务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派送到其他医院等单位进修学习,根据不同医务人员的专业特性组织和落实科研项目和科研基金,不断提升广大医务人员的专业发展和职称晋级能力,以上措施有利于医院建立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4 人文关怀和和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医院应该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这是增强医务人员的工作激情,更好的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医院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据医务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业绩、职业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制定相应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标准等评价激励机制。由于人文关怀理念注重个人的发展,因此,伴随着医务人员个人职业的不断发展,对这种机制也应随时进行相应调整,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让每个医务人员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同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要制定保障员工在其岗位的各种安全、健康条例、社会福利保障措施,使医院的广大医务人员深切感受到奉献有所得、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让他们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心情愉快、尽职尽责,这也有利于稳定医院的人才队伍,提升医务人员对医院的忠诚度[3]。

总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只是医务人员 “进、管、出”这种简单的机械模式的管理,而是要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贯穿人文关怀的理念,找出适合自身情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推动医院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海.新医改对医院发展的挑战及对策[J].医院院长论坛,2009,(4):33-36.

[2] 吴晓奇,廖礼奎,张浩,等.我国国有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医院经济,2008,(3):51-52.

[3] 叶先英.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医院整体效能[J].人力资源管理,2010,(10):145-146.

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进行人文教育 篇7

一、教材的作用

从现代教学的观点来看, 课堂教学目标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义目标三部分组成。人文性是语文课的一大特点, “文以载道”、“文以载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所以情义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语文课本中那一篇篇优美的课文, 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这些课文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例如, 在教学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时, 首先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感受古代民歌的语言美。“十三能织布,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颂诗书”, 铺陈排比, 音韵和谐。然后, 从刘兰芝、焦仲卿动人的爱情故事中, 感受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心灵;从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中, 感受人们向往自由、幸福、美好爱情的理想追求, 去鉴赏凄美故事中的人性美、人情美。这样的价值取向、教学目标, 正是人文之光的闪现, 正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具体显现。

课外阅读亦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它有着比课内更为广阔的世界, 更为多样的类型, 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帮助他们开拓全新的生活领域, 领略精妙的艺术世界, 充实他们的心灵, 丰富他们的精神, 带给他们以人生的愉悦。像名著中的思想文化著作, 如《论语》《诗经》等, 其本身就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 了解它们, 有助于青少年奠定自己的精神地基。

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和阅读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把人文教育的内容寓于教学之中, 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日记的作用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把日记称为道德长跑, 认为如果一个人坚持长跑, 身体就会健康, 如果一个人坚持写日记, 思想就会健康。借助日记, 师生可以倾心交谈, 谈社会、谈人生, 谈烦恼、谈快乐, 谈理想与未来、谈收获与困惑。通过交谈, 语文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沟通感情、增进了解, 更关键的是教师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个天平上, 能够平视学生、正视自己, 从而使师生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砥砺, 营造更加丰富而温暖的内心世界, 锻铸更加美丽的人格, 描绘更加辉煌的人生。

如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带着夏日特有的热情, 你走进了我们班, 走到我们中间来。从此, 你是我们的老师, 亦为大家的朋友。或许有一天要离开你, 到远方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堂。老师, 够了, 有了这些有你的日子, 我的征途不会孤独, 有了你的祝福, 我的行囊不会空荡……”面对如此纯美的感情回报, 还有什么能让我如此迷恋与痴狂!身为人师, 此“情”足矣!

三、作文的作用

充分利用作文教学, 有目的地进行人文教育。写作训练的过程, 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例如, 我们要求学生围绕“诚信”这一话题进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时, 学生首先要搜集古往今来关于诚信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从这些事例当中, 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在写作的过程中, 还要联系社会实际去分析问题, 这样就会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当今社会诚信待人的重要意义, 从而意识到自己必须做一个诚信的人。

另一方面, 写作训练也是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检验的过程。“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从学生的习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其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看法,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 了解学生人文素质的整体发展状况, 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四、教师情感的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要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情感教学。教师要以自身的情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因为教师的情感状态可以感染学生的情感。对此, 本人有深刻的体会。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 我自己首先被课文中蕴含的那种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的情调所感染。于是仔细研读之后, 在课堂上我用心、用情地范读, 使学生很快进入那种带着些许愉悦又带着些许失落的如梦如烟的情感气氛。在教学完之后, 我又用轻柔和缓的语调, 将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当堂背诵出来, 片刻之后竟迎来了学生雷鸣般的掌声, 使学生对这课的学习热情一直延续到课后。这虽然是照着原文朗读、背诵, 但这当中的情感是通过了教师内化再外化出来的一个艺术处理过程, 因而对学生具有情感上的感染作用。

综上所述, 教师要想搞好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就要把握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积极挖掘语文教学资源, 通过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 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秦训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杨崇国.语文课以塑造人为己任[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 (9上) .

读书活动创特色人文教育促发展 篇8

一、营造读书氛围, 陶冶品德情操

1. 发动宣传, 倡导读书

学校充分利用墙报、班级黑板报、校道、教学楼外墙、电子屏幕、涂鸦墙、读书角、校园广播站等阵地, 悬挂读书标语、滚动播放读书格言、张贴读书名言警句、广播读书故事等, 向学生宣传读书的意义、方法, 促使学生树立终身读书意识、养成良好读书兴趣和习惯。宣传标语简洁扼要、形象生动、内涵丰富, 其鲜明的时代性、强大的号召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受到了读书文化的熏陶, 唤起了学生读书意识和对读书的热爱。

2. 美化校园, 环境育人

在新生入校的前几周, 开展“书香教室评比大赛”和“宿舍创意设计大赛”。在大赛中, 同学们用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无限创意将班级教室和宿舍打扮一新, 装饰漂亮。品位高雅、健康向上的教室文化、寝室文化对学生的品行、素质的形成起到了无声的教化作用。大赛既使学生增强了动手能力, 又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 实现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二、树立职业理想, 激发读书兴趣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确立的奋斗目标, 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技校学生大多综合素质不高, 缺乏理想和追求, 兴趣爱好层次偏低, 专业知识欠缺, 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年, 应尽快通过各种启迪理想、激发志趣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人生信仰和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 为技校生活确定目标、树立航标、指明方向。

1. 举办讲座, 榜样立人

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来校主讲, 职场人士现身说法, 解答学生关于人生、职场、读书的种种困惑。职场成功的案例让学生在榜样的力量中深切体会到读书对于人生理想、职业成长的重要性,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 参观展馆, 了解书籍

带领学生参观校内外历史博物馆、大中小型图书馆, 了解图书的类别、内容、特点和作用, 使学生在实物感官中, 通过眼看、耳听、手摸、心悟进一步感受书籍的魅力, 增进直观感受、促进理性认识。

3. 激发兴趣, 指导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学校文科教师轮流定期开辟“精读与泛读”、“怎样提高阅读效率”、“读书方法纵横谈”、“名人读书”等读书专题讲座, 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 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4. 推荐书目, 制定计划

由专业教师和文科教师共同商讨, 结合专业特点和成长需要,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 为学生量身定做阅读书目和计划。书目类别可以有:文史类书籍, 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类书籍, 解答各种身心疑惑, 促进身心发展;专业类书籍, 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休闲类书籍, 轻松、娱乐生活。各类书籍的比例因专业、学习阶段而变化。学生根据老师推荐的书目, 依个人情况制定读书计划, 计划中应明确书名、相应时间段、阅读量、阅读方式、方法等要素, 并以具体的量化指标对读书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和综合评估。

三、开展实践活动, 丰富读书内涵

1. 规定日读量, 保证读书时间

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在工作日全天向学生开放,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学生根据读书进度表, 填写读书卡, 写读书笔记等, 以此来保证每天读书时间、质量和效果。

2. 开展美文诵读, 形成特色

(1) 晨读美文。由各专业系组织实施, 班主任下班指导。晨读时间为每周早上, 各班选出有一定诵读水平的学生上台领读, 预先确定晨读内容, 带领全班同学读书。

(2) 国旗下朗诵。在晨读的基础上, 各专业系选出本系的“诵读之星”, 再经由老师辅导, 安排在每周升旗仪式之后进行。学院六个专业系和公共课系、团委、读书社、广播站, 每周依次轮换。在朝阳升起之际, 在五星红旗飘扬之时, 师生一起聆听美文的韵律, 一起感受青春的脉动。

(3) 齐诵美文。各专业系在每学期分别组织一次大型的美文诵读比赛, 其中我校现代服务系的大型手语诵演节目《隐形的翅膀》, 信息技术系的《弟子规百人齐诵》等活动组织严密、实施到位、效果显著, 千人齐诵, 气势磅礴, 掀起了美文诵读的高潮。形式多样、韵味十足的诵读活动经过多年的组织实施开展已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并逐步摸索出“三个一”的活动模式, 即每天安排20分钟的晨读时间作为诵读小课, 每学期开展一次诵读比赛, 每学段组织一次专项诵读达标晋级测评。如今琅琅书声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美文诵读活动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而且使学生在诵读中真切受到道德的教化、思想的熏陶、艺术的感染, 为学生的发展和生活幸福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3. 紧跟时代步伐, 引导网络阅读

在电子媒介与网络成为民众生活重心的现代社会里, 学校图书馆加快了馆藏资源数字化进程, 增加了电子资源的采购, 充分发挥网络功能, 给学生推荐优秀的读书网站和电子报刊;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心理栏目, 建立了心理热线、开设了心理健康论坛等, 为学生提供了多途径的心理咨询交流平台, 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各班级在班主任和计算机老师的指导下, 纷纷利用班级博客、班级主页、QQ群、微博等现代工具, 开展网上读书活动, 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 充分发挥了网络正面积极健康的教育功能。

4. 邀请企业参与, 举办辩论赛

学校职协定期举办以“读书·职场·核心竞争力”为话题的大型辩论赛。学生辩论、专家点评、企业赞助, 赛事的权威性和成效可见一斑。学生既得到了理论上的指导, 又增强了实战经验, 实现了学做一体、知行统一。

四、读讲写做结合, 培养综合素质

1. 开展“技能.读书.人生”系列演讲活动

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演讲, 各班选出优胜者参加全校的比赛, 然后再由团委负责组织校级演讲比赛, 由文科老师指导, 担任评委并点评。师生共聚一堂, 品味经典, 畅谈人生。

2. 开展“读书·成人·成才·成功”主题征文活动

每月由文科教师负责向任教班级推荐好书, 指导学生阅读, 每人写一篇读书笔记。再从各班级中选出好的文章, 由学校分期在宣传栏展出, 在学校网站展示, 或者通过广播站播读。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以写促发展, 读书学习思维方式的良性循环、螺旋上升, 增强了活动成效, 扩大了读书活动的内涵。

3. 开展读书手工品绘制活动

具体做法是, 每班在学期末至少制作10张手抄报, 从中选出优秀作品, 分期在宣传栏展出;每个学生每期至少制作一张书卡或书签, 从中遴选制作精美者, 用展板展示。书卡内容分两部分, 一部分为摘录精彩片段、名言警句, 一部分为读书心得;书签正面有书名设计, 背面有图案花纹设计, 切合读书主题。花色多样、造型精巧、创意独特、主题鲜明的精美作品, 表现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五、反思总结心得, 提炼升华经验

1. 定期出版班刊、系刊、校刊

以“让先进的理念得到宣传, 用优秀的文章鼓舞人”为指导思想, 抒写读书心得, 总结读书经验。在经过一个阶段的读书活动之后, 各班级、各科系对读书活动进行反思、提炼、总结, 撰写文章, 定期出版报刊杂志。其中班刊《初生》、《小苗》、《飞翔》, 系刊《同行》, 校刊《校报》、《心理报》等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所出刊物板块设计新颖别致、内容详实丰富、文化味浓、含金量高, 凝聚着学生的辛勤汗水和心血智慧。刊物的出版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设计、编辑、绘画、写作能力, 另一方面提升了班级学校凝聚力, 彰显了学校富有专业特色、人文底蕴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

2. 编写校本教材《晨读美文》

文科老师在全校集思广益、分工合作、探讨修订、群策群力, 集体编撰了这册读本。纸质读本图文并茂, 电子读本动静结合、声 (音) 形 (像) 俱备, 极具欣赏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全校范围内很快得到了推广使用。学生利用早晨、课余、闲暇时间进行诵读品味, 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 在摇头晃脑的沉浸中, 优秀而经典的中华文化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 滋润着学生心田, 耳濡目染地影响着技校学子。

六、活动有序展开, 读书成效显著

读书活动在我校大力推行以来,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施策略, 遵循“酿读、激读、导读、践读、评读”的认知学习规律, 形成了我校“读书常态化、活动具体化、内涵丰富化、形式多样化、评估制度化”的读书活动格局, 读书成效显著。

一是读书理念深入人心, 学生读书兴致盎然。学生的读书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从“不读”到“愿读”、“乐读”再到“善读”, 读书从可有可无变为爱好成为习惯, 内化成人文素养精神品质。

二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把读书融入生活, 化作生活成长的要素, 融入成长过程的始终, 在“书”中感悟、在“读”中实践, 知行合一、健康成长。

三是读书方式推陈出新, 读书活动蔚然成风。通过教师、学生、书籍的交互作用, 先进思想、优秀文化、校本资源有效融合, 师生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灵、启迪了智慧, 师生关系融洽团结, 构建了淳朴文明和谐的校园。

四是学校声誉日益提高, 学生比赛屡屡获奖。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校园”、“志愿者先进集体”、珠海市“先进单位”等, 2009年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 我校研究成果《以活动引领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一等奖, 同时荣获全国创建和谐校园先进单位。学生表现优异, 取得骄人成绩, 2009年7月康利兰同学获广东省高考状元;2010年1月彭炜银同学获首届广东省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竞赛二等奖;2012年11月我校在广州地区部省属技工学校教研会组织的“学生读书成果评选活动”中, 获“读书笔记”项目二等奖5名、“演讲比赛”项目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名的好成绩。

读书启迪灵魂生命、读书促进创新发展。在倡导读书革命的时代, 我校将进一步以提升人文素养为目标, 在全校范围内继续大力推进读书活动, 以读书培育美好情操、以读书奠定幸福人生、以读书造就成才成功。

参考文献

[1]庞建民.创新读书活动, 引领全民阅读[J].图书馆建设, 2008, (6) .

人文特色资源 篇9

进入全面数字化时代, 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方式呈现出全新面貌, 可以预见, 未来社会以数字生活为核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会激发新的参与互动行为。在“重拾经典、弘扬国粹”的倡导下, 对西部地区人文资源的创新式开发需要通过互动平台、网络虚拟、硬件升级、资源共享等的数字化变革手段来实现。而在这一过程中, 能够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聚集的优势, 充分调动优质教育资源, 通过共享、共进、共荣的强强联合产生出强大推力是加快实现这一数字化变革的最有效捷径。

人文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分析

人文资源不仅是世界历史人文的教科书, 不仅是对文物遗迹的保护开发, 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渗透, 更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势体现。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其的保护与开发, 多个国家都已对本国的人文资源进行了数字化的整合与推广。例如欧盟委员会在2011年向欧盟的成员国提出建议, 希望各成员国能够进一步努力, 运用私人力量并资源共享地做好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工作, 并期待通过此项目促进欧洲创意产业的成长。而在我国, 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担任总指导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的研究工作已经于2008年完成了其对西部文化资源数字化的梳理、描述、概括与保存, 是建国以来在文化领域里的重要成果。于2012年启动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文化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 则意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服务平台, 最终形成一套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新型网络传播服务模式。

能够看到, 目前国内外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人文品牌的树立、人文与数字化的关系等方面都做出了深入的探索研究, 但大多仍停留在对人文资源数字化数据库的建立上。针对于调动优势教育资源, 共赢式地开创西部人文资源数字化新时代, 努力提升西部人文资源品牌的号召力以及推动人文资源产业创新整合等方面的研究还属少数。

西部人文资源的创新数字化模式研究

西部是中国人文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域, 无论是历史遗迹、文化遗产、民俗民风还是自然风光, 其资源质量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 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面对如此富饶的文化资源, 新兴的本地数字化产业资源以及充裕的高校科研人文储备, 如何对其优势进行联合开发、如何获取产业整合的潜在价值、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化传播优势宣传与推广本地人文资源、如何确立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发展路线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1.研究思路

该课题是以地域文化及历史发展脉络为课题研究主线, 通过中国人文历史框架分析西部人文资源的历史沿革及其重要地位, 挖掘其内涵式基因, 对西部人文资源产业化的进程进行梳理与总结。在研究内容上, 着重探讨西部人文资源与数字化产业整合的优势、劣势, 其变革对当前社会所具有的重大影响, 以及总结具有实用价值的西部人文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与内涵式发展路径。课题在遵循人文科学研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调研解析。与此同时, 充分调研当前数字化发展的进程, 力求具有前瞻性地探索和开发出适合于西部人文资源数字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创新模式探索

课题研究一方面从深入挖掘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入手, 系统有效地建立内涵式基因库, 整合数字产业, 实现二者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及发展创新。另一方面, 对国内外人文资源与数字化产业结合的成功经验进行辨证分析与思考, 通过研究西部人文资源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与民族心理因素, 研究西部人文资源体系全面数字化的表现手法、艺术特色、技术方案以及局限性和存在问题, 用以指导中国人文资源品牌数字化产业营销、推广、传播、创新的全面繁荣。课题针对如何运用数字化的独特形式与传播优势突出重点地挖掘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这一主题展开, 力求达到强化西部人文资源品牌意识、统一西部人文资源品牌形象、推进西部人文资源数字化战略、制订西部人文资源推广规划、优化西部人文资源发展路径、加强西部人文资源创作创新、提升西部人文资源产业价值的目标。具体措施如:建立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数据库;确立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发展路径;构建西部人文资源强势文化品牌;总结西部人文资源品牌数字化产业整合的应用规律等。

3.优质教育资源在人文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所起到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的快速发展, 汇聚教育、科技、创新于一体的高等院校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三大主体之一。以2012年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所立项的科研单位分布为例, 所属高校的科学研发项目达40项, 而独立科研机构仅30项。由此可见, 高校在人文、科研、创新等领域所具有的优势非常显著。因此, 优质的高校资源必然能够在人文资源数字化的保护开发等方面发挥积极能动性。

首先, 高校掌握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知识储备, 同时拥有在科研领域进行国际化合作的活跃力量, 因此能够在生产、应用、传播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学科及组织优势。西部人文资源的创新数字化研究需要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 汇聚多学科优势资源, 通过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向学科的综合科研碰撞出创新灵感。

其次, 高校具有更为自由和宽松的学术氛围, 这里聚集着先进理念、思想活跃、勇于创新、新生力量的年青一代学术骨干, 具有其他科研领域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这对于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调动西部数字化产业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充分互动, 使西部传统的地域文化、旅游、历史、民俗等资源与当今数字化时代接轨, 为其注入全新理念与设计元素, 实现其数字化的全方位产业整合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再次, 高校汇聚着国内大量的人文学者, 在人文社会学科方面发展一直比较充分, 与一般科研机构、企业相比, 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同新兴科技的结合上具有明显突出的优势。我们应当借助高校人文资源的活水, 在充分调动数字化产业能动性的基础上依托西部人文资源丰裕的创作背景, 提取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 建立西部人文资源内涵式基因库, 探索出真正适合西部人文资源产业化发展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路径。

结语

文化产业的创新是我国当前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 需要政府、企业、院校共同将其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要素培植。因此, 应当将西部人文资源与地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优势互补, 借助高校人才、科技等资源, 大力宣传西部人文精神新形象、塑造西部地域文化新名片, 为西部人文资源产业建立新经济增长点和具有不可复制市场差异性的营利模式开创先机。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西部人文资源的研究与对话[J].民族艺术, 2001, (1) .

[2]方李莉.费孝通晚年思想录[M].长沙:岳麓书社, 2005.

[3]曹钰.数字时代大学生书法教育的突围之路[J].时代文学, 2010, 9.

谈初中物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资源 篇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课程改革目标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科学和人文素养, 以及环境意识。”在新颁布的物理新课程标准中, 课程培养目标为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情感, 即对学科中渗透人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物理教师要增强人文教育意识, 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资源, 把人文教育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去。

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材, 特别是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苏科版教材, 蕴含了许多人文资源。

一、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中蕴含哲学思想

物理学本身就是从自然哲学分化出来的。在物理概念、物理定律中到处蕴含着各种哲理思想。如初三物理教材中讲到物质的运动, 指出:“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而静止是相对的。”早在18世纪中叶, 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霍赫就指出:“宇宙间一切都在运动。自然的本质就是活动。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然的各个部分, 我们就会看到没有一部分是绝对静止的, 一切存在物只是继续不断地以或快或慢的速度在产生、壮大、衰退和消亡。”所以, 我们讲到物体运动, 就可以教育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要树立终身学习观, 否则将被社会所淘汰, 因为整个社会在不断发展中。如讲到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亡, 又不会创生,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 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永动机是永不能诞生的, 这被称为19世纪中叶的“三大发现”之一。德国青年医生迈尔和焦尔指出:“整个自然界, 自然界的每一个细胞, 都服从一个原理———守恒原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学习中也是如此, 只有付出了, 才能得到回报;做任何事情, 只有踏踏实实, 稳扎稳打、付出心血, 才能取得成功。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 知识的财富不能不劳而获, 学习中没有“永动机”。其它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电磁联系”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二、现行教材的内容蕴含人文因素

按照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中有许多人文素材, 具有浓重的人文气息, 如每一章开始都有章首语和大幅的彩色插图。在讲到“物体的运动”时, 章首语中是这样引入的:“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大家儿时就耳熟能详的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的诗句, 李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顺水轻舟的运动及其快捷程度。物理学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学生在学习“物体的运动”之前, 先有了身临其境的运动之感, 激起了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光现象”时教材中有扬州五亭桥、白塔的美丽画面和如诗般秀丽的日记, 这样的引入, 既给了学生美的享受, 更激起了学生对自然光的好奇。

物理教材中还有许多阅读性材料, 如“生活, 物理, 社会”, 如“信息库”, 其中有温室效应, 超声波的应用, 磁悬浮列车, 等等, 通过这些材料的阅读, 结合多媒体的演示, 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能让学生了解到物理学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物理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社会。因此, 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物理与交通、物理与通讯、物理与能源、物理与材料, 以及物理与其它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 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增强“因为我的存在而使他人感到幸福”的理念。

三、物理实验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新教材每一章节的学习, 都以实验活动展开, 实验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手段。教师应要求学生充分尊重实验事实, 向学生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教育, 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规范操作, 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实验现象, 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不弄虚作假、臆造事实。当实验现象与自己所学的理论不相吻合时, 更要认真分析、寻找原因, 大胆质疑, 培养一丝不苟的求实态度。

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人文素质。如培养学生规范、严谨地操作、做事;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统筹观念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失败, 克服困难, 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事实, 尊重科学, 实事求是的态度, 等等。

四、物理学史、物理学家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物理学家忘我的劳动和大胆的创造。科学家不仅给人类留下了物质文明的财富, 他们的人文理念、人格品德同样给人类的精神文明留下了巨大财富。如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不崇尚书本和权威, 敢于对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产生怀疑。他非常蔑视那些盲目崇拜古代权威而不愿根据经验来检验书本上写的和教授们讲的东西的人, 最终他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 成为物理学乃至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焦耳在极困难的条件下, 经过三十余年的研究, 做了四百多次实验, 才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过十余年刻苦研究, 才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物理学史的发展能够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如: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波理论, 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但如今电磁波的泛滥已危及人类的健康。人类利用核能的同时却有核泄漏的隐患, 以及核武器的存在。教师可通过文史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使他们学会关爱自己、关爱社会、关爱大自然。物理学史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 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物理学科属于自然科学, 侧重于智慧的启迪, 人文教育则包含智慧的启迪、人格的陶冶和行为的矫正。我们应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资源,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教与学.

人文特色资源 篇11

关键词:人文资源 亲子 地域

就地域人文资源而言,它有着独特的地域性、风俗性、多样性等特征。如果教师充分挖掘乡土人文资源的教育价值,并以主题式亲子活动为切入点,在亲子活动内容的系统性上、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上进行研究和突破,它不仅有利于改变幼儿园活动形式单一的格局,更重要的在于有利于家长和教师共育意识的增强,使农村家庭教育与幼儿生活经验、现实世界紧密相融,逐步趋向科学化。

笔者以“小伢儿看衢州”为载体,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确立了“家乡特产”“民间文化”“传统节庆”“文物古迹”等主题,围绕这些主题各班陆续开展亲子活动。这种主题式的亲子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习和游戏方式,使孩子的知识获得更系统、更直接、更形象,也使亲子活动的开展更丰富、更互动、更有效。

一、链接节庆风俗,注入传统血液

龙游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勤劳、纯朴、聪慧的家乡人民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节庆文化,留下了地方特色鲜明的节庆风俗。教师以各节日最具代表性、最被人们所熟知的典型习俗为切入点,结合节日的整体基调,从幼儿需要、家长意愿出发,开展主题亲子活动。如春节前夕,教师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春节,就给孩子们办庙会,由家长当小贩。在一长串十几个“摊位”上,有天津的麻花、特色糕点、糖葫芦、各色水果……孩子们不住地吃,不住地问,逛着、玩儿着、了解着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

为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幼儿园在端午节开展“粽叶飘香的日子”主题式亲子活动。门上插上菖蒲,孩子们从家中带来粽叶、糯米、红枣,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包起了粽子,让幼儿与家长感受端午节浓浓的粽子情。活动现场,有的父子同上阵,有的是一家三口齐合作,忙得不亦乐乎。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真是一派其乐融融、温馨的景象。大家相互观赏、学习、交流着,家长和孩子们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家长们在感受节日气氛的同时,更是享受了与孩子一起活动的乐趣。

通过“节庆活动”主题式亲子活动,好比从小给孩子注入了必备的传统文化血液,这样在他们长大后才可能具备“造血”功能,担当起继承、弘扬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的重任。

二、直击文物古迹,激活教育责任

“亲子合作寻故乡”是幼儿园组织家长孩子共同参加、一起探究的一次主题活动,让他们走出去,从不同的视角看世界,交流观点。两代人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为了激发幼儿对故乡的爱,幼儿园开展了“家庭人文景观之旅”大型活动,其中包括“寻找故乡的路”“听祖辈说那遥远的故事”等系列活动。由于许多家长比较忽视这方面的引导,从没有去过龙游石窟、民居院,就连本地的舍利塔、古街都不曾去过,为此我们才安排了以下活动:

(一)导入部分

伴着音乐话家乡(轻声播放歌曲《龙游宝地》)

(二)展开部分

1.听镇文化站站长李金贵讲湖镇的历史

2.欣赏课件《东方之珠——舍利塔》

(1)建筑特点

(2)舍利子的来历和图片

(3)有关的传说

3、分组活动

4.讨论保护方案,共同设计文物保护标志

(三)结束部分

1.将各自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交流自己成功的地方

2.亲子共游舍利塔,并拍影留念。

活动结束后,徐蕾的爸爸则另有一番感受:“在温馨的气氛中,幼儿园完成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而我们家长在重温自己教育责任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民族教育的洗礼。”

三、整合特产资源,提升活动实效

长期以来,幼儿园建立了优质的亲子教养方式,定期举办主题式亲子活动。衢江内外特产十分丰富,龙游的白莲、发糕、小辣椒,江山的红顶白鹅、野春源蜂蜜、猕猴桃、绿牡丹茶叶,开化的山茶油、龙顶茶,衢江的一品红,常山的胡柚等,还有山丫丫野珍精品、阮小二系列产品、“炭之语”竹炭制品、石门笋干、双桥粉干……

“遍数家乡土特产”主题亲子活动被列入了议事日程。活动前,布置幼儿和家长一同搜集有关家乡特产的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并且注意日常生活中一些精彩广告的特点。

四、吸纳文化元素,传承家乡文明

作为民间文化本身,包括风土民情、众生群像、民间俚曲、礼俗好尚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合理地吸纳这些存在于幼儿生活中的民间文化元素,使历史资源成为亲子活动宝贵的载体。

(一)借地域艺术,滋生乡情

文化旅游名县龙游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天下。勤劳朴实的龙游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劳动与生活实践中创作了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文化:婺剧音乐、舞龙舞狮舞貔貅、曲艺道情与莲花、民歌、古琴等以口头相承表演的形式,在民间经久流传。这些地方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为了加深幼儿对家乡的风土民情、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使他们由乡音滋生乡情,我们设计了以“民间音乐”为主题的亲子活动。

(二)玩民间游戏,重拾童趣

民间游戏是经过千百年的生活实践、广大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我们尝试着将古朴有趣的民间游戏有机地渗透到亲子活动中,以“重拾童趣与儿共乐”为主题的亲子活动,“跳房子”“手影”“拍香烟壳”“点兵点将”“丢手绢”等民间游戏、民间童谣通过现场传授、意义创新,得到了新的诠释。

孩子们重拾他们父辈曾经乐此不疲的民间游戏,被这些“新鲜”有趣的游戏深深吸引住了。妈妈、爸爸“助教”们重拾童趣,与自己的孩子共同享受了传承民间游戏的快乐。

以乡土人文资源为依托的主题式亲子活动集趣味性、活动性、游戏性为一体,使孩子们获得更系统、更直接、更形象的教育,他们在体验亲情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丰富、互动、有效的活动也把早期教育的精髓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去,使家长们有所悟、有所获,提高了育儿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优化了自身的教育行为。这种亲子活动还有助于促进家园和谐教育、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探索一种有效的家园合作方式提供实践平台。

人文特色资源 篇12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资源,人文素养

长期以来, 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巨大, 学生为考试而学, 教师为考试而教, 以知识为本位、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 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造成了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压抑学生创造的潜能和热情, 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灵性”。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它意味着语文教育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资源, 把人文精神培养渗透于整个语文教学中去, 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和人格的养成, 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

下面我就如何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中人文资源, 培养人文素养谈几点看法。

一、广泛涉猎, 博采众长, 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 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 其人文素养关乎所营造出来的课堂效果,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养成。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要真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其次,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 教师要更新观念, 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宽容学生, 善待学生, 让学生在增长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健全的人格。相信, 伴随着语文知识的获得, 学生会变得越来越有爱心, 越来越有同情心, 越来越有责任感, 越来越有教养。

二、充分挖掘现代作品、古典诗词的人文资源,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 善于捕捉现代作品的人文资源, 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新课标突出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新教材的编写在思想导向上主要体现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友情、弘扬个性、积极进取、热爱祖国等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念。如教学《热爱生命》, 能使同学们感受到主人公坚韧卓绝的生命意志,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又如教学《享受生活》, 能使同学们感受海伦·凯勒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再如, 教学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时, 教师的责任应是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 把作者寄寓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 教学《枣核》、《最后一课》、《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等, 要引导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加深对民族气节、民族精神的认识;教学《十三岁的际遇》、《海燕》、《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 可以注重培养学生对理想的追求。总之, 这些中外美文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2. 品味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之芳香, 引领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 是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 高潮迭起, 璀璨夺目。许多优秀的诗词, 都是意境优美的画幅。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各种美的意境, 领略其中的艺术美, 激励学生对美的追求,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健康的审美活动, 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净化人的灵魂。在直接表达对祖国壮丽河山赞美的诗句中, 有“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的壮美, 有“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柔美, 有“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清新之美, 也有“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之美。这些意境隽永的诗句, 欣赏时, 教师让学生注意推敲品味、赏析, 引发学生的想象, 可以将无形的词句变成有形的图画, 形成一种内化的情感力量, 叩击学生的心扉, 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国破家亡之际, 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诗句, 有“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的慷慨悲凉, 有“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矢志不移的满腔豪情, 也有“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满腹辛酸。这些形象且易于感知的佳句, 对于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感,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 更有“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的亲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友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的乡情, 等等。千百年来, 古典诗词无不以其挚诚的情感深深地打动着读者, 教师如能引导学生结合切身体会, 悉心品味, 就能使学生感同身受, 形成良好的伦理观念, 这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大有裨益。

三、历代文人墨客所表现的情怀和高尚的情操, 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供了源泉。

历代文人墨客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无不包孕丰厚的人文资源。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壮志难酬, 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田园式的恬静, 王勃“海内存知己”的旷达胸襟, 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情怀,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抱负, 陆游、辛弃疾一心为收复国土至死不休的悲壮,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鲁迅的深沉冷峻, 茅盾的淳厚质朴, 朱自清的柔里含蓄, 秦牧的博识睿智, 冰心的婉约清秀……古往今来, 历代先贤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高尚人格情操的乐章, 是对我们后人最为丰厚的馈赠。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适时予以引导, 使学生“深入”到作家所处的时代及其内心世界, 这对于求知欲正盛的学生来说, 不仅有利于将课堂转枯燥为活跃, 而且有助于为学生创造一种从作家身上汲取精神养料和力量的极佳途径, 此所产生的震撼力可想而知。

四、阅读中外文学名著,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名著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精华, 是世界各国文学大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名著, 如同与大师共携手, 可以增长见识, 启迪智慧, 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新课标对中小学生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到九年级学生, 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名著, 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有着比课本更为广阔的世界, 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帮助他们开拓全新的认知领域, 领略精妙的艺术世界, 充实他们的心灵, 丰富他们的精神, 带给他们人生的愉悦。例如阅读《鲁滨逊飘流记》, 让我们认识了一位追求个性自由、勇于冒险、意志品质坚强、生存信念执着、追求财富的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新兴资产者的英雄———鲁滨逊;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让我们结识了一位有着非凡的奉献精神和工作毅力, 在烈火中成长起来的钢铁战士———保尔·柯察金;阅读《名人传》, 让我们了解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 提高了人们对于历史和伟人的认识;阅读《骆驼祥子》, 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阅读《繁星》、《春水》, 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童真的可贵, 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教师的丰厚的语文素养, 作者的高尚的情操、人格魅力及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思想和渗透着作家经历的文章,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人生观、价值观, 它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大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人文素养, 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下一篇:收入差距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