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档案资源

2024-06-28

特色档案资源(精选11篇)

特色档案资源 篇1

一、历史文化传承与高校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高校发展的加速, 高校的办学、科研等领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同时, 也面临不少新问题, 如老校区的破坏、新校区面貌的趋同、学科设置的逐渐同化等, 社会各界和诸多高校对保护高校历史的延续性和保存高校文化脉络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如何秉持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当下众多高校面临的问题之一。

高校档案是高校创建和发展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一方面, 高校档案作为高校发展轨迹的记忆载体, 真实记录高校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 档案是文化的积累和传承手段,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 高校档案的保存和流传实质是高校文化的延续, 所以高校档案是高校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尤为突出的特色档案更是高校历史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 是指反映学校建校历程、专业办学、科研成就、特殊事件、名人名师、所在地域文化及口述历史等特色内容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记录材料。在见证历史、传承文化和维护高校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长久的利用价值。

近年来, 在常规档案业务工作的基础上, 高校档案馆逐渐重视对特色档案资源的开发, 在利用自身优势突破其发展瓶颈的同时, 正好呼应当下对高校历史文化传承的要求。收集、整理高校档案中具有强烈的体现办学等特色的档案资源, 围绕一系列的主题挖掘、筛选、整合、构建档案资源体系, 凝练成系统、有效的档案文化与校史研究、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成果, 并通过一系列的服务形式提供利用。因此, 高校档案馆征集、整理、开发利用特色档案, 充分挖掘特色档案资源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 真实地、安全地继承、保护和发展高校历史文化的内涵, 发挥特色档案资源在高校历史文化传承中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历史文化传承背景下的高校特色档案工作

高校特色档案有来源的多样性、分布的广泛性、时间跨度的广域性、载体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 其时间、空间的分散性与多样性要求其收集内容、收集方式、开发合作方式等都有别于传统做法, 为高校特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档案收集的内容。

收集内容不仅局限于少数门类的档案, 而必须将承载高校历史文化的各类材料都尽可能收集齐全完整, 总之, 只有占有充分的高校特色档案资源, 才能全面分析研究学校发展轨迹、办学特色, 以维护高校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和特色, 保护和传承学校历史文脉。从来源上, 包括散存在民间和个人手中的文件、资料、实物等材料, 是对于馆藏特色档案的重要补充。从载体上, 除常见的纸质外, 石刻、录音、录像、照片、磁盘、光盘等载体形式的高校特色档案将更引人注目。

2. 档案收集的方式。

从分布、时间上来说, 高校特色档案信息资源打破了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因其稀少、珍贵和分散, 决定了其档案收集工作比以往更强调征集, 收集方式也更显多样化和主动性, 充分利用全校乃至社会的力量来收集高校特色档案。比如利用微博、网站等方便快捷、传播面广的征集渠道, 还可通过采用口述历史的方式, 对学校历史亲历者进行专题性的采访, 从他们口中重寻历史往事, 多视角、多层面地了解学校历史事件, 进行抢救性收集, 使很多档案材料无法反映的历史记忆上的空白, 通过亲历者的回忆予以弥补和丰满, 建立和维护完整的学校记忆。

3. 开发合作方式。

高校历史文化传承背景下的特色档案信息资源所占材料更为丰富, 选题更为广泛, 与外界的交流互动也更为频繁。应改变以往各自为政, 缺乏横向和纵向的合作与联系的状况, 其参与者除了档案部门工作人员以外, 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等人员合作参与, 并坚持社会参与, 与图书馆、博物馆、科研院所和其他高校等相关文化科研单位开展更多的合作, 以充分利用彼此的资源和专业优势, 采取联合编研、优势互补、信息共享、资源归档等合作方式,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合作开发出更多高质量的成果。

4. 服务方式。

历史文化传承功能不仅要求保存高校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还体现在通过展示和传播档案资源, 为社会和全校师生提供文化服务, 推动高校历史文化的更新与发展。历史文化传承背景下的服务方式由被动、分散、重复转变为主动、系统和高效。由此, 高校档案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高校历史文化提供一个展示和传播的平台, 其提供的档案服务也由传统的信息服务提升为文化服务, 提高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工作的社会性。

三、加强高校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传承历史文化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档案馆传承历史文化的功能, 在把握档案部门职能优势和现有基础上, 笔者认为应突破传统, 从以下几个方面给特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注入新的活力。

1. 拓展思路, 加强与科研文化部门的合作。

紧跟时代步伐, 在历史文化传承要求之下, 高校档案馆应拓展思路, 与科研文化部门合作开发档案成果, 发挥各自优势, 产生聚集效应, 对合作开发项目进行各环节的资源要素的集聚和整合, 构建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合作平台, 从而在信息和成果交流、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重点开展密切合作。尤其是联合开展科学研究的方式, 因高校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资源, 可以采用开展科研项目和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 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特色档案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中来。以此激发特色档案资源的生存活力, 并拓展其生存空间。

2. 凸显学校特色, 结合需求确定主题。

确定主题是开发利用高校特色档案的核心。特色档案资源内容丰富, 载体形式多样, 决定了特色档案资源开发主题的多样性。在有限的条件下, 为适应高校历史文化的传承需求, 在了解掌握特色档案资源情况的基础上, 主题的选择必须紧密结合继承高校历史、弘扬高校文化。但在目前高校档案实际工作中,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诸多因素的制约, 高校特色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远远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需要。如何将潜在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明晰化是档案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 将视野从传统的日常查询利用、档案展览拓宽至人才培训、对外宣传、国际交流等领域, 将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与学校以及各学院单位的活动有机结合, 以防过于狭隘和盲目, 便于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合理高效安排有限资源, 提高特色档案资源开发水平和利用效果。

3. 突破传统, 创新传播方式。

对开发成果的传播和展示是实现历史文化传承的关键环节, 必须克服长期以来档案信息传播有限的弱点, 以高新技术为手段创新传播方式, 以更多更新的样式展现特色档案资源本身的魅力, 不断开拓其传播范围, 增加其受众人群。例如, 在校内开设有关校史文化、特色档案的讲座、报告和公共选修课, 通过对特色档案开发成果配以电视制作、动漫设计、软件开发等, 让其经济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此外, 还可与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传媒机构进行广泛合作, 对开发出的成果进行宣传、传播, 提升开发利用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

高校特色档案中蕴藏着学校办学多年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和厚重历史, 成为高校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厚重基石与不竭动力。有了这样良好的基础, 应该将特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学校的历史文化传承相结合, 以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为突破点,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特色档案开发利用, 实现特色档案资源价值的最大化的同时, 提升、凝练和弘扬学校的历史文化, 增强学校发展凝聚力, 推动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论文从高校历史文化传承与特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着手, 初步分析高校特色档案的含义, 并针对其特点进一步探讨高校特色档案的收集内容、收集方式、开发合作方式等, 突破传统, 就开发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传承,高校特色档案,档案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李宝玲.地方特色档案建设的含义及特点[J].档案管理, 2006 (6) .

[2]詹衍玲.高校特色档案的构建研究[J].兰台世界, 2007 (11) .

特色档案资源 篇2

摘 要 学生档案与学生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联,属于极为关键的考评项目,而伴随我国教育理念的多元化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显得至关重要,同时也显现出归档的关键性,高中教育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学生实施创新个性特色档案构建显得意义深远,并且能够体现出其自身的优势性,文章针对于此展开全面且有效的分析,然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学生;个性特色档案;创新;优势

中图分类号:Q3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049-01

之所以要创新高中学生个性特色档案是由于当前档案管理存在的局限性,无法对学生进行综合有效的评价,所以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传统档案管理内容可谓是千篇一律的,缺乏新意与客观性,因而必须在要以往的档案的基础上予以创新发展,并且构建个性特色的档案,以突显档案管理的优势性,鉴于此本文展开比较全面的对比分析,并且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

一、高中学生档案的缺陷

高中学生档案管理逐渐引起极高的关注度,这主要是因为以往的档案管理存在极大的缺陷与弊端,无法对学生真实情况进行归档,所以在此基础上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创新。通过调查分析可知,高中学生档案管理存在以下方面的弊端:首先,归档模式落后,内容制度化。现阶段正是信息发展的高度时期,这使得高中学生归档也受到影响,目前学生档案基本上千篇一律,没有特色,而且信息量较小,针对性相对较弱,这在某种程度上失去档案存在的价值及意义。其次,传统档案管理过于落后,模式陈旧,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目前很多高中学生的档案依然是以纸质为主,内容繁杂,这也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相对比较沉重,增加工作人员负担,且出错风险相对较高,档案管理的弊端导致档案管理的有效性无法实现。最后,无法体现对学生的正确评价。高中学生档案对于学生的评价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与真实性。

二、创新高中学生个性特色档案的实施策略

(一)突显个性化与人性化

正是因为高中学生档案对其成长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创新管理,突显档案管理的个性与特色,彰显档案管理的优势性。高中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以全新的理念作为基础,有效管理学生的成绩,注重学生个性,还有对学生特长早期发展都需要涉及,这对于学生成长是极为有利的因素。在以往的传统观念中,对于未成年学生的教育是非常单一,同时对学生评价的好坏标准基本上是以学习成绩为主,只有要是学生学习成绩好,其他的因素都是可以忽略的,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各项则需要层层把关,针对大部分比较平庸的学生而言,他们毫无突出的优势与特长,这样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素。针对上述现状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必须要制定全方位及精确的学生评价系统,满足适当的发展需求,避免教育上的误解及忽视,按照学生自身优缺点,构建具有个性化的入学档案,从而依据学生特长及兴趣爱好,实施二次归档。在校期间,依据学生的不同类型,从而对学生的不同素质予以评价,从而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有比较全面的自我描述。

(二)定期更新档案

从整体角度分析,高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处于青春活跃期,也是弹性最大阶段,从学生入学直至毕业,学生的心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及身心都是极为巨大的,所以档案管理则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必须要定期更新策略,从而更好地展现学生的成长变化,与此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能够直面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也能鞭策学生做出计划与努力。

三、高中学生档案创新的优势及长远发展

从目前情况分析,档案管理的弊端导致档案管理的有效性无法实现,而且无法体现对学生的正确评价。高中学生档案对于学生的评价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与真实性。高中学生档案归档的宗旨可谓是非常明确,基本上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而从学校角度分析,则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现阶段我国教育倡导以人为本,所以无论是构建校园文化,还是展开学生档案归档,必须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最终受益也是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分析,高中学生档案创新则是从学生个性特征着手,满足学生自由发展意愿,从而为高中校园带来全新的活力,而且彰显多元化的精神,从而让校园文化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校园而言,其主要是以校园为主,学生档案则是其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所有高中而言,学生档案构建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要注意的是需要突显自身的特色,记录所有学生中独具创新精神,或是具有探究精神及多元化的学生,上述方面必须要重点记录,然后加以细分,从而将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表现给予全面的记录,比如不同学科的学习成绩、比赛成就、特长发展领域、不同艺术活动的表现等等,通过多元化的内容记录不断丰富学生档案的特色,从而促使其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让学生的成长成果通过这样的形式得以有效且全面的记录,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的自由发展可以有效实现,构建属于自身学校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因素,同时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而言也是意义重大,形成良性循环,这对学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也是非常有利的一面。

四、结语

总体来说,高中学生建立创新个性特色档案具有一定的优势性,这与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多元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传统的学生档案管理存在诸多的弊端,无法对学生的真实情况予以全面的记录及归档,因而创新其管理模式显得极为必要,并且从个性特色层面突出了高中学生档案的优势性,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地方特色档案宣传利用工作探析 篇3

关键词:地方特色档案宣传利用档案资源

地方特色档案是一定区域内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经济、科学、文化等活动直接形成的、记录本区域特色活动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是传递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价值的重要渠道。本文以地方特色档案宣传利用工作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发展地方特色档案宣传利用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特色档案记录了本区域的特色活动,是一代人或几代人智慧的结晶,浓厚的地域特色容易使人们产生共鸣,对其进行宣传利用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比如浙江方言档案的宣传利用就较好地服务了“浙商回归”战略。2013年9月,浙江省档案局利用“浙江方言语音库”建设成果,为献礼第二届浙商大会制作了《“乡音的呼唤”——浙江方言语音典藏(光盘)》,赠送与会浙商代表留念,光盘在宣传浙江、宣传浙江历史文化的同时,宣传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激发了浙商回归家乡、反哺家乡的热情,在浙商群体中营造出“回家创业”的良好氛围,在促进浙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二)有助于档案的活态保护

地方特色档案记载了大量的地方传统工艺技法,对其进行宣传利用有助于将传统工艺转化为现代生产力,使档案焕发新的活力,得到传承与保护。比如苏州宋锦档案的宣传利用就较好地进行了档案的活态保护。宋锦由于受传统织造技术、品种开发及生产成本等因素限制,一度面临着在市场上消失的危险。为了振兴宋锦,近年来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与鼎盛丝绸有限公司合作,对部分馆藏宋锦实物进行联合开发,筛选并确认了多个典型传统“宋锦”品种并对其进行改良,使宋锦产品有了新的突破。2014年11月,北京APEC晚宴上,参会领导人及配偶身着苏州宋锦面料制成的“新中装”夺目亮相,苏州宋锦凝聚了全球目光,而这就是对苏州宋锦档案的活态保护。

(三)有助于提升文化传承度

地方特色档案是一笔文化财富、文化遗产,借助平台有效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对于增强社会关注度、扩大档案知名度、提升文化传承度具有积极意义。比如侨批档案的宣传利用就较好地提升了档案的世界知名度。福建省档案局、广东省档案局自2008年启动侨批档案申请《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工作以来,通过举办展览、编辑出版书籍画册、创办学术刊物、制作电视片等途径,利用档案资源大力宣传侨批档案,营造申遗氛围。2013年,“侨批档案”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国际咨询委员会评审,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二、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的作用

(一)开拓档案领域,提升档案价值

地方特色档案的宣传利用可谓是档案工作的全新领域,围绕其内容的广泛性,载体的多样性,价值的独特性,权属的探讨性进行宣传利用,将有利于提升档案价值,为档案工作提供新思路。

(二)整合档案资源,定位征集工作

地方特色档案的宣传与利用将有助于档案部门“走出去”,立足于整个区域,放眼多个部门整合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从而明确档案征集工作的定位,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接收和征集地方特色档案。

(三)传承特色文化,保护特色活动

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加强档案所反映的地方特色文化、特色活动的挖掘、营销与推广,打造文化精品,使之融入百姓生活,唤起社会各界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对特色活动的关注,对于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地方特色活动的保护与抢救具有重要作用。

三、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存在的问题

(一)概念模糊,宣传利用基础薄弱

对于地方特色档案的概念,国家档案局没有明确的定义,对建立地方特色档案没有具体要求、缺乏评定标准,这使得全国各地、各级档案部门对地方特色档案概念的理解存在多样性,对其建立存在较大随意性。目前,已建立的地方特色档案存在界定不准、内容不实、数量虚高等问题。地方特色档案在收集、整理、统计等环节出现的诸多问题,是影响档案宣传利用的根本因素,无疑为档案的宣传、利用工作埋下了隐患,导致其在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工作中常因素材不足而无法开展后续工作。

(二)动力不足,宣传利用手段单一

目前,全国各地地方特色档案的宣传与利用工作主要围绕举办展览、制作宣传光盘、开设博物馆、纪念馆进行,无论是宣传载体还是利用形式均存在手段单一、因循守旧、缺乏新意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从事地方特色档案宣传与利用的工作人员行业背景知识匮乏,导致其内在动力不足,对地方特色档案的宣传与利用流于表面,无法完成深层次的挖掘。

(三)资源分散,宣传利用整合不力

地方特色档案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往往保存于档案馆、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室、特色活动主办方及民间收藏家等互不隶属的机构、部门及个人手中。对地方特色档案进行宣传与利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将分散保管的档案进行统筹、科学规划才能充分利用档案资源、实现档案价值。目前,由于各部门彼此间对地方特色档案的宣传与利用缺乏沟通、协调,各自为政,导致宣传利用工作不具全面性、缺少说服力。

四、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的对策

(一)建立地方特色档案评定体系,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提升地方特色档案质量

1.对地方特色档案进行宣传与利用,首先应明确地方特色档案的定义、内容,从根源上将地方特色档案与其他档案划分清楚。为了打牢地方特色档案的根基,建立社会认可度高的地方特色档案,需要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档案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提升地方特色档案的含金量,档案部门可以从制定规范、组织实施、政策扶持三个阶段着手建立地方特色档案评定体系,设置地方特色档案建设门槛,从而规范地方特色档案内容,提升地方特色档案质量。

2.做好服务,提升地方特色档案质量。档案部门对各门类、各载体的档案具有监督指导职能,应将地方特色档案的形成者、所有者纳入到档案监督指导范围,并根据档案的内容、性质与载体为其量身定制档案管理方法,主动上门提供档案咨询、建档服务,帮助档案所有者逐步建立起内容齐全、整理规范的地方特色档案。

(二)多举措拓展档案宣传服务途径

1.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档案宣传利用意识。地方特色档案宣传与利用工作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协作性等特点,建设一支专业人才队伍对于拓展工作思路、激发创新意识、打造文化精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地方特色档案宣传与利用工作质量的核心。一是强化内在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建设专业人才队伍,档案部门应从培养高素质的从业者入手,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思路,以档案知识、特色档案背景知识、行业发展规划为重点,通过集中学习、分组讨论、名家讲坛、实地考察、研讨座谈等形式,使从业者加强对地方特色档案实体的感性认识、增强对地方特色档案宣传利用手段的了解。二是聘请行业顾问,彰显专业优势。档案部门应及时聘请地方特色档案行业顾问,将地方特色档案所有者悉数吸纳其中,组建顾问团,在档案宣传利用中充分发挥顾问团的专业优势,更好地展现地方特色文化风采。

2.建立微信公众号,打造线上交流平台。建立以“地方特色档案”命名的微信公众号,以丰富的地方特色档案内容为支撑,通过特色档案概览、特色档案征集、特色档案故事三个栏目为主干,通过“转发朋友圈有礼”“扫码送礼品”等线上线下活动进行推广,通过图文并茂的内容、有奖答题的形式增强地方特色档案宣传的知识性、趣味性与互动性。

3.拍摄微电影,宣传档案潜在价值。由地方政府出资,档案部门与特色档案所有者合作,运用网络平台将内容各异的地方特色档案分门别类地拍摄成微电影,每部微电影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口述等形式讲述一种地方特色档案的由来与内在精神,力求达到“讲文化、述历史、诉传承”的目的。

(三)营造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名片

1.摸清家底,建立地方特色档案数据库。地方特色档案是一个庞大的档案群体。明确区域特色活动内容、梳理特色活动档案脉络、建立地方特色档案数据库是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为确保数据库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效性,数据库的建立应采取“三步走”的方法,即走访调查、签订协议、数据汇总。档案部门要通过建立地方特色档案数据库,全面掌握区域内特色档案情况,为其宣传利用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开发衍生品,提升社会关注程度。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衍生品是指以地方特色档案的文字、照片及实物为原型,经过专业设计师精心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可供百姓日常使用的扑克牌、明信片、书签、杯子、餐巾纸、钥匙链等产品。地方特色档案多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在衍生品中,比如以景泰蓝产品照片为素材制作扑克牌,以龙潭庙会照片为素材制作明信片,以模范人物立志语句为素材制作书签等等,档案部门可与产品制造商合作,定制相关产品,并通过档案法宣传月、档案馆日、知识讲座等活动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免费发放,来达到宣传地方特色档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国能.关于地方特色档案[J].档案工作,1992(12):24.

[2]李宝玲.地方特色档案建设的主题选向与建设原则[J].湖北档案,2006(11):23.

要加强区域特色档案的收集 篇4

一、区域特色档案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特色档案的概念应运而生。区域特色档案,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档案。这种地域特色可以是地理的、人文的、民俗的,也可以是特产资源的。具体来说,就是指那些能反映地方特色、文化特色、人物特色、历史事件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等的档案。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按其来源形式大致可分为纸质文字档案、实物档案、口碑档案,图照、声像档案,电子(网络)档案。纸质文字档案是指以纸质为载体,以书面文字形式存在的,具有保存和利用的历史材料。实物档案是指那些以物质实体为载体,具有地方的史料价值,并能反映某一事件历史真实面貌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特定的有型物品。口碑档案又称活档案,就是人们通过口头转述的形式将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流传下来。图照、声像档案包括图片档案和照片、录音、摄像档案。电子(网络)档案是新形势下形成的新的档案载体形式。

二、区域特色档案收集的作用

(一)维护历史面貌。区域特色档案是档案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对区域特色档案不及时进行收集归档,散失在各个部门和个人手中,不仅不能保证区域特色档案的有效利用,也容易造成区域特色档案的损毁或丢失,难以历史地、全面地反映区域特色活动的全貌,也难以充分发挥区域特色档案应有的作用。

(二)形成特色馆藏。当前,各级档案馆普遍存在着内容贫乏,结构不合理,特色档案缺乏的现象。从档案内容看,综合性的、方针政策性的档案较多,反映具体贯彻落实某项方针政策的、形象生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档案偏少;反映宏观情况的档案较多,反映微观情况的档案偏少;反映政治运动、政务活动的档案较多,反映本地区社会经济生活、科技生产活动的档案偏少。一句话,大众化的档案多,有特色的档案少。这种状况必须改变,特色档案的收集,能达到丰富馆藏内容,优化馆藏结构的目的。

(三)留下宝贵财富。各地在各项活动中都产生了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档案。它们有的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历史,有的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人文景观,有的反映了特定时期的重大事件等等。这些档案,最能记录和反映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特色,是当地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收集和保管好区域特色档案,将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做好区域特色档案收集的对策

(一)搞好调查,增加工作的针对性。区域特色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它不像一般的文书档案、会计档案有规律可找;二是它的保管对象较为复杂,除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还有其他组织和社会公民;三是它涉及的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四是它比较隐蔽,容易被人忽视。因此,我们在收集区域特色档案时,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只有事先搞好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决定哪些区域特色档案能够收集,馆内需要准备多少档案柜存放;那些区域特色档案不能收集。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要深入进行调查,了解本地区范围内,发生过哪些重要事件,重大活动,有哪些单位和个人参与,出现过什么著名人物,新鲜事物等等。对于获得的信息线索,应做好记录,建立调查信息档案,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再科学地进行分析,确定收集内容,制订收集计划。

(二)抢前抓早,增加工作的主动性。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档案部门存在着重保管轻收集的思想,认为只要把馆藏档案保管好就是了,对于收集问题,抱着你愿意交我接收,你不愿意交我就算的态度。结果接收进馆的大多数是利用价值不高的文书档案,很少有人将区域特色档案移交给档案馆。档案部门应掌握收集工作主动权,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提前介入,这样才能收集到更有价值的区域特色档案。档案部门要根据区域特色档案工作实际,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突出收集工作的着重点,抓住最能体现地域实际特点的档案进行收集。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资源就征集到哪里”的要求,收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档案,把民间文化传承、民俗风情、手工技艺等具有重要地方文化要素的民俗档案、历史文化档案、专家、学者、劳模、艺术家等著名人物及其他特色档案收集上来,保存好。

挖掘习作资源 写出农村特色 篇5

沙家坳乡马家岭小学杨红昌

农村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追究原因,许多老师认为是农村孩子生活较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泡白开水‛或‚偷‛或‚剽‛。其实不然,鲁迅先生在《少年润土》一文中就告诉我们:农村孩子知识丰富灵活机智。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作为开辟一条通道。那么,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作规律挖掘农村作文资源哪?

一、热爱生活 激发学生的习作情趣。

许多孩子觉得生活平淡,毫无新奇之处,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把真情投入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回归生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爱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创作的源泉。职要心中有爱,学生才会有话想说,才能‚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1、热爱周围环境。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能源。因学生长期受优秀习作和电视文娱生活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农村既没有美丽的公园,优美的住宅,也没有名胜古迹,不留心农村生活环境,甚至讨厌农村生活.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农村环境的美,发现农村独特的韵味。如:青翠的群山、甘醇的泉水、清新的空气、飘香的茶 憨厚的人……慢 1

慢地喜欢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生活。学生在‚爱家乡‛‚家乡的变化‛等习作题目中才能写出特色,写出内涵,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2、关爱身边的人。农村生活是一潭深水,看不见爱的流淌。学生没有开过一次生日宴会,感受到生日的欢快,也没有收到一张贺卡,感受节日的欢乐,出现‚站在河中渴死‛的现象。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放弃表象,放弃虚浮,从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爱抚、一声问候、一次守侯中获取情感的慰藉,体验人间温情。在感受父母之爱、同学之爱、邻里之爱时学会关爱他人,共同演奏一曲爱之赞歌。只有关爱他人,享受他人的爱。农村孩子在写人记事中才能情动辞发。

3、留心周边的事。由于学生观察缺乏主动性目的性,对事件的认识较肤浅。同时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强。利用学生学习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周边的事,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考。只有多留心身边的事多看多想,学生的习作才能常写常新,写出特色。如:种茶一事农民开始在政府的倡导下半信半疑,开垦一些荒地种植,后来尝到茶叶高效益的甜头,自觉种植茶树;到近阶段,农民以极大的热情去种植经营茶叶经济。只有留心观察,学生的习作就能有所创新,不走老路。

二、观察生活 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

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写什么指习作的内容。许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觉得没内容可写,编造的多。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不过是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罢了。习作的内容来源于平时日常生活的观察,通过观察,获取感性认识,形成生活的表象。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系统性较差,情绪和兴趣在观察中起很大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提出要求,教会学生观察,提高他们的知觉水平,培养捕获作文材料的能力。

1、围绕目标 小处着眼。善于观察的人,总是先从目的出发,选择观察对象,而后确定相应重点。学生受观察兴趣和知识水平注意力的影响,往往在事物面前不知所措,无从入手。教师应围绕习作目标,选取较

小的观察点,供学生观察,帮助其确定观察对象与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例如写一次活动,我组织孩子们观察‚滚珠子‛的游戏。让他们观察不同同学的不同表现,玩时的动作、神态、同伴的评价,经过长期的训 练,学生就能从小处着眼,抓住特点。

2、细致观察,凸显特性。细致是观察的基本要求,只有细致观察才能具体,深入。要精细的辨别,才能不被表面现象或突出部分所掩盖,学生的习作才能多角度,多形式的描述事物,描绘生活。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在迅猛的发展。纵观安溪的整个茶叶经济,市场的世界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素材空间。同时,经济的发展也给农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青少年吸毒、赌博,茶叶农药超标,使用农药、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变化,并进行细致观察,从细微出发现问题,发现素材,并且通过细致观察,学生习作时才能写得具体,写得形象,写得逼真。

3、提高认识,丰富表象。小学生观察是往往‚五官并用‛,通过‚五官‛获取对事物的认识。单凭感官去感知事物,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不能直接成为作文的内容。这是有些学生作文记流水帐的原因。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感性东西上升到理性东西,由表及里的认识,由此及彼的联想。把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与认识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在一次引导学生观察茶叶销售情况后,我启发学生思考:听了商贩的谈话,看了市场的热闹,望着茶农的微笑,你想到了什么?你当时有什么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广度、深度,提高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体验生活 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

学生习作内容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缺少对生活的体验,‚隔岸观火‛与‚身临其境‛毕竟是不一样的;或是教材中习作题目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课标指出:教师应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学生生活在农村,有着充裕的活动时间,广阔的活动天地。经常参与劳动实践,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布臵一些紧扣‚农‛字的题目,拓宽习作思路。

1、多写观察日记。学生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染,并能亲自践。他们经常要喂养、饲养小动物,还经常要种花种草,种菜种果。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写观察日记,把他们与小动物间的点点滴滴记下来,把种植花果的感受、变化写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的,富裕童趣的日记跃然纸上。

2、乐写‚小发明小制作‛。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想象又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农村孩子生活在广阔的自然之中,思维不受限制,常常自主开发,创造出许多新玩具。如‚竹子木偶、硬币陀螺、竹片飞盘、木板滑车……受好玩天性的驱使,常常会有许多小发明,小制作。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把平时的发现、发明、小制作写下来,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乐中写。

3、练写科技小论文。学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经常要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可以接触到很多关于种植的科技知识,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如许多孩子对于茶园的管理[施肥、锄草、虫] 及采茶的要求了如指掌,说起品茶头头是道,做起活来,井井有条。这是他们的优势。放学时,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指导学生写一些科技小论文,让他们在活动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体验,知识不断得以提升,素材不断得以充实。

四、学习语言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表达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在表达时往往词不达意,甚至干巴巴,没办法写具体。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多诵读书本上的好词好句。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言,用语言。

1、学习农谚农语,优化习作语言。‚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这是农村一

年四季采摘农作物特色的谚语。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立夏一过,茶叶成木屑‛这些农谚既阐明科学道理,又生动易记。运用这样的谚语既读来朗朗上口,又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知识含量,写出农村生活的特色。

2、学习特色语言,强化习作语言。劳动创造了生活,农民在劳动生活中,由于表达需要,产生了许多劳动用语,形成特色语言。如制茶的过程:晒青、杀青、揉捻、烘焙、出炉。这些制茶步骤的名称,学生在课本中无法学到。在习作中出现生活与知识的断层,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问、多听、多记,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丰富语言,写出农村特色。

3、学习农村的俗语,美化习作语言。农民在经过时代的繁衍、变迁,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如‚种子浸泡在水中后发芽、长叶‛。这是我们的说法,而农民说的是‚冒牙、爆青‛。仔细推敲一下,农民的‚冒牙‛、‚爆青‛比‚发芽、长叶‛更富情境。一个‚冒‛‚爆‛说出了种子发芽那种无比强大的力,说出了种子发芽的色彩。这是多么精练的语言,多么形象的表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收集,交流农村俗语,推敲比较,学习用词的准确,美化习作语言。

特色档案资源 篇6

关键词:地域特色文化档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地域特色文化档案是记载和反映地方历史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及独特文化活动的真实写照,它给予后人无限的挖掘、展现、利用、研究的空间。高校中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重视和关注这一文化资源并与之深入融合,发挥其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开发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

地域特色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铸造大学精神,这是高等学校在新一轮发展中必须重视和承担的重要使命。有效开发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发挥其在地域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作用,是新形势下高校文化建设工作提出的一项时代要求和迫切任务。

开发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是创建公正、民主校园氛围的需要。道德和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建设和谐校园就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时时处处按制度办事,上上下下受制度约束;同时,还要需要给师生创建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交流环境。这就要对充分利用和吸收地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公开和开放,实现共公信息的资源共享,让师生及时获得地方改革发展中重大问题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了解学校一个时期以来的主要工作和发展思路,进而通过推行和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实现民主管理和校务监督。

开发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是塑造文明、向上校园风尚的需要。和谐校园离不开高雅的文化和进取的精神。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其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优良的民风,都会对大学生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塑造自我,特别是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如人文精神、心理素质、团队意识、人格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地方不少名人义士,自古不乏著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在专业上的勤奋攻读、刻苦钻研,事业上的顽强拼搏、敢于创新,会对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和敬业创业意志的培养产生深刻影响。大学是学术气氛浓厚的地方,地域文化档案里含有大量的成果数据和科研信息,教师们可以通过浏览比较,查取科研信息,端正学术风气,促使纵、横向成果联合,形成参与合作、双赢共进的良好局面。

二、发挥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作用,积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1.要加强地域特色文化档案基础工作建设。档案基础工作的良性循环是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高校在文化建设中一定要从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中进行征集与接收,并加以利用整理与保管,使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到更科学、更合理。这就是说,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征集与接收是地方整个文化建设工作的基础,不进行合理的征集和接收,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木。因此,要做好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必须抓住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始终保持档案工作的良性循环,确保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档案资料。

2.利用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引导功能。通过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可以把一些文化名人建立信息库,把他们的基本简介、家庭情况、历史情况、政绩等输入,让辅导员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因材施教地进行管理和指导。利用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营造校园学术气氛。地域特色文化档案是地方学术水平的真实记录。开发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不仅体现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同时也让高校师生感到对文化劳动成果被公认和重视,产生自豪感,体现人文价值,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利用地域特色文化档案声像资料,发挥档案的潜移默化功能,以其直观的优势展现在档案的舞台上,其中的照片形象地再现了历史和当时的场景,是纸质档案所无法比拟的。利用地域特色文化档案声像资料,可以在校园内营造一个健康、高雅、奋进的环境,收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

3.加强地域特色文化展馆建设。进一步拓宽编研领域,改变传统的档案编研方法,将编研内容延伸到馆藏之外。要围绕主题,主动开发。一方面扩大上网档案资料的数量,另一方面提高档案资料上网的质量。在网络技术、特色服务、网上档案资源开发、网上档案室形象等方面实实在在下功夫。通过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和优质服务阵地。地域特色文化档案往往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高校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争取名人后代的支持,主动搜集当地的文化名人书稿或珍藏,把他们的事迹和作品,分类整理,或以展厅的方式,或以展馆的形式,向师生展出并对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地方名人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师生从地方名人文化的土壤里汲取营养,摧我自新,不断进取,为和谐校园构建储备厚重的文化底蕴。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和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补充到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管理队伍中来,以提高对高校文化建设工作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立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践和设想[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4(12).

[2]冯惠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

[3]谢凌奕.数字档案馆模式构建分析[J].北京档案,2002(3).

特色档案资源 篇7

文化是影响档案特色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档案文化作为社会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 通过对其文化价值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挖掘, 对提升国家和城市软实力具有极为重要意义。因此, 档案部门必须开展档案文化品牌战略, 更新档案工作理念, 加强档案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品牌的战略价值, 以增强档案事业在社会的地位, 促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富阳市应该充分利用其“富春山居”这一重要的品牌特色, 打造极具特色的“富春山居”档案文化品牌。

一、文化品牌构建的战略价值

品牌是市场营销中的一个术语, 能给拥有者带来无形的资产, 载体是能与其他竞争者的劳务或产品区别的设计、名词、符号等。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是指通过开展上述要素和一系列市场活动来形成一种极具形象的社会认知和品质认知, 促使所设计的劳务或产品深入人心, 是一种无形资产。档案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 承载和传承了我国几年前的历史文化, 构建特色档案文化品牌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

1. 有助于文化品牌载体的文化价值及功能发挥

虽然文化品牌的载体形式不一, 但其本质是一种无形的文化纽带, 传承者人类文化历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充分发挥文化品牌载体的文化价值及功能, 要利用好文化品牌载体丰富的资源这一重要途径, 开展积极有效的措施, 以特色档案为例, 可以构建特色档案文化品牌, 完整搜集和整合档案的信息资源, 开发和利用其已开发或潜在的文化价值, 促使档案文化成为一种“现实中的文化”。开发文化品牌载体的文化产品, 形成文化品牌, 能完美展现文化品牌载体的文化魅力, 促使社会公众领略文化品牌的文化气质, 进而提升文化品牌及其产品的社会知名度。

2. 有利于拓展文化品牌的服务功能

文化品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服务, 具有品牌意义的档案文化通过将其记录和整合的历史、文化等知识材料展示给社会公众, 将其服务功能发挥的淋淋尽致,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促使档案文化品牌更加注重对当地文化特色档案的搜集和整合, 以不断优化档案馆结构。同时, 档案文化品牌构建的另一个战略价值是促使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档案馆已经开发或潜在的资源进行整合, 使得一些零碎、复杂的档案信息资源变成具体的档案文化成果和产品, 利用品牌的社会效应来促使档案事业的发展。

3. 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社会形象

城市的大街小巷、风俗爱好是一代代人的生活印记, 承载了人们的记忆和情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些生活印记难免会消逝, 人们的记忆也会模糊, 而档案文化品牌对构建社会记忆有着特殊的贡献。通过构建专题片、纪录片等文化产品品牌帮助人们回忆城市的点点滴滴, 固化那些已经流逝的记忆。如富阳市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极力打造档案文化品牌的构建, 以“富春合璧”为契机, 实施了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 打造出了积极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如拍摄电影《富春山居图》、拍摄电视剧《郁达夫》、发行《富春山居图》特种邮票、在台湾举办“诗画·富春山居”摄影展活动等, 在中国甚至全世界宣传富阳市的新形象, 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二、“富春山居”特色档案文化品牌构建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 富阳市相关部门实施“富春山居”的特色文化档案资源开发工程, 动员了大量的社会力量, 致力打造“富春山居”的特色档案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富春山居”特色文化档案资源, 构建文化品牌, 制定了具有实践性的档案服务方案, 推动了档案文化建设和文化品牌的构建, 其开展的具体有效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充分挖掘文化品牌内涵, 打造文化品牌金名片

构建“富春山居”特色档案文化品牌的重要前提是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品牌内涵, 通过开展一系列有关“富春山居”的特色活动来打造一个文化品牌金名片。利用富阳市委分别与1999年和2010年的两次海峡两岸书画家《富春山居图》圆合和圆合邀约活动的契机, 联合了富阳市文联和史志学会推动了黄公望的学术研究, 成立了黄公望国画院, 全面收集和整合了《富春山居图》和黄公望的文史资料, 且在央视和人民日报发表了300多篇文稿, 在凤凰卫视多次播放了专题纪录片, 有效宣传了“富春山居”的特色档案文化品牌。

2. 建立档案文化品牌制度, 发挥档案文化的价值

构建“富春山居”特色档案文化品牌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 富阳市的档案文化建设一直以馆藏资源为前提, 利用文化创意等手段, 在政府和市场的推动下不断提升了档案文化的社会文化价值。富阳市政府颁布了《富阳市档案局档案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等相关制度, 为构建“富春山居”特色档案文化品牌提供了科学的制度保障, 对充分发挥档案文化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为了构建“富春山居”特色档案文化品牌, 还应该加大对档案文化的项目、载体和品牌建设的力度, 积极打造档案文化的传播平台, 探索档案文化品牌构建的发展之路, 形成具有规模性和创新性的文化记忆。此外, 档案文化品牌的构建要紧跟时代步伐, 适应党和政府的新政策、新要求, 适应人们群众对社会发展的需求。

3. 凝聚社会文化力量, 开发和利用“富春山居”特色档案文化资源

构建“富春山居”特色档案文化品牌离不开社会力量和档案文化资源, 因此, 富阳市相关部门应该凝聚更多的社会文化力量, 联合开发和利用“富春山居”特色档案文化资源, 创建“富春山居”特色档案文化品牌。如富阳市档案局与富阳市政协文史委联合举办了富阳精品《老照片》展, 积极参与到《富阳市郁风苗子艺术馆》的筹建中。同时, 要积极开展百行百业著名代表人物的建档工作, 具体表现在征集史志、宗谱等地方历史文献, 建立浙江名人联系机制, 对地方知名人士进行建档管理, 与政府配合开展“富出山居”的新农村精品工程, 建设具有代表性和品牌价值的示范档案馆。

三、结语

总之, 构建文化品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智慧、信念和激情的有效碰撞, 需要与其服务对象紧密相连, 要有独特的服务产品和持续发展的内在价值。在构建“富春山居”特色档案文化品牌中, 通过挖掘文化品牌内涵、建立档案文化品牌制度以及凝聚社会文化力量等手段, 充分开发和利用“富春山居”特色档案文化资源、发挥档案文化的价值、打造出极具特色的“富春山居”文化品牌金名片。

摘要:文化品牌决定了品牌构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 影响了产品的文化价值, 对任何一个组织的竞争力有着直接影响。档案记录了人类发展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等实践活动, 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瑰宝。为了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 促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借助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构建极具特色的档案文化品牌。文本分析文化品牌的战略价值基础上, 探讨了“富春山居”特色档案文化品牌构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富春山居”,特色档案,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张笑颖.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思考[J].才智, 2014 (27) .

[2]俞红芳, 钱云祥.深挖“富春山居”特色档案资源推动档案文化建设[J].兰台世界, 2012 (5) .

特色档案资源 篇8

围绕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打造“档案馆日”活动特色品牌, 这是7月31日至8月1日召开的2009年上海市区、县档案局 (馆) 长会议提出的新任务。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开幕前一周的星期六, 是第四届上海市“档案馆日”。怎样让这一届的“档案馆日”活动成为全民性参与、全景式记录世博会的动员日, 会议对前三届上海市“档案馆日”活动进行了认真总结, 并就第四届上海市“档案馆日”活动的主题、项目、组织和方法等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为进一步完善有关活动方案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建议。会议要求, 不断深化“档案馆日”活动, 一定要选好主题, 丰富内涵, 紧扣社会热点, 关注服务重点, 扩大参与面, 加大渗透力, 鼓励各参与单位举办与主会场互动的分会场活动, 并提前将活动信息通过多种方式广而告之, 让“档案馆日”活动真正成为宣传档案、服务百姓的特色品牌。

自2007年以来, 上海市已连续举办三届“档案馆日”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主要体现在:活动主题紧紧围绕中心, 服务民生, 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和广大市民的参与;主会场活动得到各档案馆支持, 主会场与分会场有效互动, 参与单位积极性不断提高;活动形式多样, 紧贴市民需求, 媒体跟踪报道, 使档案馆的公众知晓度日益提升、社会影响面不断扩大, 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特色档案资源 篇9

一、西藏民族特色档案的内容

1.民族饮食档案。西藏的特色饮食是藏餐。藏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藏餐中有代表性的是糌粑、酥油茶、牛羊肉、青稞酒等。除此之外,还有种类繁多、用料独特、绿色健康的藏菜。西藏还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如奶茶、蕨麻米饭、灌汤包子、手抓羊肉、大烩菜、酸奶、风干肉和夏普青(肉浆)等。藏族在用餐时,非常注重礼仪。在饮食的每一个环节,如就餐座位的安排、用餐、饮酒、饮茶、唱酒歌等无不体现着尊长敬老、礼让谦恭和热情诚恳的美德[1]78。将记录和反映藏族特色饮食的食谱配料、烹调方法、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饮食礼仪、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等整理成藏族饮食档案,对于藏族饮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对西藏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民族传统建筑档案。西藏民族建筑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西藏有许多著名的建筑,从功能上可分为宫殿建筑,如布达拉宫;寺庙建筑,如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等;城堡建筑,如阿里古格王朝古城堡等;庄园建筑,如罗布林卡等;西藏的传统民居建筑更是丰富多彩,藏北牧区的帐房、藏南谷地的碉房各具特色。将记录和反映西藏民族传统建筑的发展历史、建筑风格、布局特点、设计施工、装饰维修、改建扩建等内容的档案建立好,可以为西藏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对西藏传统民族建筑的保护和维修也有重要意义。

3.民族旅游文化档案。西藏纯净湛蓝的天空、雄伟壮丽的神山圣湖、神秘虔诚的宗教信仰和雪域独特的民族风情,无不令人神思遐想,让人流连忘返。西藏主要自然风光旅游景点有: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冈仁波齐峰和玛旁雍错、羊八井、羊卓雍湖和纳木错、亚东口岸、雅砻河风景名胜区、羌塘生态旅游区等。主要人文古迹旅游景点有: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吐蕃时期藏王墓葬群、帕拉庄园、萨迦寺、卡若遗址、强巴林寺、古格王国遗址等。建立西藏民族旅游文化档案,有助于西藏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西藏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

4.西藏民俗档案。西藏民俗是由世代生活在西藏地区的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突出表现在其民族节日和民族服饰等方面。在民族节日方面,西藏的节日数量非常多,最为著名的有藏历年、雪顿节、江孜达玛节、赛马节、沐浴节、望果节等。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类似于内地的春节。藏历年是根据藏历推算出来的,藏历元月一日开始,到十五日结束,持续十五天。届时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各种庆祝活动繁多,热闹非凡。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传统的雪顿节以展佛为序幕,以藏戏汇演、群众游园为主要内容,故又名“藏戏节”、“展佛节”。

在民族服饰方面,藏装(藏袍)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藏族男女都蓄辫,喜欢佩戴各种精美的首饰。由于气候差异很大,农区和牧区在着装上各有特色。珞巴族男子多穿用羊毛织成的黑色套头坎肩,长到腹部,头戴用熊皮压制成的圆形带沿帽子。妇女喜欢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窄身筒裙,小腿扎裹布。

将保存在其他单位和散存在民间的有关西藏民俗活动的文字、图片、实物、录音带、录像带等收集归档,建立西藏民俗档案,对西藏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对西藏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5.民族民间文学档案。西藏的民间文学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神话、传说、故事、谚语和格言、史诗等。藏族的神话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藏族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最为著名的有,藏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猕猴神话、青稞种子的来历、天和地是怎样来的等;西藏的传说也很多,主要有赞普传说、历史宗教人物传说、大自然的传说、寺院的传说、动物植物的传说等;故事包括斗争故事、爱情故事、动物故事等;西藏人民的谚语和格言也很多,主要内容是讲为人、处世、治家等道理的,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藏族的史诗最为著名的是《格萨尔》,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将西藏优秀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档案建立好,可以为西藏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和传承、研究和创新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6.民族歌舞艺术档案。藏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与社会变迁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与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传统习俗密切相关,形成了三大类歌舞:第一类,是在传统歌舞中占主体地位的民间歌舞,主要包括:(1)民歌:包括山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诵经调等;(2)歌舞音乐:包括果谐(圆圈歌舞)、堆谐(踢踏舞)、囊玛(内庭歌舞)、热巴(铃鼓舞)、果卓(锅庄舞)、卓谐(腰鼓舞)等;(3)说唱音乐:包括仲谐、折嘎、喇嘛马尼等,主要由民间艺人和寺院僧人演唱;(4)戏曲音乐—藏戏:包括西藏藏戏(阿吉拉姆)、安多藏戏(南木特)、德格藏戏、昌都藏戏等四个剧种,各剧种的唱腔、音乐、表演、服饰等具有不同特色[2]77。第二类,以宗教祭祀为内容的宗教乐舞,包括诵经音乐、宗教仪式乐舞羌姆(俗称“跳神”)和寺院器乐;第三类,宫廷乐舞———噶尔(供云乐舞)只传于拉萨布达拉宫和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具有西域风味,古香古色,稀世罕见。将有关西藏民族歌舞艺术的文字、图片、录音带、录像带等归档保存,建立西藏民族歌舞艺术档案,有助于西藏民族歌舞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可以为西藏民族歌舞艺术的研究和创新提供最原始的资料。

7.民族传统美术档案。西藏的传统美术丰富多彩,极具地方民族特色,其形式主要有壁画、唐卡、擦擦和酥油花等,其中以唐卡最具有代表性。唐卡是指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唐卡的品种多种多样,主要有绘画唐卡、印刷唐卡、刺绣唐卡、堆绣唐卡、织锦唐卡和缂丝唐卡。其题材内容涉及西藏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艺、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传统唐卡制作程序复杂,成本昂贵,方法考究,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酥油是藏族人民必不可少的食品,有很多用途。用酥油作为雕塑原料塑造的艺术形象称为酥油花。酥油花制作工序独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题材丰富,是藏传佛教艺术珍品。每年藏历正月十五,西藏各地的藏传佛教寺院都要举行盛大的酥油花灯会,其中以强巴林寺的酥油花灯会最为有名。将西藏传统美术的档案建立好,有助于西藏传统美术的传承和保护,对西藏传统美术的研究和创新提供宝贵的资料。

8.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档案。西藏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包括藏毯、藏纸、藏香、风筝等的制作技艺。此外,西藏的手工技艺还有藏族金属锻造技艺、拉萨甲米水磨坊制作技艺、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晒盐技艺等。青藏高原盛产羊毛,藏族的毛织技艺已有600多年历史,织法独特,色泽鲜艳,古朴大方,其制品以围裙(藏语中称为“邦典”)和地毯最为著名。邦典是藏族妇女着装上的一种特殊标志。卡垫即藏式坐毯,有单人床那么大,是藏族家庭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就拿藏纸来说,西藏的造纸技艺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藏纸以瑞香狼毒草等为主要原料,造纸工艺一般经过去皮、划捣、蒸煮、沤制、漂洗、捣料、打浆、抄造等环节。藏纸的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多样,纸质较柔韧,具有防腐、防蛀、防潮的特性,便于长期保存。另外,西藏的金属加工工艺也颇负盛名。西藏的金属制器分为两类:一类是宗教用品,如僧人的锡杖、护身符盒、传经轮、念珠袋子等;一类是生活用品,如火炉、锅瓢、盆、壶、缸、刀等,它们大多为手工制作,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具有浓厚的藏族风格。将西藏传统的手工艺档案建立好,对开发西藏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发展西藏的旅游产业具有长远意义。

9.民族传统医药档案。世世代代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在与大自然和各种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藏医药以其悠久的历史、浩瀚的文献史料、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在民族医学之林独树一帜。14 世纪以后,藏医药在学术上分为南北两派。拉萨北派藏药“水银洗炼法”是独具特色的药物加工技法。水银洗炼加工后的“佐塔”是配置名贵藏成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是藏药中的极品,具有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功效。藏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断疾病的经验,主要有问诊、色诊、尿诊和脉诊等诊断方法。其中尿诊法是藏医最有特色的一种诊断方法,在其诊断法中占有重要位置。藏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食物疗法、药物疗法、药浴疗法、放血疗法、外敷法、灸疗法和械治法等。其中的药浴疗法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在藏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藏药十分讲究对药物的炮制。一般的炮制手段有筛、刮、洗、漂、碾、炒、煅等,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而分别选用。建立西藏民族传统医药档案,有助于藏医药的保护和传承、研究和创新,对藏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西藏民族特色档案的措施

1.提高对建立西藏民族特色档案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1)建立西藏民族特色档案是西藏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西藏虽然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但对其开发远远不够。建立西藏民族特色档案,深入挖掘其中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将有利于西藏旅游文化产业新市场的形成,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2)建立西藏民族特色档案是新时期对档案利用工作的要求。收集西藏民族特色档案,可以弥补馆藏档案内容中的空白和不足,丰富和优化馆藏档案资源,更加深刻、全面地反映西藏地区历史的真实面貌,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资源的不同需求,提升档案部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2.成立专门机构,全面负责西藏民族特色档案的建立工作。为保障西藏民族特色档案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档案馆应成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全面负责西藏民族特色档案的建立工作,包括建立西藏民族特色档案工作计划的制定,对西藏民族特色档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检索工具的编制以及西藏民族特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3.挖掘和整理馆藏现有西藏民族特色档案。档案部门要在深入了解和分析馆藏现有西藏民族特色档案的数量、内容、价值和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将分散在不同全宗和案卷的西藏民族特色档案进行逻辑意义上的优化组合,编制相应的民族特色档案专题性检索工具,如民族旅游文化档案目录,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档案目录等。

4.接收和征集西藏民族特色档案。(1)由于西藏民族特色档案目前主要保存在文化部门,档案部门应加强与文化部门的沟通联系,接收这些部门保存的民族特色档案;(2)由于西藏民族特色档案处于比较分散状态,档案部门应面向全社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收集,如借助新闻媒体公开发布征集公告,深入民间走访征集,参与重大民族节庆活动进行征集等。另外,在收集方法上,应针对具体情况,灵活采用捐赠、购买、代管等不同的方法进行收集。

5.打造西藏民族档案品牌,弘扬民族精粹文化。西藏民族特色档案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其中的精品和珍品档案为数较多,如唐卡档案、藏戏档案、藏医药档案等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新形势下建立西藏民族特色档案要重视名牌效应,努力打造西藏民族特色档案品牌。西藏各级档案部门不仅要加大对西藏民族特色档案的收集和编研力度,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向全社会展示民族精品档案,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档案部门的知名度,增强了社会的档案意识,另一方面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为西藏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曹水群.西藏饮食文化资源的特点及其旅游开发[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2).

特色职高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10

一、当前职业高中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方式

档案信息化建设程度是衡量职高整体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也是“电子教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职业高中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之一。职业高中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纸质文件数字化, 实物藏品图片化。传统的以纸张为媒介进行记录的文档, 存在着容易受到自然界各种因素影响而受损的威胁, 且不易复制和保存。因此, 需要通过扫描, 利用诸如微缩影像数字设备等, 将传统的纸质文档转化为易于复制转移的电子格式, 以便长期保存。各地职高多将图像与文字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档, 其中, 彩色照片特别是一些具有反映重要事件的彩色照片, 往往成为不少职业高中数字转档工作的重点。在转化馆藏档案电子信息的同时, 还要关注每年学校师生在各种评奖、展览和毕业设计中产生的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 将这些藏品实物予以保存并拍摄成影像资料, 供以后的教学和对外交流使用。

共享型目录中心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是一种开展比较早的职高档案信息化工程, 目前部分地市的职高已经通过对信息数据库的开发, 实现了目录在线查询和下载功能, 然而由于利用率不是很高, 这一工作目前许多职业高中不再进一步开发, 属于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内容。在建设档案数据库的基础之上, 进一步进行开发, 实现目录信息在总校与分校共享, 跨校区和区域联网共享, 机读目录数据网络化传播, 通过共享型目录中心, 初步实现有效的档案数据查询功能。例如我们学校的“作品商品合一”模式:学校面向市场开展教学, 建立销售以学生作品为主的商场区, 为学生提供营销实习基地。我们把这些产品纳入档案数据库, 将学生的作品通过档案数据库与上级相关文化部门的工艺美术网站共享, 也会产生后续经济效益, 扩大学校的影响力。目前这方面我校还是“短板”。

电子文件归档后互联共享。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是职高档案信息化的另一重要工作, 指的是通过建立电子文件中心, 将文件归档分类, 进行存储与链接, 从而实现网络环境下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 达到迅速快捷的档案管理查询的目的。虽然档案馆藏在总校, 但是分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使用, 减少查询人员来回奔波提高工作效率。然而, 这一工作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的启动资金, 而这也成为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主要障碍。

二、职业高中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问题

信息数据库利用率低下。某些职业高中一味地追求馆藏数字化的数量, 将其视为“政绩”“面子工程”, 未就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与学校的发展战略方向进行匹配, 也未就职高日常人群的需求进行概率分析, 盲目上马, 一味强调数量。如此一来, 不仅档案管理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增加, 而且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 使得职高档案工作其他方面分配不到足够的资源, 延误了正常的职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度。同时, 大量的数据信息加重了数据的存储压力, 意味着需要对职高的软硬件进行升级, 又再次加重了基础建设的负担。

档案管理与信息系统整合不够深化。当前职高档案管理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 然而何谓“信息化”, 业内却有着不同的理解, 部分地区的职高将其定义为目录录入、文件格式扫描缩微转换、目录数据库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诚然, 这些工作都是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内容, 然而也只是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以信息技术为传播 (下接第51页) (上接第49页) 手段, 整合档案管理系统, 将其纳入到网络中, 使查询方式由过去的手工化操作转变为高效的网络化搜寻, 如果仅仅把注意力放在改变档案信息的存储方式上, 将纸质文件转变为电子文档, 而不注意信息的发布、获取方式的转变, 这种档案电子信息化工程, 只能说流于表面, 没有从根本上将职高档案管理工作与数字信息技术深入地整合, 没有真正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三、职业高中档案信息化的新思路

以实际情况为基础, 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特色档案信息化思想。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运用多种技术, 开发周期较长的系统工程, 因此, 在进入实施阶段之前, 需要对职高的网络状况、档案管理现状、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等进行调查分析, 掌握软硬件设施、人员技能、读者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分析职高馆藏与同业竞争者的特点, 设计出一套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满足读者需求、具有本馆特色的方案并加以实施, 如此可避免了投资不当造成的浪费, 同时又能满足读者需求, 充分利用自身馆藏资源, 使之建设成具有特色的信息数据库。

特色档案资源 篇11

一、高校特色荣誉档案的内涵

荣誉是指社会或集团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 是特定人或集体从特定组织获得的专门性和定性化的积极评价。高校荣誉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集体、教职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成果、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后勤管理、学生工作等活动中取得成绩、获得荣誉的一种证明, 是高校各个历史时期成果的真实反映和记录, 是其他相关档案的有益补充和佐证。

特色是指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 是事物所表现的独有的外在和内在品质, 它是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基础和优势。高校由于办学历史不一样、行业背景不一样、所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等因素影响, 在办学发展的过程中, 应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办学理念, 认真分析并找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发展目标、服务领域等, 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各展所长, 办出特色, 办出水平, 而不是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可以说, 在高校长期办学发展的实践过程中, 特色荣誉档案是高校荣誉档案的核心部分, 是高校特色办学的重要体现。

收集、整理、总结、提炼、完善高校的特色荣誉档案, 挖掘高校在长期办学发展中形成显著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内涵, 是特色荣誉档案建设的重要动因。高校特色荣誉档案具有历史原始性、真实性、生动性和直观性的特点, 它以自己独特的形式, 反映着高校的发展史、光荣史, 展示着特色荣誉档案的内在价值。通过多种形式整理和挖掘高校特色荣誉档案资源, 丰富馆藏内容, 优化馆藏结构, 创新服务形式, 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需要, 是高校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高校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随着高校办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特色荣誉档案的作用与利用价值越来越重要。因此, 加强高校特色荣誉档案建设已成为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 成为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二、高校特色荣誉档案建设的必要性

(一) 凝聚大学精神的需要。大学精神, 可以说是大学之生命、大学之灵魂。不同的高校凝聚不同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与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成绩息息相关、一脉相承, 是高校经过长期办学实践、沉淀、积累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与理想”。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清华人的“清华精神”, 对清华师生和今天中国大学精神构建都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大学精神既是无法触摸的精神气质, 又是具体可触的物化成果。高校特色荣誉档案是大学精神的一种具体物化成果, 它的作用远远超出文字、数字、奖牌、证书本身的意义, 是其他档案无法替代的;它的力量远远超出档案本身的内涵, 是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特色荣誉档案是彰显大学精神和气质的重要载体, 可以在广大师生中树立强烈的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荣誉意识、创新意识等, 激发教师更加爱校敬业、无私奉献, 激励学生更加勤勉好学、奋发向上, 促进优秀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进而成为一种具有独特作用和深刻影响的大学内在精神。

(二) 彰显办学特色的需要。高校特色荣誉档案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 它真实地记载了学校办学历史、发展过程, 集中地反映了学科专业设置、校园文化建设传承与成效, 鲜明地突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办学特色是高校赖以立足的生命线, 是高校办学发展的品牌和灵魂。在高校办学同质化日趋严重的今天, 通过建立和梳理高校特色荣誉档案, 能够有效推动高校认真分析与总结自身的办学成果、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 促进高校进一步准确定位, 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应当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 围绕特色办学, 国家和地方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如特色高校建设、特色学科专业建设、重点实训或实验基地建设、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 这些都是高校特色荣誉档案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高校档案工作的核心部分。建设高校特色荣誉档案, 要以“特色”为核心, 以“服务”为宗旨。彰显鲜明办学特色, 服务现代大学发展, 既是高校特色荣誉档案建设的重要使命, 也是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 完善档案工作的需要。档案建设是高校的一项常规性、基础性工作。近年来, 围绕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档案建设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前高校档案建设创新不多、亮点不多, 服务意识缺乏, 服务功能不强。部分高校档案工作仅仅局限于做一些“大众化”常规工作、日常材料的整理和收集工作, 档案工作“边缘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找准高校档案工作的定位?如何创新高校档案工作?如何提升高校档案工作服务功能?这些都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档案工作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高校档案建设只有主动融入学校建设与发展, 主动服务教学、科研、管理等改革需要, 才能找准高校档案建设的应有定位, 才能实现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特色荣誉档案不仅完善和丰富了高校档案建设的自身范畴, 而且创新了档案建设的内涵和途径, 更提升了档案建设的服务功能。特色荣誉档案建设应当成为当前高校档案建设的重中之重, 得到高度重视。高校档案工作者应该不断思考与创新特色荣誉档案建设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中, 以期在服务高校特色办学和内涵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高校特色荣誉档案建设的对策

(一) 增强高校特色荣誉档案建设的意识。高校特色荣誉档案是推动高校认真总结办学成果、分析自身优势、找准办学定位、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是高校档案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 部分高校对特色荣誉档案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意识不强, 导致特色荣誉档案建设水平不高、作用不突出、影响力没有得到真正发挥。高校特色荣誉档案是高校办学发展最直观的见证和最直接的体现, 高校领导班子应高度重视特色荣誉档案建设, 树立较强的建设意识, 从学校科学发展角度出发, 指导档案部门加强特色荣誉档案建设。加大高校特色荣誉档案建设的宣传力度, 通过印发通知、宣传栏、召开专题研讨会等有效形式, 让学校教职工深入了解为什么要建设特色荣誉档案?如何建设特色荣誉档案?提高教职工对特色荣誉档案建设的认识, 形成全员动员、人人参与特色荣誉档案建设的良好氛围。有条件的可以成立特色荣誉档案展示中心 (馆) 等, 不断提升特色荣誉档案建设水平, 使特色荣誉档案成为展现学校品牌和形象的重要窗口。

(二) 加强高校特色荣誉档案的建设。特色荣誉档案的形式有文件、获奖证书、奖牌、锦旗等形式, 获奖主体有集体、团队、教职工个人、学生个人等, 涉及学校发展和部门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做好特色荣誉档案建设, 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一是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特色荣誉档案涉及学校所有部门和所有教职员工, 涉及学校党建工作、学生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等各个领域, 只有建立部门协同机制, 才能保障特色荣誉档案的统一管理。二是组建专兼结合的档案工作队伍。构建由学校档案专职人员和各部门兼职工作人员组成的队伍, 才能保障对特色荣誉档案建设的全覆盖, 也是做好荣誉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三是准确把握特色荣誉档案建设的内涵。特色荣誉档案是学校荣誉档案中的一部分, 不是所有的荣誉档案都是“特色”。加强高校办学成果总结和办学特色提炼是做好特色荣誉档案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 深入挖掘高校在长期办学发展中形成显著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内涵, 是特色荣誉档案建设的重要动因和基本原则。四是做好特色荣誉档案的分类整理。特色荣誉档案由学校档案部门统一编号, 建立电子档案, 全部纳入学校统一管理范畴。根据档案的重要性和利用程度, 可以采取分级分类整理办法。

(三) 创新高校特色荣誉档案的管理。收、管、用, 是档案管理的根本任务。对于高校特色荣誉档案, 如何加强常规管理、创新方式方法, 是高校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也是高校特色荣誉档案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是规范高校特色荣誉档案的管理。制定《高校特色荣誉档案管理实施办法》, 明确特色荣誉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的规范与标准, 形成定期收集、整理、统计的工作机制, 做好档案实体的管理, 强化特色荣誉档案的有效保护、管理和实际利用。二是促进高校特色荣誉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深入和延伸到档案工作的每一个角落, 高校特色荣誉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过程, 也是推进高校档案工作现代化的过程, 突破了档案管理在时间、空间管理上的局限性,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建立高校特色荣誉档案展示平台。高校可以通过建立高校特色荣誉档案展示平台等途径, 成为反映和展示学院面貌的重要窗口, 可以更好地“放大”高校特色荣誉档案“用”的功能, 进一步凸显高校特色荣誉档案建设的重要价值。

上一篇:气压治疗护理下一篇: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