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档案信息资源

2024-08-16

农业档案信息资源(共12篇)

农业档案信息资源 篇1

前言

农业科研档案是整个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且非常详细记录了农业科研工作者在科研行为中的资料与信息, 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最真实、最原始的记录与历史资料凭证, 是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 是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

1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对农业科研工作的意义

农业科研档案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经验结晶, 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方面科学研究中从课题立项、总结、汇报、申报、进程、结题到成果鉴定等形成的各种档案材料, 反映了当前农业科技动态与发展规律, 属于是重要的农业科研、生产信息资源, 具有特殊的和不可再生特点, 可以说农业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环境下形成的非常有科技价值与保存价值的多类型的文字、图表声像和载体材料的总称。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 我国在重大农业科研成果方面的项目多达2万多, 而且有的还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但是这些成果并没有集中在一起, 而是分散在我国的各个地方, 而且属于不断组织区域, 没能发挥好它的集成效应, 使得资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因此需要构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资源。首先可以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 让农业档案管理员可以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其次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可以提高整个部门的技术水平, 科技人员能够在计算机上查阅所需档案资料, 提高了资料的收集效率, 也才能把信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后档案的快速收集工作, 可以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效率。

2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中表现出的问题

2.1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利用的手段落后

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离不开先进的软硬件环境的支持, 虽然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程度的深入提高, 档案部门也购置了计算机, 建立了文件数据库和档案查询数据库,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依然停留在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编写, 由于起步较晚, 信息采集更多还在依赖人工操作, 基本上在原地踏步, 远远没有实现服务手段自动化与网络化的过程。同时对于当前发生的最新档案信息会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收入馆藏, 尤其是经鉴定的科技成果档案也没有及时的跟进信息采集, 传递信息的落后, 检索工具没有做好, 根本不能满足当前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造成农业科研成果不利于推广与利用。

2.2相关人员对农业科技档案的信息价值意识淡漠

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受到历史发展原因的影响, 没有得到很好的收集, 造成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差, 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对这方面不够重视, 加上经费不足等客观原因, 以及农业科技档案人员在农业专业知识、网络、计算机、英语和管理学等都欠缺, 造成档案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淡漠, 思想观念老化, 观念陈旧, 抱残守缺, 知识结构无法跟上, 编研材料内容单一, 编研材料档次低, 存在着重文书、轻科技的现象, 没有开拓与创新精神, 严重的影响了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

3提高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3.1加大对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方法, 提高利用效率

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关键还是要加大投入开发, 把无序信息加工成各种类型的信息产品提供给广大用户。应用各种高新技术为农业科研档案利用与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同时引进资金加快更新改造的速度, 以增配软、硬件设施等基础性资源。亦如建立网上电子档案馆或虚拟档案馆, 以利用互联网, 让人们在家里就能查看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 下载科普小知识, 使得档案信息资源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界的“流动”起来, 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 利用互联网平台这块阵地, 解决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闭塞不流通的现象。

3.2更新观念, 提高农业科研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业科研档案员就是在浩瀚的信息和各类用户之间充当信息中介的角色。首先他们要改变自身的观念, 意识到其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 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技能。其次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只有建立规章制度, 才能让档案管理人员了解形成档案的各种要求, 才能有意识的收集整理相关档案信息资料。

农业档案信息资源 篇2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档案利用工作的拓展和深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档案开发利用的.现状,对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作 者:谢冰  作者单位:漯河市档案馆,河南,漯河,46 刊 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年,卷(期):2009 8(4) 分类号:G273 关键词:档案   信息资源   开发   利用  

档案信息资源的流失 篇3

一、档案信息源(信源)中存在的有形流失

档案信息源是指形成档案信息资源的档案。这种档案信息源可分为散失于民间及国外的档案和档案部门已经收集的档案两种。所谓档案信息源中档案信息资源的流失基本都是属于承载档案信息载体及信息内容本身的有形流失,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散失于民间及国外的档案。档案的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第一环节,是其他工作得以开展首要环节,也是积累档案信息资源的必要手段。散失在民间的档案及国外的档案都属于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档案部门却难以收集全由于历史原因而散落在民间及国外的国家档案,这在构成档案信息资源的来源上来说就是一笔损失。如,“敦煌遗书被瓜分发生在中国内忧外患最为严重之时,现存的敦煌文献总数大约在50000件以上。它们分别被收藏在国内外各机构及个人手中。国外收藏单位有英、法、俄、日、美、德、丹麦、印度等国;国内有敦煌研究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西北师大图书馆等单位。另外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有153卷,香港艺术馆及个别私家亦有零星收藏。”[1]对于这种国家不能把控但属于国家的档案,这是一种无奈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形流失。

2、档案部门收集但未被开发利用或已经遭到损坏的档案。档案部门所收集的档案不加以开发利用就不能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因为档案信息资源的构成条件是规模性、有用性、系统性。刚被收进馆的档案信息,如果不对其进行人工的开发,那么它还是属于原生信息,不会使档案信息得到增值,难以达到社会对档案的需求条件,也就难以实现档案自身的价值。目前档案部门存在的档案库房拥挤现象,大都是由于没对进馆档案进行有效的处理,任其在库房中安静的躺着。在这种被堆放保存过久却未进行有效处理的条件下,档案原件可能由于时间的流逝而老化或因虫蚀而受到损害,“据90年代的一次调查中发现,我国南方93%的县级档案馆不同程度地都有虫害霉变现象,甚至有些档案千疮百孔,整卷、整捆、整箱档案被白蚁吞入腹中,令人震惊?鸦有些档案发霉、霉烂甚至成为“纸砖”,使人痛心。”[2]由此使得档案原件遭到破坏及原件中档案信息内容可能丢失,造成了档案信息资源的不完整。这种有形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流失是最不应该出现的,但却是在目前档案部门中真实存在的现象。

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在传播中(信道)存在的流失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普及,办公自动化已经成为日常的办公形式,由此所形成的电子档案数量也越来越多。电子档案已经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子档案的某些特点,导致了档案信息在网络传播中存在着信息流失的现象。

1、传播过程中的数据丢失或损坏。“从安全方面看,据计算机安全专家的调查,约有10%的局域网在新建立过程中就受到过病毒感染,运行3年后从未发现过病毒的网络只剩约10%;而接入互联网所遇到的非法访问则难以计数,现有的防火墙等技术对黑客高手往往防不胜防。”[3]由于电子档案具有载体与信息相分离性、易更改性、易操作性等特点,加上传播档案信息的通道——网络存在着不安全因素,电子档案容易被伪造、篡改,而且被伪造、篡改后不留痕迹,再加上电子档案由于人为的原因或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影响容易出错,这些造成了档案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数据的更改和丢失。这种对档案原件内容的篡改,是严重破坏档案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行为,破坏了电子文件的原始性,使有用的档案信息资源变成了无用或有害的错误档案信息。在电子环境下,由于没有原件的比照,这种数据的丢失和篡改是不易被人们所察觉的,而篡改后的电子档案信息造成了原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无形流失。

2、传播途径的不畅通,造成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实现共享。信息的最大特点就是共享,只有共享才能体现信息的价值。电子档案所具有的非人工识读性、系统依赖性等特点,决定了其传播过程需要借助其他载体来进行。由于信息发送接收双方系统、数据库等版本、格式不统一,造成了档案信息不能传输或收到的档案信息不能被识别,这种情况下的档案信息资源还停留在发送者手里。而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在于被用户利用,为社会创造效益,档案信息资源不能被传输,不能共享,就不能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如,“长安汽车签约Oracle搭建平台,正是鉴于其内部各部门应用系统平台不统一、数据格式不统一、IP地址不统一以及标准代码应用较差等多种因素,造成信息不能共享,严重制约了信息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信息难以共享,企业决策层无法从系统中获取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局信息,严重制约着公司对市场变化的响应效率。”[4]如果档案信息不能顺利读出或共享,那这种信息就成为了“死信息”,再有价值的东西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种档案信息资源的滞留或“死亡”也是一种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无形流失。

三、档案信息资源在接收利用者方面(信宿)存在的无形流失

1、利用者对所接收的档案信息资源未能达到利用的目的。档案信息资源的真正价值在于被利用,而利用的主体是社会用户。档案信息资源由档案部门集中并加以开发,然后提供给社会各方面利用。“长期以来,档案界,特别是从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部门,对档案利用者的调查研究重视不够,致使开发出来的档案信息缺乏针对性、及时性、易用性,影响了开发利用工作应有的效果。”[5]利用者在接收到档案信息时,可能由于档案作用发挥的时效性已过或利用者自身的理解能力等原因,使得档案信息资源不能被利用者有效利用。而此时的档案信息资源失去了发挥价值的最佳时期,相对于其利用者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和意义。这种档案信息属于未被利用而造成的档案信息资源价值未能发挥的无形流失。

2、利用者未能合理或合法地使用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形成、开发利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发挥档案信息的积极价值。如果利用者利用档案信息来进行损害国家、集体、个人合法权益的不正确、不合法的活动,那么这种违背了发挥档案积极价值真正目的的利用,是对档案信息资源的误用,这种利用还不如不用。如中国档案报于2005年8月4日刊登的《一起“民告官”案件的背后》中揭露,武汉市洪山区林业局林业林政科科长代光江、洪山乡政府农业服务中心干部吴秋生、东胡开发区钢铁村党委书记刘继明、村委副主任秦坛云一伙通过伪造、纂改土地档案,伪造了两张1982年的《土地登记表》,妄图侵吞国有资产,最终落入法网。[5]这种为非法目的而对档案原件进行纂改及伪造内容,是对档案的严重不尊重。这种情况下档案信息资源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利用,就是属于一种良性资源的浪费和流失。或者说档案信息资源落在不法分子之手,被用来进行不法活动,就是对一种良性资源价值的无形流失。

档案信息资源是人类一项重要的宝贵资源,尤其在信息时代的社会,其作用将更加明显。档案信息资源的流失是一个目前仍然存在的现象。只要大家能真正的重视和保护及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这种现象必将得到有效的改善。这样不仅能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也能为社会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 胡戟、傅玫:《敦煌史话》,中华书局1995年版。

[2]顾晓红:《档案防霉驱虫方法多》,《档案与建设》2005年第8期。

[3]邱晓威:《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管理问题与对策》,《中国档案》1999年第3期。

[4]《长安汽车签约Oracle搭建平台》:http://article.pchome.net。

[5]马仁杰:《论新形势下我国档案利用工作的障碍与对策》,《工程建设与档案》2000年第3期。

[6] 舒守典、杨瑾:《一起“民告官”案件的背后》,《中国档案报》第1265期第3版。

谈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篇4

一、档案信息化的内容

档案信息化涉及的内容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档案信息存储的自动化。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普遍应用, 无论是由电子文件生成的电子档案, 还是数字化了的纸质档案, 其存储的自动化是不言而喻的。二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智能化。档案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由于电脑取代了传统档案工作中的大部分体力劳动和一部分简单的、重复性的脑力劳动, 就使得档案工作者有条件有精力将自己的劳动集中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上。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即是智能型开发, 它所提供的是系统加工的精炼信息, 基本上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利用需求。三是档案信息利用的网络化。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 因特网的出现就是显著的标志,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获取、传递方面的意义在于人们可以摆脱时空障碍, 方便、快捷的满足信息需求。为此, 档案网站、数字档案馆应运而生。当他们不断增多并达到普及时,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才得以实现。四是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档案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人类推进信息化的理想目标是在建立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前提下, 实现信息的公开 (特别是政府信息的公开) 与信息利用中的社会公平, 对档案信息化而言, 这一特征是不可忽视的。

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档案信息化的关系

档案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成为共识,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已成为档案工作的一个中心课题。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 也是档案信息化的必然结果。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就是要在维护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 将潜在的档案信息尽可能的挖掘出来、传递出去,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体来讲,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就是将静态的档案信息经过采集、加工、存储进而转换成动态的信息, 最快和最大限度的为利用者所利用的过程。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对象是馆藏档案中隐含的信息。这里的馆藏档案是集中了的, 经过加工整序的, 处于日常保管状态下的档案。这需要实体管理提供相应的保障。当然, 这也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区别于其他开发的根本标志。第二,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任务是对静态的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相应的信息输出, 直接满足利用者的需要。第三,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性质表现为一种高层次的智力劳动过程。第四,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缩短档案信息的传递时间, 广泛、迅速、准确地将档案信息传递给利用者, 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档案信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了强大支持。

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策略

(一) 市场定位策略。

市场定位策略要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者根据利用者对产品不同属性的重视程度, 有力地塑造产品鲜明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和形象, 从而使产品在市场中确立自己的位置, 这是产品开发的第一步, 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档案信息产品利用者最关心的产品属性主要是档案信息量、质量、档次、针对性、连续性、时效性、服务和价格等, 这些因素构成一个多维空间, 某一具体产品在这一多维空间中一定有一点与之对应, 这一点就是产品的市场定位点。

(二) 高智力投入策略。

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比较短, 利用者层次又比较高, 需求批量也比较小, 这就要求开发者必须注重速度和时效, 提高产品的档次, 尽可能的预测利用者将要产生的新的需求并为之服务, 要实现这些目标, 就必须聚集一流的开发人才和管理人才, 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可以说, 开发人员的智力水平就是档案信息产品开发的内在机制。

(三) 采用新技术策略。

紧跟技术进步是提高产品开发效率的重要举措。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渗透和普遍应用的领域, 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产品的开发效率, 而且从根本上说还是信息产品更新换代的重要原因。展望未来,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将是热点, 而相关的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的形成将需要更多的技术投入。

(四) 确立竞争优势策略。

档案信息部门之间如何展开竞争取决于如何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档案部门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 (1) 自身的、独有的、丰富的、动态的档案信息资源贮藏。 (2) 相对稳定的利用者群体。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可以从这个利用者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出发开发系列再生产型档案信息产品, 然后再逐渐扩展到其他潜在的利用者群体, 形成多圈层、多品种的产品结构并从而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五) 创造名牌产品策略。

要创造品牌, 开发者必须拥有“利用者意识”、“质量意识”、“第一意识”、“创新意识”、“形象意识”和“战略意识”, 必须十分注重爱惜和维护自己的产品。档案信息产品的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充满风险的领域, 开发本身只是一个方面, 而最终实现档案信息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开发者还必须运用适当的广告宣传策略和价格策略, 这将是更为艰巨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周毅.全面准确地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学通讯, 2002.4

[2] .彭荣.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档案学通讯, 2004.1

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框架 篇5

信息共享是指在一定的开放条件下,同一信息被多个用户共同使用的方式。文件连续体模式认为档案文件存在于多元施工范围,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文件的运动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做为能够同时发生在其存在的任何时间点上或者超前的`时间点上,因此,对于文件作为档案保存和利用的全过程应当采用连续的,一致的管理方式。又因为文件连续管理模式打破了生命周期模式用生死过程来描述文件运动要经过的一系列阶段,因此被认为适用于档案学背景下的一切文件管理,包括电子的和非电子的文件管理。基于此,本文认为连续模式和环境档案信息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的众多特点是环境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的基础和依据。

(2)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支撑体系

浅议档案信息资源管理 篇6

1 “数字化”的构建,给档案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遇

所谓“数字化”,是指充分利用数字化及其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基础设施和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复杂系统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与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数字化”是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按照“数字化”构想,在未来的2~3年内,随着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的建立和“电子政务”的建设,将促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水平全面提高。人们将开始享受“数字化”带来的快捷和便利,也给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1.1 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首要资源的今天,要求档案工作必须提供方便、快捷、超越时空限制的信息服务。

1.2 城域网的建设,架起连接档案馆和因特网的桥梁,使“天堑”变“通途”。各级各类档案馆作为管理档案的机构,保存着大量的档案信息,但信息的利用率却相对较低,“锁在深闺人不识”。如果将这些信息公布于因特网上,凭着其历史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权威性特点,相信会吸引大量的读者阅览档案信息,使档案馆扩大影响,达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实现其社会功能,也会给档案馆提供无限生机。

1.3 随着网络工程的深入开展,必将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归档保存,电子文件归档后即形成电子档案。电子档案将逐步成为档案馆馆藏中的主流成分,对电子档案如何接收、管理、提供利用,以及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等,势必成为档案馆事业在新形势下发展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2 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2.1 积极主动地将馆藏档案与网络信息相结合,加快档案数字化管理进程。档案数字化,其手段就是对档案实现全文存储,它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采用目录进行管理,把全文信息、图像信息及其浏览功能集成于目录数据中进行管理,以目录数据为检索入口,实现档案图文信息的全文检索,用户界面友好,易于掌握。

2.2 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努力适应飞速发展的档案利用需求。数字档案馆是新型文件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结果。与传统档案馆相比,它具有信息多媒体化、管理计算机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和存贮多载体化等一系列特点。数字技术的应用完善发展了档案馆的职能,妥善解决了各种档案原件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使珍贵的档案原件长久保存。数字档案检索系统方便、快捷,极大地满足了利用要求,利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随时、随地实现档案的异地查找。利用网络的交互方式,数字档案馆能够向利用者提供更加专指、更具特色的档案咨询服务,改变档案馆信息“孤岛”形象,改善档案服务的落后面貌。

2.3 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建设要统一布局、合理规划。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建设应成为档案事业宏观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需要进行全局性的规划。可以考虑以档案社会化、信息化利用为导向,积极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手段,逐步建立以中央级档案馆为核心,省市级综合档案馆为基础,连接全国各地各类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网,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网上服务。不论是在档案馆内部建立的局域网档案管理系统,还是在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办公事务和档案管理网络,它们都使用网络环境下的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软件,实现办公行文管理、办公事务管理和档案管理各环节的自动化及文、档一体化,共享网络多种类型的信息。实际上,档案编研成果的材料来源并不仅局限于档案材料,包括各种相关的文件、图书、资料等。进而言之,在各档案系统之间实现远程联网所共享的网络资源,也将是多种类型的数据,这将进一步提高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水平,提高文件、档案等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2.4 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档案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窗口,在网上进行信息发布与交流,采用制作主页方式通过档案馆或档案室所在单位的网站发布信息,扩大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让公众了解所藏档案文献;在网上与各档案网站实现交互信息、计算机检索目录等资源共享,并通过新闻组、BBS以及电子邮件对档案网络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还可加强与图书、情报等其他信息部门及国外档案同行的协作与交流,等等。在档案数据库建设正处起步阶段,还未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的今天,能在网络上以HTML页面方式进行档案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不失为目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

3 档案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3.1 应重点抓好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存放信息资源的仓库,是整个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核心。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必须首先解决好数据库的建设问题。数据库最基本的信息单元是每条档案信息的著录项目,也是进行检索的一条途径。所以,在进行档案处理时,所揭示的档案信息须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以确保系统存储的档案信息内容丰富,只有网络环境下的档案数据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否则,难以满足利用者的各种检索要求。要避免各数据库之间数据的重复,形成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实用的各类档案数据库。

3.2 注意数据库结构的设计。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并不是简单地将单机数据库向网络中移动。建设一个实现资源共享的档案计算机网络,要突破以往“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的局限,突破单机数据库数据无法共享的局限,由国家档案行政部门集中统一规划,分类指导,按不同数据库的特点进行开发利用。单机数据库中不合理的地方要加以改进,不足的地方予以补充。

3.3 注重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归档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广泛,受制约因素多,仅靠档案部门独家很难完成,应采取电子文件形成部门、档案部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三结合的方法。电子文件形成部门熟悉各项管理业务,了解电子文件的自然形成规律和历史联系,是承担归档工作的主要责任者,在鉴定价值时最有发言权;档案部门掌握归档的原则、方法,又了解全局情况,可以发挥把关和统筹作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在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化、标准化的工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三个部门的职能应相互渗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电子文件归档中连成一体,共同形成高质量的电子文档。由于电子文件的管理工作跨部门、跨行业,因此,标准化涉及的种类多、范围广,其必要性和工作难度都将大大超过纸质文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电子文件如果能在网上传输,直接与档案管理系统挂接,可以避免以后通过扫描转化为数字信息的大量工作。所以,我们应及时将电子文件的收集纳入档案工作中来,使其成为今后网络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着眼点要高,立足点要实,在规划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时,应从本单位办公自动化与信息管理工作的大局出发,顺应其规律,摸清信息产生的源头,促使电子文件归档纳入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的工作程序,建立归档制度。

3.4 配备必要的设备。电子档案的管理不同于纸质档案,它从其形成到利用都离不开技术设备。要实现网络化管理的目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是一个重要因素。适时地更新设备是保证“网络化”高效率的重要前提。电子文件的产生,改变了传统观念中对档案的理解,也改变了对档案存在的形式、特征、特性、意义的认识。电子文件的产生、形成、归档及其传送、存贮、保存等管理均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所用技术、方法不同,这是文件管理的一场革命。只有认真研究电子文件,了解电子文件,掌握电子文件的特性和生成规律,才能管理好电子文件,有效地提供电子档案为社会所利用。

3.5 网络安全将成为影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问题。随着网络化的发展,档案信息的上网管理及其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会日益突出,网络的不安全性已成为限制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一般规律是当网络用户数量按算术级数增加时,网络的效益和网络的危险性均以几何级数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保证网络安全已引起最高领导层的重视。在国外,重要的安全举措是以“总统令”的方式发布的。一般认为,构成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威胁主要有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的侵入、来自内部的攻击、保密信息泄露和修改网络的关键数据等。针对档案管理有关的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我国档案部门已在科研、标准化方面进行了重点支持。今后,将有一系列技术措施和标准出台。这些标准和技术措施,将对档案管理网络安全等级划分及测评、档案信息上网前的密级控制、网络中的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等提供规范化的要求或解决方法。

3.6 培养一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电子档案的接收、征集、管理、利用都要靠管理人员来完成。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电子计算机应用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要掌握档案管理基本知识,并熟练地掌握英语。各级档案馆要采用各种措施,多途径、多形式培养一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这是当务之急。

会计档案信息资源刍议 篇7

第一, 会计档案信息资源内涵拓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列为会计档案管理范畴的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和其他等四大类会计核算专业材料, 而不包括单位的财务预算、计划、制度、规章、合同等文件材料。从单位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来看, 大量的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和与其相关的其他文件材料, 在客观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功能上具有相互佐证性和依托性, 相互间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对应关系, 会计档案信息资源应横向拓展成以会计核算专业材料为核心的, 涵盖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涉税事务、资产管理、商务合同等相关文件内容的集成信息资源。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整合已有的会计档案信息资源, 从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中, 抽取先前未知的、完整的信息来做科学决策。单位的会计档案原始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处理, 包括与其他信息元素的组合, 产生新信息, 这些信息通过再处理及与其他信息的再组合, 又产生新的信息, 通过这样不断地传递与组合周而复始的运行, 形成可持续利用的会计档案信息资源。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通过信息挖掘生成各类用于决策的管理报表和储备资料;生成预测模型。

第二, 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通过对会计档案的有效管理、开发和利用, 可以妥善解决单位产权纠纷、改善经营结构、提供决策支持、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包括基础利用和深层次利用两部分。一是做好会计档案的编研工作。会计档案为单位历史沿革的编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 如单位资产规模扩大的历程、股权投资关系的变更、负债规模的增减变化、历年利润的增长和税收贡献等。二是充分发挥会计档案的凭证作用。在单位内部管理工作中利用会计凭证, 加强内部制度的相互牵制与控制, 促进单位内部的分工协作;在各类检查和审计工作中对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合理合法进行监督, 以保护单位财产和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 保证财务计划和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 提高单位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在解决单位内外部的经济纠纷中利用会计凭证, 可以严格单位内部的经济责任制, 查清问题的责任归属, 为解决纠纷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三是利用数据统计完善会计档案信息资源及其利用。会计档案资料是统计调查资料的一项重要来源, 同时根据统计工作中发现的会计档案信息资源与其不适应的地方加以完善, 建立更加科学的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系统。可以市场为基础, 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单位会计档案信息资源中心, 并通过该中心对单位提供的会计原始数据进行汇集和整理, 以实现单位会计档案更大范围地利用。四是会计档案在构建单位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利用。从会计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 构建一个提供有效预警信息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 做好会计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从源头上切实防范提供虚假失真会计档案资料;另一方面, 建立一个详尽的会计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 通过数据库来实现对各类预警指标的更新管理, 并对预警数据进行实时跟踪, 使单位能及时修正经营模式或策略, 避免财务危机。五是会计档案在贸易摩擦应诉中的利用。以会计档案为载体的会计信息由于反映了单位日常经营业务而成为最重要的法律依据。无论是在反倾销提起、调查还是应诉举证中, 都存在很多事项涉及会计档案资料的举证问题, 需要充分利用会计档案提供各种数据和材料。单位在提供会计档案资料时, 务必做到详实、准确和完整, 特别是数据资料应该做到全面、清晰和规范。

档案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篇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爆炸时代, 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信息, 如何高效地处理以及筛选有效的信息成为我们必备的技能之一。档案就是信息资源的一种重要形式, 如今档案种类繁多, 必须加以正确的开发利用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依靠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必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 只有借助于网络这个有力的工具才能给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寻找一条合理高效的途径。首先, 网络这个平台可以让档案的查询和使用更加开放、方便;其次, 网络可以使海量的信息管理不再繁琐、庞杂, 节省许多人力。传统意义上的档案载体单一, 保存起来比较困难, 而现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结合使档案的载体形式日渐增多, 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也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相较以往可以大大增加其覆盖面, 调阅使用也变得简单许多, 但档案资源网络化也面临着挑战, 比如信息泄密, 所以研究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现今以及未来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一项任务。

二、档案信息资源合理利用的思考

档案信息的管理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缜密的工作, 即使借助于网络这个工具也不能在短期内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 还需要不断摸索和总结, 加之档案信息庞杂, 工作量自然很大, 但是又要保证不能出错, 必须认真核对, 这就给全方位、多角度地管理开发档案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 转变思维, 寻求突破

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它的利用上面, 如果仅仅能够服务于专业人士是远远不够的, 它要面对不同的群体, 就要力求体现简单易行的特点, 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档案信息查询服务是各级档案部门重要的职能和目标之一。当然它的服务要有成熟的可行的机制作为保障, 常规条件下档案查询是被动的, 是一个等待服务的过程, 而如果转变为主动的了解社会公众诉求, 进而上门服务是一种具有开拓意义的模式转变, 它不仅使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地查询到所要查找的档案, 而且在档案提供者和公众之间建立起来一种信任机制, 同时也能动态地了解公众的需求是什么, 还有哪些应该改进的地方, 建立一种互相适应、互相监督的机制, 打破传统意义上档案部门神秘的感觉, 要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管理开发档案资源, 杜绝泄密现象的发生。

(二)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的进程

不同的档案管理工作虽然有着不同的特点, 但是就某类档案来说应当以管理为导向制定统一的规范, 力求实现档案管理的高效化和标准化, 这样不但能够节省各种人力、财力、物力资源, 还能极大地提高档案查询检索的效率, 更好地实现档案的资源共享, 引导档案管理走向信息化的新阶段, 这就要在思想观念上打破束缚, 牢牢树立标准化、规范化意识。

(三) 要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

档案管理工作和网络结合后就要在档案的划分和归类上不断挖掘, 以求更加细致、准确, 这是为了在网络上建立档案数据库的需要, 若想在数据库中快速检索和查询档案资源, 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信息组织结构方式, 然后还要尽可能地标准化信息资源, 然后存储于共享服务器中, 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 同时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化, 防止档案资源被不明身份的个人或组织篡改、销毁, 这就需要把数据库技术与信息安全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不但要方便公众查询需要, 还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

(四) 档案资源不仅要有纸质版

还要有相应的电子版, 电子档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 合理调整档案结构, 丰富馆藏资源, 不断提高数字化档案馆的质量。电子档案馆实际就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的结构设置, 标准制定, 管理规范都会极大地影响到档案的受众, 即要通过这个数字化平台实现最大化的资源共享, 并力求使各种不同阶层的社会公众不受传统上那些限制, 比如时间、地理、人文等因素的影响, 快速、准确地检索所要查找的档案资源。

(五) 档案资源的管理开发工作不仅要注重结构的设计

渠道的多样, 还要重视社会公众的反馈信息, 及时了解档案管理开发利用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群策群力, 解决这些问题, 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公众, 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 要深刻地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要把社会公众的信息收集起来分门别类, 也要把信息准确、迅速地传播给社会, 这是一项极有价值的工作。

(六) 加强档案信息人才培养随着现代化技术在档案部门的应用和普及, 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除了要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 还要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的技能, 需要档案工作者充分发挥信息管理者、资源开发者的作用,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科学管理与开发档案资源, 提高档案自身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因此, 要重视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普及现代档案科学技术知识, 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 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档案知识、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和信息专家, 以满足档案事业高水平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结语

在信息化社会, 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与网络工具.提高开发档案资源的能力与水平。积极促进档案服务机制的创新, 为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传播、交流档案信息的方式与高质童的档案信息产品.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摘要:挡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最终目的, 只有加大开发挡案信息资源力度, 才能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如何在新时期有效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档案管理,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卢杰.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若干认识[J].兰台内外, 2002 (3) .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浅议 篇9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意义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需要。首先, 无论是政治体制还是科学技术体制的改革, 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生产力。档案作为研究过去、开发未来的主要依据显的特别重要。其次,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 档案事业要跟上时代潮流, 要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有所作为, 必须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再次,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是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需要。档案反映了各行各业生产建设活动的状况, 能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决策和参考信息, 充分利用档案,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对加强经济管理, 促进生产建设, 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最后,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档案部门从档案文件中挖掘出的具有宣传价值的史料, 可以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是优势性原则。我国的档案馆网主要有综合档案馆或国家档案馆、专门或专业档案馆、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的档案馆共同组成。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档案馆各自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因此, 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因馆制宜、区分对待, 遵循优势性开发原则。遵循这一原则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效益的基础和前提。二是扩大利用原则。扩大利用就是以实现更多的档案信息为更多的档案利用者服务为目标, 它是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在数量上的要求。这一原则的内容就是要求档案馆 (室) 能够找到更多的利用者, 同时, 利用者能够找到更多的档案信息。三是全面效益原则。所谓效益, 一般是指投入产出的比较关系。投入一定, 产出越大则效益越高;或产出一定, 投入越少则效益越高。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 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对于它的开发利用应讲究效益, 不讲效益的开发是不能持续的, 也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 从不同角度可以区分为不同的效益:从时间概念上来说有现实效益与长远效益之分;从范围上将有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之别;从价值上看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的原则是:现实效益要与长远效益相统一, 局部效益要与整体效益相协调, 社会效益要与经济效益相并重。

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策略

(一) 市场定位策略。

选准目标市场是档案信息产品开发的首要问题, 即市场定位策略。与原始性档案信息产品相比, 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的市场定位有如下特点:其一, 影响市场细分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和兴趣等, 如大学老师、科研人员、决策者、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各类管理人员等都是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的主要用户;其二, 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的目标市场容量一般不大, 开发者应多选择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其三, 在目标市场中, 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利用者最关心的产品属性主要是档案信息量、质量、档次、针对性、连续性、时效性、服务和价格等, 这些因素构成一个多维空间, 某一具体产品在这一多维空间中一定有一点与之对应, 这一点就是产品的市场定位点。

(二) 高智力投入策略。

保证高智力投入是确保档案信息产品质量和档次的重要前提。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比较短, 利用者层次也比较高, 需求批量也比较小, 这就要求开发者必须注重速度和时效, 提高产品的档次, 尽可能的预测利用者将要产生的新的需求并为之服务。要实现这些目标, 就必须聚集一流的开发人才和管理人才, 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可以说, 开发人员的智力水平就是档案信息产品开发的内在机制。

(三) 采用新技术策略。

紧跟技术进步是提高产品开发效率的重要举措。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渗透和普遍应用的领域, 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产品的开发效率, 而且从根本上说还是信息产品更新换代的重要原因。譬如,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及家用电脑的普及激发了人们对各类机读版目录、数据库的需求, 而这些需求又极大地提高了各种专题目录、综述和预测类信息产品的开发速度。

(四) 确立竞争优势策略。

确立竞争的优势是档案信息产品开发制胜的法宝。档案信息部门之间如何展开竞争取决于如何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档案部门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 (1) 自身的、独有的、丰富的、动态的档案信息资源贮藏; (2) 不同档案信息机构拥有相对稳定的利用者群体,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可以从这个利用者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出发开发系列再生型档案信息产品, 然后再逐渐扩展到其他潜在的利用者群体, 形成多圈层、多品种的产品结构并从而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五) 创造名牌产品策略。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问题浅析 篇10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积极意义

1. 档案价值实现的必要途径。

档案信息资源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得到有效开发之前, 所蕴涵的价值是呈潜在状态的, 具有隐蔽特点, 尚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只有通过有效的开发活动, 才能使档案的潜在价值转变为现实价值, 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要明确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对于整个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为主导, 通过快速有效的档案信息交流与传播,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充分共享, 带动整个档案工作的发展。

2. 服务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尤其是改革工作的深化, 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求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向社会提供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信息在为领导决策、参与竞争、工作咨询、科学研究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3. 满足社会需求的应有举措。

在现代社会, 政府信息公开既是满足民众知情权的需要, 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政府信息绝大部分保存在各级档案部门之中, 若要满足社会和公众能够及时获取所需要的、与其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信息, 档案部门就必须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社会功能, 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特征表现

1. 公益性特征。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一项社会性服务工作, 必须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只有面向社会公众,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才会具有牢固的根基, 具有明确的方向。通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可以扩大档案的社会影响, 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 进而实现档案部门的社会功能。

2. 复杂性特征。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内含丰富, 具有开发形式多样、信息内容丰富、服务对象复杂等特点, 不但包括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宣传报道馆藏等日常业务, 还包括举办档案展览、公布档案编研成果等活动;尤其是档案信息开发的服务对象多样复杂、具有各种不同的需求。

3. 双向性特征。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构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一方面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向外部环境传递信息;另一方面又从外部环境反馈利用者或档案信息管理环境的信息, 从而调整、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方式、结构、内容等工作, 使档案信

4. 针对性特征。

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是“重管理、轻利用”、“重馆藏、轻开发”、“重封闭、轻主动”。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 必须变革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理念与方式, 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重点转向档案信息深层次加工、开发上来, 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成果, 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保障措施

1. 重视思想观念创新。

档案信息利用与传播面临着商品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双重挑战, 档案部门长期形成的档案信息利用与传播方式缺乏科学的应对措施, 难以达到应有的理想效果。对此, 必须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 勇于改革, 善于创新, 更多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 便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 还要注意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契机, 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 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践,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

2. 强化服务体系构建。

要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 必须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一要建立行业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集中本行业档案资料, 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体开发, 综合管理。二要建立地区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成果的辐射格局, 实现整体开发、统一运用的良好态势。三要建立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形成全国信息开发利用网络, 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使档案工作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 逐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全程的现代化。

3. 完善网络服务环境。

在信息化背景下, 档案信息网络化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目的的重要基础。要达到保证建立在不同计算机平台的、分布式的、异构式的、不同数据源的各种档案信息能够在信息化网络环境中实现互用共享, 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应有之意。因此, 必须实现档案信息标准化建设, 确保不同数据源的档案信息能够相互连接、相互共享, 从而达到维护档案信息的完整与安全的要求, 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

4. 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新论 篇11

【关键词】档案;资源;信息;开发

當前,信息化革命的浪潮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席卷全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在经济条件下,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开发这一个重要课题的探讨,对于我们加强档案建设和发展档案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发档案的信息资源,服务和谐社会如今已成为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力深远

(一)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不断适应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提高,人类社会已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时代。当前,社会信息化发展已经开始带动档案信息化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已经是信息社会建设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档案信息网将档案信息资源集聚和整合起来,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更好地为各级领导和机关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存储等各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保管和开发利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

(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不断服务经济建设的需要。档案信息产业化建设作为当前档案工作的重大课题和责无旁贷的紧迫任务。也是档案工作参与经济建设,服务社会需求的切入点、发展点和结合点。档案信息资源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对其开发利用是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发展档案信息产业发展,提高档案信息的管理质量、市场适应力和发展力,适应市场经济对档案工作的需求,必须把档案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上来。因此,只有做好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不断创新档案服务功能,才能实现新时期档案信息工作的转型和发展。

(三)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是当代社会对档案工作的客观要求。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对于一个行业、一个单位和部门经济建设和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使其充分服务于社会,挖掘档案信息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更大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占有率、开发利用率,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占领制高点,也是当代社会对档案工作的客观要求。由此可见,档案信息资源已成为社会共享的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因而如何在现代网络环境的背景下,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当前社会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新思路

(一)改进和更新档案开发利用的方法与技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得群众在网络下就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随着信息资源共享方式的不断改变,这些创新的变革方式都是对传统方式的重大改进和提升。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对档案信息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不仅能增强档案馆活力,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还能极大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创新和应用多媒体处理、数字化加工、网络共享等新型信息资源开发技术和手段,不断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应用范围,尽可能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同时,开设档案信息查询利用窗口,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网上检索利用,主动提供各项公益性信息服务。

(二)不断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化管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基础,利用是目的,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我们还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规范化,大力扶植相关理论的研究,如档案信息开发、档案数据结构、档案数据库等。要制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法规和标准,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责任,明确协调共享机制,确定数据格式和接口规范。要立足于广泛地搜集各类信息,其中包括高科技、政策、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各方面的信息持有,并从中进行科学地整理、分析、分类归档以及动用信息化网络平台进行录入,为用户提供可靠性、科学性的信息。要不断 坚持档案接收、整理、分析、鉴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发展。要不断力求档案工作的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达到既定要求,使之形成一个更加开放式的档案标准化体系。

(三)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档案工作者面对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坚决自觉地从传统的实体管理向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档案信息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水平和知识水平决定了开发工作水平和质量。因此,要活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档案信息所具有的功利性能有效地激活并为企业发展服务,更要在电子档案管理上有所创新。档案管理者要掌握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信息化技术、缩微技术等新知识、新课题、新技术。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发档案资源。同时,必须转变档案工作者的信息观念,树立主动服务观念、开放观念、竞争观念。必须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观念和技能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现代化技术、技能的运用, 壮大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档案管理队伍。

三、结束语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作为当前档案工作的重大课题和责无旁贷的紧迫任务,是当前档案工作参与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市场经济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不断适应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需要,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做到切实转变和变革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不断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越来越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新.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档案管理,2009年03期.

[2]赵丹阳.数字档案馆知识服务模式及其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篇12

1 提高认识, 统筹规划

档案信息化同样十分庞大并且复杂, 需要对馆内藏书进行充分整理和排查, 并包含了材料的类型, 馆藏内容, 以及馆藏数量都必须明确掌握。依据馆藏现在的状况, 应当充分进行内容的规划, 并包含了相关的硬件设备的采购和处理。档案数字化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实现, 这个过程不求一次成型, 也不大能实现, 因此, 要从长远方面来完成, 确保扫描设备的相互配套, 并具备强大的坚硬度和延展性能, 档案数字化需要掌握某个重点, 并分层次开展工作, 对于重点部分和容易使用的内容首先实现数字化, 进而给更多人造福。

2 档案信息数字化必须注意的问题

2.1 对资源有所选择

纸质档案已经经过了大量的时间, 所以有丰富的内容储备, 因此没有差别地展开数字化几乎不能实现, 也是浪费时间的, 所以, 怎样选择馆藏内容是要有原则的, 某些不利于数字化或不必要数字化, 而哪一些有数字化的潜力。真实工作时, 有意义的, 使用度高的, 有纪念价值的, 有特别含义的往往作为优先选择。并且, 这类信息需要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能够转化为实际效益。

2.2 做好数字化时扫描参数的优化设置

扫描系统扫描参数的选择和确定对扫描数字影像质量有着较大影响, 其中扫描分辨率直接关系到扫描文件的清晰度和还原效果。扫描分辨率越高得到的扫描文件就越清晰, 其相应的扫描时间和存储空间就要增加;分辨率参数选得低, 扫描文件的质量就要降低。我们在选择分辨率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考虑, 包括扫描文件的可阅读性、存储空间、输出打印质量等。

2.3 做好档案数字化的全程控制

数字化过程需要通过质量检查这一关, 形成强大的控制能力, 而质量检查本身包含了下列内容。

2.4 数字化前的档案整理检查

若想要进行数字化, 其原件不可损伤和丢失, 必须有实际的使用和保存价值, 而如果原件本身曲折或脏污, 需要适当清理, 不影响内容观看。

2.5 数字化后的数据质量、图像质量检查

扫描下来的内容和原件要保持一致, 在内容, 字迹, 角度, 颜色, 明亮程度上都要差一不二。扫描过程不可丢失内容, 并要保证扫描的正确和完整, 如果图像出现晃动和失真应重新扫描, 使用的材料要以大量和准确为好。

2.6 数据联接检查

通过机读目录数据库与已扫描的档案扫描图像文件进行联接形成一一对应。

3 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

档案信息的存放以及使用都包含了对计算机的管理和应用, 内容的采集和开发也都依赖它们才能形成。数字图书馆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历史。在网上搜索“数字图书馆”出现了几十页的网站信息, 比较著名的有中国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 以及像上海数字图书馆这样的地方性数字图书馆。

都是根据实体内容, 将其进行扫描和录入, 形成电子形式, 然后储存在网络空间内, 将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和利用, 但二者也有不同之处, 图书需要版权许可, 而档案关注原件的可靠性和保密, 这是二者主要的不同。因此, 两种网络系统通过少量的调整, 是可以完成相互转化, 变成另一个系统的。从细节上来讲, 数字图书馆里的文章一般都是电子版, 就是将书稿全部数字化出来上传到网络, 而档案的处理方式不大一样, 由于其原始性需要得到关注, 而数字化会让材料的真实度和可信感明显下降, 而如果单单用数字化的内容作为证据和决策依据, 是有一定风险的。

4 加大投入, 实现档案现代化

确保档案数字化, 需要政府对其加大财力和物力的投入, 找到与信息化能够像配合的基础装备, 以提升档案的工作环境, 提升库房的容量, 摆设防潮持久的支撑器具, 以提升内容含量。

5 改革档案信息服务方式

信息时代, 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档案部门迫切需要运用当今高新技术和知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方式,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一是计算机管理服务。这种服务在一些档案部门已基本实现了, 如档案馆管理系统、小型档案馆室管理系统等都已应用和推广。目前市场上各种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很多, 国家档案部门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避免重复开发, 并规范市场管理;二是缩微技术服务。目前不少地方档案馆通过缩微设备, 对一些珍贵的档案保护,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在科技档案图纸的管理过程中缩微技术运用颇多, 节约人力和馆库空间;三是光盘存贮服务。由于光盘具有存贮容量大、处理速度快的特点, 可广泛用国防于档案信息全文检索、编目和参考查询服务;四是现代通讯网络服务。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 如通讯卫星、邮电信息网络寺, 将档案信息发布出去, 使利用者在不同地域、不同时空利用档案;五是公共信息网络服务。档案信息部门充分利用地区公用信息网、国家公用信息网和国际公用信息网进行服务;六是视听传播服务。运用电视网、电影、广播、录音、录像等制作档案信息, 并向公众发布。

6 培养人才, 提高档案队伍素质

信息化时代, 一切竞争, 最终都反映在人才的竞争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工作需要大量“专”与“博”相结合的“通才”。这种专是跨学科的“多专”, 而不是过去的“专一”;这种博是随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动态广博”, 而不是过去传统不变的“知识广博”。这样的人才有着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好的稳定性, 才能适应解决复杂性、综合性和跨学科的档案工作问题的需要。因此, 档案部门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为提高档案人员工作素质创造良好环境。

一个是档案工作开展培训工作的时候需要调研作为支撑, 根据设计的内涵, 把培训知识和实际工作需要紧密结合, 把培训和实际需求关系摆正, 第二, 培训需要合理而科学的计划, 重视教学工作的内涵层次, 把学习, 讨论, 实践, 充分联合。第三, 档案人员, 各个专业要相互沟通学习, 相互提供机会, 使知识的内容得到扩大, 选择最优势的经验, 使用先进的手段, 使自身获得知识量提升, 第四, 要提高计算机内容的学习, 和图书馆之间需要增强联系, 对网络沟通知识进行沟通运用, 重视处理信息, 提升技能培养, 并加强档案管理内容的实现。

7 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因为档案也有产权问题, 需要得到法律保护, 如果想完成科学的档案运用, 就必须注意对产权问题的注意和保护, 这给档案的选择和使用造成困难。信息时代需要通过法律和信息两个方面来构件一个网络化的社会, 但理论不如实际, 往往在技术上的落后使得安全问题频发, 所以,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法律依据的支持。

摘要:档案信息资源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 如何将档案信息价值开发出来, 发挥其在经济社会中应有的作用, 是我们每一位档案工作者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本文从如何做好统筹, 档案信息数字化必须注意的问题, 怎样开展信息档案充分利用, 改变当前的信息传递, 服务的形式, 并提升人员储备能力, 加强法律内容的约束, 推动现代化, 展开论述。

关键词: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策略,探究

参考文献

[1]史淑琴.对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网络化管理的探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2) .[1]史淑琴.对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网络化管理的探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2) .

[2]李国庆.档案馆档案的价值取向.中国档案2001, (1) .[2]李国庆.档案馆档案的价值取向.中国档案2001, (1) .

上一篇:书画拍卖下一篇:高速切削刀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