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24-10-04

医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精选12篇)

医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1

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学是由宁夏医科大学新创的实验型学科, 是以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病原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 并与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学科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实验学科。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病原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和外科学等学科之间的贯通融合, 增强了基础与临床之间的“双向渗透”,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技能, 且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从而为社会培养优质的医学综合型人才。对于临床及麻醉等专业的学生, 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为模式, 应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目标, 实行实验教育新模式,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并应用该实验技术,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尽快适应现代化的临床工作需要 (1) 。自创建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学科以来, 经过不断学习探讨、思考总结之后, 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激发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在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教学工作中, 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即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 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并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在课堂上,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并鼓励每位学生发表各自的想法。例如, 在急性家兔失血性休克的实验课前, 布置思考题:什么是失血性休克?如何判断?其抢救原则是什么?此外, 还要求学生在课后思考除实验课中的救治方法外, 其他的救治失血性休克的手段, 并分析各种抢救方法的依据。由于在课堂上老师随时都有可能抽查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自然会感到学习的压力。俗话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有了这种压力,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问题, 由此, 在实验课堂上学生也就会更加主动、认真。这样就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主动学习的兴趣, 从而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

二、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医生进行临床实践就一定要有临床思维的心理基础。临床思维的内容包括分析、比较、综合、概括、逻辑和创造性思维, 直接影响医师的临床诊治能力 (2) 。我们发现, 当前我国许多在校学习成绩 (包括临床课程理论成绩) 非常优秀, 对基础和临床知识也都基本掌握了的医学生, 一旦进入临床、遇到具体的患者之后, 却会显得不知所措, 甚至不知如何处理了。临床的带教教师也时常感到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临床思维能力匮乏。作为临床医学生, 毫无疑问毕业后多数都会从事临床工作, 因此, 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更要着重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例如, 在急性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复制及其抢救的实验中, 我们让学生先行动物模型的制备, 而后分组抢救。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引起组织灌流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严重的病理生理过程。抢救时学生需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 针对休克的病因和休克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以下救治手段: (1) 对因治疗:积极去除休克的原发病因; (2) 充分扩容:纠正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和组织灌流不足; (3) 纠正酸中毒:使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起效; (4)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在纠酸、扩容的基础上, 应用扩/缩血管活性药, 以维持脏器灌注。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需能快速提升血压, 改善心、脑血供, 并改善肾、肠等内脏器官的血流灌注 (3) 。

三、剖析临床教学病例, 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辩证思考

对于当代临床医学教育而言, 临床学科的教学是尤为重要的环节。临床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 已非单纯取决于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 而主要取决于学生掌握临床思维方法的程度, 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典型临床教学病例的剖析, 利于启发学生掌握临床思维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辩证思考。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并转化着的。因此, 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 既要看到它的普遍性, 又要重视它的特殊性, 否则将极易造成漏、误诊等情况。有些疾病缺乏特殊病征, 或者有特殊病征而不典型, 所以临床上常有掌握了资料还不能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时, 就要注意它与一般病征的联系, 从总体上把握它 (4) 。我们都深知, 在临床工作中医务工作者的综合分析能力, 对疾病的诊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学课程的教学中, 我们突出临床模拟, 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辩证思维能力, 全面考虑、分析、解决问题。

四、还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好教学时间和秩序。本教学课程内容量大而丰富、学时占用较多, 教师应激发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以保证教学有序。

2.在该特色创新性实验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好每一个教学内容和典型病例。笔者认为:对于典型、理论层次适度的内容该教学方法效果较好;而对于非典型、理论层次庞杂的内容, 建议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

3.在此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提出己见、分析并挑战传统知识观点, 一定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学术讨论, 正确引导,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经过宁夏医科大学对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创建、试行、分析和总结, 我们认为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学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见表1) 。它真正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考试成绩。这种实验性创新教育新模式大大增加了对教师的要求, 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极大的挑战, 不但需要扎实而渊博的医学知识, 还需要有组织课堂的艺术, 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主导课堂与教学。

综上所述, 在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学的教学中,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加强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为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临床医学等专业的本科生, 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其本质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医生”这一角色。要确保这一实验教学的创新性教育的成功, 必须首先对相关学科教学骨干进行培训, 提高教学能力、建立教学新观念, 这也是此教改活动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①舒静纹, 梁玲.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生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 15 (3) :327-328.

②刘磊, 田卫东, 李声伟等.在医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 2004, 12 (2)

③吴在德, 吴肇汉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④李玲, 高秀生.临床医学中辩证思维的一些成对范畴[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 13 (4) :54-55

医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2

摘 要:将循证的概念引入麻醉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出具备主动发现问题、寻找证据、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麻醉从业人员,有利于知识的更新、新技术的开展。循证麻醉促进了麻醉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将对临床教学、科研和医疗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育 麻醉教学

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而医学院校的教学,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需要使其注意到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以及理论学习与临床实际应用的关联,并且获得主动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且主动问题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弱。我校麻醉教研室在2009届学生中选择一个班为试点,改革教学方法,实行“循证麻醉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 理念 麻醉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医学专业学科,且与临床多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专业学科都有交叉,故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要求极高。传统的麻醉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常常是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基础知识,由于教材和参考书出版周期较长,且多引用过时的经典资料和来自于临床的逻辑推理原则,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的验证[1],课堂教学知识更新慢,科学性差,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和医学科技的发展速度;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教学模式依然是被动接受带教老师教给的实践经验。这种方法无疑是最简便的知识获得方式,但是缺乏科学性和时效性,从而导致一些真正有效的、先进的麻醉方法因经验的遮蔽而不被临床采用,而另一些实际无效甚至有害的方法在长期地被广泛应用[2]。

循证医学是近些年来在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的一个方法体系,并已经显现出其优越性。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ekett于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制定每个病人最佳的诊治措施”[3]。该定义强调了医疗决策的确定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将最有科学根据的医学信息用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实现专业技能与临床经验的完美结合。基于此,我们在学习和吸取了循证医学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将“循证”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引入麻醉教学。

2 方法 我们选择了2009级一个班级进行试点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

选择一批青年教师,通过办培训班和参加电视网络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培训,重点讲授循证医学模式和方法,以及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学习方式。培训结束,接受培训的教师需具备基本的循证医学知识,掌握循证教学的方法,熟练掌握Medline、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能够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寻找问题,然后带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查阅资料,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整理,得出依据,并结合实际情况,最终解决问题。另外,要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锻炼不断学习的能力,有利于自我知识的更新,也利于临床教学的开展。

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从教师入手,以麻醉学领域权威教科书为基础,结合最新文献报道对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更新。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仅要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还要了解相关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尤其是外科的发展动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摒弃以往的被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学习阶段,把文献检索和分析作为一门重点学科和重点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为学生讲解联机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对获得的文献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查询文献、参阅教科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模拟性的指导学生把相关的信息应用到临床工作中;临床学习阶段,带教老师需与学生一起分析病例,结合病人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去寻找证据,比较所得证据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最终得到切实可行的麻醉方案。

三、具体教学实施。

组织麻醉专业经过循证教学培训的教师以麻醉学教科书为基础,结合最新专业文献资料,编写循证麻醉教学课程讲义,统一授课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在试点班级进行专业教学。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文献检索》课本作为教材,开放学校电子阅览室文献检索数据库,任课教师授课之前,给出一个临床需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分析该问题,并立刻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将检索的到结果保存。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病例进行分析,提出该病例麻醉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特殊身体状况和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不同部位手术的麻醉方法该如何选择、不同原因休克病人麻醉过程中液体的给予方案及预后等问题。要求学生熟记患者疾病和基础状况,开展小组讨论,集合现有的循证资料,确定尚需补充的证据资料,然后在图书馆和数据库中集中查阅,如有必要,带教老师可提供部分参考资料目录。得到准确可靠的文献资料后,由带教老师组织小组展开讨论会,分析资料之间的关联性,筛选出有价值的、能够推论解决问题的资料,结合病例实际情况,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应用到临床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的工作为组织、引导和启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问题,注意在讨论时将范围控制在麻醉专业内,在遇到意见分歧时给予必要的启发,在思路出现偏颇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主动性,寻找正确、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中的化学教学 篇3

关键词:医学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素质教育

医学职业教育是以为医技行业培养专业性强、技能性高、实用性大的高级医技人才为目标的,它的行业明确,目的性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如何在医学职业教育中发挥它的应有作用、更好地实施教学呢?要给予化学教学正确的定位,充分发挥其学科特点,注重技能培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于教学始终。

一、正视化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大多职业院校是从原中专学校转化升格的,教师首先要进行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精髓,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医学职业院校各专业都有自己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化学教学的学科目标应紧扣专业目标,其任务是为专业目标服务的。依据教学大纲,理清教学内容中哪些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哪些是拓宽知识,大胆取舍,轻重得当,学以致用。但绝不等于脱离培养目标,面面俱到,学非所用。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理论讲解到实验要求,都要服从于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

1.注重教学整体效果

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因此,(1)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2)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3)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合格的医技人才。

2.合理安排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培养

3.注重学生思维开发

学习化学良好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即好奇→兴趣→喜爱→爱好→热爱。化学教师往往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声、发热、颜色变化、状态改变、气味等奇异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好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接着,教师又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以及性质联系用途、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和巩固,还有作业与考试成功的鼓舞等,逐渐使好奇发展为兴趣。兴趣比好奇要深刻、稳定、具体清晰且有力。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为喜爱、爱好和热爱。当学习成果常与荣誉、理想和抱负联系在一起时,喜爱、爱好和热爱就融有强烈的情感和意志色彩,具有稳定、持久而强烈的动力特征。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指导阅读;(2)指导练习。指导阅读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最好的阅读材料是教材。比如,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单元的“硫的化合物”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采取自学的方式,上课时先将学习提纲提供给学生,然后指导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这时教师再将二氧化硫的性质、硫酸的性质以及硫酸根的鉴别讲给学生、做演示实验,这样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又有了感性认识,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作总结。通过这种学习激发了自学的兴趣,增强了自学的信心,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给出适当的阅读任务,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教学目标,课前必须精心准备,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完成教学任务。

5.发挥学科特点,重视实验教学

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6.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

由于化学课时有限,教师应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和教学,比如,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取舍,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可将一些性质验证实验如氯和钠及其化合物性质、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移动等改为演示实验,或用多媒体课件代替。而将课时集中用在一些技能性强、临床常用和后续课程也需要用到的实验上,如托盘天平的使用、固体物质的称量、液体的移取、物质的加热、溶液的配制等,作为重点要求,要求学生人人会用,熟练掌握。

7.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学生素质的培养

实验结果固然重要,在通过实验提高学生技能的过程中,同时也应该注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不能随心所欲,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程序化、规范化、精确化,防止学生走过场、大而化之、草草应付,良好的习惯、认真的作风不是说说就会有的,而是在平时的要求中逐渐养成的;(2)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实验的成功与精确是实验的最终目的,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实验有成功就会有失败,之所以有精确度要求是因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要求学生客观地对待实验结果,失败或误差大不要紧,关键是能找到失败与产生误差的原因;(3)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技术工作者来说,其技术的不断提高是建立在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思考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之上的,注意观察实验过程、冷静思考出现的现象、自主解决实验中的各个问题,是我们对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余先纯.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09(09).

[2]张丽娟.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3]鞠永熙.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医学教育探索,2005(06).

(作者单位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4

一、转变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思想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传道、授业、解惑”, 其核心是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继承知识。21世纪的教育理念逐步从这种“继承型教育”向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新型教育”转变, 为进一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重庆医科大学相关规定, 结合“中国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和“口腔医学专业认证的指标体系”,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组织各教研室教师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并拟定了口腔医学院教改发展思路。

二、改革教学内容, 完善课程体系

1. 引入前沿知识, 改革教学内容。

任何学科的内容体系都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 而是开放的, 需要与时代同步更新, 不断充实和补充。学院要求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除了讲授大纲内的知识点外, 对于教科书和大纲之外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前沿知识也应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既可使学生了解科研前沿, 同时开阔了眼界,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优化课程结构, 完善课程体系。

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 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必须改革课程体系, 使大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学院在口腔专业课程开始之前结合学院教师相关教学经验采用自编教材开设了《口腔医学导论》课程。对于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 将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的基本临床技能操作相互交叉融合, 编写了《仿真人头模实验教程》《口腔技能实验教程》《口腔综合实验教程》《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教程》和配套的考核办法等, 使学生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 获得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三、变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单向理论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不利于学生对口腔医学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因而面临着巨大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变革。

1. 开展“问题为本”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等以互动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随着医学教育事业发展, 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方法已很难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新的教学方法, 如PBL互动式教学法、“团队为本” (team-based learning, TBL) 教学法和“病例为本” (case-based learning, CBL) 教学法已成为当下教学工作研究讨论的热点。PBL产生于1960年, 由加拿大的Mc Master大学医学院提出。其基本理念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的壁垒, 可有效地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PBL理论传入国内已有十余年, 少数口腔医学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经验。TBL是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Larry Michaelsen在PBL基础上改革创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 它结合了团队组建、课前准备、个人测试、小组测试、综合能力练习等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学过程, 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团队合作形式在更高层次上得到理解运用, 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激发个人潜能。CBL教学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 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在临床课程学习阶段对学生临床思维的锻炼、临床技能的培训和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明显的优势。目前, 学院在口腔医学多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引入了PBL教学法、TBL教学法和支架教学法等, 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活动—合作—反思的教学理念,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其学习效率。

2. 强调课外教学。

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包括课前的知识引导、课堂讲授、课后评估及反馈、学生学习进程跟踪等多个环节。欧美的教育强调课外教学。而目前国内高等口腔医学教育中教学重点大多只放在课内教学这一环节, 对课外学习的引导和教学双方的评估反馈未予以足够重视。学院《预防口腔医学》课程等,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外, 更加强调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重视课外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近五年学院本科学生先后参加了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重庆市社区口腔保健计划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培养,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了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必须加强相关实验教学的学习, 培养口腔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1. 改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腔医学专业操作性强, 创伤性操作多, 学生需具备较高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学院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面积1000m2, 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同时负责组织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 突破传统模式, 重组实验教学模块,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先基础后专业, 通过基础训练、专业训练、综合训练各阶段的有机衔接, 各有侧重, 全程贯穿对学生专业技能、思维方法、创造性能力培养, 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因为有着良好的实验基础, 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 学院学子《新型有机高分子义齿代型底台的研发》作品荣获一等奖。

2. 重视临床病例教学。

临床实践是医学教育最重要、最突出的特点, 是培养学生临床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阶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就让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积极采用参与式临床实践法, 以学生临床操作和分析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旨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 完成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在临床实习的改革上, 规范教学查房和教学小讲座, 组织学生定期分析病例, 充分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革新考核体系, 提升教学效果

采用何种考评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评价者是以行为目标还是以学习过程作为判断依据。传统的考评方式只重视终结性评价, 忽视过程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导致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对付如何过关。学院对于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改革, 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学生的实验操作、仪器使用、数据获取、科学规范表达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以及具有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特色的学生作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 考试模式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注重于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此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从而也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六、加强师资建设, 构建创新团队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 关键在教师, 在于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创新团队。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其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过程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口腔医学教师必须具备未来意识、生命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和终身发展意识。能洞察医学学科发展的新前沿、新命题、新水平。为加强师资建设,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制定了口腔医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制度, 坚持青年教师培养、交流、深造制度, 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在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 只有结合口腔医学的学科特点,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不断进行创新教育改革, 打破高等教育中的“亚斯兰现象”, 才能全面提高口腔医学教学水平, 从而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口腔医学人才, 推动我国口腔卫生事业的发展。

摘要:在口腔医学教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及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 加强实践教学, 提升教师素质, 不断进行创新教育改革, 打破高等教育中的“亚斯兰现象”, 是实现新时代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口腔医学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亚斯兰现象”,口腔医学,创新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凌均棨,王焱.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新世纪口腔医学教育的必由之路[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电子版) , 2010, 4 (3) :211-214.

[2]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 2 (3) :55-60.

[3]税艳青, 朱红, 雷雅燕, 等.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临床逆向思维能力中的探索[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 28 (S2) :406-409.

[4]Beatty SJ, Kelley KA, Metzger AH, et al.Team-based learning in therapeutics workshop sessions[J].Am J Pharm Educ, 2009, 73 (6) :100.

[5]SrinivasanM, WilkesM, StevensonF, etal.Comparingproblem-based learning with case-based learning:effects of amajor curricular shift at twoinstitutions[J].AcadMed, 2007, 82 (1) :74-82.

医学院校教育管理的创新论文 篇5

一、医学教育管理创新中的重要内涵

1.1从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

传统观念虽然历经长久的实践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陈旧的理念就会是阻碍体制创新,影响高校整体发展的绊脚石,医学院校当前要从传统的管理思维中解放出来,摒弃一些不良的管理思想,将服务、权责、竞争、创新有机结合。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学生自我完善意识,将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职业医师考试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面向社会的能力。

1.2保持决策、行政、监督权利三者的平衡

权利的平衡,明确责任和权利的划分是完善管理机制的重点,为了理顺各部门权利关系,避免出现权利失衡的问题,尤其是改变过去权利相对集中在一人手中的问题,就要依靠三种形式改善当前院校的管理制度和过程。一是利用政策法规,二是依靠供求关系,三是完善部门决策机制,高等院校的部门划分是十分严格的,如果要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就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医学院校只有保证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和维护管理体制,才能真正实现权利的平衡。

1.3提升人才创业积极性

首先要改革和完善绩效分配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人才价值;其次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全院范围内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形成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最后要为创新人才提供好后勤服务,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医学教育管理创新之校品牌战略思维

树立品牌战略思维不论对于企业发展还是医学院校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他关系到医学院校未来发展的态势,战略思维,是市场化教育的发展结果,除了打造品牌,更需要日后长久的维护。以下就具体探讨几个方面。

2.1要有明确的办学思想

思想是实践的指引,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把握,医学院校只有树立自身的品牌战略思想才能在当前竞争激烈的高校环境中有自身的竞争优势,如何定位院校层次并树立发展目标,在发展学术的基础上发展科学研究,为社会输送优秀、专业人才,是医学院校要明确的问题。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切不能为了攀比做不符合学校定位的事情,只有将研究基础做扎实才能有好的发展成果,只有充分考虑历史因素,结合当前自身优势才能不断提升教学层次,扩大师资队伍,提升院校规模。因此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医学院校实现长远发展和永葆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对于高校自身而言,既可以加强培养自身教师素质,也可以对外引进优秀的教师力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优秀的思想可以学习,改善自身不足,加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模式,还要注意适度的开放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保持教学思想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实现二者和谐统一,才能进行有效地建设[1]。

2.3通过市场扩张实现品牌影响力

从当前状况看,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调节,打造一个优秀的教育品牌离不开市场规律的推动,对于医学院校的办学体制,要借助市场调节下的资源配置和筹集资金的方式,合理配置人才、资金、市场、基础设施,通过市场筹集资金进行高校之间的合并和扩张,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2.4特色增值运作方式

特色的增值也是提升医学院校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加强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教育,或者利用企业投资、聘请专家的方式,不仅可以实现高校收入的增加,还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三、医学教育管理创新之考评管理创新

相对于学校层面的医学教育管理创新,学生层面上的.医学教育管理创新也是必不可少,该层面主要体现在考评管理创新上。

3.1考试方法的改革

(1)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闭卷考试对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很有价值,但考察的知识面窄,考查点代表性差。而开卷考试则具有题量大,对教学内容覆盖面广、综合应用题多等特点。二者搭配,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应用。

(2)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将学员平时的学习笔记、回答课堂提问、课后作业、阶段测验等情况与课终考试成绩评定挂钩,将平时学习测评与课终考试一并评定学科成绩可提高学员学习成绩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并且部分学科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20%~40%)。

(3)笔试与实践技能考试相结合。我们经过各教研室的讨论,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部分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及儿科学,除笔试外要进行实践技能考试,通过3~5名教师对学生进行操作考核,并进行直接评分此项实践技能考试按一门课程单独评定成绩。

3.2严格考试制度,提高考试质量

在组建管理机构上,由教务处成立考试中心设立主考、监考和巡考。在试题组卷中,实行专人负责,密封保管、临场启封,确保试题的保密程度;在考试组织上,采取单人隔桌的方式;阅卷时,采用有条形码的集体密封阅卷的形式。

四、结语

医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6

关键字:多媒体教学;医学教育;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特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科学的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与视频、文字、声音、图像等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现代化教学形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声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使得学生的各个感觉器官都可以得到激发,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掌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医学课堂教学能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环境,从而确立了其在今后各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多媒体教学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至今,多媒体教学仍处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阶段,在医学教学过程中一些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学应该重新思考,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与保障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优越性

医学是包含众多学科的一个完整体系,各学科知识严谨而联系紧密,且每个学科都有独特而深厚的理论基础、逻辑方法。而在医学教学过程中,诸多人体形态、原理、机制十分抽象、复杂,难以用实物来展现,尤其是人体的生理及病理的动态变化过程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解决医学教

学中的这些难题。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和教学对象运用多媒体技术再

现或创设教学所需情境。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动画、声音等演示把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许多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生命现象的理解与掌握

同属于形态学科的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和病原微生物着重从形态学的角度阐述各器官、组织的大体和镜下变化。由于形态学科的特殊性,医学词汇量大而难于记忆,知识点间的关联性不强,逻辑推理少。尤其对一些形态的改变教师难以用语言描述,传统的教学方式仅通过少量的静态图片展现,学生也难以理解,只靠死记硬背的僵化模式,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习效率低[1]。多媒体教学将大量标本、电镜照片、病理组织切片等通过图像、动画、声音、色彩等演示形象、生动、高效地呈现,使抽象的形态结构变得具体而生动了,让学生能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抽象的概念得到了理解与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阐述生命过程、机制的学科,需对抽象的作用机制使用大量文字进行解释与阐述,迫切需要运用直观的动态画面阐述机制变化过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观看一些缺乏丰富的色彩、不够清晰的投影图片,而疾病的发生、发展等动态变化仅借助教师形象化的比喻来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化思维,这种形式单调呆板的教学手段,不仅教学难度大,而且使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2]。但多媒体教学集视、听触、等效果于一体,结合图像、文字的说明,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再现或创设具有生动的画面或场景,对学生产生全方位的动态信息刺激,使学生通过多种感觉器官同时获得丰富的信息。生理学细微、动态、抽象,如肌肉收缩原理和过程、神经的传导、血液的循环等可采用医学动画,伴以解说、音乐来补充和加强信息传送效果将抽象的过程具体化,可使学习者受到感染和教育,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3]。

2.节约了有效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是对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和挂图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在传统的医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节奏由教师板书与语音的速度控制,费时耗力,而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能迅速地将教学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4]。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极大地节省教师用于板书的时间,缓解了课时少、医学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又能在有限的学时里着重对课程的难点、重点进行详细的讲解,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的形式,运用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传统的医学教育是以考试分数的多少作为主要考核标准,而在现代医学教育中信息含量的大小是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求教师重视传授给学生所必需的基本医学理论知识与基本病理过程,更需要随着医学科学发展进一步了解医学的最新发展动态。而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信息资源丰富且传输质量高等特点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同时也为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3.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引入医学课堂教学,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多媒体技术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其独特的、声、色、景、意全方位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创设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的教学情境,从而解决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医学学生广泛存在的具体与抽象、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和矛盾,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医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常有一些人体形态结构、发病机制的细微改变,无法借助仪器设备直观具体地向学生展示。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一些身临其境、轻松和谐的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启发性、创造性的学习场景,进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思考

教学过程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极为复杂的教育过程。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性教学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但在医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一味地简单“播放”式运用,成为单一的人-机对话,缺乏传统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应突出教师应有的引导作用,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医学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6]。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有些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将教材、教案“搬家”,多媒体课件质量亟需提高。

1.处理好课堂师生感情交流的友好互动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课堂上从头到尾使用多媒体课件,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师形同播音员和解说员,从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尤其是在医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速度过快,学生急于做笔记,思维难以跟进,课堂信息吸收率较差,缺乏传统课堂教学的师生友好互动,学生会感到所学内容比较枯燥。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注意课件的播放速度,每张幻灯需有必要的停顿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对信息进行整理并做出跟进反应,并对知识点及时地理解与消化。课件激课件应在重点、难点处设置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的欲望。应尽量避免使用多媒体课件容易产生的情感交流的不足,教师应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讲解加以板书,并根据学生的问题反馈,进行现场分析和答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互动[7]。

2.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

在医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片面、盲目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从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法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不是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医学教学的有效辅助教学工具与学生课后复习的工具,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的应用有机地结合产生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以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8]。使用多媒体教学后,比传统教学的授课速度明显加快,应吸取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有针对性地进行板书,有效地提问能明确指向、活跃学生思维和深化理解,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各自的优势,提高授课效率。

3.多媒体课件质量有待提高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其制作是将相关的教学内容,融于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集成,无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明显提高教学效果[9]。有些多媒体课件只是将教材、教案、简单地“搬家”,其运用绝不是简单的教学内容堆积与展示,课件单页的文字太多会使得重点不突出,学生对所学容易主次难分。模板底色和文字颜色反差不大,增加大脑的分辨负担,干扰视觉,有些文字甚至无法辨认,有些画面设置与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学生容易被过于花哨的声音和动画吸引,从而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忽视教学内容本身,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应该文字简洁、内容精练、突出重点,并将复杂的内容以流程图、列表的形式输出可以对教材中运用大量繁杂的文字描述更能直观概括地说明,同时也可减轻因大量的文字说明引起学生的视觉疲乏。模板底色和文字颜色应选择视觉相对柔和的蓝底白字。画面清晰美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课件制作体现出教师对课程教学改革方向的正确把握,这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要掌握与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4.规范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与资源建设

良好的现代信息化教育环境与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各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信息化教育及多媒体教学的前提条件与基础。且只有将两者合理、有效的利用结合起来,才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教育的先进性与教学优势[10]。但目前各高等医学院校已投入使用的多媒体教室、教师课件与音频等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求。所有信息技术设备都是学校重要财产和教学的必备设备,而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很好地履行职责是确保多媒体正常使用的关键。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应及时向教师宣传信息技术设备的特性、使用方法、日常保养方法及注意事项,及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维护、查杀病毒,及时处理突发故障等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同时,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应为教学资源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对教师开展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以保障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11]。

三、总结

多媒体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课件制作时素材的收集、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课件与教材知识的衔接、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等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1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难以用实物来展现的抽象、复杂的生命过程、作用机理通过图像、视频或动画形象地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方式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要求信息技术管理人员为教学资源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使得教师熟练掌握与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更应该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多媒体教学实践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祖军,解剖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2,20(3):55-56.

[2]张敏,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利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14(9):90-91.

[3]刘康栋,赵明耀,董子明.多媒体技术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4):400-402.

[4]宁焕梅.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197-198.

[5]金艳丽.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问题及解决措施[J].时代教育,2009,(3): 241-242.

[6]姚玉献.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0): 59-61.

[7]余久久,张佑生,孙海霞.高校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培养方案的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8):237-239.

[8]王新国.高校多媒体教学准入制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3:23-25.

[9]郭红建,况广收.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19):89-90.

[10]刘扬,陈章其,张敏.保障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2):117-120.

[11]杨有为,刘尧锋.浅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问题[J].华人时刊,2012(5):117-118.

[12]覃岳虹,吴纪玲,刘艳.浅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J].大陆桥视野2012(2):58-59.

医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7

1 医学教育改革的意义

由于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医学人力资源跨国界, 跨地区流动[1], 医学教学越来越趋向国际化, 多元化, 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 而教学设施, 信息化教学程度, 教学标本以及师资数量和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教学效果和质量也不尽相同。做好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是各高职院校, 立身发展之本。

2 国际医学教育标准

以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公布的九大领域36个亚领域医学教育涉及:宗旨及目标、教育计划, 学生考核, 学生, 教师, 教育资源, 教育评价, 管理与行政, 持续更新等[1]医学教育的多元化:教学传统、管理模式、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评价原则, 临床实践机会, 可利用的资源。

3 国内医学课程教育现状分析

3.1 中国医学教育标准的特点和优势通过科学研究引入人才培养标准, 提倡医学教育研究, 具有完整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

3.2 目前国内存在的课程教学质量问题教师方面对教学标准, 培养计划, 课程体系了解不全, 一部分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落后, 对教育国际化如改革和开放认识不足, 缺乏双语教学能力[2]。学校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不足, 学校对教师的各种培训不够。

3.3 需进一步优化病理学教育教学改革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 病理学的概念多, 形态内容, 分析推理的问题, 难理解, 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或单一的多媒体显得枯燥, 乏味, 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 进一步优化病理学教学, 整合教学资源,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是我们当前重要的工作任务。

4 采用多元化的医学教学方法, 是促进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4.1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首先, 教师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要充分认识教育国际化的标准和意义, 走向教育国际化是确保改革质量的必由之路, 对人才培养计划, 目标, 课程体系要了如指掌。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 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与考核。

4.2 掌握新时期的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过程, 要将科学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之中[2], 按职业技能要求,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病理学精品课程学习网站, 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工具和操作平台。上网的资源包括;《病理学》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整体课程设计介绍和录像;多媒体课程;实验教程指导;全书题库及参考答案等[2]。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基础知识、应用型技术性人才。

4.3 引入多元化先进的教学方法, 促进病理学教学改革

病理学包涵了病理学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的内容, 设计面广, 既有概念多, 病理变化抽象, 又有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 采用任何单一的教学方法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贯穿于教学之中。目前, 医学教育的多元化, 加快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也促进了病理学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现将目前几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1)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PBL) :是一种以学生主观学习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3]。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明显, 优于单纯的传统教学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病理生理为例, 在讲解“休克”、“心力衰竭”、“缺氧”等这些课题时, 将临床病例引入课堂, 老师将精心准备的问题向同学们提出[3]激发他们的思考, 讨论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常规模式, 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 适合于课时充足, 学生人数少的班级, 如果是大课, 学生人数多, 可以采取教师自问自答来讲授临床病案或以讲授病例来总结这一课题内容。 (2) 4.3.2采用专家的专题讲座与学生的读书报告穿插进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每个学期根据教学内容, 各穿插开展2~3次[3]。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请临床专家来讲授, 因为他们临床经验丰富, 结合临床案例, 讲解透彻, 使学生印象深刻。开展学生读书报告会, 采用的方法是, 先在网上够公布3~5个病案, 由他们自选1~2个病案[3], 请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查书, 开展小组讨论, 最后按提出的问题总结成文, 每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总结发言, 提高了大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目前, 采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 特别适合于形态学的内容。如学习病理学“肿瘤”这一章节内容时, 可通过屏幕直接看到肿瘤患者的外观, 各种肿瘤的形态特征。另外学习“栓塞”这一内容时, 可通过多媒体的动画片, 看到栓子在血管内的运行过程, 最终栓塞的部位, 后果, 生动形象, 能使学生很快掌握栓子的运行规律和预防措施。 (4) 发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轨式的教学模式[2]其优势在于能使学生收到“学了就练, 立见实效”的效果, 理论知识很快得到巩固, 不会发生脱节。所采用的方法如下:如学习“肿瘤”、“炎症”等内容时, 1~2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 3~4节课即进入实验室, 以问题为中心, 组织学生观看肿瘤、炎症等大标本及图片说明-观察组织学形态变化的图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形态特点-课堂绘图-课堂病例讨论。这种一环扣一环的学习方法, 能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在学习“空气栓塞”这一专题内容时, 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 先学习理论知识, 然后进入实验室, 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己动手, 复制“空气栓塞”的动物模型。即能使学生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5 要善于总结教学改革成果, 并不断探索创新

采用以上这些教学方法, 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 促进教学改革的总结和提高。

由于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病理学课程开设时间不适宜, 课时少, 学生多, 师资数量, 教学资源相对不足[4], 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 我们在教改方面, 任重道远, 需要不断探索, 创新。

摘要:随着医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 全国医卫类高职院校不断成长壮大, 招生规模逐年增加。由于医学人力资源跨国界, 跨地区流动, 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 必然要按全球医学教育标准, 使医学教育走向国际化, 多元化。本文就病理学分析目前的教学现状, 并阐述了探索改革创新的教育方法, 达到我们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医学教育国际化,医学教育多元化,病理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睦建.从医学教育标准探讨病理学教育教学改革[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大、中专教育工作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C].2011:2-4.

[2]张惠铭.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病理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并轨教学模式的探索[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大、中专教育工作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C].2011:17-19.

[3]吴立玲.建设病理生理学精品课程的一点体会[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大、中专教育工作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C].2011:1.

医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8

1 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不仅要养出有知识有学问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懂得怎样做人, 人们常说先做人后做事。为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首先抓三件事。

1.1 抓“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工作, 我们的教师要做到:

必须上好每一堂课、致力教好每一个学生、竭力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我们采取了教学日志制度, 记录每一天的完成及进展情况。另外实验课要求教师认真准备, 做预实验。要求学生工作严谨, 兢兢业业, 逐渐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力求实验结果“真实”“准确”以达到预期效果。熟练掌握实践技能操作, 为生产实习及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辅人员必须上好每一天班, 尽力为学生做好每一件事,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我们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各系辅导员, 都应站好每一个岗, 努力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服务与指导工作, 都应在本系内营造一个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气氛。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制。

1.2

抓学风建设在学校学风建设很重要, 首先我们通过媒体、名人讲座、参观学习、课间见习等方式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该怎没做。使全校师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其次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教师和学生要交朋友、谈心、一起做运动。如果一块表出了毛病, 不把它的指针轻轻拨到正点上, 谁知道它会走到哪里呢?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他的手法是无形的、微妙的!尽管我们的学生已是成年或接近成年, 但毕竟还带着稚嫩, 因而我们还要采用欣赏式教育, 对取得成绩的学生给预予充分的肯定, 对于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对有不良行为和现象的及时加以制止。发现问题的, 就要耐心进行引导, 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坚持早睡、早起, 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创造五个文明场所:文明课堂、文明考场、文明宿舍、文明食堂、文明体育馆。让良好的风气充满校园的每个角落。

1.3 重点抓因材施

因材施教包括:因学生特点和特长施教、因教师能力施教、因学校条件施教、因教学目的目标施教。首先在学生中提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和“一帮一, 一对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作用。

2 改革课程设置

把素质教育放到核心地位, 我们所有的教学改革都要围绕这一核心, 都是为这一核心服务的。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 都要为素质教育这个核心服务。既注重基础理论教育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又注重实践技能操作, 同时又根据社会、经济科研以及人才市场的需不断改革教学方案, 我们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多次认真修改, 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方面根据实用性人才需求的特点, 适时进行了修正和改革。近几年增设了药学、口腔技术、医学口腔、今年又增设了检验技术专业, 这些专业都是社会上较缺少的, 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学校领导对专业设置工作非常重视, 在精力上和经费投入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先后扩建了5个实验室, 增设了7个实习基地, 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提高。在课堂教学方面, 我们采用灵活、开放的方式。既要讲重点、讲思路、讲方法, 又要强调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既要体现灵活性, 又要有创新性。我们多采用“布鲁姆教学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 讲、视、听、模拟、讨论、总结并用, 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以便做到融会贯通, 还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用性、实践性、实际性, 还要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 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操作水平, 做到学和用的统一。努力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 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既要传授基础理论知识, 又要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有些毕业生工作后发现, 所学专业与工作专业无关或关系不密切, 那么, 是否可以理解为学非所用呢?我们认为不然, 因为我们教会了他们怎样去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 把那个地方作为切入点能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 教会了他们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是至关重要的。因而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让他们多动手、多动脑。我们加强了生产实习,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甚至有的因工作出色还带薪实习。例如:药学系学生实习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口腔技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实习基地表现突出, 不等毕业就进行签约。就业率很好。临床、护理专业实习后就业于社区医疗机构、私营医疗机构等。就因为我们的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有较强的针对性, 所以就业率可达到90%以上, 超过本科院校。在整个教改过程中, 既要强调转变教学思想 (我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 我们着重注意加强对学生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3.1 加强实验室装备, 医学专科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必须要熟练掌握各专业技术、技能操作, 各专业各种实验、教具、模型、标本、设备、设施齐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以提高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能力。

3.2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 带领学生到我校附属医院进行课间实习, 了解医院工作程序, 熟悉医院工作环境, 和住院患者交流, 了解病情, 进行认症。

3.3 加强微机、网络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 不断改善条件、增添机房设备, 以满足学生使用需要, 同时在课程设置中引用电化教学 (如:教师自作课件, 应用多媒体教学) 。

3.4 加强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力, 在教改中我们各部系编写教学大纲, 实验实习指导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3.5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团结协作。采取分组活动, 分组讨论, 按组评分。大家献计献策, 共同把工作做好。

3.6 近年来, 我校申请省级科研项目达十几项, 并让优秀学生参与工作, 部分项目已完成并结项。并推向医院应用, 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 我们认为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乃是医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晓红, 郭三平.电视教材在口腔修复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3 (5) :274.

[2]王伟清.论“教育资源学”创生的必要性[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9 (4) :120-122.

医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9

1 医学人文教育

1977年英国学者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更加强调人的生命质量而非疾病本身, 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因素同医疗技术一样成为医疗质量的评价标准。医学有着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性质, 因此医学教育必须包含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人文素质即具备关注人类价值与精神的能力,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教育[1]。

欧美洲国家的人文教育历史悠久, 二十世纪末成立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 (IIME) , 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 应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巧”一样作为保证其毕业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2]。更多的学者研究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强调全面认识医学、人与社会, 树立职业道德价值观、注重培养医学生的沟通技能和协作精神。

在国内,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被大众所认识, 既往过于单一的注重自然科学的医学教育与“关爱病人、关爱生命”的现代医疗的理念的冲突愈发明显, 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 通过不同途径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目前, 我们医学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是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3]。而学科门类较齐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师资较强, 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了更明显的优势[4]。

2 教学内容

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生基础课阶段以课堂讲授的模式进行, 包括医学史、医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美学共6门[5]。当医学生走出教室进入临床, 在教师指导下与患者初次接触时正是对医学人文教育实践运用和深入理解的时候。如果此时, 临床教师将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充分、合理、恰当的融入临床实践之中, 那么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更易接受和掌握, 更对医学生在日后行医过程中保持医患、医医、医护关系的和谐起促进作用。

2.1 案例分析:

在医学生的临床见习期间, 针对各类疾病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会有大量实际病例分析, 与单纯课堂讲授相比, 学生更感兴趣。同样在其中穿插一些医疗投诉个案, 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产生投诉的原因、存在问题及如何避免, 可以使医学生增强人文意识、塑造个人素养及避免低级错误。例如:某病房正在抢救患者, 当抢救无效宣布死亡后家属万分悲伤之时, 另一名其他科室的护士进入与抢救护士耳语并微笑, 事后“微笑护士”遭到投诉并索赔。通过这个案例可以让医学生了解到医生的行为语言一定要考虑到患方的感受, 不合时宜的举止是导致医疗纠纷的导火索。

2.2 言传身教:

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是对医学生最有影响力的老师。因为临床医学教学活动是情景的、真实的、感性的、形象的和生动的, 此时临床教师在医疗活动中的言行举止、思维方式对医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资深医生都会对多年前某位主任在检查患者时温柔的手法和体贴的言语念念不忘, 这足以说明言传身教的感召力。首先, 作为临床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当然这也需要医院、医学院校、卫生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共同努力。

2.3 沟通的重要性:

医疗活动是需要多方协作的团队行为, 这就需要医医、医护, 各科室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同时临床医疗服务的对象是患者及其家属, 在此过程中要处处体现出对人、人格及生命的尊重, 故而使医学生了解到在医务人员中充分沟通是保障医疗过程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 及时合理的与患方沟通是体现人权、促进和谐及避免纠纷的法宝。沟通是一种艺术, 良好积极的沟通可以促进医疗团队的密切愉快合作, 化解医患矛盾, 最终提高医疗质量。

3 教学方法

如今, 进入临床学习的医学生为8 0后和9 0后, 他们好奇心强, 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 善于使用电子及信息技术, 自信又脆弱, 敏感而自私, 张扬自我个性, 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传统的单一粗暴的授课模式已不能满足需要, 所以要摒弃一言堂、灌输式, 要增加互动, 引用更多新鲜元素入教学活动中, 充分识别学生整体和每个学生的特征, 因材施教、个性化施教, 既能受到学生的喜爱又可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保证教学质量。例如, 病例分析时可以采用情景再现的形式即情景模拟, 在分析讨论疾病的相关知识之后, 由老师模拟患者或家属, 向医学生提出各种临床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由医学生分组讨论分析, 再予以指导。此种形式不仅充分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 给了他们展示的平台, 而且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

4 总结

医学人文教育不仅是医学生教学的内容之一, 它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方法。在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设计上, 应该在讲授的基础上广泛采用包括学术研讨、课外阅读、情景模拟等教学模式[6]。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教师是关键[7]。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优秀合格医学生的保障, 这需要更多的医学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投入。

摘要:人文教育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 医学领域也推崇备至。近几年, 我国的医学高等学校加强了对人文教学的投入和人才培养, 以便提高临床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临床医学生,沟通

参考文献

[1]杨宝峰, 孙福川, 朱慧全.再议医学人文教育[J].医学与哲学, 2005, 26 (4) :32-34.

[2]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2.

[3]钱怡, 刘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0:28-29.

[4]郭永松, 张良吉.医学人文教育:问题、挑战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 2006, 27 (12) :69-71.

[5]吴萍, 于德华, 王晨等.从医疗投诉分析医学人文服务现状[J].医学与哲学, 2006, 27 (5) :52-53.

[6]刘泉锋, 吴慧华.基于医患关系的现状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0, 30 (5) :704-705.

注重医学教学中的临床思维教育 篇10

1 临床思维是诊断学的精髓

临床思维教育体现在诊断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诊断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诊断就是通过各种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调查,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对每一种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便是一个临床思维的过程。从第一门临床学科开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临床思维,应点面结合,横向、纵向穿插进行讲解。如根据二尖瓣面容、二尖瓣区的隆隆样杂音及震颤等体征,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临床思维应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中得以很好地训练,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挑选典型症状和体征的患者,组织学生主动问诊、采集病史,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查体,了解重要体征的意义。要训练学生把症状和体征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临床思维的模式,为今后的临床课学习的见习和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临床思维教育是提高医学教学效果的关键

临床思维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机的结合。医学生学习医学各学科的程序一般是从基础到临床,从病理、病生到临床表现直至治疗,按照严格的因果关系进行学习。因此学习的过程即成为所谓的“装口袋式学习”,教学类似于“填鸭式”,学生难免会因被动接受而缺乏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应用临床思维讲述每一个知识点,既生动又突出了知识点的实用性,使学生产生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主动思考,如由休克病人的抢救实例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述其病理生理改变,将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3 临床思维是决定临床实践能力的根本

临床思维是医生实践的基本功,临床思维教育应成为医生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践能力的高与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医生的临床工作突出由果及因的临床思维过程,从患者表现的阳性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推理疾病的可能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做出疾病的诊断和实施治疗,根据治疗效果进一步检验诊断的准确性。临床思维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服务于临床实践。医生的认识水平在临床思维运用中不断积累和提高,经验日渐丰富,更好地指导实践。临床思维教育应该成为医学继续教育的精髓,成为每一位医生终身教育。

4 临床思维教育是医生素质教育的基石

医学的服务对象是人,人的生命在疾病面前很脆弱,医生的工作必须做到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与马虎。医生的天职就是要解决患者的病痛,医生的宗旨就是要为患者服务。职业的性质决定了医生的学习是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准确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真正实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医学教育工作者在加强临床思维教学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临床思维能力。只有缜密的临床思维,才能有符合患者实际的正确诊断,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拯救病人于病痛之中,真正实现了救死扶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和效仿教师,逐步从兴趣入门,接近和走进教师所从事的这一无比高尚的职业中,职业道德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深入他们的灵魂。因此,临床思维教育也是医德教育的基础。我们要从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教育入手,提高医生自身的素质。“医乃仁术”,通过临床思维教育,树立作医生的角色感和使命感,领悟做医生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的真谛。

5 临床思维是循证医学的基础

临床思维教育是医生进一步从事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临床医疗、护理及预防保健是靠长期大量的实践逐渐积累而获得。循证医学兴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称为临床医学的“基因组”计划,是影响人类的伟大思想之一。

循证临床思维模式已经成为21世纪医学领域的科学的思维模式,在有客观证据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思维,再指定干预策略,为病人及有不同医疗卫生需求的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观察效果,不断总结经验,这就是循证思维的过程。循证医学是科学的临床思维,循证思维是现代医生应具备的能力,是他们获取最新的医学理论、熟悉当前最佳相关研究成果的能力,是掌握一般临床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基础知识的能力,是收集现代循证医学信息有效手段的能力。重视临床思维教育,为医学生乃至医生自己进行循证医学实践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医生,要改变重知识传授、轻思维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思想,树立临床医生诊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临床思维能力的高低的观念,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最重要环节的观念[2]。要充分认识终身进行临床思维学习和训练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的教育观念,重视医学生临床思维教育。要提高医生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满足循证医学思维的基本要求。临床思维教育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进一步研究、改进考试或考核模式,从命题、考试方法到评分标准入手,既要考核专业知识,也要考核思维能力。

中国医生应该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立足当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开展思维方式的研究,探索临床思维方式现代化、科学化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学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3]。医学教育应以临床思维教育为核心,每一位临床医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

摘要:通过纵深分析临床思维的特点,讨论临床思维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助于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医学生乃至医生自身素质。临床思维教育是进行循证医学思维实践的基本要求,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医生,要充分重视医学生临床思维教育。

关键词:临床思维,医学教育

参考文献

[1]蒙定水.谈谈临床思维[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S1):87-90.

[2]刘永超,金海燕.提高手术室临床教学的方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5):94-95.

医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11

关键词:传染病学;整合医学教育模式;案例教学

【分类号】G642;R-4

一、现有医学模式与传染病学教育背景

现如今,传染病教学正在受着由于疾病谱的变化,进而出现群体性传染病的新增的冲击,导致教学大纲与现在的形式不一致的现象。传染病具有症状多样的特点,出现时往往伴随着发热,器官衰竭,往往同时涉及多种学科,例如皮肤科、内科以及妇科同时出现的现象[1]。现如今的临床教学,依旧多数以基础课程由临床课程推进的形式,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以及相关性,导致学生不能达到知识的贯穿应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传授和知识系统性,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参与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随意、机械、盲目,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对于培养二十一世纪医疗人才,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和能力十分不利。现如今,临床教育模式往往使得学生缺乏融会贯通的思想,导致思考问题时极其的片面与局限。在这种形式下,要求对现有医学模式进行改革。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给传染病的教学带来新的冲击,促使提出新的教学模式。

二、整合医学教育模式的提出与其在传染病学中的应用

现如今疾病谱的急速改变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以及疫苗在人群中的普遍应用。部分疾病例如如脊髓灰质炎、 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疟疾等由于疫苗的应用,发病率控制的极低,但却依旧作为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因此针对这种教材跟不上形势的问题,现提出整合医学模式。针对传染病教学的整合改革應当从以下几点进行:

2.1教学方法

传统的医学模式主要是以老师讲授为主,以书本为学习的基础,但往往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以及知识不能融会贯通,遇到问题时不能全面的解决。现提出的整合医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发散性思想为主要导向进行案例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模式,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满足传染病学教学改革需要,将素质教育以问题式、讨论式、启发式等创新方法贯穿于课程教学中[2]。

2.2教学内容

整合医学模式具体包括:PBL、CBL 及 MCAI。PBL又称为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该种教学模式最早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其宗旨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问题式教学。CBL 又称案例式学习,Case-Based Teaching,简称CBL,源自于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商学院,该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提供具体的案例,其中老师扮演者设计者与鼓励者的角色,主要作用是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学生不再是死板的学习书本,而是根据案例具体分析。MCAI,又称为多媒体辅助教学,Multimedia aided teaching,简称MCAI,具体是指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包括图片、视频演示、Flash 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将具体形象展现出来达到教学方法、优势在于有效的将动静结合以及视听结合以达到显著的教学模式。

三、整合医学模式在传染病学教育中的实际案例——PBL教育模式

PBL又称为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该种教学模式最早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其宗旨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问题式教学。具体步骤为,首先成立探究小组,由7个左右的学生和一个教师组成,研究课题由老师事先安排,同时提出具体的问题,有学生来解答。学生利用书籍,网络等手段进行解答,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在由学生进行汇报解答,老师进行总结。在查询答案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具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潜力的发掘,培养综合式的人才。

四、整合医学模式在传染病教育中的前景与待完善问题

针对整合医学模式的前景与待完善的问题,部分学者作出解释,首先,现在临床面临的多数疾病都没有明确的或唯一的病因,要彻底了解和治好一种疾病,靠一个专科是很有限的,即便是单一的外伤,也会牵扯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变化。其次,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有些疾病是无法战胜或无法消除的,比如肿瘤、糖尿病,所能做到的只是带病生存和提高带病者的生存质量。只重视单科治疗获得的生存质量可能很差、生存时间可能很短,整合医学是人类不得不为之的转变[3]。再者,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许多新发或再发传染病不断涌现,比如艾滋病、SARS、甲流。单一学科不仅背水一战而且杯水车薪,这就需要多学科联合应战。第四,短短的50年中,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增加了30岁以上。身体不仅与自然界的接触增多会发生变化,而且身体本身也会发生多系统、多器官的变化。对于这些生理性的或病理性的变化,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共同认识,才能从诊疗中真正解决现在和未来因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第五,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以前难以想象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问世,并在临床上得到成功应用,解决了许多过去解决不了的医学难题。但似乎继续向前发展已有很大困难,而且经典医疗技术只能解决局部问题,要维持医学的发展,必须依靠医学知识与技术的整合。最后,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许多疾病的发生与社会现实有关,而社会现实又引起大量心理问题。如果医生只了解躯体疾病的诊断治疗,不解决心理问题,势必再多的医生和再多的医院也治不完或治不好这么多病人。

五、结论

现如今,传染病教学正在受着由于疾病谱的变化,进而出现群体性传染病的新增的冲击,导致教学大纲与现在的形式不一致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提出整合医学教育模式,主要包括PBL、CBL以及MCAI,通过这种新型的传染病教学模式有利于新型的医学人才的培养,以及适合现如今对于传染病教学的要求,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冯军强,陈召,周勇安,等.优化整合多种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7(20):81-82.

[2]李云华,丁国锋,李志.整合医学教育模式下传染病教学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4,10(1):27-28.

[3]洛桑东智.案例教学法在藏医杂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5(30):168-169.

论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诚信教育 篇12

关键词:诚信教育,医学伦理学,思想道德建设

诚信是人类共同崇尚的优秀品德, 是社会基本的伦理价值要求。随着现代社会向前发展, 诚信不再只停留在个人修行方面, 而是已经上升到制度建设层面。现代社会对各行各业的诚信要求越来越高。对个人而言, 诚信是立身之本。具体对医生而言, 诚信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涉及利益的矛盾冲突增多, 诚信缺失现象时见报端, 社会公信力下降, 舆论环境恶化, 甚至影响到了医疗环境, 对医务工作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冲击, 也对还在医学院校学习的医学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情况, 面对目前医疗领域出现的诚信危机问题, 必须从“源头”抓起, 也就是需要加强在校医学生的诚信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诚信素质。笔者认为诚信教育是大事, 必须全员行动。对于一线教师来说, 应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强诚信教育, 并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以增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感, 唤醒医学德性本质, 实现医学德性实践。以下将具体讨论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诚信教育。

1 医务人员职业诚信的内涵

自古以来, 诚信就是医务人员从医的一条基本原则, 医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奉行“仁心仁术”, 诚心对待患者。在我国古代的很多医学论著中, 都能找到诸多医家对诚信的强调。晋代杨泉就指出:“夫医者, 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 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 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隋唐的孙思邈强调“大医精诚”。在西方, 自古希腊开始, 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要求医者发誓, 一视同仁地平等对待患者, 竭尽全力救治患者, 不伤害患者等, 如“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不得利用患者对自己的信任谋私利、保守患者秘密”等, 这个影响深远的经典文献可以说是医务人员最早的“诚信宣言”, 至今仍被一些医学院校作为新生入学誓言。

在《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诚, 信也”, “信, 诚也”。诚信的本质是“诚实、守信”。对于医务人员来说, 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真诚实在、言行一致。有学者认为, 医务人员职业诚信也叫“医疗诚信”, 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防病治病、救死扶伤、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医疗活动中要实事求是、诚实无欺、不欺诈隐瞒、不弄虚作假。

2 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诚信是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 医务人员的诚信教育应从启蒙阶段开始, 即从在校学习阶段开始。只要医学生在学习阶段能将职业诚信内化于心, 形成个体诚信, 培养诚信信念, 对其今后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将产生长期约束力。无论医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程度如何, 只有在校期间坚定了诚信信念, 坚持实事求是, 走上工作岗位后才有可能给予患者应有的真诚和负责, 诚实无欺, 尊重患者, 最终促进自身医疗水平的提高。但是, 当前医务人员失信现象时见报端, 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因此, 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非常有必要。

2.1 当前社会的医疗诚信现状决定必须加强诚信教育

当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此同时, 个别行业的法律制度与行业规则却还不够完善, 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 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 刺激了各行业人员的神经, 包括医务人员。有人做过一个相关调查, 问:“两种药的疗效一样, 你开便宜的还是贵的?”很多医务人员回答:“看患者的经济情况。”实际上,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 无论是专业上还是伦理上, 医生都应遵循医疗最优化原则, 争取最佳疗效和最低费用, 即“少花钱看好病”。可见利益的驱动对医疗诚信产生了影响。而这些问题对于未来的医务人员即医学生来说, 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医学院校除了要探讨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何加强诚信教育的问题, 还必须研究如何充分发挥教学主阵地的作用, 在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 形成诚信意识, 提高诚信素质, 这也是医学院校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2 医学院校的诚信教育现状决定必须加强诚信教育

我国医学院校所开设课程中, 基础医学课和专业课占主要部分, 另外还有一些公共通识课和素质拓展课程, 多为人文社会科学类。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为例, 开设了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和公共通识课。医学生多认为, 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对今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学习更为重要, 他们对这些课程更感兴趣, 上课时也更认真。但是, 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重在对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 对医学生的诚信教育有限, 甚至有不诚信的带教教师把不诚信的观念带给了学生, 导致了不良影响。可以说, 专业过硬但品德低劣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如果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危害社会, 其消极影响会更大。因此, 诚信教育应当开始于医务人员的启蒙教育阶段和学习阶段, 当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 医务人员才会诚心诚意、尽心尽力对待患者, 公众的利益才会得到保护。

2.3 医学生的诚信现状决定必须加强诚信教育

当前, 我国医学生在职业诚信方面的认识和实践主流是好的, 大部分学生关于诚信的认识和理解是正确的, 在实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能遵守诚信理念。但是, 也存在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医学生对待实习敷衍了事, 编造各种借口逃避实习;个别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草率对待临床工作, 不遵守工作纪律, 编造临床数据, 抄袭住院医生的病史, 甚至杜撰、编造病历。可以想像, 这样仅有专业技能知识没有诚信的医学生成为医生后, 对患者乃至整个社会将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 必须及早对医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3 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的策略

3.1 根据本学科特点, 加强诚信教育

医学伦理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联系最紧密、影响最深刻和最直接的交叉学科, 旨在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责任感, 唤醒医学德性本质, 实现医学德性实践。因此, 医学伦理学教学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应用型的卓越医学人才十分重要[1]。在现实中, 医疗决策需要医务人员除了专业技术还必须具备基本的伦理能力, 具备医学人文素质。医学人才后天习得的素质可以分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两大类。其中人文素质核心和基础是医学伦理素质。后天习得的医学伦理素质, 从本质上说, 应是在医德实践中养成的[2]。但是, 到了现代社会, 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事必躬亲、完全依靠自身感悟和体验的医德情感养成模式, 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 医学伦理学成为现代医学人才提高医学伦理素质的必修课。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 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校开始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医学院校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1999年, 国家将医学伦理学作为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必考课程之一。同时, 医学伦理学培训也被列入在岗医务人员大学后教育的重点内容[3]。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讲清楚本学科的背景、意义和要求很有必要, 学生会更重视本门课程, 诚信教育会更有成效。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医学生的特点, 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思辨与实证相结合、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对伦理问题的敏感性以及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 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渗透诚信教育, 使诚信真正内化于心。

3.2 深化教学内容, 加强诚信教育

前文已论及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但目前已出版的医学伦理学教材均没有专门章节论述诚信教育, 没有专门针对诚信教育编制的案例或辅导读本可以提供参考。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各类资源, 搜集、挖掘并整理大量有关诚信方面的素材。纵观古今中外, 可以用于诚信教育的素材非常丰富, 现归类3个素材库。

(1) 素材库一:关于诚信的传统医德思想。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 孕育了丰富的医德思想, 其中诚信是我国传统医德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比如隋唐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全面论述了医者行为准则, 是我国医学史上最全面、最系统的医学道德文献。孙思邈在其《大医精诚》篇中提出“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 普同一等, 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 自虑吉凶, 护惜身命”, 要求医者应诚心实意对待患者, 去除个人私利怨恨等, 一视同仁地平等对待患者, 竭尽全力救治患者;孙思邈还提出“不得恃己所长, 专心经略财物”, 要求医者不能隐瞒欺诈, 应清廉正直;甚至直接要求医者应诚信诊疗, 精益求精:“省病诊疾, 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 丝毫勿失, 处判针药, 无得参差。”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乏这样的素材, 教师要善于挖掘提取其中积极有益的成分。这些材料如同沙中珍宝, 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 认真备课, 积极搜集材料, 总会淘到有用的教学资料[4]。

(2) 素材库二:关于诚信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史料, 教师极易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找到诚信为医的典范和不讲诚信的教训。而且我国医学道德传统悠久, 在漫长的医疗活动中, 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 还建立和发展了比较完整的医德规范, 对促进医德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我国, 自古以来医生虽然凭医业养家糊口, 但无不自诩担负悬壶济世的使命, 许多诚心诚意对待患者的佳话广为传颂。比如东汉名医华佗医技高超, 淡泊名利, 一生三次弃官, 坚持民间行医;宋代范仲淹有“不为良相, 愿为良医”之说;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 在疫病流行期间, 为照顾无家可归的病人, 创办“安乐坊”[2]。诸如此类例子很多。从古人的道德思想中发掘诚信教育材料是一条便捷的途径, 也可以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医学教育。

(3) 素材库三:有关诚信的现代社会生活案例。我们不仅要关注过去, 更要关注当下与未来。当前,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社会生活如同万花筒, 多姿多彩, 真善美中掺杂着假恶丑。各类媒体不时披露出种种医疗行业的丑行, 如多开药多开检查、学术失范与科研造假、捏造检查数据等。这些案例可以作为反面教材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结合相关理论讲授时恰当地提出, 但要注意最后做正面总结引导, 以免产生相反效果, 传播了负能量。当然, 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医务人员诚以待人、大公无私的典型例子, 比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总能看到白衣天使的身影;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 本校医学生接触的临床带教教师绝大部分能诚恳认真地对待患者, 这些更是我们应该整理的正面案例。正面的案例能够增强医学生固守职业道德的信心和决心, 而剖析反面案例时, 不应只是谈及现象, 而应重在揭示医务人员造假产生的严重后果, 强调医生面临的利益冲突及最终的遭遇, 并创设情境提问学生, 如果面临同样的价值判断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在现实中应如何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原则, 这样才能使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情况思考并受到最直接的警示教育,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意识和是非识别能力, 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医务人员守信和守法的重要性, 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总之, 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少不了社会生活中真实、具体、生动的案例材料,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理论联系实际, 用案例分析法或角色扮演法启发学生。

3.3 贯穿教学全过程, 加强诚信教育

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把诚信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诚信教育要与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相融合, 在讲授基本理论、原则、规范的同时, 结合课本内容及专业理论知识,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例如, 在绪论这一章中, 可以谈及中国优秀传统医德中如何注重“诚”;讲授医学伦理学的背景时, 可以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谈到诚信的重要性;又如, 在“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道德”一章中, 可以用具体的案例, 请学生讨论诚信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再如, 讲授“科研伦理”时, 要强调实事求是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伦理要求, 是医务人员必须遵循的伦理底线。尊重事实和服从真理, 对于从事医学科研的工作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必须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目前有哪些具体的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甚至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内容, 在教学大纲指导下, 选择合适的案例特别是学生身边的例子解析, 以弥补课本内容的不足, 用生动具体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医疗诚信的认同, 形成诚信意识。

教师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 应要求学生在作业、实验、考试、实习中都以诚信为本, 做到作业不抄袭、实验不编造、考试不作弊、实习不造假。课后,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诚信相关的作业,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 还可以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交流, 及时发现学生思想新动向, 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提示, 并提供足够的帮助。此外, 建议学工部门建立诚信档案及评价体系, 督促、监督和奖励学生诚信。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应该长期不断线的教育。通过多种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及时纠正, 促使学生树立诚信理念, 养成遵守职业道德的良好习惯[5]。

3.4 教师身先示范, 加强诚信教育

教师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引导者, 更是诚信教育的引导者。教之诚信, 生之榜样。不诚信的教师, 怎能培养出讲诚信的学生?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诚信, 并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教师的身教示范作用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无限且终生的。因此, 教师要谨记教书育人一定要谨言慎行, 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 诚心实意对待学生, 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上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自己要先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师要有一颗诚挚的爱国之心, 还要敬业乐业,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待人亲切友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 教师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工作作风都要过硬。作为身教重于言教的典范, 教师必须做到既言传又身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要先行。如果教师在言行举止上都做不到诚信, 又谈何教育学生诚信?诚信, 绝不能只是一句口号, 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医学伦理学理论课和实践课中, 教师都要注意诚以待人, 严以律己,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针对医学生的特点, 狠抓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内课外都注意加强诚信教育, 这样诚信教育才不会流于形式, 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达到预期的目标。

综上所述, 诚信是金, 诚信为本。医疗行业的诚信, 应从医学生开始抓起。我们应根据医学伦理学学科的特点,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教师身先示范进行医学生诚信教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了坚定的诚信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日后走出校园, 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 才有可能拒绝诱惑, 从他律走向自律, 坚持诚信待人, 诚信做事, 诚信医疗, 造福社会, 成为“大医精诚”之人间大医。

参考文献

[1]王文娜.论我国医疗诚信建设[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2]陈勰.医学伦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3]孙福川, 王明旭.医学伦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4]胡玉萍.浅探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诚信品质教育[J].科技信息, 2012 (11) :357.

上一篇:海洋优势产业相关下一篇:系统脆弱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