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共9篇)
情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
情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靖吉芳
(韶关学院医学院,广东韶关 521000)
摘要: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初学者来说,普遍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针对当前免疫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被动式、填鸭式教学带来的弊端,提出引入情景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具体措施。情景教学法重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教学,切身感受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另外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情景教学法;课堂教学
医学免疫学作为现代生命科学的三大前沿学科之一,伴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进步而获得了迅猛发展。其理论与技术已经广泛渗透至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等各专业,成为生物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1]。但是,医学免疫学在内容上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而内在的联系性和逻辑性却很强,这对于初次接触免疫学的医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常常感到听不太懂,继而产生畏惧心理,也是历届学生反映较难学的课程之一,教学效果常常是事倍功半[2]。因此,针对医学院校《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教学,不仅要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讲解,而且更应当注重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性,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法的必要性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角色和场景高度融合后的一种“仿真”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动态过程中,通过观察或问题的解答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符合人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医学免疫学课程以往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将教材的知识点逐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忽视了各知识点内在的联系性与逻辑性。导致学生接触到的免疫学是一些 晦涩难懂概念的简单堆积,毫无兴趣可言。而情景教学法可以通过精选过的知识
作者简介:靖吉芳(1980−), 女(汉族), 山东聊城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抗感染免疫研究。Tel:***;E-mail: sgyxyjjf@sina.com 实例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知识,将学生带入现场,深入角色,以案例或是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可以将各知识点在创建的情景中得以运用,实现由“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符合该课程的专业特点。情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提
首先是导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巧妙的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程的具体内容制定情景教学的导入方式。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式,如肆虐千年的天花是如何被消灭的、人体每天正常代谢死亡的细胞去了哪里、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得肿瘤性疾病,通过以上三个问题解决绪论部分所讲的三大免疫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也可以选择在总结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课的过渡式,如抗原讲完之后为什么不讲抗体,而是讲免疫球蛋白,从而引出抗体与免疫球蛋白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或自己创作对所学内容有启发意义的漫画式、诗词、歌曲音乐等导入方式,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创设情景。把教材中有关免疫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常识通过创设情景沟通起来,这样可以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能够使他们切实体会到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所创设的教学情景(比如注射乙肝疫苗为什么能预防乙型肝炎,能否用来预防其他类型的肝炎)产生对教材知识的兴趣,进而探求知识、掌握技能。教师在备课时应有意识地对知识点进行加工处理,也就是说要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通过构筑的情景间接向学生阐述,使学生乐于接受。情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第一,多采用比喻法进行情景教学。医学免疫学最大的难点在于太过抽象,学生看不见、摸不到,甚至连想象的空间都没有。多采用比喻法可以讲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比如将免疫应答过程比喻为一场战争,抗原好比导火索,当导火索消除了,战争也就结束了;中枢免疫器官好比培养士兵的军校,外周免疫器官好比战场;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就好比海、陆、空三军等,而免疫应答的结果就在于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通过此种教学法,学生认为既掌握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又使局部知识与整体联系了起来,因此反映良好。第二,配合适当表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讲免疫应答过程时由学生分别表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首先给参演同学明确自己的角色,有表演任务的同学彻底记住自己的职责,同时还要顾及自己前后出场同学的任务。表演结束由学生给予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实践证明,学生情绪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知识得以内化和深化。如果说创设情境和比喻法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想象的情景,那么游戏和表演就是真正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可切身体会的情景,它们能够有效地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倦情绪,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情景的展开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一方面使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具体化、整体过程局部化、静态过程动态化[3],另一方面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拓展了教学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信息获取量。例如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免疫应答等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将这部分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再配合精炼的解说,可使抽象复杂问题具体简单化,静止刻板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直观、连续动态化,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整体理解和掌握。另外,多媒体技术可以使知识传播快速、便捷,很好地解决了课堂时间有限而知识信息量大的问题。
总之,在教学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免疫学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选择。今后,我们还将探讨情景教学法与其他优秀教学方法[
4、5]的有效结合,寻觅出一条更完善的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方法。
[1] 陈蔚峰, 金伯泉。医学免疫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 夏玲俐.浅谈中专学生上免疫课的心理表现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2006,22(07):1102—1103.[3]林晨,江振友,高珂.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3):335—337.[4]黄爱丽.浅谈图示导入法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6):58.[5]杨红玲,孙云章,陈政强.免疫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77—78.
情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2
1 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法的必要性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将教学内容、角色和场景高度融合后的一种“仿真”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动态过程中, 通过观察或问题的解答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符合人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医学免疫学课程以往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将教材的知识点逐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忽视了各知识点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导致学生接触到的免疫学是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的简单堆积, 毫无兴趣可言。而情景教学法可以通过精选的知识实例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知识, 将学生带入现场, 使学生深入角色, 以案例或是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 采用情景教学法, 可以将各知识点在创建的情景中得以运用, 实现由“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转变, 这符合该课程的专业特点。
2 情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提
首先是导入。巧妙的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具体内容制订情景教学的导入方式。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故事, 如肆虐千年的天花是如何被消灭的, 人体每天正常代谢死亡的细胞去了哪里, 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得肿瘤性疾病, 通过以上3个问题解决绪论部分所讲的三大免疫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也可以选择在总结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课的过渡式, 如抗原讲完之后为什么不讲抗体, 而是讲免疫球蛋白, 从而引出抗体与免疫球蛋白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搜集或自己创作对所学内容有启发意义的漫画、诗词、音乐等导入方式, 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是创设情景。把教材中有关免疫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常识通过创设情景联系起来, 这样可以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 能够使他们切实体会到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同时, 引导学生通过所创设的教学情景 (比如注射乙肝疫苗为什么能预防乙型肝炎, 能否用来预防其他类型的肝炎) 产生对教材知识的兴趣, 进而探求知识、掌握技能。教师在备课时应有意识地对知识点进行加工处理, 也就是说要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通过构筑的情景间接向学生阐述, 使学生乐于接受。
3 情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第一, 多采用比喻法进行情景教学。医学免疫学最大的难点在于太过抽象, 学生看不见、摸不到, 甚至连想象的空间都没有。多采用比喻法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比如将免疫应答过程比喻为一场战争, 抗原好比导火索, 当导火索消除了, 战争也就结束了;中枢免疫器官好比培养士兵的军校, 外周免疫器官好比战场,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就好比海、陆、空三军, 而免疫应答的结果就在于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通过此种教学法, 学生既掌握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又使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联系了起来, 因此效果良好。
第二, 配合适当表演,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讲免疫应答过程时, 由学生分别表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表演结束由学生给予评价,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实践证明, 学生情绪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 知识往往得以内化和深化。如果说创设情景和比喻法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想象的情景, 那么游戏和表演就是真正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可切身体会的情景, 它们能够有效地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倦情绪,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 情景的展开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 一方面使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具体化、整体过程局部化、静态过程动态化[3], 另一方面增加了课堂信息量, 拓展了教学内容,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信息获取量。例如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免疫应答等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 将这部分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再配以精炼的解说, 可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具体、简单化, 使静止、刻板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直观、连续动态化, 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整体理解和掌握。另外, 多媒体技术可以使知识传播快速、便捷, 很好地解决了课堂时间有限而知识信息量大的矛盾。
总之, 在教学实践研究中, 我们发现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达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是免疫学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选择。今后, 我们还将探讨情景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4~5]的有效结合, 以寻觅出一条更完善的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蔚峰, 金伯泉.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夏玲俐.浅谈中专学生上免疫课的心理表现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7) :1102~1103.
[3]林晨, 江振友, 高珂.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7, 9 (3) :335~337.
[4]黄爱丽.浅谈图示导入法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6) :58.
情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3
摘 要: 目的:探讨案例与情景教学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三年制护理专业2014级学生244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124人,采用案例教学与情境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基础知识成绩和教学效果评价进行比较,并调查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基础知识成绩和教学效果评价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较好。结论:案例与情景教学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案例与情景教学法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 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将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1-3]。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这一传统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在传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堂上,老师会在短时间内讲述大量、繁杂的知识,学生容易厌倦。在当今教学改革进程中,“案例与情境”教学模式近年来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3]。案例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可强化教学效果,亦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题组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内对三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行案例与情境为基础的教学,并通过比较,得出案例与情景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三年制护理专业2014级学生224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人,实验组124人。两组学生人数、年龄、学习纪律、基础及前期各门基础课成绩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于一年级下学期开课,均由笔者授课。教材采用科学出版社出版李剑平主编的《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目标与课时数相同。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按教学大纲授课,教师讲授理论为主,学生听课、记笔记、思路跟进等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班运用案例与情境教学法。课前布置案例,依次展开情境教师于课前先给学生发放案例素材。
1.3教学效果评定方式:①期末考试成绩:课程结束后对两班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试,由同一教师命题及阅卷,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心设计考题,共100道选择题(总分100分),其中病例分析题型占40分,主要考查学生临床思维及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其他题型占6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②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设计7个内容。发放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44份,回收率100%.
2.结果
2.1实验班与对照班考试成绩比较
病例分析题得分,实验班(34.78±1.95)显著高于对照班(30.25±3.67),基础知识题得分,实验班(50.35±5.34)显著高于对照班(47.13±4.43),具体见表1。
2.2两种教学法教学效果评价
比较内容包括: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课堂主动参与意识,增强沟通和协作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七个方面,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班。
3.讨论
本研究说明,实验班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普遍认为采用案例与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强化学习效果,同时对未来职业发展有益。案例与情境教学法把课堂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模拟演示、分析,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感知、理解、深化融为一体,强化了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在老师启发引导下积极提出问题,并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发表意见,寻找解决方法。这种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使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5]。
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应用中,案例与情境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提高了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赵平,徐庆强,戚中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2,03:161-162.
[2]李晓杰.“课证融合”模式在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中适度推行的探讨[D].厦门大学,2014.
[3]王较过,何传杰,张梦琴.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及其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47-48.
[4]周密,李哲,王艳艳,华芳,郑海筝.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0:1923-1925.
[5]向丽,周铁军,王光西.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06:700-702.
情景教学在数学中的应用 篇4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应以集体的自主活动为主旋律,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光要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想办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调动,能力得到提升.单纯的数学学习是枯燥的,但结合情境却能提供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学习。本文初步探讨了情境教学创设常见情景的办法,以及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情境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知识;情境教学
一、现实背景及意义
“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创设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在情境创设的热潮下,情境创设中的一些问题和偏差也随之出现。不难发现某些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只不过是“花架子”,它忽视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实效性。由此可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容易,而要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却不易。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而数学知识本身又具有它的抽象性,这一组矛盾是客观存在而又无法改变的,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领悟到情境教育是缓和这一组矛盾的重要方法。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1]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对于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研究,国内外一些教育家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
[2]
二、国内外研究的状况
对于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研究,国外一些教育家,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古希腊教育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他借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美国教育家杜威也十分重视问题情境教学,他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的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对问题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实践和开拓。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他在长达9年的“暗示教学法”的尝试,取得了惊人的轰动效应的教学成果。“暗示教学”的根由就是问题情境教学。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并把问题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教师正在对情境教学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教学,并取得了效益。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自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自2001年1月以来,在中国西南地区开展了“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实验。实践证明,强调创设数学情境,把从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趋动教学,同时在解决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引发出新的情境,从而又产生出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形成“情境―问题”学习链,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华东师大孔企平教授的四环节论中,首要其冲就是要有一个问题情境以激发小学生的疑问,体现了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问题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
三、创设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引入故事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设故事情景,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的时候,首先用大家喜欢看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编一个故事:大家这几天看《喜羊羊与灰太狼》了吗?羊村昨天晚上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小蚂蚁储藏在粮仓里的蛋糕被盗了。小蚂蚁知道后可急了,于是它焦急地绕着一片树叶的边线走了起来(课件演示小蚂蚁爬树叶过程)正好走完一圈也叫一周的时候突然想到:对,得赶快向村长报案,于是小蚂蚁就报案去了。(课件演示村长开着警车来了)村长来到粮仓侦察了一番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在门口留下了三种动物的脚印(老师出示三种不同动物的脚印),村长掌握了这一线索后就去调查了,同学们:你们也动手描一描脚印。学生动手,初步感知周长,然后通过摸、量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周长,最后通过量周长知道谁是小偷,这个情境的创设,运用了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并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法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成了学生进行统计竞赛的场所和欢乐的海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远道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有趣的故事情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3](二)、引入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4]如教学《圆的认识》,老师在课上用电脑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上颠簸,并设问:唐老鸭舒服吗?为什么?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车轮应做成圆形的。接着再用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但车轴不在圆心上颠簸,设问:车轮已改成圆形的,为什么唐老鸭还不舒服?学生依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车不上下颠簸,必须使车轴至车轮的距离处处相等,因此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最后再用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经过学生改进后的汽车上“嘎嘎”直叫,教师语言配合:唐老鸭在谢谢我们大家呢!这个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笑声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并体验到了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功感。
又如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数学知识。
(三)、引入操作情境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确实是这样。“动手做”理念指出: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理解。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实物、学具等摆一摆、移一移、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增强感性认识,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5]
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有一个量高的环节。教师教学时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想用什么方法量出你手中圆锥的高?同桌商量商量再动手好吗?结果发现有的学生用两只尺去量;还有的学生把圆锥倒放去量;有个学生居然想到用一根细管从圆锥的顶点处插进去量。这样,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通过动眼看、动脑想、动手量的自主探究,获取了知识,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挥。
又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一起堆积木,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
(四)、引入生活情境
儿童的数学是现实数学,因此,儿童的数学学习组织,应源于他们的数学现实。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这是儿童学习数学与成人不完全相同之处,这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应用的原因。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有多么广阔,学习的天地就多么广阔。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思考。
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师:老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班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男女生人数。)师:男多女少这种现象从全国来看也非常明显。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几个网页,在网页中突出以下数据:
1、海南省新生儿男女比例为135:100。
2、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为119.2:100。
3、男女比例失调,十年后我国将会有数千万光棍汉!师:刚才我们提到的135:100和119.2:100都是比,关于比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比的意义)真实的数据,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新的表示形式,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又如在教“按比分配”时,一上课,我就把学生带入了帮体育老师分球的情境中。“体育老师想请你们帮帮他的忙,给三年级的学生分篮球,王老师有12 个球,要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进行练习,你们看怎么分?”学生听到题,纷纷议论起来,交流后,基本上都同意男、女各分6个。这时,我说:“你们这种分法王老师试过,可三年级的男同学非常不满,说这样不合理。他们说,我们16个人,怎么和她们8个人分的一样多呢?老师太偏向了。那你们觉得怎样分才算公平呢?”学生们又陷入了沉思,经过讨论,有学生提出建议:按男、女学生人数的多少来分,多的多分点,少的少分点。有的学生起来争议:那到底多分多少呢?我及时抓住时机:“对,人多的要多分,人少的要少分,那么有没有一定的依据呢?”又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们自己总结出“应按人数的比来分配,就比较合理了”。可见,这种与[6]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多么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五)、引入竞争情境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总是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承认,得到较好的评价,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数学课堂上创设这样的竞争情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学习效果也很好。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成绩比较平均的小组。小组成员上课守纪律、会听讲、会提问、会思考、会合作、会交流,就奖励他们。课尾,评出优胜小组,分别为:冠军组、亚军组和季军组。老师和全班同学向获得冠、亚、季军的小组鼓掌表示祝贺,获奖小组成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和喜悦的心情。然后对表现不够好的小组进行鼓励,并提出希望和要求。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比哪个小组会听课,哪个小组会合作,哪个小组学得好。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效果也很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并主动亲近数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使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多方面的培养融合在一起,才能得到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
情景教学在小学思品教学中的应用 篇5
敦化市实验小学 任淑红
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具体为主的生动形象的场景,来引起学生们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学习教材,并使学生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特别强、心理意识逐渐完善的关键时期,情景教学法应用其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小学品德教学水平。
一.情境导入贴近生活
课堂教学环节的导入是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前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良好的导入可以有效地唤起学生情感的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明确思维方向和学习目标。
我在教学《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时,用曾经发生过的各种灾难的图片导入课题,使学生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险和灾难有了一个正面的认识,从而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情不自禁地进入全神贯注的学习的状态。
二.情景的引入促进探究
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包括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以及生活经验。
在教学《秋天的收获》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收集一些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树叶、粮食、蔬菜、果实,再加以整理。上课时,我安排了“树叶、粮食博览会”、“果蔬大比拼”、“秋游去”这三个活动主题。整堂课,我努力营造情景氛围,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体验学习。特别是在“果蔬大比拼”中,我就引导学生:用自己收集到的树叶、种子,可以做些什么呢?很多孩子就进行了创作拼贴画。在“秋游去”中,我让学生整理这次秋游活动中所有的物品:除了我们的作品和剩下的树叶、种子,还有些什么?学生总结出了“按照够自己吃喝的所需的用量带东西就,这样就不会有浪费的行为了”。整节课下来,较好地完成了《秋天的收获》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也较好地体现了《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理念,培养了他们的动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学会了”生活。
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联系了生活实际,孩子们的接受新知识就会非常自然。只有来自生活中的素材,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
三.情景的展开激发思维
情景教学的有效运用将活动融入到课程中,以求课堂教学的事半功倍。在一年级上册《课间十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三个相关的活动主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上下课两个铃声对比,两个铃之间的十分钟叫“课间十分钟”。你们在刚才的十分钟里做了什么?还可以做什么?让学生们模拟表演出来,将真实的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角色、有参与、有主动、有配合、有规则,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来参与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努力地去展现自己,争取更好的表现。
四.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的创设情景
多媒体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直观、形象、生动,动态显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感,利于调动学生求知识的欲,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例如,《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这一课中的“火灾逃生小常识”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火灾逃生小常识”的动画短片,使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了不同环境,不同情况的逃生自救常识,在观看过程中,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自救知识,培养了自护能力,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情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巩固和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学习到知识会比之前更进一步。但是对很多初中生来说,因为年龄还不够成熟,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还是不能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教师就需要通过不同的上课形式,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中。其中一种方式就是———情景教学法,而且在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是很多语文教师都会采用的方式。其中不同的教师会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在不同的方面。本文将在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对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这一部分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
一、通过实地感受为学生营造教学情景
在初中语文中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其实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如何让这个情景能够达到一个有效的效果,而这恰恰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很多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是通过图片来给学生导入一下,就当作是情景教学法了。其实情景教学法应该是贯穿与一整堂课程当中,而不是仅仅是导入。同时最重要的是情景教学法展开的形式可以是多种的。除了图片之外,还有别的方式,实地感受就是其中的一种。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授《春》这篇文章的时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体会文章中所描绘的不同层面的春天的美。那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时候,通过文中的语句来感受到春天的美景呢?这个时候,老师便要善于营造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其中这种阅读环境就是情景教学法的一种。一般来说,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个情景,会在课前准备一些有关课文内容所描绘的景色相同的图片来给学生观看,其中这些图片多数是来自多媒体网络设备。虽然说这种方式也是可以很直观给学生看到春天的美景,但是图片毕竟有限,不能一直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体会和感受。因此,教师在进行这篇文章内容讲授的时候,要懂得利用起学校的风景。教师可以将学生从课室内带到课室外,通过亲身观看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来为学生营造课文阅读的气氛,这绝对是比图片展示更好的情景教学。而且这一氛围是贯穿整一节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理解每一个句子的时候都能找到真实的感受。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展开情景教学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之中,利用情景教学来营造课堂氛围,用得最多的就是多媒体设备。对于很多教师而言,上课用得最多的是电脑,只是通过电脑将找到的图片通过PPT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其实教师忽略了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除了电脑还包括投影仪,而且很多投影仪是可以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投影的,这样直接就给到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感受世界百事的感觉。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电脑和投影仪结合起来运用,从而进行课堂的情景教学。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生阅读《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电脑设备,上网给学生寻找与文段相对应的济南冬天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先将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感受。然后在细致文段阅读的时候,就要利用其投影仪,将之前在网上找到的图片,通过投影仪全方位的投影在学生眼前。通过两者相结合的形式可以给到学生更加完整的课堂氛围印象,学生也能一直保持在济南冬天盛景的这种情景中进行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理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致。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推进情景教学,不单单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内涵,活跃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而且还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致,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虽然说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引用情景教学法是非常明智的举措,但是教师在运用的时候还是要适当的对其进行创新,不能永远只是单一的利用图片来进行展开。而且就算是图片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要具体的落到某一段落、某一句子的实处,这样才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作用,从而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一些更加有效、更加便捷、更加有趣的课堂教学途径,进而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的一个质的提升和飞跃。
参考文献:
情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微信,医学免疫学,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辅助教学
医学免疫学是当代生物医学科学前沿三大学科之一,深度上已发展至分子水平,用于阐释医学和生命科学问题;广度上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多学科交叉;发展速度快,目前已经有20多项内容获得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之一。与其他基础医学学科比较,免疫学相对年轻,知识内容前沿且概念抽象,动态机制问题较多,逻辑性强,而涉及到的知识点繁杂。学生学习起来困难,普遍反映医学免疫学枯燥乏味、难以理解、记忆难度大。如何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效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成为了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微信是继QQ、飞信之后推出使用的一种新型移动通信软件,目前在智能手机用户中广泛应用。笔者研究使用微信作为医学免疫学辅助教学模式,希望在原有的免疫学教学基础上,通过微信加强师生间的交流,通过朋友圈分享免疫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实践表明,微信作为辅助教学平台对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具有显著作用。
一、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时限制知识的讲授
高校素质教育增加了通识选修课的比例,减少了专业课的学时,医学免疫学课程讲授学时压缩为58学时,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18学时。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教材内容共23章内容,课堂上老师只能选择重要知识点,不能系统地讲授免疫学知识。更没有学时介绍免疫学的新进展、新理论。结果很多学生因不能整体理解医学免疫学而逐渐对课程失去兴趣,教师得不到教学正反馈,学生也觉得课程索然无味。
(二)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与互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除了课堂教学外,师生之间应在课外互动交流,教师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而学生提出对教师的教学意见。但现实情况是,高校教师除了教学以外还要承担大量的科研工作,而学生实行学分制,在多种类课程中选择,加之个别学生性格内向,害羞当面与教师互动,这些因素导致师生间缺少交流,教师只能通过期末考试成绩知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障碍。为保证在有限的学时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免疫学的掌握,应尝试使用对双方都便利的交流方式。
(三)医学免疫学难度较高
医学免疫学是前沿学科,相关知识需要在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是医学基础课程中公认的较难学的课程。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内容包括(获奖者,获奖时间):绪论部分的克隆选择学说(Burnet,1960);第4章抗体的结构及生物学特征(Poter,1972);第7章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Dausset,1980);第8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Snel。1980);第9章免疫球蛋白基因及抗体多样性形成(Tonegawa,1987);第10章T细胞识别的MHC限制性(Doherty,1996);第14章Toll样受体及其作用及树突状细胞的免疫作用(Beutler,2011;Steinman,2011);第19章免疫缺陷病-HIV的发现(Montagnier,2008);第21章移植免疫(Tomas,1990);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Yalow,1977)[1]。医学免疫学内容非常抽象,各章节之间联系密切,同时与多种类学科交叉,知识内容更新迅速。需要不断地学习并与教师讨论,才能提高对医学免疫学的理解。
二、微信作为辅助教学平台的优点
(一)微信使用简单方便
微信是中国腾讯控股有限公司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服务免费应用程序,它横跨多通讯运营公司,兼容多种类操作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图片、语音短信、文字、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此外,微信用户还可以将多媒体信息分享至朋友圈供好友观看,这些要素促使其成为了大众喜爱、方便快捷的通讯交流工具。用户数量很快超越了传统的QQ、飞信、陌陌等交流软件平台。[2]2016年5月网络公开宣布的数据显示,微信拥有高达7.62亿月活跃用户,是中国最普及的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交流平台。
(二)微信在高校师生中广泛使用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某高校学生手机安装微信用户达85.6%,而经常使用微信的学生高达78.3%,随着微信红包、微信支付、微信群的推广使用,这些数据不断上升。[3]笔者在使用微信平台辅助医学免疫学教学之前,对本校2014级临床医学3班的29名学生使用微信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微信用户28人,占全班同学的96.6%,经常使用微信的学生也为28人。这为开展使用微信作为临床医学辅助教学平台提供了基础。通过扫描二维码或好友邀请加入学生班级群,在群内可以分享图片、视频、解答问题、交流心得等。
(三)拓展了教学资源
微信能够传输、储存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重点教学资源上传至微信的朋友圈、微信群将资源共享,供学生下载查阅;这一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的学生也将自己看到的有益的免疫学资源上传,和老师共同讨论相关问题,提高了对医学免疫学的认识。资源分享不易过多、过繁、过难,一般以小故事辅佐精美的图片及语音说明为主体,目的就是激发学习免疫学兴趣,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例如,给学生讲解抗体具有中和毒素的能力,课后在朋友圈分享一个小故事。1925年,在美国阿拉斯加诺姆镇(Nome)爆发了白喉,25个孩子明确诊断,50个孩子是疑似病例,生命危在旦夕。当时用于治疗白喉的抗血清远在1000英里以外的安克拉奇镇。飞机在零下50℃的情况下无法飞行,只能采用雪橇犬接力的方法运输抗白喉毒素血清,挪威人罗纳德和他的雪橇犬负责最为艰险的路段,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战胜了暴风雪和低温,最终拯救了孩子的生命。[4]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名为Balto的雪橇犬雕塑矗立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故事结束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抗血清可以治疗白喉?这引起了学生的讨论,最后在课堂上进行解答,这样在课堂有限的学时之外无意间就插入了免疫学的问题,不仅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学习强度,拓展了知识面,还增强了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没有丝毫压力的即时学习方式。
(四)即时讨论学习内容,扩展学生视野
微信的语音传输功能使课后在线问题讨论成为了可能。学生课后阅读免疫学会产生许多问题,自学能力强的同学会以问题为导向继续阅读学习,而很多同学遇到问题后并没有得到及时解答,过多的问题积压让人生厌,影响学习效果。对于后者可以通过微信将学生和教师紧密连接在一起,由于微信沟通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在微信中发送问题,教师收到信息后解答问题不仅可以通过语音,还可以选择视频。微信与短信的区别是它可以一对多,多对多的进行讨论,而且还可以多点语音交流。无论在何时何地,师生之间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微信群中进行讨论,学生在不经意间获得了提高。除了讨论问题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功能,分享一些医学免疫学新进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复杂的免疫问题简单化、持久的分享在朋友圈。实践发现学生尤其在肿瘤免疫治疗、病毒疫苗研发等免疫学新技术领域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而教师也可以通过朋友圈了解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方向、突出重点。
(五)可作为其他教学平台的有益补充
现代教学除了学校提供的面对面教育外,还有各个高校推出的网络精品课工程,还有清华大学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每个学校图书馆也提供电子期刊阅览服务。但这些教学平台需要电脑、完善的网络设备、安静的学习空间。而且,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学习任务繁重,除了基本教学课程外还要参加学校活动,能够自我支配的时间有限,多以零散时间为主。微信使用手机客户端,随身携带,快速便利,能在零星的时间内完成师生间讨论。尽管微信不能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内容,但是任课教师在线答疑,免疫知识的朋友圈分享能使在食堂、宿舍、教室,甚至超市任何有网络的环境中使用。随着Wi Fi网络信号覆盖的普及,未来手机微信进行辅助教学又成为主流的趋势。
三、微信使用时的注意问题
(一)不要过度依赖微信
微信仅仅是教学辅助平台,不能替代课堂教学。使用微信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大量重点知识是通过课堂学习完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堂讲授重点内容,教师直接管理课堂纪律、督促学习任务、引导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力。学生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和教师互动,不仅提高了专业知识,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微信在学习中的作用,防止误导学生产生错误认识,造成学习过程中的本末倒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教学与微信辅助教学的关系,使之和谐统一地为学生服务。
(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信
网络是虚拟的,学生在使用微信时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误导,脱离教学主题,进入其他感兴趣的话题当中,这样就适得其反,浪费了学习时间。高校大学生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辨别真伪能力薄弱,容易受骗。所以必须对学生加强管理与正确引导,将注意力引导至免疫学话题当中来。同时还有对上网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教育,避免发布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消极信息、低俗图片和广告。对开展微信辅助教学的指导教师应该全程组织,强调时间观念,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微信“双刃剑”的特征,正确使用教学辅助工具。
(三)及时总结、更新教学内容
高校教师科研过程中阅读大量文献,可以挑选一些趣味性强、前沿的免疫学新进展推送到微信朋友圈,同时对学生的回复内容要及时关注。如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中的一些前沿进展,JEM杂志中一些专家的评论等都具有代表性。推送内容要及时反馈,如果学生理解过于困难应及时降低难度,难易结合,让学生逐渐适应。同时,要根据学生留言的内容予以回复,并做正向的引导,不能敷衍了事。学生得到及时回复后心理会产生正向反馈,消除不利于微信辅助教学的思想。
四、结语
微信作为信息时代最新科研创新产物,高校师生应勇于尝试,紧跟时代步伐。目前,微信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要盲目夸大微信在教学中的作用。随着微信功能不断扩展,使用成本的降低,微信在未来教学领域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使用微信辅助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信,避免误入歧途,最大限度发挥微信的正向功能,尽可能提高教学效果。要设计一套微信辅助教学平台应用效果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应用效果并做出修正,完善微信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光炎.免疫学原理(第三版)[J].上海:科学出版社,2013:2-3.
[2]杨亮,石科,胡立磊,等.微信平台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01):95-96.
[3]娟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轻工教育,2014,17(05):94-96.
情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情景式模拟教学;基础医学教学;应用
R-4
在过去几年的日常教学过程中,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性的尝试, 目前已经将此教学模式应用于机能实验学、麻醉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创设情景化的模拟教学方法应用于基础医学实验的教学, 其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
一、情景式模拟教学方法现状
情景式模拟教学方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很好的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 在理论和现实中具有一定可行性, 但是, 离其全面应用和推广还有一定的距离。
1.经验不足。面对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一些教师固执的认为模拟和真实始终有差距, 没有看到医学模拟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的潜力, 部分授课教师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排斥新方法的使用, 从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情景式模拟教学方法的推广。因此, 我们需要进一步对情景式模拟教学方法的相关内容进行更为深入和广泛的探索和论证, 提出可行性、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兼顾的新模式。
2.无规范教材以及缺乏评价机制。如何规范教学过程, 编写高质量的教学资料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如何监督情景式模拟教学的质量, 建立一套适合情景式模拟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等问题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情景式模拟教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1.对象与方法。一是对象: 选择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实习学生90 名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23 ± 1.5) 岁。男学生20 人,女学生30 人,在学习成绩三学期平均成绩为( 79.5 ± 5.6)分。二是方法: 课前教师准备典型情景模拟病例,病例为多个临床实例综合编制而成,可以概括该疾病临床表现和典型特征,尽量覆盖理论教学课重要知识点,涉及该疾病临床实际工作中常规须解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问题。有病情演变过程和病情变化时针对性的诊疗处理方法。组织学生病例讨论:带教教师扮演病人,首先要求学生独立询问病史并分析可能出现的重点体征,教师给出模拟病例的阳性体征并对同学的问诊和分析进行评价。第二步,由同学自主判断分析后得出初步印象诊断,提出需进行的辅助检查项目和初步治疗意见,教师对同学的印象诊断是否正确、辅助检查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第三步,教师逐步分阶段给出模拟病例中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后效果和病情演变,由同学动态推演分析病情,修正诊断和检查治疗方向,评估预后。最后根据教师给出模拟病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理清该病诊断治疗思路。并对实习学生的表现综合评价。
2.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情景模拟式病例讨论教学方法,满意率达到95%,受到学生的好评,多数同学表示愿意积极参与,进行过2 次以上病例讨论的同学,多数能进行独立、系统的病史询问,面对患者的自信心有较大提高。对病情变化的观察判断能力增强,对病情演变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能理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处置能力。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
3.讨论。情景模拟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实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中病例是经过临床多个真实病例综合加工,具有疾病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与临床理论课所学知识能较好吻合,同时又含有一些干扰因素,具有一定迷惑性,讨论起来更加具有挑战性和真实感。教学中的病例,由教师扮演病人,要求实习学生亲自采集病史,并给出相关阳性体征,要求学生对该疾病进行讨论分析,给出诊断、鉴别诊断和需要进行的相关检查,拟定诊治方案,并分阶段给出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效果和诊断修正,体现出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情况的动态变化,给学生以医生的实际工作体验尝试。直观性较强,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授课方式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提高了实习生实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医学实践中来,变被动传授为主动求知、思考,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总之, 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情景式模拟教学应用于医学基础理论课作了一定的探讨, 从研究的结果来看,这种教学方法在不增加临床教学资源和教学课时的情况下,增强了基础医学教学的教学效果, 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使抽象理论直观易懂, 加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从基础向临床过渡。
参考文献:
[1]陈朝霞.病例讨论对实验诊断学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青岛医药卫生,2014,41(1): 65-67.
[2]陈建斌.加强临床实习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医学教育探索,2015,8(1): 55-56.
情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9
【摘要】情境教学来自于小学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教学实践。李老师先是从外语的情景教学中得到启迪,创立了情境教法。其后,借鉴我国文论的“境界学说”,逐步建立了情境教学体系数。为我们提供了创造性地向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学习的成功范例。情境教学怎么搞?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然而,寻其原则,倒也有一、二。“情境教学”特色在于生动有趣,使学习成为乐事,学生不断得到赏识、体验成功。情境教学是使学生成功、自信,让学生不断发现语文之美,发现自己阅读表达上的进步,发现自己学习的潜力,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起来,人在特定的情境中便会思维活跃。情景教学法是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基础,由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创造使用的一种教学新法。这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效果。作为近年来在教学课堂中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浓厚情景氛围,使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情景教学通过情境氛围的创建,对学生起着有效的激励作用,最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本文就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注意事项分析,探讨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一.情景教学法的认识.“情景”一词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景”的论述,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到了清代,《人间词话》更有精辟的阐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现代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为大家所知晓。本文所指的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景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在运用情景教学法促进儿童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先后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中运用,即通过创设情境,把“言”和“形”结合起来,进行句子或片断训练;第二阶段是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创设一个“恰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让学生置身其中,观察、思考、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从而提高作文训练的效果;第三阶段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通过“生活、实物、音乐、图画、扮演、语言”等不同途径,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情景中,使学生由感受美而入境,到爱美而动情,至理解美而晓理;第四阶段是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运用“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情景教学三原则,进一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情景教学法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把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篇的知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统一在情景中,并凭借学生进入情景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使其受到道德品质、审美情感及意志的陶冶,从而保证语文教学所肩负的“文”与“道”两方面教学任务的完成,促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所谓“带入情境”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这种教学法,学生学语文就会感到“易”、“趣”、“活”。因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学中创设情景的方法
直观教学法.老师借助照片、挂图、板画、实物、模型、标示、多媒体创造直观形象,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教《桂林山水》把桂林山水通过电视片、网上下载制成录相片,使学生静中见动。直观展现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正确理解课文,深刻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欣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境也就能水到渠成了。
演示实验法.不少说明性课文,特别是科普文章和科学小品,均可借演示实验重现情境,进而理解其知识的内核。如《捞铁牛》、《琥珀》、《黄河象》等,演示“琥珀”形成的过程,学生兴趣盎然,而且能从课内带向课外,让学生阅读《煤》的形成等科普文章。使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而终身受益。
即兴表演法.在帮助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分角色利用简单的头饰、面具表演教材内容并组织评议,在评议中,对照课文,反复研读,加深理解。如学习《晏子使楚》一课后,要求学生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推想该人物说话时应带的语气。扮演机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故事中做配角的士兵,因表演是学生喜欢的项目,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就要认真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气,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一创设情境,使全体学生能够从喜闻乐见中更直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二是充分发挥了参与表演者本身的创造才能。利用自然法.即走出去,让学生面对社会和自然界的实际,理解课文。如学《阿里山的云雾》一课时,有意识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江汉平原深秋时节雾的变化,太阳出来前的雾,太阳出来时的雾,雾散后的广袤大地。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景写成小作文。再回到课文中,让学生品味欣赏作者描绘阿里山云雾的佳句,再由学生来自行修改习作。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在创设情境的同时,根据儿童好胜心强的特点,适度诱导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力潜能。比如,开展寻找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竞赛,为课文配插图展览等等。如此,使“情境教学”达到了“愉快教学”的境界深动有趣。富于想象与创新。
“罗森塔尔效应“说穿了是一种“期待效应”。在情境教学中,正需要巧妙地运用这一期待效应。“情境教学”所需要的是要求老师尽可能把期待面扩大到全部学生,要选择不同的时机,不同形式。如通信期待、言语期待、神态(微笑、眼神)期待、动作期待,根据期待对象的个性特点,予以不同期待的构思。如教《麻雀》一课时,按常规教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烈兴趣,不易深入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丰富感情。为此,打破常规的教学程序,设计了两个与课文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以“期待效应”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并由此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与这一情境,层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总之,情境教育作为现代教育影响较大,颇受师生欢迎的教育模式,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完善,并广泛运用于整个教育领域。它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关注并不断探索与思考,使情境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景教学的现实意义.所谓的情景教学,是通过对语言、实物及音乐手段的有效运用,创设一个相对生动真实的环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个性得到陶冶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感受美、欣赏美并创造美的能力。情景教学所蕴含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有效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音乐借助其独特的情感性的音乐符号,形象的对现实生活作出了反映并充分体现了其审美特性。正是音乐所具有的这一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感染,有效的使低年级学生建立起了具有情感性的审美态度,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播放自然界中学生熟悉的音乐,比如:各种鸟叫声、小溪声、瀑布声等,将这些音乐片段充分整合起来,并配之以相应的森林画面,将学生引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使其身临其境的领略到自然的奇妙之美。在音乐播放完毕之后,向学生提问都听到了什么,在脑海中又看到了什么,并让学生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及想象力,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原本枯燥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积极性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2.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精神的提高.游戏活动是儿童认知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情景教学通过在语文课堂中游戏活动的引入,使学生的运动感官及感知记忆力得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符合教学实际要求的游戏情境,比如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对诗词意境的初步讲解,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用舞蹈式的动作来表现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及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学习及表演创造,在加深对诗词意境理解的基础上,增强了小组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其自身的天真活泼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五.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小学阶段无疑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小学中内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想象,而小学语文课堂正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及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引入多种方式的情景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能有效帮助情景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课件的播放,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更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例如在讲解寓言故事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文本的嵌入图片及音乐,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通过人物模仿创设情景.小学生本身具有模仿能力较强的的特点,任何他们感兴趣的外界事物都是他们的模仿对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教材中的任何角色,让学生对其特点特征进行模仿表演,使学生能够亲身融入到角色之中,对角色的任务特征及性格特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得到了同步的提升。
3.利用声音图画进行情景创设.音乐对人体感官有一定的调动性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可以利用音乐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觉器官得到调动。随之再融入色彩鲜明的图片形象,使学生达到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感知,有效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4.通过实践创设情景.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合理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并利用社会生活积极创设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场景,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在学生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同时,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例如,在写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活动,让学生在户外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美丽情景,之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用文字总结下来,有了这种亲身观察和实践,使学生在写作时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发。在写作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观察能力及感受能力。
六.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情景教学法对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作用及现实意义,但是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没有使情景教学的优越性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所以,教师在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注意情景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要对情景教学有一个深刻及清晰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对其进行应用。
在情景教学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情景教学应用中的整体性及情感性加以重视。情景教学的重点在于其教学方式的情感性,是通过情景设计或情景再现的方式来带动学生情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所以情感性是情景教学必须牢牢抓住的重要点。而整体性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不是针对个体学生而言的,情景的创设要能惠及到整体学生,其取得教学成果也是针对整体学生而言的。
七结语 总之,情景教学方法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独特的优势,在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及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应积极利用各种条件,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满足教学需求的情景,达到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159-159
[2]李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3(14):221-2211
【情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对话中的应用09-09
论情景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5-18
情景教学的应用08-11
浅析情景模拟在中职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论文08-03
地理教学中的情景教学06-04
情景中的语法教学10-02
医学情景对话在护理专业英语讲学中的运用10-10
语文课堂中的情景教学07-19
化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