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程教学中的问答(精选10篇)
医学课程教学中的问答 篇1
辩论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争议性的问题, 把学生分为两组, 两组学生各持一个相反的观点, 然后举出论据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同时找出对方观点的漏洞, 反驳对方, 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效果。此方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并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辩论过程中轻松而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 具有提高口才、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拓宽视野等优点。而此方法则仅见应用于英语[1]、汉语口语[2]、法学[3]和刑法[4]等文科类学科的教学中, 还未见在《分子生物学》等医学课程中应用, 笔者首次尝试此方法应用于医学课程教学中, 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现就辩论赛的具体运用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 辩论教学的组织过程
1.1 精选辩论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出能突出主题、争议较大的案例或者观点进行。在医学课程中常见的争议较大的案例如:“癌细胞是否能和人体和平共处”、“能否允许克隆人?”、“转基因植物是否有害?”和“人类能否长生不老?”等问题。以上问题都是最近社会的热点, 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而问题的回答不仅涉及到分子生物学知识, 还涉及到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伦理学和法律等学科的知识, 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准备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 不仅巩固了已学的各学科的知识, 还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相关领域的知识。
1.2 赛前准备
教师一般是提前一周到两周将有争议性的问题抛给学生, 让学生去准备。同时教师也可以列出一些与此次辩论内容相关的书籍与网站, 让学生去查阅。并向学生传授在数据库或者网上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 收集支持自己的观点的材料。其次, 为了防止某些学生不积极和观点一边倒的现象出现, 教师可以先采取自愿举手的原则, 将学生分为正反双方几个小组, 每组4-6人, 每组一个组长, 由组长组织分配任务。在辩论课上, 随机抽取正反双方各一组进行辩论比赛, 这样可以促进所有人都积极地投入辩论的准备中。
1.3 现场辩论
辩论小组相互面对对方坐立, 其他人员坐在周围。教师充当主持人和裁判角色参与协调, 站立于中央, 宣布辩论规则:首先各给双方两分钟陈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逻辑清晰, 言简意赅。然后是双方代表轮流发言3轮, 每人最多1分钟, 双方必须正面回答对方问题, 严禁人生攻击和打断对方发言, 提问和问答都要求简洁明确。接着是双方轮流进行自由辩论15分钟, 每人只有1分钟, 教师作为裁判进行评分。回避问题和重复提问都将受到扣分处理, 主持人有权终止一方超时的提问或答辩。最后预留十分钟给观众提问, 观众对双方进行提问, 由辩手进行回答。通过辩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勇气、信心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本方队员之间也要相互配合, 相互鼓励, 在协同作战中培养合作精神, 在激烈交锋中培养敢于对抗的意志力。
1.4 归纳总结
辩论结束后, 要对双方选手作出点评, 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要对积极参与的学生、提出的好问题、辩论中的出色发挥等给予表扬, 而在辩论中出现的某些认识方面的偏差, 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最后可以评出“最佳辩手”, “优秀发言奖”或“最佳参赛队”等, 对获奖选手给予物质奖励, 或者在平时成绩中给予较高分, 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后, 教师对辩论情况进行指导、总结和分析, 并要求学生对各自在辩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整理, 写出总结报告。从而培养训练学生的动脑动手, 以及书面总结的习惯与能力。
2 效果调查
课程结束后, 通过对三个班共105名学生进行调查统计, 了解学生对此新的教学方式的评价 (表1) 。结果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通过辩论赛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不仅使他们能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 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提高了沟通技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使课堂由被动变为主动, 使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人。
3 讨论
通过将课堂教学、课后读书、课上模拟辩论和总结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辩论式教学法, 具有多种优势。首先, 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 促进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 通过现场辩论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才, 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快速反应能力, 展现了自己的才能, 也增加了自信心,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 它能激发教与学双方对知识的不断探索, 它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也激发教师不断地探索和掌握教学领域中的新动态和前沿问题。但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1) 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并进行充分准备, 提前一周把案例告诉学生, 让学生查找资料并充分准备。 (2) 精选案例, 其要具有典型意义和现实意义。 (3)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设立平时成绩, 学生在辩论赛中得到加分。 (4) 教师要选择合适时机对其进行点评, 认真听取学生的讨论发言, 及时提出问题, 促使学生对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总之, 通过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 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 使医学专业的学生真正意识到他们对人类健康所担负的责任, 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未来真正合格的医学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李圣恩.辩论对英语教学促进作用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8) :129-130.
[2]刘荣, 刘娅莉.辩论教学模式在中高级汉语口语课中的运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9 (3) :14-19.
[3]苏越.法学教学中辩论式教学法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6) :141-142.
[4]肖本山.辩论教学在刑法教学中应用[J].教育探索, 2009 (3) :50-52.
医学课程教学中的问答 篇2
关键词 SPSS统计软件 医学统计方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PSS又名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是一款在科学研究、统计等领域中最负盛名、应用最为广泛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它不仅具备基本的统计分析功能,而且能进行高级统计分析,涵盖了医学统计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统计分析方法。自其问世以来,处理与分析数据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它具有使用方便、界面友好、简单易学和功能齐全等特点,因而大受欢迎而被广泛使用。
1 目前高职医学统计方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教学目标不够准确
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通本科则主要培养工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但目前高职院校在确定医学统计方法课程教学目标时,沿袭了普通本科的一贯做法,只是降低了要求。没有充分考虑高职与本科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根本性差异,邯郸学步,从而导致医学统计方法课程教学目标既不科学也不适用,指向不明,偏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2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高职医学统计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普通本科医学院校非常相似,主要是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常用统计指标的计算以及t检验、卡方检验等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由于学时少、内容浅而在实际应用中作用不大。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往往片段化,没有遵照实际统计分析工作进行前后贯穿,导致学生在选择统计推断方法和解释分析结果时很迷茫,不能学以致用,说明高职医学统计方法在内容选择和组织上存在缺陷,针对性不强。
1.3 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当前,对医学统计方法教学来说,多媒体和SPSS软件十分重要。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统计原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①而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将教材内容直接“复制”到课件上,多媒体的技术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抽象的内容依然抽象,学生听不懂,兴趣也不高。目前也有少数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使用SPSS软件,但多是为了减少繁杂的计算而作为实践训练的一部分,课时很少且内容也不系统,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1.4 忽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是评价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高职院校医学统计方法的总学时本身就不多,加之又过于看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导致实践学时严重不足,而且实践部分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鲜有综合技能训练项目,不利于学生医学统计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力是训练出来的,而非通过老师讲授获得。②由此可见,轻视实践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2 SPSS统计软件的优点
2.1 SPSS软件操作简单
SPSS的数据录入界面与Excel电子表格十分相似,将原始数据输入后,根据所选定的统计推断方法,按既定的步骤进行操作,最后软件会自动给出相应的统计指标以及统计分析结果。操作主要是通过点击“菜单栏”,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相应的按钮来完成。整个操作均以对话框的形式实现,不需要编程,非常简单易学。
2.2 包含多种常用统计方法
SPSS软件不仅可提供常用的t检验、方(下转第204页)(上接第133页)差分析、卡方检验和直线相关与回归等统计推断方法,而且包括多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和聚类分析等多种高级统计方法,③并能提供不同形式的图表,完全能满足高职生学习的需要。
3 将SPSS统计软件引入医学统计方法教学的必要性
(1)将SPSS统计软件用于医学统计方法教学,既符合时代要求,提高了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因此可以借助SPSS软件这一现代化工具,很好地实现“以能力培养为重”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较差的不足。(2)医学统计方法教学实例的数据比较多,步骤繁多,手工计算不仅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且会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意义不大的计算过程中,不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应用SPSS 软件则能够避免繁复的公式记忆和大量的数据运算,统计分析快捷、结果准确,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医学统计方法的兴趣。(3)传统的医学统计方法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而将SPSS 软件引入课程后,只要学习者选择了正确的统计推断方法,经过简单的操作,其统计指标和分析结果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一并给出,此过程与实际工作中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高度一致,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促进了课程设置合理化。
4 应用SPSS统计软件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4.1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目标确定后,就应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囿于教材。课程是不断发展的,而教材则是课程生命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的历史记录。⑤此外,教师还应对选取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合理裁剪、加工和序化,使它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⑥做到逻辑清晰、前后贯穿但不失其魂。
4.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并重
传统的医学统计方法教学因过度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强,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但也不能因为重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而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否则不利于学生统计思维的形成,导致学生只会操作软件而不能准确理解其分析结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理论与实践并重,不可偏废。
4.3 改进课程考核方式
既然医学统计方法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就应发挥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改进现有的理论考试评价方式,采用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⑦对学生成绩进行全面评价。
总之,将SPSS软件有机融入高职医学统计方法课程教学,既符合时代要求,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值得大力推广。
基金项目: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No:2011 A03)
注释
① 王春平,王汝芬,翟强.多媒体技术在医学统计方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3):266-267.
②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11.
③ 吴占福,马旭平,李亚奎.统计分析软件SPSS介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22(6):67-69.
④ 李玉红,彭晓峰,陈慧青.统计软件SPSS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3:71-72.
⑤ 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1:1-13.
⑥ 褚启龙,张晶,邱明,等.高职医学统计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541-544.
医学课程教学中的问答 篇3
1 存在问题
1.1 教学方法不当
在教学实践中, 从事基础医学教育的教师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 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只能解决部分问题。由于基础医学知识量大, 重点、难点繁多, 教学时间有限, 学院对教师教学进度和教学材料的检查督导严格, 导致教师只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有重点地讲授, 学生只能按教师要求被动学习。同时, 为完成教学任务, 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施行。
1.2 课程门类多
由于基础医学课程较多, 各门课程的教材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工作需要进行编排, 从而造成各门课程自成体系。教师只强调本门课程的重要性, 忽视了医学知识间的联系, 加之课时有限, 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掌握一些重点和难点, 不能系统理解知识内涵, 更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1.3 间隔时间长
各课程开设间隔时间长, 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学习新知识时, 记忆已模糊, 需教师重复讲授,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也不利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
1.4 内容重复
为满足教学和课程体系构建需要, 各门课程的教材需依据教学大纲编写, 以保证教材的整体性, 势必造成内容重复。如生理学课程已讲授了尿形成过程, 但在药理学课程利尿药教学中, 又出现了尿形成过程。教师讲授这些内容时有时重复有时遗漏, 还存在对同一内容的讲解有差异的现象, 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准确性。
2 对策
2.1 优化教学思路
我们应从课程结构整体着手, 全方位改革和创新, 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为后续临床课学习及灵活运用知识奠定基础。
2.2 整合课程内容
生命科学各学科的发展和细化是科学研究的需要和结果, 但并不代表人的生命活动是割裂和分离的[1]。从各门课程的组成要素来看, 只有进行整体设计, 兼顾各要素间的联系, 才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2]。为此, 我们遵循“淡化学科界限, 强调整体意识”原则, 将基础医学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7门课程按组织及基本组织和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九大系统整合成一门综合性课程, 划分为10个章节, 体现了学科间的有机融合。教学时间为2学期, 除第一章细胞及基本组织为基础外, 其他9个章节可同时学习, 每个章节虽各有特点, 但均按正常结构及功能、异常结构及功能、药物治疗的顺序进行。实验课教学包括结构学实验、形态学实验和机能学实验3部分, 均结合模型、标本、仪器操作及多媒体课件教授。机能学验证性及演示性实验播放录像, 可节约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同时, 围绕各专业特点,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2.3 创新教学方法
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病理是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的, 以系统为主线安排课程, 必然给教学带来困难。此时, 教师应根据各系统特点和学生实际, 创新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民主式及问题教学法为主,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拓宽知识面, 提升其综合素质。
2.4 健全测评体系
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 应构建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考试模式。为此, 我们将课堂随机达标检测、课堂阶段性检测及终结性检测相结合, 将口试、笔试及实践操作相结合, 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临床医学课程学习前的基础医学终结性检测, 能使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基础医学知识, 对衔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3]。
3 效果分析
3.1 知识掌握的系统性
在理论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 我们力求基础医学知识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启发性、适用性, 在遵循机体机能基本规律和系统的基础上, 重新梳理基础医学理论知识, 化繁为简;在介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 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 使学生可以系统、全面地理解其结构基础、正常机能、病理变化及影响因素、诊疗原则及治疗药物。针对机体结构机能的“正常—异常—疾病治疗—恢复到正常”的学习, 体现了“淡化学科意识、强调整体意识”原则, 使课程目标和岗位工作目标紧密结合, 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3.2 实验教学的系统性
组织学生先在结构实验室, 再到形态实验室, 最后到机能实验室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创新性学习, 体现了实践教学的系统性, 切实增强了学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材编写的系统性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 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学。在引导学生自学过程中, 教师应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 既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增强教学效果, 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枯燥、抽象的基础医学教材变成了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趣味读物, 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3.4 强化师资队伍
狭隘的知识视野不仅会影响教师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扩展和迁移, 而且会使其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深入浅出、举一反三[4]。基础医学系统教学法的施行, 要求教师具备基础医学综合知识,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此, 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 坚持送出去、请进来原则, 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教授多门基础医学课程, 并邀请有课程改革经验的教师来校讲学或担任兼职教师, 使我院基础医学教师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保证了基础医学系统教学法的施行。
参考文献
[1]李跃进, 常宾.高职基础医学课程与教材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22:121.
[2]赵成.素质教育条件下高校课程设置问题探析[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12:231.
[3]顾洛.对俄克拉荷马大学医学院医学教育的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3, 4:413.
医学知识小问答 篇4
A:人的气管和支气管的黏液腺及杯状细胞经常分泌些液体,用以湿润黏膜和粘附空气中的灰尘及微生物。正常人每天分泌100ml。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不断地向外扇动,将气管的分泌液扇到咽腔,随唾液吞咽进入胃,通常无咳嗽。然而,当气管和支气管受到刺激,甚至发炎,则分泌液大量增加,已非上皮细胞纤毛所能扇走,则形成痰液,借以通过咳嗽的动作咳出来。
Q:每次过完夫妻生活后,我的痔疮总要加重一些。痔疮与性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A:痔疮是消化道末端的一种肛门疾病,性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一个在“前门”,一个在“后门”,似乎彼此无关系,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男性生殖科和肛肠科医生发现,房事过频和经常忍精不泄的男士容易患痔疮。这是什么道理?
性生活时,全身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尤其是盆腔和臀部肌肉持续收缩。这就会增加肛门周围血液循环的阻力,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并一直持续到性生活结束。而痔疮,则是肛门周围的静脉丛突出于黏膜外(内痔)或肛门外(外痔)。若性生活过频,肛门静脉丛常发生血液循环障碍,静脉曲张、淤血,突出于黏膜或肛门外,以致不可逆转,这就发生了痔疮。同样道理,经常忍精不泄,臀部肌肉群持续收缩,也会影响肛门静脉丛的血液循环,形成痔疮。
Q:牙龈出血是怎么回事?
A:牙龈出血的原因很多,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口腔局部因素引起,如牙龈炎、牙龈瘤等。另一方面是全身性疾病表现的牙龈出血,如贫血等。
口腔局部因素引起的牙龈出血最常见。多是由于口腔不清洁,使食物残渣、牙垢、牙石经常堆积在牙体周围,口腔内的各种细菌在此大量繁殖,导致牙龈炎而发生牙龈出血,病人常常伴有口臭。此外,其他牙龈病如牙龈瘤,由于血管异常丰富,在嚼东西时,瘤体因摩擦而溃破,也可引起出血。其他如刷牙方法不正确、残根(烂牙根)、残冠、制作不良的牙套、不良充填物等锐利的边缘刺激牙龈肿胀发炎均可引起牙龈出血。
有些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出现牙龈出血,可发生自发性出血现象,还可有牙龈发痒、发胀、疼痛的感觉。这是由于其平时就存在轻症的牙龈炎,在体内雌激素增高时,牙龈发炎、出血的症状加重所致。
Q:预防牙龈出血需要注意什么?
A:⑴如果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有大量牙垢、牙石导致的刺激出血(这种情况最常见),可到口腔科请医生清洁牙齿,去除牙垢、牙石(俗称洗牙,医学上称洁治、刮治),并口服抗生素1周,牙龈炎症会很快消除,出血也就随之停止。一般来讲,就是不发生牙龈出血,也应半年到一年洗牙1次。
⑵如果是由于残根、残冠引起的牙龈出血,应拔除残冠、残根,以后镶假牙;如果是制作不良的牙套或不良修复体导致的牙龈出血,应重新制作牙套或重补牙。
⑶女性月经期、妊娠期要有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通常在经期及妊娠期过后,牙龈出血就可明显减轻。
⑷选用新型保健牙刷,避免用力横刷牙齿,采用竖刷法,以防刺激牙龈造成出血。
医学课程教学中的问答 篇5
1 将学校特色与基础医学课程整合
理工科院校在工程学课程方面往往具有自身的优势, 比如光电特色或机械自动化特色等等, 这就要求在理工科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必须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 该校为王大珩院士一手创办, 以光电为学校的主要特色, 所以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整体课程规划上, 长春理工大学以光电特色为切入点, 选择与基础医学密切相关的X射线为重点培养方向, 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X射线的波粒二象性等光学特性, 并以此为基础开展CT、螺旋CT、核磁共振等光电医疗仪器相关知识的学习, 并配合以解剖学、工程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等基础医学知识, 使得生物光学的概念与仪器设备的原理相结合, 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1,2,3,4]。
2 将基础医学课程教材重新编写整合
目前理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材多是采用医学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但医学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多是针对五年制的医学专业学生所编写, 而理工科院校均为四年制, 且医学类院校因为课程的课时较多, 所以教材编写的非常详细, 知识深度较深, 而理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所分配的课时较少, 而且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没有基础医学的相关基础, 使得学习医学类院校教材时比较吃力[5,6]。因此, 选用医学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作为理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使用教材是不合时宜的。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组织来编写一套适合于理工科院校教学的基础医学教材。这就要求理工类院校根据自身特点组织相关教师编写若干部适合自己院校的基础医学相关教材。
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 该学校以自身的光电特色为培养目标, 以目前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为指导, 组织学校教师联合医学院校以及市内三甲医院著名专家, 对基础医学课程的相关书籍进行了重新编写。针对理工科院校对基础医学相关课程的需求, 对若干门课程进行了整合。比如长春理工大学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生理学》教材, 增加了眼底角膜光学特性等光电方面的内容, 突出了学校的光电特色。并且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使得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可以融会若干本教材的内容, 既可以突出授课的重点, 又可以延伸出若干相关内容, 从而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教学的内容可以真正体现思想性、前沿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 将教学改革与更新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 改变以高校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丰富课堂的内容, 扩展学生的思路, 设置与学生对等的研讨式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 将临床医学融入基础医学的教学之中, 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中结合临床医学实例, 并以实例为基础设置问题, 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 学校在讲授心脏有关知识时, 在详细讲述心脏形状、功能的同时, 主动结合医疗实际, 将心脏相关的心电监测等设备给与学生演示, 并邀请学生当场实际操作, 并一同分析实验设备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再以该数据对比教课书上经典的影像学图片及超声图片, 以此来分析心脏病变所引起的相关变化[7]。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的探讨, 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该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也建立起了一种全新的师生间的沟通模式。
在实验教学中, 在学生掌握相关仪器设备基本操作的基础上, 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相关实验的同时, 也鼓励学生对相关实验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8]。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 在解剖学实验中, 教师允许学生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之内自行选题、自行设计操作方案, 并且在实验之后在教师的帮助下自行总结。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可以掌握基础医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仪器设备的使用, 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 将科研项目、实践基地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 学校与吉林省前卫医院、长春生物制品所、迪瑞医疗等单位形成了战略联盟, 将其作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基地, 并将这些实践基地作为自己的第二课堂, 使学生在实践基地可以充分的了解各种前沿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原理及使用情况。与此同时, 高校利用自身的理论创新优势与实践基地紧密结合, 开展各种科研项目合作。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与需求, 并可以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为相关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从而促进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进一步向前发展。
4 结语
理工科院校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必须结合自身的特色, 改变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利用工程学作为切入点, 融合实习实践、科研等方法, 合理的编排课本, 更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及手段, 从而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为日后从事医学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2]毛亚杰.生理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3]杨东林, 毛亚杰.临床医学工程概论[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7.
[4]骆世芳, 孙善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7 (4) :240-241.
[5]邓玲, 蒋凤艳, 贾冰.医学院校整合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探析[J].黑龙江教育, 2014 (1) :69-71.
[6]韩颖, 周文明.普通本科院校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0 (6) :90-92.
[7]丁晓东, 柴英, 王礼.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医药教育, 2010, 17 (8) :105-106.
医学课程教学中的问答 篇6
社会医学主要研究社会因素与人类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规律, 制订社会卫生措施, 保护和增进人群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 提高生命质量。社会医学课程是医药类院校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 其所弘扬的现代医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健康观, 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互动式教学是目前高校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而教师则负责教学引导[2]。我们在本课程教学中通过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力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并学会运用各种学习形式与方法进行学习, 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本课程相关知识与技能。
1 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优势
互动式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教师的教学信心。传统的讲授法可以让学生减少探索时间, 避免走弯路, 它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知识, 有利于学生较快形成概念, 理解有关知识, 有助于基本技能的培养[3]。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往往是教师机械地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 “教师独白”贯穿于课堂始终, 而学生被动记忆教师讲授的知识, 课堂逐渐失去活力甚至变得死气沉沉, 最终可能会影响教师的教学信心。当代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好动等特点, 他们对互动教学有很强烈的需求。通过调查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实施互动式教学, 有助于改变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热情, 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教师的成就感。
2 社会医学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我们在社会医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角色互换、参与实践等方法,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 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反馈,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2.1 精心选择案例, 增强理解记忆
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学生的思维, 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我们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巧妙选择案例, 组织学生分析。例如在讲解社会医学研究方法时, 为加深学生的理解, 笔者列举了以下案例:“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防治队列研究”“基于德尔菲法的出院病人满意度量表研制”等, 通过让学生分析、讨论这些具体案例, 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乐于学习, 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加强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2 模拟教学情景, 增加学习体验
情景模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比, 具有更加生动、更加具体的特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模拟方案, 告诉学生模拟目的、操作程序、规则, 模拟结束之后进行点评。如在卫生服务研究一章中, 设置“医生工作满意度访谈”等场景, 由不同的学生分饰医生、病人、医院各科室管理人员、调查员等角色, 模拟现场调查, 一般用10~20 分钟时间, 尽量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 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
2.3 师生角色互换, 促进合作学习
师生角色互换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把课堂交给学生, 而教师充当学生角色[4]。在教学实践中, 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安排学生以教师的角色来尝试授课。如“医学模式的演变”一节, 可以把“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等内容分别提前安排给不同的学生, 经课下准备后上讲台讲授。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坐在下面听课, 并参与课堂讨论。实践证明, 学生对角色互换这种模式比较欢迎, 能够广泛查阅资料、认真备课、全面展示自我, 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 教师也可以在听讲的过程中有新的收获, 更有利于进行教学反思。
2.4 安排现场调查, 学生参与实践
社会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如“高血压人群健康危险因素调查”“糖尿病病人餐饮习惯调查”等, 由学生分组自行制作调查问卷并深入社区调查, 调查结束将数据汇总分析后由组长在课堂上汇报调查的过程、结果、收获及不足之处, 并由师生共同讨论评议。通过参与调查实践, 学生将所学的课堂知识在实践中应用、验证, 不断总结经验, 研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同时也锻炼了分析问题、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3 结语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需要根据所教的对象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法作为参与式教学法的一种, 可以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拘一格, 以便更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学法的长处,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保证教学质量[3]。社会医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互动式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真正实现角色转换, 从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卢祖洵, 姜润生.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严加琼.试论互动式教学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5 (25) :240-241.
[3]王润芳.传统教学与互动教学相结合[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 (12) :63-72.
医学课程教学中的问答 篇7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技能教育, 客观上对从事高等医学教育工作的教师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完善专业知识结构的同时, 还应该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的教育心理研究, 探求并把握该学生群体心理的共性需求, 克服不同年代群体交流的障碍, 研究适用的教学方法, 并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教育心理研究的是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具体而言, 既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探讨不同类型学习的过程和有效教学的条件, 也要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 探讨教学设计, 为有效教学提供科学依据。而广义的心理教育, 除了心理咨询和心理帮助等形式外, 更多的是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在高等医学教育中, 课程教学是对学生产生影响最为深远的过程, 也是高等医学教育的中心环节。教育心理的研究, 可以有助于解决怎样教学和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 进而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教育心理研究, 教师就可以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 增强教学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1]
2 教师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课堂应该做好的几个方面
2. 1 科学有效地教学组织
首先,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讲课的激情, 用真诚去感染学生。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述, 可以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融洽的情感共鸣中去接受知识, 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学内容, 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 有效的教学组织还包括精心设计每一次课的教学过程, 包括开场白、新知识的导入、生动的事例、课堂总结。良好的课程教学设计会让学生主动跟随教师的思路, 听课也成为一种享受, 而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同时, 精心设计课程教学还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折服心理, 进而对课程产生兴趣, 得到好的教学效果。第三, 有效的教学组织还包括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所引起的, 对课堂教学而言, 教师的讲课内容和方法、衣着和行为、板书和直观教具及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室环境和周围环境因素等, 都可能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 讲课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的变化; 对重点知识在音调、音量上给予突出和强调, 并适当重复; 善于应用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 教学过程中增加提问、教学演示等方式等。
2. 2 善于运用激励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任何一种社会活动中, 参与者都会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相对特别的角色, 因而得到教师的激励对于学生课程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个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 学生人数较多, 因而教师对于学生的激励难以有效地一对一进行。但我们可以从点滴做起, 有所作为而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者认为, 检查批改学生作业, 就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好的与学生沟通并实施激励的环节。教师在从事专业课程教学中, 很重视学生的作业批改, 并做过如下尝试: 在学期初批改学生作业时, 只在学生作业上简单注明“阅”及批改日期, 不做其他注明, 学生作业质量一般且与教师课堂沟通较少;一段时间后, 教师批改作业时写上几句评语, 点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作业上标明成绩, 同时在课堂上将教师的批改作业记录展示给学生看, 在此之后学生上交的作业, 大部分作业质量从态度、书写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而且很多学生将这种认真的态度一直维持到课程教学结束。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采用讨论式教学, 鼓励学生课堂发言, 并进行以肯定为主导的重点点评,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避免人为地隔离教与学, 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并为实施有效激励提供最直接的机会。
2. 3 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教学方法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大部分年龄在二十岁左右,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拥有非常鲜明的共性特点: 他们渴求别人的认可和关注, 但却非常敏感、排外; 他们冲劲十足, 思想解放, 善于接受新事物, 敢想敢做, 但心理状态不成熟, 情绪变化强烈; 他们要求独立, 却思想单纯、社会阅历少, 缺少规划自己生活、学习的能力。对于当前医学院校学生的教育, 要给予充分关注, 做好心理层面的研究, 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 这种“肯定”要及时、准确, 真正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其次, 实际教学要重视“南风效应”, 以情感人, 尊重和欣赏学生, 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避免“超限效应”, 根据学生实际状态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防止知识过多或过难, 超出学生理解能力, 而使学生放弃学习。[2]
2. 4 执行好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角色
首先,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 严明课堂纪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完成每节课的授课任务。其次, 教师是课程知识传授的引导者、辅助者, 是课程教学的规划者。教师需要对课程按照知识体系、学时的要求进行整体规划,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或者删减, 保证知识的基础性和前沿性, 掌控课程学习进度并按阶段及时明确课程学习的要求。进行教育心理研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但在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还存在一定难度,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其一, 如何评定教学效果及总结教学方法。目前评价教育效果更多的是以课程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标准, 这样的评定依据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于教学方法的总结很难做到准确、全面。素质教育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 检验学生对于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而, 不经过长时间的总结分析, 很难总结出一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方式。其二, 进行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 大部分来自于专业研究领域, 而不是师范专业, 专业、术业有所区别, 在进行教育心理研究时很难达到专业水平, 同时鉴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生师比过高的现状, 教育资源缺乏,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承担教学、研究的工作量过大, 因而推行教育心理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3]在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教学中进行教育心理研究, 需要耗费任课教师的很多时间、精力, 尽管如此, 将教育心理研究应用于教学活动, 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仍然是广大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目标。
摘要: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技能教育, 客观上对从事高等医学教育工作的教师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完善专业知识结构的同时, 还应该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的教育心理研究, 探求并把握该学生群体心理的共性需求, 克服不同年代群体交流的障碍, 研究适用的教学方法, 并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实施。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中国教育报, 2004-09-14.
[2]栾敏.高等医学教育心理学新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5.
[3]杨玉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引导途径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
[4]王聪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心理学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市场, 2011 (22) .
[5]蔡志刚.我国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 2011 (13) .
[6]刘丹丹.论医学院校生命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中国市场, 2011 (52) .
[7]江凌凌, 张琬杨.“以人为本”对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中国市场, 2010 (31) .
医学课程教学中的问答 篇8
细胞生物学是医学院校本科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它是从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层次上阐述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探讨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细胞生物学作为现代生命科学支柱和核心学科之一,在生物分子和整体之间、在形态和功能之间架起了桥梁,强力地渗透入其他生物学科并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细胞生物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等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前景。细胞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基础,并与临床医学中的众多问题密切相关,在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的不断结合,将促进对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并有助于新的、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手段的产生。
细胞生物学涉及生命科学各个前沿领域,知识更新快。这给教师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在教师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平台。知识点的更新或革新,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启发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要提高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除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外,还必须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大学素质教育的目的。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较之其他学科具有更好的可行性。
2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更注重于素质教育,而不是知识教育。启发式教学打破了以往的结论教学模式,融入了过程式的教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及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最早采用“启发式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原理的阐述。宋朝朱熹注解道: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 发,谓达其辞”。也就是说,启发的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首先要自己学习和思考,思考到自己实在想不通、道不明的程度,必然产生一种请求启发的迫切愿望,这时,教师只要轻轻点拨,学生便会豁然开朗。因此,启发式教学既强调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有多种, 如比较法、推导法、设疑法等, 合理运用这些方法, 是启发式教学成功的关键。细胞生物学教学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选用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①比较法。在对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或复习的时候, 应用比较法较为合适, 如原核细胞及真核细胞的结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细胞膜物质运输的方式、细胞骨架主要成员组成、结构及组装的异同等。 ②推导法。对一些彼此间联系紧密或有内在因果关系的内容, 可以从主要矛盾入手, 应用逻辑推理的方法逐步将复杂的内容加以阐明。如在讲述高尔基复合体结构及功能这一节的时候, 根据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结构与功能相联系这一原则,通过分析高尔基复合体结构、组成上的特点, 推导出该复合体的主要功能。 ③联系法。这种方法对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较为适合,例如在讲解细胞分裂的内容时,联系前面学习的染色体结构和组装相关知识,启发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联系新知识。 ④设疑法。适时地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其求知的欲望, 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方法在章节之间的转换, 引入新的内容时,可以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紧张感, 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目标。如可以通过提出“细胞如何进行迁移运动?”引出对细胞骨架的介绍。此外, 还可用设疑法来强调一些重点及难点的内容。⑤归纳法。在讲述细胞分化及细胞周期调控的相关内容时, 因涉及调控的因素较多, 内容显得较为零散, 此时若根据各因素的特点及本质, 将其归纳为不同的类型, 既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又便于记忆, 对于启发学生重视分析归纳这一方法有积极的意义。⑥演绎法。这类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重点讲述某一内容, 引导学生对相似的内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在介绍Cyclin-CDK复合物对细胞的周期调控时,重点介绍CyclinB-CDK1复合物对细胞进出M期的调控,介绍其调控因子、调控机制等;再引导学生触类旁通,按照这种规律,通过自学即可完成Cyclin-CDK复合物对细胞进出S期的调控。
3 多种启发式教学法在“线粒体”章节的应用实例
如何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于不同教师,不同班次,可以采取不同方法。下面以“线粒体”章节的第一堂课为例,阐述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①首先,通过学生熟知的电影《星球大战》中的迷地原虫,提出这个概念是借用了线粒体,本章节的学习将会解释为什么。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比较两个概念的相似性,在比较的过程中深化对线粒体的认识以及记忆。②因为线粒体是学生在高中生物和大学生物化学课程中已经有所了解的内容,所以接着就抽学生回答问题“我眼中的线粒体?”学生会提到三羧酸循环,启发学生联系生物化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同时强调生物学是一个整体,各个学科要联系起来学习,才能融会贯通。③在介绍线粒体的发现历程时,1886年阿尔特曼猜测这些颗粒可能是共生于细胞内的独立生活的细菌, 采用情景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这种猜测是否正确?如果你在当时观察到这个现象,会做如何设想?”④学生回答后介绍1900年Michaelis对线粒体染色,观察到其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后来Claude采用盐法分离细胞,并未发现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对于这点重点提问,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分离方法,找出矛盾所在是因为盐会破坏线粒体的功能,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应当采用什么介质进行细胞分离。⑤采用结构与功能相联系的方式介绍线粒体的基本结构与化学组成,指出每个结构的存在不是偶然的,是为了实现一定功能而进化出来的结构。通过比较教学,让学生比较线粒体与其他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差别,提出线粒体其中含有DNA。⑥提问线粒体中为什么含有DNA,有何意义?引出下一堂课的内容。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综合运用了比较法、推导法、联系法、设疑法、归纳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4 对启发式教学的一些体会
在多年的细胞生物学教学实践中,作者大量运用启发式教学,逐步摸索出一套针对细胞生物学具体知识内容的启发式教学法,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培养了几代青年骨干教师。大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当然,不能为了启发而启发,否则可能造成“启而不发”的后果。那么如何才能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真正做到启发式教学呢?结合细胞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必须吃透知识点,不仅仅是教材,要联系研究前沿,融汇贯通各章节内容,不仅打破章节限制,还要打破学科的限制,教师必须对相关生物学科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才能将各章节内容有机组合。在上课时知识点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灵活运用各种启发式教学法,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不至于进入教学误区。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细胞生物学发展迅速, 如何在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建立更多的、更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是今后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蒋建利,李郁,边惠洁,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深化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4):628-629.
[2]赵建斌.对“启发式教学”几点误区的解读[J].黑龙江医药,2011,24(5):761-762.
[3]曲香芝.启发式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528-530.
[4]林进国,刘甘泉,魏润民.启发式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6):693-695.
[5]连小华,杨恬.医学细胞生物学启发式教学法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3):229-231.
医学知识小问答 篇9
A:目前提倡的正确刷牙方法有以下几种: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首先要明确刷牙的作用。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洁的主要方法,它能消除口腔内软白污物、食物碎片和部分牙面菌斑。同时,刷牙有按摩牙龈的作用,從而减少口腔环境中致病因素,增强组织的抗病能力。刷牙对于预防各种口腔疾病,特别是对于预防和治疗牙周病和龋病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竖刷法将牙刷毛束尖端放在牙龈和牙冠交界处,顺着牙齿的方向稍微加压,刷上牙时向下刷,刷下牙时向上刷,牙的内外面和咬合面都要刷到。在同一部位要反复刷数次。
颤动法刷毛端和牙齿—牙龈面成45度角而轻度加压,使部分毛端进入牙龈沟,然后作原地前后水平颤动6~8次,刷上下前牙的舌侧时,可将牙刷头竖起。最后,不要忘了最后牙的远中面,以及咬合面。每次3分钟即可。
生理刷牙法将牙刷毛与牙面接触,刷毛顶端指向冠方,然后沿牙面向牙龈轻微拂刷,类似咀嚼纤维性食物对牙面的摩擦动作。这种方法能清洁牙面和刺激牙龈组织的血液循环,增进牙周组织健康。
总之,刷牙要动作轻柔,不要用力过猛,但要反复多次。牙齿的每个面都要刷到,特别是最靠后的磨牙,一定要把牙刷伸入进去刷。如果将前面的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则效果会更好。每次刷完牙,如果不放心,还可以对着镜子看一看是否干净了,只有认真对待,才能保证刷牙的效果。
Q:牙刷应该如何选择、保养?应多长时间更换一次?
A:关于牙刷的选择
市场上的牙刷可谓千奇百怪,种类万千。但不管什么牙刷,在选择时都有几个基本原则是可以把握的。
首先,刷头大小应根据口腔大小选择。要注意的是它必须能在口腔内灵活地转动,刷到每一个牙面。
第二,刷毛必须要柔软,才不会令牙龈受损。
第三,刷毛的排列可随个人喜好及习惯选择。
第四,牙刷的刷柄最好选择直形的,这样可以刷到比较靠后的地方,特别是最后一颗牙的远中面。
关于牙刷的保养
每次刷牙后必须用清水把牙刷清洗干净并甩干,将刷头朝上置于通风干燥处。应注意,牙刷使用时间长了,刷毛就会弯曲蓬乱甚至脱落,减弱了洁齿能力。因此,必须每3个月更换一把牙刷,切忌几个人合用一把牙刷。
Q:洗牙能对牙齿起到怎样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应该多长时间洗一次牙?
A: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的食物,食物在牙齿表面留下的痕迹很细微,光靠刷牙是清除不净的。因为牙龈具有特殊的组织结构,牙龈的边缘与牙面之间不是紧密附着,而是存在一条0.5~2毫米深的浅沟,称龈沟。龈沟内易积存食物碎屑,附着菌斑,成为厌氧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区域,由于其呈封闭状态,不易清洁,常导致牙周炎症的发生。此外,牙齿邻接点下方也是难以彻底清洁的区域。即使定时刷牙,牙齿在彻底清刷后的半小时内即会有新的菌斑形成,在30天内可达到最大量,久而久之慢慢会形成牙石、色素等顽固的牙垢。这时你自己也会有牙齿表面粗糙不光洁,甚至凹凸不平的感觉,这表明牙垢已经形成,如果不及时洗牙,可引起牙龈炎、牙周炎、出血、口臭,最终引起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医学上称“洗牙”为“洁治”。所谓“洁”,就是去掉牙齿表面的细菌、牙石、色素垢等,维护口腔卫生,使牙齿洁白光亮,使人感到轻爽舒适;而“治”是指它是减少和治疗许多牙齿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洗牙,是一项严格的牙病防治行为,也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要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员才能胜任。洗牙前医生会对整个口腔进行检查,了解牙石的位置以便能有的放矢地清洁,接下来就是洗牙,在喷水的同时,器械通过震动可以把牙石从牙齿表面清洗下来。最后还要再做一次检查,确保牙石都被清洗干净了。另外还有一个抛光的程序,用的是磨光器。
医学课程教学中的问答 篇10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我校2011级医学检验班学生86人随机分为WPBL教学组 (实验组) 和传统LBL模式教学组 (对照组) 。两组学生学习成绩、性别和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采用WPBL教学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均选用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第7版) 部分章节内容。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1) 构建WPBL教学用网络平台:
此平台由基本模块 (包括网络教材、电子教案、讲授教材、电子讲稿、讨论交流、在线答疑、作业测验、教学资源) , 辅助模块 (包括注册、教学公告、章节信息) 和特色模块 (推荐数目、研究动态) 组成。 (2) 教学实施:将实验组学生每5~6人分为一组, 小组成员独立或合作进行问题探索。教师对每个案例先提出2~3个引导性问题, 结合基础与临床的特点将每节的知识点蕴藏其中, 并将案例提前一周发布到教学平台网站上。学生拿到案例后进行讨论, 针对案例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2.2 对照组将教学内容制成CAI课件, 按“传统教学法三部曲”, 即学生预习、教师讲授、学生复习考试的方法进行教学。
1.3 评价工具
(1) 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由教研室其他代课教师对相关教学内容抽测出题, 分基础和综合两部分, 基础知识侧重于识记内容, 综合知识侧重于理解和运用。考试形式为闭卷式。
(2) 反馈问卷。设计15个单项选择题, 包括对网络课程的认识、对教师作用的评价、对能力及素养的培养、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等。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课后考试成绩分析结果显示, 学生的各项分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 实验组综合知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表明WPBL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86%的学生认为WPBL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显示, 对照组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学生 (P<0.05) , 表明传统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对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 对于记忆性的基础知识可以选择传统讲授法进行教学, 我们应将传统教学法与WPBL教学法有效结合起来, 各取所长。
2.2 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86份, 回收86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问卷可信度为0.99。调查结果显示, 对照组各条目的优良率为65.66%, 实验组为94.65%, 实验组各条目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与传统的PBL教学模式比较, WPBL教学模式不仅具有PBL教学模式所有的优点, 同时还具有信息量大、传播更新速度快、直观性与可模仿性强、促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优势。WPBL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网络和问题式学习的优点。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对WPBL教学模式至关重要[2]。网络环境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解“结核分枝杆菌”这一教学内容时, 导入历史上有名的结核分枝杆菌患者, 引入结核分枝杆菌致病原理, 导出结核菌素实验的应用及原理。网络环境便于师生学习、交流协作, 教学平台还可提供视频通讯交流工具, 由于这些工具的即时性, 使教师角色实现了由主导者向引导者真正意义上的转变[3]。WPBL学习法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激发探索精神, 培养科学思维, 训练交往技术, 提高表达能力, 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新型教学方法。
与任何事物发展过程相同, WPBL教学法的使用也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在本研究中发现: (1) 部分学生自学及主动学习能力差, 自主学习的习惯尚未养成, 仍依赖于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调查中只有58.4%的学生能把握学习重点, 这需要任课教师从学习方式、方法上给予引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耗时长, 但仍有60.6%的学生认为提前很长时间准备是值得的。WPBL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精心备课、合理组织和控制课堂教学节奏的同时, 还应该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3) 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开展WPBL教学, 对于记忆性的基础知识更适合于传统讲授教学, 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本研究中选取细菌各论的内容进行WPBL教学, 我们认为病毒各论同样适合该教学方法, 但在细菌、病毒、真菌总论的教学实践中, 由于其内容概念性强, 偏向于记忆型的知识体系, 因此更适于传统讲授教学。
摘要:以医学微生物课程为例, 探讨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WPBL (Web Problem-Based Learning) 的实施效果。该方法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协作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WPBL教学法,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超夫, 王曼华, 周一渡.WPBL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1) :54-58.
[2]张敏霞, 司治国.基于问题行为视角的网络教学案例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 2010 (1) :74-78.
【医学课程教学中的问答】推荐阅读: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医学07-14
课程整合教学基础医学08-16
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09-12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05-10
临床医学中医学课程11-07
预防医学课程05-16
医学检验课程06-08
医学专业课程06-20
临床医学课程06-23
医学心理学课程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