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概论课程感想

2024-07-24

医学检验概论课程感想(精选10篇)

医学检验概论课程感想 篇1

医学检验概论课程感想

在经过了本学期数次医学检验概论课程的学习之后,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并在最后一次课以参观为形式的教学中亲自认识到医学检验专业在医学上的运用。

从第一节课,徐克前讲授了医学检验专业的历史,运用,组成,发展等等。在课上我知道了在血与尿的现代检验技术中需要的一些技术,通过图片看到了相关的设备。从最开始的未知,到朦朦胧胧的明白,再到最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觉得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本专业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老师们会告诉我们关于医学检验所需要的技术,人员文化要求等等。当然,老师也会说一些老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趣事,以增加我们的兴趣。

在课程中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多相关的专业信息。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我知道了我们医学检验,将来还会有一个更加系统的分类学习。医检分为七类:临床常规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分子遗传学检验和输血学。我们将来会在见习与实习中不断的接触各类检验学并学习掌握所需的知识。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我感受到了医学检验这个专业在逐步地改变其传统形式。它是一个紧跟科技浪潮的专业,科技的创新就意味着检验医学的进一步改进。

医学检验这个专业将来的就业或许并不与病患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但是我们却对于病人的病情是最早的知情人。我们得出的每一个结论对于病人和医生诊治都至关重要。在参观了湘雅附一后,看到了一体流程化的检验科设备和操作。对我们这个系的就业环境,以及我们工作的形式有了更多的了解。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支持下,我们医学检验在实际操作方面的检验项目逐渐减少。很多项目可以选择各种高科技的设备在短时间内得出检验结果,而我们现在更多的时间投入于检验结果的核对及高危险的检验、研究。

我想作为一个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在五年的本科学习中,我需要更加努力的去掌握基础知识。因为我觉得在检验的制片取样等等准备中,很多都是医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更加注意这些基本操作的熟练度与正确性。任何一个操作不好,就会影响结果,影响病人的人生。我们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要有足够的临床知识和娴熟的实验操作能力,特别是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不一致时,要能准确、迅速判断引起差异的原因和采取补救的措施。

在数次课程上,每一位老师都有不同的主题向我们介绍了医学检验专业的各类检验,从中获得了不少相关专业的信息。检验医学一方面为临床提供数据,服务于临床,另一方面这些数据又将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结果和医治方案。因此检验医生不仅要与临床医生而且要与病人沟通,不仅要掌握各种临床指标的测定方法,还要了解疾病,了解处于特定社会和生物环境中的病人。

虽然现在我只是简单的接触了我的专业,但是我相信检验医学将以独特的高科技风貌,无限的生命力,展现在二十一世纪,成为新世纪医学界的主导力量。

医学检验概论课程感想 篇2

1 开设医学文化概论课程的理由

近年来,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 人类社会表现出一些与社会文明不太合拍的怪现象, 其中之一便是神圣、高尚、圣洁的医学频频遭遇难以承受的尴尬与伤痛, 以救死扶伤之人道主义为宗旨的医药卫生事业在呕心沥血服务社会后理应得到社会公众发自内心的礼赞与拥戴, 然而事与愿违, 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医学社会实践中, 一方面是居于服务主体地位的医务工作人员或医疗卫生机构屡遭诟病, 层出不穷的伤医、毁医、谤医、讼医事件如燎原烽烟势不可遏;另一方面是居于社会主体地位的农工商学普通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多有怨忿, 医患冲突、医患纠纷甚至医患矛盾激化的现象络绎不绝[1]。善良的人们不禁要问, 人类医学到底怎么了?如此不堪承受的医学现象之痛其根源究竟缘于何处?不仅如此, 医学在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繁荣的过程中所累积的那一系列难以调和的尖锐矛盾, 诸如医学之宗与医学之道的矛盾、医学之义与医学之利的矛盾、医学之术与医学之本的矛盾、医学之需与医学之能的矛盾、医学之凡与医学之圣的矛盾、医学之健与医学之衰的矛盾以及医学之情与医学之理的矛盾[2]等, 它们的总根源究竟在哪里?

我们知道,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 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包括医学在内的一切世事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关系, 而维系这些联系与关系的因素即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文化。文化既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又是推动人们进一步进行社会实践的源动力。人类的社会实践, 可以表现出无限丰富多彩的现象, 但从其根本性上来说, 所有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必然是在文化的驱使、推动或制约等影响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分析, 社会实践的一切过程以及效果, 不论其表现形式、呈现状态或最终结果如何, 其推动或维系的最深刻根源是且只能是文化, 医学亦然。作为人类特殊的实践方式, 现实社会中医学本身或者通过医学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现象、过程、状态或结果, 其最深刻的根源肯定是医学文化, 医学领域的一切成就是医学文化之伟功, 医学方面的一切遗憾是医学文化之缺陷。有鉴于此, 不少有识之士大力呼吁通过医学人文教育提高医学人的文化自觉[3]。

造成社会对医学文化缺乏理性与自觉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对医学文化缺乏研究所致。反思古今中外, 人们大都仅从功利的角度将医学看作谋生养家的职业、看作谋取利益的手段, 即使把认识水平再拔高一点, 也不过是把医学看作解除病痛的技术、看作服务社会的工具, 确实很少有人把医学看作一爿系统、高尚并且博大精深的文化。出现这种现象的缘由, 其实并不完全在于社会的医学实践有意对文化的轻慢, 如果追溯源头, 医学教育存在的缺陷肯定居于不可推卸的主要方面。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医学教育, 重科学技术轻文化内涵、重实用功利轻人本情怀的现象愈演愈烈, 以致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知医学为术业、而不知医学理应饱融人文, 致使医学人文教育频遭冷落[4]。因此, 为了从源头上提高医学科学工作者的医学文化素养, 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医学生中开设医学文化课程, 并为之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自2010年3月开始, 我校率先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开设了医学文化概论课程。

2 开设医学文化概论课程的对象

2009年, 我校组织全校专家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 在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 将医学文化概论课程明确规定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而将之作为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的选修课程。2010年3月开始已付诸实施的包括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和护理学等3个专业, 其他专业也将根据教学进度陆续开出。

3 医学文化概论课程选用的教材

据我们不太全面的了解, 目前各个医学院校都未开设医学文化概论课程, 因此尚未见到有该课程的成熟教材。作为开设医学文化概论课程的尝试, 我们选用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的《医学文化概论》。全书46.6万字, 主要包括医学文化的语词定义及结构体系、医学文化的基本内涵及本质特征、医学文化的演进轨迹及衍化规律、医学文化的价值维度及社会功能、医学文化的乖离难题及演绎趋势等八章内容, 另外, 书末附有“医学文化演进纪年谱”, 可供有兴趣的同学查阅参考。

《医学文化概论》是成都医学院原创的一部医学文化理论研究专著。该著作以文化社会学的视角系统地分析了人类医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揭示了医学文化的内涵、特征和运动规律, 对医学文化的构成要素、社会价值、面临的矛盾以及可能的演化趋势都有较系统的阐释, 对医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以及医学文化的研究方法、研究原则等重要方面也都有较深刻的讨论。作为医学文化领域第一部文化理论研究专著, 《医学文化概论》以古今中外浩瀚的医学史实为基础, 以数百万年人类社会的医学实践为背景,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工具, 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提出了人类医学文化理论的基本框架和结构体系, 较好地回答了医学文化研究所应该并且必须回答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因此, 选用本书作教材, 其科学性、知识性、理论性都可较好地达到本科教育的要求。

4 开设医学文化概论课程的主要做法

由于我们选用的《医学文化概论》是一本原创性的文化理论研究专著, 其体例、风格与学术成熟度等方面与通行的教材都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 我们在开设本课程的过程中着重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反复进行集体备课。教学计划规定, 医学文化概论课程设36学时, 计2学分。为了高质量地开出该课程, 我校组织了有近10名专家教授参加的医学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组, 对医学文化概论课程有关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多次集体备课, 特别就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意义、分工、重要知识点的把握以及组织教学的方法策略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并达成了一致共识。

二是采用导读式教学法。由于《医学文化概论》包含的知识信息非常宏富, 而且因其理论性太强、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对学生而言相对比较陌生, 加之观点新颖, 理解难度较大, 因此我们讨论后认为, 如果采用常规的教学法, 学生的理解和接受都可能存在较大的困难。为此, 我们对本门课程主要采用导读法进行教学, 即将全部内容分为五个教学单元, 每个单元的任课老师先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 提炼出一些重要的观点和思想后组织学生讨论, 根据讨论的情况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是广泛引入医学案例进行教学。作为医学文化的理论研究专著, 《医学文化概论》对医学文化的内涵、结构、本质、演进过程、衍化规律、价值维度以及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都有较系统地阐述, 而这些阐述都偏重于较抽象的理论, 不太便于学生的理解。为了克服这一矛盾, 我们除了采用导读式教学法以外, 老师们还收集筛选了大量现实社会医学实践中的事例, 运用鲜活的案例说明教材中的理论观点, 以此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认识医学实践中的社会问题, 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性以及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5 开设医学文化概论课程的体会

通过开设医学文化概论课程, 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促进会:

5.1 通过对人类医学体系综合而宏观地系统认识, 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医学观和医学发展观

《医学文化概论》是在对人类数百万年进化过程中的医学实践和医学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后提炼而成的。该书着重以医学现象为载体, 对医学现象所承载的人类关于医学的主观认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由此概括出了人类医学文化演进的六个阶段以及医学文化衍化的五大规律, 这些对于帮助医学生系统而宏观地认识人类医学体系, 从而树立科学的医学观与医学发展观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5.2 通过对医学现象、医学本质等诸多重大问题进行文化审视, 使学生学会运用文化社会学的工具认识和理解人类医学

诚如众所周知的那样, 人们对医学的认识更多地是根据特定的需要从医学表面现象、医学服务功能、医学术业技巧、医学科属门类等方面去把握, 一般社会公众极少有人去关心医学的文化本质。开设医学文化概论课程, 就是帮助学生运用文化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 从文化哲理的高度去认识医学现象与医学本质, 从而更好地理解医学、运用医学以及更好地服务医学。

5.3 通过对医学重要属性之一“人文属性”的深刻发掘, 提高医学生所必备的人文素养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21世纪, 高等医学教育的最大缺陷就是太过于注重医学科学技术本身, 从而导致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为此, 不少有识之士都在积极呼吁并努力践行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5,6]。但是, 目前医学院校在加强人文教育的过程中, 出现了人文社科类课程比较明显的统一化趋势[7], 缺乏创新性和个性特征。我校开设的医学文化概论课程, 不仅教材具有原创性, 而且内容具有非常浓郁的人文属性, 整部著作中蕴涵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知识。这门课程的开设,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人文熏陶, 进而提高医学生所必备的人文素养。

5.4 通过对人类医学历史的全面了解,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医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近现代医学是以西方医学为绝对优势而几乎一统天下的医学, 中国传统医学早已屈居于可有可无的地步。当今的人类社会, “西方医学”已经毫无悬念地成为“人类医学”的代名词, “90后”、“80后”、甚至“70后”们几乎根本不知道中国古代医学曾经有过的辉煌以及为人类繁衍昌盛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如此状态对外国人来说或许情有可原, 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却实在不应该。《医学文化概论》中用了较丰富的笔墨对中国传统医学曾经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的贡献做了客观的介绍, 这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医学的现状和历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昝加禄.构建医疗主体社会压力缓释机制的文化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19) :158-160.

[2]昝加禄, 昝旺.医学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371-408.

[3]杨咏.文化自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价值资源[J].医学与哲学, 2009, (7) :65-66.

[4]钟震亚, 蔡连顺, 田国忠, 等.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实施医学人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9, 29 (6) :43-44.

[5]金鑫.论临床医学中的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与社会, 2009, 22 (7) :37-39.

[6]罗竹, 何剑.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意义与途径[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1) :122-123.

医学检验概论课程感想 篇3

【摘 要】为提高医学教育的水平,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我校积极推进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本文以《医学概论》课程为例,从课程管理、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三个版块讲述医学概论教研室课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情况。

【关键词】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医学概论;建设

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来,我国众多医学院校都推进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深入开展网络教学以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水平[1-4]。我校根据招收的各个非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这些专业学生专门开设了医学综合课程,以便这些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医学相关知识,为他们以后能在医学院校、卫生行政机关、防疫机构、医院、司法机关等部门从事管理、教学或者研究工作等打下基础。为此,于2009年成立了医学概论教研室。教研室成立之初,承担的是《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而《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内容由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来负责教授。至2013年,这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即现在我们教授的《医学概论》。本教研室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学校的大力开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的政策,先后在我校教务系统网站上对《基础医学概论》和《医学概论》两门课程进行了构建,并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目前,在我校教务系统网站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既有《基础医学概论》,也有《医学概论》,现主要以《医学概论》为例讲述本教研室课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情况。

我校使用的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具体到每门课程,主要包括了课程管理、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三大版块。

一、课程管理

该部分包括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和课程通知几个方面。

在课程介绍一栏中,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归纳总结出了较统一的主要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内容,再加上课程类型、学时和学分、教学方式以及教材和参考书目等,让学生在一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能够对《医学概论》有一个初步的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我们针对市场营销、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及卫生信息化等每一个非医学专业都制定了相应的符合其专业特点的教学大纲。鉴于我们医学概论课程除了有144学时的理论授课以外,还有60学时的实验课,我们又把教学大纲分为了《医学概论》教学大纲和《医学概论》实验教学大纲。通过从网站上浏览《医学概论》教学大纲,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即将要学习到的课程内容的具体到每一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知道哪些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哪些是需要理解的,这些知识又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而《医学概论》实验教学大纲则把每一次实验课的内容和目的要求进行了明确的概括,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进行操作实践。

另外,在教学日历一栏中,我们把整个学期的授课安排(理论课和实验课都包括)、每一章节所用学时和授课教师等一一列出,使学生轻松掌握《医学概论》课程一个学期的授课进度,并据此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我们每位授课教师都在教师信息一栏里认真填写了个人教学和科研情况等,方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师答疑或讨论科研问题。而和课程教学有关的一些通知我们都发布在课程通知一栏中,使学生能及时获知理论授课教室及实验室地点和时间等教学信息。

二、教学资源

《医学概论》课程是把医学相关基础课程及临床课程中的核心知识进行了融合和精简优化后,分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人体的九大系统进行讲授的,授课时也是分教师分系统的,所以在建设教学资源这部分版块时,我们是把每位授课教师负责的那部分的所有多媒体课件和教案收集在一起,按《医学概论》教材上的章节顺序一一上传至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同学们可以很方便的浏览和下载,帮助学生预习或复习课堂讲授的内容。同时,我们还根据每章节的讲授重点和难点,有选择的录制了部分授课视频上传至教学资源版块,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授课时间之外方便的听取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尤其是课堂上有没听懂的部分,借助网络可以反复的听讲,增强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

另外,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还有课程共享联盟和资源中心,这些共享的网络资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给同学们的自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三、教学活动

这一版块包括了答疑讨论、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课程问卷和个人资源等环节。

答疑讨论一栏是采用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布告栏系统)的模式,学生可以把学习《医学概论》课程中不理解的问题采用留言的形式进行提交,然后教师再就此问题进行解答。这一栏目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而且必须是持续的过程,需要授课教师付出极大的心血,但它是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加强师生互动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所以必须坚持。在课程作业一栏里,我们跟随着课堂授课内容精心设计了一些课后思考题,以此引导学生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思维。同时,我们不断地完善试题试卷库里的试题(与期末考试试卷题型一致,包括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及在线测试里面的测试题,以方便学生巩固课堂学过的知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为进一步了解《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程问卷栏目中设计了调查问卷表,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水平。此外,我们在个人资源一栏中上传了与《医学概论》相关的多部电子版教材和一些网络资源,使学生能够获取《医学概论》教材以外的一些相关医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建设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也收获颇多。一方面促进了教研室老师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协作,并且在相互交流中拓宽了视野,激发了教学灵感,提升了教学水平[5];另一方面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授课老师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和学习状况,并据此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6]。但在建设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认识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进行完善,从而为提高我校的医学教育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建平,黄素芬.Blackboard平台应用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7,(5):59-60.

[2] 梁昌镛.利用网络平台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144,146.

[3] 邵毅平.关于“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研究[J].科技信息.2011,(35): 422-423.

[4] 耿学慧,丁穗娟.广西医科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2):180-182.

[5] 周宏,李欣,王芳,等.中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32-34.

医学检验概论课程感想 篇4

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学习迄今已有六个礼拜,作为高中是理科出身的我来说,学习这门课程确实收获很多。

首先,很感谢老师在学习这门课的形式上的别出心裁,老师采用课本学习与学生独立思考探讨同步进行的教学方法既避免了思想政治课一贯的枯燥模式而且对学生联系实际、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有很大的帮助。特别的,对锻炼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演讲能力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比如对于我来说,虽然中学有过几次参加来说,虽然中学有过几次参加演讲比赛的经历,但进入大学发现山外山、人外人是如此之多,难以抑制的自卑心理使我变得远离人群和沉默寡言,毛概课上老师给予的积极的课程压力的激励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碍、走向了讲台,讲出了自己的想法,相信这会是一个好的开始。相信有很多同学都能感受到类似的帮助。的确,大学生不仅仅应该具备杰出的学习能力,还要重视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大胆表现自己的能力。在完善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如何展现自己的才能,现在的大学本科学历已不再是绝对优势,如果你相信沉默地等待能等来伯乐的话,结果很可能等来的只是一抔黄土,这样的怀才不遇的悲剧能怨谁?只能怪自己当时没有毛遂自荐的勇气。

其次,在课程知识的学习方面也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和思考,我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得到了很大的启发。随着国内外一些事件的发生变化,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我意识到在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因为在总结国内外的大事的经验和教训时,我深刻认识到政治思想的指导作用。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科学地概括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集中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特征,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治党治国、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重大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的深刻和精辟的揭示,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三个代表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体认,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了对于社会发展

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是对于历史规律性与必然性的把握,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是为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我们党从建立伊始就以中国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利益代表的姿态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在政治上实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和民主集中制,在经济上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掌握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从而成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出了双百方针,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然而,由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准备不足,又缺乏经验,使得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使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特点,科学的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提出并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历史的经验表明,只要我们党坚持和把握了三个代表,我们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胜利,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三个代表,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能否坚持三个代表,是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和领导核心地位的人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感想 篇5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对自己民族精神内核的了解应该是从这门课开始的.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课都有学习文言文,高中的历史教材也都有中国文化史的学习,但是总有一种感觉就是那些都是古代的东西,虽然内心深处为之感到骄傲,但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而进入大学之后这种距离感逐渐消失了,同时又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愧疚感:那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居然这么不懂中国;作为华夏族的人,居然这么不了解这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是,越学文化,越感到自己没文化,于是每上一节课,内心的惶恐就增加一份,对于教中国文化的老师的崇拜也就越加一分。因为越感到自己没文化,越感到老师有文化。

中国文化是多元复杂的,但他是从不间断的向前发展的。正如学者们对中国文化特点的总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国文化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他的人文情怀。无论是占中国文化的主流的孔孟之道,还是影响深远的老庄哲学,他们探索的方向其实都是一种为人之道,探求的是如何做好一个人,做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孔子主张的“仁”,庄子探求的“逍遥”,都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做好君王,要对天下仁。做好社会中的一份子,要尚礼守纲伦。做好自己要达到逍遥之境,追求一种自由的人格。诸此种种都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生命本体的尊重。另一方面中国的学派多为唯心学说,直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才提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这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里追求内心修养,注重内心境界的提升,所以中国传统的道德感也是有心而生的,做人做事也会更多的追寻内心的道德感,而这种最高的境界便是“慎笃”。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人的评价是内向,我想 这种内向的性格应该和中国传统多为注重内在的探求有关系,而另一反面这种传统使得中国人极为智慧,含蓄,难以捉摸。这种内在的探求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对生命自身的认知和探求,这体现了极为鲜明的人文情怀。当然人文情怀最大的体现莫过于中国古代没有想西方那样遭受宗教神学的桎酷,没有想西方那样对上帝的超自然力量的绝对信仰。中国的信仰是多元化的,这些信仰有的并不那样坚定,但是只要对自己有益处的神就去拜,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自身生命的希冀。是一种极大的人文情怀的体现。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大的感受就是他太博杂,差异性很大,但是即使博杂,但是它们之间能够和平共处,体现了中国文化极大的包容性。我想如此磅礴的文化,就是穷极毕生之力,也难以了解得完。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感想 篇6

在这几周的公共课学习之后,我非常庆幸我能选到《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这门课,因为它让我学到了很多在我平时的专业课、基础课上无法学到的东西。过去我只知道飞机、卫星、火箭等这些算航空航天范畴之内,但是理论上,我并不明白航空和航天到底有什么区别,上述那些又属于哪些类别,在技术层面上有何不同。通过课程的学习,我认识了航空航天的区别,飞行器,飞机,火箭的具体划分和本质区别。我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划分: 1.飞天梦和飞行器的发展史

我原来所知道的也就是古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和戴达罗斯的典故,却不知道试图利用火箭作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是我国古代的万户。这让我感到汗颜,原来前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飞向天空的梦想,并且为此做出了各种尝试,甚至于不惜丢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这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全心全意投入到飞天的梦想中去的精神和信念应当获得今人至高的敬意,而不应该被我们遗忘,我们不该仅仅知道莱特兄弟,更应该知道万户、蒙特高菲尔兄弟、凯利爵士、奥托李连泰等为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

还有一个关于王牌飞行员的内容,让我受益颇丰。世界上第一位王牌飞行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的加洛斯,后来也用他击落5架敌方战机的战绩作为衡量王牌飞行员资格的标准。而更有意思的是机枪同步协调器的发展过程,竟然是因为战机坠落到敌方的地盘而使机枪同步协调器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德国的福克的发明真让人赞叹不已,让飞行员可以毫无顾忌地在螺旋翼后发射子弹。这些有趣的内容都是我平常不会去探究而且也无从得知的。

我对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最典型的是流传很广的嫦娥奔月,它描写一个叫嫦娥的美女,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后,身体变轻飘到月亮上去了。

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是15世纪中国官员万户。1945年,美国学者基姆在他的《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他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然后命其仆人点燃火箭。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圆了万户的梦,因为在这一天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我还见识到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舰载机等等飞机的图片和说明,拓宽了我对飞机的认识。知道了我国战机的各种型号,从歼5到歼20,强5,枭龙,歼轰7等等,我国的战机越来越先进了,虽然很大部分是改进的苏联的机型,但也足以显示我国的实力在不断地增强。2.飞行器的飞行原理

飞行需要空间。航空器主要在大气中的平流层飞行。大气对航空器的物理性质影响有连续性、压强、可压缩性、粘性、声速等。流体流动基本规律有3点,相对运动原理、流体流动连续性原理和伯努里定理。人们基于这三点规律,来为设计飞行器建立数学模型。

相对运动原理: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中,往往采用让飞机静止不动,而空气以相同的速度沿相反的方向流过飞机表面,此时在飞机上产生的空气动力效果与飞机以同样的速度在空气中飞行所产生的空气动力效果完全一样,这就是飞行的“相对运动原理”;

流体流动连续性原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对于不可压缩气体,有v1A1=v2A2=v3A3,即流管横截面变小,平均流速必须增大;反之,流管横截面变大,平均流速必须减小;

伯努里定理表明:流动速度增加,流体的静压将减小;反之,流动速度减小,流体的静压将增加。但是,流体的静压和动压之和,称为总压始终保持不变。飞行器的外形设计也会对飞行构成影响。如果在翼型上产生空气动力,必须让它与空气有相对运动。这受到四方面影响因素:机翼面积、相对速度、空气密度和机翼迎角形状。而飞机同时会受到主要四方面阻力:摩擦阻力、压差阻力、诱导阻力、干扰阻力。减小这些消极影响是极其必要的。直升机的飞行原理与一般飞行器不同,它需要在没有与流体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克服重力直接起飞。

航天器飞行原理基于Kepler轨道设计。航天器在地球中心引力场中的运动轨迹称为航天器的Kepler轨道。根据万有引力及航天器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和动量矩保持不变的特性可以满足此方程:(P称为半通径,e称为偏心率)。e为不同值时,有不同的轨迹。由Kepler轨道类型不同,从而得出第一宇宙速度7910m/s、第二宇宙速度11186m/s。因为地球并不是正球形,使得引力并不是准确地指向地球中心,而且还存在其他微小的作用力,如大气阻力、太阳辐射压力和其他天体的吸引力等,这些统称为摄动力。在上述这些摄动力的作用下,实际轨道不同于Kepler轨道,这样的偏差成为轨道摄动。卫星稳定姿态有四种控制方法:自旋稳定法、重力梯度稳定、磁力稳定和三轴稳定法。

3、飞行器的动力系统

航空航天技术中,飞行器的动力系统与机械自动化方向联系最为紧密,它利用电机推动技术为飞行器提供动力,可以说它是飞行器的“心脏”。目前常用的发动机有两大类:活塞式发动机和喷气式发动机。

空气喷气发动机诞生于1943年3月5日,装有W2B型发动机的格罗斯特“流星”战斗机首次试飞成功。涡轮喷气发动机工作原理:进气道系统是发动机的进气通道,它的主要作用是整理进入发动机的气流,消除漩涡,保证在各种工作状态下都能供给发动机所需要的空气量。流体通过进气道系统进入压气机。压气机的作用是提高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的空气压力,有两种类型离心式和轴流式。变为高压的气体,通过燃烧室进行动力工作。而涡轮的作用是将燃烧室出口的高温、高压气体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最后气体通过排气道系统喷管排出。排气系统一般由中介管和喷口组成,中介管就是气体排出时通过的管道。喷管的特殊作用(反推力装置装在喷管上)可以改变推力的方向,使飞机迅速减速,以缩短滑跑距离。

飞行器的发动机是一个高度技术集成的动力装置。它不仅要克服在空中流体气体的来源状态,以提供燃料环境,还要经过加工来完善燃料的高利用度,并且要确保排出。其中压气机是进入发动机气体加工的地方,现在利用率较高的是轴流式压气机。它由多扇叶组成,高速气体经过几层叶轮,并且每层叶轮的叶片上的导流设置方向均不相同,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气体流速加大从而增大气体压力,有助于燃烧室的利用。喷气式发动机的能量转换原理是高温高压气体流过并转动导向器,从而由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由于大大减少了热能的消耗,提高了能量转化的利用率,所以喷气式发动机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喷气发动机,但组成基本上大同小异,只是设计的各部件形状不同,从而产生的特殊作用不同,这是为一些有特殊任务的飞行器而设计。比如,涡轮轴(涡轴)发动机,它是现代直升机的主要动力,它结构不同在于它的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在发动机的一边,这主要取决于直升机的飞行特点,气体经过压气机的超高压处理,流入燃烧室,因为其可用能量几乎全部转变成涡轮的轴功率,因而燃气不提供推力,直升机可以在无相对速度的前提下靠旋翼旋转自产生相对运动腾空而起。高速度、高迎角的起飞动力全靠发动机来决定,瞬时的达到飞行高度是军事用机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发动机的结构设计、材料设计及机械动力转化装置的高利用率仍然是现在发动机的研究发展方向。

火箭发动机的主要特点是不仅自带燃烧剂,而且自带氧化剂(燃烧剂与氧化剂统称为推进剂),所以不但能在大气层内工作,也可在大气层外的真空中工作。按推进剂的不同,可以把火箭发动机分为三类:液体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混合式发动机。非常规推进系统,即在发动机的内部某些助力装置由非常规推进方式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电推进系统、核推进系统和太阳能推进系统。

医学检验概论课程感想 篇7

1 专业课程体系及本课程地位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下,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为理念,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构建了如图1 所示“实践主导、理实交融”的课程体系。其中“口腔疾病概论”属专业基础课程, 也是必修课程, 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

2 课程的作用及相关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从事口腔修复体制作, 少部分从事口腔卫生宣教、口腔医疗器材销售和口腔医疗志愿服务等工作。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和课程体系设置, 确定本课程的主要作用是: (1) 介绍牙体缺损、牙列缺损或缺失治疗的基本理论, 服务后续核心课程, 培养学生医技沟通能力 (关于修复体制作与口腔医师沟通交流的能力) 。 (2) 传授和拓展基础知识 (口腔常见病的防治与口腔健康教育) , 拓宽学生就业面 (口腔卫生宣教、口腔医疗器械销售、口腔医疗志愿服务工作) 。

工作任务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源头[2], 从毕业生的工作领域出发, 分解工作任务, 分析得出与本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能力 (见表1) 。

3 教材建设思路

教材服务于教学, 实际教学中不能拘泥于现有教材, 应以分析得出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 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组织和丰富, 形成新的教材内容与章节 (如表2) 。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载体的新教材, 打破传统内容编排, 形成了与工作领域相对应的章节, 使教学更贴近教改要求, 弥补了传统教材与工作领域不对应的缺陷。新教材章节与工作领域的对应情况如表3 所示。

4 教材建设进展

根据上述教材建设理念, 课题组深入研究分析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明确与本课程相关的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初步完成了校本教材《口腔疾病防治》的编写。该教材以卫生部统编教材《口腔科学 (第七版) 》为基础, 结合《口腔预防医学》及每年“爱牙日”宣传资料, 语言流畅、叙述清晰、图文并茂、重点突出;主要介绍了口腔解剖生理知识, 各种口腔常见病 (如龋病、牙髓病、牙周病、智齿冠周炎、儿童口腔疾病等) 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知识。目前该教材仍在不断修改完善之中。

5 教材建设的后续规划

5.1 教材内容的整体优化

专业基础课教材建设应紧密围绕后续核心课程内容, 强调知识对技能的支撑, 并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 避免学科化或理论化。在教材结构、体系和编写风格上, 要突出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大力改革传统的学科型教材编写风格。

(1)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知识实用为原则, 紧紧围绕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为满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教材建设应以强化医技沟通、口腔卫生宣教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教材内容的选取应注重知识应用, 简化基础理论知识的阐释与推导, 增加应用实例, 如牙周病患者义齿修复的设计、口腔健康宣教方案的设计等, 着重讲授理论知识的应用思路和方法, 以例释理, 将基础理论融入实例分析中,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理论知识实用、基础知识够用和专业知识顶用的目的。

(2) 增加新材料、新技术知识。传统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偏重经典理论和基础知识, 缺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知识的介绍[3], 与高职教学应紧密联系行业服务链的要求不适应。因此, 我们在教材编写时增加了牙齿美容、CAD/CAM义齿、种植义齿、精密附着体修复技术等新材料、新技术知识;同时, 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和论证[4],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使教材内容得到整体优化。

5.2 教材内容形式的多样化

教材除主体内容外, 可在各章节设立“学习目标”“知识链接”“病例分析”“知识拓展”“课堂互动”“学习小结”“目标检测”等栏目,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视野, 强化知识应用和技能培养。某些教学内容 (如CAD/CAM义齿、种植义齿、精密附着体修复技术等) 操作性很强, 仅用文字描述很难解释清楚, 应建设数字化资源库, 充分利用配套资源形成集文字、图片、视频于一体的立体化教材体系[5]。

5.3 校企联合开发教材

为了突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特点, 校企联合开发教材很有必要。要认真听取行业一线专家对教材编写的意见, 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 将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与知识引入教材, 将最新的知识、技术充实到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线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的合作, 缩小教材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 使学生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

6 总结与展望

与传统教材体系相比, 新型高职教材体系更具实用性和先进性。因此, 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立足改革、与时俱进, 加大教材建设力度, 全力编写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教材, 使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更加符合教学改革需要, 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从而推动高职口腔医学技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爱华.高职校本教材开发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 2011 (17) :232.

[2]冯艳妮, 刘培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教通讯, 2013 (12) :1-2.

[3]余祖文, 谭维奇, 张鹏顺.关于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0) :132-133.

[4]王海梅.高职院校开发校本教材的原则和策略[J].内江科技, 2007, 28 (1) :42.

医学检验概论课程感想 篇8

关键词:临床医学概论;多媒体;教学

中国分类号:R4

多媒体教学又称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CAI),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1]。由于多媒体教学能集图形、影像、文字、数据、音频等不同媒体为一体,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临床医学概论》为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课程涵盖信息量大、内容广、课时数少,同时还涉及循证医学的新概念和临床实践的新模式等,课程特点非常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笔者作为临床医学概论的专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现将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注意之处进行总结,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1.发挥多媒体课堂授课的优势

1.1 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高质量的课件是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前提,是教学内容的直观表现,一定要做到结构科学、表达简洁、程序实用三者协调统一[2],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保证。临床医学概论一些章节如诊断学内容就非常抽象、枯燥、难于理解,单纯依靠画图、讲解手段很难讲解清楚,就必须依靠多媒体授课,播放系统查体顺序和正确的手法,如视、触、叩、听、嗅基本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这就涉及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这一项却是临床教学老师的短板。部分临床教师将多媒体理解为单纯的文字投影、简单的书本内容翻版,学生长时间观看会视觉疲劳,也大大减低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效果打了折扣。制作课件时应以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内容为主要目的,但同时又不仅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讲解临床疾病时,多媒体课件首先在首页即给出该课件具有的模块,让学生开始就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顺序进行了解,然后通过介绍临床疾病知识及引入学习该病的必要性。其次通过“病理生理”、“病因”两个模块介绍疾病的发病机制,随后通过“症状体征”、“诊断”、“治疗”3个模块详细讲解临床疾病的相关知识。授课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动画模拟、典型病例、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有效解决学生难以理解内容,从而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留下更深刻、更持久的记忆,教学效果会更好。

1.2 拓宽教学内容以外的知识面好的医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内容不应该仅限于课本和教学大纲,应该在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以外的医学知识。比如在讲授肺炎这个疾病时,由于学生还没有接触临床,对这个病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准备了2003年2月广东爆发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后来称为SARS)的录像。SARS录像既介绍了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流行趋势等内容,又让学生印象深刻,引导学生有兴趣进入以后的临床学习阶段。另外,我们还设置了病例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具体的临床病例进行讨论,将与课堂讲授疾病有关的所有内容串联起来,全面考虑问题,达到了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结合的目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1.3 设置教学小结,检测学习效果为了加强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我们在课件的最后设置了自测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强化记忆,进而掌握所学知识,还加入“教师点评”的内容,该内容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不但对问题进行解答,而且讲述了和此文相关的临床知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而不是死记硬背。

2.防止多媒体授课的不足

2.1 保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的主导作用临床医学概论的教师大部分来源于临床医师,因为临床工作繁忙或未受过教师规范化培训,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也没有精力精心制作课件,部分教师的课件内容是教材文字的电子版,也未细致备课,容易造成教师课堂上照本宣科,而医学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容易失去注意力或者关注于屏幕从而形成学生、多媒体之间简单的人机对话,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减少,甚至教师在讲台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形成强烈的反差,教师变成课件的转述体,损害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受到影响。优秀的教师应学会驾驭课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学活动,观察学生的表情,如果这堂课学生思想高度集中,眼睛专注的看中你,学生的表情随着教师的讲解而变化,课堂积极发言,这就做到了真正的教学互动,这是一堂成功的师生互动课。

2.2 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在学习临床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对临床课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3]。主要表现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课程是考查科目或毕业后不从事临床疾病诊断,不和病人直接接触,对这门课不下功夫,只是简单了解一下就行,不必进行系统学习,或者只对临床课程的部分章节感兴趣,缺乏学习的连续性和积极性,不能把各系统的疾病融会贯通整体连贯起来。如果由于课时少内容多,有时难以把握繁简难易程度,并且专业种类较多,故讲授时繁简难以取舍,有时容易讲解过深过快,学生感觉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从而降低学生的听课兴趣。

2.3 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概论》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讨本科、大专、中专均开设临床医学概论,学生层次不同,生源不同,教学的难易程度就不同,学生的教学评价也良莠不齐,在本课程教学中到底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才算适宜?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本课程教学中能够应用到什么程度?不同层次学生多媒体教学的深度到哪个程度才是合适?多媒体设计的动画、音频在什么范围内才能恰到好处?哪些模式的内容最应做成多媒体课件?等等,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总之,在《临床医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声色、动静、图文的优势,刺激学生的感官,将抽象的概念和过程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这对教师特别是临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制作高水平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志勇,付金龙.本科生医学授课中几种教学法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134-136

毛泽东思想概论学习感想 篇9

日本语言文化学院2011级 四班张欣学号:114015402

4毛泽东同志成功领导的中国革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巨大作用。在他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实践过程中,他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一般原理指导中国的革命运动,使中国革命航船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引导的方向破浪前进;另一方面,又不拘泥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不照抄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本、条条,反对离开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正因为毛泽东同志的独特的正确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巨大指导作用,在这里无可辩驳地得到了最充分的实践证明。

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一方面是为了了解中国的革命史,因为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前辈们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学习毛泽东同志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原则。

在现代社会,在如今正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认真学习并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是极其必要的。因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现在还并不发达,我们新一代青年肩上仍然承受着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局面的重任。特别是我们科大即将吸收国外先进科学经验的学子们,要时刻记住理论永远得由实践证明的真理,切忌眼高手低不切实际地乱搞一通。国外的许多成功方法并不一定在中国同样行得通,这是我们时刻要记住的。正如创造了十月革命辉煌的苏联革命经验并不适用于中国。这时候我们就得学习毛泽东同志,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创造性的运用所得来的经验,而不能拘泥于理论。另一方面,在我们今后为促进祖国繁荣昌盛发展而有效的工作中,我们也切不能盲目自大,一概排除外来经验,因为实际上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这里我突然想到了苏联赫鲁晓夫曾愚蠢地下令在某不适于种玉米的地方种玉米,就因为另一地种玉米致富。后来由于玉米苗不服水土,全部死亡,致使苏联经济损失惨重。因此实际情况永远是我们需要考察实践的。这就是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的重要体会。

对实际与实践,我们也需要有最深层的认识。而所谓去实践,就是要“实事求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本身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讲的就是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问题,即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寻找适合这种国情的革命与建设的具体道路。而对于我们,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我们在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后应以改正的,或应引以为戒的。我们在很多问题上要讲求真实性和完备性。在现今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我们应了解我们个人的长处和短处,然后制定自己的独特学习方法,不可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方法,这是这本书给我们最初的也是最具现实意义的启示。

学习心理学概论的收获与感想 篇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100922班牛璐10091927

本学期我选修了心理学概论这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对于心理学有了更多的了解,收获了很多有关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在思考,获得了很多感想。

“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哲人的名言不仅道出了人类脆弱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这句话点出了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关键 即人类的思考能力。因此,研究心理学,对于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了解社会与世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拥有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也能够让自己健康成长,并且有一定的能力帮助他人走出心理困境。

作为非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我们并不需要拥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但是,大学时代正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黄金时期,同时我们也处于心理波动比较大的一个年龄。因此,了解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心理健康平稳的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我与心理学自小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的我对于千奇百怪的心理学案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当时的我纯粹是怀着新奇与有趣来看待这些故事。后来我开始阅读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例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从中我对心理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后来通过一位日本女作家的一本关于颜色与心理学的书,让我明白了心理学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书与心理案例都让我对心理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通过这学期九周的心理学概论课程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知识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收获了有关变态心理学的知识,也明白了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何正确的看待并对待爱情,如何正确的和父母相处,同时通过两可图、三维立体图等图片发掘到心理学有趣的一面。

心理学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许大多数人都与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无关,但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心理活动。而通过了解相关心理疾病的知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远离不健康的心理,并且观察到周围人以异样的情况,帮助他们尽早摆脱心理阴影,同时进行自我反省,让自己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生活与成长。

大学时代正是广泛的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的时期,其中大量的信息无论精华与糟粕都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如何分辨是非,不让自己误入歧途,心理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不仅能使我们每天快乐的学习生活,更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发展。当今社会的人才不仅需要有广博的学识,出众的才能,敏锐的头脑,更要有一颗坚定不受诱惑的心与强大的抗挫折能力,这些都是不健全的心理所无法给予我们的。因此,学习心理学有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为我们今后走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机会。

大学时期也是许多同学选择开始恋爱的时期。但爱情不总都是美好的,如果在恋爱中不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不能正确看待爱情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过于极端或过于冷漠等等,都不利于我们心理的健康成长。这门课程也着重强调了正确的恋爱心理在爱情中的重要作用,倡导我们正确认识并对待爱情,了解自己,了解对方,收获美好的感情。

心理学中虽然不乏枯燥的专业知识,但是依然有着有趣的心理现象。眼睛作为我们认识世界主要的感觉器官,许多有趣的心理现象都与我们所看到的东西相关。心理学专家为了研究看到的世界与真实世界的相同与不同,同时心理学爱好者以及画家们或为研究或为娱乐,也创作出了不少有趣的图片。这些图片不仅供我们娱乐,也让我们去反思自己的思维死角,有助于活跃思维。

学习本课程,我更加明白了心理学在生活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作为大学生,我们虽然没有完全进入社会,但也或多或少的面临着诸如学习、人际交往、社会活动、恋爱等事情所带来的一系列压力。较强的协调事物的能力固然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中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也是让我们正确面对压力的关键。尤其,在这个快餐文化日益盛行的社会,市面上更不乏以心理学为招牌,误导人们走捷径达到目标的各类书籍。这些都对我们形成正确的心理观念产生阻碍。

因此,通过正确渠道了解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更成为当代大学生所必需的,而这门课程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通俗易懂的知识,形成健康心理的几个关键因素,趣味的心理学现象,都为我们系统的了解心理学,积极健康的成长指明了方向。而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回答问题的活动也让我们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与更多的同学熟悉起来,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对于今后本门课程的讲述,我有几个小小的建议。一是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分析心理学案例的机会,这不仅是了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的一个关键。二是推荐一些与心理学有关的书目与影片,供有兴趣的同学课下认识心理学。三是能够为同学们提供一些专业的心理学测试的题目。由于现在网络上、报刊杂志上的心理测试鱼目混珠,我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专业的心理学方面的测试。因此很多同学对于心理测试抱有不相信的态度。但是心理测试对于了解一个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心理测试的结果也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因此希望老师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既能见识一下专业的心理测试,又可以更多的了解自己。

上一篇:社区养老问题研究下一篇:2016山西省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7月2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