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检验(共11篇)
生物医学检验 篇1
医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集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紧密相结合的应用性专业学科,在该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重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检验人才,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河南大学情况和医学生化检验教学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新模式教学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医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的现状
医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由于涉及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多、抽象、难以理解,给教师的授课带来困难,而且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检验仪器不断地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检测项目由原来的单一项目检测到多项联合检测,检测内容由简单的基本定性或半定量到微量、超微量检测;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工程技术等,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2]。因此,对检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该课程设置仍然按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课程之间独立性较大,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3]。
综上所述,医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只有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和实验技能。
2 理论教学改革
2.1 更新教学观念
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如何培养出知识面广、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式全面发展人才,是医学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传统教育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关键环节的选择与确定多由教师掌握,而这种选择很难适合每个学生[4,5]。新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从传统的“惟师是从”专制型师生关系,构建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关系。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变为“导”。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注重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具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首先根据河南大学实际情况,选送一些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到医疗条件和技术条件较好的医学院校和医院进修或短期培训,要求青年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共同切磋授课经验,集体备课,使他们了解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能将最新的检测技术和信息介绍给学生。在教学上指导青年教师,培养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又熟悉实验操作、科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3 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合
教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平台。选用教材时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以此作为甄别,也应征求学生对所用教材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教材的使用还需要各教师根据各自专业层次,培养目标,教学时数的不同,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侧重,然后编写好相应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整体优化与筛选结合[6,7,8]。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临床常见疾病及其生化检验指标为主线,突出疾病的生化机制和生化检验技术两个方面,力求将生化检验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结合起来。
3 实验教学改革
3.1 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因此我们在每次实验课之前,有计划安排一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由实验员手把手教他们配试剂,教师放手不放眼,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综合性的专业实验技能和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等适应科研的能力。这种做法极大地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学生在实验准备工作中学到许多实验课中学不到的知识。学生对实验准备工作的兴趣不亚于上实验课,而且收获颇丰。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3.2 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相当于开辟了第二课堂,全面推行素质与创新教育思想,健全“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是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9,10,11]。学生成为开放实验室的主体,在学生中全面开展探索性实验,自己选做实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开放实验室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既增加了实验室的利用率,更主要的是它锻炼了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加其想象空间,锻炼了独立工作的能力[12]。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教师更加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3.3 组织实验技能的考试
实验课结束后,为如何进行实验课考核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在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13,14,15]。具体考核方法是每名学生准备一套实验器材,进行方法学实验考核,考核之前同学要自行写出方法学实验设计,然后在教师审核后自行配置试剂准备进行实验。教师实验考核前宣读考核细则,细则包括实验每个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吸量管的正确使用,加样器的正确使用,仪器的调试使用,包括直到实验结束后,试管的刷洗都有具体评分。教研组所有教师在考试时均作考官,监督同学的每一步操作,这种做法使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不敢有丝毫的麻痹与放松。这种考试方式,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考核与检验,包括是否能正确设计完整实验和独立完成实验,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扎实的基本功。
总之,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是我们的目标和责任,不断总结经验,更新观念,探索医学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为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而努力。
生物医学检验 篇2
根据《华侨大学团支部工作办法》、《华侨大学团支部民主评议团员工作程序》和《华侨大学共青团员奖励办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团员民主评议等级:
(一)优秀团员:
1、在思想方面积极进取,切实履行团员义务,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党的指导思想,对党团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2、学习方面表现良好,本学年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不低于前40%。
3、在社会工作方面,担任学生干部者在任职期间表现良好,工作有奉献精神,其工作成效被多数同学认可;没有担任学生干部者能够积极参加团内及有关社会活动。
4、在生活方面,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同学关系融洽,尊重师长,群众基础扎实,没有违纪受处分的情况。
5、社区表现分不在本楼幢后30%或不低于100分且无违规违纪行为。
6、校级、院级优秀团员团干必须是注册的青年者愿者。
(二)合格团员:
符合团员条件,学习、生活等方面表现良好,遵纪守法,切实履行团员义务和积极参加团内及有关活动的,并按时递交团员个人总结材料者。
(三)经帮助能够合格团员:
与合格团员的标准有较大差距,但能够参加民主评议活动并按时递交团员个人总结材料,有悔悟和进步的表现,有决心克服错误的后进团员。
(四)不合格团员:
放弃共产主义信仰,严重违法乱纪,又拒不接受团组织的批评教育,或经帮助仍不思改进的团员。特别是本学年内未上交团员个人总结材料者以及本学年内被处以严重警告以上处分的团员。
二、团员民主评议程序
团员民主评议工作必须按规范的程序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一)团员自我评议:
团员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一年来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表现,自我小结,认真填写《华侨大学共青团员民主评议表》自评等级,并将评议表交于团支部书记处。
(二)团支部评议:
1.准备工作:
(1)结合团员的自我评议以及团员民主评议各等级所应具备的条件,确定拟评议为“优秀”和“不合格”的团员名单,各团支部民主评议所产生的优秀团员比例控制在本支部团员数的10%以内,采取四舍五入。
(2)事先向学院团委和辅导员、班主任通报开会时间和地点,邀请辅导员或班主任、党建联络员参加。
(3)事先调查、了解优秀团员候选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并在支部大会上做简要介绍。
(4)准备选票。
2.评议过程:
(1)支部大会应有本支部2/3以上团员参加方为有效。
(2)评议开始前,学院团委组织部成员宣读《生物医学学院团员民主评议实施细则》,然后主持人(团支部书记、副书记或组织委员)要介绍优秀团员候选人情况。
(3)安排好监票人、计票人。
(4)投票。每位投票团员都要对候选团员表态,包括赞成、反对、弃权三种。
(5)计票。统计结果时要把每位候选团员的各种数据都统计出来,包括赞成、反对、弃权的人数。
(6)记录,组织委员或者宣传委员要做好会议记录。
(7)如实填写《华侨大学共青团员民主评议统计报表》,报学院团委审批。
3.学院团委评议:
(1)由学院团委老师组织团委学生干部、各班团支书负责完成。
(2)在各团支部评议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团员的实际情况,做出最后的评议结果:优秀团员、合格团员、经帮助能够合格团员、不合格团员。
(3)按照《华侨大学共青团员奖励办法》有关规定,在支部“优秀团员”等级范围内评定院级优秀团员、优秀团干,同时推选出校级优秀团员、优秀团干候选人,由学院团委填写《先进个人汇总表》,上报校团委审核。
共青团华侨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委员会
生物医学检验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医学检验实训教学
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1],同时兼顾理论知识学习,以便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获得行业准入资格[2]。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职业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同是也要强化对生物化学检验中重要检验原理的认识和理解,为通过资格考试奠定基础。因此,开展生物化学检验实训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对经典检测理论的学习和再认识[3]。本文对生物化学检验实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优化实训教学提供思路。
1.生物化学检验实训教学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1 实训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脱节
目前,生物化学检验实训教学基本是实训老师完成实训准备,学生在两节课内完成某一个单项检测,而临床检测是组合检测。例如,在肝脏疾病的检验中,实训教学安排分3个实训:谷丙转氨酶测定、总蛋白测定、白蛋白测定,这样教学安排虽然保证实训内容可以安排在相应的理论教学后,但实训项目安排存在时间间隔,导致实训内容的连贯性性欠缺,知识的连续性和总体分析问题的能力遭到破坏,以致学生难以建立对实训结果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在医院的临床生化检测中,上述的3项均属于肝功能组合检验,标本同步操作分析,综合分析检测项目的数据,才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这种差异导致学生参加工作后,无法对检查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与审核,对在学校的学习产生怀疑。
1.2 生化实训方法与临床方法脱节
现在,生物化学实训教学中,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实训项目选择的实训方法以手工法为主。随着科技的进步,生化检测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某些医院已经启用生化一体机。虽然不同医院的生化检测自动化程度存在差异,但生化分析仪使用的实训方法基本是速率法。学生在实训教学中无法体验自动化的优点及无法在自动化越来越高的生化检测中的对自身的定位,难以认可自身在职业中的价值,由此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4]。
因此,现行的实训教学培养的学生刚到医院上班时,较难适应临床工作,对自身价值认可度低,对前途和个人发展充满困惑。
2.应对措施
2.1 实训教学内容尽量与临床接轨
在原来实训教学内容安排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调节把实训课集中在一个上午或者下午,甚至一天,参照医院检验科的操作,把同类实训项目组合在一起,例如把总蛋白、白蛋白、胆红素和ALT、AST、C,.GT、ALP等组成肝功能组合,把血清钾、钠、钙、氯化物组合成电解质分析,把血清尿素、肌酐、尿酸组成肾功能组合,让学生在一个模拟检验科操作环境下对标本进行综合分析,增强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项目测定安排次序能力,提高其工作效率,做到实训教学与医院临床接轨。在进行综合性实训教学时,如血脂分析,让2名学生设计方案,讲究效率和协作,共同完成2个标本的检测;实训操作时,讲解完实训后,利用几分钟时间分析一个实训小组在实训过程中哪些操作通过相互配合、合作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等。通过这些措施增强学生一方面和临床接轨,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2 了解自动化检测流程,强化人的价值和作用
针对学生在自动化检测面前对个人价值认同的迷失,可以安排学生到医院检验科,请检验科主任讲解工作安排和人员分配情况,实地观察医院工作中的分工与合作,通过观察临床生化检验的工作流程,了解人在自动化检测面前,人的职责和价值。例如: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报警情况,工作人员需要如何处理。面对仪器报警,仪器本身是无法处理的,需要工作人员根据报警提示,同时结合检测原理及影响因素,对仪器的报警做出综合的判断后,才能采取最正确的处理。通过亲自观察,不仅熟悉自动化检测的流程,也让学生对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得到认可,这比单纯的说更能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2.3 开放实训室,增强对学生独立能力和绦合能力的培养
针对实际工作中毕业生独立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缺乏的情况,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其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轮流参与实训准备过程,如试剂的配置、保存和摆放,仪器设备的摆放、调试和实训后的整理工作,以及废液、污染物的处理工作,通过定期开放实训室、实训操作基本技能训练及相关知识介绍,不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能力,开放实训室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2.4 增强对学生玩代化仪器操作技能操作训练,使其了解生化如验新还展
面对教学设备与医院生化仪器的差距,我们首先立足予学院的实训设备,让学生掌握常见仪器的基本结构、测定原理和编程、操作;然后到医院收集各种不同厂家、型号、功能有别的生化仪器的操作说明书和结构图,整理成册,作为学习资料让学生了解,使其增加见识,并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明白各种同类型的生化仪器,无论其厂家、型号、先进程度怎样变。但其基本结构和测定原理是不变的,只是功能的增减,操作程序大同小异,测定误差大小有别而已;同时,我们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请检验科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讲解现代化大型生化仪器的结构、测定原理、操作规程、参数设置、日常维护等情况,例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急诊生化分析仪和电解质分析仪等,增长学生的见识,增强其对现代化仪器的了解,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通过上述应对措施,我们从各方面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训操作水平,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其对现代化仪器的操作、学科新进展的了解,提高其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基础扎实、适应性强、与医院临床实践接轨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侯振江, 牟兆新, 李红岩.2013.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34(18):2485-2487.
[2] 侯振江, 李红岩, 王凤玲.2013.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岗位需求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34(2):243-245.
[3] 胡生梅, 张家忠, 武小樱.201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11(12):150-152.
生物医学检验 篇4
关键词: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流程
医学检验人员长期接触的生物危险性血液、体液等各种标本, 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 不仅污染环境, 而且传播疾病。这些具有极大生物危险的感染性致病因子, 无论是直接感染, 还是间接地散播到环境中去, 对人类社会、动物或植物都是一个现实的或潜在的危险。因此, 检验科人员应切实强化生物安全意识, 减少医源性感染, 在诊断治疗患者的同时保护好自己不受传染。
1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
1.1 加强生物安全基础知识及危险教育
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普遍预防观念, 科室所有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 自觉遵守科室的可行性生物安全制度。
1.2 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实验室要制定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 让医务人员掌握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 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熟悉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 如生物安全柜、隔离衣、防护服的使用等。
1.3 加强技能培养
有资料显示, 在现有的医护人员中, 对有关防护知识来源于教师的仅占10.8%[1]。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护基本技能的培养, 让广大的临床实验室检验技术人员成为既懂“临床检验”, 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
2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措施
2.1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清洁与消毒是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只有正常到位的清洁与消毒才能保证在安全环境下安全工作。在实验室设计中、在购置仪器设备时, 要首先考虑生物安全的问题[2], 与后勤部门协作, 共同设计保障安全的实验室, 提供合理的设施,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警示标志、带盖的医疗垃圾筒、感应式水龙头等一些细微的改变, 来改善实验室的整体面貌。
2.2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要加强生物安全防护, 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 如人员培训制度、登记制度、实验室准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消毒灭菌与废弃物处置制度等。还要有详细的进行安全防护流程操作手册以及应急处理一系列机制, 为了不让制度、流程架空, 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督查, 对结果进行合理强硬的奖罚, 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真正做到管理到位是硬前提, 工作落实是硬道理。
2.3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
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 对一项检验项目的操作应有明确的操作流程规定。流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在实践中检验和进一步完善。针对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及时实施协调管理, 与相关部门共协商, 杜绝遗漏。
血液、体液标本是实验室的主要标本, 也是实验室潜在危害的主要物质, 血液体液检验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3]。我国是乙肝感染和发病的大国, 近年来, 爱滋病的发现与流行对每天与血液、体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在采集血液、体液标本时, 应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 尽量减少检验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标本的可能。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真空采血管及一次性试管。减少检验人员在体液收集、采血、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血液、体液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同时,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如定期注射不同的疫苗, 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体质。全面克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 要加强普遍性预防的理念。
3实验室废物垃圾的处理
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执行, 严防废物流失、泄露、扩散。首先应对从事废物、运输、储存、处理的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废物应有专人负责、运送、处置单位, 并有严格的登记制度, 其中包括医疗废物的种类、重量、数量、交接时间、处理方法、最终去向、经办人员签名等项目。根据国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出台的法律法规、通知、条例等, 临床实验室过去被忽视的生物安全管理的这一理念得到了加强与重视。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确保自己安全, 确保实验室安全, 确保环境安全, 是检验界广大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小容.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1) :29-32.
[2]丛玉隆, 李力.对防治严重呼吸性综合征医学检验中若干问题的反思.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 26 (7) :396-397.
检验鲜奶新方法——生物标记 篇5
Two years after a tainted[污染的] milk scandal[事件] that left six children dead and 300,000 sick, Chinese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natural “biomarkers[生物标记]” in cow’s milk which they intend to use as a new standard for testing the quality of milk.
Chinese Expert A: (interpreted) We’ve found that there is a new group of molecules[分子] in milk called microRNAs注.
There ar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these microRNAs in milk, so in the end we selected seven microRNAs as biomarkers to test its quantity in raw milk, and for use in quality control.
In a paper published in Cell Research, Chinese scientists described how they analyzed raw milk taken from a farm in eastern China and found that it contained naturally occurring molecules called microRNAs.
Chinese Expert B: (interpreted) They can be used to test the quality of milk made in different places, but these seven microRNAs are relatively stable as we examine milk from different origins and stages of production. Since it is a stable throughout, we can use it as a measure of the intensity of raw milk.
Chinese Expert A: (interpreted) Theoretically, if the milk is diluted[稀释] or other things are added to the milk, there’s no way to restore the microRNAs to its original level, so as long as we test and confirm the level of microRNAs, we’ll be able to tell original raw milk from milk that has other additives.
两年前,一桩毒奶粉事件导致六名儿童死亡,30万名儿童患病。现在,中国的研究人员在牛奶中发现了天然的“生物标记”,并打算将其作为一种检验牛奶品质的新标准。
中国专家甲:(翻译)我们发现,在牛奶中存在一种名为“微型核糖核酸”的新分子团。这些牛奶中的微型核糖核酸具有一定特性,所以我们最终选定了七种微型核糖核酸作为生物标记,用以检验其在鲜奶中的含量并运用于质量监控。
在《细胞研究》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论文中,中国科学家们讲述了他们如何对从中国东部一个农场取样的鲜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包含了自然存在的、名为微型核糖核酸的分子。
中国专家乙:(翻译)它们可以用来检验不同地方出产的牛奶质量,但当我们检验来自于不同奶源和各个生产阶段的牛奶时,这七种微型核糖核酸都是相对稳定的。既然它能够一直保持稳定,那么我们就能利用它作为一种检验鲜奶浓度的标准。
中国专家甲:(翻译)理论上说,如果牛奶被稀释或被添加了其他成分,就没有办法将微型核糖核酸还原至原有水平,所以只要检验并确认微型核糖核酸水平,我们就能够将原始的鲜奶与含有其他添加剂的牛奶区分
开来。
生物医学检验 篇6
检验用品的准备
(1) 检验用品包括培养皿、移液管、培养基和生理盐水等, 在使用前所有检验用品应保持清洁和无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湿热法和干热法, 玻璃仪器及金属用具等适用于干热法灭菌, 而不耐热的物品和培养基等含水的物品则用湿热法灭菌。
(2) 培养皿、移液管等通常用干热法灭菌, 灭菌的温度是160℃, 灭菌时间是2h。各个实验室应根据所使用的干燥箱的检定证书适时调整温度, 但最终灭菌温度不可超过180℃, 否则, 包器皿的纸和棉塞就会烤焦, 甚至引起燃烧;待干燥箱内温度降至80℃以下时, 打开箱门, 取出灭菌物品, 并无菌存放, 干燥箱内温度未降至80℃, 不要打开箱门以免骤然降温导致玻璃器皿炸裂或发生烫伤事故。
(3) 培养基和生理盐水等通常用湿热法灭菌,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严格按照培养基上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其中灭菌时间为到达灭菌温度 (如121℃) 后需维持的时间;生理盐水稀释液的配制, 注意需用大包装如500 mL三角瓶配制灭菌后, 再在无菌间用无菌量筒进行分装, 不可直接配制成225 mL, 因为灭菌后体积发生了变化。
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须从样品的预处理、试验过程和原理分别进行陈述。
1.样品的预处理
(1) 外包装的处理:用点燃的酒精棉球灼烧瓶口灭菌, 塑料瓶口可用75%酒精棉球擦拭灭菌, 用灭菌开瓶器将盖启开。
(2) 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可倒入另一灭菌容器内, 口勿盖紧, 覆盖一灭菌纱布, 轻轻摇荡。待气体全部溢出后, 进行检验。
(3) 调味品及酸性饮料:用1 mol/L的NaOH调p H值至6.5~7.5, 进行检验。
(4) 冷冻食品应该在45℃以下不超过15 min, 或2℃~5℃不超过18 h解冻后进行检验。
(5) 糖果:用灭菌镊子夹去包装纸, 称取25 g, 加入预温至45℃的灭菌生理盐水225 mL, 等溶化后检验。
(6) 干果食品:带壳样品先用75%酒精消毒表面, 再用无菌剪刀剪去外壳, 取出果肉, 称取25 g样品;不带壳样品无菌操作直接称取25 g检样进行检验。
(7) 方便面:未配有调味料的方便面, 用无菌操作开封取样, 称取面块25 g, 进行检验;配有调味料的方便面, 用无菌操作开封取样, 将面块和全部调料及配料一起称量, 按1:1加入灭菌生理盐水, 制成检样匀质液。称取50 g匀质液加至200 mL灭菌生理盐水中, 制成1:10稀释液, 进行检验。
2.菌落总数试验原理
食品有可能被多种细菌所污染, 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 食品中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 在一定条件下 (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p H、需氧性质等) 培养后, 所得每克 (毫升) 检样中形成的细菌菌落总数。因此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的结果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数量, 仅仅反映在给定生产条件下可生长的细菌数量。
3.菌落总数试验过程注意事项
(1) 从制备样品匀液至样品接种完毕, 全过程不得超过30 min。
(2) 如果样品中可能含有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弥漫生长的菌落, 如调味品醋、水产品等食品, 可在凝固后的琼脂表面覆盖一薄层琼脂培养基, 约4 mL。
(3) 含有屑片和屑粒的样品如糕点、肉制品、苦荞茶等, 要准确区分菌落和屑片。
(4) 饮料企业在满足产品标准的前提下, 也必须选取至少2个稀释度。
(5) 若稀释度选择为10-2和10-3, 而且平板上菌落数均为0, 菌落总数结果不可以为<100, 这证明稀释度选择错误, 须重新做实验, 选择更低的稀释度。
4.大肠菌群试验原理
(1) GB/T 4789.3-2003中胆盐或3号胆盐和结晶紫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 特别抑制革兰氏阳性杆菌和粪链球菌, 通过抑制杂菌生长, 而有利于大肠菌群的生长;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 (EMB) 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G+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G-细菌, 在低酸度下, 这两种染料会结合并形成沉淀, 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大肠杆菌能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混合酸, 菌体表面带H+, 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 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 故使菌落染上深紫色, 且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 其他几种产酸力弱的肠道菌的菌落也有相应的棕色。
(2) GB 4789.3-2010中MPN计数法是基于泊松分布的一种间接方法。样品经过处理与稀释后用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进行初发酵, 是为了证实样品或其稀释液中是否存在符合大肠菌群的定义, 即“在37℃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而在培养基中加入的月桂基硫酸盐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 (但有些芽孢菌、肠球菌能生长) , 有利于大肠菌群的生长和挑选。初发酵后观察LST肉汤管是否产气。初发酵产气管, 不能肯定就是大肠菌群, 经过复发酵试验后, 有时可能成为阴性。因此证实试验是必需的。而复发酵时培养基中的煌绿和胆盐能抑制产芽孢细菌。
(3) GB 4789.3-2010中平板计数法:根据检样的污染程度, 做不同倍数稀释,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 (VRBA) 中, 蛋白胨和酵母膏提供碳、氮源和微量元素;乳糖是可发酵的糖类;氯化钠可维持均衡的渗透压;中性红为p H指示剂, 培养后如平板上出现能发酵乳糖产生紫红色菌落时, 说明稀释液中存在符合大肠菌群的定义的菌, 即“在37℃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因为还有少数其他菌也有这样的特性, 所以这样的菌落只能称为可疑, 还需要用BGLB肉汤管试验进一步证实。
5.大肠菌群试验过程注意事项
(1) 从制备样品匀液至样品接种完毕, 全过程不得超过15 min。
(2) 在新旧标准更替过程中, 若产品标准大肠菌群指标值的单位为MPN/100 mL (g) , 则用GB/T 4789.3-2003, 若产品标准大肠菌群指标值的单位为MPN/mL (g) , 则用GB4789.3-2010。单位MPN/100 mL (g) 和MPN/mL (g) 绝不是简单的百倍关系, 严禁将2个标准混用, 即新标准的检验方法查旧标准的MPN检索表。
结论
生物医学检验 篇7
一、强调现代教育思想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既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打好基础;又引导学生重视新技术、新观念和新理论的创立,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和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间的交叉综合, 开拓新的领域, 让学生有较宽的视野, 强调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 精选经典内容, 反映现代科技成就;重视终身教育, 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那么面对飞速发展的生物学和现代医学教育体制的变革, 在其影像专业医学生物学的教学中, 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酌同时, 积极发展智力, 努力培养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 为毕业后的自我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而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三基的同时, 还应注意培养发展学生智能及积极进取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 将知识积累和智能发展有机结合,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明确教学目的, 结合专业特点.精简教学内容
医学生物学主要讲授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我们面对的医学生, 物别是影像专业, 将来大多从事临床工作, 他们要学会影像诊断疾病的方法、步骤;学习阶段获得的理论, 在我们教学中才会起指导作用, 而这门课覆盖面广,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 删去其中大量与中学生物学重复内容, 重点精授生物大分子, 细胞生物学, 动物比较解剖学, 遗传学等内容, 同时由于影像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 精讲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细胞的结构、特征及功能, 再由细胞的整体性将前面内容串联起来。同时增加了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肿瘤遗传学, 辐射遗传学等知识, 从而为进一步学习人体斛剖学、肿瘤学、放射生物学等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1]在讲授过程中, 留下一些思考题, 让学生思考, 并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控制数量, 提高质量, 但应该注意, 提倡少而精, 反对少而空。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在这当中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学质量的提高, 主要体现在:
课堂讲授上, 做到高效的传授知识, 紧紧朝向课堂教学目的。作不教师必须明确自己面对的是影像专业的学生, 每次课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每次讲授目的, 应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发展的智力和能力, 以及应进行怎样的思想教育。教是手段, 学才是目的。为此, 我们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统一思想, 跟班听有经验的教师讲课, 认真备课, 写好教案, 着重讲授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 基本规律, 介绍本学科, 本专业有关的医学科学前沿科研信息, 最新学术成就的基因诊断和治疗, 人类的基因组计划等内容, 并适时介绍我国在本学科本专业取得的最新成就, 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这样既使学生开阔眼界, 扩大知识面, 提高其学习兴趣, 同时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中, 提高讲课的艺术,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合理运用现代化电教手段, 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一是:读书指导法。每次课结束时, 安排下次课要讲的内容, 同时展示单元目标和课堂目标, 要求学生根据目标进行预习, 如:讲辐射遗传学时, 要求学习通过读书预习, 能够简要说出:辐射的剂量单位、环境、效应、诱变以及对人类的遗传危害评价, 这样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听课得到解决,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果, 加深了记忆。其二是:课堂提问讨论法。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初步找出答案,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阅读中发现的疑问,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 通过讨论, 学生集思广益, 互相启发, 可加深了解, 提高认识, 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这对作为今后的临床医生是非常重要的) 。讨论后, 通过教师画龙点睛讲解、引导学生解答, 最后教师恰当运用现代化电教手段 (如录像、幻灯、投影图片等) 进行归纳总结, 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2]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四、加强实验课教学, 注意能力培养
对医学生物学教学来说, 实验既是研究手段也是教学手段, 它的目的任务是:验证理论并为学习新理论打下感性基础, 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训练, 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特别是影像专业学生, 其动手能力的培养训练尤为重要, 我们除了开设常规的生物学基础实验内容, 同时开设了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方法学, 实验动物 (家兔) 的解剖方法学的学习, 并且通过课前利用电视录像具有的形、声、色俱全的特点, 介绍实验的基本操作的步骤, 加深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再让学生具体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这样既巩固了理论教学的相关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为达到专业培养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3]
通过影像专业医学生物学教学改革, 我们认为, 最终都是以培养合格的高级医学人才为目的, 既要立足于实际, 又要着眼于未来, 将医学生物学这门基础课开好, 培养对国家有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旷宇.医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9, 24 (3) :309-312.
[2]姜志荣.医学影像学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 43 (6) :549-551.
生物医学检验 篇8
医学院校课程改革主要缘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在最初的单一研究、 精细分析、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多学科高度综合、融合的基本态势,既要求在医学理论构成上融合,又要求在诊断治疗技术应用上融合[2]。按照医学发展的要求,将更多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互相融合,从而要求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随之变化。因此,医学院校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也要适应整个医学专业课程的整体进步。这样,课程改革要求熟悉国内外新科技的动态,不断地掌握新的相关科学技术,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双语教学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利用双语教学和专业的融合, 既能充分发挥双语教学方式对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的促进作用,又能提高学生查找原文学习资源等实际能力。
本文结合笔者几年从事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和双语教学经验,浅析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教学现状及实现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途径。
1.课程设置
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立于1986年,由神经工程、医学仪器、 物理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向构成。针对自身学科特点,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体系提出理论联系实践,因此课程学时包括36学时理论课程和18学时实验课程。由于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含有较多定理、公式、变换以及算法,因此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必然分配较多学时;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实践环节必不可少。
2.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包括教材语言和授课语言两方面。使用原文教材能够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掌握原文专业知识的表述。但由于语言等文化差异,全部利用原文教材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合理删减原文教材重组后编写方式较为适宜。专业教师知识丰富,但英语授课尚有一定难度。 当前高校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许多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或留学归国人员具备 “外语 + 专业”的基本条件。这将有利于双语教学,而且也易实现教学相长。
3.教学方式
双语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文献的阅读、翻译及写作能力。增加师生的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开展小应用讨论,并轮流推选代表发言,鼓励英文口头报告; 课下布置相关文献题目,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鼓励用英文撰写报告等方式。
4.同行学习
双语专业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扎实的外语基础。但是双语教学或偏重英文教学并不容易,因此加强双语专业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的相互学习,进而提高双语专业教师双语教学的素质和水平,提高英语专业教师理解其他学科专业术语的能力。
5.总结
在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双语课程改革中,要把握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删减重组原文教材; 鼓励师生互动; 双语专业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要互相学习和交流。
摘要:针对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修课之一——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该课程实现双语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浅析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现双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及途径,从而为医学院校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课程改革提供新方向。
生物医学检验 篇9
1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食品的基本要求是无毒、无害,保持原有营养成分。以此为依据,食品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2方面内容:
1.1 致病菌的检测:
在检测致病菌时,主要是测定和检验空肠弯曲菌、李斯特氏菌、霍乱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病原生物。在对食物中毒进行研究时,除了要对致病菌做定性检验外,还要做定量检验,这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必要部分。
1.2 判断食品微生物污染程度指示菌的检测:
判断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是主要的指示菌。大肠菌群与粪便污染有关,通常被视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大多用于日常饮水和食品卫生质量的评价,且其具体含义不同。细菌总数又称为菌落总数,是指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1 m L日常饮用水或1 g食品在37℃的恒温条件下,经过24 h培养所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是判断食品和饮用水受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2]。
2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
2.1 法律性:
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不容乐观的现状,很多国家都制定并颁布了很多检验法规,详细规定了微生物检验的内容、程序等。检验人员必须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否则不仅不能保证食品安全,而且会受到法律法规的惩罚。
2.2 细菌数量少,难以检测: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食品中往往有大量需要被分离的杂菌。相对来说,细菌的数量很少,这无形中增加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难度。
2.3 准确性和快速性:
所谓准确性是指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可靠性和预测值,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保证检验的快速性,以便尽快确定食品是否安全,确定食品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便采取得力的措施避免和降低食物中毒及其传染病等突发事件的发生,为早期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依据。
2.4 样品采集要求高:
食品微生物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食物为媒介传播疾病的微生物,这类微生物较多,是引发人类和家畜疾病的罪魁祸首;二是食品工业微生物,如果不定期检测这类微生物,会发生变异而演变为病毒;三是可以使食物发生腐败变质的微生物;四是可以引发人类食物中毒的微生物。与其他较为专业的微生物检验相比,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其检验过程肯定非常繁琐复杂,相应样品采集要求也很高。
3 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存在而建立的操作程序体系,是保证食源性致病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试验等的准确性,避免因操作变化导致检验结果错误。它分为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3.1 室内质量控制:
室内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内部采取的以对比分析、跟踪以及对实验室工作的连续性控制计划。
3.1.1 人员:
实验室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上岗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要求其具有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强烈的质量意识,并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和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干扰。操作要求:(1)操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整个过程要求无菌操作,严格按照GB/T4789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操作。(2)用无菌工具无菌操作取样。(3)按照GB/T4789标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同时,检验人员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责任心。检验人员要经常参加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前瞻性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3]。
3.1.2 设施和环境:
从事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室属于特殊实验环境,也是实验结果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室应具备进行微生物检验所需的适宜、充分的实施条件,包括检测设施(专用于微生物检测和相关活动)和辅助设施(大门、走廊、管理区、样品区、清洁间),特殊的设备要在特殊的环境下放置和操作。同时应制定合理的环境监测程序,并对其记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要规划好实验室布局,减少样本污染和人员危害,具体的操作区和办公区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根据实验室所涉及微生物检验的种类和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确定实验室属于何种防护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其基本配置是否满足该等级微生物检验的要求和生物安全要求。
3.1.3 检测设备:
实验室应具备开展相关检测项目的设备/仪器,并制定和实施相关设备/仪器的维护、校准和性能验证的程序,以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并根据使用频率在特定时间间隔内进行维护和性能验证,并保存相关记录。
3.1.4 培养基及试剂等的质量要求:
GB/T27405-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理解与实施》中明确指出了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对培养基进行评估。因此微生物实验室对每次购进的培养基必须采用标准质控菌株或生化反应等措施来进行必要的技术验证,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
3.1.5 检验过程的质量要求:
(1)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2)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3)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4)对留存的样品进行再检测。在整个检测过程中,要设立阳性、阴性对照,这项工作实际上是对操作过程的质量控制,也是对人员能力、仪器设备、培养基以及环境设施的间接控制。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可及时查找原因,及时排除。
3.1.6 实验室安全要求:
实验室应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相关防护屏障要符合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要求。为确保微生物检验人员不受危害,应规定微生物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和检验人员应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同时,微生物实验室应有警示标识,以警示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了解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必须进行相关防护后才能进入。加强检验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对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通过一定的灭菌处理后才能废弃。
3.2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室间质量要求:
室间质量评价是通过互相校准和(或)检验对实验室的操作和结果所进行的评价,一般性检查项目主要包括:(1)仪器设备的操作书,使用、保养、维修记录。(2)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记录、培养基的保存方法、灭菌质量、有效期。(3)室内全面质量控制的建立,工作人员熟练程度的考核和盲样试验的进行情况,检验操作手册及操作规范性[4]。
总之,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对于提高生活质量,保障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食品种类越来越多,意味着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这要求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时应遵守职业道德,保持严谨科学态度,注意各个环节来确保微生物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采用快速和大批量的检验方法,来提高检验效率;形成标准化的实验条件;提高和保证检验的精度和灵敏度。
参考文献
[1]邢秀英.如何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J].科技传播,2011,(4):70.
[2]盛东.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10(2):230-231.
[3]李志勇,谢钧宪,许龙岩,等.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检验检疫科学,2004,21(4):5-9.
微生物检验质控方法分析 篇10
关键词:检验质控;多样化;微生物;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07-01
一、简析微生物检验质控
所谓的“微生物检验质控”,指的就是:采取合理并有效的控制方法,对造成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偏差,且较为复杂的因素进行科學的控制,以保障微生物检验结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与此同时,也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改进并完善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室内质量控制,另一个则是室间控制评价。前者是由实验室内部制定并实施的,是质量保证的核心和基础,而后者则是由实验室外部的组织或者是专门的机构,对实验室进行的质量评价。
二、试析微生物检验质量方法
(一)分析室内质量控制
1、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培养基是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必需品,培养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离培养的成效。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使用干粉培养基配置或者是使用成品培养基。而对来自著名的微生物培养基生产公司的培养基,其质量比较稳定,只要严格依照说明书上的要求,对其进行合理的保存,然后在有效期内对其进行使用,就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2、测定羊血琼脂平板的性能
3、试剂、抗血清及染色液质量控制
3.1试剂及染色液注明配置日期、有效日期以及保存条件。测试时,同时进行阳性与阴性的对照试验;
3.2抗血清的质量控制来源可靠,严格的依照使用说明书,对其进行合理
、科学的使用和保存。其次,冻干制品还应当注明配成水溶液的日期。抗血清应澄清,第一次对其进行使用的时候,还应当用已知菌效价和特异性进行测验,待测验合格之后,才可对其进行使用。
4抗生素与抗生素纸片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是临床进行抗菌治疗的指导性试验,其结果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抗菌治疗的成果。一般来讲,常用的抗菌治疗的指导性试验法有两种,它们分别是:纸片法与稀释法。当在对这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进行选用的时候,应当依照试验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的对它们进行选择,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现以纸片法为例,对其进行综合性分析:
4.1培养基:应使用合格的MH琼脂,然后使用标准菌株、已知药敏纸片和标准方法进行测试,注: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4.2菌悬液浓度标准为:1.5*108CFU每毫升。
4.3含药纸片应冷冻保存,零下二十摄氏度可保存一年。新购纸片用标准菌株和培养基,用标准方法测定,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4.3实验过程及结果测量:菌悬液应在15分钟之内接种到平板上,平放3分钟,然后将药物纸片粘帖到平板上,100毫米的平皿不超过5张,置35摄氏度环境中孵育18小时,测量精确度1/10毫米。
4.5质控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等。
4.6抑菌环的质控范围:在20个试验结果中只能有1个结果超出所列的范围。
4.7质控测定次数:每批新的MH琼脂和含药纸片必须用质控菌株进行检测30天,且30个抑菌环直径只有少于3个结果超出范围。达到要求后,每周检测一次。
5仪器
高压灭菌器和干热灭菌器最好在灭菌器上安装一个温度记录装置,以保证整个灭菌过程中,温度都能够维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内。其次,为了保证灭菌的彻底,可以采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监视灭菌效果。
6、标准菌株的来源和保存
6.1标准菌株的来源:标准菌株是指具有典型性、稳定性的生理生化特点,并被国家社会所认可的一类菌株。它来源于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比如:卫生部药物生物制品鉴定所军中保藏中心等。
6.2标准菌株的保存方法有两种:一般保存法与冷冻干燥保存法。前者指的是:将菌种置于半固体培养基中,采用5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培养18小时,然后利用无菌石蜡油进行封盖处理,并将其保存在4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中;而后者则指的是:利用一种专门的冷冻干燥设备,对菌株进行冷冻干燥保存,它是迄今为止最可靠的一个菌种保藏法,它具有不改变菌种性状、保存时间长等优点。
(二)简析空间质量控制
1、熟练程度的考核
由质量控制管理机构发放模拟标本或者是菌种,接收的实验室知道菌株的来源、检验的内容和时间。待实验室完成鉴定后,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将结果反馈至质量控制管理机构,让该机构对其进行评价。
2、为了准确反映受控实验室日常处理临床标本的实际水平及能力,可以进行未知标本的盲点质量控制,并由质量控制管理机构将模拟标本,送入实验室进行常规测定。
3、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质量控制机构对每次质量控制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将每一个实验室的结果和标准进行比较。根据参加的模拟和鉴定的正确数,计算鉴定正确率及所有参加实验室的平均分以及每个实验室的得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的质控过程较为繁琐,再加上我国目前还并没有对质控的方法进行统一的规范,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质控的效果。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有关部门就应当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从越来越多的新型设备与技术中去探索,并从中挖掘出能够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质控效能的措施,从而让我国微生物检验质控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建明,王秀梅,郭琳娜. 2009年三门峡市卫生微生物检验质控结果分析[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05:405-406.
[2] 李丽颖,高芳群. 卫生微生物检验质控结果的分析[J]. 当代医学,2013,07:94-95.
[3] 方丽萍.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微生物检验质控结果分析[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03:109-111.
生物医学检验 篇11
1 2004年4所医院微生物检出结果 (见表1)
2 由调查结果引发的教学思考
2.1 微生物检验教学迫切需要调整内容
2.1.1 强化条件致病菌的教学
教学大纲要求, 病原性球菌第一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为重点, 而调查结果表明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感染率在各级医院都较高;肠杆菌科的重点为志贺菌、沙门菌, 而调查结果表明条件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却遥遥领先;另外, 存在于皮肤、肠道正常菌群的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真菌等感染率也相当高, 这提示我们教学中要强化有关内容。
2.1.2 强化检验程序, 淡化检验方法
本次调查仅限于县级以上的有微生物检验能力的医院, 但这些医院由于条件不一样, 检验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检验方法受各种因素如检验仪器、诊断试剂等限制, 存在较大差异, 若过于强调某种检验方法无疑是在限制学生思路, 所以讲课时应以检验程序为主干, 略讲检验方法, 灵活说明大型仪器检验和手工操作的不同, 这样学生既能适应基层医院, 又能适应大医院。
2.1.3 加强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实验的教学
药敏实验是微生物检验的另一重要环节, 它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及耐药菌株的分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过去的教学都忽略这部分内容, 仅安排1学时理论、1学时实验, 略讲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纸片扩散法 (K-B) 和K-B联合药敏实验, 省略稀释法和厌氧菌及结核菌药敏实验方法, 这样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2.1.4 增加细菌自动化、微型化设备和新技术使用、原理及操作方法的教学
国内计算机应用的普及, 为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自动化、微量化提供了可能。以上4所医院都采用程度不同的自动化高、快速适用的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 若不增加这部分内容教学, 仅教授传统的人工细菌检验方法, 学生就很难适应临床工作, 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2 强化实验教学
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医学检验专业课,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在1∶1左右, 这就决定了实验课在整个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实验课分3类, 一是验证理论, 如细菌等的形态观察、细菌的分布、化学物理消毒法、细菌的生长现象观察等;二是直接为临床应用打基础, 如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细菌鉴定;三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如培养基制备。无论哪种类型的实验课, 教师都要讲明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实验中。一般示教操作由教师演示, 教师要以严谨的态度为学生做示范。学生分组实操作时, 教师要细心观察, 具体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有通过正确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才能实现实验课的目标, 为学生将来的临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3 加强教师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