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资源

2024-08-16

生物医学资源(共12篇)

生物医学资源 篇1

我校地处山区, 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既有本地物产红枣、核桃, 也有小麦、花生等农作物, 还有漫山遍野的野生植物, 动物种类也很多, 有家庭饲养的鸡鸭, 也有野兔、野鸡等等。可以说, 学生们生活在生物所包围的生活中, 而学生对生物知识难于理解, 没有兴趣, 如果教师能够将身边发生的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生物现象与生物知识相联系, 不仅可以克服高中生物教学中知识抽象、难以理解的不足, 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培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总结了将本地生物资源引入课堂的方法与感悟。

一、利用本地生物资源, 巧设导言

导言是教师在新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引导学习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利用本地的生物资源设计导言, 不但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 在“染色体变异”一节, 引入本地的红枣与外地红枣相比, 为什么本地枣个大、肉厚、甜度高、品质好、价格贵、不愁销路。学生深有同感, 激起了求知欲, 随后, 教师进一步讲, 本地红枣染色体变异了, 是天然的三倍体, 什么是染色体变异呢?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学习状态。一节课学完, 学生不但解决了实际问题, 突破了难点, 还培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感到生物理论距离自己很近。

二、利用本地生物资源, 理论联系实际

高中生物知识, 比较抽象, 学生难以理解, 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问题, 让学生自己思考、解疑。例如, 生长素的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抵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不同植物适宜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这两个知识点不好理解, 教师可以把除草剂 (生长素类似物) 的选择和使用效果引入课堂, 让学生自己描述出玉米 (单子叶植物) 和花生 (双子叶植物) 选择除草剂的种类不同, 使用之后苗活草死。这些现象很常见, 学生都很熟悉, 但不知道其中的生物学原理。如此一联系, 难理解的知识点就变得好懂好记了。又如, 在“顶端优势”的教学中, 可以引入棉花的整枝;讲“光能利用率”时, 可以引入本地常见的玉米和黄豆间作的现象。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点易懂还能利用这些理论指导生活实践,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利用本地生物资源, 作为直观的教学素材

本地学生都见过小蝌蚪是怎样尾巴消失, 长出四肢, 在水中游动, 到陆地上生活的。根据这一常见的现象,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探讨这几个问题:1.总结两栖动物的特点;2.变态发育的过程是怎样的?3.什么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意义。学生通过讨论, 突破了重点难点, 培养了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四、利用本地生物资源, 就地取材进行实验

本地生物资源丰富, 可以提供很多实验材料。以生态瓶的制作为例, 农村学生都有下河摸鱼、养鱼的经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河边挖河泥、河草、捉鱼, 来制作生态瓶, 并把生态瓶放到教室, 让学生观察记录小鱼的生活天数, 最后选出小鱼生活天数最长的生态瓶, 分析其物质组成, 探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这样的实验, 学生乐于去做, 可以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同时收获了科学知识, 寓教于乐, 一举多得。

生物无处不在, 尤其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中, 生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让生物理论知识和周围的生物相统一,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要:农村中学生处于多种生物汇聚的广阔生物天地, 而学生对生物知识感到很难理解, 对生物课不感谢兴趣, 教师应把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生物现象与生物知识相联系, 降低知识点难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资源

生物医学资源 篇2

洪雅县高庙初级中学校李永贵

近年来,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教育手段日新月异。为了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各级学校在硬件投资方面,争先恐后。今日的校园,百花齐放,草木葱浓:可谓“留恋戏蝶时时舞,早有娇茑恰恰啼”。美丽的校园环境优美,生物资源较为丰富,为生物教育实验、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挖掘利用校园生物,包括周围环境生物资源,能产生时间、经济效益,科学性强,利用推动生物教学改革和发展。

时间效益:挖掘校园生物资源,节约采集标本时间,利于进行直观教学。我们知道初中生物学知识分为五大部分,多数知识都从研究植物、动物形态结构、或从演示实验中直接获得生理知识。教学时,让学生亲眼观察,亲身动手做实验,直接获得知识比听取别人讲述或阅读有关资料间接获得知识重要。采集校园内动物、植物作为观察标本或实验器材,就地取材,保持原有生物活性,优化课堂或实验;学生才实践中探索总结,寻找规律,掌握知识,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我在从事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分类学等章节教学时,每节课利用8分钟就近校园实习安排在课前或课中或课尾。实践证明,学生会感觉生物课真切、自然、形象、生动。

经济效益:生物教学,校外远途采集标本,路途劳累,观察实物或实验材料,必然会浪费一定人力、物力,乘车运输等费用必不可少,同时还增加不安全因素。学生到校园就地实习、实践,自身获得第一感知,无形中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草湖湿地生物资源调查 篇3

关键词:草湖湿地;多样性;恢复与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4-0053-03

湿地既是独特的生态系统,又是重要的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同时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被誉称为“地球之肾”。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草湖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白头鹤、东方白鹳、遗鸥、小天鹅和白琵鹭等珍稀濒危水鸟及水生脊椎动物、长江中游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连接武汉市中心城区东北部湿地网络的重要环节,为保护、恢复和治理府河湿地、后湖湿地、什仔湖湿地起到示范作用。

1研究区概况

黄陂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黄陂区南部平原湖区三里镇,地理位置北纬30°44′015″~30°46′292″,东径114°26′537″~114°29′133″之间。保护区总面1 1482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3878 hm2,缓冲区面积39 hm2,实验区面积7565 hm2。湿地总面积1 2463 hm2。其中永久性淡水湖1个斑块,面积4196 hm2;水产养殖基地3个斑块,面积8267 hm2。

主要地貌类型为湖积平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25 m,主要土壤类型有黄棕壤、潮土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 d。年均日照时数1 540~2 180 h。年均降水量1 1046 mm,年均蒸发量1 5868 mm,年均气温164 ℃。

草湖枯水季平均水深05 m,丰水季平均水深35 m,水源补给主要包括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地表水pH值774,弱碱性,水质等级为Ⅳ类(《GB3838-2002》)。地下水pH705,中性,水质等级为Ⅱ类(《GB/T14848-93》)。

1.2调查方法

(1)资料收集法:收集各个重要湿地及自然保护区的相关信息。

(2)访问调查法:主要是走访所属上级主管部门,参观各湿地主管部门设立的动物标本室,访问湖区居民。

(3)定点观察法:按不同的生境类型如滩涂地、人工湿地、居民房前屋后、水域、防护林等设置观察点进行观察记录,调查尽可能覆盖全湖区。

(4)样方调查法:在研究区设计调查2条典型样线,记录出现的植物种类;在研究区典型地段,设置5个1 0 m×10 m样方,记录样方内物种及其多度、盖度、平均高度等指标。统计各区域物种,参考《湖北省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种有关湿地植被分类系统原则,划分各区植被型、群系等。

2结果与分析

2.1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区系分析

2.1.1底栖、鱼类、兽类等物种丰富

初步查明有底栖动物3门6纲13目20科46种其中以节肢动物种类占优势,其次是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门。它们是鱼类、鸥类和鸻鹬类水鸟的食物来源。经统计10 m×10 m的样方,有田螺科、觽螺科、蚌科和蚬科底栖动物7种,铜锈环棱螺604个,为优势种,占9193%,湖北钉螺次之,30个,占456%。有鱼类26种,6目8科。有两栖类2目3科7种。其中东洋界4种,占571%,广布于东洋和古北两界3种,占428%,东洋界种类占优势。在物种组成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虎纹蛙一种,占143%,湖北省重点保护6种,占857%,并且全部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爬行类2目6科18种。其中湖北省重点保护有王锦蛇、玉王锦蛇、黑眉锦蛇、滑鼠蛇和乌梢蛇5种,占277%。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7种,包括湖北省重点保护5种,以及乌龟和鳖2种,占388%。并且全部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东洋界9种,占50%,广布于东洋的古北两界8种,占444%,古北界1种,占55%,东洋界种类略多,体现了中纬度地区和长江北岸南北物种交汇过渡地带的区系特征;兽类6目6科14种,其中东洋界6种,占428%,古北界3种,占214%,广布于东洋和古北两界5种,占357%,东洋界种类略多。湖北省重点保护的有狗獾、猪獾、小麂和华南兔4种,占286%,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7种(含省级保护4种),占50%,未列入保护的有7种,占50%,其中含啮类害鼠6种,占428%。

2.1.2鸟种类及区系分析

据调查武汉市黄陂草湖自然保护区水鸟和周边林鸟12目35科92种。其中留鸟30种,占326%;夏侯鸟14种,占152%;冬候鸟46种,占50%;旅鸟2种,占22%;冬候鸟占优势,体现湿地生境的特点。在44种繁殖鸟类中,留鸟30种,占682%;夏候鸟14种,占318%。其中东洋界17种,占386%;古北界8种,182%;广布于东洋和古北两界19种,占432%;广布种占优势,表明中纬度地区南北物种兼具和长江北岸区系特征。

2.1.3鸟类物种多样性特征

(1)生活型:有潜游、浮游、涉水、傍水、草灌丛、树栖和住宅等7种:①潜游型4种,占43%;如小蹏、凤头蹏、普通鸬鹚等。②浮游型24种,占261%,如小天鹅、鸿雁、豆雁等。③涉水型25种,占272%,如苍鹭、牛背鹭、池鹭等。④傍水型6种,占65%,如普通翠鸟、白鶺鸰和鹤鶺鸰等。⑤草灌型8种,占87%,如棕头雀鸭、燕雀、田鹀等。⑥树栖型24种,占261%,如四声杜鹃、白头鹎 、黄眉柳莺等。⑦住宅型2种,占22%,如家燕和金腰燕。潜游、浮游、涉水和傍水型占641%,由此看出,湿地生境与钟群生活型有机结合的特征。

nlc202309031724

(2)同资源种团:黄陂草湖自然保护区92个种群中,有以同一种方式利用同一类食物资源的7种同资源种团。①主食鱼虾的同资源种团19个种群,占206%,如渔鸥、小蹏、凤头蹏。②主食昆虫的同资源种团24个种群,占261%,如牛背鹭、家燕、金腰燕。③主食水生植物的同资源种团8个种群,占87%,如小天鹅、鸿雁、绿翅鸭。④主食蠕虫、螺类、甲克类和软体动物的同资源种团18个种群,占196%,如反嘴鹬、黑翅长脚鹬、风头麦鸡。⑤主食中生植物果实、种子的同资源种团9个种群,占98%。如灰椋鸟、黑尾蜡最雀、黑头蜡嘴雀。⑥主食草灌丛草子、嫩芽的同资源种团3个种群,占32%,如田鹀、苇鹀和燕雀等。⑦杂食性同资源种团11个种群,占119%,如麻雀、小嘴乌鸦、喜鹊。除冬候鸟和旅鸟具有相对稳定的同资源种团外,留鸟和夏候鸟在繁殖雏期均以动物喂养幼鸟直至羽毛丰满,离巢自行觅食。有时由于喜食性食物匮乏而被迫摄取厌食性食物以维持生存和繁衍。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在冬季湖水、滩涂、沼泽和精养鱼池如果没有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湿地鸟类的同资源种团仍然会保持相对稳定。

2.1.4国家和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

在92种鸟类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东方白鹳、白鹤和遗鸥3种,占33%,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和红隼4种,占43%,湖北省重点保护的有31种,占336%,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81种(含湖北省重点保护的30种),占88%未列入保护的3种,占33%,迁徙停歇种群数量超过全球数量1%标准的有豆雁1 655只占276%;东方白鹳、白鹤和遗鸥均为全球保护的关键种,牛背鹭、大白鹭、白琵鹭等10种为重要种。

2.2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区系

(1)植物物种多样性:经调查发现草湖湿地有维管植物45种分属26科40种;其中木本植物2科2种,草本植物20科36种,包括厥类植物2科2种见表1。禾本科植物种类最多,共9种。草湖湿地植物中漂浮植物2种,为浮萍和华叶萍;浮叶植物4种,为菱、莕菜、水鳖、粗梗水蕨;挺水植物6种,其他湿生植物26种。沉水类水生植物3种,主要种类为金鱼藻、眼子菜、菹草,占全部总数7%,其余大部分种类为湿生植物,占全部总类的65%;植被生态功能一般,湿地植物在草湖大湖面种数量极少,只在湖区周边的鱼塘、莲藕塘、废弃稻田和沼泽地上才有水生植物生长。数量较多的有莲、绵毛酸模叶蓼、空心莲子草等。湖边路上多种植有杨树、水池杉。在缓冲内水塘中偶尔可见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粗梗水蕨、野菱。鱼塘岸边狗牙根、马唐分布较多。

(2)植被类型及分布特点:保护区内湿地植被可划分为2个湿地植被型组为草丛湿地植被型组和浅水植物湿地植被型组,3个湿地植被型为禾草型湿地植被型、杂类草湿地植被型、浮叶植物型,5个群系:①稗群系:该群系类型主要分布于鱼塘边潮湿处和废弃稻田中,分布范围较广。平均高度12 m,平均盖度55%,常见伴生植物有双随雀稗、空心莲子草等。②绵毛酸模叶蓼群系:该群系类型主要分布于鱼塘边潮湿处以及沟渠中,经常形成小面积聚集生状。平均高度60 cm,平均盖度55%,主要伴生植物有空心莲子草、稗、浮萍等。③水烛群系:该群系类型主要生长于废弃的稻田中和池塘中,体型高大,生长密集。平均高度18 m以上,平均盖度80%,主要伴生植物有双随雀稗、空心莲子草等。④空心莲子草群系:该群系类型主要分布于鱼塘边、沟渠中、池塘中等,分布范围广泛,数量众多,容易形成优势群落。平均高度40 cm,平均盖度65%以上。⑤莲群系:该群系类型为人工种植植物群落,常大面积成片生长,以生产莲藕为目的。平均高度16 m,平均盖度60%以上,槐叶苹、莕菜、菰等常伴生其中。

3结论

(1)湿地鸟类种类比较丰富:

据统计夏候鸟14种,686只,其中鹭科鸟类447只,占652%,为优势种群。冬候鸟46种,11 506只。其中鸭科15种,8 186只,占7114%,水鸟占绝对优势,这即是冬季要特别关注湿地和水鸟保护的原因所在。冬季水枯湿地异质性增加,如深水、浅水、滩涂、沼泽、草洲等生境出现,不仅水鸟的种类多、种群数量大,而且国内外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水鸟均在此时出现。同时,又是围湖垦殖偷猎投毒的多发期。留鸟30种,2 185只。仍然是水鸟占优势,为1 326只。

春秋两季是南迁徙的季节,在草湖自然保护区有白鹤和黑翅长脚鹬2种,后者24只,是湖北省记录最大的种群数量,后者1只,是经鄱阳湖安装日本国产微型发射器和环志后过境受伤身亡的。保护区和全省水鸟最少的季节。

(2)植物生态类型比较丰富:草湖湿地植物按其生活型来分类,几乎包括了武汉市主要湿地植被类型的所有,木本湿地植被、草本湿地植被和水域植被均有分布。水域植被种,沉水型水域植被、浮水型水域植被、挺水型水域植被有规律的分布、这种丰富的生态类型构成了草湖湿地比较复杂的生态系统,为湿地动物,尤其是水禽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植被在时空上具有异质性:由于洪水的周期性涨落,植被的分布在时空上具有明显异质性。涨水季节,湿地植物群落如荽蒿群落、苔草群落、益母草群落等被水淹没;水位下降后,这些群落又得到很好的发育,为冬候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觅食来源。这种过程随洪水周期性涨落而年复一年的重复,构成了湿地植被在时空上的异质性。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等.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傅书遐. 湖北植物志(1-4)\[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梁象秋,方纪祖,杨和荃.水生生物学:形态和分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肖莉,庞宏东.黄陂区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调查\[J\].湖北林业科技,2013,(1):53-55.

\[4\]马克·巴特,雷刚,曹垒.长江中下游水调查报告(2005年2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4\]约翰·马敬能,卡伦·菲力普斯.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唐 岚)

初中生物课堂资源探析 篇4

一、观念是课程资源的核心

生物学的课程资源呈现出非常多样的状态, 通常将其按地域划分, 分为校内和校外资源, 校外资源又分为图书馆、博物馆和科技馆等馆藏资源, 网络资源, 乡土资源或社区资源等。可以说, 初中生物的课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但是无论如何, 课程资源的应用都有一个核心, 这个核心就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程资源观。所谓课程资源观, 即对课程资源的认识, 包括课程资源为什么服务, 为谁服务, 如何服务等问题, 不同教师的观念也许会有所不同, 但中心标准应该是一致的, 那就是, 教师所选择的课程资源, 能够辅助学生实现课程目标为目的。

例如, 《饮食与营养》一节, 需要鉴定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以达到了解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的目的, 本节所学的有糖类 (淀粉) 、脂肪、蛋白质, 以及水、维生素和无机盐等成分。以鉴定淀粉为例, 可以使用米面制品、土豆、藕、地瓜等多种高淀粉含量的食物做实验, 如果教师在这一节课上安排的内容比较多, 而且认为演示实验就足以让学生清楚鉴别出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他可能会选用上面任何一种或多种方便得到的食物, 并滴加碘酒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的变化。如果教师认为演示实验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得清楚, 他就会把实验操作的机会留给学生。还有的教师可能会认为将这个实验制作成动漫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他也许就只是采用多媒体演示而已。总之, 教师的课程资源观决定着他如何上一节课, 也成为决定这一节课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我们一般都认为课程资源是被教师利用在教学中, 帮助学生展开或深入学习的外物, 很少有人会将教师自己也归为一种课程资源。其实, 教师不仅是一种课程资源, 还是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 因为教师处于其他课程资源通向教学的一个总汇合的位置上, 他管理着教学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他就像一个阀门, 制约着一切想要流入课堂的资源, 他将外界资源进行筛选、整合, 再结合自己已经内化了的知识能力, 组成了教学内容、环节、手段等, 他的整合行为是课程资源, 他自身所携带的已经内化了的知识储备也是课程资源, 因此说教师是课程资源最重要的一部分, 他具备课程资源的所有特点。

如果一位教师擅长制作课件, 那么他的课堂上就可能出现比较多的跨越时空的生物课件展示, 以其生动性来吸引学生, 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上下五千年, 纵横九万里的生物性状, 这是一种教学风格;如果一位教师热爱自然, 他可能会带领学生更多地穿越在自然生态园或者树林中, 直接观察动植物的真实状态, 以其直观性来触动学生,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家乡的可爱, 这是另一种教学风格。不管哪一种风格都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而不管哪一种风格都取决于教师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教材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

也许有人会认为, 教材只不过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个工具, 只要能达到帮助学生学到相关知识的目的, 教材是可以任意改变的。在多期的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 笔者不止一次看到有教师提出这样的观点。但笔者并不敢完全苟同, 因为教材是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的, 其中包含了学生在本年龄段普遍的认知水平、人对自然的认识规律、新课程理念等多方面的隐性限制, 并不是任何一个教师随意编写的“教材”就可以替代的。当然, 不同学生的学情不一样, 不同教师的特长也不一样, 因此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又应当带有一定的灵活性, 尊重教材而不死用教材, 才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丢掉教材, 或者认为它可有可无。认识到这一点, 对教材的使用就有了一个基本的范式, 在整合教学资源的时候, 一定要首先考虑教材, 围绕着教材, 选择其他的可补充的教学资源, 经过教师的整合和发挥, 引导学生走向教学目的。

此外, 学生、家长及其他人的想法, 都可以成为生物学科的课程资源, 既然生物课程资源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引导学生自己去开发是不是也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呢?既能站在教师的高度俯视学科内容, 又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并很容易将开发的结果回馈到生活中。在本文即将结束的时候, 我蓦然想到了这一点, 这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学生资源观, 给予我新的教学构想。

参考文献

[1]唐小平.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J].中学生物教学, 2002 (9) .

生物医学工程论文 篇5

关键字:学科概论、生物材料、医学影像学、生物信息学、发展与展望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由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它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的学科。有识之士认为,在新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这是它最大的特点。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它有一个分支是生物信息、化学生物学等方面主要攻读生物、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仪器分析化学等,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为医疗诊断和药物筛选,以及个性化、转化医学提供了生物医学工程新的技术前景,化学生物学、计算生物学和微流控技术生物芯片是系统生物技术,从而与系统生物工程将走向统一的未来。

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与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生物医学工程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发展也是由科技、社会、经济诸因素所决定的。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58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医学电子学联合会,1965年该组织改称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后来成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工程学除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外,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前景非常广阔,是目前各国争相发展的高技术之一。以1984年为例,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和系统的市场规模约为110亿美元。美国科学院估计,到2000年其产值预计可达400~1000亿美元。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在电子学、微电子学、现代计算机技术,化学、高分子化学、力学、近代物理学、光学、射线技术、精密机械和近代高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在与医学结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过程与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它采用了几乎所有的高技术成果,如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生物医学工程因为是一门综合学科,所以其学科内容十分的丰富。其涉及生物力学、生物控制论、生物效应、生物材料、医学影像、介入放射学和生物磁成像等方面,所以对于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生来说以后就业的方向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接着介绍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科内容。

首先,说一说生物材料。生物材料的定义很多, 归纳起来可理解为生物材料是一类用于人工器官、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检查、治疗疾病等医疗保健领域, 对人体组织、血液不致产生不良影响的功能材料。生物材料的发展已经有非常长的历史, 自人类认识了解材料起, 就有了生物材料端倪。早在公元前3500 年, 古埃及人就利用棉花纤维、马鬃做缝合线;16 世纪开始用黄金板修复颚骨, 陶材做齿根;用金属固定内骨板以及用金属种植牙齿等。随着医学以及材料学的发展, 尤其是新型材料的研究开发成功, 如20 世纪40 年代高分子材料的大力发展, 为生物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会。目前可以说从人体天灵盖到脚趾骨、从内脏到皮肤, 从血液到五官, 除了脑以及大多数内分泌器官外, 都可用人工器官来代替。医学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 也促进了生物材料的发展。根据发展水平和产业化状况, 把生物材料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惰性生物材料, 即材料与组织细胞无界面作用;

二、生物材料的生物化, 即材料与组织细胞亲和性改善, 关注界面间的相互作用;

三、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不仅关注材料与组织细胞的亲和性, 还关注材料本身的成型、力学性能和降解能力。下面分别说说这三个阶段生物材料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前景。

惰性生物材料是指对人体组织化学惰性,其物理机械和功能特性与组织匹配,使材料在应用过程中不致产生不利于功能发挥和对其它组织影响的反应, 特别是与组织接触或短(长)时间不产生炎症或凝血现象,无急性毒性或刺激反应,一般无补体激活产生的免疫反应的一类功能材料,这类材料的应用基于对材料本身性能的全面了解,是人类最早、最广泛应用的生物材料。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惰性生物材料的应用会向更高层次生物化或组织工程化生物材料过渡。但就目前商品化和普及应用水平看,尤其是医学的目的从治病救人转轨到预防保健过程中,需要大量常用人工器官和生物材料为主体的医疗器械,使惰性生物材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占统治地位是研究开发的重点.生物材料的生物化,随着材料科学、医学的发展, 以及先进仪器设备的发明, 带动了生物材料的发展。集中表现在发现新型生物材料, 以及更多关注惰性生物材料所制成的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与组织或血液产生的界面反应。新型生物材料有代表性的成果是20 世纪70 年代发现的钙磷系玻璃陶瓷, 如羟基磷灰石、B-磷酸三钙、珊瑚等。这类材料具有与人体骨组织的无机成分有类似的化学组成, 材料抗压、抗折强度与人骨接近, 植入后与组织亲和性良好, 同时有降解作用并诱导成骨细胞(加诱导因子如BMP)的长入, 使植入组织骨化, 一段时间后植入组织转化为正常组织等特点, 也即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生物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材料生物化毕竟不能改变材料的基本结构。这为材料的长期使用留下隐患,同时器官(尤其是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可能用单一无活性的材料来模仿其全部或大部分功能。因此在器官(或组织)供体来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体外培养出正常的组织供手术使用,是医学界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界追求的目标之一。组织工程的出现和发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组织工程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开发用于修复、增进或改善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功能和形态的新学科,作为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继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之后,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组织工程的关键是构建细胞和生物材料的三维空间复合体,该结构是细胞获取营养、气体交换、废物排泄和生长代谢的场所,是新的具有形态和功能的组织、器官的基础。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组织工程也为生物材料出了难题和提供了发展方向,那么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支架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呢? 首先是无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其次是可降解吸收,在组织形成过程中材料降解并被吸收。具有可加工性,尤其是能形成三维结构并有较大的孔隙率,以便进行营养物质传输、气体交换、废物排泄;使细胞按一定形状生长,良好材料细胞界面,利于细胞黏附、增殖、激活细胞特异基因表达等。目前应用于组织工程研究的生物材料为可降解性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无机陶瓷或玻璃、珊瑚等。

其次,医学影像学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医学影像是临床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世界上开发科研的重点课题。医用影像设备主要采用 X射线、超声、放射性核素磁共振等进行成像。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受益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其与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技术的结合产生了一个新的计算机技术分支--医学图像处理。

X射线成像装置主要有大型X射线机组、X射线数字减影(DSA)装置、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装置(CT);超声成像装置有B型超声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等装置;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主要有γ照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等;磁成像设备有共振断层成像装置;此外还有红外线成像和正在兴起的阻抗成像技术等。

超声波成像是利用人体内的波散射、组织运动、流体灌注、组织弹性和人体的血液所产生的实时影像。目前在临床诊断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存在信号提取和处理的复杂性以及在影像空间分辨率上的局限性问题。因此, 研究者在寻找新的超声波成像方法,弹性图像造影便是一种新的方法。

过去, 磁共振成像(MRI)在临床医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软组织成像有着明显的优势。今后, 磁共振的两个扩展方向是功能性磁共振(Funct io nal MRI ,fM RI)和磁共振波谱学(M agnet ic ResonanceS pect roscolo y, MRS)。fMR I 的价值主要在通过血氧含量绘制人体的脑皮层功能图, 通过这种技术, 人的神经对不同刺激, 如说话、视觉和听觉的感应图可以绘制出来。

还有就是生物信息学方面,生物医学信息学可理解为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的结合。医学信息学是一个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进行医学信息交换、理解和管理的领域,其最终目的是在合适的时机和场所为医学临床决策提供支持,涵盖了所有与医学数据和知识应用相关的数据结构、算法及系统研究,包括基于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学成像及图像处理等方法提供临床诊疗支持,面向各类医疗仪器和设备的数据采集、传输、管理和应用,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各类医疗信息系统等。当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是电子健康档案(或称电子病历),通过解决个体综合医疗健康数据的生成、融合、存储、传输、管理和利用,实现医疗卫生健康的高质量和低成本。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均已制定了长期的国家计划进行全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生物信息学伴随基因组学的研究而产生,主要研究分子级别的生物医学信息的储存、检索和利用。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后,对基因型和表型关系的阐述成为其研究重点,近年来各类研究成果逐渐走入临床应用(如生物芯片等)。生物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学的边界趋于模糊,互相渗透和结合的趋势明显。广义上,生物医学信息学可定义为与医疗服务、生物医学、公共卫生等领域中信息和知识的集成、管理和利用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领域。

以上就是我对生物医学工程这个学科的一些了解,接下来就谈谈我对生物医学工程这个学科的一些认识,并且谈一下自己对这个学科的展望。

从生物医学工程崛起都现在,生物医学工程已经深入于医学, 从临床医学到医学基础, 并深刻地改变了医学本身, 而且预示着医学变革的方向。可以说, 没有生物医学工程就没有医学的今天。另一方面, 生物医学工程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推动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而且使它发生了质的改变, 最根本的是, 把人和医疗装置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 强调其间的相互作用, 进而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研究发展所需要的医疗装置, 实现预定的医疗目的。作为一门工程科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不能单纯追求科学技术先进性, 更不能盲目地以市场为导向。因为, 市场是少数利益集团利用社会心理定势, 扭曲、放大实际需求的炒作、操作结果。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应当也必须以医疗费用控制、医学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因而, 作为社会健康保障体系的技术支撑, 21 世纪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必然是科学技术和人文的有机结合体。

纵观医学新技术诞生和发展的 历史,从伦琴发现X线到今天X射线诊疗技术的发展,从朗兹万发现超声波到今天B超诊断的 广泛应用,从布洛赫和伯塞尔发现核磁共振到今天MRI的问世,从赫斯费尔德发明CT到今天CT成像系统的应用,都是以物理学工程技术为基础、医学需求为前提发展起来的医学新技术。循着20世纪医学发展的轨迹,我们有理由预测21世纪新的医学诊疗技术可能在以下10个方 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

(1)各种诊疗仪器、实验装置趋向计算机化、智能化,远程医疗信 息网络化,诊疗用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

(2)介入性微创,无创诊疗技术在临床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激光技术,纳米技术 和植入型超微机器人将在医疗各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

(3)医疗实践发现单一形态影像诊查仪器不能满足疾病早期诊断的需要。随着PET的问世和应 用,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检测系统将有大发展。非影像增显剂型心血管、脑血管影像诊 查系统将在21世纪问世。

(4)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将有较大发展,生物机械结合型、生物型人工器官将有新突破,人工器官将在临床医疗中广泛应用。

(5)材料和药物相结合的新型给药技术和装置将有很大发展,植入型药物长效缓释材料,药 物贴覆透入材料,促上皮、组织生长可降解材料,可逆抗生育绝育材料、生物止血材料将有 新突破。

(6)未来医疗将由治疗型为主向预防保健型医疗模式转变。为此,用于社区、家庭、个人医 疗保健诊疗仪器,康复保健装置,以及微型健康自我监测医疗器械和用品将有广泛需求和应用。

(7)除继续努力加强生物源性疾病防治外,对精神、心理、社会源性疾病的防治诊疗技术和 相应仪器设备的研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开发,研制精神分析、心理安抚、生物反馈型诊 疗技术和设备将是生物医学工程的新起点。

(8)创伤是造成青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研制新型创伤防护装置、生命急救系统是未来生 物医学工程的重要课题。

(9)即将迎来的21世纪是分子生物学时代,有关分子生物学的诊疗新技术将快速发展,遗传、疾病基因诊疗技术,生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DNA芯片、雪白芯片和诊疗系统将被 广泛应用。

(10)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研究和开发劳动保护、家庭保健、个人防护 用的人工气候微环境是未来不能忽视的问题。

综上,我想说的就是生物医学工程涉及十分的广泛,将来我们出来也会有很多的选择,但是我们想要找到好的工作还得靠自己好好的努力学习,争取学好、学精自己的专业,并且有能力的还可以考研去更加深入的学习自己的专业。

参考文献:

[1] 杨玉星 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与应用 [2]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3] 悟进.医学图像处理:从基础理论到解决实际问题[J ].中国

卫生画报,2006 ,(106):28100.[8] 袁力,赵遵强,袁聿德,等.高等医学影像教育课程设置改革[J ].医学影像

学杂志,2003 ,13(5):37359.[10] 熊荣生.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存问

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2).[11] 顾汉卿, 徐国风.生物医学材料学[M].天津: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3.[12] 赵于前,汤井田,等*从交叉学科的角度谈生物医学工程教育改革*医

疗卫生装备,2004(6)[13] 汤顺清, 周长忍, 邹 翰 生物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综述)2000(10)[14] 973 项目综合与交叉领域重要临床医学信息处理的关键科 学问题研究(2003CB716100 [15] 生物医学材料现状和发展对策研讨会论文集.1997 [16] 杨子彬。发展中的生物医学工程[J]北京工业大学 学报1988年12月

[17] 胡兴斌。浅谈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及前景[J]医疗 卫生装备2004年第9期

[18] 陶祖莱.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06-2007)[M].北

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9] C M E 2 0 0 7 第二届国际复合医学工程学术大会报告

农村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类型 篇6

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这是新课程改革在方法层面对生物教师提出的要求。那么,在农村生物教学中有哪些资源可供挖掘呢?

一、教材资源

生物教科书是生物教学的主要依据。提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并不意味着可以将教科书束之高阁,它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新教材大量增加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与文学、科学家的故事等方面的内容,突出生物教材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物科技发展。新教材注重图文并茂,增加了可读性和生动性。新教材贯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注重让学生自己动脑,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亲身体验,动手实践、思考探究等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教材的这些改变,为我们活用教科书提供了基础。

二、校内资源

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是除教科书以外的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完成生物课程的重要保障,可利用的学校课程资源有生物实验

室及相应仪器设备、生物类图书及报刊、生物教学软件、生物教学挂图、投影仪、音像资料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利用生物园等课程资源。教师在利用学校的这些课程资源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选择。比如,关于生物体的结构,如根尖的结构,花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实物或模型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可以作为首选的课程资源;挂图或投影片具有图像清晰,各种结构名称有明确标注等优点,可以在观察实物或模型后用来进一步观察和识别。关于动态过程的内容,如动物的胚胎发育、芽发育成枝条、细胞的分裂等,用静态图解表示有较大的局限性,用动画、录像片或多媒体课件教学,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生物。校园中的生物是学校提供的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具有其它课程资源无法替代的价值。生物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学校生物的栽培管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会更丰富、更深刻。

三、农村生活资源

农村生活有较为丰富的与生物课有关的课程资源:耕作方式的变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病虫害的防治、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等,为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例如:利用学校组织的春游或秋游,让学生一边欣赏大自然美景,一边调查记录环境中的植物种类和动物种类。使学生在玩中得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同时促使学生产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利用生物课程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动学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只有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才能使生物课程突破“以学科为中心”或“以学问为中心”的观念的束缚,才能使生物教学摆脱“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四、学生资源

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资源。农村中学学生多数来自农村,部分不来自农村的学生家庭受农村环境的影响,也有栽花养草的习惯。学生家里有田地、果园、家畜、家禽等,家长平时谈及的作物的栽培、家畜家禽的饲养、病虫害的防治等事宜,学生耳濡目染,会积累不少感性知识,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栽化养草,饲养小动物的习惯,也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比如:让学生在家庭栽培一种植物或饲养一种小动物,应定期检查学生的操作和观察记录,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善待生命,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

五、媒体资源

这里所说的媒体指大众传播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由于生物科学发展迅猛,有些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从各种媒体中可获得更广泛的生物课程资源。另外,许多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营养保健问题,在媒体中经常报道。这些新闻报道作为学生课堂讲座素材,时效性强,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生物医学资源 篇7

《生物技术前沿》是我校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新开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涉及领域宽, 涵盖范围广, 由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内容组成, 是自然学科中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近年来, 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开设生物技术相关课程, 但我校学生具有自身特色, 生物工程与医学工程类课程均有涉及, 学科交叉性明显, 如果照搬其它院校的教学模式, 可能会出现与学生知识背景现状分离, 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此外,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 给教学工作也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如何在较少的课时中既不重复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又能不断引入新的内容?如何解决课程中存在的前沿技术与陈旧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成为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难题。结合本学院学科设置的特点, 在《生物技术前沿》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模式大胆改革, 引入实践教学, 让综合性实验走进课堂, 使学生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研究, 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

1 优化课程体系, 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顺序与教学工作的指南, 由于该课程的综合性与前沿性, 如何使学生在现有知识背景的基础上, 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是制定本课程教学大纲的一个关键[3]。《生物技术前沿》课程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对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与调整。

在教材的选取上, 以保持本课程的实用性与先进性为目的, 精心选取国内外最新最优秀的同类课程教材如《生物技术概论》、《Basic Biotechnology》等作为主要参考书, 同时根据内容的差异, 分别为学生推荐各领域的优秀教材, 从而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充实和完整。在授课过程中, 既要体现基础性与前沿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 还得注意讲授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相结合。紧密跟踪前沿学科, 以现代生物技术基本原理的介绍为切入点, 以不同类型的技术范畴为骨架, 着重介绍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 对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也进行了合理的调整, 对前期学习的基础课程有的放矢, 选取重点章节回忆复习, 理清脉络;注重相关学科贯穿渗透, 通过不断引入新理论、新技术来突出课程的前沿性。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为生物医学工程, 把内容侧重点主要放在生物医药等领域, 如在讲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时, 着重向学生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使学生在学习新技术的同时, 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对生物技术专业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改进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代生物技术涵盖范围广, 涉及医药、食品、环境与农业等诸多领域,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 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现本课程的特色, 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4]。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基础上, 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促进师生互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使该课程日臻成熟。

2.1 多媒体手段的灵活应用

根据本课程侧重于工程技术类型, 具有实验操作能力较强的特色, 在课堂上, 结合正常的教学内容, 灵活应用多媒体手段, 放映一些标准试验操作步骤的录像片, 如在讲基因工程PCR技术时, 通过放映一段采用PCR技术检测细菌的录像, 使学生能更形象地掌握该技术的要领, 为后期进实验室做毕业设计论文奠定了基础。对那些晦涩难懂的原理内容可以搜寻一些Flash动画展现出来, 如在讲细胞工程中细胞周期时, 为了让学生对流式细胞仪的构造、原理及其应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通过播放相关Flash, 使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吸引力, 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增加了兴趣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 增强师生互动, 合理安排课外作业

在授课过程中, 对一些有争执的前沿话题组织学生讨论, 如在基因工程这章中讲转基因技术时, 先为学生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定义、特点及应用等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 组织学生课后查阅文献, 就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在课堂上积极开展讨论,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本章结束时, 选取部分学生通过PPT形式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新颖的基因工程技术,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增强师生互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表述能力, 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此外, 在课后还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数据库、网络等渠道查阅文献, 掌握课上内容最新研究进展及前沿动态, 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后习题、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使学生对生物技术前沿有基本的了解, 并从全新的视角认识生命科学, 为今后其它相关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 融入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3.1 以科研促进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一方面通过阅览国内外专业期刊、文献或相关网站, 将最新的相关科研成果和技术及时地介绍给学生, 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 另一方面, 注重将本学院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如在讲发酵技术生产疫苗时, 就适时地引入了本实验室对艾滋病与宫颈癌疫苗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成果;在讲细胞工程时, 结合本实验室在干细胞领域的研究思路, 为学生详细的介绍了干细胞的分化特征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在讲重组DNA技术时, 就有意补充了被国际分子生物学顶级杂志评为“十大科技突破之一的” micro RNA的最新研究进展等前沿内容, 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 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同时, 在课堂上结合多媒体形式, 为学生介绍了本学院最新购置的大型实验设备如实时定量PCR仪, 流式细胞仪及活体成像仪等的使用原理, 并带领学生进实验室参观学习, 这样不仅使学生能接触到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而且拓宽视野, 增强了学习兴趣, 使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形成风气, 为后期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生物技术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工程类专业, 通过课堂上的抽象讲解远远达不到作为一个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程理论教学完成之后, 还专门为学生安排了16课时的生物技术综合实验, 将分别涉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酶学等相关内容, 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 除了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课操作外, 还组织学生到制药公司进行观摩教学, 使理论学习内容与生产实习对应起来,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 转变考核方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在学期末, 对考试方式也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相对于传统的闭卷考试, 本课程灵活采用开卷考试与平时成绩并重方式, 让学生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 分析总结现代生物技术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并撰写专题论文, 文章格式按照统一要求, 在强调自主性的同时培养学生检索资料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此外, 还让学生任选其感兴趣的一门前沿技术, 采用多媒体形式在课堂上互动交流, 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在考试结束后发现论文完成认真, 课堂演讲PPT准备充分、生动, 内容包含了生物技术在医药、环保、食品与军事等多方面的应用, 其中一部分是课堂中没有涉及到的, 表明学生对新考核方式的认可, 并较全面的掌握了《生物技术前沿》这门课程。

5 小结

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 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保证基本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去探索、研究和总结新的教学模式。只有不断的改进教育思想观念, 改变教学方式与手段, 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理念,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摘要: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是现代生物学发展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对《生物技术前沿》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融入实践教学, 突出学科特色, 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生物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欧阳平凯.中国工业生物技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生物产业技术, 2008 (1) :25-26.

[2]宋思扬, 楼士林.生物技术概论[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1) :1-7.

生物医学资源 篇8

一、强调现代教育思想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既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打好基础;又引导学生重视新技术、新观念和新理论的创立,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和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间的交叉综合, 开拓新的领域, 让学生有较宽的视野, 强调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 精选经典内容, 反映现代科技成就;重视终身教育, 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那么面对飞速发展的生物学和现代医学教育体制的变革, 在其影像专业医学生物学的教学中, 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酌同时, 积极发展智力, 努力培养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 为毕业后的自我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而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三基的同时, 还应注意培养发展学生智能及积极进取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 将知识积累和智能发展有机结合,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明确教学目的, 结合专业特点.精简教学内容

医学生物学主要讲授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我们面对的医学生, 物别是影像专业, 将来大多从事临床工作, 他们要学会影像诊断疾病的方法、步骤;学习阶段获得的理论, 在我们教学中才会起指导作用, 而这门课覆盖面广,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 删去其中大量与中学生物学重复内容, 重点精授生物大分子, 细胞生物学, 动物比较解剖学, 遗传学等内容, 同时由于影像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 精讲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细胞的结构、特征及功能, 再由细胞的整体性将前面内容串联起来。同时增加了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肿瘤遗传学, 辐射遗传学等知识, 从而为进一步学习人体斛剖学、肿瘤学、放射生物学等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1]在讲授过程中, 留下一些思考题, 让学生思考, 并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控制数量, 提高质量, 但应该注意, 提倡少而精, 反对少而空。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在这当中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学质量的提高, 主要体现在:

课堂讲授上, 做到高效的传授知识, 紧紧朝向课堂教学目的。作不教师必须明确自己面对的是影像专业的学生, 每次课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每次讲授目的, 应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发展的智力和能力, 以及应进行怎样的思想教育。教是手段, 学才是目的。为此, 我们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统一思想, 跟班听有经验的教师讲课, 认真备课, 写好教案, 着重讲授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 基本规律, 介绍本学科, 本专业有关的医学科学前沿科研信息, 最新学术成就的基因诊断和治疗, 人类的基因组计划等内容, 并适时介绍我国在本学科本专业取得的最新成就, 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这样既使学生开阔眼界, 扩大知识面, 提高其学习兴趣, 同时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中, 提高讲课的艺术,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合理运用现代化电教手段, 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一是:读书指导法。每次课结束时, 安排下次课要讲的内容, 同时展示单元目标和课堂目标, 要求学生根据目标进行预习, 如:讲辐射遗传学时, 要求学习通过读书预习, 能够简要说出:辐射的剂量单位、环境、效应、诱变以及对人类的遗传危害评价, 这样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听课得到解决,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果, 加深了记忆。其二是:课堂提问讨论法。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初步找出答案,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阅读中发现的疑问,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 通过讨论, 学生集思广益, 互相启发, 可加深了解, 提高认识, 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这对作为今后的临床医生是非常重要的) 。讨论后, 通过教师画龙点睛讲解、引导学生解答, 最后教师恰当运用现代化电教手段 (如录像、幻灯、投影图片等) 进行归纳总结, 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2]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四、加强实验课教学, 注意能力培养

对医学生物学教学来说, 实验既是研究手段也是教学手段, 它的目的任务是:验证理论并为学习新理论打下感性基础, 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训练, 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特别是影像专业学生, 其动手能力的培养训练尤为重要, 我们除了开设常规的生物学基础实验内容, 同时开设了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方法学, 实验动物 (家兔) 的解剖方法学的学习, 并且通过课前利用电视录像具有的形、声、色俱全的特点, 介绍实验的基本操作的步骤, 加深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再让学生具体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这样既巩固了理论教学的相关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为达到专业培养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3]

通过影像专业医学生物学教学改革, 我们认为, 最终都是以培养合格的高级医学人才为目的, 既要立足于实际, 又要着眼于未来, 将医学生物学这门基础课开好, 培养对国家有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旷宇.医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9, 24 (3) :309-312.

[2]姜志荣.医学影像学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 43 (6) :549-551.

生物医学资源 篇9

此次大会主席为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 学术委员会主席由中国工程院郭应禄院士担任。峰会邀请了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到会研讨, 特别邀请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Craig C.Mello先生到会演讲。

近年来, 以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 日益成为国人因病死亡的主因。慢性疾病的增多, 不但极大地损害着人们的身体, 也极大地消耗了国家财富和医疗资源, 可以说, 慢性疾病不再是简单的公共卫生问题, 而是一个影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从国家战略层面进一步完善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与治疗体系刻不容缓。

发达国家经历了慢性病爆发的痛苦, 终于认识到必须集合全社会各种资源来解决慢性疾病对人类的威胁。通过几十年的努力, 发达国家以融合、转化医学的理念整合了医药、医疗器械、科研机构、医疗机构、金融机构的优势资源, 协同作战, 建立了完整系统的国民慢病防控体系。

目前, 我国的现状是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各自为战, 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要通过漫长的过程才能转化为临床诊疗技术, 其他机构更是缺乏在共同的目标下协同行动的机制。这是造成我国近几十年来以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疾治疗有效率低、死亡率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以恶性肿瘤为例, 美国患者5年存活率达85%, 我国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25%。

媒体了解到, 为了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慢性病诊疗技术上的差距, 在中国医师协会的领导下, 海克维尔基因 (北京) 研究院联合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临床医学机构、药物研发与生产厂商、医疗器械研发与制造商等社会力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开展了全体系的技术攻关。目前, 在糖尿病、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疗效评估、干细胞移植、冲击波治疗、射频消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生物医学荧光成像系统的应用 篇10

1 荧光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几乎所有的有机分子都能够直接或经适当的化学处理后发出荧光而被观测分析。荧光显微镜根据照明系统和载物台的相对位置, 可分为正置荧光显微镜和倒置荧光显微镜。倒置荧光显微镜应用于直接观察细胞转化效率。汞灯是荧光显微镜的核心照明部件, 同时也是主要耗材。正确使用显微镜, 对延长汞灯寿命, 节约仪器运行费用, 具有重要的作用。汞灯的寿命:每次连续使用2 h, 寿命200小时;使用1 h, 寿命167小时;使用30 min, 寿命125小时;使用1 min, 寿命8 h。因此打开汞灯电源后未使用15 min, 应在15 min后关闭电源;关电源后15 min, 才可重新开启。

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Confocal) 结合荧光探针技术, 已成为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药理学、遗传学等领域强有力的研究工具。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利用扫描点与探测点共轭这一特性, 可有效抑制样品中非扫描点处的荧光对图像的贡献, 从而获得普通光镜无法达到的分辨率。通过微动步进马达控制显微镜载物台的升降, 可以逐层对样品进行扫描, 从而对活组织实施无损伤的系列“光学切片”。该类设备的维护需安装在防震台上, 保证电源电压稳定、室内光线暗淡;工作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远离辐射源。

3 荧光化学发光系统

荧光化学发光系统整体可实现荧光及快速和慢动力学化学发光反应的检测, 可应用于细胞内Ca2+检测、细胞毒性、多药物耐药性、报告基因分析、免疫分析、酶活性分析等领域。该类系统包括酶标仪、微孔板光度计、化学发光分析仪等。多功能激光扫描成像系统, 不仅可实现自动检测四色荧光信号和直接化学发光检测, 而且能进行无底片的放射自显影成像, 可有效地处理PCR产物、2-D蛋白质电泳凝胶、膜阵列、杂交、组织切片等各种样品。我所的FLA-5100型富士荧光/化学发光及同位素影像扫描分析系统 (图1) 尤其适用于大尺寸的二维蛋白质电泳凝胶分析;可在10 μm分辨率下进行同位素、荧光、化学发光的数字化成像。该仪器的维护主要是在使用磷屏时, 应带手套抓住磷屏的两个边角, 以防止磷屏受损;在IP (Image Plate) 磷屏实验时, 把样品用保险膜包住样品进行压片, 将压好的磷屏放入机内扫描;压片和机器应置于不同房间内, 以保证在一台仪器上同时进行同位素和化学发光检测, 而实验的环境不受同位素污染。

4 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

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 (Optical in vivo Imaging) 主要采用生物发光 (bioluminescence) 与荧光 (fluorescence) 两种技术。生物发光是用荧光素酶 (Luciferase) 基因标记细胞或DNA, 而荧光技术则采用荧光报告基团 (GFP、RFP, Cyt及dyes等) 进行标记。活体GFP荧光成像系统采用高灵敏度CCD成像, 通过长时间积分功能, 实现动物活体单个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的实时观察与成像等一系列的荧光检测, 可应用于观测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感染性疾病发展过程、特定基因的表达等生物学过程。

重视乡土生物 用好本地资源 篇11

关键词:生物教学 乡土生物 本地资源

从生活中学生物,现在已经成为业内共识.生活,对学习者来说,可以分为“熟悉的生活”、“次熟悉的生活”和“陌生的生活”,而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涉及到这三者.“熟悉的生活”通常包含学习者所处生活环境和过去所处生活环境的一些生活,这里面有居住地的生物.如,一个初中学生,在居住地生存了十三四年(有的因为迁徙,时间可能短点),对本地的生物已然了解不少.“次熟悉的生活”也涵盖本居住地的生活,但它已涉及到学习者居住地以外的生活.比如,一个泉州学生就会对诸如厦门、莆田的生物处于“次熟悉”的状态.“陌生的生活”更多地应指的是远离学习者居住地的生活,也包含过去的陌生生活.

一、重视乡土生物,用好本地资源是学习生物的一条捷径

人的认知规律是从熟知推知未知.“熟悉的生活”是学习的最佳平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乡土生物,引导学生从乡土生物入手,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重视乡土生物,从乡土生物导入,有许多好处,实在是学习生物的一条捷径.

1.乡土生物,可使学生对生物产生亲切感.我们经常说生物在我们身边,学生并不太理解、不能接受.我们若把统编教材的内容和乡土生物相关内容对接,学生就会确实感知到生物就在自己身边,就与教材没有了“隔”.不“隔”等于在登门入室时少了一个台阶,学习者更容易入门,于是学生学起来就更有兴趣.在教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章第3节《生殖器官的生长》中的“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给2005级学生上的时,笔者只采用教材里的桃花,学生反应一般.给2006年级学生上这个内容时,笔者增加了羊蹄甲,学生看到羊蹄甲显出兴奋的神情.笔者让大家挑选一种花解剖,结果大部分同学选了羊蹄甲.反思这个情况,笔者以为:桃树虽然也是一种普遍栽种的果树,但在泉州普遍程度并不是很高,有些学生甚至没有看过桃树开花.而羊蹄甲是学生所熟悉的,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有好几株树,学生看过它们开花.这种花花期长达一个多月,花朵硕大,是一种很好观赏的花.学生对羊蹄甲花显然比桃花熟悉.

2.乡土生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一节前,笔者便利用星期六带学生到附近的洛阳桥旁,实地观看那里的红树林工程.洛阳江的入海口,有着几百公顷的滩涂,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政府花巨资在这里种植了红树林,覆盖了滩涂.现在红树林已经长大成林,有效地保护了滩涂,同时成了一个旅游观光的项目.学生看到红树林中间的螃蟹和江上的海鸟,对生态保护工程有了深刻的印象,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更有兴趣了.在学习教材内容时,大有举重若轻之感.学生由此举一反三,联系到自己所在的村庄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情景,由此提升了环保意识.

3.乡土生物,是点拨时的钥匙.教师在授课时从乡土生物入手,只要稍加点拨,就能激活学生的印象,把生活原生态与教材知识连接,学生较容易吸纳.学习生物多样性时,笔者要求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本地海洋生物.因为泉州濒海,所有学生对海都熟悉.于是大家就纷纷列举了海鸟、海鱼、海贝、海藻等几十种,笔者随后再用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告诉他们除了大家列举的,海洋、陆地和天空还有数不清的生物.

4.乡土生物,能帮助学生记忆.根据认知规律,人对与熟悉的事物相近的内容记得快,记得牢.从乡土生物入手,就是用熟悉的事物牵引出陌生事物,学习者当然会迅速记忆,深刻记忆.

乡土生物,可以培养学生爱乡情感.《生物课程标准》顺应时代要求,提出生物课程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也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感的形成.生物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时,当然不能是简单的说教.在学习教材内容时联系相关的乡土生物,会使学生油然产生对家乡的认同感.他们固有的乡情就会得到增强.有了爱乡之情的他们自然会对了解家乡的生物充满渴望.

5.乡土生物,有助于乡土生物的保护.认知了乡土生物后,学生知道了乡土生物的价值,加以引导,就会增强保护意识.比如,知道校园里的水杉是珍贵树种之后,有同学提议成立水杉观测小组,防止水杉遭受虫害和其他破坏.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这样的环保意识,我们的环境何愁得不到改善?

6.乡土生物,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养成.乡土生物近在身边,如果加以组织,让学生组合小组(3-5人一组),制定计划,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居住地开展调查,就会较快地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等.如,笔者组织生物小组,调查华侨大学校园的树种.学生在调查前认真讨论,制订方案.小组成员又作了细致分工,明确任务.调查资料汇总后又作了核实.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

乡村的学生可以从接触的农作物研究种子如何发芽、如何生长;通过观察牛犊、羊羔的出生及成长过程,培养观察、思考与发现的能力.

二、重视乡土生物,用好本地资源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材问题.就现有教材看,除统编教材外,还有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等.如,泉州市历史有泉州乡土历史,地理有泉州乡土地理.它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调查资料表明,泉州乡土历史和泉州乡土地理对学生学习这两门课起了很好的作用.因此,重视乡土生物,编一编乡土生物,肯定也是大有益处的.但编的内容不应该追求大而全,可以遴选比较有地方特色的内容.比如,泉州可以侧重于海洋生物.生物包容面很大,对一个初中生来说,认知水平毕竟有限,而乡土教材是统编教材的辅助材料.就教材地位而言,面面俱到,便有可能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2.学法问题.要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能力.要认真引导,给予知识支撑.给予适当的知识,是为了向学生提供学习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才能搭建“高楼大厦”.

除了传授必要的知识外,还要交给学生方法.比如让学生进行调查,要先教会他们调查的方法.当学生懂得用实地勘察、访谈、查阅乡土资料等方法时,学生就能少走许多弯路,直奔调查对象而去,就不会因为调查过于繁杂,造成他们过于沉重的负担,削减他们的积极性.

3.评价问题.引入乡土生物,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土生物、从而了解生存环境.所以评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情况也是必要且重要的.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有从应试教育阴影中走出来的学生来讲更具有现实意义,否则,他们会因为没有评价而认为乡土生物可有可无,不加于重视,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重视乡土生物还应该注意适时、适量等问题,不一一列举了.

祖国幅员辽阔,各地生物资源同中有异,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必然会让生物教学锦上添花.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势必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妙园.《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研究》

[2]朱朝义.《乡土生物的教学体会》

[3]徐敏.《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生物学教学的尝试》

[4]王兆芬,刘海刚.《农村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浅析》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渗透挫折教育 篇12

关键词:课程标准,挫折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他们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探索者。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文化知识,素质教育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迅速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但同时伴随不稳定性,尤其是自信心和自尊心既脆弱又敏感,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他们的情感也逐渐丰富起来。以前的“挫折 教育”被人们 片面地误认为是吃苦教育、失败教育、速成教育,其实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开发生物教学资源,渗透受挫折的心理调节及应对困难挫折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受到教育,解决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保持一个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适应学习生活的能力。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能力目标”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并初步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或者社会实践 问题;“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 标里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命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生物教材中蕴藏丰富的心理挫折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利用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借助成果收集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

生物学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实验性科学,实验、观察和调查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 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野外参观调查动植物,不仅可以激发浓厚的生物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还可以锻炼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和磨炼承受失败的意志。

初中学生刚接触生物科学时对生物学习充满好奇,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入,学生能从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获得理论层面的知识,所以学生一开始都会充满好奇。在给初一新生上完生物第一节课后,我在学生对生物科学充满前所未有的兴趣和热情的情况下,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让他们分成小组,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寻找或者向父母亲戚请教等途径,收集关于我 国古代和 近代在生 物科学方 面的成就,然后以“探索生物的奥妙”为题目,结合课本的“科学·技术·社会”专题由小组做一个汇报,展示小组的分工合作过程和收集得来的研究成果,然后再评比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个任务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他们收集的成果有:种植业:玉米的杂种优势利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袁隆平首次用“野败”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并育出了优良杂交水稻,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并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畜牧养殖业:培育体型巨大(如超级小鼠、超级绵羊、超级鱼等)、品质优良 (如具有抗 病能力、高产 仔率、高产奶率和高质量的皮毛等)的转基因动物;利用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的表达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如激素、抗体及酶类等。食品工业: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如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胚胎移植技术、单克隆抗体发酵工程。等等。虽然有些资料学生收集得偏又不齐全,但是学生们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为我国取得的成绩无比自豪。在学生们讲解结束后我趁机抛出问题:“生物科学上的成就的取得都是很顺利和容易吗?”接着在课堂短暂寂静之后学生又热烈讨论起来。最后我以“人工合成胰岛素———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为例,给学生讲述我国科学家邹承鲁院士在研究人工合成胰岛素时的状况和所遇到的困难,他凭着对生物学的热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在设备简陋的实验室里,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打破生命物质与非生物物质的界限,打造出人工改造生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工合成胰岛素。我还重点跟学生说做实验做科研要注重查阅文献,了解相关项目科学家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要善于总结,再来制订实验方案。方向重要,方法更重要,正确的方法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最后,并高度赞扬了学生在这次收集成果活动中取得的成功。

二、设置教学“坡度”,引导学生攀登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像一个爬坡的过程,有的学生会因爬得慢和艰难跌倒而沮丧,但是当最后爬上顶峰,达到“最近发展区”,这种成功的感觉将会给他们带来强烈的喜悦感。因此,教师在教 学中应故 意设置教 学“坡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难免的,我们只要有恒心,正确对待困难,磨炼我们坚强的意志,找到正确的方法,定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同时这 种在磨炼中获得的学习成果,又促使学生自我强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从这 种有“坡度”的学 习中体会到收获知识的快乐,进而增加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各种层次的学生接受挫折的磨炼。创设情境中的问题要适中,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跳需要勇气,能摘到桃子则是让学生经过磨炼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事实证明,经过自己的奋斗战胜挫折取得的成功才最能激励人、鼓舞人。挫折教育不是让学生在苦圈里循环,而是激发学生自强不息、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在生物教 学中,教师一要展现生物家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二要展现教师的思维过程。例如,在解答生物例题和习题时,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现自己真实的思维过程,然后去揭示方法的思考选择过程,尤其是易错点的剖析。教师可利用一节课的后四分之一时间开始“即席答题”,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反问对老师提出难题,给学生看老师最初的解题设想是怎样碰壁的,再看一看老师遇到挫折后是如何调整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老师的解答中逐步找到正确的对策,从而教给学生正视挫折、战胜挫折的方法,锻炼其意志和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以及处理 失败的能 力———挫折能力。对此,我在讲解某些知识点时总是先易后难地讲解,利用教材实验让学生尝试体验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我还让学生尝试以蝌蚪来观察青蛙的生殖发育、通过种植植物来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体会实验的艰辛,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以生为本,在实验中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提倡“以人为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要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会为他们的长远利益着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和挫折,意志坚定者,一般的困难可能轻易越过;意志薄弱者,可能在挫折和困难面前陷入困境。生物教学和心理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生物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从生物学科的实际出发,切合学科特点,在教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学习生物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在未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够自信、乐观、坚持不懈地奋斗。

例如,初一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学生需要制作洋葱鳞片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洋葱细胞中取表皮的部位和薄厚很重要,在实验中压片也很关键。实验中我特意让学生先自己预习课本的实验步骤,然后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后做实验。在实验观察中有的学生观察到重叠的细胞,有的观察到大的动来动去的水泡,有的对着显微镜找了很久都找不到细胞,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学生对实验取材部位的选择、试剂的量的多少和放的顺序和部位是否正确、实验步骤的操作是否正确、显微镜调光时使用步骤是否在前一节课掌握牢固。这些我都看在眼里,不断地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方向。在学习“人体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时,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掌握实验技巧,反复几次都没有成功观察到细胞,有的学生会有些残渣,还有的粗心地把自己的口腔刺破,有的在盖盖玻片的时候压片不好产生气泡,有的在观察细胞时对着显微镜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细胞。这时候有的学生开始失去耐心,从最开始对实验的期待到抱怨实验难做。有的干脆不做。我看着那一张张慌乱而失望的脸,马上暂停 实验,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实验总结,从材料的正确选取、试剂的量的多少、实验操作步骤和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出发,引导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认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接下来当学生战胜困难观察到效果良好的切片时,他们会体验到抵抗挫折的成就感,重建自信,体会到实验的乐趣。实验结束后我告诉学生:生物学既是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学的许多重大成就和突破都是在实验中取得的,科学家们的探索历程也是充满艰难险阻的,以此来说明我们在实验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不可怕,挫折可以教育人、磨炼人,大凡成才 者,经历的挫折和磨难都会成为他们的财富,所以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换种心态看待挫折,挫折可以催人奋进,使人坚强。

四、开展课外活动,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开阔学生心胸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南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南宁动物园,借此研究动物的行为和生活习性;带领学生参观广西药用植物园,了解我们广西的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以及植物对我们人类生活的作用和药用价值,让学生在观察中领悟生物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的状况,从而明白人也要适应和改变环境的道理;带领学生到青秀山景区和良凤江森林公园,让学生的情操在自然风景的广阔、美丽、宁静、和谐中得到熏陶。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宽广的心胸,让他们拥有平和的心态。这样学生在遭遇挫折时,就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

上一篇:西北民族学院下一篇:负载性催化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