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

2024-09-19

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共12篇)

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 篇1

将一群羊用铁丝网围拢起来, 每天都会有羊跳出铁网逃离, 羊的数量不断减少。将铁丝网通上了电之后, 刚开始有羊冲击电网并因此被电死。但是, 慢慢地冲击电网的羊就越来越少了, 久而久之整个羊群都远离电网, 羊的数量也不再减少了。此后, 铁丝网不再通电, 羊群依然不敢靠近铁丝网。最后, 干脆连铁丝网都撤掉了, 可是羊已经习惯于在这个区域活动, 不会再走出圈子外边去了。这种一旦形成了某种习惯, 习惯了某种框架或某种模式, 就不会轻易地改变的现象叫作“亚斯兰现象”。传统的口腔医学本科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灌输式教学, 极大地限制了口腔医学本科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而且他们的创造性也极为匮乏。口腔临床医学本科生学习缺乏自主性, 其核心紧密围绕应试教育, 这不也是一种教育中的“亚斯兰现象”吗?在大力倡导口腔临床医学本科生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如何打破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亚斯兰现象”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只有进行创新教育改革, 打破高等教育中所存在的亚斯兰现象, 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贯彻于教学中,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才能为我国口腔医学卫生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可用之才。

一、转变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思想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传道、授业、解惑”, 其核心是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继承知识。21世纪的教育理念逐步从这种“继承型教育”向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新型教育”转变, 为进一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重庆医科大学相关规定, 结合“中国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和“口腔医学专业认证的指标体系”,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组织各教研室教师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并拟定了口腔医学院教改发展思路。

二、改革教学内容, 完善课程体系

1. 引入前沿知识, 改革教学内容。

任何学科的内容体系都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 而是开放的, 需要与时代同步更新, 不断充实和补充。学院要求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除了讲授大纲内的知识点外, 对于教科书和大纲之外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前沿知识也应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既可使学生了解科研前沿, 同时开阔了眼界,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优化课程结构, 完善课程体系。

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 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必须改革课程体系, 使大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学院在口腔专业课程开始之前结合学院教师相关教学经验采用自编教材开设了《口腔医学导论》课程。对于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 将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的基本临床技能操作相互交叉融合, 编写了《仿真人头模实验教程》《口腔技能实验教程》《口腔综合实验教程》《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教程》和配套的考核办法等, 使学生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 获得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三、变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单向理论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不利于学生对口腔医学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因而面临着巨大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变革。

1. 开展“问题为本”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等以互动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随着医学教育事业发展, 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方法已很难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新的教学方法, 如PBL互动式教学法、“团队为本” (team-based learning, TBL) 教学法和“病例为本” (case-based learning, CBL) 教学法已成为当下教学工作研究讨论的热点。PBL产生于1960年, 由加拿大的Mc Master大学医学院提出。其基本理念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的壁垒, 可有效地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PBL理论传入国内已有十余年, 少数口腔医学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经验。TBL是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Larry Michaelsen在PBL基础上改革创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 它结合了团队组建、课前准备、个人测试、小组测试、综合能力练习等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学过程, 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团队合作形式在更高层次上得到理解运用, 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激发个人潜能。CBL教学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 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在临床课程学习阶段对学生临床思维的锻炼、临床技能的培训和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明显的优势。目前, 学院在口腔医学多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引入了PBL教学法、TBL教学法和支架教学法等, 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活动—合作—反思的教学理念,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其学习效率。

2. 强调课外教学。

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包括课前的知识引导、课堂讲授、课后评估及反馈、学生学习进程跟踪等多个环节。欧美的教育强调课外教学。而目前国内高等口腔医学教育中教学重点大多只放在课内教学这一环节, 对课外学习的引导和教学双方的评估反馈未予以足够重视。学院《预防口腔医学》课程等,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外, 更加强调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重视课外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近五年学院本科学生先后参加了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重庆市社区口腔保健计划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培养,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了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必须加强相关实验教学的学习, 培养口腔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1. 改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腔医学专业操作性强, 创伤性操作多, 学生需具备较高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学院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面积1000m2, 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同时负责组织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 突破传统模式, 重组实验教学模块,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先基础后专业, 通过基础训练、专业训练、综合训练各阶段的有机衔接, 各有侧重, 全程贯穿对学生专业技能、思维方法、创造性能力培养, 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因为有着良好的实验基础, 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 学院学子《新型有机高分子义齿代型底台的研发》作品荣获一等奖。

2. 重视临床病例教学。

临床实践是医学教育最重要、最突出的特点, 是培养学生临床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阶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就让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积极采用参与式临床实践法, 以学生临床操作和分析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旨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 完成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在临床实习的改革上, 规范教学查房和教学小讲座, 组织学生定期分析病例, 充分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革新考核体系, 提升教学效果

采用何种考评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评价者是以行为目标还是以学习过程作为判断依据。传统的考评方式只重视终结性评价, 忽视过程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导致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对付如何过关。学院对于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改革, 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学生的实验操作、仪器使用、数据获取、科学规范表达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以及具有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特色的学生作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 考试模式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注重于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此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从而也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六、加强师资建设, 构建创新团队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 关键在教师, 在于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创新团队。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其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过程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口腔医学教师必须具备未来意识、生命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和终身发展意识。能洞察医学学科发展的新前沿、新命题、新水平。为加强师资建设,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制定了口腔医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制度, 坚持青年教师培养、交流、深造制度, 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在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 只有结合口腔医学的学科特点,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不断进行创新教育改革, 打破高等教育中的“亚斯兰现象”, 才能全面提高口腔医学教学水平, 从而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口腔医学人才, 推动我国口腔卫生事业的发展。

摘要:在口腔医学教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及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 加强实践教学, 提升教师素质, 不断进行创新教育改革, 打破高等教育中的“亚斯兰现象”, 是实现新时代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口腔医学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亚斯兰现象”,口腔医学,创新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凌均棨,王焱.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新世纪口腔医学教育的必由之路[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电子版) , 2010, 4 (3) :211-214.

[2]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 2 (3) :55-60.

[3]税艳青, 朱红, 雷雅燕, 等.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临床逆向思维能力中的探索[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 28 (S2) :406-409.

[4]Beatty SJ, Kelley KA, Metzger AH, et al.Team-based learning in therapeutics workshop sessions[J].Am J Pharm Educ, 2009, 73 (6) :100.

[5]SrinivasanM, WilkesM, StevensonF, etal.Comparingproblem-based learning with case-based learning:effects of amajor curricular shift at twoinstitutions[J].AcadMed, 2007, 82 (1) :74-82.

[6]刘翠兰.参与式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2) :95-96.

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 篇2

一、地方本科院校创业的现状与困难

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其较为成熟的办学模式和较长的本科办学历史,在适应新形势尤其是在应对新时期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提出新任务的情况下,其改革的阻力是巨大的。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缺少相应创业教育的实践,学校、学院被迫降低认可度低。相对于国内大学生创业较早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缺少创业实践,创业学生数较少,创业教育一直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高校的评估中也将创业纳入其中,学校也增设了相关内容。但工作中创业教育缺少系统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的教师队伍,不少课程的开设依附与学校的招生就业部门和团委,开展教育活动上风风火火,实际却很难深入学生之中流于形式,这使得创业教育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比赛成绩较好,可真正落地的企业较少,注册企业的数量更少,同时注册企业存活率也非常低,最终的结果是人人都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但基于当前的困难无法有效开展相应工作,使得学校、学院被迫降低创业教育的认可度。

(二)团学、教学相分离,专业教师认可度低。目前创业教育不管是活动的开展还是课程的开发,大多数不是以学院为主导进行开展,而是以学校的招生就业部门和团委为主体。而在地方本科院校中,“教“与”育“常常是分开的,教学有专业教师负责,而育人则是由学生工作部门负责,造成了教学、团学相分离的情况,这种情况被高校工作者调侃程“教书不育人、育人不教书”。大学生创业与社会人员创业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大学生的创业往往立足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在深刻领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知识转化、再创造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多数团学工作者限于专业的问题,不能给予专业的指导,所以专业教师就显得非常重要,可遗憾的是专业教师对这一活动并不感兴趣,原因在于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对专业教师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并不大,甚至在其职称评定过程中没有任何影响,虽然很多学校在绩效工资的分配中将创业教育、创业活动指导也作为其收入分配的一项内容,但由于分配数额少、工作量大,没有办法吸引专业教师参与到其中。

二、加强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创业活动、创业教育的开展一定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而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就是要统筹处理好国家、社会、高校、学院、教师、学生几者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顺应时代发展、深化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使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共赢共存。

(一)深入开展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研究,生成具有地域特色、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的校级、院级创业教育体系。克拉克.科尔曾将大学比喻为巨大的.怪兽,更一语道破大学是由学院组成的松散同盟,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的发展应该以学院为主体。我国在经过高等教育扩招之后,地方本科院校也已经进入万人时代,人数少一点有在一两万人,多一点的有两三万,甚至是三四万,很多学院也从百人时代过度到千人时代。面对这样的变化,创业教育还以学校为主体显然是不合适的,未来创业教育的开展应更多的以学院为主体。学校、学院都应该设置专门机构和人才,引进来、走出去,对社会上、其他高校已经存在的创业教育进行学习,同时结合地域、高校特色,更主要的是结合学院、专业的特色,形成学院主体、学校主导的创业教育格局,凝练具有学院、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本科院校英语分级教学探究 篇3

关键词:本科英语分级教学;问题;措施;实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引言

分级教学即根据施教对象能力的差异,划分不同的教学等级,并对应制定各级别的教学模式与测评标准等。源于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i+1”理论的分级教学[1],与中国古已有之的“因材施教”观念互相融合。自该方法实施以来,分级教学模式在中国的本科英语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运用水平。然而,随着该模式的推广,许多新时期产生的挑战也随之产生,特别是在普通高校与地方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更是繁杂与顽固。本文从多个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高校的事例为基础,结合问卷数据与访谈录,深入细致分析了分级教学中的出现的“疑难杂症”,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应对措施与实用性建议,以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些许有用的借鉴。

一本科院校英语分级教学简介

国内英语分级教学始于上世纪80年代,对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研究也由来已久。从当前来看,由教育部主导颁布的教学大纲、构建主义心理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并成为了国内英语分级教学的三大理论支柱。英语分级教学在专家、学者的初步研究成果上,进一步丰富并走向成熟。国内英语教学的分级模式主要有四种:三分法模式、两分之培优法模式、帮困班模式以及分级+模块模式[2]。其中以三分法模式的分级方法最简便,直接根据全体学生的英语考核成绩分为高中低三级,其实施难度小,推广面也最大。分级+模块模式的效果最为显著,但实施难度最大,成本也最昂贵。相对于三分法与分级+模块模式,培优法与帮困法的都有较大的缺陷,没有做到优生与差生的兼顾。

二英语分级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分级分班的方式需要改进

当前很多学校在分班时,简单的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或是入学英语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快、慢两个班,这是不合理的[3]。首先,不能通过一次考试的成绩来“一刀切”,单纯的一次成绩不能真实的反映出每个学生英语学习的真实水平。其次,通过分数线将学生分为好坏不同的集体,不能细致深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兴趣与实用能力。再次,分数线不能体现出各个学生在英语使用技能方面的差异,不能针对性的对学生听说或读写方面的能力进行专门培养。因此在分班时,应采用流动的政策,即不定时进行考试摸底弄清学生的英语能力,并适时调整学生分班情况。分班时可根据适当的比例分为优、中、差三个等级的班,合理分配教学师资力量,并组织开办技能差异化的班级,即专门的听说或读写技能班。

2多媒体网络教学和后续应用技能选修课程需要完善

多媒体网络教学和选修课程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实用能力,特别是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4]。而技能选修课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英语文化水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此,教学硬件水平低或是技能选修课不足的高校,应着力于提高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与丰富教学课程方面,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技能。

3学生情感因素和学习动机复杂,需要加强师生合作

分级教学并不是歧视差生,而是为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学习。学院应加强分级教学的宣传,对于有误解的学生,辅导员或老师应做好及时的沟通。在教学上,更应做好平等对待,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难点,适时提供指导与帮助,加强学生与老师的合作关系。

4分级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不佳,有待改进

英语采用分级教学之后,学生的成绩管理、教师的教学任务与考试测评等均与其他科目不分级教学大相径庭,如果还采用类似其他科目的管理方式必定导致管理混乱或工作效率低下的后果。为此,英语分级教学需要教务处与教师、学生协调配合,合理安排老师的教学任务,学生班级间流动与最后考试达标标准的制定。

5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大纲的制定需要与时俱进

总体来说,每一年新入大学学生的英语能力是强于往届的。如果还采用老式的英语教学大纲,必定会限制学生英语的进步发展趋势,不利于大学群体学术能力的增长。此外在每次教学大纲的颁布使用过程中必定会遇到一些困难,从中也会得到一些经验。因此,英语分级教学的大纲需与时俱进,解决前一个教学大纲中遇到的难题,积累经验,并合理调整大纲中的教学任务,逐年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对于分级教学的实用建议

为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需要英语分级教学。在英语分级教学中,更需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5]。让学生成为听说读写的主体,相关的大纲要求、教学任务、考试评定应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为出发点。大学生是成年人,有自主学习能力,在给学生分配学习任务时,要充分利用其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其英语文学水准,而不应以四、六级分数作为全部的评判准则。教师在分级教学的过程中,应调节好课堂氛围,给与学生英语自由讨论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加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四、结束语

英语分级教学已经奠定了其在本科英语教学中的根本地位,并用其显著成效证明了分级教学的正确性与必要性。对于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分班方式、提高硬件投入、加强师生合作、改进管理模式以及更新大纲等措施对症下药,必能使英语分级教学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为其在我国本科英语教学事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东风.新办本科院校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蚌埠学院学报,2012,1(2):73-76.

[2]汪兴楣.大学本科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21(4):139-144.

[3]黄莹.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试点模式[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163-165.

[4]杨金凤.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0,31(9):206-207.

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 篇4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1]。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的自我导向式学习过程。是训练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思维, 培养医学生处理实际临床问题应变能力及掌握与医患沟通技巧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PBL教学模式是1969年在加拿大Mc 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先试行的, 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由于适合培养“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医学人才, 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医学院校协会及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的支持[2], 并在许多国家的医学院校得到快速推广及应用。

1 普通医学本科院校开展PBL教学的必要性

PBL教学模式于90年代末开始在台湾和大陆地区的一些重点医科大学展开,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4]。由于PBL教学模式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因此, 在一些普通医学本科院校开展PBL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 国际医学教育确定了本科生医学教育的培养标准是五星级医生, 要求医学毕业生即要博学多能, 又要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要懂得沟通具有团队精神, 又要具有专业操守;加之, 当今正处于知识爆炸期, 知识更新快, 医学生只有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才能与时俱进, 成为合格医生。因此, 医学院校开展PBL教学势在必行, 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5]。

但是, 普通医学本科院校学生与重点医科大学学生相比, 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及临床推理能力都有所差异, 且学生人数众多, 教学资源及师资队伍相对缺乏, 如何提高PBL课程教学质量, 顺利开展PBL教学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2 普通医学本科院校PBL教学模式探讨

遵义医学院是一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 在教学与科研方面随着科技发展与时俱进, 但是与重点医科大学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PBL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教学管理办公室组织骨干教师开展了“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能力教学改革实践”的遵义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笔者有幸参与其中, 完成教改课程后, 笔者总结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作为普通医学院校开展PBL教学的做法形成文章, 期望为普通医学本科院校开展PBL教学提供可参考的模式。

PBL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环节是充足的教学资源、优良的PBL导师队伍、周密的教案设计及完善的评价体系。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针对以上关键环节进行优化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 在第四学期开展了PBL教学。

2.1 利用有限教学资源, 开展PBL教学

开展PBL教学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 如专门的、大量的图书馆馆藏和文献数据库以及进行PBL教学的多间讨论室等。我校基本具备开展PBL教学所需的图书馆馆藏及文献数据库, 但是, 由于我校主要进行传统授课, 所具有的教室多为大的阶梯教室, 小型PBL讨论室少之又少。如果面对全校学生整体开展PBL教学, 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招生数量计算, 需要大量的PBL讨论室, 因此, 不具备开展PBL教学的条件。鉴于此,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教学管理办公室决定在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PBL教学。学生选择条件如下:前三学期总成绩排名在全年级100名内, 英语通过国家英语四级水平考试, 自愿报名, PBL教学组全体教师面试, 择优筛选30名学生分成2个班利用周末时间进行PBL教学, 有效解决了PBL讨论室不足的问题。

2.2 送出学习, 培养PBL导师队伍

开展PBL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不是所有教师均能胜任, 担任此教学的教师应具有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的本领。我校教师一直进行传统教学, 在教学中一直以教师为主体, 行使传道、授业及解惑之职能, 而PBL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及鼓励学生学习, 是导师, 是引导学生学习之师。因此, 承担PBL教学的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 进行跨学科的多向思维, 进一步拓展原有的知识体系, 加强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 掌握导学技巧, 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为了使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更好的承担PBL教学任务, 派遣不同专业背景的骨干教师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进行PBL课程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方方面面, 如PBL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及应用现状, PBL教学理念与人文关怀如何结合, PBL教案写作技巧, PBL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 PBL导师角色、任务与技巧, PBL评价原则及体系等等, 为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2.3 集结相关专业教师, 设计周密教案

周密的教案设计是PBL教学的核心、是PBL教学的首要因素, 直接关系到PBL教学的成效[6], 是教学成功的关键。PBL教学成熟的学校一般有专门的教案编写团队, 对教案进行周密设计。我校目前还未有教案编写团队, 因此, 教案的编写和设计是以承担每个教案教学的PBL导师为主, 以与教案内容相关的基础及临床专业教师为辅进行编写的。在编写教案时, 承担PBL教学的导师, 要把握好PBL教案撰写的五大特征, 将问题分阶段呈现。在分阶段呈现的问题中, 每一阶段的问题都要用少量的信息给学生一个真实且复杂的问题, 多数的信息是干扰因素, 只有少量信息是可用的;问题的设计要确保所出现的条件没有把问题的关键暴露出来, 从而让学生进入复杂的问题中;问题的设计是多学科的, 要使学生能将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主讲教师教案编写完成后, 教案中涉及到相关内容的基础及临床专业老师对主讲教师教案所设计的问题及答案进行审核及修改, 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

2.4 利用问卷调查, 制定评价体系

PBL教学评价是PBL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 评价内容与评价项目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对前面教学活动全面、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PBL教学模式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医学素质及人文素养等, 这些能力单单从书面测验成绩中不能检验出来。因此,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成为PBL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7]。评估类型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导师评价学生及学生评价导师。为了更好的发挥PBL教学模式优势, 我校每个PBL案例授课过程中及结束后均要进行上述评价, 主要采取填写互评表的方式。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参与度、学生课前准备情况、交流能力及团队精神;教师的责任感、亲切感, 教师对讨论案例的熟悉度及教师的导向作用, 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反馈是否及时, 教师反馈意见是否有建设性, 教师能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等。通过这些互评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好的达到学习目标;特别是“生对师”的评价促进了学生对导师教学效果的反馈, 对导师的培训和选拔具有指导意义。

3 存在问题及展望

我校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开展PBL教学, 大大提高了我校本科临床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及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但是, 在PBL教学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若干问题, 如:如何在全校临床专业学生范围内开展PBL教学、如何建立一支完备的PBL导师队伍、如何设计与临床实际病案相呼应且规范的教案及如何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生对生”、“生对师”及“师对生”互评。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普通医学本科院校开展PBL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之, 本次PBL教学的开展为我校全面开展PBL教学奠定了基础, 指明了方向, 有效推动了我校的教学改革, 促进了整合课程及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 为我校进一步拓展医学教育改革思路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摘要:我国在80年代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医学教育领域, 由于对学生、教师及教学资源要求较高, 主要在重点医学本科院校的基础及临床课程中推广及实施。为了进一步推进普通医学本科院校PBL教学改革, 本文对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PBL教学改革工作进行总结, 提出普通医学本科院校PBL教学改革的可行方法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PBL教学,普通医学院校,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参考文献

[1]杨艳杰, 李品艾.PBL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J].继续医学教育, 2014, 28 (5) :65

[2]Samy A, 王维民, 蔡景一.问题导向学习 (PBL) 指南[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2, 4

[3]夏蕙, 顾鸣敏, 陆斌杰, 等.国内医学院校PBL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9) :6-7

[4]罗振国, 杜从林, 桂士良, 等.性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初步应用与比较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 39 (1) :31-32

[5]孙平楠, 周小玲.医学院校整体实施PBL教学的困难及对策[J].基础医学教育, 2016, 18 (2) :154-156

[6]周莎, 季旻珺, 苏川.人体寄生虫学应用PBL教学的总结和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 2012, 14 (12) :914-916

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 篇5

微课具有微型化、视频化、网络化的特点。微课一般不超过10分钟,要求内容精简,围绕重点、难点等展开。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有利于课内课外学习,也有利于知识的广泛传播,避免了一言堂的枯燥乏味,又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使教学效果最有效化。微课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使学习变得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具有随时性、可重复性和交互性的特点。

急诊医学又称急救医学,与生命密切相关,覆盖面广泛,时效性强,广泛普及急救知识有利于生命的救治。在急诊医学中运用微课的表现方式,既有利于医学生的学习,又有利于急救知识的科普。下面就以心肺复苏术为例进行阐述。

心肺复苏术是最重要的急救技术之一,无论在院内还是院外都是最常用、最有效挽救生命的技能。由于大脑缺氧6分钟就不可逆的死亡,现场急救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第一目击者”能够及时、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术,可争取到最初宝贵的抢救时间,维持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氧,极大地降低院前死亡率和致残率,所以全民普及心肺复苏术的教育是很必要的。传统上,一般采用“示教室集中授课+实验室操作”的方式,即在示教室由教师讲述有关心肺复苏术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及要点后,学生轮流在模拟身上操作。这种方式难以普及。而微课为简短的微型视频,通过网络传播,更易于传播。

选题是制作微课的最重要环节。选题首先要突出重点难点,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心肺复苏术中如何判断心跳呼吸骤停,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的正确操作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整个微课的设计及编排上要突出此重点难点,让学习者更容易获取关键信息,印象深刻,从而更容易掌握。

选题后就要进行素材的准备。一个好的微课需要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合为一体。常用软件有Photoshop、Aftereffects、Flash、3dsMax、Audition等。心肺复苏术作为一项操作技术,可考虑情景、视频动画、文字等相结合,从突发事件入手,引入其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再过渡到操作本身。如“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出现选手呼吸心跳骤停倒地,第一目击者立即上前施救,施救过程,最终施救成功”。重点突出如何判断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过程。

视频的录制可采用外拍式和内拍式相结合的方法。外拍式:使用数码摄像机、手机等设备,运用课堂、互动教学、角色扮演等展示微课的教学过程。内拍式:在计算机中安装CamtasiaStudio、Snagit、录屏专家等软件,通过PPT、word、画图工具等呈现。心肺复苏术的录制以外拍式为主,可运用数码摄像机,模拟一场马拉松比赛出现的意外事件,拍摄过程中的角色扮演尤为重要。

视频录制结束后要进行剪辑。其目的是对一个或多个摄像机同时录制的内容进行编辑,使其更加精美和流畅。常用的视频剪辑软件有Premiere、SonyVegas、CamtasiaStudio、会声会影等。视频录制结束后,进行剪辑,去除累赘部分,充分突出判断意识状态、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加上文字说明,而结束部分可用一张PPT做简略的总结点睛,PPT中可运用一些口诀、简写等方法以便于记忆。如心肺复苏术操作中的CABD(Circulation、Airway、Breathing、Difibrillation)。

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 篇6

【摘 要】介绍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从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提升临床能力、开设卓越医师班、组建优秀导师团队、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方面提出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地方医学院校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 地方医学院校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071-02

现阶段,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建力度加大。作为地方医学院校,担负着直接为基层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就是坚定不移地立足地方医学院校办学定位,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医学基础厚实,临床实践能力强,专业思想稳定,能够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扎根基层工作的医学人才。基于此,探索地方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培养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关于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由教育部、卫生部决定共同实施的。它根据我国国情,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科学制定医学人才的培养标准,支持不同类型医学院校参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以试点高校的改革为重点,力争取得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根据区域教育、卫生规划,确定若干所地方医学院校和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开展五年制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推动高等医学院校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面向基层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的是形成一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的示范性改革成果,带动其他医学院校深化改革,提高医疗卫生质量。为加快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2012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下发《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为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指明了方向。同年12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审批,发布《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的通知》,批准了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桂林医学院申报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获批立项,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也是广西获批的两个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之一。本文试以桂林医学院为例,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地方医学院校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做一探索,以促进我国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以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在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框架下,地方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构建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五年制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地方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一)改革课程体系

根据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围绕《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从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内容着手,实现三个渗透:人格养成与科学教育渗透,医学人文与方法渗透以及基础与临床渗透。实现学生早期学习阶段职业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临床思维、团队协作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优化课程结构,采取双语教学或全英教学、导师制管理、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加与国内外院校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体现“强外语、重人文、早临床、重科研、全程导师制”等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

合理设置临床医学课程。开设与医学相关的人文教育、通识教育课程,实现基础与临床整合、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的新课程体系,克服传统课程体系造成的“基础与临床割裂、理论与实践脱离、学生机械被动接受知识、主动学习和探索未知的积极性欠缺”等弊端,以通识教育、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实践训练贯穿整个医学教育过程。

(二)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在运作中动态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品德,教育功能是教学内容不能替代的。教学方法一旦形成后,基本是相当稳定的,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境地,对于更多更好地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互联网科技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总量急剧增长,更新空前加快,载有教学信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现代教学媒体的多样化,要求教学应着力发展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国内外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改革创新出一系列以问题为基础、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方法的内容,而且可以促进教学方法向更高层次、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对于医学生,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可以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引导探究为主,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PBL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小班授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解重点难点;同时发挥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帮助,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思想素养的提高。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能够使有效的教学方法得以在相应的组织形式中运用。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具有很大的相对性,而且各类方法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发挥整体作用,要善于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依据教学目的与任务的不弄有所侧重而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只能是以某种方法为主。

(三)提升临床能力

临床能力是医师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从世界范围看,国外发达国家医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基本上有一套成熟的培养模式。如何加强并提升临床能力,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一直是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目的是提升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使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临床实践结合,锻炼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改变以往“教师进行讲授,学生聆听;教师进行演示,学生观察”的这种脱离实际的局面,以实训为主,增强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

通过多种临床实践教育方式,让学生早期接触病人,更早和更多地接触到临床。如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利用课余时间到医院做导医等见习实践,耳濡目染,体验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体验医学的社会价值,潜移默化职业道德教育;遴选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强的优秀导师,适时指导临床学生的科室见习,以小讲座的形式加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使理论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强化实习科室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诊治规律等,培养临床医师的素养。

(四)开设卓越医师班

作为试点,桂林医学院开设了卓越医师班,强调卓越医师班要成为学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的载体,作为学校强调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具体实践以及实现精英教育的有益尝试。卓越医师班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经验,以职业道德教育和临床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研究建立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五年制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包括课程体系、教育方式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并进行探索实践。这就为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培养模式提供了经验,制定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地方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方案。

(五)组建优秀导师团队

在临床科室选拔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带教导师;完善带教导师的遴选和相关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早期接触临床活动效果。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把科研放在首位,以科研带动教学;结合实际,调动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学校特色,发掘学生优势,培养拔尖人才,也是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培养精英人才的重要培养模式,同时培养医学生互相学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水平。

(六)充分利用“互联网+”

在当今中国进入“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医学信息教学改革,建立科学高效的医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搭建电子化服务平台:以问题为中心,建设具有教、学兼备及互动交流等功能的临床课程及临床实践共享系统;以问题为中心,建设注重问题解决的师生交流平台。再者,创新学习资源,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微课、翻转课堂、混合课堂等,有效帮助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实现学习方式创新。

总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一个观念、模式、制度的整体变革过程,不是靠单纯的行政推动就能实现,需要创设相关条件,形成驱动和保障。我们相信只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一定会探索出有效地适应地方医学发展的五年制医学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将共同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N].中国教育报,2012-05-28

[2]马静,岳毅刚,杜振宗.试论卓越计划下提升医学生临床能力的途径[J].西北医学教育,2014(3)

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 篇7

从08年开始"90后"大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并将在未来十年里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一些与"80后"不同的新特点,意味着大学英语课堂上所惯用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也应相应的作出一些调整与改变,以便于更好的因材施教,进一步优化英语教学。

1"90后"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特点

1.1追求新鲜感,乐于接受新事物

相比"80后","90后"的大学生更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出互联网时代赋予的特点:他们大多从小就拥有了接触计算机的机会,练就了利用网络获取资讯的本领,信息丰富却稂莠不齐;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喜欢寻求刺激、追求新鲜感;他们思维活跃、创造性强,经常求新、求变,不能安于现状。

1.2缺乏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

"90后"的青年由于生活在一个社会条件相对优越以及环境氛围比较宽松的年代,他们从小就被父母呵护着,没有吃过苦,甚至也没有看过别人吃苦。他们大都不愿意过多的关心政治和国家大事,再加上对国外的新鲜事物尤为崇尚,造成多数学生缺乏社会认同感、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

1.3热情与沉默并存,重形象、爱面子

大多数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是在呵护中成长起来的温室花朵。由于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见多识广的他们大部分都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然而,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这种热情、开放、能言善辩又多是建立在熟悉的基础上,在陌生人面前他们却反而表现的比较沉默,缺乏自信。再者,"90后"极其看中自己的面子,他们往往过多的考虑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在面对课堂提问上,更是不愿意多开口,以免出错而使面子上挂不住。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因此一旦稍微遇到一点不顺心或者挫折,就宛如天崩地裂,难以接受。

2 针对"90后"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改进

网络带给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冲击和变化已经成为事实,伴随着学校网络教学条件的日趋稳定和成熟,以及教师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较大改进,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大学英语课堂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因此,笔者认为,面对当下医学院校的学习主体"90后",我们更应该积极调整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使其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进一步优化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2.1 进一步利用好网络媒体的交互性,使多媒体信息向多角度、多元化转换

网络学习的交互性是指人与人、人与电脑、电脑与电脑之间,通过不断的双向交流,从而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鉴于"90后"大多精通计算机操作,善于利用网络搜集大量学习资讯的特点,借用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就能够更好的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转换,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角,兴趣得以激发,从而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

例如,笔者在讲授《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4》中的第三单元<Newspaper and the news>时,就预先让学生利用网络做课前调查,通过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搜集国内外各种著名报刊的相关信息,并通过阅读和查找资料等方法,从搜集的众多报刊中选取一到两份自己喜爱和感兴趣的,再配以图片展示和英文说明,简单的介绍该报刊的性质和特色所在。在课堂上,利用一个学时的时间让一部分同学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向大家汇报自己的自学成果,其余的则要求他们通过之前所建立的公共邮箱和公共博客将自己的调查结果上传,又或者是提出相关的疑问。鼓励他们通过网络留言等方式积极开展讨论,发表见解、交流意见、解决问题。这种对网络多媒体的交互性加以利用的活动使得一些平时比较害羞、不敢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发出"声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出课前--课上--课后热烈交流的学习气氛。

2.2 教学信息海量化的同时,有意识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多媒体的运用方便广纳各种资源,比起传统的教学手段,更能使教学容量大大提高。然而,鉴于"90后"相对缺乏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应借用多媒体海量信息化的优势多灌输热爱国家、关心社会的思想,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民生,从而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造就真正德才兼备的新世纪复合型人才。

例如,在涉及<Calamities and Rescues>这一主题时,除了传授书本上的相关知识,笔者还特别穿插了许多关于5.12汶川大地震的资讯,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不仅对救灾现场英勇奋斗的身影、来自社会各界的积极救援和热切关心以及灾后重建的紧锣密鼓和持之以恒等进行了展示和说明,而且还组织学生一同深入探讨,激发他们的爱心,鼓励他们关注重建工作并以各种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多媒体的便利帮助类似的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不仅传授了相关知识,更加重要的是紧随时事、弥补了"90后"学生容易关注自我忽略他人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

2.3 激发信心,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不可能还向传统教学那样只是一味的让老师在台上讲,学生仅坐在台下听,它更多的是要求突出交际功能,让学生多说,多练,于是,运用多媒体电教就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训练强度。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手段的一一展示甚至是同步展示,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性。考虑到"90后"爱面子、怕丢脸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多表扬、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锻炼口语能力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丰富性,建立一些诸如公共邮箱、公共博客等的平台,这样不仅能够方便上传各种学习资料,优化资源共享,而且也能够提供一个相对比较个性化也比较私密的平台,便于那些胆小害羞或爱面子、重形象的学生有地方发出自己的"声音"。

比如,笔者就在自己所教授的6个班中做过这样的试验:在1-3班都开设了公共邮箱,4-6班则没有。每天都上传一些关于听说读写方面的学习资料到建立了邮箱的班级,鼓励他们自己抽空下载资料进行学习,包括每周对一篇视频材料的听写等。同时,还布置一些口语主题,建议学生选取自己有兴趣的进行口语练习,并鼓励他们将其录制下来上传到邮箱里,让其他同学帮忙纠正不足之处。这种形式由学生自己选择以署名或匿名的方式进行。

试验结果表明,建立公共邮箱的举措大获了1-3班学生的好评,由于集众人之力积极分享学习英语的资源,他们的眼界和思维都更加开拓了。更重要的是很多平时课上不敢发言的学生也向笔者透露,由于可以匿名,他们也会主动上传一些自己的口语音频、听写作业、作文等让其他同学指正,在得到帮助的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久而久之,这些学生慢慢地恢复了自信,有些甚至敢于署上自己的真实姓名以便和其他同学更真切的进行交流了。与此同时,在没有建立类似交流平台的4-6班则缺少了这样高涨的学习热情,而且他们班的很多学生在听说了1-3班有这样的交流空间后也都主动的提议笔者在自己班上也实施此项举措。

这个试验恰好证明了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还应该根据"90后"的特性,延伸到课下,为他们打造一个专属的空间、提供一个自由的平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从课前到课上再到课下,全方位的提高学习成效。

3 结语

如今,"90后"仿佛是被贴上了特殊标签的一代,他们在拥有与"80后"的共性的同时,由于生长时代、环境、背景的不同,也确实有着自己特殊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鉴于"90后"在今后的十年里将成为各大高校的生源主体,因此,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多媒体教学及其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一系列调整和改变的,从而才能更具针对性,更加优化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摘要:多媒体作为一种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凭借其能将抽象语言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从而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优势以及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交互特点在各领域的教学课堂上都深受青睐。尤其是在大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被广泛使用。然而,在"90后"逐渐走进大学校园并日趋占据学生主体的今天,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之时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改变,以求更好地适应"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最大程度的优化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为落脚点,主要探讨针对医学院校的"90后"新兴学生主体所应采取的新的多媒体教学方法。

关键词:医学院校,"90后",心理特点,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Beverly Abbey.丁兴富等译.网络教育--教学认知发展新视角[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8.

[2]俞真.运用多媒体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33-55.

[3]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237-245.

[4]何高大.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101-129.

[5]陈蔓萍,刘钰峰.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6:35-37.

[6]刘伯勋.浅议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心理特点及其教育措施[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3:308-309.

[7]刘什芹.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及思想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79-80.

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 篇8

1 课程体系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 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名古屋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理论性思考力和创造力”。在这基础上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制定了“培养富有科学理论性·伦理性·人性的、具有丰富创造力, 独创性和使命感的, 推动医学研究及医疗的人”的教育目标。本着此教育目标, 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将本科课程体系分为全学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阶段[1]。

1.1 全学教育课程体系

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 开设以教养教育为根本的普通课程及实习课程。全学教育课程由理科基础课程 (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基础研讨会 (小组为单位的文献资料检索及讨论) 、文科教养课程和理科教养课程、语言文化课程构成。与全学教育并进医学部在每周三下午开设了医学入门课程。该课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以英文版《人体医学生物学》 (Sylvia S Mader, 2002) 为教材, 学习医学生物学基础知识 (23学时) ; (2) 以临终医疗及心理关怀、医学伦理学等为内容, 开设特别讲座, 目的是让学生为将来作为医生做思想准备 (16学时) ; (3) 为了使学生早接触医学、体验医疗, 利用残障者设施、老人公寓及附属医院, 开设有临床看护实习课和体验医生一天工作的影子体验课 (shadowing, 10学时) 。

全学教育课程安排于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上半年, 医学入门课程由医学部施教外, 其他课程由大学的教养部施教。

1.2 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名古屋大学医学部按学科组织了专业课程, 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等。专业课程主要开始于第二学年, 大多课程在第四学年结束。具体课程安排如下, 第二学年下半年和第三年上半年开设基础医学课程;第三学年下半年开设基础医学科研培养计划 (也称基础医学研讨会) ;第四学年开设社会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第五学年主要是临床实习和临床病理学实习课;第六学年则为选择性临床实习和毕业考试。

其中, 基础医学将课程改革前的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基础科目统编成人体器官的构造、生物体功能、人体与药物、免疫与机体防御等科目, 加强了基础科目之间相关知识点的结合。为培养本科生医学科研能力, 开设了为期半年的基础医学科研培养计划, 学生离开课堂实践实验为主的科研活动。社会医学课程包括环境劳动卫生学、预防医学、法医学、国际保健医疗学、医疗行政学及医学英语。医学英语主要目的是为本科生国外临床研修奠定语言基础、提供相关信息。临床医学课程包括脑外科学、老年科学、小儿科等19门临床科目。临床医学的教学多采用传授型教学模式结合以问题为主的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除以上的必修课课程以外, 学生需要完成2~3单位的选修科目课程。选修课程以特别讲座的方式开设, 以当下医学前沿、学生高度关心的问题为主要内容开设34次特别讲座, 分成A-I为标记的9类话题小组, 话题涉及范围非常广泛 (如2013年开设的特别讲座题目有:心血管外科中人工脏器的应用;救命救急医疗的最新前沿;死亡教育;多种职业协同作用的地区医疗等) 。学生需要在9个不同的话题分组中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6次讲座, 满出勤获2单位学分;选9次讲座并满出勤, 获得3单位学分。

2 特点与启示

2.1 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名古屋大学医学教育注重通识教育, 非常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医学教育中的渗透, 着力培养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 加入人文社科教养课程和理工科教养等通识课程, 增强了医学本科生人文社会基本素养, 培养沟通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基础研讨会课前指定讨论题目, 通过训练学生利用图书馆查找、获取信息, 学习处理和总结信息,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利用能力。特别是医学入门课程, 让医学专业的学生感受病人、感受医生、感受医院、感受社区医疗现状, 促使学生树立将来作一个好医生的追求目标, 加强了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的教育。

医学是以“人”为对象的专业性极强的行业, 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高。目前, 我国医学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正向素质教育转变, 教育部制定了以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较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 能解决一定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医学教育目标[2], 力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名古屋大学在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 开设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的全学教育课程的做法值得借鉴。

2.2 实施多样化教育模式

日本医学教育方式多样, 努力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临床课程, 教学授课方式多样化, 内容灵活, 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专题讨论会或与讲授相结合的PBL教学法注重培养临床思维, 强调实用性知识的传授, 激发学生主动摄取知识, 同时锻炼学生检索文献、逻辑推理、总结陈述、分析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开设多角度的特别讲座, 以获取学分吸引和鼓励学生聆听讲座, 促使学生了解当今医疗现状及最新发展, 理解社会医疗中医生的作用和职责, 触及临床工作中可能涉及的医学伦理问题。这些专题讲座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利于开拓视野, 激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

而与日本学生相比, 国内医学本科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不善于思考和提出问题。课程安排和授课方式的单一, 使我们的医学本科生在考进医学院校后容易孤立地看待各门课程。往往是备考阶段死记硬背, 强行记忆理论知识, 而考试结束就忘记多半, 导致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脱钩。我们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 促使其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 大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 提倡学生独立思考

日本医学院校十分重视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以必修课形式开设基础医学科研培养计划, 给本科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如名古屋大学医学部第三学年下半年停止所有其他课程, 仅开设基础医学科研培养计划一门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 选择导师及研究室, 在导师的指导下, 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总结实验结果, 并进行发表与答辩。该课程学生为主体, 教师看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发现问题及积极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 并不注重最终实验结果。另外, 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是, 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严谨并细致的科研习惯, 如实验操作的规范化、严格要求实验记录等。

近年来, 我国也在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但因多种原因, 开展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学校并不多, 提供给学生参与科研的机会很少[3]。多年的“探索性机能实验教学”中笔者体会到, 多数本科生动手能力强, 对科研活动表现出很强的主动性。建议我国就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改革, 将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和教学紧密结合, 给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的条件, 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利用和巩固,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利于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

2.4 不断完善课程建设, 建立开放性管理平台

名古屋大学医学部独立设置专门的教育教学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普通授课教师和学生组成, 是在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听取学生意见的重要场所。委员会鼓励学生经常思考医学课程如何能学得更好, 根据提出意见, 委员会做到不断发现问题, 完善课程体系。

另外, 名古屋大学医学部面向学生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导读和课程安排介绍, 并公开在学校网页, 六学年中的课程安排及要求一目了然。其中, 课程导读概括介绍了学生六年间每学年的课程、学分及升学年的必备条件。而课程安排介绍则更为详细, 条目清晰地介绍每学年所要学习的课程和安排的特别讲座。课程安排介绍明确提出了课程学习内容、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成绩评定方法、教科书及参考书籍或材料、负责教师、教学日历等。

从让学生充分了解、参与课程安排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不难看出, 日本医学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 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真正做到了有准备的学习。

总之, 在知识全球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 借鉴发达国家医学教育经验, 促进我国医学教育发展, 培养符合世界教育标准的医学人才将对于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以日本名古屋大学为个例, 介绍日本综合大学医学本科课程体系, 并结合我国医学本科教育现状, 对日本医学本科课程教育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医学本科教育,名古屋大学,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马静, 岳毅刚.欧美国家医学教育体系对我国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16) :75-78.

[2]雷娟, 薛声能, 严励, 等.21世纪新的医学目标与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2 (3) :12-13.

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 篇9

1 新升地方本科院校成人本科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 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创业者要具备比一般就业者更广阔、更多元化、更丰富的开拓性思维、创业知识和技能, 各种与创业有关的知识, 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充分体现出其价值和意义。目前, 新增地方本科院校里, 大多数成人大学生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较低、企业管理能力较弱、创新创业意识欠缺等等, 成人本科教育中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要不相适应, 培养与需求相脱节, 本科生比例过大, 挤占了专科生的就业市场。而专科生所学则过于理论化, 不能胜任社会急需的高级技工的工作, 新升地方本科院校对此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更没有找到良好的应对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率, 经济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对员工的文化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大多数解决了温饱奔小康的我国人民在客观上必须跟上社会要求的同时, 主观上也具备了“接受更好更高教育”的经济能力, 同时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对接受成人本科再教育的更迫切的需要。然而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清楚地表明,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必然会维持一段较长时间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局面, 而且这种背景下的成人教育质量是很难保证的, 新升地方本科院校成人教育困难重重。

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我国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质量, 对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 甚至上升到对改革的抱怨, 引发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负面影响逐步延伸到义务教育阶段, 一些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新的“读书无用论”已经在抬头, 一些本应进入到高一级学校进一步学习的初中生离乡背景外出谋生, 更有一些寒门弟子直接拒考大学找工作以求一门生存的出路, 直接影响了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也间接地影响了社会的文明、道德和公平, 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2 新升地方本科院校成人本科教育与创新创业的新途径

面对现实, 成人大学生如何去获得创业能力?该文认为, 所谓创业, 是创业者对通过努力能够获得的资源或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开创事业, 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其中, 创业的成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关键是创业者的创业能力。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 必须充分利用新升地方本科院校这个平台, 通过一系列创新创业的教育, 最终获得全方位的创新能力。

2.1 相互交融, 整体互动,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该文认为, 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各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要关键, 是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过得硬的师资队伍, 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锻造师。大学生全方位的创新能力能力的意识培养、理论水平的养成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都与这样一支过硬的队伍密不可分。因此, 新增地方本科院校, 必须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其一, 内部造血, 有意识有计划、分期分批分层次选送优秀的教师去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校深造并挂职锻炼, 整体设置中开设更多的与创新创业有关的选修课, 努力创造和利用一切条件, 进一步帮助相关教师综合性能力和知识的提高;其二, 外部送炭, 积极聘用校外优秀的成功人士来校专题讲座, 深度讨论, 同时邀请成功的师兄师姐回校讲座, 以丰富的实践经验简介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相互交融, 扩大视野, 有针对地鼓励成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能力, 更加自觉地培养其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2.2 理论研修, 产研结合, 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新体系新平台

通过理论学习, 使成人大学生从理论上懂得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要化大力气去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因为它是党的教育方针决定的, 更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从而积极灌输成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同时, 理论联系实际, 积极体现“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 全方位建立大学生创业的坚实平台, 培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如该校成人大学生积极参加《益阳市创业培训 (SIYB) 》活动, 成立大学生创业部, 建立大学生创业网和大学生创业培训学习群, 举办湖南城市学院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根据党的关于大学生创业培训等各方面新政策, 迅速出台相应的校内优惠政策和措施, 活动参与率与学分挂钩等;积极促进学生的科技发明、科研成果和专利等转化为大学生创业项目, 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 如学生宿舍、团委办公室、大学生各类协会活动场所、大学科技园等,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特别是发扬主渠道的作用, 建立更多更贴实际的各种各样的基地, 在社会中感知创新创业教育, 从中深受其益, 扎扎实实获取更多的创新能力。

总之, 新升地方本科院校成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应站在更高更新的角度, 以多元化的思想为指导, 形成各自特色, 逐步建立一种新的专业与课程的发展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自由与灵活的机制主动地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发展, 成为大众创业、万众的创新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储召生.成人本科教育50年硕果累累——陈至立致[N].中国教育报, 2002-09-07.

[2]黄启国.试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6) .

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 篇10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评估,体会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始于1994年, 主要是对1976年以后新建的、本科教育历史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 目的是使这类学校基本达到国家办学水平和质量标准, 并帮助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 加强学校的基本建设,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是由原来的专科层次的学校合并、升格而成, 这些学校主要位于地级市、具有办学时间短、办学条件薄弱、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等特点, 因此, 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 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笔者有幸亲自参加评建工作, 在工作中, 有一些初浅的体会。

一、统一思想, 树立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是做好评建工作的基础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学校各个学院、各个部门和办学的方方面面。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条件、行政工作、党务工作、管理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学风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评估和检验。因此, 评建工作必须得到各学院、各部门领导和教职工的全力支持和配合, 必须统一教职工的思想, 树立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使顺利通过评估成为大家自觉的行动追求。在评建工作中, 我们的做法如下:一是多次召开评建工作动员大会, 号召全校师生员工认清评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让教职工认识到评建工作对进一步确立教学中心地位, 明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规范教学管理,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结果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甚至关系到全体教职工的前途和命运。二是鼓励教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学校的评建工作中来, 树立“校兴我荣, 校衰我耻”的意识, 为评建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三是紧紧围绕本科教学人才培养定位, 组织教职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开展“校领导说办学、二级学院领导说教学、专业负责人说专业、教师说课程、学生说学习”的“五说”活动;四是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讲座, 组织教职工外出参观学习等, 统一了思想, 进一步明晰了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定位, 并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五是加强评建工作宣传, 利用评建专题网站、发放宣传册、倒计时牌等使学校的评建工作家喻户晓, 形成了人人了解评估、人人关心评估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研究, 全面理解评估指标体系内涵是做好评建工作的前提

评估指标体系代表的是政府、社会对高校办学的一种期望, 是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 是专家进校的评估标准。可见, 对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解、研究是做好评建工作的前提。只有充分理解评估指标内涵, 评建工作的思路才会清晰, 目标任务才会明确, 才会少走弯路。在评建工作中, 学校高度重视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 校领导带头深入研究指标体系, 增强对评建工作的领导能力。评建办公室相关人员对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观测点反复琢磨, 深入分析, 科学认识和理解各个观测点的要求、量化数据及存在的差距等。为帮助广大教职工理解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 学校采取多种形式, 如专家报告会, 评建知识讲座、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 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学习评估指标体系, 帮助教职工准确理解指标体系的内涵, 切实提高评建工作水平。通过学习, 学校评建办制定《评建工作任务分解表》, 将各项任务落实到部分, 责任到个人, 分解表就7个一级指标, 20个二级指标, 39个观测点中的每个观测点的内涵解读、关注点、支撑材料、目前学校与指标的差距、评建思路等进行全面剖析, 为评建工作提供有力指导。

三、增强内涵,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做好评建工作的核心

新建本科院校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比不过老本科院校, 本校自升本以来, 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标准和要求, 增强内涵建设。在评建工作中, 坚持“硬件合格, 软件过硬”的原则, 重点抓师资建设、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等环节, 提高学校的内涵建设。

(一) 强力推进学校转型

为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本校按照教育部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要求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办学实际, 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 作出了由传统师范类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战略决策, 并在贵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 率先实现了转型发展, 并加入了全国应用技术大学 (学院) 联盟, 成为应用技术大学 (学院) 联盟成员单位, 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 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评建工作中, 本校强化“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 坚持“引进、培养、转型”的发展思路, 采取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青年教师导师制、开展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教师“下基层” (到企业、到中小学) 等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成了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较强的能适应应用技术培养的师资队伍。

(三) 强化专业建设

本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需求, 按照“内涵提质、培育特色、突显应用、增设方向”的思路, 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 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形成了服务地方教育的教师教育类专业群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工科类学科专业群。为确保质量, 实施专业预警机制, 调整专业结构, 适度减少部分专业招生计划或停办部分专业。完善《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构建课程实验、技能实训、专项实习、综合实践等多阶段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践育人课程教学体系, 实践育人教学课程体系。加强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

(四) 深化教学改革

一是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二是全面推进公共教学改革, 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范式改革、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公共体育课程俱乐部制、师范专业课程体系、基于能力培养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等一系列教学改革。三是全面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加大形成性评价比例。四是全面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提倡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启发式等多种方法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五是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四、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是做好评建工作的关键

清晰的思路是做好每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是评建工作科学、规范、高效、有序运行的关键环节。在评建工作中, 本校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解决疑难”的工作思路, 周密计划, 精心组织, 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广泛深入地开展评建工作, 具体措施如下:

(一) 加强领导, 健全组织

组织机构是保证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为了确保了评建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 使评估工作指挥有力, 上下配合默契, 加强领导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评估期间, 本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评建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从宏观上领导全校评建工作, 对带有全局性的重要问题进行决策、布置、检查和总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抽调专人负责评建日常工作。成立了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教学条件、质量控制、数据与材料统筹、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组、服务保障等7个工作组。另外, 各学院、各部门也成立了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材料组, 对评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二) 科学谋划, 落实责任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是一项时间长、涉及面广的巨大工程, 所以必须善于决策, 精心组织, 科学谋划, 落实责任。在评建工作中, 我们在学习、研究指标体系内涵的基础上, 制定了迎评工作方案, 明确了评估工作的总体任务及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内容及进度安排。同时, 我们还制定了评建工作任务分解表, 把指标体系中每个观测点的内容层层分解, 逐项落实, 确保评建工作的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各学院、各部门, 责任到人。此外, 根据在评建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我们还制定了阶段工作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

(三) 加强检查, 狠抓整改

在评建工作中, 我们坚持教学过程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等方式, 根据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 积极开展评建检查工作。本校采取“看、听、查、访、测、议、评”等多种方式, 了解各学院、各部门评建工作状况, 全面摸清各学院办学特色及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整改工作计划并逐项落实。同时, 我们还通过教学督导、学生评教、领导干部听课、学生信息员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另外, 通过毕业论文、试卷、实验室、专业评估等专项检查, 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并促使其在教学中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新建本科院校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合格评估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关系到每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 应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 以评估工作为契机, 以通过评估为抓手, 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 不断规范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使学校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振天.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应担负的三重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21) :28—3O.

[2]钟秉林.让本科教学评估在再认识再思索中再完善[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7) :4—7.

职业院校本科教学现状和发展建议 篇11

关键词:职业院校;本科教学;现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133-2

1 职业院校本科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职业性专科学校升本成功,成为本科院校,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职业本科院校的首要选择。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于一体的教育类型,要加快本科院校转型,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自身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体系关于应用性的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应做好政策扶持、财政支持等。

2015年5月,山东现代学院升本成功,升为本科的5个专业分别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护理学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山东现代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升级为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决定了学院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结构多样化的构建,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故本文以山东现代学院2015级本科学生为对象,了解职业院校本科教学现状。同时,我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为职业院校本科教学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升本后的山东现代学院立足于教学改革,有明确的办学定位,逐步摆脱传统高校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区域发展和市场需求为依据设置本科专业结构和课程安排,侧重于实践、应用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行“做乐赛”的教学模式,努力保持与社会的无缝对接。学校注重国学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注重科学精神对成才、发展、创新精神的启蒙。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参与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综合性竞赛,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综合素质、技术开发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山东现代学院2015级本科学生对学校教学情况和老师教学水平的满意率高,但也反映了职业院校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一,学生对专业、课程等缺乏兴趣。第二,课程建设仍需要加强,需要增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系,整合优化专业课,扩充特色内容。第三,“职业教育”这一概念在本科教学中不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仍需加强。第四,教师授课内容应加强实践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贯穿在实践当中,实践后注重总结,巩固理论。

2 职业院校本科教学发展建议

2.1 本科教学需增强兴趣性

本科学生多为18岁以上的成年人,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认知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生如同枯木竭泉,没有前进的方向,缺乏学习的动力。所以,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甚至是老师。

本科学生选择专业时,父母的决定和亲戚朋友的推荐只能作为参考意见,不能作为决定因素。专业的选择直接决定未来学生将学习哪些教学内容,没有兴趣的帮助,学生会感到授课内容枯燥乏味,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

马丁·特罗认为大众化阶段的课程特点是“灵活的模块化课程”,即打破传统学术课程的高度结构化和专门化,按照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课程与职业领域的对应关系组合成不同的课程模块,以供学生自由的选择。国外很多大学并没有严格、固定的专业这一说,专业不过是课程的组合而已,课程之间可以进行重组,课程的重组形成不同的专业。

借鉴以上经验,我国职业院校本科教学可以设置更多可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程。其中公共选修课目前在多数高校都已实施,可以将专业选修课打造成为职业院校本科教学的特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做出选择。

2.2 本科教学需增强针对性

应用型本科人才与学术型本科人才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职业的直接适应性,这需要增强职业院校本科教学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针对性。

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公共基础课应尽量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如经管学院与建筑工程学院对高等数学的需求就不一样,这就要求高等数学的老师必须与具体的专业需求相结合,而不是只单纯地遵循高等数学课程本身的逻辑体系。在山东现代学院就根据专业不同开设工程数学、经济数学等课程。同样,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也应与专业课结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例如大学英语今后就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分流为经济英语、商务英语、护理英语等英语课程。

职业院校学科专业课应优化整合、扩充特色内容。学术性本科大多以学科本身的体系为基础,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职业学院本科教育另辟蹊径,走不同道路,要求学生对理论掌握的“广、浅、新、用”,即广泛、浅显、新潮和会应用,以便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鉴于目的和要求不同,在职业院校中专业课程可进行适当改革。对于专业培养目标支撑力度较小、较弱的基础课程可以适当删减。几门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减少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职业院校专业课程需更好地面向行业和面向地方,形成特色课程。

2.3 本科教学需增强职业性

职业院校本科教学需增强职业性,职业院校教师应加强“双师型”建设,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断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中心是学生,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知识要求和职业需要。

职业院校的本科学生在学校里就应该接触与职业、行业相关的应用型课程与实践,提高对职业的适应性应。同时,学生在就业素质、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社会生存发展能力等各方面都应强于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

在众多素质和能力中,学生更希望通过本科的历练获得自信心、耐挫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开设相关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和心理健康课程,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2.4 本科教学需增强实践性

突出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人才与学术型本科人才的本质区别,而落实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加强实践教学。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就成为职业院校本科教学发展的核心之一。

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纲领,确立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重点难点,加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学校和教师应完成的首要实践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有所改变,倡导研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教师在假期应多与社会联系、企业联系,这样才能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将科学研究、技术应用与未来需求紧密结合,再应用于实践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实际课程和训练当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器材和自主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更多学习自主权,支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行为。教师在完成课程讲授后,增加作业、实践、讨论和学术科技活动等,让学生有较多时间去思考、去实践、去训练,较好地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转化。

参 考 文 献

[1] [美]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

[2] 朱科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04-106.

[3] 吴邵兰.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09(22):218-219.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教育的探究 篇12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创新教育,创新措施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而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 探讨新建本科院校创新教育问题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是亟待解决的一件大事。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升本时间短, 开设本科专业的经验不足, 在创新教育理念、教师的创新素质、创新教育投资、创新教育教学基本环节的管理制度保障、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成效、开展和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 影响了新建本科院校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新建本科院校创新教育进行了探究,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希望能对同类院校有借鉴作用。

一、大学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目的

“创新”是指人们能为了发展的需要, 运用已知的信息, 不断突破常规, 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教育, 就是依据创造学的理论、 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 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教育。大学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岗位群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

二、新建本科院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创新教育理念缺乏

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后, 盲目地以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 缺乏创新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较多的课程, 学校忙于完成繁重的本科教学任务, 忽视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即使开展了创新教育, 也没有把创新的重心落在教育上, 只停留在开展和参与力所能及的创新活动的层面上。

(二) 应试教育遏制大学生自我创新意识的产生

我国的大学生都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 影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表现出惰性、呆板性。新建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大部分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从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 大学生好奇心强, 但创新意识贫乏;思维敏捷, 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 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 但缺乏创新技能;有创新的热情, 但创新精神不佳。因此, 必须开展创新教育才能激发其自主创新的意识。

(三) 教师缺少创新素质

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力量匮乏, 每个教师都承担超负荷的教学工作量, 很少或根本没有时间搞教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研究。大多数教师的创新素质令人担忧, 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足、创新能力不高及创新人格不健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教学始终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也始终处于聆听的位置, 师生关系表现为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关系。

(四) 创新教育没有融入课堂教学, 缺少管理制度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教育的保障制度体系缺乏, 没有相匹配的制度来保障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创新教育, 而是笼统地把创新教育活动归于第二课堂, 由共青团牵头实施。但由于共青团在学校所处的尴尬处境, 因此资源整合力不强, 学生参与面不广, 活动覆盖面不全。课堂教学内容陈旧, 缺乏激起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新意;教学方法落后现象严重, 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训练;课堂气氛沉闷, 学习积极性的钝化, 思想活跃度的窒息, 致使学生缺少质疑的品质, 导致思维阻塞, 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被削弱。

(五) 创新教育投资不足, 创新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新建本科院校将主要经费投入基本建设, 对创新实践教学投资不足, 缺少教科研实验设备, 尤其缺少高层次的科研实验设备, 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需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学校现有的设备利用率较低, 学校的实验室没有对学生开放, 而且没有把为学生开设的实验放在重要位置, 创新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缺乏创造技法训练。

(六) 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的组织平台不完善

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主要围绕校团委组织的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大赛进行。对其他的竞赛活动, 基本上处于一种各自为战、非常松散的无组织状态, 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学生有参加竞赛的热情和激情, 但因为组织工作不得力而影响了学生的热情。

(七) 创新教育活动形式无专业特色, 创新性不足

新建本科院校创新教育活动没有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型、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目标, 去探索符合新时期大学生身心特点和能力诉求所需要的新内容。创新教育活动无特色, 创新性不足。倾向开展难度较低、易于操作的理论宣讲、社会调查、文化服务等活动, 创新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不紧密, 大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专业特色体现不明显, 供需脱节。有的学校把组织学生听各类讲座、参加各种会议作为创新教育活动内容, 忽视创新教育与专业知识的对接, 忽视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与专业理论的联系。

(八) 考评机制不完善, 实效性不高

目前, 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对创新教育活动的评定和考核模式还很单一, 虽然设定了创新学分但缺乏必要的考核细则, 无法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创新学分与在校期间学生学习成绩、 奖学金评定、入党、评优等都没有直接联系, 对学生缺乏激励作用。而上级主管部门对创新教育没有刚性要求, 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对创新教育“重形式轻实效”。

三、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措施

(一) 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教师的创新教育理念

新建本科院校应转变教育理念, 培养教师要以树立创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目标, 改变过去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 构建新型教育体系, 将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摆脱传统培养模式的桎梏,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偏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观念向重视学生情感与更改协调发展的观念转变;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转变;由重视培养学生竞争的观念向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观念转变。

(二) 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

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一是培养教师自身对教学创新的积极追求。二是对教师进行创新教育教学的课程培训。组织广大教师参加由主要从事创新教育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主讲的培训会议, 听取由有创新教育经验的教师主讲的教学经验报告, 并观看现场教学观摩课, 了解教师创新教学的过程, 再通过参加观摩课后的教学研讨活动, 让有创新教育经验的教师现身说法, 使参加培训的教师体验到创新课程所呈现的优质教育特点。三是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学研结合, 共同培养 “双师型”教师队伍。让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直接从生产一线获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

(三) 建立创新教育体系

新建本科院校着力建设创新教育体系, 推进大学生创新教育。 统筹规划学校创新教育、整合各类平台和资源。一是统筹规划, 形成体系。建设集课程平台、训练平台、竞赛平台和管理平台等多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二是扩大参与面和受益面。面向所有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教育, 使20%~30%的学生能够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 使10%~20%的学生成为创新意识强、创新能力强, 拥有较高水平创新成果的优秀学生。三是提升学生创新水平。确立明确目标, 通过创新教育使学生在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发明专利、发表论文等活动中取得明显进步, 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关注社会、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

(四) 倾斜条件支持, 充分保障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开展

为保证大学生创新教育扎实有效开展, 学校可以规定创新教育学分, 所有学生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并对获奖学生、 参与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指导教师根据成绩分情况给予不同表彰奖励, 将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为了对创新教育建设给予重点支持, 学校可以增设创新教育专项, 专门用于支持创新教育课程建设、平台建设、学生创新立项及各类竞赛等所需经费, 充分保障大学生创新教育开展。

(五) 完善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的组织平台

新建本科院校要完善学生参加竞赛的平台, 为学生参加竞赛活动提供便利,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各院系根据自身学科特点, 查询或联系全国性、全省性的大型竞赛活动, 与各竞赛组委会建立联系。各院系汇总后将竞赛活动的参与可行性上报学校主管部门, 学校下发通知, 统一组织报名参赛, 各具体培训、组队由相关院系单独或合作组队参加。

(六) 开展特色创新教育活动

通过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科研处以及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特色创新教育活动。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主设计、制作、调试, 并学习如何撰写立项申报书、学术论文, 如何申报专利和成果鉴定等;创新活动与大学生科技竞赛相结合,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采取设立课外科研活动基金项目、专项竞赛、学术报告与交流等活动形式, 提高创新教育的教学效果。

(七) 健全考评机制, 提高创新教育的实效性

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首先, 在教育评价上, 教师要改变以往把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考核方式, 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 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 进行综合衡量。其次, 在激励机制上, 一方面学校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教学中创新成果的转化。同时, 学校应建立专项奖励基金, 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效特别突出的教师进行专项奖励, 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总之, 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日益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情况下, 重视新建本科院校创新教育的开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蔡苇, 余波, 兰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 :165-166.

上一篇:经济管理手段下一篇:药品全自动分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