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本科论文

2024-11-07

临床本科论文(共12篇)

临床本科论文 篇1

WHO提出21世纪护理事业发展的四大趋势:护理人员将成为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 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医生的平等合作者, 急危重症患者高质量、高技术的护理者[1]。护理本科毕业生应凭借综合的护理能力工作于临床、社区护理第一线以及基础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领域[2]。这就对护理本科生的职业能力, 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 当前国内各高等院校培养护理本科生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并寻找有效的培养方式[3]。目前除了传统的“三段式”培养模式以及在理论教学中更多地引入病案进行分析外, 部分院校还调整了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 通过增加实践学时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供更多接触临床的机会。采用这种培养模式, 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护生存在的问题

1.1 学习重心仍在理论知识

目前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将理论知识作为学习的重心, 临床学习也是注重验证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 喜欢随医生查房, 重视精尖技术, 忽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4]。缺乏为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欲望, 欠缺责任感。

1.2 学习最终目标不明确

大多数学生最关心的是学期末或毕业时的考试成绩, 不能明确学习的最终目标, 有为了学习或求职而学习的心态。

1.3 职业认同感不强, 专业情感易动摇

有部分学生存在一种无奈而选择护理专业的消极情绪, 更有部分学生在高年级接触临床后或临近毕业才对前途感到迷茫, 临床部分护理人员也因不能在日常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而有转行的念头[5]。

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小范围的实验。随机抽取15名大一护理本科生, 在征得他们及班级辅导员同意后进行了实验。

2 早临床、持续临床培养模式的实施

2.1 患者陪伴形式的早临床培养模式

我国的护理本科教学组织模式应与国际接轨, 突破传统的“三段式” (基础—专业—实习) 组织模式, 安排学生早接触临床, 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即为护生提供接触临床的机会。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以患者陪伴的形式接触临床, 通过访谈了解到这种形式很适合还不具备医护专业知识的一年级护生。他们在与患者的接触中, 可以直观地认识各种临床症状, 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疾苦, 认识到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理解的重要性及难度, 深刻理解护士除落实治疗和护理措施外, 还应充分发挥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 充当患者的代言人, 为患者服务。通过这一阶段的临床经历, 可使有志于护理事业的护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有利于其日后从本职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而无意于护理事业的护生则可及早选择发展方向, 以免在几年的护理学习后才后悔, 一时去留两难。所以这种模式不仅会因临床诸多的未知问题激发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更有利于未来临床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2.2 分段、分级的持续临床培养模式

继患者陪伴形式的早临床培养之后, 在护生后3年的学习中再结合理论课学习的程度, 以分段、分级的形式持续进行临床学习。持续临床学习过程应根据学生理论知识的多少制定恰当的目标和角色, 让护生既能在临床应用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理论知识, 又能在临床中感受到已学知识的不足, 从而激发其继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做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 养成能够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自主学习、探索的品质。另外, 在这种培养模式中, 护生会在实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找到护理科研的切入点, 有利于护理事业的长远发展;同时, 还会随着专业知识的增多和能力的不断增长, 而逐渐接触核心技术, 承担关键角色, 逐步从患者身边的陪护向专业护理人员转变。这种慢慢蜕变的过程能让护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不易, 并且有利于护生养成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为患者利益而工作的使命感, 体会护理事业的价值所在。

本研究显示, 护理本科生早临床、持续临床培养模式对于提高护生专业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它类似于传统医学跟师制学习模式, 具有让护生在临床实践中成长、发展的优点, 但二者又不完全等同。鉴于本研究样本较少, 所以护理本科生早临床、持续临床培养模式要在较大规模的现代护理教育中进行实践, 并在各阶段制定明确且不断升级的目标, 同时要有配套的环境、设施和制度保障, 这些都需要更深入、具体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早临床,持续临床,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史平, 杜茂林, 贺春蕾, 等.浅议护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建设[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2, 18 (2) :165~167.

[2]刘迪成, 黄惟清, 王富珍, 等.护理专业不同层次毕业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6) :426~428.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穆树敏, 王玉芳.掌握护理本科生特点, 做好临床带教工作[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4, 6 (1) :107.

[5]任香菊, 万丽红, 古宏文, 等.广州市护士职业情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 2005, 12 (12) :1~3.

临床本科论文 篇2

很久以来就想对自己学医的经历做个鉴定。五年的大学时光匆匆太匆匆,如今回首,是对过去五年地审视和总结,亦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回顾这五年,是收获的五年,是不断汲取养分的五年,是成长的五年,是值得记忆的五年。大学五年,我明白了该如何人看待事物,学会了如何思考,懂得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大学五年,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即将踏出校门的我,满心期待大千世界的挑战和磨练。

深知性命相托的重要,从踏入大学门槛的那天起,在良师的精心指导下,自己奋力拚搏、自强不息,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并为做一个知识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工作上,我认真刻苦,主动好学,求知欲强,成绩保持优良,并呈现曲线上升的状态,熟练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除了必修课之外,还利用课余时间选修了经管,法律,文学等选修课,丰富了大学的生活,增长了知识。

我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认真学习,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使我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优秀的班集体,增强了我的责任感;可亲的同学,让我懂得怎样与人合作;老师的教诲,为我的成功指明了方向。

临床本科论文 篇3

关键词 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8-0167-02

1 前言

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合格医生的培养离不开严格的实践训练。在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实习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医学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是使医学生能将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及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未来的医学人才队伍的素质,进而影响未来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我国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督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体而言,教学医院对潍坊医学院实习工作重视程度均较高,对临床医学生实习制订了严格的管理规范。从人员配备上,医院科教科均配备了专门的教师负责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医院均为学生配备了专门的自习室和上课教室,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环境支持。同时,两所医院均有专门的模拟功能示教室,包括模拟手术室、模拟心肺复苏与气管插管功能室等,为学生开展模拟训练提供了保障。

但在走访中发现仍存在不足。医疗质量管理之父多那比第安提出医疗质量的三级结构,即结构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以此为理论依据,笔者梳理对潍坊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走访过程中发现的医学生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质量提供参考。

2 问题

结构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结构质量对临床医学生实习质量起保障作用,通常包含人、财、物、规章制度等因素,是基础性要素。从人员来看,各家医院科教科虽然都配备了专门的人员负责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但这些人员在工作中身兼双重角色,即医院科教科职工和实习学生管理人员,而其角色定位的主体仍是医院科教科职工,实习学生管理仅仅是其附加的任务,而医院科教科中每天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需处理,如此便形成两种角色间的冲突。因此,这部分人员难以有充足精力加强学生管理。同时,由于上述人员并未受过相关的教育,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缺乏相应的经验。

从师生比例来看,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医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致使师生比例越来越低,带教教师难以对实习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培训。从财力来看,虽然学校对科教科学生管理人员发放了一定的补助,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补助不足以发挥激励作用。从规章制度来看,虽然各个医院都针对医学生实习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从理论上看,这些制度都比较规范,但制度实施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致使这些制度日渐丧失其应有的约束力。

环节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环节质量,即质量形成的流程,是决定质量好坏的关键环节。从带教教师来看,同样由于身兼临床医生和带教教师双重角色,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医疗工作任务本身已比较繁重,加之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每位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几乎都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与此同时,为了个人发展和晋升需要,医生还有较重的科研任务。临床工作繁忙已使其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在此形势下,对医学生的带教恐力不从心;加之部分教师责任心缺乏,使带教工作似乎流于形式,这对医学生培养非常不利。

从带教的内容来看,带教的教师仅仅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1]。随着当前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要求医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如医患沟通能力。同时,我国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已成为各方共识,这一形势也要求医学生必须加强相关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

从过程追踪考核来看,对医学生实习质量的形成性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过程也仅仅浮于表面,有些科室的考核形同虚设。考核不到位使部分学生也随之降低对自身要求,甚至有的学生出现实习缺勤现象。

从学生角度来看,由于过程管理不严,加之很多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缺勤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很多学生考研,紧张的复习压力使其无心踏实在临床参加实习。而考研结束后,一部分学生能如愿以偿,另一部分则名落孙山,不管何种情形,浮躁、焦虑情绪随之出现。考中的学生刚从考研的紧张压力中解脱,处于过度放松的状态,心情浮躁;而未考中的学生则筹划下一条出路,为毕业做准备,此时心情焦虑,也难以脚踏实地实习。

终末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终末质量即结果,是前述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的综合体现。总体来看,医院对实习终末质量的考核不严谨,医院大多出于人性化考虑,给实习生予以通过,而这对实习质量产生直接不利影响,致使实习生更加疏于自我管理。而且这一风气会在实习生中代代相传,如此循环,对实习产生负面影响。

3 对策

加强对教学医院科教科带教教师的培训和激励 学校定期组织教学医院中科教科的学生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主要加强学生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弥补其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高其学生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对该群体的激励,只有激励到位才能促使其有高度的责任心。因此,学校和教学医院可根据医院规模、级别与实习学生数量的多少等协商制定具体的激励措施。

可在实习生中实行导师制 为克服实习中师生比例失调问题,实习过程中,每一科室均将学生进行分组,为每一组实习生确定一名带教教师,该带教教师担任小组实习生的导师,既可强化学生实习管理,又可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实习质量。

严格执行现行管理制度 走访中发现,导致实习质量不佳、问题层出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各项相关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制度对学生失去震慑和约束作用。因此,下一步工作中学校应加强与教学医院沟通,对现有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以使其发挥应用的作用。

加强带教教师的责任心,强化实习带教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学医院应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督导,采取相应的约束措施,加强带教教师的责任心[2],带教中加强对实习生考勤、督导等的管理和约束。同时,结合当前客观形势,在带教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临床专业知识,更要强化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构建严格的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 对实习学生构建严格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并严格执行,以加强对学生日常的管理。实习质量的好与差,完全形成于平时实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因此,为强化环节管理,医院和学校应协商制定严格的形成性考评体系[3],对学生实习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制定详细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考评标准,并以此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过程考评。

学校加强对教学医院的走访,强化对学生的教育 学校应安排学生管理人员定期走访教学医院,从而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迅速采取相关补救措施。结合走访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普遍性教育,而对于发现的个别问题和个别学生则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个别教育。同时,结合实习生大五上学期面临考研和实习冲突的现实问题,以及部分学生在考研前表现出的紧张、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学生正确面对考研。大五下学期考研结束后,针对考研成功和失败两类学生出现的过度放松和过度紧张两种状态,及其他学生面临找工作所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压力,进行辅导,使学生能协调好考研、求职与实习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玮,何琳,项彦聪.不同学制临床医学生实习不同阶段满意度认知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2012,

16(11):22-25.

[2]刘成玉,李云芳,王元松,等.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82-84.

[3]冯虎翼.解读学生心理 提高实习质量[J].重庆医学,

医院临床本科实习管理方法探讨 篇4

1 临床本科实习管理的目的

(1) 提高医学本科生理论联系实际 (理性与感性结合) 及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能力。

(2) 检验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摸索目前临床本科实习过程中的管理方法, 以提高医学生的专业技能。

(3) 提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法律的认识及理解水平。在提高临床本科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熟知自己今后执业过程中相关的法律, 法规, 为今后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抓好本科临床实习管理的主要方法

2.1 建立三位一体完整的临床医学实习管理模式

教学医院、学院、带教老师三位一体以学生为主体的系统管理模式。

医院成立教学领导小组, 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组长, 科教科及临床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 全面指导医院临床教学工作, 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商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督促检查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临床科室成立教学领导小组, 由科主任任组长, 教学秘书、业务骨干为成员, 直接负责制定本科室实习计划, 强化医学临床“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的培训, 完成实习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和实习目标。由科室秘书进行组织协调, 同时制定各级医师、带教教师职责。把生产实习的学生管理工作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建立健全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试讲制度、教师考评制度, 使教学有章可循。在教学医院内形成, 院级领导宏观管理, 科教科具体管理、临床科室的阶段性管理3级教学管理网络。

2.2 做好实习前动员, 并制定明确实习目的、要求及完成的实习指标并建立评估指标系统

学院要做好实习动员, 向学生讲明实习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对临床实习有一初步认识, 明确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通过实习掌握防病治病的技能、增强和训练临床思维能力, 学校要与实习医院加强联系, 对学生临床实习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 共同管理。调整毕业考试方法, 重点增加实际考核内容, 在毕业考试上强调专业知识的综合性, 在题型上应考虑与今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加强实习生的实习手册管理, 对实习表现突出的同学, 要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予以表扬。对在实习过程中违纪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处分, 通报所有实习组让同学们引以为鉴。

2.3 提高临床科室带教教师队伍素质

临床教学是实习生参加实习的重中之重, 带教医师的工作能力, 言谈举止和工作作风都是实习生学习的楷模, 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实习生, 这就需要老师具有自身精湛的的医学知识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教学医院对从事带教工作的医师, 尤其是中青年医师进行严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培养, 坚持推行医学继续教育与培训, 因此对带教老师的选拔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不仅应具有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能力, 还应具备思想、业务、语言文字表达等综合素质, 从优选开始, 把好入口关, 通过严格筛选, 发现那些思想好, 业务精、知识面宽, 表达能力强和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主治医师, 特别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年轻医务人员[2]。

2.4 完善管理制度

(1) 制定实习作息管理制度, 跟随带教老师, 应使用定期与不定期查岗方法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学生的行政管理。

(2) 在实习小组人数分配上, 结合某些疾病的季节性、高发性及门诊和病房病人数等因素并要根据场地实际情况使实习环境保持舒适宽松, 达到使人员不至于拥挤, 保持良好的实习环境与实习生的心理融合以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一般认为每平方米3人以内为宜。

(3) 入科后, 教学主任要根据各院校实习大纲的要求, 制定本科室学生的实习大纲及临床教学质量检查评估标准。

(4) 实习生要有个案登记 (目标实习) , 每个实习生要做好典型病例的实习小节[4]。需患者协助完成物理体检等项目的, 由带教教师负责向患者及家属做知情告知并填写知情同意书后进行。

(5) 加强岗前培训。为使学生平稳地度过从校园到医院的磨合期, 尽快进入临床角色, 要在进科前进行岗前培训。

(1) 加强实习生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使实习生明确自己的职责, 掌握医疗实践中医务工作者的权利、义务和患者的权利、义务。明白医疗纠纷的危险性及责任后果, 提高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2) 教育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 变课堂上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提问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要做要“五勤”眼勤:要多观察病情。腿勤:要多巡视病人取得第一手资料。嘴勤:要多请教各级老师和同学。手勤, 在带教师的指导下多动手, 加强基本功训练, 勤记实习日记。脑勤:要勤思考, 培养独立分析判断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

(3) 引导思维方式的改变, 由于医学生课程设置主要沿袭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体系, 课程之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学生易形成单一的线性纵向思维方式, 在临床上诊断疾病;首先是症状的叙述, 而表现某些症状的疾病的几种或几十种, 不同的疾病也可能表现为同一症状, 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不具备理论上的典型病症。如何透过各种症状、体征, 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综合分析复杂的临床症状, 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 这就需要有横向联系的临床思维方式, 因此教师要引导训练学生的临床发散思维方式,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习管理中各种相关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3.1 考研

部分实习生为顺应用人单位对应聘学历高的要求选择了考研, 忙上各种辅导班, 甚至上班时间复习, 使临床实习质量严重下降, 因此, 对决定考研的学生我们集中给出1个月的时间复习。

3.2 找工作

在各医院门槛加高的背景下, 供需矛盾日益加深,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在单位落实前忙于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写自荐书, 分散学习精力, 落实后则变得松散, 对后半程学习无所谓。

3.3 着迷于网络, 游荡放弃实习

制定出大多数学生所能接受的实习管理制度, 处罚制度、考核制度, 对违反实习制度学生落实行政处理措施, 如暂停或终止实习, 延期毕业、退学等, 以达到强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4 实习生人数与教学实习现场不成比例如实习人数多而手术室视

野小, 也为防止交叉感染, 应建立手术监视系统, 充分利用高端计算机及其设备, 在手术室内环境的摄像及无影灯上安装的变焦镜头摄影, 对手术过程进行全屏方式投影教学, 对不能上手术的学生进行示教观摩教学。

3.5 建立重点典型病例实习前的多媒体3D影像教学的准备工作

通过对该病例人体器官任意角度的观察, 从外层至内层打开所有解剖部位, 各部位均可任意旋转、缩放和移动, 有利于补充和提高学习项目的实习效果和质量。

4 结语

本文对临床本科实习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对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学院和临床实习医院对学生进行学习动员及岗前培训使学生提高对生产实习的认识, 建立实习指标评估系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的重要措施。创建良好的带教教师队伍从而保证了临床带教质量。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建立系统化管理机制、完成临床本科实习的重要保证, 而建立计算机多媒体Cult3D应用系统[5]及手术监视转录投影系统是当前临床实习及补充理论联系实际缺陷的急需解决的内容。对临床实习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的教育, 是对实习生进入社会投入到医疗服务领域之前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唐文国, 王崇树.新形势下如何强化临床实习生管理之我见[J].川北医院学报, 2006, 21 (6) :583.

[2]樊国康, 李春平, 杜勇.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2) :18~19.

[3]王和仁.加强临床实习管理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3, 24 (3) :70~71.

[4]钟润芳.持续质量改进在本科临床实习管理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实验与实习, 2008, (4) .

临床本科生毕业论文 篇5

在医学院校,毕业论文(设计)是许多专业医学生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临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目前,医学院校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要。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很多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还比较薄弱。重点介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查找制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相关因素,为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现状

近年来,在国内很多医学院校都有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很多学校设立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但由于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老师以及学生的自身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本科生开展的科研实践活动效果并不是很好。制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自身对本科生科研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科研意识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来,很多医学院校继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知识的讲授到实习与见习。学生没有科研意识,不知道什么是科研,同时教学过程脱离科研。主要原因学校在在学安排和教学改革中没有有机地把科研结合到实践教学中。很多医学院校资源有限,只能保持正常验证性实验的完成,没有为本科生设立独立的科研场所,学校自身的科研场所对本科生有所限定,致使学生没有接触科研的机会,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学生没有科研的意识和兴趣,越来越远离科研。

2.认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重视的更多是临床,而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意识形态主要受传统的思想和环境影响,传统的思想临床医学专业只要能看病、看好病就够了,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开展的科目比较多,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去参与和完成科研工作让学生感觉意义不大,这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也限制了学生的科研意识。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更多的强调科研的重要性,临床医学专业很多课程都是实践型学科,很多理论都来自科研实验,所以把科学前沿的知识带到课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学校和学生关注更多的是“挑战杯”“临床技能大赛”“三下乡”等实践活动,而为从思想上提高科研意识。

3.培养机制不健全

医学院校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体制不健全。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医学院校逐步提高和改善了本科生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同时也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实践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科研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和开放政策比较局限;课外活动要求严格且占有的时间较多,导致学生自主时间相对较少;有的学校科研环境较差,教师科研活动受限致学生参与科研较少;重点在于教师上课过程中科研引导较少,导致学生没有科研意思等诸多因素。

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的日新月异,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领域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迫在眉睫。

要培养这样的新型人才,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科研与实践。科学研究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相关知识,这种新的知识带动新的想法,怎样运用现在的实验条件和自身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是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重要手段。

1.培养高质量人才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定位一所高校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校的水平定位在于学术立校,科研实力的提高在高校改革中十分重要,其中重要的在于学生科研素质的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是一所医学院校专业水平的标志,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良好的品德,还要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培养综合性人才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不只看他具备多少医学知识,重在看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知识渊博、医术精湛,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一定要具有科学性,这样不但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还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面临就业难的局面,这也要求大多数同学要考取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所以早期科研可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的科研实践可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综合素质,这样能更好地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

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模式出现了更多的新问题,时代也赋予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更多的使命,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也广泛受到了各高校的重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对象的选择、培养内容的设计以及培养的具体实施,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努力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养。

1.重视培养目标的选择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重要的是培养对象的选择,如何选择培养对象,入学教育让学生了解科研,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在教学计划内应明确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计划,切实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纳入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的选择,临床医学专业多数为五年制,大一的学生,兴趣和热情高,但基础薄弱;大五的学生,已进入临床实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离校,所以大二到大四的学生是我们重点选择对象。学生的选择是双向的,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初塞,之后根据老师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最后形成各个不同的科研小组,这样的选择毕竟是少数的学生参与,摸索出培养模式后形成良好的氛围,把更多的人吸收进来,把这种模式在年级上传承下去,为以后在更大范围实施该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2.培养内容的设置

组织课题组所有成员宣布整个科研计划任务,内容集中在指导老师的专业领域内,把学生分组分工,每周定期开展研究的进展报告,讨论前沿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教师先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学生第一步完成文献的查阅,之后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撰写相关研究的综述。完成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小的课题,进行预实验,预实验完成后进行总结和分析。整个预实验的要求要向正式实验一样,预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撰写论文。整个流程完成之后,最终确定学生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学生自选课题、老师给学生定制课题和学生参与老师研究课题。

3.培养的具体实施

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后,让学生以研究的相关内容积极申报校级课题、市级课题和省级课题。学生研究的课题老师要把好每一关,从课题的`申报、实验的实施、数据的统计和论文的撰写,实验所用经费由老师支撑。严格按照课题申请书中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进展中强调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实验结束后,每一课题组至少撰写一篇学术论文,投到各级杂志准备公开发表。申报课题完成后,至少要求发表两篇学术论文,课题在所申请的部门验收结题报告,之后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在不同学年的科研指导过程中,课题组导师要组织不同年级的本科学生组成课题小组,这样无论在科研还是学习生活中,都有利于科研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减轻指导老师的工作压力,也能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科研实践的培养与指导,并逐渐形成滚动延续运行机制。

四、讨论与展望

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高需要多种因素的结合,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目标。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尤其是要对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方式、内容、奖惩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为其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学生参与科研实践要以指导教师的科研经费为基础,大力提倡和鼓励在校本科生申请大学生科研课题,科学合理设计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资金保障体系。加强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实践平台,不断改善科研条件,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实验室管理和开放实行导师和小组责任制,确保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要定期给学生讲授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不断总结强化。充分利用和开发学生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鼓励学生申报专利,转化成果。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建立科研小组、建立健全的科研奖励、建立科研基金会、建立校外科研场所、建立科研成果发布平台,激励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医学教育已进入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本科生必经之路,早期着手于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迫在眉睫。

在全国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医学院校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但国内很多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还比较薄弱。很多院校本科生的知识起点低、科研意识差、不具备科研能力,教师只进行课堂教学,课堂上不安排科研相关知识的讲解;对学生的实验没有设计论证、没有开题报告、不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只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没有创造性思维。学生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中动手能力差、解决问题困难,很难通过实验获取知识。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认为我们是当医生的,所以对科研没有意识和兴趣,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进入临床课学习,经常到医院见习,早出晚归,基本没有时间及精力顾及课外科研;大五学生已进入临床实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离校,更不可能参与课外科研。

临床本科论文 篇6

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保证并提高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总结了“90后”医学本科实习生的特点,目前临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对一临床实践教学指导”模式,阐述了“一对一临床实践教学指导”的优势。

“90后”医学本科实习生特点

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目前进入临床实习的本科医学实习生多系90年以后出生,在家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思想开放,个性张扬,且价值观念新颖,不能吃苦耐劳。

抗挫折能力差:在临床工作中,由于环境生疏,诊疗程序不熟悉,加上人际关系复杂,每个人都可能遭受困难和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90后”医学实习生常常会产生怨恨、退缩等消极情绪,并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在面对患者的误解或老师的批评,不能正确面对,容易产生心理失衡,严重时甚至心理扭曲,影响学习、工作,甚至影响健康。

沉迷于网络,心理空虚: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网络有着前所未有的依赖,“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技能。“90后”医学实习生是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弱的群体,当实习或工作过程出现了挫折或疑惑,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逃避工作压力,长此以往,导致心理空虚。

部分实习生“眼高手低”:部分学生对待临床操作技能上,总认为很简单,不愿意多动手去做,只学到皮毛,操作不熟练,导致在临床技能考核时,无菌操作不规范,错误频出。

目前临床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

医学体制改革对临床实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患者有权利选择他信任的医生看病,从而拒绝实习医生的问诊、查体,并拒绝实习生进行相关操作,使实习医生自信心受挫,临床实践机会减少。

医患关系紧张对临床实习的影响: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医院、医生要求的提高,目前状态下关于医院、医生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下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多让实习生动手操作,就增加了医患纠纷的风险,因此一部分临床带教老师不敢放手给实习生提供操作机会,以免给患者增加痛苦,引起纠纷和投诉,影响自己的声誉,给医院、科室和个人带来麻烦[1]

部分带教老师带教意识淡薄:在目前的就医环境下,患者更相信大医院,因此倾向于大医院救治,而承担教学任务的各大医院,各科室均人满为患,负责具体带教的教师均为临床一线医生,工作繁忙且辛苦,参与带教工作所得到的报酬与付出不成比例,导致临床医师带教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实习带教任务是软指标,人人带教,而责任并未落到个人,最终导致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带教意识淡薄,影响了实习质量。

临床实习与考研、就业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医生的学历水平及工作经历,因此各大医院在招收医学毕业生时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高学历人才,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大多数医学生不得不加入考研的队伍中去。医学生的实习期一般为每年的7月至次年6月,而考研一般定在每年元旦左右,处于实习期的中间阶段,由于考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与临床实习形成了冲突,而大部分同学选择将精力重点放在考研上,从而对临床实习敷衍了事,常常迟到、早退甚至矿工,即便是在工作岗位上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不能正确的看待临床实习,而最终名利双收的只是少部分人,大部分同学以失败告终。而考研以后的几个月实习时间,对于少部分通过研究生初试的同学,要花大量的时间准备下1次的复试,以及录取后的面试;对于大部分没有通过研究生考试的同学,面临着就业压力,不停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与面试,临床实习几乎成了摆设。

一对一临床实践教学指导的优势

提高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对医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的重要阶段。因此,无论是学校、医院还是学生个人都应该充分重视临床实习。当实习医生被分配的医院后,医院选择优质师资,对实习同学进行“一对一”辅导,所谓“一对一”是每个实习医生在医院里有一个固定的指导老师,此指导老师负责配合科教科对实习医生的实习轮转时间制定,指导并监督实习医生的临床实习,解决实习医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难题,并对实习医生进行定期考核。指导实习生正确认识临床实习与考研、就业的关系,并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实习同学及带教老师对临床实习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临床实习管理:实行“一对一”指导老师辅导,责任到人,有利于有效的贯彻科教科制定的实习生行为规范,指导老师可按计划有序的对实习医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具有针对性,从而加强了临床实习管理。

有利于加强实习生的技能培训与考核:实行“一对一”指导老师辅导,指导老师可不定时的进行摸底测试,切实了解实习医生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操作能力,并根据实习生轮转科室,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并定期考核。曾有人提出在护理本科临床实习中实行“一对一导师制”,结果通过成绩考核发现,此种方法学生成绩优于普通带教方法[2]

有利于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临床实习与考研、就业的关系:实行“一对一”指导老师辅导,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并根据学生自身基础及特点,制定科学的考研复习计划与临床实习计划,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临床实习与考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在考研结束后,尽量利用周末时间有计划有目的的参加实习生招聘会,以免学生丧失宝贵的实习机会。

有利于協助学生处理好师生及医患之间的关系:实行“一对一”指导老师辅导,师生之间接触较多,且较为深刻,使师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另外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做到以身作则,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医患之间关系。师生及医患之间关系的和谐使临床实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使临床实习对实习医生有更大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李颖,赵东晖,陈启仲,等.临床实践教学的困境与思考.医学教育,2009,47(7):134-135.

临床本科论文 篇7

1、临床本科实习管理的目的

⑴提高医学本科生熟悉本专业的工作性质, 端正专业思想,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2) 提高医学本科生理论联系实际及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能力。

(3) 提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法律的认识及理解水平。在提高临床本科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熟知自己今后执业过程中相关的法律, 法规, 为今后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抓好本科临床实习管理的主要方法

2.1 建立三位一体完整的临床医学实习管理模式

学院、教学医院、带教老师三位一体以学生为主体的系统管理模式。医院成立教学领导小组, 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组长, 科教科及临床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 全面指导医院临床教学工作, 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商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督促检查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临床科室成立教学领导小组, 由科主任任组长, 教学秘书、业务骨干为成员, 直接负责制定本科室实习计划, 强化医学临床“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的培训, 完成实习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和实习目标。由科室秘书进行组织协调, 同时制定各级医师、带教教师职责。把生产实习的学生管理工作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建立健全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试讲制度、教师考评制度, 使教学有章可循。在教学医院内形成, 院级领导宏观管理, 科教科具体管理、临床科室的阶段性管理3级教学管理网络。

2.2 做好实习前动员, 并制定明确实习目的、要求及完成的实习指标并建立评估指标系统

学院要做好实习动员, 向学生讲明实习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对临床实习有一初步认识, 明确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通过实习掌握防病治病的技能、增强和训练临床思维能力, 学校要与实习医院加强联系, 对学生临床实习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 共同管理。调整毕业考试方法, 重点增加基本技能考核, 在毕业考试上加强专业知识的综合性, 在题型上做到与今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加强实习生的实习手册管理, 对实习表现突出的同学, 要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予以表扬。对在实习过程中违纪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处分, 通报所有实习组让同学们引以为鉴。

2.3 提高临床科室带教教师队伍素质

临床教学是实习生参加实习的重中之重, 带教医师的工作能力, 言谈举止和工作作风都是实习生学习的楷模, 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实习生, 这就需要老师具有自身精湛的医学知识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教学医院对从事带教工作的医师, 尤其是中青年医师进行严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培养, 坚持推行医学继续教育与培训, 因此对带教老师的选拔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不仅应具有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能力, 还应具备思想、业务、语言文字表达等综合素质, 从优选开始, 把好入口关, 通过严格筛选, 发现那些思想好, 业务精、知识面宽, 表达能力强和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主治医师, 特别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年轻医务人员。

2.4 完善管理制度

(1) 制定实习作息管理制度, 跟随带教老师, 应使用定期与不定期查岗的方法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学生的行政管理。

(2) 在实习小组人数分配上, 结合某些疾病的季节性、高发性及门诊和病房病人数等因素并要根据场地实际情况使实习环境保持舒适宽松, 达到使人员不至于拥挤, 保持良好的实习环境与实习生的心理融合以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3) 入科后, 教学秘书要根据各院校实习大纲的要求, 制定本科室学生的实习大纲及临床教学质量检查评估标准。

(4) 实习生要有个案登记 (目标实习) , 每个实习生要做好典型病例实习小节。需患者协助完成物理体检等项目的, 由带教教师负责患者及家属做知情告知并填写知情同意书后进行。

(5) 加强岗前培训。为使学生平稳地度过从校园到医院的磨合期, 尽快进入临床角色, 要在进科前进行岗前培训。

(1) 加强实习生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 使实习生明确自己的职责, 掌握医疗实践中医务工作者的权利、义务和患者的权利、义务。明白医疗纠纷的危险性及责任后果, 提高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2) 教育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 变课堂上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提问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要做要“五勤”——眼勤:要多观察病情。腿勤:要多巡视病人取得第一手资料。嘴勤:要多请教各级老师和同学。手勤, 在带教师的指导下多动手, 加强基本功训练, 勤记实习日记。脑勤:要勤思考, 培养独立分析判断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思维方式的改变, 由于医学生课程设置主要沿袭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体系, 课程之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学生易形成单一的线性纵向思维方式, 在临床上诊断疾病;首先是症状的叙述, 而表现某些症状的疾病的几种或几十种, 不同的疾病也可能表现为同一症状, 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不具备理论上的典型病症。如何透过各种症状、体征, 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综合分析复杂的临床症状, 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 这就需要有横向联系的临床思维方式, 因此教师要引导训练学生的临床发散思维方式,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习管理中各种相关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3.1 考研

部分实习生为顺应用人单位对应聘学历高的要求选择了考研, 忙上各种辅导班, 甚至上班时间复习, 使临床实习质量严重下降, 因此, 对决定考研的学生我们集中给出考前2个星期的时间复习。

3.2 找工作

在各医院门槛加高的背景下, 供需矛盾日益加深,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在单位落实前忙于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写自荐书, 分散学习精力, 落实后则变得松散, 对后半程学习无所谓。

3.3 着迷于网络, 游荡放弃实习

制定出大多数学生所能接受的实习管理制度, 处罚制度、考核制度, 对违反实习制度学生落实行政处理措施, 如暂停或终止实习, 延期毕业、退学等, 以达到强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4 实习生人数与教学实习现场不成

比例如实习人数多而手术室视野小, 也为防止交叉感染, 应建立手术监视系统, 充分利用高端计算机及其设备, 在手术室内环境的摄像及无影灯上安装的变焦镜头摄影, 对手术过程进行全屏方式投影教学, 对不能上手术的学生进行示教观摩教学。

3.5 建立重点典型病例实习前的多媒体3D影像教学的准备工作

通过对该病例人体器官任意角度的观察, 从外层至内层打开所有解剖部位, 各部位均可任意旋转、缩放和移动, 有利于补充和提高学习项目的实习效果和质量。

4、结语

本文对临床本科实习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对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学院和临床实习医院对学生进行学习动员及岗前培训使学生提高对生产实习的认识, 建立实习指标评估系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的重要措施。创建良好的带教教师队伍从而保证了临床带教质量。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建立系统化管理机制、完成临床本科实习的重要保证。对临床实习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的教育, 是对实习生进入社会投入到医疗服务领域之前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

摘要:对临床本科实习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建立学院、教学医院、带教老师三位一体以学生为主的系统管理模式。为适应提高毕业生进入社会医疗服务的综合工作能力。应加强对学生实习前的岗前相关医疗法律的培训, 引导临床思维方式的改变, 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实习中出现的考研、找工作、上网、及实习环境与实习人数比例失调等各种相关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作了阐述。并提出了对重点病例建立实习前的多媒体3D影像教学及外科手术及各类检查进行全屏方式投影教学和现场转播示教观摩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管理,临床实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唐文国, 王崇树.新形势下如何强化临床实习生管理之我见[J].川北医院学报.2006, 21 (6) :583.

[2]樊国康, 李春平, 杜勇.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8, (2) :18~19.

[3]王和仁.加强临床实习管理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3, 24 (3) :70~71.

[4]钟润芳.持续质量改进在本科临床实习管理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实验与实习.2008, (4) .

临床本科论文 篇8

一、传统临床教学及其弊端

1. 传统临床教学。

传统的物理诊断教学方式是学生通过临床实习和病人接触、交流完成病史采集、病例书写及临床技能的培养。传统本科临床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 教师在临床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学生只是知识接受的客体, 并具有极大的被动性, 无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也忽视了学生自主思维和认知的特点, 对于学生在教学中独立思考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无形的桎梏。

2. 妇科患者群体的特殊性。

妇科疾病主要局限于女性生殖器官, 大多数疾病直接涉及患者的婚姻、家庭和生育等隐私问题, 受传统观念影响, 许多患者以保护隐私为借口拒绝实习学生观摩和参与诊治过程, 同时妇检如双合诊、三合诊等均具有侵入性, 实习学生的操作可能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 因此常拒绝作为临床教学对象。另外, 近几年患者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提高, 进一步限制本科临床实践活动, 久而久之造成临床实践机会少, 加之许多男生对妇科学习存在着抵触情绪, 临床实习热情不高缺乏主动性, 学生常处于回避、只观察不动手状态, 进而容易产生厌卷感, 妇科临床实践基本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3. 角色定位不强, 实习时间较短。

妇科所涉及临床技能操作项目较多, 由于缺少足够的临床实习时间导致本科生临床技能掌握程度偏低。目前, 临床教学并不要求实习医生独立管理病人, 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一种责任定位, 实习重于形式, 无法深入角色, 对患者及疾病只停留在表面认识上, 忽略了疾病的处理及急症的应对措施。妇科急诊、急救等相关疾病如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急症, 虽然从课本上学习理解抢救过程, 但能够参加抢救实践机会较少, 学生不能够深刻地认识急救的处理原则及诊疗思维。

4. 临床技能考核制度不全。

由于双合诊、三合诊、窥阴器及阴道镜使用等操作的局限性, 使妇科实践技能考核处于纸上谈兵阶段。部分学生对临床技能的学习, 以应试为主要目的, 机械记忆, 不能够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加之训练模型缺乏, 都使我们的考核处于口述或纸质考试, 学生没有了实际操作的紧迫感, 就出现了学习不积极、动力不足、临床技能缺乏、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5. 带教老师风险意识增高。

现如今医疗环境风险高, 医患关系紧张,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 医学生在见习中所发生的差错事故全部由带教老师承担, 许多带教老师既不“放手”也不“放眼”加之自身已有较重的工作任务, 使许多带教老师对带教实习没有足够的热情, 直接影响临床教学效果。

上述情况在我们传统的实践技能教学中随处可见。本科临床教学面临的困难越来越显现, 医学教育资源的不足、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医患矛盾的加剧, 使妇科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 这就需要我们改革传统教学理念, 开展新的教学方法。下面是笔者将近几年国内外现行的实施性强的教学模式加以总结, 以寻求更加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

二、现代临床技能教学模式

1. 认识妇科专业的现实意义及其特殊性, 使本科临床教学模式由被动型转化为主动型。

加强同学的角色定位,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明白, 人是一个整体,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 不论从事哪个专业, 都必须具备全面的知识, 如果不了解妇科疾病的特点就有可能误诊误治, 延误患者的治疗, 并以鲜明的例子警示学生临床上曾有异位妊娠患者就诊于内科或外科误当胃肠炎或阑尾炎治疗, 结果患者失血性休克死亡的病例,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好妇科的重要性。妇科是一门充满生命理念、医学伦理、医学道德、健康价值等具有医学人文教育意义的特殊的临床学科, 加之, 病人的保护和维权意识随之增强, 相当一部分病人不愿意配合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 我们必须加强伦理教育, 重视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妇科患者群特殊, 有些患者甚至不能接受男性学员观摩操作过程, 在这种形势下, 进行模拟练习的临床技能培训设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临床教员应充分认识模拟训练设备的价值, 尽量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购置一些设备, 努力提高模拟训练水平, 使训练场景尽可能接近疾病真实状态, 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训练环境和条件。

在临床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建立系统疾病网络, 组织其独立完成病史询问、鉴别诊断、诊断、诊疗等过程, 成立小组形式, 最后将其讨论结果总结, 由老师及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可将每次讨论过程每组的表现进行一个客观评估, 并计入最终的考核成绩中, 这样有力于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进而提升临床技能教学的质量。

2.“1+3”教学模式。

“1+3”教学模式即“职业价值观”+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知识+以“情景模拟教学为中心”的见习+以“病人为中心”的实习教育。结果发现“1+3”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以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通用能力的培养, 培养的学生颇受雇主欢迎。

3. 从以讲座为基础的学习 (Lecture Based Learn-ing) 到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Problem Based Learning) 的转化。

PBL模式的关键要素包括:作为导向的问题、教师指导、团队合作与自主学习、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的引导作用, 学生带着问题探索性学习, 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性、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通过PBL使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得以培养。在妇科临床教学中, PBL教学法优于传统LBL教学法, 能提高妇科实习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医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在妇科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 (Student as standerdized patient, SSP) 是指经过一定培训的医学生充当某一疾病的模拟病人, 以辅助学生临床学习或训练。郑娇阳等研究结果显示, 在内分泌教学实践中, 应用SSP不仅训练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还可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而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标准化病人可以为医学生提供标准化查体及病史采集的训练, 这种训练是作为一名病人来向医学生诉说自己感受, 并系统地描述较为特征性症状及体征, 通过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使学生对临床问题的掌握更加准确、明了。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出强烈的兴趣和热情, 还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SSP扮演的病例均为该科常见典型疾病, 各病例的难易度相差不大, 避免了因病人疾病难易不等造成评估误差, 因而能客观地评估学生的临床技能能力, 同时给予学生最简洁准确的信息及合理的指导。

5. 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

加强临床技能考核制度。将学生在妇科实训室及临床大查房中的表现列入到考核体系之中,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妇科实训室学习及大查房的兴趣, 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妇科知识, 更会对提高学生日后面对妇科病患时的自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bject 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是近二十多年来在全球医学教育领域兴起的一个新观念, 其基本思想是“以操作为基础的测验”。即在模拟临床场景下, 使用模型、标准化患者甚至是患者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OSCE方法, 避免了传统考试的偶然性和变异性, 减少了主观性, 增加了考试的客观性。

妇科本科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适应现代化医学教育的要求, 我们从上述革新的教学体系中联系实际情况, 总结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角色责任性, 积极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 自导自演患者与医生, 以形象生动的场景设定妇科常见病及各种急症, 并对其作出处理, 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 由组长总结出该疾病的诊疗思维, 将整个过程队员的表现纳入年终考核成绩中,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本科临床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学生的临床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及创新性显著提高。

摘要:随着医学事业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教育尤其是本科临床实践能力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将传统临床教学及其弊端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并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对本科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加以总结。这些改革措施在近年临床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我院妇科教学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妇科,本科临床实践技能,传统临床教学,现代临床技能教学

参考文献

[1]冯碧云, 李广太.妇产科临床见习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医学教育, 2003, (5) :50-51.

[2]杨娟, 杨绍田, 张艳慧, 等.“1+3”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的探索[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 (3) :245-247.

[3]郑骄阳, 姚定康, 朱梁, 等.医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在内分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5) 648-650.

临床本科论文 篇9

1 案例教学带教模式

1.1 带教师资

3名临床带教药师均参加了卫计委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1年, 并取得了培训合格证, 已在临床药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 每位临床药师负责带教1~2名实习生;临床带教医师均为主治医师, 已在临床专业岗位工作10年以上, 每位临床医师负责带教1名实习生。

1.2 带教方式

借鉴专科化临床药师培养模式, 即在重症医学专业、呼吸内科专业、消化内科专业的临床科室完成5个月的实习任务, 要求实习生在专科药物方面基本掌握其临床使用方法, 同时能运用所学的临床药物治疗学知识对各类药物进行基本解释。

2 案例教学实践内容

2.1 药学查房日常工作内容

实习生每日上午8点跟随带教医师与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交班、查房, 查房前应熟悉患者的基本情况, 书写查房记录, 在临床带教医师的指导下, 了解并记录患者诊断、治疗的各项内容, 同时记录可能存在的用药问题, 如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用法用量、不恰当的给药方式、超说明书用药等。记录临床医师或护士所咨询的药物相关问题。在查房过程中, 实习生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药学知识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进行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或用药监护, 向临床医师提出用药建议后, 按要求填写用药建议。若建议方案被临床医师采纳, 应记录采纳后的治疗结果;若未被采纳, 则应记录医师不予采纳的理由及患者采取原方案的治疗结果。

2.2 药历书写案例教学

首先规范药历的书写格式和内容, 临床带教药师指导学生书写药历, 重点是写好用药评价及总结, 培养学生独立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按照药历书写的内容, 通过跟踪患者的治疗过程, 共完成4份药历。药历治疗日志以日期为顺序, 记录患者每天的各类检查结果、用药信息与治疗结果, 并对所用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等进行评价, 对可能发生的ADR (药品不良反应) 进行分析, 同时记录用药干预的过程。最终通过案例教学讲授药历的书写, 熟悉案例中病种的诊疗常规和治疗方案。药历书写教学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意识、积累临床经验、锻炼书面表达能力等重任, 是药学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1]。

2.3 典型病例用药分析的案例教学

正确的药物治疗临床思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带教教师应努力引导实习生形成临床用药思维, 通过对典型病例药物治疗的讨论分析, 训练学生的用药分析基本技能, 使其能正确选择和合理应用药物, 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带教教师应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合理用药的危害, 掌握不合理用药的范畴, 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药学相关知识审核出一般性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或医嘱, 如诊断与用药不符、用法用量不正确、剂型与给药途径不符、重复给药、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以及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将典型病例交给实习生进行用药分析, 锻炼学生评价药物治疗方案的能力。临床药学实习的关键是学生是否掌握了临床用药思维方法, 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的药物知识、增加临床医学以及相关专业知识, 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参与处方点评、分析讨论典型病例, 结合疾病诊断和药物治疗特点将所学的药物知识应用到临床疾病治疗中去, 以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和综合判断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医学理念和医学思维。

2.4 ADR监测报告与药学监护的案例教学

带教教师让学生掌握有关ADR监测工作的法规和信息报表填写内容完整性、过程描述、发生时间等知识, 关注病区的ADR, 特别是新的、严重的ADR。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完整的病例相关资料后, 提出问题:如何进行关联性评价, 并分析该药引起ADR的原因, 制订药学监护方案。

例如:垂体后叶素注射液致腹泻1例, 患者, 男性, 41岁, 以咳嗽、咳痰、咯血1天收住入院, 我院急诊科给予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 初步诊断为:咯血原因待查;肺部感染。患者入院后自觉腹部烧灼样疼痛, 恶心, 腹泻8次, 为黄褐色稀便, 量不详。

临床带教药师指出该患者出现的腹痛、恶心等为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药学监护:垂体后叶素发生ADR是由于体内药物蓄积所致。该患者对垂体后叶素敏感, 通过调整垂体后叶素的用量,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为了用药安全, 对该患者进行用药监护。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有: (1) 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垂体后叶素致冠状动脉血管收缩, 可发生心绞痛, 严重者可因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死。 (2) 电解质紊乱:垂体后叶素通过提高肾集合管上皮细胞的通透性而增加水的重吸收, 使尿量减少, 致稀释性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氯血症。 (3) 其他:垂体后叶素收缩血管可致局部皮肤苍白、疼痛、静脉炎。针对患者恶心、上腹部烧灼样疼痛, 临床药师建议联合酚妥拉明 (10 mg输液泵泵入) 止血, 酚妥拉明是短效的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瞳孔开大肌、心脏、胃肠道平滑肌。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能够发挥协同互补作用, 垂体后叶素的升压作用抵消了酚妥拉明的降压作用, 而酚妥拉明的扩张小静脉平滑肌作用则消除了垂体后叶素的收缩血管作用。同时根据患者的咯血情况变化, 使用输液泵来控制液体滴数和流速, 保证垂体后叶素能够速度均匀、药量准确并且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挥作用。

2.5 药物咨询与患者用药教育案例教学

在药物咨询与患者用药教育案例教学中, 带教药师重点是对学生沟通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与患者和医生的沟通技巧, 向临床医生、护士提供药物咨询时, 应自信心强、大方得体、善于用专业语言表达。向住院患者提供用药教育指导时, 应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善于用通俗语言表达, 对患者进行详细用药指导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3 讨论

3.1 案例教学与临床药学工作内容紧密联系

案例教学是让学生面对真实的案例, 置身于实际的事件中, 教学气氛活跃, 学生和带教教师共同参与, 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且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结合临床。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 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学习效果优于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学生在实习期间能接触大量的临床实际问题, 可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因此,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药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是值得推广的。以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常会遇到的和需要解决的用药问题或临床上常见病的药物治疗作为案例教学的重点, 教学活动要重点设计好提问、讲授、病例分析讨论和教师归纳小结的方式与内容。在案例分析过程中, 带教教师结合病例中的症状, 穿插讲解理论知识, 并且适当地结合病例介绍药物治疗学的一些新进展, 可使学生形成循序渐进的临床用药思维。

3.2 带教方式新探索

采用专科化临床药师培养的模式, 一位带教教师只指导1~2名实习生, 带教教师可以根据实习生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制订个性化的带教方案,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与学的互动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实习生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实习效果。

案例教学法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临床药物治疗病例, 有针对性地组织、引导学生分析及讨论病例, 为学生营造了活跃的学习气氛, 提供了临床思维的交流平台, 启发学生用临床思维来为患者合理选择药物和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 从而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综上所述, 在临床药学带教工作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 能提高临床药学专业实习生的临床用药实践应用能力。在工作中通过不断积累临床药学实习带教方面的经验, 构建科学合理的临床药学教学体系, 加强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教学, 适时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加强临床药学人才培养, 使其能融入临床医护人员中, 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2]。

参考文献

[1]叶晓芬, 蔡映云, 吕迁洲.临床药师教学药历的重点内容[J].中国新药杂志, 2012, 19 (7) :638-640.

临床本科论文 篇10

麻醉专业有其本身的专业特色, 高素质的麻醉专业人才应具备丰富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快速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高素质的麻醉专业医学生是当今高等医学院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探索科学合理的麻醉专业本科生临床教学方法, 结合蚌埠医学院的实际情况, 我们对临床实习教学工作进行了改革,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注重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

目前, 不少实习医生对医德内容了解不充分、认识不够, 医德教育存在不足[3]。针对这一现状, 我们要求带教教师每年的医德、医风考核必须优秀, 否则不能带教。在带教过程中, 带教教师要以严谨求实的态度、默默奉献的精神感染学生, 培养学生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品德。此外, 带教教师要牢固树立麻醉专业思想, 强调麻醉医师是手术患者生命的“保护神”, 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岗位责任感。要求学生在麻醉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绝不无故离开手术间, 始终以患者为中心, 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2 严格管理制度, 规范麻醉工作流程

实习学生入科时就统一对其进行入科教育, 介绍科室的基本情况、工作性质和特点, 学习我科制订的《实习生工作岗位制度》和《麻醉科管理手册》, 了解实习考核办法, 使学生一开始就重视临床实习阶段的学习。严格要求学生, 使其自觉遵守劳动纪律, 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 坚决杜绝实习生擅自操作和处理患者病情。

学生刚进入临床实习时, 突然接触到各种麻醉技术操作和麻醉药品的使用, 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因此, 我们统一制订了麻醉前准备制度、麻醉技术操作规范、各种麻醉方法的选择指征、麻醉药物使用常规、相关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以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等, 帮助实习生克服畏难情绪, 使其迅速适应临床实习。此外, 要求参与临床带教的教师统一按规范的麻醉工作流程带教, 保证学生临床训练的规范性。

3 循序渐进, 注重临床技能培养

麻醉专业的特点之一是临床操作技能要求高, 且各种操作较多。我校麻醉专业学生在麻醉科实习期为6个月, 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相当困难。为此, 我们进行了如下改革。

3.1 重视实验课的作用, 发挥模拟教学的优势

模拟教学可以充分展现临床场景, 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4,5]。我校建立专门的临床麻醉技能培训实验室, 可以对学生进行各项操作和各种麻醉操作流程模拟训练。我们在开展临床麻醉学理论教学的同时, 通过模拟教学对学生开展早期接触临床的教育。首先, 带教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复习基本理论, 并让学生了解各种技能操作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操作前准备、注意事项和并发症及其防治;然后让每位学生在模拟人上接受模拟训练。通过模拟教学, 使学生在实习前就对临床麻醉操作和麻醉流程有了基本的了解。

3.2 合理组织见习, 为临床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见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正式走向临床工作之前对临床麻醉有个基本的理解, 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为以后的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见习阶段,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临床, 较为紧张、依赖性强, 所以操作较慢且错误较多。因此, 该阶段的临床教学以演示和讲解为主。首先, 让学生熟悉进入手术室的要求, 掌握一些无菌操作的概念;其次, 对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3~4人, 每组安排一名带教教师;再次, 教师通过讲解、演示操作、预设问题等手段使理论联系实际, 并逐层深入, 使学生熟悉术前访视、麻醉前准备、常见药品的药理及使用方法、麻醉实施与管理、术后镇痛及术后随访等。

3.3 实习阶段循序渐进, 逐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

由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与临床的跨度大, 实际动手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差以及实践所需的医学知识庞杂等, 学生在实习阶段经常操作失败或失误。因此, 我们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模式, 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 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麻醉工作中的操作技术。如先进行低位硬膜外阻滞和腰麻操作训练, 然后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训练, 再进行高位硬膜外麻醉训练;先进行气管插管操作训练, 再训练双腔支气管插管操作。深静脉穿刺置管等技术通常在以上基本麻醉操作技术较熟练掌握后再进行培训。在实习后期, 进行心肺复苏训练和较特殊科室手术麻醉的围麻醉期管理训练, 如小儿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五官科等的麻醉综合管理训练。

4 定期组织专业知识讲座, 加强理论学习

麻醉学内容丰富, 几乎涉及各临床专业, 对解剖、生理、病理生理和药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因此, 我们根据实习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由所有带教教师集体讨论后每周安排一次专题讲座, 并不定期地组织小讲座。小讲座不由教师决定讲什么, 而是根据学生在日常理论学习和麻醉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拟订专题进行讲解。小讲座要求有一定的综合性, 并能紧密结合临床, 由带教教师进行讲授, 对理论课内容进行延伸和补充。专题讲座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资格人员讲授, 主要针对专业培训中的重点、难点做集中剖析,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麻醉管理水平。

5 将启发式教学与病例讨论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医疗工作的灵魂。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不像临床技能那样可以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而较快掌握, 临床思维的培养要复杂得多。实习阶段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6], 因此, 我们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特别注意启发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并鼓励他们去解决问题, 时刻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 我们开展以学生为主导的病例讨论, 内容主要包括病例汇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处理措施、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等。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 由学生对临床实践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疑难复杂病例进行讨论, 要求学生自己准备、积极发言,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病例讨论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启发学生的思维, 锻炼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

6 建立教学反馈机制, 监控教学质量

由于在临床实习带教中涉及的教师较多, 教师自身素质的差异、风格习惯的不同, 使得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不一致。因此, 我们根据临床教学工作计划、教学效果考核以及学生对教师和教学质量的评分等, 建立教学工作反馈机制, 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控。具体措施主要有:临床教学考核小组定期抽查各带教教师的带教情况和大、小讲座以及病例讨论准备的质量, 根据统一标准逐一进行质量分析并评分, 帮助带教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学生定期填写《实习带教教师教学质量反馈表》, 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师, 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跟踪检查, 督促整改。

7 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评价教学效果

以分管教学的行政副主任为首成立临床教学考核小组, 依据教学大纲制订相应的考核及评价体系, 对学生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的形式包括每月一次的笔试、每两月一次的临床技能考试以及实习结束时的出科考试。笔试内容主要以基础理论知识和病例分析为主, 重点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思路。临床技能考试主要是对学生临床基本技能 (例如气管插管、硬膜外穿刺操作等) 和临床岗位技能 (例如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 进行考核。出科考试包括理论和操作两部分, 内容涵盖临床麻醉知识以及麻醉相关专业的知识, 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综上所述, 麻醉学是一门基础知识丰富、技术性强、风险大、设备依赖性强的临床综合性学科, 搞好五年制麻醉专业医学生临床教学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麻醉专业临床教学体系,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加强教学管理, 力争提高教学质量, 以培养高素质的麻醉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傅行礼, 李常淳.医学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0, 30 (2) :263-264.

[2]李立, 刘晓菊, 李冲, 等.关于当前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2) :105-106.

[3]赵小彦, 方九亿, 金世洋.实习医生医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 (5) :450-451.

[4]Howley L, Szauter K, Perkowski L, et al.Quality of standardised patient research reports in the medical education literature: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J].Med Educ, 2008, 42 (4) :3503-3508.

[5]王科, 丁晓梅, 陈若平.临床医师模拟标准化病人在肾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21) :68-69.

临床本科论文 篇11

【关键词】临床营养;PBL教学法;案例;护理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484-01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繁琐的护理工作中,饮食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与病人接触最直接、最密切的一线工作人员,护士对临床营养工作的落实、反馈和促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临床营养学》作为护理本科生的必修课,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临床营养学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营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涉及了临床医学、营养学和食品工艺学等学科,因此教员往往在有限的课时内以单向讲授为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足。我们认为在针对护理本科生的教学中,临床营养应突出护理学生今后所面临的临床实际问题,强调其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方法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以病人疾病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可将PBL教学法优化为以“案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具有良好临床营养操作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1 经典PBL教学步骤

经典PBL的实施包含八个步骤:①确定不熟悉的、难以解释词汇和语句,寻求其他小组能提供的解释。②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解释所讨论的问题。③借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常识,对问题提出所有可能的解释。④细分析所产生的解释。⑤协作小组共同协作形成一系列具体的、可实现的、综合的和恰当的学习目标。⑥ 学生通过各种资源发现有关学习目标的资源。⑦小组共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并融合成综合性的解释。⑧讨论经验[2]。

PBL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本的不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主动灌输知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和训练。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选择适当的问题,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所讨论的问题所涉及的各种知识。但具体到不同的高等院校、不同的专业课程、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PBL教学法具体的实施方式也应因人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不断调整。

2 以案例为基础的PBL法在临床营养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教学经验,我们在护理本科学生中学习《肠外营养》一章时,实施以案例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具体步骤可概括为提出问题并介绍案例——建立假设——收集资料——揭示答案——衍生深化——归纳总结6个阶段。

首先,问题应设计鲜明,紧扣教学大纲要求,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全肠外营养是二十世纪营养学乃至临床医学最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之一[3],是临床营养学标志性的一课,它的出现突破了人类以往仅能依赖胃肠道吸收营养的局限。于是第一步,我们简明扼要的提出问题:人不吃饭可以活下去吗?从而抓住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主动思维。随后我们举出案例:“无肠女”在接受全肠道切除术后二十年来不仅不吃饭和正常人一样活的很好,而且还生下一个健康活泼的女儿。此时,具体案例的介绍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将所提出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接着案例我们进一步提出第二个问题,“无肠女”是如何不吃饭像健康人一样生活的呢?此时,学生的思维已经随着教师的问题引导而开动起来,会自发提出种种假设。于是,教师和学生非常自然的进入第二步建立假設,构建假设——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教师可以把学生提出的假设写在黑板上,因为这个假设将是下阶段教学过程中大家设法实现的目标和完善修正的目标。

第三步,当学生已顺其自然提出假设,此时教师应把握课程节奏,承上启下的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完成所提出的假设,也就是所设立的目标:通过静脉补充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要达成这一目标,要解决三方面问题:第一,首先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包括哪些?第二,这些营养素是否可以直接通过静脉输入人体?第三,对输注营养液的静脉是否有要求?此时,学生的思维从前面的问题进一步被引导启发至发全方位的多元思考。至此,一个个的问题将抛砖引玉,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时老师和学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搜集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前期营养课程和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等营养学基础知识营养学知识的一个回顾和巩固。

3 以案例为基础的PBL教学法的意义

总之,以案例为基础的PBL教学法抛弃了以往教师“填鸭式”的划重点、赶进度、灌知识的做法,而是让案例做基础,在构建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主要问题为主导,引发一系列内含逻辑联系的小问题,这些问题作为“抛砖”,其最大的收获是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这才是我们PBL教学法收获的最有价值的“玉”。这点在护理本科学生的临床营养学教育上尤为重要,作为未来护理工作的中坚力量,护理本科生有能力积极主动实施整体护理,其中及早发现并主动规避营养风险、落实专业饮食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营养学作为一门课时有限的必修课程,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赶进度、灌输知识点作为唯一目标,而应当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用来激发学生对临床营养的兴趣,认识到临床营养的重要性,掌握最为关键的知识点,培养遇到临床具体问题时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才是我们以案例为基础的PBL教学方法最为重要的收获和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Rhem J. Problem—based learning:an introduction [J] The National Teaching& Learning Forum, 1998,8(1):1.

[2] Hartling L, Spooner C, Tjosvold L, et al.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pre-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22 years of outcome research. Med Teach. 2010,32(1):28-35.

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篇12

1临床带教老师与本科护生的特点

1.1临床带教老师的特点 (1) 临床带教老师在护理学生实习期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临床带教任务繁重, 且带教老师都是由临床资深的护士担任的, 除了日常工作外, 额外担任带教工作。研究表明, 88.1%的带教老师感到临床带教工作责任重大、压力大, 另外9.5%的老师认为带教工作是额外工作、报酬低[2]。这样“一心二用”, 疲劳作战, 势必会影响带教质量。 (2) 临床带教老师应该不仅能够在现实的临床环境中阐述护理理论知识, 而且能够运用临床经验及教学技能培养护生的临床能力, 促进护生学习。但是目前一部分临床带教老师只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 而不能有效的跟理论知识相结合为护生讲解, 导致护生机械地重复老师的操作, 却不知道思考如此操作的原因, 很多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 我国普遍存在护师严重缺编, 人员配置比例失调, 外加临床工作繁忙, 一部分教师担心护生会出错或觉得动作慢, 只让护生在一旁观看自己操作, 使得护生动手机会减少, 独立操作能力得不到更好地发挥;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教学手段简单落后, 师生交流不足, 不能因材施教, 使护生的潜能不能更好地发挥, 不能更好地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1.2临床本科护生的特点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 到医院实习的护生学历也由以往的中专生转为大多数是大专生甚至是本科生。 (1) 由于现代护理意识与传统护理观念的矛盾冲突, 大部分人对于大学生从事护理专业仍持惋惜、困惑甚至反对的态度, 护生自身也或多或少存在一种失落感。 (2) 很多本科护生存在“重理论轻操作”, 因此不满足于医院的教学方式, 不能接受从基础做起, 每天重复繁琐的操作, 甚至有些护生不能接受上夜班。另外, 社会功能的改变、家庭环境的影响、护理工作的自身特点等, 都会影响临床护理实习生工作态度, 甚至有的护生对护理工作会产生抵触心理。

2本科护生临床教学工作经验的探索与创新

2.1加强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培养

2.1.1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择临床实习带教老师的好坏直接影响护理教育质量, 因此, 临床带教老师因需要竞聘上岗, 通过竞聘后选择具备专业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本科以上学历的资深护士, 并且热爱护理教学。通过她们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言传身教指导学生, 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临床护理操作技能, 巩固专业思想,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备爱岗敬业责任感, 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2.1.2加强临床护理教师的培训合格的带教老师不但应具备在带教领域的丰富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一定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合临床的带教工作[3]。但是, 从事临床护理教学的老师均来自医院, 非师范类院校毕业, 因此应定期对带教老师采用外送内培式, 进行教学专业技能的培训, 提高教学能力。

2.2规范教学管理体制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制定《护生带教制度》《护生请假制度》《护生考核制度》《护生实习鉴定标管理记录》等, 用规章制度来约束每位护生, 做到公平公正。护士长和护理教学干事严格按照护生教学大纲, 制定详细的《实习带教计划》, 使实习护生和带教老师都有章可循, 严格按照带教计划, 进行施教, 教学干事定期检验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及实施效果, 并给予指导。

2.3反思性创新教学模式临床教学中运用反思性教育, 反思性创新教育与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教学方法正相反, 它将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发展护生学习能力, 培养护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成功转变。

2.3.1护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管2张或3张病床作为床位护士, 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在护理评估、诊断、计划、措施、评价等程序时指导护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并给予解决, 最后老师应以答疑、解惑等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不仅是引导护生发现问题, 更重要的是考察护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指导护生主持护理查房指导护生以问题为基础的形式进行探讨。查房时以病人的问题为基础, 由学生主讲, 以老师指导讨论相关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人人参与。教师要营造自由、民主、轻松的气氛, 让学生有驰骋想象,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最后由老师总结评价。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自学, 识别问题、分析问题、查找资料,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 体现创新教育理念, 致力于培养开拓型护理人员。

2.3.3以护生为授课主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向讲台, 前期提供课件主题, 做好辅导工作, 传授讲课技巧, 课后给予点评, 表扬讲课中的闪光点, 指出不足之处, 并对课件中的重点内容补充强调。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可使课堂气氛积极活跃,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及表达能力, 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吸收和掌握知识。

2.4信息化教育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较为单一, 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常导致授课效果不佳。“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管理水平”写入《教育法》。微信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网络通讯工具, 已成为大众日常沟通必不可少的新型沟通方式, 已有利用微信技术于临床护理教学取得成效的相关报道。我们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建立微信公众号, 护生订阅微信公众号, 微信教学的信息内容由带教老师定期发布, 及时更新。护生在学习后, 立即在平台上做掌握知识点小测试, 以检测学习效果, 有疑问时, 可在微信平台上提出讨论, 带教老师进行答疑, 增加互动性, 激发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微信教学操作方便,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使得学生与老师有了很大的自由操作空间, 很大方面减轻了老师的压力, 并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交流, 提升护生的满意率, 提高带教质量。

2.5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表明, 护生的临床能力水平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呈正相关[4]。临床上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BL) 教学模式, 在PBL中采用以临床常见问题为引导展开教学, 引导护生主动思考问题, 合作解决问题, 据相关研究显示,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 PBL教学组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显著提高[5,6]。

2.6科研能力的培养护理本科生在校期间学过统计学、文献检索等科研基础课程, 护理本科生的期望调查中, 进行科学研究则排在第一位[7], 国家教学部门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做出了专门的规定, 其中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应该具有开展初步科研的能力。临床护理部门建立导师带教制, 选择院内科研能力强的护士为导师, 定期指导其查阅护理文献, 增加文献阅读量, 每月翻译英文文献2篇, 提高英文水平, 并让护生参与导师的课题, 培养护生的科研能力。

2.7健全临床教学质量双向评价系统护生出科时原来是单向评价, 只是带教老师对护生的出科考核及评语, 可改为双向评价, 给予护生发放教学评价表, 进行不记名评分, 实事求是评价带教老师, 提出带教意见或建议, 教学相长, 持续提高带教质量。并且, 每月召开实习护生座谈会, 听取护生的心声, 鼓励她们谈实习中的体会, 交流实习心得。

3小结

只有护理教师和临床护理管理人员共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创新护理教学模式, 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水平, 才能满足本科生实习需求的保证, 及跟得上飞速发展的医疗护理事业, 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身心健康需要, 培养出一批集咨询者、协调者、教育者等为一身的护理人才, 服务于人民, 使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合社会的需要。

摘要: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与教学方式、临床带教评价系统等方面分析影响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质量的因素, 提出应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规范教学管理体制;创建良好的临床教学环境、改革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以及完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小玲.“任务驱动”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5, 9 (60) :71-73.

[2]马小琴, 陆旭亚, 汪建国.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 2007, 3 (2) :81-82.

[3]叶琳, 张海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几项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 (2) :76.

[4]王晓艳, 朱宗红.PBL教学法在卒中单元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4) :117.

[5]Forneris SG.Self-report Iuestion nairesof nurses in Taiwan reveal that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nursing competence are both at the middle level and there is acore lation between the two[J].Evid Based Nurs, 2012, 15 (3) :74-75.

[6]Tiwari A, Lai P, So M, et al.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lectur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J].Mede Duc, 2006, 40 (6) :547-554.

上一篇:合理用药若干问题下一篇:利用积分学证明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