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升本科论文

2024-06-18

高职升本科论文(精选7篇)

高职升本科论文 篇1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生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学春在教育界别联组会上, 针对近日20多所优质民办高职升格为本科院校的事放了一炮:“盲目追求本科的做法很有可能导致这批高职丢了职教优势, 与现在国家的导向极不相符!”

李学春说,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一直是“一条腿长, 一条腿短”, 职业教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国家、社会的需求。“现在, 国家要汇聚全社会之力, 向职业教育聚集, 大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了保住原本就很少的职教力量, 有关部门三令五申, 高职不能升本科问题现阶段不争论、不动摇。这到底咋回事?”

这个话题被抛出后, 教育界别的委员们开始争论。3月10日的小组讨论会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再次公开回应了这个话题, 又掀起了新一轮争论。

一位在教育行政部门任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委员表示, 目前, 国内教育界确实存在中职学校拼命想升高职, 高职院校脚踏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两条船”, 削尖脑袋升本科的现象。

“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任务与分工是,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科层次人才。这个工作是值得尊重的, 没有必要非往本科那条路走。这批优质高职发展起来不容易, 我担心他们跑到普通教育的队伍里, 按照本科的模式发展实在可惜。”该委员说。

“有一些高职院校整天嚷嚷着要升本科。还是那些教师、那个实力, 升了本科水平就能提高了?今天升了本科, 明天是不是还要申请硕士、博士点?”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章义和插话道。

秦和对民办高职升本科持赞成意见。她认为, 目前, 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很不足, 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鼓励民办高职高水平发展, 要允许高水平高职院校进入本科系列。

章义和认为, 国家要扶持民办教育, 但不能认为同意民办高职升本就是支持, 不同意就是不支持。

一时间, 大家的争论不可开交。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提出了一个新的角度。“讨论的关键不应该聚焦在民办高职能不能升本科上, 而是要看这批学校够不够格办本科。”苏华说, “民办高职可以升格, 变成应用型大学, 但关键是如何评定。”

苏华认为, 目前的评定标准的确存在对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产教结合程度等应用型大学的关键指标体现不足的问题。

“我们对现代职教体系中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研究还不成熟, 在标准、内容都尚未确定的情况下, 盲目让高职升格, 是一种错误。”李学春说。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2014年3月11日第1版)

高职升本科论文 篇2

2015级新同学:

您好!欢迎来到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学校将于2015年9月2日办理报到入学手续,9月2日-9月6日进行入学教育,9月7日正式上课。新的大学生活从此开始。为了您能顺利办理入学手续,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一、学生报到

报到时间:2015年9月2日8:00~16:00 报到地点: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清源北路19号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清源校区

1、入学手续办理程序:

到校后应先向专业所属院系领取《入学安排表》和校园一卡通(用于就餐、洗澡、打水、校内身份识别等),按《入学安排表》要求办理公寓住宿等报到手续。

2、特别提示:

★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入学者,须以书面形式向专业所属院(系)请假。★档案由高职学校直接交付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8月1日-9月2日期间请登录迎新网(http://baodao.bipt.edu.cn,用户名:考生号,密码:录取通知书编码)准确填写《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生入学登记表》上的相关信息。来校报到后,再按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信息,然后生成、打印出《学生入学登记表》并将该表提交学生档案室归入学生个人档案。

二、入学时须携带的材料

1、录取通知书;

2、户口迁移证,北京生源同学一律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3、自行用A4纸打印《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生登记表》一份;

4、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均需要转移党组织关系。

①北京新生党员:需开具区(县、局)党组织介绍信,介绍信抬头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组织部”,去向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院”。/ 4 ②其他省市新生党员:需开具县级(含县级)以上的党组织介绍信,介绍信抬头为“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处”,去向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院”。

组织关系请注意务必在介绍信的有效期内由本人携带到学校办理接转手续。团员自带组织关系,入学后交所在班级。

三、缴费事宜

学费和住宿费原则上以银行扣划方式缴费,不收取现金,请将超过二项合计数的金额(至少超出1 元)于8月10日前存入自己的银行卡中,以便学校委托银行扣划款。具体操作详见《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生使用北京银行卡交费须知》。

1、学费按专业收取: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七个专业学费为4200元/生.年,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费为4600元/生.年。

2、住宿费: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专业同学入住康庄校区,其他专业同学入住清源校区。住宿费分为750元/年(6 人间)和900元/年(4 人间);存入时按900元/年标准,扣款时按实际住宿相应标准,剩余存款仍保留在学生银行卡内。

★因家庭经济困难暂时交不上学费和住宿费的同学,报到时携带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开具的特困证明,到校后通过“绿色通道”办理相关手续后即可报到。学校有非常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在校就读期间同学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

四、其它相关费用:

1、教材供应:教材费预计400元左右,学校负责联系有资质的教材供应商,进校直接为学生提供教材供应服务,学生可自愿购买,不同专业教材费用有所差异。报到当天购买教材。

2、床上物品:公寓化床上物品根据自愿的原则进行购买,500元左右。

五、入校学习生活指南 / 4

1、户口迁移:北京市生源同学户口不迁入学校。北京市农业户口同学应在高职学院领取《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农转非证明》,然后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农转非手续,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无法提供《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农转非证明》。

外埠同学持录取通知书到当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请认真核对户口迁移证上的姓名、出生时间,相关信息与高考报名表、录取通知书及身份证的姓名不一致的,将无法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迁移证上要注明居民身份证号码及出生地、籍贯,户口迁移证上的字迹一定要清晰,不得涂改,如有涂改,所改字迹要加盖公章方有效;户口迁移证应加盖“农业”与“非农业”印章;在户口迁移证右上方须写明自己的身高(厘米);户口迁移证上户口迁往地为“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清源北路19号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应注意保存好户口迁移证及身份证的复印件,以备将来查验。

★需要办理户口迁移的同学,入学时请携带身份证标准证件照一张(一寸白底照片),照片背面填写本人生源地、姓名、班级信息。

★由于新生身份证办理周期较长,需要在一年级期间出国的同学请于报到前在您户口所在地办理护照等手续。

2、入学复查:到校后要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发现弄虚作假或冒名顶替者将取消入学资格。学校将于10~11月为入学复查合格的新生统一办理学生证和身份证,北京生源同学不再办理身份证。

3、安全教育:

★入学后的生活费最好不要带在身上,可以考虑将生活费一次性存入银行卡,或由家长定时存入银行卡,学生在学校附近的提款机支取;也可以办成信用卡,主卡由家长保管,学生拿附卡,这样家长可通过每月银行寄出的对账单或通过电子银行服务,了解学生使用资金的情况,并及时进行指导。大额现金应及时存入银行,随用随取。使用银行卡时应注意用卡安全。

★在学校生活期间,手机、CD机、MP3、笔记本电脑等物品应妥善保管,不要随便放在桌上、床上等显眼位置,柜子、抽屉要及时上锁,进、出房间要随手关门;拒绝任何形式的上门推销和无关调查活动,发现类似情况请主动拒绝并及时向公寓管理员或安全保卫处保安人员报告;不要轻易购买以学校学生会或其他学生组织名义出售的电话卡。同时提高防火安全意识,严禁在宿舍使用明火或焚烧纸屑及乱扔烟头;不得私拉乱接电线和使用/ 4 电炉、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若您在校园内遇到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等治安方面的问题,请及时向学校安全保卫处报警,若您是在校园外遇到类似问题,请及时到当地派出所报警。

六、来校乘车路线

学校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京开高速公路大兴段西侧,五环路黄村出口南侧,交通便捷,从市区有多条地铁公交线路到达学校。

乘公交车、地铁:乘456路在清源北路站下车即到学校清源校区南门;乘631路在枣园小区站下可到学校清源校区北门。乘410路、610路、968路、829路,在清源西里下车,或乘坐地铁大兴线在清源路站下,往北第一个路口沿清源北路向西即到学校清源校区南门。

自驾车:开车可从京开高速路黄村出口驶出,右转沿清源路行驶至兴业大街右转,向北行驶200米第一个路口右转即可到达;从五环兴业路(黄村)出口驶出,沿兴业大街行至清源北路左转即可到达。

8月1日后,您可以登陆学校迎新网http://baodao.bipt.edu.cn,查询自己的入学信息(班级、宿舍安排情况将在8月中旬陆续更新),其他未尽事宜可在迎新网查询您所在院系主管学生工作书记或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等老师联系方式,与老师进行沟通。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全体教师和同学欢迎您的到来,希望您的加入会给带石化学院带来新的气象,增加更多的骄傲,学校将不遗余力地对您的学习和生活做具体的指导和安排,帮您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

让我们共同努力,齐创美好未来!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高职升本科论文 篇3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国内外外语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从教学理论、教育方法到教学模式上的变革。专家与学者们开始意识到, 外语教学的发展不再取决于通过专家自上而下构建的大纲、教材和教法, 而是取决于教师本身, 即教师自身的发展。高职升本科大学英语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 因为高职升本科学生是以高职为起点转入本科学习的, 他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仍在唱主角: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授课照本宣科,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仅从一些词汇、语法和翻译掌握方面来考虑。因此, 高职升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待深入进行。

1 反思教学的定义及其特征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 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徐晓霞, 2003:10) 。教学反思的理论可追溯到杜威提出的观念:反思是一种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 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需要经验和反思相结合, 并指出没有反思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如果教师不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仅仅满足于已获得的经验, 那么它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2003:10) 。可见反思对于教师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熊川武, 1999:123) 。我国语言学家武尊民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师对每节课的几十分钟所发生的事情加以注意, 通过记教学日记、写教学报告、进行调查问卷与座谈、做课堂教学现场录音录像、听同行讲课等教学行为研究的方式, 研究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 从而加深对外语教学的理解 (Jack C.Richards&Charles Lockhart, 2000:F4) 。在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师开始了反思型教学的思考。而国内对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与教师反思培养研究关系较为密切的有申继亮、辛涛等, 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

反思性教学具有以下特征:1) 主动性。首先, 从主观能动性上看, 教师不光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兴趣和学习过程加以关注, 而且也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 有较强的改进教学的意识和要求。其次, 反思性教学的关键在于调控整个教学过程。第三,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断改进、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达到不断超越自己的目的。2) 反馈性。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注意各种因素的变化, 审视和检查教学活动的效果。3) 调节性。在反思性教学中, 教师常常会根据反馈的各种信息, 对预期的教学目的和今后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当调整。反思教学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教师会不同程度地获得一些新的启示, 产生新的跨越。4) 有效性。由于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协调好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发挥出最佳效果, 因此, 教师通过反思, 采取各种措施, 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更加合理、有效。

2 反思性外语教学可解决的问题和意义

反思性教学可以在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时不仅从学生角度寻找原因, 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它还可以解决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和教育政策的执行者而缺乏自主权的矛盾。反思性外语教学的实施可以促进教师不再照本宣科, 而是积极主动地不断探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做到因材施教。反思性外语教学给予教师充分自主的权利, 也激励了教师的进取心和自我发展, 它是对传统的教师教育观的有利批判。反思性英语教学使教师从教育技术的“奴役者”演变成教育的“思想者”, 从职业的“谋生者”发展为专业的“创造者”。反思性英语教学还为教师之间的沟通、经验的分享提供了一个平台, “经验型的知识”只有通过教师之间的沟通、示范课等实践活动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3 反思教学的实践

英语课堂教学集启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于一身。英语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 调整、改进教学行为来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考, 强化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 实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目标。在高职升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 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反思尝试:

3.1 课堂教学前的反思

1) 反思教材内容。教师只有充分了解教材体系, 明确教学任务, 掌握教材的基本框架、知识结构以及各篇章的侧重点和难点, 才能最终明确自己的教学方向, 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只有对教材熟悉, 教师才能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2) 反思教案的设计。教案优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教师既要考虑教学内容是否需要更新, 也要考虑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要求、认知特点等各方面因素。此外, 教师对于教与学的认识也会随着时间和实践的推移而有所改变。准备教案的过程就是教师决策的过程。有经验的教师一般能把握课堂教学, 完成教案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并且在课上随机应变。

3) 反思学习者对学习的认识和认知方法。学习者的认识系统包含有他们的学习动机、对语言学习的理解、对所学语言难易程度的期待、以及所偏爱的学习策略。所谓认知方法是指学习者所喜欢采用的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专家把学习方法分为四种类型:具体型、分析型、交际型、尊重权威型。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应付不同学习任务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Ox ford (1990) 把学习策略归纳为六种类型: (1) 记忆策略; (2) 认知策略; (3) 补偿策略; (4) 元认知策略; (5) 情感策略; (6) 社交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就是在进行教学决策时教师要把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而加以考虑。教师如能了解学习者所使用的学习策略的情况以及对他们学习效果的影响, 就能更好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而调查问卷就是一种反思性教学。教师通过调查问卷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 也可以了解班风、学风, 做到因材施教,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地发展。

3.2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常言道:“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可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重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应对一些突发的未预料到的紧急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从而确保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在高职升本科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笔者通过变换某些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变换到讨论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等。此外, 通过观察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反应、小组活动的参与情况、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的情况, 语言的运用, 尝试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习者不同的个性和认知方法的差异, 把学生可分为这几类:努力学习型、默默无闻型、社交型、附庸型、游离型、厌学型等。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到有的放矢, 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课堂上更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 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3.3 课堂教学后的反思

课堂教学后的反思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教师课后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 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布置、成功与失败经验进行理性的分析。比如:在授课中重点、难点是否讲清楚了?课堂内师生间如何进行互动?时间是否安排得当?哪些地方施教不畅?如何改善这一局面?等等。二是从学生的角度。教师可通过开展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让学生参与评教评学等方法得到学生的反馈意见, 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结束语

总之,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反思, 教师及时调整、改进其教学行为来组织课堂教学, 指导学生学习, 引发学生思考, 最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则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获得更多的实际体验, 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进而自觉地制定学习计划, 选择学习方法, 调整学习行为, 通过对学习效果的检验, 最终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Freeman, 1989) 。这些策略在师生之间构建了一种协作形式, 从而使教学相长, 达到师生共同提高, 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晓霞.谈反思教学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 2003 (5) :10.

[2]顾亚倩.大学英语反思性教学在自主学习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6) .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23.

[4]Richards J C, Lockhart C.第二语言课堂的反思性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5]高翔, 王蔷.反思性教学:促进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2002 (2) .

单招专科可以升本科吗 篇4

很多学习不是很好的考生想要报考高职单招,却还想要本科的学历,那么高职单招可以升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单招专科可以升本科相关内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高职单招可以升本吗?

高职单招是可以升本科的,目前高职单招的升本方式有三种:

1、专接本、针对专科在读生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报名考试的,非应届生不能参加。难度很大。考上后继续在本科院校进行全日制就读2年,然后考试毕业拿学士学位,含金量较高。每个大专基本上都会有5%的专升本名额,只要你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毕业的时候就可以申请专升本了。专升本考试是大学专科层次学生进入本科层次阶段学习的选拔考试的简称,是大陆教育体制大专层次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考试制度。

2、自考专升本、针对具有专科学历的社会或者在读专科学生,专科生在大一就可以进行报考,难度也大。学制是2年,意思就是最快时间就是2年就可以考完全部课程,考过就可以直接申请学位拿本科毕业证,含金量第二。

3、成交本科、可以直接高起本,也可以专升本,类似于高考,需要参加入学考试,考试很容易通过,然后进行全日制或者业务或者函授形式的学习,毕业也不难,宽进宽出。也可以申请学士学位,含金量一般,难度一般。

高职单招与统招升本有区别吗?

高职单招考生与统招考生在进行学校后,升本深造的机会完全平等。高职单招与统招两者仅仅是招生的方式不同,入学后在学费、住宿费、日常管理和学籍管理包括毕业文凭等方面同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学生完全一致。单招考生也可以和统招学生一样提高学历进一步学习。

高职单招升本容易吗?

专升本相对来说比较难,它需要看考生的努力程度,考生付出得多,努力得多,自然就能考上,专升本一般是在大三上学期报名,在大三下学期的3月中旬左右考试,4月份出成绩,就能知道你录没录取,如果你被顺利录取,根据每所高校的具体开学时间去报到,在本科学校继续读两年,然后毕业拿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你的学历就是本科。专升本考试是非常严格的`,跟高考相类似,但是考试的内容相比于高考还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

高职升本科论文 篇5

1 专本教育内涵及其分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各层次学历的学业标准中, 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 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 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从学业标准可以看出,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在知识方面, 对专业理论基本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能力方面, 明确提出了研究能力要求。因此, 本科教育不能被简单地认为是专科教育的放大与拓展, 而是一种内涵上“质”的变化。通过教育要素的比较, 可管窃这种实质性的变化。

显然, 专本教育存在显著的差异, 新升格为本科院校要实现内涵升本, 首先要办学形式、培养目标、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师资结构、实验室六个方面实现由专科向本科提升的转变。但是, 在注重专本教育差异性的同时, 不能忽视他们的趋同特性:都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 也是学生后续发展的需要;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是培养实用性与应用性人才的共同要求;都重视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 他们对社会的任何一点贡献都离不开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 本科教育不应对专科教育的全盘否定, 其积累起来的众多办学经验, 本科教育同样可以借鉴。

2 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时期, 由于历史欠帐较多, 人们在高等教育竞争当中表现出的心态浮燥、功利较重、短期行为较多等原因, 使升格后的院校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育观问题。专升本是一个跨越式、上层次的质的变化, 本科教育观念与专科教育观念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 教育观念、理念的更新与确立是至为关键的问题。当前, 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存在“本科教育专科化”的现象。部分干部与教师, 没有牢固树立本科教育意识, 凭借自己具有多年从事专科教育的经验与突出表现, 认为虽然学校升格, 但自己作用不变, 角色不变, 职能不变, 在实际工作中以在专科教育中早已形成的思维定势、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照搬到本科教育中。

(2) 办学条件与任务问题。在升格前, 大部分院校办学条件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 “专升本”后, 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教学与科研设施不完备, 已经影响到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办学任务方面, 大学本科强调两个中心, 既教学与科研, 大专只强调一个中心, 即以教学为中心, 而许多新建本科院校仍然格守“以教育为中心”, 对教师的考察只注重教学质量的评价, 而对科研工作缺少硬性要求, 从而导致科研意识得不到强化, 科研工作的随意性较强。因此, 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任务上尚未跟上专升本的变化。

(3) 师资结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遇到的共性问题之一是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相对本科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高职称、高学历比例较低。同时, 科研与技术开发薄弱, 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 导致在多数升格后的院校难以形成科研队伍和学术梯队, 也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4) 课程建设问题。新建院校课程体系都面临一个转型的问题。由于时间仓促、观念模糊、特色还未确定的情况下, 许多专业的课程体系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 课程设置显得比较随意。当前, 许多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是在专科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学时数, 或者照搬现有的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前者不符合本科教育质量要求, 难以培养出真正的本科人才;后者重复老牌名校教学模式, 不易形成新建本科的特色, 定位不准, 难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5) 科研与技术开发问题。由于专科教育强调教学, 本科教育强调教学和科研, 因此多数升格后的本科院校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缺少学术带头人、科研队伍薄弱、尚未形成良好的、高层次的学术环境。由于历史原因, 在升格转型期, 科研与技术开发管理机制尚未健全之时, 仍有许多教师缺乏科研与技术开发意识, 开展科研工作的压力不大, 随意性较强, 在省级以上课题立项中, 仍然是教研课题较多, 科研课题较少。

3 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内涵升本的建设方略

3.1 专升本后的战略转移

(1) 目标定位的转移。

新建本科专业教育没有实力、也没有必要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 而应该为地方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既有厚基础、宽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本科人才的一般要求, 又突出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且职业及岗位的适应性广, 后续发展能力足, 明显区别于高职高专人才。

(2) 办学中心转移。

专科教育只强调一个中心, 即以教学为中心, 本科教育强调两个中心, 即教学与科研。正是由于这个差异导致专科在科研实力上与本科有很大不同, 也是专升本后, 专业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3) 教学内容的转移。

在知识面、知识结构上, 基础课应由专科的“必需、够用”为度转为基础扎实、增强后劲;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由实用型、岗位针对型转变为应用型、适应型, 强化实践以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上, 低年级实施通识教务, 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

3.2 内涵升本的应对策略

(1) 转变教育观念是实现内涵升本的前题。

新建本科院校要以教育观念改革为先导, 开展本科教育观念大讨论, 统一教育思想, 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本科教育观念中, 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应当受到重视:

①提倡素质教育。加强和提倡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观念上具有时代特征的一个大突破。素质教育培养的高质量人才是知识、能力、素质高度和谐完美的统一。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不同, 素质教育与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某个领域的系统知识和相应能力, 但基础能力弱, 心理素质差, 自我开拓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弱。在本科素质教育中, 注重学生可再开发能力, 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研究事物和创新能力, 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能力。

②注重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许多本科院校所提倡的本科教育观念。通识教育旨在培养与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 学会归纳、推理、分析、综合等方法, 而专门化教育则围绕着能力培养进行深度教育。因此, 大学本科教育以打好基础为主, 在课程设置上以宽基础, 重方法为基本思路, 强化通识教育。

③加强科研与技术开发意识。改变传统的办学理念, 充分认识科研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新升本科院校在以教学为主的同时, 需要不失时机地大力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提升专业学术水平与学术声誉、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与业务能力。教师既从事教学, 又进行科学研究, 一方面用科研成果的源充实、更新教学内容的“流”;另一方面教师在科研中开发自己创造性的同时, 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反过来, 教学也能够使教师的基本理论更加严密和系统化, 从而促进科研。

(2)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内涵升本的关键。

新建本科院校, 首要的任务是建设一支学历、学位、职称、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为实现“内涵升本”提供切实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坚持培养与引进同时并举的方针, “留住现有的优秀人才”、“发展潜在的可塑人才”、“引进外在的优秀人才”, 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设一支能适应本科教育的教师队伍。重视现有教师培训, 整合教师资源, 增加教师的凝聚力, 是搞好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加快引进人才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与学术水平的有效措施。

(3) 科学研究是实现内涵升本的动力。

高职升本科论文 篇6

关键词:辅导员,本科院校,中职升本学生,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

一、遵循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改革

在对本科院校中职升本学生公共基础课课程进行相应改革时,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促进中职升本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很多中职学生受到中职教育理念影响比较严重,在升入本科后还停留在以前的教学理念中,这就需要辅导员对这些升本学生进行充分了解, 他们毕竟是从中职院校来的,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学习状况都有很大不同,在公共基础课改革过程中,要坚持“以生为本”。教学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培养学生, 从而能够使公共基础课课程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效地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除此之外, 在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过程中还要将本科院校中职升本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充分考虑进去, 要通过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促进中职升本学生全面发展,不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秀的品质,提高修养,以便本科院校中职升本学生通过公共基础课不断完善人格和提高修养, 从而对将来有更好、更切实际的规划,以便促进本科院校中职升本学生学到知识,更加科学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

二、不断创新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

当前我国很多本科院校中职升本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对高校更好地教导学生、培养学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本科高校中职升本学生的教师要改变思维,摆脱相关的条条框框,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学习最新的相关知识,将有用的社会信息和网络资源跟本科院校中职升本公共基础课内容紧密结合,从而使本科院校中职升本学生公共基础课课程一方面包括传统的一些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有一些相应的创新内容,这样就可以使本科院校中职升本学生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融入社会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 从而使公共基础课内容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本科院校中职升本学生的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先进知识,多关注社会上的热议新闻,多掌握一些网络资源、信息,从而不断丰富自己,这对辅导员更好地教育和培养本科院校中职升本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

当前我国很多本科院校中职升本学生的辅导员由于自身综合水平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致使一些中职升本学生不能理解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性, 使学生将来不能准确规划未来的发展。学校要加大对辅导员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比如,学校可以多组织相关的经验交流会,加强辅导员之间的经验交流,还可以多组织相关专家来学校讲座, 这样就可以使辅导员更好地学习,从而提高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辅导员还要不断学习网络知识,不断丰富自己,从而不被社会淘汰,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和教育理念, 从而帮助辅导员更好地利用公共基础课帮助学生认识到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性。

四、创新公共基础课考核方式

当前我国大多数本科中职升本学生公共基础课考试侧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一味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对全面提高中职升本学生综合素质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这种考核方式也是非常不科学的。因此,要对不同专业中职升本学生进行不同的考核,细化学生的考核方式,分类型进行考核,这样考核就更具有针对性。针对公共基础课多样化的动态特征,可以采取过程考核和最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采取问卷调查、书面问答等方式考核,从而考核中职升本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五、结语

高职升本科论文 篇7

关键词:高职本科,知识(技术),高等性,产业链

一、现行高职院校对“升级本科”孜孜以求

关于高职教育的“高等性”,长期以来是个语焉不详的命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现行高职教育本身发展落后,与普通本科院校形成较大差距而被边缘化这一事实。代表高等教育主流以大学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对高职教育属于“另一类型”高等教育的说法并不认同。原因除了根深蒂固的理念上的优越感,还有实际考量。数年来持续进行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重大结果之一就在于,中国的高等教育总体规模足够庞大,结构却更为失衡。作为一种本能的应对,高等教育正在尽可能提高而非降低高等教育的门槛,并试图把一批发展状况不佳的地方普通高校转移出大学这个神圣的殿堂,以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含金量,而非相反。

但对长期处于大专层面的高职院校而言,升级为本科层次始终具有一种深层次的内在动力,几乎为所有高职院校孜孜以求。就当前所看到的,“升级”背后具有显著的利益,例如,行政级别提升、学校声誉提高、办学经费增加。这种心态与普通本科院校积极申报硕士点、博士点并无本质区别,均期待借此获取更优越的办学条件,从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高职院校对“升级本科”的持续关注,一般认为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2000年前后教育部门批准了一批高职院校升级为本科; 二是近年来持续发酵的现代职教体系建构,在适应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喧嚣中,引发了对“技术本科、高职本科”1的热烈探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则积极试点“职业教育等级制度”。如果说第一阶段的升级主要强调院校行政别的整体提升,忽略了专业差异,体现出一种粗放式特征的话,那么第二阶段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则开始强调不同层级之间内部要素如课程的有效衔接。升级正在从粗放式走向内涵式。

高职院校寻求升级本科,除了自身的利益追求,还蕴含着其他重要动因: 一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高职教育实现了大规模的拓展,目前以大专为主的高职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一半以上份额; 数量的增长必然导致层级的分化,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质变,分层分类成为一种必需。二是通过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示范校”、“骨干校”建设,不少高职院校办学实力获得显著增强,结构进一步理顺,发展运行状况良好,在各种指标尤其是就业率甚至就业质量上均超越不少普通本科院校2。面对略显颓势的某些普通高校,高职教育历史性地展示出某种优势。正是在这种此消彼长中,高职教育的话语权逐渐形成。三是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的紧迫需求,现行高等教育的缺失。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现行普通本科院校和大专层次为主高职院校均无法保质保量生产出此类人才; 前者基于学术性传统而与现代产业所需的实践性( 操作性) 严重脱节,后者则由于层次低、年限不足,缺乏必需的知识、技术、技能储量。

二、与高职院校“升级本科”相关的三个视角

( 一) 现代职教体系完整性的视角

从这个视角出发,高职教育不应限于大专层次,应具有完整性,升级是合理的; 职业教育与传统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并非层级的差异,而是类型的区别。依据主要有三个: 一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教育分类,高职教育被认为属于与普通高等教育( 5A) 并列的5B教育3。二是在实践中,德国、日本、我国台湾等经济发达国家、地区不少技术与职业院校经过发展,逐渐进化为技术学院,进而科技大学,步入高等教育的神圣殿堂。如我国台湾地区现行技职教育体系由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与科技大学构成,形成完整的体系[1]。三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拥有多种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智能之间并无高低的层次差异。每一种结构和类型都可能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从而发展成为精英人才。具有较好抽象思维的人,往往更适合进入传统普通高校,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 具有较高形象思维的人,则因更容易掌握技能而可以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出特长[2]。以上依据表明,职业教育应是一种独立类型的教育。既然职业教育属于一种类型,那么,在层次上就应上下贯通,形成完整的体系。所谓“现代职教体系建构”,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化。这样,就可以理直气壮、顺理成章地谈论高职教育的“升级本科”。

( 二) 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视角

从这一视角出发,德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完整,出现了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高职教育,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之处在于这些国家( 地区) 经济发达,尤其是制造业发达; 其实在大部分( 经济不甚发达) 国家,大专层次的职业教育属于终结性教育[3]。这些院校并不寻求升级,而是通过“立交桥”模式与高校实现贯通,实现高端化目标。也就是说,教育层次始终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就我国而言,当前虽然出现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轨的趋势,但总体上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是著名的“世界工厂”,而非“世界工场”。这种整体上的落后态势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因此,我国高职教育保持大专层次具有合理性,当前理应集中于“类型”建设,而非“层次”提升。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普遍吸引力不强,根本原因并非在于层级低,而是未能办出类型特色; 相比之下,有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并未提升,但普遍形成了特色,照样在人才市场上有良好的竞争力。如在德国,75% 的初中毕业生选择了到企业和职业学校进行双元制的教育培训,只有25% 的学生选择进入普通教育[4]。可见,层次的高低并非判断职业教育优劣的唯一指标。这样,谈论高职教育的“升级本科”就缺乏必要的紧迫性。

( 三) 高等教育高等性标准的视角

在当前尚无高职教育高等性标准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高等性标准可以直观地展示出现行高职院校的高等性程度,并形成对照效应。一般认为,从理念和技术的层面,高等教育的“高等性”具有三大特征4:

1. 涵盖高深学问。高等教育研究和传授的往往是人类社会或者国家、区域中重大、前沿、全局性问题,涵盖复杂精深的知识、技术。并通过学术体系保持着这种高等性。高深学问具有重大价值,是高等教育在千百年发展中形成的标准与特质以及一种自我认同与保护,并成为推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伴随着“高深学问”的生长。

2. 具有创新能力。对创新能力的追求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高等教育最初只有教学的功能,满足于知识与文化的传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演化的加剧,学问亟须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高深性,于是逐渐衍生出科学研究的功能。创新能力成为评价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缺乏创新能力,意味着知识和技术的迅速陈旧,从而丧失其高深性。

3. 完整教育。伴随着对教育工具性功能和功利性弊端的进一步认知,培养完整的人越来越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使命。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门教育,其培养目标不仅在于应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更需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个性,能够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社会公民。这越来越成为所有专门教育发展的基本共识。基于该理念,大学普遍延迟了专业教育,入学时按大类招生,入学的前两年甚至整个本科普遍施行普通教育。这既促进了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质的协同发展,也拓宽了专业基础,还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这是单一的专业化教育所难以企及的。

三、现行高职院校“升级本科”的路径选择

( 一) 建构独立的知识( 技术) 体系

高职院校升级的本质是专业升级,其核心在于打造高端的知识( 技术) 体系。知识( 技术) 的内在张力是推动院校发展、升级的核心要素,是对高等性追求中最原始、最本能、最强烈的驱动力。正是在知识( 技术) 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天的样式。现行我国高职教育并未形成这种内在力量。首先,知识( 技术) 的积累不够,大部分是来自对学科体系的简单复制,零碎低效、缺乏体系; 校企合作不足,缺乏与产业链的深度、流畅对接,无法从产业链获取足够的、新知识( 技术) 。其次,缺乏对实践性知识( 技术)的深刻掌控,没有形成对诸如普通高校中“学术共同体”对这种知识( 技术) 进行有效整理的学术体系。这样,知识( 技术) 无法通过整理、归纳、创新中形成新的价值,难以摆脱陈旧的命运; 以至于最终无法依据知识( 技术) 的内在特性建构起符合知识( 技术) 规律的教育教学体系。

这种内在动力的形成,是建立在知识( 技术) 的大量聚集的基础上,通过数量的积累形成知识( 技术) 之间的融合,产生新知识( 技术) ,最终实现层级的自然分化,升级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

( 二) 打造另一类型的“高等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较短时间内得以剧烈扩张,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但这种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延式,表现在数量上,包括学校、专业、学生数量,高等教育结构并未得到进一步优化。作为一种修补,我国现行高职教育要在遵循高等教育普遍价值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塑造出符合市场需要、遵循高职教育内在规律的高等性标准。其“高深学问”不应表现为知识逻辑,而应表现为产业链中高、精、尖的实用型技术和实践性技能; 并按技术或职业的逻辑建构学问、教育、教学体系。“创新能力”不应表现为理论创新,而应体现于一线实用技术的发明创造、科研成果转化、管理流程优化、技术改良,以及工艺革新; 还体现为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术来解决生产操作中的难题; 并能够针对实际需要,有效带动和组织协调其他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把精密的设计图纸变为可以实用的高质量产品。“完整教育”不应表现为典型意义上的全面人文教育,而应强调建立在宽厚的职业群基础之上,更为关注企业文化,养成高尚的职业素养。

( 三) 抓住“产业链竞争”的纲,摒弃非本质区别,与普通本科院校展开同台发展、竞争

在目前,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差异显著、区别分明,如“职业性与学术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等等。这些差异有些是本质的,有些是非本质的; 有些是内在的,有些是人为的。过于强调二者的差异性反映出一种矛盾的心态: 一方面,在激烈的竞争中高职教育作为一个后来者,面对着拥有深厚历史积淀、占据主流的普通高等教育很难获得优势,亟须不断打造出“独特性”摆脱与普通高等教育同台竞争的阴影。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积淀、社会观念、国家政策、财政投入方面形成的巨大差异使高职院校发展处于不平等的境地。高职院校迫切希望获得同等待遇,消弭这种人为区别,并积极寻求在与普遍本科高校的同台竞争中获得优势。这种独特性与共通性共存的心态,伴随着高职教育成长的全过程。

实际上,从市场的角度看,市场并不关注二者的所谓区别。市场关注的是不同层次与类型的人才资源是否得到足够供给和合理配置。市场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这个过程,使人才培养过程趋向合理化。从这个意义上看,两种教育共处于统一的人才市场,遵循同样的市场标准,如成本、质量、效率、效益。二者的区别在于所培养的人才占据着产业链不同的位置; 这种位置同时也决定着教育的地位。产业链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增值率和市场价值。如产业链的研发、营销环节,具有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的特征; 而处于产品制造的节点,则具有低技术含量、利润少的特征。高职教育追求高等性,本质上是对产业链更高节点的孜孜追求,以获取更高的市场利润和价值增值率。因此,高职教育的升级并非简单的层级递增。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下,院校升级本质上是一种经营模式的改变,可能带来巨大的利益,也蕴含的是剧烈的竞争和高风险,蕴含着技术提升、资源整合、标准建立等种种不可预测的因素和巨大的风险。这正是某些发达国家的中职并不寻求升级走向高职的重要原因所在; 也表明我国高职院校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行政行为,市场性不足。

上一篇:销售百分比法下一篇:理工专业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