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本科毕业论文

2024-07-18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精选10篇)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1

在现行的高等教育学位体制下, 本科毕业论文是授予本科学位的重要硬件指标和依据, 也是体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以课题组活动为组织形式的科研活动是农业院校本科生自主完成学位论文选题、试验设计与操作、数据分析的一种有效的科技实践平台。因此, 农业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可视为学生通过课题组活动提交的一种特殊课程的答卷, 该答卷的独创性程度是衡量论文作者创新能力的标尺。然而, 目前的本科毕业论文课程, 由于存在抄袭、剽窃等学术蜕化现象, 导致部分师生对其存在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甚至一些学者建议废除以本科毕业论文为依据授予学士学位的制度[1]。由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涉及科学研究与写作的主体、论文指导者以及论文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 这为公正评价毕业论文自主创新程度以及有效监控、杜绝毕业论文作假等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然而毕业论文作为科技论文的一种, 其价值体现在论文的独创性、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等方面。其中, 独创性无疑是论文价值的前提与核心。本科毕业论文一旦失去独创性, 再好的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也莫过于重复他人研究, 严重者甚至存在抄袭、剽窃等知识侵权的违法行为。因此, 针对当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抄袭、剽窃等现象, 当务之急需要调查了解不同院校、不同学科本科毕业论文的独创性程度, 探明诱发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的原因, 为建立、健全预防本科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的监控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创建激发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尝试独创性研究的校园科技文化实践平台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法就毕业论文独创性、毕业论文重要性、毕业论文满意度以及课题组课程相关指标等方面对即将离校的本科毕业生开展了自我评价问卷调查, 以便对农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独创性程度和课题组课程的教学实践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为了保护学生隐私, 问卷采用无记名、不记专业方式进行 (以暗标法标识专业类别) 。以2009届农业类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每个专业随机抽取16名学生 (约占专业总人数30%) 。为消除学生顾虑, 确保获得真实的调查结果, 调查选择在毕业生已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并即将离校的6月中旬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毕业论文独创性程度、论文成绩的自我满意度评价、论文设置的重视度和课题组活动指标, 每个调查指标设4级自我评价等级或类型 (表1和表2)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论文独创性程度分析

近几年来, 本科毕业论文在论文格式规范化和内容延展性方面均有了长足进步, 如果不考虑其独创性特征, 多数论文已超出学士学位论文水平。然而通过对论文作者的自我评价调查发现, 本科毕业论文达标的背后, 隐藏着研究成果的独创性“模糊”现象。

1. 论文数据主要来源。

对论文数据来源调查发现, 40%被调查者的论文数据来自本人课题试验, 39%的学生承认部分数据由论文指导者提供, 而近20%的调查者的论文数据来自于网络或往届毕业论文。从本次调查对象的专业类别来看, 约14%的被调查者的专业或课题研究性质决定了其论文数据对网络或已发表论文的依赖, 由此可以肯定仍有近6%的学生存在论文抄袭的嫌疑。至于指导者提供的论文数据, 姑且不考虑其是否属于独创性范畴, 仅从本科生培养来看, 提供数据行为无疑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论文数据独立分析与撰写程度。

论文数据独立分析、论文独立撰写程度是评价本科毕业论文独创性的核心指标, 也是评价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调查发现, 71%的受调查者能够主动对论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但受专业和统计知识的限制, 能够独立完成数据分析的学生比重相对较小, 只占总数18%, 大多数学生仍须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论文撰写方面, 仅有15%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论文写作, 75%的学生论文写作需要导师的点拨和指导, 而10%的学生承认论文由他人代为完成。

(二) 论文评价满意度与论文设置必要性调查分析

对论文评价满意度调查发现, 满意学科对自己论文评价的学生占42%, 认可者占32%, 不满意者仅占4%, 弃权评价者占22%。超出“盼高分”的心理定式, 近75%的学生满足于自己论文成绩, 而22%的学生选择了弃权评价。这种“评价公正”及“不予评价”的背后, 是否存在论文答辩者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或监管机构论文质量评价门槛过低, 造成皆大欢喜的结果值得深思。

对毕业论文课程是否必要, 调查结果显示, 61%的被调查者认为毕业论文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毕业论文课程设置对学生十分重要。仅6%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开设毕业论文课程。由此可见, 本科毕业论文蜕化的根本原因并非毕业论文制度本身, 而在于具体的监管制度和实施措施。只要学校看得重、抓得紧、制度制定合理, 自然会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受重视程度。

(三) 课题组报名方式与内容的调查分析

课题组活动是农业院校为保障学生自主完成学位论文选题、试验设计与操作、结果分析而搭建的科技实践平台, 其组织形式与研究内容等与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密切相关。

1.课题组报名方式与研究兴趣度。

对课题组报名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 68%的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课题组, 另有23%的学生由专业指派到相应课题组, 而受指导教师邀请参与课题的学生比例最小, 仅占调查学生总数的5%。调查发现, 课题组报名过程中, 常存在某些课题组学生过于集中而其他课题组无人报名的不均衡现象, 为此管理部门只得采取平均分组方式以缓解指导教师的压力。此种分配制度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了自主选择课题权, 进而使其失去了课题研究兴趣, 削弱了课题研究的向心力。对兴趣度调查结果表明, 按自己意愿选择课题组的学生多数对论文课题感兴趣, 而受被指派等原因影响, 11%的学生对自己的研究内容不感兴趣。

2. 课题组研究与论文的关联度和效果。

对课题组研究与论文内容之间的关联度调查发现, 90%以上学生承认自己的论文写作基于所参加的课题研究, 表明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对本科毕业论文的作用十分重要。61%的被调查者认为从课题研究中收获很大, 对课题组活动的作用持认可态度, 然而近40%的学生不满意课题组的研究效果, 说明课题组课程在组织形式、研究内容、条件提供等方面与学生独创性的科技实践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通过对即将离校的本科毕业生自我评价问卷调查可知, 大多数即将毕业的本科生重视本科毕业论文课程, 并认可毕业论文对其综合能力评价的作用。同时, 对课题组课程的设置意义及其教学效果持认可态度。然而, 在论文独创性方面, 目前本科毕业论文在数据来源、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方面存在着“提供数据”、“引用数据”、“代人分析”和“由人代写”等学术不端现象。就本科生创新素质培养而言, 毕业论文的科技实践过程远比最终的“答卷”重要, 如果忽视本科生在科技实践过程中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将严重影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本科毕业论文课程的设置则失去了意义。然而现行的本科毕业论文评价体系多是通过论文答辩过程来评价学生数据独立分析、论文独立撰写的能力, 缺少对论文实践环节的监督与管理[2]。论文实践环节监管体制的不健全, 正是学术不端行为存在的重要原因。此外, 教学指导者对本科学生论文指导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本科论文创新性特征[3]。指导教师科研态度严谨, 对学生认真负责, 要求严格, 能够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 则学生的科研态度端正, 并能够充分发挥科研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次调查中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数据的情况无疑抹杀了学生自主设计、独立操作的创造性活动。因此, 加强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调动教师指导学生论文的积极性以及完善教师指导过程的监管体制, 将有助于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好的论文始于题目和兴趣。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解决问题仅是一种教学或实验方面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均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选择式的课题组报名形式实质上表达了学生对某一科研方向、研究内容的兴趣与爱好, 也是极大发挥学生对科研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前提。从调查结果来看, 目前农业院校在课题组的组织形式、课题研究内容的吸引力及课题组实验条件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4]。因此, 完善学科专业的课题组建设, 也是解决当前存在的学术不端现象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魏艳.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探讨[J].科技信息, 2009, (19) .

[2]王宏.预防医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1) .

[3]刘海燕.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2) .

[4]马洁, 初一鸣.提高创新意识, 加强对本科生科研立项的指导[J].2007, (S1) .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2

毕业实习是培养本科学生综合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为规范实习管理,强化实习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组织管理

本科毕业实习工作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教务处负责制订相关规章制度,检查执行情况、协调解决全校本科毕业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学院负责本科毕业实习工作各环节的组织管理和过程监控。

二、程序及要求

学生毕业实习安排在第8学期,实习时间共15周。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记好实习工作日志,具体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参与的工作内容及取得的工作成效和收获等,作为毕业实习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学生应及时向毕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汇报实习地点、实习单位、联系方式、实习工作情况及实习单位变动情况等。实习结束返校后,学生需提交毕业实习鉴定表(含实习总结和实习单位鉴定意见)。实习总结内容包括:实习单位、实习起止时间、实习内容、工作进程、主要收获及心得体会、今后努力方向、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字数不少于3000字。最后,学生需登陆教务管理网络平台,填写毕业实习调查表。

学院应在毕业实习之前,召开实习动员会,强调实习要求、安全要求和纪律要求,实习期间,要掌握本院学生实习地点、实习单位、联系方式等情况,加强对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学生的管理,严格实习要求和监督检查,务必杜绝放任自流的现象,确保实习质量。

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是学生毕业实习的第一责任人,要准确掌握学生实习地点、实习单位、联系方式及实习单位变动等情况,对学生的毕业实习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定期检查实习进度和质量,解答和处理学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小班班主任应掌握本班学生实习地点、实习单位、联系方式等情况,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尤其要对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强调实习纪律和安全,确保学生实习顺利进行。

专业负责人负责汇总毕业实习成绩,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将成绩登录上网。

三、成绩评定

毕业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工作日志、实习表现、实习总结并结合实习单位鉴定意见进行综合评分,计分方式为百分制。同时,应总结学生实习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对在毕业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由指导教师酌情加分,计入毕业实习成绩中:

①毕业实习中,在服务社会、推广科技(产品)等方面做出了实绩,并出具证明材料者,可加1-3分;

②毕业实习表现优秀,被实习单位认可并接纳在实习单位或其上级部门就业,能够出具就业协议书或正式用工合同者,可加3分;

③在毕业实习期间,本人有符合社会道德价值规范提倡的优良品德及行为,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为学校带来良好声誉,有正式媒体报道或受有关单位表彰者,可加1-3分。

四、工作总结

实习工作结束后,由各学院将毕业实习基本情况、主要工作经验,以及本单位在毕业实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意见和建议等形成总结材料,报教务处存档。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思考 篇3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物流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一个好的论文选题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基本前提,作为毕业论文质量控制起点的选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过大或空乏

部分学生在选题时非常盲目,不能判断题目是否过大,应怎样去缩小选题。如每年都有学生选择我国货代企业发展、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等题目,这类论文题目过大,最终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

2、选题陈旧无新意

从专业题目汇总来看,学生热衷选择讨论了很久的题目,因为学生自己能力有限,又不愿意花过多精力在毕业论文上,所以文献资料丰富的题目成为首选。

3、理论性选题偏多

由于经管类学生论文固有的特点以文字表述为主,而理论性文章相关资料无需实际调研容易取得,结果就是过于依赖网络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堆砌成文,容易造成论文内容雷同,质量不高。

二、原因分析

导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共性方面,从参与毕业论文的主体进行分析。

1、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1)思想上重视不够

有的毕业生缺乏对毕业论文的正确认识,认为毕业论文只是走个形式,与就业关系不大能通过即可,论文质量高低无所谓,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学生写作论文的积极性,导致选题比较随意。

(2)时间分配上存在矛盾

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启动时间是在每年的11月中旬,上报毕业论文计划即题目大致在12月中旬,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在准备考研、求职或实习过程中,由于远郊办学学生基本已退宿离校,因此师生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减少,学生投入毕业论文的精力和时间明显不足,选题方面更多体现了学生的主观意识。

(3)能力不足的制约

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不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分析处理问题,也缺乏创新能力,对于专业热点问题把握不住或驾驭不了,只能选择资料收集容易、内容大而空的论文题目进行写作。

2、教师的主导作用受限

(1)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考核以数量为主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专业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对论文质量的考核比数量的考核更为复杂也难以操作,因此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只偏重数量的考核,按指导学生数量来计算工作量,后果就是部分指导教师只关注指导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当然更不关心学生的选题。

(2)师生比制约导致指导作用限制

近年来,随着经管类专业连续扩招,导致生师比过高,通常一个教师每批要指导8- 10名学生,学生人数过多造成教师对学生指导的平均时间减少,而教师自身教学工作量大,还要兼顾科研工作或自我充实等,致使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明显偏少,对学生论文选题放任或者把关不言的情况增加。

三、本科毕业论文中对选题的指导实践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必须是在教师和学生充分配合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是有差异的,指导教师应该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加深了解,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分类指导。结合专业热点、兴趣专长和实践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帮助学生进行选题。

(1)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

在实际指导论文选题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某方面专业热点问题有兴趣,其掌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又能满足要求,这样的选题就容易写出比较好的论文。如有学生在选题之前跟笔者的沟通中提到对供应链金融问题感兴趣,通常此类问题对物流专业学生来说研究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当了解到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比较熟悉,同时在拍拍贷有过比较成功的实践经历,因此建议可适当缩小范围对电商企业的供应链金融问题进行研究,最终该学生论文通过对电商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的研究,参考银行传统供应链金融进行了融资业务设计和电商金融系统设计,并构思了未来电商供应链金融的参与各方、合作模式和业务形态,答辩时获得一致好评成为优秀论文。

(2)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选题指导

有的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之前,已经有过暑期实践或者正进行的实习工作,通常笔者鼓励学生把毕业论文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当然直接从事与物流相关的工作与论文结合相对较容易,如有学生在制造企业的采购部门实习,在选择时就以《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某新资企业JIT采购的分析和优化》作为论文题目,以具体企业实际操作出发,从物料管理、JIT采购具体的实施、采购流程等方面作为分析切入点,着眼于当前的运营流程的改善和未来的组织系统架构,制定了一套OEM公司JIT采购方面可以选择和借鉴的系统方法。有时候学生实习岗位与物流没有直接关系,笔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尽量启发学生发现工作与物流的切入点,如有学生实习岗位是质量管理,经过多次沟通,最终确定的题目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制造企业物流改进研究》,论文从全面质量管理和企业物流两者的关系入手,剖析制造型企业在物流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某某电机制造企业为例,从质量管理角度分析该企业在物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和建议。这些贴近实践的选题再加之学生后期的努力,最终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赫连志巍.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点选取与对策.教学研究,2007(3)

[2]旷开源.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初探.教育探索,2008(7)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4

就业方向:可以从事农业水利、水资源、水环境、水保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毕业设计是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前最后的学习和培训阶段, 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深化和拓宽, 是对学生整体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1], 是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能在农业水利、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实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毕业设计时间紧任务重

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四学年最后一学期, 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 正是忙于找合适工作的关键时期。因此, 参加各种招聘会和单位面试会花去同学们的较多时间。另外, 一些考研的学生要到被录取的学校复试。因此, 真正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少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时间。毕业设计教学计划安排的时间一般是十二周, 要完成一个好的毕业设计成果, 需要学生们查阅大量资料、计算大量数据和绘制十几张成果图纸, 工作量较大, 要想在有效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们的压力就会很重。

(二) 对毕业设计的设计思路不清楚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培养的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不管学生将来是做技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 在专业上都会遵循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 然而, 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选题后往往没有一个清晰的设计思路, 不知如何思考, 不知从何下手, 不会设计技术路线, 对设计对象、设计内容、主要设计方法感到茫然, 不知如何进行下去。

(三) 创新能力不强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选题上没有创新。指导教师的选题大部分多年不变, 或选题略作改变, 内容和要求没有本质改变。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学习了专业知识, 也完成了许多阶段性的课程设计, 为完成毕业设计做好了专业准备, 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 学生往往不能把各知识点有机结合, 缺乏创新能力。

(四) 学能力差

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首先要根据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布置的任务和要求, 查阅适当的文献和资料。查阅文献和资料的方式, 如图书馆, 新华书店, 上网, 但学生使用这些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往往是把指导教师当作他们的“资料库”, 可以通过专业书籍和相关信息的访问解决的问题, 他们也要指导教师解决。比如, 水电站厂房毕业设计中一些新疆当地的雪荷载系数、一些屋盖的设计数据, 很多手册上都有, 但是学生不会找, 即使教师提供了相关的手册, 也不会在上面寻找适合自己选题的合适的数据。

二、解决对策

(一) 定期检查, 落到实处

为了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质量控制, 本院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在第二周安排了开题报告检查、第六周中期检查和第十周毕业设计预答辩检查。开题报告的检查除了指导教师的批阅外, 督导专家还要进行批阅, 给出分数。中期检查由督导专家根据学生的设计进度和出勤等质量控制指标给学生评分, 及时反馈, 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第十周毕业设计预答辩检查是全面检查毕业设计整个过程。检查不流于形式, 扎实到位, 督促教师和毕业生在有效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

(二) 重视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提纲包括:

(1) 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 (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

(3) 大致的进度安排;

(4) 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 (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

(5) 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 (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

(6) 经费概算;

(7) 预期研究结果;

(8) 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毕业设计开始时, 指导老师就要非常重视开题报告的撰写, 促使同学们查资料, 把毕业设计的设计思路搞清楚, 为主动思维、创新设计做好准备。

(三) 建立规范指导

教师的规范指导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基础。首先, 要建立审查机制。教师的选题要经过仔细审查后, 根据专家小组的意见和建议, 重新修改, 直到达到毕业设计要求才能使用;其次, 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组成教学团队, 集体研究、讨论每一年的毕业设计选题, 这样, 大家可以集思广益, 既避免毕业设计不断重复同样的选题, 又避免出现生、偏、难的选题, 同时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也非常有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选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选择学生, 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 从开题报告到计算说明书的撰写、图纸的绘制, 都要在教学过程中规范。计算说明书在形式上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规范撰写, 在内容上也要按照工程设计规范设计, 图纸的绘制要按照农水类制图规范进行规范指导, 关注细节, 督促学生规范制图, 及时改正错误。此外, 答辩的标准化进程和毕业设计数据文件管理的标准化, 对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很重要, 因此必须规范毕业设计的各个方面。

(四) 增强创新能力

在大学四年里, 学生学习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相邻学科的知识, 提高了他们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这种能力最终发展为一个稳定的、综合性的人格特质, 即素质, 即人类的精神和科学素养的表现[2]。要增强创新能力, 首先, 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从开题报告的撰写就开始鼓励学生查阅资料, 发现问题, 明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关键技术,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给出答案, 而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或咨询相关信息;其次, 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表现不足, 与他们的实践经验不足也有关。教师可以使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 设计一个个小的课题, 并与实际生产相联系,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 帮助学生在毕业设计课题的设计和创新上发展。同时,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的现场调查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在毕业设计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其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提前告知毕业设计的选题和内容,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 以提高和锻炼。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3], 促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尊重学生的想法, 并支持每个学生的独特见解, 鼓励学生的创新。

三、结束语

通过毕业设计, 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 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科毕业设计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前站, 是学生实际操作的预演, 是四年教学成果的检验, 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只有学生、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共同努力,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EB/OL].[19810520] (20041118) .http://www.edu.cn/jiao_yu_fa_gui_767/20060323/t20060323_109570.shtml.

[2]童乐为, 罗烈, 刘沈茹, 顾浩生.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创新体系建设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 .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5

各位毕业生同学:

为配合做好2011届毕业相关事宜,更好地完成全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的打印和装订任务,根据往年打印毕业论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特将论文打印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基本规范要求的内容

1、毕业论文格式

(1)页面设置要求:

纸张大小:A4纸;页边距:上3.2cm、下2.5cm、左2.5 cm、右2.5 cm,页眉2.2 cm、页脚2 cm,页眉设奇偶不同,页脚设外侧。页眉内容:小五号楷体-GB2312,单倍行距,居中对齐,奇数页为“作者:论文题目”,偶数页为“山西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页码的格式为:页码五号字,奇数页在右下脚标注,偶数页在左下脚标注(工学院、园艺学院、公管院要求单面打印的,页码全部在右下脚标注)。

(2)内容格式要求:

题目:用二号黑体;副标题用三号楷体-GB2312,与其下内容摘要之间空一行;

摘要、关键词用五号黑体,后用冒号,其内容用五号楷体-GB2312,单倍行距,两端对齐,左右各缩进1个字符,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与其下英文摘要之间空一行;

英文摘要:题目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居中对齐,下空0.5行,内容五号Times New Roman体,单倍行距,两端对齐,左右各缩进1个字符,与其下正文之间空一行;

正文主体用小四号宋体,行距用固定值19磅,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个字符。

一级标题:小三号仿宋-GB2312,行距固定值19磅,上空1行、下空0.5行,首行无缩进。

二级标题(如1.1,中间点用半角):四号楷体GB-2312,行距固定值19磅,上、下各空0.5行,首行无缩进,如需二行,悬挂缩进,即文字对齐。

三级标题(如1.1.1,点为半角):小四号黑体,单倍行距,首行无缩进,如二行,悬挂缩进,即文字对齐。

表格:内容五号宋体,表头5号黑体,1.5倍行距,居中对齐;图说:5号黑体,1.5倍行距,居中对齐,注释用五号黑体,下空0.5行。参考文献:小4号黑体,2倍行距,上行1行,居中对齐;每个文献的序号用中括号括起来,内容5号宋体,单倍行距,两端对齐,首行无缩进,如需二行,悬挂缩进(即文字对齐)。

2、装订

(1)装订次序:①封皮;②中文摘要;③英文摘要;④目录;⑤正文;⑥参考文献;⑦致谢;⑧附录;⑨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单。

(2)装订:装订线在左侧。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6

从统计的情况看,90%以上的法学本科毕业生第一次就业(除去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人)方向为公司、企业。从2008年国家允许法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参加司法考试开始,有部分毕业生进入律师事务所,由于很多律师事务所在见习期几乎不支付薪水,学生们在很无赖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区律师事务所。近几年《中国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对口率低。据网上的统计法学在十个不受欢迎的专业中派第二位,这与上个世纪80年代法学专业炙手可热形成可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在于上个世纪80年代法制待兴,公检法部门人才奇缺,法律人才炙手可热。如今我国高等院校设立法学专业的有六百多所,每年在校的本科生约30万,一年的在校生就相当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整个法制人才计划,而且现在公检法部门的编制几乎饱和,而人们固有的观点认为法学专业就业方向是公检法部门,这样法学就业的对口率自然就低了,也就从以前的香饽饽变成了现在的冷门。这一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反思。

一、明确法学教育目标

目前在我国关于法学教育的目标定位存在有“精英教育说”、“大众教育说”、“职业教育说”、“通识教育说”等不同的观点。

“精英教育说”认为,高等法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法院、检察院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司法实践部门服务的,这些职业需要有专门的知识、专门的技能、严谨的法律思维以及良好的心智条件,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因为他们是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关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大众教育说”认为,法学教育与其他专业的高等教育一样,只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专业方向,不能将法学教育和其他专业教育区分达到不可逾越的程度,而应当更多地面向大众。

“通识教育说”认为,法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通晓法律,而且是要熟知各种相关学科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法学教育应以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生活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己任。

“职业教育说”认为,法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职业法律人才。其最终目的在于培养“法律工匠”,即对学生进行科学、严格的职业操守以及职业技能训练,使他们能够恪守职业道德、掌握法律技能,娴熟、公正地运用法律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水平而言,笔者认为,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还应当定位于通识教育,而在本科后教育应定位为精英教育。

首先,我国的法学教育模式虽然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但从本科阶段设立法学学科来看,应该是借鉴了大陆法系的法学教育模式,大陆法系的法学教育就是一种通识教育,在本科阶段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从上个世纪拨乱反正之后,法学院系纷纷恢复建校或者重建都把目标定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这一传统我们应该保持。诚然,有人在提议在大学本科阶段取缔法学专业,但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至少在目前是不合适的,全国有六百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法学专业,如果我们因为所谓的法学就业难和对口率低就取缔法学专业,势必会引起不小的混乱。

其次,把法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为通识教育也有利于国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我国是一个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封建制度脱胎而来,民众的法律意识低下,而且建国后我国经历的“十年文化革命”,建国后刚建立的法制机构被打碎,这样一种国情影响了我国的法治建设。我们今天进行法治民主建设,除了要加强制度的完善,还需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这就要有法律教育。

最后,今天的中国正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文明的工业社会,我们的很多公司、企业是需要懂法律知识的综合人才为公司、企业服务的,我国的很多公司、企业都设有法务部类似这样的机构,这些机构里还需要大量的具有法律知识的人才为签订合同、处理法律纠纷等事件提供法律服务。但这些人才是不同于公检法部门的专门法律人士的,需要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并且熟练地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不需要熟练的辩护技能、审理技巧等这样一些专门的法律知识。

二、调整法学教育的层次结构

我国现有法学教育层次是一个多层次的局面,除了本科教育、专科教育,还有硕士、博士阶段的研究生教育。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急需大量的法律人才,特别是公检法部门,我国法学教育也顺应了这样一个历史潮流,大量的法律院系恢复办学或者重建,在法学院校设有本专科法学教育和硕士、博士法学教育。同时很多的成人教育等非正式的教育中也设有法学专业,中专科院校也设有法学专业。但是,在中专科院校和非正式教育中设立法学专业,在很多程度上破坏了法学的严谨性和专业性,因为这些院校很多都不具有办学资格,尤其是在师资方面。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良莠不齐,也不利于我国的法律人才的培养。

笔者认为,我们应调整法学教育层次结构,应该取缔非正式教育和中专科教育中的法学专业招生权。首先,这些院校中很多都不具有法学办学资格。其次,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公检法部门急缺人才的时候,我们用这样一种方式补充正规教学对法律人才的培养实属无赖,但是今天我们的公检法部门不再是编制奇缺的状况,同时经过三十多年的法制建设,我国的法制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国的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等法律也明确规定了法律职业者的需要具有法学本科的学历,这大大提高了法律职业者的门槛。因此,我们在法学教育上也应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对于那些不具有办学资格的院校就要限制和取缔他们的招生权。

三、改革法学教育模式

我国的法学教育本科阶段是四年制,包括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课、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和集中性实践环节五个方面的内容,在硕士和博士阶段是三年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引进美国的法学教育模式设立了法律硕士专业。这种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法律技能的培养,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就业率相对低使得法学专业受到诟病。

与大陆法系国家法学教育相比,我国的法学教育忽视法律技能的培养是存在不足,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如德国采取4+2双轨制模式,即法科学生在大学从事基础学习(包括培养学生法学思维方式、注重学术性与系统性知识养成的堂讲授、培养学生作为法官解决相关案件纠纷能力的练课、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法学研究能力的研讨课)的正常时为4年,其后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设置2年的见习期(在民事法院工作6个月、在刑事法院作6个月、在行政法院工作5个月、在律师事务所工作4月、最后一阶段自由选择在大使馆、企业或银行工作5月),见习期满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第二次考试的内容具鲜明的职业特色)。再如日本在本科阶段实行法学基础教育,在本科毕业时实行分流,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公司企业,只有较少的学生进入研习所进行为期1年半的司法实践训练。

从上述法学教育模式上看,法学教育不是简单地通过年大学课堂教育所能完成的,它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工作需要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笔者比较赞同德国、日本的法学教育模式。笔者认为,我国的法学教育模式可以定位4+x,首先在本科阶段其完成4年的法学基础教育,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训练培养法律职业技能。在实习阶段可以把学生分配到法院、检察院、律师部门实习,而且笔者建议成立专门的机关管理实习阶段的实习,检验这两个阶段的学习成果的方式就是司法考法考试。我们把司法考试分为两次,第一次司法考试是检验本科4年的手段,通过司法考试进入实习阶段实习,实习阶段结束参加第二次司法考试。当然只有将来进入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的人参加实习培训。

大学本科毕业想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人可以不进入实习培训,直接进入研究所进行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把硕士和博士连在一起集中进行法学理论教育,培养专门的法学理论研究工作者,打破我们现在硕士、博士阶段分开教育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郭明瑞,王福华.创新法学教育推进依法治国[J].法学论坛,2001(5).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7

一、与新办文科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相关的主要问题

通过借助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平台对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秘书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等4个新办本科专业的255名应、往届毕业生和不同单位的70名员工为对象进行的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表明,与新办文科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相关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

1.用人单位认为学校的课程结构不合理、课堂教学方式单一、课程目标与市场脱节等原因造成了文科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毕业生也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体系宽泛且多为理论课,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偏少,专业实践课程数量不够且比例偏低,同时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够紧密。

2.用人单位认为缺乏足够的实习实践是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毕业生也认为无法通过足够、有效的社会实践获得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实践内容与专业学习不够紧密,实践教学管理不够规范。

3.毕业生能够充分认识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与应变能力、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在求职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但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普遍缺乏的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与创新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4.用人单位认为应当调整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强化课程与就业的关系,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求职技巧传授、求职能力提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毕业生建议从低年级起开设就业指导课,改进大班讲座式的教学形式,按专业类别或就业类别采用小班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来讲授就业形势、就业流程、求职策略与技巧、就业信息、就业能力提升办法等内容,同时通过顶岗实习、参观企业、求职模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求职应聘水平和就业能力。

二、新办文科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的成因

(一)新办文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滞后

1. 文科课程总量相对不足,在学校1100多门课程中多数属于农科、理工科课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4个新办专业可资利用的课程只有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外语学院的部分课程,很多课程需要从头建设,由此导致课程结构较为单一,优质文科课程数量偏少,无法形成有力支撑新办文科专业快速发展的课程群。

2. 新办文科专业的专任教师中新招聘的年轻教师较多,这些年轻教师大多刚步出校门就上讲台,缺少实践经验和在实际工作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导致部分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授课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考核时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重理论、轻应用。

3. 新办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缺乏。

由于办学时间短、起点不高,在资金投入总体不足的情况下,需要靠长期持续建设才能巩固和见效的实践教学平台不多,稳定性强、功能完善的优质实习实践基地不足。加之由于缺乏有影响力的往届毕业生,通过校友渠道到国内外知名、有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的机会很少。

(二)新办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与学校发展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不够高

1. 新办文科专业的发展与学校发展定位规定的目标要求有差距。

云南农业大学当前的发展目标是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个发展定位要求学校现有72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但是新办文科专业自身发展的滞后使其培养的毕业生与学校发展定位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存在差距。

2. 新办文科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与教育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存在差距。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明确了社会工作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控制布点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对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未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秘书学专业,学校也明确该专业主要培养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对照培养目标要求可见,历史积淀、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局限使新办专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还无法完全达到这些目标要求。

3. 缺乏有效吸收社会评价改进人才培养方式的机制体制。

新办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因为缺乏吸收社会评价的机制体制而对社会评价重视不够,无法通过有效吸收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建议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设置体系,弱化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与符合度。

(三)学校扩招后人才培养过程趋向粗放

1. 有限的办学资源无法满足众多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需求。

在经费投入总体不足、基础设施短缺、保障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尽管学校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但师资力量、实践教学资源仍然不够。优质办学资源和高水平师资队伍的短缺使新办文科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无法顾及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同时使学生在校期间未能通过有效的实习实践来提升专业能力与专业技能。

2. 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日益粗放。

在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业指导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需求。尤其是在多元文化交融加剧、网络舆论格局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学校将很多精力放在学生党团建设、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学生安全稳定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上,很少有足够的精力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需求并提供针对性强的学业指导。

3. 就业指导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

有限的就业指导资源无法为众多学生量身订制切合其发展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无法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个性特点、生涯发展等实际情况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致使就业指导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等现象。

(四)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1. 学生自我发展目标的定位能力不足。

在当前各种海量信息冲击下学生往往会在浮躁、迷茫中迷失方向和目标,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引领,学生未能积极主动地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来促进自我发展并达到目标。同时部分学生未能根据实际适时调整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致将兴趣爱好与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对立起来。

2. 学生的学业发展规划能力不够。

由于自我发展目标不够明确,学生在校期间往往会出现随波逐流、盲目跟风的现象。因为自我发展定位不明确或不科学,学生无法确定今后是继续求学深造还是求职就业,为此没有在专业知识学习与应用技能提升之间确定主攻方向,毫无重心和特色的扁平化发展使学生毕业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既不深厚,应用技能也不突出。

3. 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不强。

由于自我发展定位不准,部分学生没有通过实习实践和参加业界有关活动来刻意培养求职应聘必备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技能,未能通过各类实习实践着力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未能通过有意识地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和求职应聘活动来提高自身的基本工作能力和求职技能。

三、解决新办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从学校层面建立吸纳社会和用人单位意见、建议的社会评价机制

针对农科院校新办文科专业相对封闭的办学倾向,建立吸纳社会评价来调整招生计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联动机制,由招生就业处、校友会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等部门负责定期收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建议,或者充分利用第三方专业教育评价机构的资源合作开展社会评价工作,并在这些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后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和有关学院,由教学管理部门督促有关学院根据社会评价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以此促进新办文科所在院系根据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来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及目标。

(二)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并提高数字化课程资源的使用率和覆盖率

针对农科院校优质文科课程资源匮乏的问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校外优质文科课程资源开展远程课堂教学,为新办文科专业的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优质文科课程资源。同时加大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引进力度,完善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平台与机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后产生的良好教学效果引导任课教师切实增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进而引导广大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办法。教学模式方面,充分利用课程中心、爱课程等平台推动教学在线上、线下交流,探索慕课等新兴教学模式;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新媒体推进教学方法创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研究式、体验式学习。考核评价方面,探索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多元考评模式,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的评价。

(三)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大虚拟仿真实习实践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力度

针对农科院校新办文科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重点建设和引入基于虚拟现实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管理和共享平台,首先通过应用虚拟化、数字化的在线实习实践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然后再让学生在真实的实习实践中检验和巩固此前通过虚拟仿真实习实践获得的专业技能与专业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虚拟的实习实践与现实的实习实践互补共融,最终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全流程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技能。此外,努力争取校外资源,借助校企、校地合作等平台安排学生到合作单位实习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四)整合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任课教师和本科生指导教师等师资力量,为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提供指导

改革现有的本科生指导体制,根据学生个体需求、个性特点、生涯发展的实际给予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对于有意继续深造的学生引导他们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学术研究方法、科研方法训练,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对于有意求职就业的学生引导他们加强实践技能、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发展成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同时加强本科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本科生指导教师的能力与水平,通过安排专业课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社团指导教师等方式来参与学生指导。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就业服务能力,提升就业服务的实效性和精细化水平

牢固树立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的就业服务理念,着力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软件、硬件建设,提供持续帮扶、全程帮扶的就业服务。根据学生实际需求,采用新型教育技术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把课堂讲授与体验教学结合起来,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的职业发展指导服务体系。运用微博、微信或QQ群等媒介聘请专业领域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通过远程在线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聘请国内外就业指导专家为学生提供远程在线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适时调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改进就业指导课程,采取小班分组教学和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同时定期组织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家来校讲座,定期开展体验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招聘模拟等系列活动来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定位水平,并进行毕业生滚动调查,认真查找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中的盲点和薄弱点,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从毕业生就业这个关口反观农科院校新办文科专业,可以看出农科院校新办文科专业因为缺乏足够的办学经验、完备的软硬件条件和教学资源而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把新办文科专业与农学学科融合起来,建立起与农业科技、农学学科交叉互补、交融渗透的学科发展体系,农科院校新办文科专业就会走上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并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外部、内部对农科院校新办文科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从吸纳社会评价加强专业建设、利用数字化课程资源充实课堂教学资源、应用虚拟仿真实习实践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本科生指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就业服务指导等方面入手解决新办文科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从而推进农科院校新办文科专业朝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农科院校,新办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朱冰莹,李友生.对农业高校学科协调发展的理性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1):88.

[2]刘福军,欧颖.对地方农业高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思考:兼议云南农业大学的发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89.

[3]云南农业大学志编纂委员会.云南农业大学志[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158,172.

[4]麦可思研究院.201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24.

[5]汪霞,孙俊华,宗晓华.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12:211.

[6]张东艳,王艳伟,刘鸿高.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246.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8

对此, 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既有宏观的论述, 也有具体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和意见。本文拟结合英语专业实际和笔者自身实际工作体会, 对上述问题再度进行深入探讨, 并就如何提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 从而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一、目前的问题及其原因

本科毕业论文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总体质量欠佳。虽然, 各高校每年都可能评选一批优秀毕业论文, 有的还结集出版, 但据有关资料显示, 就英语专业而言, 在已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院校中, 包括一些重点院校, 在“毕业论文质量”这一指标上得A的比例相当低, 本科毕业论文总体质量不容乐观。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近年来, 由于考证、考研、考公务员、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压力, 毕业生往往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部分毕业论文出现东拼西凑的现象, 个别学生甚至从国内外网站和期刊杂志全文“借鉴”和“引用”。有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则将中文学术论文翻译成英语, 有的甚至干脆请“枪手”代劳, 直接从网上购买论文交差应付。

二是有的院校对本科生理论教学重视不够, 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学生只需学习“实用技能”就够了, 忽视理论教学和科研方法的教学, 导致毕业生理论素养严重缺乏,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低下, 选题失当, 写出的论文多为经验式、感想式的, 缺乏理论的深度, 更谈不上创新。

三是有的院系对毕业论文写作教学重视不够, 没有开设学术论文写作的相关课程, 只是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之前简单地搞几次讲座, 就让学生匆匆上马。加上毕业论文写作周期过短, 3~5个月, 甚至一两个月, 这对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训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赶鸭子上架。

四是指导教师的问题。教师指导不够到位是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又一重要原因。在各个高校, 外语教师都是工作压力最大的群体之一。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 时间与精力有限, 自身的科研和论文都无暇顾及, 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方面难免“发水”。有的学校指导费用偏低, 影响了教师认真指导的积极性。还有部分青年教师自己本身没有做过什么科研课题, 实践经验不足, 作为指导教师, 水平和素养欠佳, 这也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五是有的高校科研条件有限, 图书资料及相关设备不能适应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英语专业学生查阅原版外文资料困难, 有的甚至连原版英美文学名著都无法找到, 更不用说相关原文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了。

六是毕业生本身的英语水平问题。由于种种原因, 有的毕业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 无法正确深入理解原文著作和相关参考资料, 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英语写作能力都不具备, 如不“借鉴”和“引用”, 复制粘贴, 用英语写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对他们而言几乎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使命 (a mission impossible) 。

七是有的高校出于毕业率、授位率、就业率、招生及学生个人前途等的考虑, 在明知毕业生论文并未达到相关要求的情况下, 自觉不自觉地降低标准, 放学生一马, 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越来越不重视。

八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与考研和求职没有多少联系。除高校和科研单位招聘外, 研究生招生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基本不在乎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和毕业论文水平如何, 只要获得学士学位证书就行。而高校和科研单位一般只进博士生和硕士生, 本科生基本无法进入。如此, 本科毕业生也就失去了写好毕业论文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上述诸多问题的存在, 导致本科毕业论文总体质量欠佳, 英语专业也不例外。近年来, 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呼声日渐强烈。加强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和管理, 提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已成为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坚持之必要性

撰写毕业论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培养本科生科学思维、学术规范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是贯彻执行《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化知识结构, 丰富社会实践, 强化能力培养”的具体体现,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培养目标”中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 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 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4]毕业论文撰写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和学术英语表达能力, 促进培养目标的达成。因此, 毕业论文写作不仅仅是一项任务的完成过程, 而更是一个研究者和写作者的培养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训练过程。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纲》在“测试与评估”中规定:“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毕业论文一般应用英语撰写, 长度为3, 000~5, 000个单词, 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 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5]此项规定对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目的、性质、要求做出了清晰、明确的说明, 对其评定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此项规定表明:完成毕业论文是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完成毕业论文是英语专业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条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 成绩优良,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 授予学士学位: (一) 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6]“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是本科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BG 001.81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 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 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7]本科生要申请学士学位应当提交学位论文。对绝大多数本科生而言, 学士学位论文即毕业论文。

本科教育质量的高低对整个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 《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 2020年达到40%。即便如此, 我国每年还有至少60%~70%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不能接受高等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高等教育在我国仍然属于稀缺资源,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并不能成为高校降低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的借口。大学培养的是各行各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大学毕业生不同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劳动者, 他们必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训练对毕业生的未来发展是一种现实的需要。大学毕业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就会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职称。按照目前的职称评聘体系, 虽然也从德能勤绩等各个方面全面考核, 但一般情况下, 申报者的科研成果, 也就是学术专著或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袁隆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艰难历程就是一个极端的例证。在美国, 虽然本科生和硕士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 但大学教师们都面临着publish or perish的巨大压力。凡是与搞学问沾边的人, 都要争取著书立说, 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

毕业论文撰写是对本科生综合能力和本科全程教学工作的检验, 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着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在各方面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我们还无法像发达国家高校一样, 让本科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大量的、系列的研究工作, 写出高质量的学年论文。就英语专业学生而言, 在英语语言水平未达到一定的高度前, 也无法进行大量的、系列的研究工作。另外, 学生学年论文也无法取代毕业论文。“学年论文在广度、深度、难度等方面都只是论文的雏形, 它只是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 对某一个观点进行分析研究, 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是一种探索尝试性质的作业;而毕业论文则要求能更充分地展示出作者的分析能力与综合概括能力, 要比学年论文更规范、更系统, 其论点更加深刻, 内容更充实、更具有综合性, 是大学所学四年之大成, 是学生各种能力的最佳发挥和综合的体现。” (李正栓2006) 因此, 毕业论文撰写也是对本科生综合能力和本科全程教学工作的检验。毕业论文写作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大学阶段唯一的一次总体性的研究、写作过程, 也是学校培养和养成其担负科学研究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最后机会。如果我们连这唯一的、最后的机会都加以放弃的话, 本科教育质量将会大打折扣。

虽然,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 尤其是近年来专业硕士招生比例的扩大, 有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并据调查, 应届本科毕业生依然是考研“主力军”, 报考者中有六成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据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介绍, 2011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为9.2%, 比2010届 (6.7%) 高2.5个百分点, 比2009届 (8.4%) 高0.8个百分点。[8]但不可否认的是, 每年仍有大量的考生落榜。并且, 更为重要的是每年大多数的本科毕业生并未报考。对他们而言, 本科教育将是他们接受的最后的学校正规教育。这种状况短期内恐难发生根本变化。这一点, 从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与录取比例统计中不难看出。[9]由于种种原因, 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 但端倪可察。

因此, 通过毕业论文写作, 强化对本科毕业生科研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现实的、迫切的需要。毕业论文不仅不能取消, 相反的, 此项工作还应该坚持并进一步加强。那种对本来应该做好, 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做好, 而经过努力又可以做好的事情贸然地宣布取消的做法, 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三、提升质量的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涉及许多方面。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认为, 应以整体和系统的观点, 从各个相关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问题加以解决, 关键在于学校强化教学和管理。

第一, 学校应更加重视本科毕业论文工作, 把它作为衡量和检测本校本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 加强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各校要加强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评审, 使之对学生真正有所裨益, 防止流于形式。”[10]各高校应制订从选题→指导→写作→答辩→最终成绩评定的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相信此类制度和标准各个高校都已制订, 目前的问题在于是否以及如何严格执行, 落到实处。

第二, 院系在加强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 应加强对本科生的理论教学和科研方法的教学, 增强本科毕业生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这不仅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需要, 也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第三, 院系应开设学术论文写作或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课程, 使学生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及毕业论文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论文撰写的一般知识、撰写方法、写作格式、规范标准等。就英语专业而言, 应让学生掌握:

1.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撰写学术论文的基本步骤, 包括论文选题、收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拟稿、修改、定稿等;

2. 学术论文的基本框架及逻辑结构;

3. 论文的格式 (引文格式、参考书目格式、论文整体结构与格式等) ;

4. 专题毕业论文 (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英美社会文化、英语学科教学法、比较文学等) 写作方法;

5. 论文答辩程序及准备工作;

6. 其他相关知识。

第四, 学校应加大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师风师德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 适当提高论文指导津贴, 同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 使教师指导落到实处。

第五, 学校应加大图书资料及相关设备的投入;英语专业应更多地引进原版外文资料、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 购置足量的原版英美文学名著, 以尽快改变科研条件不能适应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的局面。

第六, 学校可采用学术不端和学位论文检测系统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抽查检测, 严格把关, 防止学生东拼西凑和抄袭, 防止教师指导“发水”, 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和学术诚信。

第七, 研究生招生单位和用人单位应将毕业论文纳入招生和引进本科毕业生的考察指标, 如有的学校规定, 录取的研究生其本科毕业论文成绩必须在“良好”及其以上。毕业论文不仅反映毕业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也反映毕业生的治学态度、工作作风和发展潜力。

第八,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尽可能减小毕业生求职给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的巨大冲击, 尽快扭转部分毕业生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为求职东奔西走, 南征北战, 荒废学业的局面;坚决刹住部分用人单位以“试用”、“实习”、“顶岗”为名, 强迫毕业学生置学业于不顾, 将时间和精力完全投入到工作之中, 为其充当廉价劳动力的歪风。

总之, 造成本科毕业论文总体质量欠佳现状的既有毕业生本身的原因, 也有社会的原因, 更有高校教学和毕业论文工作管理方面的原因。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单靠某一个院系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许许多多的具体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 需要各个方面相互协调, 齐抓共管, 通力合作, 但关键还在于学校自身强化教学和管理。唯有如此, 本科毕业论文总体质量欠佳的现状才有望得以根本改变, 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无奈呼吁也才能渐渐平息, 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也才能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调查显示:42.5%的人赞成取消本科毕业论文[EB/OL]. (2007-12-17) .[2013-09-16].搜狐网.搜狐教育.http://learning.sohu.com/20071217/n254128058.shtml.

[2]本科毕业论文该不该取消?[EB/OL]. (2009-10-16) .[2013-09-16].新浪网.新浪教育.http://news.sina.com.cn/c2009-10-16/055316447035s.shtml.

[3]一石激起千层浪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可不可行?[EB/OL]. (2012-05-07) .[2013-09-16].新华网.新华教育.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5/07/c_123085058.htm.

[4][5][10]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EB/OL]. (2004-07-13) .[2013-04-0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6/11/c_112188518.htm.

[7]李正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8]就业蓝皮书:2011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上升[EB/OL]. (2012-06-11) .[2013-04-10].新华网.新华教育.http://www.97yjs.com/ArticleDetail4732.html.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9

一、农业创业型本科人才的特质要求

1. 奉献精神:

农业创业型本科人才的精神追求。奉献的最高境界是指主观意识和动机方面具有理论自觉性, 明确了奉献的对象和目标, 知道奉献的得失, 坚守自己的信念而义无返顾、勇往直前。学校在培养农业创业型本科人才的过程中, 要引导大学生把奉献作为人生的目标, 把他们锤炼成“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学农、爱农、献身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

2. 艰苦奋斗:

农业创业型本科人才的必备品质。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本色和传统美德, 是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办学实践中, 注重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 培育他们的艰苦创业精神, 使他们生活上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工作上有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 思想上有励精图治、奋斗不息的自强精神, 学习上有知难而进、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3. 服务“三农”:

农业创业型本科人才的人生路标。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如何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 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与时俱进地明确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这是关系到学校建设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也关系到学生的命运和前途。为此, 学校确立了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思想, 坚持对学生进行学农、爱农教育, 教给学生为振兴农村经济服务的本领, 打开毕业生通向农村的路子。

4. 创业能力:

农业创业型本科人才的竞争之本。学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坚持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专业培养与素质拓展结合, 在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文体艺术和身心发展等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全面成长成才。

二、农业创业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途径

湖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省属地方高等农业院校, 一直把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形成了艰苦创业、奋发进取的优良传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吃得苦、干得欢”成为学校毕业生的真实写照, 用人单位认为“扎根基层、乐于奉献;学农爱农、服务‘三农’;注重细节、艰苦创业”是新时期湘农学子的特质。

1. 抓好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把爱校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校史、校情教育, 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 通过专业背景教育, 激发学生学农、爱农、为服务“三农”贡献自己力量的激情。二是开展名人专家, 尤其是杰出农业创业人士大型报告会为主要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正气、宏伟志气、集体风气以及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终身的正确人生观。三是重点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改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理想信念教育, 使大学生的理想、个人发展、社会需要三者有机统一。四是发挥党校、团校在培养学生奉献精神中的主阵地作用, 引导大学生去基层锻炼, 到农村创业,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2. 科学制订培养方案:

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科学制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呈现了突出“四个有利于”、注重“五个结合”、搭建“六大课程平台”、坚持“七个四年不断线”的特点。即, 突出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与拓宽面向, 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文科学素养的养成, 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结合, 学科专业教育与素质拓展教育结合,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 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搭建基础课 (含公共基础和学科专业基础) 、专业主干课、专业 (方向) 选修课、全校性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平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外语教学、体育教学、计算机教学、数理化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4年不断线。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 要求基础课占课内总学时的65℅, 选修课文理交叉全校打通, 实践教学环节文、理科类分别不低于25周、30周 (提倡实验课单独设课) , 必须完成4个以上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方可毕业, 为农业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构建了合理的知识结构。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在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基础上, 围绕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三个基点, 探索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复合型农业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纵向拓展型模式。对传统农科专业人才培养, 注重从农作物的栽培或家禽 (畜) 饲养, 向农产品或畜禽产品的加工及销售延伸, 加强与农业企业的合作办学, 大力拓展专业内涵, 扩大学生的服务面向, 使学生不仅懂种植 (养殖) , 也懂加工和经营, 实现了产前、产中与产后的结合。二是横向拓宽型模式。对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等专业及口径较窄的农科类专业, 在保证学生相关学科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向农业相关领域及相近学科专业拓宽, 在经济类、管理类与法学类专业, 增设反映农业背景、生产、加工等方面基本知识与理论的课程模块;对口径较窄的专业, 如农学, 在设置常规农作物生产课程的同时, 开设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及农业现代化生产管理的相关知识, 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专业面, 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三是基础加模块模式。对理工科类专业, 为培养适应社会急需人才, 在专业内灵活设置专业方向, 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社会需求选择课程模块。四是“1+2+1”创新模式。学校自2004年开始在农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植物保护等10个专业实施“1+2+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即一年级学习全校性公共课, 二年级、三年级开始增设实践教学环节、综合性课程和创新活动, 四年级全面参与导师科研及企事业单位生产实践, 完成毕业论文写作。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参与教师科研和生产实践, 运用大量的创业实证启发学生, 教会学生分析研究市场, 设计创业方案, 强化学生创业意识的培育, 激化学生创业动机。五是学研产相结合模式。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学研产良性互动,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科研、产业开发和企业经营管理, 教师将最新科技成果和产业实践及时反馈到课堂, 进入教材, 使教学延伸到科研和市场第一线;鼓励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参与教师科研与生产单位工作实践。学研产结合的实践, 优化了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在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 强化了创业意识和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增强了实践能力, 树立了“学农、爱农、献身农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农业创业型本科人才创业实践的平台。学校坚持“张扬个性、拓展素质”的素质教育理念, 积极推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一是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与素质拓展活动学分, 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创新计划、学术科技节等活动, 邀请院士学者及创业成功人士前来讲学, 拓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培育了学生创业意识, 激发了学生创业热情;二是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以“真情系三农、科教兴三农”为主题, 以大学生和农民双向素质教育工程为载体, 以“四化” (科学化、基地化、规范化、经常化) 和“五结合” (学校与地方政府相结合、青年学生与专家教授相结合、短期服务与长期合作相结合、提供服务与增长才干相结合、宣传先进理论和党的政策与为“三农”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 为特征的、特色鲜明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新模式, 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国家的农业政策, 培养与农民的感情, 增强扎根基层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三、农业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

学校通过农业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在创业教育理论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在实践中, 加强创业教育宣传, 引导师生树立创业意识;深化教学改革, 允许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并存, 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创业教育与素质拓展的紧密结合;建设创业教育基地, 搭建创业教育活动平台, 实现了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结合, 创业教育与社团活动结合;实施学研产结合培养, 学校、企业和农村社会共同培养, 实现了学生创业基础空间与创业教育社会环境的形成, 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但在实践中还有些问题值得思考。

1. 认识不足, 理解偏颇。

实践中存在着到农业领域创业困难、无用武之地的认识。为此当前地方农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 必须在如何贯彻办学理念上下功夫, 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文化的重点来抓, 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等活动, 将创业教育的理念外化为师生员工的行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三农”的办学思想, 让学生知道扎根基层是农业创业型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由之路。

2.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教师缺乏创业经历和农村体验, 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难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采取“放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是解决创业教育师资薄弱的有效措施:一是为在职教师提供下农村扶贫支教、和农业企业合作科研、到基层挂职锻炼的机会, 提高教师自身的创业素质;二是聘请农民企业家、农业科技管理服务与推广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

3. 资金和基地是制约瓶颈。

地方农业高校普遍存在办学资金紧张、没有稳定的创业教育基地和场所的现象, 这直接影响创业教育的实施和成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一是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稳定的基地和场所;二是将专业实践基地创业教育基地统筹建设, 资源共享;三是和地方政府、农业企业合作, 共建校外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作者刘强系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刘浩源系该校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副教授, 湖南长沙41012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01) .

做好本科毕业论文的建议 篇10

1 选择相对感兴趣的课题方向

与普通的课程教学不同,毕业论文不规定具体内容,学生选择的自由空间较大,能够覆盖不同的主题与范围[3]。一个希望做好毕业论文的学生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专业的教师所从事的课题及研究方向。目前大部分教师的课题研究背景等相关资料在网上都可以轻松获得。在了解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相对感兴趣的课题。也许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有兴趣或者认为必须按导师的意见去实施相关实验,没有选择余地。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想听听学生自己的想法;或者提供几种参考供选择。

在扬州大学2010届的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评选工作中,一教师指导的1篇论文被评为学校的优秀论文,然后又被推荐为省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至此,该教师已连续3年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被选送为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而且2008年和2009年的论文均被评为一等奖。2008届的学生从大一就进入其实验室,跟随研究生做了大量的检测工作,毕业时考取了中国农大的研究生,他将从事的课题方向是兽药残留检测,因此他的选题就是一种兽药残留检测新方法的研究。2009届的学生已经联系好了的导师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奶牛的内分泌调节。经过与该教师进行简单的交流后,学生最后的选题是牛膝多糖对链脲佐菌素致小鼠糖尿病作用的研究,与其未来导师的研究方向相关。

2 请时间充裕的教师作导师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者不得被聘为教授、副教授职务。被聘为教授、副教授后,如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授课,不得再聘任其教授、副教授职务[4]”。该意见的出台显然有其重要的依据和背景,至少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忙于教学之外的事情。相当一部分老师经常出差,平时难见踪影,如果找这样的教师作导师,恐怕多是名义上的,对于论文指导的工作也多落在其研究生头上,而研究生有时候既不放心让本科生单独进行试验,又怕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为了省事直接把自己的试验结果给学生交差了事或者让本科生自己去想办法。因此,即将毕业的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的指导导师时应该考虑到该教师是否能经常预约并跟导师交流。

3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作为学生应积极主动,不能等待教师找学生探讨课题相关事宜。这体现在很多方面,除了联系导师时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地在导师指导下查找相关文献,并对文献做一个总结,明确选题的背景以及相关研究的概况;还要在开题后经常找教师探讨试验设计的合理性及切入点;测试指标的方法、指标所代表的意义。在探讨中逐步明确为什么做这个题目?怎样做?结果如何分析等一系列问题。明白了这些问题后,写论文就有了思路,将来答辩汇报时也有了主线。扬州大学一教师指导的2009届学生当时在选题后,主动查找了大量的中文、外文文献,清楚了同类研究的背景及概况;然后通过文献确定了要检测的指标、检测方法以及所需试剂、设备等,并全部呈现给指导导师,通过讨论和导师一起确定了测试指标,如糖尿病小鼠血清酶、血糖、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胰岛素、瘦素、脂联素以及血清钙、磷等,从而比较全面地探讨牛膝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潜在的影响。学生有兴趣并主动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教师如果能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并给予支持则是重要的“催化剂”。学生的积极主动以及做事情的方式、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高效也让指导教师感到耳目一新,达到了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

4 利用业余时间提前介入,做试验时不限于一个实验室

万事开头难,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有些学生临近毕业才去联系导师做毕业论文,显得有些仓促和无奈,加上自己平时缺少动脑、动手等训练,自己没有方向,找导师时难免一片空白,或者提出的想法不切实际。如果在大学三年级或者更早,利用课余时间提前进入实验室,既熟悉了环境、仪器设备,还能结识一些研究生和相关教师,在实验室里耳濡目染,日后在本科选题、做试验等方面就不存在畏难情绪,选题后也比较容易进入角色。前面提到的3个学生均是提前进入实验室,其中2008届的学生从大一就参与实验室的动物饲养以及测试工作,后来教师给他单独安排了试验,其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先后做了很多工作,在做本科论文前已经发表了5篇科技论文。某些试验需要借用其他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其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化学化工学院找相关教师做光谱学的有关检测,更多的是利用学校的中心实验室。2009届的学生在大三时进入过兽医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的多个实验室,在大学四年级的9月底到论文指导老师的实验室,此时其已经与研究生合作发表过论文,也独立发表过多篇综述文章。2010年的这个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开始来到老师实验室,教师先给他安排了1篇科技论文翻译,并一起修改多次,后来这篇译文发表在《饲料工业》期刊上。然后其才开始在实验室里摸索“打杂”,至毕业答辩前该学生已经以第一作者发表了6篇论文。

5 结语

总之,提前准备、主动实践的态度和行动对做好本科毕业论文具至关重要的。目前,不少从事一线教学或教学管理的人员在如何加强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和具体管理措施等方面给予了多方面的阐述,笔者认为“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教育的病症,往往是社会病症的延伸。”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综合的过程管理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配合,单就教学管理方面提出的各种具体措施,实行起来往往会遇到诸多尴尬。本文结合具体事例给希望做好毕业论文的学生提出几点建议,总的来说学生自己对论文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然后赴以积极的行动,如果只是应付各种指标和考核,做好毕业论文就是空谈。

摘要:结合具体事例,就本科生做毕业设计时如何选题、怎样选择指导老师以及如何开展试验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选题,建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2004]14号)[EB/OL].[2004-04-08].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6/2006/31qi08662859351213600227550-0.htm.

[2]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3]吉文华,周畅.本科毕业论文状况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2):62-63.

上一篇:墓园景观文化下一篇:GPS观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