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

2024-09-01

本科论文(共8篇)

本科论文 篇1

节能技术研究【1】

【摘 要】 线损是作为衡量电网公司利益水平的的综合性指标之一,也是考量电网企业设计规划、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水平,本文通过对基层供电所线损管理工作现状的现场稽查及分析,指出了目前海南电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根据海南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措施,降低了线损率,进一步提高了海南电网的线损管理水平。

【关键词】 营销稽查 线损 海南电网 改进措施

1 引言

目前节能降耗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经营目标,而电网企业的线损管理则是节能降耗的核心任务之一。

海南电网的相关线损管理制度已经基本到位,但是还存在基层供电所管理水平落后、网架结构薄弱等情况,导致线损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在基于对线损管理进行现场稽查的背景下,根据基层供电局的管理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通过落实整改,切实达到降损的目的。

2 海南电网线损管理存在问题

海南电网公司按照南方电网公司线损管理相关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要求各供电局按照线损四分管理模式执行,强调台区精细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近期对线损管理的稽查过程中,发现依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管理降损开展不细致。

供电局领导层对管理降损工作比较重视,但协调、指挥各部门和供电所开展降损工作不到位。

月度线损分析粗浅,分析内容不够全面、细致,针对性不够,没能对线损居高不下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以前存在的问题整改不到位。

(2)抄表质量把关不严。

没有开展抄表质量监督工作,导致抄表员随意变更抄表例日,在营销信息系统中对某供电所112个公变台区抄表例日检查,发现与抄表例日方案时间一致的仅为32个,不一致为80个,差错率为72%,抄表例日变更后会导致当月线损计算不准确,影响线损分析。

还有部分台区用户存在错抄或估抄现象,反映了部分抄表员抄表不到位。

(3)计量管理头重脚轻。

各供电局普遍对专变管理相对规范,但对公变关口和台区计量管理薄弱,漏洞较多,制度执行不力。

1)封印台账管理不规范、现场封印子使用不符合适用范围、封钳审批流程不规范。

2)台区客户失封严重,计量装置‘三个一’的落实、监督、考核不到位。

3)故障表更换和追补电量的管理存在很大露洞,业务流程不规范、追补工单审核不严,造成电量、电费丢失,管理混乱,极易滋生违规违纪行为。

在某供电所故障换表及追补电量业务随机抽样11份,问题样本6份,差错率达54.54%。

4)公变关口计量管理现状较差。

部分关口无表,电流短接等现象,暴露台区关口计量不准确,台区线损统计和考核不真实。

(4)用电检查没有全面开展。

各供电局目前普遍情况为,用电检查人员少且身兼多职,加之对用电检查考核不严,致使基层供电所用电检查计划执行不到位,主要开展重要保供电期间对重要客户的安全检查工作,低压台区用电检查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台区“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5)无功补偿装设不足,供电卡脖子较多。

各供电局因为计划基建生产等部门协调不到位,普遍存在公变无功补偿装设不足,供电卡脖子情况较多,线路走廊清理不到位等现象。

3 管理与技术降损措施

(1)管理降损。

各供电局应根据相关规定做好台区、供电所、供电局三个层面的线损分析,提高线损分析质量,制定的降损清单要明确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按月检查落实情况,制定统一的供电所线损考核细则,对不完成降损措施的情况必须要坚决给予考核,以免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抄表管理。

严格按照工作职责和要求,强化抄表过程管理,不定期对抄表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发现抄表不到位的情况及时纠正整改,提高抄表到位率,防范经营风险。

同时出台营业差错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抄表工作和提高抄表质量。

抄表员抄表要到位,不得委托他人带抄表,并准确抄表,不得漏抄、估抄、错抄。

供电所核算员、营销管理员应负责对本所抄表上、下装数据进行初审和异常分析工作,如发现抄表下装的数据有差错或电量异常,应及时通知抄表员到现场进行核对。

(3)计量管理。

组织各供电局计量中心、供电所等相关单位学习计量装置封印管理制度,要求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落实封印管理。

封印的台账管理工作量大,各供电局应用营销信息系统中的封印管理模块实现封印计算机管理。

针对故障表更换和追退电量业务,各供电局应尽快完善或出台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处理及电量追退管理制度,分清职责界面,严把故障表表底审核关,规范全局故障表更换和追退电量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堵塞电量流失漏洞。

对所有公变、专变客户的换表均进行审核,客户资产的电表可拆回封存一个月后归还或拍照取证。

(4)用电检查工作。

各供电局要细化用电检查考核,将考核落到实处,推动基层供电所用电检查工作常态开展,充分发挥用电检查堵塞“跑冒滴漏”作用,严格按照用电检查周期定期开展检查工作。

切实按照用电检查规定期限对所有专变客户进行定期检查。

特别要开展低压用户检查,有力打击低压用户窃电行为。

(5)配电管理。

各供电局应及时清理线路走廊,提高供电可靠性,防止电能流失。

对于部分存在阻力的地区,采取灵活多变手段进行清理。

应加强供电所配电痕迹化管理,每天安排专人测试公变负荷三相负荷,及时作出调整,线路巡视消缺做好记录,实现工作闭环管理,提高配电管理水平。

4 结语

本年度按照稽查工作方案对相关供电局进行了线损检查,通过落实上述解决方案,半年后,两个供电所线损率分别下降了2.5%和2.2%,而且线损率保持稳定下降状态,其他供电所根据上述措施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后,线损率都有明显下降的迹象。

线损稽查将着力点放在最基层的供电所,帮助其分析管理线损与技术线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继续加强线损稽查的职能管理,持续建立一个比较客观、真实的台区线损稽查评价考核体系,促进海南电网线损管理向更细、更真、更实的精益化管理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金名.最新电力行业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伏生,李燕雷,汪鸿.电网线损理论计算与分析系统[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京族民居风格研究【2】

摘 要:京族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其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兴市以京岛风景区为主的京族三岛上。

目前学术界关于京族民居的研究还较少,近年来,国家关于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政策文件相继颁发执行,城乡风貌改造、清洁乡村等工作也如火如荼的进行,因此,本次京族风格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本科论文 篇2

一、世界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经验借鉴

根据2016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布的美国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排名,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表现卓越。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导师制和学院制,被世人奉为圭臬。因同处于儒家文化圈的日本、新加坡,与我们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和学术渊源,研究其人才培养特点,具有借鉴意义。基于此,笔者选择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8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据这8所学校网站公布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计划、年度报告、新生指南、学生手册等材料进行分析。

(一)人才培养理念

人才培养理念关乎大学对人才培养本质特征、目标价值、职能任务和活动原则等方面的理性认识,对人才培养模式其他要素的选择与确定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这8所顶尖学府均将本科生培养视为立足之本,为本科生提供博雅教育,注重促进全面和谐发展和培养多元能力,希望学生在踏出校门之时能够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并且为将来做好准备,成为参与并影响全球事务的世界公民。(见表1)

(二)专业设置模式

这8所大学的专业设置以生为本,灵活宽松,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与人才培养理念高度契合,具体表现为以下3个特点:

1.专业设置可因人而异,注重引导学生理性选择,允许学生自主设计专业,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如哈佛大学的Special Concentrations、普林斯顿大学的Independent Concentration、斯坦福大学的Individual Designed Majors。通常,学校设有专门的教师委员会审查自主设计专业的合理性,审查时着重考虑学生的设计是否具有知识上的连贯性、是否平衡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在标准的专业结构外寻求发展的能力以及相关学术资源是否能够满足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选定专业的过程在这些学校多被称为“Major Declaration”或“Declaration of a Major”。“Declaration”充分体现了学生在确定专业时所拥有的自主性。

资料来源:哈佛大学:http://www.harvard.edu/;普林斯顿大学:http://www.princeton.edu/main/;斯坦福大学:http://www.stanford.edu/;牛津大学:http://www.ox.ac.uk/;剑桥大学:http://www.cam.ac.uk/;东京大学:http://www.u-tokyo.ac.jp/en/index.html;新加坡国立大学:http://www.nus.edu.sg/;南洋理工大学:http://www.ntu.edu.sg/Pages/home.aspx。

2.选择专业的时间放在入学后1~2年,便于学生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发现、定位自己的兴趣和志向,了解目标专业,理性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同时,为帮助学生自由探索各个学科领域,如果选定专业后兴趣转移,学生还能较为容易地更换专业。如新加坡国立大学规定学生最早可以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选择专业,此后直到第三学年第一个学期都可以随时更换专业。与之相似的还有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这两所学校在提交学位候选人申请截止日期之前均可更换专业。(见表2)

3.在专业设置口径上,这8所大学均保持着对学科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前瞻性和敏感度,跨学科、跨系的专业比较多,且极为重视扩展本科生的学科视野和专业基础。为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斯坦福大学将全部本科专业整合到人文与科学学院、工学院、地球科学学院3个综合性学院中,由这3个学院承担全部的本科教育。如最大的人文与科学学院就包含了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历史、艺术、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数学、物理等30多个专业,负责学校63%的本科教育与学位授予工作。综合性学院有利于不同学科专业间的交流和融合,为拓宽专业基础,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平台。

资料来源:哈佛大学:http://handbook.fas.harvard.edu/;普林斯顿大学:http://www.princeton.edu/main/academics/undergraduate/;斯坦福大https://undergrad.stanford.edu/contact-usfeedback/welcome-undergradsta nfordedu;牛津大学:https://www.ox.ac.uk/admissions/undergraduate;剑桥大学:http://www.undergraduate.study.cam.ac.uk/;东京大学:http://www.c.u-tokyo.ac.jp/eng_site/info/academics/zenki/;新加坡国立大学:http://www.nus.edu.sg/education;南洋理工大学:http://www.ntu.edu.sg/Academics/NTUEducation/Pages/Shaping NTUundergraduates.aspx。

东京大学本科教育实施二、二分段式模式,所有本科生前两年在教养部接受通识教育,后两年分流进入各专业学部进行专业教育。本科新生入学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意愿,选择进入教养部的文科一、二、三类和理科一、二、三类课程班学习,在教养部学习一年半以后,学生根据课程成绩和兴趣志向,开始选定专业分流时想进入的专业学部,帮助学生以较小的“试错”代价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

(三)课程设置方式

课程是本科教育的核心和魅力所在,是实现本科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一所大学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这8所大学的课程设置以“超越学科界线、拓宽专业基础、优化知识结构”为特点,课程类型丰富多元,主要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见表3)为优化课程结构,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这8所大学倾向于减少专业必修课,增加专业选修课和自由选修课的比例。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均要求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不得低于总学分的1/3。

通识教育课程强调广度、深度和背景,注重所学知识与未来工作、生活的联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大学与学院联合会(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简称AAC&U)2016年对全美高校开展的调查表明,近年来美国大学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愈发关注“知识、技能、应用”三者间的结合[1]。这8所大学都非常重视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哈佛大学每隔20几年就会实施一次大规模的本科课程改革,1978年在博克校长带领下实施的核心课程改革,被美国高等教育界誉为课程改革的里程碑。

资料来源:哈佛大学:http://www.fas.harvard.edu/pages/degree-programs-courses;普林斯顿大学:http://www.princeton.edu/main/academics/courses/;斯坦福大学:http://explorecourses.stanford.edu/;牛津大学:https://www.ox.ac.uk/admissions/undergraduate/courses-listing?wssl=1;剑桥大学:http://www.undergraduate.study.cam.ac.uk/courses/structure;东京大学:http://www.c.u-tokyo.ac.jp/eng_site/info/academics/zenki/curriculum/;新加坡国立大学:http://www.nus.edu.sg/oam/programmes.html;南洋理工大学:http://www.ntu.edu.sg/academics/Pages/Undergraduate Programmes.aspx。

为促进学科交叉,打通相关知识点、知识领域乃至学科之间的壁垒,帮助学生形成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这8所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路径可归纳为两种类型:一是开设学科渗透的交叉课程,二是采取跨学科选修制度并辅以“就远原则”。

1.交叉课程。交叉课程的设置以强调文理科相互渗透为宗旨,积极探索课程整合并增加跨学科内容,使课程设置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以应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涌现。如东京大学的基础科目课程和综合科目课程、牛津大学的联合课程(Joint Courses)、剑桥大学的课程模块(Options)。

东京大学的通识教育为期2年,分为1年半的前期课程和半年的后期课程,课程模块涵盖六大课程领域:思维与艺术(Thought and Arts),国际化与区域研究(International and Area Studies),社会与机构(Society and Institutions),人类与环境(Human Beings and the Environment),物质与生命(Matter and Life),数理信息科学(Mathematical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6类课程模块各自开设基础科目、综合科目和主题科目课程,每一类课程模块由于学分要求不相同,上述3种课程的组合也因此存在差异。基础科目为必修课程,开设外语、信息处理、人文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数理科学基础、物质科学基础、生命科学基础、基础实习、基础实验、体育运动等10类课程。综合科目则开设思想、艺术,国际、区域研究,社会、制度,人类、环境,物质、生命,数理、情报等6类课程;主题科目以专题报告和研讨课程为主[2]。

依据《2017年本科生招生指南》,目前牛津大学共开设了49个专业,其中有26个专业实际上整合了2个或2个以上专业领域。如为了给学生提供洞悉人类社会演进历史的宽广视野,牛津大学开设联合课程将考古学和人类学两个专业合二为一[3]。

剑桥大学的课程模块能为学生构建宽厚的知识体系并提供多样化的专业选择。剑桥大学新生入学时选择就读课群(Courses),而不是专业(Subjects),这就突破了“专业决定课程”的思维模式,弱化了学科专业对课程的单向限制,目前剑桥大学开设了30个本科生课群,涵盖了65个专业。剑桥大学的课程体系为Triposes(课程)-Parts(部分)-Options(模块)三级结构。通常,每个Triposes包含两个部分(Part I和Part II,有的Triposes会将Part I分为Part IA和Part IB,Part II分为Part IIA和Part IIB,依次对应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剑桥大学的模块课程内容丰富,每个部分大多包含2~10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都包含课堂教学、讲座、研讨、导师课和实践课程等[4]。

2.跨学科选修。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均开设了大量密集性、基础性通识教育课程,并在选课时遵循“就远原则”。研究表明,以跨学科选修实现通识教育内涵的学校,其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为通识教育必修课。一般而言,通识教育必修课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拓展学科视野,构建宽广的知识体系,学习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研究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即为通识教育必修课,涉及外国文学、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科学、道德推理、社会分析、定量推理等7个学科领域,各领域开设的核心课程数量每年限定在10门左右,主要安排在大一、大二进行。为保证所有学生都拥有横跨文理两大领域的知识基础,哈佛大学要求本科生在选择核心课程时遵循“就远原则”,以拓宽视野。如学习人类学的学生,可以免修社会分析领域,但必须选修科学A和科学B领域;主修生物学的学生,可免修科学A和科学B,但其他领域都不能免修[5]。

普林斯顿大学通识教育必修课涉及写作、外语、认识论、伦理思考与道德价值、历史分析、文学与艺术、定量推理、科学与技术、社会分析9个学科领域;但是相较于文科类学生,理科类学生不需要修读定量推理、科学与技术[6]。

南洋理工大学为本科生提供的通识选修课程共有160多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包括三类课程,(1)“通识核心课程”(Core Course,GER Core);(2)“通识限定选修课程”(GER Prescribed Electives,GER PE);(3)“通识自由选修课程”(GER Unrestricted Electives,GER UE)。“通识核心课程”是全体本科学生必修课程,包括“沟通与交际能力”(Communication Skills)“新加坡研究”(Singapore Studies)“环境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伦理学”(Ethics)“创新创业教育”(Enterprise and Innovation)五类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人际交往能力、环境保护意识与能力和全球视野,以及对新加坡国家问题、政府决策的理解力和对新加坡历史文化的认同感等核心素养。“通识限选课程”包括“商业与管理”“人文科学”和“科学、技术与社会”。“通识自由选修课程”涵盖校内各学院所有课程领域,不仅包括通识限定选修课四大领域的课程,也可选择现代语言、企业家精神、音乐与戏剧等课程,还可以是一些诸如国际合作项目,如国际学生交流计划、全球教育计划、海外实习计划、全球暑期学习计划等。“通识自由选修课程”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多元的文化兴趣及未来生活与工作规划的需要[7]。

(四)教学制度体系

教学制度体系是与人才培养的微观过程紧密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其实施的体系。这8所大学均非常重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通过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构建科学先进的教学制度体系,一方面优化常规教学制度,如学分制、学位制、弹性学制等,另一方面通过结合自身的传统与优势,构建独具特色的教学制度。(见表4)

概而言之,师生合作研究制践行了“学以致用”理念,让学生可以在本科教育中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探究和应用,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国际访学制和实习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学院制和导师制是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教学制度体系的精髓,是二者卓然于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根基所在。其核心在于导师制深深根植于学院制之中———大学的教学方法是教授式的,而学院的教学方式是导师式的;大学为传授知识而存在,而学院的职能在于发展品格。在理念上,导师制要求导师承担大部分课程内容的讲授,负责制定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计划,并以导师课论文作为导师制教学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要求论文必须具有独立见解和充分论证;另一方面,师生在每周一次的导师课上对论文进行充分讨论,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质疑问难的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资料来源:哈佛大学:http://handbook.fas.harvard.edu/;普林斯顿大学:http://www.princeton.edu/main/academics/undergraduate/;斯坦福大学:https://undergrad.stanford.edu/contact-usfeedback/welcome-undergrad stanfordedu;牛津大学:https://www.ox.ac.uk/admissions/undergraduate;剑桥大学:http://www.undergraduate.study.cam.ac.uk/;东京大学:http://www.c.u-tokyo.ac.jp/eng_site/info/academics/zenki/intro3/;新加坡国立大学:http://www.nus.edu.sg/oam/programmes.html;南洋理工大学:http://www.ntu.edu.sg/academics/Pages/Undergraduate Programmes.aspx#hum。

东京大学依托教养学部和专业学部的合作,逐步完善了由大类招生、两年通识教育、专业分流、两年专业教育四个步骤构成的本科人才培养机制。其中,分流制在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发展路径方面功不可没。本科生进校时只按文理大类初步分流,待学习3个学期以后,再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学习成绩,选择后期的学科专业。专业分流从第3学期初至第4学期开学前结束,分流依据主要为学生的兴趣志愿、学习成绩和院系招生名额。整个分流分三次完成,第一次只能填报一个学院和一个学科方向,第一次录取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志愿填报,这一轮可以填三个志愿,第二次录取结束后,仍有未被录取学生和招录未满学院时,再进行第三次补录[8]。

二、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体系的思考

身为顶尖研究型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都将本科教育视为办学基础和主体,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安身立命之所在。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异质化、价值多元化、文明融合化的未来,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极具战略意义。这8所大学在探索一流本科教育的道路上率先垂范,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综合考虑,笔者对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体系,提出初步建议:

1.明晰本科教育定位,让学生“全面发展,诗意栖居”。凡是改革,理念先行。这8所大学的专业设置模式、课程设置方式、教学制度体系均与人才培养理念紧密吻合,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创新、优化。切实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是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先导。笔者以为,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之前,应首先明晰大众化阶段本科教育的定位。

首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的稳步提升,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逐渐上移。专科教育已逐步整合并入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普通高等教育系统主要包含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两个层次。在精英教育时代,只有非常稀少的“精英人才”拥有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机会,硕士比本科生优秀、博士比硕士卓越是划分社会阶层的金科玉律。如今研究生教育已经十分普及,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本科教育应当被置于终身教育的格局中看待,本科教育的出发点应为塑造“全人”,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和谐发展,让本科生在学期间可自由探索各个领域的知识,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正如爱因斯坦对本科教育的解读,“大学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其次,教育的应然价值在于赋予学生能够超越自在、走向自为的能力;在于引导学生以开放的精神、创新的视角、全局的观念对待世界;在于能够自觉摈弃狭隘的视野,不跟风、不逢迎、不媚俗、不浮躁;在于不唯上、不唯书;在于不急功近利、不随波逐流;能够独立判断,自主选择生活方式,诗意栖居,正如《论语·述而》所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即便高校之间定位不同、校情各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应成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理念和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真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良好的道德习惯;应具有大局意识、担纲意识、参与意识、时代意识、创新意识;应讲诚信、善合作、肯奉献;应对于国家民族的振兴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有着乐学、勤学、善学的良好习惯。

2.改革教师评价制度,让教师“从容治学,优雅从教”。师资是成功推行通识教育的关键。与科研不同,教学包含着使命与责任。高品质的教学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奉献精神。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导师制的长盛不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师的支持与付出。

因此,大学应当改革现有的教师评价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一方面,改革教师晋升机制,使其与教学质量直接挂钩,建立有利于激励教师从事本科教学的保障制度,让一部分乐于、善于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发挥特长,享受应有的学术地位;另一方面,打通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之间的壁垒,统一考核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增加教学绩效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从容治学,优雅从教。

3.优化通识课程体系,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课程内容。通识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教育理念,其精义和价值,在于以人为本,激发人的主体性,培育人的创造性,促进知识整合。通识教育之“通”,不仅仅在于“广博”,更在于“通达”,这份“通达”是增进创造性和主体性的重要前提和途径。

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的载体,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发展方面举足轻重。目前,国内已有相当一部分大学实施了通识教育,并在打造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笔者以为,现有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还可在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专业设置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

第一,在课程内容上,需进一步强化中国特色,融入中国元素,深度挖掘中华文明精粹,在全球化进程中积极构建中国文化传统,发扬高等教育养护文明的功能,提高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了增进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新加坡政府积极倡导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建设“新加坡文化”。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课程内容非常关注本国国情,二者均开设了“新加坡研究课”(Singapore Studies),重点研究国家实际关切,以加深学生对国家问题、政府决策的理解力,对新加坡文化的认同感,该举措对于培养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或领导者意义重大。我们也可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开设“中国研究课”,以我国实际作为研究起点,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材料,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骨、中国气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二,在课程设计上,应遵循“博采众长,自主创新”原则,无论是开设学科渗透的交叉课程,还是推行跨学科选修,都应当结合校情,因校制宜。

第三,在专业设置上,一方面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专业选择方面赋予本科生更大的自由度;另一方面要注意“通专结合”,力求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动态平衡。东京大学由大类招生、两年教养教育、专业分流、两年专业教育4个步骤构成的本科培养机制,有一定借鉴意义。

4.完善通识课程管理,推行“行政协调,学院承担”管理模式。通识课程的核心功能在于打通相关知识点、知识领域乃至学科,帮助学生形成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因此,优化通识课程的关键在于加深学科交融的程度。但是在通识教育实际运行中,有些学院对通识教育认识不足、支持不够,不愿意将学院内部更多、更好的资源投入面向全校的通识教育,从而影响通识教育的质量和推进速度。

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在于突破专业、学科限制,打破学科壁垒,改革按照专业进行资源配置的分配制度,调动学院的积极性,实施“行政协调,学院承担”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架构的优势有两点:从组织推动的层面来看,通识教育新局初开、尚待进一步完善,若由单独的学院独立组织实施,既不现实也不合理。只有依靠横跨各学院的校内组织机构并配备专任管理人员,才能切实推进。如南洋理工大学通识教育的组织管理主要由“学术服务部”(the Office of Academic Services,简称OAS)负责。

从学科整合的层面而言,通识课程并非依据某一个或某一些具体专业进行设置,往往需要某几个学院联合负责。如在南洋理工大学,“商业与管理”模块由商学院负责,“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模块由文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传播与信息学院四个学院共同承担;“科学、技术与社会”模块则由工学院、理学院提供。“行政协调、学院承担”模式既可保障通识教育在综合性组织机构管理下井井有条、规范合理运行,又可由学院保证课程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AAC&U.Recent Rrends in General Education Design,Learning Outcomes,and Teaching Approaches[R].Washington DC:AAC&U,2016.

[2]The University of Tokyo,Komaba.General InformationJunior Division Streams:Key Features[EB/OL].(2014-8-29)[2016-5-1]http://www.c.u-tokyo.ac.jp/eng_site/info/academics/zenki/intro2/.

[3]University of Oxford.Undergraduate Prospectus 2017[R].Oxford,2016:37-39.

[4]University of Cambridge.Undergraduate Prospectus 2017[R].Cambridge,2016:48-50.

[5]Harvard University.Harvard College Handbook for Students2015-16[R].Massachusetts,2015.

[6]Princeton University.Undergraduate Announcement 2015-16:Gen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EB/OL].[2016-5-1]http://www.princeton.edu/ua/sections/11/#content.

[7]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Overview of Curriculum Structure[R].Singapore,2016.

本科论文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本科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4-0055-03

【作者简介】张健,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江苏常州,213000)副调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管理研究。

当前,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已成为破解高等教育同质化与人才需求多元化的结构性矛盾的必然要求。有观点认为,本科高校转向应用型,就是转向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也有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最终要就业,所以高等教育其实也是职业教育;还有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应突出人文性和通识性,不承认职业教育有本科高等教育层次,职业教育属于中等教育,培养“手艺人”。以上观点,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向应用型高校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将应用型本科高校与本科职业教育画等号,必将影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积极性;认为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教育,对推动高校分类发展亦无益处;不承认职业教育有本科高等教育层次,也不利于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完善类型结构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澄清错误观点,搞清楚应用型本科和本科职业教育的内涵,对加快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向应用型高校十分重要。

一、从人才培养定位看职业教育的内涵

笔者认为,一类教育是否属于职业教育取决于人才培养定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胜任岗位工作职责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职业教育之所以成为专门教育的标志,是职业教育存在的根本目的。具体来讲,它应具备五个要素:即培养的人才,一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二是具有明确的工作岗位,三是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四是从事技术技能或现场管理工作,五是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完成工作任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许多岗位都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与之不同的是,学术型、工程型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尽管也要从事某种职业,但其工作的领域比较宽泛,主观性和灵活性强,不符合上述要素,因此,学术型、工程型高等教育不可理解为职业教育。

当然,许多学术教育是针对专业技术岗位的,如医生、教师、法律工作者等,被称为是面向职场的高等专业教育,但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职业教育。例如,医生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一线岗位,通过掌握的系统学科知识,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设计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方法,工作带有很多研究、判断等不确定成分。而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护士,在主治医生指导下,按护理流程具体实施,工作流程相对比较确定。因此,护理专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

二、从岗位职责看本科职业教育的内涵

根据以上分析,应用型本科专业是否属于职业教育要看其是否具备职业教育的相关要素。应用型教育中,除了工程教育以外,还有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按照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只达到专科层次,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中级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操作性技能工作。专科层次高职的学生基础稍好,技术学科知识的学习比较扎实,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总体上明显强于中职生。从实际情况来看,专科层次高职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技能教育的程度更大些。过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工艺、管理等现场技术工作就是由专科毕业生甚至中专毕业生担任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技术的先进和复杂程度也不断提高,各领域急需更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样,专科层次高职就不能适应了,更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客观趋势。

其实,目前我国许多老牌和新办本科高校都有应用型专业,涉及工程、管理、技术等领域,这批专业是否属于本科职业教育呢?如前所述,工程教育不属于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则要看其人才培养的定位,是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还是从事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发明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人才。首先,后一种人才是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学科知识,解决技术难题,发明新的技术,研发新的产品。他们也要进行研究工作,但不是在基础学科领域,而是在技术应用和创新领域。当然,学术、工程、技术的边界并不是十分清晰的,互相渗透交叉也比较普遍,因此,学术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也很常见,只是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特别突出的人才是我国各领域的急需人才,对提升国家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其次,前一种人才是运用技术学科知识,从事生产、服务一线技术工艺、生产组织与管理、质量监控等工作,承担研发设计、规划决策与产品生产、实际服务之间的桥梁作用,被称为现场技术工艺工程师或技术师。当然,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还是有交集的,技术人才也要通过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技能人才也要通过技术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技术研究实践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技术应用活动要求掌握的技术学科知识更多更复杂,技术人才还将提升到研究生教育层次。人才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技术教育(技术本科)就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技术应用专业人才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需要本科高校加快培养,本科高校培养技术应用人才将更好地适应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许多专业就是定位于这类人才培养,顺应了国家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方针。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将更多地承担本科职业教育的任务。另外,许多本科高校还设置了经营、管理类专业,经营、管理类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企业经营与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相关工作,例如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管理、社区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卫生检疫等。这类人才也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所以,经营、管理专业也属于职业教育范畴。

至于技能教育有没有本科教育层次的问题,正是目前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显然,目前我国本科高校还没有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学制体系,技能型人才由中等职业学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培养,中职和专科高职分别培养中级工和高级工人才。若本科高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则也必须明确人才规格定位。本科高校培养中级工和高级工显然已经没有必要,而本科高校系统扎实的学科教学和技术学科教学的体系,对更高技能的掌握具有保障和支撑作用。因此,本科高校培养本科技师的概念被提了出来。目前,已有少数本科高校开展了本科技师人才培养的探索,通过中职与应用本科直接衔接的模式来培养,经过中职三年和本科四年培养,使学生技能逐级晋升至技师水平。本科技师人才就业岗位仍然是生产、服务一线,主要从事高端复杂的设备操作和产品生产、设备维护维修保养、疑难技术问题诊断、一线员工技能帮带和培养、实习生指导等工作。

本科论文 篇4

函授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种学习形式,属于高等教育层次的一种学习层次,主要按各专业教学计划利用寒、暑假或法定节假日派教师到各地函授站组织面授和考试。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网络教育本科和函授本科有什么区别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什么是网络教育

远程教育,在教育部已出台的一些文件中,也称现代远程教育为网络教育,是成人教育学历中的一种。网络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的在校住宿的教学模式。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通常是业余进修者。由于不需要到特定地点上课,因此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学生亦可以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管道互助学习。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网络教育招生对象不受年龄和先前学历限制,为广大已步入社会的群众提供了学历提升的机会。

网络教育本科和函授本科有什么区别

1、学历类型不同:函授本科也就是成人教育本科,函授只是成人教育的一种学习形式;而网络教育本科也叫远程教育本科,是网上学习的一种学历形式。

2、适合人群不同:函授本科主要的人群是工作比较忙,不急于取得毕业证书的人;而网络教育本科适合人群主要是路途远,工作忙,没时间,不方便到学校上课,上网比较方便,学习自觉性比较高的人员。

3、学习形式不同:函授本科教学主要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自学为主,并组织系统的.集中面授,函授教学的主要环节有:辅导答疑、作业、试验、实习、考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答辩,每学年安排3次左右为期10天或半个月的集中面授。面向教师招生的院校,面授时间一般为寒暑假。而网络教育本科采取在线和离线学习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学习进行在线自主学习、网上答疑辅导、网上作业教学活动,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进行非实时课件点播和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实现协作、互助学习,辅之必要的集中面授,全方位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4、入学考试形式不同:函授本科要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成人高考,主要是各省教育考试院安排考试,属于国考;而网络教育入学考试是由各招生院校组织命题和考试,属于校考。

本科论文 篇5

一、中专

1、中专升专科

①中专在读:

☞可以通过单招考试考入专科(和高考同一性质,主要针对中职学生,考上也是统招)

☞可以通过高考(难度大,需要学习高中课程)

☞可以通过自考

☞可以通过成人高考

②中专已经毕业

☞自考

☞成人高考

2、中专升本科

①中专在读

☞可以通过单招考试考入本科(难度比较大,一般单招考上的都是专科),单招考试考入专科后可以通过自考考本科

☞可以通过单招考试考入本科(难度比较大,一般单招考上的都是专科),单招考试考入专科后可以通过统招专升本(又称3+2专升本、专接本、专插本)考入本科,这种方法最后需要去本科院校再读2年,录取率太低,而且很多存在暗箱操作,有关系就好办

②中专毕业

☞自考

☞成人高考

提醒

①很多同学都以为全日制的最好,这里要分清楚全日制的类别

☞如果是高考考入的专科或者本科,那么自然是全日制,也是最好的☞如果是要参加自考、成人高考,如果还在学校也有时间,那么也可以去读全日制的成教、自考,只是花费的学费较多,最后的毕业证和业余制的一样

如果已经工作,那就完全没必要,可以读业余制边工作边学习,拿到的毕业证同样国家认可

这里想说的是不要以为全日制的就一定好,要看清楚自己的状况和全日制的学历性质,否则只会白白浪费金钱和时间精力

二、高中

1、高中升专科

①高中在读

☞高中在读的话还是建议老老实实的学习复习努力参加高考吧,如果学不进也建议不要放弃高考,毕竟这是最好的考入统招大学的途径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选择成人高考和自考全日制,但仍然建议把高考考完再看 ②高中毕业几年了

☞自考

☞成人高考

2、高中升本科

①高中在读

☞同样的,最好办法高考,如果考上本科那自然最好,如果考到统招专科,也无妨,可以在大一的时候参加自学考试升入本科

☞高考完毕后成绩不理想,可以选择读成人高考,然后次年套读自考本科,俗称专套本

②高中毕业几年了

☞先报名参加成人高考,然后次年套读自考本科,都是业余制,工作考试两不误,也是最好的选择方法

提醒

①高中在读最好参加高考后看情况

②高考完毕后只要能上统招专科就上统招专科,不要傻傻的被一些招生老师拉去读了所谓全日制的成教和自考

③上了专科以后再考虑升本科

三、专科升本科

1、目前统招专科在读

☞大一的时候或者大二参加自学考试升本科,在毕业的时候就可以同时拿到专科和本科毕业证以及本科学士学位(自考本科越早报名越好,不要像我一样工作后才开始报名,时间不够)

☞大三下半学期可以参加统招专升本(又称3+2专升本、专接本、专插本)考入本科,这种方法最后需要去本科院校再读2年,录取率太低,要求也比较严格,不能跨省、跨专业,而且很多存在暗箱操作,提前预定好了名额,有关系就好办

2、专科毕业(无论是成教、自考专科还是统招专科)

☞自考本科最好的选择

☞成教专科次之

提醒

①专科升本科最好的途径还是通过自学考试,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可以考公务员、研究生

②如果非要等着大三下半学期参加统招专升本也无妨,统招专升本除了上面所说,只有一次机会,考不上那就只能再考自考本科,只是这个时候已经毕业要工作可能时间又很紧

最后提醒

♥很多同学一上来就说我要读全日制,但却很多东西都不了解,这里要分清楚全日制的类别

♥如果是高考考入的专科或者本科,那么自然是全日制,也是最好的♥如果是要参加自考、成人高考,如果还在学校也有时间,那么也可以去读全日制的成教、自考,只是花费的学费较多,最后的毕业证和业余制的一样

♥如果已经工作,那就完全没必要,可以读业余制边工作边学习,拿到的毕业证同样国家认可

♥这里想说的是不要以为全日制的就一定好,要看清楚自己的状况和全日制的学

历性质,否则只会白白浪费金钱和时间精力

♥其实说句实话,哪些统招本科全日制学生不一定学到多少东西,只是拿到一个文凭而已,我们自考生也不一定比他们差,一样可以学到比他们更多的知识,能下定决心参加自考的我相信都是吃苦、勤奋、努力之人,将来也一定可以有所作为。很多公司职位要求最低是本科,那么我们的自考学历也就可以入选获得面试机会,再然后就是各自凭借自己的能力了,学历是个敲门砖,并不一定是能力的表现,各位加油!

本科论文 篇6

据介绍,今年已录取结束的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中,包括军事、公安、司法、体育、艺术院校、全国重点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以及专升本、对口招生院校,其中普通类本科(包括军事、公安、司法等)录取220278人,专科录取608人;体育类本科录取3549人,专科录取1376人;艺术类本科录取27205人,专科录取27842人。对口招生本科录取2303人,专科录取29058人。专升本录取24083人。

据了解,今年本科阶段录取工作中,河南省招办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生源计划调整一律通过教育部网上管理系统进行操作,对高校调增的计划按考生分数和志愿顺序投档录取;未完成的招生计划和新增加的招生计划全部公开通过网络征集志愿,招生录取期间,各县(市、区)招生服务大厅全程开放,全力做好政策宣传、信息咨询、信访接待和征集志愿工作,省招办网站及时发布招生信息,并开通了公益性短信息平台和网上只读邮箱,考生可在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本人录取结果和其他公共信息,做到了公开公正、程序规范、操作透明,并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本科论文 篇7

一、SF学校会计专业本导制概况

SF学校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 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 由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普通高等学校。学校自2008年首先在会计专业试行本导制, 次年立项为省级教改项目。它以班级为对象, 从各专业教师中安排导师负责学生全面指导, 包括学生的学习、科研、生活和心理辅导等。学校从大一开始就确定导师, 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到大三、大四年级, 侧重于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发掘学生潜力、促进创新思维等, 培育专业素养。

二、SF学校会计专业本导制问题调查

作者于2012年5月对SF学校会计专业2008级本科生做了问卷调查与访谈, 共发放问卷80份, 回收有效问卷73份, 达到了大样本量统计要求。

调查内容分析。 (1) 导师制满意度。从调查情况看, 导师制实行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 12.97%的学生非常满意, 认为导师制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 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也使自己积累了更多的社会经验。65.85%的比较满意。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导师制定位并不太明确, 实施力度有限。 (2) 帮助内容。选择学习帮助占26.95%, 生活帮助占33.95%, 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占36.28%。但认为学习力度、判断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指导较弱。 (3) 导师选取方式。导师选学生、学生选导师、双向选择和完全由学校安排的, 分别占0.00%, 27.91%, 67.44%和4.65%。学生不希望“被选择”。 (4) 师生交流方式。学生首选面对面, 希望两周左右交流一次, 倾向于主动联系导师。但由于新校区需赶车、赶点上下班, 导师又多为住在市区的中青年教师、授课班级较多, 往返生活较忙碌, 感觉难得有时间和导师充分交流的占72.09%, 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交流次数和质量。 (5) 选取导师目的 (可多选) 。希望引导全面发展占86.05%, 希望在学习尤其在就业方面提供帮助占81.40%。但希望跟导师进行学术研究的占少数, 说明同学对学术研究认知、学校对科研扶持力度, 以及导师做学术研究对学生的吸引力等方面均有待加强。选择中断指导意愿者占5.95%, 说明这部分学生对导师制的热情已十分微弱。

总体看, SF学校现行本导制主要问题有:学校缺乏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导师数量明显不足;导师工作繁忙, 师生沟通频率低;个别导师责任心不强、指导方式单一;部分学生的理解存在误区, 热情不高等。

三、 SF学校会计专业本导制问题分析

导致SF学校本导制目前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本导制本身尚待健全;师资力量明显薄弱;部分导师指导能力弱;学生自身认识不够, 主体意识不强等。

1.学校方面。

导师制规章制度不健全:导师职责不明确, 导师制工作没有明确定位, 还游摆于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之间, 缺乏专门的管理和服务。双向选择无法全面贯彻:学校为学生指定导师, 没有考虑到双方的意愿。缺乏有效评价激励机制:学院没能提供足够的活动经费, 未将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 尚没有明确评价指标衡量指导绩效, 少许指导费不足以激励导师积极性, 加上一个导师指导学生人数较多、任务很重, 容易挫伤工作热情。缺乏相应监管机构:导师管理一般涉及到教务处、人事处及所在院系, 学生管理则涉及到学生处和所在院系, 那么导师制一旦出现问题应该由哪个部门解决?目前尚不明确, 难免出现推诿现象。

2.导师方面。

指导内容不规范:由于部分规章制度缺失, 导师不知道从什么方面进行指导, 指导内容、途径单一, 指导主观随意, 缺乏对学生思想和心理方面足够的辅导能力。导师工作过忙:目前该校教师多是教管或教研双肩挑, 沉重的工作负担已使得一些老师分身乏术, 想更多地关心指导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 也导致沟通频率低。优质导师资源稀缺:由于历史原因, 该校会计专业现任导师中副教授以下中低职称教师占了相当比重, 甚至还有个别刚毕业的导师。

3.学生方面。

有关学生的要求不明确。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 某些大学新生可能会转变得很慢, 极个别学生可能会选择逃避乃至排斥心理, 从而体会不到导师制给他们带来的种种好处, 对导师制产生误解。

四、SF学校会计专业本导制创新发展策略

1.科学定位, 加强宣传。

我国高校的本导制是学分制下为减少由混学分、凑学分引起的选课盲目性、片面性, 满足弹性学习、自主发展需要的重要补充。学生是大学赖以生存的主体, 应培养对学生负责、自觉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营造和改善育人环境的意识。本导制的推行无疑会带来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的转变。学校可考虑建立专门的工作小组, 通过网站、报刊和各种会议等形式加强宣传工作。

2.完善管理体系。

学校应建立由学校统一领导 (学校领导小组) 、教务部门牵头 (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其下、并与教学督导委员会密切配合) 、各二级学院大力支持和各系部具体实施的多层级的领导体制, 并提供从政策到资源的支持。本导制应包括领导机构、运行办法、职责划分、奖惩考核等内容, 明确导师的定位、职责和工作内容, 把对导师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结合起来。学校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各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参与管理。导师制的方案设计及具体实施, 须充分尊重个体意愿、考虑学生阶段性发展特征, 保证指导关系确定过程及结果的公开与透明, 必要时加入面试环节。应经常性安排导师培训班, 鼓励各学院定期组织导师经验交流, 开办工作简报, 开设工作网站, 建立网上评估、反馈平台, 提供图书资源、信息资源的订制服务。导师们和同一导师的学生可建立QQ或飞信群。积极搭建师生互动的课外交流平台。坚持对导师制的合理投资。将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计入工作量。

3.严格导师选拔, 明确岗位责任。

一是导师的任职资格要求。坚持推荐和自主报名相结合, 师生双向选择。要明确选拨条件、导师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在尊重教师个人意愿的基础上, 导师至少要具备如下的知识能力: (1) 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概况和发展前景;熟悉学校的课程结构;能帮助学生科学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可具体指导学生参与各种专业资格考试、考研和就业。 (2) 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沟通交流能力良好。 (3) 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指导的能力。对通过资格审查的导师应张榜或网上公布, 公布内容包括导师个人基本信息、研究方向、学术成果、愿意指导学生数量等。再由学生进行第一、二、三志愿, 以及是否服从调剂的选择。要改革目前的“一选定终身”的做法, 允许师生在经过一定时期的交往后进行二次互选。二是明确导师工作职责。加强导师制与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制度的衔接与协调。辅导员重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 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导师的工作重在一个“导”字上, 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成才向导。重在思想和学习, 突出任课教师作为导师时在课程知识讲授的全面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方面的优势, 协助和配合开展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通过言传身教和自身人格魅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经常与学生保持沟通,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 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本科生对于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深入, 在基础不牢固的情况下很难有研究能力方面的提升。所以, 应把指导学生的重点放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上, 而不是单纯让他们做一些研究项目。导师至少每两周与学生交流一次并做好记录。指导内容至少应包括:对学生的知识结构、选课、选专业提出建议;介绍专业课主要内容;介绍专业发展和学术动态, 包括研究热点、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研究生考试、公务员应考常识;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和经验;推荐阅读书目、报刊杂志和网络资源等。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 充分利用社区、图书馆、艺术中心、博物馆等校外教育资源, 不断拓展指导内容,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活动、实习与就业机会。对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同学, 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为学生联系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对于毕业后读研的同学, 要重点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 多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研究项目, 辅导学生考研, 帮助学生选报学校和导师, 并积极推荐学生。导师应主动调动自己的指导热情, 不断反思自己的指导行为和效果, 采取启发式教学、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学术沙龙、学术报告、集体讨论、个别交流等方式, 不断提高学术能力及指导水平。

4.配备助导或导师组。

对那些愿意担任但是资历稍欠的教师, 可以组建导师组, 由资历比较高的导师担任导师组组长, 帮助和指导年轻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目前学校高生师比的现实, 可选择责任心强、品德高尚、治学严谨、身体健康、积极关心学生发展的硕士学位以上或讲师以上职称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导师也可以让其所带的学术能力较强的博硕士研究生充当助导。还可返聘离退休教师, 面向社会聘任兼职人员。

5.完善导师考评机制。

建立学校、学院和学生三级考评和监控网络体系, 采用自我考评、学生考评、导师互评、领导考评、专家考评等方式并设置适当权数, 从工作态度、人格影响、工作量、履职情况、指导方法和工作成果等方面进行详细考核。学生评价应占较大权重。考核具体标准包括:所指导学生的奖惩情况;学习成绩是否有进步;学生的就业、考研、出国等的一次签约率;学生读书报告、社会实践、专业期刊论文发表的数量;受到学生的投诉量等。考核标准尽可能具体、量化。每学期考核一次。对于考核结果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的导师, 应给予不同程度的表彰及物质奖励。考核结果要记入导师个人业务档案, 作为年度考核、岗位聘任、晋职晋级等的重要依据。考评应防止以下倾向:导师工作评价时间跨度过大, 评价失去时效性;没有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的主观性大;评价程序过于繁琐而形同虚设或走过场。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制度。另一方面, 如果能将考评变为一种引领和指导机制, 导师工作将会从被动变为主动, 导师会更轻松地面对学生, 师生之间会有一个更好的交流。

6.注重学生管理。

严格学生在指导期内的管理和要求, 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考核其态度、表现、成绩及效果等。比如, 导师要求学生主动定期汇报学习情况, 接受导师指导;定期向学生布置一定的读写研任务并进行检查和批阅;要求学生轮流主讲一次专题讲座。真正让学生学有所乐, 学有所思, 学有所成, 学有所为。

摘要:本文选取民族地区SF高校会计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 分析了学校、导师和学生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提出了完善管理体系, 适当减轻导师工作负担, 加大师生交流频率, 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等创新发展策略。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问卷调查,新升本科高校

参考文献

[1]耿闪清, 方丽娟, 陈玉清.市场.学科.特色[J].教育财会研究, 2011, 22 (4) :64.

本科论文 篇8

蜀道是我国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积淀了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成都这座“天府”古城位于古蜀道的南端,秦时都江堰的浪花,西汉织锦的绚烂,芙蓉盛开的五代城墙,春风中翻飞鸣叫的杜鹃,至今引人遐思。成都的教育事业发达,历史悠久。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兴学,开学馆,设讲堂,建石室,成为全国地方办学的首创,到南宋发展为规模近千人的地方高等学府。如今,在这片水旱从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盛的成都平原上,51所本科高等学府,其中30所新建本科院校,秉承历史传统,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发挥着独特作用、做出重要贡献。

成都是高等教育重镇,这里名校、名师、名学科云集,成都所在的四川又是具有高等教育区位优势的区域。我在2010年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做过分析,有六个区域是高等教育比较强的区域,一个是咱们所在的“西三角”:成都、重庆、西安或者说川、渝、陕;第二个是两湖地区(湘、鄂);第三个是珠三角(以粤为主);第四个是长三角(苏、浙、沪);第五个是京津冀;第六个是东北地区(辽、吉、黑)。这六个区域的高等教育走在前列,既是历史形成的,也是现实存在的。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就要考虑建设高等教育强区域和强省强市,就要考虑建设强院校和强学科。换句话说,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有高等教育强区域、强省强市来支撑,高等教育强省强市要有强院校、强学科来支撑。强学科包含什么?首先是学者队伍。学科是龙头,学者是核心,然后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体现出高水平,都很强,才能称得上强学科。刚才讲的六大区域都是优质高等教育的集群区,在这些集群区里有若干所一流大学。成都、重庆、西安如果合在一起考虑,成都的川大,重庆的重大,西安的西交大、西北农林大、西北工大,这五所大学都有可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可以作为西三角的一流大学群。优质高等教育集群区有七个要素:一是有世界一流大学群;二是有国际水平的科学研究中心;三是自主创新的集群区;四是一流人才的集群区,有一批学科领军人才;五是重大科教成果的产出区;六是决策智库的集成区;七是国际合作的集群区。刚才讲到的六大优质高等教育的集群区再把周边省区市带动起来,区域内各高校各自定好位,提高办学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各区域高等教育水平就会整体抬升,在这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建本科院校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我们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时间就可以大大缩短。最近我又在思考,可以把“西三角”分成大西南的成渝地区和大西北的陕甘疆地区,以西部高等教育强区域建设,支撑“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尤其要重点支持甘肃和新疆地区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形成我国七大高等教育强区域格局。

下面,我围绕大会主题,就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发展、协同育人、质量保障、努力办成新型本科院校等议题,谈点想法,与大家交流。

一、关于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引领发展,创新要素跨国流动,创新资源全球配置,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增强发展新动力,创新培育经济新动能,己成为时代特征。各国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以知识资源为基础、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家间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各国战略选择的趋向,都聚焦在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上。

高等教育是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和文化第一软实力的重要结合点,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国家创新能力提升方面都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新建本科院校必须以创新发展推动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全面提升,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关于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制度创新。新建本科院校要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实务部门协同,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破解办学封闭、同质、低效以及优质办学资源相对不足等突出问题。要更加主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培养真正适应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把更多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与实务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新建本科院校要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实务部门共同建设校内实验教学资源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构建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加快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现代化,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真刀真枪”的实践,聘请生产管理一线技术和管理骨干人员指导学生实习。要完善基于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全面推進信息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要拓展协同育人机制内涵,建立培养目标协同机制,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教师队伍协同机制,统筹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开展与行业企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双向交流,开展教师实践教学技能交流与培训;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将企业的先进技术、企业培训课程等转化为教学内容,面向学生设立具有企业应用前景的研发课题,增强创新能力;建立管理协同机制,推动相关行业部门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联盟,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在课题遴选、技术指导、学生管理、质量控制等环节加强沟通配合,进行协同管理。endprint

三、关于质量保障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大众化后期走向普及化阶段。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特色发展,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正在按照管办评分离的原则,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高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正在进一步健全高等教育质量分类体系,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实施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评估制度,制定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质量标准,为全面提高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新建本科院校要进一步建立对应高等学校分类评估,以高质量就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技术贡献能力为评价标准的校内教育评估体系,强化学校专业和行业产业结合程度、实验实习实训水平等方面的建设。要依据“国标”“行标”,结合实际,修订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规格多样化。要建立自我评估制度,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形成有效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测和调控机制,并形成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积极参与工程、医学等领域的专业认证工作。要进一步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实践教学经费保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更多投入学校人才培养。要进一步改进科研管理评价办法,形成重在质量、崇尚创新、社会参与的评价方式,建立以科研成果创造性、实用性以及科研对人才培养贡献度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

新建本科院校要保证质量的领域很多,就人才培养领域来讲,最重要的是要保证三个基本质量:一是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二是要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三是要保证教师德能质量。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实践教学又是短板,教学质量堪忧。我们一定要加大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推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成果,扩大改革成果的受益面,使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由于时间关系,这方面的内容就不展开讲了)。

保证教师的德能质量,是我们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师的德能质量不高,是很难提高与人才培养质量密不可分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德能质量,就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结合新阶段新特点,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对教书育人心存敬畏,争做教书育人的模范;要引导广大教师把师德修养自觉纳入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将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实践之中。保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德能质量,就要严明课堂教学纪律,严禁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有违职业道德的言行,严禁通过语言、文字、多媒体、影音资料及其他方式出现违反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言行。保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德能质量,就要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快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的新机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运行机制,实现教师培养培训常态化、制度化,鼓励教师参加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开展教学学术研究,投身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保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德能质量,就要营造教师潜心育人的良好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进一步出台激励教师静心教学、潜心育人的政策措施,总结宣传广大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和先进事迹。保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德能质量,就要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积极引导教师加大对教学的投入。推进科教融合,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强调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提高用人质量与效益。保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德能质量,就要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全面实行以公开竞争、择优选拔为导向的教师招聘制度。

四、关于办好新型本科院校

众所周知,1999年以来,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一大批专科学校通过合并、升格、转制等方式组建为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它们因组建时间短,实施本科教育的历史不长,通常被称为“新建本科院校”。

1999年是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承前启后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年。为配合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战略转变,同时也为满足我国师范教育由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转变的实际需要,国家以师范院校为切入点,先后批准设置了黄冈师范学院等10所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正是这十所高校的出现,拉开了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蓬勃兴起的序幕。近20年来,国家按照“一年西部,一年中东部,一年民办院校”的审批进度,有步骤、有计划地依次推进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目前,我国有新建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55.6%,分布在1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布点率达57.8%。在非省会城市布点的院校有208所,占全部新建本科院校的51.6%。

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不断扩大产学研合作的广度深度,服務地方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持续优化师资结构;教学经费投入显著增长,办学条件与教学设施持续改善;努力构建学校内部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保障能力日益提升;强化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格局,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总体办学实力不强,办学中存在着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不清晰、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素质不适应、服务地方能力不够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比较弱、有些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等突出问题。

要破解这些难题,新建本科院校要努力在“新型”上下功夫、做文章。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学校办学定位是对“办什么样的高校”的基本回答,是办好学校的根本前提。新建本科院校承担着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提供科技文化支撑的重要职能和使命,这就决定了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必须坚持以地方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而应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由此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设计学校的发展路径。其次要以更大的决心“对焦需求”,使需求更加清晰,着力把握地方总体发展需求,把握地方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以更强的定力“聚焦服务”,使服务更加精准,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以更宽的视野“变焦应用”,使应用更加凸显,加强应用学科建设,加强应用研究和科技创新,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立足地方、面向区域,打造特色、形成优势,努力把学校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本科院校,在服务地方中争取发展空间,在为地方作贡献中获得发展资源,成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endprint

2013年11月,我出席了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三次工作研讨会,在那次会上,我提出“要科学把握从‘新建到‘新型的改革与发展大势,在服务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去实现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由‘新建到‘新型的跨越发展。”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把新建本科院校办成新型本科院校的“新”,不受学校新建时间的影响,重在学校发展模式的创新。各新建本科院校要充满自信、不负使命,根植地方、依靠地方、融入地方,“把握由来、坚守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本科院校发展之路。

新型本科院校的基本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是:需求导向,突出应用,校地联合,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转化成果,主动服务,支撑发展,办出特色,做出贡献。新型本科院校的第一要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育人育才重大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我们考察新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十个维度,这就是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法治意识、专业智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康健体魄。要在这十个维度上建立标准、提出要求,努力培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满足需求是新型本科院校办学之要,服务地方是新型本科院校办学之根,坚持应用是新型本科院校办学之本,提高质量是新型本科院校办学之基,协同育人是新型本科院校兴校之策,改革创新是新型本科院校强校之源。把新建本科院校办成新型本科院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长期艰苦奋斗。现阶段要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策略。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明确办学定位,找准服务面向,实现优势、特色发展,加大力度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急需“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密切跟踪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动态,结合学校实际,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提高特色专业、优势专业集中度,打造一批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形成若干个应用型学科专业群,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重点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等产业,以及创意、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学科专业建设与调整。积极增设创新创业、地方特色经济与管理、信息消费、旅游休闲、体育健康、中医养生、家政养老等新兴产业发展急需专业。

二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广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成果,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实务部门、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瞄准产业先进技术的转移和创新,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开展协同育人,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要对接。要紧紧依托行业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探索“整体合作”模式,依托相关专业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二级学院。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三要深化体现行业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建设要求的课程体系改革。要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厘清课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和衔接关系。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要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与实务部门、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在线开放课程,建立课程共享联盟,推进教学方式方法变革,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四要深化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以项目驱动教学、伴随学习。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实际,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行业企业的一線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采用“嵌入式”教学模式,将企业员工培训内容有机嵌入专业教学计划。

五要加强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实际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好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加快建立学生到实务部门、行业企业实习实训的长效机制。通过用人单位、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购买、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工程实践中心、生产化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统筹各类实验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的实验教学平台。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

六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建立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要改革考试方式方法,建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评价方式,以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和课程学业成绩综合认定毕业资格。要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建创业基金,重点培养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者,为学生初创科技企业提供创客空间、天使投资、商业计划等专业孵化增值服务。endprint

七要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开展应用科研服务,把学校潜在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主动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和產业集群开展应用研究,使科技创新同产业发展无缝对接,通过与企业合作创办技术研发机构,提供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或者技术入股等方式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探索先进技术辐射扩散和产业化的途径,面向小微企业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服务,提升小微企业技术应用水平,努力成为支撑地方产业升级和技术积累的重要平台,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八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组织教师到实务部门、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一线科研实践和技术研发,及时掌握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

九要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高校治理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关于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规定作为大学章程的重要内容,以制度建设推动改革创新。要建立健全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成员中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的比例不低于50%。扩大二级院系自主权,鼓励院系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院系理事会(董事会)或联合管理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明确院系根据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用兼职教师和统筹院系经费管理的职权。还要建立以支撑力和贡献率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

十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境外高校、相关企业深化交流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中外合作高校间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要联合相关企业在境外设立本土化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技术骨干、运行维护管理人才专业化培训,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服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普及化阶段。各新建本科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起重大使命和责任,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协同意识、创新意识,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围绕“新型”抓建设、推改革、促发展,“对焦需求、聚焦服务、变焦应用,”在新的起点上绘就新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新蓝图,以新的理念引领新发展,以新的举措支撑新要求,以新的路径实现新目标,加快新型本科院校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和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为作者2016年10月30日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16次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整理稿]

上一篇:我的家乡作文600字初中下一篇:麻疹病例调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