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带教

2024-08-09

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带教(共10篇)

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带教 篇1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 护理学科的教育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人们健康观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护理学科的人才培养提出更新的要求。培养适应现代化医学和护理学发展, 符合未来高等护理要求, 系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护理实践技能, 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护理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 是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 也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必经途径[1]。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更为重要。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我院护理临床教学水平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医院每年担负着省内外医学院校的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教学任务, 在带教实践中, 我们不断学习、总结带教经验, 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和探讨。

1 掌握本科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 提高学习积极性

1.1 本科生自身方面 本科生觉得自己从事护理职业很“吃亏”, 认为自己学历高, 护理工作又苦又累, 责任强, 倒班辛苦、频繁, 自己付出的劳动得不到患者、家属及社会的认可, 很失落, 不被理解。

1.2 本科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过分依赖他人, 缺乏生活锻炼, 缺乏吃苦、奉献精神, 自我意识较强, 做事较多考虑的是获取而不是给予。

1.3 因此把好入院和入科宣教关, 在本科生刚进医院时进行系统的教育, 宣扬“南丁格尔”精神, 进行职业道德, 职业形象、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 使其明确护理是科学、爱心、奉献的结合, 从而规范自己工作的言行举止, 另外, 在入科宣教时, 加强和学生沟通, 和学生倾心交流,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了解学生的感受, 掌握学生的心理,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对症施教, 使其有正确的价值观。

2 明确带教目标, 做好带教计划

2.1 护理本科生的教育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护理教育、临床护理和管理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2]。在本科生进入临床实习, 带教老师按照本科生实习大纲要求及考核, 结合本科室专业特点制定出“护理本科生实习教学计划”, 使全科带教老师熟悉对本科生的带教任务, 打好带教基础。

2.2 按照带教计划的要求, 培养本科生的以“病人为中心, 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 使其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掌握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 在老师的指导下, 能够应用护理程序, 学会书写专科的护理记录, 每周集中两次小讲课, 每月进行一次护理大查房。

3 本科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足, 加强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3.1 加强本科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有些本科生认为自己是高材生, 有着丰富、全面的理论知识, 英语水平高, 到临床实习主要是学习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护理管理知识, 对于日常重复的基础护理操作不愿意做, 更不想多做, 动手能力差, 带教老师要针对本科生的特点, 多帮、多带, 耐心指导, 以身作则, 使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3.2 对于本科生的个性, 进行提问式教学, 在带教中我们采取一对一的带教, 安排学生又跟班, 又跟人, 一方面增强了老师的教学意识, 督促老师不断学习, 充实完善自己, 在学生中起榜样作用, 另一方面增进了带教老师和学生的感情, 使带教老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 确保教学计划按时完成, 通过提问式教学, 以问题为起点, 选择的问题可以调动学习兴趣, 又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 通过这个方法,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 使其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 有助于更好的工作。

3.3 给本科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带教老师鼓励学生多与患者交流, 取得患者的信任, 多创造条件, 有更多的操作机会, 提高学生操作水平。

3.4 定期带教老师对本科生的实习情况、思想变化和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互交流教学经验, 提高带教水平。

摘要:社会飞速发展, 护理学科的教育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培养适应现代化医学和护理学发展, 符合未来高等护理要求, 培养具备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实践技能, 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护理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 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习带教更为重要。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带教

参考文献

[1]王丽, 唐萍芬.临床护理教学现状[J].现代护理, 2001, 7 (5) :41.

[2]李家顺, 刘根全, 许劲松, 等.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高度医学教育, 2000, 5:1.

谈临床护理带教的体会 篇2

【关键词】产科;被带教者;临床护理带教;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78-01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生走出校门的第一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带教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护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同时,通过带教学生,也可以加强带教老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责任心,有益于带教老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根据对80位被带教者的带教回顾及自己去省级医院进修的被带教的切身体会总结如下。

1 加强岗前培训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进行一些常用,常见的护理操作培训,让学生对操作有个初步的认识及体会,这可以通过播放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及安排带教组长进行操作示范,带教组长充分认真详细介绍科室环境及常用物品的放置,告诉新人有空时要自己多熟悉,牢记心里,急用时能找得到用物,规范学生一些语言,仪表等礼仪要求。注意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等,进行一些法律意识方面的宣教,知道做任何护理操作都是在老师的监视下进行的,不能不经老师同意,自行解决问题的原则。

2 重视思想引导

现大多学生是独生子女,思想懒散,怕吃苦,加上现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认为有钱,有关系就能找到好单位,好工作,對学习不认真,这就要求有个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的带教老师的引导,针对不同学生,带教老师掌握学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对患者要有耐心,爱心及同情心,在妇产科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有奉献精神。带教者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多与学生沟通,使师生感情融洽、和谐,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他们感受到重视,对学习的医院有信赖感;清除紧张心理。针对学生动手能力,积极性相对差这特点,要给其讲解现社会护理事业的发展以及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能为病人服务也是一种个人价值体现表现,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临床护理实际操作能力

带教教师必须由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术熟练、临床经验丰富、有一定带教能力的护师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为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专人带教,在实习过程中,适当安排些小讲课,护理查房,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 融会贯通,边示范操作边讲解理论,同时传授一些宝贵临床护理经验,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生动具体,通俗易懂,告诉学生注意平时要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特别是老师强调的细节,操作前一定要看课本上的具体步骤,不懂的先问清楚老师,最好自己口述一次,争取在老师操作前心里有个数,有问题不了解的一定要注意看老师的操作过程,这样学生们很快就能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实际操作分为基本操作和专科操作,要两手一起抓,通过示范、讲解、指导,使学生从逐步熟练到基本掌握。在操作中要严格认真地执行操作规程,做好三查七对,加强无菌观念,掌握消毒隔离方法等。对学生不掌握的要耐心的讲解,看个人具体情况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对做得不对的地方,要立即指出,但在病人面前要做暗示,出来后再说,给学生自尊,也给病人相信学生,让学生一个实践的机会,也可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在工作中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告诉学生下班后要回忆,鼓励不懂的第二天上班要再问老师,或勤翻书看掌握巩固,告诉学生间也要加强沟通,把各自在临床遇到的,学到的知识及操作技巧拿来互相分享,鼓励学生掌握适当时机与病人多聊聊天,这样容易与患者建立感情,护理操作就会得到他们的理解及配合。鼓励学生要勇于承认错误,说明做错事没关系,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以后记得就不会再错了。告诉学生还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错误的不要有太多的辩解。事实摆在眼前,辩解是没用的,重要的是积极查找原因,以后要更加谨慎。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4 重视实习效果反馈。

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掌握程度要勤问;对工作质量要勤查,勤验证结果,每月进行一次实习生座谈会,倾听她们对带教老师教学的一种看法,做好利用每年一次的实习生反馈年会,在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收 集我校学生的实习反映,听听她们对教学的反映,从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5 小结

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带教 篇3

1 临床护理教学组织结构

护理部由一名副主任负责临床护理教学工作, 各片设一名总带教教师负责该生片教学查房和临床讲课计划的制订。每个承担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病区设主带教教师一名, 并根据实习生的具体人数选出2~3名临床带教教师, 带教教师必须取得临床师资培训班的合格证书。由主带教教师根据护理部制订的“护理本科毕业生实习大纲”制订本病区的具体实习计划, 内容需包括: (1) 实习生应完成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量化指标; (2) 科室为实习学生安排的每周一次的小讲课的课题、时间; (3) 每周1次, 学生轮流负责组织小讲课, 授课前由带教教师指导试讲并修改教案, 以保证授课质量; (4) 每周1次, 学生负责护理教学查房的具体内容, 结合具体病例检查病种护理和整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意见; (5) 每周1次组织学生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鼓励和督促学生经常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与沟通, 以培养、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6) 学生参加每周1次所管床位的教授床边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 以拓展学生的医疗知识面, 深化规范整体护理的内涵。另外实习计划中还包括每周1次的专科片集中理论授课、科室操作示范以及出科操作理论考核, 总结评价等, 计划的制订注重把能力培养贯穿于临床教学的始终。

2 临床实习带教管理

2.1 实习生的岗前培训

由护理部负责组织实施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学生要学习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 了解医院对实习生的基本要求, 如实习劳动纪律、护士礼仪、服务态度。此外学生还要观看八大护理操作技能及警钟长鸣的录像,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临床实习要求有初步的了解, 从而培养其慎独精神。

2.2 临床护理带教模式

采取小组集体带教及一对一带教相结合的模式[2], 实习生在每个病区实习的时间基本为4周。 (1) 第1周采取集体带教的模式, 即由主带教教师负责一组实习生 (2~3名) , 前3天以熟悉病区环境、物品放置, 了解收治病种的具体情况为主, 后半周每个实习生开始分管4~6张病床, 熟悉所管病人及其病情, 按照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 (2) 第2周开始采取1对1带教模式, 以熟悉各个班次的工作内容为主, 须掌握的具体内容由主带教教师负责制订并告知学生及相关的具体带教教师。主带教教师适时地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 督促了解其在每个阶段对计划的完成情况。

2.3 带教中注重对学生情感智力 (EI) 的培养[3]

现代教育理论把情感智力 (EI) 的培养引入人才培养的框架中, 且对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日益提高。笔者根据Goleman的定义, 将EI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情绪的自我认知感觉能力; (2) 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 及时摆脱焦虑及不安的能力; (3) 自我激励、克制冲动与延迟满足、保持热忱的能力; (4) 认识他人的情绪的能力; (5) 调整人际关系的能力, 等。我们在临床带教中的调查表明, 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不牢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从事护理职业“吃亏”、“大材小用”、“有自卑感”以及“高等护理教育没有必要”等。由于很多人缺乏足够的专业认同感, 因而也就无法正确地认知自我的情绪, 因此也就缺乏摆脱焦虑和失望情绪的能力, 从而难以调动起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因此, 加强EI的培养是真正提高护理本科生学习质量的关键, 作为带教教师, 应积极帮助学生增强专业信心, 同时注重调节学生的消极情绪, 督促和激励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 使其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因此除了每周1次的教学查房、小讲课、健康宣教外, 我们还可以根据呼吸内科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 病情复杂且变化快、危重病救治任务重的特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危重病患者的救治。这样不仅强化和锻炼了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使之了解和掌握了护理急救工作的组织程序和协调方法, 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护理管理能力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的措施, 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增强学习和工作的热情。

2.4 护理科研能力培养贯穿实习始终

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是能够发现和提出护理工作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熟练查阅护理专业文献, 正确使用统计学方法, 从而书写质量较高的科研论文。实习过程中护理部选派具有丰富科研经验, 对护理科研实践的各个环节熟悉, 具有指导学生进行护理科研能力的教师师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利用每周半天的科研时间, 围绕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管理、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进行科研选题, 并与指导教师一起讨论、确定选题, 然后进行文献检索, 并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 最后完成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

2.5 对临床教学质量采取双向评估

(1) 带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包括: (1) 实习成绩评定100分, 其中学生素质占20%, 学习工作态度占20%, 护理病历书写占10%, 体格检查占10%, 平均护理技能占40%; (2) 出科考试100分, 理论占40%, 操作占60%; (3) 出科前对学生进行书面实习鉴定, 全面评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 学生对带教教师进行评价。护理部每月向全院所有实习学生征求对临床带教的意见, 主要包括带教教师的工作态度、知识技能、带教能力、带教计划的落实情况等, 以便及时发现并改正临床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讨论

护理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护理科研的通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因此对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带教应注意培养其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及教学科研能力。

带教教师的严格选拔、带教计划的详细制订及严格落实, 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家顺, 刘振全, 许劲松, 等.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0, 5:1~2.

[2]林燕玲.护理本科临床实习带教管理模式初探[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6, 24 (1) :104~105.

急诊护理临床带教的难点及对策 篇4

【关键词】急诊护理;临床带教;护生临床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822-01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临床带教正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1 ]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独生子女的普及,给急诊临床带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急诊护理带教质量,现就急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急诊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 1护生因素:(1) 专科理论知识缺乏。护生在校时不重视急诊理论学习或选择性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有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护生来说是空白。(2) 主动性差。进入21 世纪后,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护士在不断壮大,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其沟通技巧和工作适应能力也差。

1. 2带教老师因素:急诊护士相对年龄较小,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对带教任务认识不深,这些都影响了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质量。且急诊工作高度紧张,劳动强度大,个别老师为了防止护理纠纷和差错或嫌护生动作慢,一般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不让护生动手参与专科技术操作,从而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1. 3社会因素:(1)患者对急诊工作要求高。急诊患者90 %以上是老人,即使是几乎对患者没有伤害的护理体检项目,患者认为是做实验便不让实施,从而使护生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进而造成操作技能的缺乏。

(2) 课程安排与教育不能满足新发疾病的需要。

《急诊护理学》对最新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肠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 流感、性传播疾病等缺少描述 ,而各医学院对《急诊护理学》的学时、实习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有些不足。

2对策

2. 1加强急诊理论知识培训: 掌握急诊护理常规入科后每个护生必须认真复习急诊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按时完成隔周一次的小讲课,组织每轮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习主动性。

2. 2对护生进行岗前教育加强入科教育,由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科室环境、主要病种、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帮助护生尽快熟悉环境;讲解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护等。严格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约束护生的行为,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 3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 2 ] 。因此,通过公开竞聘,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

2. 4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 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 常见疾病- 主要疾病- 主要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二是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科室进行每月1 次的护理教学查房,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主动性。结合具体病例,除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对病人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都逐一进行分析。逐渐培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三是体现“人性化”带教。人性化的带教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4 ] 。四是采用双向评价法。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护生对教师, 教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重视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

2. 5课程安排适当调整和增加急诊护理内容:希望各医学院校能经对各种新发病补充相关材料。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途径不能限于教材,要遵循实践- 认识- 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3小结

由于急诊的特殊性给带教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患者对医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分析目前急诊护理临床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不断总结和改进急诊护理的临床带教水平, 可使急诊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力群,李湘苏. 简论护理临床见习带教的原则[J ] . 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2) :66 - 67.

[2 ]杨丹,张德辽,刘成霞,等. 新形势下临床护理带教方法与体会[J ]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9) :186 - 187.

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带教 篇5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2010年新分来我科的护理本科实习生65名, 其中男5名、女60名, 年龄20~24岁。

1.2 培训内容与方法

我科过去对本科护生培训的内容, 以护理专业实习大纲提出的实习要求、任务、目标为主[1], 培训方法以各带教老师讲授为主, 教学方式单一, 墨守成规的示范加训练的教育方式忽略个体差异、心理、环境等影响因素。然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 以及人类对健康需求的增加, 高素质、高质量的护理本科人才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对本科护生全面素质、法律知识、操作技能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病情观察能力等培训。

1.2.1 注重人性关怀和树立“以护生为中心”的带教理念:

我科带教老师根据本科护生的特点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尊重护生人格, 给予其最大的关心。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患者交流的护生, 带教老师创造了护生与患者交流的机会, 并鼓励护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对于性格外向、善于交流的护生, 带教老师把握护患交流的中心话题, 尽量让护生少说“题外话”[2]。同时为了消除护生的不安和孤独心理, 带教老师会在护生来科室的第1天, 和蔼地询问学生的姓名, 使护生们倍感亲切, 减轻护生心理上的压力, 使其相信带教老师, 满怀信心地投入临床实习工作。

1.2.2 加强护理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由于护理工作的繁杂性, 加上现在的护理本科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生活中无压力, 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 依赖性强, 不习惯去协助他人和帮助他人。本科护生进入临床后, 目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心理有巨大的落差, 再加上社会上的偏见, 容易产生挫败感, 对前途缺乏自信心, 对护理专业缺乏认同感。针对这些原因, 我科带教老师有意识地培养本科护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并提供机会锻炼本科护生及时对其进行挫折教育, 以本身具有的牢固的专业思想, 热爱护理工作的行为对本科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3]。

1.2.3 加强对本科护生法律知识的告知程序和培训:

本科护生在校时很少接受法律知识教育, 对医疗护理面临的一些法律问题知之甚少, 很多本科护生认为实习生发生差错, 带教老师应负全部责任。所以在实习中不注意护理与法律的关系, 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 说话做事不够严谨[4]。还有些护生过于自信, 尤其是在实习后期, 会出现护生脱离带教老师的监督, 擅自执行护理操作如:输液、注射、发药、加药等, 以致造成护理差错, 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在护生进入科室的第1天, 带教老师就向护生宣布我科实习守则。告知护生如果在带教老师指导下, 护生因操作不当给患者造成伤害, 护生可以不负法律责任。但如果未经带教老师批准, 擅自独立操作造成了患者的伤害, 那么护生同样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患者有权要求其作出经济赔偿[5]。护生在无临床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不得对患者进行以下护理工作如静脉输液、注射、发药、加药等。护生对有疑问的操作要及时提出, 不可盲目执行[4]。护生听清楚后, 在我科实习守则上签名。在实习期间要求护生参加我科在职护士各种法律知识的培训, 继续强化护生法律意识, 也迫使带教老师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

1.2.4 改进教学方法:

临床带教老师在带教护生的同时, 还承担着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临床教学与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6]。 (1) 结合临床工作本着一看、二练、三放手原则, 我科带教老师先示范护理操作, 边操作边讲解, 让护生观摩, 然后让护生模拟练习, 根据护生操作的熟练程度, 给护生亲手操作的机会, 在带教老师的直接指导下逐渐在患者中展开。但带教老师做到放手不放眼。以教 (传教, 示教) 、帮 (指导) 、放 (放手给予实践) 、查 (检查) 有机结合的带教方式, 使本科护生尽早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技术。 (2)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组织护生观看录像、影片、电脑资料, 鼓励护生自我学习。 (3) 在教学中对一些真实病例进行模拟练习和角色扮演。 (4) 护理教学查房则帮助护生积累了临床护理经验, 学习了处理护理问题的步骤及手段以及工作中的技巧运用等。 (5) 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以指数增长, 为使护生能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 带教老师还积极鼓励护生参加医院的学术活动、护理的专题讲座, 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 扩大知识面。 (6) 带教老师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提出问题要求护生利用业余时间看书找出问题的答案。不定时的抽查看书效果。鼓励护生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

1.2.5 加强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由于护生操作技术不够熟练, 在治疗中往往遭到患者的批评和拒绝。如一次操作失败, 带教老师则指导护生向患者诚恳道歉, 及时弥补, 以免引起冲突, 被患者否定。教导护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在护理操作前以询问患者舒适度, 解释操作的目的, 告知注意事项等谈话内容为主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 操作后巡视病房以了解患者对治疗的感受[2]。这样在取得患者的信任的同时又提高了护生的自信。

1.2.6 加强学习, 善于观察病情:

观察病情是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责之一。教导护生病情观察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在工作中不仅要熟练掌握书本上各病种临床征象, 还要理论联系实际, 灵活应用, 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使医师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防止病情恶化。在带教过程中, 更引导护生细心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 病情变化, 了解症状体征与疾病相互因素, 并提出护理问题和有关的护理措施, 从而提高对患者的病情观察能力。

1.2.7 指导学生运用护理计划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带教老师具体辅导学生如何评估患者, 如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怎样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给学生具体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评估, 提出护理问题, 制定护理措施, 并进行效果评价。带教老师引导护生实际运用护理程序护理患者, 掌握专科病种患者护理问题的确定, 护理措施的制定实施, 护理效果的评价[7], 复习和实践了护理程序这一工作方法。

1.2.8 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护理人员:

临床教学是培养护理人员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无知识和技能就无法进入临床的医疗护理工作[2]。大多数护生对实习无计划和目的, 护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执行带教老师所要求的事, 叫干什么, 就干什么, 不想或很少想为什么, 不做深入思考。我科制定了临床工作计划表, 带教老师每天指导学生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 每天的工作要求, 制定工作计划, 与老师一起共同管理患者。一段时间后, 由护生单独在工作计划表上制定工作计划, 老师在给予修改, 并教导护生虚心向临床中的各位老师请教, 工作积极主动, 做到五勤即手勤、眼勤、嘴勤、脑勤、腿勤, 实习才能学得多、学得好、学得活、学得快[7]。这样护生带着任务去思考和进行护理, 调动了护生实习的积极性, 创造性和自主性。

1.2.9 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加强对临床护生的理论及基础操作的密度及频度, 促使学生强化护理三基内容。同时, 适当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 以进行优秀示范, 或安排学生以助手的身份参与, 配合完成一定技术难度的护理操作。从而提高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效果

2.1 树立了正确的临床实习观念

由于带教老师们坚持不懈地努力, 树立了护生正确, 积极的专业观和职业情感, 使护生能很快适应护理工作, 具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 对患者高度负责, 关心患者的需求, 能用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赢得患者的信任。

2.2 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护生通过医院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和直接参与临床练习, 使书本知识与实践得到了结合, 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护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临床整体护理奠定了基础。

2.3 创建了良好的师教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前提, 师生间彼此尊重, 相互信任, 相互理解, 使临床教学变成了一种愉悦的过程, 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而且提高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护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 能够较好地应对压力, 并将教师这种积极的情感带到实习和今后的工作中, 对其人生观和职业观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创建了一个和谐共赢的师教环境。

2.4 由本科护生引起的护理差错事故明显减少

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护生增强了责任观, 对自身法律责任和法律地位有了一定认识, 护生能够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护生的应变能力及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差错事故及后果引起足够的警觉, 特别是在实习中后期能够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 从关键环节上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2.5 提高了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技巧

护生通过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也逐渐体会到作为一名临床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充分而必要的沟通的重要性。护生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缩短了实习过程中掌握与患者交流沟通技巧的时间, 提高了临床配合能力, 为今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小结

重视应用全才教育思想, 培养多面手人才, 适合护理发展的需要:大学本科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护理科研的通用型、高级护理人才[8]。如果仍沿用只强调本科护生的基础护理操作, 缺乏对护生综合能力的的培养, 就不能适应目前对护理本科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 对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带教应注意培养本科生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及教学能力, 培养其评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培训, 使其了解护理专业的最新发展, 造就全面发展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本科生,实习护生,带教培训

参考文献

[1]张淑娟, 蒋慧云, 叶秀红.护生临床护理实习的带教培训与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8, 16 (7) :562-563.

[2]李声华, 崔晓英.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4) :101.

[3]邓天芝.提高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质量的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2) :228.

[4]阮江华, 肖金华, 曾翠华.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 2004, 4 (1) :76.

[5]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21.

[6]何桂平, 田晓燕, 李丽.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带教方式探讨[J].全科护理, 2010, 8 (6) :555-556.

[7]吉娜依, 张淑红.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11) :101.

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带教 篇6

关键词:护理本科,评判性思维,培养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科学不断发展, 护理工作的范围逐步扩大, 护理环境正变得日益复杂, 护士需要面对更为纷繁复杂的各种临床现象和临床问题, 分析判断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 以便能够做出恰当的临床护理决策。评判性思维是护士面临复杂抉择进行正确反思与选择, 作出适宜临床护理决策的重要工具。评判性思维已经成为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我们的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才能适应护理事业的需要, 在促进学科发展的同时, 达到自我发展。现就怎样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总结。

1 评判性思维的概念及特点

评判性思维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引入护理领域并受到护理界的高度重视, 许多护理学家认为, 评判性思维是衡量护理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评判性思维是个体在复杂情景中, 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 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 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 能够正确取舍。它的特点包括: (1) 评判性思维是主动思考过程即必须对外界的信息和刺激、他人的观点进行积极的思考, 主动地运用知识和经验作出判断。 (2) 评判性思维是质疑、反思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始终注意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思维过程是否合理, 客观判断相关证据, 坚持正确方案, 纠正错误选择。 (3) 评判性思维是审慎开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要求审慎广泛的收集资料, 理性思考, 得出结论, 但也要有高度的开放性, 愿意听取和交流不同观点, 使所作出的结论正确、合理。

2 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2.1 现代护士角色转变的需要

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 专业护士的角色范围也在不断扩展。护士工作的重点由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护士角色也从以前的医嘱执行者和生活照顾者的单一角色转向集护理、科研、管理、教育等多种角色于一体的现代护士。这就要求在临床实习的护生必须用创新的眼光在护理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带教老师的协助下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 去迎接挑战。

2.2 教育模式转变的需要

在理论学习阶段, 护生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课堂上老师的传授来获取知识, 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阻碍了评判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而目前护理教学改革方向是更新教育理念, 开展创新教学, 发展评判性思维, 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临床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对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的同时要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意识的注重对护生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3 护理教育现状的需要

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在护理教育中提出并重视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并对此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中国护理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年~2010年) 征求意见稿中, 卫生部明确将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下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改革目标。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3 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3.1 苏格拉底询问法

也称苏格拉底问答法, 是由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 通过询问与评判性思维相关的问题, 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来提高个体的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老师在询问时, 分别针对问题、假设、观点、证据或原因及结果进行询问, 但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并不一定是唯一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 进行独立思考。

3.2 归纳性思维的教育模式教学法

也称Taba教学法, 是HildaTaba20世纪60年代创建的, 它建立在“护理程序”的基础上, 借助不同的临床情况, 通过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假设、论证的能力。指导学生有计划的收集病人的主观客观资料, 进行核实塞选, 列出护理诊断, 制定护理措施, 进行效果评价,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提问题, 启发诱导学生, 让学生多角度思考, 培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实践反思法

即在临床实习期间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的方法, 是在临床护理实践之后, 对自己的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并加以记录的方法。要求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分管病人, 这样可以让每位同学都能亲身经历各种病人的护理, 并且能更好的把这种体会和感受以及思维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内容包括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 与服务对象沟通的方法技巧效果,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临床问题, 护生在实践中产生新观点和疑问等。通过自我反思, 使护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质疑, 也能让带教者了解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针对式教学。老师对于护生的日记及时反馈信息, 重点关注学生分析、推理、判断以及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思维能力的成长状况。

3.4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简称PBL教学法。PBL是以病人的护理问题为基础, 以病人症状或体征为中心, 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得出准确判断的教学方法。在PBL教学法中, 教师以临床病例为主干, 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鼓励大家发现问题, 置疑对方的意见, 再解决问题, 特别鼓励不同看法, 倾听他人的观点, 形成互动, 学会借鉴, 完善自我, 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质疑、争论, 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里教师由“真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前的设计者、课程实施中的指导者, 课后的反馈者和反思者, 教师由“幕前”转向“幕后”, 而学生则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成为临床实践的主动者, 对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3.5 利用教学查房的形式学习

临床是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最丰富的环境。而教学查房是培养护生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 运用评判性思维去观察、评估、推断、计划、评价的重要手段。教学查房的形式有预告式查房、随机式查房、系统内整体护理查房、个案查房等等, 不管查房的形式是以老师为主线的整体护理大查房还是以学生为主的个案查房, 更主要的是通过教学查房让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查房对加深护生对疾病的理解记忆, 启发护生的思维,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利用教学查房, 使护生在病人护理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的临床情景中能更好的养成独立思考的品质, 能根据自己获得的资料, 客观的分析、推理、评价自己的护理行为, 反思行为的过程及结果, 不断的评价调整护理措施, 使病人康复。这样利用教学查房不但能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达到教学长的目的。

综上所述,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使他们获得胜任护理专业工作的能力, 对于提高护生的护理实践水平以及培养具有评判意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个体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改造目前的护理实践状况以及培养勇于创新实践的护理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为护生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同时很大程度上促进护理学专业的发展, 并通过学科发展来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3~136.

[2]张琳, 司联晶, 许明, 等.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2:55~56.

[3]蒋艳, 沈宁.评判性思维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4, 18 (2) :196~197.

[4]胡筠惠, 陈丽, 文华.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J].护理学杂志, 2003, 18:50~51.

急诊科护理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带教 篇7

关键词:急诊科,带教,实习生

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 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 是培养护生临床护理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1]。我院急诊科是所有实习生必须轮转的科室, 尤其是本科护生, 需要在急诊科轮转4周~6周, 比一般的轮转科室实习时间长, 故本科室承担着重要的本科实习护生的带教任务, 而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带教探讨及不断总结, 本科室总结了一套适合本科实习护生的带教方法, 并且我院对护理本科实习生的带教工作一直非常重视, 在带教方面提供优秀的师资, 制定科学的带教方案, 使我科在带教本科护生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通过我院急诊科系统的科学带教, 护理本科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大幅度提升, 包括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综合素质等。现将带教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共计225人, 其中女212人, 男13人。

1.2 师资选择

我科在选择带教老师方面一直秉承着这样的原则:选择对护理教育感兴趣, 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具备“教书育人”较高思想素质的主管护师为本科护生的带教老师, 并且带教老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需经护理部考核聘用。

1.3 带教方法

1.3.1 入科介绍

我院急诊科分4个区域:急诊室, 留观病区, 输液室, EICU, 这4个区域在工作中的配合非常重要, 故本科护生入科时需做一一介绍, 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 以利于以后的实习。除了介绍环境, 急诊科的工作流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做重点介绍, 并强调在急诊科实习的要求, 在急诊科实习期间, 要求每个本科护生完成一篇护理查房, 每周至少一篇反思日记。反思日记是指通过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以记录日记的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所获得的经验进行反思的一种教学方法[2]。日记里记录内容无限制, 可以是工作体会, 也可以是对我科工作的建议或意见, 护生可以畅所欲言。带教老师不定时查阅, 解决护生的思想困惑, 了解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1.3.2 实习要求

本科护生学习能力强, 只要明确实习要求, 他们会按着要求完成实习任务。

1.3.2.1 掌握内容

心肺复苏术 (CPR) 、生命体征测量以及简易呼吸器的使用3项护理操作项目。

1.3.2.2 熟悉内容

①各类急诊病人的评估和处理原则, 如创伤、急性中毒、休克、昏迷、急腹症、出血、脑血管意外、心肺复苏等。②各项抢救技术, 如洗胃术、气管内插管术、静脉穿刺术的配合和使用, 以及检查各种仪器的应急状态, 随时投入抢救工作。③院前急救, 如救护车设备及抢救用物的使用。④急诊分诊技巧及其重要性。⑤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如病人就诊时间、医生到达时间、抢救实施时间、使用药物等。

1.3.2.3 了解内容

①急诊科的环境, 规章制度, 各班护士职责, 物品仪器的放置、消毒、使用与保管。②危急病人的抢救方法, 如抗休克、止血、骨折固定、伤口处理、常见的绷带包扎法。③心电图、除颤仪的使用。

1.3.2.4 考核方法

出科考试包括CPR、简易呼吸机的使用以及理论知识考试, 记录各项考试成绩。

1.3.3 护理小讲课

本科护生在我院急诊科实习, 总带教老师会安排带教每周四下午对本科护生进行小讲课、护理操作示教及护理查房。讲课内容包括心脏骤停与基础、生命支持、急诊分诊、创伤救护、院前急救、急诊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等。通过临床再学习, 护生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3.4 护理查房

急诊科不同于其他专科病人住院时间相对长, 可以召集所有同批的实习生一起进行教学查房, 急诊科病人就诊及逗留的时间很短, 不可能等所有同学来了才护理查房, 所以带教老师只要是有特殊病例, 马上召集上班的同学现场进行护理查房, 加深护生对该疾病的认知及护理。

1.3.5 急救技能操作培训

本科护生的理论知识整体相对扎实, 操作技能有待提高。急诊科是提高操作技能最好的科室, 几乎所有的护理操作在急诊科都有, 带教老师随时都可以见缝插针讲解、操作示教, 经过4周的不断学习和操作, 护生能熟练进行各项操作, 尤其是对需要出科考核的项目, 如洗胃术、心肺复苏术、气管内插管术、静脉穿刺术、心电图机操作、简易呼吸器、除颤仪操作、包扎止血法和生命体征测量等能规范操作。

2 结果

考核成绩:理论成绩平均90.2分, 操作94.5分。可见通过在我院急诊科实习, 护理本科实习生的考核成绩优异, 理论成绩全部达到优秀, 操作技能全部过关, 且大部分实习生操作技能娴熟。实习考核成绩令带教老师很满意。

3 讨论

每个护理本科实习生在急诊科学习的时间只有1个月, 却要学习很多急诊护理理论知识和急救护理技能, 而且急救护理技能涉及临床各专业, 操作要求高、难度大, 不易掌握[3]。针对这些难点, 我院急诊科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理论结合实践, 加深护理本科实习生学习印象以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计划及要求因人因材施教, 分层次安排掌握、熟悉、了解内容, 使护理本科实习生明白各项内容的重要程度, 从而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来学习各项内容。通过护理小讲课的护理理论知识培训, 护理本科实习生的急救理论知识更扎实, 工作责任心增强, 服务沟通技巧提升, 工作心态好, 对护理制度和护理安全、护理记录有进一步了解。而在理论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实施急救技能的培训, 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 使护理本科实习生掌握急救基础操作, 懂得观察病人病情而实施相应的护理, 整体急救护理质量水平提高, 综合素质也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屈新云.新形势下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6) :118-119.

[2]汪健.沈宁.护生反思日记书写态度的初步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4) :17-l9.

谈急诊科护理本科生的带教 篇8

1 带教对象

2008年7月—2010年4月共有40名本科护生在我院急诊科实习, 年龄20岁~24岁, 平均22.3岁, 学制均为4年, 实习时间均为2周。

2 带教安排

2.1 带教小组的组成与培训

急诊科的带教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及娴熟的抢救、复苏操作技能。本科室由专科护士担任总带教, 选定3名组员, 带教小组成员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 具备5年以上临床带教经验, 所有的护生均实行一对一负责制, 完全跟随老师上班, 包括白班和晚班。在每组本科护生入科前, 由总带教组织所有带教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包括上岗礼仪、工作态度、业务技术等, 使之能更好地胜任带教工作。

2.2 制订带教计划

急诊急救护理工作具有时间紧急、任务繁重、病人病情复杂、急救现场气氛紧张等特点。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娴熟、过硬的护理操作技能和丰富的急救经验, 短时间内高质、高效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急救护理工作。根据急诊科的护理特点对本科生护理带教制订以下计划。

2.2.1 操作部分

基本操作:肌肉注射、静脉输液、氧气吸入、导尿等操作内容;特殊操作:心肺复苏、洗胃、气管插管、清创换药;各种抢救监测仪器的使用与保管: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吸引器和洗胃机。

2.2.2 理论部分

主要包括急救护理学的理论范畴以及各种急重症病人的抢救程序和护理常规。

2.3 带教时间计划表

根据护生在急诊科实习的时间和最终确定的实习内容定初步的时间表, 如果在中途根据反馈信息对计划有所调整, 则随时按照调整后的计划实施。

2.4 评价指标与考评方法

根据急诊科专业的特点自设测评指标, 并经过护理专家及老师进行修改。内容包括:临床基本技能、专业行为、理论考试、护理基本技能考试。采用百分制, 每项赋值5分~25分, 得分>90分为优, 80分~89分为良, 60分~79分为及格, <60分为不及格。每组护生出科前, 采用多人参评的方法进行评价, 包括分管带教老师评价、本组实习护生互评和总带教总评。总带教老师和分管带教老师评价分值占总分的60%, 其他人员评价分值占总分的40%。

3 带教过程

3.1 入科教育

护生从病房轮转到急诊科, 面对陌生的环境, 一部分护生无法适应新的角色, 面对病情危重的病人和家属的不信任, 会感到无从下手, 因此对护生进行入科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首先由总带教以实地、实物向护生讲解急诊病区、留观室、输液室、急诊重症监护室的配置及抢救药品、仪器的放置和使用方法;介绍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 各级医护人员的职责及分工合作内容, 讲解护患沟通的技巧, 使护生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从而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3.2 一对一的带教

师生班次相同, 一对一带教, 使护生很快进入角色, 消除顾虑, 以愉快的心情开始本科室的临床实习;使带教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护生进行理论上的提问和实际操作中的指导, 避免了只带不教的现象, 使护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急诊护理, 增强护生的自信心, 帮助护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实习生活[2];增强了带教老师和护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通过带教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培养护生的自主思维、自律、慎独意识以及与病人、家属沟通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带教的种种束缚, 增进了带教老师与护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一对一带教不仅满足了临床本科护生实习的需要, 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而且也提高了临床带教老师的理论水平与技术操作技能, 提升了医院护理服务水平。

3.3 带教方法

3.3.1 示教法

包括示范、提问和讲解3个过程。护理临床教学不同于学校教育, 常受到时间、地点以及环境条件的限制。尤其在急诊科, 抢救危重病人的机会比较多, 而抢救时通常没有时间为护生讲解, 因而示范法最为常用。要求护生在旁边仔细观察, 抢救结束后, 在闲暇时间询问护生所见内容, 之后再进行详细的讲解及补充。

3.3.2 个案分析法

对于特殊的典型病例, 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 加深印象。带教老师精选临床案例, 给护生充足时间查找相关资料, 然后结合临床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使护生全面、深刻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3.3.3 定期讲座法

每周进行1次或2次的小讲课, 对前一阶段的实践内容进行概况和总结, 对没有机会进行的实践内容予以重点讲解。

3.3.4 演示法

对部分操作内容, 先由带教老师进行演示和讲解, 再让护生操作, 让其他护生对其操作进行评价, 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

3.3.5 讨论法

在带教老师的参与和指导下, 让护生对急诊科护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自由讨论, 由带教老师总结。

4 效果

通过2周的急诊科实习, 学生成绩优秀率达到40%, 良好率为50%, 及格率为100%。问卷调查显示, 本科室医生、护士、病人及其家属对本科护生的满意度为100%。

5 体会

从本组考评效果看, 本科护生的进取心、个人修养、基础理论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好, 有一定的护理管理意识, 对急诊科护理专业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对整个护理专业的认可度, 这说明本科护生的综合素质较高, 有较好的专业发展能力。另一方面, 正是由于本科护生学历高的优势, 使得其进入临床后, 由于实际工作的琐碎、平凡、基础护理工作多, 容易产生“失落感”。实习中, 一旦遇到挫折, 便产生失望、消极情绪, 影响他们对急诊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同时, 由于实习时间短, 限制了护生进一步了解急诊科和深入学习。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以后的实践带教过程中深入探讨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张素兰, 李涛敏, 王丽.心血管外科带教护理本科生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 2008, 5 (3) :105-106.

浅谈蒙医护理临床带教的整体趋向 篇9

【关键词】蒙医护生;临床带教;整体趋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80-02

蒙医学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千百年来,蒙古民族的繁衍昌盛和防病治病,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对丰富祖国医学宝库起到一定的作用。蒙医学里有整体理论体系,其范围甚广,其中蒙医护理也是重要角色之一。在新一代护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蒙医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亦是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的预练,而临床实习带教则是培养优秀护理人员非常重要的环节,之所以提高蒙医护理带教质量也成为当我校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专业以及教学医院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将整体介绍蒙医临床护生带教工作。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带教老师自身素质低,缺乏带教能力

目前,我校附属医院蒙医治病防病事业的迅速发展,蒙医护理方面也有新的认识以及要求。我学校成立独立护理专业以后,我们对患者的护理护工方面也良好的人才配对,所以我们必须对每位蒙医护生有更好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完善我院整体护理的素养,与此同时,来院实习的护生学历也由以往的大专生转为大多数是大学本科转换,2007年开始第一批蒙语授课的护理本科生到临床实习。随着蒙医疗区的扩大和床位数的增多,蒙医护士更新换代的频率也有所加快,许多新进补充的护士临床经验不足,加上蒙医护理人员学历相对偏低等因素,带教老师能力参差不齐。护理科学的不断进步和高档医疗仪器的引进,学科内容不断更新,我们的带教老师的技术操作应该更加规范才是,所以我们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以及技术操作能力。才能难满足现代蒙医护生的学习诉求和良好的学习需要。

1.2 教学方法欠缺,方式不当

教学是一门艺术,蒙医护理教学更是一门蕴含丰富的哲学学科,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钻研和摸索,才能发挥蒙医整体理论的奥妙。由于医院病人逐年增多,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在有限的时间里,部分教师在临床带教中只注重学生操作的能力而忽略了理论讲授,护生只知道做而不知道思考。凡事要亲身体验,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一部分教师在带教中过于刻板,不知变通,教学方式古板,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护生的潜能不能更好的发挥。结果,教学方法欠缺,方式不当。

1.3 授课死板,枯燥乏味

专题讲座和教学查房是临床带教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护理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的主要途径,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因缺乏授课经验不足或对授课内容不熟练或紧张的关系往往不能脱稿讲解,学生授课时乏味或枯燥,没能按时达到教学目标,而不能完全调动护生的积极性,教学目的失败。

1.4 语言表达差,沟通不妥;

研究表明,在实习期间我们蒙医护理本科的精神状太普遍恍惚,不知道从哪里从事,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和恐惧。在带教过程中有很多教师不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只顾着自己讲,不知学生是否理解,全不清楚,所以可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们逃课或放弃该课。要不就在患者面前顶撞老师或反抗。

2 相应对策

2.1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提高带教师资的业务水平是保证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质量的关键因素。

①对带教老师的配备要严格把关。

②带教老师要加强现代护理知识的学习。

③护理带教教师要学习蒙医学理论,提高蒙医理论修养。

2.2 教學方式多样运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应善于总结,努力提高新理论意识,掌握好学生的心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护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基础好的护生严格要求,对落后者不断鼓励。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取“一看二练三放手”的临床带教法,教师可将自己在临床工作获得的知识传授给护生,向其提供成功的经验即经验教学法。

2.3 加强授课能力,不断提高授课效率

在授课时,除了注重自己的讲授外,还应考虑护生的参与及吸引护生的注意力,采取适当的讲授技巧鼓励护生紧随教师的思路,采用课堂提问、课后复习的方法,使护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达到授课的目的。

2.4 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与护生沟通的能力

教师要以身作则,不仅很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宣教,同时也需同护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因而,护生在带教老师的准确无误指导下,更熟练地完成技能操作,也能正确地沟通患者,例如语气、问候、安慰等方面。

2.5带教教师要成为护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和护生在工作中是师生关系,在生活中是朋友关系有利于促进师生感情,有利于沟通从而提高护生的水平。如果生活中对护生关心、照顾,护生在学习中就会更努力,也会更加尊重教师。如跟带教老师值夜班的同学的食宿安排等,从细节着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论

护生实习阶段是从一名学生过渡到一个合格护士的关键阶段,为了保证实习效率,提高护生教学质量是极为重要的。由于生源问题、市场竞争、教育分配制度的改变,为使其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多元化的高素质要求,这也对带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蒙医临床护理师资队伍,是对蒙医护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临床实习宗旨和教学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包晓,王淑琴.浅谈蒙医护理临床带教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07,11(2):58.

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带教 篇10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改革

本科生临床带教是医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临床带教分为临床见习带教和临床实习带教两部分, 两者是本科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地实践过程。临床见习是医学生由基础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 是培养和提高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逻辑思维和临床实际综合运用的重要阶段, 是实现由医学生向实习医生、向医生转变的必需过程[1,2]。因此, 见习教学的效果将影响医学生以后阶段的临床实践和后继的理论再教育。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已历经多年的实践和印证, 显示出一些教学上的优点。然而, 临床医师的临床实践行为很容易受早期的教育因素影响, 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改变临床医师的临床实践行为无效, 导致医学生后期临床工作的不利, 而科学提高医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可有效地改变临床医生的临床实践行为。本文就传统本科生临床见习带教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并谈及一些改进的体会。

1 医学生临床实践带教的教学现状

迄今为止, 在开设有临床医学的院校中, 一般都多采用顺序性教学法, 即根据见习大纲要求,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与本次临床教学有关的理论知识, 例如当见习神经内科的脑梗塞或帕金森病, 会对这两个疾病重新进行理论上的讲解, 复习课本知识, 再讲述见习内容的重点与要点, 然后让分组学生对事先挑好的典型脑梗塞或帕金森病患者采集病史、体格检查, 指导阅读相关的病历, 了解诊治过程和效果, 同时教师在不同的组之间巡回指导学生, 学生如果有问题可以向教师咨询提问, 最后由带教教师进行总结。

2 传统的临床带教的利弊及其改革必要性

上述临床教学的方式可以把理论联系实际, 条理性强, 对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具有很大的好处。而在教学的过程中, 有的教师会讲述自己的从医心得传授给学生。例如记忆治疗方法, 在见习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时, 面对抢救病房的氧气瓶和抢救车, 作者一般会适时归纳抢救要点:“一轮大炮和五支枪”, “大炮”指的吸氧, “五支枪”分别指注射利尿药、扩血管药、强心药、氨茶碱和激素的应用。这种现场的讲授会使学习大有裨益, 学生终生难忘。一些医学专有名词, 特别是一些神经内科重要的综合征, 学生普遍反映难记, 教师可以采用这些形象的方法使学生得以记住。有时候可以在床边教学过程中, 随机挑选一名学生作为住院医师, 由学生分析和讲解疾病, 提出治疗意见, 教师进行纠正和补充;然后教师提出课后临床问题, 下次课前答疑并组织讨论[3]。这种办法, 可改善教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学的局面,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勇于质疑的精神。当然在这种传统的教学中亦可以插入一些医德医风的教育, 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其对学习临床医学的热情, 激励他们上进。例如在病房遇到有咯血的病人时, 会不失时机地讲述作者的一位老师当年在抢救一个肺结核大咯血窒息的病人时, 在危急关头和缺乏急救的条件下, 急中生智且义不容辞通过一条吸管用嘴吸出气道内积血的事迹。这件事一直对作者有着深远的影响, 带教时把这种事迹传承下去时, 会给学生带来学医的正能量, 而不是充斥着我们周围的负面影响, 同时教育了学生在面对急证时的从容不迫、机智的处理方式。当然, 传统的教学在有时候会很发散, 不系统。很多的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 易使学生墨守成规, 不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尤其是科学的临床思维。这些教学模式的实际还是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中心, 学生通过观察典型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理解理论知识, 实为验证性。因此, 有着不少的弊端: (1) 近年来各大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方向招生专业, 学生人数增多会导致教学资源严重缺乏, 难以满足扩招之后临床教学需要, 因而教师在讲解临床病情时, 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大量学生只能围在教师周围集体听讲, 像前述让学生自主分析的过程有限, 不能启发其思维, 依旧是填鸭式的教学为主。 (2) 学生在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时, 因为学生人数多, 病患者很难配合教学的需要, 甚至产生不满, 对医疗来说是不安全的。 (3) 由于分组过多, 教师与学生沟通不便, 限制了师生交流讨论, 某些问题则需要带教教师不断回答, 导致教师劳动强度大。 (4) 传统临床见习带教亦常以讲授为中心, 教学手法单一枯燥, 久而久之, 学生出现不集中听讲, 注意力分散、开小差的现象, 难以提高学生思维分析水平和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即使理论知识都难以得到巩固。因此, 传统的临床医学带教尽管有其优点, 但其亦存在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改变, 势必不能紧随医学科学的发展步伐, 适应新形势下医学教育要求, 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医学人才。

传统临床教学模式中因教师只是被动式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 临床本身工作的压力大且事情繁琐, 因此教师对规律化的固定教学模式比较厌烦, 而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欲望则被抑制, 学习比较机械[4]。教师与学生作为教与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均希望教学模式改革, 彰显出临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原动力。

3 策略一:多学科融合-PBL教学模式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以问题为基础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的教学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加拿大Mecmaster大学实施以来, 西方国家许多院校试行了这种教学方法。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实, PBL教学方式能最大程度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现代医学高速发展情况下的不足, 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也已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可。但是有些学科, 例如神经病学的教学实践中, 尽管很多高校采用了PBL教学模式, 但仍有为数较多的医学生反映神经病学难学、难懂、难记, 并没有明显实质性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认为, 这是由神经科学的多学科相联系的本质所决定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学习中, 定位、定性诊断是重点中的重点, 同时又是难点, 之所以“难”, 原因在于大学生对于神经科学的基础学科 (如神经生理、病理生理、神经解剖等) 的知识了解少、掌握困难。因此, 在带教神经病学时注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实用性。例如在带教脑出血章节时, 除了传统方法, 还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提出问题, 结合病理生理学及神经解剖学知识, 启发学生思考, 最后由病理生理学及神经解剖学知识解释现象, 揭示本质。这样就会使学生重新对理论课程的脉络清晰回忆。很多学生觉得神经病学也没有那么“难”学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加深了对神经病学知识的理解。

4 策略二:开展循证医学和传统的言传身教, 临床与科研的交互效应

循证医学概念已提出20余载, 它由加拿大学者Sackett提出, 并于1992年在英国牛津大学成立了科克伦中心。科克伦中心协作网成员是由一批颇具学术造诣的流行病学家、临床医学家、临床统计学家和社会医学家, 以及医学、科学、信息工作者组成, 他们按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共同工作, 从全球年逾万篇的生物医学文献中去搜寻所需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评价, 输入临床疗效数据库, 再提供给全球, 供临床医疗决策使用。系统评价已被全世界公认为质量最高、最权威的临床研究证据。循证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对病人诊治, 都应该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任何决策需建立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 而这种科学证据是当前最佳的证据。其形成和发展对医学研究, 尤其是临床医学研究, 以及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卫生事业管理和医学信息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包括了三部分:第一是病人, 病人生病要去找医生医治;第二是医生, 医生要正确地诊疗病人, 除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已掌握的医学理论知识之外, 要卓有成效地解决病人的若干疑难问题, 还必须不断地更新与丰富自己的知识以及掌握新技能;第三要发掘和掌握当前研究的最佳证据。三者的有机结合以取得对病人诊治的最佳效果[5,6]。循证医学不但给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对疾病的诊治更准确、更有效、更安全, 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中引入并实施循证医学, 实质可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主动医学实践, 激发内在兴趣, 避免了填鸭式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式, 并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 使旧的医学教育体系发生改变。另一方面, 它还有利于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促进多学科的交叉结合, 如计算机、英语与医学结合, 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因此, 循证医学有利于教育创新。关键的是, 教师如何在临床带教中引入循证医学相关知识并启发学生思维。在带教过程中, 从具体的常见病多发病着手, 往往能抓住学生的兴趣与思维, 取得不错的效果。例如在神经病学的带教时, 对于脑梗塞的病人治疗时, 开始会诱发式的问学生“医嘱上对这个患者的治疗与教科书上写的有无差异?”。这时学生往往能发现问题“课堂上讲的是单用阿斯匹林或氯吡格雷, 为什么这个病人要两种药物一起用”。当问题提出来时, 当然要回答了。这时候就可以从用药的依据讲起, 并说明用药的证据来自哪里, 这些证据如何得来, 把循证医学的知识在无形中传授给学生。最后, 教师应给学生留下问题和一些思考。“能不能就这个病人的治疗提出一些新的方法, 它的最新的依据在哪里?”, 我们不急着让学生回答, 而是让其回去思考并积极查找相关的资料, 从而发散了他们的思维。正如前述临床医师的临床实践行为很容易受早期的教育因素影响, 在这个阶段植入循证医学的知识, 科学提高医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可有效地改变临床医生的临床实践行为, 对其今后的医学行为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临床带教是具有验证性质的, 学生本身缺乏实践操作机会, 更不要讲进行科学研究的教育, 导致学生缺乏观察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纪元, 只有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才能紧跟学科发展趋势。临床医学的带教亦应该顺应这种要求, 增加学生进入临床科室的实验室观察, 将科研思维融入贯穿于带教活动[7]。例如, 在神经内科的带教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时, 除安排医学生在病房见习多发性硬化或视神经脊髓炎病人外, 还把检测患者的水通道蛋白4抗体的检测安排在当天做, 让学生知道这种最新的临床诊断标志物是如何检测的, 并适时解释这种抗体的发现及临床意义。使学生知道临床医生不但要看病人, 还要就医学面临的难题开展科学研究项目解决问题, 而且让学生知道, 科学研究项目不全是高深不可接近, 很多的科学研究的本身就是临床相关的, 为解决实际问题而生。因此, 这种教学方法既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保持教学内容先进性,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调动其学习和科研热情, 增加了实践机会, 使其成为医学研究的探索者, 有助于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为将来从事临床医疗或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 要顺应现代医学的发展, 临床带教的模式必然面临改革, 而这些改变可能需要花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尝试。例如在实现一些变革的前, 带教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提升自已临床、教学和科研的技能, 才能将教学改革付之实现。由于新的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增强临床实践技能, 激发科研热情, 对改变临床医师日后临床实践行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应该采用这些新的人才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熊一平.成人本科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9) :888-890.

[2]张育.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思考[J].理论月刊, 2004 (12) :85-87.

[3]叶平, 杨波, 王魁英, 等.注重见习教学改革提升临床教学质量[J].西南国防医药, 2008 (3) :424-425.

[4]王保生.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弊端及其改革[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1 (3) :222-223.

[5]陈进, 李幼平.循证医学教学——高等医学创新教育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3 (4) :273-276.

[6]龙友明.引入循证医学概念, 提高医学教育质量[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5 (4) :397-398.

上一篇:的发展趋势下一篇:资源一号带来的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