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阶段性

2024-09-29

安全生产阶段性(精选12篇)

安全生产阶段性 篇1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自2004年施行以来, 逐渐被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督管理单位等部门重视。对于监理部门,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已成为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负责的一项工作内容。经过近几年的辽宁公路工程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行概念已深入民心, 安全监理逐渐形成一套统一管理模式, 为以后公路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

丹通高速公路是鹤大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是辽宁省“十一·五”期间高速公路项目中, 地形最复杂、景色最优美、桥梁隧道比例最高、建设里程最长、工程投资最大的一条高速公路, 其施工难点较多, 相应安全隐患增加, 要求安全保证措施完善、应急处理预案全面、安全保护设备齐全, 同时安全监理内容增多、责任加重。一个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 主要依靠施工单位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 安全监理工作是工程监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监理在施工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工作内容, 现以丹通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为例阐述其安全监理工作内容。

1 组织实施情况

辽宁第一交通工程监理事务所承担丹通项目 (7~20合同段) 监理工程, 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 (总监办) 为了全线的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配备了以安全专职副总监为首的专业安全监理人员, 针对本项目特点, 编制了丹通线路基工程《施工安全监理计划》指导性文件;监理驻地办根据各自的项目特点编制了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在工程进展的不同阶段下达各种工作指令, 做到适时规范、防范在先。

1.1 成立安全监理组织机构

总监办配备了专业安全监理人员, 成立了独立的安全监理组织机构, 划分了各级监理人员职责, 切实抓好全线的安全监理工作。

1.2 制定相关的施工安全监理制度

(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总监办、驻地办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 加强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 同时督促各施工单位也建立相应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 施工安全监理制度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JTGG10-2006) 开展施工安全监理工作, 加大施工安全监理管理力度。在施工准备阶段, 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设施、设备、特种作业人员进入现场的报验手续, 审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审查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 审查施工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审查过程存在的问题, 监理单位督促其进行整改, 并跟踪检查, 待达到要求后方可开工。

(3) 试验室安全制度

总监办针对试验室的消防安全问题, 从人员操作、安全、消防检查、有毒、有害、易燃物品管理等方面对试验室制定了专门的安全规章制度, 确保安全、消防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1.3 安全监理方法

总监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推出了从事前预控、事中监督、事后总结几个方面的监理方法。为了更好地使监理工程师掌握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监理控制要点, 针对本工程特点, 总监办在《施工安全监理计划》中归纳了各施工阶段、施工项目的安全监理要点。

(1) 施工现场安全监理要点。

(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监理要点。

(3) 爆破施工中的安全监理要点。

(4) 高空作业安全监理要点。

(5) 路基施工安全监理要点

(6) 桥涵施工安全监理要点。

(7)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监理要点。

(8) 主要工序作业安全监理要点。

(9) 特殊季节与夜间施工安全监理要点。

1.4 制定安全监理措施

总监办为了规范安全监理工作, 使安全监理工作能够有据可依, 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监理工作措施。

(1) 定期安全检查。

(2) 不定期的巡视检查。

(3) 安全工作汇报制度。

(4) 安全处罚制度。

2 实施阶段情况

(1) 组织监理人员开展安全教育, 确定工作内容

在施工准备阶段, 各驻地办组织监理人员熟悉设计文件, 掌握合同中安全监理工作内容和要求, 按照监理计划中安全监理方案和细则中内容对监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在工程施工阶段总监办督促、监督施工单位进行全员安全生产教育, 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并将培训情况记入工作档案。通过对具体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 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使其充分认识到加强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把安全生产的理念灌输到施工前线人员, 这样才能将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地落实到工程中。

(2) 定期、不定期安全检查

总监办由专职安全副总监、专职安全监理工程师、驻地办主任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合同段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记录, 下达整改通知单, 要求施工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完毕。定期的安全检查能及时地发现工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使安全工作不留死角。

(3) 监理工作会议

在定期召开的监理会议上, 安全生产作为会议主要内容之一, 评述现场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整改要求, 制定预防措施, 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本项目安全监理工作有独立的《施工安全监理月报》, 在月报中向项目指挥部汇报有关安全、文明施工情况。

(4) 安全预案制定与实施

由施工单位编制了针对工程的特殊部位及特殊工序的专项安全预案, 总监办负责方案审批, 驻地办监督实施, 使安全预案能够更加完善、有效实施。根据安全预案, 全线各施工单位开展了相关的安全演练, 通过开展安全演练使施工人员能够熟悉、掌握安全预案内容, 使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恰当的处理。

(5) 加强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安全管理

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总监办提出了相关要求。如: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 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 高空作业设置防落网, 高墩进行围挡, 刀闸开关封闭, 挖孔桩的围挡、护壁、盖井盖, 泥浆池标识, 明火管制, 冬季防火, 炸药库选址等。

(6) 安全费用控制

工程建设费用要做到专款专用, 本项目要求各合同段建立安全费用专项台帐, 总监办定期地组织各驻地办对施工中发生的安全生产费用逐项核查, 对不符合要求的安全生产费在列支中扣除, 同时合同部加大对安全生产费用计量支付的审核, 确保安全费用落到安全生产实处, 不得挪用或挤占, 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平安地完成丹通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7) 督促购买安全设备

总监办督促、监督各施工单位购买风机、瓦斯检测仪、电子信息板等安全设备, 必要时采用停工、扣减支付等手段。

(8) 安全宣传工作落实

为加强安全宣传工作, 总监办编制安全专题简报, 对于安全措施及安全工作较突出的予以宣传、表扬。本项目第十六合同段、二十合同段编制了自己的安全生产专题简报, 第十三合同段举办了安全知识竞答大赛, 这些活动都加快了安全工作推广。

(9) 认真落实上级领导部门的安全精神

总监办对上级领导部门下发的关于安全方面的文件仔细研读, 并对每一份文件内容要求及时传达、落实。

3 小结

丹通高速公路项目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 与其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密不可分, 安全监理工作切实做到实处, 充分发挥了在施工安全监理方面的预控作用。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 安全监理形成统一模式, 便于施工管理, 有效控制项目安全隐患。不同工程项目有各自的施工特点, 安全监理工作内容还需不断完善, 建立适应本工程所需的管理模式。

摘要:结合丹通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各阶段安全生产监理控制要点, 提出加强监理安全生产工作内容, 切实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和施工质量。

关键词:路基工程,施工各阶段,安全监理

安全生产阶段性 篇2

2013年度安全生产

阶段性安全生产控制方案

为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开展,实现2013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公司结合春、夏、秋、冬的季节特点,制定阶段性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及实施方案。

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

[2010]23号)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交运发„2012‟33号)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德交集团【2013】1号-8号》文件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公司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二、工作目标

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降低经济损失的总要求,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四项指数”控制在公司全年安全工作目标以下。

三、客运公司季度安全控制指标

一季度道路交通责任事故不得超过2起、死亡人数为0、受伤人数不得超过3人、财产损失不得超过5万,确保不发生重大和特大交通责任事故。

二季度道路交通责任事故不得超过1起、死亡人数不得超过0人、受伤人数不得超过2人、财产损失不得超过3万,确保不发生重大和特大交通责任事故。

三季度道路交通责任事故不得超过2起、死亡人数为0、受伤人数不得超过3人、财产损失不得超过5万,确保不发生重大和特大交通责任事故。

四季度道路交通责任事故不得超过1起、死亡人数为0、受伤人数不得超过2人、财产损失不得超过3万,确保不发生重大和特大交通责任事故。

四、主要工作

(一)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责任

安全科在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通过各项控制措施,确保阶段性安全生产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细化分解安全生产指标

公司各科室的阶段性安全生产控制目标为公司2013年季度安全生产指标的50 %以下。各科室需并将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细化和分解到各班组和个人。

(三)开展安全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公司各科室要根据季节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防恶劣天气、防违法驾驶、防“三品”上车的专项安全宣传。以安全短信、安全横幅、安全宣传栏等方式,不段向全体员工灌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避免“重效益、轻安全”思想兹生。

(四)严把驾驶员准入关

公司各单位对新进驾驶员要见人见证,仔细审核驾驶员资质,对驾驶员三年内有发生重特大责任事故、有违法记满12分、年龄超过55岁、有不良生活习惯、从业资格不符的不得录用。

(五)严把车辆安全技术关

公司各单位要加强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检查力度,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责令专人负责整改,并将整改情况记录在案。对车辆老化已不适合旅客运输的车辆要及时更新。确保公司车辆安全技术状况的良好。

(六)加强安全监管、建立违法行为举报机制

1、加强GPS管理,对车辆实施动态监管,及时提醒和制止车辆及驾驶员违法违规行为。

2、设置举报箱、举报电话,在车辆内张贴安全宣传告知,和举报电话,设立领导带班制度,及时处理、回复安全举报信息。

(七)开展事故救援和应急演练

公司各科室要加强应急救援管理,组织专兼职应急救援管理人员学习相关应急救援知识,熟悉各自应急救援职责,并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公司各科室要根据季节特点及公司安全管理规划制定季度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安全培训教育培训计划、应急救援演练方案等,并将方案实施情况报公司安全领导小组。

地铁施工阶段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篇3

【关键词】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地铁建设项目周期长、投资大、施工技术复杂、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对社会环境影响大,属于高风险工程。近年来我国地铁工程中的安全事故屡屡发生,频繁出现人员伤亡、重要市政设施损坏的事故。因此,提高地铁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是应对当前地铁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地铁风险管理缺乏整体策划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562-2011)中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过程中的重点风险进行了梳理,其中,规划阶段风险管理重点是重大风险源的辨识;可行性研究主要是涉及可行性方案的主要风险因素及方案可行性风险。受地铁建设目的与施工场地的因素的影响,地铁项目建设过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庞大系统工程。因地铁建设规模巨大,使得地铁的建设线路较长、标段多与项目参与方众多,造成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既相互协助,又相互矛盾。地铁项目建设在参与各方之间(承建单位,供货商,工程图纸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建设个阶段之间(规划、设计、招投标及施工)以及各工种之间产生了大量界面,是地铁工程施工现场风险管理工作更为复杂。

(二) 地铁风险管理队伍缺乏专业人才

相对于国外的地铁建设而言,我国的地铁事业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储备量不足,尤其是缺乏一些具备专业技能素质高、综合实践经验丰富以及能够科学分析预测施工风险并制定风险防范的高精尖人才。根据事故原因调查结果显示,由人员因素引起的地铁施工事故原因主要有:工程项目设计由新人进行接手,严重缺乏图纸设计经验,使得在项目图纸设计过程中出现错误,然后审核人员工作不认真,将这些不合格的设计方案审核通过;一线施工人员操作失误,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监理单位对地铁建设的质量检测力度不够、相关数据评估不科学,使一些地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合格,在投入使用之后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三) 安全风险责任机制不合理,缺少先进的管理经验

我国的工程建设系统当中主要包含施工方、监理方与业主三个方面。在现如今的工程建设管理当中,安全风险责任的最主要承担者是施工方,监理与业主监理比较小的一部分责任。但是在实际的地铁工程建设的事故中,安全风险是由多个方面引发的,而不是单纯的施工方的责任,同时,缺少先进的管理理念,过去传统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地铁工程建设的需要。

二、对地铁施工安全管理风险造成影响的因素

(一)自然上的风险

对于自然界变化来说,常常是出人意料的。所以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直接影响着地铁的正常施工。一般来说,主要有环境、地理、气象等自然灾害,所以对于这一类风险来说,一旦出现就无法补救。

(二) 技术上的风险

通常来说,如果在地铁项目施工阶段,施工团队没有较为专业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设备,则会造成施工项目在竣工时,无法达到工程目标,这就是所谓的技术风险。项目施工的的工程设计水平、设备的性能、项目方案等都是技术风险中的因素。

(三)经济上的风险

由于受到了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地铁施工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原材料价格上调等现象,或是出现税收提高等。也正是在这种经济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地铁工程项目建设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同时也加大了风险的发生。所以在实际中常常将这种风险定义为经济上的风险。

(四)管理上的风险

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才可以使得地铁工程有序的开展,如果管理职能等方面存在不完善现象,这样也就造成了地铁工程项目出现了管理上的风险。

(五) 质量风险

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地铁施工项目指标能否达到的决定性因素。当地铁施工项目中出现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时,将会导致质量事故的出现,从而造成严重的人员损失和经济损失。这种现象发生时,我们称之为质量风险的发生。

三、地铁施工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风险检查系统

地铁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和存在众多影响施工的因素,这要求必须要完善地铁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检测系统,加强对风险的辨识管理。多个监测部门监测,协同监测然后定制出一个缜密的风险监测系统。避免由于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执行规范不明确的情况下,出现责任不明确,相互推卸责任以及风险管理的缺失的现象。只有当完善好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和风险检查系统后,才能够为地铁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二)加强前期的调查工作解决动态结合问题

地铁施工项目大,耗时长,为了减少在施工过程出现差错应该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包括施工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管线布局,周围的设施分布和地面情况,做好详细的数据资料,多方面考虑到人文和自然的因素,注意降低安全风险和施工风险。调查工作是施工的前提工作,只有做好前提工作,才能考虑后面的问题,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合理准确的预测,做好预防措施,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法,减少不可控条件。

(三)加强施工管理与防护

地铁施工风险管理中容易出现施工管理与防护不足的情况,该现象极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比如在施工时出现的塌陷,暗河,这类地质和水文引发的不安全因素,也包括由于上时间在地下工作,施工人员吸入过多的粉尘颗粒物,废气和一些烟雾,导致施工人员出现缺氧,晕厥和肺部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从设备方面来说,设备长时间的运行,使得设备性能下降,长时间的工作造成失检。这些管理和防护方面的不足,也都可能带来一系列难以估量的问题,因此在地铁施工阶段要加强对施工的管理与防护,包括对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调查监测,防止出现塌陷等问题,进行紧急情况的防护 ;对员工的管理和设备的管理,当出现问题是及时的解决绝不拖延,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给他们必要的防护工具,防止毒气和粉尘的危害管理好施工人员队伍,有条不紊的进行施工。

四、结束语

综合上文所述,在进行地铁建设施工之前,提前制定完善的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有利于对后期施工过程中突发事故进行控制,有效地保障了地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铁建设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降低了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地铁建设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巍,蔡盼.地铁施工中的监测技术与安全风险管理[J]. 科技创新导报,2015,8(16):130~131.

[2]王卉,陈舜.试探析当前地铁施工中的监测技术和安全风险[J]. 城市地理,2015,12(12):123~124.

[3]徐华春,王文明,闵顺江,汪华刚. 高速公路路桥施工风险控制体系研究[J]. 建设科技,2015(08):91~92.

安全生产阶段性 篇4

黑龙江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来, 在黑龙江省财政和畜牧兽医局的支持下, 在各基层奶牛场的积极配合下, 至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进展。截至到2009年6月份, 省内加入到DHI测定体系的规模奶牛场和小区达到128个, 参测奶牛头数达到35 000头, 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牡丹江、伊春、佳木斯、七台河、双鸭山等地区。参测奶牛牛奶中平均体细胞数明显下降, 体细胞数平均下降了17万个/毫升,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降低到8%以下;奶牛产犊间隔明显缩短, 平均达到395天。牛奶中乳脂率、乳蛋白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参测奶牛的繁殖和代谢类疾病的发病率下降, 牛群整体健康水平提高, 鲜奶价格高于未参测奶牛场, 平均奶价提高0.15元。305天产奶量平均增加293千克。通过开展DHI测试工作, 已经为参测奶牛场增加经济效益2 172万元。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在黑龙江省的建立和实施, 对于提高奶牛业生产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建设效益型畜牧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013)

安全生产阶段性 篇5

2014年第一季度阶段性安全生产工作安排根据公司《2014年第一次安委会纪要的通知》,2014年第一季度安全生产以“春运”安全保障工作为中心,结合客运五分公司实际制定第一季度阶段性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在1月15日前,对参加春运的驾驶员进行违法记分审查,凡违法记分达到12分及达到12分未进行记分处理的取消其春运准驾资格,凡记分在6分(含6分)一10分的针对记分违法项目进行专项教育,并及时消除记分,凡记分在6分以下的及时消除违法记分,确保参加春运的驾驶员无违法记分。李新国负责

(2)在1月16日前,分别以车辆运行区域内道路情况,人 流、车流等特点对驾乘人员进行一次专题教育,确保驾乘人员熟 知和掌握本线路内道路路况、人流、车流的特点和规律。

李新国负责

(3)在1月5日至14日,以冬季行车安全常识和冬季春运 期间发生的典型道路交通事故案例为主要内容进行警示专项教 育,确保驾乘人员、安全、运调管理及业务人员,经营者受教育 面达100%。李新国负责

(4)在1月16日前,对参加春运的车辆进行一次上线检测,对随车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并对随车安全设施的使用进行告知教 育。确保车辆技术状况完好,随车安全设施齐全有效,驾乘人员 熟练运用。葛强和负责

(5)春运期间驾乘人员的安全教育以公司下发的2014年教育计划为主,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李新国负责

(6)春运期问安技科长每日对参加春运的车辆要进行一次违法查询,及时核清违法行为人,按规定时间进行专项教育并及时消除记分。李新国负责

(7)切实做好车载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公司关于道路路况、天气气候的查询、采集上报和防范措施的落实工作。

李新国、魏柱柱负责

(8)春运期问凡有异地运行车辆的单位,要逐车对车辆安检、驾乘人员安全教育、驻地体息等制定安全运行方案,并报安技部 备查。冯建胜负责

(9)车辆在运行期间,严禁公司各级人员利用电话、手机信息等形式告知有加班,包租车任务。杜东红负责

(10)在GPS监控平台未整合前,各单位必须确保监控员的稳定,严禁私自进行人员调整。冯建胜负责

安全生产阶段性 篇6

一、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形势

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2039亿斤,比2012年增产247亿斤,实现了粮食总产量的“十连增”。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粮食供需仍是一种紧平衡,粮食供需结构性紧缺矛盾越来越突出,粮食安全的基础相当脆弱。

(一)粮食生产“十连增”的同时,我国粮食供需结构性紧缺矛盾却越来越突出。2004年以来,在粮食连年增产的背景下,我国粮食进口量直线上升。1996年以前,我国为大豆净出口国,此后,大豆进口一路飙升,2013年大豆净进口达到6315万吨。近几年来,不仅大豆需要大量进口,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谷物进口量也在激增,2008年进口量为42万吨,2010年增至319万吨,2013年增至1105万吨。目前,三大谷物均为净进口。2013年我国粮食净进口规模达到8400万吨,粮食年度自给率已降至90%左右,其中大豆自给率下降到18%左右。我国是一个既缺食用油、又缺饲料蛋白的国家,随着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国民膳食结构变化,大豆国内供需缺口将不断扩大。

(二)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十分沉重。十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瞩目成就,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一是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业生产就占用了大约2/3的水资源,生活、工业和生态用水受到极大限制。特别是随着北方粮食生产基地的加强,地下水严重超采,华北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东北地区湿地大面积减少和退化。二是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幅增加,造成大范围的农业污染。据统计,目前我国平均每公顷施肥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1倍,农业源化学需氧量(COD)、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4%、57%、67%,且呈加重趋势。三是土地的过度开垦和过度耕种,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壤板结、理化性状变劣,土壤有机质明显下降。据有关部门对10个省调查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比20世纪90年代初下降35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密度平均不足3%,明显低于欧洲同类土壤。

(三)未来国内粮食供需结构性缺口将进一步扩大。从国内粮食生产来看,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后,继续扩大粮食生产的水、土地等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即使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水保护制度,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水资源也只会减少不会增加。再者,目前我国粮食单产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没有革命性的种植技术进步,难以大幅提高。从国内需求来看,受人口增长、人均收入提高、人口城乡结构变化以及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粮食消费总量将持续刚性增长。据有关部门预测,2020年,按照人口14.1亿人(这是我国人口增长率最低估值)测算,我国粮食消费需求量约14000亿斤,粮食产需缺口(主要是大豆供需缺口)近2000亿斤。若按2020年人口15亿测算,我国粮食供需结构性缺口将更大。综合来看,虽然口粮消费实现国内自给自足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饲料和植物油等消费进口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

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方略:既要把握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又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

粮食问题不仅是吃饭问题、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国际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一)大国的粮食安全保障决不能寄托于国际资源,必须立足于国内基本自给。这是因为,第一,我国每年粮食消费量占世界粮食消费总量的25%,为世界粮食贸易量的两倍多。世界粮食市场供应能力十分有限,如果我国粮食进口过多,不仅国际市场难以承受,也会给低收入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一旦出现严重的粮食供需缺口,国际市场也满足不了我国的需求。第二,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不仅具有食物属性,也具有能源属性、金融属性和政治属性。近些年,部分国家贸易出口禁令、国际资本投机炒作以及地缘政治干预已成为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的重要原因,更是一些国家政局动荡甚至政府垮台的直接导火索。我国历史上的“种桑误国”的故事,应该是当代中国人避免陷入“受制于人”困境必须牢记的教训。

此外,即使城镇化能顺利吸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仍将有上亿农民(有人估计2020年约2.1亿农民)依靠种粮谋生。由于耕地、水资源短缺,我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不具有比较优势,加之国际资本趋利性以及国际政治复杂性,完全自由开放我国粮食市场,无疑对我国粮食生产会带来极大冲击,造成大量农民失业,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即使从维持数亿农民就业目标出发,我国必须调控好国内粮食市场、维持必要规模的土地和水资源,保护和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二)有选择地适当增加一些我国短缺的或生产成本高的粮食品种进口,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对于耕地和水资源日趋短缺、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的我国来说,过分强调粮食自给自足,势必造成土地和资本要素的机会成本大幅上升,不仅会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也会损害非农产业的发展。这是因为,不断提高的农产品价格,不仅会成为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而且会推动工业劳动成本的提高,影响整个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

“用世界近7%的耕地、6.5%的水资源解决了世界20%的人口吃饭问题”,一方面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利用国际资源解决我国吃饭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有选择地适当增加一些粮食品种进口,有助于把国内农业资源的利用、保护结合起来,减轻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压力。粗略估算,以2012年为例,我国进口粮食8025万吨,等于减少国内粮食播种面积约5.5亿亩,相当于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33%左右,按照现行复种指数折算需要新开垦国内耕地约4.1亿亩;减少耗水量约1100亿立方米,相当于粮食用水量的20%左右;少施用化肥约550万吨,相当于粮食化肥施用量的15%左右。

nlc202309021906

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刺激全球农业资源潜力的释放,保障全球粮食供应的稳定增长。事实上,从全球土地资源来看,尚未开发的耕地总量超过14亿公顷,其中适合种植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面积超过10亿公顷。开发利用好这些土地资源,全球粮食供应总量可增加8%—10%。如果考虑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粮食单产水平较低,可以提高的幅度较大,全球粮食供应增加的潜力将更大。以稻谷主产区——东南亚为例,据国务院发展中心调查,仅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三国就有2.7亿亩未开垦的耕地,如果这些农业资源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这些国家未来在全球大米出口市场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三、保护和稳定提高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

从长期来看,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就是要保护和稳定提高国内粮食生产能力。这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真正落实地方政府保护耕地、水等农业资源的责任。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加快改革土地征占制度,完善“占补平衡”政策,加大基本粮田保护力度。将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的粮食产区明确划为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其基本农田永久固定,严禁征占或改变用途。在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域内,严禁任何有可能污染水源和耕地、大气的工业项目和矿产开采项目上马,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继续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增加粮食主产区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建立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和区域利益调节机制。建立和健全粮食主产区党政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强化主体功能区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各级政府不仅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而且应该也可能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积极探索大型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体制和经营模式,增强水利投资的效益性,调动社会资本对大型水利设施投资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的有效灌溉面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可以通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规模化投资和经营管理,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按照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并结合国土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诸如高标准农田、大型商品粮基地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巩固和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当务之急是,东北、华北等粮食主产区要尽快建设一批蓄水工程和灌溉工程,充分利用现有地表水资源,尽可能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三)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农业技术的公共产品属性较强,需要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的大力投入。当前,不仅各级政府农业科技投入不足,而且企业特别是种粮农民农业科技投入更是严重不足,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还是相当落后的。因此,要提高技术进步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就必须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首先,要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合理地划分不同级次政府、企业和种粮农民的科技投资重点,优化农业科技资金配置,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投资效率。其次,要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引导种粮农民积极推广使用绿色、低碳、节水的先进种植技术。第三,要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壮大种业龙头企业,提升良种供应保障能力。要运用财政政策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本加大种子产业投资,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四)积极推动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培育和发展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在坚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农业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落实扶持政策,支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抗旱专业服务队、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提高粮食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支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基地建设,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努力培养有知识、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

(五)全面实施“耕海牧渔”,打造我国未来食品供应基地。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渔场是世界最重要的渔场之一,可供捕捞生产的渔场面积高达281万平方公里。目前,全世界海洋所提供的植物性食物占食物能量总供给的20%,占食物蛋白总供给的40%,而我们国民膳食结构中来自海洋的植物性食品和蛋白食品的比重远未达到这一数额。对我国来说,随着人口增长、陆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恶化等影响加剧,作为能够大量提供植物性食品和蛋白食品的新型粮食生产基地——海洋渔场,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海域产权制度,既积极开发又严格保护好海洋渔业资源,防止海洋资源过度开发的“公有地悲剧”发生。其次,加大海洋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浅海养殖条件,发展深海养殖,扩大海洋养殖面积。第三,加大科技投入,选择和培育优质品种,创新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降低海洋养殖成本,促进海水健康养殖产业发展。第四,多层面、多环节发展我国海洋食品加工产业,延长海洋食品生产加工产业链,提高海洋食品附加值。

四、构建基于供求决定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制度保障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托市收购价格(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大豆、玉米和油菜籽临时收储价)的不断提高,我国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油菜籽等粮油品种价格已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最低收购价格实际上成为粮食市场的最高价格,国家托市收购政策陷入“两难”境地,难以为继:如果不继续提高托市收购价格,粮食价格跟不上生产成本的上涨,将降低农民种粮效益,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如果继续提高托市收购价格,不仅将加大粮食进口压力,冲击国内市场,而且会影响到国内流通、加工等环节市场主体的入市积极性,形成“中储粮包购包销”格局,影响粮食市场的效率,加大中央财政负担。事实上,自2010年我国粮食价格全面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以来,托市收购已成为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经常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市场价格,中储粮公司成为粮食市场唯一的收购主体,国家政策性收购数量十分庞大,库存压力日益加剧,中央财政支出负担急剧增加。在主产区,2012年小麦和玉米托市收购量占本地区商品量的比例高达86%和61%。目前托市收购粮油相当一部分只能露天储存,安全隐患极大。

nlc202309021906

因此,从根本上讲,必须改革现行托市收购政策,构建决定于供求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发挥粮食价格对生产者、消费者的调节作用。国内外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供求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作用,才能激励农业技术进步和降低成本,才能更好地调动农民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也才能使政府宏观调控更加有效。

(一)放开粮食市场,构建起粮食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取消粮食最低收购价机制和临时收储价机制,减少政府对粮食价格的直接干预和对粮食市场不必要的管制,由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根据供求关系形成相互之间的比价关系,并由这些价格关系来调节粮食的生产、经营和消费。当前,首先要按照市场供求决定粮食价格原则,进一步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价政策,尽可能降低对市场价格的扭曲。其次,要按照“积极稳妥、先试后推”的原则,结合财政补贴政策改革和调整,在东北地区开展大豆目标价格补贴制度试点,取消大豆临时收储机制,实现“价补分离”,为全面实施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加强粮食市场的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多功能的、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体系,重点建设和发展大宗粮食品种的区域性、专业性批发市场和大中城市成品粮油批发市场;稳定发展粮食期货市场,逐步增加粮食期货交易品种,完善期货交易制度,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作用。规划和布局一批粮食流通关键节点的仓储、运输、集散中心等物流设施等,着力完善粮食市场的基础设施。构建以粮食市场为中心、以粮食产业集聚园区为平台、以交通枢纽为依托、以大型粮食购销企业集团为中心的粮食流通网络体系,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物流成本。大力培育以仓储为基础、加工为支柱、贸易为龙头、物流为延伸的大型粮食企业集团,优化粮食企业结构,提高粮食经营的集中度,防止粮食市场的过度竞争。改进和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有效防止和坚决打击粮食市场的垄断行为和囤积居奇的炒作行为。

五、完善粮食市场的调控体系,增强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保障

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关乎国计民生。从短期来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是要最大限度稳定粮食市场,切实解决好农民“卖粮难”和城乡居民“买粮难”问题。这是政府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职责。

(一)建立和健全目标价格补贴制度,保证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内粮食有效供应。由于耕地、水资源短缺以及农业生产规模偏小等现实情况,我国粮食生产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因此,当全面放开国内粮食市场,取消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后,建立我国粮食生产的保护和支持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对种粮农户实施目标价格补贴,是美国、韩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粮食主产国普遍采用的做法。借鉴国际经验,国家按照农民种粮的“生产成本+基本收益”原则,综合考虑粮食品种的国内外价格、相关农产品之间比价以及财政承受能力、WTO规则要求等因素,制定一个全国粮食生产目标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两者之间差额启动对种粮农民的收入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不启动补贴。这样,就实现“价补分离”,既能够有效保护农民种粮利益,又避免政府直接干预市场价格的问题。

(二)加强储备体系建设,完善储备调控机制,维持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的稳定。当全面取消托市收购政策,放开粮食市场以后,不能忽视粮食价格剧烈波动对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既不能出现因“供过于求”导致农民“卖粮难”问题,也不能出现因“供不应求”导致食品价格上涨过多,成品粮市场出现“抢购”问题。

1.建立托底收储机制,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现阶段我国粮食市场尚不成熟,粮食生产者、收购主体规模小数量多,市场从众心理比较强,一旦出现粮食供过于求时,收购主体将因“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更加入市谨慎,农民则因“抛跌惜涨”的心理出现“集中抛售”现象,从而导致市场的“卖粮难”问题。因此,在取消现行政策性收购、放开粮食市场后,应建立起政府灵活的、随行就市的“托底收储”机制。当粮食市场价格比上年下降超过一定幅度(比如20%或者30%)时,根据国家储备粮食状况,政府或者通过中储粮公司按照托底收购价格直接收购进入国家储备,或者按照托底收购价格委托或补助方式鼓励社会收购主体进行收购。建立“托底收储”机制,既可以避免粮食市场价格过度下跌,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目标价格财政补贴支出的风险。

2.构建完备的储备体系,增强政府调控粮食市场能力。完善现行多级粮食储备制度,合理确定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的规模。中央粮食储备是一种战略性储备,主要用于应对全国性供不应求、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地方粮食储备主要用于解决地区性市场供求失衡、应对地区性突发性事件、满足居民口粮等应急需求,今后要提高地方特别是主销区储备规模,强化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与此同时,要运用财政政策手段比如贷款贴息、储备费用补贴、销售补贴等,引导粮食经营企业合理地安排商业周转储备。

3.建立粮食国内生产、国内储备与进口的协同机制,提高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效率。首先,要建立起“储备调节市场、进口充实储备”的运行机制,搞好粮食国内生产、国内储备与进口之间的协调。粮食主要品种的进口规模,主要考虑我国粮食供求的中长期趋势以及保护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的需要。水稻、小麦和玉米的进口,原则上充实国内粮食储备。国内粮食市场及其价格的稳定,主要通过粮食国内储备的吞吐进行调节。其次,按照WTO规则要求,加强粮食进口的管理。水稻、小麦和玉米的进口,要运用关税配额管理,通过进口转储或鼓励国内大型粮食企业商业储备等途径,把握好粮食进口的时间、节奏与规模,避免出现粮食进口的“大国效应”,冲击国际粮食市场。大豆及其他重要农产品的进口,要尽快建立大宗农产品进口监测与产业损害预警系统,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建立应对国外农业高额补贴的应急机制,减缓进口对国内生产和市场的过度冲击。

nlc202309021906

(三)建立健全粮食生产、流通和加工领域的外资准入和安全管理制度。对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建立报告和安全审查机制,防止国际资本对国内粮食市场的控制。

(四)加快我国粮食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分析监测我国以及全球粮食供需状况包括粮食生产、消费、库存、进出口贸易、价格、质量安全情况,为粮食宏观调控决策以及企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公共信息服务。

六、提升统筹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能力,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保障

(一)稳定和扩大我国粮食进口的贸易渠道。要通过政府间外交协调、经济援助、关税谈判等途径,与上述主要产粮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粮油贸易合作关系。当前,要重视发展与我国周边国家、非洲等农业资源丰富国家的经贸和农业援助,开辟新的粮食进口来源。鼓励国内大型粮食企业与国内金融企业、建筑工程企业、机械制造企业以及远洋运输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在境外投资粮食收购、加工、仓储物流、港口建设以及国际运输,建设持续、稳定、安全的粮食进口供应链,增强对国际粮源及其物流通道的控制能力。

(二)鼓励和支持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外购买和租赁土地,建立海外粮食生产基地。比如,在巴西、阿根廷等国建设大豆生产基地;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建设棕榈油生产基地;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建设小麦、玉米生产基地;在柬埔寨、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设水稻生产基地。与此同时,支持一些具有国际化管理经验、适应国际化运作的国内粮食企业比如中粮集团、中纺集团、吉粮集团通过合资、合作、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跨国公司全球粮食供应链、产业链和服务链,增强我国粮食企业在国际粮食产业中的影响力。

(三)构建促进我国粮食国际合作的政策体系。运用国别贸易政策,支持粮食进口贸易;设立国家农业“走出去”专项发展基金,对国有大型企业海外租地、购地及其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及粮食加工、仓储物流设施、港口码头建设项目等固定资产投资给予资本金支持;采取与项目开发面积、资源占有量以及粮食生产量、贸易量等挂钩方式对海外进行粮食贸易投资的民营企业给予财政补助。设立外汇储备委托专项资金,委托境外中资银行分支机构对国内粮食企业在境外投资的大型项目给予专项优惠信贷支持;国内政策性金融机构要通过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探索境外资产、股权、土地等抵押贷款融资,切实解决“走出去”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作者系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

责任编辑:宗宇翔

跳伞各阶段的速度与安全 篇7

1、跳伞各阶段的速度与联系

据统计, 在跳伞训练中, 从离机到着陆能够产生十几个速度, 而且, 各速度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

2、速度对跳伞安全的影响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 从离机时的速度开始, 至拉直速度、开伞速度、充满速度、稳降速度直至到着陆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与跳伞员的跳伞安全密切相关。

首先, 应急被迫跳伞离机速度很大时, 如果防护不当, 受高速气流吹袭的影响, 可能引起内脏损伤、肋骨骨折和高速气流吹袭等。离机速度大, 会使水平带动距离增加, 所能引起的坠落偏差就大, 并且, 因坠落合成速度大, 跳伞员不易保持正确的坠落姿势, 使开伞瞬间的姿势变形, 造成开伞不顺利, 或伞绳缠挂肢体, 同时将增大拉直速度和开伞速度及充满速度。

其次, 因拉直速度和开伞速度的大小直接与拉直力和开伞动载有关, 是开伞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参数。拉直速度大, 增大拉直力 (见图2) 和开伞动载 (见图3) , 使跳伞员承受的开伞动载大, 易造成躯体损伤, 或因伞绳伞衣快速摩擦而灼断伞绳伞衣, 挣断伞绳、冲破伞衣。计算结果表明, 拉直力 (FL) 随离机速度增大呈线性规律增大;随着拉直速度增大, 开伞动载的变化率 (dFk/dt) 也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而充满速度太小, 延长伞衣充满时间或开伞速度大, 不仅伞衣易冲破, 甚至因伞衣边收缩太紧而打不开伞, 据统计, 在近几年训练中发生的伞衣充破、伞绳挣断, 主伞不开等影响跳伞员安全的现象中, 因拉直速度、开伞速度和充满速度过大的约占80%以上。

再次, 充满后的伞衣稳降速度因受伞型和风速的影响, 其降落速度也不同 (见表1) , 直接影响着降落速度。降落速度大, 同等时间内损失的高度多, 跳伞员操纵伞的机动时间少, 易出现到达不了预定的区域, 造成场外着陆, 复杂地形着陆, 危及着陆安全。着陆速度过大, 着陆动载大 (见图4) , 造成着陆损伤的机率就多, 据经验和计算表明, 降落速度每增加1米/秒, 着陆动载约增加30%左右。据统计, 在跳伞训练中发生的多起骨折和严重损伤中, 80%以上与降落速度过大和着陆场风速过大直接有关。因此, 跳伞员应尽量操纵好伞, 尽量减小着陆时的速度, 减小着陆时所承受的动载。此外, 因风大, 易产生拖拉, 对跳伞员的四肢及面部造成损伤在训练中也时有发生。

浅谈施工阶段的安全控制 篇8

1 对作业大员加强安全教育

要想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其施工前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根据建筑法的相关规定:建筑施工企业有责任健全劳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加强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培训及教育, 没有经过培训及教育的人员不得作业[1]。安全生产是人类进行任何生产活动的前提条件, 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具体体现。如果发生人身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 不仅伤者本人受到疼痛折磨、家庭、企业承受损失, 而且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非常大的。因此, 要加强安全教育, 使企业的生产以安全为前提。随着现代化施工的不断推进, 设备机械化程度在不断的提高, 施工技术含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这就需要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1];尤其是随着劳动用工已经发生变化, 外地施工人员所占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由于其薄弱的安全意识, 较低的安全操作技能, 由此造成的安全事故很多。因此, 对从业人员加强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 要有严格的施工组织设计

要想从源头进行安全控制,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时一定要严格, 因此必须坚持在项目开工前进行安全审查[2]。施工组织设计中所制订的内容是否符合不同的专业工种以及每个施工部位是否都包括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特别是要检查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的安全施工措施是否合理、可行;检查施工现场是否有完善、健全的安全保证体系, 是否落实到位了不同责任人所承担的安全责任;检查建筑施工是否具有完善齐备的安全装备来保护劳动, 要定期检查陡坡悬崖、可能塌方或滑坡的深坑。对于防火安全、雨季防洪、炎热防暑、冬季防冻等检查工作也要定期展开。在检查中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地方要限期整改, 严重的还要通报批评, 予以处罚[3]。

3 有效落实安全措施

要想做到施工安全, 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

3.1 砌墙基槽是否有土壁裂纹、水侵变形等坍塌现象, 施工前一定要检查

当基槽宽度小于3m时, 砌筑站人一侧操作宽度至少要保留40cm, 在砌筑深基槽时, 上、下基槽都要设坡道或者工作梯, 不能跨跳基槽, 也不能踩蹬砌体。在高度大于4米或超过一层以上时, 外脚手要安设护身栏, 里脚手要支搭安全网。不允许站在墙顶上清扫墙面、检查大角垂直以及刮缝等工作, 站在墙上砌砖也是不允许的。在脚手架上打破砖必须面向墙面, 不能朝外打砖。不允许在护身栏上坐人, 不允许在正在砌砖的墙顶上走动。

3.2 作业人员在搭架子时, 需要带好安全帽, 对于所使用的杆子也必须栓好绳后挂在身上

搭架子时如果碰到雷电大雨或者风力超过六级的大风天气, 必须停止4步架以上作业, 高空作业时 (高度超过20m) , 风力大于五级就得暂停作业。对于高压线周围架子的架设, 如果遇到10k V以下高压电电线路, 所保持距离不得小于2.55m, 电压高于22k V的输电线路, 保持距离不得小于5m。所选用的架子型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但必须保证架子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及坚固性, 施工期间允许在温度、气候或者荷载小幅度加大作用下, 不出现倾斜、摇摆以及变形等现象。工作面要足够的大, 尽可能的满足材料堆放、施工车辆行驶以及工人操作的需要。

3.3 以电焊工作地点为圆心, 半径5 m以内不得出现易燃、易爆物品

在焊接工作前先空转设备, 仔细检查没有问题时才能焊接。气瓶周围的温度在工作时不能小于10℃, 这样气体的水分才不至于过多。要有工作稳定的焊接电源, 焊接作业时电压波动不能超过5%, 否则禁止施焊。如果天气下雨, 没有特殊防雨措施的要停止电焊作业。

3.4 按照规范及时更换钢丝绳

当索具与起重机械的钢丝绳表面的腐蚀、磨损超过钢丝直径的10%就得更换, 如非得使用时, 负荷则要相应的降低。卡环以及吊钩如果出现裂纹或者永久变形时就得报废更换, 吊钩断面出现10%高度磨损时也应该更换。

3.5 工作前抹灰工应先应检查高凳、架子

是否牢靠, 架子上的物料要放稳, 在3 6 m以下层高的脚手架, 不能搭探头板, 也不允许支搭在水暖管道以及暖气片上

多工种在空间上交叉作业应时要戴安全帽, 做好防护工作。机电设备 (如地面压尘机、磨石机) 以及临时移动照明等, 只有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的操作工才能操作。对于冬天施工, 室内热作业时燃气容易发生火灾、煤气中毒, 应格外注意。最后, 还需要经常清扫外架积雪, 注意春暖地表化冻时架子沉陷的情况。

3.6 木工进行机械操作工要掌握基本的操作规程

对所使用的机械性能要了解, 否则严禁使用, 不允许戴手套操作机械, 女工必须带帽子, 将发辫绕入帽子中。操作之前, 要清理干净现场, 检查各部件前要先停电, 试车运转正常以后, 方才可以操作。在使用电锯截料时, 不得在锯的对面站操作人员, 前后两人协调用力锯料。当自动手压刨工作时, 手严禁伸到进料口周围, 例如短料放模的时候, 必须断电后方才能取。不允许机械还在工作时就用手去清据末、齿渣以及刨花等。必须经常检查使用机械, 对电线电器设备是否有漏电情况也不可忽视。每台设备都尽可能的设专用开关, 要保证“一机一闸”。

3.7 经过身体检查后吊装作业人员才能上

岗工作, 并且要按规定佩带好劳动保护装备, 在吊装前必须认真检查吊装设备的施工现场

当开始起吊构件前, 要查看是否有人在起重设备下面, 是否有人在构件上, 若有则禁止起吊。对于大型构件的起吊, 在构件离开地面20cm~30cm时还需要再一次检查。当构件在起吊空中时禁止检修机具。在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安装时, 上下两层交叉作业是绝对不允许的。遇到超过六级以上的风时, 禁止吊装, 雨雪天气后为了避免触电, 要看清施工时构件上的冰雪情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政府部门也是高度关注。我国每年因施工安全导致死、伤的作业人员不在少数, 统计数字触目惊心[4]。因此, 施工安全生产的相关责任人, 要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 并且还要有安全施工的创新意识, 只有这样安全事故才会越来越少。

摘要:安全控制就是预先分析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 从管理以及技术层面上采取必要的措施, 使施工生产按照一定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进行, 确保施工过程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状态。

关键词: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安全控制

参考文献

[1]邱菀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2]张建设.面向过程的工程项目风险动态管理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8.

[3]王卓普.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控制措施 篇9

(一) 施工企业方面问题

部分施工企业对安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有的项目管理工作态度不认真, 还有的施工现场, 安全警示标志不健全或是摆放不到位, 没有放在应该警示的地方, 随意放在角落或是人员很少通行的地方, 不能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这都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施工管理者对条例执行力度不强, 甚至不配合有关部门的检查, 这些问题都导致安全制度流于形式。施工企业缺少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导致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不会操作安全设备等问题。除此之外, 现场的安全检查员工作不到位, 有的工地甚至只见安全员的报备资料而不见其人, 连工地监理例会都缺席。以上种种状况, 使得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隐患众多、势必引发安全事故。

(二) 施工人员个人问题

不少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所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本是能够避免的, 但是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 我们经常能够发现很多施工人员不戴安全帽进行施工操作, 或使用非标安全帽、穿拖鞋上班在工地行走, 人货升降梯操作无人控制, 电源随意接搭, 洞口防护不到位, 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这种情况除因为企业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之外, 还因为施工人员个人对安全认识不够, 思想麻痹大意, 心存侥幸, 因为个人原因导致的安全问题并不占少数, 所以, 施工人员的个人思想问题也是需要重视的关键因素。

二、施工阶段安全管理优化战略

(一) 建设单位加强安全施工意识

我国建筑业市场仍然不够规范, 工程在投标、发包过程中被层层肢解、分包, 而少数人在中的贪污腐败行为都直接影响了安全控制建设薄弱的问题, 这也是引发危险的潜在因素之一, 有的施工企业特别是民营房地产开发商对工程监理的作用认识不足, 也不愿按照国家标准支付费用, 为了压价, 单单要求监理应付政府执法部门的检查, 而不做完整的工作, 同样给工程施工现场埋下了安全隐患。所以, 建设单位应加强安全施工意识, 深刻理解法律的精神, 依法办事, 杜绝违反建设程序及法律规定的行为。

(二)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施工人员培训需要达到以下几点标准, 对施工安全有严肃的态度、能够清楚并且遵守工地安全规章制度、能够熟练使用个人防护器具、能够了解公司的安全处理政策、能清楚掌握施工中具体的工程特点和潜在危险、紧急措施和救急设备的使用方法。在没有达到标准之前, 禁止施工人员参与施工。

对于通过培训的施工人员应设定以下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应到明确, 施工人员个人违规操作导致的安全问题, 必须由个人承担, 因个人违规操作而导致他人安全问题, 责任由个人承担。企业管理者必须给施工人员备齐安全设备, 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耳罩、眼镜。口罩等, 并配好书面说明书, 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保证施工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安全设备。在培训之后, 监管人员也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行为规范的监督, 例如, 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没有佩戴安帽, 罚款50-100等不同处罚条例, 给施工人员以警醒作用, 保证工地管理规范性。

(三) 施工企业人才选拔与分配

施工人员的是施工企业工程建设中的最重要环节, 也同时是难度最高的环节。不同环境下不同背景的施工人员有不同的技术问题, 所以说, 领导必须根据施工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施工人员, 在此过程中, 企业应较量挑选优秀的技术型工作人员, 并合理分配工作, 做到知人善用, 实现每个人的能力。当前时代科技飞速发展, 建筑工程的科技含金量也已经提升, 建筑工程中的设备操作、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筑设计, 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尤其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 一个细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重大的安全问题, 对于新的技术, 企业必须肩负培训职工掌握新技术的责任, 对于新的技术, 需统一培训, 企业可聘请技术专家到项目进行指导, 并对施工人员统一测评, 不通过考核的人员禁止进入作业。

(四) 施工企业应切实履行施工安全控制责任

在施工开始之前, 企业需要编制安全手册, 发放给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 并在施工地点, 张贴安全施工计划和安全设施评估表格, 在表中, 设立定期检查安全防护措施情况栏位, 定制定专人定期检查表格。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施工安全标志的摆放, 按照要求, 施工安全标志必须放在施工入口处和容易发生事故的位置, 标志必须醒目, 便于施工人员能够警醒。还包括其他危险较高的工程的防护网、配备等。除此之外, 企业需要安排固定人员辅助安全施工环节的问题, 除日常的监督之外, 负责人还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在各个施工地点巡查认真检查每一环节的工作, 巡视施工现场, 保证现场的安全, 严禁不遵循安全程序操作的人员作业, 并且将安全牌摆放在需要注意的位置, 及时更换维护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防护栏、防护网等器材, 确保防护器材都在正常的使用状态。安全工作各方面的保证, 不仅可以保护施工的人身安全, 还可以提高施工人员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认同感, 进而调动他们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据有关资料分析、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占绝大数事故, 容易发生事故的地点主要在脚手架、卸料平台、临边洞口、设备塔吊、升降梯、电安全及土方开挖现场等, 对于这些位置, 我们必须加强监控力度, 避免事故发生。如果在巡查过程中时刻发现有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的安全隐患, 监督人员应迅速整理隐患在施工图的位置和整改措施, 向上汇报, 传给项目经理或者项目负责人, 责令整改。另外, 除对安全问题之外, 企业还需要肩负起处理安全事故的责任, 企业需要在大型工地点安插工程师和有关现场救急人员, 保证出现问题之后及时补救。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是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建筑企业要重视安全问题、加强人才培训, 只有保证施工安全, 才能保证建筑业发展, 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

摘要: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建筑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设施, 建筑施工安全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安全控制失效很可能就会损失掉施工人员宝贵的生命, 那么将不仅仅是个人家庭的损失、也是行业的损失、社会的损失。所以, 企业对施工安全进行控制, 减少安全隐患, 对于企业和施工人员本身来说, 同样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施工安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施工安全控制的实际策略。

浅析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篇10

一、食品安全的内涵

食品安全,从广义上来说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即其绝对安全性;从狭义上来说是指食物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也就是其相对安全性。[1][2]有学者认为食品安全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从数量的角度,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品;二是从质量的角度,要求食物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三是从发展的角度,要求人们在获取食物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保证。在我国食品安全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政府给人民群众提供食品安全的保障;二是食品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安全的影响。我国有关卫生法律将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规定为: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人体必需的营养需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综合现有的理解和认识,食品安全一般意义上是指其相对安全性,即消费者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下食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性。也就是食品中含有的一定剂量的有害有毒物质没有达到对人体危害的程度,人们在科学合理食用的情况下,食品不会对普遍的消费群体产生危害或遗留健康隐患的一种承诺和保证。[3]

二、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表现

食品都要经过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产业链,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到消费,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极有可能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1.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污染严重

我国是农业大国,诸多因素导致我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片面追求高产。农产品种植越来越依赖农药、化肥,水产养殖业越来越依赖各种抗生素和激素饲料,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污染。

(1)农业种植业超标使用化肥、农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在利益的驱使下有相当一部分片面追求高产。为了达到高产追逐利益的目的,有一些农民超标量使用化肥、农药,可谓庄稼一枝花全靠“药”当家,然而,同时由于技术条件和经济成本的影响,又有相当一部分甚至全部农民没有对所生产的农产品进行相应的安全处理,从而导致了农产品上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高残留,对农产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农药残留食物而引起的中毒事件在食物中毒事件总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有的地方虽没有大范围的急性药物中毒事件,但药物残留过高的情况普遍存在,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20%。[4]

(2)畜牧和水产养殖业滥用激素、抗生素

同样,在畜牧和水产品养殖业领域,为了提高产量,缩短产品的成熟期,因而滥用激素、抗生素类饲料。滥用抗生素、激素饲料或者药物,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口感及其内在品质,从而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明文禁止使用的抗生素、激素的滥用,使其大量残留富集在产品上进而对人体产生了重大危害。有一些危害的潜伏期较长,短期内看似乎没什么危害,但从长远来看,对人体甚至人类的危害尤为严重。

(3)农产品种植、储藏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

农产品在种植、生产、储藏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使产品本身感染有害微生物对食品造成污染。如,农产品在种植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虫害,如果没有及时消灭虫害或者处理不当都可能引起产品微生物污染。同时,一些农产品或食物在储藏过程中,由于条件不适宜也会造成微生物污染,导致产品或食物变质。若人们由于自身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和信息的缺乏或思想观念等问题,而食用变质的产品、食物,甚至长期食用受微生物污染的东西。这一点在广大农村尤为严重,从而对人体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危害。

(4)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污染

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自然对农业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有向广大农村蔓延的趋势,尤其是城市郊区的农业生产基地受工业三废污染、重金属污染等污染比较严重,从而导致了农产品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水污染而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海域污染直接影响着水产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特别是有些污染物还可以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浓缩,导致污染物的浓度增加,引起人类食物中毒。

2.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污染严重

(1)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及滥用非食品加工用添加物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食品企业的竞争压力相对比较大。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占有市场,有相当一部分厂家追求产品的外在美。诸如过分追求产品的色泽光艳好看,口感更佳,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好多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超标量使用添加剂,从而导致食品的安全性降低,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一些不法商人在利益的驱使下,违法使用未经批准的非食品加工用添加剂,甚至是明文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添加剂,从而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2)食品生产设备、技术落后,卫生条件不合格带来的污染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各行各业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自然食品行业的发展还不完善,现阶段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小作坊式的食品加工制造点。这些小作坊的生产设备简单、落后,加之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对一些初级农产品加工处理简单粗放,不具备对一些农产品进行安全检测的设备或技术条件,多种原因导致一些小作坊甚至不进行相关的安全检测。此外,诸如这些食品加工制造点的卫生条件不合格,极易对所生产的食品造成污染。有时发现了相关的安全隐患,但局限于设备、技术条件无法或不能及时解决,最后不了了之,从而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

(3)食品包装不科学带来的污染

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一些生产厂家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成本而用非食品用或一些没有经过安全处理的包装材料来包装食品,从而加重或导致原本安全的食品的污染。另一方面,一些小厂家本来就不具备对包装材料进行安全评估和检测的技术和设备条件,使用不合格的包装材料来包装食品从而也造成食品的污染。由于食品的包装材料是直接同食品接触的,所以包装材料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品质。

(4)科技进步,新原料、新工艺等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新科技革命也带动了食品行业的革命,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如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相关的食品生产加工技术的应用。由于食品是一种“经验产品”甚至是“后验产品”,如果食品存在安全问题就会直接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有些危害是不可挽救的。诸如,转基因食品等在短期内其安全性还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目前,虽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其对人体的危害,但也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其对于人体没有毒副作用。如目前有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可能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等等。转基因等新技术、新工艺食品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隐患。

3.食品销售、消费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食品销售市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受种种原因的限制,未加工或粗加工的农产品,如畜产品、水产品、水果、蔬菜等仍以个体经营为主要形式在传统的农贸市场或街头巷尾直接销售。然而,这种经营销售方式缺乏必要的安全检测和监督管理,加之销售场所简陋、卫生条件不合格,食品受到污染或腐坏变质,不法商贩利欲熏心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严重。这一切都极易造成食品污染或产生食品安全问题。

(2)消费者消费时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随着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口流动性的增大,消费者的食品消费日益多样化、方便化。反季节食品消费、在外就餐消费等大大增加,同时由于一些消费者饮食习惯不够科学合理,也有一些人由于思想观念等原因而食用不卫生或变质的食物,所有这些都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更加严重。然而一方面受消费者相关知识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因为消费者远离食品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而造成了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效应。在食用前,他们很难对食品品质进行评价,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来有效地保护自己。

三、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严重,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由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污染严重,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污染严重以及食品销售、消费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严重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卫生部近日通报2008年第二季度全国食物中毒情况。该季度,卫生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97起,中毒3357人,死亡29人。与2008年第一季度相比,报告中毒事件起数增加70.2%,中毒人数增加168.1%,死亡人数增加11.5%。[6]据分析,卫生部收到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只占实际发生数的少部分,有文章指出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人数约在20~40万人。

2.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食品行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该问题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挫伤了消费者的食品消费积极性,进而导致不能有效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已经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及时有效解决,从而造成恶性循环,食品安全问题有加重趋势,甚至小问题由于没有及时有效解决而引发大的安全事故。同时,由于食品安全的外部性问题导致生产、销售合格优质产品的企业或个人收益受限,却使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或个人得利。这就不利于促进正规厂商的继续生产、销售,导致食品行业的恶性竞争,不利于食品行业的长远和健康发展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

3.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贸易和国际形象

安全生产阶段性 篇11

【關键词】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90-01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最关键的工作环节之一。只有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才能够保证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妇科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面向的服务对象是女性患者,由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近年来,根据数据统计,女性患病率越来越高,这更是加大了妇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为女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及时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一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所谓妇科护理安全隐患也就是工作人员在实施妇科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服务对象有可能出现一些心理、身体等方面的损伤,致使患者死亡。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妇科护理工作中出现安全隐患现象非常常见。根据分析,现阶段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护理人员的意识非常淡薄

在实际妇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较强的法律意识与自我防护移植,导致他们在工作中只对女性患者的健康问题加以重视,重点对急症的处理,而忽视了实际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没有将实际情况告知女性患者或者没有保护女性患者的隐私等。这就导致医护人员与患者产生纠纷。目前,医院大多数护理人员学历不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以及较强的处理能力,这就导致在妇科护理工作中出现安全隐患。

2、缺乏健全的护理制度,或落实不到位

在一些医院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护理制度,及时有些医院建立了护理制度,而护理人员并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致使他们在工作中过于随意,甚至有时还会将过期的药品应用与急救当中,这对于患者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另外,还有一些护理人员在录写信息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信息的准确性加以保证,导致其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最终导致患者与医护人员产生纠纷,影响到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

目前,在很多医院中的护理人员并没有经过各个科室的轮流护理,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所掌握的技术知识不够健全。因此在实际护理过程中也就会出现护理不到位、处理不恰当等问题,最终对患者的痊愈产生巨大的影响。还有一些医院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工作,知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信,操作不够熟练,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另外,护理人员在校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删减了许多重要的内容,致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最终导致其护理存在安全隐患与问题。

4、护理人员缺乏隐私保护意识

与其他患者不同的是,妇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采集信息资料以及实施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保护患者的隐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为了采集信息资料,在询问患者各种隐私问题的过程中还有第三者在场;或者在实际护理与操作过程中有其他家属在场,这些都不利于患者就诊。因此很多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往往会隐瞒许多隐私问题,或者不配合治疗,这些都会出现护理安全隐患。

二保证妇科护理安全的具体对策

1、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在医院各科室应根据本科室的专业而制定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与责任制,要求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护理工作中加强管理,规范行为,这样才能够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安全隐患。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大宣传力度,应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也就是说,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知识,在开展护理工作中可以保证护理人员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避免患者与护理人员发生纠纷。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我国的法律规定正日益完善,护理人员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知法、懂法,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好这一项服务性工作。

2、加强护理管理及质量的监控工作

妇科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性的工作,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其安全意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风险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作为护士长,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或者安全隐患,加强对危险性的工作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并且需要定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好该项工作,为女性患者服务,从而避免其中存在安全隐患,保证女性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3、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与技术能力的培训

作为一名优秀的妇科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实践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服务于女性患者。而这就需要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培训等多种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这样才能够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够更好的充当护士角色,做好这一项服务性工作。故护理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主动接受继续教育,精通护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专科护理要点,熟悉新理论、新技术。

4、遵重患者隐私,注重沟通

年轻护士应多向经验丰富的护士学习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护士长也应适当在患者面前维护年轻护士,增强其自信心,教其关心、尊重患者,切实为其解决问题,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询问病史时,往往涉及性传播疾病、未婚多次人流等隐私问题,对患者的健康情况、今后生育问题以及社会均有较大影响,故询问病史时应避免第三者在场,以防揭穿患者隐私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4]。患者床头卡上不写诊断或写替代诊断,既可尊重患者隐私,又减轻了患者的精神压力。对于妇科合并性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安排单人房间,做好保密与消毒工作,避免引起其他患者的恐慌与散布隐私。

三结语

护理安全是妇科患者的基本需要,本文通过对妇科安全隐患的分析,让我们理清了工作思路,规范了护理行为,同时加强了护理安全教育。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都对妇科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应该为患者及其护理人员营造出一个更安全、更能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 吕玉兰,占惠鸣.妇科病房护生带教中的护理安全及对策[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90.

下降进近阶段飞行安全分析与建模 篇12

影响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因素、飞机因素和人为因素。据统计,由于机组人员导致的事故占所有飞行事故66%,表明人为因素已经成为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主要因素[3]。目前,预防飞行事故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使用分析手段进行飞行事故成因分析,并对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安全培训,典型分析手段有James Reason的“人为错误因素”模型等[4];第二,建立基于飞行理论分析的飞行安全评价模型,对飞行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如王旭辉等[5]的基于智能决策规则的重着陆事件决策系统和潘天峰等[6]的基于层次分析与灰色理论的飞行安全评价模型。其中,前者无法对未知因素造成的事故进行有效分析,而后者只能针对风险进行判定,缺乏对于风险的控制机制。

人为因素当中,飞行员的驾驶行为是主要因素。尤其在进近阶段,一旦飞行员的操作不当,使飞机姿态无法满足着陆标准,只能选择复飞,盲目着陆可能造成机毁人亡。因此,控制飞机的飞行姿态是下降进近阶段飞行员的一项主要任务。飞行姿态的控制如图1所示,实现飞行姿态的控制,是一个涉及“人-机-环”的综合控制系统,需要考虑飞行环境、飞行状态及飞行员操作等多方面因素。

QAR飞行数据不仅记录密度高,而且数据完整性好,在事故调查、故障诊断及性能监控等许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7]。本文利用QAR飞行数据,开展基于飞行环境、飞行状态及飞行员操作的“人-机-环”辨识模型构建的研究,建立飞行员操作与飞机姿态之间的响应关系,即完成图1中虚线框内的工作,能够为实现飞机姿态的控制,打下坚实的研究基础。

1 飞行安全影响因素

飞机稳定飞行的过程,其受力也应该是稳定的。因此,考虑飞行安全的影响因素,首先要对飞机的飞行过程进行受力分析。下降进近阶段的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飞机主要受力包括:重力、升力、阻力及推力。其中,推力是由发动机产生的向前力量,是飞机飞行的主要动力来源;重力由飞机自身的重量及负载的重量形成,作用于飞机的重心位置;升力和阻力的产生,涉及因素较多,标准升力方程与标准阻力方程如式(1)和式(2)所示。

式中,ρ表示空气密度,S表示机翼的有效面积,TAS表示飞机真空速,CL为升力系数,CD为阻力系数,而且CD和CL都是迎角、马赫数和飞机形态的函数[9]。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任何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都是受力变化的结果,飞机姿态的变化也不例外,由此可见,对于飞机受力产生影响的因素,也是会影响飞机姿态变化的因素。式(1)及式(2)可以发现,影响飞机受力的因素,既包括空气密度等环境因素,也包括真空速等飞行状态因素,以及通过飞行员操作可以变化的机翼有效面积等因素。因此,飞机飞行姿态的变化也是环境因素、飞行状态因素及飞行员的操作行为共同产生的效果,飞行姿态的控制过程是一个“人-机-环”的综合系统。

结合QAR历史数据的记录参数,得到飞行安全的可能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

本文主要研究特定飞行环境下,特定飞行状态下,飞机姿态对于飞行员操作的响应模型,为了方便建模与分析,实验参数将根据需要从表1中进行选择。

2“人-机-环境”响应模型

通过分析大量QAR历史数据,发现飞机的飞行环境相对于飞机的运动状态和飞行姿态等因素变化缓慢,且对于相同飞机,特定飞行环境下的响应具有相似性。为了简化模型结构,采用飞行环境分类的方法,对于相同飞行环境下的飞行过程进行分类研究[8]。飞行环境分类标准示例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将各个参数分段之后进行组合,可以得到成百上千种组合方式,也就是成百上千种飞行环境。由于实验数据有限,参数分段太细,会造成同一飞行环境内样本数量很少的现象,无法保证实验效果。因此,本文在参数划分范围上取值相对较大,组合方式上也有所限制,以保证实验所使用的飞行环境具有足够的样本。

下面以环境1为例,介绍本文的建模思路。

本文使用BP神经网络,以飞行状态和飞行员操作为训练输入,以飞机的姿态角为训练输入,建立特定飞行环境下,飞行员操作与飞机姿态的响应模型。考虑到响应过程具有时延的特性,以及QAR的采样频率为1s,样本的输出响应对应与操作输入1s之后的姿态变化。输入飞行状态参数(t时刻)包括:指示空速、副翼左、副翼右、方向舵、升降舵左、升降舵右,输入飞行员操作参数(t时刻)包括:俯仰控制、横滚控制、方向舵踏板,输出参数(t+1时刻)为俯仰角变化率、横滚角变化率、航向角变化率。

网络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输入层9个神经元,输出层3个神经元,隐含层16个神经元,隐含层激活函数采用的是tan-sigmoid,输出层激活函数采用的是pure-linear,训练样本有5243条数据,网络迭代次数设置为1000次,训练目标设置为0.001,训练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网络训练到达迭代次数1000次之后停止训练,但是训练结果的精度为0.0011689,并没有满足设置的0.001。下面将通过调整网络结构来优化模型。

首先,其他网络参数保持不变,调整网络隐含层神经元节点个数,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所有训练都是在训练次数达到1000次之后终止。隐层个数从10个增加到20个的过程中,均方差减小了0.000161,训练时间从125s增加到188s,但是从20到30的过程中,均方差减小了0.0000685,训练时间从188s增加到了273s,均方差变化趋势减小,训练时间反而大幅增加。综合训练时间及均方差考虑,设置隐含层节点数为20个相对比较合理。

其次,其他网络参数保持不变,调整网络隐含层及输出层激活函数组合,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同样实验条件下,第一组激活函数组合方式训练精度是最好的。因此,隐含层激活函数采用tan-sigmoid,输出层激活函数采用purelinear是最佳组合方式。

最后,其他网络参数保持不变,调整网络的迭代次数进行训练,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随着迭代次数在增加,训练精度的变化范围只在10-5,而训练精度设置为0.001,因此,增加迭代次数的做法没有明显提高精度,反而增加了训练的时间,迭代次数为200时,训练时间仅需要42s,而迭代次数达到10000次时,训练时间却需要21min。而且过高的迭代次数还会造成过拟合的现象,降低预测的准确性。因此,网络的迭代次数只需设置为200即可。

优化后,网络结构参数设置如下:隐含层激活函数tan-sigmoid,输出层激活函数pure-linear,迭代次数设置为200,训练目标设置为0.001,隐含层节点个数20,训练后结果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网络在训练200次后停住训练,训练精度为0.0010795。训练次数较优化前大大减少,训练精度稍有提高。

3 实验验证

用100组符合飞行环境分类的QAR历史数据,进行测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6至图8所示。

实验测试误差如表6所示。

从测试曲线及实验误差可见,以t时刻的飞行状态及飞行员操作作为输入,通过模型对t+1时刻的飞机姿态变化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比较准确,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4 结束语

(1)针对飞机下降进近阶段飞行安全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的问题,从飞机下降阶段受力分析入手,将影响因素归类为飞行环境、飞行状态及飞行员操作,同时对于飞行环境进行分类处理,有利于更加清晰地研究不同因素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2)利用BP神经网络对不同分类环境下的飞行数据进行辨识,建立t时刻飞行状态、飞行员操作与t+1时刻飞机姿态变化之间的“人-机”响应模型,再结合不同的飞行环境分类,构成了“人-机-环”综合系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本研究解决了飞行环境、飞行状态及飞行员操作综合因素下飞机的响应关系,对于后续实现基于“人-机-环”的飞行姿态控制,进行下降进近阶段的飞行安全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下降进近阶段,飞行姿态不当造成不稳定进近,容易引起飞行事故,准确控制飞机姿态变化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通过分析飞机受力情况,确定了影响下降进近阶段飞行安全的因素,构架了包括飞行环境、飞行状态和飞行员操作等因素的“人-机-环”的综合分析环境,并对飞行环境进行了分类;在分类环境下,以QAR飞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基于飞行状态与飞行员操作的神经网络“人-机”响应模型,优化了网络结构,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能够有效预测飞机姿态变化。

关键词:QAR,下降进近,飞行安全,神经网络

参考文献

[1]王旭辉.飞机飞行安全实时监控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2]杜红兵,李珍香.进近着陆运输飞行事故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6):118-122.

[3]李伟,姚海林.影响民用飞机飞行安全各因素的综合分析[C].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气动专题,2007:77.

[4]程道来,杨琳,仪垂杰.飞机飞行事故原因的人为因素分析[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17(6):3-7.

[5]王旭辉,舒平,黄圣国.民用飞行器重着陆事件决策系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2):116-120.

[6]潘天峰,陈云翔,项华春.飞行安全的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30):65-67.

[7]宫淑丽,黄圣国.飞行数据快速译码系统的实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20):5076-5081.

[8]刘芳.下降阶段的飞机油耗优化建模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上一篇:节能方式下一篇:肌瘤挖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