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生产安全

2024-07-13

渔业生产安全(共9篇)

渔业生产安全 篇1

2017渔业安全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书

(四)开展海洋与渔业各类应急预案演练。结合防台防汛工作,按照相关预案,积极组织开展海洋与渔业防台风应急演练、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渔港、海上渔排防火演练等活动。

(五)开展船东船长安全生产知识普及培训活动。邀请省、市专家到授课,重点培训未取得职务船员证书的渔船船员,提高船员持证上岗率;同时,配合市局做好渔船船长情况排查工作,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和伏季休渔期,对休渔渔船船东、船长及海上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加大水上安全生产基本技能培训力度,强化临水作业必须穿着救生衣意识,积极开展以安全避让、防风、避浪、防雾和海上自救互救等为主要内容的渔业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渔民特别是船东、船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技能。

(六)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执法活动。利用“安全生产月”和伏休期间组织开展渔业安全生产督查和执法大检查,继续深化“打非治违”行动。组织执法人

员对辖区内渔船、渔港、沃口、码头及临岸海区开展港口沿岸渔船安全生产督查,重点检查渔船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渔船适航适渔、船员配备与适任、救生消防通讯等安全设施配备使用和贯彻落实执行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等情况,排查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强化海上执法,对存在隐患的渔船或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严肃查处。

渔业生产安全 篇2

1 天然水资源丰富地区渔业生产抗旱措施

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养殖, 如稻田养鱼、藕塘养鱼、茭瓜田养鱼。稻田养鱼技术:采取“塘田式”稻鱼工程模式, 以鲤鱼、鲫鱼为主, 适当搭配草鱼和花白鲢多品种混养, 投放大规格鱼种225~300 kg/hm2。施用大稼宝精制有机肥4.5 t/hm2作中层肥, 在翻犁田或机械旋耕时一次均匀施用。在施用精制有机肥后, 不施用化学肥料和除草除虫防病药剂, 采用人工薅锄杂草, 完全采用无公害方法栽培管理水稻。结合气候特点, 引入市场对路和抗病性好的稻谷、蔬菜品种;推广肥床旱育稀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取绿色物理、生物防控技术方法, 少施或不施农药。建设一批规范化成片稻田养鱼基地, 按标准加高加固田坎、开挖鱼沟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养殖者及时处理田鱼, 可有效降低旱灾损失。稻田培育鱼种, 解决池坝塘旱情缓解后鱼种放养问题, 养殖户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5]。

2 水位下降严重的池坝塘渔业生产抗旱措施

对水位下降严重的池坝塘, 应降低放养密度, 每10~15 d用微生态制剂全池遍洒。可施用EM菌、活水宝、光合细菌等调节好渔业水质, 也可采用水生植物净化法, 可在池塘中种植水生植物, 利用植物的吸收作用从淤泥和水体中吸收大量无机养料, 从而改善水体理化条件和生物组成, 调节水体平衡, 净化水质。可在池塘10%面积种植苦草、轮叶黑藻、茭白、慈姑、蕹菜等水生植物。干旱期间, 严禁施用有机肥料。少投饵、投喂优质饵,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投饲的次数与数量, 水温过高时应减少投饲量。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加强巡塘工作, 观察水色、水温、鱼类的活动情况[6]。开增氧机, 每天13:00—14:00及2:00—6:00各1次, 每次2~3 h;稀养速成, 达到上市规格起捕出售, 减轻旱灾对渔业生产的损失。旱情一旦解除, 蓄水要充足, 适时开动增氧机、全池遍洒微生态制剂, 调节好水质。动员有条件的养殖场 (户) , 添置小型发电机、小型提灌设备, 及时引水抗旱;添置增氧机、投饵机, 改善鱼类生存环境。指导养殖场 (户) 根据水位变化, 及时捕捞成鱼上市, 减轻塘、库载鱼负荷。

3 老旧池塘渔业生产抗旱措施

老旧池塘应挖除过多的淤泥, 增加深度, 疏通、改造、完善进排水渠, 水源较差的鱼池可开挖蓄水塘[7]。在科学规划布局的基础上, 加大投入力度, 把老池改造成池形整齐、堤埂较高较宽、大水不淹、天旱不漏、旱涝保收的池塘。建设一批水深度达标、配套设施设备齐全的标准化池塘规模养鱼基地;改造新建结合, 加快建设一批规范化成片养鱼基地。

4 干旱时应采取的措施

一是加强鱼类亲本管理, 全力保护好鱼苗鱼种和鱼类亲本。增加巡塘次数, 一旦发现鱼苗鱼种和亲鱼严重浮头, 及时引水灌塘, 使用光合细菌或开动增氧机增氧, 避免缺水缺氧死鱼。无法原地保鱼时, 就近在有条件的水库、河流设置网箱, 及时安全转移鱼苗鱼种和亲鱼。二是加强水生动物疫病的防控。由于干旱, 水位低, 水质差, 鱼类抵抗疾病鱼能力下降, 因此加强鱼病的预防工作, 才能达到减少或避免鱼类因病死亡[8]。放养前对鱼体进行消毒, 在鱼病流行的5—9月, 每10~15 d交替使用生石灰 (20~30 g/m3水体) 或三氯异氰尿酸 (0.3~0.5 g/m3水体) 等含氯制剂全池遍洒, 每天在食场周围挂上装有漂白粉100~150 g的竹篓3~6只, 或是装有硫酸铜100 g、硫酸亚铁40 g的布袋3~6只, 每15 d用大黄、黄芩、黄柏合剂拌饲投喂, 每100 kg鱼用合剂 (5∶2∶3) 80 g, 连服2~3 d, 以预防鱼病。一旦发生鱼病, 细菌性鱼病外用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等含氯制剂0.3~0.5 g/m3水体, 或聚维酮碘0.2~0.3 g/m3水体全池泼洒, 连泼3~5 d;每100 kg鱼用氟哌酸或土霉素8~10 g拌饲投喂, 连服3~5 d, 进行治疗。寄生虫病外用晶体敌百虫0.5~0.7 g/m3水体全池遍洒, 或灭虫精 (用量按生产厂家说明) 全池遍洒, 进行治疗。发现病症正确诊断, 合理选用药物, 及时治疗。不要频繁换药, 长时间用药。

摘要:介绍了天然水资源丰富地区、水位下降严重的池坝塘、老旧池塘等不同区域渔业生产抗旱减灾采取的措施, 同时总结了干旱时应采取的措施, 以期为渔业开展抗旱生产自救, 把干旱对渔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确保渔业生产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渔业生产,抗旱减灾,措施

参考文献

[1]全国政协人口资源委员会.西部大开发与水资源文集[C].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

[2]李远华.灌区高效用水[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3 (8) :19-21.

[3]王学渊, 赵连阁.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J].农业经济问题, 2008 (3) :10-18.

[4]王德勇.浅论灌区节水潜力和节水效益[J].甘肃科技, 2008, 24 (16) :75-78.

[5]王春生, 黎春.浅谈干旱对渔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水产, 2007 (11) :69-70.

[6]刘奕秋.高温干旱季节山塘小水库养殖的生产管理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 2003 (17) :18-19.

[7]罗启洪.干旱对渔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J].广西水产科技, 2001 (4) :47.

渔业生产,安全为要 篇3

关键词:渔业;安全生产;建议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随着国家对蓝色经济区规划的正式批复,蓝色海洋建设正式启程,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各地蓝色经济区成为我国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蓝色经济的发展活跃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拓展了依托海洋而生的工作空间,在尝到海洋资源带给我们的高产业链的基础上,也不得不重视安全生产带给我们的巨大压力。有生产就有隐患,如何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成为当前渔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据国家海洋渔业局统计,2012年我国共发生渔业生产性事故264起,死亡(失踪)187人,分别占渔业船舶水上事故总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的81.6%和53.1%;商渔船碰撞事故有所下降,全年共发生碰撞事故19.5起,死亡(失踪)86人,同比分别减少11.5起、53人,但事故起数占总数6%,死亡(失踪)人数却占到总人数的24.4%,平均每起事故死亡(失踪)达4.4人;自然灾害事故仍较多发生,且发生时间相对集中在冬春之交,全年共发生自然灾害事故40起,死亡(失踪)79人,分别占事故总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的12.4%和22.4%。这些数字表明,一些影响和制约渔业安全生产的问题仍十分突出,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1 我国渔业生产安全的主要问题

1.1 渔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安全生产保障虽然我国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渔船和渔民数量众多,但大多数仍延续陈旧的捕捞工具和方式,大马力的正规远洋渔船相对较少,大部分渔船都是木质材料的老龄船只,以小而散的布局呈现在各个渔业作业场所,存在的问题也多种多样。部分船只缺少信号装置和救生设备,甚至有些报废船只也频频出现在海上参与捕捞,部分正常的船只由于长期过度运作缺乏保养而隐患连连。

1.2 渔民安全意识相对薄弱渔民大多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缺少专业技能及必要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部分渔民对海上捕捞作业持听天由命的态度,冒险作业,并且不按要求携带或者使用救生防护设备,以躲过安全监管为侥幸,给自身的生命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1.3 安全监管不完善近年来,各地政府及财政部门也高度重视渔业生产的安全监管,加大投入,渔业安全装备和监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是由于监管面临的问题众多,因此仍有许多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因素。例如,管理权限方面,渔船监管的重点是在基层乡镇层面,而这一层面的监管面临技术人员缺乏,工作任务繁重的尴尬局面。往往会以不出事故便万事大吉为起点,很难从根本上去断绝事故隐患;法律约束方面,对渔船的报废处理缺乏法律依据和强制执行力,也缺乏统一的管理;管理把关方面,渔船的进出港签证率较低,大部分海域无法实现封闭检查,造成现场监管难度加大,部分渔船成为“漏网之渔”。

2 建议

2.1 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摸清各地现有渔业基础设施水平,制定统一规划,鼓励各地政府和财政部门加大远洋航船安全标识系统的投资和利用,整合现有渔业资源,配备救生设备及安全信号装置,及时修补“病船”,对生产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的船只及时报废。对现有合格渔船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制度,加大渔船信息救助系统的建设,采取高科技手段,对因由于气候变化、航线更改、船只碰撞造成的隐患和危害提前预警,并及时给予地面指挥和操控,形成有秩有序的海上作业网络。

2.2 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加大安全培训教育力度,从乡、镇、村级部门人手,登记参与渔业捕捞渔民人数,及时了解年龄及技术构成,制定合理岗前及岗中培训计划,采取强制培训和普及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教育渔民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并建档立案,持证上岗,从源头上杜绝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发生。

2.3 提高行政执法监督水平

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标语 篇4

1、遵章是平安的保障,违规是灾祸的开端。

2、重要渔业船用产品必须经检验合格。

3、制造、改造渔业船舶设计图纸必须经过审查批准。

4、值班了望很重要,号灯号型不能少,防止事故常来找。

5、增强渔民群众安全生产意识,提高渔民群众应急反应能力。

6、预防渔业生产事故,保障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渔业生产,安全第一。

8、渔业船舶验船师必须持证上岗,实施现场检验。

9、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无小事,粗心大意误大事。

10、渔船收到大风警报,务必及时返港避风。

11、渔船船主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12、渔船船员在海上生产作业必须穿戴救生衣。

13、渔船船东船长是渔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14、渔船出海作业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15、渔船出海前必须认真进行检修,确保航行安全。

16、渔船出海航行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值班了望制度。

17、渔船出海捕捞务工人员必须持有合格上岗证。

18、渔船必须严格按规定配齐救生、消防设备。

19、渔船必须按规定配齐职务船员。

20、依法对渔业船舶实施强制检验。

21、一船遇险遇难,众船互援互救。

22、严厉整治查处非法从事渔业作业的“三无”船舶。

23、严禁渔船超抗风力、能见度低、灾害恶劣天作业。

24、严禁渔船超抗风力、超航区航行作业。

25、严禁渔船超航区、超抗风等级航行作业。

26、严禁渔船“带病”出海作业生产。

27、严禁“三无”船舶从事渔业生产。

28、严格依法检验,热情文明服务。

29、学一分安全知识,多十分平安保障。

30、学好用好渔业安全生产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1、为了全体船员的生命安全,请不要顶风冒险出海作业。

32、为了出海船员的安全,请配备安装集体救生筏。

33、提高船用产品质量,保障渔业船舶安全。

34、疏忽一时,痛苦一世。

35、守法入渔、编队生产、值班了望、平安是福。

36、事后学乖代价高,不如事前预防好。

37、事后学乖代价高,不如事前把好关

38、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责任为天。

39、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生产。

40、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时刻注重安全生产。

41、设计、制造、改造和维修渔业船舶的`单位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条件。

42、设计、制造、改造和维修渔业船舶必须遵守国家渔业船舶技术规则。

43、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事故不得了。

44、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清除事故隐患。

45、人命关天,安全优先。

46、让渔船更安全,让水域更清洁。

47、全面落实渔船安全生产责任制。

48、强化渔船安全措施,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49、配备集体救生筏是海上遇险自救逃生的有效手段。

50、临水穿戴救生衣,预防万一保自已。

51、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规。

52、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安如泰山。

53、禁止无证造船,取缔“沙滩船厂”。

54、禁止未经检验合格的渔业船舶下水作业。

55、禁止使用旧设备、旧部件和旧材料建造渔业船舶。

56、禁止擅自改变渔业船舶主机功率。

57、禁止擅自改变渔业船舶适航区域。

58、禁止改变渔业船舶船龄。

59、禁止船东船长雇用无合格上岗证的人员上船务工出海作业。

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篇5

为切实加强对渔业安全生产的监管,维护渔业生产秩序,防止渔业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渔业生产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省渔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的水上生产安全事故、药物及水产品中毒事故、火灾事故、渔业水域污染事故,控制和减少一般事故,努力确保大理州渔业生产“零事故”、“零伤亡”的目标,确保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1、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层层落实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2、单位主要领导是渔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单位分管领导是渔业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具有渔业安全管理职能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人,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其他工作人员对各自岗位职责范围内

行动。

4、安全生产检查以查思想、查措施、查档案、查设施设备、查投入用品、查操作行为、查违章违法、查安全隐患、查安全防护等为主要内容。

5、日常巡视检查及专项检查过程中要认真做好检查记录、留存文字及影像资料,对发现的隐患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落实。

6、督促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安全生产自检自查,认真做好检查记录,认真落实整改意见、措施。

7、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章行为,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法定程序、视行为轻重程度给予适当的处罚。

8、检查结束后,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促整改落实,并认真总结、形成总结材料,及时上报给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五、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制度

1、为提高渔业从业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水平、防止伤亡事故发生,要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渔业安全生产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认真落实。

2、要结合行业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结合各种机会,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

3、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要重点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安全生产的会议精神及各级领导有关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讲话、批示精神,同时要大力

2、单位工作人员发现安全事故或者接到事故报告后,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事故类型、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情况,按照事故上报的规定程序,及时将事故情况报告给分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3、要及时做好事故情况的登记记录和呈报记录。

4、事故发生后,要根据事故情况,快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辖区内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并将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建立档案,以备查证。

6、要持续跟踪事故的应急处置、调查处理情况,及时续报事故有关信息。

八、渔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1、要全面、系统地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档案、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档案,档案建立应符合规范要求。

2、有关渔业安全生产的所有档案(包括会议记录)要集中管理,由专人负责,不得分散和私人保存。

3、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清洁,要定期清点整理档案资料,对不完整的、破损或变质的档案要及时补充完善;还要及时做好档案的查阅、借阅记录。

4、本单位工作人员要查阅档案,须经档案管理人员同意;要借阅档案须的须向档案管理人员办理登记手续,并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单位

某区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书 篇6

渔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深入贯彻“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和“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工作方针,按照“属地管理、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全面落实领导负责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各项渔业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杜绝事故的发生,渔业安全生产指标控制在省、市下达的预控指标以内。

一、事故控制指标

渔业生产渔民死亡或失踪人数为零 渔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为零

渔业安全生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为零

二、沿海村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对本辖区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高度重视、支持、关心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安全管理机构健全,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签状率达到100%,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船和人。

(二)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奖励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例会,召集有关部门和渔养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研究、分析、部署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活动,组织行政、专业检查组认真排查,消除各种安全事故隐患;制定本辖区渔业安全生产考核奖励细则,样儿考核,奖惩兑现,实行安全生产目标一票否决。

(三)加强教育和培训。组织渔民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渔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专业知识

培训,必须做到渔船渔民持证上岗,配齐安全生产设备,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四)强化动态渔船管理。掌握了解辖区内渔船数量、作业区域、作业规律,严格落实渔船编队生产制度,对跨区作业渔船要指派专人跟踪管理,及时传递风情信息,大风天气及时组织落实渔船返港避风,渔民撤离上岸。

(五)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定期组织演练,积极组织抢险救助,严格事故上报制度和报告程序,在规定期限内,及时、准确、详细的报告事故情况,分析事故原因,并参与调查、处理事故的全过程。

三、责任追究

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渔业安全事故的,坚持“四不放过”原则,特别是对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将一查到底,影响重大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区管理委员会(签字)

村民委员会(签字)

菏泽市牡丹区渔业生产调研报告 篇7

1 菏泽市牡丹区渔业发展概述

1.1 发展现状

菏泽市牡丹区地处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 位于黄河南岸, 境内有红卫河和洙赵新河两大水系, 引黄条件优越, 河道纵横交错, 池塘星罗棋布, 沿黄荒洼地较多, 再加上大批窑厂转产、京九铁路、新菏铁路以及日东高速公路、菏关高速公路的建设, 为牡丹区留下大量的取土坑, 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虽然不断开发, 但是由于牡丹区经济发展较慢, 政府和群众财力限制, 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开发, 据初步调查, 牡丹区还有5万~10万亩荒洼地有待开发利用。

近年来, 由于区委区政府的重视, 牡丹区的水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到2015年底, 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8 350亩, 水产品产量达到10 750t, 渔业总产值2亿多元。为进一步搞好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区渔业主管部门, 采取科教兴渔和依法治渔两大有力措施, 以提高开发单位和个人的生产效益、保障其合法权益。一方面, 搞好水产生产的规划与设计、苗种引进与调配、渔业新技术引进与推广、鱼病监测与防治、渔业生产者培训与指导等技术工作, 另一方面, 抓好《渔业法》的宣传和实施, 加大渔业执法力度, 打击电鱼、毒鱼和炸鱼等危害渔业生产和渔业资源的不法行为, 使牡丹区渔业生产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1.2 基本特点

1.2.1 水产生产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随着水产业的发展, 水产养殖的产业优势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特别是水产生产能给生产单位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而且能给当地政府带来一定的财政收入, 因此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作为富民兴财政的工程来抓。区委区政府和各乡镇办事处也都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鼓励水产业的发展。

1.2.2 群众科学养鱼的意识增强, 养殖模式逐渐合理, 产量和效益普遍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广大渔业生产者的商品意识逐渐增强, 养殖品种已由低档的传统鱼类向高价值的品种过渡, 由原来的鱼类养殖为主向养鱼和水生经济植物种植并重过渡, 使全区水产生产的综合效益得到提高。

1.2.3 名特优品种的养殖量增加, 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 养殖效益得到提高

特别是推进“品质、品牌、品味”生态渔业的发展, 做大、做强一些优势产业, 形成“黄河品牌”的品牌效应, 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 促进产业发展, 渔民增收。

1.2.4 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年加强

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重点做好水产品养殖基地的监管工作, 对各水产品养殖基地实行从放养到出售的全过程监管, 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书, 并定期进行检查, 促使养殖基地按标准生产, 按规程操作, 建立制度, 做好记录, 不使用违禁药物, 生产出质量安全的水产品。

1.3 存在问题

虽然近几年牡丹区的水产得到迅速发展, 但是与牡丹区的渔业资源相比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 发展也不平衡,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3.1 养殖方式落后, 养殖技术普遍较低

虽然有以上提到的高产典型, 但是大部分养殖单位、养殖户的生产水平还很低, 还处于粗放粗养阶段, 甚至一些十几年的老渔场还是采取主养花白鲢的生产模式, 经济效益低下, 起不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1.3.2 养殖结构不合理, 名优品种比重小, 养殖效益低

牡丹区目前的养殖品种都不外鲤鱼和四大家鱼之中, 名优品种虽有养殖, 还限于部分乡镇, 一些名优品种如黄河甲鱼、河蟹、南美白对虾等还没有推广开, 使牡丹区水产品产值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

1.3.3 广大养殖户视野不广阔, 对当前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不了解

大部分养殖户, 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养殖户, 缺乏交流, 对当前水产养殖发展形势不清楚, 别说到外地参观考察, 就是本地的好典型也不知道, 不知道养什么赚钱, 一成不变地进行四大家鱼养殖, 多年也不见成效。

2 影响菏泽市牡丹区渔业发展因素

2.1 有利因素

各级领导的重视为牡丹区渔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优越的区位优势更利于牡丹区水产业的发展, 作为市政府驻地, 牡丹区协助市局共同完成一些项目建设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而自己的项目也会更方便地获得市局技术人员的支持, 同时牡丹区处于地级市所在地, 更利于产品销售。牡丹区丰富的渔业资源条件为牡丹区渔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

2.2 不利因素

2.2.1 资金问题

渔业生产和水产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在一些乡镇、村队和个人存在有心开发无钱投入或后续投资不跟的问题。

2.2.2 技术问题

牡丹区渔业经济水平低, 渔业投入少, 群众缺乏生产资金, 对一些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造成一定困难。水产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在内陆地区水产业占的比值较小, 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相比显的微不足道, 从事技术推广的人员除了工资外, 基本上没有什么专门的推广经费, 对某些推广工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难以适应当前水产技术推广的发展,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技术推广人员很少参加省级的技术培训班, 本地区内水产技术人员也很少进行技术交流, 技术推广人员外出参观考察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 所以对当前水产技术发展情况, 作为技术推广人员无法及时了解, 就难以与时俱进地进行技术推广。

2.2.3 市场问题

鱼饲料等渔业投入品价格上涨, 但是由于水产品深加工跟不上, 造成商品鱼价格与肉、蛋等食品价格相比仍是偏低, 从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养鱼的积极性。

3 菏泽市牡丹区水产发展预测

3.1 生产条件预测

牡丹区目前拥有农村坑塘、废窑坑、高速公路取土坑和荒洼地等各类水面6万多亩, 随着菏关、德商高速公路的建设, 又将为牡丹区提供大量的水域资源, 供我们开发利用, 为今后水产养殖面积的扩大提供了保证。近2~3年, 牡丹区的水源条件较前几年有所好转, 这将为今后水产发展目标的完成起到积极作用。

3.2 市场预测

3.2.1 需求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对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水产品需求量将会逐渐增加, 特别是一些名优产品和绿色水产品将倍受消费者青睐, 发展鲫鱼、泥鳅、河蟹、虾类和优质莲藕等将获得较高的效益。同时, 由于人民对文化生活需求提高, 以垂钓渔业、旅游渔业和水族渔业为主的休闲渔业也将具有十分强盛的生命力, 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区域规划的重点。

3.2.2 供给分析

目前牡丹区水产生产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相对市场需求来说还有一定差距, 特别是市场对名优产品的需求, 对休闲渔业的需求, 缺口较大。

3.2.3 市场特征分析

普通水产品价格相对于其他肉类和禽蛋类普遍较低, 比较适合一般家庭, 因其价格较低, 市场空间大, 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名优水产品的需求也相对增大, 由于假日调整和带薪休假的实施, 以垂钓为主要方式的休闲渔业发展前景将更好。

4 发展建议

4.1 抓好水产开发工作

水产开发是扩大养殖规模的重要措施。今后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及水源相对充足的有利时机, 重点做好水产开发工作, 并在一些条件好的乡镇掀起水产开发的热潮。同时做好对全区废窑坑、取土坑、荒洼地等水产资源的调查, 重点搞好高速公路沿线和沿黄乡镇的调查与规划, 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2 搞好技术推广, 实施科教兴渔战略

科技进步与创新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必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 今后应继续把科技推广工作当作增加水产业科技含量、提高水产业经济效益、推动水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来抓。同时, 把水产技术推广与区委、区政府的“民心工程”建设结合起来, 把水产技术推广提高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提高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的高度来认识, 真正把水产技术推广落到实处。在技术推广、科技兴渔方面将主要做以下六项工作。一是搞好水产生产调查, 全面了解牡丹区的水产生产现状, 建立全区水产养殖面积30亩以上渔场联系网, 以便新品种、新技术的快速推广。二是搞好水产生产典型的培育。重点发挥好区水产科技示范点的示范作用, 以典型引路, 促进全区渔业快速发展。三是搞好技术培训, 引导渔业生产者从事高效养殖、健康养殖, 促进一些有实力的渔场与国际渔业接轨, 发展外向型渔业。派技术人员利用多种形式到乡镇进行技术培训, 举办不同类型的学习班, 利用下乡技术指导之际向群众传授水产种养技术。四是搞好名特优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特别做好南美白对虾、黄河甲鱼、泥鳅等品种的推广工作。同时, 做好对其它养殖品种的考察和引进。五是加强鱼病防治工作, 本着“以防为主, 以治为辅, 防治结合”的原则, 推广药物清塘, 水体消毒等防治措施, 使技术人员深入池边进行巡回指导, 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同时备足备好生产急需的药物, 保证来年渔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六是做好水产品养殖基地的监管工作, 对各水产品养殖基地实行从放养到出售的全过程监管, 促使养殖基地按标准生产, 按规程操作, 建立制度, 做好记录, 不使用违禁药物, 生产出质量安全的水产品。促使条件成熟的养殖场申报绿色水产品养殖基地或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

4.3 贯彻落实水产优惠政策, 多方融资, 加大对水产业的投入

贯彻落实好现有的水产优惠政策, 积极推进水产资源的拍卖、租赁和承包, 促进荒坑、荒水和取土坑、废窑坑的利用。对从事水产开发的单位和个人从政治、经济和技术上优先予以扶持。多渠道融资, 加大对水产业的投入, 把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结合起来, 建立集体、个体、联合体投入为主, 信贷投入和利用外资为补充的新型投入机制, 鼓励城镇工商业户和干部职工从事水产养殖。

4.4 搞好《渔业法》的宣传, 实施依法治渔, 依法兴渔战略

一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搞好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 使广大渔业捕捞、生产者自觉遵守渔业生产秩序, 一切渔业活动都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二是进一步做好牡丹区渔业资源的保护工作, 规范捕捞生产, 加强对内陆渔业捕捞证的管理。同时加大对渔业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保障渔业生产的安全进行。三是加大渔业执法力度, 打击各类危害渔业生产和渔业资源的不法行为。采取多种措施, 加大对电鱼、毒鱼、炸鱼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办事, 全力保护牡丹区的渔业资源, 使牡丹区的渔业生产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四是如果条件成熟将做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 养殖使用证发放、鱼药管理及水生动物检疫等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军辉.泗县畜牧业精准扶贫模式、成效及措施[J/CD].基层农技推广, 2016, 4 (7) :90-91.

[2]姚丽贤, 李国良, 党志.集约化养殖畜禽粪中主要化学物质调查[J].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 (10) :1988-1992.

[3]王慧君, 蔡中锋, 王亚琦.我国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 2008, 3 (2) :75-76.

[4]金鉴明.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战略研究[J].中国家禽, 2012, 34 (11) :22-23.

[5]王方浩, 马文奇.中国畜禽粪便产生量估算及环境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 (5) :614-617.

渔业生产安全 篇8

【关键词】海洋渔业;安全生产;问题;对策

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与海洋资源,2014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373万吨,占世界总水产的1/3,渔业总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的9.3%,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但是受洋流、台风、冷空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海洋渔业捕捞作业中,经常会出现安全事故,尤其是近海作业渔船,属于典型的高危行业,这严重影响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直接关系到渔区人民的安定与繁荣。

一、渔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1.灾害性天气频发使近海渔业安全形式愈加严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台风、洋流等极端天气明显增多,这些极端天气对海洋渔业作业造成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台风天气,不但给近海及远洋渔业捕捞造成巨大的困扰,也给近海养殖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威胁人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极端天气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及不可预知性,使得海洋渔业生产具有不确定性,管理难度也相应提升。

2.生产条件较差

很多渔港的使用时间较久,并且长年缺乏维修,这容易导致渔港淤泥增多,渔港的防风、防火、防碰撞能力大大降低,很难满足渔船进出港的安全以及停泊的需求,尤其是当台风来袭,渔港常因固定渔船的能力不高,导致渔船侧翻事故频发,给渔民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另外,由于渔船建造缺乏一定的标准,使得渔船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尤其是近海捕捞,木制渔船较多,这类渔船抗风险能力较差,给渔民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隐患。

3.应急救援能力较差

渔业监管部门与灾害监测体系目前尚不完善,这导致基层渔业执法团队管理效率下降,不能对捕捞作业船只的安全逃生能力进行评估,一旦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缺乏求生设备,事故救援的及时性与有效性降低。另外,由于海上救援成本较高,渔民参与事故救助积极性受影响,渔业捕捞安全性风险不断提升。

4.渔民职业技能较弱

近几年,随着市场对渔业的需求不断提升,渔船船员高额的工资回报迫使许多非专业的捕捞人员投身到渔业捕捞中。实际生产中,这类渔业生产人员大多素质不高,不具备丰富的捕捞经验,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常常会盲目操作或者过度紧张,不能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这给渔业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提高渔业生产安全性的措施

1.组建层级丰富、功能完善的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组织

为了保证渔业的安全生产,应积极推广建立渔业安全生产协会、渔民协会、渔民自治组织等,强化乡镇、村级渔业捕捞安全管理的控制功能。在离渔业资源较近的乡镇,中小型渔船的数量较多,渔船大小与质量参差不齐,组建渔民自治组织,能够对这类渔船作业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个体以及分散经营的渔船挂靠在组织上,形成公司化的管理,全面监控渔业生产,形成全覆盖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2.完善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与生产装备

应加大渔业生产相配套的设施建设与管理,如渔港、航标等的建设维护,不断增加航标的数量,为渔船提供方向以及提供恶劣天气信息。同时,为了提高小型渔船的安全性,应加强渔船通讯与救生设施的建设,提高渔民防灾与减灾的能力。

3.加强渔业生产人员的安全培训与管理

为了提高渔业生产的安全性,应积极探索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凡是从事渔业生产的人员,在进行实际作业前,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经过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另外,为了防治技能考核的作弊行为,应加大证件考核的审查力度,一旦发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应及时追究审核人员与的与考证人员的责任。如果船员存在无证上岗,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在安全生产培训上,除了提高生产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安全生产意识外,还要强化海上求生与自救等实战培训工作,有效杜绝船员安全意识缺失产生的安全隐患。

4.完善渔业安全应急与救助体系

渔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建立较为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准确掌握台风、洋流、赤潮等自然灾害的信息,利用建成的渔船网络通讯系统,及时将这类信息传递给海上作业人员。另外,还要制定完善的渔业安全生产与防灾应急预案,对已经到来的台风、风暴等进行抢险规划,提高预案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尽可能降低自然灾害对海洋渔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结语:

总之,海洋渔业生产作为国民经济增长与社会需求的重要组成,为了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从理念与具体行动上提高渔业生产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促进现代化渔业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郑世忠,于涛.海洋捕捞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探究——基于生计渔业与商业渔业的比较[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6(01):1-7.

渔业安全生产“十二五”工作规划 篇9

为进一步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现代渔业建设和渔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依据国家安全生产和渔业法律法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13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和《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工作成效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据统计2010年全国渔业人口2081.03万人,其中渔业从业人员1399.21万人;拥有渔船106.56万艘,占世界渔船总数四分之一以上;水产品总产量达5373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渔业经济总产值1.28万亿元,其中渔业产值6750亿元,占农业产值比重为9.3%。渔业的发展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增加农渔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渔业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受自然条件、物质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大,特别是我国,由于渔船数量多、作业范围广,其风险程度远高于其他产业。做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对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现代渔业、保持渔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以来,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针对渔业风险特点,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努力克服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增多等不利因素,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好转态势,渔业安全事故逐年下降。2010年,发生渔业船舶生产安全事故263起、死亡人数319人,与2005年相比,事故总起数和总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3.8%和47.6%。其中,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9.1%和24.2%,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5%和75.5%。

(一)领导重视、社会关注,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十一五”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就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批示,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为贯彻《通知》精神,我部与国家安监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文明渔港”和“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活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把渔业安全生产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形成了政府领导负责、部门分工协作、渔业部门主抓的工作局面。同时,进一步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管理组织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投入,进一步夯实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高了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渔业安全生产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根据《渔业法》和《安全生产法》要求,国家先后制定、修订了《渔业船舶检验条例》、《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渔业船舶登记办法》、《渔业船舶进出港签证管理办法》、《渔业船舶船员考试发证规则》、《远洋渔业管理规定》等法规和规章。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近年来我部和各地进一步完善了船网工具指标审批、渔船检验、登记、捕捞许可、渔业船员培训、考试发证、渔业安全事故调查统计、渔业应急和远洋渔业管理等制度,建设了全国海洋渔船数据库和动态管理系统、远洋渔船船位监测系统,实现了渔船管理环节的相互衔接,使渔业安全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宣传培训广泛开展,重视渔业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近年来,我部和各地高度重视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船员培训工作,开展培训机构资质认定,组织10万海洋捕捞渔民职业安全培训、全国涉外渔业船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培训和10万海洋捕捞渔民船东船长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地渔业部门针对当前渔业劳动力流动加快、船员安全生产技术和素质较低的情况,积极探索培训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突出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重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利用“安全生产月”、渔业专项执法行动、伏季休渔、重大节假日等时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渔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重视渔业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四)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渔业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地方加大了渔港、渔业安全救助、通讯、船位监测、渔业保险等投入,仅中央投资建设的中心渔港有19个、一级渔港18个、内陆重点渔港16个,共投入建设资金21.51亿元,使我国沿海渔港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中央和地方财政建设和完善了渔业安全通信网络,对沿海渔船救生、通讯设备、船位监控系统、自动识别防碰撞系统(AIS)进行补助,启动了政策性保险补贴项目,其中中央财政安排救生筏补助资金3733.34万元,为沿海11个省(区、市)渔船救生筏(浮)配备3.7万余套,中央渔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3000万元,扩大了渔业互助保险覆盖面,“十一五”期间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共承保渔民316万人(次)、渔船24.6万艘(次),共支付赔款8.2亿元,积累风险准备金1.82亿元,使渔业安全装备建设和防灾减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五)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渔业安全应急救援能力逐步增强

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与合作,与交通运输部、中国电信和中国气象局等部门和单位建立了水上安全管理、海上救助、通讯服务、灾害预警等合作机制,与外交部建立涉外渔业事件处理机制,与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等创建活动。通过合作机制的建立,有关部门共同采取措施,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强化船员培训,发布航行警告,组织海难救助,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排查渔业安全生产隐患,维护渔业生产和渔船渔港管理秩序。与此同时,各地还高度重视渔业防台减灾工作,及时发布气象信息,组织渔船进港避风、渔民上岸转移,组织渔民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渔业损失,保障了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与水上搜救中心合作,累计救助遇险渔船4683艘、渔民22232人,挽回经济损失约13.9亿元。

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为做好“十二五”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基础。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一)形势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建设现代渔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许多有利的因素。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为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增加渔业安全管理基础投入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对渔业安全生产日益重视,“十一五”期间渔业安全管理的基层基础和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加强,为“十二五”渔业安全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历史转型期,渔业安全生产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一是灾害性天气多发使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增多,风暴潮、龙卷风等海洋灾害也呈上升趋势,近几年平均每年登陆我国并造成灾害的台风达7个以上,不但给渔船、渔港、养殖设施等造成重大损失,还对渔民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据专家分析,“十二五”时期,这种趋势仍将持续。极端和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不可预知性,增加了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也加大了管理难度。

二是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给渔业安全带来严峻挑战。随着对外贸易和航运业的迅猛发展,进出我国沿海港口的商船日益增加。据交通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沿海海上货运量以平均每年10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原传统渔场上航行的商船数量不断增多,大大增加了商船与渔船碰撞风险,航道规划与传统渔场争夺海域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三是新海洋管理制度深入实施使渔业安全管理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我国与韩国、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签订了渔业协定,与相关国家的海域划界逐步展开,海洋争议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全球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社会对公海渔业资源管理日趋严格,沿海国家入渔条件越来越苛刻,海盗行为日益猖獗。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我国渔船作业范围将受到进一步限制,海上作业和航行环境更加复杂,发生涉外渔业事件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增加,渔业风险性将进一步加大。

(二)存在问题

除外部环境因素外,渔业内部因素经过多年的努力虽有所改善,但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渔业安全生产基础和防灾减灾能力依然薄弱。渔港是渔业生产和渔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渔船停泊避风安全的重要场所。“十一五”期间,虽然中央和地方都加大了渔港建设投入,使渔港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渔港建设规模和数量仍然不足,建设水平和标准仍然偏低,仍然不能满足渔船安全锚泊避风的需要。据统计,到2010年我国每290公里海岸线才有一个渔港,远低于日本平均每48公里和韩国平均每13公里就有一个的水平,76%的渔港仍然是历史形成的天然港池,避风设施缺乏,港池及掩护水域偏小。大部分渔港、渔用航标的日常管理维护经费无固定的投资渠道和财政保障,维修养护不及时,其功能发挥受约束,严重影响到渔船停泊和航行安全。另外,虽然近年来各地也加大渔船安全装备建设投入,使渔船安全装备水平有了一定改善,但由于我国渔船数量庞大,渔船船体陈旧、设备老化、安全性能差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渔业安全生产隐患仍然十分突出。

二是渔民安全素质差和技术水平低问题仍十分突出。海洋捕捞是一种特殊行业,虽然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渔民和船东船长培训教育,但随着传统渔民和职务船员流失,大量内地农民下海入渔,渔船船员整体素质下滑。特别是随着渔业劳动力流动速度加快,培训教育难度大,渔船船员安全意识差、技术水平低、船员持证率低等问题更加突出。

三是监管力量不足,管理手段落后。目前,全国从事渔港监督、渔船检验等相关工作的人员只有6000多人,管理力量明显不足。且现有机构大部分属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安全执法检查的装备比较落后,执法经费存在较大缺口,一些监管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而且,一些地方在机构改革中,面临着渔港监督机构被拆分,人员编制和运行经费被减缩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渔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是渔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法制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渔业安全法律法规是依法加强渔业安全监管的法制保障。近年来,我部和各地在渔业船舶管理、渔业船员管理、渔业应急救援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规范管理制度,渔业安全监管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渔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形势、任务及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对渔业安全法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拓展调整范围、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处罚措施、加快配套法规规章的制订。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改进技术装备,健全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防灾避险能力,努力构建渔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遏制渔业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促进渔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渔业是高风险行业,一旦发生事故,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渔民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和减少渔业安全生产事故,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属地为主,切实强化渔业安全基层基础工作。渔业安全生产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础。要坚持属地为主、部门监管的原则,切实增强基层政府和管理部门对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基层管理组织作用,努力构建渔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坚持教育为先,切实提高渔民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人。针对近年来渔业劳动力流动加快、渔船船员素质下降的问题,必须下大气力狠抓渔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创新培训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渔民安全生产意识。

坚持政策引导,切实增强渔业安全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渔业安全装备建设是渔业安全管理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政策引导,增加渔船渔港安全装备建设投入和渔民补贴力度,受到渔民群众欢迎。要继续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切实提高渔业安全监管和防灾减灾能力,为建设现代渔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规划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13号)精神,到“十二五”末,形成较为完善的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支撑保障体系,渔业安全监管和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程度提高,渔业安全生产状况保持良好态势。

——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渔业安全事故逐年下降,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得到控制,渔业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抑制。到2015年渔业船舶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400人以下,年均下降2%。(以2011年新统计口径,死亡440人为基数计算)

——渔船渔港安全装备水平显著提升。渔船标准化改造稳步推进,渔船通讯、避碰、消防及救生等安全设施和装备明显改善,渔港、航标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全国海岸线平均142公里有一个一级以上渔港,每122公里有一个二级以上渔港,能够为70%的海洋渔船提供服务,满足20万艘渔船、150余万渔民避风减灾需要。

——渔业从业人员素质得到切实提高。培训机构得到强化,培训设施设备、师资力量明显改善,经费得到保障,培训机构认定率达100%。渔民宣传教育和船员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得到普及,渔民和船员素质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船员持证率达到100%。

——渔业安全监管能力和装备水平得到加强。按照国家有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精神,稳步推进渔业安全监管和执法机构改革,渔业安全监管队伍得到加强,基本纳入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渔船渔港监控、安全通讯和救助系统建设全面推进,渔政船、渔港监督艇数量和装备条件基本满足履职需要,渔业安全监管能力和装备水平显著增强。

——渔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快制定和修订渔船、渔港、船员管理等渔业安全法规规章,使渔业安全法律和制度体系更加完善,适应现代渔业管理需要。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深入开展“两个创建”活动

“平安渔业示范县”和“文明渔港”创建是“十二五”时期我部渔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两个重点抓手。渔港是渔船集中停泊区,是安全生产的重点和难点,县(市)、乡镇政府和管理部门是渔业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要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两个创建”活动,同时推动基层广泛开展“平安渔业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船”活动。通过创建活动,“抓点带面”,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进一步提高基层政府和管理部门对渔业安全生产的重视,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渔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及船东船长的主体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责任制的落实,全面提升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构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切实加强渔业船员培训和管理

渔业船员培训教育和管理工作是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针对当前渔业船员流动快、内地下海人员多、船员安全生产意识低、技术水平差、持证率低等问题,高度重视船员培训教育和管理工作,把船员培训教育和管理工作作为“十二五”渔业安全管理的重点任务,集中力量,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在整合优化现有培训资源的基础上,以渔业船员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工作为契机,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加大船员培训基地和机构建设,对船员培训经费予以补贴,同时规范机构管理,提高培训机构质量和水平。探索完善创新培训、考试、发证工作机制,加快对培训考试大纲进行修改,强化海上求生、自救互救、救生艇筏操作等实操培训和考试内容,重点开展船东船长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职务船员、远洋及涉外渔业船员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渔业船员管理,探索建立规范的船员劳务市场,全面核查各地渔船员持证上岗情况,坚决查处船员无证上岗、未按标准配员的行为,强化船主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堵塞管理漏洞。

(三)着力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切实加强渔船检验工作,严格渔船初次检验、营运检验和船用产品检验,加强船厂监管,严格实施渔船修造企业资质认可制度,保证船舶建造质量,开展低质量渔业船舶专项整治,把好渔船安全第一关。加强港口监管,严格渔船进出渔港签证制度,对不按规定配备渔船安全设施、不按规定配备职务船员、未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船员证书、船舶处于不适航状态的,禁止其离港生产。建立规范的渔业安全检查制度,开展定期的渔业安全生产检查,同时结合生产和气候特点,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要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查处。建立渔船安全“黑名单”制度,对安全隐患突出、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除按法律法规处罚外,还要采取其他管理措施等。加强过港生产渔船安全管理制度,船籍港和生产地渔业管理部门要各负其责,建立登记、通报和联合办公制度,明确和细化管理责任,共同做好过港渔船安全管理。

(四)完善渔业安全应急和救助体系建设

加强与气象、海洋环境监测部门的合作,完善渔业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准确掌握风暴潮、赤潮、海浪、冰冻等灾害性气象海况信息。完善应急值班制度,充分发挥渔船通讯、监控系统作用,将气象和灾害信息及时发布到渔船和渔民当中。制定、完善渔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细化渔船防台风、防风暴潮、抢险救助等各类预案,确定具体的防范措施,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渔业安全应急管理装备建设,增加渔船海难救助补助资金,激励渔民积极参与自救互助,配合专业搜救力量,最大限度减少渔民损失,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强化渔业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强化渔业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是组织和实施渔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保证。针对现行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要切实加强和充实渔业安全监管机构,在重点渔业县市、重点渔港和重点渔区设立渔港监督管理或渔业安全管理等渔业执法机构,落实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在渔业村(居)民委员会设立渔业安全协管员,配备必要监管手段,对渔港、渔船和渔民实行面对面直接管理,形成进驻一个港,辐射一个片,监管一个面的渔业安全监管格局,堵塞渔业港航安全监督管理的漏洞。推广建立各类渔船渔民协会组织,积极鼓励和引导渔船编队生产,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发挥基层管理组织在渔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形成渔船安全管理的组织网络。

(六)进一步完善渔业安全管理联动机制

进一步深化与外交、边防、海事、安监、气象部门等的合作,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内容、提高合作效果。针对近年来渔船与商船碰撞事故多发,给渔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进一步与交通海事部门加强合作,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遏制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多发态势。敦促海事部门加强船员、船舶的航道管理,规范商船航行路线和航速,推进商船与渔船的避碰系统(AIS)兼容和互见;积极推进法制建设进程,明确和强化重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责任人和肇事逃逸者法律责任;加强海难救助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渔民损失。进一步加强与气象等其他部门的合作,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与外交、边防、海关等部门合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赴境外作业渔船和船员出入境管理工作,在他国海域从事渔业生产的,要主动向我驻在国使(领)馆报告并接受监督指导。

(七)加大渔业安全管理基础和装备建设

渔业安全管理基础和装备建设是渔业安全管理保障,也是建设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要加大渔港、航标建设和维护力度,增加建设数量,提高建设标准,做好渔港、航标维护养护工作,有效解决我国渔港、航标建设数量少、规模小、标准低、配套不全、维护养护不到位,不能满足渔船安全停泊、避风和航行需要等问题。同时加强渔船通讯、救生设施等安全设施和装备建设,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支持远洋渔业企业更新改造或淘汰老旧渔船,建造和引进现代化、专业化远洋渔船。进一步加强渔业执法装备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实施渔政船、渔港监督艇建设项目,加快实施渔船、渔港监控系统、渔船电子标识、渔业通讯、应急救助系统建设,完善远洋渔船船位监测系统,启动船员培训基地建设,改善渔政执法条件,全面提升安全监管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拓宽渔业互助保险服务范围和覆盖面,扩大政策性渔业保险范围,全面提升渔业全行业风险保障能力。

(八)进一步完善渔业安全法规体系

充分认识加强渔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立法和标准建设进程。按照《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结合渔业实际,对现有的渔业法律法规进行认真疏理,科学严谨的进行“废、改、立”,进一步完善渔船、渔港、渔业船员等涉及渔业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规、规章,研究制订《渔船渔港条例》、《渔业船员管理办法》、《渔业船舶设计修造单位资格认定管理规定》、《渔业船舶船用产品法定检验目录》,修订《渔业船舶登记办法》、《船舶进出渔港签证办法》、《海洋渔业船员考试发证规则》、《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事故调查统计规定》和《远洋渔业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加强渔船生产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渔船及其配套装备安全标准,建立与相关法规相配套的渔业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五、重点工程建设

(一)渔港建设工程

组织实施《“十二五”渔港建设规划》,综合考虑各地渔业资源、渔业经济比重、渔船数量、渔港基础设施现状和条件,增加建设数量,提高建设标准,提高建设水平,争取形成以中心渔港为龙头、一、二级渔港为骨干、三级及以下渔港和避风锚地为补充的标准渔港体系。同时,优化渔港建设布局,突出“信息化、数字化、防灾型” 功能,重点加强沿海防灾型渔港建设,促进渔港建设与我国渔业经济健康发展相适应。

(二)航标及港航设施建设工程

根据渔船作业和航行安全需要,在现有渔业航标的基础上,新建和重建一批渔业航标,基本形成与沿海重点渔港相适应的渔港水域安全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加强渔港基础设施维护养护,改善港内渔船锚泊避风条件;在一级以上渔港配备消防船,其他渔港配备消防水龙、移动式水泵、灭火器等设备;在一级以上渔港配备渔船生活污水和油污水处理设备,其他渔港配备垃圾回收设施,保护渔港水域环境。

(三)渔船更新改造工程

开展沿海渔船更新改造,以安全、节能、经济、环保为目标,研发设计新型渔船,推进渔船标准化改造,提高渔船安全性能和抗风险能力。支持远洋渔业企业建造或更新改造现代化、专业化远洋渔船,切实提高我国远洋渔业装备建设水平。

(四)海洋渔船通讯网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海洋机动渔船CDMA手机、新型超短波对讲机和北斗卫星终端建设,支持近岸渔船配备CDMA手机或新型超短波对讲机,支持44.1千瓦以上海洋捕捞渔船(含远洋渔船)配备北斗卫星等通讯和监测设备终端予以补助,建成覆盖全国的近岸及外海、远洋渔业安全通讯网。

(五)渔船避碰(AIS)和救生系统工程

加快推进海洋机动渔船自动识别系统避碰(AIS)建设,支持海洋渔船(含远洋渔船)配备AIS设备终端,对超短波机站进行升级优化。继续实施渔船气胀式救生筏配备补贴项目,使海洋机动渔船做到应配尽配,渔船自救互救能力显著提升。

(六)渔船、渔港监控系统建设工程

在二级以上渔港安装摄像监控设备,设立监控中心,借助公共信息网络,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控中心之间的网络连接,构建全国统一的渔港监控管理网络,实时监控渔港码头及港内渔船安全管理及防台避风情况。加快推进海洋机动渔船电子标识(RFID)系统建设,实现渔船进出渔港实时监控,规范渔船和渔港管理秩序,防止套牌船现象产生。完善远洋渔船船位监测系统,建设船位监测终端设备,实现对全部远洋渔船的实时监控。

(七)执法船艇建设工程

组织实施《“十二五”渔政执法装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重点建设海洋和内陆渔政执法船、沿海渔港监督艇和内陆渔政快艇,建设渔政基地码头和渔政执法信息系统,保障渔政执法和安全管理需要。

(八)渔船检验设施建设工程

对国家重点监管的渔船构建国家和区域性渔船监督检验中心和分中心,加大渔船检验基础设施和执法基础装备的投入,配备必要的检验执法装备、车辆,逐步建成渔船监督检验执法体系布局。依托现有国家认可的船用产品检测机构,购置专业仪器,改善检验条件,组建国家级和重点区域船用产品检验中心,构建渔船船用产品检验体系。

(九)渔业安全应急指挥建设工程

海区局、沿海省(区、市)、计划单列市、重点内陆省(区、市)及沿海省(区、市)的重点县(市、区)建设规范化应急指挥救助平台,配备必要的应急救助设备,大、中型渔业执法船舶配备渔船应急指挥调度装备,使渔业安全事故中的渔民死亡人数和渔业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十)安全培训教育基地建设工程

三个海区、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建设渔业职务船员培训中心和远洋渔业船员培训中心,沿海和内陆重点渔业县(市、区)建设渔业安全培训教育基地,满足对本地区渔船船员职业教育和渔船船东、船长、船员安全培训要求。

(十一)政策性渔业保险建设工程

积极推行政策性渔业保险,壮大业务规模。从事海洋捕捞生产的机动渔船财产互助保险覆盖面达到80%以上;从事海洋捕捞作业的渔民互助保险覆盖面达到80%以上;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水产苗种互助保险覆盖面达到20%以上。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对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将渔业安全工作纳入政府总体工作进行部署。推动本《规划》实施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渔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责任,要切实履行职责,研究制定渔业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研究制定渔业安全生产的重大部署和相关举措,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落实资金、编制和管理人员,并根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责权一致的原则,实施目标责任考核。

(二)增加投入,确保规划和建设目标实现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方向。积极争取加大公共财政向渔业安全方面投入的倾斜,优先支持列入本《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引导、鼓励并督促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加大安全隐患治理投入,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建立稳定、多元的渔业安全投入机制,确保各项建设项目实施,为实现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奠定基础。

(三)强化执法,确保渔业安全法律法规贯彻执行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渔港管监督管理机构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港口和海上执法检查工作,将安全检查作为日常渔政执法以及“护渔”行动、专属经济区巡航及伏休管理等渔政执法行动的重要内容,结合进出港签证、船舶检验、证件换发、案件处理等时机全面实施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处,确保渔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贯彻执行。

(四)开展宣传,努力营造渔业安全生产良好氛围

上一篇:秋季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书下一篇:上海校车安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