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渔业

2024-11-11

山东渔业(精选9篇)

山东渔业 篇1

为确保渔业生态安全, 在山东省近日出台的《山东省渔业养殖与增殖管理办法》中规定, 不得使用外来物种进行渔业放流增殖。

山东省规定, 渔业增殖应当使用本地原种亲本及其子一代, 不得使用外来物种、杂交种、转基因种和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亲本或者苗种。用于养殖的渔业亲本、苗种和成体, 不得擅自投放到自然水域。对用外来物种、杂交种、转基因种和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亲本或者苗种用于渔业增殖的, 处以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擅自将用于养殖的渔业亲本、苗种或者成体投放到自然水域的, 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山东省还规定, 建设人工鱼礁应当按照渔业增殖规划要求, 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本底调查和可行性论证, 并向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经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建设。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和其他可能污染水域环境的材料建设人工鱼礁。

山东渔业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调动全省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步伐,深入推进科教兴农和现代农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以下简称省丰收奖)是面向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农机等领域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奖,省丰收奖每年奖励一次,用于奖励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包括下列奖项:

(一)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

(二)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

第三条

设立省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奖励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

(一)指导和监督省丰收奖评审工作;

(二)审核省丰收奖拟获奖项目、人员、单位及等级;

(三)申报、初评和推荐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奖励办公室),负责省丰收奖的组织评审工作。省奖励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科技处。

第二章 奖励范围和数量

第四条 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奖励取得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设一、二、三等奖,每次奖励原则上不超过50项,一等奖不超过总奖项的15%,二等奖不超过总奖项的35%。

第五条

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奖励在农业技术推广合作活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合作团队,每次奖励不超过3个。

第三章 评审标准

第六条 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

(一)一等奖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

2、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技术集成创新与转化能力强,技术普及率高;

3、推广方法与机制有重大创新,组织管理水平国内领先;

4、推进产业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巨大,农民增收显著。

(二)二等奖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居国内先进水平;

2、总体技术水平省内领先,技术集成创新与转化能力强,技术普及率高;

3、推广方法与机制有较大创新,组织管理水平国内先进;

4、推进产业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重大,农民增收显著。

(三)三等奖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居省内领先水平;

2、总体技术水平省内先进,技术集成创新与转化能力较强,技术普及率较高;

3、推广方法与机制有一定创新,组织管理水平省内领先;

4、推进产业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大,农民增收较显著。

第七条 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合作团队可入选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

1、连续多年合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农业生产做出显著贡献;

2、具有明确的目标任务、长效的合作机制,形成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的技术推广模式;

3、带动基层农技推广能力明显提升,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第四章 申报条件

第八条 申报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近三年内通过省级以上(含省级)有关部门组织验收或评价(鉴定)的农业技术推广成果;

(二)农产品质量符合地方、行业或国家标准;

(三)具有成果应用证明;

(四)推广或创新技术中的有关物化新成果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五)无重复报奖内容;

(六)成果无争议;

(七)知识产权明晰,无纠纷。

推广项目的核心技术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优先申报。

第九条 申报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农科教紧密合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合作成果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认可;

(三)连续合作3年以上。

第五章 主要完成人和单位

第十条

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主要完成人

(一)一、二、三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最多20人;

(二)主要完成人必须是参加本项目实际工作三分之一以上时间,对项目的设计、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技术咨询、培训和开发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者;

(三)主要完成人中县及县以下基层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65%,乡镇农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员所占比例不少于总人数的30%;

(四)主要完成人按照贡献大小排序,填写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并由本人签名,所在单位盖章;

(五)主要完成人不能作为本项目的验收或评价(鉴定)小组成员。

(六)一个人同一年内不得作为省丰收奖两个以上报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第十一条

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主要完成单位

(一)主要完成单位必须是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并且须具有法人资格;

(二)主要完成单位最多8个。

第十二条 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主要完成人和单位

(一)主要完成人总数不超过20人,每个合作单位主要完成人不超过10人;

(二)主要合作单位不得少于2个。

第十三条 凡获得省丰收奖个人荣誉证书的人员,均为省丰收奖主要完成人。

行政机关、公务员不得作为省丰收奖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

第六章 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技术评价和经济效益计算

第十四条 技术评价

(一)技术评价包含项目验收或成果评价(鉴定)。省奖励办公室负责项目鉴定的组织工作。省奖励办公室根据情况,可以委托有关部门、单位组织鉴定。对委托鉴定的项目,鉴定委员会专家名单需经省奖励办公室审核同意,省奖励办公室应向委托单位出具委托文件。

(二)成果鉴定可与项目验收同时进行,一般采取会议鉴定的方式。鉴定委员会由同行业中具有高级以上技术职务的7名以上专家组成,同一单位参加鉴定的人员不得超过2名,项目完成单位的专家不得参加鉴定。

(三)项目鉴定完成后,应于当年12月31日前将《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及验收、鉴定意见原件一并报省奖励办公室登记备案。未备案的,视为未通过鉴定项目,省奖励办公室不受理其丰收奖的申报。

(四)技术评价材料包括:项目工作和技术总结、经济效益计算,主要完成人员和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第十五条

经济效益计算

(一)报奖项目经济效益按《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经济效益计算办法》计算。

(二)经济效益计算需要填写主要参数,并注明使用价格,产量数据要注明统计部门和测产验收数据。

第七章

推荐和评审

第十六条 推荐材料

(一)申报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须提供以下材料:

1、申报书;

2、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3、项目工作总结、技术总结;

4、成果验收或评价(鉴定)证书;

5、县级以上农业或统计部门成果应用证明(项目实施区域3个县以上的,至少3个县提供证明;3个县以下的,每县提供证明);

6、经济效益报告(含计算过程);

7、项目合同书或计划任务书(或实施方案)。

(二)申报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须提供以下材料:

1、申报书;

2、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3、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4、工作总结;

5、相应的证明材料。第十七条 推荐程序

(一)各市农业局(农委)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为省丰收奖推荐单位。各市农业局(农委)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应以正式文件将有关申报材料报送省奖励办公室。

(二)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负责组织申报材料,所有完成人需在本单位公示无异议。推荐单位审核有关材料、签署推荐意见、加盖公章后,将第十六条规定的材料装订成册,并于截止时间前,将全套材料一式2份、报奖情况简表25份以及所有材料的电子版报省奖励办公室。省奖励办公室不予受理逾期报送的材料。

第十八条 评审

(一)省奖励办公室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不 符合规定的,要求申报和推荐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补正;逾期不补正或经补正仍不符合要求的,视为撤回。

(二)省奖励办公室组织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

(三)评审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评审结果须由到会评审专家的二分之一以上通过。

第十九条 评审结果经奖励委员会审核后,由省奖励办公室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并按相关程序正式对外发布。

第二十条 省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委员会对获奖的单位和个人颁发奖状、奖励证书和奖金。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为5000元、3000元、1000元。合作奖奖金为5000元。丰收奖奖金应按项目主要完成人贡献大小发放。

第八章 异议处理及获奖成果追踪

第二十一条 省农牧渔业丰收奖实行异议制度。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在自评审结果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省奖励办公室提出书面异议,同时必须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异议提出时间以材料寄出邮戳时间为准。单位提出异议的,应在异议材料上加盖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需写明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签署真实姓名。逾期提出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异议不予受理。奖励等级不属于异议范围。

第二十二条

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凡对项目内容所提的异议为实质性异议;对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及其排序的异议为非实质性异议。

第二十三条 异议由省奖励办公室负责处理,市农业局(农委)或省直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协助调查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处理程序:

(一)责成被异议方书面回复有关异议内容,陈述理由,并及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必要时,市农业局(农委)或省直有关部门、单位派人调查核实情况;

(二)市农业局(农委)或省直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异议双方提交的材料或者根据调查核实的情况,形成初步处理意见。视情况,初步处理意见可征求异议双方意见;

(三)市农业局(农委)或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将处理结果报省奖励办公室;

(四)省奖励办公室审核有关材料或进一步组织调查核实后,形成处理意见。

第二十四条

异议自评审结果公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经认真调查核实,仍不能做出结论的,取消其本次获奖资格;20个工作日以后处理完毕且无异议的,以后可重新申报。第二十五条 对获奖项目、团队和个人,一旦发现弄虚作假的,省奖励办公室将撤销其获奖资格,追回奖状、奖励证书和奖金,并通报批评;有关人员两年内不得申报丰收奖项目。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省农业厅、海洋与渔业厅、财政厅发布的《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办法》(鲁农科教字〔2002〕21号)同时废止。

节水渔业与淡水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3

关键词 节水渔业;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节水渔业技术是指养殖过程中尽量减少大容量的更换水体,仅增加被蒸发的水量,并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养殖水体中的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使水质满足养殖生产的需要,提高养殖产品质量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节水渔业技术可大大减少养殖过程中水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 我国淡水渔业发展概况

我国淡水渔业包括内陆所有适合养殖、捕捞水产品的淡水水体范畴,主要有工厂化养鱼池、普通池塘、家庭庭院水池、湖泊、水库、河渠和部分稻田等。其中,工厂化养鱼池实现出养鱼与种菜的有机结合,其采用的是工厂化集约式养殖模式,形成鱼菜共生的养殖系统。现阶段,我国最为先进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在江苏省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其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与上海渔业机械研究所、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发,是我国工厂化渔业养殖迈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标志。我国多数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由于生物多样性结构,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污染自净能力。因此,具有较强的渔业发展潜力。在水环境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发展湖泊渔业生产也是十分有效的途径。还有一些湖泊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经呈现出严重的富营养化,这类湖泊要对养殖规模、放养品种等加以严格限制,主要采用人工放流的方法,将“三网”的养殖面积降至最低。在选择养殖品种方面,主要选择滤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为食,由于水体中的氮磷是水中浮游生物的主要营养来源,故滤食性鱼类可以有效降低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氮磷的含量,促进湖泊生态环境的改善及控制。

2 节水渔业养殖的技术要点

从某种程度上讲,节水渔业养殖技术是淡水渔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可大力发展节水渔业养殖,其主要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保持良好的水源条件

对于淡水渔业生产而言,水源条件是保证其经济效益的基本物质条件,而发展节水渔业养殖,更是要控制好水源条件。在选择养殖地址时,水源条件是首要考虑对象。首先,引水的渠道不得经过污染区;其次,要对水体水质的相关参数进行仔细、全面的了解,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毒性、总氮、亚硝基氮、盐度等。在淡水养殖中,pH7.5~8.5的水体最为适宜;如水体pH值不到7,则可采用生石灰来提高水体的pH值。保证水体中有足够的溶解氧,否则鱼类可能会由于水中氧气不足而出现烦躁、呼吸加快等现象,严重者甚至会导致鱼类死亡。养殖过程中,饲料、肥料、水生动物的排泄物等会在水体中产生大量的氨氮,因此要注意水体的清理,合理投入饵料及肥料。养殖中后期可在水中播撒沸石粉

2.2 建立科学的养殖模式

要保证鱼类放养密度的合理性,才可维持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促使水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处于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对于淡水鱼养殖而言,养殖技术及养殖模式的合理性是决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养殖过程中,要根据丰富的养殖经验及技术水平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通常情况下,只有池塘水体中有机质污染与自净能力互相平衡的前提出,其生态系统才会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如果池塘养殖密度升高,鱼类排泄物有所增加,会打破池塘自净能力与有机质污染的平衡关系,影响水质的稳定性,从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如鱼病增多、水质变坏、影响产量等。除了合理的放养密度外,还要注意放养品种的选择,突出主养品种,传统的放养模式为多种吃食性鱼同池混养的方法。现阶段,由于多采用配合饲料养鱼,故要改为以一种吃食性鱼为主养鱼的模式,不仅可起到改善池塘水质的作用,还可以将天然饲料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2.3 节水渔业水质调节技术

水质的好坏会对渔业养殖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故要保证水体质量,养殖过程中可以采用下列技术对水质进行调节。

2.3.1 水生植物

可以在养殖水体中种植一定比例的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只要保证水草的比例合理,就可起到改善水体生态环境、调节水体中物质流平衡的作用。

2.3.2 利用有益微生态制剂控制及改善水体

现阶段,在淡水鱼养殖中,光合细菌的应用最为广泛,其具有特殊的新陈代谢方式,在水体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可吸收和消耗水体中的大量对养殖生物有害的物质,净化水质。

2.3.3 有益藻类也可起到控制、改善水体的作用

水体中的藻类并不一定都是有益的,有害的灌类大量繁殖会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正常生长,为病菌的滋生提供条件,针对这种藻类不能单纯的用除藻剂去除,因为除藻剂除了会杀死有害藻类外,还会影响到有益藻类,且有害藻类大量死亡的过程中,会释放毒素,危害到水体生物。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种植有益藻类的方法,如小球藻、螺旋灌等。有益藻类可以将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吸收掉,使有害藻类失去生存环境,且有益藻类通常富含蛋白质,也是鱼类喜食的天然饵料。

3 结语

总之,要实现淡水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宏观上讲要调整产业结构,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从微观上看,要大力发展节水渔业养殖技术,并在实践中不停的探索,实现中国渔业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山东渔业 篇4

被誉为“白领水产”的工厂化养鱼,目前在山东省莱州市已实现了渔业从效益低下的粗放式养殖,向集约化健康养殖方式的转变。多年来成熟的苗种繁育和推广技术,不但为莱州渔业养殖增产增收创造了巨额财富,更为海洋经济的循环发展,提供了优质的资源。

目前莱州市沿海工厂化养殖企业发展到80多家,涉及半滑舌鳎、漠斑牙鲆、星突江鲽等十几个渔业养殖新品种,销售市场覆盖辽宁、江苏、河北、福建、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鲆鲽鱼养殖基地和名贵鱼类苗种繁育实验基地。渔业资源工厂化养殖技术的普及推广,带动了众多莱州渔民弃舟登岸从事高效鱼类养殖,也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莱州市年生产各类鲆鲽鱼达5000吨左右,苗种繁育达1500多万尾,总产值达40多亿元。

山东渔业 篇5

摘 要:新常态下山东省稳步推进养殖渔业结构调整,文章根据养殖渔情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了2017年上半年全省养殖渔业的基本情况,总结出全省水产行业的基本特点,并针对各养殖品种的养殖环节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养殖渔情;减量增收;转型升级

2017年是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考验,山东省养殖渔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也不可忽视。现根据全省26个采集县的63个采集点1-6月份渔情监测数据,结合全省养殖渔情专家组调研情况,分析2017年上半年养殖渔情形势。总体上,全省水产养殖稳定发展,水产品供应较为充足,保证了居民消费和生产加工的需求。但多数淡水养殖品种价格低迷,养殖效益整体下滑;部分海水品种如大菱鲆、海参、皱纹盘鲍价格出现企稳回升,养殖效益趋于合理,虾蟹类和海带养殖形势基本保持平稳运行。减量增收虽稍显成效,但转方式、调结构的形势依然谰。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1 总体情况

水产品出塘形势总体稳定。1-6月,扣除海带后,全省采集点出塘总量2 277.31 t,同比增加6.89%;出塘收入10 729.20万元,同比增加5309%。主要养殖品种中,鲫鱼、乌鳢、大菱鲆、海参出塘量及出塘收入同比均增加(见表 1);草鱼、鲢鱼呈现减量增收态势,出塘价格稳中有升。在监测的主要养殖品种中,有7个品种出塘价格上涨,5个品种出塘价格下跌。山东省主要养殖品种大菱鲆和海参的价格分别上涨22.66%和14.04%(见表 2)。1-6月全省采集点生产总投入2.48亿元,同比减少0.48%。

1.2 分品种表现

1.2.1 大宗淡水鱼出塘呈“量价齐减”,养殖效益普遍下滑 大宗淡水鱼出塘量791.71 t,同比下降19.41%,出塘收入775.04万元,同比减少1326%。各品种价格涨跌互现。除草鱼、鲢鱼分别上涨18.26%和33.02%外,其他品种均下跌,跌幅9.62%-11.97%(见图1)。大宗淡水鱼苗种投放增加,投苗量3 630.85万尾,同比增加3282%,鱼种投放758.89 t,同比增加41.95%。大宗淡水鱼中,草鱼出塘量及收入出现下降,但价格升高,反应出市场对草鱼的需求仍然较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鲫鱼,受去年价格上涨影响,今年出塘量显著增加,但鲫鱼价格下降11.97%,出塘收入的增加主要源于产量的提升。山东省部分地区(蒙阴、东平等)鲢鱼出售规格较大,一般在12~14 kg/尾,出塘价格因此上涨,虽然鲢鱼出塘量降低,但收入增加,减量增收初显成效。

1.2.2 名优淡水鱼(主要为乌鳢)价格依旧低迷 上半年山东省名优淡水鱼出塘品种主要为乌鳢。采集点出塘量及收入分别增加58.92%和3803%,但出塘价格19.05元/kg,同比下降1315%。根据对主产区东平县的实地调研,山东省乌鳢在国内主要销往天津市场,国外重点销往韩国市场,近年来受国内、国际消费市场低迷影响,从最高出塘价格25元/kg(2014年),乌鳢价格持续走低。山东省乌鳢养殖主体主要为专业合作社,产供销系统相对成熟,目前还未出现减产、转产现象,养殖规模相对稳定。从整体情况看,乌鳢的养殖成本约17元/kg,近年来因人工成本增加,市场价格走低,两个方面挤压着乌鳢的效益空间。

1.2.3 海水鱼类大菱鲆相对平稳,半滑舌鳎效益下滑 鲆鲽鱼类中,大菱鲆出塘量和收入同比增加14.36%和40.27%,半滑舌鳎出塘量和收入同比下降45.71%和57.44%。价格上,大菱鲆综合出塘价格为37.17元/kg,同比上涨22.66%(见图 2),半滑舌鳎157.26元/kg,同比下跌21.59%(见图 3)。采集点大菱鲆、半滑舌鳎投苗分别下降6.52%和73.68%。从全省整体情况看,大菱鲆鱼价较为稳定,昌邑、莱州、龙口、日照、胶南等地区的中等标鱼价格在36~37元/kg,莱阳、海阳、乳山的中等标鱼价格为35~36元/kg,由于今年商品鱼存鱼量比往年要少,根据目前市场存鱼量和当前销售速度来分析,下半年鱼价下滑的可能性较小,36元/kg的鱼价仍能相对平稳。随着商品存鱼量的下降,市场消费需求的逐渐扩大,届时鱼价存在上涨空间。半滑舌鳎在2016年5-9月出现一波上涨后,年底出现回落,目前的.价格虽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走势平稳。

1.2.4 日本对虾、蟹类投苗量增加,其他虾类投苗量下降 1-6月份为虾蟹类池塘整理、苗种投放的时期。采集点南美白对虾(淡水)、南美白对虾(海水)、中国对虾投苗量分别下降24.60%、875%和10.14%,日本对虾投苗量增加3138%。河蟹和梭子蟹投苗量分别增加2522%和33.70%。采集点南美白对虾投苗虽有减少,但从全省整体情况看,养殖规模和投苗数量均保持基本稳定。中国对虾去年遭受肝胰脏坏死病影响,损失较为严重,但今年投苗并未受到影响。

1.2.5 贝类出塘量减少,价格上涨 上半年山东省贝类主要为皱纹盘鲍出塘,采集点出塘量为203 t,同比减少28.85%,出塘收入40.02万元,同比减少27.08%。综合出塘价格为196.89元/kg,同比上涨2.49%。5月份价格出现周期性低点,为94.4元/kg,主要是由于处理滞长的小规格皱纹盘鲍所致(见图 4)。投苗方面,皱纹盘鲍和海湾扇贝投苗量分别增加13.33%和37.25%,虾夷扇贝因采集点调整,投苗量为15 090.00万粒。

1.2.6 海带生产形势整体稳定 采集点晾干海带33 220.10 t,收入2 370.06万元。今年采集点80%的出塘海带进行蒸煮,这部分海带未列入出塘量,整体上看出塘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价格0.71元/kg,同比上涨1.52%,整体生产形势相对稳定。

1.2.7 海参形势整体趋好 采集点海参出塘量737.78 t,出塘收入7 502.9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66.68%和90.08%。综合出塘价格101.70元/kg,同比增加14.04%(见图 5)。投苗量64 21486万头,同比大幅增加。山东省海参主要集中在青岛、胶东及黄河口三个区域,除黄岛部分区域出塘率较低外,其他地区的海参出塘量均增加。根据养殖户反应,今年海参价格虽有升高,但收参的客户不多,海参户的养殖热情并不高,海参养殖还处于低谷。此外,以胶东的文登市为例,由于干旱,导致海参池塘海水盐度高达40‰,海参吐肠,化皮死亡。养殖过程中的生产管理,尤其是夏季高温时期能否安全度夏,依然是决定海参生产形势的关键环节。

★ 渔业养殖承包合同

★ 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 渔业销售求职信

★ 古村落文化保护论文

★ 鲫鱼养殖技术探究论文

★ 猪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 区渔业的工作总结

★ 承包合同书渔业2

★ 罗非鱼越冬鱼种养殖技术研究论文

山东渔业 篇6

6月7日,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启动海洋增殖放流行动,有5.6亿尾鱼、虾苗放流入海。6月13日,山东省海水研究所在青岛放流3 000万只海蜇苗。6月18日,日照市向黄海放流1 000多万尾对虾、梭子蟹、海蜇等各类鱼虾蟹苗。同日,威海市放流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梭子蟹牙鲆等各类苗种1 200多万单位。沿海的烟台、东营、潍坊等城市也将陆续向渤海和黄海放流鱼虾苗。

山东省海岸线超过3 000 km,是中国的渔业重要产区。从20世纪80年代起,受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诸多因素影响,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严重危及渔业生产和海洋生态平衡。

自2005年起,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6年来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14.2亿元。

据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黄聿颂介绍,自2005年以来,青岛市在增殖放流累计投资达2 119万元,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3亿单位,回捕放流增殖资源一万余吨。

威海市累计放流、增殖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渔业苗种20多亿单位;人工鱼礁面积达到15 000多亩。

目前,山东省在沿海放流品种近30个,包括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海参、鲍鱼、梭子蟹、海蜇、牙鲆、黑鲷等名贵地方经济种类。多年来山东增殖放流,使近海渔业资源种群数量明显回升。对虾、海蜇、梭子蟹等品种,已形成了较好的秋季渔汛。5年来,山东已累计回捕海洋增殖资源18万吨,产值49亿元,直接投入产出比平均达1:17以上。

山东渔业 篇7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 加快进行山东省海洋渔业发展的对策研究迫在眉睫。2002年6月, 山东省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山东省渔业资源保护办法》, 使渔业资源保护有法可依;然而海洋渔业发展涉及渔政、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环保、水利和交通等各职能部门, 由于各部门缺乏统筹协调, 该办法对山东渔业发展的促进效果并不明显。自2008年起, 中共中央提出在全党深入落实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 山东渔业应以此为契机, 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下分析自身发展的困境, 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当的对策, 促进山东渔业的发展。加快进行山东海洋渔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不仅对保护海洋环境和恢复海洋生物资源有重大意义, 而且也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持续增长以及沿海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

1 山东渔业发展的困境

1.1来自资源和环境两方面的压力

山东近海有20多条径流量较大的河流携带了大量营养盐类和有机物入海, 使大量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得以滋生繁殖, 为各类经济海产动物提供充足的饵料。同时, 由于山东近海温度适宜和自然条件优越, 成为大量底层鱼和虾类混栖的重要渔场, 海域生物资源种类多且资源量相对丰富, 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资源生物有600多种, 其中较重要的经济鱼类30多种、经济贝类30多种、经济虾蟹类20多种以及经济藻类50多种。但是, 山东海洋渔业仍面临资源衰退和近海环境污染等困境, 这是目前限制山东渔业发展的两大瓶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海洋渔业中的广泛应用, 捕捞技术极大提高, 滥捕和过捕现象普遍存在;加上近海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和渔业资源衰退甚至枯竭, 渔业捕获量持续下降, 甚至在传统鱼汛期和许多传统渔场也已经无鱼可捕。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渔船马力增大和数量增多, 捕捞强度大大超过资源承载能力, 加上近海海域污染日趋加重和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山东省渔业资源的衰退程度不断加剧, 捕捞对象中的优质品种比重降低, 渔获物低龄化、小型化和低值化现象严重, 低值品种已上升到渔获物的60%~70%, 捕捞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下降[1]。此外, 山东海洋污染严重, 生态环境已经开始恶化, 港口、海湾、河口以及靠近城市的海域的污染尤为严重, 主要包括陆地废水排放污染、石油污染以及近海水产养殖废水排放污染。

1.2渔业执法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 山东省渔业管理实施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 渔业管理和执法有了新的突破,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大力推广渔业法制建设。山东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山东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进一步完善海洋与渔业法规体系, 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提供法律支持;为了促进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山东省突出抓好渔业管理执法队伍建设, 推行行政执法《六条禁令》等制度保证执法队伍的高素质[2];同时, 加强对渔船、渔场和涉外渔业的管理, 对专属经济区重点监控, 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为了加强质量标准监测和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 山东省又成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并制定管理办法, 加快渔业标准化建设。

但是, 体制和经费等问题导致执法不公、执法犯法和“以法养法”现象仍然存在, 严重影响行政机关和执法队伍的形象, 暴露出许多突出问题:① 不了解渔业资源具有流动性、共有性和再生性, 采用“分级管理”方式, 极易产生地方保护主义, 导致以局部利益为重、地方渔业资源管理流于形式和管理不到位;② 现行渔业执法是双重领导体制, 省、市和县渔业执法职能存在于地方政府序列内, 人、财和物全部由地方管理, 上级机构只是业务指导, 因此执法管理受到的行政干预多, 难于独立行使职能;③ 目前地方各级渔业执法机构多为事业单位, 执法人员多未纳入公务员序列, 执法管理经费也未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许多基层管理部门经费紧张, 管理船只不能很好地维护和保养, 严重影响正常的管理需要;④ 各地机构改革后, 大部分地方只对部门进行了调整及对人员作了裁减, 而没有对渔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因此各地在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上存在较大差异, 渔业管理职能归口不一, 势必会形成多头执法、各自为政以及低层次的重复建设, 既浪费财力和物力, 又造成单一部门缺乏快速反应能力, 管理效率低下。

1.3渔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 随着山东省海洋捕捞“零增长”目标的提出以及“休渔期”和“休渔区”等措施的相继实行, 山东渔业在从以往单纯追求产量和过度开发利用资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向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 捕捞规模的缩小导致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同时, 由于近海海域环境污染及海洋生物资源过度捕捞, 有效可捕海域日渐缩小, 捕捞难度越来越大且捕捞成本越来越高, 渔民收入降低问题日益显现。

渔业资源的日益萎缩是渔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对渔业资源有限性和资源恢复规律的认识不足, 在经济利益的诱使下, 捕捞强度居高不下且长期处于“无序、无度、无偿”状态, 对渔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给捕捞业和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海洋污染主要集中在河口、内湾和滩涂, 使近海鱼虾资源和鱼虾产卵场遭到破坏, 产量大幅度下降。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促进近海渔业资源的恢复, 山东省政府积极采取措施, 严格实施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 严格执行渔业捕捞许可证和渔船管理制度, 实行减船转产转业制度, 严格控制捕捞强度, 从而有效地养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3]。同时, 我国与周边国家相继签署《中日渔业协定》《中韩渔业协定》和《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 随着各渔业协定及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施, 我国大量的捕捞渔民从海外渔场退回到近海渔场作业, 而近海海洋渔业容量已经达到饱和, 捕捞竞争更加激烈, 再加上渔区每年新增劳动力, 势必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渔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也是事关增加渔民收入和构建和谐渔区的重大问题[4]。

2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山东渔业发展对策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强调, 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山东渔业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结合自身面临的困境, 认清发展潜力和动力, 确定发展方向, 深化改革, 加快创新, 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2.1合理解决渔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山东渔业发展首先要将渔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合理解决山东省渔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为此, 山东省从2002年起连续3年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经费用于实施渔船强制报废和渔民转产转业项目的补助, 这项计划的实施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 也表明山东省从根本上为解决渔业劳动力过剩和无序经营问题的决心, 对山东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 为了恢复和保护渔业资源, 使山东渔业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仅靠国家政府的财力支持已远远不够。

首先, 国外的经验表明, 工业化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的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为渔业劳动力提供很大的就业空间, 同时可以有力地推动渔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抓住中国加入WTO的机遇, 加快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行业, 延长产业链, 增加水产品出口创汇比例, 既可以增加渔业效益和渔民收入, 还可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其次, 加强教育和培训, 提高渔民及其后代的整体素质, 是实现渔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剩余劳动力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移, 关键在于劳动者自身内部条件和职业素质的高低, 而提高渔民素质的同时也是满足市场需求和配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后, 完善补助政策和渔民生活保障体系是渔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我国自2001年全面启动沿海地区渔民转产转业工作以来, 渔业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渔船报废补助、渔民培训补助及产业项目扶持等政策, 为保证渔民转产转业的顺利进行和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 建立渔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解决老年渔民和病残渔民等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已成为广大渔民的迫切需求之一, 渔民消除了后顾之忧, 渔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项政策才会得到根本落实, 山东渔业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与和谐发展。

2.2近海和远洋渔业全面发展, 以灵活多变的方式促进渔业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坚持发展的全面性, 具体落实到山东渔业发展对策上, 就要拓宽思路, 全面开展近海和远洋渔业, 同时加快休闲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等渔业产业的发展, 以灵活多变的方式促进山东渔业发展。在近海资源和环境未取得根本性好转之前, 开展远洋渔业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首要选择;但是联合国的评估显示世界60%的渔场资源已利用过度, 加上山东省现有大马力渔船不多, 更缺乏专业的捕捞船只, 而建造这些船只投入又太高[5]。在这种态势下, 山东省大力发展远洋渔业难度较大,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开展远洋渔业的形式也日益多变。如, 重点扶持一批远洋捕捞骨干企业, 集中人力财力形成“尖刀”, 提高远洋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与其他国家合资同时经营渔业, 即利用冷冻收购船或冷冻加工船到秘鲁、智利和西南非等国家海域收购渔获, 在船上进行粗加工或运回国内再经过精细加工上市;利用欠发达国家的劳动力, 鼓励远洋骨干企业在国外建立生产和运销配套的渔业基地, 收购当地渔获加工再上市等。采取这些灵活多变的方式, 既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又保护自身的资源, 保证在资源养护期间渔业的发展, 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最常用的渔业发展策略。

山东渔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渔业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 除了提高自身素质外, 还要注意引进和吸收国内外海洋渔业科技成果。在引进过程中, 切忌生搬硬套而要灵活运用, 不仅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渔业科技, 而且要向其他兄弟省份学习各种技术和经验, 扬长避短, 提高山东渔业的科技含量。建立省级海洋渔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区域性试验基地, 承接国家和省重大项目的相关区域性试验和推广任务, 促进省内各级海洋渔业工程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工作以及从事国内外重大渔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开发和技术推广;加快科技创新的同时还要加快科技转化, 尤其是在养殖产业中, 要以海水养殖企业为主体, 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 高起点和高水平建设海洋渔业工程基地,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良种选育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和设施养殖技术以及网络信息系统和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推广名优水产品种和科学养殖技术, 提高山东海洋渔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2.3促进渔业执法与管理制度的高效和协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发展的协调性, 山东渔业的发展必须要有高效和协调的渔业执法与管理制度。渔业执法和管理不当, 不仅会侵害渔民利益和打击渔民积极性, 而且在推行国家渔业资源保护政策方面还会遇到不必要的抵触, 既浪费人力物力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对渔业发展的影响十分恶劣。实践证明, 公正的执法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既是渔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也是挖掘渔业潜力和促进渔业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力。好的管理制度之所以会从宏观层面上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推动力, 正是基于其对渔民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而这种规范和约束是通过恰当的制度安排和合理的制度结构来实现的。在不同的制度框架下渔民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而不同的行为对资源环境和经济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要实现我国渔业现代化, 必须实行有效的管理, 建立协调发展的现代渔业管理制度。

首先, 以法治渔, 依法管理。完善渔业基本法律制度, 尤其要建立健全与世界新海洋制度相适应的渔业法律体系;继续做好渔业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工作, 建立并完善配套的监督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强渔业执法队伍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其次, 在坚持和完善现有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的同时, 积极探索并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以及产出与投入控制相结合的个人可转让配额制度。再次, 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走综合管理之路, 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积极引导渔民合理转移, 通过渔船补贴等形式控制近海捕捞强度, 扶持远洋渔业和养殖业, 大力开展休闲渔业, 鼓励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使渔民主动参与到渔业资源保护中。最后, 改变传统的自然资源价值观, 对海洋渔业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传统观念认为, 自然资源尤其是天然的自然资源没有价值, 可以无偿地使用, 这一观念目前虽有所改观, 但在海洋渔业方面还比较盛行。渔业资源的现行价格只包括捕捞生产的成本, 而没有包括渔业资源本身的价格。资源价值构成的不完全导致人们对渔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大大降低渔业资源的效用, 致使渔业资源严重浪费、海洋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恶化, 阻碍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 必须重新确立资源具有价值的观点[6]。

2.4实现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 不赞成单纯为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 也不赞成单纯为保护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 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调节和控制, 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山东省的渔业发展就必须要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养护相结合,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制度,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山东渔业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的压力不容忽视, 为了长久稳定地开发利用渔业资源和发展渔业, 根本的还是要保护近海渔业养护区内的资源, 尽快实现渔业从“采捕型”到“资源管理型”的转变。这就要求把“增殖渔业”作为一个方向性产业来抓, 按照海洋功能区划搞好规划并合理布局, 扩大增殖品种和规模[7]。在巩固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海蜇和乌贼四大品种放流增殖的基础上, 鼓励扶持发展地方优质品种的增殖放流, 积极探索魁蚶、梭子蟹和牙鲆等品种的放流增殖实验;创新投入机制, 全面实施人工鱼礁建设, 在渤海和黄海海域选择适宜海区建设人工鱼礁, 形成规模的“增殖型鱼礁”“休闲垂钓鱼礁”和“海珍品鱼礁”等, 营造鱼虾贝藻等海洋生物的适宜栖息生长环境;采取放流和底播等养护措施, 人工增殖资源;全面推广贝藻间养和立体式养殖, 营造“海底森林”, 改善海域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范海洋.山东渔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J].渔业经济, 2005, 22 (3) :42-43.

[2]田良, 高贤忠, 马学信.山东以调整优化打造现代渔业[N].中国海洋报, 2004-07-02.

[3]宋协法, 高清廉, 万荣.山东省海洋捕捞业结构调整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 2003, (1) :66-71.

[4]孙吉亭, 孟庆武.中国渔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 2008, 26 (1) :19-23.

[5]杨俊杰, 王继业, 胡建廷, 等.中国远洋渔业政策与山东发展对策刍议[J].海洋科学, 2002, 26 (10) :28-31.

[6]王颖.山东海洋渔业的近代化[J].齐鲁渔业, 2006, 23 (9) :54-56.

山东渔业 篇8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1],由此可以认为,水产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水产业向现代水产业发展的过程与手段。2015年我国出台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具体提出“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相关意见,要求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惠农政策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深化农村改革等方式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农业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水产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构成,为保障我国水产品安全供给和渔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水产业建设以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标准化池塘改造工作为重点,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探索现代化发展新方式。山东省是我国水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产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大省,水产业现代化发展已成为推动山东省由水产大省向水产强省转变的重要因素,准确把握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对我国水产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意义重大。

现阶段我国学术界对水产业现代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评价方面。钱志林等[2]在1998年对渔业现代化的实质与内涵进行阐述,具体提出实现渔业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刘大安等[3]在我国渔业发展现实的基础上构建渔业现代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衡量渔业现代化发展程度;王淼等[4]总结海洋渔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推进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的多元化长效机制;倪国江等[5]依据海洋渔业发展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依托海洋渔业科技化发展海洋渔业现代化的观点,具体对海洋渔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路径进行阐述;欧阳海鹰[6]在总结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现实提出实现渔业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及存在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背景,对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现状进行探究。

2 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权重测度

海洋渔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构成,其生产具有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共同特点,还具有生产涉水性、产品鲜活性等自身特点。因此,海洋渔业现代化研究不能完全等同于农业现代化研究,而是应该在参考农业现代化测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海洋渔业生产特点选取相应指标。本文选取2004-2013年度山东省海洋渔业发展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涵盖4项综合指标、12项主体指标和31项群体指标的山东省海洋渔业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在征求课题组专家意见后,运用SPSS软件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对指标的筛选和重组,最终得到4项综合指标、12项主体指标和31项群体指标,运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定量分析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运用灰色关联法确定各指标与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相关度。

2.1 指标体系构建和数据选取

多指标综合指数法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其指标选取务必遵循系统性、代表性和可比性等原则。基于此,结合农业现代化和渔业现代化相关文献,构建总体指标、综合指标、主体指标和群体指标4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其中,总体指标代表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综合水平,综合指标主要由经济发展现代化、社会发展现代化、资源利用现代化和环境保护现代化4个部分组成,主体指标主要包括12项,群体指标主要由31项要素构成。指标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2004-2013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资料。

2.2 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熵值法是根据不同方案之间指标数据的重要程度来确定指标数据权重的方法。在信息系统中,熵值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信息熵越小,其信息价值越高、指标权重也越大。基于此,利用信息熵对系统进行测度,可以客观、全面地对系统做出评价。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原始数据标准化。本文主要采用比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即先选取一个评价基数值,把被评价方案的指标实际数值与其相比,从而得到一个比较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Xij为无量纲标准值;xij为被评价指标数据,xjmax和xjmin为各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正向指标适用于正作用指标标准化公式,负向指标适用于负作用指标标准化公式。

(2)计算信息熵ej。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ej可表示为:

(3)计算信息效用值dj。信息熵ej可用来度量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应值,当信息完全无序时,信息熵ej=1,此时ej对综合评价的效用值为0。因此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dj取决于该指标的信息熵ej与1之间的差值,即:

dj=1-ej

(4)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Wj。通过信息熵对各权重进行计算的实质是通过该指标信息的价值系数来计算权重,价值系数越高,对评价结果的贡献越大、权重也越大。第j项指标权重的计算公式为:

通过信息熵对2004-2013年山东省31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利用熵值法得到海洋渔业现代化水平31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表1)。

3 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和分析

3.1 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

本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该方法具有过程规范、计算格式固定、经济意义显著、结果直观、系统层次性分明等特点,其测算模型如下:

式中:A表示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具体代表当前山东省沿海各地区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fk表示第k个一级指标的权重;Bk表示第k个一级指标的数值;Wki表示第k个一级指标中第i个二级指标的权重;Cki表示第k个一级指标中第i个二级指标的数值;mk为第k个一级指标中二级指标的数量。

将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各级指标的标准化值和综合权重代入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计算[7],具体得到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水平目标层和一级评价指数得分(表2)。

3.2 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结果分析

为便于对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从而界定山东省海洋渔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本文基于农业发展阶段理论[8],综合现阶段水产业现代化发展现状,确定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标准参考值,根据海洋渔业现代化指数得分划分为起步、初步发展、初步形成、基本实现、深化发展和发达等6个阶段[9],表示海洋渔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表3)。

从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来看(表2),2004-2013年逐渐步入初步形成阶段,2012年接近基本实现阶段。在现代化综合水平构成中,经济发展现代化指标所占比重最高,资源利用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现代化指标所占比重其次,环境保护现代化指标所占比重最低;增幅最大的是资源利用现代化,而环境保护现代化水平在波动中有所下降且在2012年达到最低,表明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有机结合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将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建立在稳定、高产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环境保护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社会发展现代化水平年际增长较平缓、偶有回落,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呈平稳态势,由于城镇化水平提升和渔民收入增加,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增强。

2004年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水平处于初步发展阶段,2005年起资源利用现代化比重超越社会发展现代化比重,并有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表明虽然补贴力度加大、机械化水平提升、综合产出水平提高,但在流通服务、深加工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制约海洋渔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

从2006年起山东省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入初步形成阶段。2009年和2010年指数较之前下降,表明海洋渔业基础设施、科技水平、资源环境等生产条件与现代渔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气候变化和极端灾害增多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渔业安全生产的威胁增加,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对国际市场和资源依存度较高的养殖、加工和远洋渔业面临诸多困难;2011-2012年指数增加明显,除环境保护现代化比重递减,其余指标均呈增长趋势,接近海洋渔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2013年虽然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提高发展水平[10],但由于经济投入不足,指数有所下降。

4 对策建议

发挥各地区海洋渔业发展优势,因地制宜推动海洋渔业现代化进程[11]。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要发挥优势做好示范,注重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改善相协调,率先实现海洋渔业现代化;现代化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区,要根据自身情况寻找差距,进一步提高综合产出水平,分步实现海洋渔业现代化;现代化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地区,要进一步加大生产投入与技术投入,保障渔民基本生活水平,加快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

加大海洋渔业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提高综合生产力。加强对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各级渔港、国家级水产资源保护区的投入力度,对海洋渔业运输、储藏等方面予以技术引导与资金扶持;加大渔机补贴力度,鼓励并支持海洋渔业生产工具改造升级,提高机械化水平;深化产品深加工业,科学规划不同地区养殖工作;提高出口比重,提高海洋渔业劳动生产力。

发挥科学技术支撑优势,强化对渔民的科技和技能培训力度。在深化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基础上,水产技术研发单位应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政府主导型水产技术推广站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基层推广投入比重,拓宽推广规模;科研院所、水产合作社、水产龙头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构建“一主多元”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12];强化渔民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采取免费教育培训等方式吸引渔业劳动力参与,提升渔民整体素质。

保障渔民基本生活水平,提高渔民生活质量。构建渔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渔民养老保险改革,构建渔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探究渔民工伤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深化渔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参考文献

[1]赵景阳,郭艳红,米庆华.广义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1):28-31.

[2]钱志林,吴万夫.渔业现代化的实质与内涵[J].农业技术经济,1998(1):38-41.

[3]刘大安,吴万夫.渔业现代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9(2):12-16.

[4]王淼,权锡鉴.推进我国海洋渔业现代化的有效运行机制[J].经济工作导刊,2002(17):10-11.

[5]倪国江,韩立民.我国海洋渔业的现代化及其科技发展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9(5):74-79.

[6]欧阳海鹰.新时期渔业现代化[C]//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中国水产学会,2011.

[7]蒋和平,黄德林.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综合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2):87-91.

[8]谭爱花,李万明,谢芳.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0):7-14.

[9]林正雨,李晓,何鹏.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1):15-19.

[10]卫龙宝,施晟,吴骏骞.区域分异视角下的我国农业现代化阶段界定与推进策略[J].农业技术经济,2012(6):15-21.

[11]林英华,李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研究[J].中国农通学报,2012,22(26):403-406.

山东渔业 篇9

海洋渔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海洋渔业资源处于可持续利用的状态, 海洋经济才可能持续发展。通过对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查, 发现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并探索其合理发展的建议。

1 可持续性的内涵与定义

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份报告《增长的极限》提出了“零增长”理论, 开始了可持续性内涵的萌芽, 自此引发人类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忧虑。在我国, 可持续性的概念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思想家孔子反对竭泽而渔、覆巢毁卵的行为, 认为对生物的获取要有度[1]。皮尔斯 (Pearce) 和特纳 (Turner) (1990) 提出了, 所谓可持续性就是:“在维持动态服务和自然质量的约束条件下, 它使经济发展净收益的最大化”[2]。直到《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的出版, 把可持续性言简意赅的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要求的能力能成危害的发展。综上所述, 一是人类要发展, 要满足人类的发展要求;二是不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2 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现阶段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发现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利用和管理面临诸多问题。第一, 海洋渔业资源产权缺乏有效地机制及相关法令;第二, 过度捕捞使海洋渔业资源遭到较严重的破坏;第三, 近海污染使渔业经济促使严重;第四, 海洋灾害对资源危害日趋严重等。

2.1 海洋渔业资源产权缺乏有效地机制及相关法令

从我国现行的关于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的制度来看, 产权制度对其具有决定性作用。依据我国法律, 海洋资源一般属于国有, 国家拥有海洋资源的所有权, 管理权归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海洋渔业实施监督管理。但是, 实际情况却是, 海洋资源公有, 导致的结果却是无人所有, 海洋渔业资源所有权产权主体缺位, 从而使海洋资源的产权不明晰。

2.2 过度捕捞使海洋渔业资源匮乏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渔业技术也突飞猛进的发展, 例如, 拖网捕捞方法的应用, 使得捕鱼量显著提升, 直接导致海洋渔业资源总体的过度利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下降趋势显著, 主要经济鱼虾类难以形成汛期产量。尽管有关部门提出了汛期封海, 禁止打捞。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渔民长时间经济作业的停顿后的首次出海捕捞, 呈现出“掠夺性”的捕捞, 直接表现为许多种类主要是幼鱼, 低质化、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明显。

2.3 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山东省在渔政体制上是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 采用条块结合的做法, 有利于调动省及市 (县) 积极性, 但这种做法不利于公共资源的管理。针对滥捕的非法行为, 虽然山东省政府已采取了严格控制渔船数量和渔船马力增加的“双控”措施, 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 目前海洋与海洋渔业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执法可操作性差, 监督上权属不清。管理机构重叠, 形不成合力, 造成海洋资源的极大浪费。

2.4 近海污染使渔业经济损失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的迅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导致了一系列威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的重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山东近岸海域污染物浓度明显上升, 海洋渔业资源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由于水域污染等原因, 山东近海和内陆水域中主要经济水生生物产卵场和索饵育肥场功能明显退化, 海洋渔业资源得不到有效补充, 水生生物总量减少。

3 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对策建议

3.1 加强法制建设, 抓好管理工作

依法治海, 把海洋开发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是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据了解, 山东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例如:《山东省实施〈渔业法〉办法》、《山东省渔业资源保护办法》、及《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山东省涉外渔业管理暂行办法》等。建议进一步完善细节的规章制度, 避免政策出多部门, 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将渔业立法逐步由简单的单项规定向综合性的各项规定发展, 使得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

3.2 加强渔业执法队伍建设

据调查, 山东省渔业执法队伍结构比较复杂, 存在正式、合同和聘用多种形式。不论聘任方式如何, 一定要保证员工较高的责任心和执法能力。伴随着蓝色经济区的建立, 渔业行政执法人员更频繁的与外籍渔船交涉, 这就对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熟悉我国的渔业政策还要掌握国际法律法规。因此, 为了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 要对他们进行法律、专业知识的培训、教育, 以适应渔业执法的需求。军事化的培训不能再流于形式, 使渔业执法队伍重拾军人硬朗作风。

3.3 针对过度捕捞的建议

由于海洋渔业生产活动中的外部性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公有性质, 市场自由竞争只能导致资源的恶化。建议:第一, 建立健全渔民合作组织和制度, 避免渔民之间的为了提高产量而造成的“博弈”。第二, 积极探索个人可转让配额制度。确定渔业资源总可捕量的基础上, 为避免捕捞能力的增加、过度捕捞的出现, 而将总可捕量分成若干份渔获配额, 分给渔业生产者, 允许他在渔获量配额范围之内自由捕捞, 当其渔获量达到配额后, 禁止该生产者在该年度内从事该鱼种的捕捞, 配额作为财产, 可以和其他财产一样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第三, 对渔具、捕捞方式严格监管。避免出现幼鱼, 低质化、小型化、低龄化现象。

3.4 加强奖罚制度建设

渔民违规的成本是渔民决策的关键因素。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渔民违规的成本, 使渔民违规的期望收益较低。地方政府应该对发现的不法行为要严惩不殆, 可以采取没收其不法渔具和非法渔获物, 并执行罚款, 对于屡教不改或者违法情节严重的可以直接吊销其捕捞许可证。渔民们自然会自觉遵守规定采取正常的捕捞行为决策。

3.5 切实改善近海污染问题

加大力度严管近海养殖区, 保证近海水质达到一定的标准。近海水域中主要经济水生生物产卵场和索饵育肥场, 水质的好坏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水生物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关系到海洋资源的补给情况。建议可以有效的联合当地的环保部门, 在海洋污染处罚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下, 可以参考当地环保部门的规章制度, 对近海存在的污染问题进行较全面的整治。保证水质达标, 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张天飞.天人合一[J].儒学与生态环境, 四川人们出版社, 1995:20.

[2]胡涛, 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从概念到行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5:9-14.

[3]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J].2012年山东省海洋环境公报, 2013, 03.

[4]高健.制度变迁与中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海洋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智能浇灌下一篇:传递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