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

2024-06-15

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共12篇)

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 篇1

1 问题的提出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五条规定:“煤矿安全监察应当以预防为主, 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有效纠正影响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 实行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这是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进监察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方针, 所以, 探讨如何实现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 是搞好安全监察, 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根本出路。

我们进行安全监察的目的, 在于依照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 运用法律手段, 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的事故隐患, 保证煤矿实现安全生产。但是, 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盯在现场, 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自身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因此, 必须着力于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 充分调动和挖掘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内部潜力。这是因为,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 搞好安全生产决定性因素在于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 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缺乏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 那么, 任何外部的监督检查, 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 如何通过安全监察, 促进安全管理是我们做好监察工作的新课题。

2 煤矿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通过我们的安全监察发现, 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比较健全, 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管理制度比较完善, 相对来说, 安全管理水平比较高, 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特别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比较低下, 安全装备水平普遍较低, 煤矿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大多数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粗放型管理水平上, 难以适应现在安全形势的发展;与国有重点煤矿相比, 地方煤矿, 特别是乡镇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 是比较原始的, 一些乡镇煤矿甚至没有起码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 在安全管理制度上, 有的甚至是空白, 在装备上有的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生产水平上, 在职工的素质方面, 大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 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非常低, 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相当落后。试想, 处于这样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 如果煤矿的安全执法监察不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相结合, 单纯的安全执法力度再大, 也无法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

对于煤矿安全来说, 煤矿安全监察与煤矿企业的关系, 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关键的因素在于煤矿企业本身。

这是因为:

一是煤矿是安全生产的主体, 安全贯穿于煤矿一切生产活动之中, 所以说日常的安全管理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独立存在, 也就是说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 安全生产水平才会有提高;

二是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也就是说煤矿是否有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 完全依靠外部的监督, 自身没有安全的自律意识, 是不会搞好安全生产的;

三是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职工, 因此职工是否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实质是同井下现场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违章现象作斗争, 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 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 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

四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中, 起决定性因素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完善, 管理层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 只有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 领导层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 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

五是现场的装备水平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煤矿安全监察不仅可在现场及时地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制约煤矿的违法行为, 而且要通过行政执法, 依靠法律手段, 强制性地促使煤矿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 完善管理机构, 加强考核, 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投入, 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 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所以说煤矿安全监察作为外因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实现根本性的好转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安全监察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3.1 严格监督监察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

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煤矿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落实党的安全第一的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的责任制度, 是企业的一项最基本的责任制度和所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 它的建立健全和考核落实, 使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在现场得到正确答案, 它使每一个管理者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 增强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心, 能够真正做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是煤矿的专业部门和个人根据部门和个人专业的范围, 在制度上确保专业范围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 如果部门业务保安做得好, 每一个人在岗位上都能够按章作业, 每一个专业都能够得到安全生产, 那么全矿也就做到安全生产了;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是落实“预防为主”的重要基础工作, 它要求每一个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生产现场的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 各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排查出的事故隐患, 制定措施, 落实时间、资金、人员、责任, 限期整改, 并进行验收, 使事故隐患真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事故责任追究制是发生事故后对事故责任者根据责任的大小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 它促使煤矿管理者增强责任心, 使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达到标准要求, 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投入和职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等都对煤矿安全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 也必须作为重点进行安全监察。

3.2 监督监察现场生产情况

煤矿安全管理的结果反映到现场, 就是现场是否具有较好的工程质量和完善的安全设施, 职工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一句话, 现场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是否真正落实到现场。当然在现场的安全监察过程中, 会发现事故隐患和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 要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制止违法行为, 防止事故的发生。

3.3 监察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健全

安全生产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 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 涉及到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和诸多专业的正确配合。在生产的过程中, 每个方面, 每个过程, 每个专业, 每项工作和每个人、每个部门有缺陷或有漏洞, 都会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安全因素。当前由于一些煤矿企业盲目的追求改革, 减少机构, 裁减了一些必要的煤矿安全管理机构, 如有的煤矿将企业的内部监察机构裁减了, 大大削弱了企业的内部制约机制, 特别是一些乡镇煤矿没有技术科、安全科、调度室等一些煤矿必须具备的安全技术管理机构, 这样就造成了煤矿安全管理机构的不健全, 使煤矿的安全管理无法正常进行, 现场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 时刻存在发生事故的危险, 这是煤矿最大的事故隐患。

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 篇2

2004年第02期(总第71期)【监察动态】

淮北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 2003年1月28日

淮北办事处配合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

对淮北市、宿州市地方煤矿“两节”期间安全工作

实 施 现 场 监 察

为全面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话会议精神,督促煤矿企业做好“两节”期间安全工作,淮北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积极配合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检查组于2004年1月6日至13日,对淮北市、宿州市的12对地方煤矿进行安全监察。本次监察共查出隐患112条,制作现场检查笔录12份,下达现场处理决定书13份。各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淮北市地方煤矿

北杨煤矿:井下部分地段轨道质量不合格;主提升绞车房电控系统图与实际不符;井下水泵房不正规;部分临时封闭不合格;部分采掘作业地点无通讯电话;井口无供暖设施;风井附近20m范围内有电气焊加工车间。

广安煤矿:混合井绞车未安装松绳保护;地面变电所高压开关柜操作间未安设防护栏,车间未悬挂“高压危险,严禁入内”警示牌和各种操作规程、停送电制度等,车间内未配臵消防器材、砂箱,高压油开关有两相油位低,两高压进线开关之间未安装高压联络柜;混合 井上口安全门未闭锁,下口未安装安全门;大巷施工作业规程不完善,无局部通风机选型、甲烷断电仪和传感器等设计;未制定灾害预防计划;两掘进工作面未安装前探梁进行超前支护,无防尘喷雾设施。

洪杨煤矿:新井下口绕道回风串入518探煤上山和探煤下山,但无串联通风措施;甲烷传感器未定期调校;518下山平巷掘进工作面的隔爆水棚安设位臵不当,局部通风机运转不正常,在检查过程中局部通风机停电;新井井筒下口无安全门,过放距离内有积水;部分入井人员未随身携带自救器;作业规程内容不全;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未纳入矿井安全工作统一管理。

吉山煤矿:部分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风门未连锁;部分绞车窝未设点检查瓦斯;炸药库回风未进入总回风巷;61采区回风行人上山无防尘管路;6113采煤工作面下部大部分柱子不正规,两巷高度、宽度小于《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6112工作面未按规定对液压支柱进行测压,工作面无备用木料,工作面上出口部分地段断面不足2m2;6112轨道下山下口无信号峒室;井下部分运输巷高度不够;混合井下口安全门闭锁开关不合格,提升信号与提升机运行之间联锁设臵不当;63采区有两部皮带机无综合保护装臵;井下多处轨道质量差。

青源煤矿:矿井未进行通风阻力测定;防尘系统不完善,地面无水池,水管为塑料管,工作面喷雾不齐全;混合井信号闭锁不完善,下口无过放距离;井下局部巷道高度不够。

梧南煤矿:302工作面溜煤眼转载点防尘设施位臵不当,两处未安装防尘设施,未进行湿式打眼,行人小眼未设臵防止人员坠落的设施,工作面顺槽高度不足1.6m;302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均未安装甲烷传感器;-150m南巷封闭墙未检查有害气体浓度;-200m大巷隔爆水棚设臵长度不符合要求(少于20m),部分地段巷道变形较重(梯 2 形棚已为为矩形棚);混合井下口积水,西侧无安全门,东侧安全门无提升信号闭锁;安全监控系统部分设备损坏,甲烷传感器未定期调校;无通风设施台帐、通风月报,无设施检查记录。

二、宿州市地方煤矿

永堌煤矿:332轨道下山有瓦斯涌出,其作业规程中仅规定在掘进工作面安装甲烷传感器T1(该矿为高瓦斯矿井),并未规定甲烷传感器的断电范围;7304工作面下出口局部悬顶面积过大;-300m两道风门外皮带搭接处安全通道不畅通。7304面下部即将收作,应加强三叉门处的管理。

闸河煤矿:井下部分通风设施失修,-164m车场无反向风门,-40m联巷风门失修;-280m水平巷道高度不符合要求;-320m--350m水平之间无防尘管路和防尘设施;-350m掘进工作面(煤巷)甲烷传感器距迎头约20m,且甲烷断电仪不能正常工作;-280m采区变电所内低压检漏继电器失效;-280m车场上方约50m的巷道未进行支护;-280m水仓的管子道内杂物堆积太多;地面矿灯房采用火炉取暖。

曹村煤矿:704工作面采用非正规回采,未报管理部门审批,工作面内部通风系统不合理,未安设隔爆设施;一台局部通风机同时向704工作面一平台1号眼和5号眼供风;704工作面5号眼掘进工作面、北翼探煤巷掘进工作面绞车窝、一处盲巷和一处停风地点未设瓦斯检查牌;北翼斜巷上口安全挡生根不牢;北翼探煤巷掘进工作面无喷雾装臵;井下爆破材料库未设专职库房管理人员。

岱桥煤矿:南翼第二部折返下山掘进工作面风量较小;矿井南翼未安设隔爆设施;-250m下山绞车峒室未设瓦斯检查牌;风井下口排水泵房峒室未安设甲烷传感器;331采煤工作面第一平台防尘设施安设位臵不当,小眼处煤尘大;矿井北翼-75m总回风道敷设电缆,安 3 设电器设备;-250m--380m延伸下山缺少台阶、扶手等设施;风井上口少一道反向风门。

大演武煤矿:混合井下口过放距离内有积水;井底车场及其附近照明不足;井下中央变电所通道隔离栅栏不合格,无安全警示标志,变电所内无绝缘台;防尘系统不完善,水管不到位,转载点无喷雾;隔爆设施悬挂不规范,水量不足;部分入井人员未随身携带自救器。

郑腰庄煤矿:一部下山主要进回风巷间的联络巷未安设反向风门,正向风门未连锁;矿井主要运输巷局部高度仅1.7m,井下巷道断梁折柱现象较多;混合井上口安全门与信号不能联锁;局部通风机放在底板上,风筒拐死弯,且无管理责任人;掘进工作面未安设甲烷断电仪;井下无隔爆水棚;井下盲巷未设栅栏;矿灯发放和入井人员管理混乱;瓦斯日报显示有空班漏检现象;自救器未实行统一管理;作业规程不规范,无针对性。义安矿采空区影响范围未能确定。

【监察信息】

淮北办事处对四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进行评估验收

2004年1月8日至15日,淮北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组织有关人员对皖北煤电公司任楼煤矿、百善煤矿、祁东煤矿和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朔里煤矿、朱庄煤矿、桃园煤矿、芦岭煤矿、工程建设公司等八家四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资格进行评估验收。本次评估按照《四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资格审查评估标准》,认真查阅培训机构内部管理的基础资料,审核师资力量和教学组织情况,实地检查各类实验设备、设施和安全教育展室,并按标准逐项评分。

评审组认为八家培训机构基本达到标准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学员跟踪调查制度执行得不好;在新技术、新装备的展示上仍较薄弱;创伤急救训练设备不齐全等。希望各培训机构针对存在的不足要认真进行整改,以全面提高矿区职工培训质量。

【监察简讯】

淮北办事处加大辖区煤矿节日期间安全监察力度

2004年1月14日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电话会后,淮北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将全面落实会议精神,督促辖区煤矿企业做好春节前后的安全工作做为近期工作的重点。

首先,制定突发事件、重大情况应急预案,保证信息畅通,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处理。其次,严格值班制度,节日期间每天由一名办事处领导带班。第三,加强节日期间对辖区矿井调度,及时掌握矿区安全生产动态。并排出重点监控矿井、采区、工作面,实施重点监察。节日期间,重点检查停产矿井停产期间的瓦斯及水害防治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检修矿井的检修计划和安全措施的落实以及生产矿井安全工作的具体安排部署及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确保安全生产。

节日期间,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徐安昆在淮北办事处有关人员的陪同下现场监察了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的海孜煤矿、祁南煤矿、朔里煤矿、桃园煤矿、皖北煤电公司及所属的祁东煤矿、孟庄煤矿、毛郢孜煤矿及肖县地方煤矿。

【事故通报】

萧县锦都煤矿发生一起死亡事故

2004年1月19日5:00分,萧县锦都煤矿-79m南巷放煤眼,一名看小眼工人在捅小眼时不慎坠落眼内,被煤掩埋窒息死亡。

【法律信息】

《安全生产法》及释义

(十二)第二十九条 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修、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修、保养、检测应当做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释义:

1、本条所称的安全设备,主要是指为了保护劳动者安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以及在发生生产事故时,用于救援而安装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器械,如矿山使用的自救器、灭火设备以及各种安全检测仪器,象安全检测系统、瓦斯检测器、测风仪表、氧气检测仪、顶板压力监测仪器等。

2、安全设备安装后,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以保证其处于正常运转的状态。如煤矿使用的防爆电器设备,由于运输、闲臵等原因,可能造成防爆面以及某个元件的损坏或变形,致使设备不密封而达不到防爆性能。因此,一般要求企业必须每月检查一次。另外,矿山企业使用的瓦斯检测仪器,无论是光学原理,还是催化元件原理的,使用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零点漂移,影响应有的精度,而如果瓦斯检测 6 仪器精度不准,就不能正确反映作业环境的瓦斯浓度,容易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按规定矿山必须定期进行校正。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检测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

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容器、运输工具的特殊管理的规定。

1、对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的生产和检测、检验要求。

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主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等。危险物品的容器,是指盛装危险物品的器具,如盛装危险化学品的槽罐等。

这些产品必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在投入使用前,还必须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未经检测、检验或者经检测、检验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为了确保检测、检验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公正、客观地对涉及生命 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容品、运输工具进行检测、检验,《安全生产法》本条还明确规定,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这就要求检测、检验机构在检测、检验时必须认负责,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进行检测、检验,提出科学、客观的结果。因检 7 测、检验机构的原因,致使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投入使用,并造成后果的,检测、检验机构及其有关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 篇3

关键词:电力安全监察;电力安全生产;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1-0146-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已经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问题已经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内容,一旦电力企业的生产出现安全问题,那么对整个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当前电力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符合规范的地方,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相应的监察工作。

1 电力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性

1.1 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虽然说电力工程属于民生工程,但是电力企业还是具有其商业属性,如果我们疏忽对电力企业的监察管理,很可能会使电力企业的生产活动出现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做好电力企业的监察工作,清除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使电力企业能够长期处于高效生产的状态,使企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电力企业属于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一旦出现问题,会给民众造成恐慌,反过来看,如果电力企业能够一直保持安全生产的状态,那么该电力企业在业内就会获得较高的知名度,在开展业务方面会更加的顺畅,所以电力企业做好电力安全监察工作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电力是一种资源,如今已在各行各业中广泛使用,如果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不仅电力企业不能正常运行,其它企业的生产也要相继中断,也就是说如果电力企业出现安全问题,不仅自身会受到影响,还会对其它行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最终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产生影响。

因此我国政府需要将电力发展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实行责任人制度,制定出相应的政策用于对电力企业进行工作指导。只有保障了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才能使国民经济处于一个稳定发展的状态。

1.3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如今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电力资源息息相关,出行我们有电动车,吃饭我们有电饭煲,取暖有电暖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电的参与,如果现在让我们处于没有电的状态,生活状态将无法想象,甚至社会秩序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例如人们将无法正常的看电视和使用手机,交通没有信号灯指挥等等,人们的生活将会受到巨大影响,因此只有保证电力生产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人们才能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环境才能更加安全和舒适。

2 当前我国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电力安全生产重视度不高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其生产的安全性不够重视,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通过对多个电力生产事故的案例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电力企业没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很多时候虽然有安排专人进行跟踪管理,但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员工安全履职不到位的情况,虽然企业也知道自身存在这些问题,但是企业内部各层级并没有对这些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在企业内部要么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定了管理制度并没有严格执行,导致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2.2 电力生产中操作不规范

除了重视度不高以外,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不规范行为,由于操作电力设备不当给电力生产造成安全隐患,最常见的是工作人员在操作相关设备时,设备本身有其使用说明和使用程序,但是工作人员并没有严格执行其操作,这种操作设备的随意性,很容易出现操作上的失误,导致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触电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

另外,电力企业会定时对企业内的设备进行检修,按理说在检修之前需要对检修设备进行验电操作,但是在实际检修过程中,往往由于怕麻烦图省事,疏忽该过程,对检修或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重大威胁。

2.3 电力安全生产及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没有绝对完善管理制度,电力企业生产及设备管理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这种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电力企业对自身的生产活动虽已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是执行时并没有严格执行制度中的要求,或者说在制定制度时缺乏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制定出来的规则不符合企业实际,最终的执行情况也不理想,员工在开展相应工作时并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指导,使工作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二是电力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未严格按照设备检修轮换制度执行,导致生产设备的老化速度加快,或者相应的检修维护工作没有做到位,这样导致生产设备“带病”运行,随时可能发生故障,直接威胁电网可靠供电,甚至影响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3 如何提高电力安全监察水平

3.1 加大国家支持力度

电力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关于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国家也要加大其支持力度,这种支持不仅是经济上的,在过去二十年间我国的电力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电力建设,但是我国并没有在安全监察上给予企业太多的支持,大多都是由电力企业自我监察,但是由于企业存在惰性,缺少他人监管,导致自我监管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就电力企业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电力企业的生产进行相应的约束,让电力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制定相应法律后也能减少盗窃电力设备和损坏电力设施等违法行为的出现。

3.2 建立电力安全监察体系

安全监察体系需要企业自身制定,但是这种制定并不是和当前监察体系一样,虽然说大家都有制定,但是执行的效果都并不好。因此电力企业在制定监察体系时需要结合当前的法律法规,同时要与自身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相结合。

在制定监察体系时需要与单位的有经验的技术负责人和行政负责人共同制定,使最终制定的监察体系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同时还能融入先进的技术手段。

首先,电力安全监察体系应当将相关的责任和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具体员工,并实施第一责任人制度,一旦在安全监察中发现问题,应进行精准定位,并与员工的考核结果和责任挂钩。

其次,定期开展安全监察专项工作,帮助电力一线员工认识到安全生产和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性。

此外,定期进行培训和考试,要求员工不脱岗进行学习。同时,还应该不定期的进行电力安全监察突击,做好对安全监察工工作的效果落实,通过制度上的严格控制,有效提升电力安全水平。

3.3 加大管理力度

管理力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要加强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定期对员工组织培训工作,同时企业要有好的新人培养方案,即使是新员工在进入单位一定时间后也能迅速对单位的工作特点也有了解,也能迅速融入企业的成产生活中去。

二是要严格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监察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三是应该加强制度落实和责任管理,在电力监察工作中,严格遵守“事前教育、事中预防、事后抢修”的流程,并建立严格的落实制度,将每个流程的责任定位到人,与个人的绩效考核密切相关。同时,做好责任管理措施,对电力安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全程实施严格的监察管理。

3.4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的对象不仅有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还要对社会群众做好电力宣传。对工作人员宣传是为了让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将安全生产时刻牢记于心,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除了要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宣传外,还要做好对群众的安全宣传教育,让群众能够对安全用电和合理用电有一个认识,根据电力事故的原因来看,部分群众在日常用电过程中对用电安全意识和能力不足,另外在宣传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避免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对群众进行宣传工作需要有相关部门的配合,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4 结 语

从我国电力发展史来看,如今我国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已经有了质的提高,安全事故越来越少,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电力企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电力企业对社会的重要性也在日益上升,一旦电力企业出现生产事故,对社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对电力生产工作不能掉以轻心,严格做好相应的安全监察工作。

参考文献:

[1] 蔡永锋.电力安全生产中电力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性探析[J].科技与 创新,2015,(24):48-49.

[2] 李铭谦.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在店里安全生产中的有效应用[J].电力讯 息,2016,(1):159-160.

论煤矿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 篇4

我们进行安全监察的目的, 在于依照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 运用法律手段, 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的事故隐患, 保证煤矿实现安全生产。但是, 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盯在现场, 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自身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因此, 必须着力于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 充分调动和挖掘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内部潜力。

2. 煤矿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通过我们的安全监察发现, 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比较健全, 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管理制度比较完善, 相对来说, 安全管理水平比较高, 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特别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比较低下, 安全装备水平普遍较低, 煤矿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大多数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粗放型管理水平上, 难以适应现在安全形势的发展;与国有重点煤矿相比, 地方煤矿, 特别是乡镇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 是比较原始的, 一些乡镇煤矿甚至没有起码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 在安全管理制度上, 有的甚至是空白, 在装备上有的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生产水平上, 在职工的素质方面, 大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 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非常低, 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相当落后。试想, 处于这样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 如果煤矿的安全执法监察不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相结合, 单纯的安全执法力度再大, 也无法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

对于煤矿安全来说, 煤矿安全监察与煤矿企业的关系, 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关键的因素在于煤矿企业本身。这是因为:一是煤矿是安全生产的主体, 安全贯穿于煤矿一切生产活动之中, 所以说日常的安全管理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独立存在, 也就是说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 安全生产水平才会有提高;二是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也就是说煤矿是否有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 完全依靠外部的监督, 自身没有安全的自律意识, 是不会搞好安全生产的;三是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职工, 因此职工是否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实质是同井下现场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违章现象作斗争, 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 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 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四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中, 起决定性因素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完善, 管理层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 只有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 领导层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 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五是现场的装备水平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煤矿安全监察不仅可在现场及时地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制约煤矿的违法行为, 而且要通过行政执法, 依靠法律手段, 强制性地促使煤矿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 完善管理机构, 加强考核, 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投入, 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 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所以说煤矿安全监察作为外因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实现根本性的好转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安全监察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1) 严格监督监察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煤矿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落实党的安全第一的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的责任制度, 是企业的一项最基本的责任制度和所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 它的建立健全和考核落实, 使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在现场得到正确答案, 它使每一个管理者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 增强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心, 能够真正做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是煤矿的专业部门和个人根据部门和个人专业的范围, 在制度上确保专业范围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 如果部门业务保安做得好, 每一个人在岗位上都能够按章作业, 每一个专业都能够得到安全生产, 那么全矿也就做到安全生产了;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是落实“预防为主”的重要基础工作, 它要求每一个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生产现场的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 各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排查出的事故隐患, 制定措施, 落实时间、资金、人员、责任, 限期整改, 并进行验收, 使事故隐患真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事故责任追究制是发生事故后对事故责任者根据责任的大小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 它促使煤矿管理者增强责任心, 使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达到标准要求, 实现安全生产。

(2) 监督监察现场生产情况。煤矿安全管理的结果反映到现场, 就是现场是否具有较好的工程质量和完善的安全设施, 职工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一句话, 现场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是否真正落实到现场。当然在现场的安全监察过程中, 会发现事故隐患和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 要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制止违法行为, 防止事故的发生。

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 篇5

2011年1月12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德江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13日至14日,国家安监总局召开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骆琳局长和铁锤局长分别作了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和煤矿安全生产专题报告;19日,我省召开了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儒林省长和祖继副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今天,我们召

开这次全省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以上三个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回顾2010年工作,分析当前的形势,研究安排2011年主要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推动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好转。

下面,按照局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齐心协力,攻坚克难,2010年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0年是新班子组建的第一年,也是我局探索新思路、摸索新途径、取得新成效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以及煤矿企业的全力支持配合下,煤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年”工作部署,突出预防为主、加强监察、落实责任三个重点,坚持从吉林煤矿安全实际出发,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保持了全省煤矿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煤矿安全生产再创造历史最好水平。2010年全省煤矿生产原煤4280万吨,发生事故25起、死亡60人,百万吨死亡率1.4,历史上首次降到1.5以下,死亡人数低于控制考核指标18个百分点,继一季度连续安全生产53天后,下半年又创造了67天无事故的安全生产周期,连续5年没有发生30人以上事故。同相比,煤矿事故起数减少21起,死亡人数减少10人,百万吨死亡率减少0.29,分别下降45.7%、14.3%和17.2%,降幅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煤炭产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煤矿安全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特别是在暴雨洪水期间,省委、省政府及时作出所有受水害威胁的煤矿停产撤人的英明决策,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快速反应,密切配合,全省虽有27处矿井被淹,但近多人安全撤离井下,将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营造了良好的监察执法环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对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儒林省长亲自主持煤矿安全工作会议,多次听取我局工作汇报,并于近期作出重要批示“煤监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指出,吉林煤监局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办法和措施,为加强煤矿安全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祖继副省长春节后便到我局检查指导工作,去年8次深入煤矿一线和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指导指挥抢险救援,经常听取我局建议措施,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煤监局对稳定和改善2010年煤炭安全生产形势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应予表扬。”省安监局、监察厅、公安厅、总工会、能源局等部门和地方政府都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帮助,全力的支持和配合,为我们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

——提升了监察执法水平。各处室、各分局(站)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根据煤矿特点规律,早动手、早预防,相继组织开展了煤矿防治水、瓦斯治理和防灭火、建设项目、安全培训、机电运输、职业危害防治等一系列监察执法活动,对控制事故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监察人员深入井下,严格排查隐患,严肃处理问题,坚持“三个执法”,监察执法效能显著提升。去年,全局累计排查各类事故隐患3406条,制作执法文书2425份,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37矿次,严肃查处、督促整改了一批威胁安全生产的问题和隐患。

——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在监察执法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各分局(站)队伍建设、廉政建设等工作都有新亮点,各处室在作风建设、创新思路方面也有新提高,党建工作切入我局实际,活动组织和制度建设再上新台阶。直属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健全,经营状况进一步改善,呈现出新的生机活力。机关服务中心的总体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为下一步服务与经营打下了良好基础;老干部工作认真热情、服务到位,保证了老干部队伍的稳定,得到了老干部的理解、支持和肯定。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局面和势头。

2010年我们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注重上下联动,深入推进国发23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一是加强学习宣传。局党组先后三次召开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会议,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通知》精神的意见和措施。各处室、各分

局举办了多层次、多角度的专题讲座和辅导,较好的掌握了《通知》对监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还利用监察执法、事故调查、视频会议等各种时机,面向基层和企业进行“面对面”的宣传解读,为《通知》的全面贯彻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强化督导检查。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抓住有利时机,加大督查力度,着力促进矿井领导带班入井制度、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等重点工作的落实。局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到各重点产煤县(市)和矿业集团公司组织召开座谈会,调研情况,解疑释惑,帮助解决贯彻落实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三是扎实开展“打非”行动。把集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作为贯彻落实《通知》的重要抓手。积极与国土、安监、监察、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采取突击检查、重点抽查、明查暗访等方式,对辖区煤矿突出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打击,推动了一些长期影响和制约煤矿安全问题的解决,安全生产法治秩序进一步规范。期间,共监察矿井154处,查处隐患1159条,停止生产、建设矿井20处,停止采掘工作面作业35个,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14个。

(二)注重科学执法,不断提高安全监察效能。面对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的新形势,我们主动在创新监察上做文章、在科学执法上下功夫,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煤矿安全监察效能效果上,放在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上,放在发挥煤监机构的推动促动作用上。具体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监察执法与宣传服务相结合。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我们在严格依法处理的同时,主动向煤矿负责人讲明法律规定、违法事实以及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积极帮助煤矿想办法、找对策,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把监察的过程也当做法律法规、规程标准的宣传过程。这种寓服务于监察的工作方式,提高了煤矿企业依法办矿的意识和治理隐患的能力,得到了煤矿企业的普遍好评。二是监察执法与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相结合。监察执法查处隐患是必须的,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和推动全省的安全工作更是必要的。按照这样的思路,各处室、各分局(站)在实施监察过程中,注意总结一些地区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及时宣传推广,把一地一矿的先进经验变成区域性的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对通煤集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舒煤集团水害治理技术、辽煤集团残煤正规回采技术以及珲煤集团自动化开采技术的推广,安全效果非常明显。三是监察执法与发挥地方监管作用相结合。对监察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及时报告地方政府、通报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日常监管的作用。去年先后下达加强和改善安全监管意见书(建议书)22份。10~11月,在各分局(站)对县级政府检查指导的基础上,省局重点对七个产煤市(州)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督促、指导和沟通,针对监管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煤矿整顿关闭和质量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向地方政府提出了建议。从反馈的情况看,这些建议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普遍重视,很多产煤重点地区相继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了煤矿安全监管工作。

(三)注重监察重点,努力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年初针对春季降雪量大的特点,于3月份下发了《关于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通知》,对防范“桃花水”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暴雨洪水过后,又立即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自然灾害水淹矿井恢复生产系统期间安全工作的通知》,对防范洪水下泄可能引发的水害事故以及灾后恢复期间的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两项工作部署对阶段性的水害治理起到了明显效果。分区域召开了《煤矿防治水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现场宣贯会,推进了煤矿重大隐患治理技术的普及。从4月下旬开始,我们集中专业力量,利用2个多月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瓦斯治理、水害防治和防灭火专项监察。监察组对照45个要素、112个子要素,现场监察矿井228矿次,共查处隐患1190条,停头停面32个,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13矿次。8~10月份,又通过组织煤矿自查、省属煤矿互查和分局(站)交叉监察的方式,进一步深化煤矿瓦斯整治工作。为深刻吸取其他省份煤矿建设项目重特大事故多发的教训,我们及时调整计划,提前开展了煤矿建设项目专项监察,对9处建设矿井下达了停止建设的监察指令,严肃查处了不按批复的安全设施设计组织施工等违法违规行为。

通过不懈努力,2010年全省煤矿杜绝了瓦斯爆炸、瓦斯燃烧和火灾事故,水害事故也控制在了历史较低水平,为全年煤矿安全形势的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注重源头治理,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2010年,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延续业务相对集中,内共受理申办材料140份(其中新办和延期申请96份,变更申请44份)。我们坚持标准,规范程序,严格进行资料审查、评价报告审查和现场审查,先后对11个审查不合格的煤矿下达了不予颁证的通知书。不仅按时完成了颁证工作,而且保证了工作质量,做到了标准不降低、条件无折扣。目前,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井在安全管理、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等方面有了大幅改善,特别是小煤矿的整体抗灾能力明显增强。去年,小煤矿产煤1178万吨,发生事故13起、死亡39人,同比减少23起、少死亡19人,分别下降63.9%和32.8%。同时,严把安全培训关,按照“优胜劣汰、动态管理”的原则,对14个四级煤矿培训机构进行了资质复审,其中1个限期整改,1个取消了四级资质,从源头上确保了培训质量。加强了“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监察,去年共检查主要负责人36人、安全管理人员822人、特种作业人员3573人、其他从业人员15580人,对9家违反安全培训规定的煤矿企业进行了处罚。

(五)注重事故查处,坚持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作为事故调查组牵头部门,积极协商成员单位,进一步规范理顺了事故调查的程序,树立了事故调查组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坚持做到事故原因清楚、责任划分客观、追究落实到位。目前已结案的23起事故共处理责任人145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68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11人。对每起查处结案的事故都进行了公开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布在局网站向社会公示,发挥事故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先后组织召开了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煤矿安全紧急现场会和事故多发煤矿集体约谈三个专题会议,分析事故原因,总结事故规律,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研究对策措施,有效扭转了煤矿安全生产阶段性被动局面。我们还认真吸取省外重特大事故的教训,结合我省煤矿实际,认真查找有什么漏洞需要弥补,有什么隐患需要治理,有什么措施需要完善,对监察执法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严防同类事故发生。

(六)注重反腐倡廉,为监察执法提供了有力保障。内两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认真传达贯彻上级一系列会议精神和要求,局党组与17个直属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全局每位工作人员都签订了廉政承诺书,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制定并实施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实施办法(实行)》,将反腐倡廉工作任务细化为8方面、23项内容,并进行量化考核,提高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广泛开展了“学准则、守准则、用准则”、“廉政一片”、“警示教育月”、廉政谈话和岗位廉政教育等活动,形势多样,内容丰富,全局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强化廉政监督员的作用等措施,加强内外监督,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以开展“树新风正气、促勤政廉政”主题活动为主线,以民主评议软环境为突破口,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实现“五个坚持”的具体目标。局纪检监察部门结合实际,及时进行督促检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整体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等工作,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2010年全局共拒收购物卡金额3.4万元、现金3.5万元、衣服14件,12人次拒收礼金,没有发现违法违纪行为。

(七)注重自身建设,监察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高。局党组始终把建设一支想事、干事、团结、高效的监察队伍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一是从制度建设环节抓起。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先后修订完善了涉及党的建设、廉政建设、工作纪律、财务管理、中介机构监管、事故调查等数十个方面的规章制度,着重明确了办事程序和注意事项,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二是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财政的支持,保工资稳定、保办公执法,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维持了整体工作的正常运转。去年我们对机关办公楼、食堂和分局干部交流用房进行了修缮改造,购置了新的办公、食宿用具,改善了办公环境和食宿条件。压缩会议费、减少招待费、节俭办公经费,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全面落实2010年住房补贴政策。局机关针对多年没有体检的情况,组织252名在职职工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使得大家感到十分满意。三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争做安全发展忠诚卫士、创建为民务实清廉安监机构”为主题,以“四个结合”为载体,紧紧围绕全省煤矿安全生产中心任务,突出煤矿安全监察特点,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促进了创先争优活动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广大干部职工不畏艰险、身先士卒,涌现出了以“全国防汛抗旱先进个人”王敏同志为代表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在日益繁重的工作面前,大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表现出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涌现出了以为煤矿安全监察事业奋斗终生的刘春权同志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对刘春权同志的情况,我们及时向总局党组进行了汇报,骆琳局长、福启局长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总结宣传典型事迹,体现了总局党组对煤监队伍的关心和基层监察员的关怀。

(八)注重加强管理,直属事业单位和老干部工作取得新进展。东煤宾馆经装修改造后成功加盟中安之家,加强了经营管理,给宾馆注入了新的活力。机关服务中心就如何面对新形势、更好地为监察工作服务展开了大讨论,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安全技术中心积极扩大服务的内容和项目,技术支撑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救援指挥中心完成了全省煤矿应急救援资源调查,为推进全省应急救援资源共享,提高煤矿事故响应速度奠定了基础。统计中心和通讯信息中心的同志在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煤矿事故登记上报、监察执法统计分析、局域网维护管理和政务信息发布等方面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局档案馆在文件资料归档立卷、基层档案管理指导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始终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积极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多次组织老干部座谈交流,全力争取安监总局的支持,保老干部退休金、医药费。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近30万元改善活动室环境条件。去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为活动室增添了14种活动设备;今年,国家安监总局将老干部活动室改造作为2011年投资建设项目。老干部处的同志认真细致,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切实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干部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以上成绩,是在我省遭受历史罕见暴雨洪水灾害、煤炭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情况下取得的,非常不容易。这是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及煤矿企业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局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尽管我们工作非常辛苦,有时会受点委屈,但当看到由于我们的工作,使得那么多矿工兄弟幸免于难,那么多家庭和谐美满,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我们的工作光荣而伟大!

但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受现阶段发展水平限制等诸多因素制约,当前全省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煤矿事故伤亡比重仍然居于高位。尽管近些年我省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去年达到历史最低的1.4,但仍然是全国平均水平(0.749)的近两倍;二是小煤矿数量仍然过多。目前全省仍有196处小煤矿,占总数的80%。去年小煤矿产量仅占总产量的27.5%,而死亡人数却占总数得65%,百万吨死亡率是国有煤矿的近8倍。小煤矿产量少,基础弱,事故多,“小、散、差”的问题仍然是制约我省煤炭产业安全发展的瓶颈;三是煤矿安全基础仍然薄弱。整体机械化程度和科技装备水平还不高,小煤矿支护方式和采煤工艺比较落后,安全技术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一些国有煤矿安全管理滑坡,致使安全基础弱化,去年国有煤矿事故同比有较大幅度反弹,教训十分深刻;四是煤矿安全生产存在深层次问题。我省煤炭资源匮乏,自给率不足50%,煤炭市场需求旺盛。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一些地方和企业易于产生重产量、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三超”、“三违”问题和现象会随之出现。“十二五”是我省快速发展、加快振兴的时期,煤炭供求关系将日趋紧张,已经关闭的小煤矿有可能死灰复燃,整合技改矿井有可能违法违规组织生产,“打非治违”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五是科学执法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去年我们在科学执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上看,我们的监察理念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监察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监察效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予以解决。

二、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切实做好2011年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2011年,“十二五”规划将全面实施,同时我党将迎来建党90周年。做好煤矿安全工作,确保煤矿安全形势稳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经局党组研究,今年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生产方针,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以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通知》为主线,以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核心,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强化“三深化”、“三推进”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责任落实和监察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控制较大事故,继续减少事故总量,确保不突破国家下达的控制考核指标,努力推进全省煤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强化监察执法,进一步提高监察工作效能。一是不断拓宽监察思路。坚持监察执法与服务教育、指导调研、推广经验相结合,按照分类监察、因需监察的原则,采取有目标、有步骤,有分析、有总结的多元化监察方式,提高监察的预见性、针对性和适用性。二是加大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监察指令,严厉实施行政处罚,不搞变通执法、“灵活”执法,确保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坚决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和监察机构的权威。特别是各分局(站)的同志,长期工作在一个区域,要继续发扬敢抓敢管的优良传统。机关处室要在严格执法方面带好头,为各分局(站)做榜样。三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切实把法律法规赋予的监察职责做实、做细,依法规范监察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通过检查、指导、评比等手段,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文书制作质量,确保监察执法、行政许可、资质认定、事故调查等行政行为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实施,以程序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闭合性确保监察执法工作到位。

(二)强化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瓦斯和水害事故防范能力。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督促煤矿企业健全“一通三防”管理机构,完善通风系统,优化通风网络,加强通风设施管理和安全监控系统维护检查,努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对高(突)瓦斯矿井,坚决推行先抽后采,矿井生产能力要与计划开采煤层的瓦斯抽采能力、达标煤量相匹配,严禁超抽采能力和超通风能力组织生产,实现“抽、采、掘”平衡,避免人与瓦斯“短兵相接”。支持和督促有条件的煤矿开展瓦斯利用,以用促抽、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促进煤矿企业清洁安全发展。二是加强煤矿水害治理。以来,我省煤矿发生的两起重大事故,都是水害事故,损失严重,教训深刻,必须引起各单位的高度重视。今年在煤矿防治水上,一方面,结合我省季节性规律特点,借鉴去年的有效做法,搞好“桃花水”的防治工作;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受洪水下泄影响的空区积水、老窑积水的防治工作。要监督和督促煤矿企业强化防治水基础工作,严格落实探放水措施,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受水害威胁区域内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查清原因,采取措施,直至隐患彻底消除。同时督促指导地方和企业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雨情汛情,严格执行雨季巡查制度和停产撤人制度,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必须立即停产撤人。三是继续组织开展专项监察。加强对全省22处高(突)瓦斯和42处受水害威胁矿井的监察,凡存在通风系统不可靠、瓦斯超限作业、探放水措施不落实、有水害征兆不执行相关制度等重大隐患的煤矿,都要从严查处,坚决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和水害事故发生。

(三)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提高国务院《通知》执行力。一是结合自身职责,对《通知》规定的内容进行再梳理,督促指导各产煤市(州)、县(市、区)和煤矿企业健全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加快推进各项政策贯彻执行到位。二是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切入点,全面落实煤矿企业主体责任。通过事故约谈、事故问责、监察执法等手段,督促矿井严格执行定期排查、分级治理、报告审查、挂牌公告和整改效果评价等制度,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三是严肃责任追究。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严格按照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实施意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实行“黑名单”制度,对发生重特大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2次以上较大责任事故的煤矿企业,以及存在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煤矿企业,要向社会公告和曝光。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提高事故调查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发挥事故调查的警示和推动作用。

(四)强化督促指导,进一步夯实煤矿安全基层基础。一是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情况的专项监察,督促煤矿企业加大安全资金投入,严格淘汰落后和禁止使用的工艺和设备,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逐步进行技术装备升级改造。二是分类指导、选树典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进以“安全达标”为内容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在用监测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要向安全避险延伸,加快紧急避险系统的推广应用。对“六大系统”逾期不能建成使用或2011年底前未达到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最低等级标准的煤矿,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三是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基础建设。强化《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的落实,建立和规范煤矿企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和技术支撑机构,进一步明确煤矿企业的主体责任,保护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同时继续强化安全培训教育,加强三、四级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做好安全文化示范企业推荐评选工作。

(五)强化技术支撑,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一是强化煤矿安全中介机构的支撑作用,中介机构对评估评价、检测检验中发现的重大隐患,要及时报告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协助促进隐患整改消除。认真执行《吉林省煤矿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加强监督考核,严格资质管理,对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的,依法依规追究中介机构的责任,严重的要降低或取消相关资质。二是集中开展《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宣贯活动,完善煤矿技术管理体系。督促小煤矿集中地区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提高地质勘探水平,查明老空老窑分布,及时准确绘制图纸资料。鼓励、支持大型煤矿与科研院所、煤炭院校加强协作,开展重大灾害治理和先进装备的研发。三是加快煤矿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依托吉煤集团,建设区域性煤矿救援队伍,强化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救援能力。完善全省煤矿矿情及应急管理基础信息电子档案,推进煤矿应急管理平台建设。严格落实煤矿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撤人命令的决策权和指挥权。

(六)强化源头把关,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准入门槛。一是从严执行安全准入标准,并将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与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安全质量标准化、强制推行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改进延期审查方式,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监督检查。严格安全专篇审查,突出矿井开拓方式和安全系统设计两个重点,防止出现先天性安全隐患。督促建设项目严格按照批复的安全设施设计组织施工,落实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安全生产责任。凡安全设施设计批复之日起1年内不开工的、故意拖延建设的、建设期间非法违法组织生产的,依法提请地方政府予以关闭。三是深入推进煤矿整顿关闭。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资源枯竭、安全无保障、威胁大型煤矿安全生产的小煤矿,认真贯彻《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整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深入推进小煤矿整顿关闭,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

(七)强化工作配合,进一步增强煤矿安全工作合力。一是加强内部配合协作。机关各处室、各分局(站)要按照职责分工,各有侧重。机关处室要注重影响全省煤矿安全发展的重大隐患和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分析,注重专项监察的制定和落实;分局(站)要根据辖区煤矿实际,做好重点监察和定期监察,注重监察方式的创新和执法效能的提高。处室与处室、处室与分局(站)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真正实现全局一盘棋。二是加强与地方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健全完善相互通报、信息交流、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争取工作上更大的支持和配合。通过检查指导,帮助解决“监管力量不足、专业人才紧缺、监管水平不平衡”等有关问题,形成煤矿安全监察监管工作的强大合力。三是加强安全调度统计工作。及时调度掌握全省煤矿安全动态和各地煤矿安全工作的有效做法,定期分析、汇总和反馈事故情况、监察信息和有关数据,以便及时采取有效办法和措施应对新情况、新变化,把握工作主动权。

(八)强化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创新思路,务求实效,不断深化反腐倡廉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夯实思想道德防线。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内容,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进一步健全完善惩防腐败体系。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强化监督制约,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监察执法、许可证发放、资质资格认定等重要对象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继续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严肃认真地对待举报信访,做到件件有回音、有着落,坚决惩治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切实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九)强化创先争优,进一步提高监察队伍整体素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在今年的工作把创先争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继续以“争做安全发展忠诚卫士,创建为民务实清廉安监机构”为主题,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不断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注意总结先进,选树典型,大张旗鼓地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学习以刘春权为代表的基层监察员体现出的忠于职守、踏实肯干、率先垂范的优秀品质,以典型引领队伍,用信念凝聚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深入实际,带头创先争优,以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队伍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在这方面,骆琳局长、祖继副省长和金华局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同时,我们要在政治上更好的关心大家,特别是基层同志,在职务、级别、荣誉、表彰等方面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在工作上更好地支持大家,对于监察员清正廉洁,切实履行了职责,煤矿事故发生后,我们会理直气壮地保护我们的干部。在生活上更好的照顾大家,对分局交流干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解决通勤班车或者通勤补贴,坚持和健全休假、探亲制度,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幸福快乐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二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开展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全面了解队伍思想状况,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有意识、有计划地抓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努力为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爱煤矿安全监察事业又积极肯干的年轻同志创造条件,使其尽快成长。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决不让老实肯干的人吃亏。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积极推进竞争上岗选拔任用方式,逐步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注重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知识互补,增强整体功能。三是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局党组理论中心组的“龙头”作用和处级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坚持和完善理论务虚制度和干部培训制度,深入分析把握煤矿安全监察工作规律。重点抓好政治理论知识、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监察执法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加强信息工作,利用网站平台优势,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拓宽学习和交流渠道。以“金安工程”实施为契机,更新办公装备,强化操作培训,推进网络化、自动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要一如既往的尊重、关心、照顾老干部,全心全意地为老干部做好服务工作。在政治上尊重老干部,在精神上关怀老干部,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今年要做好活动室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活动室环境和条件。通过我们无限的关怀和服务,给老领导创造无限的幸福和快乐。

机关服务中心要强化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紧紧围绕“提升服务、提高效益”,集思广益谋出路、面向市场求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岗位,给职工增加更多的收入和福利,弥补经费的严重缺口。实施经济目标管理,制定相关激励机制,严明考核,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经济创收能力。

当前正值岁末年初,节假日和事务性工作都比较多,大家一定要做到统筹安排、忙而不乱,切实抓好这一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同志们,2011年的工作目标已经确定,工作措施已经部署,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让我们在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再接再厉,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以赴抓好落实,为开创吉林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新局面、实现全省煤矿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做出更大的贡献!

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 篇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职工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石化股份监〔2014〕235号)(以下统称《处分规定》)第五十三条规定:“对安全、环境、质量等事故、事件,监察部门按有关规定参与调查,并依照本规定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这一规定改变了过去此类问题由业务部门处理的管理权限,给予了监察部门参与调查并处理相关责任人员的制度依据,以规范执纪,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那么,对于此规定应当如何理解,如何让监察部门在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发挥好其应有的作用,便是我们监察部门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监察机构在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的职责定位

监察机构参与事故调查,要立足执纪监督的职责范围,既不能消极应付,也不能越俎代庖,首要任务是发现和搜集有关违纪违规的证据材料,并重点开展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违纪违规责任人的调查处理

一是参加对有关人员的调查询问,必要时可以单独进行。重点是通过询问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去发现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失渎职行为。二是对调取的涉及规章制度、安全生产与环保方面的相关文件、会议记录、承包合同、审批和许可文书、资质文书及台账等进行审查。重点对审批、许可及有关资质的文书进行审查。三是注意旁听对有关事故责任人员的询问或调阅有关调查材料。这些人往往既是事故直接责任人员又是知情人,通过询问或调阅材料可以从中了解许多隐藏的问题。四是参与调查组对事故调查结论的讨论,提出监察意见。

(二)对整个调查过程的监督

另外,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监察机构还应当履行好对事故调查过程进行监督的职责,保证事故调查公正、合法,符合程序地进行。监察机构同步介入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不应仅作为事故调查处理的参与者,同时也应作为事故调查处理行为的监督者;不仅应依法查办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有关人员的失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更应对事故调查处理的真实合法、客观公正进行监督;不仅要与事故调查组及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协作,还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实现对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程序与过程合规性的监督。

二、技术调查与责任调查相分离

事故调查是一个过程:是弄清事故发生的基本事实、分析事故原因、提出事故预防的合理措施及恰当处理事故责任者等一系列事件有序发生的过程,事故调查旨在广大职工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促使安全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对于事故调查可以分为技术调查(也可称为原因调查)、责任调查两类。

技术调查是指在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中发现事故原因的调查过程。技术调查强调科学技术的运用,旨在发现事故发生的原因,一切可能的原因。它是事故调查的主要部分,也是事故调查的根本目的所在。而责任调查是指在事故发生后,责任分析和认定的事故调查过程。责任调查过程强调的是执纪问责,主要解决事故责任人的违纪违法问题。 技术调查和责任调查是事故调查的两种基本类型,或者说是两种出发点、两种角度,共同构成整个事故调查过程。

其中,责任调查属于监察机构的职责,其他部门可以协助,而技术调查则属于其他专业部门的职责,我们不应当干涉。我们要做的就是理清技术调查与责任调查的界限,使两者相分离。

但是,监察机构如果在调查中或者调查结束之后,发现技术调查人员存在利用调查偏私包庇或者借机打击报复的情况,应该对其进行责任追究。造成恶劣结果的,还应该追究其违纪违法责任,这也是从责任追究的方面来督促相关人员能够保证自己调查的公正客观,使调查的结果能够最大程度的符合事实情况。

三、监察机构应与专业部门同步介入事故的调查处理

(一)有利于审理的公正及对过程的监督

虽然监察机构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不具备对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能力,须依靠专家来分析,但是同步介入有助于监察机构对事故的全面了解,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案件情况,与仅凭借调查组形成的报告来定性追责相比,可以让案件的审理结果更加的客观公正;同时,监察机构同步介入,可以实现对技术调查人员是否合规进行监督、对其在事故调查过程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以及对整个事故调查程序的合规性实行监督。

(二)有利于调查处理工作的科学合理

同步介入调查,监察人员可以对发现的疑点随时咨询专业人员;对于事故证据材料不全的,可要求相关人员及时补充证据、补充调查,帮助他们把工作做深做细,避免在调查组解散后难以再调查补证的困难。

综上所述,监察机构要在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发挥好其应有的作用,首先要把握好自身的职责定位,其次要厘清技术调查与责任调查的界限,最后,监察机构还应与专业部门同时介入事故调查。

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制度改革研究 篇7

在我国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当中, 煤矿资源的使用比重一直占据着比较高的位置, 而且由于我国的天然气较少、石油资源贫乏的先决条件, 决定了在以后我国进行工业生产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煤炭都将作为基础能源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并处于我国的主体地位。当前我国在进行煤矿挖掘和开采的过程中, 频频发生灾害事故, 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故对建立有效的煤矿安全监察制度, 并对现有的煤矿安全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 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的现状

为了保证我国现有的煤矿企业生产安全、保护煤矿生产职工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我国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次会议中, 通过了根据我国煤炭法、矿山安全法有关条例的相关规定而制定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以及国务院关于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改革的相关决定, 并对煤矿安全正式施行监察制度。与此同时, 我国国务院在1999年12月30日正式决定设立了对煤矿生产进行实施安全监察工作的煤矿安全监察局, 该举措也标志着我国对煤矿监察制度的正式改革[1]。

我国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我国的各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直辖市分别建立了相应的负责煤矿监察工作的煤矿安全监察局, 与此同时, 煤矿安全监察局还在各大中型煤矿产区设立了相关的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根据我国煤矿安全监察的有关条例规定,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是依法行使相关的监察职权, 而且不受任何组织和相关人员的非法干涉。

2 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2.1 煤矿安全监察单位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界限不明确

国家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和检查, 并通过相关的检察法律手段来强制推动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益, 依据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来进行依法执政, 对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进行调查和处理, 根据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对企业的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 继而维护企业的安全生产严肃性以及劳动工人的合法权益。虽然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制度已经建立, 但其相关具体的体制规定并没有完全的理顺和实施, 相关的法律责任追究渠道也并不通畅。而且在我国的部分省、市以及自治区中, 经常把相关的煤矿安全生产监察机构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进行合并, 也同时选用同一批人员来进行工作, 使得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交叉混杂, 两者的关系也很难进行理顺, 继而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检查的执法力度以及执法渠道的通畅性。

2.2 监察过程中的执法力度不够

由于在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检查的过程中, 监察执法人员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存在相互交叉性, 使得煤矿安全生产监察执法人员在进行追查煤矿事故责任人及其事故相关人员时, 很多环节都涉及到了煤矿安全生产监察执法人员的本身或者是其头顶的直属上司和领导。故在其进行执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领导关系、亲友关系以及同事关系, 这样混乱的关系网使得其想要进行严格、正确的执法变成了纸上谈兵, 继而导致煤矿安全生产监察部门的形象和力度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从根本上削弱了我国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公正性、公平性以及权威性, 更有甚者甚至出现的了监察执法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以及寻思隐蔽的现象。

3 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相应的改革措施

3.1 建立独立的具有权威性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及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等与煤矿安全检查相关的部门在工作当中代表国家进行执法行为的机构, 故在对其进行设立的过程当中, 应赋予其相应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代表了国家对于企业的煤矿安全生产具有监督、监察和审查的作用, 其在实际煤矿开采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煤矿的非法开采行为, 对安全生产法的具体实施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继而从根本上保护了煤矿生产者的劳动保护权与生存权。煤矿安全监察代表着煤矿生产单位和煤矿生产管理单位之间的被监督与监督的关系, 即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对象与煤矿安全监察执法者之间的关系。故为了便于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顺利进行硬件二者进行分割, 使二者可以各自独立的进行煤矿监察和管理的工作展开, 令二者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继而实现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总体监察与地方管理。

3.2 依法加强煤矿安全监察力度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保证其进行安全生产安全监察制度的主要方式是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督。在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时的标准就是我国制定的相应的法律法规, 故我国的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基本部门必须加强相关的执法力度、煤矿监察体系, 继而使其的行政执法意识能够得到增强。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必须以煤矿法的相关规定作为其监察行为的准绳, 并进行依法行政以及依法检查活动, 使得在其进行煤矿安全监察的过程当中消除干扰, 严肃法纪。与此同时,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部门的相关执法人员还应在工作当中树立我国监察部门的权威性, 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 继而使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制度从根本上得到改革。

4 结论

综上所述,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具备煤矿安全监察制度, 但其在对煤款安全进行监察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并没有降低煤矿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 故加强对现有的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的改革是扭转目前我国煤矿安全形势的重要措施。在进行煤矿安全监察制度改革的过程中, 必须真抓实干, 在改变固有的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理念的同时对其进行全方面的整理和改革, 在进行煤矿安全监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自身所具备的独立性、真实性以及权威性, 继而从根本上杜绝矿难的发生。

参考文献

我国煤矿安全监察激励机制研究 篇8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监察,激励机制

为了能够解决煤矿安全监察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要不断完善安全监察体制机制。除此之外,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煤矿安全监察法律法规, 严格明确相关职责, 不断提高煤矿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同时煤矿还要加强对安监员的监督, 构建透明的监察运行机制, 减少煤矿的安全事故。

一、监察激励因素的划分

监察激励因素是指能够调动安监人员工作积极性, 推动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严格执行安监活动。通过对传统激励机制进行研究发现, 对激励因素进行合理的划分可以更好地满足安监人员需求。

(一) 非对称信息与委托代理

有效的信息收集推动安全监察活动的进行, 安全系统能否顺利运行于知识、信息在监察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安全监察人员来说要削弱信息的差别, 促使监察活动的顺利实施。委托代理关系是指在建立契约前后, 双方所了解和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这种关系就被称为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是指掌握信息多的参加者;委托人是指掌握信息少的参加者。从安监活动角度考虑, 政府安监机构要与企业、安监人员构成委托代理关系。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理委托代理问题, 就需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从经济学角度考虑, 要尽可能的重视剩余索取权的使用, 并且还要坚持以下的原则:第一, 代理人不工作时所获得收益低于代理人参与工作中所得的净收益;第二, 代理人要向着委托人要求的方向而努力。

(二) 需要、动机以及行为

最近几年, 随着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 激励理论开始从单一的金钱刺激向着其他激励理论演变, 但是与需要、动机、行为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一, 需要。需要是对客观要求准确反应, 其中还包含有对生理性的需求和物质性的需求。通常情况下, 每种需求都可以准确的划分为两种成分, 第一种成分是方向性、定性的成分, 其主要目的是反映特定目标的指向性, 指出的目标又被称之为诱导因素;另外一种成分是活性的、定量的成分, 其主要是反映对特定目标的强烈程度。其二, 动机。对于煤矿来说, 企业对煤矿的安全投入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对安监人员来说, 其所需要的东西主要是自己所掌握的各种资源以及奖酬, 例如荣誉、职位以及薪酬福利等。其三, 行为。各类安监人员的行为千差万别, 企业也是一样的。当决策可以满足需要, 企业和安监人员会面临着选择多种行为方案的机会, 通过选择不同的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安监人员、企业的需要。

(三) 划分监察激励因素的根据

从管理学角度来讲, 安全监察激励因素不仅可以满足安监人员的内在性需要, 而且还能满足安监人员的外在性需要。激励因素分为内在性、外在性激励因素两部分。这里所提到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是按照满足的来源来划分的。内在性激励因素主要来源于安监工作本身, 与外在性激励因素相反, 同时内在性激励因素还与安监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其满足感与安监工作本身等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内在性激励因素相对比较抽象, 需要安监人员自己从中感受。外在性需要指向制定好的目标, 并且依靠组织所控制和掌握的资源来完成, 换句话来说组织通过自身所掌握的、控制的各种资源来引导安全人员来完成安监活动。

二、安全监察激励机制的设计

从安全监察激励机制角度来讲, 激励需要以安监人员为中心, 尽可能多的体现安监人员的个性化。机制则是以系统内在关系的认识、各个要素作为基础, 同时对人的行为给予理性重视, 因为其能够提高安监活动的制度化。制度化与个性化是相互统一的, 在组织中要尽量构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安全监察激励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追求制度化与成员个性化的平衡点。

(一) 安监激励机制的内涵

第一要素, 相关诱导因素的集合。合理的诱导因素能够更好地调动安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其中包含了组织所掌握的各类信息, 与组织成员外在性、内在性的需要相符合的因素, 并且还要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在提取诱导因素的时候, 往往要调查、分析以及预测安监人员的需要, 然后再根据组织所拥有的薪酬资源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的奖惩方式, 其中分为外在性、内在性这两种奖励方式。第二要素, 行为导向制度。其主要是组织对安监人员所向往的行为方式、努力方向的规定。在组织中, 由于诱导因素的存在, 可能会导致安监人员的行为朝着多个方向发展。在安监人员中要正视安监人员的行为, 并且还要矫正安监人员的行为。第三要素, 行为幅度制度。其主要是指诱导因素激发安监行为的控制规则。其一, 资源约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安监行为幅度的影响。资源的分配不同很容易导致安监行为幅度的变化。其二, 在相同的资源环境下, 安监行为强弱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第四要素, 行为环境制度。其强调的内容主要是客观环境对安监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个体的差异通常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 而且个体行为的差异主要受不同环境的影响。第五要素, 行为归化制度。安全监察活动是一个分工协作的工作, 其可能会涉及不同群体的利益。处于均衡状态下的群体, 在这一环境中还包括了群体成员的个性、群体成员的看法。上面这种五种制度都是安全监察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 在这五种因素中诱导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四者起着规范行为以及制约行为的作用。

(二) 激励机制设计的模型

安全监察激励机制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监人员的个人需要是激励机制设计的基础;激励机制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将安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安全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 以更好地确保组织与个人利益的和谐发展;分配制度和行为规范是激励机制设计的核心。本文的安全监测机制设计模型中包括组织目标体系、诱导因素集合和个人因素集合这三个部门。其一, 组织目标体系。在外部安监激励体系中, 政府政策、安监制度等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外部激励因素, 而组织内部奖酬属于内部激励因素, 并且将外部激励因素与内部激励因素共同作用于组织目标体系, 并且在激发安监行为中, 外部、内部因素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内部安全监察激励体系中, 通常将企业目标划分为安全与效益两方面。其二, 诱导因素集合。诱导因素一般划分为内在性、外在性诱因这两个部分。内在性诱因主要是指工作本身对安监主体产生激励作用的资源。外部性诱因又可以划分为各种福利、经济性奖酬等激励资源。安监人员要积极参与到组织中, 并且要给予其适当的奖酬, 调动安监人员工作的热情。其三, 个人因素集合。个人因素集合也可以分为内在性与外在性激励因素。内在性激励因素是指安监人员对工作的偏好, 并且还取决于个人价值观。外在性激励因素一般是指安监人员对经济性奖酬和各种福利的需求。个人因素还由于个人的需要来确定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影响安监人员的行为, 从某种程度来讲对人的需求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总结

目前, 煤矿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煤矿安全与否不仅企业内部和社会的问题, 而且也决定着百姓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 决定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煤矿安全监察已经成为政府部门最为关键的公共管理活动。由于我国煤矿安全状况一直不太理想, 究其原因, 我国的国家监察、地方监管等存在着重复监察、监察人员缺乏监督制约等。因此煤矿要做好安全监察工作, 确保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郑云娟.论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对安全生产的保障[J].学术交流, 2011, 8:63-65.

[2]慕庆国.基于可拓的灰色煤矿安全监察方法研究[J].中国煤炭, 2012, 38 (1) :96-98, 116.

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 篇9

现阶段, 煤矿安全监察手段仍然是以人为主体, 以各种作业记录及人员定位为依据, 只能检查某一时间的作业过程, 不能充分证明整个施工过程安全措施执行到位。且检查过程人为因素多, 容易产生腐败, 需要较多高素质管理人员应对, 从而导致人力资源及监察过程的高成本。为降低安全监察成本, 有效对安全生产过程进行监督, 本文对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安全检查手段进行技术及经济可行性分析。

1 技术方案

该监察系统以个人为视频数据采集主体, 以全场视频为辅助, 即个人佩戴便携式微型防爆本安视频监控摄像机, 在作业现场进行8 h全过程录像, 整个作业场所在合理位置布置全景摄像头, 对整个作业现场进行整体监控。个人摄像机体积为1 cm3, 集成无线通信模块, 挂在安全帽前沿, 对前方作业现场进行8 h全过程录像, 录像缓冲内存100 MB。全景防爆摄像头采用127 V电源, 可24 h录像。视频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至井下无线通信基站, 然后经井下环网光缆, 传输至地面调度室服务器, 服务器通过internet千兆网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服务器备份。云端服务器利用大数据软件结合人员定位、检测监控系统对视频数据进行实时智能分析, 并将分析结果反馈至矿井调度室服务器。

2 技术可行性分析

目前市场普通的微型摄像头有针孔式摄像头, 体积可小至1 cm3, 足够方便携带, 电源采用20 000 m A防爆电源可支持12 h连续摄像, 足够现在井下8 h工作制员工使用。井下巷道色调单一, 录像压缩率高, 采用3gp录像格式, 视频分辨率为240×320, 每小时录像约占用50 MB空间, 占用量极少, 每人每天8 h占用400 MB空间, 每年除去双休日, 使用252 d, 每年占用空间98 GB。无线传输基站采用POP2032-RS232模块, 实现低功耗无线传输, 稳定可靠, 使用100 MW发射功率, GFSK调制, 可靠传输距离可达1 500 m。借助矿井环网光缆通信, 将视频录像传输至地面调度室服务器, 调度室服务器再传输至云服务器。目前360云端个人服务器可提供2TB的个人免费使用空间, 且云存储免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按照每人每年占用空间98 GB的空间计算, 可存储个人20年的工作现场数据。云端服务器处理速度快, 采用大数据图像软件进行分析, 能够智能识别现场传输数据的时间, 重大现场的安全隐患, 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行为, 及时将分析结果传至矿调度室, 方便矿安全监察人员对现场的隐患进行及时纠正。

3 经济可行性分析

以某煤业公司为例, 进行经济成本比较分析。某煤业公司共12个矿井, 集团公司设安监局和安监小分队, 安监局共30人, 安监小分队22人, 每人月平均工资5 000元, 年人力资源成本 (30+22) ×5 000=26万元。每月每个矿井需要进行2次, 日常检查。需乘坐依维柯19座中型客车, 各矿井平均车程40 km, 往返需要80 km, 每次检查耗油18 L, 当前93#汽油油价为6.2元/L, 需要油费111.6元。每月需要24次检查, 共计消耗油费2 678元, 车辆行驶1 920 km。一辆依维柯中型客车价格约25万元, 厂家标准行驶20万km报废, 每公里折旧费用为1.25元, 每月行驶1 920 km, 汽车使用折旧费为2 400元。综合每月监察成本为5 078元, 每年费用为6.1万元。人力成本与安全监察成本折合人民币32.1万元。各矿井安全监察机构平均20人, 月平均工资4 000元, 共12个矿井, 每月需支出人工工资20×12×4000=96万元。某煤业公司安全监察总成本为26万+6.1万+32.1万=134.2万元。各专业机关部室同时也可通过远程查看减少到现场监察的次数, 具体费用暂且不计。

由技术可行性分析可知, 其经济成本只需支出微型防爆本安视频监控摄像机, 无线数据传输基站以及开发煤矿用大数据图像智能分析软件的费用。微型防爆本安视频监控摄像机目前市场售价50元/个, 使用年限为10年, 每个矿井下井人数平均2 000人, 购买费用50×2 000×12=120万元。全景防爆摄像头目前市场售价1 000元/个, 每个矿井重要现场作业地点需要10台, 共计1万元。无线数据传输基站目前市场售价为2 000元/个, 每个矿井需要5个足以满足要求, 12个矿井共需2 000×5×12=12万元。云存储费用为免费存储20年。开发煤矿用大数据图像智能分析软件约需20万元, 可无限期使用。技术装备总投入为120+1+12+20=153万元。其中消耗品133万元, 平均每年投入13.3万元, 相比134.2万元的安全监察费用, 每年可节省120.9万元, 一年半左右便可回收成本。

4 安全效益分析

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 篇10

一、我国煤矿安全监察的基本内涵

煤矿安全是煤矿企业不容忽视的工作, 因此做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的煤矿安全监察是指国家任命和指派有相应资质的安全监察机关和检查人员, 代表国家对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生产组织及工作人员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及其有关法规、条例和标准情况进行监督、纠正和惩戒, 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 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和安全。

二、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科学的、可行性强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是管理和调节煤矿安全生产运行的指挥棒, 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制度保障。结合近些年来发生的特大重大矿难事件, 对我国现行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进行反思, 我国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 安全监察体制主体存在重复性

多元化的管理机制是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主要是由国家的煤矿安全监察与地方煤矿安全监察共同监管 (省、地市分别都设有安监局、煤监局、煤炭工业局, 县一级设有安监局、煤炭局) , 最后由企业的相关人员负责监管。国家的安全监察局与各个省的监察分局之间相互监察、相互监督, 若发现问题, 及时上报, 并及时下发整改通知。

这些部门分别依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的规定, 对煤矿业进行安全工作监察, 这种组织机构之间的重叠,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协调, 难以形成合力, 容易产生职能交叉、权责不分明等问题。遇到煤矿事故问题, 机构之间相互指责, 相互推卸责任, 一旦发生重大的矿难, 整个地区甚至整个省所有的煤矿产业全部停业整顿, 此种治标不治本的安全管理模式, 起不到根治事故的效果。马克思曾经说过“为了100%的利润, 有人敢践踏一切人间的法律;为了300%的利润, 有人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上绞架的危险。”不少煤矿企业的老板会受到追求高额利润目标的驱使, 无视法律、漠视生命, 在整顿检查期间偷偷生产, 容易造成更多安全事故的发生。

另外, 组织机构不具有独立性, 国家安全监察局和地方政府对各地煤矿安全监察局进行双重领导和双重监督, 地方政府出于一些特殊的利益关系或者对局部利益的考虑, 会影响其在执法过程中的抉择, 进而影响执法的严肃性和结果的公正性。

(二) 我国煤矿安全监察立法上的缺失

虽然我国在煤矿安全立法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 但经过法律学者和广大群众几十年的努力, 从形式上, 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煤矿安全法律体系, 如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 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等行政法规, 还包括一些地方性法规以及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总局和一些直属机构发布的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部门规章。但是, 由于多种原因, 这一法律体系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 立法指导思想较落后。

贯穿我国全部立法活动的基线和准则就是立法原则和立法指导思想。建国初期, 我国立法指导思想奉行“宜粗不宜细、原则化、概括化”,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全面建设, 使得政治, 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形成有法可依的局面。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过实践证明渐渐暴露出这种立法指导思想的滞后性, 相关法条之间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而煤矿安全涉及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 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因此, 在当前注重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形势下, 我国在煤矿安全立法上需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立法指导思想。

2. 法律可操作性较弱。

部分法律的规定过于理想化和原则化, 不切合实际, 如《安全生产法》第90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 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 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 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大事故, 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但是对于此处的重大事故如何界定, 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达到何种程度构成犯罪等问题, 没有一个统一的、可操作性的标准;对于违反煤矿安全规定施行行政处罚的标准也不具体, 如《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第37条规定“煤矿井下采掘作业, 未按照作业规程的规定管理顶帮, 露天未按照设计规定, 进行采剥作业, 对深部或临近井巷造成危害的, 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改正, 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关于未按照作业规定的顶帮现象, 不同面积的处罚如100平米和1平米是否相同?在现实中对于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就存在着相当的难度, 难以把握处罚的尺度;煤矿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而我国的《矿山安全法》只有50条, 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只能依据劳动部的《实施条例》和各省的《实施办法》这些下位法, 当上位法与下位法出现冲突时, 知法和守法都难以适从。

3. 自由裁量空间较大。

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罚款的行政处罚, 由于对于罚金的具体数额规定不够详细、不够具体, 因此执法尺度不一致, 自由裁量的空间较大。违法行为相同但是处理结果却不相同, 造成执法的随意性, 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措施

科学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是贯彻落实煤矿安全领域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是促使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针对上面对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制上的问题进行分析, 笔者对于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措施。

(一) 健全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

1. 健全安全监管机构设置。

用委托代理的关系来对我国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进行诠释, 煤矿安全监察的委托人是国家安全监察局, 代理人是各类安全监察员, 顾客是煤矿。从委托人———代理人———顾客的关系上看, 不难看出, 存在着代理人过多的问题, 既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安监人员, 又有煤矿安全监察局的安监人员, 还有煤矿工业局的安检人员, 对于这种多重代理的现象产生出的职能交叉、监管缺位, 需要重新建立委托代理人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在煤矿安全问题上, 不管是国家安全监察还是地方安全监察,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 都是在进行监督监察的工作, 区别就在于一个是重点检查、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 一个是对日常的生产操作进行监察, 而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日常基本管理则是煤矿企业自身的工作。因此, 建议对监察资源进行整合, 撤销省、市、县的煤炭工业管理局, 将煤炭局的服务职能和提供生产技术指导的职能交由中介机构来进行有偿服务, 煤炭局原有的安全监察职能由煤矿安全监察局来完成, 进而将安全监察主体也进行整合。

2. 将现在的三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延伸到四级, 即设立县级

煤监局, 各级煤监局隶属于各级安监局, 统一在安监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这样对于煤矿安全的监察, 从中央、省、市、县只有一个监察部门, 建立起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安全监察机构, 可以避免因监察主体的重复而导致职能交叉、多重执法。

(二) 完善煤矿安全监察立法

1. 公民生命权入宪。

生命权是作为一个人所应享有的最根本的权利, 是建设法治社会的理性和道德基础。对于生命权的价值,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或个人会公然持否定的态度, 但现实生活中漠视生命权、侵害生命权甚至剥夺生命权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因此在国家的立法体系、政策的制定, 法律制度的具体运行操作过程中应加强对人的尊严和生命权的价值进行关注。

我国现行的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2条规定:“加强劳动保护, 改善劳动条件”, 是有关安全生产最高法律效力的规定, 但是这一规定只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 使公民生命权这一至高无上的人权得到高度重视。安全法应从公民权利的角度进一步加以明确, 从而使煤矿安全生产法在价值取向上以宪法为根据, 立法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立法的核心放在保障公民生命权上来。

2. 提高煤矿安全监察法律的可操作性。

2000年以前, 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主要法律依据是《矿山安全法》和《煤炭法》, 确立了新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后, 当时的法律法规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法律法规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没有统一标准的执法主体, 对于该种情况, 建议尽快修订上位法与下位法相矛盾的法律法规, 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执法主体。如果出现矛盾, 根据《立法法》对各自效力的规定, 使煤矿安全监察法律、法规更具权威性、确定力和约束力。

3. 需要进一步细化有些条款的规定, 增强法律的操作性。

如在赔偿标准方面, 在2004年以前, 对于在煤矿安全事故中发生死亡的矿工, 赔偿标准国家规定为每人1-5万元;2004年, 山西省在连续发生两次矿难之后, 山西省政府出台政策“山西各类煤矿若违反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导致发生死亡事故者, 除依照有关法律严格追究矿主的责任外, 矿主对死亡职工的赔偿标准每人不得低于二十万元人民币”。目前为止, 我国矿难死亡赔偿金额最高的是2009年平顶山的“9·8”矿难, 每人总额为40万元。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我国公民死亡赔偿一般按照死者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的20年计算。细心的人会发现, 赔偿金额与事故发生率和死亡人数之间, 存在着有一种奇怪的对应关系。赔偿金额的节节上涨, 所对应的, 是事故发生几率和死亡人数的渐次下降。提高赔偿金额并不是解决煤矿安全的所有问题, 但可以对矿主从经济上进行约束。因此建议, 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核定煤矿安全事故死亡赔偿标准, 用经济的手段约束煤矿安全生产。

摘要:近些年来, 矿难频繁发生, 煤矿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现有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通过对煤矿安全监察的内涵进行阐释, 并对我国煤矿安全体制在煤矿安全监察主体和煤矿安全监察立法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提出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几点措施以满足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监察,监察体制

参考文献

[1].幕庆国, 王端武, 王永生.现代煤矿安全监察体系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2].杨利平, 赵彦文.浅析农民矿工的“权利贫困”.沈阳工程学院报, 2006 (7)

[3].杜来春, 蔡世明.提高煤矿安全监察水平的措施.江西煤炭科技, 2009 (3)

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 篇11

关键词:用电监察;安全用电;改进措施;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用电监察旨在通过用电环节和用电方式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用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改进措施确保电力事业发展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环境。我国的用电监察工作随着电力事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和电力事业人才优势的发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用电监察管理方式不到位,管理手段不科学等原因,我国的用电检查工作中的安全用电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立足于用电监察中工作的实际,从问题入手,分析造成此种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地方法和手段,确保用电监察的安全性。

一、用电监察中的安全用电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违章用电问题凸显

在用电监察工作中,我们发现违章用电的现象仍然多发,成为用电监察工作中面临的安全用电的一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违章用电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且违章用电的技术性不断增强,但对于用电监察工作来说,监察队伍的整体专业化水平不高,采取的监察方法不够科学,因此,对于较多隐蔽性的高技术含量违章用电行为不能有效的发现和查处。仍然存在较多的违章用电行为,为电网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同时造成了电力资源的浪费,为电力事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用电监察中安全用电检查不完善

用电检查中安全用电检查不完善是用电安全问题的有一个表现形式。用电监察工作应该分为定期监察和专项监察环节,不同的监察环节所涉及的监察重点是不同的。首先,对于定期监察来说,用电监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客户基本信息的监察、用电设备安全运行情况的监察工作、操作电源系统的完整性监察、电能计量装置的监督检查以及电气设备各种联锁装置的安全性监察等等,专项监察主要包括营业普查、经营性监察、工程检查、事故性检查、防冻监察、防汛监察、防雷监察和保电监察等环节。但是,当前我国的用电监察对于定期监察和专项检查缺乏专业性的分工,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监察工作,缺乏重点。

二、用电监察中安全用电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严格用电监察工作岗位标准

为了切实做好用电监察工作,严格用电监察工作岗位标准,明确岗位责任和权限是做好用电监察中安全用电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用电监察班组负责制,将责任进一步细化,分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追责与奖励机制,使得每一位监察工作人员明确责任义务,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其次,要严格贯彻和落实用电监察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用电监察工作,根据用电监察周期和突发性情况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展开用电监察工作。用电监察工作要依法有序进行,对所管辖客户的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和电工进网作业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切实做好季节性的用电监察工作,如汛期用电安全检查、雷雨期用电安全检查等。

(二)加强技术性实践研究,确保用电监察工作的针对性开展

用电监察工作是电能营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电能监察工作开展的好坏与监察队伍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从当前违章用电和窃电发生的现实情况出发,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的额发生表现出高技术性的发展趋势,因此,为了切实增强用电监察工作的力度和效果,需要以技术性发展为依托,积极采用现代电力监察技术和检查手段,对电能影响手段进行适时的监控,及时发展用电监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的制止和预防。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用电监察工作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察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使得每一位用电监察技术工作人员分工合理,协同动作,有针对性地展开用电监察工作,同时能够增强监察工作的预见性,与当前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同步,构建常态化、宽领域、多层次的现代用电监察工作管理体制,确保电力事业的安全有序进行。

三、结束语

用电的安全性是电力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做好用电监察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用电的安全性,当前,从我国用电监察工作的发展现状入手,不断完善相关的用电安全监察流程和监察手段成为增强用电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需要进一步立足于用电安全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严格、规范的用电监察工作岗位责任制度,并且以技术性为依托,积极打造一支业务精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用电监察管理队伍是用电监察工作发展的重点。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积极构建现代化的用电监察管理体制,不断增强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鹏飞,韩继华.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机电信息,2012(33):102-124.

[2]李剑峰.反窃电的用电监察工作经验[J].煤矿机械,2012(09):77-78.

[3]王斌.浅谈用电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2(04):22-24.

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 篇12

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对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前提, 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的要求, 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 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对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搞好煤矿安全生产,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发展是第一要务, 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涉及人, 给一些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伤痛, 安全生产工作搞不好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 安全发展就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以人为本。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 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方针。

当前新形势下,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目前煤矿的安全生产的可靠程度仍然很低, 经济快速发展与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善, 煤矿的安全生产事故控制能力仍然距离政府和人民的期望有一定差距。煤矿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安全保障条件不到位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足、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对安全生产构成的压力很难一时缓解。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的工作措施、业务能力与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还有不少差距。面对这些新形势、新任务, 我们既要看到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 看到党和政府加强安全生产、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强决心, 为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地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也要从理性的高度来认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还要看到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根本好转责任重大, 任务艰巨。因此, 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的主要矛盾是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必将导致事故隐患的不断出现, 事故多发且难以控制。所有这些矛盾和存在的问题, 要求我们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 紧密结合实际, 深入研究分析, 来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出现的新问题。

二、10年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和提高。

1.煤炭产量增加, 伤亡事故大幅下降。

10年来, 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产量由1999年的6621万吨增加到2009年为6.006亿吨, 增长近10倍。煤炭产量由1999年占全国总产量的6%提高到2009年的20%, 跃居全国前列。全区煤矿的死亡人数, 由1999年的314人减少到2009年的33人, 并连续4年实现了死亡人数控制在百人以内。10年间, 全国煤矿死亡人数下降了62.4%, 而自治区下降达99%。死亡人数由1999年占全国的5.6%下降到2009年只占全国的1.2%。百万吨死亡率由1999年的4.742下降到2009年的0.055。自治区已实现连续6年百万吨死亡率降到1以下, 比全国平均值低了96%, 仅次于山东省, 列全国第二位。

2.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成果显著。

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始终把小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作为一件大事紧抓不放, 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对全区煤矿进行扎实细致的摸底排查, 各部门联合采取措施, 提出了全区500处停产整顿关闭煤矿名单。经过各方努力, 小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矿井数量由1999年末的2009处锐减到2009年的606处, 减少1403处, 关闭了近70%小煤矿, 提前3年完成了整顿关闭小煤矿任务。

3.煤矿的装备水平和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近3年来, 我区煤矿经过整合技改, 不断引进先进技术、采用先进装备, 提升了办矿水平, 为科技兴矿夯实了基础。同时, 成建制的引进国有重点煤矿施工、采掘队伍, 大范围、多层次地开展全员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为煤矿的现代化管理以及煤矿安全监察、监管提供了可靠保证。自治区煤矿的单井年产量由1999年的3.5万吨提高到2009年的100万吨以上, 增加了27倍。煤矿机械化率由当初不足30%提升到90%以上, 全区基本消灭了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

4.煤矿瓦斯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始终把瓦斯防治作为预防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 落实瓦斯治理“七项措施”和“十二字”方针, 制定实施瓦斯治理监察方案, 全区重点矿区和重点矿井均建立了地面或井下移动瓦斯抽放系统, 基本实现了先抽后采, 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瓦斯抽采率已基本达标。建成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各类煤矿已全部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 5个重点产煤盟市已实现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联网。近年来, 全区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明显下降。

5.煤矿安全监察执法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立足煤矿安全国家监察的定位, 着力健全完善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各项制度, 层层落实监察执法目标责任制, 不断加强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监察执法水平, 实现了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我们始终把加强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努力探索“三项监察”新方法, 不断加大监察执法力度, 在全区煤炭产量连续几年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并不断趋向好转, 赢得了自治区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的支持与信任。

三、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0年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但并未得到群众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和理解, 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发生后, 对于地方政府及监察、监管等部门的责难之声充斥新闻媒体, 电视、广播及互联网上的相关报道随处可见。随着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力度的日益加大, 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部门责任增加, 由于事故被追究责任的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人员不断增加, 煤矿安全监察执法人员的处境非常困难,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的道路仿佛也越走越窄,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地位日益下降, 已由最初的煤矿“警察”沦为事故调查当中的“责任者”, 效仿美国的垂直管理煤矿安全监察体系和工作方式已与成立之初所描绘和设想的美国式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和工作方式相距甚远。

反思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所走过的10年历程, 尽管在监察执法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根本上还是体制与机制的问题, 特别是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不落实的问题。随着煤矿安全监察地位的不断下降, 我们总结煤矿重特大事故难以控制的原因, 对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自身执法能力和当前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等方面进行分析, 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煤矿安全监察成立之初就先天不足, 监察人员没有受过全面的专业培训, 专业素质不高, 业务能力、专业水平、监察执法能力参差不齐, 在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下, 已不能完全胜任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煤矿监察执法队伍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进入监察队伍后, 只进行过为期1个月的岗前培训, 以后几乎再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 知识更新严重滞后, 知识老化已经影响到监察工作。二是煤矿安全监察专业知识不全面, 多数人员专业知识缺失, 学习采煤专业的, 机电专业知识缺乏;机电专业的, 不懂采煤、通风等知识, 煤矿安全监察由于专业限制而造成严重的执法缺失。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机电专业监察人员已明显不足, 专业结构已呈现出不合理现象。三是监察人员流动范围小, 进退机制实行难。由于没有与地方干部交流的渠道, 近几年虽然选派年轻干部到地方和基层挂职锻炼, 但挂职结束后, 又全部回到原单位, 交流范围较窄。四是工作环境特殊, 津 (补) 贴、福利待遇和职工住宅均不如当地政府其他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技术含量高, 体能付出大, 面对的工作环境艰苦、复杂、多变的危险, 工资标准低于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力量严重不足, 监察矿井数量过多, 装备老化, 不能对矿井进行全面细致的监察工作, “三项监察”难以到位。目前, 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力量十分薄弱, 全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共有155人行政编制, 其中省局60人, 下属4个监察分局95人。省局2个监察业务处13人, 乌海分局25人, 鄂尔多斯分局25人, 赤峰分局25人, 海拉尔分局20人, 并且各监察分局领导干部基本占总人数的1/3左右, 粗略统计, 真正从事一线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人员只有2/3左右, 约60人。目前, 全区煤矿数量约600多处, 平均每名监察人员监察矿井数为10处。个别分局还由于人员内部调配, 平均每名监察人员监察矿井数达到了15处左右。加之自治区幅员辽阔, 12个盟市有11个产煤, 遍地是煤, 监察区域范围广。因此, 以这样数量的煤矿安全监察人员, 以目前1个科室配备1辆车的装备, 以必须2 人共同执法的方式, 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难以按照正常的监察执法计划覆盖辖区内几个盟市旗县 (区) 的众多煤矿, 难以对所有煤矿进行有效地、全面地安全监察, 难以及时和有效地控制每一个煤矿井下的事故隐患。

3.监察执法有待进一步进行规范, 执法的随意性仍然存在, 执法文书约束力小、造成执法不严的问题比较突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监察执法程序和处罚依据, 仅从大的方面粗略规定了煤矿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如何进行处理和处罚的办法。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具体操作, 这样就给监察工作中留有一定的处理和处罚空间, 造成在监察执法过程中监察人员执法的自由裁量权较大, 对煤矿违法、违规的行为处置不力。对监察发现的问题存在整改情况不及时跟踪监察, 复查不及时的问题。对于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煤矿, 也存在处罚不力的现象。

4.矿难多发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所承载的过重的煤炭生产任务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担, 严重影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效能。我国煤炭产量世界第一, 煤的消费占了能源总量的74%,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 牵动着中国经济发展全局。煤炭开采采用的是高密度、高强度、高危险的采掘作业方式, 不安全因素是所有行业中最大的。近年来, 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对煤炭需求快速增长, 煤矿的生产能力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促使煤炭价格一路上涨, 煤炭行业持续处于卖方市场, 刺激了煤矿的超能力生产。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丰厚的利润空间, 促使煤矿企业和地方政府用增产增收策略代替了适度规模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策略。以衡量经济指标的增长作为衡量地方政府的政绩, 促使产煤地区的地方政府和煤矿主要负责人都非常看重煤矿生产的巨大经济效益和丰厚利润。煤矿企业为了完成煤炭生产任务, 政府为了完成经济指标, 促使煤矿突击生产, 甚至带着隐患生产, 这就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目前, 我区各类煤矿基本处于满负荷、超能力生产状态, 煤矿安全生产的压力很大。未来的煤炭供求矛盾将会更为尖锐, 高位运行的煤价更是涨势惊人, 煤矿企业和地方政府是不会放过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依法监察、执法严格, 则会因为煤矿企业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和超能力生产而受到停产整顿的处罚。这样势必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不满意。如果让地方政府满意, 则煤矿安全监察就存在监察执法不到位的问题。这是目前煤矿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也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难以依法监察、严格执法的根本原因。

5.问责制的实施存在着过于简单化, 国家缺少对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在政治上的保护措施。《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务院第302号令) 颁布实施以来, 对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认真履行煤矿安全监察职责, 促进煤矿搞好安全生产, 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是, 随着煤矿事故调查处理力度的加大, 煤矿安全监察与监管在事故中负有同样的职责, 一出事故就简单化地认为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有关的人员和部门领导都有责任, 凡是事故发生都认为是监察、监管人员工作不到位, 必须处理煤矿安全监察和监管人员、地方政府分管安全的领导, 否则, 就不能给社会和舆论有一个交代。这样做的结果, 既影响到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人员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煤矿安全监察与监管工作有力开展。对监察与监管人员在事故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如何进行处理, 国家层面始终没有出台明确的界定失误、错误与犯罪的标准和依据, 仅有一个内容模糊的免责文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 事故调查组中的管理组人员由于不了解煤矿开采的特殊性, 往往不能正确区别煤矿监察、监管人员在工作中的失误、错误与渎职、失职的界线, 加重了对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人员和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的处罚, 严重打击了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造成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队伍不稳定。很多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人员不愿继续干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陆续出现了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辞职和提前退休的情况, 地方政府领导不愿意分管安全或未位领导分管煤矿安全。

6.实行“国家监察, 地方监管, 企业负责”制度不平衡, 过于强调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 忽视企业负责,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总想通过监察、监管部门加大对煤矿企业的检查力度, 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甚至以监察、监管来代替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但是国家监察不是万能的, 地方的日常监管也不是时刻能盯在井下的, 我们不可能代替企业的所有管理工作, 也不可能盯到煤矿的所有生产环节。所以往往事与愿违, 重特大事故仍然难以控制。更多应该强调的是企业自身必须要搞好安全生产, 落实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 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只是一种补充和督促, 况且在某些方面地方政府还有追求发展经济的要求。因此, 尽管近些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 但煤矿企业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仍然没有调动起来, 始终保持对高利润的追求, 地方政府也始终保持对经济发展的追求, 把生产与发展放到第一位, 安全是第二位, 想得更多的是没有效益煤矿企业的日子如何过、如何发展。

从国内外近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 希望煤炭企业、矿主自发地重视和搞好煤矿安全生产是不可能的, 我们必须促使企业有主动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性, 矿井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就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罚和责任追究, 直至停产整顿或关闭矿井。但目前我们的行政处罚标准太低, 行政处理的级别太低, 矿井的安全生产条件太低。对煤炭企业和主要负责人的违法行为最高处罚分别是200万元和15万元, 相对于煤矿企业、矿主的巨额暴利来讲非常低。刑事责任追责仅限于直接责任者, 真正草菅人命的煤矿企业老板、实际控制人 (矿主) 、根本没有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如赶超工期、超能力生产和超定员生产等问题的产生, 都不是工人所能决定的事情。

四、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当前面临的困境与风险分析

我国对煤矿安全监察实施垂直管理, 主要工作是监督检查煤矿企业, 对煤矿违法行为进行现场处理与行政处罚, 检查和指导地方政府对煤矿的安全监管工作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的权力实际非常有限, 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对煤矿企业所有生产过程的监察。以有限的人员、装备与权力来完成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监察人员感到压力非常大, 这是一个很难完成任务, 也给我们从事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人员造成极大风险。对于上述问题, 如果我们没有有效的办法解决, 我们自身将会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风险一:事故的发生后, 由于监察不到位, 监察执法人员被调查处理, 受到行政处分的风险。

风险二:重特大事故发生后, 由于监察不到位, 监察执法人员被以渎职、失职罪起诉, 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风险。

风险三: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 国家垂直管理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作用有限,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可能被撤并、监察员可能全员下岗的风险。目前, 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仅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设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有4个司, 在国家的层面上缺少龙头, 在地方层面上没有基础, 游离在政府序列之外, 随时有可能被撤并。目前, 只是因为煤矿群死群伤事故影响力大、社会比较关注的原因, 没有撤销。

五、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的困境及监察执法长效机制建设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 以真正实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为目标, 着力从困扰和制约长效机制建立的体制、法制、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突破, 努力构建起以共同责任机制为核心、以全员监管、全程监管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的机制。

1.改革和完善省以下的执法监察体制。从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煤炭生产的高危性出发, 应当进一步完善省以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中, 应当对各级人民政府予以充分信任, 并贯彻责权一致的原则。一方面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与地方煤炭管理机构之间存在着职能重复、业务交叉、管理混乱的问题, 不利于煤矿安全监察与监管的协调工作。因此, 建议国家将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统一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 将目前地方政府负责煤矿安全日常监管的队伍合并到煤矿安全监察队伍中, 整体加强, 形成合力, 进一步理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煤矿安全监察的关系。另一方面,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虽然实现了名义上垂直监察体系, 但实际开办煤矿的主导权力仍控制在各级人民政府手中。因此, 建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实行省以下垂直, 建立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 在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 搞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2.地方人民政府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或改革当前地方政府对GDP追求的政绩考核体系, 促使各级地方政府领导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地方利益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系、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企业赚钱、地方经济发展的代价应由受益者来承担, 而不应由煤监、煤管等部门来被动承担。因此, 建议国家依据《安全生产法》, 由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对违反《安全生产法》的行为处以高额罚款, 加大对矿主、企业经理等处理力度, 对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直至关闭矿井。

3.赋予煤矿安全监察部门更大的强制权力。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在行政执法权上只有对矿井停产整顿、行政处罚和建议矿井关闭的权力, 强制执行的权力是依靠地方政府, 到目前为止根本行不通, 没有法院受理过这样的行政诉讼。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的刚性, 减少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对地方政府和强势部门的依赖程度, 建议新修订的《煤矿安全监察条例》赋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必要强制执行权力, 明确工作职责, 加大打击煤矿安全违法行为的力度。

4.弥补法律、法规缺陷和空白。结合新的《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的修改, 尽量弥补法律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方面的缺陷和空白, 建立健全与当前煤矿安全监察相适应的煤矿安全监察法律体系,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安全工作发展的需要, 不断加快法律、法规完善的进度,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完善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 减少煤矿执法的自由裁量和随意性, 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应制定详细、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煤矿违法处理规定, 对应《煤矿安全规程》制定统一处罚标准, 明确违反规定的处理范围、程度、数量等。

5.提高自身煤矿安全监察人员的素质, 培训技术全面的监察人员。建立健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培训机制, 进入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必须有2年以上的煤矿现场工作经验, 并经过至少2年的全面安全监察技术培训, 方可进入煤矿安全监察队伍, 提升监察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 实行独立执法, 充分发挥每一个监察人员能动性, 制定责任制, 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监察人员头上, 促使监察人员认真负责, 提高监察人员的责任心。

6.增加一线监察人员, 解决煤矿安全监察力量不足的问题。建议国家或地方政府增加煤矿安全监察分局人员的数量, 按地区、按煤矿的灾害程度、按矿井能力的大小和煤矿矿井的实际数量等条件, 配备煤矿安全监察人员, 平均每名煤矿安全监察人员监察矿井数量为1~2个矿, 灾害严重矿井配备2名煤矿安全监察人员, 保证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能够有效地对煤矿进行安全监察。

7.研究和制定煤矿安全监察执法是否到位的明确标准和奖惩办法, 调动安全监察人员工作积极性, 稳定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不能代替企业管理, 事故的发生与监察有一定的关系, 但不是所有的事故发生都与煤矿安全监察有关系, 更多的事故发生与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 建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煤矿安全监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是属于监察到位的标准和办法。美国矿山安全监察体系是世界主要产煤国中最完善的, 他们依据《矿山法》, 美国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对全国矿山安全实施垂直监察职能, 每年对井工煤矿至少监察4次, 露天煤矿2次。一旦发现问题, 将依法进行处罚直至关闭矿井。我们能否参照国外, 做到每年对井工煤矿至少监察4次, 露天煤矿2次就属于监察到位, 在事故处理中应属于免除渎职或失职的责任。这样的监察必须是全面细致监察, 最后形成监察报告, 真实反映煤矿的实际安全状况, 并依据报告反映的问题下达处理意见, 依法进行处罚直致对矿井实施关闭。同时相应出台监察人员执法工作奖惩办法, 调动监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煤矿安全监察队伍保持稳定。

摘要: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建立并实施已有10年了,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突出重点, 严格执法, 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按照“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 如何满足人们和社会对煤矿安全生产日益关注的需求, 做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杜绝重特大煤矿事故发生, 使我们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尽可能不受到行政和法律的责任追究, 已成为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面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困难和挑战。

上一篇:凹凸棒有机肥下一篇:室内效果图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