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现状(精选12篇)
煤矿安全现状 篇1
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性能源。煤炭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有极大的比重。目前, 我国的煤矿生产还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问题, 重特大安全事故每年均在发生, 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基于此, 煤矿安全评价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1 煤矿安全评价的含义
所谓安全评价, 是指为了给管理决策和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而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 分析辨识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及不利因素, 评估预测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及职业危害的概率和其严重程度的过程。从而达到维护工程、系统安全的目的。它是安全评价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体。
2 关于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安全评价的现状分析
目前, 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煤矿安全评价工作, 对煤矿的安全评价主要还是处于在现状评价的阶段, 安全评价方法也很单一, 仅局限于定性安全评价法以及定量安全评价法。由于缺乏相当的实验数据以及相关安全事故统计材料, 大多数煤矿的安全评价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定性评价, 在这种没有科学数据支持下的评价所得出的评价结论是具有很大随意性的。特别是在很难统计具体数据的方面 (如:煤矿生产系统的瓦斯温度、员工工作能力、煤矿综合管理等方面) 就更是如此。
2.2 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有的理论体系对解决关键问题缺乏理论支持, 安全评价工作所涉及到的方面很广泛, 它涵盖自然科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一系列知识, 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过程。为了使安全评价成为完善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就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
二是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差等现象依然存在。安全评价人员对被评价对象的熟悉程度和安全评价人员的自身能力等方面对安全评价的结果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只有理论功底扎实且经验丰富的安全评价人员, 才能得心应手地合理选择相关的安全评价方法。要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 不但需要安全评价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且需要安全评价人员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而现实情况是:相当部分安全评价人员不熟悉煤矿生产业务, 工作能力也不是很强。
三是缺乏多样的安全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法、经验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是目前通常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但这些方法都各有各的局限性。这些方法往往只针对煤矿生产的某一因素, 而没有顾及到煤矿生产中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现实, 评价指标显的很不全面。另外, 有的方法本身就存在缺陷, 从而对煤矿安全生产评价的信度产生不良影响。
四是安全评价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相当一部分煤矿经营企业认为进行安全评价仅仅只是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手段而已, 对煤矿生产进行安全评价也仅仅是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而不是基于对煤矿安全评价的正确认识而采取的自觉行为。这主要是由于煤矿经营企业只关注经济效益而对煤矿生产安全评价形成的认识误区。
3 关于改善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的策略分析
3.1 通过制定统一的安全生产标准, 使相关评价体系得到完善
复杂的技术性是安全评价的重要特征, 基于此, 统一的安全评价标准的制定要遵循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并与《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的标准保持一致, 因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成就是制定统一的安全生产标准的依据。
3.2 加强安全评价的质量保障体系, 对从业人员进行素质和业务培训
在加强安全评价的质量保障体系方面, 应在对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日常检查过程中, 国家及各省的相关监察机构要把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和质量作为检查工作的重点。在对从业人员进行素质和业务培训方面, 应提高现有安全评价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方面, 应通过行业内部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进行理论讲座、开展同行之间业务能力大比武等方式对现成安全评价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在培养后备人才梯队方面, 为了培养综合型的后备人才队伍, 安全评价方面的专业课程可以考虑在相关高校或相关专业中开设。
3.3 加大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科研力度
基于目前我国通行安全评价方法各自存在着缺陷的现实情形, 加大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科研力度势在必行。应以安全评价机构、科研单位及具有相关专业和科研能力的大专院校为主体, 把增加科研投入、加强理论研究、结合实践经验、开展实地考察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深入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 及早开发出新的科学评价方法, 从而对安全评价工作的发展、对企业安全生产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3.4 进一步深化对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改革, 把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煤矿安全评价结果必须是科学的、精准的, 绝不允许个人的主观臆断夹杂其中, 在这一前提下, 权威性、规范性、责任性、公正性是煤矿安全评价不可动摇的原则。为了确保这些原则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煤矿安全评价单位和煤矿安全评价工作人员都应当积极思考, 锐意进取, 大刀阔斧地对煤矿安全评价工作进行改革, 根据现实情形, 结合科学原理和实践经验, 创建符合煤矿安全评价工作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体制, 提高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 不断降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 对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煤矿企业, 必须把煤矿安全评价工作作为改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创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体制的重要手段, 而不是把它作为应付国家监管部门检查监督的权宜之计。为了实现煤矿的和谐稳定及安全生产, 就需要相关单位和人员形成一致共识, 相互配合, 齐抓共管, 开创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元军.浅谈我省小煤矿安全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J].能源与环境, 2010 (4) .
[2]王亚军.目前煤矿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煤, 2009 (8) .
[3]王厚军, 李治灵.煤矿安全评价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7) .
煤矿安全现状 篇2
1.安全现状评价委托书 2.矿山现状照片 3.营业执照 4.采矿许可证
5.矿长及安全员安全资格证 6.爆炸物品储存、使用许可证 7.工伤保险 8.开发利用方案 9.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10.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1.原安全评价报告 11.原安全生产许可证 12.《开采设计方案》 13.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 14.各种制度目录 15.矿山救护协议
16.(地下矿山需要通风设计)17.成立安全科室的文件
18.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缴纳并专户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一)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制定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
(二)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缴纳并专户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三)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四)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五)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六)其他从业人员依照规定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经考试合格;
(七)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八)制定防治职业危害的具体措施,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取得《职业卫生许可证》;
(九)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依法进行安全评价,其安全设施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合格;
(十)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测检验;
(十一)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生产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与邻近的矿山救护队或者其他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护协议;
(十二)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其他条件。
(一)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含市、县两级安监部门的审核意见);
(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四)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复印件;
(五)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目录清单;
(六)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文件复印件;
(七)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复印件;
(八)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复印件;
(九)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缴纳并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证明材料;
(十)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证明材料;因特殊情况不能办理工伤保险的,可以出具办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或者雇主责任保险的证明材料;
(十一)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出具合格的检测检验报告;
浅析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完善 篇3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资源;效益;发展
1 我国煤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煤矿生产的模式正处在投入过高、耗能很大、产出较低、效益较低,整个发展过程过于粗放,矿难频发,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采煤效率较低,这些情况就对我们重视和及时解决煤矿安全问题提出了要求。
1.1 政府监督不力 随着煤矿行业的市场化,煤矿产业的利润越来越高,但是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特点,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与政府对煤矿的宏观调控有很大的关系,政府对于煤矿的调控作用十分重要,但目前来说我国政府对于煤矿的控制和监管方法不够科学,效果不够明显。
1.2 技术上较为落后 从储量上来说我国的煤矿储量较大,但同时分布较广我国煤矿分布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煤矿生产成本高,并且地下矿较多,这就对开采难度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采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事故,并且由于在地下密闭空间,就更容易引发大型事故,并且目前来说很多生产者都是独立生产,体系不够完善,在技术和资金上都有不足,尤其在安全设施上不够重视和投入的资金不足,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和监管都不够,导致一些煤矿在设备不够完善,安全设施不够的情况下就进行井下开采,给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得到重视,安全生产体系的不完善成为了矿难频发的重点原因,矿难的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障碍,需要政府从各方面综合治理,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从我国的煤矿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对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和原因的分析,并且对如何建立健全安全体系做出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1.3 人员问题 在煤矿生产中,煤矿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管是生产技能和安全意识都不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意识较差,一旦发生矿难自救意识和能力也不够,并且在开采过程中对于规定不能严格遵守,造成矿难发生的隐患。
2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措施
2.1 改善能源结构 对于我国的国情来说,我国是煤矿的生产大国同时消耗煤炭量也相当大,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我国的煤矿生产设备落后,技术不够先进,能耗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不断提高煤炭供应的情况下对新能源进行研究和开发,优化改善能源结构,新能源的利用对于煤矿安全事故的减少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同时煤矿的生产压力减小煤矿企业才能对安全体系和措施进行控制和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开辟新的矿源,探索和引进先进的生产开采技术。对于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理念要合理的借鉴,结合我国国情不断的应用新型科技更好的提高煤炭生产的效率,在一定范围 内对新能源充分探测和开发,另一方面要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科学采矿,文明采矿,合理采矿,不断的提高对于伴生矿的利用,并且作为煤炭的消费者我们也需要更好的把握节约的理念,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
2.2 重视政府作用 通过对以往矿难的分析可以得知,很多矿难都是可以避免的,很多矿难的损失都是可以控制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发挥作用,从管理和监督上进行控制,科学运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由于煤炭企业的重要性和危险性的并存就需要政府在可持续的发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煤矿的安全监管的体制进行完善,体制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另外政府要加大对煤矿安全的资金支持,加大对煤矿安全设施的投入,从而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对于煤矿事故进行科学完善的预防机制,这就能够对事故进行及早的事故预警和预防,从而防止或者减轻事故的影响。另外对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严格遵守,一旦产生问题要严惩责任人,从而保障整个安全工作的进行。政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十分的重要,这就需要政府对自身的建设要进行改革,杜绝任何由于利益关系产生的腐败行为,另外作为政府要推进社会监督和舆论激励的机制,社会舆论的加入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真正的把事故隐患消除,此外除了安全生产还要不断的加强我国煤炭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生产实力,大力鼓励社会资金的加入,作为企业的安全生产资金,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煤矿企业竞争能力。作为政府要对煤矿企业的准入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对于一些安全设施或者体系不能达到标准的企业坚决不能批准,对于已经投入生产的煤炭企业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要增加对安全设施的重视以及资金的投入,最终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的水平。
2.3 人员培训 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保障这些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遵守安全规范,科学使用安全设备,一旦发生事故能够从容应对安全逃生,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并且设定科学的考核方式,通过考核之后才能准许从业上岗,以这样的方式在人员上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扼杀或者降低煤矿的事故影响。
2.4 重视经济调控 对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来说,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自我完善,是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步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状况,这就需要经济体制做出科学的调整,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的价格也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体制改革,对于经济发展汇总的体制性及执行障碍着力解除,不断的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科学评价体系,开发研究新能源,尽力改善能源结构和供需模式,从而降低对煤矿资源的依赖性,完善能源价格机制,对供需问题不断环节,最终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的增长。
3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的安全生产与很多方面息息相关,我们要首先从政策上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制度,从宣传上推广,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个工作过程中,从人员素质上培养,不断保障煤矿安全的生产和能源的供应工作。
参考文献:
[1]林柏泉,常建华,翟成,等.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应当采取的对策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5):42-46.
[2]林汉川,陈宁.构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6(6):30-37.
[3]梅国栋,刘璐,王云海,等.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3):84-87.
刍议煤矿安全评估的现状 篇4
1 煤矿安全评估
随着煤矿开采量的不断扩大, 一些小煤矿企业也进入到采煤市场, 这些小型煤矿企业由于在资质以及队伍素质等方面都呈现较低水平, 生产时往往不达标, 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 给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使得煤矿安全事故频发, 安全生产现状相当严峻。为了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煤矿安全评估工作应运而生。安全评估工作主要是对煤矿生产进行指导以及检查, 以达到督促企业生产安全、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整改安全隐患, 最终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目的。它的内涵众多, 意义重大, 主要有安全生产保障、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等七个专项组成。具体评估时, 则是要以安全评估标准为原则, 使用一定的方法, 对重大隐患进行识别、评估, 对一切影响煤矿安全生产要素进行分析, 最终在多要素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划分出煤矿矿井的安全程度。对于一些评价不合格的矿井则要停产整顿, 直到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反之则要依法关闭。总之, 安全评估工作是要在综合矿井各安全要素基础上, 评判出矿井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2 我国煤矿安全评估现状
煤矿安全评估工作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必须要予以重视, 并且有序开展。但是综观我国煤矿安全评估工作, 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评估标准不规范
制定评估标准时, 因时间仓促, 制定的标准从内容到形式上自身存在缺陷, 急需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对照《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 标准中有的评价项目和内容应该是评估的必备条件, 但标准中却按一般评价项目对待, 有悖于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的原则, 评估依据的标准是各省自定的标准, 评估标准不统一, 造成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差, 结果令人质疑。
2.2 安全评估认识不清
当前国内在国内煤矿安全评估认识上, 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人将安全评估与安全评价混为一谈, 使得安全评估工作开展时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安全评估工作, 它是指由地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组织, 各地可依据实情委托具备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等有关单位具体实施的工作。从中可以看出, 安全评估实施主体是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安全评价主体则是取得必要资质的有关机构。安全评估属于政府行政行为, 安全评价则属于企业行为。实施安全评价须由煤矿企业申请, 由有资质的评价机构进行评价, 其评价结果有法律效力, 评价机构对其结果负法律责任。然而, 安全评估结果如果由受委托的评估机构承担, 则提交的评估报告和结果须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定后, 方可生效。
2.3 安全评估缺乏动态管理
对于矿井安全评估工作而言, 一项完整的安全评估报告所呈现的往往是在过去某一时期、某一条件下的矿井情况。但是由于矿井生产时, 各种生产条件以及外部因素都在不断变化, 前期的评估报告显然不能代表当前矿井的安全状况。因此, 科学的安全评估应当具有动态性, 不能仅仅依靠某一阶段的安全评估结果就定义整个矿井生产的安全与否。但是目前, 我国的安全评估工作还无法做到动态评估, 使得安全评估工作具有时间局限性, 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煤矿的安全生产。
3 煤矿安全评估改进措施
鉴于煤矿安全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必须要对有关问题予以改进, 以提高安全评估的水平, 确保安全评估的效果。
3.1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
安全评估工作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必须要予以加强。为了有效地推进安全评估工作, 则要将“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贯彻落实到煤矿生产中, 让广大煤矿生产者能够充分协调好生产与安全的关系, 重视安全评估工作。这样才可以为安全评估开辟一条道路, 使其得以在煤矿生产领域中有序展开。
3.2 健全安全评估制度
安全评估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不健全。为此, 必须要健全安全评估制度, 通过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规范, 使得安全评估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此外, 还应当落实责任制, 设立有关的单位以及部门主管安全评估工作, 且要明确工作职责,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促进安全评估工作得以有效落实。
3.3 完善监督检查工作
要想提高安全评估工作的效果, 实现有效评估, 不能将评估工作停留在生产前期阶段, 应当还需要对工程生产阶段进行动态的监督管理。例如, 坚持专项检查、突击检查、边缘地点检查以及中夜班检查等多种有效检查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安全检查方式, 实行“闭合”检查制度, 分专业制定量化考核办法, 详细规定考核和检查标准。安全评估工作的检查还要与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并且不定期地将评估结果公之于众, 接受社会监督。
3.4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督
重大危险源是引起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原因, 科学的安全评估工作必须将其纳入到日常工作中。要组织有关人员, 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由人员带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排查、监督, 一旦发现重大安全隐患, 要及时地通知煤矿管理人员, 责令进行整治, 指导消除隐患后方可继续生产。
3.5 安全评估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
为了提高安全评估的效果, 还应当注意与其他工作相结合, 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效果, 最终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例如, 将安全评估工作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相结合, 通过安全评估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发展, 而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发展又会反过来提高煤矿安全程度, 最终提高煤矿安全评估工作的效果。将安全评估与安全生产许可制相结合。通过安全评估工作, 对矿井安全状况做出分析, 把好煤矿企业的安全准入关, 这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查、颁发效率, 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
结束语
煤矿生产是支撑我国工业产业正常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 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而由于煤矿生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安全管理则成为煤矿生产管理的重点。在煤矿生产中, 引入安全评估机制, 利用高效的安全评估工作, 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则是非常有力的措施。
摘要:目前为止, 我国的能源结构仍旧是以煤炭等非再生资源为主, 其中煤炭资源占据了较大比重, 是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维系。本文针对我国煤矿安全评估进行论述, 分析当前我国煤矿安全评估现状, 并且提出一系列的对策, 以求改进安全评估工作, 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煤矿,安全评估,现状,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孙志刚.矿井安全评估理论和实践探索[J].煤炭企业管理, 2000 (11) .
[2]邸建友.煤矿安全保障体系应用效果及改进[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2 (S1) .
榆家梁煤矿安全管理现状汇报材料 篇5
一、本安管理体系运行考核情况:
1、年初,制定下发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管理办法》、《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录入及奖罚规定》、《危险源、岗位标准现场动态提问包片管理办法》、《不安全行为管理考核办法》、《各级管理人员查处“不安全行为”管理办法》等,分别对本安管理体系运行、安全结构工资、安全风险抵押、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和查处、信息系统录入、危险源辨识等内容做了相应规定。
2、本安体系考核实行动态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其中动态考核占60%,定期考核占40%。动态考核主要为日常矿领导、业务科室专检人员的日常检查录入,定期考核为每月组织三次旬检的检查问题录入。
3、每月的本安体系考核结果与各区队安全结构工资挂钩,比例由40%调整为50%,同时根据安全绩效考核结果每月进行排名,对排名前三名的单位进行奖励,对排名末位且不达标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
4、将外委施工队也纳入每月的本安管理体系考核,每月月底依据排名,对达到标准的外委队给予奖励,达不到标准的进行处罚。
5、对各机关科室人员本安信息系统录入条数、查处“不安全行为”次数进行规定,完成情况与每月绩效考核挂钩。
6、危险源辨识制度化、常态化。要求各区队每月利用班后会或座谈会形式组织开展一次危险源再辨识,通过员工主动暴露未遂事故,消除了日常安全管理中潜在的一些隐患和问题。
7、对各队危险源辨识情况进行考核。按照新增一条奖励100元,修改一条奖励50元的标准,对提报危险源辨识的人员奖励,取得良好效果。
8、将不安全行为、现场安全隐患情况与风险抵押考核、绩效考核等挂钩。员工发生不安全行为,除对本人进行处罚外,还要对员工所在班组的班长、带班队长、队长(书记)进行连带处罚。同时,将现场查出的隐患、问题条数与当班班长、带班队长、队长(书记)绩效考核挂钩。
9、每季度开展一次“无不安全行为人员”摇奖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不安全行为人员”座谈会、劳务工座谈会、班组长座谈会。
二、安全管理创新及亮点:
1、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外委施工队现场管理人员也纳入抵押考核范围中,考核主要与不安全行为、事故等挂钩。
2、执行严格的安全问责管理。将各类事故、重大隐患与矿领导、业务部门责任人等进行挂钩,同时将公司对矿检查处罚也纳入问责处罚范围,通过将安全责任的细化、分解,强化了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
3、对不安全行为实行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从查处、处罚、培训教育及各项激励管控措施的实施,实现了对不安全行为的有效管控。
4、对调度会重要事项进行严格的督办,同时将督办落实情况纳入对各业务科室每月的绩效考核中,提高了工作执行力。
5、为了解决危险源辨识与现场落实应用“两张皮”现象,组织开展本安岗位达标考核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考核和“本安岗位明星”的命名。同时建立本安岗位考核不达标人员与本队本安岗位明星或管理人员结对子的帮扶计划,签订帮扶协议,对本安岗位考核不达标人员进行重点帮扶。
6、突出对重点高危人员的管控,对新分配入井人员进行“标识”管理。同时,分层次、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提高了培训的效果。
7、开展“全员兼当群安员”活动,解决了以往人员固定、工作不实 的问题,调动了员工参与安全的工作积极性。
8、充分发挥家属协管安全作用。对发生重大风险等级以上不安全行为的人员,通过家属协管员以“违章告知书”的形式送到家属手中,特别对不安全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告知,经家属签字后反馈安管办。
三、安全管理办公室人员配置及工作情况:
1、安全管理办公室现有40人(包括井口检身劳务工5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3人,主任工程师2人,主任科员2人,科员1人,安监员12人,井口检身人员19人(正式工14人,劳务工5人)。
2、安管办主任负责安全管理办公室全面的管理工作;一名副主任负责外委施工队及井口检身管理;一名副主任负责本安体系运行考核管理;一名副主任负责辅助运输的管理(最近人员调整新增一名副主任)。
3、安全管理办公室下设采掘通风组、机电运输组、综合考核组、井口检身组。
4、采掘通风组由三班安监员组成,重点对井下各采掘作业点进行三班巡查;机电运输组负责机电设备运行保护、辅助运输日常的检查及重大检修、抢修的现场盯防;综合考核组负责各类考核及内页资料的管理等;井口检身组负责52煤、42煤两井口的检身、检车工作。
5、安监员52煤三班各一人进行巡回检查,42、43煤三班各一人进行巡回检查,早班在正常时另安排一名安监员对全矿井进行巡回检查,遇有需重点盯防的工作面安排进行现场重点的盯防。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浅析 篇6
关键词:安全管理煤矿安全煤矿生产
0引言
安全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管理,是管理者对企业安全工作进行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灾害防治水平,预先发现、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治发生事故,避免各种损失,最大限度的发挥安全技术措施的作用,提高安全效益,推动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煤矿生产是高危行业,煤矿工人时刻受到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五大”煤矿灾害的威胁,近几年的煤矿事故中,几乎都是管理上的疏漏。因此,煤矿安全管理对煤矿的生产和效益是非常重要。
1煤矿安全管理的本质
1.1效益性。惟利是管理的出发点,效益是管理的终结。安全管理的效益最直接的表现是经济效益。优秀的安全管理不仅能大大减少事故损失,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煤矿企业的飞快发展。
1.2长期性。煤矿安全贯穿于煤矿生产活动的始终,只要煤矿进行生产,就存在安全问题,就须进行安全管理。所以,安全管理在煤矿的生产活动中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1.3科学性。煤矿的生产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在人们的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寻找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将其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保障生产活动的安全性。
1.4群众性。煤矿安全和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并且和职工的行为紧密相连。所以,安全管理不是少部分人的管理,而要发挥广大职工的力量,实行职工的自我管理。
1.5预防性。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所以,要将安全管理放在煤矿日常生活的首位。
1.6强制性。煤矿安全管理就是要将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化的行为强加到被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中。不强制就不能约束被管理者的无序状态,而这种无序状态往往危及着职工自身生命和健康。
2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2.1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各部门管理与职工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管理体制。没有群众监督的管理体制是行不通的,容易造成走过场;建立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事故包干到个人的制度,避免在管理中出现管理空白区;不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宣传和安技术教育,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和各阶段的计划。
2.2生产中的安全管理鉴于煤矿工作的特殊性,加之有大型设备的使用,加剧了煤矿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所以,要加强对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和控制,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对井下的危险源做到清晰辨识,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
2.3安全信息工作要从其他煤矿企业和本矿区发生过的事故中吸取教训,完善本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提高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做到对各种安全生产信息的搜集、整理、反馈等工作。
3当前我国煤矿安全存在的问题
3.1安全和生产的关系倒置安全贯穿于煤矿生产的始末,没有安全就不能正常的从事生产活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把生产放在第一位,重生产而轻安全。虽然经济效益是所有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且的,煤矿也不例外,但是,如果不重视安全,煤矿的经济效益将是带着血和职工生命的效益,所以应坚持安全与效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2煤矿工作中存在多种重大危险源和危险隐息由于煤矿自身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开采条件的多变性,再者,在开采过程中,伴随着瓦斯、火灾和水灾的威胁,使得煤矿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和作业场所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事故发生。
3.3安全技术及装备无法适应当前的开采需要随着矿井向深部延伸,之前没有的灾害也有可能发生,比如,以前非突出矿井成为突出矿井,地热严重等等,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完全解决这些灾害对矿井生产的危害,还没有研究出完全有效的防治措施。虽然煤矿装备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装备的可靠性差,适应性不强的特性仍存在,且有些装备的更新速度过慢,无法适应当前的煤矿生产速度,更跟不上高效高产矿井的脚步。离开了新装备,高水平的管理只能是空谈。
3.4煤矿工作环境依然严峻国家近几年一直在推行矿并质量标准化建设,但是,由于煤矿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一些工作环境还没有改变,比如,工作空间狭小,照明条件差,工作场所煤尘弥漫,顶板淋水等等严重危害着职工的健康与生命。因此,应彻底改善生产作业环境,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场所。
3.5工人对自己生命的漠视煤矿事故,绝大多数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违规作业。工人往往存在着一种侥幸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对自己和别人生命的不重视,明明知道存在危险,还违规操作。所以,煤矿企业要加大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工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重视了自己的生命,才能在操作时考虑到安全因素,才能按规章操作。
4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
煤矿生产是一个有机系统,煤矿安全管理就是使这一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达到高度的协调,使煤矿生产这个有机系统正常的运行。影响煤矿安全,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以,要杜绝煤矿事故,就要规范人的作业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
4.1加强对人的管理,杜绝人的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要以人为主体,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让工人参与到管理中。同时要加强人的安全化。新工人上岗前要进行安全操作知识和安全意识的训练和教育;对于一些特殊工种(如爆破工)要进行特殊的培训和教育;定期进行文化学习和专业训练,提高工人的文化技术素质;在各种作业培训中要加入安全的内容,培养工人的安全工作责任心。只有工人清晰的认识到不安全因素,才能在行为和技术上做到预防、消除隐患。
4.2改善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就不可能发生事故。所以,要引进先进设备。先进的设备是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先进的装备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安全管理趋于更高水平,更完善。要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查,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要合理安排物质的堆放、整理,将危险物和有害物集中存放。
4.3创建安全的作业环境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我国的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作业空间受地质条件的限制。井下环境照明普遍不足,环境和物体对比度低,分辨困难:工作场所存在矿尘、有害气体、振动和噪声的污染:有些矿井还存在温度高、湿度大的危害。这些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煤矿工人的作业可靠性。因此,为了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必须创建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
5结论
煤矿安全培训现状与改进 篇7
1 安全教育培训的现状
(1) 对安全教育培训的认识存在差异。普遍性的观点之一是把安全教育培训当作法定义务, 忽视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在全面调研、分析评价、系统管理、师资培养上明显没有做到完全投入。观点二是将教育和培训两者的概念相混淆, 安全教育更侧重思想与意识的培养, 而安全培训的重点在于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本单位只要常抓不懈地搞好班组安全学习, 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就可以逐步提升安全受控度。当然这种做法的确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在这种学习的刺激下得到提高, 但现在的安全内涵早已不同往日, 它已经成为一个人、环境、社会、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 安全素质的提升必须要经过专题培训的方式来进行。 (2) 忽视安全教育计划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部分单位在制定年度员工培训计划时, 都会把学技术的内容放在前面, 要么跟上级部门制定的一致, 要么干脆不制定, 即使制定出来的, 也缺少单位的特点, 针对性较差。另外, 安全教育培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安全知识的教育、安全技能的教育和安全态度的教育。但现在不少安全培训计划偏重于安全知识方面, 对后两者安排较少, 使得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打了折扣。 (3) 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的问题;通过对班组安全培训实践进行调查, 发现基本的安全意识学习只是围绕对事故进行讨论或者简单的转达上级对安全生产的相关指定批示, 形式上也以照本宣科为主, 学习者兴趣索然。安全培训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也都是是集中授课, 结课是笔试考核, 实效性不强。 (4) 缺少对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价。 (5) 管理者的安全培训是弱项;就日前来看某国营企业已经很频繁的开展了相关员工培训活动, 但针对管理者的安全培训是弱项, 大部分管理者落后于一线员工的先进知识的掌握, 甚至某些单位会极少的进行管理干部的相关安全培训, 出现管理人员不如普通员工掌握的安全法律常规要多, 就这种现象的产生, 同样会造成不可小觑的影响。 (6) 安全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尚不满足企业需要。 (7) 学历教育应引起重视并取得支持;这两年在某国营企业安全系统内部, 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的队伍在不断扩大, 但他们中绝大多数原来从事的并不是安全或环保, 安全系统中的安全工程学士或硕士凤毛麟角。
2 如何做好煤矿安全思想教育
(1) 科学定位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要以员工的感受跟需要为出发点, 然后进行有层次的安全教育培训, 始终强化员工作为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员工主动性参与性, 以便更好的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对煤矿企业的了解, 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中心。通过领导的带领下, 建立健全的工作责任制度,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落实安全教育培训的任务。此外安全教育培训当中, 培训内容、时间及方式要求上面都要充分突出企业“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 充分考虑到每个员工的需求, 加强员工及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 创新思维;企业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要以员工的岗位职责、岗位特点、岗位技能的需要为立足点, 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外还应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成功的安全教育培训至少表现在:员工之间可以相互分享经验, 经验的得来并不是这个培训所要求的, 而是员工在此培训中亲自体会了解到的;带给员工“理智上的挑战”, 在里面员工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需要去思考, 加强其洞察力;同时还可以感受到“价值的构建”, 它不只是认知方面的获得, 同样包括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建立与优化, 精神上的陶冶, 进而能够使其从内心产生对于企业安全理念的认知与理解。 (3) 优化培训模式 (1) 将员工自学同专题讲座融合起来, 首先, 调动起员工自我进修的积极性;其次, 在此基础上企业通过划分出不同的专业、工种来进行定期的专题讲座, 结合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 既可以充分符合企业的统一要求同样也能满足每个员工的个性需求, 进一步提高员工主动参与性。 (2) 融合公共培训及专业培训, 通过对安全教育培训对象划分层次, 并且针对员工需要和实际情况划分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类, 其中公共课包含:企业管理、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形势等;专业课则主要根据采、掘、机、运、通等5大专业的安全岗位职能和操作章程进行。 (3) 加强内部培训同外部培训的互动, 能够让员工通过更多的方式与外界交流, 在企业下达安全教育培训年度计划后, 由相关负责人确定参与培训的员工名单, 并且培训中心负责外派或组织内部培训, 进一步确保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4) 加强内部交流与监督评估相结合, 通过班会制度探讨相关当期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对于培训师来说也要经常考察走访走访基层区队, 若发现问题并能做出相应指导其及时整改。 (5) 在示范引路以及培训评估相结合的情况下, 各个基层单位不仅要抓好技师的培训工作, 也要聘请技师为教师们的安全教育监督指导。以此同时依据“教考分离”的原则, 建立“四位一体” (包括:专业、区队、培训、安监) 的教育考核机制。要想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 一方面, 要在每个安全教育的培训结束后, 由培训中心负责考核员工当期的培训成果, 通过综合素质的考核来评定优奖劣罚的机制。另一方面, 将每次考核的合格率和授课人的工资挂钩考核, 以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安全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
3 结论及展望
煤矿企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煤矿职工安全结束水平和安全意识的主要途径。本文从现代安全教育理论和煤矿安全生产实践出发, 对煤矿企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 改进了煤矿企业现代安全教育与培训方法体系, 可明确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水平, 促进煤矿企业生产总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军.煤矿安全教育浅谈[J].科技资讯, 2007 (27) :74.
[2]李亚斌, 邓文军.企业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大众标准化, 2003 (3) :40-41.
煤矿安全及评价方法现状研究 篇8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评价,评价方法
1 国内外煤矿安全评价概述
1.1 国外煤矿安全评价发展和现状
安全评价的起源是来自保险行业,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安全评价也更多地出现在航天、航空、核工业等领域,包括的方法也从起初的爆炸指数法到后面出现更多的概率风险评测、评分法等。而目前在国外应用的最广泛的就是利用概率评价的方法,评测矿井生产系统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但在实际的评价中,因为外界各种复杂的因素,对于煤矿安全评价只能是进行模糊的评价,无法做到精确性。因此,缺乏一定的实用性。除了这种评价方法外,还存在着很多的评价方法,如波兰M.费利卫皮提出的以人-机为主的安全评价和灾害预测、日本的隧道安全评测等。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安全评价方面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给安全评价的精准性带来很大的提升作用。
1.2 国内煤矿安全评价发展和现状
国内煤矿安全评价的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年来,我国在安全评价理论、应用等方面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国内煤矿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非常高,因此学者对于这方面也更加的关注,从而促进煤矿安全评价的发展。例如王莉等人将联系熵的方法应用到煤矿安全评价中,对安全评价进行了明确的安全等级划分。除了这些方法外,国内还存在很多安全评价的方法,这些方法为我国煤矿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如胡鸿等人提出的基于产煤量危险值煤矿动态安全评价方法,对煤矿安全评价的定量发展具有推动性作用。因此,我国在煤矿安全方面的研究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这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发展问题,特别是评价的主观性和实行动态评价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发展。
2 煤矿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2.1 定性评价
2.1.1 预先风险分析法
预先风险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还没发生的风险进行一个预测和评价。通过这些分析知道煤矿发展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这些风险进行一个精准的数据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预先危险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应用在系统最初的安全检查,在实际的操作中,需要根据流程的特点,寻找出系统单元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通过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原因并加以修正和防范,从而实现对安全隐患有效控制。
2.1.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是指对煤矿的各种设施、结构等进行一个详细的检查,并对这一系列的检查列出一个详细的表格。通过这样一个详细的检查表格可以对煤矿产业中的地质条件、生产工艺、矿井设计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安全评价。安全检查表作为煤矿系统常用的一种应用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煤矿产业中的安全隐患,并做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相对于其他方法,这种可以有效做到广泛听取意见,明确整改责任,保证共同的防范和周密的分析。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检察人员有很高的综合素质,进行客观、细致的检查。
2.1.3 专家言论
所谓的专家言论评议是指集合相关专家对事物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进行一个详细的探讨,吸取大家的意见,从而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专家评价方法。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专家评议具有简单、客观、专业等特点,并且这些言论评议是由众多经验丰富专家经过详细的探讨得到的,可以全面、综合的对煤矿安全进行评价。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其他方法没有的缺陷,如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没有足够的专家人员就无法实施。
2.1.4 故障假设分析法
故障假设分析法是一种具有很强创造性的方法。检查者要应用这种方法,需要对整个系统工作流程很熟悉,通过假设的方法去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这种方法更多的是应用于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从原料进厂开始,直到整个生产过程的结束。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实现安全评价,促进煤矿产业健康的发展。
2.2 定量评价
2.2.1 神经网络法
神经网络法是将指数法和概率风险法两种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将这两种方法作为评价的主体,实现对各种设备的数值模拟,同时建立特定的结构模型和数据库。在这一过程中,利用现在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的评价。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可以简化评价推理的过程,方便大家的操作。神经网络法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处理能力、适应能力、映射能力等,这些优势的存在使得安全过程的判断、推理成为一种可能。但是传统的神经网络法存在着泛化能力差的缺陷,使得在安全评价的过程中精准性不高,因此无法广泛地应用于实际评价中。
2.2.2 概率法
概率法是以实际的事故发生率为基础进行的一种安全评价方法,该种方法有效分析了各种因素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这些确定整个系统出现的安全风险概率。同时将这些得到的概率进行一个详细的划分,分成若干的风险等,从而实现直观的风险评价。概率风险评价法因为本身的特点,主要适用于结构比较简单、清晰系统分析,对于一些结构较为复杂,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系统则无法进行有效的安全评价。因此,该方法无法广泛应用于大型、复杂评估项目的原因所在。
2.2.3 评分法
评分法是指对系统的一个具体项目进行评估,根据这个评价单元做出合适的评价分值范围,然后再对系统中的评价单元进行评分,通过详细的计算处理得到精确数值的一种方法。评分法在煤炭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可以弥补安全评价中的不足,如概率法无法大量使用的复杂型项目评估,就可以使用评分法进行安全评价。因此,评分方法在煤矿行业安全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评分法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如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敏感性,这也是评价模型对系统安全功能不重视等缘故造成的,需要进一步加以改善和发展。
3 结论
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不仅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为了煤炭产业健康良好的发展,需要对煤矿安全评价进行详细的研究,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做好煤矿安全生产不仅需要结合以前传统的经验和方法,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全评价定量、定性的分析,从而实现精准的煤炭安全评价,促进煤炭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隋国民.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现状分析[J].煤炭工程,2012,2:112-114.
煤矿企业安全评价现状及对策 篇9
关键词:煤矿安全评价,现状及问题,安全对策
2008年全国煤矿共发生重特大事故38起, 死亡707人, 同比上升35.7%;其中23起重特大事故是由煤矿非法违法生产造成的, 占全部重特大事故的60.5%。我国小煤矿数量占矿井总数的近80%, 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35%, 而事故死亡人数高达73%。煤矿企业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
一、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及评价方面存在问题
(一)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系统落后
管理信息渠道不畅通, 造成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严重脱节, 致使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的政策、方案和命令不能完整、准确地传达到现场作业人员, 现场执行情况也不能及时反馈给管理者。
(二)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大部分煤矿企业安全长期投入不足。首先是安全生产设备投入不足, 防灾系统不健全;其次是安全科研投入不足, 科研力量分散, 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研发基础设施落后;最后是安全生产管理投入不足, 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实处,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大量存在。
(三) 煤炭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煤矿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较大比例, 整体素质偏低, 自我保护能力低, 煤炭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比较低, 安全教育与培训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
(四) 安全监控管理严重不足
目前多数地方撤消或合并了煤炭管理机构, 部分地方煤炭管理机构降格, 行业管理职能分散, 管理力量薄弱, 煤炭开发缺乏统筹规划, 造成对煤矿安全生产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五) 企业对安全评价的认识不透彻
煤矿经营者关注的是经济利益, 对安全评价的理解就是为了拿到安全生产许可证而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进行煤矿安全评价并不是出于自觉行为, 而是出于一定法律法规的约束。
(六) 安全评价标准欠完善, 不统一, 安全评价的关键问题未解决
安全评价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自然科学、管理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学科, 这要求安全工作者建立和完善更为严密的理论体系。目前, 全国各省评价体系、标准各自为阵, 五花八门, 很难满足安全评价的要求, 充其量不过是较详细的安全检查。
(七) 安全评价方法的单一性, 影响了煤矿安全评价的质量
评价方法多种多样, 每一种评价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适用对象, 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对一个系统的评价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评价方法来验证, 但多数情况下只采用单一的方法即安全检查表来做, 或者评价方法之间单独存在, 没有联系呼应, 满足不了煤矿复杂的系统, 影响了煤矿安全评价的质量。
(八) 煤矿安全评价报告质量差
在煤矿安全评价报告中, 对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基本上是一个模式, 人为扩大或减少危险有害因素, 提出的安全对策针对性差, 具体性措施少, 让煤矿企业难以实施。另外评价报告冗长, 评价报告大同小异, 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安全对策措施针对性不强。
(九) 中介机构面临的困难
中介机构在对煤矿进行评价时面临的问题是煤矿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如果完全按煤矿安全评价的要求, 很难达到合格标准。评价员把存在的事故隐患罗列出来, 对于那些没有按要求进行整改的项目, 在复查时也无法严查。如果做出的评价报告没有通过审批, 企业认定是中介机构的责任, 而不是把责任放在自身安全生产条件的不足之上。
二、煤矿安全评价的意义
煤矿生产系统复杂, 生产的不安全因素多, 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煤矿安全评价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基本程序, 可以使煤矿安全管理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测、预防, 变纵向管理为综合管理, 变盲目管理为目标管理, 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煤矿安全评价有利于企业进行科学的安全投入, 提高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安全评价可以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现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依据;为煤矿预防、控制事故发生提供安全对策措施;为煤矿生产投资、安全投入及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建议。因此, 安全评价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三、对策
提高对系统安全评价的认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学习, 把系统安全评价的宣传教育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 使各级管理者和作业人员都能高度重视系统安全评价且积极地参与。建立安全评价标准, 健全安全评价体系。煤矿安全评价应借鉴先进经验, 制定统一评价标准。安全评价标准应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设计较合理危险程度分级, 根据煤矿特殊生产条件, 对煤矿的综合管理、危险性和作业环境进行煤矿安全管理绩效评价, 并确定实际合理的安全评价的方法。
积极开展安全评价方法的科学研究。我国现行的一些评价方法主要是以定性分析为主, 在评价过程中有它一定的局限性。评价机构应不断积累经验, 完善系统安全分析, 开发具备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安全评价机构人员的素质。要搞好煤矿安全评价, 一方面加强安全评价的原理、方法的培训, 迅速提高安全评价从业人员的素质, 另一方面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增设安全评价方面的专业课程, 培养综合专业人才。建立安全评价质量保障机制。安全评价以安全评价报告作为载体, 在编制安全评价报告时, 应严格按照评价导则的要求编制, 不得简化程序、步骤, 各评价机构应建立严格的内部安全评价质量保障机制, 严格规范评价人员行为, 从程序上、制度上为安全评价报告的质量把好关。安全生产监督、监察部门要将重点放在对安全评价报告编制过程控制上和评价导则的运用和评价报告的质量上。推动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开展与管理, 减少重大事故。开展煤矿安全评价必须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公正性、责任性, 把握安全评价的程序, 确保安全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四、结语
安全评价是一项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手段, 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应加大宣传力度, 使煤矿企业真正认识到安全评价的益处;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内部也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不断提高评价人员的素质和评价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对安全评价机构应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办法, 对评价机构的审批严格把关, 对评价人员的市场准入严格控制;国家应对那些出具虚假评价报告的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加大处罚力度。
参考文献
[1]赵铁锤.2008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2]郑鹏升, 孙永波.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现状研究[J].商业经济, 2007.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现状分析 篇10
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简到繁, 从一体机到网络化、从二级网络到多级网络综合监控的过程。经过数10年的发展,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起到了巨大的的作用。
随着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 煤矿安全监控技术经历了如下4个发展阶段。
第1阶段: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采用空分制信号传输方式, 如中国的AUI系统、波兰的CMM-20、CMC-1系统和法国的CT163/40煤矿监测系统。
第2阶段: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采用频率区分信道的频分制信号传输方式, 减少了信号传输电缆的芯数, 如联邦德国的TFZ00系统。
第3阶段: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采用分时区分信道的时分制信号传输方式, 具有通信规程严格、抗干扰能力强、配置灵活等特点。如中国的KJ4、英国的MINOS系统和美国的DAN5400系统。
第4阶段: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以分布式微处理器技术为基础, 以集成性、开发性和网络化为特征, 信号的传输方式属于时分制范畴, 如中国的KJ66、加拿大参透里昂60型系统和KJ90系统等。
2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在我国煤炭行业, 大多数企业都正在进行煤炭安全监控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这些系统的实施在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种系统建设时间不一, 采用的技术不同, 以至于系统间的集成性很低, 从而使得安全生产监控信息无法有效地整合利用, 缺乏将安全生产监控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各级相关人员手中的有效手段。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 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安装不规范且装备标准低
1) 大部分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装备没有专项设计。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中没有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及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断电范围等做出明确规定。
2) 安装没有试运行性能测试报告和竣工验收报告, 监控系统设备间和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暴露。
3) 装备标准低, 不能满足国家、自治区有关标准、规程、规范要求。系统处理主机的配置不符合要求, 只有1台处理主机, 无备用主机, 或主机以PC机代替, 没有配备专用工业控制机;系统主机的备用电源不符合要求, 当电网断电时, 不能满足规程规定的2 h的供电要求;系统没有配备接地保护和防雷保护设施;系统功能不完善。
2.2 安全监控系统功能不全且运行不正常
1) 监控系统功能不全主要表现在:一是系统没有被控设备的馈电状态监测, 二是系统主机数据存储在查询时不能调阅, 三是没有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
2) 监控系统模拟量监测状态不连续, 部分主机系统经常存在长时间 (时长超过10 min) 无监测数据的状态。
3) 监控系统传感器、分站和主机间数据传输误差大, 不稳定。
4) 传感器及断电器的配备数量不足。传感器种类配备不足, 部分开采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矿井没有配备一氧化碳、温度传感器;多数矿井的传感器未按照规定设置, 配备数量不足。
2.3 安全监控系统使用及维护不到位
1) 多数煤矿没有配备标准气样, 瓦斯传感器调校不及时, 瓦斯传感器显示数据与光学瓦斯检定器实测数据相差在15%~50%;未按规定每隔7 d对甲烷超限断电和风电闭锁装置功能进行测试;未按规定每月对监控系统设备进行校正 (包括零点、灵敏度、报警点、断电点、控制逻辑等) 。
2) 传感器安装地点及悬挂方式不当, 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开采的矿井, 采煤工作面瓦斯传感器的设置不符合规定。
3) 个别矿井没有实现对井下全部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及被控设备进行监测, 有的作业地点采用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 而没有将其连入监控系统中。
4) 安全监控系统断电浓度及范围设置不符合规定。
2.4 安全监控系统信息处理不符合要求
1) 没有建立监控系统日报表制度和矿长、技术负责人审阅签字制度。
2) 对监控系统监测的模拟量、开关量数据没有进行分析处理。部分模拟量数据超限报警、馈电状态异常后, 没有按规定程序记录、报告、处理。
2.5 安全监控系统管理滞后
1) 没有建立安全监控系统管理规章制度, 成立专门机构, 建立安全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2) 没有配备足够数量专职监测工, 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经检查多数矿井瓦斯监测系统的管理人员对监测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和配置不清楚, 对瓦斯监测数据查询、历史曲线显示及相关监测报表的生成等不会操作或操作不熟练。
3) 没有配备监控系统维护人员, 做不到现场检修维护, 井下随着采掘工作面的搬迁, 监控系统设备和传感器的迁移没有专人负责。
4) 监控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 未按规定进行处理, 并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5) 没有按规定根据井下实际情况配备监控系统足够的备件, 装备率不足, 不能保证监控系统设备出现故障后24 h内更换。
6) 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资料不完善。多数矿井没有绘制监控系统装置断电控制接线图、监测装置故障登记表、设备仪器台帐。
3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
一般来讲,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即智能传感器、执行器, 供电电源及数据采集分站, 信息传输接口、通信电缆, 监控服务器等, 另外, 还需要一些基础的网络和软件。智能传感器的作用是将风速、瓦斯、开停等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 并将信号传到分站。然后电源给分站供电, 并通过分站给智能传感器供电。分站对智能传感器的信号进行采集, 再将采集到的数据传给地面服务器, 同时根据地面服务器的指令和采集数据进行控制。传输接口将地面服务器的非安全信号与井下分站的安全信号隔离开来, 同时具有双向驱动功能。服务器通过传输接口与井下分站通讯, 发送配置及控制命令, 提取数据, 并将数据进行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及网络共享。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建设高产高效、智能化、信息化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煤矿是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煤矿构建三层网络体系结构的综合自动化控制平台, 并结合物联网、信息、通讯等领域的先进技术, 使矿井在“采、掘、运、风、水、电、安全”等环节是实现管理信息化与控制智能化, 并在统一的平台下对各种异构系统进行集成和控制, 管控一体化目标终将在煤炭生产企业得到实现。
系统建成后, 各子系统数据在异构条件下可进行有效集成和有机整合, 完成生产状态的实时评估及关联业务数据的综合分析;控制中心人员或相关专业部门人员通过授权对安全生产的主要环节、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实现煤矿数据采集、调度管理和决策指挥的信息化, 进而为煤矿预防和处理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提供有效保障。最终达到监督、管理、控制一体化及减员增效的目的, 建成本质安全型的数字化煤矿。
4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4.1 监控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1) 构建统一完整、功能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实现更大范围的煤矿资源共享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
2) 发展覆盖面更广、监控参数涉及更多的软硬件系统, 为煤矿生产的智能化奠定良好基础。
3) 制定一系列统一、专业的技术标准, 促进煤矿监控技术发展和系统的推广应用。
4) 研制新型传感器, 做到自校正、自诊断、自调零, 配置标准接口、统一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制, 可提高传输的可靠性、数据的简单性和传感器的智能性。
4.2 安全管理和监测监控技术应改善
1) 随着煤矿安全监控技术的理论基础更成熟、更先进、更实用, 更智能化的监测监控设备将会被逐步开发出来。
2) 煤矿安全监控设备的生产逐渐步入正规化, 在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价格的同时, 更加需要注意现场环境、应用对象的体验, 生产的设备也要由面向功能向面向对象转变。
3) 除了在理论基础和硬件设施方面的进步外, 软件也将随着形势的带动转变发展方式, 进而优化煤矿安全管理流程, 最终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声明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现状及发展 篇11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现状与发展
1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熟知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现状,对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依据分析结果,明确工作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核心理念,并且加以重视。煤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核心是安全,同时也是企业增强经济效益的核心保障,所以,要结合当前的工作形式与工作开展的基本现状做更细致的分析与调查,更加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与方案,不断实现煤矿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2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措施
2.1 落实安全责任。在进行煤矿工作以前,必须要明确安全责任工作。要把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煤矿员工中去,只要发生情况就直接由对应负责人负责。同时,煤矿企业必须把安全目标与经营目标进行有机的结合,强化煤矿员工的安全观念。
2.2 加强对工序安全的管理。工序安全管理属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煤矿开采工作的进程是由若干个环节共同组成的。强化对工序的管理,通常来说就是加强管理煤矿开采的每一个阶段。影响煤矿工序的原因有许多,而加强工序管理的具体内容有:按时检查煤矿开采进程中机械设施的使用情况,监督工作的操作手法是否合理,工作的环境是否正常,煤矿工作人员身心是否健康。只有保障这些因素的正常,施工的安全才可以得到保证。
2.3 加强执法力度,强化监察队伍建设。因此煤矿企业是高危行业,为了让煤矿员工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政府必须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对煤矿安全监督以及管理的力度,从而形成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煤矿产业安全管理体系,并明确规定安全管理体系当中的人员职责范围以及部门建设,始终坚持“秉公执法、执法严明、违法必究”的规定,使得行使管理权限的法律职责得到落实,尽最大努力改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
2.4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并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煤矿企业要强化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还可以采取与煤矿大中专院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实施委培的方法。与此同时,要加强煤矿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煤矿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组织煤矿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让整个煤矿员工队伍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煤矿企业要持续强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工作,持续加强煤矿企业上至领导层下至各类工种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所有煤矿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工作,逐渐加强全体煤矿员工的“以安全求生产”的主动性。必须要强化煤矿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煤矿员工进行自保能力的培训工作,让煤矿员工养成按照安全规章制度操作的良好习惯,最终将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开始阶段,从而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
3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发展趋势
3.1 明确各部门各级政府的监管职责,整合煤矿监管各种资源。严格遵守《煤矿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各级政府应该辅助各级部门完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下大力度支持与配合基层组织开展煤矿监察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监察工作,分工明确而有序,达到监察与监管的良好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遵循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大量的工作任务在基层,所以监督管理的重点也在基层,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3.2 实现煤矿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进行统一规划、集中规范化的开采,开展安全生产,进而深化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针对小型煤矿企业,要采用产权置换、采矿权出让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以达到扩大规模、减少矿点、优化矿井布局的目标,进而提高安全生产的速度与效率。
3.3 要不断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开展多种相关培训工作,不仅有针对普通工人的,重点还要培训煤矿的管理人员及其法人,目的是提高安全生产的意识以及加大安全生产的力度。企业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日常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重点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特别是对瓦斯、煤尘、透水等存有很大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一旦查出重大安全问题要落实到专人,并对问题进行详细的跟踪调查,一旦出现拖延整改或者顶着不改的现象,要予以停产整顿处理。各级部门还要积极稳妥的落实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减少损失,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已经关闭的矿井更要加大力度监管,防止不法煤矿主私自开工生产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3.4 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保证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所以关于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待遇低导致很难吸引到专业技术人员,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该对煤炭行业院校给予优惠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以便丰富煤炭行业的教育资源,加强对煤矿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煤炭企业要加强与校方建立联系,尤其是煤炭院校或者煤矿相关专业,从而建立有效的培养和合作机制,还要设立专项奖学金,助学金等优惠政策以扶持贫困生,提前培训优秀学生,并且签署培养就业合同,利用这些有效措施引进优秀人才。另外,煤矿企业还应为校方提供实习场地与机会,欢迎相关人才到企业来参加社会实践,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4 结束语
企业应该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深度完善“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生产,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健全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着力抓好煤矿整顿、瓦斯治理、人员培训和安全基础管理等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兰,许江,张延松.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6).
[2]秦建國.基于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0).
[3]张文宇.浅析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
煤矿安全现状 篇12
一、现状
1.安全投入强度低。中国煤矿安全投入普遍不足, 安全欠账多。有关部门对全国大中型煤矿安全投入情况进行调查, 收集到459煤矿 (占所有大中型煤矿的85%) 有关资料。这459处煤矿1999年全年计划安全投入16.34亿元, 实际投入8.37亿元, 实现率仅50.86%。小型煤矿安全投入情况差别较大, 少的根本就没有安全投入, 多的也就数十万元, 以1~5万元居多。另据抽样测算, 仅国有重点煤矿历史欠账就高达505亿。煤矿安全投入占煤炭销售收入的1.925%, 占GDP (1999年) 不足0.0012%, 而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企业平均安全投入一般占到GDP的3%以上[1]。
2.安全投入结构不合理。中国煤矿安全投入受前苏联影响较深, 重视“硬件”建设, 轻视“软件”建设。并且安全投入资金结构比较单一, 基本上是“企业投入为主, 国家投入为辅”。煤炭安全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中国煤矿安全投入的大部分流向了安全工程、安全设备等“硬件”方面, 而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安全科技等“软件”方面则投入很少。
3.安全投入制度 (政策) 缺失。长期以来, 煤矿安全投入缺乏相应制度 (政策) 约束与支持。煤矿安全是否投入?投入多少?投入到哪些方面?安全投入资金来源?等一系列问题缺乏制度 (政策) 保证。另外, 国家没有建立安全投入公益化机制, 形成激励企业、社会、个人多元化的安全保障投入模式。
二、成因分析
目前, 中国安全投入强度低、安全投入结构不合理、安全投入制度 (政策) 缺失。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市场经济条件下, 某些煤矿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安全投入重视不够。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 煤炭市场价格放开, 煤矿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企业最终目的是获利。企业主要考虑产品的价格、成本、产销量等直接影响利润形成的主要因素, 而对于同样影响利益的安全性, 即造成人员伤亡、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则重视不够。
2.市场经济条件下, 煤矿的自主经营使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更容易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具有自主经营权。政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干预少。这使得重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生产的决策取向更容易实现。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 这使得一些企业管理者目光短浅, 思想狭隘, 只注重眼前利益、短期利益、局部利益, 而不关注长远利益、整体利益。把安全生产放到一边, 任意兼并、撤销安全机构, 削减安全人员, 将安技措费用一再降低, 安全投入被任意压缩、削减。
3.事故 (灾害) 发生后, 相对低额赔偿费用影响了煤矿进行安全投入的主动性。据统计,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支付给因工死亡职工平均赔偿费仅为2万元, 而在部分乡镇企业, 私人承包经营企业及私营企业中, 对工伤事故死亡者家属甚至仅赔偿数千元, 形成“安全违法成本低、事故预防成本高;死得起、伤不起”的现象。这种情况下, 不利于增强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 使企业缺乏安全投入的动力与压力, 最终将导致事故频发。
4.煤矿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影响了安全投入。 (1) 在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煤炭行业管理不太稳定, 影响了安全投入。 (2) 一段时期, 中国煤炭供大于求, 市场连续疲软, 价格一跌再跌。煤炭行业处于全面亏损状态。经济状况不佳使得企业不愿意也拿不出足够资金在安全方面增加投入。 (3) 1994年税制改革后对煤炭企业征收增值税, 实际税负比改革前增加了5.88个百分点, 使煤炭成为工业领域税负最高的行业[2]。 (4) 1996年国家开始实施关停压产策略。各类乡镇煤矿 (有证、无证) 预期将被关闭的可能性越大, 安全方面投入就越少[3]。 (5) 安全生产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加之不少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不到位、安全监管机制不完善, 一些行业管理弱化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了安全投入。
三、对策
(一) 树立科学发展观, 坚持安全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 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 把安全摆在与资源、环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强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 有计划有重点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强度、调整煤矿安全投入结构、强化煤矿安全投入保障机制, 进而解决制约安全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议将安全投入指标列入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中, 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控制考核。
(二) 强化科技兴安的战略意识, 发挥政府对安全投入的引导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煤矿科学技术对煤矿灾害治理、事故的有效控制、职业危害显著降低以及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全面提高提供技术支持和科技保证。只有科技进步了, 把先进的科技用于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才能实现。安全科技投入是促进煤矿科学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加大安全科技投入以及其他方面安全投入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 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2005年国务院向国有重点煤矿投入国债资金30亿, 带动企业投入249亿元, 地方政府配套4亿元, 银行贷款约130亿元, 共安排22个省 (区、市) 国有煤矿通风系统、瓦斯抽采系统、监测监控系统安全改造项目951个, 总投资达413亿元。由此可见, 政府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 也是必要的。
(三)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 加大安全费用的提取, 规范安全费用的使用。
煤矿安全投入资金来源得不到保证是导致中国煤矿安全投入不足主要原因之一。2004年5月21日, 经国务院批准,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煤安局联合下达了《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两个重要文件。文件规定安全费用不再从维简费中列支, 要求企业根据企业大小、类型、地质状况等实际情形确定相应提取比例, 依据原煤实际产量单独提取, 专门用于煤矿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安全费用、维简费提取比例较2004年5月之前有较大幅度提高, 并且不再依据煤炭销量而改按原煤产量提取。安全费用在规定的范围内由企业自行安排使用, 专户存储, 专款专用。煤矿维简费提取和使用, 坚持先提后用, 量入为出的原则。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强制集中企业提取的维简费。安全费用、维简费从成本中列支, 根据会计核算, 势必导致税前利润下降, 进而给企业带来少交所得税的好处。加大煤矿安全投入, 需要政府财税优惠政策的导向和推动。
2. 提高煤矿对伤亡人员的赔偿标准, 建立规范的工伤保险体系。
长期以来, 煤矿对伤亡人员的赔偿金一直不多, 与矿方的高额收益明显不成比例。对因工死亡人员支付的赔偿金或抚恤金偏低, 不足以起到遏制伤亡事故发生的作用。山西、河南、贵州等省相继出台伤亡赔偿新标准, 规定煤矿事故死亡矿工的赔偿金不得低于20万元。赔偿标准的提高, 一方面是对矿工权益的保护, 另一方面是希望在提高企业事故成本的前提下, 促使矿方重视安全投入, 真正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
中国目前正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工伤事故与职业危害;对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进行补偿;对受害者及时救治与康复。目前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工作还缺乏有机联系, 存在工伤保险费收缴与使用相脱节的现象。国家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 建立规范的工伤保险体系, 企业必须为劳动者提供工伤保险。保险公司根据风险程度确定保险费率。而安全水平越低, 安全风险则越高, 为此企业付出的保险费就越多。想要减少付出, 就必须提高安全水平。要提高安全水平, 就必须加大安全投入。近年来, 一些业主由于经济能力有限或有意逃避责任, 常常在发生重特大事故后躲藏逃匿, 把抢险救灾和事故善后全部推给地方政府。造成“业主发财、政府发丧”的现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规定,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制度, 提前向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征收一笔费用, 出事故后用于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
3. 强化安全投入科学决策, 优化安全投入的合理流向。
安全投入的不足固然是造成中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部分安全投入缺乏科学决策, 随意性大、方向不准确等低水平决策更加加剧中国安全投入需求增长与安全投入不足的矛盾。长期以来, 煤矿安全生产中“重硬件, 轻软件”的思想很盛行, 事实证明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2006年2月1日, 拥有最先进的安全监控监测系统和井下开采设备, 技术装备机械化程度、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寺河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事故的发生暴露了该矿在井下密闭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瓦斯抽放、能力核定等方面存在缺陷和重大隐患。事实教育我们, 煤矿安全投入方向应该统筹兼顾、软硬结合、科学决策。在重视安全工程、安全设备等硬件建设基础上, 大力促进煤矿安全科技进步, 重视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说, 科学合理的决策, 严格有效的管理, 也是一种增量投入。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全国煤矿安全状况调查与安全规划研究报告[R].北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01:12.
[2]李锡林.世界煤炭工业发展报告[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8:12.
【煤矿安全现状】推荐阅读:
煤矿安全管理现状10-11
煤矿安全现状心得体会06-29
榆家梁煤矿安全管理现状汇报材料06-19
浅谈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10-10
职工安全意识煤矿安全07-21
安全培训体系煤矿安全05-09
煤矿安全控制07-17
煤矿安全培训05-11
煤矿安全监察05-23
煤矿安全状况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