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2024-10-11

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共12篇)

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篇1

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性能源。煤炭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有极大的比重。目前, 我国的煤矿生产还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问题, 重特大安全事故每年均在发生, 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基于此, 煤矿安全评价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1 煤矿安全评价的含义

所谓安全评价, 是指为了给管理决策和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而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 分析辨识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及不利因素, 评估预测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及职业危害的概率和其严重程度的过程。从而达到维护工程、系统安全的目的。它是安全评价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体。

2 关于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安全评价的现状分析

目前, 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煤矿安全评价工作, 对煤矿的安全评价主要还是处于在现状评价的阶段, 安全评价方法也很单一, 仅局限于定性安全评价法以及定量安全评价法。由于缺乏相当的实验数据以及相关安全事故统计材料, 大多数煤矿的安全评价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定性评价, 在这种没有科学数据支持下的评价所得出的评价结论是具有很大随意性的。特别是在很难统计具体数据的方面 (如:煤矿生产系统的瓦斯温度、员工工作能力、煤矿综合管理等方面) 就更是如此。

2.2 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有的理论体系对解决关键问题缺乏理论支持, 安全评价工作所涉及到的方面很广泛, 它涵盖自然科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一系列知识, 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过程。为了使安全评价成为完善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就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

二是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差等现象依然存在。安全评价人员对被评价对象的熟悉程度和安全评价人员的自身能力等方面对安全评价的结果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只有理论功底扎实且经验丰富的安全评价人员, 才能得心应手地合理选择相关的安全评价方法。要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得出正确的评价结论, 不但需要安全评价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且需要安全评价人员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而现实情况是:相当部分安全评价人员不熟悉煤矿生产业务, 工作能力也不是很强。

三是缺乏多样的安全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法、经验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是目前通常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但这些方法都各有各的局限性。这些方法往往只针对煤矿生产的某一因素, 而没有顾及到煤矿生产中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现实, 评价指标显的很不全面。另外, 有的方法本身就存在缺陷, 从而对煤矿安全生产评价的信度产生不良影响。

四是安全评价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相当一部分煤矿经营企业认为进行安全评价仅仅只是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手段而已, 对煤矿生产进行安全评价也仅仅是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而不是基于对煤矿安全评价的正确认识而采取的自觉行为。这主要是由于煤矿经营企业只关注经济效益而对煤矿生产安全评价形成的认识误区。

3 关于改善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的策略分析

3.1 通过制定统一的安全生产标准, 使相关评价体系得到完善

复杂的技术性是安全评价的重要特征, 基于此, 统一的安全评价标准的制定要遵循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并与《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的标准保持一致, 因而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成就是制定统一的安全生产标准的依据。

3.2 加强安全评价的质量保障体系, 对从业人员进行素质和业务培训

在加强安全评价的质量保障体系方面, 应在对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日常检查过程中, 国家及各省的相关监察机构要把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和质量作为检查工作的重点。在对从业人员进行素质和业务培训方面, 应提高现有安全评价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方面, 应通过行业内部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进行理论讲座、开展同行之间业务能力大比武等方式对现成安全评价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在培养后备人才梯队方面, 为了培养综合型的后备人才队伍, 安全评价方面的专业课程可以考虑在相关高校或相关专业中开设。

3.3 加大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科研力度

基于目前我国通行安全评价方法各自存在着缺陷的现实情形, 加大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科研力度势在必行。应以安全评价机构、科研单位及具有相关专业和科研能力的大专院校为主体, 把增加科研投入、加强理论研究、结合实践经验、开展实地考察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深入对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 及早开发出新的科学评价方法, 从而对安全评价工作的发展、对企业安全生产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3.4 进一步深化对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改革, 把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煤矿安全评价结果必须是科学的、精准的, 绝不允许个人的主观臆断夹杂其中, 在这一前提下, 权威性、规范性、责任性、公正性是煤矿安全评价不可动摇的原则。为了确保这些原则能得到有效的实施, 煤矿安全评价单位和煤矿安全评价工作人员都应当积极思考, 锐意进取, 大刀阔斧地对煤矿安全评价工作进行改革, 根据现实情形, 结合科学原理和实践经验, 创建符合煤矿安全评价工作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体制, 提高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 不断降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 对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煤矿企业, 必须把煤矿安全评价工作作为改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创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体制的重要手段, 而不是把它作为应付国家监管部门检查监督的权宜之计。为了实现煤矿的和谐稳定及安全生产, 就需要相关单位和人员形成一致共识, 相互配合, 齐抓共管, 开创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元军.浅谈我省小煤矿安全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J].能源与环境, 2010 (4) .

[2]王亚军.目前煤矿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煤, 2009 (8) .

[3]王厚军, 李治灵.煤矿安全评价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7) .

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篇2

距河南省的省会 ——郑州也只有50公里的新密市,在全省是一个主要的产煤大市,煤炭在新密市的三大支柱中占主要的地位。安全生产状况也正如在2003年,新密市市委召开的主要管理人员会议上,市委书记李连渠书记在会议上讲的:当前我们新密市的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重新认识;必须认真面对;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必须重新认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严重,必须重新整治;安全生产任务繁重,必须加强领导。新密市与全国一样,乡镇煤矿大多是先天不足,投入少,隐患多,安全无保障。

乡镇煤矿经济的利益驱动下,在资金的投入上是舍不得花钱,使用的设备大多是国有大矿淘汰的设备,加上安全管理的缺陷,安全系数极低,再加上职工的素质低,安全教育培训跟不上,安全自我防范能力低。特别是协议工、合同工,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存在 着要钱不用安全的观念,对学习技术的积极性来说比较低,更不用说对技术的精通。大都是一知半解,根本就达不到应知应会。再一个是乡镇煤矿的机械化的程度低,安全设施不完善,职工的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的素质低,就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大的难题,也就成了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也是我们在煤炭行业中存在的最基本的现状。

在近二、三年来,煤炭行业的利润是相当惊人的,在这

样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不少生产者不惜铤而走险,减少安全投入,甚至利用各种手段降低生产的成本,大大的超能力生产,超人员工作,乱干、蛮干,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

煤炭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低特别乡镇煤矿大多都是农民工,没有经过专业的生产技能的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意识薄弱,自救的能力和自救的意识不强,在生产过程中,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在发生事故时,也就不能有效的自救。

煤矿大多都是地下作业,加上自然条件的恶化,煤层的变化大,甚至有的个别采区在一个采区就又分两个或者三个采煤的方式,前、后、左、右推进式采煤方法。右的倾角大,有的煤质软、天板、地板软等的三软的地质,有的煤层自燃发火严重,更重要的是瓦斯浓度高,开采的难度就比较大,要求技术素质就高,在开采中如有一点不慎,就有可能出现事故。再加上,煤矿的生产设备落后,安全设施不完善,所以就给安全生产埋下了大的隐患。

今年以来我国的大小煤矿正走向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低回报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道路。按照国家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培训,对于职工的安全素质培训,达到预防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的目的,就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尽快改变煤矿职工素质不适应状况。对职工上岗培训中要求职工必须懂矿井概况,工作环境及井

下危险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造成的职业健康伤害和伤亡事故。该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标准,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和撤离现场的责任、义务和权力,了解应急救援预案和发生瓦斯爆炸、水害、火灾、顶板、机电运输、热害等的自救互救,急救方法和避灾路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自救器等安全逃生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维护,出入井手续,通风安全系统,报警系统和安全指标,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性质,危害及如何预防瓦斯积聚,事故案例分析等。对于所有的从业人员只有在基础上具备安全生产知识和事故险情发生以后,才能逃生自救的能力,具备常规事故处理的能力和临危不乱,遇变不惊的心理承受的能力,才能拥有从业资格。对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上,提高煤矿抵御事故能力上,才能是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可靠的基础和保证。

张得青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浅析 篇3

关键词:安全管理煤矿安全煤矿生产

0引言

安全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管理,是管理者对企业安全工作进行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灾害防治水平,预先发现、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治发生事故,避免各种损失,最大限度的发挥安全技术措施的作用,提高安全效益,推动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煤矿生产是高危行业,煤矿工人时刻受到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五大”煤矿灾害的威胁,近几年的煤矿事故中,几乎都是管理上的疏漏。因此,煤矿安全管理对煤矿的生产和效益是非常重要。

1煤矿安全管理的本质

1.1效益性。惟利是管理的出发点,效益是管理的终结。安全管理的效益最直接的表现是经济效益。优秀的安全管理不仅能大大减少事故损失,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煤矿企业的飞快发展。

1.2长期性。煤矿安全贯穿于煤矿生产活动的始终,只要煤矿进行生产,就存在安全问题,就须进行安全管理。所以,安全管理在煤矿的生产活动中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1.3科学性。煤矿的生产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在人们的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寻找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将其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保障生产活动的安全性。

1.4群众性。煤矿安全和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并且和职工的行为紧密相连。所以,安全管理不是少部分人的管理,而要发挥广大职工的力量,实行职工的自我管理。

1.5预防性。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所以,要将安全管理放在煤矿日常生活的首位。

1.6强制性。煤矿安全管理就是要将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化的行为强加到被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中。不强制就不能约束被管理者的无序状态,而这种无序状态往往危及着职工自身生命和健康。

2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2.1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各部门管理与职工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管理体制。没有群众监督的管理体制是行不通的,容易造成走过场;建立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事故包干到个人的制度,避免在管理中出现管理空白区;不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宣传和安技术教育,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和各阶段的计划。

2.2生产中的安全管理鉴于煤矿工作的特殊性,加之有大型设备的使用,加剧了煤矿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所以,要加强对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和控制,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对井下的危险源做到清晰辨识,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

2.3安全信息工作要从其他煤矿企业和本矿区发生过的事故中吸取教训,完善本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提高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做到对各种安全生产信息的搜集、整理、反馈等工作。

3当前我国煤矿安全存在的问题

3.1安全和生产的关系倒置安全贯穿于煤矿生产的始末,没有安全就不能正常的从事生产活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把生产放在第一位,重生产而轻安全。虽然经济效益是所有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且的,煤矿也不例外,但是,如果不重视安全,煤矿的经济效益将是带着血和职工生命的效益,所以应坚持安全与效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2煤矿工作中存在多种重大危险源和危险隐息由于煤矿自身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开采条件的多变性,再者,在开采过程中,伴随着瓦斯、火灾和水灾的威胁,使得煤矿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和作业场所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事故发生。

3.3安全技术及装备无法适应当前的开采需要随着矿井向深部延伸,之前没有的灾害也有可能发生,比如,以前非突出矿井成为突出矿井,地热严重等等,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完全解决这些灾害对矿井生产的危害,还没有研究出完全有效的防治措施。虽然煤矿装备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装备的可靠性差,适应性不强的特性仍存在,且有些装备的更新速度过慢,无法适应当前的煤矿生产速度,更跟不上高效高产矿井的脚步。离开了新装备,高水平的管理只能是空谈。

3.4煤矿工作环境依然严峻国家近几年一直在推行矿并质量标准化建设,但是,由于煤矿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一些工作环境还没有改变,比如,工作空间狭小,照明条件差,工作场所煤尘弥漫,顶板淋水等等严重危害着职工的健康与生命。因此,应彻底改善生产作业环境,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场所。

3.5工人对自己生命的漠视煤矿事故,绝大多数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违规作业。工人往往存在着一种侥幸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对自己和别人生命的不重视,明明知道存在危险,还违规操作。所以,煤矿企业要加大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工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重视了自己的生命,才能在操作时考虑到安全因素,才能按规章操作。

4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

煤矿生产是一个有机系统,煤矿安全管理就是使这一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达到高度的协调,使煤矿生产这个有机系统正常的运行。影响煤矿安全,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以,要杜绝煤矿事故,就要规范人的作业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

4.1加强对人的管理,杜绝人的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要以人为主体,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让工人参与到管理中。同时要加强人的安全化。新工人上岗前要进行安全操作知识和安全意识的训练和教育;对于一些特殊工种(如爆破工)要进行特殊的培训和教育;定期进行文化学习和专业训练,提高工人的文化技术素质;在各种作业培训中要加入安全的内容,培养工人的安全工作责任心。只有工人清晰的认识到不安全因素,才能在行为和技术上做到预防、消除隐患。

4.2改善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就不可能发生事故。所以,要引进先进设备。先进的设备是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先进的装备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安全管理趋于更高水平,更完善。要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查,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要合理安排物质的堆放、整理,将危险物和有害物集中存放。

4.3创建安全的作业环境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我国的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作业空间受地质条件的限制。井下环境照明普遍不足,环境和物体对比度低,分辨困难:工作场所存在矿尘、有害气体、振动和噪声的污染:有些矿井还存在温度高、湿度大的危害。这些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煤矿工人的作业可靠性。因此,为了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必须创建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

5结论

刍议煤矿安全评估的现状 篇4

1 煤矿安全评估

随着煤矿开采量的不断扩大, 一些小煤矿企业也进入到采煤市场, 这些小型煤矿企业由于在资质以及队伍素质等方面都呈现较低水平, 生产时往往不达标, 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 给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使得煤矿安全事故频发, 安全生产现状相当严峻。为了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煤矿安全评估工作应运而生。安全评估工作主要是对煤矿生产进行指导以及检查, 以达到督促企业生产安全、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整改安全隐患, 最终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目的。它的内涵众多, 意义重大, 主要有安全生产保障、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等七个专项组成。具体评估时, 则是要以安全评估标准为原则, 使用一定的方法, 对重大隐患进行识别、评估, 对一切影响煤矿安全生产要素进行分析, 最终在多要素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划分出煤矿矿井的安全程度。对于一些评价不合格的矿井则要停产整顿, 直到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反之则要依法关闭。总之, 安全评估工作是要在综合矿井各安全要素基础上, 评判出矿井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2 我国煤矿安全评估现状

煤矿安全评估工作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必须要予以重视, 并且有序开展。但是综观我国煤矿安全评估工作, 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评估标准不规范

制定评估标准时, 因时间仓促, 制定的标准从内容到形式上自身存在缺陷, 急需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对照《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 标准中有的评价项目和内容应该是评估的必备条件, 但标准中却按一般评价项目对待, 有悖于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的原则, 评估依据的标准是各省自定的标准, 评估标准不统一, 造成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差, 结果令人质疑。

2.2 安全评估认识不清

当前国内在国内煤矿安全评估认识上, 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人将安全评估与安全评价混为一谈, 使得安全评估工作开展时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安全评估工作, 它是指由地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组织, 各地可依据实情委托具备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等有关单位具体实施的工作。从中可以看出, 安全评估实施主体是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安全评价主体则是取得必要资质的有关机构。安全评估属于政府行政行为, 安全评价则属于企业行为。实施安全评价须由煤矿企业申请, 由有资质的评价机构进行评价, 其评价结果有法律效力, 评价机构对其结果负法律责任。然而, 安全评估结果如果由受委托的评估机构承担, 则提交的评估报告和结果须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定后, 方可生效。

2.3 安全评估缺乏动态管理

对于矿井安全评估工作而言, 一项完整的安全评估报告所呈现的往往是在过去某一时期、某一条件下的矿井情况。但是由于矿井生产时, 各种生产条件以及外部因素都在不断变化, 前期的评估报告显然不能代表当前矿井的安全状况。因此, 科学的安全评估应当具有动态性, 不能仅仅依靠某一阶段的安全评估结果就定义整个矿井生产的安全与否。但是目前, 我国的安全评估工作还无法做到动态评估, 使得安全评估工作具有时间局限性, 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煤矿的安全生产。

3 煤矿安全评估改进措施

鉴于煤矿安全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必须要对有关问题予以改进, 以提高安全评估的水平, 确保安全评估的效果。

3.1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

安全评估工作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必须要予以加强。为了有效地推进安全评估工作, 则要将“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贯彻落实到煤矿生产中, 让广大煤矿生产者能够充分协调好生产与安全的关系, 重视安全评估工作。这样才可以为安全评估开辟一条道路, 使其得以在煤矿生产领域中有序展开。

3.2 健全安全评估制度

安全评估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不健全。为此, 必须要健全安全评估制度, 通过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规范, 使得安全评估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此外, 还应当落实责任制, 设立有关的单位以及部门主管安全评估工作, 且要明确工作职责,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促进安全评估工作得以有效落实。

3.3 完善监督检查工作

要想提高安全评估工作的效果, 实现有效评估, 不能将评估工作停留在生产前期阶段, 应当还需要对工程生产阶段进行动态的监督管理。例如, 坚持专项检查、突击检查、边缘地点检查以及中夜班检查等多种有效检查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安全检查方式, 实行“闭合”检查制度, 分专业制定量化考核办法, 详细规定考核和检查标准。安全评估工作的检查还要与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并且不定期地将评估结果公之于众, 接受社会监督。

3.4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督

重大危险源是引起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原因, 科学的安全评估工作必须将其纳入到日常工作中。要组织有关人员, 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由人员带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排查、监督, 一旦发现重大安全隐患, 要及时地通知煤矿管理人员, 责令进行整治, 指导消除隐患后方可继续生产。

3.5 安全评估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

为了提高安全评估的效果, 还应当注意与其他工作相结合, 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效果, 最终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例如, 将安全评估工作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相结合, 通过安全评估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发展, 而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发展又会反过来提高煤矿安全程度, 最终提高煤矿安全评估工作的效果。将安全评估与安全生产许可制相结合。通过安全评估工作, 对矿井安全状况做出分析, 把好煤矿企业的安全准入关, 这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查、颁发效率, 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

结束语

煤矿生产是支撑我国工业产业正常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 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而由于煤矿生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安全管理则成为煤矿生产管理的重点。在煤矿生产中, 引入安全评估机制, 利用高效的安全评估工作, 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则是非常有力的措施。

摘要:目前为止, 我国的能源结构仍旧是以煤炭等非再生资源为主, 其中煤炭资源占据了较大比重, 是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维系。本文针对我国煤矿安全评估进行论述, 分析当前我国煤矿安全评估现状, 并且提出一系列的对策, 以求改进安全评估工作, 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煤矿,安全评估,现状,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孙志刚.矿井安全评估理论和实践探索[J].煤炭企业管理, 2000 (11) .

[2]邸建友.煤矿安全保障体系应用效果及改进[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2 (S1) .

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篇5

中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约为1100×108t左右,煤炭能源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约占75%以上,由此可见煤炭仍是中国重要的基础产业[1]。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耗大国,中国每年出现的煤矿事故是煤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中小型煤矿出现安全生产问题最多。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煤矿企业整体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小型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加大,国内大多数中小型煤矿的安全生产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但中小煤矿生产中仍存在诸多潜在危险和不安定因素,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威胁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任务仍十分重要[2]。本文分析研究国内一些中小型煤矿安全生产及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建议。

1中国大部分中小型煤矿安生产监督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a)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存在移位和失位现象。由于中小型煤矿事故率比较高,一些矿主害怕承担责任,为防止以后出现事故承担法律责任,于是就有人钻法律的空子,雇佣别人当矿长,造成企业主体安全责任失位与移位;b)超能力生产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超能力生产是事故频发的诱因。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急剧上升,然而煤矿安全投入跟不上煤矿本身的发展和市场需求。从市场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很多中小型煤矿都存在严重超能力生产,而且屡禁不止。如陕西省铜川矿务局的陈家山煤矿核定矿井生产能力150×104t/a,而前10个月已产煤210×104t[3]。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正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肖家湾煤矿8月29日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8人死亡,5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80×104元,该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104t/a,而实际产量为14.17×104t,203月—7月为8.4×104t,矿井设计定员为274人,而事故发生时共有职工753人,其中从事采掘作业职工共计661人,严重超出设计要求;c)矿工特别是农民工培训教育工作薄弱。煤矿工作风险大,报酬低,因此工人都是以农民工为主。这些人知识水平低,缺乏安全常识,而一些中小型煤矿为节省成本,不愿对员工培训。这些矿工,安全意识不高,生产手段落后,安全装备简陋,以致发生瓦斯爆炸、冒顶、透水、着火等事故。“1127”特大事故就是电工带电检修DW80型开关,电火花引爆瓦斯产生的特大事故。4月21日云南曲靖富源县后所镇红土田煤矿发生的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1498×104元。调查表明,事故直接原因是该矿非法越界组织生产,121701炮采工作面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采用局部通风机供风采煤,违规串联通风、循环风,工作面微风作业,造成瓦斯积聚并达到爆炸浓度界限,违章放炮产生火焰引起瓦斯爆炸。

2主要对策及措施

a)围绕开采工作重点,创新监管模式。加强监管力度,优化监管模式,使安全管理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责任落实到个人,尤其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定要落实到人,防止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移位和失位。矿长因为要承担的责任比较多,因而有动力狠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引进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安全的控制方案。对矿井工人定期培训,让矿工学习开采技巧、开采安全常识、学习日常工作中如何自我保护,让工人认识到矿井工作的危险性,从而树立安全意识,保证煤炭开采安全;b)加大超能力生产整治力度。煤炭开采是一个统一协调的系统,其几个主要生产环节形成一个稳定的微循环系统,有任何一方面超额,都会影响这个系统正常运转,超出一定承受范围就会发生事故。因此要加大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力度,定期核定和检查煤矿生产能力,同时,还要落实各项治超政策,按照相关安全生产法规严格执行对超能力生产的惩罚;c)树立监管人员安全观念,建立全新的监管队伍。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问题,必须加强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力度,让所有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树立安全观念,培养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防患事故能力,提前预防和监管煤矿安全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企业要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行事,依规建设并落实相关制度法规,相信能对规范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4]。

3结语

只要人们认识到中小型煤矿事故多发的原因,矿井采用先进设备,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矿工安全教育,让矿工学习安全常识,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自我保护能力,并严格遵守井下各种规章制度,那么实现中小型煤矿稳步发展、安全生产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王子光.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思考[J].科技资讯,(5):94.

[2]钟显林.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12):44.

[3]王爽英,吴超,左红艳.中小型煤矿生产安全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1918-1922.

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篇6

【关键词】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煤炭的需求也随之迅速增长,使得煤炭的开采深度不断加大,开采区域不断扩大,煤矿综采工作面的危险性也逐渐增大,对煤矿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破坏了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近年来先后发生了洪洞煤尘爆炸事故、王家岭煤矿偷税事故等多起恶性煤矿安全事故,给目前的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必须将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作为重点进行有效的治理,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以保障煤矿开采的安全进行,保护作业人員的生命安全。

2.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人员因素是造成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工作最终需要人的落实,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综采面安全管理的效果。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从事煤矿生产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匮乏、文化程度不高、安全责任制度意识薄弱等问题,而且人员内部管理混乱,很难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和执行,这就给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带来了隐患。人员素质的偏低直接会导致甚至加重煤矿事故,尤其是在煤矿事故发生后,正确的自救措施会降低煤矿事故的后果,然而就目前我国的煤矿工人素质来看,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一旦煤矿工作人员在开采作业过程中出现安全意识不足、违规操作或者是没有能够及时发现险情,这些都会带来严重的煤矿安全问题,对正在生产的工作人员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还有许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本应该立即自救的煤矿工作人员由于专业自救知识的缺乏,早井下无法正常的利用自救设备展开有效的自救工作,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后果进一步扩大,这些都给煤矿工作面安全管理带来了挑战和隐患。

2.2机械设备非正常使用导致安全事故

机械设备是煤矿生产的工具,其安全性能直接影响煤矿安全。在对目前的多起煤矿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显示,大量的安全事故是由于工作人员的非正常操作导致的,煤矿工作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时未能按照安全制度进行就很有可能诱发煤矿全事故,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其次我国目前煤矿生产设备的维护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的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由于在井下的开采环境相对复杂,极易导致机械设备的非正常工作,同时又缺乏有效的维护,这些因素都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煤矿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严格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部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真正实施起来确实大打折扣,在很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达到应用的效果。并且目前在安全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安全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监察管理和安全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如果没有严格具体的实施,及时再健全的安全制度也是一纸空文。

3.改进煤矿工作面安全管理的对策

3.1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素质

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使人们在较短时间内比较系统地获得对安全的基本认识。尤其对新工人的安全培训更为重要,使他们在工作之前先了解安全和认识安全。在工作之前先树立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人了解怎样安全怎样危险,什么是企业提倡的,什么是企业反对的,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认识安全的基础上,掌握安全生产的基本操作和技术,从个体上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

3.2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于机械设备使用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煤矿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在使用过程中设置专人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对直接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机械设备使用培训,做到一旦发生设备故障能够在第一四件排除,降低因为机械故障原因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其实要制定严格的机械设备维护和检修制定,并且需要配置专门的相关责任人进行管理,在机械设备使用完后,做到对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检修工作,这不仅能够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减少机械的故障,在一定意义上也起到了预防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3.3严格监管煤矿安全制度落实

制度的实施需要严格的监督,因此为了更好的监管相关煤矿安全制度的实施,需要建立相关责任负责人制度,要求监管责任人严格监督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于出现的违规情况及时指出并且向上级做出及时的汇报,对于严重的违规行为要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4.结束语

煤矿安全培训现状与改进 篇7

1 安全教育培训的现状

(1) 对安全教育培训的认识存在差异。普遍性的观点之一是把安全教育培训当作法定义务, 忽视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在全面调研、分析评价、系统管理、师资培养上明显没有做到完全投入。观点二是将教育和培训两者的概念相混淆, 安全教育更侧重思想与意识的培养, 而安全培训的重点在于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本单位只要常抓不懈地搞好班组安全学习, 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就可以逐步提升安全受控度。当然这种做法的确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在这种学习的刺激下得到提高, 但现在的安全内涵早已不同往日, 它已经成为一个人、环境、社会、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 安全素质的提升必须要经过专题培训的方式来进行。 (2) 忽视安全教育计划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部分单位在制定年度员工培训计划时, 都会把学技术的内容放在前面, 要么跟上级部门制定的一致, 要么干脆不制定, 即使制定出来的, 也缺少单位的特点, 针对性较差。另外, 安全教育培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安全知识的教育、安全技能的教育和安全态度的教育。但现在不少安全培训计划偏重于安全知识方面, 对后两者安排较少, 使得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打了折扣。 (3) 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的问题;通过对班组安全培训实践进行调查, 发现基本的安全意识学习只是围绕对事故进行讨论或者简单的转达上级对安全生产的相关指定批示, 形式上也以照本宣科为主, 学习者兴趣索然。安全培训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也都是是集中授课, 结课是笔试考核, 实效性不强。 (4) 缺少对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价。 (5) 管理者的安全培训是弱项;就日前来看某国营企业已经很频繁的开展了相关员工培训活动, 但针对管理者的安全培训是弱项, 大部分管理者落后于一线员工的先进知识的掌握, 甚至某些单位会极少的进行管理干部的相关安全培训, 出现管理人员不如普通员工掌握的安全法律常规要多, 就这种现象的产生, 同样会造成不可小觑的影响。 (6) 安全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尚不满足企业需要。 (7) 学历教育应引起重视并取得支持;这两年在某国营企业安全系统内部, 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的队伍在不断扩大, 但他们中绝大多数原来从事的并不是安全或环保, 安全系统中的安全工程学士或硕士凤毛麟角。

2 如何做好煤矿安全思想教育

(1) 科学定位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要以员工的感受跟需要为出发点, 然后进行有层次的安全教育培训, 始终强化员工作为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员工主动性参与性, 以便更好的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对煤矿企业的了解, 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中心。通过领导的带领下, 建立健全的工作责任制度,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落实安全教育培训的任务。此外安全教育培训当中, 培训内容、时间及方式要求上面都要充分突出企业“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 充分考虑到每个员工的需求, 加强员工及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 创新思维;企业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要以员工的岗位职责、岗位特点、岗位技能的需要为立足点, 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外还应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成功的安全教育培训至少表现在:员工之间可以相互分享经验, 经验的得来并不是这个培训所要求的, 而是员工在此培训中亲自体会了解到的;带给员工“理智上的挑战”, 在里面员工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需要去思考, 加强其洞察力;同时还可以感受到“价值的构建”, 它不只是认知方面的获得, 同样包括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建立与优化, 精神上的陶冶, 进而能够使其从内心产生对于企业安全理念的认知与理解。 (3) 优化培训模式 (1) 将员工自学同专题讲座融合起来, 首先, 调动起员工自我进修的积极性;其次, 在此基础上企业通过划分出不同的专业、工种来进行定期的专题讲座, 结合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 既可以充分符合企业的统一要求同样也能满足每个员工的个性需求, 进一步提高员工主动参与性。 (2) 融合公共培训及专业培训, 通过对安全教育培训对象划分层次, 并且针对员工需要和实际情况划分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类, 其中公共课包含:企业管理、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形势等;专业课则主要根据采、掘、机、运、通等5大专业的安全岗位职能和操作章程进行。 (3) 加强内部培训同外部培训的互动, 能够让员工通过更多的方式与外界交流, 在企业下达安全教育培训年度计划后, 由相关负责人确定参与培训的员工名单, 并且培训中心负责外派或组织内部培训, 进一步确保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4) 加强内部交流与监督评估相结合, 通过班会制度探讨相关当期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对于培训师来说也要经常考察走访走访基层区队, 若发现问题并能做出相应指导其及时整改。 (5) 在示范引路以及培训评估相结合的情况下, 各个基层单位不仅要抓好技师的培训工作, 也要聘请技师为教师们的安全教育监督指导。以此同时依据“教考分离”的原则, 建立“四位一体” (包括:专业、区队、培训、安监) 的教育考核机制。要想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 一方面, 要在每个安全教育的培训结束后, 由培训中心负责考核员工当期的培训成果, 通过综合素质的考核来评定优奖劣罚的机制。另一方面, 将每次考核的合格率和授课人的工资挂钩考核, 以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安全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

3 结论及展望

煤矿企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煤矿职工安全结束水平和安全意识的主要途径。本文从现代安全教育理论和煤矿安全生产实践出发, 对煤矿企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 改进了煤矿企业现代安全教育与培训方法体系, 可明确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水平, 促进煤矿企业生产总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军.煤矿安全教育浅谈[J].科技资讯, 2007 (27) :74.

[2]李亚斌, 邓文军.企业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大众标准化, 2003 (3) :40-41.

煤矿机电管理现状及分析 篇8

1.1 管理作用发挥不充分, 不到位

管理部门林立, 层次多, 冗员多, 部门间协同松散, 信息传递较慢, 制度繁琐, 职责不明, 扯皮增多, 办事程序复杂;负责人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 管理人员陷于具体的日常业务和生产活动中, 缺乏有效的中长期计划, 没能充分发挥管理作用。

只强调生产, 把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当作辅助生产的一个工作, 制度管理存在缺陷、不够完善, 制度实施不具体, 执行不到位, 安全岗位责任制流于形式, 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

1.2 设备存在隐患较多

生产单位重使用轻修理造成机具完好率差。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某些零部件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腐蚀、烧损、疲劳、变形或损伤等缺省, 随着时间的延长, 它们的技术状态会逐渐变差, 使用性能下降, 影响到设备的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在用设备陈旧落后, 通常带病运转, 缺少编号, 设备、电缆标志牌不全, 帐、卡、物不对应。

1.3 机电技术力量薄弱, 操作人员素质较低

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文化基础差、素质低, 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差、不钻研技术, 很多操作人员对设备不了解, 操作不规范, 甚至违章操作, 操作过程中不能满足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对于一些特种设备, 岗位操作工的操作水平不娴熟, 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 熟悉程度不够, 也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机电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 以政带技的现象时有发生。

2 煤矿机电管理的改进办法

2.1 转变思想, 加强机电管理水平

实行设备清单档案管理, 明确机构人员职责, 明确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只要事先明确了责任, 有关人员便不敢掉以轻心, 也不会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 最大程度地消除工作中的漏洞, 提高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和机电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不断提高机电管理的水平。

2.2 强化检修管理, 扎实地做好设备维护管理工作

机电设备维修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做到眼勤、嘴勤、手勤, 即:勤观察、勤说话、勤维修,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解决。

在机电设备检修方面, 煤矿企业要依据相关规定, 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包机制度、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各种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和停电检修挂牌制度。

工作现场有明确的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员应会正确操作设备, 正确使用工器具, 工器具上标明耐压等级、承载能力和使用范围等, 同时对设备进行检查、润滑、清洁及紧固四方面的维护;应对所管理的设备的运行状况、运行参数、润滑、振动、声音、温度是否有异味等进行检查, 在检查中如果发现设备的非转动部位的紧固螺栓发生松动, 要及时上紧固定。操作人员定期审验 (校验) , 有检验合格证, 保存完好, 过期或失效的药妥善处理, 不得再用。

通过机电设备使用中的观察检测, 掌握设备运转磨损情况, 注意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 及时消除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同时, 必须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实行日常与定期维护保养相结合, 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注油、干燥、防锈等技术处理, 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磨损程度,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2.3 加强业务培训, 努力强化操作人员技术技能

设备维修作为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是延长设备寿命, 保证生产正常运行, 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设备如果比作人, 操作者就是家属, 日常接触, 要了解性能, 操作规范, 监护他的日常工作是否正常。维修人员是医生, 通过与操作员工交流了解情况, 检查他身体是否需要治疗该怎么治疗。操作人员是一线的生产人员, 也是一线的操作人员, 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先进设备的优势。通过加强技能培训, 提高保养意识。建立相关保养和维修计划规程, 加强意识和约束力。搞好岗位培训, 提高操作技能。在培训形式上, 可采取长短期培训相结合以及脱产、半脱产、函授和业余相结合等方法, 以满足各工种岗位培训的需要。培训过程中, 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创造条件把生产现场的实践手段搬到课堂上, 使岗位培训具有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双重功能, 以更好地发挥岗位培训的作用, 提高在岗工人的操作技能。

总之, 根据煤矿实际具体情况, 做好煤矿的机电管理工作, 一定要从保障安全、服务生产及技术创新的角度入手, 从基础工作做起, 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 通过对设备进行工作性能、安全状态的检查评定, 强化井下电气设备及流动设备的管理, 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设备的安全水平上, 踏踏实实地做好机电管理任务, 保证矿井机电设备安全有效高效及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摘要:在煤矿生产中, 机电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 机电设备的地位和作用变得非常重要, 但存在管理不到位、技术力量薄弱, 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机电培训走过场等问题。提高煤矿机电管理水平, 具体途径需从基础工作做起, 认真落实规章制度, 做好设备的综合管理, 突出机电管理的重点, 提高机电队伍素质。

关键词:煤矿,职责,缺陷,方法

参考文献

[1]吉庆菊.浅谈煤矿机电的设备管理[J].管理与财富, 2008, (9) :12-14.

[2]万长慈等.煤矿机电技术[M].北: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煤矿安全及评价方法现状研究 篇9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评价,评价方法

1 国内外煤矿安全评价概述

1.1 国外煤矿安全评价发展和现状

安全评价的起源是来自保险行业,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安全评价也更多地出现在航天、航空、核工业等领域,包括的方法也从起初的爆炸指数法到后面出现更多的概率风险评测、评分法等。而目前在国外应用的最广泛的就是利用概率评价的方法,评测矿井生产系统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但在实际的评价中,因为外界各种复杂的因素,对于煤矿安全评价只能是进行模糊的评价,无法做到精确性。因此,缺乏一定的实用性。除了这种评价方法外,还存在着很多的评价方法,如波兰M.费利卫皮提出的以人-机为主的安全评价和灾害预测、日本的隧道安全评测等。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安全评价方面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给安全评价的精准性带来很大的提升作用。

1.2 国内煤矿安全评价发展和现状

国内煤矿安全评价的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年来,我国在安全评价理论、应用等方面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国内煤矿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非常高,因此学者对于这方面也更加的关注,从而促进煤矿安全评价的发展。例如王莉等人将联系熵的方法应用到煤矿安全评价中,对安全评价进行了明确的安全等级划分。除了这些方法外,国内还存在很多安全评价的方法,这些方法为我国煤矿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如胡鸿等人提出的基于产煤量危险值煤矿动态安全评价方法,对煤矿安全评价的定量发展具有推动性作用。因此,我国在煤矿安全方面的研究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这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发展问题,特别是评价的主观性和实行动态评价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发展。

2 煤矿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2.1 定性评价

2.1.1 预先风险分析法

预先风险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还没发生的风险进行一个预测和评价。通过这些分析知道煤矿发展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这些风险进行一个精准的数据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预先危险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应用在系统最初的安全检查,在实际的操作中,需要根据流程的特点,寻找出系统单元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通过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原因并加以修正和防范,从而实现对安全隐患有效控制。

2.1.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是指对煤矿的各种设施、结构等进行一个详细的检查,并对这一系列的检查列出一个详细的表格。通过这样一个详细的检查表格可以对煤矿产业中的地质条件、生产工艺、矿井设计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安全评价。安全检查表作为煤矿系统常用的一种应用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煤矿产业中的安全隐患,并做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相对于其他方法,这种可以有效做到广泛听取意见,明确整改责任,保证共同的防范和周密的分析。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检察人员有很高的综合素质,进行客观、细致的检查。

2.1.3 专家言论

所谓的专家言论评议是指集合相关专家对事物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进行一个详细的探讨,吸取大家的意见,从而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专家评价方法。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专家评议具有简单、客观、专业等特点,并且这些言论评议是由众多经验丰富专家经过详细的探讨得到的,可以全面、综合的对煤矿安全进行评价。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其他方法没有的缺陷,如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没有足够的专家人员就无法实施。

2.1.4 故障假设分析法

故障假设分析法是一种具有很强创造性的方法。检查者要应用这种方法,需要对整个系统工作流程很熟悉,通过假设的方法去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这种方法更多的是应用于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从原料进厂开始,直到整个生产过程的结束。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实现安全评价,促进煤矿产业健康的发展。

2.2 定量评价

2.2.1 神经网络法

神经网络法是将指数法和概率风险法两种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将这两种方法作为评价的主体,实现对各种设备的数值模拟,同时建立特定的结构模型和数据库。在这一过程中,利用现在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的评价。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可以简化评价推理的过程,方便大家的操作。神经网络法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处理能力、适应能力、映射能力等,这些优势的存在使得安全过程的判断、推理成为一种可能。但是传统的神经网络法存在着泛化能力差的缺陷,使得在安全评价的过程中精准性不高,因此无法广泛地应用于实际评价中。

2.2.2 概率法

概率法是以实际的事故发生率为基础进行的一种安全评价方法,该种方法有效分析了各种因素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这些确定整个系统出现的安全风险概率。同时将这些得到的概率进行一个详细的划分,分成若干的风险等,从而实现直观的风险评价。概率风险评价法因为本身的特点,主要适用于结构比较简单、清晰系统分析,对于一些结构较为复杂,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系统则无法进行有效的安全评价。因此,该方法无法广泛应用于大型、复杂评估项目的原因所在。

2.2.3 评分法

评分法是指对系统的一个具体项目进行评估,根据这个评价单元做出合适的评价分值范围,然后再对系统中的评价单元进行评分,通过详细的计算处理得到精确数值的一种方法。评分法在煤炭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可以弥补安全评价中的不足,如概率法无法大量使用的复杂型项目评估,就可以使用评分法进行安全评价。因此,评分方法在煤矿行业安全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评分法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如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敏感性,这也是评价模型对系统安全功能不重视等缘故造成的,需要进一步加以改善和发展。

3 结论

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不仅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为了煤炭产业健康良好的发展,需要对煤矿安全评价进行详细的研究,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做好煤矿安全生产不仅需要结合以前传统的经验和方法,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全评价定量、定性的分析,从而实现精准的煤炭安全评价,促进煤炭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隋国民.我国煤矿安全评价现状分析[J].煤炭工程,2012,2:112-114.

云南煤矿安全救援现状与对策 篇10

云南省现有煤矿生产企业1362对矿井, 原煤产量9000多万吨。有正规矿山救护队24家, 有专业救护队员700多人。其中:为本矿服务的有10家, 为本县服务的有8家, 其余的服务范围广而散。有的服务范围在700公里以上。有的地州一家正规的矿山救护队也没有 (如文山州)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493条规定:“所有煤矿必须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煤矿企业应设立矿山救护队, 不具备单独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煤矿企业, 应指定兼职救援人员, 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否则, 不得生产。矿山救护队至服务矿井的距离以行车时间不超过30min为限。”按照这一规定, 我省的救援队伍远远满足不了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若地方上要组建一支正规的矿山救护队, 组建容易, 但要长期正常运行却很困难。因为根据《煤矿安全规程》494条“矿山救护队必须经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进行资质认证, 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从事矿山救护工作。”及499条“矿山救护大队应由不少于2个中队组成, 是本矿区的救护指挥中心和演习训练、培训中心。矿山救护中队应由不少于3个救护小队组成。救护中队每天应有2个小队分别值班、待机。救护小队应由不少于9人组成。”按照这一规定, 很多地方是养不起一支正规的矿山救护队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煤矿安全规程》499条规定“煤矿企业可根据需要建立辅助救护队, 业务上受矿山救护队指导。”

“十五”期间, 我省煤矿共发生事故941起, 死亡1520人, 与“九五”期间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有所增加。2006年共发生煤矿死亡事故181起, 死亡299人;2007年共发生煤矿死亡事故138起, 死亡200人, ;2008年共发生煤矿死亡事故103起, 死亡171人, 比上年减少35起, 少死亡29人, 下降幅度为25.36%和14.5%。

“十五期间”平均原煤百万吨死亡率为7.01, 与“九五”期间相比下降1.37, 下降幅度为16.45%。2006年百万吨死亡率为4.34;2007年百万吨死亡率为2.59;2008年百万吨死亡率为2.02。三年加权平均百万吨死亡率为2.84, 比“十五”下降4.17, 下降幅度为59.49%。

总体看, 云南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是较好的, 发展趋势与依然严峻的状况并存。但百万吨死亡率仍然很高。

2 煤矿企业救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立兼职救护队的必要性

云南地形条件复杂, 交通不便, 煤矿单产低, 分布范围广;地下开采比例大, 地质条件复杂;小煤矿过多, 整体抗灾能力差。绝大多数煤矿基础装备简陋, 生产系统不完善, 管理落后, 采煤方法落后;整体装备水平低, 抗灾防灾能力差;企业技术管理薄弱。由于煤矿苦、脏、累、险俱全, 有才能的人根本不愿意在煤矿工作, 故企业人才严重缺乏;煤矿灾害救援体系的建设远远跟不上煤炭工业发展的速度, 专职矿山救护队的布局、数量、装备等都滞后。

由于以上诸多原因, 煤矿又是被划定为重大危险源的行业, 按照《安全生产法》68条、69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 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 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 保证正常运转”。因此, 煤矿应该组建自己的兼职救援队伍。

3 兼职救护队的建设与管理

《煤矿救护规程》21条“辅助救护队应设专职队长及专职仪器装备维修工, 负责日常工作。辅助救护队直属矿长领导, 业务上受矿总工程师 (或技术负责人) 和矿山救护队领导。”22条“辅助矿山救护队员, 应由符合矿山救护队员条件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兼职组成。”因此, 建设一支兼职矿山救护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队伍建设:兼职救护队在处理事故时的职责与救护队相当。其任务是:做好矿井事故的预防工作, 控制和处理矿井初期事故;引导和救助遇险人员脱离灾区, 积极抢救遇险遇难人员;参加需要佩戴氧气呼吸器的安全技术工作;协助矿山救护队完成矿井事故处理工作;搞好矿井职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在煤矿要做好这些工作, 就需要配备相的人员并成立相应的机构。人员的配备要求:年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以上 (含9万吨) 的煤矿企业矿井设立的兼职矿山救护队队员不得少于1 8人;具有高瓦斯、煤 (岩) 与瓦斯 (二氧化碳) 突出、火灾灾害严重的煤矿企业矿井设立的兼职矿山救护队队员也不得少于1 8人;其他年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以下的煤矿企业矿井设立的兼职矿山救护队队员不得少于9人。兼职矿山救护队必须设专职队长。专职队长应由熟悉矿山救护业务及其相关知识, 能够佩用氧气呼吸器, 从事井下工作不少于3年, 具有一定组织能力, 并经培训取得资格证的人员担任。

基地建设:机构成立, 人员配备之后, 要有相应的场地。因此, 煤矿企业应该给兼职救护队建1间办公室, 1间电话值班室, 1间装备室, 1间氧气充填室等基础设施。

装备建设:任何队伍做事, 都少不了工具。兼职救护队要处理煤矿井下的一些简单事故和从事需要佩戴氧气呼吸器的安全技术工作, 协助矿山救护队完成矿井事故处理工作, 就必须要配备一些相应装备。这些装备最主要的是个人防护装备 (四小时全面罩氧气呼吸器) 和处理各类灾害事故的专用装备与器材。

日常管理:兼职矿山救护队实行专职队长具体负责制、队员“一岗双责”制管理, 在煤矿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 由专职队长具体负责兼职矿山救护队开展各项职责活动及日常管理。

业务学习:兼职矿山救护队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在职的兼职救护队员, 每年必须接受复训。平时要组织学习有关矿山应急救护的新法律、法规、标准;有关矿山应急救援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及其安全技术要求;预防和处理各类矿山事故的新方法, 典型矿山应急救护事故案例讨论。

常规训练:兼职矿山救护队必须结合工作需要, 制订演习训练计划。定期开展技术装备操作训练、模拟实战演习训练。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佩用氧气呼吸器的单项演习训练。一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矿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和综合性演习, 并邀请专业矿山救护队进行指导。

鉴于煤矿的用工制度, 职工流动性大的特点, 如何留住人, 使煤矿出了钱培训的职工不外流, 提高兼职救护队员的待遇是关键。

参考文献

[1]王京华, 赵云丽.煤矿安全生产忧思录[J].中国企业报, 2005/03/08.

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篇11

关键词 安全评价;煤矿通风;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 TD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194-01

安全评价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工程系统安全制定防范措施以及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其主要措施是通过灵活运用安全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和工程中潜在的有害因素和危险进行识别和分析,从而判断出这其中发生各种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为系统工程安全体系的制定和防范提供重要的科学的参考依据。在矿井作业中,煤矿瓦斯、煤尘和火宅等事故发生的隐患是主要的危险因素,而煤矿通风对于防治和防止煤矿瓦斯、煤尘和火灾(自燃)起主要作用。所以,对煤矿通风的安全评价,判断出煤矿通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通风环境的整改,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煤矿通风安全评价

1.1 煤矿通风的资料评价

在煤矿安全生产作业中,二氧化碳等级鉴定、开采煤层的自燃发火性、煤矿瓦斯、开采煤层的煤层爆炸性鉴定结果,都是反映煤矿在该方面有无灾害的基础依据。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一下简称《规程》)第133条的规定,矿井必须确保以下工作的按时进行:每年要进行煤矿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并经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批,上报到省级煤矿机构部门备案。鉴定内动包括煤矿瓦斯、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和绝对涌出量。并且,《规程》还对煤层自燃发火性、煤尘爆炸性做了相关规定。

1.2 煤矿通风系统的评价

确保矿井下各个用风点的风速流动稳定是煤矿通风系统的基本出发点。我们要根据通风系统的特点,判断出留设煤柱是否符合本矿通风系统的安全要求,矿井的风机、反风设施是否符合各方面要求,风门、风桥、风窗和密封等各种通风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为了实现独立通风和通风稳定,合理的采(盘)区通风系统是基本保障,寻找煤矿通风系统中存在的角联部位,并通过分析和保障角联井巷中通风设施,是保证其运转稳定的重要措施。例如在高瓦斯或者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区,及容易自燃的煤层,我们必须设置专用回风巷。在低瓦斯开采煤层群,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盘)区也必须设置专用回风巷。我们知道,由于在回采工作面的通风系统有着上行和下行的通风区别,并且瓦斯气体密度的比空气密度小,那么上行风的流东就和瓦斯自然流动处于同一个位置,这样就便于瓦斯气体被上行风流带走。总之,煤矿下各个通风使用点的通风关键就在于总回风巷的瓦斯和二氧化碳的检测。所以我们要通过煤矿一定时间内总回风巷的瓦斯测定记录、二氧化碳浓度和瓦斯浓度的稳定来判断通风系统中是否存在

问题。

1.3 煤矿测风的评价

煤矿测风是通风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测风地点包括主要进风巷、回风巷,进、回风井,采掘用风点进、回风巷以及采(盘)区进、回风巷;还包括低风速区域中的掘进工作面,角联巷道,回采工作面上隔角等;风门、风桥和密闭等漏风区。

1)紊流的控制。煤矿井的下风流状态要求为紊流,因为紊流可以将矿井下瓦斯、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带到风流中去,使之随风飘走。所以我们通常要求,紊流状态下风流风速必须大于《规程》中规定的最小风速,这样才能在这一点上保证基本的安全。同时不能忽略的是,低风速区域也是矿井中瓦斯容易积淀的地方,这些地方是管理中的小节,也是重点。

2)漏风。漏风就像误差一样,是无法排除的必然现象,我们在工作中要通过对漏风的检测,计算出矿井的内部漏风和外部漏风。

3)井巷的风流。如果井巷的风流风速过大,就出现煤尘和粉尘的飞扬现象,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求这部分的风速必须低于《规程》规定的最高风速,并通过计算来评价各个用风点的风量是否符合要求。

1.4 对通风管理系统的评价

对通风系统的管理体系,包括日常管理制度、反风演习制度、系统变更、技术资料等。我们在工作中要依据以上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了解影响矿井通风的因素,明确井下各用风点对矿井通风安全工作的保障地位。最终通过这个评价找出煤矿通风存在的不足之处,达到为不断改善煤矿通风提供科学依据的作用。

2 确保通风安全的措施

1)各級管理和监察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煤矿生产这项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管理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完善和完备的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做到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确保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要提高安全硬件装备水平,并提高检测员的检测水准;在煤矿工作人员方面,对其进行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的培训是直接要求。

3)在工作中,要做到对矿井生产的变化及时进行通风系统的改造和维护,时刻确保矿井生产的安全。除此之外,各级监察部门的监察力度的保证也是不可忽视的。

3 结束语

“安全第一”是我们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理念,在煤矿生产中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才是最大的生产利益,。在这个理念的倡导下,煤矿生产的关键工作——安全通风是确保安全第一的重要前提。只有通过对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评价,才能从数据和实际情况中对安全通风有直接性要求。在达到这个要求的前提下,我们才能顺利进行安全生产和增产。

参考文献

[1]刘立平,林登发,何朝远.矿井瓦斯爆炸危险性定量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1.

[2]崔刚,陈开岩.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煤炭科学技术,1999.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现状分析 篇12

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简到繁, 从一体机到网络化、从二级网络到多级网络综合监控的过程。经过数10年的发展,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起到了巨大的的作用。

随着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 煤矿安全监控技术经历了如下4个发展阶段。

第1阶段: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采用空分制信号传输方式, 如中国的AUI系统、波兰的CMM-20、CMC-1系统和法国的CT163/40煤矿监测系统。

第2阶段: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采用频率区分信道的频分制信号传输方式, 减少了信号传输电缆的芯数, 如联邦德国的TFZ00系统。

第3阶段: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采用分时区分信道的时分制信号传输方式, 具有通信规程严格、抗干扰能力强、配置灵活等特点。如中国的KJ4、英国的MINOS系统和美国的DAN5400系统。

第4阶段: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以分布式微处理器技术为基础, 以集成性、开发性和网络化为特征, 信号的传输方式属于时分制范畴, 如中国的KJ66、加拿大参透里昂60型系统和KJ90系统等。

2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在我国煤炭行业, 大多数企业都正在进行煤炭安全监控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这些系统的实施在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种系统建设时间不一, 采用的技术不同, 以至于系统间的集成性很低, 从而使得安全生产监控信息无法有效地整合利用, 缺乏将安全生产监控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各级相关人员手中的有效手段。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 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安装不规范且装备标准低

1) 大部分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装备没有专项设计。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中没有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及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断电范围等做出明确规定。

2) 安装没有试运行性能测试报告和竣工验收报告, 监控系统设备间和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暴露。

3) 装备标准低, 不能满足国家、自治区有关标准、规程、规范要求。系统处理主机的配置不符合要求, 只有1台处理主机, 无备用主机, 或主机以PC机代替, 没有配备专用工业控制机;系统主机的备用电源不符合要求, 当电网断电时, 不能满足规程规定的2 h的供电要求;系统没有配备接地保护和防雷保护设施;系统功能不完善。

2.2 安全监控系统功能不全且运行不正常

1) 监控系统功能不全主要表现在:一是系统没有被控设备的馈电状态监测, 二是系统主机数据存储在查询时不能调阅, 三是没有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

2) 监控系统模拟量监测状态不连续, 部分主机系统经常存在长时间 (时长超过10 min) 无监测数据的状态。

3) 监控系统传感器、分站和主机间数据传输误差大, 不稳定。

4) 传感器及断电器的配备数量不足。传感器种类配备不足, 部分开采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矿井没有配备一氧化碳、温度传感器;多数矿井的传感器未按照规定设置, 配备数量不足。

2.3 安全监控系统使用及维护不到位

1) 多数煤矿没有配备标准气样, 瓦斯传感器调校不及时, 瓦斯传感器显示数据与光学瓦斯检定器实测数据相差在15%~50%;未按规定每隔7 d对甲烷超限断电和风电闭锁装置功能进行测试;未按规定每月对监控系统设备进行校正 (包括零点、灵敏度、报警点、断电点、控制逻辑等) 。

2) 传感器安装地点及悬挂方式不当, 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开采的矿井, 采煤工作面瓦斯传感器的设置不符合规定。

3) 个别矿井没有实现对井下全部采掘工作面的瓦斯浓度及被控设备进行监测, 有的作业地点采用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 而没有将其连入监控系统中。

4) 安全监控系统断电浓度及范围设置不符合规定。

2.4 安全监控系统信息处理不符合要求

1) 没有建立监控系统日报表制度和矿长、技术负责人审阅签字制度。

2) 对监控系统监测的模拟量、开关量数据没有进行分析处理。部分模拟量数据超限报警、馈电状态异常后, 没有按规定程序记录、报告、处理。

2.5 安全监控系统管理滞后

1) 没有建立安全监控系统管理规章制度, 成立专门机构, 建立安全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2) 没有配备足够数量专职监测工, 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经检查多数矿井瓦斯监测系统的管理人员对监测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和配置不清楚, 对瓦斯监测数据查询、历史曲线显示及相关监测报表的生成等不会操作或操作不熟练。

3) 没有配备监控系统维护人员, 做不到现场检修维护, 井下随着采掘工作面的搬迁, 监控系统设备和传感器的迁移没有专人负责。

4) 监控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 未按规定进行处理, 并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5) 没有按规定根据井下实际情况配备监控系统足够的备件, 装备率不足, 不能保证监控系统设备出现故障后24 h内更换。

6) 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资料不完善。多数矿井没有绘制监控系统装置断电控制接线图、监测装置故障登记表、设备仪器台帐。

3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

一般来讲,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即智能传感器、执行器, 供电电源及数据采集分站, 信息传输接口、通信电缆, 监控服务器等, 另外, 还需要一些基础的网络和软件。智能传感器的作用是将风速、瓦斯、开停等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 并将信号传到分站。然后电源给分站供电, 并通过分站给智能传感器供电。分站对智能传感器的信号进行采集, 再将采集到的数据传给地面服务器, 同时根据地面服务器的指令和采集数据进行控制。传输接口将地面服务器的非安全信号与井下分站的安全信号隔离开来, 同时具有双向驱动功能。服务器通过传输接口与井下分站通讯, 发送配置及控制命令, 提取数据, 并将数据进行存储处理、显示打印及网络共享。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建设高产高效、智能化、信息化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煤矿是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煤矿构建三层网络体系结构的综合自动化控制平台, 并结合物联网、信息、通讯等领域的先进技术, 使矿井在“采、掘、运、风、水、电、安全”等环节是实现管理信息化与控制智能化, 并在统一的平台下对各种异构系统进行集成和控制, 管控一体化目标终将在煤炭生产企业得到实现。

系统建成后, 各子系统数据在异构条件下可进行有效集成和有机整合, 完成生产状态的实时评估及关联业务数据的综合分析;控制中心人员或相关专业部门人员通过授权对安全生产的主要环节、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实现煤矿数据采集、调度管理和决策指挥的信息化, 进而为煤矿预防和处理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提供有效保障。最终达到监督、管理、控制一体化及减员增效的目的, 建成本质安全型的数字化煤矿。

4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4.1 监控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1) 构建统一完整、功能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实现更大范围的煤矿资源共享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

2) 发展覆盖面更广、监控参数涉及更多的软硬件系统, 为煤矿生产的智能化奠定良好基础。

3) 制定一系列统一、专业的技术标准, 促进煤矿监控技术发展和系统的推广应用。

4) 研制新型传感器, 做到自校正、自诊断、自调零, 配置标准接口、统一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制, 可提高传输的可靠性、数据的简单性和传感器的智能性。

4.2 安全管理和监测监控技术应改善

1) 随着煤矿安全监控技术的理论基础更成熟、更先进、更实用, 更智能化的监测监控设备将会被逐步开发出来。

2) 煤矿安全监控设备的生产逐渐步入正规化, 在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价格的同时, 更加需要注意现场环境、应用对象的体验, 生产的设备也要由面向功能向面向对象转变。

3) 除了在理论基础和硬件设施方面的进步外, 软件也将随着形势的带动转变发展方式, 进而优化煤矿安全管理流程, 最终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声明

上一篇:串联式液压系统下一篇:草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