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建设

2024-10-11

草业建设(精选9篇)

草业建设 篇1

摘要:文章论述了发展我国北方寒地草业的资源基础及北方草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简要介绍在东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就如何结合生产实践, 构建北方特色的草业科学人才培养模式, 在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办学方向及课程体系、提高办学效果的措施上进行探讨。

关键词:草业科学,人才培养,北方寒区

草地是中国陆地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类型最多的生态系统[1], 加快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草业科学人才对科学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东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立足我国北方寒冷地区, 面向全国, 突出北方寒地大农业和寒地草业的特色, 以草业科学专业知识为基础,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构建了具有北方寒区特色的草业科学人才培养模式, 对满足当今草业的发展和社会对草业科学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北方寒区发展草业的资源基础

我国草地资源丰富, 总面积达4亿hm2, 占国土总面积的41.41%, 草地可利用面积3.3亿hm2, 占天然草地资源总量的84.27%, 仅次于澳大利亚, 居世界第2位。中国北方草地近3亿hm2, 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 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北方草地分布范围涉及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12个省区, 389个县 (旗) 、市。黑龙江省地处我国最北方, 有天然草地753.18万hm2, 位居全国第9位, 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和东部山区, 主要草地类型有温性草甸草原、低地草甸和沼泽三大类。

2 东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本科专业的创建和发展

东北农业大学的草业科学教育始于1950年, 课程名称为饲料生产学, 是当时畜牧兽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经过50多年的发展, 到2005年12月份, 成立了东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 (成为我国第28个具有草业科学专业的高等院校) 。草业科学专业的成立, 一方面是我国及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积极满足社会需求、丰富和完善教学计划、推进教学改革的结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在学校和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下, 在教学和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科研和实验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绩。2011年3月份, 国家教育部进行一级学科调整, 把原属畜牧学一级学科下的草业科学二级学科调整为草学一级学科;同年6月份, 东北农业大学草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单位, 成为东北农业大学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之一;同年8月份, 草学一级学科被评为东北农业大学校级重点学科;2012年9月份, 批准成立草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 师资队伍共有8人, 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实验教师1名。预计在未来的3~5年内, 在全国引进优秀人才5~10人, 使团队总人数达到15人左右。目前, 草业科学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5名, 硕士研究生23名, 博士后流动站进站合作人员3名, 截至2012年共招收草业科学专业本科学生210名。在科研方面, 自2006年以来, 学科共主持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项, 科研经费达到759.5万元, 登记国家级牧草新品种1个, 登记黑龙江省级牧草新品种3个, 出版专著及教材6部, 获7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发表科研论文85篇。本学科共有实验室面积210 m2, 野生饲草资源圃面积1万m2, 现在已经种植成活从全国各地引进的常见植物120种, 校外实习基地2个, 完全可以满足现有的教学需要。

3 构建北方寒区特色的草业科学人才培养模式

3.1 明确培养目标

要立足我国北方寒冷地区, 面向全国, 适应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及加入WTO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草业科研和推广开发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掌握草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对草地生态、草原管理和保护、牧草栽培和加工、草坪学和牧草产业化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能迅速适应社会的需要, 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草业发展方案的人才。毕业后能在草业、畜牧业、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等行政管理部门, 城市园林绿化、草坪、草种生产、草产品加工和贸易等企业, 草业、畜牧、园林、环保等有关的科研教学单位工作。培养出能在草业生产与资源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向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2 草业人才培养的优势

东北地区对草业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具备如下优势:1) 地处高寒, 地域广阔, 土质肥沃, 境内分布有独特的天然松嫩羊草草原和三江低湿草甸, 为草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 草学研究历史悠久, 草地畜牧养殖业发达, 具有良好的草学研究积累基础和大量的专业人才储备优势。3) 土地资源丰富, 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 具备草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条件优势。4) 优良野生草种质资源丰富, 保护和驯化这些特色资源可为培育优良草品种奠定基础。

3.3 强化基础, 拓宽口径, 突出特色

在草业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坚持“强化基础, 拓宽口径, 讲求复合, 发展个性, 重视实践, 培养能力, 激励创新, 提高素质”思想的指导下, 主动适应草业科学的发展和当今社会对草业科学人才的需要。以草业科学专业知识为基础, 立足黑龙江省, 突出北方寒地大农业和寒地草业的特色,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目前, 修订后的草业科学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两大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组成。该培养体系通过三大模块的有机结合, 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 全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获得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 (包括政治思想教育、数理化、英语、计算机操作等) , 而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限选课程组成, 使学生获得宽泛的草业科学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

3.4 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

3.4.1 饲草生产与利用

随着我国加入WTO, 农业生产结构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人工草地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 特别是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主辅换位, 退耕还草, 生态治理工程步伐加快, 发展草食畜与牧草产业势在必行。为满足北方寒区高产高效优质饲草生产、均衡供应与加工调制的需要, 要求学生掌握北方饲草生长发育规律, 饲草生理、生态学特性及高产栽培的基本与基础知识,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组织及指导农区草业生产, 熟悉农业政策法规等。

根据我国畜牧业生产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实行退耕还草, 并进一步实现牧草产业化, 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和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牧草生产与加工这一研究方向, 就是围绕这一主题, 在牧草品种的选育、牧草栽培管理、牧草加工和牧草产业化配套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牧草栽培与加工是草业科学的核心之一, 是农牧结合的纽带和桥梁, 对我国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 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2,3]。开设的课程有牧草育种学、牧草栽培与加工学、牧草种子学、草原管理学、饲料品质分析、草食动物养殖等。

3.4.2 草地资源开发、保护与利用

通过对草地资源的调查与规划, 制订科学合理的草原利用方式, 使草畜达到平衡, 保持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其特色在于把草地资源做为草—土 (环境) —畜牧统一的生态系统来认识草地的形成、分布与发展规律, 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转化效率, 促进草地资源持续利用出发, 研究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宏观决策、理论基础、新技术应用与优化模式。这些工作在理论上充实与明确了我国草业科学发展的方向与内涵, 为解决草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高效、持续、集约化经营发展的转变提供了依据。

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地面积约370万hm2, 天然植被退化, 草群结构改变, 植被生产力下降, 土壤板结,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不仅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 同时也危及到人们的生存环境。黑龙江省在1980年共有草地733万hm2, 到1998年, 草场面积只剩393万hm2, 共减少340万hm2, 平均每年减少18.9万hm2。种植牧草与饲料作物后, 可针对不同地区“三化”草场的气候、土壤特点, 人工选择种植适合这一地区生长的高产优质牧草, 恢复植被, 还草原以绿色, 从而有效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开设的课程有草地生态学、草地调查规划学、草原管理学、遥感技术与应用、草原保护学、退化草地治理与沙漠化防治。

3.4.3 草坪与城镇绿化

草坪业作为草业的一个分支, 近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也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草坪与城镇绿化方向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具备绿地工程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知识, 能在城市建设、草业、林业、体育、旅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绿地规划设计与施工、绿地保护、养护、经营与管理工作。开设的课程有饲用植物学分类学、草地生态学、草坪学、高尔夫球场设计与草坪管理、花卉学、农业气象学。

3.5 提高办学效果的手段与措施

3.5.1 产学研相结合促进人才培养

草业科学专业本着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 并且草业科学的发展植根于草产业。在办学过程中, 草业专业应与相关企业合作, 建立产学研基地, 既可满足本专业学生实习, 又可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草学研究工作, 并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更能扩大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

3.5.2 加强交流与协作, 促进教学工作

草业科学专业是个朝阳专业, 师资紧缺。因此, 学院聘任校外有关教授、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借助校外力量办学。同时加强与有关高校、省草业协会、相关企业单位的联系, 请专家、企业家到校讲学。这些措施既可弥补师资的不足, 更能强化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

多年来, 本校草业科学学科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 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教学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4]。“请进来”即邀请日本畜产草地研究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绿色草原牧场、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的草业专业科技前沿的权威教授、专家等来校讲座;“走出去”即草业专业的教师去相关兄弟院校学习, 提高了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同时, 积极倡导并组织学生“走出去”, 院系领导牵头, 指导教师负责指导, 让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 亲身到实践中寻找真知,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5.3 突出实践, 强化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综合培养本科生素质的重点和焦点。草业科学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 许多基础理论知识都需要相应的实验、田间或野外实习作为辅助。因此, 合理设置实验、实习、实训课程, 开设实验、实习项目及适当强化实训教学, 对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草业科学专业人才是极其重要的。通过实践教学培养、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 帮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与生产, 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从实际和现实中了解并认识社会, 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缩短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优化和重组实验、实习教学内容, 循序渐进地推进以强化培养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为主的实践体系的构建。实训教学是在本科教学中, 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教研室的科研课题或是相关企业的开发项目中来, 不但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学习, 而且有助于加强科研和开发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走入社会后较快地适应所承担的社会角色[5]。

在本科教学中, 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教研室的科研课题或是相关企业的开发项目, 不但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学习, 而且有助于加强科研和开发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走入社会后较快地适应所承担的社会角色[6]。学院与相关企业合作, 建立了产学研基地, 既可满足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其他相关实践课程的开展, 又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还能为企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在招收的学生中, 已经有5人申报了本校的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并获得批准, 并且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认可和好评。

在实践教学中, 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了解目前草业发展状况。在东北农业大学的实习基地建立了牧草标本园, 平时由教师带领学生制订管理计划, 学生认真实施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牧草栽培与加工课程实习过程中, 让学生参与种植和管理超过上百公顷的牧草基地。现代化的种植经营模式,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在草坪学实习中, 带领学生参观高尔夫球场, 请资深的养护专家为学生讲解高尔夫球场养护的相关知识。在草地资源调查和草原管理实习中, 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的野外实习工作站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定期接收本校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实践教学使学生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熏陶, 提升了专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了基础。

4 小结

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畜牧业生产、园林绿化等产业的迅速崛起, 对草业科学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7,8]。东北农业大学基于我国北方草业科学发展的特点, 在草业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今后的草业人才培养中还需要不断改革、探索和完善, 为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草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利民, 姜怀志, 姚纪元, 等.我国北方草地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对策[J].家畜生态, 2004, 25 (2) :4-7.

[2]崔国文, 陈雅君.黑龙江省草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预测[J].中国草地, 1999 (5) :60-62.

[3]殷秀杰, 崔国文, 李景欣, 等.浅谈如何提高草业科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质量[J].科技创业, 2009 (10) :119.

[4]徐华勤, 张海清, 向佐湘, 等.南方高等院校草业科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35:130-131.

[5]沈益新, 李志华.对南方草业科学及草业科学专业教学的一些思考[J].草原与草坪, 2002, 99 (4) :62-63.

[6]易克贤.建设具有我国热带特色的草业科学本科专业[J].草原与草坪, 2002, 99 (4) :79-80.

[7]程立生, 顾江洪, 郑中兵.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人才[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0, 6 (1) :47-50.

[8]胡自治, 龙瑞军, 张德罡, 等.我国高等草业科学教育发展的道路及其在世界的地位[J].草原与草坪, 2005 (5) :3-8.

草业建设 篇2

摘要 2-3

SUMMARY 3

前言 8-10

第一章绪论 10-22

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0-11

2文献综述 11-22

2.1国外草皮生产的历史及现状 11-12

2.2国内草皮生产的历史及现状 12-13

2.3草皮生产试验研究 13-16

2.3.1草种及品种选择 13-14

2.3.2草种混播 14-16

2.3.3草皮繁殖方式 16

2.4草皮生产技术研究 16-18

2.5不同播种量对草皮质量和草皮生长发育研究 18-19

2.6草皮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19-22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2-28

1试验地概况 22

2试验材料 22-23

3试验设计 23-24

3.1铺网处理与不同基质生产草皮试验研究 23

3.2不同铺网方式生产网草皮试验研究 23-24

3.3不同草种单播和混播生产网草皮适宜播量的研究 24

3.3.1草地早熟禾单播生产网草皮适宜播量的研究 24

3.3.2多年生黑麦草单播生产网草皮适宜播量的研究 24

3.3.3高羊茅单播生产网草皮适宜播量的研究 24

3.3.4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混播生产网草皮适宜播量的研究 24

3.4地毯式草皮生产技术试验研究 24

4草皮建植与养护管理 24-25

4.1坪床处理 24

4.2播种 24-25

4.3养护管理 25

4.3.1浇水 25

4.3.2除杂草 25

4.3.3追肥 25

4.3.4修剪 25

5观测项目与方法 25-27

5.1成坪时间 25

5.2成卷时间 25

5.3坪用性状 25-26

5.3.1密度 25

5.3.2盖度 25

5.3.3生长速度 25

5.3.4质地 25-26

5.3.5颜色 26

5.3.6地下植物量 26

5.4草皮性状观测 26

5.4.1草皮强度 26

5.4.2草皮重量 26

5.4.3破损率 26

5.5草皮质量综合评价 26-27

6统计方法 27-28

第三章铺网处理与不同基质生产草皮试验研究 28-35

1材料与方法 28

2结果与分析 28-33

2.1坪用性状 28-31

2.1.1铺网处理、不同基质对草皮成坪和成卷时间的影响 29-30

2.1.2铺网处理、不同基质对草皮盖度的影响 30

2.1.3铺网处理、不同基质对草皮坪用性状的影响 30-31

2.2铺网处理、不同基质对草皮性状的影响 31-32

2.2.1铺网处理、不同基质对草皮破损率的影响 31

2.2.2铺网处理、不同基质对草皮强度的影响 31-32

2.2.3铺网处理、不同基质对草皮重量的影响 32

2.3铺网处理、不同基质对草皮质量的影响 32-33

3小结和讨论 33-35

第四章不同铺网方式生产网草皮试验研究 35-39

1材料与方法 35

2结果与分析 35-38

2.1不同铺网方式对草皮成坪、成卷时间的影响 35

2.2不同铺网方式对草皮坪用性状的影响 35-36

2.3不同铺网方式对草皮性状的影响 36

2.4不同铺网方式对草皮综合质量的影响 36-38

3小结和讨论 38-39

第五章草地早熟禾单播生产网草皮适宜播量的研究 39-47

1材料与方法 39

2结果与分析 39-45

2.1播量对草地早熟禾网草皮成坪时间的影响 39-40

2.2播量对草地早熟禾网草皮坪用性状的影响 40-43

2.2.1播量对草地早熟禾网草皮盖度的影响 40-41

2.2.2播量对草地早熟禾网草皮生长速度、密度、质地和颜色的影响 41-42

2.2.3播量对草地早熟禾网草皮地下植物量的影响 42-43

2.3播量对草地早熟禾网草皮性状的影响 43-44

2.4播量对草地早熟禾网草皮综合质量的影响 44-45

3小结和讨论 45-47

第六章多年生黑麦草单播生产网草皮适宜播量的研究 47-54

1材料与方法 47

2结果与分析 47-52

2.1播量对多年生黑麦草网草皮成坪时间的影响 47-48

2.2播量对多年生黑麦草网草皮坪用性状的影响 48-51

2.2.1播量对多年生黑麦草网草皮盖度的影响 48-49

2.2.2播量对多年生黑麦草网草皮生长速度、密度、质地和颜色的影响 49-50

2.2.3播量对多年生黑麦草网草皮地下植物量的影响 50-51

2.3播量对多年生黑麦草网草皮性状的影响 51

2.4播量对多年生黑麦草网草皮综合质量的影响 51-52

3小结和讨论 52-54

第七章高羊茅单播生产网草皮适宜播量的研究 54-62

1材料与方法 54

2结果与分析 54-60

2.1播量对高羊茅网草皮成坪时间的影响 54-56

2.2播量对高羊茅网草皮坪用性状的影响 56-58

2.2.1播量对高羊茅网草皮盖度的影响 56

2.2.2播量对高羊茅网草皮生长速度、密度、质地和颜色的影响 56-57

2.2.3播量对高羊茅网草皮地下植物量的影响 57-58

2.3播量对高羊茅网草皮性状的影响 58-59

2.4播量对高羊茅网草皮综合质量的影响 59-60

3小结和讨论 60-62

第八章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混播生产网草皮适宜播量的研究 62-70

1材料与方法 62

2结果与分析 62-68

2.1播量对三种冷季型草坪草混播成坪时间的影响 62-64

2.2播量对三种冷季型草坪草混播网草皮坪用性状的影响 64-66

2.2.1播量对三种冷季型草坪草混播网草皮盖度的影响 64-65

2.2.2播量对三种冷季型草坪草混播网草皮生长速度、密度、质地和颜色的影响 65

2.2.3播量对三种冷季型草坪草混播网草皮地下植物量的影响 65-66

2.3播量对三种冷季型草坪草混播网草皮性状的影响 66-67

2.4播量对三种冷季型草坪草混播网草皮综合质量的影响 67-68

3小结和讨论 68-70

第九章地毯式草皮生产技术试验研究 70-75

1材料与方法 70

2结果与分析 70-73

2.1不同方式对地毯式草皮成坪时间和坪用性状的影响 70-71

2.2不同方式对地毯式草皮地下植物量的影响 71-72

2.3不同方式对地毯式草皮性状的影响 72

2.4不同方式对地毯式草皮综合质量的影响 72-73

3小结和讨论 73-75

第十章结论 75-79

致谢 79-80

草业建设 篇3

1 草业科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总体框架

1.1 建立实践教学硬件体系

硬件建设是实现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目标的基础和保证, 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 经过不断完善草业科学实践教学硬件体系, 满足了教学要求。硬件体系主要由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三部分组成。

教学中安排有专门的草业科学开放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 并拥有已经建设7年的校内草坪与牧草基地。同时, 在学校附近的高尔夫球场、重庆奥体中心及南山植物园和缙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设立了4个校外实践基地。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加强运动场草坪的建植与管理、园林苗木、多年生人工草地建设、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和牧草加工等实践内容。

1.2 建立实践教学软件体系

软件体系建设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 包括学生基本技能、创新技能、特色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培养。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主要由课程实习和教学实习两个环节构成。创新技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在课程实验内容上, 专门设置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增加学生参与实习环节的机会, 逐步压缩验证性和观摩性实验课时数。同时, 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师的科研方向, 加大课程论文考核制度, 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对课程内容或相关学科感兴趣的学生, 可以结合老师的研究方向重点培养学生在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例如, 植物分类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校园园林绿化植物标本, 并建立标本数据库供学生学习。此外, 把学生放到生产、科研第一线, 使其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完成毕业论文, 为今后走向社会作好准备。

2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1 课程实践

课程实践能够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学以致用的工作方法, 掌握田间操作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 使学生既有农民的劳动能力, 又有农业科学家的工作方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课程实践可分为牧草和草坪两个方向。

(1) 结合土壤肥料学、牧草栽培学、种子学、饲草加工、草地管理等课程, 在2~3学年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分田到组, 分地块到人。在此期间学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对自己负责的实验地进行播种前的土壤改良、土地平整、播种、中耕除草、施肥管理及收获等一系列养护管理等农事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巩固、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2) 结合草坪学、测量学、运动场草坪建植与管理、园林绿化设计、给排水工程及工程预算等课程, 在第3学年将学生分成2组, 开展“迷你”高尔夫球场设计与建植实践训练。第一步, 由学生通过测量画出地势图;第二步, 根据要求设计小型高尔夫球果岭、球道及发球台;第三步, 根据设计进行土地平整及改良 (包括场地清理、粗整、换土、施肥、铺沙、细整) ;第四步, 计算播种量, 建植果岭及发球台, 计算球道面积, 铺植草皮;第五步, 田间管理 (浇水、施肥、除杂草、病虫害防治) ;第六步, 检查与考核。

2.2 科研训练

建立指导教师制度, 即从第2学年开始, 结合教师研究领域和学生兴趣将学生分配给专业教师, 并由教师引领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研究中来。同时专业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设计试验方案、分析试验结果。在参与试验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问题, 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资料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获取知识的方式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索精神, 建立草业科学科研基地,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6]。

目前, 西南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教师负责的科研项目有15项, 分别来自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公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项目基金、重庆市科委攻关及校内基金项目。通过2~3年的科研训练,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研素质, 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相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2.3 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独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专业实习能较好地检验专业教学效果, 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并能尽早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7]。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及用人单位的管理, 实行了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制, 实习前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 加盖单位公章, 学院为学生购买实习期间的人身意外保险。

教学实习以教师推荐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方式进行。实习前指导教师印制详细的实习方案, 召集学生开展实习动员大会, 邀请学院主管教学院长传达实习宗旨, 并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管理规定。在每个实习点指定学生组长及联络人, 负责实习期间学生与实习单位及带队老师之间的沟通, 及时传达实习内容, 并反馈实习感受。每人分发学院统一印制的实习日志, 要求每天有日记、每月有小结、最后有总结。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学生日志, 及时解决难题。实习结束时, 由实习单位在鉴定表上给每位学生做出书面评定, 同时加盖实习单位公章。实习结束后, 要求学生提交不少于2 000字的实习报告, 指导教师审阅实习日志及实习总结, 结合实习单位的评语给出最后的实习成绩。

因重庆无大面积的天然草地, 不能如北方很多高校一样开展为期1~2个月的野外草地实习。在过去几年里, 通过尝试让学生到云南曲靖郎目山草地、重庆植物园、重庆体育场等实习, 结合学生反映, 最后选择学校周边的高尔夫球场作为实习单位。在球场实习的优点是:①环境相对封闭, 便于管理;②交通便利, 易于联系;③涵盖专业面广, 实习内容丰富;④通过实习可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2.4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学生以见习技术员的身份参加实践工作, 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科研能力、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检查, 并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思想上和业务上的准备[8]。

毕业实习可分为校外实习和校内实习。校外实习是指学生自行联系或由教师推荐到企业实习, 要求提供实习单位接收函, 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实习内容, 校内推荐教师负责修改论文及评定。校内实习由专业教师负责, 包括下达任务书、开题报告、试验研究、数据分析整理、毕业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毕业实习指导教师要求是中级职称以上人员, 同时为保证学生实习质量, 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得超过6人。毕业前要求学生提交毕业论文, 填写论文承诺书, 指导教师提出评阅意见。提交论文后, 专业教师交叉评阅学位论文, 并提出评阅意见, 答辩后经答辩委员会给出最后的评定结果。

根据草业学科的办学特点, 结合专业教师科研课题需要, 校内本科毕业实习在大学3年级暑期开始, 个别的根据需要可以提前, 但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环节, 校外实习必须在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后进行。

3 结束语

草业科学专业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加强实践教学过程是完善草业科学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通过课程实践和科研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提高科研素质, 通过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 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思想上和业务上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胡自治, 龙瑞军, 张德罡, 等.我国高等草业科学教育发展的道路及其在世界的地位[J].草原与草坪, 2005 (5) :3-8.

[2]沈益新, 李志华.对南方草业科学及草业科学专业教学的一些思考[J].草原与草坪, 2002 (4) :62-63.

[3]任继周.草业科学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框架刍议[J].草业学报, 2009, 18 (3) :1-5.

[4]任继周, 侯扶江.草业科学框架纲要[J].草业学报, 2004, 13 (4) :1-6.

[5]秦光彪, 丁原春.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6) :119-120.

[6]向静, 张建设, 罗永兰.生物技术专业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1 (2) :199-201.

[7]韩相春, 李雷鹏.教学实习: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11) :90-92.

玉溪烟草业的发展--- 篇4

摘要:玉溪烟草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出玉溪的支柱产业,对玉溪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提到玉溪首先想到的就是烟草业,还流传着“烟草兴,玉溪兴”。一直以来,因地制宜的种植烟草,发展到强大的集团,影响它发展的因素离不开企业、气候、制度。

一、企业

(一)、概述

1995年9月,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05年12月,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红塔集团目前已经形成母分公司、母子公司及股份制公司等多种形式架构的大型国际化集团公司。其中,集团以红塔集团是云南中烟下属核心骨干企业,1956年创业于有着“云烟之乡”美誉的云南省玉溪市。1958年,第一包“红塔山”问母分公司形式拥有省内玉溪、楚雄、大理、昭通4个卷烟厂,以股份制形式控股海南红塔卷烟有限责任公司、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香港红塔国际烟草有限公司、老挝寮中红塔好运烟草有限公司,参股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烟国际欧洲公司,集团境内外卷烟生产点14个,其中境内9个,境外5个 今天,面对国内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和烟草行业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形势,红塔集团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战略任务不动摇,谋划行业“三大课题”破题之策,以改革为动力推进集团持续健康发展,努力为加快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实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企业文化

价值观:国家利益至上:必须把维护国家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烟草专卖相关法律政策,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消费者利益至上:必须把维护消费者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提升品质、强化服务、减害降焦,努力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企业精神:“山高人为峰”是集团践行“两个至上”的集中体现,是对集团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山高人为峰”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从社会层面而言,“山”是红塔集团,“人”是社会大众,“山高人为峰”寓意无论红塔集团再高,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土壤,彰显积极回报社会的责任理念;从消费者层面而言,“山”是红塔集团,“人”是消费者,“山高人为峰”寓意无论红塔集团再高,消费者永远都在它之上,体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宗旨;从员工层面而言,“山”是红塔集团,“人”是红塔人,“山高人为峰”寓意无论红塔集团再...愿景:努力打造世界烟草领先品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烟草制造基地是他们一直秉承的愿景。

使命:他们有着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创造和谐、创造财富。战略:品牌强企、实力固本、追求卓越 品牌:心怀品牌、专注品质

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同心管理的核心属性。红塔集团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倡导团队合作、机制创新和员工成长。红塔人的修炼:作为员工要讲责任、敢担当、擅执行、守规矩,作为管理人要正确的用人、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

(三)、社会责任

红塔集团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地回报社会: 艺术、环保、法律、经济……红塔的公益捐助几乎涉及了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红塔正在与全社会共同进步.关注健康:健康生活,远离香烟,是现代社会积极倡导的一种理念。吸烟有害健康,与肺癌、喉癌、冠心病等疾病有很大关系。关于未来烟草,他们将研究有机烟草,为烟草寻求新出路。

二、气候

玉溪市处于低纬度高原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随复杂的地形及受印度洋、北部湾温湿与干燥气流综合影响变化,具有冬春干季、夏秋雨季及垂直与背向、朝向影响而具多样性气候变化特征,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4-24.2℃,最高32.2℃,最低-3℃;年平均降水量787.8-1000mm,多集中于6-10月,利于烟草生长尤其是雨季集中于5-10月,大、暴雨多集中6-8月,范围小、强度大的“单点暴雨”频繁发生;相对湿度75.3%,绝对湿度13.6毫巴;年平均蒸发量1801mm。1-3月份为霜期,偶见降雪。由于地形复杂,高差较大,一般山区比坝区降雨量大,温度较低,自山顶到谷底,全年和昼夜温差变化亦较显著。

烟草种植需要适度的光照,温度,降雨量,温和湿润的气候综合起来才能使烟草良好生长,玉溪的气候特征都能满足烟草生长所需条件,再加之人力因素,管理良好,烟草就能生长。

三、制度

“烟草承载着全省稳增长、农民增收入的重任与希望。”李纪恒强调,当前,全省烟草系统要发扬优良传统,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在调结构上下功夫。主动调整、主动转型,靠调结构来找出路、找效益,做大做强,打造云南烟草“升级版”。二是在推改革上下功夫。推进以“营销统一、研发统一,品牌整合、多元化业务整合”为主要内容的云南中烟“两统一两整合”改革,真正把培育云产卷烟大品牌、支持云南烟草发展作为行业的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实现云南烟草产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三是在优服务上下功夫。继续加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服务广大烟农土地流转改革力度,积极推进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完善烟叶生产技术体系,提高烟叶产区和销区服务水平,强化烟草工商合作。四是在强带动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资金优势,进一步提升对我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五是在扩开放上下功夫。不断探索创新与各省市区的合作方式,扩大省内外深度营销战略合作,创新品牌传播途径和方法,提升反应市场、响应市场、服务市场能力。六是在争支持上下功夫。全力争取国家烟草专卖局支持。实行优质优价,提高烟农种植效益加大对烟田基础设施的建设扶持力度、实施烟草业烘烤的专业化和市场化、重视和加强品牌推广,确保持续的发展空间、建立技术创新资金和烟农培训资金,提高技术研究与应用能力,使玉溪烟草业发展的关键。

草业建设 篇5

甘肃省是一个发展草业比较早的省份, 上世纪80年代中期, 在中央“种草种树, 发展畜牧”的号召下, 全省人工种草面积以每年20万公顷~26.67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最高年份1985年当年新增41.80万公顷, 全省人工草地留床面积曾居全国之首, 达到80万公顷。2000年以来,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我省草产业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我省建成畜牧大省、草业强省的战略, 草产业迅速发展。2010年全省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47.47万公顷, 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多年生人工种草面积120.47万公顷, 一年生人工种草面积27万公顷。人工种草鲜草总产量12006.36万吨, 折合干草3370.44万吨。多年生牧草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三叶草、老芒麦、披碱草等为主, 一年生牧草以箭舌豌豆、燕麦、毛苕子等为主。全省人工种草面积的逐步扩大, 有力促进了草畜产业的发展, 到2010年底, 全省草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8家, 草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60万吨, 实际完成加工草块、草捆、草颗粒、草粉等草产品98万吨, 销往国内外。据调查, 农牧民种植苜蓿亩均收入600元, 纯收入可达400元~450元, 比种植粮食亩均增收200元~250元, 既成为各地促进“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调整的主要产业, 也成了广大农牧民增收的一个可靠渠道。

二、思路与对策

㈠发展思路草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是:围绕三大目标, 主攻四项重点, 实现五个突破。

第一, 三大目标。一是依托资源和技术优势, 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 把甘肃建成全国草业开发、技术和信息服务中心, 为把甘肃建成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大省奠定基础。二是发挥牧草种质资源和光热土地资源优势, 为在近期把甘肃建成全国优质牧草种子重点生产基地奠定基础。三是通过项目带动, 创建草产业大省, 为实现把甘肃建成畜牧业强省奠定基础。

第二, 四项重点。一是牧草种子基地建设。我省广大地区光照充足、气候干燥, 是牧草种子生产的理想之地。特别是河西地区, 又有充足的土地和有效灌溉作保证, 应把种子繁殖作为近期草产业开发重点, 建立相当规模的种子生产带。二是培植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可以是加工企业, 也可以是营销实体, 可以是国营企业, 也可以是民营企业。三是项目和资金落实。草产业发展关键是要有一定的资本营运和技术吸收消化能力, 有自建基地、带动一定区域内产业发展的实力。四是流通和服务组织。重点是培养农民自己的流通组织—农民合作社, 减少农民风险, 拓宽增收渠道。

第三, 五个突破。一是在建立现代运行机制方面有所突破;二是在牧草种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面有所突破;三是在草产业开发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四是在草产品的外向性生产经营方面有所突破;五是在创立品牌方面有所突破。

㈡发展目标到2015年, 全省种草留床面积达到200万公顷, 年均递增13.34万公顷, 建成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品种多样的优质商品草生产基地33.34万公顷。年产青干草1700亿公斤, 全省牧草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68个, 其中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的32个、经纪人和草产品加工专业大户带动型的136个。年草产品加工能力达到350万吨, 其中省内调剂150万吨、国内销售达到100万吨、出口100万吨, 产值达到45.6亿元, 创汇2.3亿美元。

㈢总体布局草产品生产基地选在酒泉、张掖、武威、兰州、白银、定西、庆阳、平凉和甘南等地 (州、市) 。布局的原则是:充分考虑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河西地区, 地势平坦, 热量丰富, 日照充足, 土地宽阔。重点建成20万公顷紫花苜蓿开发基地, 进行草产品加工。陇东和陇中地区, 坡耕地面积大, 水土流失严重, 重点进行区域性种草13.34万公顷, 发展种草养畜专业户, 建立牧草种子生产基地, 组织统一营销。甘南牧区气候寒冷, 冬春季饲草料短缺。充分发挥卓尼、临潭等农牧结合带的区位优势, 结合退耕还草, 建立人工饲草基地, 并加工裹包青贮饲料、草块、草砖等产品, 解决高寒牧区饲草短缺问题。坚持三项草原保护制度:一是建立基本草地保护制度。二是实行草畜平衡制度。三是推行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 落实已垦草原退耕还草工作。

㈣对策与建议为了夯实草产业发展基础, 做大做强草产业, 全面推进小康建设。今后, 全省草产业发展要按照特色化、区域化、品牌化的要求, 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培植草产业, 以科技为动力发展草产业, 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拉动草产业。具体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第一, 全面落实国家对农业支持和保护的政策, 特别是落实好草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是草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要采取有效措施, 进一步指定和完善草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全力推进草畜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延长产业链, 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议省上尽快出台《关于保护草原生态资源、加快发展草产业的意见》。

第二, 继续完善保护扶持措施, 加强重点地区草产业基地建设工作。草产业是朝阳产业, 开局之初就需正确引导、保护和扶持, 其尽快步入持续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保护的重点对象是参与草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和规模种草户。一是省上建立草产业开发专项资金, 或以贴息的形式对带动作用强的草产品龙头企业进行有效保护;根据各地的种草情况, 对规模种草户按一定的标准进行补助。二是省上建立草产业开发风险基金, 对草产业开发龙头企业进行扶持, 减少市场风险。三是争取国家将草产业开发列入高新产业的行列, 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在地方权限范围内将尽快出台有关税收减免的政策。四是对草产业开发企业在土地使用等方面出台地方性优惠政策, 减少收费, 简化手续。五是积极开拓市场, 加大产品宣传力度, 广辟销售渠道。省上建立草产品信息服务中心, 定期发布国内外主要市场草产品的价格行情, 并在近期内建立几个较为完备的草产品市场营销体系。要鼓励发展草产品经销组织, 壮大草产品营销队伍。支持广大农民以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多种形式参与流通, 培育农民自己的流通组织, 尽快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六是依托省地草原 (饲草) 管理站, 成立省地两级草产品质检体系, 加强草产品质量管理。

第三, 与产业化项目相结合, 积极推进规模开发是草产业发展的工作基础。建设规模化草产品生产基地, 是发展草产业的重要基础, 也是草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基地建设上, 要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生态建设战略的重点, 围绕龙头企业生产和种草养畜, 突出规模开发, 多种形式建基地, 着力培植发展种草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乡, 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突出草业开发和草地基础建设, 发展草畜产品无公害化生产, “打绿色品牌, 走绿色道路”, 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切实抓好优良草种的推广。良种推广是发展草产业的关键措施之一。今后凡是大面积推广的优质牧草, 由市、县 (区) 畜牧部门统一组织调进, 严把种子质量关。对目前大面积推广的陇东苜蓿、新疆大叶苜蓿、美国苜蓿王继续加大良种供应力度。此外, 为了改变牧草种子依赖外调的局面, 增强自身供种能力, 进一步加强优质牧草种子田建设。通过优良草种的繁育推广, 逐步更新老化、退化、品质差的当地品种, 实现牧草品种良种化, 牧草产品优质化。通过大力种草, 改造传统的种植业结构, 变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饲三元结构, 使农业结构得到有效的调整,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

第四, 全力落实科技措施是草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各级畜牧部门要明确任务, 强化责任, 分片包抓, 切实抓好牧草播种、除莠、浇灌、施肥、收割、晾晒等关键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的落实, 尤其是加强种草技术培训, 把应用良种, 根瘤菌拌种、叶面施肥, 适时刈割、牧草打捆保鲜等先进适用技术, 传授给广大农户, 提高他们学科技、用科技发展草产业的积极性。要建立草业开发科技支撑体系,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草业开发效益。在硬件方面, 主要是草种、收获、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设备的引进和配置。在软件方面, 主要是搞好草产业科研、推广、培训以及人才资源的开发。具体操作中, 一是强化技术培训。依托草业技术服务部门开展草业技术培训, 积极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二是强化技术开发体系, 加大科研与技术开发力度。三是安排草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经费, 组织生产领域的技术攻关。重点开展能破生产之难题, 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短、平、快项目研究。如草产品加烘干设备、高密度打捆机、高效脱水机等机械研制。四是修订和完善草产业开发各个环节的技术规程。五是建立计算机智能化草业专家系统, 对草业开发宏观决策、草业科研、草业生产管理提供服务。

第五, 强化牧草试验示范。市、县 (区) 对已落实的牧草新品种试验田, 继续固定专人, 严格按照试验方案, 认真观察记载返青、分蘖、拔节、孕蕾、开花、结荚、产草量等试验数据, 通过科学的分析, 鉴定筛选出生长发育快、越冬率高、易管理、丰产性能好、适宜我省大面积推广的优质牧草, 为我省草产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任继周草业科学第一人 篇6

草业科学关乎粮食安全的大问题

任老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也是我国草业研究的第一人。作为草业工程的领军人物, 他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用在了专业上。他从事草业科学60多年了, 还一直保持着低调谦逊的作风, 时常自省鞭策自己“回顾以往, 细细算来, 毕生时光用于专业者不过十之一二, 而这十之一二中用之得当、略见成效者, 又只十之一二。现在回顾既往, 深感空疏惶恐, 愧对大好时代, 也愧对我业内同仁。”

“以粮为纲”是任老提到的最多的词, 这是中国自秦汉以来延续至今的农业发展结构, 在他看来, 也正是这种“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的传统观念和单一的谷物农业系统的存在, 带来了一系列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粮食安全问题, 他的一生都在为改变中国传统的“以粮为纲”的单一农业结构奔走呼吁。

任老说, 我国传统的单一农业系统, 把谷物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 形成了“粮-猪农业”。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不是技术措施所能解决的。即使财政给以更大的投入, 更多的科技支撑, 哪怕是最先进的高新技术的支撑, 都将难以奏效。根本的出路在于改造旧的农业系统, 发展草地农业。

我国现今的城市人口每人每年大概是78公斤口粮, 一个农村人口相当于三个城市人口的口粮消耗。城市化正在发展, 减下一个农村人口可以养活三个城市人口。全国当前每年人均口粮约为2亿吨, 饲料用粮约为3亿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 城市化会使得人均口粮总量仍然维持在2亿吨左右, 饲料用粮却要增加到约5亿吨。主要的粮食压力不是人食, 而是畜食。畜食超过人食的格局, 在以粮为纲的农业传统中既难以理解, 又不易认同。但这是无法回避的历史命题。

我国现在的粮食安全, 还不是食物安全。一说粮食安全就种粮食, 不把动物生文/牧野产放在粮食安全的规划之内, 也不把草地作为农田来管, 只管耕地, 这是一个很大的危机。可是传统太深厚了, 粮食情结太重, 食物的情结淡薄。草业科学的研究, 就是要改变这个农业结构。现在看起来, 不容易改, 因为传统太深厚了。

但是, 要缓解粮食压力, 提高农业效益, 就要发展草地农业, 发展不单纯食用粮食的畜牧业。国外已走出了成功的道路。在农区, 实行粮食作物与牧草轮作。好处一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二是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草原农业生态系统是根本

草业科学是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衍生而来, 草业这个名词也是直到1984年由钱学森提出, 才被广泛采用。而实际上, 从上个世纪40年代, 任老就已经开始了中国草原生态的研究, 是中国现代草原科学的奠基人之一。1948年, 任老从中央大学畜牧专业毕业, 随后就被当时在兰州创办兽医学院的盛彤笙先生招致麾下, 从此开始了长达60多年的草业科学的研究工作。随着草原研究调查工作顺利展开, 他的心情也一天天沉重, 研究越深入, 他对草原逐年遭到破坏的情况就越痛心, 他意识到建立草原农业生态系统才是保护草原的根本。

任老1950年到西北, 眼看草原一年一年变坏, 感觉责任重大, 苦恼异常。一方面是国家以粮为纲, 到处开荒, 搞大寨县;另一方面是只看数量, 不管产量的硬指标做法。任老触动很深, 针对这个想了好多对策。第一个就是季节畜牧业。不要常年养那么多家畜, 到了秋高马肥的时候把它拿出去送入市场。冬天养最少的必要的基本的繁殖母畜, 育成畜。另外能卖、能淘汰的尽量淘汰, 减轻草原负担, 这个可以提高生产力五倍。过去冬天饿死的, 比送入市场卖得还多, 白养了不说还费了劳动力, 并破坏了草原。这个季节畜牧业提出以后, 造福牧区很大。还有一件事就是, 改变头数指标, 以畜产品单位为指标, 头数很多, 但是拿不出产品等于白养了。不管头数, 只看这块草原出多少畜产品, 任老创造了“畜产品单位”。把各种畜产品折合成统一的单位, 现在这个畜产品单位国际公认, 并且统一使用。

任老说, 在人类活动中, 农业是历史上最久的生态建设者和破坏者。希望建一个数字化的草地管理系统, 争取早日把我国广袤的草地“管”起来。中国是一个草原资源大国, 天然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 懂得系统耦合, 或者注意不够。就草原说草原, 吴敬琏考察内蒙古以后说过一句话, 约占国土面积的, 仅次于澳大利亚, 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国草地畜牧业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的份额却微乎其微, 更让人痛心的是, 90%的天然草原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 这种退化的趋势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展。将草原现状数字化, 并对草地的变化进行跟踪, 既为草业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研究平台, 也能具体指导县以下农牧民管理草场, 让他们一看就明白, 什么地方种什么草, 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可放牧, 什么时候牲畜该出栏。

草地农业系统, 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既保护自然资源, 增加农民收入, 也能提高粮食生产。

任老始终认为, 要防止草原退化, 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草地农业的生态系统, 任何事物在系统里头才能起作用, 离开系统, 最好的措施也不能发挥作用。系统出问题, 不光是穷, 还糟蹋自然资源, 到处开荒要粮食。草地农业系统, 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既保护自然资源, 增加农民收入, 也能提高粮食生产。

草原的问题在草原以外

近些年来, 任老提出并一直在大力推广宣传农区牧区相结合的系统耦合理论, 他认为, 这种系统耦合能够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草原保护的和谐发展, 能够真正意义上对中国传统的农业发展结构带来积极的改观。

系统耦合这个东西古代就有, 只是我们不注意。过去的茶马市场或茶马古道, 都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的系统耦合。从承德、包头、玉林、临洮、雅安到大理这一条线, 农区牧区交界的地方有一系列茶马市场。那时候茶马市场是中国的开放区, 淘金者的乐园, 是发财的地方。山西那些巨富不是发山西的财, 他们是搞两个系统耦合获得经济效益, 茶马市场就是古时的系统耦合。

任老在河西做了十几年的系统耦合实验, 祁连山的山地、张掖的绿洲、北山的荒漠。这个山地-绿洲-荒漠复合生态系统, 加以适当管理, 可以提高生产水平三倍。虽然美国可以到六倍到十倍, 任老说那是因为他的社会服务系统较为完善, 现在虽然我们是差一点, 但是三倍也相当客观了, 系统耦合的作用很大。

现在搞草原建设, 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这就是让在发展草原生态系统的同时与外界的系统进行耦合。

任老曾经做研究的高山草地, 那里寒冷潮湿, 千百年来形成的草黏土, 20多厘米厚, 像毡子一样。草根絮结, 土色黝黑, 弹性很大, 因为不透水, 不通气, 草长不好。要把草地变好怎么办呢?就得划破, 划破以后只要透水、通气, 雨水能下去, 有空气能进去, 牧草才会长得好。任老从鼠洞得到了启发, 老鼠破坏了草毡, 鼠洞周围草就长得好。任老就搞了个划破草皮的实验。谭震林副总理知道这个事后, 他命令八机部, 试做这个划破草皮的机器。后来他们就做了燕尾犁, 不翻土, 划破草皮不破坏草原, 增加通气、透水。这个东西到现在还在使用, 牧草可以增产5倍以上。

任老还创立了草原的气候-土地-植被综合顺序分类法, 这个分类法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公认的两大草原分类体系之一。任老说, 任何草原都是一个生态系统, 分布全球的草地资源, 用什么发生学联系?这个分类法可以把全世界的草原纳入一个系统, 以便认知、管理。依据这个分类系统, 世界上已知的, 以及以后发现的新草原, 都可纳入这十个草原大类中, 将来国际草业科学发展, 势必要将此分类系统应用其中。

和许多老年人不同, 任老年岁越高, 教导的话语反而越少, 相反, 更愿意听年轻人讲, 更愿意放手让年轻人去干。他说:“虽然我仍在不断地学, 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但一个人赖以思考的知识主要还是中学、大学学到的那些东西, 我毕竟是20世纪20年代的人, 思维的模式、背景还是没办法跟上现代的年轻人, 所以, 草业科学的未来仍然要靠年轻人来完成。我只是一个组织者, 适当的时候, 凭借我的经验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五大尴尬困扰中国烟草业 篇7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 烟草业作为国家财政税收支柱性行业,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烟草又是特殊的商品, 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如果完全由市场调节, 会对国民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国家财政税收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国家严格控制烟草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并通过对专卖制度对烟草渠道进行行政垄断。

行政垄断产业, 行政权力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专卖制度下的中国烟草产业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高度集中, 进入壁垒高, 政府完全主导烟草制品的定价。

烟草行业的营销渠道是典型的二级渠道结构:整条烟草供应渠道由供应商、中间销售公司和零售商户组成。烟草行业的供应链是专卖专营体制下的垄断供应链, 具有烟草行业对商品实施专卖管理的一些独特性。

显而易见, 中国烟草业的生产与市场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 反馈到生产企业的市场信息失真, 企业间的产品与成本价格几乎完全脱离, 市场却不的价格和产量的主导, 这使得企业很难通过竞争确定最佳的生产规模,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行业集中度低——大而不强

在国内, 即便是最有名的品牌“红塔山”和“白沙”, 随便问问它的消费者, 即使是最忠实的消费者也不一定可以说出该品牌的内涵是什么——选择这个牌子仅仅是一种习惯。

在垄断政策保护下中国却并没有拥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烟草行业的产业集中都是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进行的, 烟草企业的竞争思想和创新意识淡薄, 形成了大而不强的局面;合并形成的烟草企业也貌合神离, 并没有没有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整个行业缺乏规模较大,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绩效与市场结构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高水平的市场绩效通常对应高水平的行业集中度。尽管我国烟草产业税利水平很高, 但其行业集中度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目前, 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绝大多数发达国家, 国内烟草市场的“首位商指数”已超过了50%, “四厂商指数”已超过了90%, 已经基本形成寡头垄断。而我国“四厂商指数”仅为31.35%, 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三、传播与媒介的尴尬——戴着脚镣跳舞

香烟的推广与人们与日俱增的健康意识是矛盾的:推广香烟, 对人们健康造成危害;不推广, 烟草行业的出路被堵死——烟草行业面临推广与健康之间进退两难的处境。

在国际主流卷烟产品转向混合型焦油、淡香型时, 中国的卷烟市场仍然以烟型、高焦油、浓香型产品为主。在全球健康意识与日俱增的大环境下, 这种单的产品结构也不利于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

(一) 宣传欲说还休

专卖体制下的国烟, 在还没成长壮大走出家门的情况下, 又被戴上了框架公约的镣铐。

无论是广告环境、传播途径, 还是表现形式, 香烟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效果当然大打折扣, 而且对烟草广告的限制越来越严格, 传播空间越来越小。这对尚未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的中国烟草企业来说, 无疑是一个“拦路虎”。

烟草企业不能宣传品牌, 不能宣传产品, 只能打广告的擦边球。许多卷烟品牌的文化内涵将企业文化视同了品牌文化, 将企业文化延伸到了品牌上, 将企业形象广告等同了品牌形象广告, 将企业形象嫁接到了品牌上。但这种借用企业文化来传播烟草品牌核心价值的手段成为了烟草品牌形象广告的权宜之计。

(二) 企业文化并非品牌文化

烟草企业不能宣传品牌, 不能宣传产品, 只能打广告的擦边球。这是几乎所有中国烟草企业不能诉说的无奈。许多卷烟品牌的文化内涵只能将企业文化狭义地视同了品牌文化, 将企业文化延伸到了品牌上, 将企业形象广告等同了品牌形象广告, 将企业形象嫁接到了品牌上。

四、市场开放与应对乏力的矛盾

烟草行业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与其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过早地放在狼群中被狼吃了, 不如放在家里先养一养, 教育教育, 让他学点本事, 再把他放到狼群当中去。

我国烟草行业由于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国外市场很小, 行业整体实力较弱, 虽是烟草大国, 却并非烟草强国。跨国烟草公司的强力渗透更是导致原有市场份额的不断收缩和减少。

中国有三亿五千万的烟民, 占世界吸烟人口的四分之一;年均消费香烟1.8万亿支, 占世界销售市场1/3左右份额, 是稳居世界第一的烟草消费大国。“专卖结构将随着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而开始放松。对领先的烟草公司来说, 这是一个巨大的、未利用的最后的巨大国境”摩根斯坦利银行在其题为“全球统一”的报告中指出。

五、需求与搭售的尴尬——供应商有苦难言

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 每个牌号的香烟销售量有限制, 因此产生了市场上受欢迎的香烟没有指标而有指标的不受欢迎的奇怪现象。

这害苦了香烟零售商, “如果我们不购进一定数量的某品牌香烟, 下个月就买不到足额的其他烟……”不少烟草零售商反映, 他们每个月必须购进一定数量的某品牌非畅销香烟, 才能在烟草公司购买到其他畅销的香烟。

江西草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篇8

1 草业建设基础与现状

1.1 注重草品种筛选, 已筛选出优良草品种40余个

优良品种是产业的基础。江西位于亚热带中部地区,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四季气候差异明显, 土地为丘陵红壤, 土壤特性是粘、酸、板、瘦, 对草品种的选择具有更高要求。针对江西的特殊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 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及有关单位十分注重优良草品种的筛选, 30多年来共引进了国内外各类型草品种800多个, 初步筛选出适合全省不同土壤、生态条件和各种用途的优良草品种40余个, 农户可以根据养殖、利用需要和土地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品种。目前在养殖生产上推广的主要品种有桂牧1号象草、王草、甜高粱、高丹草、多花黑麦草、燕麦、菊苣、串叶松香草、百喜草、截叶胡枝子、多花木兰、白三叶等。通过混播、套 (间) 种以及高产栽培措施的应用, 在江南充足的水、肥、光、热条件下, 牧草产量高, 人工高产栽培年鲜草产量在1万kg/亩以上, 高产品种达3万kg/亩。

1.2 注重草畜结合, 人工种草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近十年来, 江西省草业建设改变以前就草论草的做法和思想, 确立“以畜带草、以草促畜”的发展思路, 紧密结合养殖需要, 大力推广科学种草养畜技术, 引导农户按照畜禽对饲草的要求, 利用空闲隙地、弃耕地、果园地、农闲田、房前屋后等土地资源种植牧草, 以满足畜禽对饲草的需要, 并鼓励养殖场 (户) 种植高产优质牧草, 舍饲圈养, 不断改变传统的种养观念和饲养方式。

自2009年开始, 在全省设立种草养畜示范点, 安排专项经费, 重点围绕草畜配套和改进饲养方式, 开展西杂母牛高效养殖及综合开发利用、肉牛规模化育肥技术推广和“猪沼草”生态养猪循环模式研究与技术应用。通过示范与推广, 人工种草面积稳步增加, 牧草生产进一步规范, 养殖效益显著提高, 养殖户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种草养畜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关注和认可。2012年全省人工种草面积达13.8万hm2, 保留面积24.7万hm2。一批种草养畜企业得到较快发展, 并各自根据养畜情况和地形地貌特点, 创立了多种高效种养模式, 如高安裕丰农牧公司、乐平正海生态养殖园、江西牛牛乳业公司、进贤牛牛牛牛实业公司等的产业模式, 可为产业发展提供不同的样板模式。

1.3 注重草业技术研究, 并取得丰硕成果

为推进草业科技进步、提升产业水平, 江西省在草业生产、人工草地建植、草地改良、配套养畜、草地合理利用等技术方面, 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承担实施了国家科技攻关、省农业科技攻关、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示范推广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农牧渔业科学研究计划等多方面的研究课题和项目, 如“长江中下游丘陵岗地人工种草养畜试验研究”、“高蛋白越年生黑麦草新品种选育”、“多花黑麦草种植与利用技术示范推广”、“江西草山草坡人工草地建植及合理利用技术”、“赣选1号黑麦草推广应用”、“百喜草在国土保护、三高农业中的利用研究与推广”、“冬闲田种草养鹅配套技术”、“南方红壤地区种草养牛技术”、“南方红壤地区紫花苜蓿品种筛选及栽培利用技术研究”、“牧草在生态养猪资源循环经济中的利用技术研究”等等, 在研究中共获得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奖、国家及省级科技进步奖、省农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和省农牧渔业技术改进奖等奖项30多项。这些研究成果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江西省草业发展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4 注重草产品开发, 草产品加工技术得到突破

草产品加工业落后、缺乏草产品是制约草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 江西省注重加强新产品的开发, 积极探索草产品加工技术, 在传统窖装青贮的基础上, 大力推广裹包青贮、袋装微贮以及鄱阳湖湖草 (苔草、狗牙根) 青干草加工技术, 一批草产品加工企业相继建立和发展, 草产品加工逐渐步入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如高安裕丰农牧公司年加工桂牧1号象草、饲用玉米裹包青贮产品3 000多t, 除自用外, 还销售给周边养殖户;鄱阳湖草业公司、陈氏牧业公司、九江华林草业公司等年生产鄱阳湖苔草、狗牙根青干草6 000多t。利用裹包青贮、袋装微贮生产桂牧1号象草、黑麦草、甜高粱青贮及苔草、狗牙根青干草等草产品市场看好, 生产效益日益凸显。据高安裕丰农牧公司估算, 桂牧1号象草生产加工, 每亩产值达7 000余元, 利润2 800元以上。草产品加工技术的突破, 确保了畜禽四季供青需要, 草畜企业得到较快发展, 同时也为草产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1.5 实施草地建设项目, 推进了草业建设步伐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江西省先后承担实施了“南方草山草坡开发示范工程” (于都、安福、婺源) 、“天然草地植被恢复建设” (高安、南城、上粟、吉州、铜鼓、于都) 和“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 (省草地工作站、泰和县、高安市) 、“飞播种草” (吉州区) 等草地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实施, 推进了全省草业建设步伐, 提升了草产业科技和草地保护建设水平。

2010年国家10个草地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之一落户江西省吉州区。科技综合示范区建设按照整合资源、集成技术、草畜结合、提升效益的总体思路, 在优质高产牧草栽培、丘陵和疏林草地改良、草田轮作等技术方面, 围绕制约南方草地生态保护和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实用技术开展技术集成和示范。示范区建设将为推进粮草轮作、草畜配套、“畜-沼-草”循环利用和构建南方草地生态高效草地畜牧业发展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2 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 基础薄弱, 认识不到位

江西省属于传统的农区, 缺乏草业基础, 目前虽然有所成效, 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不像农业和畜牧业有根深蒂固的传统基础, 干部群众对发展草业还未形成广泛共识。

2.2 投入不足, 政策支持少

草业作为现代新兴产业, 草业建设的投入除国家部分项目外, 其他途径很少。草业工作经费紧缺、机构不全、体系不完善, 国家及地方的强农惠农政策没有惠及到草业。

2.3 产业化水平低, 效益难体现

江西省草业仍是附属于草食畜牧业的基础工作, 没有形成产业化生产, 牧草生产大部分仍是直接饲喂牲畜, 缺少草产品市场, 大多数种养户依然是自产自用, 草的效益只能依靠养畜转化来体现。

2.4 科技研究落后, 人才缺乏

长期以来, 对发展草业的研究较少、科技落后, 许多关键技术问题有待探讨或深入研究;从事草业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少, 多数还不是专职的, 人才队伍薄弱。

3 发展草业的优势与前景

3.1 饲草资源潜力巨大

江西省饲草资源丰富。一是拥有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 宜牧草地面积380万hm2, 其中可开发利用的200多万hm2, 每年可提供养牛、羊的饲草达1900万t。二是拥有200多万hm2稻田, 可产生稻草等农副产品, 还可发展冬季种草 (冬闲田种草) 。据测算, 全省每年生产稻草等秸秆农副产品近2 000万t。同时, 利用20%的冬闲田种草, 可生产鲜草4050万t。三是可用于种植高产牧草的旱地、空闲地多, 牧草的生物产量高, 一般1亩高产牧草可养殖1~2头肉牛。这些潜力资源为该省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3.2 技术基础扎实

从20世纪80年代, 江西省就着手草地改良技术和人工种草技术试验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草地建设、牧草栽培经验, 组装了具有江西省特色的草山草坡改良和利用配套技术, 达到草地单位面积的高产量。通过长期的种草品种选育, 筛选了适宜本省种植的各类型草品种, 其中有些品种年亩产可达2万~3万kg, 人工种草技术具有扎实基础。这些技术成果为该省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基础保障。

3.3 产出率与效益高

江西省牧草生产产出率高, 特别是高产的C4品种, 具有高效光合能力, 其所获得的生物产量和植物蛋白产出量比粮、经作物要高得多。而且牧草种植生产主要是利用空闲土地、坡荒地以及秋冬闲田等, 不要求高标准土地。就目前生产状况而言, 人工种植牧草生物产量一般在1万kg/亩以上, 高产牧草高于3万kg/亩。如以桂牧1号象草、王草等平均亩产鲜草1.5万kg计算, 按粗蛋白质含量折算, 可产出蛋白质200多kg, 相当于亩产稻谷800kg的高产田2.8亩的蛋白质产出量;种植面积最大的冬季牧草多花黑麦草, 在不影响水稻生产的条件下, 利用5个月的土地冬闲期 (11月上旬~翌年4月中旬) , 亩鲜草产量高于3 000kg, 可产出蛋白质约70kg, 高于亩产稻谷800kg的高产田的蛋白质产出量。牧草生产通过养畜, 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种植1亩高产牧草能养殖优质肉牛2头, 扣除成本年收益在3 000元以上, 相当于耕种3亩高产农田的收入。

3.4 发展关键机遇期

草业建设 篇9

蒙草抗旱公司近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利用本土植物应用于环境生态建设, 专注于草原生态修复、节水园林绿化、牧草种业、生态牧场运营等几大领域。为落实自治区党委“8337”发展思路, 未来的蒙草牧场将以“蒙草生态牧场”品牌以及“草原生态产业平台”为主要发展模式,致力于北方生态屏障建设, 推动绿色产品加工输出基地建设,为现代牧业提供范本。

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特别强调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草产业的龙头企业,蒙草抗旱一定认真学习落实习总书记来内蒙古考察的讲话精神,抓住机遇、苦练内功、不断创新,全力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今后一个时期, 重点推进企业五大战略的实施。

继续完成北方草原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

布局建设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通辽、赤峰、乌兰察布、巴彦淖尔、阿拉善、甘肃、宁夏10个地区的种质资源库,同时注重加快扩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抗旱耐寒、耐盐碱的地方优良种子,提升我区人工优质牧草基地建设的水平和整体效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大草原生态修复力度

分别启动阴山南北部可修复草原集成技术、科尔沁草原修复项目、阿拉善沙地治理项目、锡林郭勒草原修复项目,建设北方绿色屏障,做好三北地区的治沙、抗沙和绿化工作。

继续加大节水园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示范力度

制定节水园林技术标准,创新节水灌溉措施,倡导不使用高成本的奇花异草进行城市绿化,走出符合国情、地情的生态建设之路。

继续推动草原生态产业联盟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充分整合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相关企业的资源优势,搭建技术平台,形成草原生态修复——绿色养殖——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技术应用 为一体的草原生态产业链条,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平台、手段。

上一篇:煤矿安全管理现状下一篇:超声乳化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