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化的发展(共7篇)
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化的发展 篇1
摘要:在阐述新时期国内外草业畜牧机械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草业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指出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投入严重不足、产品品种不全且成套性差、产品技术水平低及生产经营规模小等问题,并提出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生产作业和售后服务体系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畜牧学 畜牧机械化 综述 牧草收获
在我国,人们生活中所需的肉、蛋、奶以及皮革、服装、毛纺织品和生活用品等许多日用消费品均来源于畜牧业。
畜牧业值在农业生产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生态保护政策的落实,草原建设、草原改良、退耕还草与生态恢复建设蓬勃兴起,由此形成的牧草产业将成为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性产业。
据此,草业畜牧机械将会迎来一个快速、有利的发展时期,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1、国外畜牧机械发展的现状和总体趋势
1.1国外草业畜牧机械的发展现状
国外牧草机械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使用以畜力为动力到与拖拉机为动力、从单项作业机具到成套作业机具、从分段作业机具到联合作业机具等发展过程。
20世纪60年代是欧美各国牧草收获机械发展的高峰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来,部分服役机具趋于饱和,产量和保有量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各公司致力于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的性能,以保持竞争能力。
1.2国外畜牧机械发展的总体趋势
发达国家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畜牧机械向适合本国饲养特点的方向发展。
品种多样化、功能专业化、规模大型化、定量精确化、控制自动化、管理技术数字信息化与注意环境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国外发达国家畜牧机械发展的主要方向。
2、我国畜牧机械发展的现状和总体趋势
2.1我国草业畜牧机械的发展现状
畜牧机械工业在农机工业中是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的行业,但牧草收获机械是我国生产及使用最早的畜牧机械之一。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生产牧草收获机械,到80年代,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
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填补了一些国内产品的空白,产品品种显著增加。
2.2我国畜牧机械发展的总体趋势
1)由生产单一机械发展到生产多品种、多系列以及不同生产环节的生产设备和成套化设备。
2)机械制造质量将进一步提高,设备性能基本稳定,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来提高产品性能,缩小与国际先进畜牧机械的差距。
3)产品结构以中小型为主,适合于现阶段个体散养和中小规模饲养需要,大型、集约化和规模化饲养成套设备经过引进和城郊试用,正在得到完善。
4)与动物生命科学相融合的新型机械开始起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结合现代化电子、液压、气动及自动控制技术在提高畜牧机械的综合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5)畜牧机械与动物生产过程中的防疫、施药、微量元素添加、品种改良适应性等方面将结合得更为紧密。
6)畜牧机械的各项政策、法规与标准需要逐步完善。
3、我国草业畜牧业发展的新机遇
3.1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搞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国家在“十五”计划中提出的要求,是解决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
从历史上看,由于长期受粮食短缺的影响,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片面强调“以粮为纲”,不惜以开垦草场、毁林开荒为代价,来提高粮食产量,对畜牧业的发展未能给予高度重视,使得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严重失调。
3.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发展畜牧业有很好的自然条件,草原总面积4亿hm2,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永久性草地面积的12.8%,占国土总面积的40%,相当于耕地的4倍。
因此,调整和改善我国居民合理的膳食结构,提高草食动物(如牛、羊)在居民肉食中所占的比例,已经成为小康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利用机械化作业,提供大量的优质牧草作为饲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根本保障。
4、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4.1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化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其原因除了我国整体国民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外,更主要的是由于我国牧草机械产业化起步较晚、产品品种不全、成套性差、产品技术水平低以及经营规模小等原因限制了牧草机械的发展。
4.2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4.2.1加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
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重点放在粮食作物的生产上,因而忽视了草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草业畜牧机械的发展,导致机械的科技含量低,创新力度不够,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4.2.2政府继续加大扶持力度
应将发展畜牧机械装备纳入国家农业整体发展战略和全国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既要考虑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
对有良好基础的科技型企业,国家应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使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以完善环境,提高服务目标;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加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走一条政府搭台、推广部门组织、企业参展与农户参加的发展道路,进而推动草业畜牧机械的快速发展。
4.2.3不断完善生产作业和售后服务体系
近几年,我国小麦收获机跨区作业模式逐步形成,得到健康与快速的发展,其成功经验在草业畜牧机械管理和推广过程中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在立足于牧草市场、依托于政府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牧草机械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在起到指导行业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同时,提高服务职能和管理职能,把分散在各部门的管理工作纳入行业协会统一管理,制定行业发展计划以及技术引进、技术淘汰品种釉技术引进范围,从而避免低水平重复引进,保护民族产业。
同时,加强售后服务管理工作,做好做强草业畜牧机械产业,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徐秀英,张维强,对我国牧草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 (3):14 -16.
[2]刘永杰,徐振声,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市场前景广阔[J]农机市场,(5):11—15.
[3]王文春,对发展牧草收获机械化的思索[J].农机市场, (4):10-11.
[4]徐龙,张丽春,中国加入WTO对我国草业畜牧机械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8):15-17.
[5]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国内外畜牧机械化发展趋势[J].农机科技推广,2003 (6):4-6.
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化的发展 篇2
草业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被视为是一个大产业, 而在中国尚属新兴产业。草业产品 (包括草种和草产品等相关产品) , 既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 也是重要的农业产出品, 在发展畜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草种是发展草业的基础, 草产品可以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粗饲料。目前, 饲料缺口成为了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草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解决发展畜牧业所需的饲料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在解决食物安全问题上, 草与粮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 国外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牧草生产, 西方发达国家及一些中等发达的国家都已完成了农业的二元结构 (粮食和经济作物) 向三元结构 (粮食、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 的转化, 其中德、英、法、美、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家的牧草种植面积都已超过粮食种植面积, 牧草产业的发展对这些国家的食物安全、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发展草产业保障粮食安全
目前, 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 2010年2月的粮食价格指数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究其原因, 除人口增长等原因外, 发展中国家肉、蛋和奶消耗量增长快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如今的肉类消耗量将达到美国的2倍。随着人口的增长、居民食物结构的改善和饲料工业的扩大, 全国粮食总需求量将呈刚性增长。预计2020年, 全国粮食总需求量将达到6亿t以上, 而同期全国粮食总供给量则不能满足需求, 存在明显缺口。
在优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 只有发展草产业才能减轻我国粮食安全的压力。目前, 在各类畜禽的饲喂标准中, 草产品在牛羊饲料中可占到60%, 猪饲料中可占到10%~15%, 鸡饲料中占3%~5%。大力发展饲草业可以大大减轻畜牧业对粮食的依赖。奶业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促使人们开始反思问题所在。优质牧草的缺乏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将草、畜禽、蛋、奶等联系起来, 不难发现, 这个领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部分。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这需要大量饲草和饲料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是以挖掘牧草和其他绿色饲料的潜力突出发展草食畜禽生产为前提的, 欧美发达国家畜禽产品60%以上是由牧草转换来的。毫无疑问,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耕地面积的锐减, 发展草产业保障粮食安全迫在眉睫。
3. 草种和饲草缺口大
我国草种生产量和使用量十分巨大。据统计, 2009年全国共生产牧草种子10.5万t。“十二五”期间, 国家将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和南方易灾地区草地保护建设工程, 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全国水土保持和生态绿化工程, 退化草原补播和人工草地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完成以上工程共需草种约30万t。因此, 草种缺口将近20万t。
中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养殖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 草食畜禽特别是奶牛饲养量显著增加, 这也使得畜牧业特别是奶业发展对草产品尤其是苜蓿草的需求逐年增加。从国内市场看, 我国青绿饲草年需求量1亿t, 国内商品化草产品市场需求量1 000万t, 可用于配合饲料的草产品潜在市场约1 000万t。2010年我国商品草产量约1 200万t, 缺口达800万t。如果考虑近年禁牧休牧、牧区定居工程导致圈养牲畜增加所带来的草产品需求, 以及奶业发展对草产品的需求, 我国草产品缺口更大。苜蓿是奶牛养殖业的刚性需求, 而国产苜蓿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 均已无法满足畜牧业生产的消费需要。从国内看, 为全国奶牛养殖提供苜蓿商品草的主要省份是甘肃、宁夏、河北和内蒙古, 总供应量不足10万t, 而中国奶业发展, 仅全国较大规模奶牛场所需要的苜蓿商品草就在50万t以上。进口苜蓿草种和苜蓿干草成倍增长。
4. 优质草种饲草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
优质饲草对于牛羊等草食家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在奶牛养殖中尤为突出。饲草料缺口正成为限制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国内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优质饲草的供给矛盾更加尖锐, 成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该事件核心问题是蛋白饲草短缺导致生鲜牛奶蛋白含量达不到国家标准, 从而人为添加违法有害物质提高蛋白检测值的问题。自此以后, 苜蓿、羊草等草产品成为奶牛养殖业的刚性需求。国内开始大量进口草种和苜蓿干草。进口草种和饲草逐步吞噬国内市场, 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据统计, 2008年-2010年3年间, 进口苜蓿干草分别为2万t、9万t、22万t, 进口数量成倍增长。2010年进口苜蓿草是2008的11倍;进口草种2.1万t, 占国产草种的约20%, 其中苜蓿草种进口量成数倍增长。
另一方面, 随着国家草原生态建设等项目的启动和牧区惠农政策的实施及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肉蛋奶消耗量的稳步增长) , 草种和草产品需求量大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但是我国草业产品存在生产水平低, 国产草种质量差 (主要是发芽率低、杂草种子多、含检疫对象比例高) , 饲草质量不高 (主要是蛋白含量低) 等问题;此外, 监管力度不够, 市场不规范, 不能保护合法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 诚信缺失, 掺假 (在草种和草块等饲草产品中严重) 、农药残留、人为添加不明物质等现象也影响着草产业的发展。市场的混乱给假冒伪劣产品以可乘之机, 混乱的市场吞噬着国产草种和饲草产品的信誉。与进口产品相比劣势明显。劣质草种还影响国家生态工程建设质量, 直接影响农牧业生产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效果。市场公平与诚信已经成为影响国产草种、饲草产品贸易和草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畜牧业和生态工程所需草种缺口巨大。需求与供给矛盾扩展得令人担忧, 这些都是造成草种、苜蓿草进口量井喷和对外依存度逐步提高的重要原因。对国外苜蓿草产品依存度不断提高绝不是好事, 近年来进口苜蓿草不断提价就是后果之一。目前, 苜蓿草进口价格已从2007年的2 000元/t上涨到2 600元/t, 高的达到2 800元/t, 这一价格远远高于从美国进口玉米的价格。
5. 草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
要转变意识重视草产业、加强监管才能使草产业从弱小逐步壮大。
对草种和饲草市场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促进草产业健康发展, 又能发挥市场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农业部《草种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家对种子管理的重点由许可审批转向市场监管, 监管侧重于规范市场, 通过对市场产品的监督抽查来实现。
浅析机械化和畜牧业的发展 篇3
关键词:机械化;畜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33-02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来源,一个工业国家的人均畜产品量是反映国家发达程度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来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而没有实现机械化的畜牧业,就如同一辆没有内燃机的车子,怎能跟得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
一、畜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近年来,我国的种植业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耕地和市场的约束,效益增长乏力,对农民增收拉动力减弱,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必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农副产品市场将会受到冲击,而畜产品生产由于劳动密集度高,目前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所以大力发展畜牧业,紧跟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机械化对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1.世界发达国家畜牧机械化水平与发挥的作用。
欧美发达国家的畜牧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始于20世纪的50、60年代,至70年代,畜牧机械化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发展的主要畜牧机械化设备包括:草原建设机械化、牧草收获机械化、饲料加工机械化和畜禽饲养机械化,其中饲养机械化包括各类畜禽的喂饲、供水、清粪和粪便处理、畜禽舍及其环境控制,畜禽产品采集和初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设施。这些机械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畜牧业的收入。在饲草生产方面,人工草场面积占草场面积的比例较大,一般多在10%以上,有的总面积较小的国家,此比例高达60%。在这些高质高产的人工草场上更能发挥机器的效率,饲草青贮保证牲畜全年的食物供给。在饲料加工方面,欧美的饲料加工厂正向大型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方向发展。如美国的饲料工业已居十大工业的第九位,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6000余吨。在饲养机械化方面,饲养场正在向更大规模和专业化发展,机械化饲养已比较普遍,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以美国为例,从30至70年代,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表所示。
2.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1935-1939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猪7.04(工时/100kg肉),肉鸡18.7(工时/100kg肉),火鸡52.1(工时/100kg肉),奶牛7.48(工时/100kg牛奶),牛肉9.24(工时/100kg肉) ;1970-1974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猪2.2(工时/100kg肉),肉鸡0.66(工时/100kg肉),火鸡1.76(工时/100kg肉),奶牛1.32(工时/100kg牛奶),牛肉3.74(工时/100kg肉)(注:资料来源:美国农业统计年鉴,1975。)我国目前的畜牧业还是以一家一户的中、小型养殖场为主,畜牧机械化可以将农民从养殖业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扩大养殖规模,这样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促使以农民投资为主的家庭养殖上水平,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减少单位产品的设施设备费用摊销,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畜牧业将会进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畜牧机械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我市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老直辖市畜牧养殖发展的比较早,技术上也走在全国的前列,笼养鸡、猪小区化养殖、奶牛的工厂化养殖都在全国闻名,畜牧业多年的发展也培养出大量技术人才,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为我市快速发展畜牧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更应该把握这一有利形势积极推动畜牧机械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宁.浅析机械化和畜牧业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10-01.
[2]郝兴民;李欣凤;夏海涛.浅析机械化和畜牧业的发展.山东畜牧兽医[J].2013-10-15.
[3]冀永华.浅析机械化对畜牧业发展的作用.山西农业(畜牧兽医)[J].2007-03-01.
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历程 篇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草原畜牧业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7年底。1953年,政务院通过并公布的中央民委第三次委员(扩大)会议《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及绥远、青海、新疆等地若干牧业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总结》,制定了“慎重稳进”,“恢复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方针;在社会改革方面,实行“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用和平的方式进行民主改革;对牧主经济实行赎买政策等。1957年,中央召开了牧区畜牧业生产座谈会议,指出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号召全党动手,把畜牧业发展起来。中央还批转了农业部《关于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指示》和中央民委《关于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指示》,进一步完善了在牧区社会主义改造和发展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这一时期制定的牧区和草原畜牧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措施符合当时的实际,草原畜牧业发展较快,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1957年,牧区牲畜头数比1949年增长74.4%,年均增长7.2%。
第二阶段,1957年底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由于受“左”的思想束缚,草原畜牧业指导思想上没有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忽视牧区和草原畜牧业的特点,要求过高,步子过急,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开垦草原种粮,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草原畜牧业陷入停滞状态,甚至一度出现滑坡。从1957年底开始,在所有制上搞“一大二公”;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划分阶级成份;经济上“以粮为纲”,大肆滥垦草原等,给草原畜牧业带来很大损害。全国牧区牲畜年增长率由“一五”时期的7%下降到2.7%。为改变这种状况,1963年,党中央批转了中央民委党组《关于少数民族牧业区工作和牧业区人民公社若干政策的规定(草案)的报告》(简称“牧区四十条”)。党中央和国务院还召开了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着重纠正“左”的错误,调整生产关系,做出坚持“以牧为主”,严禁开荒等重要决定,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了“文化大革命”,草原畜牧业发展受到严重破坏,10年中有5年牲畜头数下降。1975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召开了全国畜牧工作座谈会议,国务院批转了《全国牧区畜牧业工作座谈会纪要》(国发[1975]152号文件),重申了“以牧为主”的方针和“禁止开荒、保护牧场”,发展畜牧业生产等政策规定。
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化的发展 篇5
2011-05-03 13:31:57 作者:haoniu 来源:淘牛网 浏览次数:589 网友评论 0 条
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国人大常委、农委副主任尹成杰在会上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尹成杰同时也指出,当前,中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
尹成杰强调,建设现代畜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畜产品的安全面临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挑战的情况下,大力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畜牧业生产面临的挑战、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把畜牧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发挥优秀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畜牧业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畜产品持续增长,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继续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
以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禽蛋产量占百分之八十,鸡蛋产量占百分之四十,奶类产量占百分之五。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大部分散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充形式,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2.2 环境污染严重 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需要大量的处理污水,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的话可以达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另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 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起地球温室效应。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的话将实现再利用。
2.3 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发展导致饲料用粮大幅上升,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则存在着人畜争粮的问题,这种饲粮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3.1 提高农户对养殖业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地大量散户养殖户占相当大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养殖技术知识。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政府主管部门要重视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不同层面的养殖实用技术传授,举办各种培训和学习班。另一方面要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只有转变养殖户传统的养殖观念,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整个畜牧养殖业的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结构转变。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6
关键词:畜牧业;生产概况;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F326.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018-04
收稿日期:2013-06-28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2JJ9007);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编号:湘教发[2011]76);湖南省常德市科技局产学研项目(编号:2012ZX06)。
作者简介:郭冬生(1973—),男,湖南常德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E-mail:guods888@163.com。畜牧业的发展极大满足了人们对动物食品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据统计,2012年我国的肉、蛋、奶产量分别达8 220万、2 835万、3 870万t,分别比2011年增长3.3%、0.8%、1.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3。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和禽蛋生产与消费国,奶业总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三,肉类的消费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人均牛羊肉和牛奶占有量严重偏低,动物的出栏率和胴体重等生产指标低下,因此我国亟需从畜牧大国向畜牧强国转变。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畜牧业要以建设质量效益型畜牧业为目标,全面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推行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和生产模式,为实现从畜牧大国向畜牧强国的转变奠定基础。
根据2011年世界农业统计年鉴的资料,用表1统计了2001—2010年我国的主要畜产品产量、牧业产值及人均畜产品占有量。由表1可以看出,各项指标数据均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猪肉、禽蛋、牛肉和羊肉的年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并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同一年内猪肉产量>禽蛋产量>牛肉产量>羊肉产量;牛奶产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也是发展最快的畜产品。牛肉和羊肉的产量偏低,也是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应该调整的地方。由图2可以看出,猪牛羊肉的产量基本上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但在2007年出现下降拐点,主要原因是蓝耳病让中国养猪业遭受百年不遇的重创,造成猪肉产量的严重下降。
由图3可以看出,2001—2010年间我国的畜牧业总产值整体上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从2001年的7 963.1亿元到2010年的20 825.7亿元,增加了近2倍。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0%左右。由图4可以看出,2001—2010年间我表12001—2010年中国主要畜产品产量、产值及人均产品数量[1]
2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与其他主要国家的比较结果
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与一个国家的人均动物产品占有量和
动物生产水平直接相关,表3分别统计了2003年世界主要国家的肉制品、牛奶和鸡蛋的人均占有量,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猪肉、羊肉和鸡蛋的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猪肉和鸡蛋的人均占有量更是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分别位居世界第7、第4位;牛肉、禽肉和牛奶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牛奶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左右,低于亚洲的日本和印度。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养牛生产(包括肉牛和奶牛),提高牛肉和牛奶的产量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由表4可以看出,我国的猪牛羊生产水平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与畜牧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出栏率是指每年上市的家畜量在存栏量中所占的百分率,是衡量畜牧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2003年我国生猪出栏率124.6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低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而新西兰和哈萨克斯坦的生猪出栏率超过了200%。胴体重指牲畜屠宰后,除去头、尾、四肢、内脏等后剩下部分的重量,是衡量动物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肉牛和羊的胴体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肉牛的胴体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8%,猪的胴体重也仅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奶牛的产奶量是衡量奶牛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奶牛每年有280 d处于孕期,有305 d在产奶,有60 d处于干奶期,2003年我国奶牛的平均单产仅为2 046 kg/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以色列奶牛平均单产10 400 kg/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仅为其1/5左右,同时中国也远远低于韩国的9 870 kg/头和日本的6 909 kg/头。
奶牛的平均单产是衡量奶牛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考量一个国家奶牛生产水平的重要依据。由表4可以看出,以色列、韩国、美国、丹麦、加拿大分别位居世界前5名,1个产奶周期的平均单产均达到7 500 kg/头以上,日均产量 25 kg/(头·d) 以上;而中国奶牛的日平均产量仅 6.7 kg/(头·d) 左右,仅为发达国家的1/4左右,奶牛生产水平很低,但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3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动物产品的极大丰富,我国畜牧业已经步入了深度调整和提升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畜产品质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畜牧业支撑体系与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从追求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和生态型转变,走“优质、安全、生态、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4-6]。
3.1转变生产方式,大力推进规模化和专业化养殖模式
目前传统的散养模式已经逐渐被规模化和工厂化的养殖模式所取代,现代畜牧业逐渐向产业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开始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养殖小区或养殖场,实现了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提升了畜产品的品质和养殖效益。目前,畜禽养殖的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大型养猪场已突破50万头,养鸡场100万羽,全国大中型养殖场已有近4万家,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大提升了专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
nlc202309040722
3.2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畜牧业正处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调整转变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畜禽出栏率、胴体重、奶牛平均产奶量等反映生产效率的指标严重偏低,虽然人均动物肉制品占有量和人均禽蛋占有量较高,但人均牛羊肉和牛奶占有量偏低,因此我国的畜牧业急需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有待于畜牧、兽医、饲料等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越发达,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就越高,就越能够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3.3强化法律法规,建立可追溯动物食品标签制和安全优质饲料生产体系
畜牧业发达国家都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障饲料生产体系和动物食品安全,包括建立生产、加工、运输和贮存等环节的全过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以此来保障食品安全。我国虽然也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动物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前所未有,因而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追溯动物食品标签制势在必行[7-8]。饲料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料工业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畜禽养殖业发展,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的保障,饲料生产要切实遵照执行饲料营养标准、生产工艺、添加剂添加剂量和使用规范等,为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
3.4注重环境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畜牧业的发展极大满足了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也给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单位面积土地的载畜量越来越高,畜禽粪便、污水和温室气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人畜共患疾病和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给人畜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循环农业和种养结合等养殖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养殖道路[9-10]。畜禽养殖应该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畜禽养殖粪污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倡导畜禽健康养殖的新理念和新方式。
3.5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养牛生产
发达国家的人均肉类占有量和牛奶占有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而蛋类的人均占有量低于发展中国家。由此可见,我国人均猪肉占有量和人均鸡蛋占有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人均牛羊肉和牛奶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畜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大力发展肉牛和奶牛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和调整方向。
参考文献:
[1]盛来运. 中国统计年鉴2011[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中国饲料工业年鉴2009[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
[3]秦浩肄. 2003年世界畜牧生产统计资料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生产年鉴[J]. 中国畜牧兽医,2005,32(6):G1-G6.
[4]王济民. 国外畜牧业发展模式及启示[J]. 中国家禽,2012,34(1):2-6.
[5]杨武,曹玉凤,李运起,等. 国内外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草食动物,2011,31(1):65-68.
[6]王俊能,许振成,杨剑.我国畜牧业的规模发展模式研究——从环保的角度[J]. 农业经济问题,2012(8):13-18.
[7]石娇,刘显军,赵金兰. 从欧洲畜牧业现状浅谈中国的畜牧业发展趋势[J]. 畜牧与兽医,2005,37(1):31-31.
[8]温涛. 欧美畜牧业发展模式对我国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启示与借鉴[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1(1):72-75.
[9]肖红波,王明利,王济民. 世界畜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J]. 世界农业,2013,2(2):70-76.
[10]王杰. 国外畜牧业发展特点与中国畜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 世界农业,2012(10):32-35.
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化的发展 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推广
中图分类号:S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1-0071-02
1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1.1 农民人均收入影响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速度
我国部分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过低,以至于农民对于土地的再投入资金偏少,进而导致农机化的推进速度缓慢。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使农产品从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现阶段,农产品多数呈现出供大于求或者供求基本持平的格局,而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及其收入增长的愈发缓慢,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资金的难题将更加难以解决。随着运行机制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农产品放开经营,由市场调节供求。若农民对生产投入不足,产品将不能顺利转向第二、三产业,这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必然遭遇的挑战之一。
1.2 地区耕地经营规模影响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效果
我国每年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虽然都在稳步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也有很多消极影响,如土地分配过于零碎、经营规模狭小等。这些不利因素使得很多地区仍然采用原始的耕作方式,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之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机械作为一种劳动工具,不仅能够减小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够获得丰厚的应用效益,是劳动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在此情况下,采用化零为整的方式扩大部分地区的耕地经营规模迫在眉睫。
1.3 农民受教育程度影响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水平
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限,而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修理等技术是农村机械化发展的必备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限制。现阶段来说,农业服务部门的社会化水平基本达到要求,但部分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水平仍然不高。农村应重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增加农村劳动力与机械化需求结构的匹配程度,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化推广水平的提高。
2 农业机械化发展策略
2.1 健全政策法规注重宏观调控
政府的宏观调控是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及必要条件。鉴于现阶段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地方管理部门的要求参差不齐,尚未形成统一的法规体系。我国应该逐渐完善农业机械化立法,加快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加强舆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营造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良好氛围。政府应加强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为农业节本增效提供法律支持。
2.2 促进技术创新
农业机械化的灵魂是科学技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是使机械化进步的永不衰竭动力。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的需求,只能仰仗于技术不断创新。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漠化的面积逐步扩大,传统耕作方式受到巨大挑战,所以需要推进信息技术进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作业水平。
2.3 培养专业人才
农机人员是直接与农民接触的人,是农机作业委托机构与广大农户之间的中间服务环节,因此他们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应加强对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指导,发挥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服务功能,加强农民的基础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尤其注重对农机科技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机科技人才进行再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大农机外向型管理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趋势。
2.4 加强国际交流
我国加入WTO之后,与国际的交流愈发密切,这对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我国来说,向部分发达国家学习农业机械化技术无疑是有利无害的。应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的农机设备,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加入中国的本土元素后,进行示范推广。另外,国外进入农业机械化的时间较早,已经形成一套先进的机械化管理技术与模式。我国不能照搬照抄,但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管理模式。
3 结语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工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农业机械化在建设新农村和促进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进机械化的道路中,一定会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客观的看待,并及时有效的解决,减弱影响程度,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就一定能健康协调的发展下去。若在这传统农工业向现代农业变革的转型时期有效的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现代农业便指日可待。
【我国草业畜牧机械化的发展】推荐阅读:
中国烟草业电子商务的兴盛和发展问题07-05
中国草业的现状及展望07-04
草业建设10-11
草业体系建设06-2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09-15
草业科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05-25
2024年我国塑料机械出口平稳发展06-08
我国畜牧业技术的推广的思考论文07-07
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08-30
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