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手术

2024-10-11

超声乳化手术(通用11篇)

超声乳化手术 篇1

冷超声乳化术又称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技术, 是治疗犬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之一[1], 且手术安全有效, 但国内兽医临床尚未普及此项技术。笔者对两组犬进行试验来探讨冷超声乳化术与常规超声乳化术术后恢复情况, 以便为兽医提供选择仪器的依据。

1 试验动物和仪器

选用90~120日龄、体重在3~5 kg、体质健康、大小均匀、眼无任何疾病及病史的杂种犬12只, 公母各半。MTP-2000常规超声乳化仪、OM0551011冷超声乳化仪 (眼力健医疗器械贸易公司) 。

2 方法

2.1 手术前试验犬驯化

应用食物刺激而建立条件反射的原理, 对试验犬进行驯化, 目的是要消除其防御反射, 缩短试验人员与试验犬之间的距离[2], 使人可随手触摸到它们的眼皮, 使其可接受眼药水的滴定而不会用爪乱抓乱擦, 为术后的护理创造有利可行的条件。

2.2 试验犬的分组

将12只试验犬分为A、B两个试验组, 每个试验组6只犬, 每只犬单独放一个铁笼里饲养。A组为常规超声乳化术组, B组为冷超声乳化术组。

2.3 手术步骤

1) 术前0.5 h对每只术犬术眼点美多丽散瞳, 每5 min点1次, 共点眼3次。阿托品0.04 mg/kg皮下注射, 15 min后静脉推注丙泊酚0.6 m L/kg。气管插管, 异氟烷维持麻醉。

2) 待全身麻醉稳定后, 在犬的角膜缘上方作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 在角膜缘后1.5 mm处应用标定深度为300μm的深度向前解剖, 形成一个光滑平整的手术剖面。在达到角膜缘时, 板层刀应稍微抬起, 在同样深度的角膜层向前分离, 越过角膜缘进入透明角膜约1 mm。再用3.0~3.2 mm宽的前房穿刺刀在平行巩膜缘方向穿刺进入前房。在前房内注入黏弹剂以维持囊的形状, 不至于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前房塌陷。

3) 连续环状撕囊。为了提高手术效果, 减少对眼组织的损害, 用撕囊钳夹住囊的游离边缘向中心牵引, 牵引力与囊在同一平面的张力相互对抗, 并且超过囊的最大张力。在撕囊过程中要注意用力的方向与需要撕囊的方向成直角, 最后用撕囊钳撕开晶体前囊膜缘5.5~6.0 mm大小。

4) 常规超乳头 (冷超乳头) 进入前房内进行常规超声乳化 (冷超声乳化) , 将晶体核乳化。将注/吸 (I/A) 头进入前房进行灌注, 将透明皮质吸干净, 再次注入黏弹剂, 注/吸 (I/A) 头将黏弹剂吸净。最后在透明切口缘角膜层间注入少量平衡液, 待前房深浅正常后, 上抗生素眼膏 (地塞米松眼膏) [3], 手术结束。

2.4 术后护理

手术后在每只术犬的颈部围上伊丽莎白项圈, 防止犬用前爪触碰到术眼。每只术犬单独护理, 使其不和别的犬接触, 不能洗澡, 不能让术犬兴奋和产生剧烈运动, 每天给术犬的术眼滴复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1~2滴。

2.5 术后测定与观察项目

在手术前一天, 术后第1, 2, 4, 7, 11, 15天对两组犬只进行白细胞计数。术后每2 d观察1次术犬术眼的恢复情况, 即观察前房渗出情况和前房积血情况, 并作记录。

3 结果

3.1 手术结果

12只试验犬的手术全部成功, 成功率达100%。

3.2 记录结果

3.2.1 试验A组 (常规超声乳化术) 参数记录

试验A组 (常规超声乳化) , 眼角膜缘切口宽度都为3 mm。试验B组 (冷超声乳化术) , 眼角膜缘切口宽度为1.5 mm。

3.2.2 眼前房渗出物记录结果

根据表1中的眼前房渗出Fagerhalm评定标准[4]记录术后犬眼前房渗出情况, 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手术后试验A组与试验B组的术犬术眼在术后第1, 3, 5天都有前房渗出;在第7天差异显著;在第9, 11天差异极显著;在第13天差异显著;第15天差异不显著。

3.2.3眼前房积血记录结果

根据表3中的前房积血Oksala分级标准[5]记录术后犬眼前房积血情况。

试验A组和试验B组的术犬术后前房积血情况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手术后试验A组与试验B组的术犬术眼在术后第1, 3, 5天的前房积血差异不显著, 在第7天全部恢复。

4 分析与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冷超声乳化术与常规超声乳化术相比, 手术切口较小。冷超声乳化术乳化针头产热低, 不需要针头周围和针头内部的灌注液冷却, 可以使灌注和乳化分开, 也不需要灌注套, 从而减小了手术切口。而且, 常规超声乳化仪的同轴灌注会在乳化头周围形成对流, 影响高负压形成和皮质的抽吸, 而冷超声乳化术仪在工作过程中灌注和抽吸分开, 使乳化针头处不存在对流, 从而提高了灌注抽吸系统的效率。

超声乳化手术中犬角膜的胶原发生收缩、变性, 可出现角膜切口愈合不良而引发前房渗出。因此, 热损伤是常规超声乳化术的一个弊端[6]。而冷超声乳化术由于在晶状体乳化过程中产生热量少, 晶状体乳化针头温度低于45℃, 所以冷超声乳化术所引发前房渗出的程度比常规超声乳化术引发的前房渗出要轻微。前房积血是乳化手术中前房水中出现红细胞[5], 前房积血多能自行吸收, 本身并不引起严重的后果。但当积血量大或继发出血, 可引起高眼压、血影细胞性青光眼、角膜血染等严重并发症, 损害视力。前房积血时变性红细胞及红细胞分解产物、巨噬细胞沉积于小梁网, 堵塞房水流出通道, 另外血凝块纤维化可以导致虹膜周边粘连, 加重房水通路障碍, 继发青光眼。由于前房积血是可以自行吸收的, 所以在本试验中, 在术后5 d左右的术眼都有轻微的前房积血, 差异并不显著, 到第6天左右术犬的术眼前房积血全都消失了。

参考文献

[1]姚克, 汤霞靖, 黄晓丹, 等.双手法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华眼科杂志, 2008, 44 (6) :524-528.

[2]冯晓津, 梁轩伟, 严灿荣, 等.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后囊混浊相关手术因素分析[J].2005, 13 (3) :244-246.

[3]段雪梅, 宋成, 卢成焱, 等.挫伤性前房积血128例治疗体会[J].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 2004, 10 (2) :36-37.

[4]王桂玲, 王艳梅, 刘海鸿.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J].黑龙江医学, 2004, 5 (28) :263-265.

[5]尹文玲, 张兰英, 刘燕平.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护理新认识[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6) :35-36.

[6]赵德明.兽医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5.

超声乳化手术 篇2

我院眼科已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临床应用工作,我院伦理委员会对该项目相关医学伦理学问题进行了审查。

项目名称: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

摘 要:白内障是种眼睛晶状体发生混浊的疾病,是首位致盲性眼病,白内障的流行情况各地区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的发病率逐渐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是显微手术的重大成果,自1967年美国的KELMAN医生发明了第一台超声乳化仪并用于临床,之后经过众多眼科专家30多年不断改进、完善,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先进而成熟的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目前在发达国家已普及,而我院自2014年7月开始开张此项手术,该手术是眼角膜或巩膜的小切口处伸入超乳探头将浑浊的晶状体和皮质击碎为乳糜状后,借助抽吸灌注系统将乳糜状物吸出,同时保持前房充盈,然后植入人工晶体,使患者重见光明。

承担单位:沐川县人民医院 项目负责人:王怀普 职称:副主任医师

究起止时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于2014年7月开始开展。涉及人体研究的主要内容:

超声乳化技术真正实现了切口小,无痛苦,手术时间短,不需住院,快速复明的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开展较传统手术有以下优点:

1、手术切口小;

2、术后反应轻,切口愈合快,视力恢复更快 更好;

3、术后散光小,且更容易矫正或控制;

4、手术时间短,一般只需 15-30 分钟左右;

5、无须等待白内障成熟才施行手术。该手术的开展无疑大大提高了手术质量,病人的预后更好。

伦理审查评议意见: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议,该治疗方案充分考虑了患者安全性和公平性原则,真正实现了切口小,无痛苦,手术时间短,不需住院,快速复明的手术。治疗内容和治疗结果不存在利益冲突。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能做到履行知情同意,患者权益可以得到充分保护,对患者不存在潜在的伦理风险,同意该项目的治疗按计划进行。

沐川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

超声乳化手术 篇3

【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

晶状体病变混浊变白即称白内障,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形成原因较多,包括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外伤性、先天遗传、中毒,代谢障碍(如糖尿病)其中以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及老年性白内障最多见,白内障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最终因晶状体混浊遮挡进入眼内的光线而致视物不清甚至失明,自我院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以来收到良好的效果。而糖尿病患者所患白内障具有发病早、进展快、并发症多等特点,科学证明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能有效治疗白内障的方法。由于国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广泛应用,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得到了彻底有效的治疗。本科自2010年3月-2012年10月以来,共收治208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08例,男92例,女116例,双眼手术者31例,年龄36-84岁,平均60岁,糖尿病史6月-21年不等,糖尿病病史2年以下48例,2-8年128例,8年以上32例,術前空腹血糖值9.1-20.5mmol/L,尿糖(++)-(+++),在行手术前必须先有效控制空腹血糖,使血糖值在<8.5mmol/L。

1.2手术方式选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1.3结果由于患者血糖控制复合手术要求,使手术顺利完成。围手术期间患者积极配合,术后视力比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术后出血7例,无手术切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

2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健康指导通过健康知识的宣教,患者认知了糖尿病如何获得、发展、预防、诊断及治疗措施,并指导患者如何正确自我防护和自我治疗的方案,提高其自我调节、控制饮食。加强糖尿病知识的指导宣传,有效减少患者精神因素和心理因素的障碍,使患者树立正确面对疾病的信心[1]。

2.1.2心理护理由于紧张、麻醉、手术对都是个体应激因素,糖尿病患者反应会引起机体一过性血糖升高,影响手术[2]。做好糖尿病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是关键之一,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正确对待手术。使患者熟悉陌生的手术室环境,讲解手术大致经过,主刀医生的从业经历,可减少患者术中不安、恐慌的心理状态。

2.1.3长期的血糖监测详细了解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相关的疾病史,既往用药种类、方法、剂量及时间,平均血糖值范围。测定并记录好空腹血糖及早餐后2小时血糖,遵照医嘱、正确用药,使血糖控制在适当水平而不能有较大的波动。

2.1.4术前准备血糖降至8.5mmol/L以下且相对稳定后,术前护士要反复训练患者注视灯光(以配合术中显微镜灯光),保持良好的固视。因为术中眼睑痉挛,眼球转动,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要鼓励患者树立自信心,取得良好配合。术前3天点滴抗炎乳酸左氧氟沙星眼液每日4次,手术前日泪道冲洗,剪去睫毛,有效预防手术感染,详细告知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前2小时予以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术眼散瞳,1次/0.5小时,共3次。充分散大瞳孔至交7-8mm,有利于术中的各种操作安全地进行。护送入手术室。

2.2术中护理术前检查仪器设备性能,保证完好备用。术前监测血压、血氧。如血压升高,静脉或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为了便于手术操作,巡回护士应将显微镜放置患者左侧距床头20cm处,擦拭显微镜镜头,调焦距。必要时建立静脉通道、吸氧。患者取舒适平卧,并固定头部。表面麻醉应用4%的安布卡因5min一次,共3次点眼。术中常常询问患者情况,为主刀医生提供术中超声乳化设备参数的动态信息。术毕安必舒眼肓涂于结膜上无菌纱布遮盖。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术后嘱患者取平卧位、半卧位或健侧卧位,安静休息。术后24小时取自由卧位,尽量避免剧烈活动、咳嗽、打喷嚏,预防感冒,减少头部活动,避免突然抬头或低头、弯腰拾物,以上动作都可以引起眼内小血管破裂出血。

2.3.2眼部护理①术后观察术眼敷料渗血、渗液、分泌物的情况、糖尿病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有无角膜的水肿、混浊现象。观察术眼疼痛情况。②嘱患者不要碰、压、揉术眼,术后第一天复诊前勿自行打开眼罩,次日配戴墨镜。③指导患者合理用眼,术后短期内用眼时间不易过长,避免眼睛疲劳。④保持术眼的清洁,禁止用手或不洁物揉搓术眼。⑤按医嘱每日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6次,预防术后感染。

2.3.3饮食护理及血糖控制合理膳食,以保证优质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高维生素和纤维素的合理供给,使患者在控制总热量的同时又能保证一定量的营养摄入以利于术眼的恢复,并防止消化不良和便秘。

2.4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教会病人正确点眼药的方法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嘱患者术后3个月内不要负重或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尽量减少看电视,近距离阅读每天不超过1h,防止用眼过度,术后糖尿病患者需要继续有效控制血糖,并告知回家后继续药物治疗和坚持长期饮食控制,监测血糖。叮嘱病人定期来院复查视力及眼部的情况。

3讨论

调整空腹血糖理想水平是保证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前提。应掌握相关的内分泌学、社会学、人文学、哲学及心理学等知识,这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为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的健康宣教,消除对外界对患者紧张情绪做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时,能对患者病情进行有预见性的观察和护理,并相应的提出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计划方案和护理措施要点,以确保提高手术疗效和护理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腾云,王岚,裘秀菊,等.糖尿病知识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代谢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观察[J].安徽医药,2007,11(I):48-50.

超声乳化手术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79眼)白内障患者。A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44-80岁,平均年龄(60.3±6.3)岁;术前视力:手动/眼前-0.3。B组: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43-79岁,平均年龄(59.5±5.2)岁;术前视力:手动/眼前-0.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视力等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A组:表面麻醉下,十点至一点期间进行以穹隆为基础的球结膜瓣手术,使得角巩膜缘和部分巩膜暴露。在角巩膜缘的上方实行反眉行切口,并且切口要在距角巩膜缘2mm处,弧长约5至6mm,切口长度依据晶体核硬度来定[1]。用隧道刀做角巩膜隧道深度约0.15至0.25mm,隧道再向透明角膜内延伸1至1.4mm,m用3.2mm穿刺刀沿原切口扩大内切口,内切口约长7至8mm,等技术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

B组:表面麻醉下,十一点至一点期间进行以穹隆为基础的球结膜瓣手术。在角巩膜缘的上方实行反眉行切口,切口在距角巩膜缘2mm处,弧长约4.5mm。用隧道刀做角巩膜隧道深度约0.2至0.3mm,隧道再向透明角膜内延伸1至2mm,在三点时对角膜缘内1mm处做角膜侧切口[2]。m自制针环形的撕囊,用3.2mm穿刺刀穿刺进入前房,将水分离、分层,并将晶体核分离开,等技术进行超声乳化手术。

1.3观察指标

记录视力≥0.5患者例数,检测工作由2名4年以上资质的医师进行。视力≤0.5患者测量矫正视力,并观察角膜散光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17.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表计量资料,t检验,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X2检验,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两组术后视力矫正情况比较

A组与B组术后视力矫正相近,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注:两组术后视力矫正情况比较P<0.05。

2.2两组术后不同时段角膜散光情况比较

A组在术前、术后1d、术后7d的散光值分别为:(0.82±0.42)D、(1.72±0.56)D、(1.46±0.53)D;B组在术前、术后1d、术后7d的散光值分别为:(0.81±0.43)D、(1.73±0.59)D、(1.44±0.54)D。术后不同时段角膜散光值均优于术前(P<0.05),但同时间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手术是治疗气较为彻底的方法。目前SICS手术以手术切口小、恢复速度快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方法[3]。有研究表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对治疗白内障安全可靠、治疗效果好,并逐渐在治疗白内障的手术中得到应用,SICS术在国内大多基层医院内逐渐运用开展,更加成为一种临床主要手术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与B组在术后七天与三个月视力矫正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为: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具有术后散光小、有利于矫正和控制术后散光;手术切口小、疼痛轻;手术创伤小、术后用药剂量小且时间短,无需等白内障发展成熟才手术,避免患者在等待过程中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同样具有切口小、散光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超声乳化术临床治疗使用的手术设备昂贵,导致Phaco术治疗成本较高[4]。所以治疗白内障需依据患者实际临床状况来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不同时段角膜散光值均优于术前。分析原因可能为:术前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有明显散光症状,而SICS手术与Phaco手术均有利于角膜散光的减小,但SICS手术的切口接触面大,对维持角膜形态较好,对患者的角膜组织损伤小,并减少了在手术治疗中的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两种方案治疗白内障均能取得较好效果。但SICS手术相比较传统囊外摘除术治疗法具感染少,切口愈合快及术后视力恢复快等特点;而SICS术具有广泛适用性,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白内障,且手术时间短。因此,SICS术更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对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SICS)与超声乳化(Phaco)治疗白内障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白内障患者资料,分成A组40例(40眼)实施SICS手术治疗白内障,B组38例(39眼)实施Phaco手术,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A组与B组术后视力矫正相近,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角膜散光值优于术前(P<0.05),但同时间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 5)。结论:A组与B组术后视力矫正相近,术后角膜散光好转,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关键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超声乳化,白内障

参考文献

[1]李国梁,秦礼宝,薛源,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与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对比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09):53-58.

[2]于新华,于佳艺.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临床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01):96-96.

[3]冯桂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02):146-148.

超声乳化手术 篇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4例72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观察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状况。结果:手术3个月后,视力>0.5者61眼,占84.72%; 0.4—0.1之间9眼,占12.50%;≤0.1者2眼,占2.78%。并发的后囊膜破裂、晶体悬韧带断裂伴玻璃体脱出、虹膜损伤、角膜水肿、高眼压,在治疗之后均痊愈。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于治疗白内障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该种手术方式出现的并发症较少,因此,值得在基层治疗白内障的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白内障;临床疗效;并发症

白内障是世界上致盲的首要原因。我国盲人中有半数是白内障引起的,而且患者大多分布在农村,因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许多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因此白内障是防盲治盲重点,手术治疗是目前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最有效的方法[l]。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具有切口小、散光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实践中己获得显著成效。为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疗效,笔者对2011年11月一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4例7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4例72眼白内障患者,其中,男45例,51眼,女19例,21眼;患者年龄分布在45-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35±1.24岁;分析患者病症,其中,4眼为高度近视性白内障,2眼为外伤性白内障,9眼为并发性白内障,55眼为老年性白内障;术前常规查视力、光定位、红绿色觉,裂隙灯,散瞳查眼底,眼压、角膜曲率、眼A/B超,根据SRK-II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血常规、血糖、出凝血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心电图,胸片等。术后常规检查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

1.2方法

术前30分钟术眼复方托品酰胺充分散瞳,2%利多卡因5ml球周麻醉,常规消毒,包头,铺巾,贴切口膜。钢丝开睑器开睑,结膜囊用1:9稀释碘伏盐水冲洗。做上方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11:00-1:00处角膜缘后1mm处,做5.5—6.0mm反眉形1/2厚板层巩膜切口,向前行板层分离至透明角膜内1.5mm左右处,尖刀穿刺入前房,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为6mm,晶体行充分的水分离及水分层,转动晶状体核脱入前房,扩大内切口,在核的上、下方分别注入黏弹剂,核下方伸入晶状体圈匙将核托住,切核刀在晶体核上方向下将核劈成两半后分别挽出。双腔注吸针头吸除皮质,再次在前房注入黏弹剂,囊袋内植入PMMA人工晶体,调整晶体袢位置水平,双腔注吸针头置换黏弹剂,检查切口无渗漏后,结膜复位烧灼黏合,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膏,包扎术眼,术毕。术后第二日开放术眼,给予典必殊和托吡卡胺滴眼,每日检查视力及裂隙灯,眼底、眼压检查。

2.结果

2.1视力

所选取的64例72眼白内障患者中,在手术1天,视力>0.5者49眼,占总眼的68.05%;0.4—0.1之间18眼,占25.00%;≤0.1者5眼,占6.94%;手术1周后,视力>0.5者56眼,占77.78%;0.4—0.1之间13眼,占18.06%;≤0.1者3眼,占4.17%;手术3个月后,视力>0.5者61眼,占84.72%;0.4—0.1之间9眼,占12.50%;≤0.1者2眼,占2.78%。

2.2手术并发症:

后囊膜破裂及晶体悬韧带断裂伴玻璃体脱出4眼,占总眼数的5.56%,处理前部玻璃体后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虹膜损伤1眼,占1.39%;角膜水肿8眼,占11.11%,在1周内缓解;暂时性高眼压2眼,占2.78%。

3.讨论

随着现代顯微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摘除手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手术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切口逐渐从角膜缘大切口向小切口、不缝合的隧道切口转变。常规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人术,因其切口大、切口位置靠近角膜、缝合针数较多,术后散光大[2],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白内障最好的方法,它具有损伤小,切口恢复快,术后散光小,及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设备费用高,手术技术要求高,而我国基层医院条件不允许,推广起来难度大。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该种手术方式吸取了超声乳化术以及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的优点,具有以下优点:①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人术,切口在5-6mm,且不需要缝合,降低了因缝线而引起的手术源性散光。②简便易学,适应证广,只要有显微手术及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人术的基础和经验,就很容易掌握,而且不受核的软硬程度限制。③手术时间短。由于不需要缝合,缩短手术时间,技术娴熟者每天可以完成数十台到几十台手术。④设备简单,费用低廉,该手术不需要昂贵的超吉乳化设备和相应配件,治疗费用低廉,特别适合广大农村患者,符合复明工程低价位原则,减轻了国家、政府、家庭经济压力。

本组手术并发症有: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断裂玻璃体脱出、虹膜损伤、角膜水肿、高眼压等。因此,在术中仍要注意一些问题:隧道切口密闭要好,吸除皮质时前房形成才好;隧道切口内口要比外口大,有利于娩核;撕囊时尽量稍大一点,相对出核容易;粘弹剂注入晶体核前、后且要足量,有利于保护角膜内皮;圈套器娩核时避免重复操作,充分水分离,使核尽量小,使核在囊袋内转动易浮入前房,便于挽出,才能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通过本次研究表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可以有效的治疗白内障,且并发症较少,特别是植入非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具有手术条件低、操做难度小、视力恢复快、术后反应轻、散光小,以及设备简单、安全、经济等优点,其效果可与超声乳化相媲美,适合在医疗队扶贫行动中以及基层医院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13-315。

超声乳化手术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白内障50例 (58眼) 患者回顾性分析, 患者年龄55~70 (平均64.7±3.54) 岁, 男26例 (34眼) , 女24例 (26眼) 。按LOCS三晶状体混浊分类体系[1], 将白内障的核硬度分二~四级。眼部检查排除其他眼部疾病。改组成员中二级核3眼, 三级核18眼, 四级核10眼, 行超声乳化手术。

1.2 设备和仪器

超声乳化仪器的改进主要是按照能量释放模式。Legacy Everest型超声乳化仪的最新升级软件——Everest技术是“冷超声乳化”技术的新贵。它具有高效利用超声能量、有效避免热损伤的特点, 改进技术和其他技术相结合使白内障手术疗效有较大提高。

1.3 手术方法

在表面麻醉后用角膜穿刺刀做透明角膜隧道, 在前房内注入粘弹剂同时做透明角膜切口, 然后沿着切口对囊膜进行环形撕除, 对于水分层用平衡盐溶液进行分离, 接着对核进行旋转, 然后运用新型超声乳化仪器进行超声乳化, 先把没有外套管的针头插入前房, 接着运用对冲挤压法把晶状体核分成均匀的两块, 对剩下的核运用劈裂法分成若干份, 对此依次采用乳化吸除法对这些碎片进行吸除。剩下的皮质则采用一些注吸器械进行抽吸, 将剩余的残核和皮质清除和对后囊进行抛光。

1.4 设置超声乳化参数

阻塞状态下的参数:超声能量上限60%, 负压350mmHg, 流量25ml/min。非阻塞状态下的参数设置为:超声能量不能超过50%, 流量达35ml/min, 负压阈值在阻塞状态下设置为150mmHg, 灌注液瓶高度设为110cm。

1.5 观察项目

对手术中超声乳化的时间和乳化能量进行记录、对其前房稳定性进行观察、同时观察手术后角膜、切口和房水情况。手术后以天、周、月为时间段对视力及角膜散光变化进行观察。

2 结果

2.1 超声乳化时间乳化能量

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0.75±0.63min, 其中四级者为1.05±0.66min;超声乳化能量硬度:三四级核平均应用能量分别为9.6%和11.6%。

2.2 术后视力情况

术后第1d、第1w, 视力≥0.5者82.14%。手术1个月后视力≥0.8者92.86%。

2.3 角膜散光改变

角膜散光的改变分别在手术1w和1个月时运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查, 地形图的模拟角膜镜读数Sim Ks和Sim Kf的差值就是散光度数。

2.4 手术并发症

通过统计发现, 手术并发症有:前房有塌陷, 晶状体后囊膜和虹膜角膜切口无破裂和损伤者1例, 手术后1~2d角膜内皮轻度皱褶者3例, 前房少许渗出者1例。

3 讨论

超声乳化仪诞生以后, 白内障治疗手术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论手术操作技巧还是手术器械性能都取得了很大的改观, 在白内障治疗方面超声乳化术已经成了独占鳌头的主流技术[2]。对于前后囊膜的抛光, 该技术也提供了多种便利条件, 为减少后故障的发生提供了保障。本组1例前房塌陷者可能与手术医师对机械的操作还不熟练有关。

不断改进白内障手术方法有以下目的[3]: (1) 减少手术的损伤和并发症, (2) 解决手术后的散光问题, 争取让视力回复和提高时间能够提前。过去的超声乳化手术切口大、损伤大, 而现在则能够减小切口和降低损伤。为了使超声乳化切口更小、更安全, 一些国家尝试制造一些与超声乳化术相适应的配套部件, 如人工晶状体等, 这些晶状体不但设计更科学, 而且手术后的并发症也明显减少, 为患有特殊疾病的老年人 (如糖尿病等患者) 提供了充足的手术保障[4]。这种晶状体十分稳定, 尽管它们可能会给角膜曲率带来影响, 但不容易从眼内脱落或偏移。手术后产生的角膜散光是影响术后裸眼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影响角膜散光程度最重要的因素是切口长度, 双手微切口白内障手术可使切口缩小、组织损伤小、愈合快, 术后几乎观察不到明显的手术源性散光。任何白内障手术方式均造成角膜散光的改变。术后第1d与术前相比, 双手微切口组角膜散光变化不大, 而术后第1w与术前比较, 术后第1个月角膜散光逐渐减小。我们认为, 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因切口长度小, 无套管乳化针头直径小, 对切口的挤压作用小, 切口变形轻, 术后手术源性散光相对减轻。但术后第1w, 微切口组角膜散光出现较大变化, 与术后第1d有明显差异, 主要考虑为术后第1w中角膜切口愈合造成的角膜散光变化, 但较常规切口组的变化要小, 可见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造成角膜散光变化更小。

综上所述, 双手微切口冷超乳可使白内障手术切口缩小, 手术简单、安全, 手术源性散光更小, 前房密闭稳定, 手术后反应轻, 手术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杨凤娟, 肖俊, 杨丽, 等.晶状体混浊对蓝/黄视野检测老年早期青光眼患者视野缺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 (10) :1003-1005.

[2]谢立信, 姚瞻, 黄钰森, 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 2004, 40:90-93.

[3]刘和忠, 张美莎, 李一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选择性切口矫正术前散光的临床观察.国际眼科杂志[J].2009, 9 (12) :2416-2418.

超声乳化手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5月至2011年6月期间,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420例 (511眼) , 其中男216例, 女204例, 年龄56~89岁, 平均年龄 (70.5±3.9) 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341眼, 其中皮质型225眼, 核型85眼, 后囊下型31眼;并发性白内障109眼, 外伤性白内障42眼, 发育性白内障19眼;术前视力从光感到0.4。所选病例均排除有其他眼科疾病以及影响视力的疾病, 如角膜病, 青光眼, 葡萄膜炎, 玻璃体混浊, 高度近视, 各种眼底病变及以前有眼部手术史者。

1.2 晶体核硬度分级

术前均采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后在裂隙灯下检查晶状体混浊情况, 观察核的颜色和硬度, 根据Emery及Little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进行晶体核硬度分为五级[2]。其中Ⅰ级核55眼, Ⅱ级核91眼, Ⅲ级核195眼, Ⅳ级核109眼, Ⅴ级核61眼。

1.3 手术方法

(1) 手术材料准备:采用尼德克超声乳化仪, 莱卡双目手术显微镜, 上海其胜透明质酸钠;法国卡尼尔及瑞纳人工晶体。 (2) 术前准备:术前3d, 所有患者双眼滴妥布霉素眼水, 从早八点到晚八点, 每2h一次; (3) 根据角膜屈率计和A/B超声波计算提供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据;术前血压、血糖及心功能等均控制正常平稳;术前60min用托比卡胺开始点眼3~4次, 每次间隔10min充分散大瞳孔, 0.4%倍诺喜 (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 日本参天制药公司) 表面麻醉, 氯霉素滴眼液和生理盐水先后冲洗结膜囊;术前与患者交谈使之了解手术情况及注意事项;手术在德国Leica眼科手术显微镜下进行, 行标准巩膜隧道切口或透明角膜隧道切口, 用3.2mm角膜穿刺刀穿透内口, 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于前房以辅助连续环形撕囊, 在虹膜平面或囊袋内结合劈核技术进行原位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体核及皮质 (超声能量0~70%线性递增;超声时间0~330s;流量为25mF分;负压100mmHg;注吸负压为400mmHg) , I/A注吸皮质后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并植入人工晶体 (IOL) 于其中, I/A抽吸干净囊袋内和前房内的粘弹剂, 于侧房切口注入水形成前房, 检查切口的闭全合性, 切口均不缝合;术毕用稀释万古霉素冲洗前房, 地塞米松2mg, 敷料及眼罩包扎; (4) 术后所有患者点用典必舒眼液及眼膏, 4~5次/日, 持续2周;术后1d、3d、、1周、2周、1个月、3个月复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患者除在超声乳化和植入人工晶体时轻微眼胀外, 无明显疼痛, 术中配合良好, 所用手术时间约6~15min, 平均 (7.1±1.9) min。超声乳化时间20s~1.5min, 平均50s, 其中各级核分别为:Ⅰ、Ⅱ级 (20.4±5.1) s, Ⅲ级 (38.4±11.4) s, Ⅳ、Ⅴ级 (79.4±25.0) s;超声累积发散能量 (CDE) 乳化实际应用平均能量25%, 最大标定为60%, 各级核分别为:Ⅰ、Ⅱ级 (4.88±1.3) %, Ⅲ级 (11.00±6.4) %, Ⅳ、Ⅴ级 (25.08±8.3) %。

2.2 术后效果

术后随访3个月, 视力 (包括矫正) 0.2~0.4者1.76% (9/511) , 0.5~0.9者90.41% (462/511) , 1.0~1.5者7.83% (40/511) ;术后1个月和3个月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球镜及散光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3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2.3.1 术中并发症

(1) 后囊膜破裂9眼 (1.76%) , 其中3眼破口小在上方无玻璃体溢出,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 6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内; (2) 撕囊失败13眼 (2.54%) , 其中3眼因虹膜严重后粘连而撕囊失败, 10眼因晶体呈白色, 撕囊时前囊膜无法看清, 液化的晶体皮质外溢影响操作所致; (3) 虹膜损伤4眼 (7.82%) 在1周内自行吸收。

2.3.2 术后并发症

(1) 角膜水肿53眼 (10.37%) 50眼在1周内消失, 3眼15d角膜恢复透明; (2) 一过性眼压增高47眼 (9.20%) , 通过及时降眼压治疗, 经1~3d可降至正常; (3) 后发障32眼 (6.26%) 给予激光后囊切开;无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及眼内容炎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超声乳化吸出手术把手术切口由传统的12mm骤然减少至3.2mm, 已成为目前白内障患者复明的最有效方法, 许多的研究已显示了小切口手术的更大优越性, 它可避免切口引起的角膜变形, 且几乎不引起新的散光[3,4]。其治疗原理是通过超声波高频震荡使晶体核击碎乳化, 同时吸出;其优点在于手术时间短, 手术切口小, 组织损伤轻, 密闭性好, 术后散光小, 术后视力恢复迅速, 患者活动不受限制, 使得白内障手术变得更加安全、快捷, 越来越受到眼科医师的青睐, 广大基层眼科工作者正积极学习、掌握、应用这项技术[5]。

虽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远较传统白内障手术安全而并发症少, 但术中仍然可发生一些意外情况。我们通过511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认为最为常见术中意外有: (1) 后囊膜破裂, 本组发生率为1.76%, 多发生在手术开展的初期阶段, 引起原因有乳化晶体时压力过大致悬韧带断裂、环形撕囊不成功、切口不当、乳化头直接损伤等伤; (2) 角膜水肿, 本组发生率为10.37%, 主要原因有病例为成熟和过熟期, 超声乳化时间过长、不能在囊袋内完成超声乳化、超声头指向或接近角膜内皮, 多在10d左右好转; (3) 撕囊失败, 这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术者的心理、经验、技巧, 瞳孔的大小, 前房的深浅等, 为了确保撕囊成功, 应注意充分散瞳, 保持前房的深度, 撕囊器械的选择要适当, 掌握好撕囊的起始点等; (4) 虹膜损伤, 这多是由超乳头吸致或辅助钩拉伤所致, 一般损伤不重者不需要处理, 能1周内自行恢复。

总之, 虽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有很多优点, 但是手术者必须规范学习, 按部就班, 循序渐进, 精心施术, 高度重视手术每一个步骤, 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 分析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420例 (511眼) 已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以及术后视力。结果 手术时间约615min, 平均 (7.1±1.9) min;超声累积发散能量平均为25%, 最大标定为60%;术后随访3个月, 视力 (包括矫正) 0.20.4者1.76% (9/511) , 0.50.9者90.41% (462/511) , 1.01.5者7.83% (40/511) ;术后1个月和3个月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球镜及散光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中并发症主要有:后囊膜破裂 (1.76%) , 撕囊失败 (2.54%) , 虹膜损伤 (7.82%) ;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 (10.37%) ;一过性眼压增高 (9.20%) ;后发障 (6.26%) 等。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满意, 但是充分认识超声乳化手术的特点和了解手术并发症原因, 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疗效

参考文献

[1]徐方.2320只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回顾与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 2005, 13 (6) :535-537.

[2]刘颖, 杨红.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2) :57-58.

[3]张蕾, 高延庆, 王新.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89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 11 (1) :24-25.

[4]张超, 贾丽, 王晓鲁.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65例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 2009, 9 (7) :1279-1280.

超声乳化手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74例(374眼),男性176例,年龄15~89岁,平均52岁,女性198例,年龄30~89岁,平均59.5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349例,先天性白内障4例,外伤性白内障1例,并发性白内障17例,代谢性白内障3例。

术前常规裂隙灯、眼底镜、眼压、A超、部分患者B超检查。根据SRK-Ⅱ计算人工晶体度数,术后常规视力、裂隙灯、眼底镜检查。.

1.2 手术方法

术前1h充分散瞳,2%利多卡因与0.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球周麻醉及面神经阻滞麻醉,对于部分配合好的患者施行结膜囊表面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开睑,上直肌牵引吊线,上方作球结膜瓣,巩膜烧灼止血,上方距角膜缘后1.5mm,作约7mm长反眉式或水平“-”字形巩膜隧道切口至角膜缘内1.5mm,15°手术刀在3点钟方位作角膜缘侧切口入前房,前房注入黏弹剂,3.2mm穿剌刀经巩膜隧道内切口穿剌入前房,用自制截囊针开罐式截囊或连续环形撕囊,行晶状体的水分离及水分层,并将晶体核旋转入前房,再向晶状体核前后注入黏弹剂,扩大隧道内切口约6mm,晶体圈至晶状体核后方将其挽出,若晶体核较大,则手法劈核,双管注吸针头抽吸皮质,前房、囊袋内注入黏弹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并调整位置合适,平衡液置换前房内黏弹剂,根据巩膜切口的水密情况,确定切口是否缝合,结膜复位烧灼黏合,浅眶注射地塞米松2.5mg,涂抗生素眼膏于结膜囊,包扎术眼,术毕。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本组患者374例中,术后第1周最佳矫正视力0.5~1.0为76例(76眼)占20.32%,最佳矫正视力0.3~0.5为252例(252眼)占67.38%,脱残率为87.70%,在0.05以上为362例(362眼)脱盲率为96.79%。

2.2 手术并发症

结果中,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11例,占2.94%,虹膜损伤3 例,占0.80%,术后并发症:前房出血5例,占1.34%,角膜水肿48例,占12.83%,虹膜炎性反应6例,占1.60%。

3 讨论

随着现代显微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摘除手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手术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切口逐渐从角膜缘大切口向小切口、不缝合的隧道切口转变,目地是,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术后尽快恢复视力。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很多,术后散光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后散光形成与切口大小、位置、方式、切口缝合的跨度及松紧度等有光[2]。缩小切口长度,减少缝合针数,甚至不缝合对提高术后视力有重要意义。常规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因其切口大、切口位置靠近角膜、缝合针数较多,术后散光大[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白内障最好的方法,它具有损伤小,切口恢复快,术后散光小,及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设备费用高,手术技术要求高,而我国基层医院条件不允许,推广起来难度大。近几年开展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置入术,它具有超声乳化的小切口及囊外摘除术简便易行的特点,且远期效果可与超声乳化术相当[4],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规模化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它与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及超声乳化术相比有其独特优点。(1)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切口在5~7mm,且不需要缝合,降低了因缝线而引起的手术源性散光。(2)简便易学,适应证广,只要有显微手术及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基础和经验,就很容易掌握,而且不受核的软硬程度限制。(3)手术时间短,由于不需要缝合,缩短手术时间,技术娴熟者每天可以完成数十台到几十台手术。(4)设备简单,费用低廉,该手术不需要昂贵的超声乳化设备和相应配件,治疗费用低廉,特别适合广大农村患者,符合复明工程低价位原则,减轻了国家、政府、家庭经济压力。

但是该手术在术中术后仍有一定并发症,故预防并发症仍然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本组者中有:后囊膜破裂11眼,占2.94%,虹膜损伤3眼,占0.80%术后前房出血5眼,占1.34%,角膜水肿48眼,占12.83%。因此,在术中仍要注意一些问题:巩膜隧道切口密闭要好,吸除皮质时前房形成才好,隧道切口内口要比外口大,有利于娩核;截囊或撕囊时尽量稍大一点,相对出核容易;黏弹剂注入晶体核前核后有利于保护好角膜内皮;治疗圈套器娩核时避免暴力,手术者一定要细心对手术,尽量不要重复操作,充分水分离,使核尽量小,使核在囊袋内转动易浮入前房,便于娩出,稳、准、轻、快,才能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总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轻,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加之无需昂贵设备,投资小,费用低,操作方便,是一种适用于基层医院及大规模防盲治盲的手术方式,值得广泛推广[5]。

摘要: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入的374例(374眼)白内障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一周最佳矫正视力0.51.0为76例(76眼)占20.32%,最佳矫正视力0.30.5为252例(252眼)占67.38%,脱残率达87.70%,在0.05以上为362例(362眼)脱盲率为96.79%。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操作简便,成本低,术后恢复快,效果好,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白内障复明手术。

关键词: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参考文献

[1]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13-315.

[2]汪迎,黄静.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12):1830-1833.

[3]高岩,张尧贞.高龄老人人工晶体植入术[J].中华眼科杂志,1992,28(4):225-226.

[4]刘亚东,张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推注式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J].眼科新进展,2005,25(2):166-167.

超声乳化手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政府免费批量组共264例, 男103例, 女161例, 年龄52~93岁, 平均73岁。选择同期普通患者为对照组, 共190例, 男78例, 女112例, 年龄56~85岁, 平均7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中合并症有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窦性心动过缓、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病变、玻璃体混浊、闭角型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等。

1.2 术前准备:

所有术前检查都在门诊进行, 政府残联组织有视力问题的老年人集中到本院进行眼科检查, 明确为白内障需要手术者, 在手术前做体格检查及血压、心电图、胸透、血常规、血糖、血生化常规等检查,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到≤7.5 mmol/L后再通知手术, 对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心律失常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 术中予以吸氧且心电监护, 确保手术安全。拟手术者在术前3 d给予0.3%氧氟沙星滴眼液滴术眼, 以减少结膜囊细菌, 避免术后眼内炎的发生。

1.3 手术方法

术前标记手术眼后散瞳, 到手术室后滴3次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 表面麻醉起效后冲洗结膜囊, 采用透明角膜切口, 在12点钟穿刺做3.2 mm透明角膜板层切口, 在3点钟做辅助切口, 注入黏弹剂后做连续环形撕囊, 直径5~5.5 mm, 水分离和水分层, 超乳手法多采用分而治之法 (divided and conguer) , 完成超乳吸出核后再吸净残留皮质, 给予后囊抛光, 对有后囊浑浊不能抛光干净者进行后囊撕囊术, 完成后再次注入黏弹剂, 植入优视 (US) 折叠式人工晶体, 置换出黏弹剂液, 保持前房良好后水密切口, 观察没有切口漏水后包封术眼, 患者回病房。

1.4 统计分析:

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统计包, 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率比较的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设定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视力结果:见表1、表2。两组手术并发症见表3。批量免费组患者后囊破裂12例, 比例4.5%, 和郑景华等报道的数据相近, 经过处理后顺利植入后房人工晶体[1,2], 内皮水肿15例, 予以地塞米松滴眼后好转, 眼内炎1例, 经过球内注射万古霉素等治疗后治愈, 视力保持在0.2, 周边皮质残留5例, 因为量较少不影响视力未予处理。表4~6显示, 批量免费组与对照组相比, 术后视力脱盲、脱残率, 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政府免费批量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达到了普通住院患者手术的质量和效果。

3 讨论

政府免费批量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是政府惠民工作, 医院一定要妥善合理安排, 在减少住院时间, 控制费用的同时要保证质量和手术效果。批量免费组患者脱盲率高于严中明报告的91.1%, 脱残率也高于其报道的80.0%, 可能和术前筛查病例有关[3], 但与对照组190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190例比较, 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影响术后视力主要是眼底疾病存在, 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 老年性黄斑变性, 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医院在术前筛查时排除了严重影响术后视力的病例, 对患者执意手术而手术效果难以评估者, 术前单独进行详细沟通, 取得患者理解, 确保患者术后视力满意率。

因为是批量手术, 每天安排20只左右患眼, 所以手术采用透明角膜切口, 减少了手术操作时间, 避免了手术中出血的可能, 操作也简单, 同时留出了小梁切除的巩膜和结膜部分, 对需要联合小梁切除手术者提供了手术便利, 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术后“红眼”的发生, 减轻了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但是相对巩膜隧道切口, 切口的愈合时间长, 眼内炎的风险提高, 本组中还是发生1例眼内炎, 是否和切口有关, 还需要证据证明;透明角膜切口还会使患者有异物感, 可能会造成周边炫光, 因为组织不能拉伸, 还有可能会有不规则散光的发生、切口漏、热损伤、角膜和后弹力层损伤等[4]。

本组手术全部使用折叠式人工晶体, 折叠式人工晶体 (软晶体) 材料是软性的, 故手术中用显微器械将其折叠以缩小其面积后, 通过更小的手术切口植入到眼内, 通常仅仅是折叠前所需要的手术切口的一半。手术切口更小, 手术的损伤相对小, 恢复快, 术后的反应也更轻, 术后术源性散光少[5], 同时也减少了扩大切口的步骤, 减少了手术时间。

对术前有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 根据房角粘连的程度, 在<1/2~3/4范围者选择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对粘连范围超过3/4者则同时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手术后都能够良好控制眼压[6,7]。

做好医院感染工作, 因为批量手术人数较多, 每次手术安排都是20例左右, 一定要做好医院感染工作, 器械要做到一人一灭菌, 手术室是百级净化层流洁净手术间, 配备相应的专科手术组成员, 彻底杜绝院感爆发事故, 确保政府工程的顺利完成[8]。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精心组织和与政府残联良好配合, 政府免费批量白内障手术达到了普通住院患者手术的质量和效果

注:χ2=0.279, P=0.59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的脱盲率无明显差异

注:χ2=0.003, P=0.95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的脱残率无明显差异

注:χ2=2.491, P=0.11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当

摘要:目的 分析政府免费批量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手术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264例政府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的临床资料, 手术采用3.2 mm小切口, 超声乳化吸除晶体核, 不扩大切口, 植入优视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 264例术眼全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 术前视力<0.1者137例, 0.1有40例, 0.2有66例, 0.3有21例, 术后视力≥1.0的有7例, 0.8的有48例, 0.6的有69例, 0.5的有59例, 0.4的有25例, 0.3的有21例0.2的有17例, 0.1的有2例, <0.1的有7例。与普通手术患者190例对照组比较, 脱盲率和脱残率,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视力不佳的原因主要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 老年性黄斑变性, 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手术并发症:后囊破裂12例, 内皮水肿15例, 眼内炎1例, 发生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精心组织和安排, 政府免费批量白内障手术达到了普通住院患者手术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政府免费,批量,白内障,超声乳化

参考文献

[1]关红霞.白内障超乳术中后囊破裂并发症的防治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5 (14) :562-563.

[2]刘娜, 王东林, 刘朝阳, 等.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 2012, 12 (3) :562-563.

[3]严中明.开展眼科大规模白内障复明手术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4) :130

[4]孙根柱, 程萍.1262例透明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 2014, 22 (2) :133-135.

[5]姚克, 姜节凯, 徐雯, 等.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J].中华眼科杂志, 1998, 34 (2) :87-89.

[6]谢丽莲, 朱俊东, 陈文芳, 等.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1, 6 (2) :168-171.

[7]张秀兰.现阶段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认识[J].眼科, 2012, 21 (1) :3-5.

超声乳化手术 篇10

【关键词】透明角膜;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71-01

当前,我国的致盲眼病为白内障与青光眼,如果两者同时发生,单纯采用抗青光眼手术无法治愈[1]。随着设备的日臻完善和手术方法的提高,目前治疗透明角膜白内障,通常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随机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20例,现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0月到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透明角膜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30~78岁之间,平均年龄(45.6±4.5)岁。术前,视力为光感手动患者65例,眼前指数患者35例,均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患者眼压4.75~6.80kPa,平均为(6.3±2.1)kPa。

1.2 手术方法 术前,对铺巾进行常规消毒,解囊膜内滴入倍诺洗液表面麻醉剂3~4次,开睑器开睑,并反复冲洗结膜囊。如果患者有触觉,无疼痛感,方可开始手术。结膜囊为穹隆为基底,上方为巩膜瓣三角形或梯形,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之后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如果瞳孔偏大,则可使用匹罗卡品缩瞳,并做虹膜根除,1%卡米可林0.3ml缩瞳,并冲洗前房,并往结膜下注射2万单位加地塞米松2.5mg,胶布固定。

1.3 围术期护理

1.3.1 术前护理 由于患者存在视力障碍,情绪可能变得低落,意志消沉,而有青光眼的患者更为容易急躁、情绪失常等。因此,病人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开展细致的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安抚工作,通过准确介绍病情、疾病知识和手术治疗后的效果,确保患者的知情权得到保证,进而打消患者的担忧,保证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与术前护理。术前,应采取有效的合理措施,防止患者咳嗽、打喷嚏,用舌尖顶额部或食指压人中穴,防止术中,由于患者的突然活动而造成损伤。

1.3.2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包括:常规检查患者视力、眼压、色觉、眼电生理和眼A/B超,并经角膜曲率与超声测量,确定病人眼轴长度,计算病人所需的人工晶体屈光度;第二,术前3d,滴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眼药水,1日3~4次,防止发生感染,有效抑制炎症,这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第三,术前1d,减患者眼睫毛,并充分冲洗,用生理盐水洗净结膜囊、泪道和皮肤,包盖眼部用无菌敷料;四、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鲁米那与安络血注射液,避免出血;给予部分患者20%甘露醇液250ml静脉点滴,确保术中患者眼压保持在低水平;五、进入手术室前,叮嘱患者排空膀胱,术中不得憋气、憋尿等,以免影响手术的效果。

1.3.3 术中护理 手术室环境特殊,患者在手术室内,心理压力大。因此,护理人员的应给与积极的暗示,在用麻醉药前,告知不会疼痛、通过与患者的有效交流等,平复其紧张的情绪。术中,如患者情绪出现波动,比如心理紧张、浑身打颤等,则应及时安慰。术中,医生与护士应不谈论额外话题,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负责人态度,增强手术的信心;避免手术器械碰击声过大,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1.3.4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有病情观察和并发症护理两部分。术后的病情观察,确保患者术后卧床休息1d,避免头部活动,保持头部固定,2的后如无并发症,则可下床稍微活动,但应保证安全,通常沿护栏活动;叮嘱患者及其家属,起床时动作轻缓,防止摔伤、用力咳嗽与抬重物。护理人员应加强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体温,由于术后2d内为发生感染的主要阶段,因此如发现体温异常,应及时通知主治医生。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一、高眼压发生与术后3d内,临床症状为前额剧痛、眼球胀痛,且有呕吐、恶心等。因此,术后3~4d内,应定时测眼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而对于高眼压患者,可按照医嘱,予以0.5%噻吗心安点眼,静推50%葡萄糖溶液,以及口服乙酰唑胺,静滴20%甘露醇,以降低患者眼压。浅前房护理:该并发症术后的发生率较低,可通过药物方式治疗。浅前房分为I级、II级和III级,其中,前两级可采用药物治疗,而III低眼压浅前房,应通过手术或行晶状体摘除术,形成前房;三、角膜内皮水肿。本研究8例患者出现该并发症,经用50%的葡萄糖溶液、激素和贝复舒后,1周内消失。

2 结果

120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12例眼压>3.3kPa,术后三个月内,测量患者眼压,平均为2.1kPa。术后1例视力为0.05,大于0.5的102例,0.05~0.05的患者17例。术后,未出现浅前房、水肿等并发症。角膜内皮水肿8例,1周内均全部消失。

3 讨论

治疗青光眼的方式,最常用的为小梁切除术,术后,患者眼压降低,不过术后往往需再行白内障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大,且一些研究表明,术后2~3年内,患者的眼压可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而超声乳化治疗法,在治疗透明角膜白内障外加青光眼方面,具有安全、可靠的疗效,且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2]。

由于白内障患者大都为老年患者,致盲率高,且手术复杂,因此加大了护理的难度。在本研究中,笔者探讨了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通过消除患者心理担忧、专业护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后恢复效果[3]。

参考文献

[1]曹林洪,冯焕民,张霞.白内障青光眼的手术围术期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12(09):124-125.

[2]唐罗生,熊伟,贾松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J].国际眼科杂志,2012,5(03):460-461.

超声乳化手术 篇11

的安全护理问题, 笔者总结如下。

1 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人员因素

1.1.1 患者因素

患者的违医行为 (指患者不遵守院规及医嘱的行为) 是造成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其次患者年龄偏大, 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视力、听力、记忆力减退, 理解能力差。很多患者合并有全身性疾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再因多数患者未曾体检, 病史不明确, 疾病的复杂程度高, 同时手术本身是一种应激源, 易引发复杂的临床病情变化致意外事故发生。

1.1.2 护理人员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素质和数量原因不能满足工作基本需求, 而对患者造成不安全影响或隐患。护理人员年龄偏大, 知识不能达到有效更新, 对新技术、新知识掌握不熟练, 人力资源缺乏, 责任心不强, 服务不到位, 病人不满意, 易致护理纠纷产生。一旦发生纠纷, 护士很难举证自己无过错[2]。护士长被杂务缠身, 从事护理管理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1.2 住院因素

多位患者同时入院 (20~30人次) , 住院时间短 (5~7 d) , 相对工作量大, 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了解掌握不彻底不全面, 存在不安全隐患。

1.3 环境因素

这方面因素较复杂。涉及到一般安全管理, 如防火、防爆、重大意外事故等方面。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有医院内感染、住院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

1.4 管理因素

管理制度不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薄弱、设备物质管理不善、管理监督不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管理的组织管理因素, 不仅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 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3]。

1.5 用药因素

药物配伍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给药过失等给患者造成不安全后果。

2 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

2.1 抓关键点

安全管理要特别注意抓好关键点, 即那些有可能影响全局或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 护理管理者要善于识别这些关键点并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4]。

2.1.1 把安全关

护士长每天组织床旁交接班, 对合并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在床头牌前标识清楚, 使每位护理人员对特殊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个病人的护理重点、难点、特殊点给予指导。在每天下班前1 h督促检查每位护士的护理工作。

2.1.2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实行弹性排班, 在薄弱环节或值班人员少时, 如中午、夜间、休息日, 为了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安全运行, 适当调配机动人员。

2.1.3 合理分工

每位护理人员都是科室护理工作的管理人员, 根据工作需要, 在处置室、治疗室、抢救室设置专人管理, 必须保证每一班所用物品、药品齐备, 抢救仪器、设备完好。设质控小组、院内感染管理小组, 保证手术前后、住院环境、器械设备的消毒、检测。

2.2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2.2.1 认真落实核心制度

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管理制度, 并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过程中。重点病人、合并特殊疾病的患者要床头交接。每项治疗操作前中后必须做好三查八对, 按照级别护理要求按时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做相应的处理, 在护理记录中详细记录。

2.2.2 陪护制度

根据医嘱留陪人, 重视对家属的健康宣教, 使患者获得护士与家属的双重护理。

2.2.3 报告制度

科内发生的特殊事情要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 不得隐瞒, 如有纠纷苗头现象应立即制止, 杜绝医疗纠纷、差错的发生。

2.2.4 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

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记载了病人治疗护理的全过程, 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 对确保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5]。具体要求:①记录要客观真实, 能及时动态地反映病情变化。②记录所做的护理活动, 做你所记录的护理活动。③严格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分级护理记录制度。一级护理每天记录1次, 必要时随时记录;二级护理每周记录2次;三级护理每周记录1次, 必要时随时记录。

2.2.5 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

在严格要求护士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的同时, 必须加强证据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6]。我科制定统一的护理流程、操作规程、质量标准、评价办法, 规定一些关键操作要留有文字、护患双签字。实行集中教育与个体化护理相结合, 重要的告知和教育内容要在护理记录中体现。

2.2.6 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

重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配套文件的培训和教育, 严格执行护理常规和职业道德规范, 强化护理人员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 懂得用法律武器自觉地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医学知识、法律知识的普及, 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求医的期望值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更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 增强法制意识、医疗风险意识, 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人性化服务理念, 从法律的角度规范和健全护理行为, 提高护理质量。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有法可依, 维护护患双方的共同权益。

关键词:高龄老人,护理管理,医疗安全,对策

参考文献

[1]史自强, 马永祥, 胡浩波, 等.医院管理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238.

[2]张优琴, 章亚娟, 黄琼英, 等.“举证责任倒置”对护理工作的潜在影响分析.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2) :113-114.

[3]左月然.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191-192.

[4]徐雪影, 叶和莲.内科ICU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4) :262-264.

[5]杨巧玲, 邓家忠.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3) :209.

上一篇:草业建设下一篇:软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