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超声乳化

2024-07-05

晶状体超声乳化(通用7篇)

晶状体超声乳化 篇1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11月进行各类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共130例, 144只眼。年龄最大88岁, 最小6岁, 男62例, 女68例。其中老年性白内障95例, 102只眼;糖尿病性白内障23例, 26只眼;先天性白内障8例, 10只眼;并发性白内障4例, 6只眼。

2 术后护理

2.1 体位的护理

能自己行走者术毕在手术室休息10 min~30 min, 观察无特殊情况后, 由手术室护士陪同步行送回病房。体位一般采取平卧位, 嘱其放松头部, 避免过多活动头部, 切勿突然坐起、低头、弯腰、提取重物, 避免剧烈活动、打喷嚏、咳嗽, 以防切口裂开、晶状体脱位或继发性出血。有前房出血时, 宜半卧位, 防止血液流入玻璃体内。

2.2 饮食的护理

术后一般在2 h后即可进软食及易消化的食物2 d~3 d, 每日坚持吃水果 (糖尿病患者例外) , 以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蛋白质, 以利切口愈合和保持大便通畅。

2.3 术眼的护理

术后翌日去除眼垫敷盖, 闭目休息片刻观察患者视力如何, 如无视力报告医生, 在此期间嘱咐患者不要用力挤眼睁眼, 以防切口裂开和出血。点眼液时, 应轻轻牵拉下睑, 并仔细观察术眼局部情况。

2.4 术后用药的护理

为预防感染, 术后严格按医嘱使用滴眼液, 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每2 h点眼1次, 1周后改为每日3~4次, 2周后视病情逐渐减少点眼次数直至停药。注意点眼药水前先洗净双手, 勿揉压眼球。

2.5 并发症的护理

2.5.1 角膜水肿

全身给予高渗脱水利尿剂, 20%甘露醇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 醋氮酰胺500 mg每日2次口服, 芦丁20 mg、维生素C 200 mg每日3次口服, 以改善角膜内皮细胞的渗透性和细胞间的结合力。局部用药, 用含有皮质类固醇及抗生素的滴眼液每日数次点眼。

2.5.2 继发性青光眼

白内障术后, 由于各种原因形成前后房水循环障碍, 可引起眼内压高;或是因注入的粘弹剂及晶状体皮质未抽吸干净, 阻滞小梁网而引起一时性眼压升高, 处理: (1) 术后在短期内除了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和高渗脱水剂降低眼压外, 还采用减少房水生成的药物如0.25%噻吗心安眼药水, 1 d 2次点眼, 以防止虹膜后粘连[1]。 (2) 尽量不使用缩瞳剂, 如匹罗卡品降眼压, 因缩瞳剂可增加虹睫炎的严重程度, 导致虹膜前后粘连, 色素脱落, 人工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着瞳孔区或睫状体表面膜状物形成, 而促进青光眼的发展[2]。

2.5.3 眼内炎

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术是保留有效视力的最佳方案, 在没有玻璃体切割机的情况下, 给予全身和局部大量抗身生素、激素治疗[3], 重视有效的护理。

(1) 观察瞳孔:散瞳是很重要的治疗环节, 对病情严重者给予3%阿托品眼药水每日4次滴眼。滴散瞳眼药时, 防止药液流入健眼, 并用手指压迫泪囊区3 min~5 min, 以防止药液经鼻黏膜吸收。

(2) 观察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后的全身及局部反应:对于药物点眼仍不能使瞳孔散大的病例, 给予散瞳合剂结膜下注射, 并严密观察用药后瞳孔散大情况, 有无出现药物的副反应及毒性反应, 以对症处理。

(3) 观察眼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 局部热敷:用小型暖水袋, 外包小毛巾, 水温以手背不感到烫为宜, 每日2~3次, 每次10 min~15 min,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5) 药物的应用:眼内炎症的治疗原则是迅速提高眼内抗生素的广泛分布和降低眼内致病菌的浓度, 最大限度减少炎症对眼内组织的损害。选择敏感的抗生素给予局部及全身大剂量应用, 严重病例静脉输注抗生素, 每日2次, 抗生素加激素球结膜下注射, 每日2次。

2.6 对症护理

2.6.1 恶心、呕吐的护理

立即肌肉注射爱茂尔2 ml, 以防剧烈恶心、呕吐引起眼内压增高, 引起切口裂开或出血。

2.6.2 疼痛的护理

对个别疼痛反应较重者, 可适当给止痛镇静剂。

3 出院指导

3.1 定时门诊随访。

3.2 严格按医嘱要求使用眼药水, 注意点眼药前先洗净双手, 勿揉压眼球。

3.3 禁止剧烈活动、低头拾物等动作。

4 讨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切口小, 恢复快, 很少发生渗漏、切口裂开, 术后不需要卧床休息, 不限制患者的自由活动, 术后视力恢复快, 效果好。掌握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处理和预防的要点,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将会对手术成功起到很好的配合作用, 同时大大减少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沈连香, 洪汝清, 丛晶.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1997, 13 (10) :545

[2]王德良, 等.人工晶体植入手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 294

[3]宋晓晔, 赵丽冬.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患者的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 2008, 37 (2) :188~189

晶状体超声乳化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360例365只眼, 其中男168例170只眼, 女192例195只眼。左眼178只, 右眼187只。年龄30岁~91岁, 平均年龄66.1岁。老年性白内障345只眼, 创伤性白内障10只眼, 并发性白内障6只眼, 先天性白内障4只眼。术前视力眼前手动~0.25不等。

1.2 仪器及人工晶状体的选择

本组病例全部在日本进口TOPCONOMS-85型手术显微镜下进行, 超声乳化仪采用北京PURITY公司提供的美国进口Hearlstar-2001型超声乳化仪, 45°乳化探针。植入的人工晶状体选用美国进口PM-MA一体式人工晶状体, 其光学部分直径为5.5 mm及6.0 mm, 襻长12.5 mm.其屈光度的选择是先用TOPCON角膜屈率计测量术眼角膜屈率, 再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所生产的BME-200眼科A/B型超声诊断仪测量术眼眼球轴长, 用SRKⅡ公式自动计算打印出度数, 设计术后屈光状态均在1.00 D以内。

2 术前准备

2.1 心理护理

白内障手术老年人居多, 且大多居住在农村, 他们的医学基本常识较欠缺, 因此需要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术前指导, 使之能更好地配合手术,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对于糖尿病患者, 术前必须将血糖控制在8~10 mmol/L以内, 而且要充分做好患者的术前思想工作。对于高血压患者, 嘱咐其坚持用药, 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术前避免情绪波动, 保证充分的睡眠, 以便手术顺利进行。

2.2 手术室准备

接患者入手术室之前, 护士提早入手术间打开空调, 室温保持在24~26℃, 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保证老年患者在整个手术中处于一种舒适状态[1]。

2.3 术前常规检查

常规化验: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感染筛查、血常规、胸透、心电图等。

2.4 患者的准备

剪睫毛, 清洗术眼。指导患者保持眼部卫生, 避免用手或不清洁的手帕擦揉眼睛, 以防感染[2]。麻醉采用常规的球后麻醉。

2.5 仪器的准备

术前应仔细检查仪器的各部件是否工作正常, 以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

2.5.1 接通电源后先打开主机的总开关, 接好脚踏控制板、灌注瓶、灌注和吸引管、超声手柄及电凝等。

2.5.2 将仪器的功能切换到灌注 (IRR) , 用灌注液排尽管

道内的空气。对仪器的超声能量、吸引负压、流量及电凝量等进行预设。切换到仪器的超声功能 (U/S) , 对仪器进行检测。

2.5.3 测试脚踏控制板:0档位置:

为脚踏控制板原始位置, 仪器不工作;1档位置:轻压脚踏板, 液体自灌注瓶经灌注管开始灌注, 无吸引及超声功能;2档位置:进一步下压脚踏板, 灌注和吸引同时工作;3档位置:继续下压脚踏板直至到底, 同时有灌注、吸引和超声功能。随下压脚踏板深度的增加, 超声能量逐渐加大, 直至预先设置的最大超声能量。

2.6 平衡液的准备500 m L复方氯化钠加入50%葡萄糖0.9 m L、盐酸肾上腺素0.1 m L、碳酸氢钠14 m L.

2.7 手术器械用高压消毒锅消毒后备用。

3 手术配合

患者麻醉好后平卧于手术床上, 固定好, 防止坠床, 使患者处于最舒适的位置。配合医师调好显微镜的位置、高度, 插好电源打开显微镜开关, 调节好灯光的亮度备用。将超声仪器的参数调节好待用。打开眼科手术包, 将眼科贴膜和粘弹剂置于手术台上。

手术开始, 采用“L”形结膜切口, 电凝止血, 递隧道刀做巩膜隧道切口, 前房注入粘弹剂, 用截囊针做连续环行撕囊, 用平衡液进行水分离, 使晶体核完全在囊内松动。此时将超声乳化能量调到60%左右, 吸力为50 mm Hg (1 mm Hg=0.133 kPa) 。随着手术的进行, 根据术者要求将吸力调整到180 mm Hg左右, 直至完全把核乳化吸出。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不需要进行乳化, 可直接将核吸出。对较硬的Ⅱ、Ⅲ级核要加大超声能量, 必要时用劈核刀劈核。更换注吸手柄做皮质清除, 此时将吸力调到400 mm Hg, 必要时做抛光处理。而后注入粘弹剂, 根据患者情况植入合适的人工晶状体。结膜切口电凝闭合, 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 单眼包扎, 将患者安全送出手术间。

4 手术后仪器的清洁与保管

4.1 注吸管道的清洁

手术结束后将操作方式切换到I/A模式, 把灌注管与吸引管对接起来, 灌注液换成蒸馏水, 踩下脚踏板至2档或3档, 用蒸馏水彻底清洗管道。灌注管的进液端开放暴露在空气中, 踩下脚踏板在2档或3档位置, 用空气排出管道内的液体。

4.2 手柄的清洁

超声手柄、注吸手柄、超声头及注吸头, 分别用20 m L注射器抽吸蒸馏水反复冲洗干净, 再抽吸空气将蒸馏水冲干, 然后放于专用盒内。

4.3 仪器的保管

超声乳化手柄电线环形放置, 不可曲折, 电极端用专用保护帽盖好。关超声乳化仪时, 先关前面测试开关, 待吊杆自动下降后再关主机电源开关。脚踏开关挂回原处, 电源线擦净后环绕于挂钩上, 机器套上塑料防尘罩放回原处, 并做好登记工作。手术器械极为精密、锋利, 应轻拿轻放, 避免撞击损坏刀尖, 放置时应套上保护套。

5 结果

5.1 超声乳化所用的能量、负压吸引及时间

超声乳化时所用的能量最大为65%, 最小为23%, 平均55%;负压吸引99~180 mm Hg, 平均150 mm Hg;超声时间最短为0.4 min, 最长为6.0 min, 平均1.96 min.

5.2 术后视力

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1.0者18只眼, ≥0.5者96只眼, ≥0.1者358只眼, <0.1者7只眼;术后1周裸眼视力≥1.0者40只眼, 矫正后为47只眼, ≥0.5者182只眼, 矫正后为196只眼, ≥0.1者359只眼, 矫正后为359只眼, <0.1者6只眼;1个月后裸眼视力≥1.0者250只眼, 矫正后为280只眼, ≥0.5者300只眼, 矫正后为348只眼, ≥0.1者359只眼, 矫正后为359只眼, <0.1者6只眼, 这6只眼均为高度近视玻璃体浑浊、脉络膜萎缩及严重后巩膜葡萄肿患者。

6 护理体会

6.1 术前体会

术前1 d访视患者时要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工作, 解除其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 使患者能在术中主动配合, 特别是术中要咳嗽必须通知医生暂停手术, 防止手术误伤眼内组织。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出现的变化, 术前必须将手术用物准备齐全。超声手柄高压消毒时电极端需盖好保护帽, 另一端也需装入专用的保护装置内, 电线环绕放置切勿折叠, 并注有“小心轻放以免损坏”字样。管道系统测试不能一次通过, 说明管道连接不到位有漏气现象, 应重新连接, 待紧密后超乳仪会自动再测试一次, 使其通过。在测试超声手柄时有时也会出现一次通不过的情况, 则表明超声头安装有松动, 需用金属扳手重新扳紧后再测试一次, 等检测通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显微镜放置在患者左侧, 术者在术前将显微镜高度调节好, 脚踏放于术者便利的位置, 旋紧活动的关节, 防止术中转动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平衡液悬挂于合适的高度, 输液管下端盖好无菌套, 防止污染。

6.2 术中体会

术中按手术步骤及时合理地调节各项参数, 并详细记录各项功能使用情况。在超声乳化过程中, 功率的大小都应根据手术步骤、术者操作习惯以及晶体核的大小、硬度来调节。功率过大会损伤周围组织或使内皮细胞丢失过多;功率过小起不到乳化的效果, 延长了手术时间。总之, 术中每改变一个能量值都应严格遵循术者要求, 以免发生手术意外。详细记录术中每项功能使用功率、时间, 为医生提供术后反应、伤口愈合及视力恢复情况的可靠依据。往台上植入人工晶状体时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 防止滑落。如果是连台做, 要求护士消毒手术器械时做到及时并确保无菌, 不耽误手术的进程。

术中严密观察手术进展情况, 根据术者要求随时调节平衡液高度, 及时调节超声能量及流量, 核硬可采用劈核, 注吸皮质时及时调节负压大小。术中保持平衡液的持续通畅, 更换时要嘱术者暂停操作后方可进行, 否则会因负压突然变化而致前房变浅使角膜内皮受损, 并注意勿使空气进入进水管内。手术连台做时, 在前一台手术接近结束时, 应及时将下一例患者准备好, 并迅速将所需用物用消毒锅120℃温度、250 kPa高压消毒15 min后放置于另一无菌器械台上备用, 以节约等待时间。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手术器械台清洁干燥。眼科器械精细、锐利、昂贵, 术中也需妥善放置。术后显微器械尖端需有保护套, 并分类分别放置。所有器械必须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 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以保证下一次手术的顺利进行。

7 讨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小, 对眼球损伤小, 术后伤口愈合快, 感染率低, 视力恢复迅速且稳定, 手术时间短, 可在门诊进行, 既减轻住院压力, 又减少家属陪护时间, 与传统的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 为患者减少了很多痛苦。但手术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为严格, 手术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与医师密切配合,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熟练操作超声乳化仪, 准确调节各项参数, 并且还要求护理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 不断学习白内障手术的先进理论知识, 掌握高精尖的护理新技术。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为广大白内障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郭淑英.老年全身病患者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 2009, 30 (1) :54.

晶状体超声乳化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7月在本院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9例高度近视患者 (43只眼) , 其中男9例 (14只眼) , 女20例 (29只眼) ;年龄41~64岁, 平均 (51.93±6.89) 岁;其中14例患者为双眼手术, 15例患者为单眼高度近视或对侧眼已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全部患者裸眼视力为指数/20 cm~0.1, 矫正视力 (0.46±0.18) D;近视度数:-5.0~-23.50 D, 平均 (10.94±6.14) D;测量眼轴长度为25.04~32.93 mm, 平均 (27.73±2.12) mm;角膜散光0~2.50 D, 平均 (1.04±0.67) D。术前常规检查眼底照相、B超、黄斑部OCT等, 除外严重黄斑区病变及视网膜脱离者。

1.2 设备与材料

采用意大利OPTKON公司生产的optkon2000超声乳化仪, 设置能量50%, 负压为200 mm Hg。人工晶状体为美国AAREN Scientific公司亲水性丙烯酸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和Carl zeiss公司BIGBAG人工晶状体。结合测量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数据, 采用SRK 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按术后预期屈光状态度数-2.0 D选择人工晶状体。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数为-5~10 D。

1.3 手术方法

全部采用美多丽滴眼液充分散瞳, 倍诺喜眼液表面麻醉3次, 1~2滴/次。碘伏消毒术眼, 铺一次性无菌洞巾, 开睑器开睑, 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术眼2点位做1 mm辅助切口, 前房注入适量粘弹剂, 10点位角膜缘透明角膜处用3.2 mm三角刀行1.5 mm板层隧道切口进入前房, 连续环形撕囊, 直径约5.0~5.5 mm, 可不做水分离, 用超声乳化手柄在注吸模式下吸除晶状体核, 用自动注吸针头抽吸晶状体残存皮质, 抛光后囊膜。再注入粘弹剂于前房及囊袋内, 用植入器将人工晶状体植入晶状体囊袋内, 灌洗前房及囊袋, 吸出粘弹剂, 恢复前房。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平均 (0.69±0.17) D, 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9987, P<0.001) 。术后1个月时患者屈光度数平均 (-1.73±0.77) D, 与术前预留屈光度基本吻合;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平均 (-1.23±0.66) D, 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963, P>0.05) 。术中未发生后囊膜破裂, 晶状体悬韧带撕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无角膜水肿、炎性反应及高眼压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 患者屈光度无明显变化, 未发现晶状体后囊膜混浊、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者。

3 讨论

18世纪初Boerhaave首先提出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高度近视的设想, 由于当时晶状体手术条件的限制, 没有植入人工晶状体, 术后屈光度不可控制, 而且发生视网膜脱离等严重致盲性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因此, 此方法未能在眼科临床广泛普及。近年来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 人工晶状体设计的逐步完善,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受到众多眼科医生关注。

3.1 手术疗效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晶状体性屈光手术, 由于其切口控制在3.2 mm以内, 可减少手术源性角膜散光, 对角膜曲率影响很小。植入人工晶状体时通过术前精确测量, 对术后预留屈光度数可控。在本研究中,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其原因为术中通过透明晶状体置换, 减小了近视度数, 避免了佩戴近视镜引起的视物变小变远的视觉影响。通过本研究发现, 无论患者眼轴长度多少, 通过术前详细检查, 只要眼底黄斑中心区无明显变性者均能获得良好术后视力。经3个月随访观察, 该手术术后屈光度数波动小、无回退, 远期疗效可靠、稳定。

3.2 手术安全性

高度近视眼随着眼轴的不断延长和玻璃体液化后脱离、视网膜被牵拉和变性延伸, 手术后容易引起视网膜脱离[2,3]。因此, 眼科临床对采用摘除透明晶状体方法矫治高度近视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中未发生术中后囊膜破裂及术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笔者分析超声乳化术式因手术切口小, 在相对密闭的灌注抽吸系统下完成各种操作, 平衡地维持前房深度, 眼内压保持稳定, 从而减少了对玻璃体的骚扰, 减轻了对视网膜的牵拉等影响, 故该术式手术并发症少, 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低[4,5,6]。此外, 与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核比较, 透明晶状体核较软, 术中基本不需要超声能量去粉碎核, 从而减少了术中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 保持了晶状体后囊膜的完整性, 降低了角膜水肿、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率, 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3.3手术注意事项

作为一种对透明晶状体实施的屈光性手术, 术者应具备大量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经验, 既要保证良好的术后视力, 同时应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为了保证良好的术后裸眼视力, 尽可能减少手术源性散光发生。资料显示颞上侧 (右眼) 或鼻上侧 (左眼) 切口较上方切口术后角膜散光度和手术源性散光度明显小而且稳定[7,8]。本研究中采用了右眼颞上侧和左眼鼻上侧的透明角膜切口, 而且切口大小保持在3.2 mm, 既方便了手术操作, 又减少了手术源性散光发生。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中应力求保持晶状体后囊膜的完整性, 避免玻璃体脱出, 可有效防止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囊样水肿的作用。高度近视眼的晶状体后囊膜比较薄, 晶状体悬韧带的韧性及弹性较差, 加之玻璃体液化, 手术时易引起后囊膜破裂, 晶状体脱位, 因此术中要注意以下关键步骤: (1) 保证完整的连续环形撕囊, 防止后囊放射状撕裂。 (2) 透明晶状体吸除无需超声能量, 以负压吸引为主, 这样即使吸住了后囊也不容易引起破裂, 也减少角膜内皮细胞丢失, 保持角膜的透明。 (3) 术中根据前房深度变化, 适当降低灌注瓶高度, 减小晶状体悬韧带的张力, 防止悬韧带断裂引起的晶状体脱位, 减少玻璃体的移动对视网膜的牵拉。激光切开晶状体后囊膜亦是视网膜脱离的潜在危险[3], 防止后囊浑浊的措施有, (1) 撕囊要居中, 直径要比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略小, 撕囊口避免与后囊接触[9]。 (2) 使用光学部边缘直角设计的人工晶状体, 可防止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引起的后囊浑浊[10]。 (3) 彻底清除残留晶状体皮质, 必要时进行晶状体后囊膜抛光。

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成熟,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逐渐成为安全、可靠的屈光解决手段。影响其发展的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已经降至很低, 但其风险依然存在。因此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操作者应具有丰富白内障手术的经验。笔者通过初步研究积累了一定经验, 但还需要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1-7月在本院选取的29例 (43只眼) 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其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平均 (51.93±6.89) 岁, 术前矫正视力 (0.46±0.18) D, 平均近视度数 (-10.94±6.14) D, 平均角膜散光度数 (-1.04±0.67) D, 平均眼轴长度 (27.73±2.12) mm。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提高, 术后矫正视力 (0.69±0.17) D,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9987, P<0.001) , 术后平均近视度数 (-1.73±0.77) D, 与术前预留屈光度基本吻合;术后平均角膜散光度数 (-1.23±0.66) D, 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2963, P>0.05) 。术后随访3个月, 未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未见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预测屈光状态准确性及稳定性好等优点。

关键词:高度近视,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

参考文献

[1]楚艳玲, 蒋丽, 李波, 等.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2, 34 (9) :711-713.

[2]赵东升, 祝肇荣, 盛耀华.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8, 26 (4) :364-366.

[3]宋雪玲, 丁慰祖, 许宇东.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6, 28 (5) :363-365.

[4]邹俊, 马晓昀, 王文清, 等.474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2, 20 (1) :54-55.

[5]肖伟, 赵岱新, 濮伟, 等.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的长期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 2009, 9 (1) :97-99.

[6]王军, 施玉英.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 2001, 37 (5) :350-354.

[7]王丽, 周永祚, 肖耀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两种隧道切口散光比较[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4, 26 (10) :681-682.

[8]夏文清, 陈薇, 李建平, 等.6 mm无缝线不同位置切口白内障术后散光变化[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5, 23 (8) :804-809.

[9]张英朗, 王昕.连续环形撕囊的大小对后囊浑浊的影响[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4, 26 (2) :110-112.

晶状体超声乳化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28例43只眼, 其中男12例 (18眼) , 女16例 (25眼) , 年龄46~85岁。眼轴27.60~35.36 mm。术前矫正视力≤0.02者12眼, 0.03~0.01者25眼, ≥0.12者6眼。核性混浊22眼 (51%) , 后囊下混浊12眼 (29%) , 皮质混浊9眼 (20%) 。晶体核硬度分级 (EMERY系统) Ⅰ级核8眼, Ⅱ级核25眼, Ⅲ级核10眼。

1.2 术前检查

28例患者行常规检查, 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 裂隙灯, 验光, 眼压, 角膜曲率, 眼科A/B超, 眼电生理检查 (VEP及ERG) 。该组病例有玻璃体混浊变性6例。无角膜白斑、青光眼及视网膜脱离等病变。通过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植入人工晶体后保留近视度数0~-3.00D不等。

1.3 手术方法

术前30 min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爱尔凯因行表面麻醉, 常规洗眼消毒, 铺一次性孔巾。置开睑器。3.00方位近角膜缘处做辅助切口, 颞上方做透明角膜切口, 前房注入粘弹剂爱维。连续环形撕囊, 直径约5~6 mm, 水分离。超声乳化吸除晶体核、皮质, 前房注粘弹剂, 后囊抛光, 扩大角膜切口,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吸除眼内粘弹剂, 注入平衡盐溶液恢复眼压, 水封角膜切口。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 术毕单眼包扎。所有手术均系同一术者完成。

1.4 随访

术后1 d、1周、1个月、6个月定期随访, 检查裸眼及矫正视力、角膜、前房、虹膜、瞳孔、人工晶状体、眼底、眼压。必要时检查玻璃体, 注意各种并发症。

2 结果

2.1 视力

术后1~3 d裸眼视力≥0.4者12眼 (28%) , 0.1~0.4者28眼, <0.1者3眼 (合并黄斑变性, 黄斑出血, 网络膜大片萎缩) 。

2.2 术中并发症

2例后囊膜有小的破裂, 有少量玻璃体溢出, 经处理不影响人工晶体的植入。

2.3 术后并发症

主要有角膜内皮混浊2只眼, 角膜内皮皱褶4只眼, 前葡萄膜炎6只眼。眼压增高2眼。经对症治疗7 d内消失。术后半年出现后囊膜混浊2只眼经激光治疗后恢复。术后未出现视网膜脱离。

3 讨论

超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组特殊的白内障。很多患者术前已存在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后脱离, 后巩膜葡萄肿, 弱视。因此要求我们术前充分散大瞳孔, 瞳孔散大后部分患者的周边部眼底情况是可以看到的。在结合眼部A/B超, 视野, 眼电生理检查来进一步了解玻璃体、视网膜、视路功能及眼轴长度。这样术前可以较详细的告知患者其眼部情况。

由于超高度近视眼眼轴过长, 我们对IOL度数选择注意了以下几点: (1) 术前使用A、B超测量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来检测眼轴的生理参数, 我们对患者采取多次检测, 力求取得一个准确的眼轴参数。使用SRK/T公式来计算人工晶体度数[3]。 (2) 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的选择:由于超高度近视眼底状况差, 预测术后视力不佳者, 通常保留-3.00 D左右的近视。这样就会避免因看远不清又无法看近的状况出现[4]。大部分超高度近视患者习惯近距离视物, 通常情况下都为其留下-1.00 D~-2.00 D的近视。对大部分时间要进行阅读或进行其他近距离工作者要尽量满足其近视力需求。对不太近视患者就满足其中远距离的视需求。

超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由于其眼轴较长, 巩膜较薄, 晶状体韧带脆性较大易断裂, 其玻璃体液化明显, 对晶体的托浮作用较弱。该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老年性白内障。术中医生的操作一定要轻巧。手术应注意的是: (1) 术前充分散瞳和术中保持瞳孔散大。 (2) 做好连续环形撕囊。连续环形撕囊可使晶状体前囊连续圆形撕开口边缘光滑, 有很大的延伸度和抗撕裂能力。 (3) 粘弹剂对保护角膜、虹膜和晶状体后囊及保证手术操作空间起着重要作用。粘弹剂注入量要适中, 避免前房太深对晶状体悬韧带过度施压, 而引起悬韧带断裂。 (4) 术中注意保护后囊膜。后囊膜破裂多伴有玻璃体脱出, 脱出的玻璃体不仅影响人工晶体的位置, 而且影响瞳孔形态, 房角结构和切口愈合。对于玻璃体脱出到前房者在植入人工晶体前行前段玻璃体切割, 清除前房及切口的玻璃体。术后静滴甘露醇促进玻璃体浓缩, 防止玻璃体嵌顿, 降低眼内压, 减少前部增植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和人工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 (5) 在碎核困难时应及时改变术式。 (6) 乳化晶体时超声头先接触晶状体核块, 后作超声粉碎。对位于周边部的晶状体核块, 先用抽吸功能将其引到瞳孔中央部才作超声乳化。尽量使用低能量高分压。

超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由于其合并眼内其它的并发症, 增加了手术难度。但患者术后可脱离厚重难看的高度近视镜及术后视力的真实提高与改善, 多数患者还是满意的。

总之, 在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手术中,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能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 缩短手术时间, 增加手术安全性, 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疗效。

参考文献

[1]Wong TY, Foster PJ, HeeJ, 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refractive err ors in adult Chinese in Singapore[J].Invest Ophthalnol Vis Sci, 2000, 41 (9) :2486-2494.

[2]Lee JS, Oum BS, Lee BJ, et al.photorefrative keratectomy for astigmatism greater than-2.00diopters in eyes with low, high, or extreme my opia[J].

[3]刘显勇, 庄静宣.四种人工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在高度近视眼术中的应用比较低[J].眼科新进展, 2007, 27 (8) :606-608.

晶状体超声乳化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436例 (445眼) , 其中男289眼, 女156眼, 平均年龄56岁, 晶状体核Ⅳ级或Ⅳ级以下。其中, 单纯老年性白内障378例 (387眼) :低龄白内障358例 (367眼) , 高龄白内障20例 (20眼) ;其他58例 (58眼) :角膜创伤7例 (7眼) , 陈旧性前葡萄膜炎8例 (8眼) , 糖尿病性白内障28例 (28眼) ,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滤过术后15例 (15眼) 。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进行, 术前30 min用复方托品卡胺滴眼液散瞳, 3 g/L氧氟沙星滴眼液冲洗结膜囊, 0.4%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使用日本拓普康手术显微镜, 美国UniversalⅡ超声乳化仪。表麻下行巩膜隧道三平面切口, 3点或9点钟方向做辅助穿刺口;注入粘弹剂后做连续环行撕囊 (CCC) , 水分离晶状体核, 启动超声进行劈核并吸除。囊袋内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术毕结膜囊涂典必舒眼膏包封。

1.3 角膜水肿分级方法

0级:角膜透明无水肿。Ⅰ级:角膜局限性薄雾状水肿, 角膜内皮面光滑, 虹膜纹理尚清晰可见。Ⅱ级:角膜浅灰色水肿, 角膜内皮粗糙, 虹膜纹理模糊。Ⅲ级:角膜弥散性灰白色水肿, 角膜内皮呈龟裂状, 虹膜纹理不清。Ⅳ级:角膜乳白色水肿, 眼内结构不清[1]。本组各类人群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分级 (眼数) 见表1。

1.4 治疗

10‰氯化钠溶液50%葡萄糖溶液滴眼6次/d;典必舒眼膏涂眼3次/d或典必舒滴眼液6次/d滴眼。1个月后改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4次/d滴眼, 贝复舒滴眼液4次/d。角膜大疱1例, 保守治疗无法治愈, 施行角膜层间烧灼姑息治疗。

2 结果

低龄白内障与高龄白内障及其他白内障有合并症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水肿有明显差异。治疗时间:角膜水肿Ⅱ级, 2周左右;角膜水肿Ⅲ级, 4周~5周左右。

3 讨论

角膜内皮细胞是紧贴于角膜后弹力层的六角形细胞, 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 保持角膜透明。角膜水肿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程度与角膜内皮细胞的含量有密切关系。眼球遭致创伤的剧烈震荡和挤压作用, 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最为严重[2]。明显的角膜穿孔需清创缝合, 同时伴有眼前节的反应。术后瘢痕愈合基质纤维化, 虹膜前粘连等, 使内皮细胞的含量显著下降。陈旧性前葡萄膜炎, 由于炎症反复发作, 炎症产物 (单核细胞能够进入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与后弹力层之间, 损伤内皮细胞) 在房水中增加, 角膜后沉着物 (KP) 沉着于角膜内皮细胞表面, 使其变性或坏死。病程越长, 发作次数越多, 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也越重。虹膜后粘连造成的小瞳孔状态, 使超声乳化时间增加, 显微器械的多次出入, 也会进一步损伤内皮细胞。同样糖尿病患者瞳孔不易散开, 有时会使用1‰肾上腺素0.5 ml稀释到5 ml注入前房以扩大瞳孔, 也会造成内皮细胞损伤;糖尿病患者术后反应较正常群体明显, 也会影响到内皮细胞。高眼压可使角膜细胞变性、脱落及坏死。青光眼患者由于术前反复发作高眼压, 手术损伤及术前术后药物使用等因素, 部分青光眼患者术后虹膜后粘连, 会增加白内障手术难度, 致内皮细胞不同程度损伤。高龄白内障患者, 由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减少, 而内皮细胞死亡后, 不能由有丝分裂代替, 只能靠周围细胞扩大、移行来覆盖, 储备密度明显下降。

Phaco+IOL术前要充分认识上述人群内皮细胞的特点, 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 采取积极措施, 防止角膜水肿的发生。总结要点如下: (1) 术中维持前房使用质量较好的粘弹剂。所有操作均应在有前房的条件下进行, 以免手术器械接触角膜内皮造成损伤。 (2) 对于晶状体核较大且硬度大的, 切忌一味追求小切口, 注意把握术式选择。 (3)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 应尽量缩短超乳时间, 减少超声能量的释放, 必要时, 拔核器械置于乳化针头前面, 阻挡超声波的传递及分散一部分超声能量以减少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3]。 (4) 灌注液有条件者选用平衡盐溶液, 尽可能不用林格液。 (5) 前房注射肾上腺素以助散瞳, 要小剂量、低浓度。 (6) 青光眼患者术后最好选择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避免切口过大, 损伤缝合。 (7) 虹膜前后粘连时, 应精确操作, 避免器械反复出入前房。 (8) 糖尿病患者应血糖稳定后手术。事实证明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良而仅为手术突击降糖, 纵然手术时空腹血糖在正常水平, 对于减少术中、术后风险和并发症并没有明显的帮助[4]。

角膜水肿Ⅱ、Ⅲ级患者, 治疗周期较长。我们使用10%氯化钠溶液或50%葡萄糖溶液滴眼减轻角膜水肿, 与典必舒滴眼液或眼膏交替使用, 一旦角膜水肿及炎症反应减轻, 即可减少滴眼次数。典必舒滴眼液或眼膏使用时间不宜超过1个月, 如超过1月可改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已免引起眼压升高。贝复舒眼液可以降低各种药物对角膜上皮的损伤, 及促进角膜水肿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谢立信, 姚瞻, 黄钰森, 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 2004, 40 (2) :92~93

[2]孙秉基, 徐锦堂.角膜病的理论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312

[3]刘新泉, 王丽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J].临床眼科杂志, 2003, 11 (1) :20~21

晶状体超声乳化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眼科收治45例儿童晶状体半脱位患者, 为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 均为单发。男28例, 女17例, 年龄6~14 (10.12±4.37) 岁, 其中马凡综合征10例, 先天性白内障16例, 外伤性白内障19例。经临床检查均为Ⅱ~Ⅲ级核, 视力均<0.3, 脱位范围<1象限4例, ≥3象限9例, ≥1~<2象限17例, ≥2~<3象限15例。随床号单双分为两组, 试验组24例, 采用膜拉钩超声乳化吸除治疗;对照组21例, 不使用虹膜拉钩超声乳化吸除。两组患病程度、体质、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

德国蔡司眼科显微镜, 美国眼力健超声乳化仪, 天津索维眼科AB超, 角膜曲率仪等先进设备。

1.3 方法

术后常规抗炎治疗, 均给予妥布霉素地米滴眼液点眼。

1.3.1 试验组

术前给予预防感染, 完善检查, 连续环形撕囊, 通过辅助切口分别置入虹膜拉钩固定囊袋, 采用低流量、低灌注压、低负压和低超声能量原位超声乳化逐一吸出晶体核, 人工晶状体植入, 对<2个象限的晶状体脱位眼, 人工晶状体双襻应尽量远离脱位处, 对>2个象限的晶状体脱位眼, 采用单襻缝线固定法, 即人工晶状体的1个襻植入脱位最严重方位的对侧囊袋内, 另一个襻穿过囊膜缝线固定于睫状沟的方法植入脱位最严重方位的囊袋内。

1.3.2 对照组

同样完善术前准备, 连续环形撕囊后, 超声乳化吸除后植入人工晶状体。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随访1月, 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提高情况, 术中并发症, 后人工晶状体的位置。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中并发症、术后1月人工晶体居中例数及术后视力提高程度对比, 均有显著差异,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详见附表。

3 讨论

儿童晶状体半脱位临床常见, 主要有外伤性和先天性 (如:马凡综合征) 等。晶状体透明、大部分位于瞳孔区、无症状、无并发症时, 可不必手术;晶状体脱位引起的曲光不正可试戴眼镜矫正;晶状体明显脱位、混浊或出现并发症时需手术治疗[1]。

临床多以超声乳化术治疗, 但超声乳化术对晶状体施加压力, 易使剩余的晶状体悬韧带发生全部离断, 悬韧带离断相应部位囊袋在超声乳化和抽吸的负压作用下常被吸住, 干扰操作可能导致悬韧带离断范围的扩大;早期文献将晶状体半脱位列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禁忌证[2]。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对这种类型的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手术方式选择及临床效果已经有了研究:相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 超声乳化吸出术更具有切口小、散光小、时间短、反应轻、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3]。人工晶状体植入, 对<2个象限的晶状体脱位眼, 人工晶状体双襻应尽量远离脱位处;对>2个象限的晶状体脱位眼, 可采用单襻缝线固定法, 即人工晶状体的1个襻植入脱位最严重方位的对侧囊袋内, 另一个襻穿过囊膜缝线固定于睫状沟的方法植入脱位最严重方位的囊袋内[4]。术中固定囊袋的方法有囊袋内植入张力环等, 但张力环的使用对术者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术中费时, 而且价格昂贵;易使后囊破裂、易引起异物植入反应、较厚的硅胶环撑起的囊袋周与睫状体接触导致虹膜根部前凸、影响儿童眼球发育、未改良的PMMA薄环不能完全阻止囊袋收缩、过大的CTR植入囊袋后会发生两个末端交叉现象, 部分患者在植入CTR后发生人工晶状体偏位现象等[5]。

本组研究发现, 试验组术中并发症、术后1月人工晶体居中例数及术后视力提高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表明, 采用虹膜拉钩超声乳化吸除治疗儿童晶状体半脱位疗效优越, 且术后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选择我院眼科收治45例儿童晶状体半脱位患者, 随床号单双分为两组, 试验组24例, 采用膜拉钩超声乳化吸除治疗;对照组21例, 不使用虹膜拉钩超声乳化吸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提高情况, 术中并发症及后人工晶状体的位置。结果试验组术中并发症、术后1个月人工晶体居中例数及术后视力提高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采用虹膜拉钩超声乳化吸除治疗儿童晶状体半脱位疗效优越, 且术后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虹膜拉钩,超声乳化,儿童,晶状体半脱位

参考文献

[1]张振平.晶状体病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5.17-22.

[2]吴振中, 蒋幼芹.眼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87.

[3]陈茂盛, 孙勇, 姜德, 等.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探讨[J].中华眼科杂志, 2003, 39 (11) :683-685.

[4]Aldakaf A, Bakir H, Almogahed A.Evaluation of different surgical techniques in the management of subluxated cataractous lens[J].Ophthalmology, 2007, 51 (1) :80-84.

晶状体超声乳化 篇7

1临床资料

本组白内障患者200例, 男90例, 女110例;年龄最小18岁, 最大95岁, 平均年龄73.9岁。老年性白内障170例, 并发性白内障10例, 青年性白内障16例, 创伤性白内障4例。术前视力≤0.1的125例, 0.1~0.6的75例。术后第1 天视力≥0.5的60例;术后1周视力≥0.5的140例。

2护理

2.1 术前检查

全面的体格检查, 详细的病史采集。术前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做血常规、凝血全套、尿常规、生化全套、输血前常规检查;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检查;有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术前要进行降血压及调控血糖治疗, 高血患者血压控制于160/100mmHg (1mmHg=0.133kPa) 以下, 糖尿病者空腹血糖8.2mol/L以下, 指标在手术治疗范围, 必要时请相关的专科会诊, 协助治疗。

2.2 眼科检查

术前详细的眼部检查是评估术后效果的重要指标。术前查视力、视功能、色觉、光定位、眼压、角膜地形网、角膜曲率、眼部A、B超、人工晶体度数的测量。详细了解既往是否有眼部疾病。糖尿病患者要详细检查健眼或视力较高眼的眼底, 以评估患眼的眼底情况。

2.3 术前健康宣教

责任护士在常规介绍病区环境、饮食安排、规章制度、手术前、手术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基础上, 着重介绍人工晶体植入原理、优点、价格、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正常反应。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告知患者, 使其放心。

2.4 心理护理

白内障患者由于视力障碍, 行动不便,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更由于年龄、性格、职业及文化层次等的差别, 对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了解及理解不同, 以及对陌生的住院环境的适应能力, 会产生焦虑、烦躁及自责的心理。耐心、细致、周到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心理疏导, 解除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恐惧及担心。帮助患者了解手术情况, 鼓励并增强手术的信心, 消除顾虑;帮助患者将情绪及心理调整至最佳状态, 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5 术前用药

常规术前3d滴用抗生素眼药水, 以清洁结膜囊治疗。术前30min滴用散瞳药物, 使瞳孔散大, 适宜手术, 术前剪睫毛。

2.6 术后护理

2.6.1 术后运送患者应平稳, 勿震动头部, 注意术眼敷料包扎是否干洁, 有无渗出、磨痛, 避免碰撞术眼, 取平卧位, 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或打喷嚏、勿摇头、勿大声谈笑、勿用力闭眼或揉眼。

2.6.2 术后切勿猛然将强光直射角膜上, 否则会引起反射性闭目, 造成前房出血, 及时观察术眼切口和前房情况, 如有异常, 及时向医生报告。

2.6.3 术后遵医嘱给予抗菌素及激素类眼药水和短期散瞳剂, 减轻炎症反应。术后常用典必殊眼药水和吒吡卡胺眼药水, 需注意滴眼药水时在穹隆结膜处, 避免直接刺激角膜, 而引起眨眼动作, 严格滴眼药水的操作及注意事项[2]。

2.6.4 保持良好病房和换药环境, 病房保持通风、整洁, 术后患者应与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者隔离, 预防眼内污染。

3讨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 除与患者因素、术者因素有直接关系外, 护理措施的落实也起着重要作用。预防白内障的并发症及精细的护理, 是手术成功的必要及重要手段, 治疗与护理缺一不可。手术医生必须具有娴熟的手术基础和丰富的手术经验。术前如何通过各种检查手段来正确地预测视功能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出院时, 嘱患者1周后、半个月、1个月、2个月来复查1次。指导患者不可做重体力劳动, 不要用手揉眼, 按时滴眼药水。不可在暗室停留过久, 避免强光刺激, 适时看书、报、电视, 但勿使眼过分疲劳。通过上述对白内障围手术基本的护理, 大大减少了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的视觉功能, 提高了白内障脱盲率, 我院未出现1例医疗意外和安全意外。

参考文献

[1]葛坚.眼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26-136.

[2]徐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新审计风险模型下一篇:个性化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