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2024-07-05

个性化的语文课堂(共12篇)

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篇1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在语文教学中, 阅读教学始终是分量最重、花时最多的部分, 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乃至创新精神的重要使命。

“个性化阅读”契合新课标的精神, 也是语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但反观教学实际, 对此仍然停留于理念与口头的多, 进行实践的少。怎样从理念出发, 落实在教学实践中, 同时在课题中建构起可操作的、有效的、富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阅读教学, 力求形成成熟的经验, 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这也是我们开展这一课题的初衷。

二、理论依据

1. 基于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

“作者未必然, 读者未必不然”“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有着许多阅读带有强烈个性色彩的相关论述。现实的阅读教学必然应植根于丰厚的传统之上。

2.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作为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背景理论之一的建构主义, 其学习观认为: (1) 作为学习者的个人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 其建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 (2) 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的建构活动; (3) 学习是在具体社会情境中进行的, 学习有独立建构也有集体建构。正因为学生的知识不是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 而是由学生自主建构的, 所以学习活动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 学习者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3. 基于西方的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对阅读主体创造作用的相关理论表现为:接受美学更注重读者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认为作品的意义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作品是一种“召唤结构”, 存在着许多“空白”与“未定点”, 读者则存在着“期待视野”, 阅读是两者的融合。不同的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知识、经验、感觉来填充作品的空白处, 从而实现文本的价值意义。

4. 基于对话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是一种基于阅读文本的对话, 课堂应包含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而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存在着差异, 这种差异必将导致文本解读的个性化。课堂上的对话是多向度的、互动的;对话中对文本的解读也是动态性的、生成性的。阅读教学中, 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来自于学生与教师同文本之间个性化的对话, 而这种对话的关键就在于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个性解读, 对话生成”成为个性化阅读教学得以建构的基础。

三、研究内容

1.“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条件研究

“个性化阅读”其实是一种主体性阅读、体验性阅读、差异性阅读, 强调自由、自主、自为。这种情况下, 教学不能泛化, 需要研究“个性化阅读”可以在什么样的课堂中进行实施, 对实施的文本 (如文学作品) 、师生具体有何要求, 让个性化阅读努力成为自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2.“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构建研究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构建既要研究“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学, 又要也研究教, 同时也要研究“个性化阅读”课堂构建的教学流程, 追求基本模式与个性化教学的统一 (巢宗祺语) , 建立教学的“常式”与“变式”。

3.“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作文双向提升研究

阅读是输入, 写作是输出, 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 而“读”与“写”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鼓励学生课外延续个性化阅读, 成果可以在随笔、作文中体现。阅读兴趣的尊重与阅读主体的激发能够促进学生的写作, 课题实施中需要研究其对学生的双向提升作用。

四、研究方法

(1) 文献法。用于有关理论研究, 选辑资料,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2) 行动研究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以上课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 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个性。

(3) 评价和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辨出方法措施的优劣与可行性, 去劣存优, 去粗存精, 进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可推广的方法措施。

(4) 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及时写成书面材料并进行总结反思, 在杂志上、网上交流。

(5) 调查测试法。作好前测、后测记录。

五、研究步骤

(1) 理论学习、资料搜集、课题分解与分工实施、课堂实践及中期成果。

(2) 导师与专家指导, 课堂实践、课例积累、学生习作积累。

(3) 撰写结题报告、课题成果汇总。

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篇2

小学语文融工具性和思想性于一炉,其课堂教学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于一体。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是以学生个性主动发展为本质要求,所以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个性,把它作为小学语文课教学的切入口。即要寓个性教育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首先,我坚持以每节课的导语为渗透个性教育的第一载体,以学生个性主动发展为归宿。新颖有趣的导语将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也是学生个性主动发展的活源泉。《教育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和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具有易变性和可塑性。因此,教师对导语要创造性地研究,艺术性地加工。例如:我授《中国石》这篇课文开始时,同学们议论纷纷,石头有值得写的必要吗?我立刻抓住学生的疑点,改变原来设计好的导语。改为“自然界中有许多事物要上去再平凡不过了,像蜜蜂辛勤地为人类酿蜜,自己却无所求,它不正是辛勤劳动的工人和农民吗?白杨在大西北的风沙中傲然屹立它不正是像祖国边陲的建设者和哨兵吗?蜡烛无私地放出光和热,它难道不正像乐于奉献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导语一结束,同学们都打开课本争着阅读《中国石》。导劲十足的“即兴式”导语立即引起阅读的兴趣,激发了主动学习的动机。当然导语形式和内容不一而足,例如上《将相和》一课可交叉采用“布阵设疑”式与“故事”式导语。总之导语最能有“一石击起千层浪”的功效,立刻牵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个性的主动发展,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正是落实个性教育的难点所在。

其次,在挖掘教材固有的内容特点上下功夫积极营造一种兴趣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个性。《心理学》有这样的一要论断;活泼的个性是主动学习兴趣的动力,而求知欲每即认识兴趣是他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的成份。这就是说兴趣是产生求知欲的原动力。为此,低年级教学就可以利用教材本身的趣味性,培养学生活泼向上的个性,以情载理,寓理于情。高年级教学可与个人理想和发展社会主义相联系,采用实用的方法揭示矛盾。例如授《蛇与庄稼》这节课可有意讲到生物圈的有关知识;授《白杨》这节课要点到实在写物意则人的写法。这样使学生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进而产生近景性学习动机,待明确学习目的居便转化成远景性学习动机。在授《飞夺沪定桥》时着力培养学习对祖国在自豪感,昭示学生危机感,树立远大理想。诸如此类的营造良好的学习动机氛围,必须促进学生的个性朝着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这也正是个性教育的本质要求。

也可以尝试采用“师生变位”教学法和改革作业设计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有法,却无定法,贵在得法”,巧具匠心的教学法是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基石。我尝试的“师生变位法”就是在讲课时,鼓励学生大胆走上讲台,阐述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疑点难点的把长期被教师占领的讲台变为学生的表演台。即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富有胆量和勇气的精神,又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别具一格的作业设计也是解文有效的方法。例如授《伟大的友谊》课后习题可以这样设计:请同学们写一篇简短的习作,写出自己值得回忆的友谊,这样练习改变了书上问答式的机械练习。为学生创造积极思考的思维空间,又获得了主动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个性教育的核心所在。当然,课堂个性教育渗透务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心理状态作眼,结合教材内容的实际。切不可牵强附会,学生要从教师的启发、诱导中领悟知识,潜移默化地让自身的个性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一言以蔽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个性教育为切入口,它既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活力,又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动力。常言道:“研究事物,要牵住牛鼻子”,“抓住重点”,个性就是“牛鼻子”、“要害”。个性的健康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阻碍了个性的健康,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注:作者系安徽无为县六店中心小学e-mail:ptb234@etang.com.Tel:0565-6100234)

作者邮箱:ptb234@etang.com

个性化地打造我的语文课堂 篇3

公开课上,我作为教师,不会微笑了,不会讲话了,声音是颤抖的,更不会开玩笑了,甚至都没有了讲课的衔接与过渡。学生也觉得我和平时一点都不一样,甚至有点陌生感。怎么会变成这样,我原来的课堂不是这样的。原来是很放松的,自己轻松,学生也是轻松的。是因为心理太过紧张;是因为不够自信;也是因为自己不够勇敢。固然,教师的心理素质的确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展开。但我觉得根本原因是,自己没有真正地理解新课程标准,没有做好充分的应战准备,进而不能很好地践行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向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能够在“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更加有效地发挥新课标、新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卓有成效地提高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一线教师应该认真研究,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希望能有所创新。而我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不是都做得很好吗?

我平时的课堂是鲜活的,是快乐的。因为我的理念是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我看来,只有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压力,才会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观察和思考,才会情绪激昂,从而使其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平时我的课堂是有热情的,是充满着生命力的。因为我会用很多的朗读或者阅读的形式来丰富课堂的气氛。我认为,让学生充分的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语文课堂上就应该书声琅琅,让学生充分地读他们所接触到的文字材料,这实际上就是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但是,有的学生读起来没有那么深入,我觉得让他们学会倾听也是很好的理解方法,所以,我会选择性地去读一些文字,让学生在朗读和倾听中提升他们的品味和感悟,所以,即便是复习课,我也会借用阅读理解的篇目给学生讲解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可是,在公开课上,为了完成当堂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就忽略了平时积累起来的好的学习习惯。

平时,我的课堂是不缺少发言的。因为我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而上公开课的时候,我的语文课堂中却存在着思维空白的缺陷。具体而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怕“冷场”,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只提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或者在问题提出之后,由于紧张过度而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便以“引导”甚至“告知”的方式将问题解决掉,这样一来,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另一种情况就是学生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总是不经思索地脱口而出。前一种情况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后一种情况会使学生养成一种不负责任的习惯。这都是与新课标相违背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应有层次感,要结合学生实际,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时,在问题提出后一定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切不可横加“引导”,急于得到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在我平时的课堂是不会存在的,因为我们可以畅所欲言,即便有的学生天马行空,讲的内容贻笑大方,我们也会当作一种娱乐很开心地解决了,可是当有很多领导、教师坐在后面的时候,学生不会那么自然,我也可能有所约束。

既然如此,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精心地设计问题。只有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讨论,才能打破这种尴尬。讨论式教学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共同讨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并且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方式比起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的教学方式来,前者的效果是后者所无法企及的。讨论式教学之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于它让学生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另外,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也不需要横加“引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表述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在学习当中所产生的疑问。就这一点来说,我的语文课上是欠缺的。接下来,重点在设计问题上狠下功夫,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寻找到快乐,更要学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以外,平时学生对我的课堂的反馈也是我成长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已经毕业的学生会经常说:老师,听你的课,感觉特别的有趣,特别是当你发火的时候,那你讲的话特别带劲。

我想,这也可能是我个性化的一部分,对待学生就像对待我的朋友一样,有什么说什么,能够直指他们的缺点与不足,节省时间去学习。在课堂上,我和学生面对面,是很透明的。所以学生会觉得我比较直爽,好接近。这应该也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当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而当公开课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其实根源还是在我。所以,我特别相信那句话,就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既然知道了问题之所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清楚自己的职责。经过耐心的反思之后,我明白了,自己的坚持是没有错的,关键是我们要把每一天的语文课都当作是一堂公开课来对待,精心设计,但要轻松进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是我的语文课的标准,我要坚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富有个性,富有色彩。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既能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又能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快乐地成长。

浅谈如何建构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篇4

现代教学论的真谛就是主张教学重在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张扬人的个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人格、张扬个性,已是当今教育的共识,语文教学的追求。然而,没有教师的个性、教学的个性,怎么会有学生的的个性?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一般规章,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只有个性方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个性更张扬,首先要有个性化的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如浙江诸暨浣江小学的郦天林教师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教学中个性化地设计了一次“辩论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是做一个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还是做像花生那样的人”展开辩论,让持两种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锋。一时间,课堂上唇枪舌剑,高潮迭起,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为精彩的是在辩论中途忽然有位学生语出惊人,他对两派的观点都同意,也对两派的意见过于极端而有不同观点,他认为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你不讲体面,不会包装,不重形象,根本就走不出去,甚至难以谋生;同样你只讲体面,肚子空空没有实力也不行,到处会碰壁,工作了也会下岗……可见,个性化教学下的一场“辩论会”,学生不仅悟懂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更让学生展现了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个性自由驰骋,充分张扬。

二、个性化教学,让课改的前景更灿烂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与课程意识的转变。课改说到底,并不是改写教材、变换教法的问题,而是一个思想变革的问题,只有教师的思想发生了改变,才能将课改进行到底,否则,课改将是无土之木、无水之舟。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Stenhouse)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这就是说,教师是课改的最终实施者,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等对课程改革过程将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奉教材、教参为“圣旨”,视教案为“剧本”,不肯也不敢对这些说不,更不用说对教材与教参“深入剖析”了。叶老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个性化教学,正是迎合了课改的本意、《课标》的建议,以崭新先进的观念,标新立异的创见,不拘束教材,不迷信教参,唤醒了积极的课程意识。浙江绍兴的一位优秀教师在教授浙教版语文第五册《瑞雪》一文时,由于受客观气候环境的影响,绍兴几年难觅瑞雪的踪迹,课堂上学生无法感受那种千里冰封、白雪皑皑、玉枝琼树的壮观景象,更体会不到置身雪中的乐趣。学生们在讲下雪时及雪后的美景时断断续续、词不达意;让学生们讲讲怎样打雪仗、堆雪人,他们更是六神无主了。课后,学生们告诉老师:“我们没看过下雪,更没玩过雪,怎么说呀?”学生们的话让教师感触很深,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离开了生活,学生们无法进行体验和表达。正当这位老教师为此烦恼时,一场大雪悄然而至,那天学校操场上白雪皑皑,这位教师面对这一突如其来、多年难逢的“课程资料”岂肯放过,以立异的胆识、独特的个性,断然决定打破原来的教学计划,在第一节语文课重上《瑞雪》,并且是在白雪覆盖的操场上重上,在学生们雀跃欢呼的玩耍中重上。结果,孩子们有了灿烂的笑容,操场上有了美丽的风景,课堂上有了精彩纷呈、妙语连珠的表达,作文本有了充满灵气、妙笔生花的美文……

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变革的核心问题则是积极倡导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个性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灌输——训练”模式,不再是标准化、模式化、被动化的学习。在教学中采用表演、比赛、游戏、辩论、新闻发布会……甚至走出课堂去郊游、参观、调查等等多种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精神,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合作中求知,探究中明理。

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篇5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拔、帮助下,学生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用探索研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疑问、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全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作相应的启发、引导、点拔与帮助外,主要是靠学生自主探究,即包括学生个体独立自学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与群体协商互动结合起来的学习。

一、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主动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网络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某些情景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产生问题,提出新观点。

1、测试激趣法

如在教学《看月食》一课时,我利用网络环境设计了一个“测测你的天文知识”的小栏目,学生通过各自独立的测试,了解自己对太阳、地球和月亮有关知识的掌握。大家情绪高涨,大大提高了探究知识的兴趣。

2、动画激趣法

如在教学《看月食》一课时,我不仅利用网络测试学生的天文知识,而且在上课伊始,我利用Flash动画,形象地展示了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们的情绪立刻高涨起来,纷纷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感想,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3、歌曲激趣法

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利用音乐美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产生兴趣。上课伊始,我利用网络播放了歌曲《蒙古人》,在学生的脑海中马上出现了辽阔草原的景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主导。问题的提出、解决的思路,讨论的主题,问题的解决,操练的步骤等等,教师都要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思路,使他们按照教师的设计一步步走进知识的宝库,并得到收获。问题的提出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手法,引起学生的悬念、好奇心,使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同时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以动态的眼光来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放开思考,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表意见,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讲出来。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形成师生合作形式,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师生合作形式是指师生双方均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调控和反馈来联系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自学,同时完成教与学的目标任务。

布鲁纳认为现代教育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素质教育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必须以平等为基础。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普通一员,放下架子,与他们诚恳对话、交流,同他们合作,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合作,强调学法,重视研究如何学,让学生有更多学习机会,更多思考空间,更多发表独立见解的余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来。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和学生共同找有关的资料(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知识),然后互相交流,讨论怎样做。师生融合在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倍增,体验到了合作的愉悦。这种形式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各种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还彻底地摆正了师生平等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篇6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可以说这也是对我们教育界吹响了要勇于肩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任务的号角。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强调要推行素质教育,而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个性化的教育观念。具体而言,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开展个性化教学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一、使语言实现由注重静态知识背诵到语言实践运用的转变

中学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思想和长期形成共性教学模式的推波助澜下,语文共性教学常常将语言能力运用转化成为某些静态的语法、修辞、语言、章法、文学史、鉴赏、文言、写作风格等知识进行讲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便成为对那些静态知识的记忆和背诵。由于有这些共性知识作为十分明确具体的抓手内容,使得语文课堂教学便相应形成了固化的秩序、结构及流程。所以不管面对什么题材的课文,都可以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归纳为对这些共性知识的记忆和背诵,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变成了简单肤浅的章法套路和机械僵化的知识点记忆概括,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学生表情只有木讷,使学生思维变成只有集体化与标准化格式的形式主义表达。而主张个性化教学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存在,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将教学过程换成“个性”问题进行教学,以学生的个性理解为基础,让语文教学回归语文阅读的本质,注重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受,将课堂教学从专制化、共性化的理念和行为中解放出来。

二、使语言表达从固化的桎梏走向灵动的自由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注重抓所谓的“共性”教学,类似于数理化之类的公式化套路,只会让语言表达陷入刻板僵化的桎梏,从而丧失多姿多彩的语言表达个性。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常见有段意的归纳、概括文章主旨和修辞手法的作用等共性套路,如果我们把本来就具有个性的文章用这些固定的几个模式来套用,就会把原本富有独特生命力和个性的作品弄得千人一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无异于像从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上的统一生产出的规格“产品”,失去了个性。而采用个性化的教学,减少传统的只注重知识灌输的共性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之中,必然会重视自己对不同特征文本的独特个性体验。这样有利于培养、呵护和激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体验,也必将激发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想法的念头,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处用体验的方式去阅读,来思考并进行表达,从而享受到自主学习的畅快与愉悦,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闪现和个性言语的表达。

三、使语言从机械化表达的危机走向百花争鸣的生机

在课堂上,一味强调“共性”教学模式还会形成千篇一律的言语表达危机。在只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语境下,语文教学的这种注重“共性”的教学对社会的影响同样也是很深远。比如郑州某中学女老师写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在网络上被热传后,很多城市在央视上宣传当地旅游资源的广告词也随之改成“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贵州、神农架”等词句。从而使社会语言沦陷于以“山寨”为特征的“公共话语”的“流行套话”之中,这让原本鲜活的词语表达走向机械化。这种语言表达力的匮乏,必将导致思想的匮乏和文化创造力的匮乏。而个性化的教学,可以使语言的表达从机械化、模式化的危机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机勃勃的语言春天。

参考文献:

[1]陈文艳.论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2]袁丹.基于学校文化的教师教学个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3]张广录.语文阅读教学现象批判:“共性”对“个性”的吞噬[J].中学语文教学,2016,(2).

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篇7

《智取生辰纲》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传统篇目, 我在教学此文时, 从教学设计到实施过程中, 受益匪浅。特别是王振彦老师《悖入悖出何足称道──“智取生辰纲”性质辩说》提到“我国有句老话:‘少不看《水浒》, 老不看《三国》。’这说法固然失于偏颇, 近乎武断, 但从认识劫夺生辰纲的性质上看, 这句谣谚应该说是得其真义了。也许是我杞人忧天:倘若晁盖、三阮等人的阴魂不散, 借当今不法之徒而还魂, 又有吴用这类点子多的人的蛊惑煽动, 真的去打家劫舍, 杀人越货, 这该是我们的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吧!尤其是在提倡用传统的优秀的伦理道德教育青少年的今天, 对于晁盖等人的此事此举, 就更是不宜一味地盲目颂扬, 而应该作必要的批判分析, 否则, 其消极影响将会给我们带来负面的效应, 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段独到的见解让笔者深刻意识到在传统名篇的教学中应该坚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 联系实际, 给学生以正向的引导。

这篇文章究竟应该怎样去教效果才会更好一些?我打算从一个全新的角度, 结合自己的个性解读以及教学实践, 谈一谈我自己的一点做法。

这个角度新在哪里?具体怎样操作?简单说来, 就是在按照传统的小说教学的模式 (紧扣小说三要素) 的基础上, 设计拓展延伸课, 把“智取生辰纲”作为“抢劫诈骗案”来处理, 以一种与传统价值观反差极大的手段来刺激学生的主观感受, 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现将设计陈述如下, 与同仁们探讨。

教学设计: (关键词:抢劫 诈骗)

一、情境导入

首先, 教师以评书常用的口气引入, 力争开始就创造一种紧张、刺激、充满悬念的气氛。

二、案情追踪

然后, 引导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我一共设计了几个题, 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大家在文中找出标识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工具、作案手段与作案过程的文字。

关于作案时间、地点、人物、工具:

这几点比较简单, 同学们能很快从文中找出来

关于作案手段:

主要就是诈骗 (此处先不说“智取”) , 但又不仅仅是诈骗, 它还带有一些抢劫的因素。这一点, 可以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并且可适当讲明法律上关于抢劫和诈骗的定义。

关于作案过程:

主要是叫同学们复述故事情节。笔者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 特意设计让学生从晁盖等人的视角 (即本文的暗线) 来进行复述。当然, 学生可能说得不很准确, 教师可以叫其他同学起来补充, 并作点拨。

三、公正审判

接下来的工作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那就是让学生们当一回法官, 对晁盖一伙究竟是有罪的还是无罪的作判决。

实践表明, 学生的情绪至此会达到一个顶点。经过紧张激烈的讨论, 教师点评并表明观点:对有罪、两种意见均要给以充分的肯定。为何如此?因为有罪是从法律角度来谈的, 无罪是从道义角度来谈的。那么究竟该从哪一个角度来谈才是合适的, 教师的意见是:《水浒传》是一部小说, 而不是法律书。古往今来, 大概没有人把《水浒传》当成是法律书来读, 我们一直都将其作为一部文艺作品来对待的。我们推崇《水浒》, 我们热爱那些杀富济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好汉, 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义”这一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接着教师 (或指名学生) 可以出示审判书。

四、拓展延伸

至此, 深入研讨:

1.今天若有一伙人抢劫了运钞车, 你或同伴能否像晁盖等那样去惩罚这些坏蛋?当媒体披露贪官、蛀虫的卑劣行径, 你是否有权将其非法所得占为己有或者说将他们杀死? (出示当下“反腐倡廉”的典型案例。)

2. 一部分中学生为了所谓的“哥们义气”, 不讲究原则, 不分青红皂白, 有的竟公然在校园中向别的同学“下暴”, 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这类现象呢?

五、课堂小结

学习这篇小说除感受梁山好汉的正义之美, 还应培养大家的法制观念, 明白“义”与“法”的关系, 学习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分析问题。我无意伤害大家对正义之美的崇尚、膜拜, 只是藉此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去读古典名著, 最好是能尝试着个性化的去解读文学作品, 这实在是能让大家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语文教师不仅担负着知识传授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真正提升其内在的核心素养。“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深信只要求实务真、敢于创新, 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悖入悖出何足称道──“智取生辰纲”性质辩说》王振彦。

语文课堂中的个性化阅读探微 篇8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

新课改以来, 阅读教学要求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 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从而教会学生主动思考、深刻体验、深入感悟、熏陶情感, 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最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显著的提高。

一、沉静思考, 个性品味

安静的环境, 可以促进人们深思。如果在品读文本时有一颗宁静的心, 也必将有助于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获得独特的体验。那么,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沉静思考的环境,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静思默想, 对精心编选的文本进行反复的品味,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品析的过程中体会文本的意义。例如《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 其故事情节非常简单, 但是却蕴含了深刻的意义, 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较好素材。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的意义, 预设了这样的问题:“小小的蚂蚁, 为什么会被称为蚁国的英雄?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 认真思考一下, 然后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这样, 教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 而是让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这些句子, 仔细想一想, 深刻体会小小的蚂蚁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在充分默读以及思考之后, 学生们抓住“迅速扭成一团”这样的关键语句以及相关的短语体会小蚂蚁的献身精神。在这样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 让学生体会“为了种族的延续, 小蚂蚁不怕牺牲”的主题。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热烈的讨论交流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但是沉静的思考却能让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因为, 在沉静的思考中, 学生可以直达文本的深处, 和文本进行心灵之间的充分对话, 真正体会到文本中的深刻含义, 完整地感受文本的独特韵味, 这是直达内心深处的体验。

二、回归本色, 个性感悟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 呼吁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现在有的课堂, 很多时候只注重热闹的形式, 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显然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立足于文本本身的特点, 注重语文人文性的同时, 也要重视其工具性的作用,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个性感悟中教出语文学科的“真滋味”。《维生素C的故事》是一篇科普文章, 在教学科普文章时, 很多教师仅仅是借这些文章给学生传授一些科学知识, 而忽略了语文本来的味道,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品读, 将科学性和语文本味相结合, 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例如, 对于文本题目的解读,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们获得了这样的认识“:维”意思就是“维持”, “生”当然指的就是“生命”, 而“素”, 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物质的构成, 那么我们理解的“维生素”就是维持生命活力的一种物质。然后教师展示显微镜下拍摄的有关图片,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等, 让同学们知道“维生素C”就是水果蔬菜中含有的一种让坏血病不治而愈的物质。这样的探究过程寓教于乐, 不仅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且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不仅注重科学性, 而且注重语文本色的回归, 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获得与众不同的情感感悟, 同时激发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索热情。

三、拓展延伸, 个性激扬

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 因此, 选入教材中的部分文章因为自身的趣味性等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渴望。对于这样的文本, 课内的知识有时并不能满足他们强烈的渴望, 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之外安排一些基于课本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让学生的个性飞扬。《美丽的南沙群岛》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 展示了一个美丽、富饶的魅力海岛形象, 而学生在初步感知文本的过程中, 就对南沙群岛的美丽风景以及丰富的物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文本的学习, 学生并没有得到满足, 还想进一步了解南沙群岛的内容。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鼓励学生们自己搜集一些关于南沙群岛的图片、文字、新闻等资料, 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在课堂展示的时候, 学生们不仅展示了南沙群岛的资料, 还展示了其他自己喜欢的地方, 一个个化身为小导游, 带领大家尽情浏览祖国的壮丽河山。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 例如将故事性强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或者将争论的话题作为主题举行辩论赛等。这样的课外延伸,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让学生的所学得到内化, 同时也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因此, 个性化阅读带来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个性化的阅读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 它所追求的是一种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个性化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过程, 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 张扬学生的个性, 从而让阅读教学因“个性”而激情飞扬, 让语文课堂因个性化教学而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郑福海.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绿色通道[J].教育艺术, 2016 (01) .

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篇9

“个性化阅读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重视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理念, 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出来, 语文课堂变得欢乐, 学生迸发出的智慧有时让教师也吃惊, 不同的体会、不同的解读使语文课枝繁叶茂, 充满生机, 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那么, 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一、将阅读自主权交还给学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言:“导者, 乃千方百计让学生自求得之, 率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自谓也。”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千方百计让学生自求得之”尤为重要。个性化阅读的第一要义是自主阅读, 没有读者的自主, 所谓个性化阅读当然无从谈起。

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 教师不应代替学生分析课文, 而应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 提供一些线索, 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 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 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 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时空, 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

首先, 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新课改课堂上,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 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在个性化阅读中激发兴趣, 体验快乐。其次,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 兴趣爱好不同, 喜欢的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喜欢和同学一起热烈探讨, 有的喜欢自己细细研究品味, 有的喜欢反复吟诵来领悟……教师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 学生就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 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 而不是一种痛苦和无奈。

二、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阅读, 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 建立自己的思想”。每个人的人生经历、经验、文学素养、性格情趣不同, 阅读同一材料会产生不同的体验与想法,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珍视和呵护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保护好他们的阅读热情, 以平等心态和学生交流, 尊重学生的个性, 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 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 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只有这种宽容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个性之花绽放。反之, 教师以师道尊严或标准答案把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拒之门外, 势必熄灭学生智慧的火花, 压制学生的个性潜能, 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的丧失, 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个性化阅读也就不复存在。

尽管有时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作品的原意有距离, 甚至大相径庭, 但正是这种差异才是用心阅读后的真情实感, 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 因为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最真实。如在巴金《海上日出》一文品读教学中, 一个个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自己对日出的理解———日出的景象美和精神美, 但品读到“有云的日子的日出”谈朗读感受时, 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这乌云象征着国民党。我并没有脱口加以否认, 更没有批评他, 而是微笑着说:“你的答案真与众不同!”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 个性化阅读之路会越走越宽阔, 每节课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三、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 要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 以大胆开创性的思维来对文本陈述自己的见解。因为阅读材料只是单一地使用了文字作为符号, 文本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 这些存在于文本中的“未定点”, 其本身就具有一种“召唤结构”。当读者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置于文本之中, 在对文本多角度、有创意的体验感悟中, 将形象思维唤醒而达到多种功能的活跃水平, 进而激活想象、联想、勾连,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体验作品, 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而且可以超越作者的视线, 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 产生创造意义, 甚至使阅读的价值大于写作的价值。

如在教授《咏柳》这首古诗时, 诗人把春风比作一把剪刀, 这把剪刀裁出了细细的、嫩嫩的柳叶, 一副多美的春天的图画。我问学生:“同学们, 在诗人眼里, 春风像剪刀, 裁出了绿叶。在你眼里, 春风像什么呢?”

生1:“春风就像一个榔头, 把冬天里小河中的冰敲碎了, 你们看, 河里的水在流动。”

生2:“春风是一支画笔, 给大地画上了五颜六色的色彩。”

生3:“春风是一个闹钟, 把正在冬眠的小动物都催醒了。”

生4:“春风是一部手机, 打给小燕子, 于是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

多么富有时代感和诗意的语言, 正是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 将诗歌与自己的生活勾连, 才激发出他们这么富有创意和灵性的表达。

四、鼓励学生批判性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头脑里产生的疑问越多, 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因此, 个性化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设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乐于质疑, 从而在思维的闪光处迸射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开大门。教师要提倡学生说“我反对”、“我有不同见解”, 要放下架子, 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 充分尊重学生, 保护他们的求知欲, 允许学生怀疑别人的看法和意见, 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引导他们畅所欲言, 大胆质疑, 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与其让他重复一句正确的话, 还不如试着让他说一句错误的话。

五、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课本的容量毕竟有限, 教师应鼓励学生博览群书, 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相信在领略到个性化阅读的独特魅力之后, 会有更多的学生爱上阅读, 会主动地拓宽阅读视野。这个时候教师该做的是为学生推荐出有质量的课外读物, 指导读书方法。

但是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具有与这个年龄阶段相对应的普遍心理特征, 只有阅读材料与阅读者的水平相一致,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 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选择认为有价值的内容进行阅读, 切忌以成人的理解为学生挑选课外读物, 让原本愉快的阅读瞬间变得令人生厌。我们给予学生阅读自主权, 并不意味着对他们的阅读不闻不问, 实行“有条件地监控”还是必要的, 要让学生远离那些不适宜的读物, 引导学生尽量选择有助于自身成长的读物。

为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师还可不定期地组织一些读书交流活动,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使之成为一种能够坚持的行为。如好书推介会、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成果汇报会;塑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如把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贤士恋书、醉书、迷书、痴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张贴, 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学生想读、乐读和常读, 也可经常把身边耳闻目睹的“读书精英”的事迹和感言说给学生听。

个性阅读产生的体验不管有多么独特, 都必须以文本为基础, 倾听文本的声音。个性化阅读教学要在尊重作者在文本中表现的思想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深入文本, 有自己独到的体验, 形成自己的个性理解, 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 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的能力, 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丁照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

[2]杨应玲.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浅谈.

[3]庄晓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4]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读本.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杨德伦工作室.

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篇10

一、个性化阅读的内涵和原因

(一) 个性化阅读的内涵

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通过高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 对学生个性产生积极影响。这种影响是把尊重学生个性、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作为标志。个性化阅读指向教学智育结果的个性化而不是通常理解的科学性、创造性和探究性阅读。判断个性化阅读的标准是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影响, 包括是否尊重、呵护和引学导生个性, 是否通阅读教学能够满足学生阅读个性等。高中语文课堂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内涵包括自主性、创造性、体验性和批判性, 其中自主性是最基本的特性。

(二) 实施个性化阅读的原因

由于传统的阅读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求, 所以实施高中语文课堂个性化阅读变得势在必行。实施个性化阅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是教学观念落后、缺乏必要的指导等, 具体包括以“教代替学”、以“教师代替学生”的教学观念和忽略阅读准备、阅读方法不科学、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和质量不高, 形成由于阅读结构不合理产生的障碍等。

二、高中语文课堂开展个性化阅读的可行性

主要从两个角度考虑在高中语文课堂开展个性化阅读的可行性。

第一, 现行教材为高中语文课堂开展个性化阅读提供客观条件, 包括课本和读本。一方面是课本, 拿现行课本与试验修订本比较, 我们容易发现, 编排变得更明晰化、合理化了, 其中学生阅读权利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学生进入自主学习和阅读思考的时间也相对更多了。课文前学习重点等提示被删掉了, 这使得学生阅读不受思想和学法束缚, 做到结合运用自己的方式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课文也重新得到了编排, 序列、内容分配更合理和有序了。按文体分类编排单元, 各个单元后面多了相应阅读学习指导。主要在高一高二教材内部进行调整, 首先, 第一册一单元是现当代诗歌, 第二册一单元为现当代散文, 文言文缩减成一单元, 高一和高二文言文作品等量并且课文内容丰富而均衡。学生通过高一的诵鉴诗歌, 提高了自己阅读兴趣形成主动的阅读的好习惯。前四册平均分配文言文, 减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负荷, 改变教材单一性, 为学生文言文学习提供条件。且一向以来的那种证明式的问题, 那种编个圈套让学生钻的提问方式也被改变。课本在课后习题中提出问题的时候, 更多的是呈现出有争议的看法, 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只提供思考范围, 孰是孰非只依靠学生本人去解决和分析。除此以外, 增加了贯穿高一到高三学习的综合性内容, 综合性学习活动配合每个单元学习而进而展开, 比如一些学习戏剧的课后编剧与演剧。这样类似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成功实现高中语文课堂开展个性化阅读, 给予个性化阅读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是提供了16本选修教材, 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内容的选择上也就更为的自由, 束缚更少, 更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总体上来说选修课本中的文章主要有延伸的, 鉴赏的和知识补充的几大类内容。延伸性的一般是指有助于深入探讨的与教科书相关的文章。鉴赏性主要服务与那些热爱文学的、想要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同学, 与此同时还增加了《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新闻阅读与实践》、《中国民俗文化》这类的板块。知识性内容的包括读、写、听、说等方法, 扩展思维的方法等。

第二, 高中生个性初步形成为高中语文课堂开展个性化阅读提供了主观条件。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个性倾向性、性格特征三个方面, 首先是自我意识的增强。高中生不仅自我意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而且内容也丰富和深刻了。

能规划出行为方式和后果, 及时反馈和调整信息, 灵活性极高。其次是个性倾向性明显。他们有明显的需要和动机, 他们的兴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事物发生兴趣, 会习惯于思考, 更多的去关注于其内部规律的运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表面的兴趣方面。最后他们的性格也在逐渐的养成。主要表现在对于突发状况等, 情绪逐渐深沉, 比较稳定, 意志力、行动力都普遍增强。

教材的改革和高中生性格的养成无一不为高中语文课堂开展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条件, 使得语文课堂开展个性化阅读切实可行。开展高中语文课堂开展个性化阅读, 对老师、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老师要注重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和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旁征博引地让学生学以致用,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 学生方面要进行大量的阅读, 培养兴趣, 多参与一些与同学的讨论, 主动的去学习, 养成多思考的好习惯, 对事物要有自己独到见解和体验, 发展自己的思维, 勤于思考, 多做独立并且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阅读, 获得有独特的个性化审美体验, 使得阅读更具生成性、多样性, 进而领会高中语文课堂开展个性化阅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孙雅娟:《浅谈个性化阅读在课堂中的落实》, 《陕西教育 (高教) 》, 2009 (10) :340-341。

[2]唐修太:《语文教师怎样开展个性化阅读》, 《魅力中国》, 2010 (35) :304-305.

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篇11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 语文个性化教学 实践分析

一、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意义

教师语文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师是否愿意采用个性化教学思路来进行教学。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理念是自主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一个和谐、自由和开放的课堂氛围,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并做到多元化教学使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

(一)激发学习兴趣

个性化教学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大胆的演绎,具有开阔的教学思路才能充分拓展教学空间,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如教师在阅读课本范文时,丰盈的感情表达和自然而然的表情流露相得益彰,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文章本身具有的美感,因此而喜欢上语文这门课程。

(二)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化不单是指教学方式上的改变,其重要作用之一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发展规律都有待挖掘,这就需要教师把个性化教学的重点放在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上,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性的学习当中找到乐趣,并愿意在课外时间里对语文知识做大量补进,从而使学生能够热爱语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就相应提高。

(三)促进个性发展

语文教学个性化还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开展个性化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健康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的文化素养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也使得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

(四)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个性化教学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语文个性化教学才算是开展成功。

二、高中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的必然途径

高中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集中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師是指导学生进行正确思考和学习的关键因素,教学个性化必须由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和个性来体现,所以教师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势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内容较单一,而教材既然被选用,其中的个性特点需待挖掘,而不是片面性地将其忽略,每篇课文的风格自然有作者创作的初衷和隐含在文章里更为深层次的个性涵义,所以教师要学会如何利用教材,在教材的学习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诸方面才能。

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其一是语文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性质所体现的人文情怀,其二就是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创造性教学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方面上有所创新,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在学生的差异性特点上因材施教。

三、个性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学习内容丰富且目标逐渐上升至生命价值的教学过程。学生在最初的语文学习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掌握扎实,其次是认知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最后则是对语文目标崇高的定位,对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的培养,审美观念,品德修养的培育,只有将语文教学崇高的目标坚持到底,才能真正发挥语文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还偏向单一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留意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料和素材,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加以利用,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在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起到的关键作用,从而拓展了语文的教学空间。

(三)教学方法

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范围扩大。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同样也需辅助以多媒体的运用。比如在高中语文文学作品赏析中,许多小说类的文章,学生只是在看故事情节,并未能真正体会其中所传达出来的韵味,这就需要一些影像放映,文学改编而成的电影让学生们在学习文学作品的同时,深入其境的感受文章传达的内容。这样在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中,使得在语文教学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优化了语文的课堂教学。

(四)教学过程

语文知识的学习其实是一项主动性极强的学习,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去领会语文素养能带来自我修养的提升,以及对语文涵养的需求愿望,这样在学习当中,学生处于愿意去学,愿意增益的自主性地位,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思考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越是需要更多的知识来补充,以此形成一个学习的良好循环,这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即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四、结束语

一个具有良好修养和品德高尚的语文老师,必是知识素养丰富的人。语文教学中需要多方面能力素养的教师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而语文教学中对这些能力素养的要求也成为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努力和前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宁志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策略研究[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江西卷)[C].2013.

[2]陈伟.新时期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9.

[3]陈晔.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刘琢.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与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08.

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篇12

从根本上来讲,个性化教学就是量体裁衣、量身定做,通过不同路径从学生个体特征出发,进而达成目标。个性化教学最鲜明的特点即为“尊重个体、发展个性”。

个性化教学具有三大作用:第一,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原因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确保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因而素质教育也可被理解成培养自由人格的个性化教育;第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一点与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尊重个体、发展个性”完全契合;第三,促进老师个性发展,即为老师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能够站在学生层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以此真正践行课堂教学个性化,那么老师的个人素养、个性特征也会得到一定提升。

二、论述现阶段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现状

1. 教学方式单一无趣

特殊教育学校与一般学校全然不同,特殊学校内部的学生皆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或生理缺陷,甚至智力残障,所以语文教学更应具备针对性。但现实情况是,不少特殊教育学校并没有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没有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接受情况,整个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趣,既不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妨碍了这些智力缺陷学生的语文学习进程,造成他们无法获得基本语文知识的恶劣后果。

2. 教学内容滞留文本

不论是哪一类学校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绝对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核心。特殊教育学校的部分语文老师教学态度不端正,陷入依照文本读课文、讲课文的尴尬境地,或鼓动智障学生机械重复所学的文本内容,使得整个语文教学内容滞留在文本层面;有些老师完全不顾学生需求,教学过于随意、盲目,对语文文本内容没有做出整合与修整,智障学生无法理解完全文本化的语文内容,导致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三、个性化教学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1. 依据学生实况,制订教学目标

智障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个体之间定然存在不同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表现在学习速度、理解层次、学习适应力、兴趣经验等多个方面,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语文老师在制订语文目标时,也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出有层次、有个性的课堂教学目标。比如,同样一篇语文短文,对理解能力强、情感细腻的学生就多设计一些“情感分析、理解深度”的教学目标,对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就多设计“朗诵、背诵”的教学目标,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多设计“识字、应用”的目标,确保每一位智障学生都能“有所达、有所得”。

2. 采用差异教学,重视个体训练

特殊教育的语文教材内容难度较小,但因学生存在智力问题,所以在学习时依旧困难重重,因而语文老师须对教材内容进行组织整合,将一大节、一大单元内容转化为小节内容,采用差异教学的手段,重视智障学生个体的教授与训练。比如,老师准备讲授一篇新文章时,可以将整个文章细化为生字识别、段落诵读、文意理解、情感把握以及主旨总结等多个步骤,然后依照学生个体特征采用差异教学手段,重视学生个体的训练与指导,老师只需在一旁引导指正,真正彰显差异教学价值功用,体现个性化教学的独特魅力。

3. 多元教学方式,保持学习热情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独特性,语文老师更应格外重视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层次水平创建出一些极为有益的教学方式,并将语文知识与教学方式进行糅合,让学生在新颖且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中获取语文知识,巧妙运用语文教学方式改善整个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4. 重视师生交流,实现个别指导

除了以上三点内容以外,语文老师还应认识到师生交流的重要性,因为个性化教学价值的实现需要老师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困难进行个别指导,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与资源。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实时观察班级学生的动态表现,根据他们的动作行为猜想缘由,然后据此提供具有价值意义的帮助,在个别指导中深化个性化教学的目标要求与价值意义。

5. 针对学生个体,有效诊断评价

个性化教学中的最后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即为针对学生个体、有效诊断评价,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诊断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与指导,升华个性化教学价值。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中的智障学生来说,老师还须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放大这些智障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老师的赞许和认同中更好地学习、进步与发展。

语文学科在特殊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要,对整个智障学生群体也意义重大,智障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认知社会、了解世界,掌握更多的文字、词句,对于提升他们基本的语言交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个性化教学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摘要: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个性化教学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取得了可观成效,为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进步发展带来了福音。概述了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内涵与特点,论述了现阶段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现状,重点探究个性化教学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提升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智障学生进步发展。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特殊教育,语文学科,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晶状体超声乳化下一篇:强夯加固地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