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脉冲

2024-10-21

超声脉冲(共3篇)

超声脉冲 篇1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黏膜肠上皮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1]。在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特别是我国拥有灿烂的饮食文化,暴饮暴食或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或浓茶烈酒更是经常,辛辣刺激性食物都是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2]生活过于忙碌,不能诗意的生活胃炎患者不断上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生活健康和生命安全,本研究主要探讨观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为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3]。选择本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科学统计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超声脉冲电导穴位给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均分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人。其中实验组中男性26人,女性19人,年龄范围在39到72岁,平均年龄(59.1±1.64)岁,平均病程(5.2±1.4)年。对照组45人中男性27人,女性18人,年龄范围在44到75岁,平均年龄(60.3±1.35)岁,平均病程(4.9±1.6)年。本研究在研究之前经过患者及患者家人的同意才进行的,所有患者经过医院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并确定这些患者并没有其他疾病和心理疾病[4~6]。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超声脉冲电导穴位给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并没有存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分组以后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经超声脉冲电导经皮给药法治疗,药贴在相应的穴位,超声脉冲电导每天两次,30分钟/次。治疗结束后再用药贴在相应的位置5个小时,同时使用抑酸药物。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促消化、减小胃胀气、抑酸等处理。两组患者的治疗均为5天,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腹痛、上腹胀、反酸等情况,并且对这些患者进行2个月的随方调查,观察有无复发情况。

1.3 效果判定

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种情况,显效是2天后,患者临床体征基本消失或改善,上腹痛、上腹胀、反酸等情况有所缓解。有效情况为患者临床体征基正趋于好转,3到5天内上腹痛、上腹胀、反酸等情况正在恢复中。无效是这些情况没有好转,甚至还在恶化。总有效为显效加上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结语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7]。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为上腹痛、上腹胀、反酸等情况,在传统的治疗中,一般就是针对这些临床症状进行一一治疗,帮助患者促进消化、减小胃胀气、抑酸,但很多时候在进行治疗后并不能对病症根除,容易反复发作。本研究主要引进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胃炎,在研究数据中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77.78%[8]。

根据本文所述,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胃炎时有利于改善其状况,可以明显提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9]。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咋还能够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为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科学统计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超声脉冲电导穴位给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胃炎时有利于改善其状况,可以明显提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超声脉冲电导,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超声脉冲 篇2

在电镀行业,镀铜层常作为镀镍、镀锡、镀铬、镀银和镀金的底层,以提高基体金属与表面镀层的结合力和镀层的防腐蚀性能。然而,电镀铜溶液经过长时间使用后由于不能满足要求而成为废液,如果不经处理排放,不但严重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大量铜资源的浪费。电解法[1,2]是一种回收电镀废液中重金属的有效方法。目前,电解法大多采用直流电源,由于直流电解受扩散极限电流密度限制而无法提高产率[3],因此本实验采用超声脉冲电解法,系统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铜离子回收率的影响,并对所制得铜粉进行了表征,以期为实现其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1 实验

1.1 实验水样

采用酸性硫酸盐光亮电镀铜后的废液,其中铜离子的质量浓度为6.87g/L(铜离子质量浓度根据GB7474-87测定)。

1.2 原理

电解法回收铜粉采用高度抛光的不锈钢作阴极,石墨作阳极。在脉冲电流作用下,阴极反应式为:

Cu2++2e-→Cu Eundefined=0.34V

2H++2e-→H2↑ Eundefined=0V

阳极反应式为:

undefined

由于Eundefined>Eundefined,因此在阴极表面Cu较H2先析出,保证了反应的可行性。

1.3 方法

实验前,先将电极材料碱洗除油、酸洗。分别研究电流密度、占空比、频率、温度等因素对铜粉回收率的影响。实验总时间为120min,每隔15min记录电流、槽压,同时取样1次。将回收的铜粉置于一定浓度的苯并三氮唑溶液中处理20min,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于60℃干燥2h,待用。

1.4 粉体表征

采用日本D max/RB X射线衍射仪测定粉体的结构及物相组成,采用日本电子公司的JSM-636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形貌。

2 分析与讨论

2.1 各因素对铜离子回收率的影响

2.1.1 电流密度

实验中,固定脉冲电源占空比为40%,频率为1000Hz、电镀废液温度为30℃、超声功率为640W。图1为电流密度(333A/m2、500A/m2、667A/m2、833A/m2、1000A/m2、1167A/m2)对铜离子回收率的影响。图2为不同电流密度下电镀废液中铜离子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由图1可见,在使用脉冲电源处理含铜废水时,电流密度对铜离子的回收率有很大影响,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铜离子回收率不断增加。根据法拉第第一定律[4]可知,在电极两相交界处发生电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与通过的电量成正比:

W=k Q=kIt (1)

式中:Q为通过的电量(C);k为单位电量溶解的元素克数,即元素的电化学当量(g/C);I为电流强度(A);t为电流通过的时间(s)。由式(1)可知,在一定的电解时间下,阴极析出金属的物质的量与电流强度成正比。而阴极的电流密度是单位阴极上的电流强度,因此,阴极电流密度越高,沉积的铜越多,回收率越高。

由图2可知,当电流密度一定时,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Cu2+质量浓度先快速下降,90min以后变化不大。进一步分析图2可知,电流密度越大,溶液中铜离子质量浓度下降的速度越快,即铜粉在阴极上的沉积速度越快:

m=(w/(96500 n))it (2)

式中:m为沉积的量;w为金属原子量;i为电流密度;n为金属离子所带电荷;t为沉积时间。可见,金属的沉积速度与电流密度成正比。同时根据电解原理,电流密度不仅决定沉积速率,而且对沉积过程和晶体的形核、长大速率均有很大影响,其中形核速率N与电流密度i和阳离子浓度c之间有以下关系:

N=a+b·lg(i/c)

在直流电解制粉过程中,电流密度主要影响晶体的形核速率,存在随电流密度增大粉末粒度降低的规律。但文献[5]指出,在引入超声之后,电流密度增大的同时粉末粒度也增大,与直流电解时的规律相反。本实验也发现随电流密度的增大粉体颗粒变粗的现象。因此,电解过程中电流密度不是越大越好,推荐电流密度以1000A/m2较优。

2.1.2 占空比

图3为其它条件不变、固定电流密度为1000A/m2时占空比(30%、40%、50%、60%)对铜离子回收率的影响。图4为不同占空比下电镀废液中铜离子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由图3可知,随着占空比的增大,铜离子回收率先增大后略有减小。当占空比为50%时,铜离子回收率达到最大,为97.56%。分析图4可见,在相同电解时间下,随着占空比的增大,溶液中铜离子质量浓度降低。在电解初期,占空比为50%和60%的铜离子沉积速度明显较占空比为30%的快,这是因为占空比越大,导通时间就越长,并且电解初期阴极附近的浓差极化作用不是很明显,均在一定的脉冲电解时间内,占空比越大,沉积的铜越多,沉积速率越大。但是占空比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电解,其原因在于:当占空比过大时,即导通时间过长,脉冲电源电解与普通直流电源电解相近,未能有效克服浓差极化;而当占空比过小时,在关断时间里,电解槽相当于是一个原电池,电解时的阴极刚好是原电池时的阳极,从而新析出的金属铜发生逆反应(Cu=Cu2++2e),由于正逆反应同时进行,铜离子质量浓度将会达到一个平衡值[6],不能进一步下降。因此占空比应有一个最佳值,在本实验条件下选择占空比50%为较优值。

2.1.3 脉冲频率

图5为温度和超声功率不变、固定电流密度为1000A/m2、占空比为50%时脉冲频率(500Hz、1000Hz、2000Hz)对铜离子回收率的影响。图6为不同脉冲频率下电镀废液中铜离子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由图5和图6可知,在使用脉冲电源电解含铜废水时,脉冲频率对铜离子回收率的影响不大。在相同脉冲频率下,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溶液中铜离子质量浓度先快速下降,在90min后趋于平缓。在上述3组实验中,脉冲电源频率选择1000Hz时铜的回收效果较好。

2.1.4 温度

图7为固定电流密度为1000A/m2、占空比为50%、脉冲频率为1000Hz、超声功率为640W时温度(20℃、30℃、40℃、50℃)对铜离子回收率的影响。图8为不同温度下电镀废液中铜离子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从图7和图8可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铜离子的回收率增加,铜离子在阴极上沉积的速率加快。这是因为温度升高,离子的扩散系数变大,扩散层厚度有所降低,因此,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电流效率。但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电解液中铜离子的迁移速度和扩散速度也加快,阴极附近离子的浓差极化作用减小,从而使晶粒长大速度加快,铜粉粒度增大。因此,反应选择的温度不宜过高,以40℃左右为宜。

2.1.5 超声功率

图9为固定电流密度1000A/m2、占空比50%、脉冲频率1000Hz、温度40℃时超声功率(560W、640W、720W)对铜离子回收率的影响。图10为不同超声功率下电镀废液中铜离子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由图9和图10可知,超声的引入有利于电解过程,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铜离子的回收率也不断增大。这是因为超声在溶液中的振动会产生空化泡,这些空化泡崩溃时会产生巨大的压力或射流,即空化作用。而超声对铜电化学过程速率的影响主要是由超声的空化效应引起的,空化效应的强度随超声功率的增大而加强[7]。同时超声的剧烈搅拌可以使扩散层厚度减小并接近电极表面,浓度梯度被破坏,电解物质的转移速度加快,更多的离子在阴极表面放电,从而加速了金属的沉积速度,增大了电流密度的极限。

综述所述,本实验推荐较优的铜离子回收工艺为:电流密度1000A/m2、占空比50%、脉冲频率1000Hz、温度40℃、超声功率640W。在此工艺下铜离子的回收率达到98.75%。

2.2 电解回收所得铜粉的SEM和XRD分析

图11和图12分别为根据推荐工艺所得铜粉的SEM图和XRD图。由图11可知,电解法制备的超细铜粉基本上呈枝晶状结构。枝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一定工艺条件下,电结晶形成初次等轴晶,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电结晶核心沿一定方向择优选择生长,最后形成树枝状结构[8],另外,也可能是当电流密度达到极限时,阴极表面附近的溶液中缺乏放电离子,只有放电离子能达到的部分晶面才能继续生长,而另一部分晶面却被钝化,从而形成了枝晶。

由图12可以看出,(111)、(200)、(220)对应铜的3个特征峰,峰的位置和强度与标准卡片4-836一致,此外没有发现其它物质的峰。

2.3 表面活性剂对回收所得铜粉形貌的影响

由以上分析可知所回收的铜粉为枝晶状,但在有些应用场合希望铜粉为球形或近球形,因此本实验进一步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粉体形貌的影响。

图13为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后所得铜粉的SEM图。与图11相比,铜粉的形貌由枝晶状转变为类球形,这可能是因为在铜粉形成初期,表面活性剂吸附在铜粉表面,形成了一层单分子膜,使微粒带有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形成了电能障[9],同时也阻止了阴极表面粉末之间的团聚和放电离子在铜粉表面的生长,因此加入表面活性后铜粉长成了类球形。

3 结论

(1)各因素对铜离子回收率的影响规律不同。随着电流密度、温度、超声功率的增大,铜离子回收率增大;随着占空比的增大,铜离子回收率先增加再降低;而脉冲频率对铜离子回收率的影响不大。

(2)推荐较优的铜离子回收工艺为:电流密度1000A/m2、占空比50%、脉冲频率1000Hz、温度40℃、超声功率640W。在此工艺下铜离子的回收率达到98.75%,所回收的铜粉呈枝晶状结构。

(3)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可以使铜粉由枝晶状转变成类球形。

参考文献

[1]Chen Weiping(陈维平),Wang Mei(王眉),Yang Chao(杨超),et al.Research development of preparing metal nano-powders by electrolysis(电解方法制备纳米金属粉末的研究进展)[J].Mater Rev(材料导报),2007,21(12):79

[2]Guo Rendong(郭仁东),Wu Hao(吴昊),Zhang Xiaoying(张晓颖).Research of treat ment method to high thickness con-taining copper ion wastewater(高浓度含铜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J].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当代化工),2004,33(5):280

[3]Lu Daorong(鲁道荣),He Jianpo(何建波),Li Xueliang(李学良),et al.Study on making pure copper by pulse electrolysis with high current density(高电流密度脉冲电解制备纯铜的研究)[J].Nonferrous Metals(有色金属),2002(5):11

[4]安成强,崔作兴,郝建军.电镀三废治理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39

[5]Wang Juxiang(王菊香),Zhao Xun(赵恂),Pan Jin(潘进),et al.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metallic powder by ultrasonic e-lectrolysis(超声电解法制备超细金属粉的研究)[J].MaterSci Eng(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18(4):70

[6]Zhang Shaofeng(张少峰).Removal of lead and nickel from wastewater by electrodeposition on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des(三维电极电沉积去除废水中重金属铅和镍)[D].Beijing(北京):Tsinghua University(清华大学),2003

[7]Xu Wenlin(许文林),Li Min(李敏),Fu Xianglin(傅相林),et al.Effect of ultrasonic power on the processing rate of cop-per electrodeposition(超声功率对电化学沉积铜过程速率的影响)[J].Appl Acoustics(应用声学),2007,26(2):125

[8]Xu Ruidong(徐瑞东),Chang Shiying(常仕英),Guo Zhongcheng(郭忠诚).Study on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of ultrafine copper powder prepared by electrolytic method(电解法制备超细铜粉的工艺及性能研究)[J].Electronics Process Techn(电子工艺技术),2006,27(6):355

超声脉冲 篇3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室功能,Tei指数,组织多普勒,2型糖尿病

Tei指数是1995年由Tei等[1]提出的一种综合评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指标,它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测量简便、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传统Tei指数测量是利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描记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及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频谱进行有关参数的测量。本研究除了采用传统的方法测量外,还同时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记录二尖瓣房室环心肌运动频谱来测量Tei指数,并探讨其与传统测量方法所得结果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左室Tei指数在糖尿病各组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糖尿病左心室功能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组(糖尿病组):于我院特病门诊体检患者中选取2型DM患者80例,均符合1999年WHO提出的2型DM诊断及分型标准,经病史、体检、化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除外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者。无并发症为糖尿病1组(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42~61岁,平均(45.60±10.40)岁。伴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或微量蛋白尿)为糖尿病2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9~60岁,平均(43.39±8.45)岁。B组(对照组):健康志愿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1~56岁,平均(44.60±8.85)岁;均无DM、高血压病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血压、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正常。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超声检查时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1.2.1 仪器

应用GE System 5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经胸探头频率为2.5~5.0 MHz。

1.2.2 方法

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方法分别取得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和收缩期主动脉瓣口血流频谱,测量E峰、A峰速度、E/A比值、A峰结束至下一E峰起始时间(a)及左室射血时间(b),(a-b)代表等容收缩期(ICT)与等容舒张期(IRT)之和,b代表心室射血时间(ET),PW-Tei指数=(a-b)/b。再将系统设置于彩色TDI速度脉冲方式,取心尖四腔切面,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前叶与二尖瓣环连接处,记录二尖瓣环的运动频谱,记录速度均为100 mm/s。测量收缩期Sa波的峰速度VSa、舒张早期Ea波的峰速度VEa和舒张晚期Aa波的峰速度VAa,并测量Aa波终末至下一Ea波起始的间期(a')及Sa波的起止间期(b'),a'-b'代表ICT与IRT之和,TDI-Tei=(a'-b')/b',为尽量减小心率波动的影响,a、b及a'、b'均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TDI与传统脉冲多普勒测得的Tei指数之间的关系采用直线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测量Tei指数的比较

将糖尿病组和对照者组合并,组织多普勒Tei指数与脉冲多普勒Tei指数结果分别为(0.61±0.25)、(0.63±0.26),进行方差分析,两者之间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结果具有相关性(r=0.81,P<0.01)。

2.2 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1、2组的各参数间的比较

糖尿病1组与正常对照组Tei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2组与正常对照组Tei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1、2组Ea、Ea/Aa值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Sa值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糖尿病2组EF值减小(P<0.05)。其他超声心动图结果见表1。

(±s)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Tei指数是等容时间的总和(包括ICT与IRT)与ET的比值,Tei指数的变量ICT、IRT和ET均为心动周期中非常重要的时相,尤其是ICT和IRT两个时相,为ATP的利用和Ca2+的内流与外流发生的时相,它们影响着心肌氧气供需和收缩舒张功能。实际上,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往往相伴而行,综合评价心脏功能更加合理[1]。Tei指数能够综合评价心脏整体功能,且在成人中保持相对稳定,不受年龄、心率、心室几何形态、心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影响[2]。近几年[3,4,5],许多学者应用Tei指数对不同疾病进行心功能评价,充分证实了Tei指数综合评价心脏整体功能的优越性和可靠性。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用传统方法测量Tei指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同时测量二尖瓣口血流终末至起始的间期与射血时间,在生理情况下心率发生波动时,Tei指数并非十分可靠。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通过频谱形式实时显示心肌运动的方向和速度[6],直接获得心肌运动的速度及时间信息,可同时评估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并能在同一周期测量ICT、IRT与ET,因而可降低心率波动带来的不准确性,其测量也较传统方法更为快捷。本研究对组织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性研究显示,两种方法测量Tei指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Tei指数是对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的拓展。

上一篇: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刍论下一篇: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