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频脉冲

2024-07-16

超低频脉冲(通用7篇)

超低频脉冲 篇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是临床解决起来较为困难的问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大多采用缓解症状等对症疗法, 但效果不理想。理想的治疗方法应具备减轻症状和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的客观功能性 (如电生理) 等指标。超低频脉冲疗法是根据我国传统的中医经络学原理, 并与现代电子毫米波和电脉冲技术相结合, 对人体相应穴位进行照射和电刺激, 促进微循环得以改善临床症状, 是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12~2010—07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 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治疗组年龄31~78岁, 糖尿病平均病程7~8年。对照组年龄34~79岁, 糖尿病平均病程8~10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血糖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入选条件: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 (DM) 诊断标准。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末端麻木、疼痛或发凉等感觉异常症状, 四肢多普勒检查提示深浅感觉减退, 震动感觉减弱, 排除严重的肝、肾和心脏病变, 并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神经病变。

1.2 治疗方法

入院患者均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胰岛素类似物 (诺和锐30) 皮下注射控制血糖, 治疗组加用北京产WLTY—2000型伟力电脑糖尿病治疗仪治疗, 选用超低频脉冲刺激9个有效穴位:肺俞、胰俞、脾俞、中脘、关元、鱼际、太溪、足三里 (右) 、涌泉 (左, 为公共穴) , 调节间断工作频率, 达到最佳疗效, 每日一次, 治疗脉冲频率1Hz。毫米波照射频率:36GHz。治疗时间:每穴位4min, 8路自动切换, 共计时32min。穴位参数的设定为超低频脉冲治疗, 20d为1疗程。实验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显效:在接受治疗后主观症状 (如麻木、针刺灼热、踏棉垫感或四肢自发性疼痛等) 明显减轻或效失。有效:上述症状有改善或在增加疗程的情况下显效。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或继续发展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i2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护理

3.1 操作前护理

(1) 心理护理: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糖尿病治疗仪的性能、目的和注意事项, 使其解除紧张心理, 以取得病人的配合和提高效率。 (2) 皮肤的准备:治疗前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 保持皮肤穴位的清洁, 一般以75%的酒精消毒穴位处并充分湿润, 以达到电极片与皮肤紧贴, 提高疗效。 (3) 密切观察:根据病人的耐受力选择强度, 治疗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感觉, 询问病人治疗穴位皮肤的感觉及时调整。治疗完成后, 取下电极片, 并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 如发现异常, 向医生汇报, 以便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本研究治疗中未见明显异常。

3.2 操作后护理

(1) 电极板的保护:每次治疗完成后, 电极板要贴于特制的光面纸上, 以免粘上碎屑影响疗效和电极板的寿命。 (2)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 告知引起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经常与患者交流, 时刻掌握患者治疗前后的感觉及症状的缓解程度。指导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坚持以饮食和运动疗法为基础的合理治疗, 定期自我监测血糖, 提高自我控制疾病的方法及能力,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4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糖尿病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其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在糖尿病诊断10年内常有明显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的发生。有近60%~90%的患者通过神经功能检查, 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DP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几年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代谢异常及血管损害对DPN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1]。因此治疗的关键是疏通微循环, 增加血流量, 提高神经组织的血供和氧供[2]。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前提下, 应用超低频脉冲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 与对照组6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低频脉冲疗法刺激人体有效穴位, 通过神经体液、经络等途径从而起到调节人体免疫能力, 调整内分泌功能, 增强细胞的代谢, 改善机体微循环及增加胶原蛋白的合成, 有效改善高血糖引起的感觉异常、皮肤瘙痒、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 对糖尿病病人的微血管病变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与此同时, 其能够促进神经细胞传导和再生, 对缓解和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有一定的疗效。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管及代谢因素有关。在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基础上多种因素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等) 相互影响, 造成微血管内皮细胞不光滑、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 导致周围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生长因子缺乏而引发神经病变。此外高血糖还可以使山梨醇、果糖在神经细胞中大量堆积, 导致钠钾泵活性下降, 造成神经细胞的功能障碍。近年大量临床研究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氧化应激的增加、内皮功能异常及神经组织的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3]。因此, 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基础。本实验组治疗主要是通过给予穴位治疗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的血液灌注, 改善患者末梢循环的血流状况, 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操作方法比较方便, 疗效较显著, 大多患者能够承受, 且无任何副作用。因此, 超低频脉冲疗法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和护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低频脉冲疗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

参考文献

[1]胡绍文, 郭瑞林.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 227

[2]刘晓颍, 汪洪波, 李忠华.电脑糖尿病治疗仪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128例体会[J].黑龙江医学, 2004, (8) :98

[3]Hirai A, Yasuda H, Joko M, et al.Evaluation of diabeticneuropathy through the quantitation of cutaneous nerves[J].JNeurol Sci, 2000, 172 (1) :55-62

低频脉冲电用于产后催乳效果观察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201 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326例, 年龄20~41岁, 营养状况良好, 均为单胎足月活产, 无妊娠合并症。产前未发现乳腺疾病, 无乳腺手术史, 无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精神病史等禁忌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163例。观察组经阴道分娩115例 (70.6%) , 剖宫产48例 (29.4%) 。对照组经阴道分娩117例 (71.8%) , 剖宫产46例 (28.2%) 。两组产妇年龄、营养状况大体一致。

1.2催乳方法

两组产妇均给传统产后饮食。观察组产后1小时, 根据医嘱予SOKO 900Ⅰ型治疗仪 (北京海龙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低频脉冲电治疗。产妇取平卧位, 操作者将乳腺形状电极片的黑色电极面涂以导电膏, 避开乳头, 分别置于产妇两侧乳房, 予束腹带固定电极片, 打开电源, 选择催乳处方, 逐渐调节左右通道的能量至产妇能耐受为度, 每次60分钟, 每日1次, 连续3天。嘱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 按需哺乳。

1.3 观察指标

(1) 泌乳始动:乳房充盈, 乳胀明显, 乳腺管通畅, 挤压乳晕见较多乳汁顺利排出。 (2) 在不添加其他食物和饮料的情况下, 新生儿出生后第1个24小时有1次小便, 第2个24小时有2次小便, 第3天以后每日排尿达6次以上, 即为乳汁充足;否则为乳汁不足。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泌乳始动情况比较 (表1)

观察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较早,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 8.5 3, P<0.01) 。

2.2 两组产后泌乳量比较 (表2)

观察组产后3天内泌乳量充足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研究发现, 新生儿胃容量在出生后第1天约6ml, 第2天约12ml, 所以生后前两天不需要过多的乳量即可满足身体需要。过量添加代乳品, 增大新生儿胃容积, 需乳量增多, 导致新生儿胃肠功能紊乱、体重增长过快, 甚至肥胖, 长大后易发生2型糖尿病。纯母乳喂养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益。产妇早期泌乳和足够的乳量是保障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1]。

由于孕期乳汁储备不足、分娩期体力消耗、产后缺乏有效刺激等, 常造成产妇产后乳汁分泌不足, 甚至无乳。“产后三日无奶”的错误传统思想, 影响产妇及其家属, 导致母乳喂养的主观能动性差, 哺乳稍有困难或婴儿哭闹, 即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人工喂养, 导致新生儿对母乳的需求降低, 吸吮乳头的次数及时间明显减少。乳头缺乏有效的吸吮刺激, 使腺垂体催乳素的释放减少, 乳汁分泌延迟, 乳汁分泌量少。部分新生儿因习惯奶瓶奶嘴喂养, 而不认可产妇乳房, 甚至造成产妇乳腺管阻塞, 严重影响纯母乳喂养的有效率及成功率。

近年来我院为达到“爱婴医院”标准, 制订了有关母乳喂养的具体规定, 针对住院分娩纯母乳喂养率不高的问题, 积极寻找原因, 探讨促进纯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 其中把促进乳汁分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保证新生儿安全, 在纯母乳喂养3天后乳汁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的情况下, 可添加适量配方乳。观察一年来运用低频脉冲电治疗催乳效果, 低频脉冲电按摩乳房及提拉乳头的运动, 像婴儿的吸吮动作, 刺激乳房引起乳房神经肌肉的兴奋。来自乳头的感觉信号传导至下丘脑, 通过抑制下丘脑分泌的多巴胺及其他催乳激素抑制因子, 使腺垂体催乳激素成脉冲式释放, 促进乳汁分泌[2]。同时, 低频脉冲电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使乳腺管通畅, 顺利排出乳汁。低频脉冲电治疗解决了婴儿吸吮不够的难题, 可达到“早刺激, 早开奶”, 使泌乳时间提前, 促进乳汁分泌, 为纯母乳喂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本文结果显示, 在常规饮食基础上应用低频脉冲电进行产后催乳可提早泌乳始动时间、增加乳汁分泌量。

摘要:目的 了解低频脉冲电用于产后催乳的效果。方法 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3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136例。两组产妇均给传统产后饮食。观察组产后1小时应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催乳治疗, 每次60分钟, 每日1次, 连续3天。产后第一、第二、第三个24小时评定催乳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乳汁分泌量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频脉冲电治疗用于产后催乳效果好, 安全、方便。

关键词:低频脉冲电治疗,产后催乳,泌乳始动时间,乳汁分泌量

参考文献

[1]周霞.缩宫素滴鼻联合葱水湿热敷乳房促进产后早泌乳[J].护理学杂志 (外科版) , 2006, 21 (16) :7.

低频脉冲负压按摩治疗仪的研制 篇3

关键词:低频脉冲,负压,治疗仪

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1 低频脉冲电流使用及按摩治疗仪的现状

(1) 低频脉冲电流对人体的疾病有多种治疗作用, 目前在医疗界, 众多基于电刺激的疗法的治疗仪已被广泛应用。由于其操作简单, 并且安全可靠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2) 近几年来, 我国中医医疗器械的整体运作情况比较稳定, 对于中医医疗器械的研发也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并且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 预防医学和预防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 部分中医医疗保健器械外观较小、使用方便、操作安全, 如:简易吸气罐、多功能拔罐器等, 这类医疗器械为慢性病患者在家就能提供持续方便的治疗, 因此被很多家庭选择用作家用保健医疗器械。

1.2 研究的意义

近几年来, 世界人口急速增长, 我国人口结构正呈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并且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 出现了大量亚健康人群和各种职业病。例如腰、椎、肩、颈痛等。面对这些疾病的出现, 越来越多人选择购买物理治疗的器械进行保健、治疗和康复。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 老年疾病的监护已经变得十分重要, 大量亚健康人群以及职业病的出现已经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鉴于低频电流对人体有着多种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并且低频脉冲负压按摩治疗仪可在罐体内部提供持续恒定负压或提供脉动负压, 负压大小均可调节, 用户可根据医疗保健的需要自行选择负压的模式和压力的大小, 进行负压按摩。因此我们利用低频脉冲并结合负压, 开发一种新型的低频脉冲负压按摩治疗仪。

低频脉冲负压按摩治疗仪是利用低频率、低电压、小电流以及可调节的负压将现代科技与中医传统按摩、针灸和拔罐疗法结合在一起, 首次实现了集负压按摩与电针灸疗法于一体的新疗法。目前, 穴位疗法在继承发扬、推陈出新的基础上, 已经赋予了新的内容, 成为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现代穴位疗法, 它包括在传统针刺疗法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许多新的施术疗法, 如穴位激光照顾疗法、穴位电离子透入疗法、穴位声波电针疗法、穴位磁疗法等。在现代生活中治疗仪与中医穴位疗法紧密相连, 被广为应用。拔罐疗法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用来拔罐的产品种类很多, 如简易吸气罐是用空玻璃瓶制成, 用明火制造负压, 使用麻烦、不安全;减压治疗器是在罐底部钻孔加入轮胎气嘴, 用手拧螺幅产生负压;多功能拔罐器是使用真空枪手动抽气产生负压, 以上这些用于拔罐疗法的产品都有功能单一、操作参数模糊等缺点。低频电流应用于医学领域已有一百余年历史。随着低频电流生理学、临床医学和治疗技术研究领域的进展, 低频电疗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外应用低频电治疗疾病达八十余种, 涉及到神经、肌肉、骨关节、外周血管、呼吸、泌尿、睡眠等各系统疾病。如今, 临床上经常使用电针灸和拔罐疗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适用病症包括:哮喘、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肢体扭挫伤、软组织劳损、失眠等, 此种疗法对于以上病症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但由于医疗设置的限制, 这些治疗都是电针灸和拔罐疗法分开进行的。因此, 低频脉冲负压按摩治疗仪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低频脉冲负压按摩治疗仪研制的技术路线

控制电路要进行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并制作出硬件, 要求完成单片机外部存储器、键盘电路、显示电路及相应软件设计, 从而实现仪器对治疗电路输出刺激波形的控制和显示。单片机控制单元主要是用于控制波形的选择控制, 它包括显示单元和键盘控制单元。

负压控制上, 采用真空泵产生负压, 开始工作时, 对真空泵通电启动, 单片机通过压力传感器对压力进行检测, 然后对真空阀进行控制, 使压力维持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 当负压达到设定值时, 程序启动电磁阀工作, 此时, 加压力的作用, 就起到了按摩的作用。为了加大强度和疗效, 我们在系统中增加了气压机, 电磁换向阀, 对作用力进行检测。设备运行中, 当单片机控制系统检测的力大于设定力时, 换向阀换向, 当达到设定时间时, 换向阀再换向, 进行下一次的循环操作。对电针灸功能的设计上, 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两部分:治疗电路和控制电路。治疗电路要求以时基集成电路555为主要器件, 设计多种针灸刺激波形的发生电路, 脉冲序列具备四种模式:等间隔连续脉冲、断续波脉冲、疏密波脉冲、幅度调制脉冲。罐体内部的压力使用传感器进行检测, 总体上利用单片机进行控制, 对参数进行检测, 自动调节和控制, 实现了仪器的参量数字化、自动化。首先进行电针灸功能的研制, 进行罐体的设计和仿真模拟, 再进行负压按摩功能的修正。

3 低频脉冲负压按摩治疗仪的特点

1) 负压按摩时, 可提供持续恒定负压;可提供脉动负压, 多种按摩手法适用不同症状, 用户可根据医疗保健的需要自行选择负压的模式和压力的大小, 方法多样。

2) 可进行拔罐疗法, 除了可以轻松完成传统拔罐疗法中的闪罐、走罐、留罐等疗法完, 还可以创新疗法。

3) 负压可用传感器进行检测, 用单片机进行控制, 根据设定自动调节, 所有参数数字显示, 操作简单, 使用安全。

4) 全自动设计了低频治疗仪中适用于中医拔罐机理的低频处方, 其脉冲频率由1-500Hz, 即时融入了连续波、间断波、三角波、直角波、正弦波和按揉波等幅度变化, 其频率变化精度达到1 Hz, 其幅度变化0-100%, 调幅度特别设计了适合负压按摩的专用变化规律, 使传统的按摩疗法, 注入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微电子数字技术。

5) 可同时进行负压按摩疗法与电针灸疗法, 两种疗法同时进行, 疗效更佳。

参考文献

[1]裴跃生.基于FPGA的便携式低频脉冲治疗仪的研制[Z].

[2]王显安, 陆尧胜, 沈以鸿.一种新型低频脉冲治疗仪的研制[Z].

超低频脉冲 篇4

(1) 可以手动设置频率的大小, 其设置范围在1—999HZ之间, 以达到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这一特点。

(2) 可以手动设置占空比的大小, 控制脉宽, 即实现占空比可调这一特点。

(3) 通过放大电路使输出脉冲电压在3.6V—27V之间可调, 从而达到输出脉冲幅值电压可调这一特点。

根据以上情况, 我们尝试用SPACE061A小系统板及低频脉冲信号发生器的硬件控制电路构成整个系统, 通过编程来控制脉冲的产生。下面主要从硬件方面来描述本系统。

一、系统设计方案

本系统采用凌阳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 将SPACE061A小系统板与低频脉冲信号发生器的硬件控制电路板用排线相连, 即用SPACE061A的输入/输出口来控制低频脉冲信号发生器的硬件电路板上的数码管显示和1*5小键盘, 产生矩形波信号, 再经过硬件电路板上的74LS74D触发器和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 最后通过放大电路输出频率、幅值、占空比均在一定范围内可调的低频脉冲信号发生器。充分利用凌阳单片机的实时定时、多功能输入/输出口等优势, 使得整个系统更加具有实用性。

二、系统相关硬件说明

凌阳单片机SPACE061A已为大家所熟知, 这里不再详述, 下面主要对低频脉冲信号发生器硬件控制电路板作一具体介绍。

硬件电路整体框图如下图2-1所示。

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显示模块、键盘输入模块、74LS74D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模块和放大电路模块。

(1) 显示模块和键盘输入模块

显示模块:

采用三个八段共阴数码管, 动态显示脉冲的频率值, 如图2-2所示, 通过IOB0—IOB7端口控制字型输出。通过IOA8—IOA10作为数码管的片选引脚, 来控制点亮数码管。

自行焊接了一个1*5小键盘, 作为频率、占空比的输入控制。其中Key1为占空比控制键, Key2、Key3、Key4为频率控制位, 分别控制频率值的百位、十位、个位。

利用SPCE061A的定时器/计数器Timer A的特殊功能, 通过设置P_Timer A_Ctrl单元的B6-B9位, 将占空比设置为在十四种情况下可选, 其占空比分别为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6、10/16、11/16、12/16、13/16、14/16、14/16。

通过以上介绍, 我们可知单片机输出了频率、占空比在一定范围内可控的、幅值电压为3.6V左右的矩形波信号, 再经过74LS74D触发器和单稳态触发器、放大电路整形输出最终我们所需的脉冲信号。下面详细介绍74LS74D触发器和单稳态触发器模块。

(2) 74LS74D触发器和单稳态触发器模块

D触发器:

将单片机输出的矩形波信号通过上升沿触发的74LS74D触发器变为频率为原来1/2、占空比固定为50%的方波信号。

单稳态触发器:

将通过74LS74D触发器的输出的方波再通过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就形成输出频率不变占空比可调的脉冲信号。

此触发器主要由555定时器组成, 555定时器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中规模集成电路。它由三个阻值为5K的电阻组成的分压器、两个比较器、基本Rs触发器、放电BJT T以及缓冲器G组成。

三、系统联调结果

本系统以凌阳单片机 (“61板”) 为控制器, 通过排线与脉冲信号发生器的硬件控制电路板相连, 利用程序加以控制, 最终实现占空比、幅值、频率可调的低频脉冲信号发生器, 联调结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康光华.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第四版.[1]康光华.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第四版.

超低频脉冲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择120例产妇, 均为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2月这1年时间内收治。将这12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每组60例。各组信息如下: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1~41岁, 平均年龄29.77岁。组中自然分娩人数为45例, 另15例为剖宫产。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2~43岁, 平均年龄31.4岁。组中自然分娩人数为43例, 另17例为剖宫产。所有产妇均顺利生产, 不存在产后大出血等高危影响因素。两组产妇在年龄、生产方式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产妇实施术后饮食与生活习惯干预, 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实施低频脉冲电疗法,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2 一般方法

在产妇产后6 h即可开始低频脉冲电治疗治疗。将两片电极放于左侧胸部乳根穴、通乳穴, 将左罩杯放于左侧乳房上, 覆盖两个电极, 露出乳头和乳晕。治疗时间选为半小时, 选择全功能治疗。按照个人耐受程度选择电疗强度, 选择热磁疗强度即可。

具体操作上, 让产妇保持平卧, 将两个乳房专用治疗片的黑色面垫上湿毛巾, 紧贴到产妇双乳上, 并使用固定带有效固定。开机调节程序, 开始后分别调整治疗通道的治疗强度, 由0逐步增大强度, 多数产妇在60以上开始有效, 强度越大效果越好。

胃肠蠕动方面, 将两片治疗片分别贴在脐耻与骶尾部;恶露改善则要将治疗片贴于产妇骶尾两侧。治疗方式与通乳治疗相似。

1.3 统计学方法

根据上述方式将得出的数据进行汇总, 在软件使用方面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 对结果数据展开处理与分析, 了解其差异程度。

2 结果

2.1 催乳效果研究

产妇生产后泌乳时间越早, 说明术后恢复状况越好, 对新生儿健康越有利。因此本次研究将乳汁分泌作为对比项目之一, 分别于产后12、24、48 h对泌乳人数展开统计并进行比例计算, 了解不同治疗方式下产妇泌乳情况。具体对比结果如表1。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两组产妇在72 h仍未分泌乳汁的人数上具有显著对比差异性 (P<0.05) 。对照组中有41例在72 h内成功泌乳, 占该组总人数68.33%;而观察组有56例在72 h内成功泌乳, 占该组总人数93.33%。且观察组产妇在生产半天后泌乳人数已经达到了16例, 说明低频脉冲电下产妇乳腺疏通状况更优, 这一治疗方式能够让产妇尽早分泌乳汁, 促进产后恢复。

2.2 排气状况研究

产妇在生产之后, 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分娩, 术后均会存在不同程度胃肠胀气状况。术后排气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观察指标之一, 排气越早, 说明产妇肠胃蠕动状况越好。本次研究以12、24 h为观察时间点, 了解两个时间点产妇已经排气人数并计算比例。具体研究结果如表2。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 两组产妇在排气时间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尤其是24 h内有效排气方面, 在低频脉冲电治疗下, 观察组产妇均在产后24 h内顺利排气, 而对照组产妇在24 h内成功排气人数仅为46例, 占该组总人数76.67%。且在排气时间上, 观察组产妇多数在12 h内就能够成功排气, 说明肠胃蠕动状况相对于对照组产妇而言更优。由此可见, 低频脉冲能够缩短产妇产后排气时间, 优化肠胃蠕动状态, 为产后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2.3 恶露状况研究

产妇在生产之后会将子宫中存在的恶露排出体外, 恶露排出越少说明产后恢复状况越佳。通常而言, 产妇在生产后24 h内便可开始排恶露, 之后恶露量逐渐减少。本次研究以24、48以及72 h为观察点, 了解产妇产后在各时间段恶露量。具体研究结果见表3。

由上表不难看出, 两组产妇在恶露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虽然两组产妇在生产后恶露量均在不断减少, 但明显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在恶露量方面多于月经量的人数偏少, 说明其体内恶露本身存在量较少。可见低频脉冲电能够帮助产妇尽快调养好身体, 减少恶露生成量并促使其尽快排出。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低频脉冲进行产后治疗的产妇在泌乳、排气以及恶露方面效果更好, 且两组患者在三项对比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 低频脉冲电能够对产后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低频脉冲电治疗能够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因为电刺激可以破坏膜极化状态, 因而有可能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而产妇运动神经的绝对不应期多在1 ms左右, 因此频率在1000 Hz以下的低频脉冲电每个脉冲都可能引起一次运动反应。在对神经肌肉组织的刺激下, 产妇乳腺能够更快达到疏通状态, 让其更早分泌乳汁[2]。在胃肠治疗时, 低频脉冲让产妇肠道受到刺激, 从而达到自主蠕动状态, 相对于传统产后护理而言, 这种方式相当于将产妇产后下床活动时间提前了。同时, 这种治疗方法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让其生产后的子宫与引导尽快恢复到健康状态, 减少恶露量。

由于孕期及产时体力消耗, 加上心里、精神紧张, 更易出现产后肌肉酸痛、疲劳, 影响产妇产后排气及机体康复。术后肛门排气的早晚可影响产妇进食、营养和乳汁的分泌。生产过程中, 胎先露压迫时间过长, 导致骨盆神经麻痹及膀胱三角区与尿道内口处黏膜水肿、出血, 肌张力下降, 影响术后恢复[3]。低频脉冲治疗下, 产妇恶露量会在短时间内流出并减少产生量。

综上所述, 在产妇产后使用低频脉冲电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泌乳、排气及恶露情况, 达到促进产后恢复效果。本院在今后还会加大研究力度, 通过更多因素的对比分析了解这一治疗方式的优越性, 帮助产妇在产后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张维娜, 薛明, 苏红侠.低频脉冲催乳治疗对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 (5) :65-66.

[2]焦秋娟.低频脉冲电治疗在产后恢复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9) :47-48.

超低频脉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顺利结束分娩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年龄18~32岁,平均28.7±5.2岁,妊娠34~41周,平均37.5±4.5周,体重67~80kg,平均71.9±10.5kg,身高153~170cm,平均159.2±6.2cm,孕1~4次,平均1.8±1.1次;新生儿男25例,女25例,体重3056~4100g,平均3400±550g。对照组年龄18~33岁,平均29.4±6.5岁,妊娠36~42周,平均38.9±3.2周,体重65~81kg,平均70.2±10.4kg,身高154~172cm,平均160.5±7.5cm,孕1~4次,平均1.7±1.2次;新生儿男26例,女24例,体重3100~4200g,平均3489±542g;两组产妇及新生儿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产后予常规护理,指导产妇与婴儿早期接触,予以母婴皮肤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进行产后哺乳健康教育,讲解产后乳房和子宫护理知识,实行母婴同室护理,按需哺乳;同时进行产后常规康复指导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产后4小时开始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前向产妇讲解治疗目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取得产妇配合;产妇平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清洁后在专用电极片上涂上耦合剂,2个腹部专用电极片放在骶尾部,2个乳房专用电极片放在双侧乳房,分别用固定带固定,使电极片与皮肤充分接触[5]进行子宫复旧和常规催乳治疗,设置好程序,强度由低至高,由0调节至100~150,逐渐调至产妇能耐受为度,强度越大,效果越好,时间25min,2次/天,连续治疗3天。

1.3 观察指标

(1)宫缩痛持续时间;(2)子宫入骨盆时间、恶露量、产后出血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采用称量法);(3)乳房泌乳始动时间;(4)乳房舒适度:产后1~3天内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标准记录疼痛发生率与程度,Ⅰ级:轻度疼痛,产妇安静,不影响休息;Ⅱ级:中度疼痛,影响休息,但产妇尚可忍受;Ⅲ级:重度疼痛,产妇辗转不安,不能入睡。(5)乳房肿胀:产后1~3天内记录乳房肿胀程度,Ⅰ度为正常或轻度肿痛,触之如嘴唇,不影响主观感觉;Ⅱ度触之如鼻尖,为中度肿胀,影响主观感受,尚能忍受;Ⅲ度重度肿痛,触之如额头,影响休息。(6)泌乳量[6];多:每天哺乳8次以上,可满足新生儿需要,产妇感觉双侧乳房饱满,新生儿睡眠和情绪较好;中:可满足新生儿大部分需求,但需添加配方奶,产妇感觉双侧乳房饱满,新生儿睡眠和情绪一般;少:产妇泌乳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新生儿需要大量配方奶,睡眠质量差,经常哭闹,产妇双侧乳房松弛,用手挤压可见乳汁。(7)母乳喂养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2.1 产妇子宫康复情况

观察组产后出血4例,对照组产后出血9例,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8%,低于对照组的18%(P<0.05)。观察组宫缩痛时间、子宫入骨盆时间及恶露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2.2 乳汁分泌及乳房肿胀情况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为11.28±8.36小时,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0.36±13.58小时(P<0.05)。观察组乳房舒适度、乳房肿胀度,产后48小时泌乳量、母乳喂养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项目观察组(n=50)对照组(n=50)〇1〇乳房舒适度II?^EI 0 2 R Q.397601 0.6024 i f0.;'乳房肿胀m 15 25 r 0.4295⑴0.5705~5 6 15产后48小时中8 15泌乳量考36 20—^0_5830(丨,〇.4170 47議①40(800)_

3讨论

3.1 子宫复旧

加快产妇产后康复一直是产科医护人员的研究重点,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可致产后出血或晚期产后出血,因此早期治疗和预防尤为重要[6]。产妇因恐惧分娩、体质虚弱或产程延长使体力消耗过多等因素影响子宫收缩功能。低频脉冲电极刺激产妇两侧骶尾部,有节律按摩子宫,促进盆腔肌肉收缩,改善微循环,疏通筋络,消除盆腔淤血,尽快排出恶露,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且乳房按摩能刺激子宫收缩而加强子宫复旧。

3.2 催乳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能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且婴儿能获得免疫因子,增强抵抗力,故产后早期乳汁分泌十分重要。乳汁分泌量与产妇营养、睡眠、情绪等密切相关,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消耗大量体能,加上会阴侧切伤口疼痛、卧床、疲劳等因素,不能及时给予有效吸吮,乳房得不到早期刺激及乳腺管阻塞致乳汁分泌不足。低频脉冲治疗利用低频电极的治疗作用,在乳房内部产生机械震荡及旋转运动,带动乳头产生婴儿吸吮效果,强度是婴儿吸吮的5~10倍[7],来自乳房的感觉信号经传入神经纤维到达下丘脑[8],反射促使腺垂体催乳激素释放,引起泌乳和喷乳,促进乳汁提前分泌,为母乳喂养奠定基础。电刺激能直接作用于胸廓的血管、神经和乳腺体,通过刺激肌上皮细胞疏通乳腺管,能按摩、拍打抖动乳房,减少乳块淤积,起到预防乳胀的作用。乳房舒适度提高和乳腺管畅通对增加产妇母乳喂养信心具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表明,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的产妇产后子宫复旧情况较好,泌乳快且量多、乳房胀痛少、乳房舒适度高。可见,低频脉冲治疗能显著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和子宫复旧,加快产妇产后康复,提高母乳喂养率,保障母婴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理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洁华.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8):853-855.

[2]姜小环,林艳娟.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4):632-633.

[3]陈翠辉,白淑秋.产后早期应用PHENIX治疗仪进行乳房康复干预对产后泌乳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7):2080-2082.

[4]徐嘉,朱文英,徐峰,等.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产褥期妇女康复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43-44.

[5]刘芬琴,吴雪文,郑敏亚,等.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妇康复的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6):620-621.

[6]李日清,施月秋.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10(21):121-122.

超低频脉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200例产后术后患者随机分2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 自然分娩68例, 剖宫产术32例。B组为使用低频脉冲治疗仪, 自然分娩65例, 剖宫产术35例。每组各100例, 均为足月妊娠, 妊娠周数37~41周, 年龄23~38岁, 各组孕妇的年龄和孕周统计学分析两组年龄、病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为空白对照组, 产后不采用任何措施, 等待自然排尿, B组为低频脉冲电疗仪组, 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2h内、术后患者24h拔尿管后1~2h内使用低频脉冲电疗仪, 具体步骤: (1) 用清水或酒精清洁治疗部位的皮肤。 (2) 将2个腹部专用皮肤电极黑色一面涂满藕合剂或垫上湿毛巾后, 自燃分娩的产妇将一个皮肤电极紧贴到产妇的骶尾部, 另一个皮肤电极紧贴到产妇脐耻之间, 并用固定带固定好;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将两个皮肤电极紧贴到产妇的骶尾部两侧, 并用固定带固定好。 (3) 常规治疗40min (第一次治疗完毕, 如无排尿, 进行第二次治疗) 。 (4) 按开始后调整治疗强度, 由0逐渐增大强度, 以患者可耐受为原则, 一般在100左右, 顺产尿潴留者最好在200以上, 术后尿潴留者约70~100之间, 观察2组产妇在2~4h、4~6h及大于6h的排尿情况, 并记录每一位产妇从观察开始到首次排尿时间。

1.3 疗效判定

产后术后拔除尿管后2~4h内自行排尿者为显效, 4~6h自行排尿为有效, >6h不能自行排尿者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9%对照组为90%;2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 。实验组1例无效者为足月妊娠孕妇自然分娩时第二产程长达2h, 对照组无效10例, 其中6例留置尿管导尿, 4例膀胱区热敷及足三里穴位封闭后自行排尿。两组排尿情况见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3.1 产后、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

(1) 产程时间过久, 膀胱神经受损, 产妇分娩时紧张焦虑容易造成生理功能不协调, 产程较长, 尤其是第二产程 (指子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 未能及时排尿, 膀胱和尿道受胎儿压迫过久, 导致膀胱、尿道黏膜充血水肿, 张力变低而发生排尿困难;加之膀胱受压膨胀过久其收缩功能受到影响, 进而导致子宫复旧不佳, 产后排尿不良。 (2) 不喝水导致尿道发炎, 民间认为坐月子期间不能喝水的观念有关, 然而只喝补身的汤品, 会使身体摄取的水分不足, 尿液自然也变少, 严重的还会患上尿道炎。 (3) 手术后麻醉、阵痛药物会使膀胱肌产生不同程度的麻醉。 (4) 产后术后会阴部、腹部伤口的疼痛抑制了患者排尿。

3.2 低频脉冲电疗仪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最佳促排尿方法

从本研究结果看, 治疗仪组平均排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这主要是因为让患者自然排尿其所需的时间长, 影响患者恢复, 产后治疗仪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低频脉冲电疗仪的作用机制, 此仪器是利用低频 (833Hz) 脉冲电流 (脉冲宽度0.4ms允差0.3) 作用于患者腹部及骶尾部, 通过电流刺激作用促使腰骶部盆腔肌肉和筋膜产生规律性收缩运动, 带动膀胱肌肉节律运动, 解除膀胱肌肉麻痹, 胃肠蠕动增强,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膀胱收缩功能复原, 恢复自主排尿, 达到了促排尿目的。电疗仪两个电极片在工作时温度可以控制在病人感到舒服的温度, 对病人的腰骶部有热敷作用, 热敷是利用热传导的物理特性, 当热敷腰骶部时, 其温热作用可刺激皮肤感受器并通过腰骶部神经阶段及中枢的调节作用, 调节膀胱功能, 促进排尿。

4 结语

根据我们临床观察, 大多数产后2h之内, 术后拔除尿管1~2h内, 经产后治疗仪一般治疗40min, 既有尿意能自行排尿。因此在产后术后配合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脉冲电流刺激治疗, 能较好地促排尿, 预防及治疗产后术后尿潴留, 大大减轻了尿潴留给患者带来的身心痛苦, 有利于产后康复。该治疗仪操作简便, 使用方便, 安全无创伤, 疗效确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春芳.产后尿潴留原因分析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3) :388.

上一篇:广州……下一篇:石林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