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吸出(精选5篇)
超声乳化吸出 篇1
1 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选择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共625例683只眼, 年龄35~91岁。其中男298例317只眼, 女327例366只眼, 高血压479例, 糖尿病207例, 老年性白内障476例, 并发性白内障82例, 先天性白内障5例。每次手术在10~15例病员之间, 术前视力光感~0.3, 术后住院<3d有432例, >4d有187例, 平均住院4d, 住院>4d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术后出现角膜水肿, 经抗菌素全身治疗, 7d内角膜水肿基本消退。所有患眼术后裸眼视力均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术后视力≤0.5者42只眼, 视力≥1.0者278只眼, 视力在0.6~1.0之间363只眼。
2 术前护理
2.1 入院护理
确定手术时间和病人总数后, 有计划按排病区床位, 尽量将白内障手术病人排在一起。收病人前1d再次对空病房进行终未消毒, 病房空气用紫外线灯消毒, 床单位采用全电脑控制床单位臭氧消毒器消毒, 以便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切断感染途径。
2.2 全身检查
术前常规进行胸部X线片、心电图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大生化, 丙肝表面抗原、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等。
2.3 严格查对制度
由于1d内住院病员人数多, 为预防发生差错,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各方面查对需加倍仔细, 多次反复。我们特别把腕带佩戴在病人术眼的同侧手腕上, 详细核对后注明姓名、床号、性别、年龄、诊断、术眼等信息。术前准备眼部前, 再次核对术眼和腕带, 并在术眼的眉弓上方约2cm处用红色记号笔画一约3cm的横线, 以方便手术室人员再次核对术眼。杜绝差错的发生。
2.4 眼部检查与准备
检查视力包括:光感、远近裸眼视力和纠正视力、裂隙灯下查晶体混浊情况, 晶体核的颜色, 光定位及色觉。A、B超, 角膜内皮状况, 有无虹膜炎等症状。准确测量眼压、角膜曲率与眼轴长度, 以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术前眼部准备, 再次核对术眼。
2.5 心理护理
解除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是术前心理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1]。我们按排表达能力强, 亲和力强的护士进行细心、耐心的心理护理, 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 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对本次手术的信心。
3 术后护理
(1) 术后当天平卧2h休息, 尽量把患者安置在床上舒适体位, 闭眼休息, 眼球尽量少转动。头部制动。术后第1天适当下床活动, 但也以卧床为主, 避免头部剧烈转动、低头、弯腰等动作[2], 避免人工晶体移位。勿用力排便、咳嗽。防止眼压突然增高引起出血、伤口裂开。
(2) 观察有关病情变化, 观察术眼敷料是否干燥, 有无渗血渗液。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如有不适立即报告医生, 预防术后感染和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
(3) 术后第1天拆除眼部包扎后, 常规滴典必殊眼水、贝复舒眼水滴眼, 滴眼前后均要洗手, 遵守无菌操作, 滴眼时手及药水瓶勿触及眼球及角膜, 1例病员一组眼药, 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出院指导
一般术后3~5d, 无并发症, 可出院, 出院后1周做常规复诊。指导正确滴用眼水, 滴后按压内眦部数分钟, 防止眼药通过泪道进入口鼻。
5 体会
大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因高龄患者多、病人和手术集中, 手术时间短, 接台手术快, 充分的术前准备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术前积极的健康宣教、健全的安全防范措施、细仔的眼部准备、严格的查对制度, 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一丝不苟的术后护理预防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大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 我们给625例683只眼白内障病人行超声乳化摘除术, 每个手术日:10~15例, 进行了术前充分准备、术后耐心细仔的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100%术眼由术前视力光感~0.3提高到超过术前最佳纠正视力。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优质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护理
参考文献
[1]素虹, 陈绮华.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强术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1996, 31 (4) :208.
[2]陈玲玲, 吴端华, 陈红.门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护理[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9, 34 (2) :229.
超声乳化吸出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3月, 行冷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41例, 50只眼, 男25例, 女16例, 年龄27-78岁,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40眼, 青年性白内障5眼, 外伤性白内障3眼, 并发性白内障2眼, 术前视力<0.20, 术后三天矫正视力>0.7, 术后第二天验光无散光。
1.2 仪器
显微镜、冷超声乳化仪、空气压缩泵、白内障显微器械。
1.3 麻醉方式
表面麻醉、球后麻醉。
1.4 手术方式
双手微小切口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手术前一天进行术前访视, 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及各种检查结果, 并向其简单介绍冷超声乳化的优点及步骤, 以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的注意事项, 同时嘱其充分休息, 以减轻恐惧紧张的心理, 为第二天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
2.1.2 特殊用物准备
显微镜、冷超声乳化仪、空气压缩泵、冷超声乳化手柄、灌注抽吸针头、白内障显微器械、1.6~2.0mm穿刺刀、MI60人工晶体。
2.1.3 药品准备
粘弹剂:透明质酸钠、表面麻醉剂:倍诺喜滴眼液、局麻药:2%利多卡因5ml+75%左布比卡因5ml、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2mg+小诺霉素注射液3mg、灌注液:BSS灌注液500ml+盐酸肾上腺素0.3-0.4mg。
2.1.4 连接空气压缩泵管道, 压力设置在0.7MPa, 打开冷超声乳化仪的工作界面。
2.2 术中配合
2.2.1 体位
将患者取平卧, 双手放于身体两侧, 头下垫一薄海绵圈枕, 胸部放托盘, 距离患者10cm左右, 有利于呼吸, 同时铺无菌单后放置超声乳化器械, 给患者低流量吸氧, 同时用多参数监护仪检测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等。
2.2.2 超声乳化手柄的标定
冷超声乳化手柄连接仪器后连接灌注管, 灌注管的一头直接连接BSS灌注液, 打开灌注液, 用测试囊标定冷超声乳化手柄。一般情况下双手微小切口冷超声时负压100mm Hg、超声能量为15~20%、灌注抽吸压力为450mm Hg, 术中根据医生的要求随时调整工作界面的各种参数。
2.2.3 注意观测灌注液以防液体走空, 同时确认人工晶体的度数, 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 打开给手术台上。
2.3 术后整理
2.3.1 术毕, 用无菌注射用水反复抽吸冷超声乳化手柄针头及灌注抽吸针头, 并将其管内液体抽吸干净, 避免引起堵塞无法再使用。关闭工作界面, 关闭电源, 倒出收水盒的废液, 并将其清洗干净。
2.3.2 术后清洗手术器械, 精细锐利器械时需轻拿轻放, 分开清洗, 上油, 妥善保管。特殊器械清洗干净擦干后用硅胶套保护头部, 防止碰撞。
3 小结
双手微小切口冷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能减少手术源性散光的发生, 采用的冷超声技术, 即通过脚踏实现线性控制的爆破乳化模式, 能把超声能量引起的术中眼内组织的损伤降低, 使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视力提高更佳。虽然手术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 但也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熟练配合和护理, 可避免许多并发症及其不良后果。作为眼科手术的护士, 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 还需具有较高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 这样才能与手术医生密切合作, 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超声乳化吸出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收治患者,随机选取8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入院标准:①依据《临床青光眼》[4]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对照组41例,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51~79岁,平均(60.21±7.16)岁;观察组41例,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50~80岁,平均(63.35±8.16)岁。按照患者所患青光眼的类型分急性青光眼58例,慢性青光眼24例,对患者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前房角镜、眼压计和检眼镜进行检查。。
1.2 方法
选取基线资料相同的病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在12点钟的方向以角膜缘为主要基底的高位结膜瓣9~10 mm;②再做1/2巩膜厚度,其边其边长约为4~5 cm,的方形巩膜瓣;③将浓度设置为0.3 mg/mL的丝裂霉素棉片置入巩膜瓣下,5~6 min后将巩膜瓣掀起及除去棉片,使用200 mL平衡盐溶液,多次将角膜、结膜面和滤过区的残留药液冲洗;④预置前房穿刺口,将多余的房水放出,大约切除约1.6 mm×1.6 mm大小的小梁组织,切除周边的虹膜,2个角巩膜瓣使用10-0尼龙缝线各自缝一针。观察组使用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
为患者进行眼部常规检查,检测出患者眼角膜曲度以及眼轴位置,从而计算适合患者的人工晶体度数。要求患者在手术前一个星期,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1次1~2滴,5次/d。在手术前1 d,为患者剪短睫毛,冲洗泪道和结膜囊,清理眼部残留物,避免影响手术进程,造成眼部感染。
1.2.2 术中
要求医护人员为患者讲解手术流程,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及注意事项,并安抚患者情绪,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为其使用1%卡因表面麻醉,如果在手术中难以自行放松,可适当使用结膜下、眼球周围麻醉。在患者眼部角巩缘稍上方的位置进行切口,一般切口长度为5.5 mm左右,使切口呈隧道状。在患者前房进行穿刺,缓慢排出前房房水,同时将黏弹剂注入前房,进行环形撕囊使囊膜分离,长度约5 mm。使用超声乳化吸出晶体,并清除眼部残留物,清理后囊,在晶体囊内注射黏弹剂,植入人工晶体,清除眼内的黏弹剂。注入林格氏液帮助前房恢复,使切口完全闭合,并检查切口闭合状况,确保没有渗漏情况后,将电凝球结膜覆盖巩膜切口。在结膜下注入地塞米松和庆大毒针,防止切口感染,并进行包扎处理。
1.2.3 术后
检查患者切口恢复情况,为患者使用四环素可的松眼膏进行切口护理,如果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应该及时采取消炎措施,保证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为患者测量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闭合状态,测试患者在术后视力,并将数据与术前进行比较。检查两组患者术后有无角膜水肿、驱逐性大出血等并发症,判断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的手术效果分析
对比分析手术前后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将两组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得出观察组中眼压、前房深度、术后视力均优于对照组,采用的超声乳化吸出以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注:*表示两组患者在术后各项指标与术前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通常是由于眼球前房角闭合,造成眼内防水无法正常排出,导致患者出现眼红、眼痛、视力模糊等现象[5],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通常为中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眼部肌肉调节机能减弱,导致晶状体更靠近眼部虹膜,使房水无法正常从瞳孔流进前房,造成虹膜凸起,房角闭合[6]。因此,如何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成为医疗领域关注的重点。
3.1 传统手术与超声乳化吸出以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在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上,目前主要采用传统行周边虹膜切除的疗法,为患者眼部的前房和后房建立通道,使房水不再穿过瞳孔就可以直接流通,从而达到打开房角、促使房水压力下降的目的[7],如果病情较为严重,也可以采用小梁切除术的方法,该类方法虽然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但是疗效不稳定,术后并发症较多,操作复杂,难以控制,容易导致复发,使患者再次进行手术[8],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而且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根据闭角型青光眼的形成原理,晶状体在闭角型青光眼的病理中非常关键,只有从晶状体病变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治疗闭角型青光眼[9]。
3.2 对比两组术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传统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方法采用的是激光手术或者外科手术,尽管对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但可能会导致眼内的感染,威胁患者眼球安全。该研究通过分析2011年2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患者共82例的临床资料,从实验结果上看,得出观察组中眼压、前房深度依次为(13.3±2.2)mmHg、(2.8±0.7)mm,与对照组的(16.4±2.1)mmHg及(2.9±0.8)mm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术后视力水平为(0.8±0.2),较对照组的(0.7±0.2)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超声乳化吸出以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显著;与盛耀华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另外,王梅芳等在研究中指出,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率仅为11.4%,明显低于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25.7%。该组研究显示,观察组发生术后角膜水肿及黄斑囊样水肿的几率依次为8.3%与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超声乳化吸入及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较高。与上述结论具有一致性。
随着医疗领域将显微器械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相互结合,并逐渐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等各类眼科疾病的治疗中,该疗法采用对角膜进行隧道切口的方法,不仅不需要打开患者的眼部结膜,手术切口小,前房深度前后差异小,虹膜不容易离开眼球,对眼部刺激小,切口能够自然愈合,操作简单,而且术后恢复快,感染和并发症发生几率小,患者视力恢复效果较好,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建议医护人员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时选用超声乳化吸出以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法,帮助患者恢复视力,提高治疗效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文豪.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高龄患者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2):1465-1467.
[2]石韶宇.超声乳化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J].中外健康文摘,2013,11(11):240-245.
[3]廖彭.房角关闭程度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术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24(25):1431-1432.
[4]陆正兰.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1):65-66.
[5]江晓琴,蔡方荣.两种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50-52.
[6]冷远梅.两种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4):338-340.
[7]张伟忠.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1):122-123.
[8]盛耀华,王珏,王于蓝,等.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在老年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J].眼科研究,2014,22(3):316-318.
超声乳化吸出 篇4
关键词: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ACG) 多见于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大, 晶状体的体积也在不断增加, 晶状体的悬韧带松弛, 造成虹膜隔前移。此外, 部分小眼球、小角膜患者的晶状体相对过大, 这些解剖因素可能诱发房角关闭而形成PACG。加之老年人晶状体会有不同程度的浑浊, 且青光眼也会加重其混浊程度。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 年3 月-2014 年1 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的利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PACG患者72 例 (81 眼) ,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 年3 月-2014 年1 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72 例 (81 眼) , 其中男30 例 (34 眼) , 女42 例 (47 眼) , 年龄65~72 岁, 平均 (67.0±3.82) 岁。该研究组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6 眼,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5 眼, 病程4~126 d, 平均 (15.2±10.05) d。术前视力CF/30 cm为0.5, 眼压31~60 mm Hg (1 mmHg=0.133 kpa) 。前房角N Ⅲ ~N Ⅳ。晶状体有不同程度的浑浊, 核硬度按照Locs Ⅱ系统分级分别为Ⅱ ~ Ⅲ级。随访时间位6~12 个月。
1.2 方法
按照入院时患者的眼部情况, 采取不同的降低眼压的措施, 包括醋甲唑胺片、20% 甘露醇、0.25% 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和1% 毛果芸香碱眼液等, 术前眼压水平应该控制在25 mmHg以下。术前30 min应用复方托品卡胺眼液进行散瞳。术前检查包括眼压、视力、前房角、前房深度、眼底等检查。采用2% 利多卡因和0.75% 布比卡因球后注射麻醉后, 进行手术。手术时采取上方透明角膜切口3 mm, 8 点处透明角膜侧切口, 前房内注入甲基纤维素。连续环形撕囊, 囊膜下有效分离晶状体核和皮质, 超声乳化吸出核和皮质, 并且注入甲基纤维素, 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冲洗去除甲基纤维素, 闭合切口。术后患者均应口服醋甲唑胺片50 mg/次, 每天2 次, 连用3 d;术后次日打开辅料, 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 每天4~6 次;普拉洛芬滴眼液每天3 次点眼, 每晚睡前应用复方托品卡胺眼液1~2 次点眼, 共1 周。
1.3 观察项目
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角、前房深度和术后炎症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 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力
53 眼 (65.43%) 矫正视力提高2 行以上, 31 眼 (38.27%) 矫正视力>0.6, 14 眼 (17.28%) 视力无提高, 其原因为视神经发生萎缩或黄斑变形。
2.2 眼压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6 眼, 经药物控制后, 术前平均眼压 (19.5±5.34) mmHg, 术后平均眼压 (13.7±3.36) mmHg (t=5.374, P<0.01)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5 眼, 术前平均眼压 (19.5±6.23) mmHg, 术后平均眼压 (13.28±4.16) mmHg (t=5.209, P<0.01) 。两组术后眼压控制的较好, 且急闭组优于慢闭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前房深度
根据Storz公司A型超声扫描测量仪进行测量。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中央前房深度 (1.580±0.164) mm, 术后为 (3.301±0.221) mm (t=6.612, P<0.01)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中央前房深度 (1.876±0.247) mm, 术后为 (3.208±0.196) mm (t=5.752, P<0.01) 。术前术后比较,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前房角
术后急闭组开放100%, 慢闭组完全开放29 眼 (64.44%) , 部分开放11 眼 (24.44%) ,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6.269, P<0.05) 。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 老年人晶状体厚度增加为0.75~1.1mm, 向前移位约0.5 mm, 超声波测量PACG患者晶状体较正常人平均增厚0.6 mm。年龄可使晶状体前表面凸度增加, 与虹膜的接触面增大, 也增加了瞳孔阻滞的机会[1]。而眼压升高时, 房水成分的改变使晶状体代谢失调, 进而形成白内障或使原来的白内障加重, 而白内障又导致了晶状体膨胀, 加重了瞳孔阻滞[2]。因此, 老年人的晶状体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关联密切。
前房角狭窄、前房较浅的白内障患者, 其晶状体被摘除后, 虹膜则失去晶状体的支持而后退, 前房角增宽也较为明显。虹膜- 晶状体隔后退, 虹膜周边不再膨胀, 进而不再压迫小梁网, 使房水阻力减小, 小梁功能恢复正常[3]。反复发作的青光眼, 往往伴有房角粘连,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过程中, 前房内注射粘弹剂, 并且反复冲洗前房, 可使房角撑开, 房水引流通畅, 眼压下降[4]。该研究表明, 无论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经过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 无论是降压幅度、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程度均有显著的改善。急闭较慢闭眼压下降明显, 且幅度较大, 急闭的前房深度增加度和房角开放程度也明显优于慢闭。其原因可能与急闭患者发作时瞳孔相对阻滞程度较为严重有关。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发生于老年人, 均会有程度不等的晶状体浑浊。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能较好控制眼压[5], 有效提高视力, 且操作安全简便, 可作为该病的首选疗法[6]。若后期眼压仍不能控制, 可采取其他抗青光眼手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如果晶状体还比较透明的话, 术前一定要与患者家属沟通好。综上所述,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可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优先选择的治疗手段,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庄朝荣, 陈放.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3, 21 (9) :71-75.
[2]李美玉主编.青光眼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97-298.
[3]杜庆生, 许超雄, 何夏怡.前房角狭窄患者白内障术后前房角改变[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6, 24 (6) :599-601.
[4]Wang N, Chintala SK, Fini ME, et al.Ultrasound activates the TM ELAM-1/IL-1/NF-Kappa B response:a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intraocular pressure reduction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3, 44 (5) :1977-1981.
[5]翟鑫, 王斌, 邵亚兰, 等.青光眼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 2007, 7 (4) :1191.
超声乳化吸出 篇5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晶状体,近视
2007年3月—2010年12月, 我院对16例 (20只眼)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 临床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 (20只眼) 患者中男9例 (11只眼) , 女7例 (9只眼) ;年龄46~79岁, 平均63岁。其中矫正视力眼前手动~0.2不等。所有患者术前A超测量眼轴长度, 并计算所需要的人工晶状体度数, 术中植入直径5mm的单片型人工晶体, 屈光度数-4.0~+9.5D。随访时间3~12个月, 平均8个月。
1.2 手术方法
术前托品酰胺散瞳3次, 常规球周麻醉, 采用自闭式颞侧角膜缘隧道切口, 在进入角膜透明区1mm处穿刺入前房, 用截囊针做连续环形撕囊, 直径5~6mm, 3.2mm穿刺刀扩大穿刺口, 行水分离, 在囊袋内进行晶状体乳化吸出,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 切口无需缝合。术后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mg。
1.3 观察项目
观察术眼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观察术眼裸眼视力, 最佳矫正视力。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10只眼, 占总数的50.0%, 最佳矫正视力≥0.5者12只眼, 占总数的60.0%。矫正视力<0.1者, 1只眼, 占总数的5.0%。
2.2 术中并发症
后囊破裂2只眼 (10.0%) 。
2.3 术后并发症
术后早期5只眼 (25.0%) 发生角膜水肿, 经局部用1%地塞米松眼药水等治疗, 2周内恢复透明;2只眼 (10.0%) 后囊膜不同程度混浊, 其中1只眼对视力无影响, 未做治疗, 1只眼影响视力, 行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 视力达0.2;1只眼 (5.0%) 术后7个月发生视网膜脱离, 后经手术治愈, 视力达0.05。
3 讨论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 由于高度近视的典型病理改变, 如巩膜变薄、玻璃体液化等, 易导致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出现前房不稳, 晶状体后囊破裂, 脉络膜出血等并发症, 同时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较高, 因此, 在超声乳化技术尚未应用于临床时,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者被列为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高危人群。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发展, 术中高质量的粘弹剂的应用, 使术中眼内组织的稳定性增强, 损伤减轻, 手术安全性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迅速应用于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为术中后囊破裂及术后视网膜脱离;其次为角膜水肿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文献报道,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囊破裂的发生率为5.5%~17.6%;白内障摘除术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从囊外摘除的10%~33%降至超声乳化的4%以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10.4%~38.9%;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高达87.39%。本组患者中, 后囊破裂发生率10.0%, 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5.0%, 后囊膜混浊发生率10.0%, 角膜水肿的发生率25.0%, 说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在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中是安全的手术方式。根据我们的观察,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患者中, 悬韧带脆弱、玻璃体液化、前房不稳定, 导致乳化碎核困难为后囊膜破裂的主要原因。术中发现前房和后房加深, 超声乳化头产生无效超声, 眼底红光反射改变, 晶状体核旋转受阻等现象, 均提示后囊膜可能破裂。一旦发生后囊膜破裂, 处理方法包括:维持正常眼内压, 保护晶体后囊膜, 防止破裂口扩大导致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腔, 正确处理脱出的玻璃体。晶体后囊破裂或后囊混浊后囊膜切开导致后囊膜破裂可增加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其发生机制为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导致玻璃体前移牵拉视网膜所致。因此应尽量避免破坏晶体后囊的完整性, 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超声乳化吸出】推荐阅读: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06-02
超声乳化手术10-11
超声乳化吸除06-17
晶状体超声乳化07-05
超声乳化白内障07-05
超声乳化吸除术08-08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10-05
双切口超声乳化三联术05-25
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06-04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