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精选4篇)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篇1
1 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选择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共625例683只眼, 年龄35~91岁。其中男298例317只眼, 女327例366只眼, 高血压479例, 糖尿病207例, 老年性白内障476例, 并发性白内障82例, 先天性白内障5例。每次手术在10~15例病员之间, 术前视力光感~0.3, 术后住院<3d有432例, >4d有187例, 平均住院4d, 住院>4d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术后出现角膜水肿, 经抗菌素全身治疗, 7d内角膜水肿基本消退。所有患眼术后裸眼视力均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术后视力≤0.5者42只眼, 视力≥1.0者278只眼, 视力在0.6~1.0之间363只眼。
2 术前护理
2.1 入院护理
确定手术时间和病人总数后, 有计划按排病区床位, 尽量将白内障手术病人排在一起。收病人前1d再次对空病房进行终未消毒, 病房空气用紫外线灯消毒, 床单位采用全电脑控制床单位臭氧消毒器消毒, 以便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切断感染途径。
2.2 全身检查
术前常规进行胸部X线片、心电图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大生化, 丙肝表面抗原、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等。
2.3 严格查对制度
由于1d内住院病员人数多, 为预防发生差错,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各方面查对需加倍仔细, 多次反复。我们特别把腕带佩戴在病人术眼的同侧手腕上, 详细核对后注明姓名、床号、性别、年龄、诊断、术眼等信息。术前准备眼部前, 再次核对术眼和腕带, 并在术眼的眉弓上方约2cm处用红色记号笔画一约3cm的横线, 以方便手术室人员再次核对术眼。杜绝差错的发生。
2.4 眼部检查与准备
检查视力包括:光感、远近裸眼视力和纠正视力、裂隙灯下查晶体混浊情况, 晶体核的颜色, 光定位及色觉。A、B超, 角膜内皮状况, 有无虹膜炎等症状。准确测量眼压、角膜曲率与眼轴长度, 以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术前眼部准备, 再次核对术眼。
2.5 心理护理
解除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是术前心理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1]。我们按排表达能力强, 亲和力强的护士进行细心、耐心的心理护理, 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 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对本次手术的信心。
3 术后护理
(1) 术后当天平卧2h休息, 尽量把患者安置在床上舒适体位, 闭眼休息, 眼球尽量少转动。头部制动。术后第1天适当下床活动, 但也以卧床为主, 避免头部剧烈转动、低头、弯腰等动作[2], 避免人工晶体移位。勿用力排便、咳嗽。防止眼压突然增高引起出血、伤口裂开。
(2) 观察有关病情变化, 观察术眼敷料是否干燥, 有无渗血渗液。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如有不适立即报告医生, 预防术后感染和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
(3) 术后第1天拆除眼部包扎后, 常规滴典必殊眼水、贝复舒眼水滴眼, 滴眼前后均要洗手, 遵守无菌操作, 滴眼时手及药水瓶勿触及眼球及角膜, 1例病员一组眼药, 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出院指导
一般术后3~5d, 无并发症, 可出院, 出院后1周做常规复诊。指导正确滴用眼水, 滴后按压内眦部数分钟, 防止眼药通过泪道进入口鼻。
5 体会
大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因高龄患者多、病人和手术集中, 手术时间短, 接台手术快, 充分的术前准备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术前积极的健康宣教、健全的安全防范措施、细仔的眼部准备、严格的查对制度, 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一丝不苟的术后护理预防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大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 我们给625例683只眼白内障病人行超声乳化摘除术, 每个手术日:10~15例, 进行了术前充分准备、术后耐心细仔的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100%术眼由术前视力光感~0.3提高到超过术前最佳纠正视力。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优质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护理
参考文献
[1]素虹, 陈绮华.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强术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1996, 31 (4) :208.
[2]陈玲玲, 吴端华, 陈红.门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护理[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9, 34 (2) :229.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眼)为首次发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男16例,女26例。年龄59~83岁,平均72岁。病程3d~1个月。术前视力:FC(50cm)~0.3,平均0.15;眼压28~58mm Hg(1mm Hg=0.133kPa),平均41mm Hg;前房深度2.1~3.6mm,平均2.6mm;经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窄Ⅰ~窄Ⅳ。38眼晶状体均有不同程度混浊,尚未发展到成熟期。核硬度按LOCSII系统分级为Ⅱ~Ⅲ级。
1.2 方法
术前局部及全身使用药物控制眼压低于21mm Hg 33只眼,24~34mm Hg 5只眼;术前30min美多丽散瞳3次,采用透明角膜切口3mm,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切口水密无缝线。术中无后囊破裂、眼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d内口服尼目克司片(50mg,日2次),常规换药,第2日术眼开放,典必殊滴眼液日4次点眼。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
2 结果
2.1 视力
除1例患者无变化外,余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显著提高,最高达1.0。
2.2 眼压
1例患者术后3d内静脉滴注甘露醇250ml;1例患者术后眼压持续在25~28mm Hg,术后第4天阿法根滴眼液点眼,两周后眼压恢复正常停药。其余患者手术3d后均不需要降眼压药物。
2.3 前房深度
术后裂隙灯及眼部A超检查,所有患者术眼前房均有加深(3.9~4.5mm)。
3 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都是中老年人常见且高发眼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膨胀变厚,虹膜晶状体隔前移,前房变浅,从而引发前房角的急性关闭,导致眼内压急剧升高,即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虹膜—晶状体隔的前移、浅前房、小角膜及晶状体过厚都是发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因素,其中晶状体过厚是最主要因素。解除晶状体因素的影响可以从发病机制上有效阻止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清除白内障的同时,解除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晶状体因素,达到解除瞳孔阻滞防止房角关闭的作用,临床观察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术后眼压均保持正常。对于前房角狭窄的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摘除后,虹膜失去晶状体支撑而后退,即使与植入相对较薄的人工晶状体接触,也松弛不紧张。虹膜—晶状体隔后退,虹膜周边部不再膨隆,继而不再压迫小梁,房水外流口的阻塞得到缓解,小梁功能维持正常[1]。另外,超声乳化手术中相对密闭的前房内较大压力(30mm Hg左右)的灌注对房角的冲击作用及反复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对房角的撑开作用也可使房角开放,继而眼压下降。38只眼术后6个月眼压均下降保持在正常范围。对于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房角关闭粘连的范围超过1/2周甚至达到3/4周以上,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同样可以达到提高视力、加深前房、解除瞳孔阻滞、开放房角、恢复正常房水流出降低眼压的临床效果[2]。这提示我们对于病程短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前房角的狭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闭锁,晶状体被摘除后其宽度有很大的提高。因为观察到的结果是从被遮挡的前房角的角膜内侧壁判定的,虹膜的遮挡可使之出现假象[11]。因此行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它不必担心因术后前房过浅而再次处理术眼或日后白内障加重再行白内障摘除术。1例术后视力未提高,查明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其余术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后平均视力0.68。说明患者首次发病,视功能损害尚不严重,术后可恢复较好的视力。
关键词:超声乳化吸出术,闭角型青光眼
参考文献
[1]杜庆生,胡超雄,何夏怡.前房角狭窄患者白内障术后的前房角改变.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6):599-601.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236例258只眼,其中男性103例,女性133例,年龄48~87岁,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153眼,过熟期63眼,硬核性白内障25眼,并发性白内障17眼,术前视力光感-0.1。
1.2 术前检查
术前常规心电图、胸透等全身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及进行裂隙灯、眼压、眼B超、角膜曲率计等检查,并按SRK-Ⅱ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选用一体型PMMA人工晶体,光学直径5.5mm,全长12.5mm。
1.3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结膜囊及泪道冲洗及复方托品酰胺眼水散瞳,用2%科多卡因球周麻醉及爱尔凯因表麻,开睑器开睑,缝红固定上直肌,于10:30~1:30点方位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以12:00为中心距角巩缘后2mm作长6~7mm反眉弓深度1/2~1/3巩膜厚的隧道切口,隧道刀潜行分离至透明角膜内1~1.5mm,穿刺刀于中间隧道顶端斜向刺入前房,注入黏弹剂,开罐式截囊,水分离及水分层后扩大内切口使之内大外小,注入黏弹剂浮核同时用针头旋转使之脱位至前房,注水晶体圈套器伸入晶体核后方将核娩出,双腔管注吸残留皮质,粘弹剂保护下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之后再用双腔管注吸置换黏弹剂,恢复前房,视情况缩瞳,切口不缝线或缝合1针,庆大霉素2万U及地塞米松2.5mg结膜下注射,包术眼。
2 结果
2.1 术后1d视力≥0.3,211眼占81.78%,术后3d视力≥0.3,241眼占93.41%。
2.2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角膜水肿:63只眼占24.41%,1周左右恢复透明;前房出血:12只眼占4.65%,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瞳孔上移:14只眼占5.42%,术后用虹膜恢复器和囊膜剪通过切口将牵拉条索剪除,相对恢复瞳孔;人工晶体脱位:8只眼,占3.10%,术后通过切口重新复位;虹膜脱出:6只眼,占2.32%,与切口过短,过早进入前房有关,术毕回复虹膜后缝合切口或更换切口位置;后囊膜破裂:19只眼,占7.36%,其中9眼缝线固定人工晶体,6只眼因囊膜裂口过大未植入,4只眼重新取出人工晶体。
3 讨论
白内障手术重在复明,这是永恒的主题[1],在中国有400万因白
广东省惠州博罗县人民医院眼科(516100)内障致盲的患者,每年还新增白内障40万,患者如此多,使得白内障复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解放了患者,同时也解放了患者家属[2],目前,超声乳化术因切口小、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方法之一,但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因设备昂贵及操作复杂的因素,在基层医院难于普及,常规的现代囊外白内障摘出术中,因切口大及缝合等因素均可引起角膜散光,切口越长越明显[3],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无需昂贵的设备,只需常规器械及手术技巧,又可有效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其效果可与超声乳化媲美[4]。
从上述结果中亦可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取得了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等满意的效果,我们认为必须注意几个问题:(1)术前充分散瞳;(2)切口不要太后,一般为距角巩膜缘2mm,隧道不要过长,一般为角巩缘后2mm至透明角膜内1mm左右,切口过后易出血及影响操作;(3)术中充分水分离以利于抽吸残留皮质;(4)维持前房深度,尽量减少器械进入前房次数以保护角膜内皮;(5)如果晶体核较大,适当扩大切口,争取一次娩出核;(6)黏弹剂充分保护角膜内皮及后囊膜;(7)提高显微手术技能[5]。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及大切口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比较具备如下优点:(1)多层平面隧道切口密闭性好,虹膜脱出少,前房维持好;(2)切口较小,不缝线或缝合1针,因而散光小,手术时间缩短及愈合快;(3)术中晶体核脱到前房后娩核不易损伤后囊膜;(4)无需昂贵设备,因而经济实惠。
综上所述,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安全有效、视力恢复快、组织损伤少、并发症少、经济等优点,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普及,特别是无超声乳化设备的基层医院及农村防盲治盲大规模复明手术中应用白内障摘出的首选术式。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开展防盲治盲工作中对236例(258只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视力≥0.3者211只眼,占81.78%;术后第3天视力≥0.3者241眼,占93.41%;术中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63眼(24.41%),前房出血12眼(4.65%),瞳孔上移14眼(5.42%),人工晶体脱位8眼(3.10%),虹膜脱出6眼(2.32%),后囊膜破裂19眼(7.36%)。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及经济等优点,而且简单易施,因此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普及。
关键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
参考文献
[1]惠延年.眼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4.
[2]林振德,李绍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谢立信,姚瞻,黄钰森,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及修复的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4,40(2):90-93.
[4]张效房,吕勇,马静,等.介绍一种小切口非超声乳人工晶体植入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5):501-502.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20例 (124眼)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 其中男66例 (68眼) , 女54例 (56眼) , 年龄为32~83岁, 平均年龄为 (52.4±16.2) 岁;瞳孔直径<3mm 32眼, 3~5mm 40眼, >5mm 52眼;根据LocsⅡ分级法将晶状体核硬度分为Ⅱ级核42眼, Ⅲ级核49眼, Ⅳ级核33眼;术前裸眼视力0.1~0.3者68眼, 0.05~0.15者56眼, 光感至0.05共25眼;所有患者均在小梁切除术后出现白内障, 并排除视网膜脱落情况。
1.2 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 (简称超声组) 和小切口囊外摘出组 (简称小切口组) , 分别给予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前、治疗后1周、1月的矫正视力、眼压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种术式均进行术前散瞳处理, 行表面麻醉和术前常规准备;术后服用抗生素并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普拉洛芬等滴眼液点术眼。超声乳化术简述如下[4]:辅助球周阻滞麻醉, 采用平面角膜刀于近角膜缘的10~11点位置上在透明角膜上作3.5mm宽超声乳化切口, 撕囊镊进入前方内行连环撕囊并通过而二分裂法碎核, 并乳化吸收余下核, 植入折叠式晶状体。小切口囊外摘出组[4]:于颞上方作5.5mm宽的横巩膜隧道切口, 分离板层巩膜。穿刺前房, 注入粘弹剂后, 采用连环撕囊抬起晶状体, 并整个取出晶状体核, 植入折叠式晶状体, 并观察水密封状态。
1.3 统计学处理
并发症和异常眼压情况以“率”表示并进行χ2检验, 视力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成组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和两组情况,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视力情况
两组术后的视力均优于治疗前, 但小切口组仅术后1月的视力高于超声组 (P<0.01) , 见表1。
注:*P<0.05, **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超声组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异常眼压情况 (眼)
两组术后的异常眼压例数均少于治疗前, 但小切口组仅术后1月的眼压异常例数少于超声组 (P<0.01) , 见表2。
注:*P<0.05, **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超声组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
小切口组治疗后1月的核坠入玻璃体腔、玻璃体脱出及角膜水肿例数均少于超声组, 除玻璃体脱出 (P<0.01) 外, 其余均为P<0.05, 见表3。
注:*P<0.05, **P<0.01与超声组比较
3 讨论
小梁切除术可成功的降低青光眼眼压, 而术后有效滤过泡的形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5]。由于该手术对包括瞳孔在内的眼球结构的机械刺激和术后功能结构的改变易导致白内障的发生。临床发现该类白内障患者的手术难度高于单纯白内障患者, 总结有两方面的原因[1]:瞳孔小而固定, 浅前房以及虹膜弹性较差;属于第二次手术, 需要避开原手术区域, 保留有效滤过泡。白内障手术的类型较多, 但根据白内障程度和核的硬度应选择合适的术后。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切口较大, 对眼部损伤结构损伤大, 因此术后恢复时间长、效果差是其主要弊端。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常用方法, 研究表明二者在治疗普通型白内障的效果相似, 但在治疗特殊类型的白内障上有差别, 如过熟期白内障[6], 但二者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效果还不清楚。
本研究发现:两组术后的视力、眼压均优于治疗前, 表明小切口和超声乳化治疗均有效, 但小切口组仅在术后1月的视力高于超声组、异常例数少于超声组, 表明小切口组的远期效果较好, 可能的原因是超声术式的灌注压力较高, 导致原手术造成的结果损伤易被加重, 如两组并发症情况发现小切口组治疗后1月的核坠入玻璃体腔、玻璃体脱出及角膜水肿例数均少于超声组, 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乳化操作难度较大, 同时白内障类型的特殊性也加重手术难度, 其次超声乳化术的高灌注压也是造成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6]。
综上所述, 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均有效, 但后者对于矫正视力和降低异常眼压患者的长期效果较好, 同时并发症较少。
参考文献
[1]冀哲, 李淑珍.非超声乳化显微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1, 34 (1) :77-78.
[2]李会琳, 刘伟, 季建, 等.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J].天津医药, 2008, 36 (9) :724-725.
[3]刘建华, 孔凡红, 任淑兰, 等.颞侧巩膜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1, 33 (6) :449-451.
[4]戴子娴, 张宏, 林妙英, 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20) :227-228.
[5]王晓冰, 刘立民, 唐广贤, 等.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1, 29 (3) :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