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后护理(精选8篇)
白内障手术后护理 篇1
白内障手术后护理的10大原则及
家庭护理措施
做完白内障手术,需要术后很细心的护理自己的眼睛,那么,白内障手术后,如何护理自己的眼睛好呢?
白内障手术后,白内障患者一定要注意以下10个问题:
1、术后两周内不要将脏水或肥皂水进入手术眼,4周内不要对手术眼施加压力(揉眼)及外伤。
2、出院后白天按时滴眼水,晚上涂眼膏。
3、术后一周内洗脸、洗澡时避免污水入眼。
4、术后复诊时间:术后第一天、术后第六天、术后第十四天、术后第三个月。
5、术后一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以免用力过度,眼压过高而引起手术切口裂开,有便秘和咳嗽者,宜用药物加以控制。
6、术后3个月内,避免揉擦、碰撞术眼。眼前房人工、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者需长期避免用手揉擦眼镜,以免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磨擦而损伤角膜内皮。
7、手术后有可能一时视物不清,出现眼花、轻度异物感、眼眶淤血等症状。如发生明显眼疼、恶心、呕吐、不要紧张,立即到医院就诊。
8、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血糖,定期复查视力及眼底等情况。
9、幼儿做白内障手术后需及时配镜及做弱视训练,定期复查手术,当天尽量多休息,避免低头,拿重东西。
10、术后适当补充营养,忌烟酒,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避免咳嗽便秘等。
白内障的家庭护理措施有哪些?引起白内障的原因很多,有先天性、外伤性、老年性和并发性,40岁以上者没有其他疾病原因引发的白内障属老年性白内障。那么白内障的家庭护理措施有哪些?家庭护理应掌握以下要点:
一平时可以滴白内停眼药水或吃些明目的中药,以延缓其发展,同时注意爱护眼睛,不使视力过度疲劳,并防止眼外伤。
二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治疗,但应等待最佳的手术时机。在老年白内障的初发期或膨胀期手术,晶状体如同豆子用水浸泡之后一样,用手一搓,豆皮便会破碎脱落,故若在此时手术摘出,往往不易彻底干净;在过熟期,因晶状体液化,体积小而更软,囊膜亦已破裂,故若手术亦不易摘出。所以,理想的手术电动机是成熟期和接近成熟期,此时期应接受手术治疗,不可犹豫。
三 手术后因为没有了晶状体,眼就失去调节力,看不清近处东西,因此需要配戴远视和近视两副眼镜;白内障摘除后如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会有一些并发症。如有不适,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四 单侧性白内障摘除术后,不大可能配戴大度数的眼镜,安置角膜接触镜(即隐型薄膜眼镜)可矫正视力。但隐型眼镜应定期取下清洁,防止角膜受损。
白内障手术后护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眼科病房住院治疗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患者88例, 为人文关怀组, 其中男性49例, 女性39例, 年龄60~91岁, 平均年龄71.3岁;88例患者均为退休人员, 51例独居, 37例与子女合居;另选取2013年前住院手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做为对照组, 比较护理服务满意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式、文化程度等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评估:老年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进行入院评估, 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需求, 对疾病认识程度等;根据患者各自的不同病情、不同需求、对疾病的不同认知制定人文关怀护理方案, 由责任护士督促各班护士认真执行。
1.2.2 术后护理:评估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护理人员根据手术后要求对老年患者进行术后评估, 要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识、对护理的需求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护士长每日查房了解老年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需求, 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 根据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改进护理工作方案。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在住院期间经护理人员强化人文关怀护理, 使患者感到亲切、关爱, 增加了对医务人员的信赖感和安全感。
2 结果
88例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 使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6%, 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3 人文关怀护理的实施措施
3.1 加强护士人文素养:“人文关怀”强调是对人的关心、关爱、信任、理解和尊重, 人文关怀是当今护理工作的核心和精髓。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使护理人员明确护理服务是以“人”为本, 以增进服务对象的健康为宗旨。因此, 我们将人文关怀护理做为护理工作的重点, 制定根据人文关怀的特点制定护理服务理念, 将服务理念与护理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为服务对象优质服务。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加强对每位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培养, 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良好的护理技能, 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 具备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眼科病房的老年白内障术后患者更需要护理人员为其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 促进护患间的交流、理解和信任。在护理服务中学会礼貌待患, 对老年人要特殊的关照和尊重, 赢得患者的信赖和好感。要学会观察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 主动询问, 帮助解决。
3.2 术前人文关怀:老年白内障患者入院后因为疾病的影响及缺乏对疾病知识的认识, 加上环境的陌生, 都有不同程度的对手术后担心、恐惧、焦虑、紧张、孤独等心理反应[3]。针对老年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 我们从老年患者入院一开始, 就实施人文关怀, 主动热情接待老年患者, 安置病房内, 给予舒适的体位与整洁的休息环境。向老年患者介绍医院的规则, 负责医师、护士, 了解患者的饮食要求, 尽量帮助解决需求。在进行各项术前准备时都要向患者做详细的解释;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与术后注意事项, 使患者清楚自己疾病治疗的每一步骤。
4 结论
护理服务是一个全方面的护理项目, 特别是对老年眼部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在各项护理活动中, 要将人文关怀措施融入其中, 对患者的病情做到及时、准确的观察和处理, 可促进老年白内障术后患者的康复, 提高手术成功率, 促进老年眼部手术后患者的身心健康。
摘要: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护理的应用效果, 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患者88例进行需求调查与心理分析, 将人文关怀护理融入老年白内障术后护理工作措施之中, 关心、关怀、理解、体贴老年术后患者, 满足老年术后患者的需求。与前期住院手术的老年白内障患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88例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6%, 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结论 老年眼部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要将人文关怀措施融入护理工作中, 可促进老年白内障术后患者的康复, 提高手术成功率, 促进老年眼部手术后患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老年患者,白内障手术,人文关怀,护理
参考文献
[1]王霞, 沈晓.人文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1) :39-40.
[2]段小青.精细化管理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2014 (3) :173-175.
预防白内障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篇3
【关键词】白内障;并发症;护理
白内障是眼科最常见多发病之一,而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有效方法。近年来,眼科显微手术技术日益完善,超声乳化术具有切口小、无痛苦、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切口愈合快等优点,使许多白内障患者重见了光明。由于白内障手术的普遍开展,术后并发症逐渐显现,而正确的护理是保证白内障手术成功的重要基础。现将我院眼科于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对360例病人采取手術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60例420只眼情况:年龄50-60岁188例,61-80岁114例,年龄超过80岁58例;女性患者236例,男性患者114例;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住院3-7天。术前视力<0.1的130例,182只眼,<0.2的159例162只眼,<0.4的71例76只眼;术后视力>0.6的133例168只眼,>0.4的160例180只眼,>0.2的67例80只眼。术前术后均无并发症的发生。
2术前准备
2.1全身检查所有患者在手术前都要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糖、表面抗原、心电图、胸透等项目的检测,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全身无感染病灶,无上呼吸道急性炎症,从而使手术达到最好的效果。
2.2眼部检查术前对患者进行视力、光感、光定位、红、绿色检查、眼压测定、裂隙灯显微检查角膜情况,除外葡萄膜炎症,充分散瞳后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特别注意晶体核的颜色。眼科A/B超声、角膜曲率测定,计算人工晶体的屈光度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
2.3心理护理白内障患者对手术有恐惧情绪,担心自己配合不好,怕手术效果不理想,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进行术前心理疏导,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并向患者解释手术治疗先进性与安全性,麻醉方式,介绍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反应轻、切口愈合快的优点,安慰鼓励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感,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手术。
2.4术前准备术前严格全身清洁,包括沐浴、更衣、剪指甲。每日冲洗双眼泪道,术前30min彻底冲洗结膜囊,若泪道有阻塞和脓性分泌物及时通知医生。术前3天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术后感染。
2.5术前用药遵医嘱术前保证患者睡眠质量。术前半小时给予鲁米那肌肉注射,给予美多丽眼药水散瞳。若眼压高者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将其控制在手术要求的范围之内。
3术后护理
3.1术后患者取平卧位,2小时后可变化卧姿,轻微活动。叮嘱患者尽量减少头部活动,避免垂头,打喷嚏,咳嗽和大声说笑,以防继发出血。注意术眼敷料包扎是否整洁,有无渗血、渗液、头痛、眼胀、恶心呕吐等异常情况。遵医嘱给予抗炎、止血治疗,注意血压情况,若伤口疼痛难忍,必要时给予止痛针或醋甲唑胺片口服。
3.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手术知识的缺乏,容易对手术效果产生担忧、焦虑等情绪,这时护理人员应耐心指导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嘱患者心情平静,以免心情激动引起眼压升高,前房出血,影响手术效果。
3.3术后护理术后患者应减少活动,特别注意避免振动头部,因为术眼新生的毛细血管非常脆弱,轻微外伤及振动可能使伤口裂开,人工晶体移位、前房出血、甚至前房消失。因此,术后卧床休息,不要低头,勿大声谈笑,防止头部和眼部碰撞,不要用力闭眼、挤眼或揉眼。饮食上应给予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不宜进食过硬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持大便通畅。
3.4预防感染术后常规给抗生素及激素5-7天,术眼典必殊、双氯芬酸钠及氧氟沙星眼药水4次/天滴眼,滴眼前后要洗手,眼药瓶口勿接触睫毛,以免造成污染。并注意滴眼药水应滴在穹窿部结膜囊处,避免直接刺激角膜,而引起眨眼动作,严格滴眼药水的操作及注意事项,每种眼药交替应用,间隔15分钟左右。
3.5出院指导出院后遵医嘱定期复查,向患者讲解按时复查的必要性,按时滴眼药水,保持眼部卫生。并指导患者需注意不要提重物,做重力劳动,不要用手揉眼,如有便秘,可用缓泻剂,避免大便用力,若出现眼睛疼痛明显、眼红、看东西有光环等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检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护理体会
颅部手术后病人的护理常规 篇4
护理问题 1.意识障碍
2.清理呼吸道无效 3.营养失调 4.异常
5.引流异常的危险
6.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等。
护理措施
1.病室:安静舒适,据病情安排病室。
2.体位:病人在麻醉未清醒之前或血压降低时应采取平卧位;大肿瘤的切除不可采取患侧卧位。
3.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4.饮食:遵医嘱给予饮食种类。
5.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变化。
6.遵医嘱应用降颅压,及抗炎等药物,观察用药反应及效果。7.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
8.做好皮肤护理、口腔、尿管护理。
9.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应采取措施降低体温。10.防止颅内压增高(1)抬高床头20-30度。(2)促进排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3)保持引流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性状、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观察敷料渗湿情形,若敷料有黄色渗液,应通知医生。引流管拔管前一天试行夹管,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变化,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时,应重新开放引流管。
11.检查指导:应有医护人员陪同检查,妥善固定引流管,勿使脱落,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待病人稳定后再开放引流管。
健康教育 1.保持情绪稳定。
2.高营养易消化饮食,高血压患者低盐低脂饮食。
3.监测血压变化,控制血压,按时服药,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定期复查。
昏迷病人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意识障碍
2.清理呼吸道无效 3.营养失调 4.有受伤的危险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6.自理能力下降
护理措施
1.病室:病人应安排在便于观察、抢救的房间,躁动的病人应实施保护措施。2.卧位:病人取侧卧位或去枕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有假牙者应取下。
3.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协助病人翻身,叩击背部排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易咳出时,及时吸痰,以防窒息。如有舌后坠宜用舌钳将舌拉出。缺氧时,及时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切开后按气管切开术护理。
4.饮食:昏迷病人72小时后给予鼻饲饮食,共给充足的能量,饮食种类遵医嘱。
5.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和和瞳孔的变化,有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并详细记录。6.用药护理:遵医嘱及时用药,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疗效、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并及时报告医生。7.做好基础护理:每日口腔护理每日2次,对于张口呼吸的病人,应用双层湿纱布敷于口及鼻部,以湿润吸入的空气,对于口腔粘膜有破溃者,应涂以龙胆紫药液,口唇干裂时涂以甘油或石蜡油,每周做咽拭干培养一次。
8.加强皮肤护理,每日可用酒精、滑石粉按摩受压部位2-3次,尤其是骨骼突出部位,必要时可用棉垫或海绵垫保护。每隔2小时帮助病人翻身一次,病人穿衣时要柔软,保持三短六洁。
9.病人眼睑有分泌物或闭合不全者,可滴入0.25%氯霉素眼药水,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双眼。如分泌物时,则应以生理盐水冲冼干净,观察瞳孔变化时,动作要轻,防止擦伤角膜。10.出现尿潴留者,可采取导尿术,留置尿管者,按留置尿管护理;严密观察尿量,详细记录,并做好预防便秘的护理。
11.保持各种导管通畅:留有导管时,按各种导管护理常规护理,保持引流通畅,位置固定。12.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每日对肢体进行按摩,保持肢体功能位,防废用性萎缩。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疼痛
2.组织灌注量改变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4.有受伤的危险 5.潜在并发症:脑疝
护理措施
1.病室:环境安静的病室。
2.卧位: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约束病人,以免病人挣扎而致脑压增高。抬高头部30—45度,即使病人有休克也万不可采头仰卧式;头、颈安排呈一直线,不要压迫颈静脉。3.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4.饮食:进易消化流食,勿食刺激性食物。
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变化。6.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降颅压及退热药物。7.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紧张及烦躁情绪。8.做好基础护理,预防护理合并症的发生。
9.避免胸内压或腹压上升:应保持大便通畅;起床时可协助病人坐起;教导病人起床时行呼气动作;避免髋关节长期屈曲;禁止大量灌肠。
10.预防血压突然变化过大:吸痰时动作轻柔,吸痰、翻身后应测量血压变化情况;按医嘱给予止痛剂或局部麻醉以缓解病人因疼痛不适造成血压上升。
11.预防全身性感染:体温若高于38℃须通知医生;更换病人敷料、引流管时应使用无菌技术。
12.降低体温:定时测量体温;减少被盖;按医嘱给予解热剂;在腋下使用冰囊;使用低温毯。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 2.清理呼吸道无效 3.语言沟通障碍 4.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1.病室要保持温暖、清洁、湿润。
2.卧位:去枕平卧或半卧位,使颈部舒展,并应经常更换体位,以防肺部合并症,儿童应固定双手,以防抓脱套管。
3.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并鼓励病人咳嗽,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按时雾化吸入。
4.饮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注意观察有无创口出血、皮下气肿及感染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伤口敷料应保持干燥、如浸血或为分泌物浸透,则应更换;经常检查病人套管系带的松紧,过松易于脱管,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6.做好心理护理。
7.病人术后丧失讲话能力,需由专人守护,做好基础护理。
8.拔管前应先试行堵管,堵管后要注意观察病人呼吸及发声情况,如一切正常且睡眼安静,可于24-48小时后再拔管,拔管后应继续观察1-2天,伤口处以蝶形胶布拉紧皮肤,盖以无菌敷料即可,一般不需缝合。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意识障碍 2.气体交换受损 3.营养失调 4.有感染的危险 5.自理能力下降
护理措施
1.病室:病人安置在监护室或安静,便于抢救的房间。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2.卧位:根据病情采取合理体位,各种导管清洁通畅,位置正确,定期冲洗,消毒及更换。3.吸氧:视病情或医嘱给予吸氧。
4.饮食:遵医嘱给予合理饮食并进行记录。
5.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2小时监测生命体征或遵医嘱,有病情变化需要增加测量次数,并做好记录。
6.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材,随时做好抢救准备。7.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
8.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做到三短六洁,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注意病人安全。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张口呼吸时用纱布盖住口唇,用药水、药膏或油纱布保护眼部。
9.24小时内根据病情完成制定护理计划。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护理过程、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应用的各种药物及特殊检查治疗情况。
10.检查指导:医务人员陪同,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勿脱落,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待病人稳定后再开放引流管,保持液路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备好急救用品。
头部外伤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 2.脑组织灌注异常 3.知识缺乏
4.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
护理措施
1.病室: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2.卧位:根据病情采取合理卧位。
3.吸氧:遵医嘱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4.饮食:遵医嘱给予合理饮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
5.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6.遵医嘱应用止血、抗炎、降颅压等药物,预防休克及其他合并症。7.给予心理护理。8.做好基础护理。
9.维持肢体关节功能位,教导病人使用辅助的运动器材来增加自我照顾能力。
10.出院指导: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颅内压升高,高营养易消化饮食,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讲解运动计划的重要性,教导家属适时给予病人协助及心理支持,定期复查,保持大便通畅。
颅底骨折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 2.知识缺乏
3.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颅内低压综合征
护理措施
1.病室: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2.卧位:患侧卧位。3.遵医嘱吸氧。
4.饮食:遵医嘱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及意识变化。观察及瞳孔大小、眼球转动情况、病人嗅觉及听力、是否有面瘫的表现等,应早期发现予以处理。6.用药护理:一般应用抗菌药物1—2周控制感染。7.给予患者心理支持。8.做好基础护理。
9.对症护理:出现耳鼻漏者保持鼻腔外耳道的清洁和通畅,鼻腔用无菌盐水棉球擦拭,外耳道用酒精棉球擦拭,切勿堵塞及冲洗耳道和鼻腔,保持口腔清洁,勿用力擤鼻和挖耳,禁止做腰穿。
小清新迷你双眼皮手术后的护理 篇5
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双眼皮整形项目,小清新迷你双眼皮(又称小清新迷你重睑)技术成为广大爱美女性的选择。临床调查发现,小清新迷你双眼皮手术后的护理得当有利于手术的恢复。一起来看看如何护理吧!
1、术后加压包扎:术后上睑会盖上纱布条,医生会让你压迫半小时后才能离开,目的是预防渗血,术后第二天来医院拆除眼部的纱布,不要自己拆除,因为切口的血迹和纱布常粘牢,强行撕开会撕裂眼部创口。
2、割小清新迷你双眼皮注意事项还包括术后在拆线前切口不要沾水,每日用无菌棉棒在切口上涂红霉素眼膏一次,外出时戴墨镜避免阳光刺激创口,预防疤痕增生,眼角开大的患者每日用抗生素眼药水在眼角滴数次,有眼角分泌物时,用无菌棉棒沾眼药水后轻轻搽去眼角的分泌物。
3、手术当日伤口会有些疼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轻。病人不要急于吃去痛片,因为阿斯匹林类药物会加重伤口出血,不要滥服药物是割小清新迷你双眼皮注意事项中特别重要的一点。
4、做重睑切开术后的病人,术后5~7天拆线。有时拆线后伤口内会留有极小的线头,随着时间的推移,线头会慢慢地顶出来或自行吸收。
5、恢复期间,注意加强眼部肌肉的运动。只有不断加强睁大眼睛的运动,才能促使眼睛肌肉和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并逐渐消除手术部位的肿胀,促进手术淤血的早日吸收。
6、恢复期间,应有安静舒适的环境休养,室内空气要清新流通保持一定温度。在饮食上割小清新迷你双眼皮注意事项包括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同时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以上就是小清新小清新迷你双眼皮手术如何护理好的介绍。
7、想要加快伤口恢复,建议选择一家正规的整形医院,请经验丰富的专家亲自进行。
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告系统 篇6
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进一步做好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目 录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1.5 事件分级
1.5.1 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I级)1.5.2 重大突发中毒事件(II级)1.5.3 较大突发中毒事件(III级)1.5.4 一般突发中毒事件(IV级)2 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卫生行政部门 2.2 医疗卫生机构
2.2.1 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及指定救治机构 2.2.2 相关医疗机构
2.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2.4 卫生监督机构 2.3 专家组
2.4 卫生应急专业队伍 3 监测、报告与风险评估 3.1 监测 3.2 报告
3.3 风险评估 4 信息通报 5 应急响应
5.1 应急响应原则 5.2 分级响应 5.3 响应措施 5.3.1 组织协调 5.3.2 现场处置 5.3.2.1 脱离接触
5.3.2.2 现场医疗救援区域设置 5.3.2.3 样本采集和毒物快速检测 5.3.2.4 现场洗消
5.3.2.5 现场检伤及医疗救援 5.3.2.6 病人转运 5.3.2.7 病人救治
5.3.2.8 医疗卫生救援人员的防护 5.3.2.9 公众健康防护和宣传教育 5.3.2.10 心理援助 5.4 应急响应的终止 5.5 应急响应工作评估
5.6 非事件发生地区卫生应急措施 6 保障措施 预案的制定与更新 8 附则
8.1 名词术语
8.2 预案实施时间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有效控制突发中毒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中毒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
1.3 适用范围
各类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按相关预案处置。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有效处置;统一领导,分工协作;信息共享,快速响应;加强管理,强化保障。
1.5 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中毒事件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等因素,将突发中毒事件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突发中毒事件四级。食物中毒及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分级标准执行。
1.5.1 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I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
(1)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及以上且死亡10人及以上;或死亡30人及以上。
(2)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0人及以上且死亡10人及以上;或累计死亡30人及以上。
(3)全国2个及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同类重大突发中毒事件(II级),并有证据表明这些事件原因存在明确联系。
(4)国务院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1.5.2 重大突发中毒事件(II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中毒事件:
(1)一起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数2000人及以上。
(2)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及以上且死亡2-9人;或死亡10-29人。
(3)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0人及以上且死亡2-9人;或累计死亡10-29人。
(4)全省2个及以上市(地)级区域内发生同类较大突发中毒事件(III级),并有证据表明这些事件原因存在明确联系。
(5)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1.5.3 较大突发中毒事件(III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中毒事件:(1)一起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数1000-1999人。
(2)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及以上且死亡1人;或死亡3-9人。(3)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0人及以上且死亡1人;或累计死亡3-9人。
(4)全市(地)2个及以上县(市)、区发生同类一般突发中毒事件(IV级),并有证据表明这些事件原因存在明确联系。
(5)市(地)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1.5.4 一般突发中毒事件(IV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中毒事件:(1)一起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数在50-999人。
(2)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人及以上且无人员死亡;或死亡1-2人。(3)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人及以上且无人员死亡;或死亡1-2人。
(4)县(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2 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卫生行政部门
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或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中,涉及群体中毒的卫生应急工作。按照分级处置的原则,省级、地市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负责统一指挥、协调重大、较大和一般级别的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
2.2 医疗卫生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是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的专业技术机构,结合各自职责做好应对突发中毒事件的各种准备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发生突发中毒事件后,在本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开展卫生应急处理工作。
2.2.1 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及指定救治机构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确立本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或指定救治机构,作为承担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工作的主要医疗机构。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及指定救治机构应做好以下工作。
(1)国家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要根据需要承担特别重大级别的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卫生应急工作和中毒病人救治工作,以及指导和支持地方救治基地卫生应急工作;全面掌握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开展中毒检测、诊断和救治技术的研究;协助卫生部制订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相关技术方案;负责全国突发中毒事件的毒物检测、救治技术培训和指导,以及开展全国化学中毒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2)省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开展辖区内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医学处理工作;负责辖区内的突发中毒事件的救治技术指导和培训;开展中毒检测、诊断和临床救治工作,以及中毒信息咨询工作等。
(3)市(地)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或指定救治机构,负责辖区内突发中毒事件的现场处理和临床诊治技术指导;面向辖区提供中毒信息服务;承担本辖区内中毒事件现场医学处理工作。
(4)县(市)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或指定救治机构,负责辖区内突发中毒事件的现场处理和临床诊治技术指导;面向辖区提供中毒信息服务;承担本辖区内中毒事件现场医学处理工作。
2.2.2 相关医疗机构
(1)开展突发中毒事件和中毒病例报告工作。
(2)开展中毒病人的现场医疗救治、转运、院内诊疗工作。(3)向当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中毒病人转归情况。
(4)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中毒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有关生物样本。
2.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开展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报告和分析工作。
(2)开展突发中毒事件的现场调查和处理,提出有针对性的现场预防控制措施建议。
(3)开展突发中毒事件的现场快速鉴定和检测,按照有关技术规范采集样本,开展中毒事件样本的实验室鉴定、检验和检测工作。
(4)开展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群的健康监护工作。(5)开展突发中毒事件的健康影响评价工作。2.2.4 卫生监督机构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协助对参与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的医疗卫生机构有关卫生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
(2)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调查处理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3)根据“三定”规定明确的职责,对突发中毒事件肇事单位和责任单位进行卫生执法监督。
2.3 专家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突发中毒事件专家组,其主要职责: 对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准备提出咨询建议,参与制订、修订突发中毒事件相关预案和技术方案。
对确定突发中毒事件预警和事件分级及采取相应的重要措施提出建议,对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对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咨询意见。
承担突发中毒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2.4 卫生应急专业队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专业队伍,配备必要处置和保障装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演习和演练。
接受本级卫生行政部门调用,参与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3 监测、报告与风险评估 3.1 监测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中毒实时监测分析系统,组织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突发中毒事件涉及的中毒病人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等工作;组织开展针对特定中毒或人群的强化监测工作;组织同级中毒救治基地(或指定救治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毒物、突发中毒事件及其中毒病例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工作。
3.2 报告
突发中毒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责任报告人、报告时限和程序、网络直报均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执行。
突发中毒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应当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
首次报告内容包括突发中毒事件的初步信息,应当说明信息来源、危害源、危害范围及程度、事件性质和人群健康影响的初步判定等,也要报告已经采取和准备采取的控制措施等内容。
进程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危害进展、新的证据、采取的措施、控制效果、对事件危害的预测、计划采取的措施和需要帮助的建议等。进程报告在事件发生的初期每天报告,对事件的重大进展、采取的重要措施等重要内容应当随时口头及书面报告。重大及特别重大的突发中毒事件至少每日进行进程报告。
结案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原因、毒物种类和数量、波及范围、接触人群、接触方式、中毒人员情况、现场处理措施及效果、医院内处理情况等,还要对事件原因和应急响应进行总结,提出建议。结案报告应当在应急响应终止后7日内呈交。
3.3 风险评估
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开展毒物及突发中毒事件对公众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估,为政府相关部门开展中毒预警和制定防控对策提供参考。发生突发中毒事件或发现可能造成突发中毒事件的因素后,根据有毒物质种类、数量、状态、波及范围、接触人群以及人群中毒症状等,及时开展动态评估,提出预防和控制建议。信息通报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处理突发中毒事件过程中,及时向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公安等相关部门通报卫生应急处理情况;并及时获取其他相关部门处理突发中毒事件涉及的相关信息,以便及时掌握相关突发事件涉及的中毒卫生应急工作情况。应急响应
5.1 应急响应原则
发生突发中毒事件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技术指导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迅速成立中毒卫生应急救援现场指挥机构,组织专家制定相关医学处置方案,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工作。
5.2 分级响应 Ⅰ级响应:达到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启动Ⅰ级应急响应,迅速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并将应急工作情况及时报国务院。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政府领导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立即组织协调市(地)、县(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卫生应急处理工作。
Ⅱ级响应:达到重大突发中毒事件后,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启动Ⅱ级应急响应,迅速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并将应急工作情况及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技术支持和协调工作,根据需要组织国家卫生应急救治队伍和有关专家迅速赶赴现场,协助开展卫生应急处理工作。
Ⅲ级响应:达到较大突发中毒事件后,市(地)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启动Ⅲ级应急响应,迅速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并将应急工作情况及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专家对卫生应急处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Ⅳ级响应:达到一般突发中毒事件后,县(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启动Ⅳ级应急响应,迅速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并将应急工作情况及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专家对卫生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提供技术支持。5.3 响应措施 5.3.1 组织协调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或其成立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业务指导下,调集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和相关资源,开展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工作。
5.3.2 现场处置
具备有效防护能力、现场处置知识和技能的医疗卫生应急人员承担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现场处置工作,并详细记录现场处置相关内容,按流程转运病人并做好交接工作。
5.3.2.1 脱离接触
卫生部门积极配合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控制危害源,搜救中毒人员,封锁危险区域以及封存相关物品,防止人员继续接触有毒物质。
5.3.2.2 现场医疗救援区域设置
存在毒物扩散趋势的毒物危害事件现场,一般分为热区(红线内)、温区(黄线与红线间)和冷区(绿线与黄线间)。医疗救援区域设立在冷区,并可结合现场救援工作需要,在医疗救援区域内设立洗消区、检伤区、观察区、抢救区、转运区、指挥区、尸体停放区等功能分区。
5.3.2.3 样本采集和毒物快速检测
现场调查人员在了解事件发生过程和发生地情况后尽早进行样本采集工作。采集样本时应当注意根据毒物性质和事件危害特征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和保存、转运容器,防止污染,采集的样本数量应当满足多次重复检测。
在有条件时,现场调查人员应当尽早开展现场应急毒物检测,以便根据毒物检测结果指导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5.3.2.4 现场洗消
在温区与冷区交界处设立现场洗消点,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协助消防部门对重伤员进行洗消,同时注意染毒衣物和染毒贵重物品的处理。
5.3.2.5 现场检伤及医疗救援
现场检伤区设立在现场洗消区附近的冷区内,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负责对暴露人员进行现场检伤。参照通用检伤原则以及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特点,将中毒病人及暴露人员分为优先处置、次优先处置、延后处置和暂不处置四类,分别用红、黄、绿、黑四种颜色表示。标红色为必须紧急处理的危重症病人,优先处置;标黄色为可稍后处理的重症病人,次优先处置;标绿色为轻症病人或尚未确诊的暴露人员,可延后进行处置;标黑色为死亡人员,暂不处置。红标者应当立即送抢救区急救,黄标者和绿标者在观察区进行医学处理,黑标者送尸体停放区。
现场医疗救援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指挥和调度。中毒病人和暴露人员经现场医学处理且病情相对平稳后,转运至指定的医疗机构等。现场医学处理人员要记录相关病人和暴露人员的现场医学处理措施,与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并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相关信息。
5.3.2.6 病人转运 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医疗机构接收救治病人,做到统一调度,合理分流。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中毒病人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持续进行,并随时采取相应急救措施。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与接收病人的医疗机构要做好病人交接,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转运及交接情况。
5.3.2.7 病人救治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组织制定突发中毒事件的诊疗方案,并组织开展指导检查工作。
接收病人的医疗机构,做好病人的接收、救治和医学观察工作,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相关信息。根据毒物特点及病人情况,必要时对病人进行二次洗消。
5.3.2.8 医疗卫生救援人员的防护
进入现场参与医疗卫生救援的人员,要了解各类防护装备的性能和局限性,根据毒物种类及危害水平选择适宜的个体防护装备,在没有适当个体防护的情况下不得进入现场工作。
5.3.2.9 公众健康防护和宣传教育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突发中毒事件特点和卫生防护要求,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公众健康防护措施建议,开展中毒自救、互救及其卫生防病知识等公众健康影响的宣传教育工作。
公众健康防护措施的建议主要包括:(1)发生有毒气体泄漏事件后,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地理位置特点,暴露区域群众应当转移到上风方向或侧上风方向的安全区域,必要时应当配备逃生防毒面具。(2)发生毒物污染水源、土壤和食物等中毒事件后,应当立即标记和封锁污染区域,及时控制污染源,切断并避免公众接触有毒物质。
5.3.2.10 心理援助 发生中毒事件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配合相关部门和团体,开展心理援助工作。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5.4 应急响应的终止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适时组织专家对是否终止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响应进行评估,并根据专家组的建议及时决定终止卫生应急响应。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响应的终止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突发中毒事件危害源和相关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无同源性新发中毒病例出现,多数中毒病人病情得到基本控制。
5.5 应急响应工作评估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响应结束后,承担应急响应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工作进行评估,及时总结卫生应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评估报告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5.6 非事件发生地区卫生应急措施
可能受到突发中毒事件影响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中毒事件的性质、特点、发展趋势等情况,分析本地区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2)加强重点环节的人群健康监测,提出安全防护建议。
(3)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的卫生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
(4)有针对性地开展中毒预防控制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保障措施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要求,做好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的体系、技术、队伍、资金及血液供应等保障,开展培训演练和公众健康教育等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相关预案和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专家提出本级基本解毒药品及其他急救药品、器械(包括洗消等)、基本防护用品储备,以及基本现场检测设备和仪器配备的建议,并协调配合有关部门予以落实。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涉及的中毒事件卫生救援工作;与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配合,协助其做好解毒药品及其他急救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防护用品的生产、储备、调用等卫生应急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为参加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预案的制定与更新
本预案由卫生部制定并发布。
根据突发中毒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卫生部对本预案更新、修订和补充。附则
8.1 名词术语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接触方式、接触途径、进入体内数量),影响机体代谢过程,引起机体暂时或永久的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状态的外来物质。
中毒:机体受毒物作用出现的疾病状态。突发中毒事件:在短时间内,毒物通过一定方式作用于特定人群造成的群发性健康影响事件。
同类事件:指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病人的临床表现相似的事件。
暴露者:发生突发中毒事件时,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毒物扩散区域范围内,并可能受到毒物危害或影响的人员。包括在事件发生初期,难以判定是否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是否有不适症状和异常体征的人员。
暴露人数:指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暴露者数量的总和。8.2 预案实施时间
白内障手术后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行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患者 (152只眼) , 其中男46例, 女30例, 年龄52~89岁, 平均年龄 (68.12±2.15) 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白内障的诊断标准[3], 并符合排除标准:①手术眼合并其他外伤史或者并发症;②合并严重内科系统疾病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 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其中研究组38例 (76只眼) , 男24例, 女14例, 年龄52~88岁, 平均年龄 (67.23±3.12) 岁, 对照组38例 (76只眼) , 男22例, 女16例, 年龄54~89岁, 平均年龄 (69.14±2.12)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未见明显差别,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对于护理、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不作统一规定。研究组患者采用CNP, 首先由眼科医师和护士长等人对参与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CNP理论和操作培训, 并设计编写临床护理路径表, 按照时间来完成各项治疗、观察和护理任务, 且做好相应的记录。该表的横向为时间, 纵向则为护理项目、评价等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要不断了解患者以及家属的意见和感受, 并适时做出相应的修改和调整[3]。
1.3 评定标准
术后平均视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等。满意程度的调查采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展开, 由患者亲自填写或者是家属代写, 满分为100分,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对临床护理路径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用 (±s) ,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视力优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关人员满意程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P<0.01
3 讨论
现代医学逐渐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护理理念作为临床医疗事业改革重要方向之一, 其主要目的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护理服务, 临床护理路径 (CNP)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出来的。CNP是经过多方专业人员针对各种疾病共同研究制定的, 它是对于传统护理工作的一次优化重组, 并加入了更多新的元素, 不仅使整个护理工作规范化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4]。医师并不需要每次都嘱咐护理内容, 而只需要在护士的主动配合下在路径表上签字即可。通常护理路径表是悬挂于病房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患者及家属监督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 使患者和家属更加安心。因此可以看出, 临床护理路径是在充分满足了患者的知情权的同时, 明确了护理项目、护理时间和护理目标, 使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积极参与到护理当中, 为获得最佳的护理质量作铺垫[5]。
白内障是由于老化、免疫与代谢异常、中毒等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 从而引发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浑浊, 导致光线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 引起视物模糊[6]。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在增多。临床上治疗白内障的方法有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确切, 可以说目前国内外都处在探索研究的阶段。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无疑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为常规的手术方式[6]。由于白内障是眼科手术, 且关系到患者今后能不能恢复视力, 因此围术期的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探究考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我院展开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在临床疗效优于行传统护理患者,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行传统护理患者, 相关人员满意程度则明显高于行传统护理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本次研究中采用的白内障临床护理路径表。住院第1天:①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②做好饮食指导;③协助生活护理;④遵医嘱点眼药水, 保持眼部卫生勿用手揉眼;⑤做好心理指导保持情绪稳定, 戒烟酒;⑥帮助患者练习眼球上下转动, 教会抑制咳嗽打喷嚏的3种方法如深呼吸、舌尖顶上鄂、按压人中。第2天:①指导术前检查、人工晶体度数测量、测眼压;②剪眼毛;③泪道冲洗;④讲解手术知识;⑤按时点眼药水;⑥执行常规医嘱。第3天也就是手术日:①执行医嘱并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②做好饮食指导;③卧床休息;④保持晶体位正避免低头弯腰, 勿用力咳嗽打喷嚏, 保持大便通畅。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5]。第4天:执行医嘱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 按时点眼药水。第5天:同第4天一样。第6天:执行医嘱, 并做好出院宣教, 若可以出院的患者则协助患者办好出院手续。
综上所述, 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护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进敏.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1) :217-218.
[2]赵惠萍, 杨雪莲, 刘瑛.临床安全护理路径在老年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23) :57-58.
[3]章蕾.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 2012, 10 (33) :3118-3119.
[4]程兰钦.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6) :175-176.
[5]朱华川.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28) :59-60.
白内障手术护理现状 篇8
任何先天或后天性因素引起晶状体混浊使其透明性下降称为白内障,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世界卫生组织将晶状体混浊且矫正视力低于0.5者称为临床意义的白内障。根据病因分先天性、老年性、并发性、代谢性、药物及中毒性、外伤性、后发性等7种,其中以老年性白内障最多见。白内障形成常无眼部不适感,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是白内障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1]。局麻下行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国际上治疗白内障的最佳方法。它疗效显著,安全、稳定,具有损伤小、术后反应轻、痛苦少、恢复快,可在未成熟时手术,无需等到完全失明,术后无需配镜等优点[2]。现将该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术前护理
1.1 眼部准备:术前3天抗生素滴眼液滴眼。术前1天冲洗泪道,手术当天冲洗结膜囊[3]。如有慢性泪囊炎或眼周围器官病灶应考虑推迟手术[4]。术中要求瞳孔直径维持在8mm大小[5],手术当天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术眼以做好术前扩瞳准备。对合并有青光眼或有眼压偏高倾向的患者,术前可使用适当的高渗脱水剂(如20%甘露醇术前30 min快速静脉滴注)以降低眼压,减少术中发生浅前房、玻璃体脱出和驱逐性出血的可能性。
1.2 术前检查:进行术前视力、光定位、眼压、眼底、眼A、B超等检查,测量人工晶体度数。询问既往病史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应在病情控制稳定后再施行手术。
1.3心理护理:白内障大多数患者常因年龄偏大视力障碍,性格变得沉闷、孤独或暴躁,加上住院后进入一个陌生的生活环境,对手术常抱有焦虑、恐惧不安的心理,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疾病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同情及尊重患者,入院后主动亲切交谈,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责任护士,多深入病房,评估心理状况及主要顾虑,使心理护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用科学知识疏导,详细解释此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通俗易懂的讲解手术前、中、后的配合要点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从而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解除其恐惧、紧张心理,使其身心均达到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术前还应说明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顺利接受手术治疗。
1.4 术前健康宣教:说明手术采用表面麻醉,术前无需禁食,简要说明手术方法,重点强调术中配合,眼位和头位固定是手术成功关键,训练患者控制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在手术当天扩瞳完成后应减少活动,避免视物模糊造成安全隐患。
2术后护理
2.1 活动与休息:现代白内障手术切口小,仅需表面麻醉,术后只单眼包盖,不需缝合,不限制病人活动(剧烈活动除外)。但应轻声说话,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避免过度弯腰低头[6.7]。
2.2 眼部护理:术眼包封一天,次日开放滴眼。注意眼部卫生,勿用手揉搓术眼,防止眼部受外力碰撞引起出血、伤口裂开,避免污水进入眼内。可佩带墨镜避免强光刺激,必要时睡眠时戴眼罩[8.9]。
2.3 饮食护理:进食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督促患者戒除烟酒[9]。可遵医嘱予润肠通便的中药方或其他药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引起术后前房出血和伤口崩裂等严重并发症。
2.4 用药护理: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全身用药已大大减少,眼药水已成为术后的主要用药。护理上应重点教会患者或家属正确使用滴眼药。术后需使用抗生素、激素和非甾体等药物者,应介绍使用药物的原因及其作用,交待患者饭后服用,并注意观察有无药物的毒副作用。
2.5 安全护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生理机能退化,思维不够敏捷,记忆力减弱,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均为本病患者住院期间安全的危险因素。护士必须强化安全意识,慎防患者跌倒、误吸、误食、坠床、迷路、走失、突发严重的全身性疾病[9]。
2.6 病情观察: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眼压情况,有无眼痛、头痛、恶心等症状,观察视力及眼部分泌物情况,观察患者精神状态,高血压、糖尿病者注意监测血糖、血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8.9]。
3出院指导
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看电视,保证充足睡眠,防止用眼疲劳,避免受强光刺激;严格按医嘱要求使用眼药水,注意点药水前先清洁双手;保持居室空气清新,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集中的地方;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术后3个月内避免揉擦、碰撞术眼;10岁以下的先天性白内障者术后必须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弱视治疗[9.10];定期门诊随访。
参考文献
[1]葛坚主编.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9
[2]李伟华,亢泽峰.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对白内障的研究进展与思考.国际眼科杂志,2010,10(2):290
[3]丁琳,刘黎明,杨波,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急性眼内炎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32(7):513
[4]李凤鸣主编.中华眼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87~1488
[5]林萍,曾艳萍,王瑶,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散瞳方法的探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3~4
[6]王艳红,王海燕.白内障复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淮海医药,2009,27(5):457
[7]陈玲玲,吴端华,陈红.门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护理.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2):229
[8]蔡爱兰.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564例围术期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9,15(6):85
[9]吴素虹主编.临床眼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6~107
[10]尚秀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护理,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28
【白内障手术后护理】推荐阅读:
白内障手术护理07-11
白内障的手术期护理06-03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08-05
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08-29
白内障手术07-08
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06-05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07-14
白内障手术的新进展05-11
规模化白内障手术06-28
白内障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