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白内障(精选10篇)
糖尿病性白内障 篇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 糖尿病的眼科并发症糖尿病性白内障已很常见。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存在可能增加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复杂性, 与一般老年性白内障相比, 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指征的确定、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等方面均有其特点。现将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54例 (63眼) 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4例 (63眼) 中, 男31例, 女23例;年龄53~70岁, 平均65岁;9例为双眼糖尿病性白内障。
1.2 糖尿病类型与病程54例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4~6年, 平均5年。
1.3 手术方式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毕结膜囊内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并加压包扎。术后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 口服吲哚美辛 (消炎痛) 25mg, 3次/d, 连服3~5d。第2d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 每日4~6次, 每日用复方托吡卡胺 (美多丽) 活动瞳孔1次, 前房有纤维素样渗出者给予地塞米松2.5mg球结膜下注射, 共3~5d。期间由内分泌科医师协助控制血糖。1.4结果术后视力>0.5者49眼 (77.8%) ;视力为0.3~0.5者10眼 (15.9%) ;视力低于0.3者4眼 (6.3%) , 其中黄斑出血2眼, 陈旧性黄斑病变2眼。出现角膜水肿40眼 (63.5%) , 术后1~2d好转;术中瞳孔缩小6眼 (9.5%) , 晶状体后囊破裂1眼 (1.6%) , 虹膜部分后粘连4眼 (6.3%) , 色素弥散于晶状体表面4眼 (6.3%) , 均于术后1~2周内逐渐消失。
2 讨论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1,2]
糖尿病性白内障与半乳糖引起的白内障具有同样的机制, 糖尿病患者房水中的糖含量较正常人高, 并扩渗进入晶状体内。而晶状体内原先存在的醛糖还原酶将葡萄糖还原为山梨醇。山梨醇一旦在晶状体内形成就不能通过代谢消除, 也不能排出晶状体外。随着时间延续而逐渐积聚造成晶状体的高渗状态, 故吸收水分进入晶状体囊内, 造成晶状体纤维的水化和肿胀, 晶状体透明度降低;因血糖和房水渗透压的差异, 使晶状体水肿加剧, 严重时出现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
2.2 临床表现与检查[3]
真正的糖尿病性白内障并不多见, 多发生于青少年, 累及双眼。典型表现为囊膜下皮质的雪花样混浊, 进展甚快, 短期内即可发展成全部混浊。发生于成年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仍属老年性白内障, 不过起病比一般白内障早、进展快, 累及双眼。接诊糖尿病性白内障时要注意检查眼底。
2.3 手术适应证
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若白内障进行性发展, 影响视力, 常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阅读困难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大多数眼底视网膜无病变的患者术后均可有效提高视力。
2.4 手术方式的选择[4]
对于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仅有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 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本院因医疗设备所限54例均采用后一种术式。
2.5 术前准备[4]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2.5.1 控制好患者血糖水平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 血糖在4.44~8.61mmol/L范围内可以手术, >9mmol/L者应慎重选择, >10mmol/L者不宜手术。因此, 手术前后一定要请内分泌科医生协助控制血糖。
2.5.2 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术前应认真进行内科治疗
将血压降至收缩压<1 4 0 m m H g和舒张压<9 0 m m H g;冠心病患者, 要保持良好的心功能, 术前应做心电图检查, 术中给心电监护。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 术前应请内科医师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症状, 避免术中咳嗽导致眼内出血及影响伤口愈合。全身有感染病灶的, 需在感染控制后再进行手术。
2.6 术中注意事项
尽量减少器械进入前房的次数, 减少手术对色素膜的刺激;尽可能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术中将前房内黏弹剂和所有可见的组织碎片冲洗干净。
2.7 术后处理[4]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炎症反应相对较重, 甚至因虹膜粘连造成瞳孔难以散大影响眼底检查和治疗。因此, 应注意术后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 可酌情使用散瞳剂活动瞳孔。
参考文献
[1]胡绍文, 郭瑞林, 童光焕.实用糖尿病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252.
[2]朱爱华, 裴的善.浅谈糖尿病眼病[J].中国乡村医药, 2005, 12 (9) :43-44.
[3]许曼音.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 2004:454-459.
[4]姚克.复杂病例白内障手术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84-88.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与治疗 篇2
人的眼睛好比照相机,晶体与玻璃体好似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无论是“镜头”还是“底片”出了问题,都不能照出清晰的照片,人的眼睛也是一样。正常晶体是无血管、富于弹性的透明体,当晶体蛋白质发生改变而变得混浊时,可导致视力下降,看东西模模糊糊,严重的会引起失明,这种情况称为白内障。
正常情况下,晶状体通过表膜吸收前房水中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当患有糖尿病时,晶状体内过多的葡萄糖经醛糖还原酶转化为山梨醇和果糖,使之渗透压升高,晶体即吸收水分而肿胀;加之晶体的蛋白质被糖和晶体蛋白合成障碍,最终导致晶体混浊,长期慢性高血糖久而久之引起白内障。
在白内障形成之前,糖尿病患者会感到屈光的改变,并随血糖浓度的高低而呈阶段性的屈光变化:血糖浓度升高.变为近视;血糖浓度降低后,会变为远视。这种屈光的改变反映了晶体内糖及其代谢产物如山梨醇的积聚情况,糖分增加使渗透压升高,导致晶体的水化和肿胀。如果血糖和房水中糖浓度降低,晶体和房水的渗透压出现差异,晶体高渗水肿加剧,严重时导致晶体浑浊,形成白内障。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治疗
很好地控制血糖有利于防止或延缓白内障的发生。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使混浊的晶体再变为透明。用手术摘除混浊的晶体,去除挡住光线的障碍物,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白内障可分为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等,发展到成熟期即告失明。当白内障发展到成熟或近成熟时,在控制好糖尿病的前提下,可进行白内障摘除术,否则很容易引起感染和眼内出血等并发症。随着人工晶体植入及白内障摘除术的发展,手术时机可以相应提前。但在手术前,应检查明确双眼的光感定位良好,眼内压力正常,眼部无炎症及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尿毒症等,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大部分病人除有白内障外还可合并有视网膜病变。由于白内障手术后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加快发展的倾向,术后6~8周,活动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可致虹膜改变,故手术前尽可能作眼底检查,如有危险征象,应先作激光光凝;若白内障术后才发现眼底有增殖性病变,或肯定较术前有发展,在白内障术后5周内作激光治疗。根据临床观察,若无或仅有轻度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摘除后可植入人工晶体,若眼底视网膜病变很严重者则不适宜植入人工晶体。因为就是作了白内障术植入了人工晶体,视力也难改变。
相对普通人而言,糖尿病病人的白内障摘除术后更易出现并发症,如黄斑囊样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或发展的进程加快、眼前段新生血管生成(虹膜红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出血等。术后可以口服非甾体抗炎剂,或局部滴皮质类固醇激素,并密切随访,观察有无虹膜新生血管,扩瞳检查是否有黄斑水肿、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情况等。
(编辑/梁超)
专家简介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病人的护理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中, 男11例, 女24例;年龄46岁~88岁, 平均67岁;术前空腹血糖5.6 mmol/L~12.1 mmol/L, 平均6.9 mmol/L;果糖胺1.25 mmol/L~1.92 mmol/L, 平均1.76 mmol/L;注射胰岛素18例, 口服降糖药17例;术前平均视力0.12, 术后视力平均0.6;术后复查血糖均未见明显升高。
1.2 治疗与转归
均在术前3 d给予局部抗感染治疗, 并将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下后予以局部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经积极抗感染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 视力改善显著, 视力达0.5~1.0。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注意用眼卫生, 避免用手揉眼睛, 保持大便通畅。加强日常生活护理。
2.1.2 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复明心切, 担心术后视力恢复不好及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所以护士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 结合病人不同的心理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安慰和疏导, 详细介绍手术的方法、步骤及优点, 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3 饮食指导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病人治疗的基础, 护士应向病人和家属反复宣教饮食疗法的重要性和方法。监督病人定时定量进餐, 不可随意加减食物, 以免血糖波动而延误术后的进行。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 密切观察低血糖反应, 如出现心悸、出汗、饥饿感等症状, 立即报告医生, 急查血糖并采取相应措施。
2.1.4 观察血糖
除依据内分泌科医生会诊意见给予相应的降糖控制外, 白内障病人术前应监测空腹和3餐后血糖, 动态观察血糖变化, 防止因突然血糖升高未知而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手术风险。对于口服降糖药病人嘱其注意药物服用时间;对注射胰岛素者嘱其适当调整饮食习惯及用量, 规律调整胰岛素剂量。
2.1.5 术前常规准备
完善各项检查, 做好眼科相关检查。术前1 d~3 d术眼常规滴抗感染眼药水, 每天4次, 保持眼部清洁、无分泌物。手术当天给予测量空腹血糖、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常规扩瞳、冲洗结膜囊并包扎术眼, 根据病情给予镇静剂和止血剂, 减少术中出血。
2.2 术后护理
2.2.1 常规护理
术后24 h嘱病人卧床休息, 防止术眼擦伤或被意外碰撞。起床时应缓慢侧身坐起, 避免腹压增大, 避免屏气用力大便。指导病人防止因咳嗽、打喷嚏震动眼部的方法。少做低头、弯腰提重物的动作。注意用眼卫生, 不用手揉眼, 防止脏水进入术眼引起感染。
2.2.2 监测血糖
术后应继续监测空腹及3餐后血糖, 并指导病人必须规律使用降糖药, 切勿因手术结束而忽视血糖的监测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治疗中控制血糖与控制感染一样重要, 病人持续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免疫防御功能降低[2], 应严格控制空腹血糖8 mmol/L, 餐后2 h血糖11 mmol/L。
2.2.3 用药护理
术后遵医嘱给予全身应用抗生素, 同时局部给予滴用抗感染类眼药水, 以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2.3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正确滴用眼药水的方法, 注意保持眼部清洁, 勿用手或毛巾等揉擦眼睛, 不做低头弯腰使眼部充血、加压的动作, 3个月内避免做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3,4]。定期监测血糖, 1周后复查, 一旦出现眼红、痛、视力突然下降, 应及时就诊。手术3个月后进行屈光检查, 看能否进一步提高视力。
3 小结
护士应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特征有充分的认识, 认真做好护理, 缓解病人的情绪, 有效控制手术前后的血糖, 使病人满意。
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护理
参考文献
[1]何守志.临床眼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614-614.
[2]徐阳, 韩雅君, 齐玉春.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微创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12) :1113-1114.
[3]王敏.糖尿病性白内障198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7) :89-90.
关注糖尿病白内障 篇4
糖尿病白内障的病因
正常情况下,晶状体通过囊膜吸收房水中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当患有糖尿病时,晶状体渗透压升高,吸收水分而肿胀;加之蛋白质合成发生障碍,最终导致晶状体混浊,久而久之引起白内障。
糖尿病白内障的治疗
由于引起视力不好的因素除白内障外还可能有眼底病变等,因此,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首先要到医院做详细的眼部检查,通过散瞳详细检查晶状体和眼底,明确白内障程度和糖尿病眼底分期,必要时做眼底荧光造影。
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应根据眼底病变的分期及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的程度,选择治疗方案:是先做白内障手术,还是先治疗眼底病变,或者二者同时进行。如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主要问题,则应先治疗眼底病变,已经发展到需要激光治疗程度的患者可先做激光治疗;如白内障混浊的程度较重,影响激光治疗,则可先做白内障手术;如眼底病变很重,白内障影响眼底玻璃体切除手术时,可联合白内障手术及眼底激光治疗。同时,还应请内分泌科医生为患者调整用药,控制血糖。
认识的误区
临床中,一些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对治疗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如有些患者认为自己患有糖尿病不能做白内障手术,或者认为手术没有效果,从而放弃手术治疗。糖尿病患者通常具有血糖高、血锌偏低、伤口较难愈合、瞳孔不易散大等特点,如等白内障发展到晚期再做手术,将大大增加手术的难度与风险;这期间也大大地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如发生色素膜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达到失明的程度,最终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
另外,一些患者认为血糖值高不能做白内障手术,这也是认识上的误区。糖尿病患者只要控制好血糖,白内障手术是完全可以顺利进行的,绝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很好的术后视力。
糖尿病治疗是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患者在“管好嘴,迈开腿,控制血糖”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各种并发症,早发现,早诊断,科学治疗。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及时做必要的白内障手术治疗,这样才能还您一个光明的世界。
糖尿病性白内障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眼科2011年1月~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性白内障100例 (122眼) , 男56例, 女46例;年龄48~102岁, 平均年龄67.2岁;患者入选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 2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糖尿病时间的长短, 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入院时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 规章制度, 主管医生、责任护士, 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方法, 同时做好血糖的监测, 做好术前和术后护理, 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床旁一对一教育, 分六个阶段进行。
1.2.2. 1 心理干预
针对糖尿病为终身疾病且合并白内障, 手术风险大, 又担心伤口愈合及其并发症发生, 患者会出现紧张、恐惧情绪, 加上对白内障疾病及超声乳化术治疗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 担心手术效果, 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的特点, 向患者及家属耐心的讲解手术方式、过程, 使患者配合手术顺利完成。
1.2.2. 2 饮食干预
责任护士、营养师、患者及家属一起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 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营养状况及饮食习惯制定饮食计划, 至少保证早、中、晚三餐, 按总量的1/3、1/3、1/3或1/5、2/5、2/5的比例分配三餐, 控制主食, 重视食物搭配, 营养均衡, 多食含糖指数低的新鲜蔬菜, 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的消耗间的平衡, 维持血糖的稳定性。同时禁食辛辣刺激过硬食物, 坚持大便通畅, 避免吸烟与饮酒。
1.2.2.3血糖监测
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是保证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前提。对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低于8.0mmol/L, 餐后2 h血糖后不超过11.0 mmol/L, 尿糖控制在 (-~+) , 糖化血红蛋白<11%[2]且患者全身情况良好的情况下, 才可以择期进行手术。
1.2.2. 4 手术前护理干预
应将患者安排在无感染性眼病患者的房间。术前3 d每日4次滴洛美沙星滴眼液, 滴眼药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前常规冲洗泪道;保持泪道通畅, 泪点无脓。因手术麻醉是进行球结膜下或表面麻醉, 要求患者能够遵从医嘱进行眼球的转动, 如向左、向右、向上或者向下看, 责任护士应在术前指导患者如何配合, 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3]。术前2 h滴美多丽眼药水进行散瞳, 使瞳孔散至7 mm以上即可行手术, 术晨冲洗结膜囊, 消毒眼周皮肤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充分的散瞳能够避免术中的附加损伤及出血等, 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2.2. 5 手术后护理干预
严密观察病情, 常规监测生命体征, 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术后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 勿做剧烈运动, 保持术眼敷料干燥, 减少眼的运动, 不要用力揉眼, 防止晶体移位。如有渗液及时更换。嘱患者洗脸时污水不要溅到眼内, 不清洁的手不要触摸眼睛以减少感染机会。勿低头取物, 用力咳嗽, 保持大便通畅, 同时严密检测血糖、尿糖的变化, 保持血糖稳定。
1.2.2. 6 出院后护理干预
告知患者及家属正确滴眼药水的方法及口服药物及注射胰岛素的方法、用量, 低血糖的防治方法。出院一个月内注意休息, 注意合理控制饮食, 定期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反应, 按时复查, 如有不适及时随诊。注意用眼卫生, 避免碰伤术眼。
2 结果
2.1 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
2.2 2组患者术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患者满意度, 并发症发生率, 视力情况>0.2%比较见表1。
注:χ2=-4.08, P<0.05
3 讨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致盲率较高, 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是白内障患者成功的关键, 但是期间的护理与患者治疗效果和转归也有着很大的关系[4]。加强血糖的监测, 对手术前后进行护理干预, 是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也是维持术后视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100例确诊为糖尿病性白内障并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对比两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患者满意度、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共4项评价指标。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血糖控制情况、患者满意度、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实施护理干预, 实施全方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手术效果, 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有利于血糖控制, 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张爱峰.糖尿病患者眼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探讨.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7, 6 (3) :257.
[2]孟祥群.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27) :80.
[3]唐正香.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33 (4) :303-305.
糖尿病性白内障 篇6
1 临床资料
患者术前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均确诊为糖尿病, 眼科确诊为白内障者98例, 均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男56例 (65只眼) , 女42例 (49只眼) , 年龄40岁~85岁, 糖尿病史1年~26年。入院空腹血糖7.5~15 m m ol/L, 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8 m m ol/L以下。术前检查:视力光感≤0.05者45眼, 0.05~0.25者69眼, 光定位、色觉、眼压、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指导
由于焦虑、麻醉、手术对机体的应激因素, 加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较正常人群对手术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大、更明显, 故会引起机体一过性血糖升高, 影响手术效果。手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讲解白内障与糖尿病两种疾病的关系及手术的目的、方法、术中配合要求以及术后注意事项, 并将相关内容打印成册发给他们, 并让手术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 鼓励患者相信医生的医疗技术, 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病情, 消除焦虑紧张情绪,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安
2.1.2 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计划使患者摄入食物总热量受到限制, 长期坚持不仅能使体重下降, 还可以减轻胰岛细胞负担, 减少胰岛素抵抗, 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2]。向患者及家属反复宣传饮食疗法的重要性和方法, 根据其体重、身高计算出每日饮食摄入量, 要求患者除糖尿病饮食配餐外不要随便加减食物, 应特别强调定时、定量进食, 主张多食用粗粮、杂粮和蔬菜。对水果、食品和含糖的营养品, 在保证足够营养的前提下, 严格控制糖、脂肪的摄入, 蛋白应占总热量的25%左右。本组患者经详尽的饮食指导, 基本掌握了本病的饮食原则。
2.1.3 血糖监测
凡新入院患者常规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 有异常者做葡萄糖耐量试验, 必要时请内分泌专科会诊, 指导治疗。对确诊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术前3 d进行血糖监测, 即每日早、中、晚三餐前及餐后2 h各测量血糖1次, 并做好记录。注意控制饮食, 凡饮食调节不能控制血糖的患者于手术前3 d~5 d改用正规胰岛素, 使血糖控制在8 m m ol/L以下, 以减少手术后的炎症反应。
2.1.4 运动指导
运动可以巩固饮食治疗的效果和减轻体重, 使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 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运动宜在血糖控制较好而无代谢紊乱时进行, 尤以餐后1 h左右运动为宜。运动时采用轻、中等强度, 要告诉患者锻炼时随时带糖果及疾病卡, 学会低血糖的急救方法。
2.1.5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术前全面了解病史, 给患者做血尿常规、空腹血糖、心电图、胸部透视检查。对血糖过高、心功能差、血压过高者, 请内科医生会诊做相应治疗, 待血压控制在150/90 m m H g以下, 血糖在8 m m ol/L以下, 心功能改善后方可手术。严重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和心功能改善后再在心电监护下行手术。
2.1.6 术前眼部检查
详细了解患者视力下降的原因、时间, 了解有无青光眼、高度近视及结膜炎、泪囊炎等外眼疾病史, 这些均对手术效果及有无手术禁忌有着重要影响,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术前检查视力、眼底, 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 眼科B超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及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光定位、色觉等。
2.1.7 指导患者做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仰卧位头不动的情况下进行眼球上下内外转动, 以适应手术时的需要。交待患者手术开始后不能咳嗽、打喷嚏, 如想咳嗽、打喷嚏可用舌尖顶住上腭以缓解冲动, 以避免术中出现出血和玻璃体流出而影响手术效果。保证大便通畅, 向患者解释大便用力易引起眼压升高, 加重术后反应。
2.1.8 术前眼部处理
糖尿患者术后易出血, 虹膜反应重, 机体抵抗力较弱, 容易感染。按内眼手术准备, 术前3 d应常规给予抗生素滴眼, 以抑制或杀灭结膜囊内的细菌, 清洁结膜囊。术前1 d应剪睫毛, 防止术中落入手术野, 清洁结膜囊, 冲洗泪道, 清洁泪道内的分泌物, 防止术中及术后感染, 降低眼内炎的发生率。入睡困难者给予镇静催眠剂, 如口服鲁米那, 以稳定患者情绪, 保证充足睡眠。术日晨少量进食, 防止术中牵拉眼肌导致的眼心反射引起恶心、呕吐, 术前30 m in应用美多丽或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快速充分散瞳, 每5m in1次, 1~2滴/次, 连用4次, 使瞳孔散大到6 m m~8 m m, 以利于手术的操作。
2.2 术后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
2.2.1 术后生活护理
术后可适当活动, 不需绝对卧床休息, 但为了避免发生人工晶状体脱出和减少感染机会, 嘱患者术后3 d内活动量勿过大, 尤其头部勿剧烈活动, 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 勿过度低头弯腰, 眼痒时不可揉眼睛, 可滴抗生素眼液。患者因术后包盖双眼生活不能自理,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洗脸、吃饭及大小便等工作。洗澡、洗头时勿让水流入眼内, 预防感冒, 避免用力咳嗽, 保持大小便通畅,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 避免用力排便使眼压升高, 引起眼内出血、晶状体脱出, 保证充足睡眠, 健侧卧位, 防止用眼过度疲劳, 引起充血, 使眼压升高。
2.2.2 观察血糖、尿糖变化
每日测尿糖, 1周后复查血糖, 有利于调整降糖药用量, 嘱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 保持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 以减少术后纤维素性渗出, 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尤为重要。严格糖尿病饮食, 有效地控制血糖, 不要吃煎炸、辛辣的食品, 不咀嚼硬的、带骨刺的食物, 避免用力过度导致伤口裂开。发现血糖异常及时就诊控制血糖和治疗眼部病变。当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时, 首先应保护患者, 避免创伤, 然后测末梢血糖, 嘱患者进食, 必要时遵医嘱静脉持续点滴葡萄糖, 最后观察患者进食后症状有无缓解, 同时监测血糖, 直至血糖达到正常范围。当患者术后血糖>16.6 m m ol/L时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遵医嘱皮下注射胰岛素或静脉滴注胰岛素, 在胰岛素应用过程中每小时监测血糖1次, 直至达正常范围。
2.2.3 术后眼的护理及抗炎治疗
早期观察眼痛、眼胀、恶心等症状, 及时测量眼压, 注意局部疼痛与青光眼并发症的鉴别, 以防丧失抢救视力的时机。术后给予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滴眼液滴眼, 严格执行滴眼操作规程, 每次滴眼前均应洗净双手, 注意眼部卫生, 手和眼不能触及眼球和角膜, 要滴在下方结膜囊内, 尽量做到无菌, 动作要轻柔, 保持眼部敷料干燥整洁, 避免交叉感染。本组病例术后均未发生感染, 证明虽然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 潜在感染的可能性大, 但只要术中、术后严格无菌操作, 完全可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2.2.4 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结束后, 及时告诉患者手术很成功, 彻底解除患者术前和术中的紧张心理。针对术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进行及时的解释和疏导, 使患者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利于疾病的恢复。嘱患者认真用药, 情绪稳定, 视力会更好。
2.2.5 常见并发症的处置
(1) 纤维性渗出反应:多发生于术后2 d~3 d, 因糖尿病性白内障具有虹膜微循环损伤的高危性, 其虹膜血管内皮层易水肿, 管壁脆性增加, 免疫力下降, 而出现眼胀痛、前房出血﹑异物感等明显眼部刺激症状, 及房水闪光 (++) , 瞳孔不同程度粘连。若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应采用托品酰胺眼液散瞳, 以利于松解睫状肌的痉挛, 减少疼痛, 消退炎症。活动瞳孔, 防止虹膜后粘连及人工晶状体移位和瞳孔夹持。 (2) 角膜内皮水肿:一般发生在术后1 d~2 d, 表现为角膜内皮细胞水肿、角膜增厚或后弹力层皱襞、视力模糊。常采用50%葡萄糖注射液或高渗盐溶液及激素眼液滴眼, 静脉输入血活素。 (3) 人工晶状体脱位:术后应密切观察, 了解患者情况, 发现患者自述视力下降, 出现单眼复视、眩光﹑眼痛﹑头痛等症状, 应及时通知医生。一旦确认为瞳孔夹持时, 首先向患者讲明情况, 消除恐惧心理及紧张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嘱患者安静卧床休息, 不要下地活动, 防止发生人工晶状体偏位加重而使人工晶状体脱入玻璃体内。一般处理原则是先散瞳﹑平躺, 观察人工晶状体是否复位, 待人工晶状体复位后缩瞳。 (4) 继发性青光眼:大多因残留晶状体皮质过多堵塞房角所致, 还与患者术后情绪激动有关。术后24 h内重点观察有无眼压增高的表现, 如眼胀痛、恶心、呕吐等。眼压升高可造成对神经永久性损害, 应及时点降压药和全身应用降压药, 此时患者心理负担非常重, 可产生一种很失望的心情, 应耐心向患者做心理疏导, 指出低落的情绪对眼压的负面影响, 解除心理压力, 以利疾病的早日康复。
2.2.6 出院指导
(1) 滴眼注意事项:出院后继续给予典必殊滴眼, 使用前充分摇匀, 每次只需1滴眼液, 压迫泪囊区2 m in~3 m in, 防止药液经泪道过快排出。使用两种以上眼液时, 间隔5 m in后再滴。点眼时不能触及眼球及睫毛, 以免污染瓶口。眼药保存在阴凉避光处, 以免变质。观察药物副作用: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激素性高眼压, 最早发生在用药2周后, 多数发生在1个月~3个月, 强化患者按时复诊, 根据医嘱增减药量。 (2) 复诊指导:指导患者或家属按时来院复诊, 定期观察视力变化, 一般首次复诊时间为出院后1周, 无特殊情况下间隔0.5个月~1个月复查1次, 随诊3个月。嘱患者一定要按时复诊, 复诊时间以外, 如有视物模糊, 视力下降, 术眼肿胀、疼痛, 分泌物较多等情况时, 应随时就诊, 不可延误。定期复查眼底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有黄斑病变是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主要原因[3]。 (3) 自我保健:糖尿病患者由于内分泌代谢紊乱、抵抗力低下, 容易引起感染。指导患者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如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防止感冒。学会如何抽吸胰岛素和注射胰岛素的操作技术, 以及对针头﹑注射器的清洁和消毒及血糖的自我监测。坚持长期的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禁烟酒, 预防感染, 预防和识别低血糖反应, 一旦发生即刻进食。日常生活中, 注意减少洗热水澡的时间, 以免眼部充血。户外活动时, 戴墨镜护眼, 避免强光刺激。
3 结果
术后视力:98例 (114眼) 术后疗效良好, ≥1.0者25眼, 0.9~0.8者36眼, 0.7~0.5者50眼, 0.4~0.1者3眼。无切口裂开﹑感染﹑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4 讨论
4.1 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病程长, 易反复发作, 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糖尿病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良好的心理过程, 有利于机体调动自身的全部抗病防御系统功能、稳定和改善内环境, 提高机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4]。由于长期患病和感知觉改变, 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明显, 全程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患者至关重要。通过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护理, 可以稳定患者情绪, 使其安全度过围术期, 增加糖尿病知识, 减少无知造成的心理负担, 正确对待糖尿病。
4.2 严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能否安全度过围术期取决于血糖的控制。护理人员不但要制订周密的护理计划、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还需要具备糖尿病专科护理知识, 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指导, 合理调节饮食, 密切监测血糖, 并创造条件使患者主动监测血糖、尿糖的动态变化, 帮助判断治疗效果及调整用药, 使手术得以顺利实施。
4.3 适当锻炼, 防止肥胖
糖尿病伴肥胖是患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并发症的重要诱因, 糖尿病患者提倡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 如步行、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 可以增加葡萄糖利用, 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还可以动员脂肪, 改善心肺功能。但运动要在血糖得到较好控制后进行, 并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4.4 护理的围术期准备要全面
术前准备包括对患者病史的全面掌握、一般性的检查和眼科特殊检查、患者术中配合的要点、术前患眼的清洁和散瞳准备。充分做好这些术前准备, 有利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 要求术前瞳孔充分散大, 术中还应维持散大状态, 保持在6 m m以上, 如术前散瞳不彻底, 术中瞳孔过早回缩, 不利于医师手术, 而且并发症发生率高, 易引起虹膜损伤, 瞳孔括约肌撕裂, 严重者可引起出血及后囊破裂, 导致手术失败。
4.5 术后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的重要性
糖尿病性白内障由于体内代谢紊乱, 导致虹膜及睫状体的微循环障碍, 故术后并发症较一般老年性的白内障多而复杂。术后我们向患者及其家属反复强调继续眼部用药的方法、注意事项和全身应用降血糖药物的重要性。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因此对术后血糖的控制应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足够重视, 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延缓视网膜的病变, 并使患者在家人的监督和帮助下遵守出院指导, 做到按时点眼, 及时复诊, 进行密切观察,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挽回有用视力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实施全面、多方位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可以使患者主动参与疾病自我管理, 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视力, 还能减缓糖尿病的发展, 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海.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 2001, 9 (5) :425-426.
[2]李改焕.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46-253.
[3]车新华.糖尿病患者晶状体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2, 24 (6) :680.
糖尿病性白内障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 入院后进行血糖指数检查, 确定血糖指数均大于Ⅱ型。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无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男30例, 女20例;年龄20~69 (35.0±4.5) 岁。对照组男30例, 女30例;年龄22~71 (36.0±3.6) 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患者一般均有紧张恐慌心理, 不稳定的情绪会引发血压升高, 影响手术治疗, 因此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放松心情,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1.2.2 手术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前0.5h注射苯巴比妥, 瞳孔滴入复方托比卡胺进行充分散瞳。治疗组术前控制血糖, 避免引发并发症。手术过程:将患者的结膜剪开, 并对渗血进行清理和止血处理, 在患者右上方巩膜逆眉形隧道处作长约5mm的切口, 均匀注入粘弹剂, 并应用截囊针作开罐式截囊, 水分离并使核脱入前房, 在核下注射粘弹剂, 将晶体核用晶体圈匙托出, 在皮质清除后置入人工晶体, 不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 如有水密不良的患者可间断缝合。
1.2.3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 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对2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包括使用滴眼液消炎治疗, 同时每天检测治疗组患者的血糖3次。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2组患者均完成了手术, 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并发症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高于对照组的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容易发生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因此一经确诊后需及时进行相应治疗, 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术有着明显的临床疗效, 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
本结果显示, 2组患者均完成了手术, 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高于对照组的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合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分析其并发症发生原因可能与血糖的控制有关, 术前对伴发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 即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一般情况下,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理想血糖应该控制在6.7mmol/L以下, 对于病情严重、血糖难控制的患者也要尽量将血糖保持在8.3mmol/L以下。术后继续控制血糖,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在患者角膜内皮密度低、细胞数量少且对散瞳液和手术器械的刺激反应敏感的情况下, 应尽量减少手术器械进入前房的次数, 避免对角膜内皮的损伤, 并减少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的发生[3]。
综上所述, 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 与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 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较多, 可通过手术前后控制血糖和加强手术操作要求等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1-2012年收治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 另选择同期收治的无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完成了手术, 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高于对照组的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良好, 与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 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较多, 可通过手术前后控制血糖和加强手术操作要求等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糖尿病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瑞君.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5 (34) :98-99.
[2] 陈杰波.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 2010, 21 (17) :88.
糖尿病性白内障 篇8
关键词:苄达赖氨酸,糖尿病性白内障,白内停,治疗效果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其发病原因很多, 随着糖尿病人数的增多其发病比例也相应增加,多发生在30岁以下[1,2]。 据不完全统计[3]我国糖尿病性白内障所致的双眼和单眼盲人以及低视力病人约有300~500万。 白内障发病时常表现为视力减退 、视物模糊,容易会出现疲劳或视野中的物体出现变形或扭曲,甚至复视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就医治疗,会导致视力逐渐降低,严重时可致盲[4]。 苄达赖氨酸滴眼液可以抑制眼睛中AR的活性,达到预防或治疗白内障的目的。为了探讨苄达赖氨酸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眼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患者322例采取分组治疗的方法,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眼科收治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2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61例(248只眼),其中男72例,女89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57.3±2.4)岁。 对照组161例(266只眼),其中男69例,女92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1.4±2.6)岁。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复视等临床症状,均符合糖尿病性白内障的诊断标准[5]。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在糖尿病治疗基础上给予白内停滴眼液治疗,白内停滴眼液(又名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国药准字:H42021940),用法用量:滴眼,用前须将1片药片投入1瓶溶剂中,待药物完全溶解后,方可使用,应连续在20 d内用完,3~4次/d,每次1~2滴/次。疗程6个月。
2观察组在糖尿病治疗基础上给予苄达赖氨酸滴眼液治疗,苄达赖氨酸滴眼液(8 m L:40mg,国药准字:H19980101),用法用量:滴眼,3次/d,1~2滴/次。 疗程6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复视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复视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复视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4 观察项目
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1.5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7.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中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2例患者出现眼部刺痛,停药后好转,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6,P<0.05)。
3 讨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我国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已成为糖尿病并发症中仅次于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眼病[6]。糖尿病性白内障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病程较长,发展缓慢,不容易被人引起重视。 糖尿病性白内障可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种[7,8],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多以双侧病变为主,病情往往进展迅速,可在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出现全眼浑浊,假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常与老年性白内障相混淆。 糖尿病性白内障与血糖和尿糖升高有关[9],当血糖升高时 ,眼部房水的糖分会随之增多, 进而引起晶体渗透压改变, 出现晶体纤维肿胀、断裂、崩解形成白内障,因此,只要控制好糖尿病才可以防止或延缓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苄达赖氨酸化学名单[[(1-苄基-IH-吲哒唑-3-基)氧]乙酸]L-赖氨酸盐,是一醛糖还原酶抑制剂[10],对晶状体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通过局部滴眼使BDZL进入眼组织和房水,并在晶状体内浓集,从而抑制眼睛中醛糖还原酶活性,延缓白内障进展、改善和维持视力,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从眼科的研究中发现,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9.6%, 对照组总有 效率为47.8%,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 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关报道相似[11]。
糖尿病性白内障 篇9
对56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控制血糖、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血糖监测观察病情变化,有效预防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为保证糖尿病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前做好健康教育,积极控制血糖,术后加强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中国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82-01 白内障是眼病中常见的主要致盲眼病,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由糖尿病引起晶状体代谢障碍而致的白内障,是常见的白内障病种之一,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主要以手术为主,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手术切口愈合能力差,易发生以出血、感染和视网膜病变为主的并发症。因此,对这类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的关键。我科自2009年1月-2011年11月以来,共收治56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56例,男33例,女23例,双眼手术者9例,年龄56-83岁,平均67岁,均为确诊白内障合并糖尿病者,糖尿病史6月-18年不等,术前空腹血糖值6.9-13.8mmol/L,合并高血压28例,冠心病9例。手术前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出院1周复查,1个月内每周复查1次,以后每个月复查一次,3个月后半年复查一次。
1.2结果 本组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未出现并发症。2 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1)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知识的科学宣传,让患者了解饮食疗法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其自我控制饮食的能力。有条件的患者则按照营养师的安排配餐,不要随便增减食物。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密切留意低血糖反应。强化糖尿病知识教育在减少患者精神症状和改善心理障碍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能使患者增强正确对待疾病的信心。(2)心理护理 患者术前的心理通常是即期盼又恐惧,一旦患者过于紧张,会引起机体一过性血糖升高,影响手术效果。因此白内障患者术前的心理疏导尤为重要。我们术前对所有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内心想法,患者均有担心术后视力不理想甚至手术失败导致失明的心理负担。针对患者的心理,我们认真做好术前指导,讲解手术经过,配合方法,通过心里安慰,使患者消除顾虑。通过心理护理,患者均愉快接受手术,术中配合顺利。(3)血糖监测 详细了解糖尿病病史,既往用药种类、方法、剂量及时间,平均血糖值范围。测定并记录好空腹血糖及早餐后2小时血糖,遵照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使血糖控制在适当水平。(4)术前准备 血糖降至8mmol/L以下且相对稳定后,术前3天点滴乳酸左氧氟沙星眼液,手术前日氯霉素冲洗结膜囊,泪道冲洗,剪睫毛,有效预防手术感染,为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向患者交代术中注意事项,要始终向前方注视而不能转动眼球,术前半小时散瞳,护送入手术室。2.2术中护理 术中做好巡视,体贴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感,缓解紧张情绪。术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不畅,嘱患者张口呼吸,必要时给予吸氧,缓解憋气症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动作要轻柔,以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感染。2.3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 术后嘱患者平卧位、半卧位或健侧卧位,安靜休息;24小时后取自由卧位。勿挤压术眼;尽量避免剧烈活动或咳嗽、打喷嚏,减少头部活动,避免突然抬头或低头、弯腰拾物,以防继发性出血。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适宜,鼓励患者多吃蔬菜,预防便秘,便秘患者给予缓泻剂,必要时灌肠通便。②眼部护理 (1)术后观察术眼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分泌物性状、切口愈合情况,观察术眼疼痛情况。(2)嘱患者不要碰、压、揉术眼。(3)指导患者合理用眼,术后短期内用眼时间不易过长,避免眼睛疲劳。(4)保持术眼清洁,禁止用手或不洁物揉搓术眼。(5)常规应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眼药水滴眼持续2周,预防术后感染③血糖控制 由于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以及患者自身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均可导致血糖升高。因此,术后应定期监测血糖,并指导患者必须规律使用降糖药,切忌因认为手术结束而忽视血糖的监测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治疗中控制血糖与控制感染并重。患者持续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免疫防御功能降低,应严格控制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mmol/L。合理膳食,以保证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高维生素和纤维素的合理供给,使患者在控制总热量的同时又能保证一定量的营养摄入以利于术眼的恢复。2.4出院指导 当病人出院时,护理人员要教会病人正确点眼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嘱患者术后3个月内不要剧烈运动,尽量减少看电视、上网时间,近距离阅读每天不超过1h,术后糖尿病患者需要继续有效控制血糖。定期定时应用抗生素眼药水。嘱病人定期来院复查视力及眼部情况
3 讨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59例 (324眼) 患者中, 男142例 (184眼) , 女117例 (140眼) 。年龄47~83岁, 平均 (70.22±12.18) 岁。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6~16年, 平均 (9.81±5.22) 年。患者均否认眼部疾病及眼部手术史;患者手术前1天空腹血糖6.25~7.81mmol/L, 平均 (7.16±1.38) mmol/L。双眼发病者分两次手术。术前视力光感~0.1者250眼, 0.1~0.3者74眼。晶状体核硬度Ⅱ级52眼, Ⅲ级108眼, Ⅳ级83眼, V级19眼。
1.2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由同一位医生完成, 手术前需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 利多卡因麻醉后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 长约2~3 mm, 在前房注入粘弹剂, 环形撕囊后水分离, 本手术采用美国Alcon超声乳化仪, 吸出晶体, 吸出残留皮质, 抛光后囊膜, 将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 缩瞳并吸出前房内的粘弹剂, 检查切口有无漏水, 在结膜囊内涂红霉素眼膏, 遮盖术眼, 手术结束。
1.3 术后观察角膜
角膜失代偿后水肿的分级:轻度:显微镜下见角膜厚度正常, 后弹力层可见少量皱褶, 中度:角膜略微增厚, 显微镜下可见角膜灰白色混浊, 后弹力层和基质层斑块状混浊;重度:角膜明显增厚, 上皮大泡样水肿, 肉眼可见角膜灰白色混浊, 虹膜纹理模糊不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配对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324只眼手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有73眼, 发生率为22.53%。Ⅰ度37眼, Ⅱ度25眼, Ⅲ度11眼。Ⅰ度角膜水肿4d内消退, Ⅱ度角膜水肿7d内消退, Ⅲ度角膜水肿13~16d消退, 连续观察一段时间, 未发现大泡性角膜病变。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每个患者在手术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慌, 术前跟患者耐心的沟通, 并向患者叙述手术的相应过程、所需时间, 消除患者的恐慌;术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演习, 目的让患者很好的配合手术。
3.2 术前准备
术前化验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做全面、细致的眼科检查, , 如患者进行视力、色觉、眼压、眼B超、视觉电生理等相关检查, ;若空腹血糖高于8.3mmol/L、血压高于170/110mm Hg者应暂时停止手术, 择期手术观察[1]。手术前3天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 手术前1 h用散瞳药充分散瞳, 10min一次, 共5次, 充分散瞳可减少术中角膜内皮的损伤。
3.3 术中护理
手术室保持无菌环境, 室温保持在24~26℃, 湿度45%~60%, 保证手术室的安静。手术室护士需积极准确的配合医生完成该手术, 手术结束后护送患者安返病房, 途中避免颠簸, 以免引起患者疼痛不适。
3.4 术后治疗及护理
①告知患者切忌吃刺激性食物, 多吃绿色的蔬菜, 并且多喝水, 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②手术后用一些抗生素眼药水杀菌、有助于防止瞳孔黏连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同时必须要监测眼压变化防止转化为激素性青光眼的可能。③此类疾病术后易复发, 应随时护理及观察, 详细询问患者术后是否疼痛, 瞳孔是否已经黏连等情况。进行对患者随访, 观察, 并嘱托患者必须按时到医院来复查等。④通常一般1个月后可正常工作和学习, 术后还应该到医院进行眼部检查。⑤工作学习时, 切忌长时间低头, 疲劳性工作而且还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流涕而造成复发的危险。
4 讨论
超声乳化术在我国不断地开展和普及, 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重要方法。伴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不断进展, 给患者减轻了痛苦并且减轻了经济的负担[3,4]。Roszkowska等[5]研究表明, 糖尿病病人的角膜明显比非糖尿病患者要厚一些, 推测得出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泵功能较正常人低下, 从而引起角膜不同程度的水肿。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后, 对内皮细胞的损害要更大, 同时术后角膜水肿的恢复也相对性的更慢[6]。本组73例超声乳化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患者均为患糖尿病15年以上、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 这可能是因为老年人角膜内皮数量较年轻人少, 加上糖尿病的病程也比较长, 角膜的代偿能力差的缘故。因此, 对于要进行超乳手术的糖尿病患者, 手术前应做好角膜内皮检查, 控制空腹血糖。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能否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然而密切的术后护理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只要我们共同把各个环节做细, 做好, 患者就会有一个理想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邹玉平.白内障手术实用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46
[2]张红, 袁佳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6, 20 (6) :361-365
[3]金怡萍, 陆国生, 卢奕, 等.超声乳化术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多因素分析[J].眼科新进展, 2001, 21 (4) :249-251
[4]王玲, 陈惠, 邓洪, 等.糖尿病病程与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预后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20) :2403-2404.
[5]Roszkowska A M, TRinguli CG, Colesi P, et al.Corneal en-dothelium evaluation in type I and 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J].Ophthalmololgica, 1999, 213 (4) :25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