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白内障

2024-10-06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共11篇)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 篇1

白内障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一种眼部并发症 , 多因血糖控制不良 , 持续的高血糖引起晶状体变性所致 , 好发于60岁以上的糖尿病老年患者[1]。无论何种类型白内障 , 均需通过手术治疗[2],而对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 , 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对于患者的治疗结果影响较大。该研究在2012年1月—2014年10月主要总结该院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经验 ,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 , 患者糖尿病诊断符合WHO组织2002年发布的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患者入选后随机分为两组 ,各40例 , 其中观察组 : 男23例 , 女17例 , 年龄25~84岁 , 平均 (59.6±5.8) 岁 , 糖尿病病程5~30年 , 平均 (16.5±2.9) 年 , 对照组 : 男24例 , 女16例 , 年龄26~85岁 , 平均 (59.7±5.9) 岁 ,糖尿病病程5~31年 , 平均 (16.6±2.8) 年 , 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 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一般护理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疾病教育 , 指导生活起居 ,保证住院病房内空气的流通以及阳光的充足 , 定期开窗通风透气 , 规定探视时间以及晚上关电视熄灯时间 , 确保住院病房的安静 , 给予患者饮食指导 , 做到高纤维素、高蛋白饮食 , 促进消化 , 避免辛辣油腻饮食 , 指导患者控制血糖 , 注意血糖调控的同时补充机体能量和营养。患者术前常规对手术内容进行告知 , 手术前 , 需要提前通知手术室 , 对拟实施手术手术部位进行备皮 , 并清洁睫毛根部以及睑裂四周部位 , 确保眉弓、前额至鼻翼、发际部位的皮肤均需进行仔细备皮。手术前30 min, 每间隔10 min, 对患眼进行一次散瞳剂治疗 , 达到充分散大瞳孔的目的 , 有条件时可协助医师进行结膜囊和泪道的冲洗 , 对患者术前的视功能及眼压进行测定 , 并计算晶状体度数以及角膜曲率。术后告知患者伤口疼痛的处理方法 , 如伴有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眼内压增高症状 , 需要引起护理重视。护理上需要针对术后患者的眼痛程度、患眼肿胀情况等进行评估 , 及时与医师沟通 ,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 并结合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 , 提高患者耐受性。护理上还需要对术眼的伤口敷料进行观察 , 了解伤口敷料的有无渗出 , 有无血迹以及是否存在移位 , 一旦发现异常 , 应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术后当天应建议患者绝对卧床 , 尽量减少室内活动 , 禁止低头取物、咳嗽以及用力大便等引起眼内压升高操作 , 禁止洗澡洗脸等污染伤口操作。在手术后当日 , 主要以观察伤口恢复情况为主 , 一般无对患眼的其他特殊治疗 , 与术后次日 , 大部分患者可揭开眼垫 , 局部使用眼药。同时可适当进食。避免辛辣、刺激以及需用力咀嚼食物。在术后恢复期 , 主要护理重点应放在患者日常生活起居方面 , 加强对患者的巡视 , 及时了解患者康复期间的需求。定期检查患者视力、眼内压变化。一旦出现视力急骤下降、复试以及视物变形等 , 应通知医师 , 以排除和早期治疗人工晶状体脱位。

1.2.2干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 针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护理干预 , 首先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强化教育 , 使患者了解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积极意义 , 以及高血糖及低血糖的危害 , 使患者了解血糖自我监测的方法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 提高治疗依从性 , 改善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患者术前多处于心理应激状态 , 可引起患者血糖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 ,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 通过医患交流 , 患者之间相互沟通 , 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 , 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 减少应激引起的血糖波动 , 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短效胰岛素加长效胰岛素控制血糖 , 依据患者血糖水平及进食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指导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期间对血糖的自我调整 , 维持稳定的饮食及活动量 , 避免血糖过度波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均规律随访 , 比较术后1周视力、术后空腹血糖以及总住院时间 , 并统计发生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情况。其中术后视力采用小数视力表进行评定。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进行 ,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 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 , 组间率的比较采用 x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视力、术后空腹血糖以及总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术后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 (P<0.05), 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发生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高血糖及低血糖整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3 讨论

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疾病 , 其中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较为常见 , 手术行白内障摘除或晶体置换是是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3]。糖尿病不仅能够引起白内障 , 糖尿病本身对白内障患者的外科治疗也存在着影响 , 糖尿病发生的眼部以及全身微血管病变 , 组织修复能力差以及并存的免疫功能低下 , 导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围术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相对于单纯白内障患者显著增多[4]。而且糖尿病患者再血糖控制过程中 , 也容易发生血糖并发症 , 因此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 , 要给予充分的护理干预措施 , 严格控制患者血糖 , 将患者血糖控制再合理水平 , 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 减少患者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 , 提高护理及医疗治疗。

糖尿病为慢性疾病 , 病程较长 , 虽然发生白内障等眼部并发症 , 由于其损害是长期的慢性过程 , 因此部分患者对于高血糖的危害并不够重视 , 在临床中不能规律用药及控制血糖的患者并不少见。因此在患者入院后要强化糖尿病教育 , 使患者充分了解高血糖的危害 , 认识主动参与治疗对控制血糖的积极意义 , 使患者主动配合控制血糖 , 改善血糖的控制效果。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前要面临一定的心理应激过程 , 加之对手术的担忧及恐惧 , 患者容易并发焦虑及抑郁等心理问题 , 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 患者应激状态下能够引起血糖的升高及机体免疫能力的下降 , 对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术后康复均具有不利的影响 , 因此通过心理疏导 , 能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 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 , 使患者了解手术带来的收益和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 同时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 , 尤其与术后将要出院的患者进行交流 , 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 , 避免患者对手术风险过度担心 , 同时使患者了解高血糖对手术带来的风险 , 使患者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 , 把血糖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 减少血糖过度波动增加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风险[5]。在术后对患者要严密观察 , 患者术后受手术疼痛等及心理影响 , 术后可能存在饮食不规律及进食较差等情况 , 要对患者的饮食情况及胰岛素使用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 , 同时加强患者的血糖监测 , 对于可能发生高血糖及低血糖的患者 , 要给予及时的处理 , 避免低血糖及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 , 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后果[6]。护理组给予上述护理干预措施后 , 护理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及术后血糖控制水平要优于对照组 , 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基本维持再正常水平 ,患者术后视力优于对照组 , 说明通过护理干预措施 , 不仅能够改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 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发现 ,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尤其是低血糖及高血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 术后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有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 , 同时高血糖也能够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 导致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 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 , 合理的控制血糖水平 , 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7], 同时也能够降低低血糖及高血糖等并发症对机体的直接损害及风险。

该研究结果证实 , 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 , 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 虽然糖尿病合并白内障 , 手术风险大 , 护理难度大 , 但对患者实施分阶段的精心护理 ,能显著减少围术期并发症 , 提高治疗效果。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 篇2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方法 将该院在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0例冠心病以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为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对象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将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指标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研究组相对易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表现,研究组除了个别几个指标其他各项血液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糖尿病会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因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症状相比单纯的冠心病,其临床症状更加严重,各项指标均容易出现异常,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关键词] 冠心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症状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3(b)-0026-02

冠心病属于威胁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死亡主要原因,冠心病患者体内血液中的粘稠度会在患者发病时不断地持续上升[1],患者的心排血量会出现降低的情况,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血液循环受到障碍,冠状动脉出现缺血情况[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提高,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急剧上升,糖尿病会导致蛋白质、糖以及脂肪代谢发生严重障碍[3]。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危险性更高,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血脂异常的症状,血脂异常会引起心血管病的暴发,因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极高[4]。该文将会对冠心病以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在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0例冠心病以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为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对象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10月我国DM协会采纳的新的诊断标准[5]。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的为46岁,年龄最大的为85岁,平均年龄(58.93±6.4)岁,冠心病平均病程为(4.3±5.2)年,BMI为(25.4±3.6)kg/m2;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的为48岁,年龄最大的为83岁,平均年龄(57.36±6.3)岁,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平均病程为(4.2±5.5)年,BMI为(26.7±3.6)kg/m2。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空服时间均需要在12 h之上,采集静脉血。选用全自动高效液相法对HbA1c进行测定,采用磷钨酸镁沉淀法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测定,使用酶法对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进行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血糖进行测定[6]。

1.3 统计方法

所有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量资料组间的比较和计数资料将分别选用t与χ2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的方式来表达,主要临床症状的评分采用(x±s)的形式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7.3±2.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8±1.4)%,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4.4±0.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1±1.3)mmol/L,研究组相对与对照组有明显增高,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的LDL-C、TG水平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水平相对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37±22)mmHg,舒张压为(80±15)mmHg,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30±21)mmHg,舒张压为(76±13)mmHg;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对易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表现,研究组除了个别几个指标其他各项血液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与时代的不断发展,冠心病的病发率也在不断的上升,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冠心病一般在老年人群体中比较多发,但近年来也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较差的生活习惯导致。糖尿病很容易让人的血糖、血脂升高,人体的代谢功能发生紊乱[7]。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会受糖尿病的折磨而降低,患者出现多食却身体消瘦的症状。并持续加重患者代谢功能紊乱的情况,损坏患者的血管细胞,将凝血机制彻底打乱。冠心病患者一旦发生高血脂症,则会对患者构成重大威胁。因此,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两种疾病之间相互产生影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更大伤害。同时也因为两种疾病之间互相关联,使得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治疗面临更大的困难[8]。该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高,研究组相对易出现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表现,研究组除了个别几个指标其他各项血液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冠心病患者体内血液中的粘稠度会在患者发病时不断地持续上升,患者的心排血量会出现降低的情况,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血液循环受到障碍,冠状动脉出现缺血情况,因此冠心病血液粘稠度与血浆中的红细胞量和蛋白量变化情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9]。冠心病属于威胁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会使患者的死亡率大大增加,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危害。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一般会受血液稠度升高的影响而出现心力衰竭、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的表现症状[10],针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需要对血脂以及血液中血糖的含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早期及时治疗,可以有效的防治患者的病情症状发生恶化。

综上所述,由于糖尿病会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因此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症状相比单纯的冠心病,其临床症状更加严重,患者一般会受血液稠度升高的影响而出现心力衰竭、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的表现症状,各项指标均容易出现异常,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⒖嘉南?]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 篇3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29-0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以视网膜微血管方面的变化为特征,能导致双眼不可逆性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率和致盲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达25%。为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配合的方法及价值,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该类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分析,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42例患者中,男11例,女31例,年龄52-72岁。依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表现进行分期,其中Ⅲ期、Ⅳ期、Ⅴ期眼数依次为10只、15只和17只。本组选取对象均接受的治疗为:玻璃体切除加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

1.2 护理配合方法

1.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由于本组选取对象年龄均偏大,同时缺乏对手术方式的统一认识和了解,因而很容易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怀疑和担忧等心理,加上不习惯医院的环境,导致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滋生;因此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护士在对患者实施心理辅导时,应预先调查患者上的个人资料,分析其性格,依据患者的特性,采取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方式,同时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而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紧张感,提升其治疗配合度;实施心理护理的同时,应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效果和目的,详细说明术前注意事项。

②术前准备,行手术治疗前,需检查患者的血糖、血压等指标,对于血糖浓度异常升高者,需及时给予降血糖处理;术前护士应安排和协助患者做好术眼专科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

③降糖药的使用与糖尿病相关饮食护理,患者入院治疗后,血糖均会表现出轻重程度不一的升高,因此,手术治疗前需要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来降低患者血糖:遵医嘱给予药物来降低血糖,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病况的变化情况,预防低血糖发生,并及时调整使用降糖药的剂量,加强饮食指导,说明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1.2.2 术后护理

①一般及饮食护理,由于患者年龄偏大,身体机能代谢及补偿能力下降,术后恢复较慢;因此,术后给予密切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监测是非常有必要,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异常情况有着积极的意义。应叮嘱患者进食应选择低糖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进餐定时定量,不随意加减餐,避免刺激性、辛辣的食物;同时叮嘱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头部震动;避免打喷嚏、咳嗽、用力拧鼻,以防止手术切口裂开和眼内出血。

②术后护理,手术后患者单眼被包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包扎在患者眼部的敷料是否出现染红的现象,观察是否渗血;若患者发现眼部胀痛或视力下降等问题,此时需考虑术眼出现眼压升高、角膜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安抚患者,并报告主治医师,配合医师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③安全护理,患眼经过手术治疗后,短时间内难以康复,而视力未恢复会造成患者行动不便,易容易发色发生碰撞、跌倒、摔伤等问题,因此患者在行动时,护理人员应陪同,并做好相应的安全护理,叮嘱患者不要心急,眼睛会好起来的;同时依据患者视力障碍轻重程度不一,采取相应的安全护理措施。

④出院指标,叮嘱患者正确且按时服药,教导患者熟悉并掌握正确点眼药水方法,生活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防止术眼碰伤,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眼胀、视力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2 结果

本组42例患者,经上述手术治疗和护理配合后,患者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眼压及视力得到明显改善,且优于术前。

3 讨论

临床手术治疗糖尿病眼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时,有效、有针对性的护理配合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患者预后。在护理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作为术前必不可少的护理配合措施之一,其有助于消除或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配合度,有利患者的康复;②病情护理,术前及术后患者病况变化不一,因此需要时刻监测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并给予对应护理,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③出院指导,出院后患者难以获得全面的护理,因此,出院前给予各方面指导,对于改善患者有着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糖尿病眼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给予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有效、有針对性的护理配合,对于缩短患者康复进程,促进患者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捷.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围手术期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7):416;[2]景军玲,白曜,林萍. 玻璃体切除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2):45-46;[3]李永红. 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4):494-495;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 篇4

1 手术前的相关问题

1.1 血糖

由于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前房出血、创口愈合延缓、感染等手术并发症[1], 加之由于焦虑、麻醉、手术对机体都是应激因素, 可引起应激性血糖增高。据统计, 白内障患者的应激性血糖增高平均可达2.22mmol/L, 糖尿病患者甚至平均达4.16mmol/L, 故术前很好控制血糖可防止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全身及眼部并发症。术前空腹血糖一般主张控制在8.30mmol/L以下为宜[2]。

1.2 角膜内皮细胞

糖尿病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可能具有一定的累积效应。动物实验研究证实, 糖尿病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有影响主要表现为多形性降低 (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 、多态性增加[3]。由于糖醇的累积可引起高渗透压, 引起角膜内皮细胞的储备能力低, 泵功能下降, 故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前应进行详细的角膜内皮检查, 对条件较差者应慎行手术。

1.3 泪膜

有研究显示, 糖尿病患者的泪膜功能较差, 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4],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影响术眼泪膜的稳定性, 致使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眼部不适, 甚至发生干眼。术前重视筛查, 特别是对于病程长、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应该常规行泪膜检查。术中尽量减轻对眼表面上皮组织的机械性损伤;选择滴用对眼表面上皮组织损伤较轻的眼液, 术后常规辅以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治疗, 以增强眼表面组织的黏度, 尽早恢复泪膜的稳定性。

1.4 瞳孔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引起术前瞳孔散大不理想或术中瞳孔易缩小。术中瞳孔缩小是由于前列腺素释放到房水引起, 术前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术中可在灌注液中加入1%的肾上腺素或前房注射1%的利多卡因维持并散大瞳孔及稳定前房。对于瞳孔过小的可给予瞳孔缘剪开或使用虹膜拉勾等。

2 手术中的相关问题

2.1 超声乳化仪的选用

目前超声乳化仪已由动力型超声乳化方式向抽吸型超声乳化方式转化。超声能量越高, 乳化时间越长, 引起角膜损伤的可能性越大。因此降低超声能量和缩短乳化时间, 是避免角膜并发症发生最有效的措施。能量输出目前已采用高频脉冲模式而非连续模式或普通脉冲模式。其热效应显著减小, 达到冷性超声乳化的效果。

2.2 黏弹剂的应用

黏弹剂根据其组成和理化性质不同, 分为内聚性和弥散性。内聚性黏弹剂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具有高假可塑性和高表面张力, 在手术过程中, 可以更好的维持前房的手术空间, 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前瞳孔散大不理想者可起到辅助作用。弥散性黏弹剂相对分子质量小, 具有低假可塑性和低表面张力, 在手术过程中更容易豁附于眼内组织表面, 并且在手术过程中不会被轻易清除, 从而更好的发挥了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但当眼内有较多Viscoat残留时, 应严密的监测术后24h内的眼压变化, 防止因眼压增高造成对眼组织的损伤。

2.3 人工晶体的个体化选用

目前软性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一般不宜选用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和硅凝胶人工晶状体, 因前者影响眼底检查并可能加剧虹膜新生血管形成, 而后者如果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行玻璃体切除术并注入硅油, 则硅油可附着于硅凝胶人工晶状体[5]。对有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最好使用大直径无调位孔的单凸人工晶状体, 以便于散瞳检查周边部视网膜或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3.4防止后囊膜破裂的发生

环行撕囊的连续完整性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中水分核时注入液体的量一次不应超过1m L, 防止加压过猛或水量太多时引起囊袋口撕裂或后囊后极部破裂。术中保持灌注液平衡, 维持前房的稳定, 能量控制适中, 超乳头避免触及后囊及虹膜。随着年龄的增长, 晶状体悬韧带逐渐老化, 晶状体后囊膜皱缩, 弹性降低[6]。因此, 当受到机械力作用时, 高龄白内障患者更易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3 术后相关问题

3.1 术后血糖控制

由于白内障手术作为一种应激, 影响机体正常生理调节机制, 术后由于皮质类固醇、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协同以及胰岛素的拮抗作用, 再加上全身激素的应用都会加重术后血糖升高, 故糖尿病患者术后更宜定期检查血糖, 调整降糖药应用, 要避免全身使用激素, 尽量局部应用激素减轻术后反应。

3.2 炎性反应

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导致虹膜血管内皮层水肿, 血管脆性增加, 手术更易引起其血-房水屏障的损伤。故术后局部用药的时间要长, 对于长时间应用激素类眼药的患者要注意眼压的监测。防止激素性青光眼的发生。

3.3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后囊膜混浊, 行YAG激光时要注意后囊膜上是否有新生血管的走行, 否则极易引发较大规模的眼内出血。有报道,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特别是行后囊膜切开后会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对于后囊膜混浊重点在于预防如环形撕囊口小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 植入呈直角边缘设计的人工晶状体保证晶状体前囊膜边缘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紧密接触, 形成无空间就无细胞, 术中尽量吸净残余皮质。

3.4 视网膜病变进展

有报道, 糖尿病患者晶状体手术后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加速, 且在部分病例可早期诱发INV的形成[8]。晶状体本身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完整的后囊对血管形成因子、炎性因子具有阻挡作用[9]。在后囊不完整时, 视网膜产生的血管形成因子可直接作用于虹膜睫状体诱发INV形成。同时DR病变与眼灌注压呈显著正相关, 与眼压呈显著负相关[10], 故术中要注意灌注压和眼压, 尽可能保持晶状体后囊的完整性, 如果后囊不能保持完整, 则术后应密切观察, 术后第1、3、6个月应做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对于DR加重者应及早行全视网膜光凝。

参考文献

[1]李绍珍.眼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357.

[2]何守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79.

[3]Cho P, Brown B.The effect of benoxinate on the tear stability of HongKong-Chinese[J].Ophthalmic Physiol Opt, 1995, 15 (4) :299-304.

[4]刘祖国, 罗丽辉, 张振平, 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泪膜的变化[J].中华眼科杂志, 2002, 38 (5) :274–277.

[5]Kageyama T, Yaguchi S.Removing silicone oil drop lets from the posterior surface of silicone intraocular lenses[J].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0, 26 (7) :957-959.

[6]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313-319.

[7]许宇东.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J].眼科新进展, 2005, 25 (2) :162-163.

[8]Pollack A, Dotan S, Oliver M.Cours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following cataract surgery[J].Br J Ophthalmol, 1991, 75 (1) :2-8.

[9]Smith R.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cataract surgery[J].Br J Ophthalmol, 1991, 75 (1) :1-2.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 篇5

【关键词】透明角膜切口;巩膜隧道切口;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

【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60-02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精良的医疗器械应用于眼科疾病治疗中。临床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主要使用的手术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但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的手术切口位置的不同也对治疗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1]。笔者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1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不同位置切口对疗效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91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7例为双眼病变,男性44例,共46眼,女性47例,共52眼。手术前,进行视力和眼压检测,其中16眼视力为0.02~0.05,53眼视力为0.05~0.2,29眼视力为0.2~0.3,眼压为26.1~63.9mmHg,平均眼压为(44.1±12.1)mmHg。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47眼;观察组46例,51眼。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前,药物控制眼压在30mmHg以内。超声检测角膜曲率、眼轴长度以及眼科A/B,并使用三元回归公式对患者手术中需增加的人工晶体的度数进行计算。两组均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但手术切口位置不同。

对照组手术切口位置选择在巩膜处,局部浸润麻醉,在角巩膜缘灰色区的后部1.5mm处垂直切开巩膜,使用隧道手术刀进行深度的切开,切开深度为巩膜厚度的1/2,进行小梁切除术,对虹膜周边进行切开。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同观察组。切除完毕后使用尼龙手术线对巩膜瓣进行缝合,将线结埋藏。对结膜瓣进行内翻缝合,在确定无渗漏发生且前房区的深浅保持适中水平,手术结束。

观察组手术切口选择在透明角膜处,采用爱尔卡因表面麻醉,在颞侧角膜缘1mm处透明角膜行隧道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如虹膜发生粘连,可使用粘弹剂对粘连的虹膜进行钝性分离。使用囊膜剪剪开机化膜,使用撕囊镊进行环形撕囊,使用BBS液进行水分层。通过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核,及时清除残留的皮质。待囊袋内的粘弹剂注入充分时,从囊口植入人工晶状体。使用I/A吸出粘弹剂,使用卡米可林进行缩瞳,缝合切口。

手术结束后,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监测并记录两组视力、眼压、功能滤过泡产生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视力比较 术后两组视力均有所提高,术后1天观察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3月,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眼压比较 术后1周,两组眼压好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越久,术后1月、3月,观察组眼压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两组功能滤过泡形成比较 术后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术后两组并发症比较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观察组有7只眼发生角膜水肿,3只眼发生前房纤维渗漏,4只眼出现浅前房,4只眼早期出现眼压升高,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对照组有11只眼发生角膜水肿,5只眼出现前房纤维渗漏,9只眼出现浅前房,7只眼早期出现眼压升高,角膜水肿、前房纤维渗漏、浅前房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有2只发生眼压升高用药后无明显作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以往治疗方式为单纯性滤过手术,以降低眼压为主,但术后患者并发白内障的概率很高[2],二次白内障手术不但增加手术的治疗难度,而且对患者的身心和家庭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不同于以往单一的手术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而且在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低,从而减少二次手术的疼痛和经济负担[3]。

本次研究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对两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手术切口位置选择不同。巩膜隧道切口手术操作较为简单,但容易因为反复操作而损伤巩膜瓣[4],术后,巩膜瓣出现瘢痕,滤过口容易发生粘连,从而影响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切口隧道较长,切口内侧离眼部的虹膜较近,在手术过程中容易损伤虹膜和前房角,术后,青光眼患者眼部按摩难度增加,容易发生并发症。而透明角膜切口能够很好的弥补巩膜隧道切口术的局限性,术后,滤过口不会发生粘连,避开了滤过区[5],从而不会对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造成影响,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进行透明角膜切口的患者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这说明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仅具有较好的疗效,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雷继承.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对比[J].临床医学,2013,33(1):92-94.

[2]张晓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08):92-94.

[3]汪玲,朱秀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06):1233-1234.

[4]热孜万·买买提明,顾文斌,楊新,等.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对比分析[J].新疆医学,2012,42(7):60-63.

[5]张付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6):38-39.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 , 共49眼 , 患者中年龄最大的71岁,年龄最小的54岁 , 平均年龄 (63.43±1.32) 岁 , 其糖尿病病程在2~15年之间 , 平均 (7.25±0.91) 年 , 将患者分成对照组 (25眼 )和观察组 (24眼 ),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自闭式透明角膜切口 , 于角膜缘穿入 , 至前房 , 从侧切口注入浓度为1% 的不含防腐剂的利多卡因0.5 m L,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表皮麻醉。两组患者前方注入黏弹剂 , 连续环行撕囊 , 使皮质与核及囊分离 , 核能在囊袋内转动 , 囊袋内乳化晶体核 , 吸除残余皮质 , 行后囊膜抛光 , 囊袋内注入黏弹剂 , 植入折叠人工晶体于囊袋内 , 置换黏弹剂 , 之后切口做角膜基质水化处理[2]。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平均乳化时间 , 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对患者术中麻醉效果进行评价:不痛 , 患者术中配合良好;轻度疼痛 , 出现轻微挤眼动作;疼痛 , 患者的眼球不自主转动 ,情绪不稳 , 需要采取其他麻醉。

1.4 统计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 ,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 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 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 组间率对比采取x2 检验;对比用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乳化时间较短 , 术中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 , 有1眼出现角膜水肿 , 对照组中有3眼出现角膜水肿 ,3眼出现前房纤维性渗出 , 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麻醉是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的必要准备工作 , 白内障超声乳化对麻醉的要求较高。尽管单纯表皮麻醉效果迅速 , 但不能充分麻醉虹膜及睫状体 , 部分患者术中仍感到疼痛和不适感[3]。前房麻醉主要是将麻醉药物利多卡因注入前房 , 大量研究表明 ,该种麻醉方式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 , 有利于手术的开展。在该研究过程中 , 观察组患者采用前房麻醉方式 , 患者超声乳化时间较短 , 麻醉效果更佳 , 并发症较少 , 和对照组差异 (P<0.05)。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从2014年8月—2015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8例,98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均经知情同意作为研究对象, 且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之后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以49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为一组进行研究。 对照组49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中, 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27/22,年龄跨度在44~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71±10.57)岁,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49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28/21, 年龄跨度在42~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2±10.69)岁,该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将98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98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即在患者腹部脐两侧4~5 cm的皮下组织作为胰岛素泵的进入点[2],之后将寻找的位置进行消毒,采用针头迅速的插入并拔出,将胰岛素按照基础剂量(0.6H/ h~1.0H/h)进行皮下输注。

1.3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即环境护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等。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即心理护理、胰岛素泵治疗护理、饮食护理以及锻炼护理等。

1.4观察指标

针对98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治疗后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方法, 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评分的差异性。 其中,护理效果表示患者经手术以及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 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护理满意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好。

1.5数据处理

该文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

2结果

针对98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后,再针对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3],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白内障合并糖尿病则是临床上重点治疗的一种疾病, 主要是因为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各种因素造成手术成功率较低[4], 或在手术结束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因此,针对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以及胰岛素泵治疗后, 需要采用较好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而该文研究旨在探究98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以及护理满意评分。

该文研究显示,观察组49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评分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资料表明[5],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减轻患者的手术反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例数。 另外,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 还能够有效解决患者出现空腹血糖增高的情况, 降低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的发生几率[6],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针对胰岛素泵的治疗剂量进行一定的控制, 从而避免患者受到多次注射的痛苦,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在针对患者实施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以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详细护理干预方法如下所示:1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 而白内障并发糖尿病则会给患者带来不小的打击,会出现各种不良的心理情绪,如焦虑、恐慌等,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不良情绪,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重要性,进行良好的护理干预是能够有效稳定病情,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胰岛素泵治疗护理。 在围手术期间对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时, 护理人员需要定时观察胰岛素泵是否处于完好状态[7],在每次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后,还需要进行消毒杀菌,以免发生感染现象。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告知患者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以及治疗效果, 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可提高治疗效果。 3饮食护理。 在患者手术治疗前后, 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适合的饮食表格, 让患者能够坚持按照饮食表格进行进食,补充较多的维生素以及蛋白质[8], 在手术结束后的一周内,摄入半流质以及流质食物,严禁食用辛辣、刺激类的食物,以免发生各种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 四、锻炼护理。 由于糖尿病疾病是终身性疾病,在针对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以及胰岛素泵治疗后,还需要告知患者锻炼的重要性,由于患者的免疫力较差,因此需要定时定量的进行锻炼,提高免疫力, 促进后期的治疗效果。

针对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数值,从而在手术过程中有效降低风险,给手术的成功率奠定基础,在手术结束后,还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 有利于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组织的逐渐生长[9],缩短住院时间,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治疗的效果。 同时, 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促进手术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后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控制患者的血糖数值,治疗以及护理的依从性较好, 手术后的锻炼还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并发症发生率较少,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以及研究。

摘要:目的 探究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使用胰岛素泵以及护理体会,以供参考以及研究。方法 该次研究从2014年8月—2015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8例,98例患者均在围手术期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之后通过动态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9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9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探究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通过该文研究中可以看出,在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评分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后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可应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白内障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胰岛素泵,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姜慧,王凤玲.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9):18-20.

[2]周凤燕,马付坚,赵爱香,等.长效胰岛素在1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效果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7):937-939.

[3]李开秀.胰岛素泵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5.

[4]马云.糖尿病并白内障手术治疗中胰岛素泵与胰岛素笔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6):60-61.

[5]刘萍,植凤涓,任宇,等.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0):3896-3898.

[6]徐立,佘丽燕.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2231-2232.

[7]刘晓宇,马凤萍,安洁,等.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42.

[8]陈彤,黄建青.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在2型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术前的应用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6):27-28.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 篇8

关键词:白内障,青光眼

临床上有一部分青光眼患者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白内障, 目前多数医师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但是患者常常是在青光眼发作时就诊, 眼球处于炎症和高眼压状态, 联合手术有较大难度, 易发生手术并发症。对于一些眼压较高且不易控制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采用先行12点小梁切除再行颞侧或鼻侧透明角膜超声乳化术, 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5例 (15眼) , 男9例 (9眼) , 女6例 (6眼) , 年龄48~70岁, 平均年龄59.7岁。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13例, 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2例。术前眼压18~42mmHg, 平均 (25.33±2.31) mmHg。术前视力:<0.05有3例, 0.05~0.3有8例, 0.3以上4例。术后随访1、3、6个月。

1.2 手术方法

1.2.1 眼压控制后在12点部位做传统小梁切除术。

眼压>25mmHg, 药物短期不能控制, 行前房穿刺后行小梁切除术。年龄<60岁, 术中使用2%丝裂霉素。

1.2.2 术后2个月观察眼压下降且平稳, 滤过泡扁平。

在门诊行颞侧或鼻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 放置折叠式人工晶体。

2 结果

2.1 眼压

术后1个月眼压8~19mmHg, 平均 (15.14±2.31) mmHg, 平均降低 (10.25±2.37) mmHg。术后3个月眼压10-18 mmHg, 平均 (15.63±2.62) mmHg, 平均降低 (10.74±2.68) mmHg。术后6个月眼压8~18mmHg, 平均 (13.23±2.34) mmHg。术前、术后眼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t检验, P<0.05) 。

2.2 视力

超乳术后1个月0.05~0.3者5眼, >0.3者10眼;术后3月0.3以上12眼。

2.3 滤过泡情况

裂隙灯下观察滤过泡, 滤过泡透明, 结膜囊状微隆起, 形成功能性滤过泡。

2.4 术后反应

角膜术后第1天角膜轻度水肿, 后弹氏膜皱折5只眼, 治疗1周后消退。1只眼持续4周消退。有3只眼角膜后见色素性KP。

虹膜反应房水轻度闪辉为7眼, 瞳孔区絮状渗出1眼, 治疗后吸收。虹膜部分后粘连。

2.5 术后并发症

未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 重度浅前房, 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通常有分期手术和联合手术, 如: (1) 单纯行抗青光眼手术, 眼压完全正常后再行白内障手术; (2) 单纯行白内障手术, 术后继续用药物控制眼压; (3)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

有研究表明[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61.9%.的患者与虹膜和睫状体的解剖结构异常有关。文献报道[3], 联合术术后滤过泡的形成率<50%。这说明部分术眼无外引流功能, 仍由小梁网内引流功能代偿。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如果是因为晶状体膨胀或过熟而引起的, 可做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如不是, 可先做青光眼手术, 待日后再择期行白内障手术。因为此时眼部充血明显, 联合手术术后反应比较重。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同时患有两种病变, 虽然目前联合手术已被大多数医师接受并使用, 而且手术也由过去的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过渡到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 但是同时施行两种手术, 在同一巩膜长隧道切口内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 切口处操作过多, 易发生术后滤过泡瘢痕化。另外, 长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单纯小梁切除术设备要求简单, 手术操作难度较小, 在没有开展超声乳化手术的基层医院可先行小梁切除手术, 可阻止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有报道, 行抗青光眼手术后多年, 再行白内障手术, 仍可很好地恢复患眼的视功能[4]。

对于术前眼压高于40mmHg, 前房极浅的青光眼白内障患者, 角膜雾状水肿, 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减少, 功能下降, 同时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易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并发症。若先行小粱切除, 待眼压下降, 眼球平静后, 择期再行超乳人工晶体植入术, 可避免发生角膜失偿等并发症[5,6]。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 其切口远离虹膜根部, 术中不易发生前房角、结膜和虹膜损害, 有利于保护青光眼术后的结膜滤过泡, 维持眼压稳定。颞侧或鼻侧切口, 避开了12点的滤过区域, 不影响原滤过通道通畅, 有利于维持术后的房水平衡和眼压稳

2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13003) 定。另外, 分期手术可以在小梁切除术中使用抗纤维增生药物, 减少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发生。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 不必缝合, 散光小, 手术的创伤小, 术后视力恢复快, 并发症少, 手术效果好[7]。

一般来说[8], 在施行抗青光眼手术之前, 眼压一定要降至较低水平, 控制眼部充血、葡萄膜反应等, 以减少术中和术后眼内出血、葡萄膜炎、前房不形成、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有些患者尽管给予足量的药物治疗, 眼压仍不能控制, 时刻威胁残存的视功能;有些老年青光眼患者同时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 对降眼压药物反应不敏感, 如果长时间使用降眼压药物, 很可能会发生电解质紊乱, 肾功能异常等其他并发症。对术前眼压难以控制的患者, 手术时可先缓缓放出少量前房水, 使眼压降至相对正常状态, 使手术安全进行。

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方式的选择, 应根据病因, 结合眼压、角膜、前房情况综合考虑, 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达到复明增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晓菲.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 (5) :91-92.

[2]王宁利, 欧阳洁, 周文炳等.中国人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机制的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 2000, 36 (1) :48-50.

[3]王已群, 席保红.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植入术[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1995, 19 (4) :342-344.

[4]朱翠芝.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 2009, 36 (13) :63-64.

[5]Verges C, Cazal J, Lavin C.Surgical strategies in patients with cataract and glaucoma[J].Curt Opin Ophthalmol, 2005, 16 (1) :44-52.

[6]Shingleton BJ, Alan CO, Donoghue MW, et a1.Efficacy of 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 in pseudophakic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eonjuntival scarring[J].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4, 30 (12) :2504-2509.

[7]刘红云, 陈真.青光眼术后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4, 26 (7) :465-466.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 篇9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3 年6 月~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症患者33 例,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本组患者男女比例12:11,共有患眼50 只,年龄60~73 岁不等,平均(66.12±2.45)岁,20 例合并高血压,13 例合并糖尿病;选取同时期30 例无合并症的白内障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对照组男女比例15:15,共有患眼50 只,年龄61~76岁不等,平均(66.12±2.35)岁。入选病例均符合白内障疾病诊断标准[2],比较两组白内障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

术前准备材料及仪器,黏弹剂:为博士伦眼科手术产品公司生产;灌注液(必施佳):为美国爱尔康公司产品;人工晶体:为美国眼力键公司生产的三片式丙烯酸酚折叠人工晶状体。手术中所用KR-8100 自动角膜曲率计:为日本Topcon公司生产;Cine Scan系列眼科A,B超声仪:为法国光太公司生产;150型眼科手术显微镜:为德国蔡司公司生产;增强型超声乳化机:为美国爱尔康公司产品。术前3d为入选病例应用抗生素眼液点眼,术前用0.25%冲洗泪道和结膜囊,爱尔凯因点眼麻醉,以穹窿部位基地做结膜瓣,采用连续环形法撕囊,保证晶状体核可游离开,将粘弹剂注入囊袋,取出晶状体,后冲洗残余皮质,再次向囊袋注入粘弹剂,后将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为两组患者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术前视力、术后视力,比较两组患者前房虹膜反应、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数据处理

应用SPSS12.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进行统计学处理,选择χ2检验法,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比较经临床统计,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白内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白内障患者均有4例出现了并发症,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详见表2。

n(%)

注:Δ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P>0.05

n(%)

注:Δ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白内障被临床公认为致盲性疾病,当晶状体结构被破坏失去透明性后便可发展为白内障,视力下降为最直接的临床表现。白内障不但会给患者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还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给予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具有积极的意义。

超声乳化术临床曾将白内障合并症患者归为手术禁忌症患者,一般不给予手术治疗,但随着白内障年龄的增长,合并症的增多,最终可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成为残疾人。徐万柏[3]为33例(66眼)白内障合并症患者及33例(66眼)单纯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均获得了较佳的效果。两组术前视力比较及术后视力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适用于白内障合并症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50只患眼中有44只视力在0.5~1.0之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似于相关文献[4],提示为白内障合并症患者应用超声乳化治疗,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好,超声乳化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白内障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患者年龄越高,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可能性越大,超声乳化术已经成为国际上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方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技术集光、机、电等高科技于一体,是近10年来眼科临床发展最快的临床技术之一。在手术器械方面开发和创新了一大批专用性器械。专用于超声乳化的制式手术刀具:包括隧道刀、侧口刀、枪状穿刺刀及扩口刀。每一种刀具均有固定的尺寸和形状,以保证切口的规范化。在人工晶状体材料方面,除传统的PMMA单片硬质晶状体外,各种不同的软性折叠晶状体材料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综合以上分析来看,临床在对白内障等患者进行处理方面,超声乳化术的综合优势非常确切。同时,在临床实际应用方面,超声乳化手术切口一般<3mm,手术时间在15~30min之间,患者术后无需住院,术后切口愈合快,患者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总之,超声乳化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预后良好的优点。本研究结果再次证实,白内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超声乳化治疗恢复视力[5]。

超声乳化术可有效治疗白内障合并症患者,为保证手术效果,应严格掌握超声乳化适应症,合理选择手术时间,规范进行各项操作,术后进行随访观察。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症的有效方法,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海梅.超声乳化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06(06):1064-1065.

[2]李书林,张英润.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在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04(24):136-137.

[3]徐万柏.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合并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06(16):1-2.

[4]王洁.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5(30):181-182.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 篇10

收集2000~2005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0例23眼,其中男9例10眼,女11例13眼;年龄48~83岁,平均65.2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1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6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3眼,抗青光眼术后3眼,术前眼压15.3~81.78mmHg,平均眼压23.38±4.87mmHg,13眼滴用1~2种降压眼水,5眼需联合服用降眼压药物。术前视力光感至0.5,其中光感至眼前指数11眼(48.9%),至0.3者10眼(40.0%),0.3~0.5者2眼(11.1%),术后随疗3~6个月。

手术方法:术前输80%甘露醇或口服醋氮酰氨控制眼压,适当散瞳。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3天,妥布霉素注射稀释液冲洗结膜囊内,术前结膜囊内滴入表面麻醉剂3~4次,无须上直肌缝线,作以弯隆为基府的结膜瓣,上方巩膜瓣为梯形或三角形,主切口一侧透明角膜。内作辅助切口,如有虹膜后粘连,可用超乳辅助钩将粘连处机械拉开。用钩针头连续环行撕囊,20例23眼中连续完整环行撕囊20眼(88.8%),开罐式截囊3例(11.1%),水化分离晶状体。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人工晶体全部植入囊袋内,均无后囊膜破裂。如瞳孔偏大可用匹罗卡品缩瞳。同一切口行小梁切除相应处做虹膜根切。平复巩膜瓣间断缝合1~2针,结膜瓣固定缝合2針。

统计学方法:所有输入Excel2000进行均数和标准差的计算,以均数的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和X2检验做显著性检验,检验的标准为X=0.05。

结果

术后视力:包括矫正视力,0.1~0.3以下者5例(22.2%),0.3~0.6者11眼(48.8%),0.6以上者7眼(28.8%)。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配对X2检验,术前后视力变化有显著性差异(X2=16.31,P<0.001)。

术后眼压:眼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无明显改善(44%),其余22眼平均眼压为<18mmHg(95.9%)。术后随访最终眼压10.33~23.42mmHg,平均眼压13.58±2.90mmHg。

并发症:角膜水肿5眼(2%),1周左右恢复,前房少量积血1眼(4.4%)前方出现渗出膜4眼(15.5%)。以上并发症经药物治疗均恢复正常。

讨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国外SKORK等早有报道,一次手术既可恢复原有的视力,又可使眼压恢复正常,该手术已被大多数医生所接受。我们应用表面麻醉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更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1,2]。其最大的优点是避免了因球后或球周麻醉而导致血管或视神经的损伤,尤其是对患青光眼晚期的患者,小视野或眼底有病变者的患者更为重要,其次则有节约经济费用方面的优势。

本组20例23眼联合手术结果表明,应用表面麻醉联合手术全部患者均能够配合完成手术,无1例需追加局部麻醉同时术者必须具备娴熟的超声乳化手术基础和丰富的手术经验。但对精神高度紧张者、语言交流障碍者等,均不宜采用表面麻醉。术前应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有充分思相准备,对全身性情况较差者可提供心电图、吸氧等措施,使患者感到舒适。

参考文献

1卢海,Harry.B.Grabow.表麻醉下的白内障乳化术.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18:167-169.

糖尿病合并白内障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科施行三联手术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 (32眼) , 其中男14例 (15眼) , 女16例 (17眼) 。年龄25~81岁, 平均51.2岁。术前眼压22.15~32.09mmHg (1mmHg=0.133Kpa) , 平均眼压 (23.01±2.63) mmHg, 术前视力;光感2眼, 眼前手动4眼, 眼前指数5眼, 0.01~0.09者14眼, 0.1~0.3者6眼。晶状体皮质混浊+~+++, 核硬度Ⅰ~Ⅳ级, 其中核硬度Ⅳ级核3眼。青光眼类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3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眼、原发性慢性开角型青光眼10眼、皮质类固醇激素性青光眼2眼、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2眼。

1.2 手术方法

常规散瞳及球周麻醉, 置上直肌牵引线, 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以下显微操作:做以穹窿部或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瓣, 先在上方做3mm×4mm的巩膜瓣, 根据患者年龄和结膜下筋膜情况确定是否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及其使用浓度、使用时间;接着在颞侧角膜缘做宽3.2mm透明角膜切口, 通过此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然后缩小瞳孔, 上方巩膜瓣下切除1.5mm×2.0mm小梁组织, 全层切除虹膜根部组织, 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2针, 结膜瓣以角巩缘为基底者, 缝合巩膜瓣两侧在上方角膜缘做2针可拆除调整缝线, 然后用可吸收线缝合结膜瓣, 自颞侧切口恢复前房。术毕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及妥布霉素2万U。术后处理:术后术眼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眼液, 每天4次, 术后根据滤泡形态、眼压、前房深度情况决定拆除调整缝线时机。术后眼压控制良好的标准:术后随访的最终眼压在6~21mmHg之间;不使用抗青光服药物;无严重并发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2只眼手术均顺利完成, 术后1、3d、1周和术后1个月内每隔1周复查, 此后每隔1~3个月进行随访检查, 随访内容包括视力、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检查等。术后随访最终眼压由术前2 2.1 5~3 2.0 9 m m Hg降至7.1 2~2 0.3 6 m m H g, 平均 (1 3.8 7±1.7 4) m mHg, 无低眼压情况发生, 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视力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 术前视力范围光感0.3。术后随访最佳矫正视力指数至0.8, 术后视力>0.2者27眼, 较术前明显好转, 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浅前房、瞳孔区渗出物:人工晶状体夹持、后发性白内障、瞳孔欠规则、虹膜后粘连等。滤过泡情况:22眼滤过泡呈扁平、弥散状, 为功能性Ⅱ型滤过泡;7眼无明显滤过泡或呈多血管结膜增厚外观, 为Ⅲ或Ⅳ型滤过泡。

3 讨论

在眼科现代显微手术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于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具有手术切口小, 手术时间短, 组织损伤轻, 房角及小梁结构无破坏等优点, 与以往小梁切除联合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 术后疗效好, 可更有效、长期地控制眼压。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由于患者长期局部滴用缩瞳剂, 或因急性发作, 造成瞳孔太小或散大、甚至虹膜广泛后粘连, 术前常规散瞳效果常不理想;闭角青光眼患者则因前房深度维持不佳、虹膜弹性差, 往往造成手术操作的困难。小瞳孔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前, 应充分解除瞳孔缘粘连, 采用粘弹剂和牵拉扩张法帮助瞳孔扩张, 部分病例还可用囊膜剪开瞳孔缘以扩大瞳孔;另外, 撕囊是一个相当关键的步骤, 应尽可能完成环形撕囊, 充分水分离晶状体核与皮质, 超声乳化时可利用晶体钩在辅助切口撑开虹膜, 尽量做到直视下原位超声乳化, 不宜将超声乳化探针盲目伸至虹膜下操作。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时, 处理方法同常规超声乳化手术, 需强调的是必须清除切口处外溢的玻璃体, 尽量回复虹膜, 保持瞳孔正常形态, 以利于术后滤过通畅。术后早期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及浅前房、瞳孔区渗出膜。角膜水肿的程度与晶状体核硬度、术中超声乳化能量及时间有关;术中应注意控制前房深度, 使用有效超声能量, 合理应用优质粘弹剂, 以减少手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 术后局部给予高渗脱水、激素及营养治疗, 一般约1周角膜水肿可缓解;瞳孔区渗出膜多见于急闭发作或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 术后应用激素、加强抗炎, 渗出膜一般在1周内可以吸收[2]。术后晚期并发症以后发性白内障、瞳孔变形不规则多见。后发性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 可采用YAG激光截囊方法治疗, 以提高视力。

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 对于眼压控制良好且房角大部分开放者, 可考虑单独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对于眼压控制不理想或需使用多种降眼压药物者 (不论房角开放或关闭) , 应尽早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 即在行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同时,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本组研究病例中, 大部分病例术后视力获得提高, 少数视力提高不明显, 主要是因为患者本身眼底视神经萎缩。因此, 提出确诊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时应尽早手术, 早期行联合手术不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容易碎核, 术后炎性反应轻, 视力恢复快, 并发症少, 而且可避免抗青光眼术后因虹膜粘连、瞳孔张力差引起散瞳困难而导致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操作困难, 提高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家恺, 庞水发.把我国显微外科推向21世纪新里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0, 23:52~71.

上一篇:肿瘤放射性下一篇:通信电源运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