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

2024-10-20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精选12篇)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 篇1

近年 , 糖尿病 (DM) 发病率正以一种可怕的速度迅速攀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 , 我国大约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4000万 , 居世界第二位[1]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遗传学因素、环境因素、抗精神病药物等导致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的2~4倍[2]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合并糖尿病时对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均不配合[3],在护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难点。该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医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同时符合CCMD-3中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又符合WHO-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男性患者16例 , 女性患者14例 , 年龄最小为21.0岁 , 最大为67.0岁 , 平均 (34.2±9.1)岁。病程5.0~12.0年 , 平均病程 (7.0±2.5) 年。无严重躯体疾病。经护理专家小组认真分析 , 找出护理难点 , 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2护理难点

1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数原本身体比较肥胖 , 体重超标 ,病人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 , 再加上糖尿病症状产生的饥饿感 ,促使患者会不计后果地满足自己的食欲 , 经常暴饮暴食 , 导致体重居高不下 , 血糖难以控制。

2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 , 主动性差 , 生活懒散 , 运动量不足。

3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 , 患者不能及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 , 容易发生血糖升高或低血糖。

4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自己身体的不适症状主诉不准确 , 出现并发症发现不及时。

5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均属慢性疾病 , 长期的住院治疗 ,病程长 , 费用高 , 造成患者心理压力较大。而且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有持续的精神症状 , 及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障碍 , 往往沉浸在自己的病态体验中 , 在与其沟通交流时收效甚微 , 健康宣教效果欠佳。

3护理对策

1加强饮食护理。首先让患者了解饮食治疗的目的和意义 ,提高患者控制进食的自律性。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高推算出理想体重 ,[ 理想体重 (kg)= 身高 (cm)-105], 参照理想体重制定详细持久的减重计划。请营养师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活动性质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 , 具体指导患者饮食 , 使患者体重恢复至理想体重的5% 左右。每周测量体重一次 , 以便了解体重变化情况 , 调整饮食计划。将一日三餐饮食总热量合理分配为1/5、2/5、2/5或1/3、1/3、1/3,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按比例搭配 ,换算为食品后制定食谱。食物以谷物为主 , 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杂粮 , 多吃豆制品及新鲜蔬菜 , 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 ( 如糖果、糕点、含糖饮料等 )。戒烟限酒 , 三餐定时定量 ,专人看护 , 防止患者抢食或暴饮暴食。对厌食的患者 , 严格执行每日营养师制定的食谱 , 检查数量是否合乎要求 , 是否全部吃完 , 防止藏食、倒食、漏食、躲避进餐 , 必要时给予喂食或鼻饲 ,进食量不足时及时通知医生 , 遵医嘱及时调整降糖药剂量。对规定食物吃完后仍感饥饿难忍的患者 , 可适当给予煮熟的块茎类蔬菜 , 增加饱腹感 , 以免诱发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2利用该院良好的住院环境 , 开展有氧运动。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力、病情等不同条件 , 制定运动计划 , 循序渐进 ,长期坚持。夏季带领患者在室外散步、做操、使用健身器材;冬季在康复大楼内打球、跳舞、练习太极拳。运动方式可结合患者喜好灵活掌握。对体质差 , 不能耐受运动的患者也可以开展一些文娱活动 , 唱歌、看电视、听音乐、打扑克等。每日运动时间及运动量相对固定。运动强度为运动时脉率应达到 (200- 年龄 )×(60%-75%), 且不感到疲劳为宜 , 指导患者应避免空腹或饭前运动 , 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 若出现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对生活懒散、主动性差的患者说明糖尿病是可控性终生慢性疾病 , 目前不能根治 , 治疗需持之以恒 , 饮食和运动治疗是重要的基础措施。适量运动能使患者的异常代谢状态得到改善 , 促进肌肉对葡萄糖利用增加 , 从而降低血糖。运动还能促进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 改善抑郁情绪。通过宣教 , 使患者了解运动治疗的重要性 , 主动参与, 对表现好的及时鼓励, 坚定其治疗信心。但应避免劳累过度 , 引发患者不良体验 , 产生抗拒心理。

3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 不可随意增减 , 护士严格监护 ,服药后检查患者口腔 , 防止藏药 , 保证服药到胃。向患者讲解所服降糖药的种类 , 剂量 , 作用高峰及注意事项。磺脲类降糖药应在餐前30 min服用 , 双胍类降糖药进餐时服或餐后服 , 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服用优降糖特别注意服药后30 min督促患者进食 , 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注射胰岛素由护士亲自操作 , 剂量准确。胰岛素按起效作用快慢和维持作用时间可分为速 ( 短 ) 效、中效和长 ( 慢 ) 效三类 , 使用前认真核对 , 将药物摇匀 , 确保准确无误。口服降糖药物和应用胰岛素是造成低血糖的主要原因[3] 。加强健康宣教 , 使患者了解低血糖的表现 , 如出现头晕、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及时感知并报告护士。

4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精神症状的影响 , 对躯体不适反应的敏感性降低 , 而且由于精神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乏 ,不仅表现在对精神症状的认识缺乏 , 往往对自己身体的异常也丧失判断力 , 不能主动叙述病情。糖尿病合并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护士应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和感染。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痛、呼吸深快 , 呼气中有无烂苹果味及嗜睡、烦躁、幻觉、定向障碍、偏盲、震颤、抽搐等精神症状 , 并注意与精神科症状相区分。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 , 更换内衣 , 勤沐浴 , 防止外伤 , 观察有无疖、痈、足癣等皮肤感染情况;做好口腔护理 , 防止口腔感染。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眼的病变和糖尿病足 , 护士应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下肢疼痛、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排汗异常、心动过速等 , 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 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 ,使他们熟悉各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糖尿病属于终生的疾病 , 加上精神疾病的困扰 , 常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负性情绪 , 而负性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素的大量分泌导致血糖升高[4], 护士应掌握与精神科患者沟通的技巧 , 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 , 采取适当的方式与之交流 , 关心体贴患者 , 理解接纳患者 ,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 取得患者的信任 , 给予支持性的心理护理 ,以缓解患者心理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压力。

4结果

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检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高于正常值 , 经护理专家找出护理难点 , 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对策 ,30例患者血糖均得到有效的控制 , 无一人发生低血糖反应。

5结论

该院通过具体分析 , 找出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难点 , 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 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应在精神科护理中推广使用。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 篇2

一、心理护理

糖尿病孕妇除了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外,还要担心胎儿安危,所以心理压力较正常孕妇大。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发生率达25%,尤其焦虑症和焦虑水平均高于正常孕妇。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告知孕妇在妊娠期严格控制血糖,加强监测,使母儿预后较好,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以有利于胎儿正常发育。临产后孕妇情绪波动大,紧张、疼痛、兴奋均可引起血糖大幅波动,故产程中更应该严密监测血糖变化,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消除各种顾虑,使其有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二、药物治疗护理

胰岛素是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唯一的治疗药物。因为它不透过胎盘,对母婴均安全。通过教育、指导使孕妇及家庭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应用胰岛素的重要性,掌握剂量、注射部位,每日有序更换,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硬化。讲解注射后有无头晕、无力、饥饿、脉快等低血糖反应,若出现这种情况,应即进食含糖食物,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三、专科护理

孕期护理孕妇高血糖本身可降低胎盘对胎儿血氧供给,并且胎儿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糖使机体耗氧量增多,导致胎儿宫内缺氧,严重时发生胎儿死于宫内。在孕期应加强母儿监护,严格检测尿糖、血糖变化。准确核对孕周,教会孕妇自测胎动,若胎动频繁或减少,应立即就医。孕妇应进行超声检查、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发育情况。产时护理孕妇临产后情绪紧张及疼痛均可引起血糖变化,临产后应设专人护理,严格观察神志状况、呼吸变化及呼气有无酮味,血压、心率变化及胎心、宫缩、宫口等产程进展情况。妊娠合并糖尿病若胎儿发育正常,无产科指征,应尽量阴道分娩,减少手术产,且尽量缩短产程。因疾病本身不是剖宫产手术指征,但大部分胎儿偏大,常伴宫缩乏力,故剖宫产率较高。

四、产后护理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发生率随之增高,故应积极预防产后出血,使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宣教并指导母乳喂养,向家属及产妇解释新生儿的吸吮有利于子宫收缩。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皮肤清洁。

五、新生儿护理

所有新生儿不论孕周及体质量,均按早产儿护理,加强保温,生后即喂葡萄糖水,密切观察新生儿有无低血糖症状(呈安静昏睡、不易激怒状态)。若口服葡萄糖低血糖未能纠正,应静滴葡萄糖,并检测血糖变化。因新生儿出生后体内大量红细胞破坏,胆红素产生增加,容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表现为生理性黄疸出现早,黄疸重及消退时间延长,故应常规检查。

六、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 篇3

【关键词】消渴病合并骨病;中医药治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06-02

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全身代谢异常,包括骨代谢物内乱,且大多数伴有慢性并发症,骨量下降是糖尿病代谢性骨病的主要指标,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会引发骨质疏松症。据相关研究报道,平均10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50例患有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达50%,Ⅰ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有75%的患者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中都有很大的可能出现骨密度降低及骨矿含量减少的症状[1]。本研究基于中医治疗理论,从发病机制、中医分型及治疗方面进行研究。

1发病机制

中医学将消渴病合并骨病归为“骨瘘”和“消渴”的范围,指消渴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逐渐形成骨质疏松这种慢性并发症,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骨极、骨瘘及腰腿痛等,又因其是由于水谷精微输布失常和邪热造成胃、肺等器官的损伤,所以也归为“消渴”病[2]。该疾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燥热偏盛和阴津亏虚引起的,病本是肾,肾是产生骨髓的主要器官,肾虚是影响骨瘘疾病的主要因素,出现骨枯髓减的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肾精不足。加上长时间处于燥热而使患者伤阳耗气,致使出现阴精下流、肾虚失摄的状况,而后导致骨质脆肉疏松、骨内滋养不足、骨体枯槁及骨髓减少的后果,最终成为骨瘘病。因此消渴病合并骨病得病根是患者肾虚髓空和脉络於阻,血瘀及胃强脾弱会加重患者病情。

2中医分型

中医尚未对消渴病合并骨病进行同意的辨证分型,但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对消渴病合并骨病的中医诊疗标准的规定,可以将其划分为气滞血瘀证、肝肾亏损证和阴阳两虚症3型[3]。但在不同的研究中,也存在其他的分型标准。徐磊等学者[4]在对消渴病合并骨病研究的过程中,参考患者在症候、体征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将患者辨证分型分为血行不畅、脾胃虚弱和肾亏髓亏3种。也可以将中醫证型分为湿热证、津伤燥热证、肾阳虚证及肝血虚症等几种类型。

3中医治疗

目前,主要通过中药复方诊疗的方式治疗消渴病合并骨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谢春光等学者[5]将80例消渴病合并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I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外加服D600钙尔奇,治疗组在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同时还采用中医药泄浊化淤汤治疗,处方为水蛭3克、大黄5克、牛膝、佩兰、黄芪、川芎、厚朴及藿香各10克、山楂、茯苓和泽泻各15克、葛根30克。治疗结果显示,采用中医复方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骨密度、血粘度的降低和尿钙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改善,证明,中药疗法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熊莉华等学者[6]观察中医药治疗消渴病合并骨病效果时,把60例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利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后,治疗组30例患者通过补肾活血中医药进行治疗,药方主要为:葛根、丹参、黄芪及山药各30克、制首乌、沙苑子及鹿角胶各15克、淫羊藿及黄精各12克、血竭及大黄各10克。对照组加用强骨胶囊。治疗结果中治疗组患者的骨密度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血脂降低,血糖状况稳定,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改善了患者的血液粘稠度,证明补肾活血方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4小结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合并骨病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具有标本兼顾的特点,且无其他不良反应,可以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式。中医治疗强调的是肾功能的恢复,通过补肾、益气养阴、补脾等方式来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骨量的减少,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防止糖尿病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症状,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和骨结构。随着中医药治疗的不断应用,自拟中药复方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应将中医治疗方法规范化和合理化,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患者出现骨病的症状,提高对消渴病合并骨病患者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商学征,谢培风,郭翔宇,等.补肾通络中药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平衡能力的影响[J].首都医药,2010,08:60—61

[2]苏友新,郭进建,郑良朴,等.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2,12(l):27—30.

[3]杨文军.糖尿病骨质疏松与“治屡独取阳明”关系探讨[J].山东中医药学糖尿病学术学报.2010:44—45.

[4]徐磊,苏玲.滋肾通络法论治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1,32(11):1135—1136.

[5]谢春光,张晓君,蒋跃荣,等.补肾壮骨胶囊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代谢及骨重建的调节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糖尿病杂志.2012,34—39.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 篇4

1 资料与结果

1.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科住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16例, 均符合CCMD-3中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又符合WHO-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连续住院半年以上, 男性7例, 女性9例, 年龄45~68岁, 病人服抗精神病药氯丙嗪200~400mg/d、氯氮平150~350mg/d、维思通2~5mg/d, 降糖药二甲双胍0.5~0.75mg/d或降糖灵50~75mg/d治疗。

1.2 结果

本组16例血糖均控制理想, 未有低血糖或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 也未因血糖波动而诱发精神症状加重。

2 护理

2.1 饮食护理

(1)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 不论糖尿病的病因、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药物治疗情况, 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合理的饮食, 保证机体所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的摄入。糖类50%~60%, 蛋白质25%~30%, 脂肪25%~30%, 三餐热量分配:20%、40%、40%。 (2) 有专人负责这类患者的进餐, 并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以取得合作, 并根据病人不同的精神症状进行不同的饮食护理。对厌食病人, 在进餐时加强看护, 以免发生漏食或躲避进餐, 还要防止病人倒食或藏食, 必要时给以喂食。对拒食病人给以鼻饲饮食。要保证规定热量的供给, 维持机体的需要, 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但对贪食、暴食病人要防止偷食、抢食现象, 可单独给以进餐, 并劝其细嚼慢咽。要防止患者饮食方面得不到满足而去偷吃其他病友的食品, 引起斗殴。由病区集中保管患者的零食, 分发点心时要将这类患者暂时看管起来。并取得家属的配合, 对来探视患者的家属送来的饮食, 医务人员也要检查后再给患者。并对家属讲解一些患者的饮食要求, 防止过多的食入糖类、脂类、肉类或豆制品。确实做到定时、定量、定餐, 做到每周测量体重一次, 根据病人体重及血糖情况制定病人饮食。

2.2 服药的护理

(1) 向患者讲解使用降糖药物的种类、剂量、作用高峰及注意事项。磺脲类最佳服药时间为餐前30min, 双胍类餐时或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指导患者当出现头晕、出汗、心悸等低血糖反应时及时进食或口服糖水一杯。对意志减退、缺乏主诉的病人, 使用胰岛素、优降糖后应特别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反应, 用药30min后督促病人进食, 并做好床头交接班。 (2) 由于精神病患者自控能力差, 自知力缺失, 配合治疗的主动差, 服药时应严格检查, 确保服药下肚, 防止藏药。根据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的特点,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尿糖变化, 严格降糖药物使用的时间、剂量。定时监测血糖。

2.3 日常生活护理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因受精神症状的影响,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而糖尿病患者易感染, 因此应做好晨晚间护理, 协助搞好个人卫生, 保持病室内通风, 湿度温度适宜, 注意保暖,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外伤, 减少导致感染的机会。多询问患者有无皮肤瘙痒, 叮嘱其在皮肤瘙痒时尽量减少抓挠, 注意观察有无皮肤破损及感染。帮助患者剪指甲时避免剪得过短, 以免伤及皮肤, 造成感染。

2.4 运动疗法的护理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适量运动能使患者异常代谢状态得到改善。运动可使肌肉对葡萄糖利用增加, 使机体血糖降低, 还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增进患者间的人际交往需求, 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针对精神病患者睡眠增多, 活动量减少, 食欲增加, 肠蠕动减慢等特点, 我们每日督促指导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娱疗活动, 如做体操、打羽毛球、听音乐、看电视、唱歌、跳舞等。老年患者的运动量要适当, 避免因过度劳累引起糖尿病酮症。告知患者避免在空腹或饭前运动, 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运动后还要注意保暖, 避免感冒。

2.5 病情观察

(1) 糖尿病病程长, 合并症多, 两病并发后, 治疗复杂, 药物副作用多, 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疾病所致或抗精神病药物的抑制作用, 往往对自身的病情变化及不适感觉不能正确表达, 所以, 护理人员必须熟悉病人的病情, 保证患者随时处在护理人员的看护之下,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并要善于识别精神症状或躯体疾患。 (2) 了解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及时准确地给药, 注意观察抗精神病药物的反应以及降糖药的副反应。直立性低血压是吩噻类抗精神病药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病人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眩晕、心悸、神志不清以致晕厥。而降糖药物如剂量过大, 饮食不配合, 常可发生低血糖反应, 表现为心悸、出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 重者可发生昏迷。两种症状极为相似, 所以出现上述症状时, 应仔细观察分析, 分清是哪种原因引起的, 善于识别精神症状或躯体疾患, 从而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 (3) 正确收集尿标本和血标本, 以便准确地观察和判断糖尿病的发展, 协助医生决定治疗方案。 (4) 观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如是否出现感染、多发性神经炎及眼部病变, 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加深加快, 呼吸中有无“烂苹果”味, 皮肤黏膜的弹性等等, 及早发现并发症, 及时处理。

2.6 心理护理

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由于两种疾病并存, 需常年服药, 加之病情迁延反复及长期的饮食限控, 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 易产生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心理状态, 多进行有效的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注意开导患者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 生活上关心体贴患者, 积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7 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精神病和糖尿病均属慢性疾病, 因长期的慢性疾病导致患者精神心理压力过大, 生活兴趣下降, 自律自护能力较差。所以,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精神心理压力,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此我们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 (1) 积极调整心态; (2) 加强饮食管理; (3) 强化坚持服药的意义及定期门诊复查; (4) 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测血糖、尿糖; (5) 宣讲识别低血糖反应及应采取的措施; (6) 预防各种感染。

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 通过给以病人良好的护理, 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和体重, 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提高住病人的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 篇5

现在是学生党的下学期,大四生都在准备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下面YJBYS为大家带来护理毕业论文一篇,仅供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应届毕业生网!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50 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 根据患者病情, 实施控制和调节血压与血糖的护理干预, 采用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密切监测血糖及血压变化, 合理应用药物控制血压以及血糖等健康教育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50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 治愈12例(24%), 好转35例(70%) , 无效3例(6%)。结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指导及护理干预是调节血压及血糖的主要方法, 对于此类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可积极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糖尿病

高血压是内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为高血糖, 长时间高血糖会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硬化、管壁增厚、血管阻力变大的现象, 而这些正是造成高血压的主要原因[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十分常见的合并症, 对临床的护理及治疗均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现将50 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1~6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30 例, 女20 例, 年龄60~82 岁,平均年龄(64.38±5.87)岁。高血压 1 级患者 20 例, 2 级20 例, 3 级10 例。1型糖尿病 12 例, 2型糖尿病 38例。

1. 2 方法 对本组患者掌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类型, 根据其血压及血糖检测结果,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

1. 2. 1 饮食指导 合理的饮食是控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情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按照糖尿病“少食多餐”的要求,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出合理的饮食方案。减少盐的摄入, 以不超过 6 g/d 为宜, 因此限钠盐入量主要是减少烹调使用含盐调料, 并减少食用腌制食品。减少脂肪的摄入, 膳食中脂肪的含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 25% 以下。同时适当的补充钙和钾盐, 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多喝牛奶。禁止吸烟及饮酒。减轻体重, 尽量使体质量指数(BMI)控制在25 以下。注意保持机体的营养均衡, 禁止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 多食容易消化的食物, 每餐应包含50% 以上的碳水化合物, 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因高纤维食物对于稳定血糖浓度有一定帮助[2]。

1. 2. 2 药物使用指导 患者需要口服降糖及降血压药物时, 护理人员应该将服用药物的相关注意事项详细告诉患者及其家属, 尤其对于药品的常用剂量、服药的方法和时间、经常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等要重点指出 ;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和肾功能减退的现象, 要及时停止服用有肝脏及肾脏损害的药物。服用降糖药物后30 min内一定要及时补充食物, 这样可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和减小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一定要严格执行医嘱, 做到餐前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 同时监测患者血糖波动, 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避免不规范使用胰岛素而导致患者血糖不稳定 ;注射胰岛素时尽量选择运动较少的.部位, 以免因运动而使胰岛素吸收过快而发生低血糖[3]; 对于高血压患者要定时定量的口服降压药物, 将血压控制在较为平稳的范围。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监测血糖及血压。

1. 2. 3 病情观察及心理指导 要严密观察患者血糖情况。注意餐前及餐后和夜间的血糖监测, 如果患者出现头晕、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 要立即告知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 可吃少量含糖食物, 如巧克力、糖果、水果等。症状重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给予药物干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很容易出现烦躁及信心不足的情绪, 所以在护理此类患者时, 要把握患者的心理, 从每一个护理环节入手, 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指导, 使患者对此类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理性的对待疾病, 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 树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心。

1. 2. 4 运动方法指导 适量的运动是患者调节控制血压以及血糖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少量的活动和锻炼可以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建议采取轻度的运动方式, 如打太极拳、散步、平地低速骑自行车等。患者每天的活动量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程度, 绝对禁止进行运动量大的剧烈运动, 避免患者因剧烈运动导致消耗量大引起低血糖现象。

1. 2. 5 健康教育指导 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有关疾病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疾病特点, 告知其疾病相关的危害、出现低血糖和高血压时的常规自救方法。告知患者戒除长期暴饮暴食、抽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使用快速血压计和血糖仪测血压和血糖, 指导并帮助患者建立血糖及血压记录本。为医生提供完善准确的血糖和血压记录, 提供相对可靠的临床资料。在患者出院以后进行规律的血糖和血压的监测, 定期到医院复查, 以便于医生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和降压药的剂量。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在1周内出院的患者;好转:指经治疗3周出院患者;无效:指患者治疗无效出现病情加重持续3周以上的患者。

二、结果

50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 治愈12例(24%), 好转35例(70%), 无效3例(6%)。

三、小结

众所周知, 高血压与糖尿病一旦发病则意味着终身治疗, 所以对于如何控制并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是目前社会讨论重点之一。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就是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咨询、治疗指导及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使患者能够全面的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心理教育、饮食教育、运动教育, 不仅为患者减少了医疗费用, 更能使患者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从而调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减少治疗难度, 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可积极应用。

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经验 篇6

【关键词】妊娠合并糖尿病;饮食;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1%~5%,对妇婴均有较大危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妊娠糖尿病发病率日渐升高,如妊娠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以及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可导致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加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自我护理,对保障母婴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孕早期护理

妊娠的不同时期对糖尿病的影响不同,因此,要向孕妇及其家属介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加强对孕妇监测,肝肾功能初诊后l~2月复查,每次进行尿常规检查,眼底检查初诊时做眼底检查判断是否有视网膜病变,以后定期复查,监测血压变化,严密观察宫底高度变化,结合B超发现羊水过多及巨大,加强妊娠期血糖监测,血生化的监测,并讲解上述检查的目的及意义。在做各项检查及各项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消毒一定要严格,以防止感染的发生。增加产检频率,如有异常情况,必要时住院治疗,同时做好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病程长,血糖不易控制,因此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1]。

2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之一[2],不论糖尿病属何类型,病情轻重如何或有无并发症,是否在用胰岛素治疗,都应严格执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美国糖尿病学会和美国国立卫生院提出新的糖尿病饮食治疗目标和营养素供给标准[3]。总热量与食物成分:首先按病人身高计算标准体重。公式:[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kg)。早孕时进一般饮食已足够,妊娠晚期需要增加糖类的摄入,每日约为150~250g之间,同时注意还可以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4]。约有85%的孕妇通过饮食和运动等生活调节方式后,血糖就会达到理想范围。加强饮食指导可以有效地降低妊娠期糖异常导致的并发症。

3 胰岛素治疗护理

通过饮食治疗,血糖仍不能达到正常水平者,需要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的用量和用法决定于孕妇的孕周、体重、血糖等。用药须遵医嘱精确计算,防止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的发生。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血糖,按时进食,告知患者低血糖症状,身边常备糖块,出现低血糖赶快吃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孕期至少每周1次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必要时每天测4次。用胰岛素治疗者,必要时每日测6次。

4 运动治疗

运动前要有热身运动,结束时也应再做一些更轻微的运动,逐渐结束运动。千万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如跑步、打球、俯卧撑、滑雪等。怀孕早期(1~3月)需防止流产,怀孕晚期(7~9个月)注意防早产,故此二期的妊娠糖尿病孕妇不宜做运动强度大的剧烈运动,如跳跃、过伸、过屈、扭转、弯腰等运动。而适宜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就是一种非常适宜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活动。孕妇操训练,有利于加速血液循环,分娩时有利于胎儿娩出。有氧运动能够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阻力运动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不要选择饥饿时运动。而且运动量不能太大,一般使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30次以内。

5 心理护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心情是复杂的。妊娠能影响糖尿病,糖尿病也能影响妊娠。许多学者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人群中,焦虑与忧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所以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产妇这些脆弱人群,除特别需要外,不要施加治疗措施,一般进行心理疏导,针对孕妇目前心理状况给予科学认真分析及解释,给予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并对孕产妇及家属介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孕期血糖控制稳定的重要性和降糖治疗的必要性,得到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使孕产妇得到系统支持治疗,保持心情舒畅,从而帮助孕产妇缓解和减轻甚至消除焦虑及抑郁情绪。

6 出院指导

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做好出院宣教,帮助其制定自我护理计划及支持系统,指导产妇随访,遇有发热、恶露持续不净、尿糖变化时及时复诊,做好避孕措施。产后42天母婴健康查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适当运动和体育锻炼,做好自我监护,自测血糖、尿糖,产后6~12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检查,减少慢性病变和并发症的发生。

7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状态下保持应有的血糖水平,也是临床护士面临的重要课题。胎儿的营养是靠母亲通过胎盘供给的,一定要合理饮食,根据身高体重做到个体化营养管理。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经过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孕妇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解决了病人的心理问题,还建立了良好的医患沟通,更好地配合了治疗,对妊娠结局有明显改善。健康教育的意义是使孕妇提高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知识水平,并能指导整个孕期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及正确理解维持血糖正常的重要性,使其有良好的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影响严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只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控制血糖,早期应用胰岛素,使血糖达到正常范围,同时做好健康教育,预防感染,做好新生儿观察及护理,才能使孕妇并发症和新生儿发病率、死亡率大大降低,获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耿光艳.整体护理在妊娠合并糖尿病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0).

[2]陈洪涛,宋小花等.糖尿病患者饮食疗法的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杂志,2009,15(5):426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12年1月该院选取了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5~70岁,平均(50.12±13.70)岁,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25例,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增加以下的一些护理内容。

1.2.1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指导,对低血糖反应、预防和处理方式进行普及,针对患者的接受能力来进行阶段性的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2]。

1.2.2安全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预防危险因素。如果患者情绪、行为有异常,应该及时记录,平时要加强巡视,对有自伤和躁动倾向的患者,应该提供保护性的约束措施。入院后,为患者进行教育,加强医护工作者的健康意识,提升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为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让护理人员能够保持高度的专注度[3]。

1.2.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开展饮食疗法以及饮食疗法对患者病情改善的重要性,可以稳定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防止低血糖症状出现,要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每周为患者进行体重测量,根据体重和血糖情况来调整饮食方案;指导患者营养均衡的进食,增加蛋白质摄入,保持低盐低脂饮食习惯,增加维生素和纤维食物摄入,保持清淡饮食内容[4],如果患者在饮食计划内有饥饿感,可以增加蔬菜来进行充饥。

叮嘱患者家属来医院探视患者时不要携带高脂、高糖食物。血糖控制情况较好时,适当的增加一些低糖水果作为两餐间隙的食物,比如西瓜、桃子等,由于患者自控能力比较弱,所以我们要定时定量的进行发放水果,防止患者过度食用。饮食量和药量之间要平衡,餐食量有计划,对患者进餐的食量进行观察,如果食量有所减少,也要将药物剂量下调。

1.2.4服药指导临床治疗糖尿病是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叮嘱患者按照医生嘱咐来用药治疗,对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交代,每次患者将药物服下后,护理人员再离开。对患者的血糖、尿糖检测,加强相关疾病知识教育,提升患者的遵医嘱行为,正确面对自己的疾病,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5]。

1.2.5运动指导运动对患者的病情改善非常重要,运动能够减少患者的肠道血流量,让消化吸收作用减缓,提升肌肉摄取葡萄糖的能力,提升机体能量消耗。通常来说,运动可以放在餐后0.5 h,运动的强度根据患者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注意循序渐进。运动时监测患者的心率,保持低于(170-年龄)/min[6],可选择散步,做广播操,打羽毛球等运动方式。

1.2.6生活起居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通风透气,空气清新,病房内温湿度适宜,安静整洁,舒适,给患者提供良好的修养环境,督促患者每天洗澡更衣,保持皮肤的清洁,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对不健康的行为习惯进行纠正,让患者的生活作息更加健康科学。

1.3观察指标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依从性[5]。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水平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好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会因为年龄、肥胖、活动少等因素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特别是患者的病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导致了患者的退缩、活动减少,其糖尿病的发病率要比其他患者更高一些[7]。糖尿病在临床中属于代谢异常疾病,患者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糖尿病会伴随患者终身,现在还没有痊愈的治疗方式,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此众多因素的影响,合并糖尿病的几率比较高,当前社会压力较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发病率也在不断提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增加。临床中抗精神病药物比较多,使用较多的就是氯氮平,该药物在我国精神病院使用率居于首位,该药物能够对下丘脑H受体进行控制,提升患者的食欲,对体重和血脂的影响比较多,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性增加,糖耐量下降,而且氯氮平会作用于5-HTl A受体,让胰岛素的分泌量下降,这样就会提升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8]。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水平上升几率比较高,这样患者的心理负担比较大,经济压力比较大,治疗的依从性就比较差,所以患者的生活质量不高[9]。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能力差,情感、意志等行为异常,自制能力差,对知识接受度差,所以无法很好的实现自我健康维护,临床中大多数都无法配合健康教育和护理操作;所以,对于精神分裂症糖尿病患者要将其和普通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区分。在为糖尿病提供护理的时候,要注意增加巡视,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对患者的糖尿病合并症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通知医生来处理,防患于未然,给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能够让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提升。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对患者提供了常规护理、健康指导、饮食护理、药物指导、生活护理等护理内容,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要比对照组低,治疗依从性比对照组优秀,说明护理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糖尿病患者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娟.精神分裂症与2型糖尿病[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4):312-314.

[2]刘俊江.内分泌科疾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161.

[3]陈庆红,刘哲宁.抗精神病药引发糖尿病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4):211-212.

[4]高式兰.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病并发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5-6.

[5]汤玉妹,沈静静.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四川精神卫生,2010,23(2):118-119.

[6]顾海英.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9):3051-3052.

[7]田爽.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的诱因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8):13-15.

[8]钟伟英,张程赦.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糖尿病危险因素临床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4):325-326.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1月-2012年1月在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28例, 女22例, 年龄最小25岁, 最大70岁, 平均 (50.12±13.70) 岁, 将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活动度、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精神分裂症及糖尿病常规护理, 观察组进行下列系列护理干预。

1.2.1 健康教育

包括什么是糖尿病, 它的临床表现, 特别是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应急处理及预防, 针对精分症患者接受知识能力差、不遵医行为等特点, 应有针对性分阶段、有层次、耐心多次重复教育[2]。

1.2.2 安全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发现患者言语、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时要及时交班记录, 加强巡视、看护, 有自杀、自伤、兴奋躁动的患者及时给予保护性约束。加强医院教育工作, 强化医护人员健康意识, 不断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加强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使其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慎独精神[3]。

1.2.3饮食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之一, 它可以有效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每周测量体重1次, 根据患者体重及血糖情况制定患者饮食;指导患者进食由营养饭堂提供适宜蛋白质、适宜热量、低脂、低盐、富含维生素及粗纤维的清淡易消化饮食[4], 如按规定食量仍感饥饿者可添加蔬菜充饥。

告知家属来院探视时, 严禁带含糖较高或过于油腻食物给患者食用。患者血糖控制理想时, 可在两餐之间吃含糖量较低的水果, 如西瓜、梨、桃子等, 因患者自控能力差, 为防止患者过量食用, 水果应由工作人员保管定时定量发放。饮食量和药量要保持平衡, 每餐食量相对固定, 同时特别注意观察患者每餐进食量, 如进食量过少要相应减少药量。

1.2.4 服药指导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通过降低血糖来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嘱患者正确服药, 告之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每次都要等到患者服下药物后方可离开。监测血糖、尿糖, 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知识, 加强遵医行为, 使其正确对待疾病, 主动配合各项医疗护理工作;对无自知力拒绝服药患者, 设立专人发放[5]。

1.2.5 运动指导

运动治疗是必须强调的。运动可以通过减少患者肠道的血流量, 降低消化吸收作用, 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 增加机体的热量消耗。一般认为运动应该安排在餐后30 min, 强度应该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运动时心率不应超过 (170-年龄) /min[6], 可选择散步, 做广播操, 打羽毛球等运动方式。

1.2.6 生活起居护理

提供室内空气流通、通风良好、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 督促指导患者每日洗澡、更衣等以保持全身皮肤及口腔清洁, 纠正不健康行为, 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依从性[5]。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0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应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水平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依从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好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普通人一样, 年龄偏高、肥胖、活动少均是血糖水平增高的诱发因素。尤其随着病程的迁延及抗精神病药物本身的镇静作用, 患者出现退缩、活动减少, 这也是引起血糖水平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7]。目前抗精神病药物在用药选择上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氯氮平的使用率在我国的很多精神病院仍占第一位, 氯氮平可以拮抗下丘脑H受体致使食欲增加, 从而引起体重增加、干扰血脂代谢, 使机体胰岛素抵抗性加大、糖耐量减低;同时, 氯氮平对5-HTl A受体的拮抗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也可引起血糖水平增高[8]。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水平增高的几率较高, 这既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经济负担, 又降低了治疗的依从性, 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恶化[9]。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部分由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障碍, 缺乏自知力, 接受知识的能力差, 自我维护健康意识不强, 多不能很好地配合接受健康教育及护理;因此, 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时, 方法的选择应有别于思维、精神状态无异常的其他患者。对于糖尿病伴精神病的这类患者, 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监护, 提前对这些患者可能出现的一些合并症进行早期干预, 提高认识, 评估患者有无糖尿病并发症, 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要尽早识别, 告之医生, 尽早处理,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 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 本文观察组通过健康教育、安全护理、饮食护理、服药指导、运动指导、生活起居护理, 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基线水平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依从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好高于对照组 (P<0.05) , 证实了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可行性,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探讨临床价值。方法: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对照组按精神分裂症及糖尿病常规治疗护理, 观察组在进行下列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安全护理、饮食护理、服药指导、运动指导、生活起居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水平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依从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好高于对照组的 (P<0.05) 。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 有效控制糖尿病血糖, 具有有效性及可行性,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糖尿病,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刘娟.精神分裂症与2型糖尿病[J].精神医学杂志, 2009, 22 (4) :312-314.

[2]刘俊江.内分泌科疾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161.

[3]陈庆红, 刘哲宁.抗精神病药引发糖尿病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3, 13 (4) :211-212.

[4]高式兰.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病并发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13) :5-6.

[5]汤玉妹, 沈静静.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四川精神卫生, 2010, 23 (2) :118-119.

[6]顾海英.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19) :3051-3052.

[7]田爽.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的诱因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28) :13-15.

[8]钟伟英, 张程赦.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糖尿病危险因素临床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7, 13 (4) :325-326.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于2014年3—9月收治了此类病症的患者102例,患者全部在该院进行住院治疗,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例;平均年龄为(49.65±6.42)岁;平均病程为(50.02±8.06)月。纳入标准:1即满足精神分裂症诊断的标准,又满足糖尿病诊断的标准;2抗精神病药剂稳定使用1年以上,并且病情稳定;3排除有其他躯体疾病的患者,和滥用酒精、药物者。将这102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心理干预1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2对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了解,引导患者自己进行调节越过自己的心理障碍[2]。

1.2.2用药干预1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讲解治疗糖尿病方面药物的用药剂量、时间、次数及注意事项等;2对意志减退的患者要着重观察其服药以后产生的反应;3对患者服药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确防止患者藏药。

1.2.3饮食干预患者精神症状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饮食护理。

1.2.4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睡眠多、活动量少 、食欲增大、肠蠕动慢的特点,每日督促患者进行运动,增加其体质和抵抗力。

1.2.5行为干预1针对患者病情不同 ,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2指导患者改掉不良习惯;3指导患者正确生活方式的养成。

1.3统计方法

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在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论

1两组患者自我控制能力比较,见表1。

2两组患者生活满意度对照,见表2。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都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3],通过行为干预可以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有关病症的知识,让其树立良好生活习惯,这可以有效的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对患者控制血糖与体重非常有效并且可以增加治疗的效果,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 篇10

关键词:优质护理,精神分裂症,糖尿病,疗效探讨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患有此疾病的患者由于两种病变同时出现,会导致其情绪不稳,经常会具有抑郁、焦虑、恐惧以及脾气暴躁等不良情感[1]。在治疗期间,如果患者不积极配合治疗,一方面阻碍治疗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延误了患者尽快康复的时间。该次的研究主要通过将患者以分组的形式,实施不同的护理举措,探究优质护理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并且每组有患者32例。其中,研究组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有17例,年龄在24~69岁范围内;参照组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有12例,年龄在26~72岁范围内。所有患者病程最长为18年,最短为2年;入组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方式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首先,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健康宣传教育[2]。对患者讲解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等,对于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应急处理等问题做好详细的讲解,并告诉患者如何进行预防。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知识能力较差以及不配合治疗的情况,要具有耐心,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实施重复教育;其次,加强安全护理,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3]。在平时护理工作人员要多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的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绪状况。如果发现患者具有情绪暴躁和自残、自杀的行为,应该及时进行保护性的约束。通过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专业素养,并且具有较高的责任感,使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全面的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4];再次,制定科学健康的生活方案。在饮食方面,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饮食疗法,科学的饮食习惯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指数同时避免出现低血糖。叮嘱患者要多食用具有适量蛋白质及热量、低盐低脂、富含丰富维生素、粗纤维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用蔬菜。水果可以食用含糖量较低的如梨和桃子等[5]。对于患者的每餐进食量要认真的观察,使药量和饮食量达到平衡状态。适量的运动也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可以将患者肠道的血流量减少,从而降低其消化吸收作用,同时加强热量消耗[6]。可以让患者在餐后半小时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散步、做操、打羽毛球等运动;最后,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向患者告知所引用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并且遵循医师的用药规格进行服用,不可擅自加减药量,在患者每次用药以后,护理人员再离开[7]。如果遇到缺少自知能力的患者拒绝服药的状况,护理人员要专门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引领正确用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治疗的依从性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治疗以后,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和治疗的依从性比较情况见表1。通过比较,在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情况,研究组患者均较参照组低,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情况,研究组显著的优于参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具有精神分裂症疾病的患者,产生血糖水平增高的因素较多,例如年龄偏高、过度肥胖、活动量较少等。并且伴随病程的延长,加之抗精神病药物其具有的镇静作用,也是导致血糖增高的重要原因[8]。通常具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为其自身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具有较大的障碍性,缺少一定的自知能力,并且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以及缺乏自我维护的健康意识,所以具有很多患者未能够积极的配合医师的治疗,以及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所以面对患者这一特殊情况,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护理期间,应用的方法要有别于思维、状态正常的患者群体。同时,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注重加强巡视监护的环节,并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健康状况要进行仔细的观察。

该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参照组患者相比较,下降情况更为明显,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研究组显著的优于参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臧秀萍.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24(14):65-66.

[2]徐雪梅.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4(16):2187-2188.

[3]刘洋.探讨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24(7):193.

[4]张瑞华.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5,3(14):239.

[5]张瑞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方案及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5,22(10):142-143.

[6]刘淑欣.不同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比[J].糖尿病新世界,2015,6(8):158-159.

[7]尹华,赵晓艳,谢俊霞.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8(12):123-124.

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怎么吃? 篇11

一合理:碳水化合物(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比例应合理。

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不但能使血糖升高,诱发或恶化糖尿病,还可以使糖转化为脂肪,沉积体内,致使身体肥胖,肥胖又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又可能导致糖、脂质、嘌呤代谢失常,诱发或加重糖尿病、高血压病、痛风、血脂紊乱等。

脂肪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之分,营养专家主张摄入脂肪的比例为,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1:1:1为最佳。

吃富含蛋白质食物时,应选瘦肉,并长时间炖、煮,吃肉弃汤;因为肉类经长时间加热后,汤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及嘌呤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正常情况下每天补充蛋白60克,约占主食热量的15%~20%。

二戒:戒烟。忌酒。

戒烟 烟草中含1200多种化合物,其中大部分是对人体有害的。长期吸烟者,尼古丁可不断地损伤血管内壁,使胆固醇、甘油三酯大量沉积在血管壁,致动脉硬化;并能兴奋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这些因素都可以造成组织缺血、缺氧,诱发糖尿病及痛风病的发作,或加重其病情进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忌酒 啤酒、果酒是富含嘌呤的饮料,尤其是啤酒嘌呤含量高,研究证明,正常人喝640毫升啤酒,血尿酸可升高1倍。多数白酒含酒精(乙醇)浓度高,酗酒或长期饮酒的人,乙醇在肝脏中变成乙醛,乙醛严重地损伤肝脏,致细胞变性、坏死,使糖、脂质、嘌呤代谢失常。大量喝酒者会造成血液中有机酸,尤其是乳酸浓度升高,有机酸在肾脏阻碍尿酸排泄,当血液中乳酸浓度为300毫克/升时,尿酸排出量明显下降,血尿酸迅速升高。虽然有人主张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可少量饮红葡萄酒,但是,伴发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时,还是不饮酒为好。

五足: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纤维素和饮水要充足。

维生素足量 维生素种类繁多,我国人体内易缺少的有维生素A、B、C、E等。

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足量研究证明,中国人缺钙、锌、铁等元素的发病率远高于西方国家的人,其原因是,中国人多数主食以谷物为主,西方人饮食中的肉、奶量远超过我国人均量,肉、奶中含钙、锌、铁等元素高;谷物中这些元素不但含量较少,而且还含有大量的草酸、胰蛋白酶、粗纤维等抑制钙、锌、铁等元素吸收的物质,这些物质能阻止钙、锌、铁等元素吸收转移,并使其缺乏。糖尿病、痛风及其合并症的发生,常与钙、锌、铁等元素缺乏有关,所以患者长期补充富含这些元素的食品,有益于这些疾病的康复。

纤维素足量 纤维素是食物中含热量极低的物质,能促进肠蠕动,能缩短食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干扰营养物质的过分吸收,增加脂肪和糖类的消耗。所以食品中保持充足的纤维素,有利于降低血糖、促进脂质分解,对防治糖尿病、高血压病、痛风、肥胖症、血脂紊乱都是有益的。

饮水充足多饮水能使血液有效循环量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有益于体内各种物质代谢过程的进行。饮水充足对痛风患者尤为重要,多饮水可以使尿量增多,增加尿酸的排出,使血尿酸浓度降低,防止痛风发病。尿量增加还能稀释尿液中尿酸浓度,使尿酸水平降低,尿的pH值升高,尿酸形成结晶减少,肾结石及尿酸对肾脏的损害减轻,降低痛风肾病的发病率。实践证明,患者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较合适。

五低:低糖、低盐、低嘌呤、低胆固醇、低饮食摄入量。

低糖 适当控制糖的摄入量,对糖尿病、伴发病及合并症都是有益的。糖尿病患者应适当减少糖的摄入量,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使蛋白质占每日所需热量的25%左右。糖尿病患者还要经常吃一些有抑制糖的吸收和合成、促进葡萄糖氧化作用的食物,如苦瓜、南瓜、魔芋、藻类、芹菜、韭菜、萝卜、卷心菜、豆芽等。

低盐众多资料显示,吃盐的多少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患这些病的人,饭菜要做清淡一些,改变爱吃咸的习惯。

低嘌呤 嘌呤以核蛋白形式存在于食物中,核蛋白经胃酸作用,生成蛋白质和核酸,核酸再经胰酶和小肠中多种酶的水解,生成核苷酸,再进一步分解为核苷,后两者在细胞内大部分被转化、生成腺嘌呤和鸟嘌呤,最后合成尿酸。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嘌呤绝大部合成尿酸,极少被身体利用。所以食物中嘌呤的多少,是影响血尿酸高低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痛风之所以在国内暴发流行,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人摄入富含嘌呤的食品过多。如啤酒、肉、蛋等含嘌呤丰富的食品销量数倍、数十倍增加,痛风病例迅速增加就不足为怪了。正常情况下,尿酸在人体内是一种抗氧化物,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一旦体内尿酸浓度超标,就变成有害物质,可能引发痛风及多种器官的损害。因此限制过多摄取富含嘌呤的食品,是防治痛风及合并症的必要措施。

低胆固醇 建议糖尿病合并痛风并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采取以下措施:①减肥,降低因肥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胆固醇合成增高的因素。②不吃富含胆固醇的蛋黄、鱼子、蟹黄、虾籽、动物内脏及部分肉类等食品。③适当多吃一些阻止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分解、降低胆固醇吸收的食品。保持食物中充足的纤维素,有益于体内胆固醇的平衡;多吃含维生素C和烟酰胺丰富的食物,促进胆固醇转化成胆汁盐,使胆固醇下降。

低饮食摄入量 我国人民自古就懂得“少食者长寿”的道理。唐朝名医孙思邈提出养生四个少:“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腹中食少”就是吃饭要少,不能吃得过饱。民间还有“八分饱,人长寿”之说,这些话都讲述了寿命与饮食的关系。因此主张患糖尿病、高血压病、痛风等与饮食相关的一种或多种疾病的患者,都应适当控制饮食,吃七八分饱为宜。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5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33~59不等,平均年龄(39.15±4.81)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22年,平均病程为(16.65±4.62)年。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分别有50例患者,所有的患者都符合WHO所规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一般常规护理。包括药物治疗、基础性护理、检测生命体征等等。

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调控饮食。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存在暴饮暴食行为,合并糖尿病存在,此种现象更明显,所以要对患者的饮食做好护理工作。护理工作人员将饮食对血糖平衡的重要性向患者做出介绍,对患者的抵触情绪应细心说服,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并且将日常食物含糖排序给患者及家属使其掌握,指导患者忽略个人饮食喜好影响,尽量食用低糖的水果蔬菜[3]。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膳食的量和质,加强防护,减少患者血糖的波动。

及时的药物治疗。由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患者往往认为自己是没有疾病的,对医师的医嘱往往不能听话的执行,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认真负责,患者服药时要进行监督,服药完毕后要认真的检查患者的衣袋、药杯、手、口腔等,防止患者对药物进行私藏[4]。耐心劝导因精神症状导致的拒绝服药患者,取得患者的合作,特殊情况下采取强迫的治疗,顺利的执行医师的医嘱。精神病与糖尿病的同时存在,使得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因此,在使用药物时要将剂量和用药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掌握,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持久的运动治疗。运动疗法作为物理降糖方法,是非药物类降糖效果最明显的措施[5]。鼓励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积极的参加劳动锻炼、体育活动等,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一些运动,其中多以步行为主。对运动降糖的原理、重要性对患者进行介绍,并根据患者自身体力素质制定个性化运动标准。鼓励患者每天积极运动并认真落实运动指标,同时尽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6]。提示患者实时准备糖类物质,避免因运功量过大而出现低血糖现象。并且运动后必须及时的洗澡及更衣,要根据变化的气温对衣物进行加减,减少感冒的发生。

坚持血糖的检测。在床边使用快速血糖仪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掌握,根据血糖及精神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达到延长存活率的目标。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血糖监测仪使用方法的指导,提示家属在家期间经常为患者测量并详细记录变化水平,将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给医生,同时定期回医院复查[7]。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低,对医师的医嘱往往不能认真的执行,所以要对患者进行细心、耐心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述糖尿病的知识,了解发病机制及病因,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8]。同时由于疾病合并的综合因素,大部分患者内心会产生消极因素,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护理人员应针对此问题,以亲切平和的态度,增强与患者的沟通。一方面给予患者一个倾诉的平台,缓解部分患者心中的消极心理;另一方面,讲述一些治疗成功的例子以鼓励患者,给予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血糖平衡的维持。

护理患者临床行为表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对其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工作。面对患者情绪上的不稳定,如烦躁不安、缺乏耐心、容易出现兴奋或抑郁消极的状态,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表现合理实施护理方案。对待状态常表现为兴奋亢进趋势的患者,采取约束性护理,维持患者情绪的稳定与平稳[9]。对待状态表现为消极抑郁趋势的患者,采取鼓励性护理,适当予以安慰。为患者增加放松条件,可以在病房中读报纸给患者,减少患者消极情绪,也避免患者由于情绪而出现自我伤害行为。

1.3 观察指标[10]

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对护理前后两组血糖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BPRS中测评中,分别记录各因子分,统计总分,最后计算平均值。对护理的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进行统计,根据患者家属主观对护理工作做出评分,最后得出满意度(百分比)。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7.0软件对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组间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χ2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通过对观察组和治疗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FBG及餐后2 h血糖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护理后FBG、餐后2 h血糖(单位均为mmol/L)分别为(6.49±1.34)、(9.43±1.69);对照组同等指标为(8.23±2.22)、(11.46±2.1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表1所示。

2.2经过不同方法护理后,BPRS各项分值均明显下降,与护理之前分值差异明显,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经患者家属评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0%,差异明显,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的一种,近年的研究表明,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提高。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能对疾病进行暂时的控制,但不能将疾病进行根除,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都是终生性疾病,不能进行根除治疗,因此,对患者的良好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本研究中,使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并且BPRS各项评分显示对于精神方面表现状态明显好转。因此,通过护理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显示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较好的控制[11]。应在此种患者中,积极的应用运动、饮食、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护理。通过对患者的饮食及运动方面的护理,使患者通过膳食物理疗法,达到降糖的效果。保证了营养的均衡摄取,同时维持了血糖的平衡。通过对药物治疗及监测指导,对患者的精神症状给予良好的控制,对血糖水平实施合理调控作用[12]。同时,通过教育指导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出良好调整,有效缓解内心不良情绪。也有利于患者的精神状态的稳定,避免了异常行为的发生情况,增加了患者对待治疗、对待服药方面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认知能力及保健能力,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也改善了患者血糖水平,有效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不同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FBG及餐后2 h血糖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BPRS各项分值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提高患者自我认知能力及保健能力,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糖尿病,护理干预,应用对比

参考文献

[1]王绍卿.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565-566.

[2]刘建军,邓仁奎,彭红艳.应用循证护理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探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15(6):116-118.

[3]陆艳.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0):6496-6497

[4]汤玉妹,沈静静.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四川精神卫生,2010,23(2):118-119

[5]万雪英,全夏菲,易元平.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依从性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 2):1178-1 180

[6]蔡颖莲,苏敬华,刘国雄,等.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糖尿病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9):12-13

[7]顾红瑛.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1374-1375.

[8]田爽.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的诱因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8):13-15.

[9]Harred JF,Knight AR,McIntyre JS.Inventors.Dow chemical campany,assigneee Xpo Xidation process.USP atent3.2012,3(17).1927-1904.

[10]刘晓云,杨涛.201 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断标准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4):9-14.

[11]高式兰.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疾病并发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5.

上一篇:城市政府下一篇:新课程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