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消化性疾病

2024-08-26

糖尿病合并消化性疾病(精选8篇)

糖尿病合并消化性疾病 篇1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糖尿病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我们在临床中对糖尿病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要对糖尿病并发症急性期的血糖控制治疗加以重视,例如对心脑血管病变急性期的血糖控制,对此方面有大量学者进行了研究[1],但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此类报道却不多见 , 人们希望能够在治疗出血的情况下,对血糖的控制能更方便、简单、较少出现低血糖和副作用,对此需要一种较为有效的降糖药物,而且这种降糖药需要更符合人体的生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治疗的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患者。观察组33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59~67岁,33例患者中 ,21例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 ,1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60~69岁,33例患者中,19例性胃黏膜病变患者,1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糖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内科止血时所采取治疗措施基本相同 ,两组患者均禁食水3 d,通过留置胃管将2000 U凝血酶注入,6 h/次。通过静脉滴注的方法,滴注质子泵抑制剂泮妥洛克滴注40 mg,2次/d。静脉补液2000~4000 m L,静脉补液中包含1000~2500 m L的5%葡萄糖,500~1000 m L的0.9%生理盐水,500 m L复方氨基酸,4g/d的15%氯化钾,3g/d的维生素C。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滴注5%葡萄糖时加用中和量常规短效胰岛素(4~6g糖加1 U胰岛素),在第2天早上8点,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为患者注射10 U的甘精胰岛素,以后对患者所使用甘精胰岛素的注射量则根据患者的空腹血糖进行调整, 从而使患者随机血糖控制目标值<10.0 mmol/L;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为患者滴注生理盐水、复方氨基酸时不使用胰岛素,为患者滴注5%葡萄糖时加用短效胰岛素, 胰岛素用量根据患者随机血糖检测结果进行调整, 从而使患者随机血糖控制目标值<10.0 mmol/L。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1.3 判 断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出血量的情况;2低血糖情况,患者出现出汗、饥饿、心慌等;3计算患者末梢血日均血糖值;4记录患者胰岛素用量;5记录患者大便潜血转阴的时间。用罗氏活力型血糖仪对患者的末梢血糖进行检测,4次/d,计算患者日均血糖值。

1.4 统计方法

两组数值均用(±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数据均采用SPS16.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前 空腹血糖为(8.68±0.59)mmol/L,甘精胰岛素用量为(16.13±1.23)U,普通胰岛素用量为(20.00±3.26)U,治疗后日均血 糖为 (9.73±1.23)mmol/L,大便潜血 转阴时间 (4.12±0.89)d,33例患者均未发生低血糖 ; 对照组患者入院前空腹血糖为(8.42±0.38)mmol/L,甘精胰岛素用量为(0.00±0.00)U,普通胰岛素用量为(49.49±4.38)U,治疗后日均血糖为(12.17±0.83)mmol/L,大便潜血转阴时间(5.47±1.05)d,33例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率、血压、大便转阴时间、电解质等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均血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后未发生低血糖。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症,具有病死率较高的特点。上消化道多发于老年人,老年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情况大多较为紧急,患者病情较重,由于患者大量出血时,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有可能会伴有其他疾病及许多继发感染,继发感染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患者的治疗,严重感染的患者会导致其出血加重,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

此次研究所选取的66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导致其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患者存在长期的高血糖。长期的高血糖会造成患者胃运动功能障碍以及迷走神经受到损伤,胃排空能力下降,食物在胃窦部得不到排除,从而导致细菌繁殖、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损害胃黏膜屏障,造成了出血、糜烂。研究所采用的甘精胰岛素及葡萄糖中加入中和量短效胰岛素,对患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少,胰岛素用量较少,对血糖控制较好。糖尿病患者处于禁食期间时,体内需要补充基础胰岛素[3]。甘精胰岛素对血糖控制方面更有效、更安全。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对其进行治疗,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少,胰岛素用量较少,对血糖控制较好,凝血酶能够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从而使其转变为纤维蛋白,从而加速血液的凝固,起到了止血的效果,在将来的临床治疗治疗中,可将其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糖尿病合并消化性疾病 篇2

【关键词】 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

【中国分类号】 R69.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08-01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紊乱。其患病人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非传染疾病,成为世界性公共的卫生问题。泌尿外科常见病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症、膀胱肿瘤、前列腺癌等,多为老年患者。如需有效治疗,一般多采用手术治疗。由于手术和麻醉的应激反应均可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所以,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必须将血糖控制到一定水平才能手术。因此,为了使患者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预防和防治感染,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很有必要。现将我院2010年1月一2010年12月对120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合并有糖尿病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120例,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在45~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87岁,其中60岁以上者96例,占80%。入院已确诊糖尿病患者96例,其中胰岛素依赖型4例。住院后检查空腹血糖升高而确诊糖尿病者16例,术前漏诊而术后确诊糖尿病8例。120例患者中前列腺增生症66例,泌尿系结石28例,膀胱肿瘤10例,肾及输尿管肿瘤7例,阴茎癌2例,输尿管狭窄4例,包皮环切术后3例。

1.2 围手术期处理方法:(1)术前准备:详细询问病史、常规检测血糖及尿糖。了解糖尿病的轻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迅速检查心、肝、肺、肾功能,检测血气、血尿素氮、肌酐、电解质、心电图等。。手术前理想的血糖水平,文献报道尚不一致。笔者认为术前血糖最好控制在8.3mmol/L以下。血糖在8.3mmol/L以上,给予生理盐水加胰岛素(RI)静脉点滴,每小时滴入R10.1u/kg;待血糖低于8.3mmol/L,酮症消失时手术是安全的。为了防止感染,术前1h给予广谱抗生素和抗厌氧菌药物静滴。(2) 术中处理:可选择硬麻或全麻作为麻醉方式,虽然全麻可能对于血糖有部分影响,但是考虑到腰部切口和上腹部切口对肌松要求比较高,还是选择全麻进行手术比较安全和方便。所有糖尿病患者手术时间应控制在2个小时内。术中输入5葡萄精及l500~3000mL生理盐水,输入12~3OU胰岛素。急诊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应权衡糖尿病的程度,有无酮症酸中毒和手术大小及紧迫性;为了避免加重对组织细胞的损伤,术中尽量不用电刀,为了减少并发症,术后争取能早日功能锻炼。(3)术后处理: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防御机能减弱,特别容易发生葡萄球菌和混合性革兰阴性菌感染。动态监测血糖、尿糖及酮体。糖尿病患者多并发血管病变而导致周围组织供血减少,组织氧浓度降低,有利于厌氧菌生长繁殖,给予广谱抗生素和抗厌氧菌药物静脉滴注,防止术后感染,如已并发感染,则手术清除感染灶和有效引流至关重要,并结合血糖浓度和尿糖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术后早期使用胰岛素最安全的方式是静脉用药。笔者通常用5%葡萄糖500ml加普通胰岛素和氯化钾1g,100ml/h静脉滴注。胰岛素与葡萄糖的比例以1U:3~4g为宜,保持血糖在6.7-11.1mmoL/L,尿糖在±~++范围。进食后胰岛素可酌情改为皮下注射3-4次/d,剂量可参考静脉滴注量,并根据血糖值随时调整。也可参考尿糖检测结果给药,即(+)不用胰岛素,(++)用4U;(+++)用8U,(++++)用12U。待每天需要量<20U,血尿糖达到要求时可恢复原来的非胰岛素治疗。为了防止蛋白和脂肪过量分解,非糖尿病患者术后常需补充外源性葡萄糖100~125g/d,而在糖尿病患者需用多少葡萄糖才能防止手术后蛋白质和脂肪分解过多,尚缺乏充分研究。笔者主张,术后饮食期间成人应供应葡萄糖150g/d左右,同时还应补充钾,以3~4g/d为宜,浓度为0.2%~0.3%为宜。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感染得到了良好的控制,114例患者基本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5.0%,死亡6例,均为急症手术或高龄患者,其中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死于电解质紊乱1例,死于糖尿病性昏迷3例。术后切口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8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总感染率13.30%(16/120)。

3 讨论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合并泌尿外科急诊的机会增多。而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各种感染,感染导致血糖升高,使机体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循环血内应激激素水平升高,使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机体内环境稳定遭到破坏,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合并糖尿病的泌尿外科病人,既存在糖尿病造成的组织器官损害。又有着组织器官的生理性功能减退。

泌尿外科患者糖尿病病情隐匿,容易漏诊,在询问病史的基础上,必须将血糖测定列为术前常规检查项目;胰岛素非依赖型多见,老年患者多见;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者多手术风险大,对手术的耐受性差,易诱发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术后感染率较高,并发症多,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感染,特别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一旦并发感染常常可使糖尿病加重,不易控制,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应在手术前测血糖1次,术中根据时间长短复测血糖

术后1-2d复测血糖1次,直至恢复正常饮食为止。

择期手术患者多能在术前检查血糖,而急诊手术容易被忽视。所以我们对急诊患者,尤其是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只要病情允许,通过快速测定血糖的方法常规检查血糖,对危重病人如大出血休克,术前无法了解血糖的,可先给予静注生理盐水,争取在术中和术后尽早检查血糖。对轻度血糖升高,血糖<8.3mmol/L者可暂不予处理,但需严密监测;对血糖>8.3mmol/L,尤其是>11.1mmol/L者要注意有无糖尿病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非酮症高渗综合征的存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时间做必要的准备和治疗。根据血糖给予RI滴注,在血糖稳定之前每1~2h测血糖1次,同时监测尿糖、尿酮、血乳酸、电解质及血渗透压、血气分析等。由于术中术后患者血糖波动很大,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病人昏迷,而手术麻醉也使一些病人神志不清,处理失误会招致严重后果,故胰岛素的应用需以血糖为依据。条件受限时亦可监测尿糖,一般的尿糖保持在(+)为宜,尿糖每增加一个"+",相应增加4u普通胰岛素。

此外,对并发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十分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防御机能减弱,特别容易发生葡萄球菌和混合性革兰阴性菌感染。同时,糖尿病患者多并发有血管病变而导致周围组织血供减少,组织氧浓度降低,有利于厌氧菌生长、繁殖。因此,术前、术后均需应用足量强效的广谱抗生素和甲硝唑预防控制感染。如已发生感染,则手术消除感染灶和有效的引流至关重要,并应结合脓液或尿液的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总之,泌尿外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时,危险性增大,并发症多,应高度重视糖尿病的围术期处理。正确掌握围手术期处理原则和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确保手术成功。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0.

[2] 胡绍文.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2.

[3] 何建胜.外科病人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J].临床外科杂志,2001,9(21):l04.

[4] 陈丽云,武晓泓,蔡娅,等.传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江苏医药.2007,33(10):995-997.

糖尿病合并消化性疾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诊治的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60例, 男32例, 女28例;年龄25~85岁, 平均年龄为 (53.5±7.5) 岁。所有患者都采用内镜形态检查及病理检测, 结果显示均为良性病变。其中29例属有蒂息肉 , 15例属扁平小息肉 , 16例属广基息肉 , 而且临床表现为腹胀、便血或出现黏液血便等。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 每组30例, 并对其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并对比其疗效。

1.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中属于有蒂息肉的患者, 采用单纯电切或单纯尼龙绳结扎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扁平小息肉的患者采用热活检钳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广基息肉的患者则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

对治疗组患者则采用内镜下切除术进行治疗, 通过内镜窥探在找到息肉后, 将其调整到最适宜手术的位置并仔细观察息肉的基底部情况, 然后采用个体化治疗的方案分别对其进行治疗。对有蒂息肉患者在内镜显示下, 采用尼龙绳将息肉蒂临近肠壁1/3处进行结扎, 之后用圈套器将结扎息肉部上方0.5 cm处通入电流进行圈套电切, 然后观察其切面情况, 若出现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则采用金属夹进行闭合。对扁平小息肉的患者在内镜显示下, 则采用氩等离子凝固术对息肉进行烧灼治疗。对广基息肉的患者在内镜显示下, 采用0.4%靛胭脂喷洒染色将息肉的轮廓清楚的显示出来, 再采用已经安放好尼龙绳的透明帽将息肉吸进去, 然后慢慢拉紧并直至息肉发绀变色。若出现息肉吸引困难的情况, 则采用1:10000肾上腺素在内镜下进行滴射 (2~4滴为宜) , 当息肉基底部明显隆起后进行吸引并结扎。

1.3 诊断标准

对糖尿病的诊断应根据患者测量的血糖值来判断, 当患者空腹血糖≥7 mmol/L, 或伴有糖尿病临床症状, 或随机检测其血糖值≥11.1 mmol/L, 或餐后2 h测量其血糖值≥11.1 mmol/L的则判断为糖尿病。对消化道息肉的判断应根据内镜检查结果来判断, 在内镜下观察患者的结肠或胃部, 出现局限性隆起且界限较为清晰的则判断为消化道息肉[2]。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与 分析, 计数、计量资 料行χ2检验, 用P<0.05表示两者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例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期间出现及时性出 血的有1例 (3.33% ) 、出现息肉 部分残留 的有2例 (6.67% ) , 手术成功 率为90.00% ; 在4周后经内 镜复查创 面损伤较 大的患者 有4例 (13.33%) , 其创面愈合率为86.67%, 并且患者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情况发生。而30例治疗组的患者手术全部一次性成功, 成功率为100.00%;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轻微腹痛, 但稍后均自行缓解, 且无大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在4周后的内镜复查中观察到患者黏膜光滑且创面全部愈合, 创面愈合率为100.00%。通过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发现 , 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循环比较差, 造成其组织细胞修复能力比较弱, 从而导致患者创面愈合能力比较差[3], 而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从而严重影响并延迟了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 并有可能发生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的出现。因此, 怎样有效的提高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非常重要, 而该文则采用了内镜下切除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了治疗, 其在手术成功率及创面愈合率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 在对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治疗中, 采用内镜下切除术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 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而且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珍, 陈萍, 曾丽芬, 等.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息肉行内镜治疗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18) :3443-3444.

[2]杨开余.内镜下套扎及电凝切除术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9) :1558-1559.

糖尿病合并消化性疾病 篇4

1急救及其护理

1.1静脉通路的开放

不论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应根据患者出血的程度, 尽快使用大号头针或静脉留置针开放静脉通路,轻者可开放一组静脉通道,重者应开放两组或以上静脉通路,以满足紧急救治需要。

1.2补充血容量和有效循环血量

由于患者大量失血,在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血糖急剧升高,此时尽快补充血容量至关重要。 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新鲜全血,同时给予一定量液体。 具体做法:按血压下降程度的不同,快速输血输液,速度先快后慢。 1收缩压在70 mm Hg以下时,30 min内加压输400 m L全血。 2收缩压恢复至80 mm Hg时,调整输血速度90~ 150 m L/h。 输入液体以胶体为主,快速静滴500~1000 m L含盐低分子右旋糖酐,并给予乳酸钠、林格氏液等。 采取以上措施后,可迅速恢复血容量,改善循环状况。

同时应注意,血容量补足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避免输液过快过多所致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由于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输液量要适宜,以维持血压在正常或稍低水平即可。 输液时如必须要求以葡萄糖溶液为媒介,应加适量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浓度,避免顾此失彼。

1.3有效的止血

应用8 mg去甲肾上腺素+150 m L生理盐水, 按照15 m L/h的速率口服。 同时静脉滴注40 mg奥美拉唑+ 250 m L生理盐水,频次为1次/12 h。胃内反复给予冰盐水灌注冲洗,促进内脏血管收缩,降低纤溶酶活性,达到有效止血。

1.4胰岛素的应用

采用速效胰岛素,按照血糖变化情况(每小时复查血糖1次)应用小剂量,持续静滴,使血糖平衡下降,有效控制酮症酸中毒的发展,减少脑水肿的发生。

2临床护理

2.1基础护理

紧急救治后的患者要尽量卧床休息, 采取半卧位或去枕平卧位。 护士要维持病房清洁安静,减少探视人员进入, 避免和减少外界刺激, 降低出血量并促进止血。 对于出现呕吐的患者,为达到迅速清除并防止气管吸入血液所致窒息的发生, 应将患者的头部偏向床外一侧。 尽量在床上完成两便排泄,应在家属搀扶下到卫生间,避免头晕跌伤的发生。

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要密切注意首发症状, 在重视客观体征的同时还要寻问病人的主观症状。 要监护患者的血压变化,观察神志、面色、口唇、指甲、结膜是否苍白或发绀,是否兴奋、躁动不安或表情淡漠、嗜睡等;观察动作、语言有无异常,有无头晕、恶心、心慌等;观察呕吐物或粪便的颜色、性状和量并注意尿量,在观察尿量的同时要认真鉴别无尿与尿潴留, 因为老年男性病人大多数有前列腺肥大而影响尿液的排出。 尤其要注意观察呕血和便血情况,以判断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出现。

同时,要密切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和量,一是要在用药的有效范围内,防止水电解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还要监测患者的心电、 呼吸和血氧情况是否出现异常变化,以免心脏负荷过重引起心力衰竭。 当病人脉搏在100次/min以上,收缩压低于80 mm Hg时,心功能好时每小时可补液100 m L以下,血压在80 mm Hg以上时输液速度宜慢。

更为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休克,根据患者病情不同来确定血糖检测频度和时机, 要注意鉴别患者出现的是休克还是低血糖, 鉴别昏迷出现的原因究竟是低血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还是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以便做好积极的救治工作。 要结合病史综合分析病情变化,以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2.3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饮食合理有助于止血, 促进病变的康复,否则可加重病情。 出血停止后可逐渐恢复饮食。 病情危重,神志不清者应禁食24~72 h,待停止出血后逐渐给予流质饮食;少量出血且无呕吐时,给予温凉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选用米汤、豆浆等碱性食物,具有中和胃酸,收敛胃粘膜的作用进食时速度不宜太快,勿仰头说话以免引起呛咳。

进食应细嚼慢咽,饮食不得过硬、过粗、过热,不得食用刺激性和辛辣食物,以免刺激所致出血复发。 进食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如有腹部不适、腹痛、腹胀和恶心、 呕吐时,应根据患者实际及时调整饮食量,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2.4心理护理

异常心理状态的产生与年龄有着明显的关系,年龄越大,发生异常心理状态的越多越重。 上消化道出血后,由于患者出现呕血和(或)便血,因没有心理准备, 思想负担相对过重,就会紧张不安,极易出现焦虑、恐惧及危机感,不利于患者的紧急救治。因此心理护理应从进入病房开始,护士应应保持镇静,稳定患者的情绪[1]; 护士应主动与病人打招呼,帮助病人整理用物,亲切自然地介绍病房环境, 在与病人交谈中注意使用礼貌得体的语言说话声音要大而不急,回答速度要慢。 反映出护理人员对病人的诚心和爱心, 很自然具体地让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温暖。 同时应体贴和安慰患者,可适时做好病情解释和暗示治疗,介绍成功案例的治疗效果,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自觉接受和配合治疗。

2.5应用胰岛素的护理

快速大量应用胰岛素可致低血钾, 低血糖及脑水肿。 此时应采取胰岛素小量持续静滴法,采取双静脉通路输液,单开一条胰岛素静脉通路以控制胰岛素剂量, 输液速度为0.1 U/(kg·h),每2 h测血糖,尿酮体,根据检测结果的不同,及时调整药物用量。

2.6合并症的预防和临床护理

2.6.1加强基础护理注意口腔护理,每日用3%双氧水冲洗1~2次,避免口腔感染的发生。

2.6.2压疮的预防及护理预防的首要措施是间歇性解除压迫,最简单而有效的压力解除方法是翻身。

2.6.3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静脉输液是首要的、最关键的抢救措施。 入院后应立即为此类患者建立三条静脉通道,一条作为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使用, 一条作为输血补充血容量和止血药物所使用, 一条用于快速补液抗休克、 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等。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脉搏、呼吸、意识和血压变化, 遵照医嘱行动脉血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补碱。 补碱的数量要适宜,不得过多或过少。 用量过多可引起脑脊液中毒甚或脑水肿,加重组织缺氧。 用量过少不能发挥中和作用,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 补碱和胰岛素同时用药时, 给药顺序要合理, 两者不得使用同一条静脉通道,避免降低胰岛素的药效。 患者入院后p H检测值如为7.0,为迅速纠正酸中毒,应立即静脉输注125 m L 5% 碳酸氢钠溶液;7 h后再次检测p H值为7.3, 说明已经有效纠正酸中毒。 如果患者入院24 h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急查血气分析示p H7.0,说明患者酸中毒症状已经加重,应迅速静脉输注200 ml5%碳酸氢钠溶液,之后再次行血气分析示p H值为7.4,说明已经纠正酸中毒。

2.6.4合并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护理迅速建立3条静脉通路,一路静脉滴胰岛素降低血糖 ,开始1~2 h内滴注2~3 L0.9%氯化钠溶液,如果患者的血压和血液循环稳定,尿量增加,可改用静脉滴注0.45%氯化钠溶液以合理的滴速提供另外水分。 此时应检测血糖水平, 由于非酮高血糖高渗性昏迷患者对胰岛素十分敏感, 为避免脑水肿的发生, 如血糖水平正常可不静脉小剂量滴注胰岛素。 在胰岛素治疗期间,为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当血糖降至13.88 mmol/L时应加用5%葡萄糖静滴。 急性期过后,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合理调整胰岛素用量并及时改为皮下注射。 一路静脉滴生长抑素等止血药物,达到止血目的。 一路用于补液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和生命体征正常。 补液时,为预防心衰、肺水肿、再次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应严格掌握先多后少、 先快后慢的输液基本原则。 为避免血糖进一步升高,加重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病情, 不能用葡萄糖等高渗溶液,而应用生理盐水和胶体等溶液。

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 要遵医嘱进行心电监护,根据血压、脉搏与出血量的关系估计出血量,维持血压在90/60 mm Hg以上,以保证各脏器的基本循环血量;同时应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定时监测血糖、尿糖、电解质、血气分析等,以保证患者正常新陈代谢。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情况, 结合实验室检查区分失血性休克昏迷和高渗性昏迷,为合理治疗提供科学的护理资料。

2.7出院指导

要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告知患者可能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诱发因素并掌握控制方法和技能,合理使用相关药物。 要告知患者,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 要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糖尿病饮食和运动疗法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必须长期坚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医嘱依从性, 合理控制糖尿病病情,避免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3讨论

长期糖尿病并发症多, 其慢性并发症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患病率高、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进展较快,多脏器同时受累较多, 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全身性疾病之一。 长期糖尿病病人,显著降低其内环境稳定性,自我修复能力处于失调状态,身体的各种能力感受器及能量都出现程度不同的异常变化, 往往多种病变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糖尿病合并消化性疾病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来该院进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90例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作为研究组;50例患者为单纯消化性溃疡,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39~77岁,平均年龄为(58.9±6.4)岁;病程0.5~2年,平均病程为(1.1±0.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30~75岁,平均年龄为(56.1±7.8)岁;病程0.3~2年,平均病程为(1.2±0.4)年。两组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实用内科学中关于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则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以上患者均未患有其他重要脏器的严重疾病,且诊断清楚,资料完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及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对该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签有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首先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以及疾病症状等,并对以上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同时进行活检,检查幽门螺杆菌等,将以上数据进行详细记录。然后给予所有患者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该次研究采用的是雷贝拉唑)。3次/d,连续治疗1个半月。对于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同时服用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糖尿病患者则按照患者的情况针对性的进行血糖的控制。

1.3评价标准

最终的疗效评价标准分为3级,分别为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溃疡已愈合),好转(临床症状经过治疗后好转,胃镜检查溃疡面积缩小)和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溃疡面积也未见明显改变)。

1.4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比较

发现,研究组患者恶心泛酸(52.5%,21/40)和上腹疼痛(45%,18/40)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恶心泛酸30%,15/50和上腹疼痛18%,9/50),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

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根除率(35%,14/40)低于对照组(58%,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DM)在古代称为消渴病,史记记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的到来,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5]。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尤其是慢性并发症累积多个器官,致残和致死率非常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同时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期糖尿病。该次着重对2型糖尿病进行分析。消化性溃疡是多病因导致的一种疾病。病理原因主要与局部黏膜损害有关。而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不仅治疗难度高,而且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差异不明显,这就对此病的诊断增加了难度,极易出现漏诊或是误诊。因此找到两者之间微妙的差别,不仅可以降低误诊和漏诊率,也为治疗提供了依据。该次研究发现,在治疗之前研究组患者恶心泛酸和上腹疼痛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患者血糖高而导致患者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引起。同时该次研究对两组患者使用相同的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之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由于糖尿病的影响,治疗药物对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对于这种病例,需要临床上多进行探索,采取具有合理有效的其他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与单纯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对于其治疗,不能直接按照单纯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方案。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年间来该院进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90例患者。其中40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作为研究组;50例患者为单纯消化性溃疡,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根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此类患者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对于其治疗,不能直接按照单纯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方案。

关键词:2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壮,赵建清.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及治疗观察.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34):64-65.

[2]李波静,聂志红,韦庭炫,等.2型糖尿病伴发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及其复发的临床评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12):1124-1126.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41-1752.

[4]钱荣生.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诊治的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 年龄30~65岁 , 平均年龄 (47.5±7.5)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患者在葡萄糖耐量试验2 h后血糖值≥11.1 mmol/L或空腹血糖值≥7.0 mmol/L[2], 并将此32例列为糖尿病组, 同时另选取32例妇科病非糖尿病患者列为对照组。

1.2 手术 方法

对32例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全部采取硬膜外麻醉后进行手术治疗, 其中26例患者为良性病变, 对其分别采用了宫颈锥形切除术、肿瘤摘除术、子宫全切和子宫次全切加一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进行了手术治疗;并有3例患者子宫脱垂, 对其采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复术进行手术治疗;另有3例患者属于恶性病变, 对其采用子宫次广泛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对其进行了手术治疗。

1.3 手术处理

1.3.1术前处理对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仔细、全面的检查并询问其病史, 然后结合检查结果及内分泌科医生对患者建立血糖控制治疗方案。采取单纯饮食控制、饮食加口服降糖类药物及饮食加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 将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6.6~8.5 mmol/L之间, 餐后2 h血糖值控制在13.3 mmol/L以下开始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1.3.2术中处理由于妇科疾病患者的手术多以腹部切刀为主 , 因此, 在术前都需要禁食, 所以会影响患者的血糖代谢, 那么在手术期间应采用木糖醇或非糖液体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若手术时间比较长, 则需给患者采用适量的葡萄糖液和剂量比较小的胰岛素进行补充。并在手术期间加强对患者血糖的监测, 每隔1~2 h则对患者进行一次血糖测量 , 使其维持在8.3~13.9 mmol/L, 并注意患者的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脱水等状况;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吸氧及心电监视、血压和脉搏监测等。

1.3.3术后处理术后应加强对患者血糖的监测 , 同时采用胰岛素对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并对各种并发症及时的进行治疗。由于胰岛素可引起钾流失导致低钾血症的出现, 所以在患者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 取含量为1~1.5 g的氯化钾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并且保证患者在进食前的葡萄糖注射 (不少于150 g) , 保证其正常机体功能, 同时采用抗生素来预防患者感染。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用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的对比, 用P<0.05表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糖尿病组的32例患者中, 切口处感染的患者有2例 (6.25%) , 下肢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有3例 (9.38%) , 平均住院天数为13 d, 且所有患者均在痊愈后出院, 并无高渗性昏迷或酮症酸中毒的现象发生;对照组的32例患者中, 切口处感染的患者有3例 (9.38%) , 下肢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有4例 (12.50%) , 平均住院天数为12 d, 并在痊愈后出院。经对比发现, 两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均不明显,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 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3], 也增加了对其进行治疗的难度。医生不仅要对患者进行妇科疾病的治疗, 还需在内分泌科医生的协助下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因为妇科疾病患者的手术多为腹部切刀, 所以在手术前后都需对患者禁食, 从而对其糖代谢造成影响, 因此, 在手术期间需适量的选取胰岛素或木糖醇等对患者进行血糖的补充并严密监测其血糖值。又由于胰岛素会导致患者钾离子的流失而造成患者血容量不足, 所以术后应对患者积极补钾, 并注意采用抗生素来预防患者伤口的感染。

综上所述, 对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应在控制好患者术前的血糖值后采取手术方法对其进行妇科疾病的治疗 , 并在手术期间加强患者的血糖监测, 术后对患者血糖密切观察并积极补钾, 同时采用抗生素来预防患者伤口感染,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保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琚晓敏.妇科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8) :128-135.

[2]崔温吉.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手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23) :225.

糖尿病合并消化性疾病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确诊收治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0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且符合中华糖尿病学会采纳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 其中男性27例, 女性23例, 年龄37~81岁, 平均年龄 (54.6±6.8) 岁, 其中胃体癌28例, 胃窦癌22例。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将所有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试验组25例行BillrothⅡ式, 对照组25例行BillrothⅠ式。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 无组间差异性 (P>0.05) 。

1.2 干预措施

患者全麻后根据各自的胃癌手术治疗原则行全胃或远端胃根治性手术, 并分组行BillrothⅠ、Ⅱ式消化道重建, 其中试验组25例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 D2腹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25例行BillrothⅠ式胃大部切除, D2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围手术期间监测血糖, 并继续行原药物治疗, 术后依具体情况使用降糖药物。

1.3 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 选取2~3名有经验的调查员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资料登记, 随访2~3个月, 无随访丢失现象, 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值。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及处理, 评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量资料的组间显著性测试采用t检验, 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两组间对比, 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优于术前, 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情况见表1。

注:*治疗前两组无差异 (P>0.05) ;#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P<0.05)

3 讨论

虽然近年来采用胃切除手术治疗糖尿病已逐渐推广开来, 且疗效确切, 但其治疗机制仍尚未清楚。但就国外发现减肥的直接因素已被排除在外, 有研究认为无肥胖的患者术后血糖变化明显, 肥胖患者术后1个月的减肥效果尚未明显时, 患者的糖耐量就已变化显著[2]。据陆莹等人研究认为[3], 胃切除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主要与神经内分泌机制关系密切, 从而降低血糖, 但具体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的内分泌因子是什么, 如何作用, 目前仍无进展。就消化道重建术式而言, BillrothⅡ式疗效优于BillrothⅠ式, 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4]: (1) BillrothⅡ式术后胰岛素的敏感性随食欲减弱和体质量减轻而增加, 从而缓解2型糖尿病; (2) BillrothⅡ式术后食物未经上段空肠及十二指肠, 从而改变肠-胰岛轴分泌, 从而有利于胰岛素抵抗,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3) 此外, 我们认为其还可能与BillrothⅡ式术后瘦素水平降低、脂连素水平升高、促炎性因子分泌、避免异常信号应答等一系列机制关系密切, 从而有效改善血糖及糖耐量。术后两组间对比, 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优于术前 (P<0.05) , 说明BillrothⅠ式手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积极的治疗效果。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P<0.05) , 这说明BillrothⅡ式通过一系列机制, 更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血糖状况。

总而言之, 采用BillrothⅡ式消化道重建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 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血糖指标, 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远期血糖变化的影响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本院确诊收治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均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 其中试验组25例行BillrothⅡ式, 对照组25例行BillrothⅠ式。随访2~3个月, 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变化。结果 术后两组间对比, 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优于术前 (P<0.05) , 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采用BillrothⅡ式消化道重建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 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血糖指标, 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消化道重建术,糖尿病,胃癌,血糖

参考文献

[1]陈刚, 刘浩.糖尿病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23) :30-31.

[2]朱胜利.胃癌根治消化道重建术对Ⅰ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J].中国现代药应用, 2011, 5 (8) :203-205.

[3]陆莹.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4) :65-66.

老年人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诊治 篇8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终身性疾病, 因此, 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较多见。事实上, 在一生中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 10%以上合并糖尿病[4]。同时, 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心血管病或其他器官功能减退, 而且对低血糖的反应和耐受较差, 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低血糖现象[4], 此类患者经受外科手术容易促使原有的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或加重, 手术感染的机会也明显增加[5]。但临床上很多外科医生对外科患者合并高血糖常常忽视, 导致诊疗不及时, 给患者带来痛苦, 影响了外科治疗效果。因此, 为提高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患者, 特别是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 外科医生应掌握外科疾病合并高血糖的类型和诊断标准, 疾病与糖代谢紊乱的关系;明确高血糖对危重患者的影响, 手术风险预后、影响等。充分认识手术治疗对糖尿病的影响, 妥善做好手术前后的内科处理, 尤其严格控制高血糖, 积极纠正代谢紊乱, 合理应用抗生素, 积极预防感染和各种并发症;认识到糖尿病并不是外科手术禁忌证, 糖尿病患者可以如非糖尿病患者一样顺利渡过手术关[6]。

1 手术和麻醉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手术本身可引起激素分泌和代谢的变化。 (1) 胰岛素反调节激素升高, 手术应激使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泌乳素等升高, 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2)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 引起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升高, 从而抑制胰岛素分泌。上述代谢紊乱可导致肝糖原产生增加, 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加强, 由于糖尿病患者本身处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状态, 使患者血糖升高, 发生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综合征等。 (3) 低血糖, 多见于术前禁食或同时应用胰岛素的患者。

麻醉对血糖的影响与麻醉药的种类有关, 乙醚升高血糖, 巴比妥类药物促使脑部低血糖, 而丁卡因则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 使机体易出现低血糖症状[7]。

2 对外科疾病合并高血糖应作正确的评估

随着对糖代谢的深入研究及快速血糖检测仪器的发明和发展, 对外科疾病患者合并高血糖的正确判断、高血糖对手术影响的认识等均有了很大的改善, 明显地降低了手术风险, 改善了手术患者的预后。

众所周知, 糖尿病患者, 特别是控制不良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 由于高血糖毒性反应以及长期高血糖易造成各种代谢紊乱, 加重胰岛素抵抗和减少自身胰岛素分泌, 增加术前、术后的处理难度, 而一旦血糖控制, 代谢紊乱得到纠正, 胰岛素敏感性恢复后又易产生低血糖, 需要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6]。因此, 术前要对患者高血糖的影响进行正确评估, 以便于预测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手术创口的愈合等, 并为正确制定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要明确患者以往的糖尿病史, 所用的降糖治疗方案以及平时血糖控制状况, 对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应有初步了解, 并仔细询问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初步评估患者是否有严重的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 是否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因为前者容易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 后者的高血糖难以控制, 需用较大剂量的胰岛素。

3 外科疾病合并高血糖的处理

对于外科疾病合并高血糖患者, 一般认为外科医生的责任就是正确的掌握手术适应证, 加强围术期血糖的控制, 在术前设定一个血糖水平作为一个可以准入的手术指标, 这有其合理性和实用意义, 但也有片面性。早上空腹血糖值难以反映全天的血糖控制情况, 更不能反映其相伴的其他代谢紊乱, 如水电解质、酸碱、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紊乱状况。目前单纯血糖高可以用胰岛素, 很快加以控制, 而严重代谢紊乱的纠正, 则需一段时间。因此, 外科高血糖患者是否有手术指征, 决不能单纯依据血糖水平, 尤其急诊手术, 应该结合是否伴有较严重的其他代谢紊乱、年龄、手术创伤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5]。如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器官功能减退, 而且对低血糖的反应和耐受较差, 易出现严重的低血糖现象, 这类患者需要更频繁地检测血糖, 慎重调整胰岛素剂量, 并严格控制输液量, 避免液体超负荷导致心力衰竭[4]。

急腹症患者一般都需要急诊手术。此类患者的处理原则[7]是: (1) 权衡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注意有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综合征) 、手术的大小及紧迫性, 以便了解对手术和术后恢复的风险影响。 (2) 对糖尿病本身治疗的原则是:维护患者的正常代谢, 避免过低或过高的血糖值, 减少脂肪、蛋白质分解和电解质失衡。一般要求术前血糖值维持在5.6~11mmol/L, 术中7.0~1 2.9 mm ol/L, 术后4.0~6.9 mmol/L, 随时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8]。良好的血糖控制是与低血糖发生增加相伴存, 由于胰岛素的降糖作用明确且较迅速, 常常使患者甚至医务人员对降血糖有很大顾虑[5]。但近来更多的研究提示, 血糖的整体控制越来越接近正常人, 不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防止糖尿病相关的血管、脏器损伤, 对改善其他疾病、手术、应激状态的预后也有明显效益[9]。

对于一些门诊手术, 经过饮食、运动疗法可以良好控制血糖的患者, 可以在门诊施行, 患者不必常规使用胰岛素治疗;对于原先应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可以于手术前改为胰岛素治疗, 或者继续使用口服药物。

4 老年人糖尿病外科疾病的术后处理

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低, 且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 患者的细胞和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组织修复能力减弱, 致手术切口不愈合及继发感染[10]。而感染又能加重糖尿病病情, 形成恶性循环。因此, 手术后应注意继续控制血糖及可能发生的各种感染和伤口愈合不良, 特别注意吻合口渗漏、腹腔或盆腔脓肿、切口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4];有感染的根据感染原因, 结合药敏试验选择使用广谱、高效的足量抗生素, 控制感染。

总之, 无论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 高龄、高血糖都可带来危害。因此, 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干预, 严格掌握治疗原则进行围术期处理, 以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宁光.非专科医生应重视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诊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 28 (4) :241.

[2]国家“九五”攻关计划糖尿病研究协作组.中国12个地区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中国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18 (4) :280-284.

[3]赵林双, 陈玉石, 向光大, 等.武汉地区中老年糖尿病受损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5, 13, (6) :448-449.

[4]刘超.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的要点与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 28 (4) :253-256.

[5]黄延庭.重视合并高血糖外科患者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26 (2) :81.

[6]吴松华.外科高血糖患者治疗中值得注意的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26 (2) :85-86.

[7]Wallace TM, Matthewe DR.Recent advances in th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J].QJ Med, 2004, 97 (12) :773-780.

[8]李济宇, 全志伟.合并糖尿病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26 (2) :91-93.

[9]李向辉, 宋杨.王立祥等老年危重病患者应激型高血糖的强化胰岛素治疗[J].中国急救医学, 2007, 27 (6) :530-532.

上一篇:用地合理利用优化模式下一篇:固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