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胰腺癌

2024-05-31

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精选11篇)

糖尿病合并胰腺癌 篇1

胰腺癌手术作为近年来普外科极为常见且复杂的手术类型之一,多数胰腺癌患者会伴有糖尿病症状,术后护理若不得当,会加大发生系列并发症的可能。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主要是手术、放疗、化疗。 胰腺癌治疗也主要采取这些方法。 胰腺癌被称为 “癌症之王”,目前仍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发现已是晚期。 一般,符合手术条件、有手术指征的病人,应该首选手术治疗。 这是患者获得最好效果的方法。 但手术仅限于比较早期的患者。 有些病人本身病情不符合手术切除,因出现了黄疸梗阻、胃肠道梗阻等急性并发症,也可以通过手术来解决。 姑息性手术主要用于晚期解除胆道和肠道的梗阻,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务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术后护理,以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该文将研究该院于2015 年1月—2016 年8 月收治的6 例患者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院治疗的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6例, 男性4 例, 女性2 例, 年龄60~74 岁, 平均年龄(69.1±2.4)岁,病程1~8 年,平均病程(4.3±2.9)年。 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麻醉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2 方法

术后,患者禁食,并持续胃肠减压,吸出胃内容物,促进胃张力的恢复。 使用3%温盐水,3 次/d,同时加强早期肠内营养。 首日0.9%NS或5%GS 250 m L配合喂养泵从空肠造瘘管慢滴20 m L/h,第2 天用瑞能营养液500 m L,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加至1 500~2 000 m L,配合恒温加热器使用,维持温度在37℃,辅温开水少量;配合静脉滴注白蛋白、高能营养液。 胃管内,注入甲氧氯普胺20 mg/次,3 次/d,莫沙必利15 mg/次,2 次/d。 持续使用胰岛素微量泵(RI40u+生理盐水40 m L),必要时给予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

1.3 胃排空故障护理

1.3.1 温盐水洗胃护理洗胃方法检查胃管, 用50 m L注射器吸3%温盐水50 m L,从胃管注入胃内,2 min后等量回抽3~4 次,洗胃液量200~500 m L/次,3 次/d。 洗胃时,掌握灌入量,洗胃液温度控制在30~35℃。 禁用电动吸引器和中心负压装置,避免负压过大,造成胃穿孔或大出血。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若出现腹痛、虚脱,则停止洗胃,及时通知医师。

1.3.2 胃肠减压护理固定胃管确保活动时不折叠、引流通畅。 注入胃复安前,碾碎、溶解药物后注入,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并夹管2 h。 由于胃管留置时间长,可引起鼻腔黏膜破溃感染、咽喉疼痛等,可并发肺部感染,给予患者口腔护理,早晚各1 次及常规雾化吸入,帮助患者叩背、帮排痰,减少咽部、肺部并发症。

1.4 血糖监测预防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术后并发症护理

这一方面必须严格控制术后血糖。 5 例患者采用测量末梢血糖,而采血位置的选择,通常为左手无名指尖两侧指甲角皮肤薄处,进针深度为2~3 mm,通过该方式采血,能避免出现较大的血糖偏差。 术后2 h进行1次血糖测量,按血糖水平,合理控制使用胰岛素剂量,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6~12 mmol/L,测量血糖4 次/d。而采用肠内营养时,采用q4h测血糖,在血糖水平稳定后,q6 h测血糖。 术后,该5 例患者血糖水平均维持正常值,采用q6 h测血糖。 由于增加营养液量加用胰岛素,可适当增加测血糖次数,防止由于胰岛素过量低造成低血糖。同时,保证营养液匀速静滴。

1.5 饮食护理

术后,指导患者饮食,需定时、定量和定餐,每日从饮食中摄入的总热量必须严格控制, 饮食以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防止进食碳酸饮料、刺激性强、过冷或过热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用药后观察患者服用胃动力药物后,观察胃动力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腹胀。 恶心和呕吐是否减轻。

1.6 心理护理

术后恢复时间长, 加上反复出现呕吐、 恶心等症状,患者的心理压力大,情绪可能出现较大波动。 因此,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对病情的介绍、成功案例等,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2 结果

术后, 对6 例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6 例患者术后2 个月,患者的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患者平均排便1~2 次/d,病情逐渐稳定,胃排空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血糖、饮食均恢复正常,切口愈合良好,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治疗与护理中常见的内分泌系统并合症,特别是在胰腺癌患者中,经常伴有该病症。 从手术角度看,胰腺癌手术复杂,且创伤大,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常见的胃肠道临床症状包括呕吐、恶心和腹胀等,大都为胃排空障碍所致。 其中,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为术后,继发残胃无力、排空迟缓,以及伴有不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襻等机械性梗阻因素。 而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几率更大,主要是因为术后肠胃功能紊乱与手术并存相关。 因此,术后,必须重视胃排空障碍的观察与护理。

另外要注意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护理注意事项。 (1)切口护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及时观察患者切口有无出现渗血现象,必要时可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清洁、干燥;基础护理要做到“三短”(指甲短、头发短、胡须短)、“四无”(病床无异味、褥垫无潮湿、床单无皱褶、皮肤无压疮)、“六洁”(会阴、皮肤、足、手、口、面);抗生素的使用要遵医嘱, 并及时监测患者体温与愈合状况。 (2)饮食管理由于糖尿病属于慢性消耗病,必须要维持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 需对患者每日摄入的总能量进行有效控制,以防止出现血糖骤然升高现象。 可根据患者的热量摄人情况,早中晚三餐的热量按照20%、40%、40%的比例分配。 此外,患者术后禁食期间的葡萄糖与胰岛素的配比要合理, 将患者的血糖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以避免出现低血糖。 (3)其它注意事项患者术后的胰岛素治疗要尽快以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的方式取代静脉滴注方式,并尽早进食以维持营养,同时要参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鼓励其早下床活动,以加速肠胃功能的恢复。

出院前,要指导患者运用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学会使用血糖监测仪,以便白行监测血糖。 告知患者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定期更换注射部位, 以加速胰岛素的吸收;定期回院复查,检查Hb A1c,并及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视其具体情况,需要运动时要在餐后1 h进行,尽量选择有氧运动;合理膳食,选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摄入高糖食品;一旦出现烦躁、大汗等现象时,要及时监测血糖,若出现血糖偏低时,要及时补充高糖食品等。

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治理的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6例,通过温盐水洗胃护理尧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和心理护理等,观察患者护理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6例患者术后实施胃排空护理,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无发生并发症。结论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为不常见临床疾病,我们提出了要注意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出院前,要指导患者运用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学会使用血糖监测仪,以便白行监测血糖。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范杰,刘娟,黄春霞,等.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19):134.

[2]叶倩,付欢英,陈灵燕,等.术后护理措施在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1):142,144.

[3]周敏.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护理[C].//中华护理学会护理学术年会、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78-79.

糖尿病合并胰腺癌 篇2

一、心理护理

糖尿病孕妇除了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外,还要担心胎儿安危,所以心理压力较正常孕妇大。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发生率达25%,尤其焦虑症和焦虑水平均高于正常孕妇。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告知孕妇在妊娠期严格控制血糖,加强监测,使母儿预后较好,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以有利于胎儿正常发育。临产后孕妇情绪波动大,紧张、疼痛、兴奋均可引起血糖大幅波动,故产程中更应该严密监测血糖变化,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消除各种顾虑,使其有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二、药物治疗护理

胰岛素是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唯一的治疗药物。因为它不透过胎盘,对母婴均安全。通过教育、指导使孕妇及家庭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应用胰岛素的重要性,掌握剂量、注射部位,每日有序更换,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硬化。讲解注射后有无头晕、无力、饥饿、脉快等低血糖反应,若出现这种情况,应即进食含糖食物,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三、专科护理

孕期护理孕妇高血糖本身可降低胎盘对胎儿血氧供给,并且胎儿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糖使机体耗氧量增多,导致胎儿宫内缺氧,严重时发生胎儿死于宫内。在孕期应加强母儿监护,严格检测尿糖、血糖变化。准确核对孕周,教会孕妇自测胎动,若胎动频繁或减少,应立即就医。孕妇应进行超声检查、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发育情况。产时护理孕妇临产后情绪紧张及疼痛均可引起血糖变化,临产后应设专人护理,严格观察神志状况、呼吸变化及呼气有无酮味,血压、心率变化及胎心、宫缩、宫口等产程进展情况。妊娠合并糖尿病若胎儿发育正常,无产科指征,应尽量阴道分娩,减少手术产,且尽量缩短产程。因疾病本身不是剖宫产手术指征,但大部分胎儿偏大,常伴宫缩乏力,故剖宫产率较高。

四、产后护理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发生率随之增高,故应积极预防产后出血,使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宣教并指导母乳喂养,向家属及产妇解释新生儿的吸吮有利于子宫收缩。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皮肤清洁。

五、新生儿护理

所有新生儿不论孕周及体质量,均按早产儿护理,加强保温,生后即喂葡萄糖水,密切观察新生儿有无低血糖症状(呈安静昏睡、不易激怒状态)。若口服葡萄糖低血糖未能纠正,应静滴葡萄糖,并检测血糖变化。因新生儿出生后体内大量红细胞破坏,胆红素产生增加,容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表现为生理性黄疸出现早,黄疸重及消退时间延长,故应常规检查。

六、健康教育

糖尿病合并胰腺癌 篇3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胰腺囊肿;慢性胰腺炎;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46-02

慢性胰腺炎(CP)可导致患者出现胰管系统破坏、损伤、胰液外溢,或由于胰管出现狭窄、钙化、结石阻塞等现象,导致胰管处于高压状态而继发出现胰腺囊肿症状,该类囊肿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单发或多发两种形式,大多数情况下通过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本次研究对102例合并患有胰腺囊肿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0年3月1日至2012年3月1日抽取本次研究的102例合并患有胰腺囊肿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31至60岁,平均43.7岁;患慢性胰腺炎时间8个月至7年,平均2.7年;治疗组患者中男32例,女l9例;年龄30至58岁,平均43.4岁;患慢性胰腺炎时间6个月至8年,平均2.3年。抽样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自然资料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

可进行科学性的比较研究。

1.2 方法:两组患者共同接受液体和热量补充、抗生素类药物干预、抗休克、解痉止痛、营养支持等西医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皮下注射奥曲肽,每次0.1mg,每天四次;治疗组:皮下注射奥曲肽,每次0.1mg,每天四次,服用大黄丹参汤,主要方剂组成为:丹皮、丹参、制半夏各12g,生大黄、陈皮、石菖蒲各10g,甘草6g,湿热互结者加用枳壳和茵陈蒿进行治疗,气滞腑热者加用赤芍和红藤进行治疗,正气虚者加用黄芪和当归进行治疗,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天分早晚服用。对两组患者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症状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时间、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症状复发率进行对比研究。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治愈:症状表现和体征彻底消失,CT检查结果显示囊肿已经完全消失;有效:症状表现和体征已经明显减轻,CT检查结果显示囊肿的缩小程度超过10%;无效:症状表现和体征没有任何改善,CT检查结果显示囊肿没有缩小,或缩小程度不足10%,或囊肿体积进一步增大。

1.4 数据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 ),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0.05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明显。

2结果

2.1 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经西医常规方案治疗后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治疗效果为:17例治愈,22例有效,12例无效,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治疗总有效率76.4%;治疗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治疗效果为:21例治愈,26例有效,4例无效,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治疗总有效率92.1%。两组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治疗效果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症状改善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时间: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分别为(15.73±1.46)d和(10.41±1.68)d,症状改善时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方案实施时间分别为(19.42±1.64)d和(13.62-+2.07)d,治疗方案实施时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病情复发率: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l2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症状再次发作,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复发率为23.6%;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有2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症状再次发作,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囊肿复发率为3.9%。两组病情复发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大黄丹参汤中的大黄、丹参、丹皮主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使微循环得到改善;半夏和石菖蒲主要具有化痰、降低全血粘稠度的作用,可对细胞聚集进行抑制,使红细胞变形功能得到改善,使抗氧化酶的生物看j生显著提高。采用活血化瘀方案对合并患有胰腺囊肿的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目的在于:①使结缔组织代谢功能得以改善,该方剂可对纤维素细胞合成胶原的过程进行抑制,使肥大细胞明显增多,使发生病变的纤维变细,且疏松化,对增生性病变可以产生软化吸收作用。②使血液流变学状态得到改善,并防止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使纤溶酶的生物活性增强,使循环得到显著改善。③使病变局部微循环得到改善,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使血流动力得到改善,使病变区血流量明显增加,使流出阻力明显减少,使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增强,对病变组织消散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太平 肖剑春 曹喆 彭正 戴梦华 廖泉 赵玉沛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附132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6

[2]龐家武 胰腺炎并胰腺囊肿62例诊疗分析[J] 内科 2013.2

糖尿病合并胰腺癌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36例, 其中男24例, 女12例, 年龄56岁~76岁。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均为2型糖尿病, 其中11例入院前已确诊2型糖尿病, 25例为入院后确诊合并2型糖尿病。入院前的11例2型糖尿病病人8例曾接受过正规治疗, 3例未接受正规治疗。本组病人均有病理检查证实胰腺癌, 其中导管腺癌24例, 腺鳞癌7例, 腺泡细胞癌5例。

1.2 方法

36例病人均进行手术治疗, 2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根治术) , 7例行胃空肠吻合术, 5例行胆肠吻合术。36例病人术后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控制血糖, 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1.3 结果

36例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经过手术治疗并加强术后监护、严格控制血糖, 无死亡病例, 发生切口感染1例, 胰漏1例, 胆漏1例, 经积极处理, 均康复出院, 取得满意的效果。

2 术后护理

2.1 病情观察

2.1.1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由于胰腺癌手术创伤大, 加上糖尿病对各器官功能的影响等原因, 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大, 因此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采用心电监护仪随时监测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 及时测定尿量及中心静脉压, 掌握补液速度, 纠正血容量不足, 并详细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对有明显阻塞性黄疸、肝功能较差的病人特别要注意其意识的变化, 防止发生继发性肝性脑病。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糖尿病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0%~40%, 为普通人群的1.5倍~2.0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最大危险是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 伴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比相同年龄、性别的非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冠心病发生率高4倍~5倍[1], 糖尿病病人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 因此, 对所有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均需按高血压、心血管病进行护理, 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2.1.2 胃肠道症状观察与护理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病人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慢, 糖尿病是影响胃肠动力的基础疾病[2]。消化道功能紊乱造成病人营养状态差, 从而影响切口及胃肠等吻合口愈合。术后给予胃肠减压, 并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及肛门排气排便等症状, 根据病人的情况协助并鼓励病人加强床上活动, 进行早期主动或被动活动可促进肠蠕动, 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达到早日进食的目的。

2.1.3 并发症的观察

2.1.3.1 切口感染

糖尿病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减退、机体抵抗力降低、全身情况差、血糖控制不理想等是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3]。本组有1例病人术后第7天出现切口感染, 局部红肿, 有渗液, 培养出大肠埃希菌。处理方法是取伤口分泌物做药敏试验, 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加强伤口换药, 并给予微波治疗, 加强营养等处理。病人经处理后, 术后7周痊愈出院。

2.1.3.2 胰漏、胆漏

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也是术后发生腹腔感染和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其发生率在2.5%~13%, 病死率达17%[4]。术后1周左右如病人突然发现腹痛、腹胀、发热, 引流管及伤口流出清亮液体, 腹腔引流液中淀粉酶大于3倍, 24 h引流量>50 mL且连续3 d以上可诊断为胰漏。腹腔引流管引出大量淡黄色液或胆汁, 切口处有胆汁样物渗出应考虑为胆漏。本组病人有1例胰瘘, 1例胆漏, 经过及时更换切口敷料,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持续负压有效引流, 涂氧化锌软膏保护好引流管周围皮肤, 静脉用生长抑素抑制胰液分泌。本组病人经5周~8周治疗与护理, 均愈合相继出院。

2.1.3.3 腹腔出血

胰头癌合并糖尿病病人术前肝功能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黄疸、缺乏维生素K1等导致凝血机能障碍, 术中创面大、出血多、血管结扎不牢易导致术后腹腔大出血的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出血多发生在36 h内, 如腹腔引流液为血性, 引流量>100 mL/h或24 h >500 mL, 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 需应用止血剂, 并给予扩容等处理, 保守治疗无效时进行手术止血。本组无病人发生腹腔出血。

2.2 血糖的控制和护理

2.2.1 动态监测血糖

糖尿病病人术后由于麻醉和手术刺激、情绪反应等因素易导致术后血糖升高。由于术中麻醉的影响, 术后病人反应能力差, 有些变化不易被察觉, 因而可能不能及时发现病人血糖的变化。因此, 术后要动态监测血糖, 并注意询问病人有无心悸、出汗、头晕、出冷汗、饥饿等低血糖反应, 警惕低血糖发生。吴丽仙[5]报道, 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糖尿病病人术后有明显防止高渗性昏迷发生的作用。因此, 术后需严格遵医嘱给予胰岛素等治疗措施, 及时有效地控制和降低血糖, 可防止高血糖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2.2.2 胰岛素注射

按医嘱合理使用胰岛素。对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应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专用针头, 以减少注射器内残留胰岛素影响胰岛素剂量。注射胰岛素后避免立即进行热水浴, 防止因皮下注射的胰岛素迅速吸收而引起低血糖。静脉输注胰岛素时注意匀速输注, 防止因输液速度影响血糖水平。

2.2.3 饮食指导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组成为蛋白质、脂肪及糖类,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病人术后应强调少食多餐、忌甜食, 这样既可避免因一次饮食过多引起胃肠道饱胀不适, 又可避免因饮食数量超过胰腺负担使血糖升得过高, 还可避免低血糖的出现。尤其对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术后病人应当每天进食5餐或6餐,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低血糖症状, 需及时进食或用补充葡糖糖缓解。

2.3 健康宣教

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术后血糖水平波动大。一方面, 手术后机体往往有胰岛素抵抗, 对胰岛素治疗往往不敏感。另一方面, 病人及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 对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不够, 一味追求术后增加营养, 而不控制热量摄入。对术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调整除了胰岛素治疗外, 更需要重视糖尿病知识和饮食预防宣教, 提高病人对血糖治疗的依从性, 实现病人参与自我护理。患方和医护人员可以共同制订1份饮食计划, 循序渐进地控制饮食, 达到保持血糖稳定的目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6,7]。胰腺癌术后伴发2型糖尿病病人伤口愈合相对较慢, 并发症发生率高, 住院时间较普通的术后病人明显延长, 病人手术后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和厌烦情绪, 严重者将发展到抑郁, 对治疗完全失去信心, 因此, 应重视心理护理。护士应掌握糖尿病护理、操作知识, 结合不同病人特点加强心理疏导, 解除病人的顾虑,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病人接受糖尿病病人角色转变的现实和饮食习惯的改变, 加强糖尿病知识和饮食预防宣教, 重视心理护理, 从而减少胰腺术后血糖和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住院时间, 促进病人康复。

3 小结

胰腺癌与糖尿病均为全身性疾病, 二者相互影响, 互为因果, 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 这也就对外科护士及术后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 由于胰腺癌发病率的升高, 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亦明显增多, 全面了解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与手术的相互影响, 通过加强病人术后病情的观察及监护, 严格控制血糖, 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 为病人提供针对性的护理, 积极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对临床治疗护理和病人康复有重要意义。

摘要:对36例胰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术后加强病情监护及营养支持, 严格控制血糖, 进行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 结果发生切口感染1例, 胰漏1例, 胆漏1例, 经积极处理, 均康复出院, 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胰腺癌,糖尿病,护理

参考文献

[1]申耀宗.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风险与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 19 (5) :135.

[2]秦新裕.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动力紊乱[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 9 (6) :325-326.

[3]罗桂嫦, 黄羽频.胰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1) :28-29.

[4]彭淑牖, 刘颖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1, 13 (2) :57.

[5]吴丽仙.食管贲门癌伴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8) :757-785.

[6]唐炜立, 周智广.糖尿病教育的意义及方法[J].中国糖尿病杂志, 1998, 6 (1) :45-46.

胰腺癌与糖尿病的关系 篇5

关键词:糖尿病;胰腺癌;临床;分析研究

胰腺癌发病率低, 但误诊率高, 不易早期发现, 治疗效果也较差, 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极为重要。虽然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是大多数研究表明糖尿病是导致胰腺癌的病因之一。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发病率可排在第9到10位,死亡率可排在第4~5位,5年生存率即使行根治性切除术,也只有10%~25%。其预后主要与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膜后浸润和周围神经浸润有关。后者是胰腺癌特殊的生物学行为,且被认为是胰腺癌独立的预后指标。据报道,仅有淋巴结转移而无神经浸润的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75%,既有淋巴结转移又有神经浸润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29%。研究显示,胰腺癌的周围神经浸润是根治性手术后复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神经浸润的具体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目前,关于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尚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糖尿病患者胰腺癌的发病率较无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另一种观点认为,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的首发症状,是胰腺癌所引起的后果之一。在胰腺癌患者同时存在血糖升高时,高血糖可对胰腺神经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可影响患者临床表现的变化,以及治疗的情况,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进一步明确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本文的研究旨在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上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荆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T2DM和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在胰腺癌确诊前14例患者存在糖尿病, 且均为T2DM,男5例,女9例,年龄52~68岁。

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二、结果

1. T2DM与胰腺癌的并发关系

998例T2DM患者并发胰腺癌14例, 并发率0.467%, 492例胰腺癌患者发病前14例确诊T2DM, 并发率2.85%。

2.  T2DM与胰腺癌发病时间关系

T2DM初诊年龄35~67岁, 平均50.03岁。胰腺癌发病年龄53~68岁,平均56.2岁。T2DM初诊2月~25年后诊断胰腺癌,平均6.2年。

3.糖尿病特点

均为T2DM患者,病情较轻,口服降糖药均能较好控制血糖,并发胰腺癌后, 糖尿病病情无明显加重。

4.胰腺癌特点

首发症状, 10例为上腹胀痛并向腰部放散, 4例为梗阻性黄疸, 发生症状到确诊的时间为2~11月, 平均5~6个月;12例为胰头癌, 2例为壶腹癌。6例曾行病理活检诊断为胰腺癌;6例早期诊断为慢性胰腺炎, 4例误诊为消化道溃疡;2例B超检查见胰头部回声欠均匀, 4个月后出现广泛转移方确诊。患者均发生淋巴结和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并失去根治手术机会。

三、讨论

胰腺癌发病率较低,约0.038‰, 由于胰腺癌发病时常无明显症状, 即使出现一些症状, 亦无特异性, 常误诊为慢性胰腺炎, 故临床确诊者大都属晚期病例, 治疗效果很不理想, 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极为重要。

对于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多数认为糖尿病是胰腺癌的病因之一。Bell报道约2.5%~7.7%的糖尿病患者后来发生胰腺癌。作者分析2998例T2DM患者, 0.467%发生胰腺癌,其发生率均远高于正常人群。198例可疑胰腺癌患者作前瞻性研究显示, 定期检测他们的血糖、血浆胰岛素、C-肽和胰高血糖素,有64例最终确诊为胰腺癌, 这些患者在确诊前,34%已有临床糖尿病,47%存在葡萄糖耐量降低,胰腺癌患者较未发生胰腺癌者血浆胰岛素、C-肽分泌减少,提示糖尿病发生于胰腺癌之前,是后者的可能病因之一。有人认为胰腺癌通过直接破坏胰岛或使胰管梗阻,导致胰岛纤维化而使患者出现糖耐量降低或临床糖尿病,但临床上胰尾癌患者高血糖发生率并未增高。本资料中糖尿病并发胰腺癌的发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糖尿病发生在胰腺癌之前6.2年,且均为胰头癌, 发生胰腺癌后,糖尿病并无明显加重,支持糖尿病为胰腺癌病因之一的学说。

胰腺癌多发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以上腹痛和黄疸为首发症状者约占60%,但出现这些症状时多属晚期,至于哪些症状是本病的真正早期症状,堪属疑问。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目前认为B超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阳性率为63%~93%,特异性达96%。B超檢查如出现胰腺轮廓改变,腺内有低密度区,胰管扩大以及胆总管和胆囊扩大,则胰腺癌的可能性极大。本组资料中的病例,胰腺癌确诊时已均属晚期,早期6例误诊为慢性胰腺炎,4例误诊为上消化道溃疡,2例曾B超检查发现胰头部密度欠均匀, 未引起重视。导致胰腺癌误诊的根本原因是对该病的认识不足, 特别是糖尿病可作为胰腺癌的病因之一。因此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并发胰腺癌的可能性, 定期进行腹部B超检查, 以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参考文献 :

[1] 袁孝宾.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危险.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12, 32(1):49-50.

[2] 江丰德,杨三元.糖尿病与胰腺癌的临床物征与危险因素.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13,33(1):51-52.

[3] 张志宏,徐克成.临床胰腺病学.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264-269.

[4] 李明龙,陈凌,侯连泽.胰腺癌伴发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2,20(4):248-249.

糖尿病合并胰腺癌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52例病例 , 年龄33~72岁 , 平均年龄 (51.29±11.29岁;入院前已确诊为糖尿病患者37例 , 病程2~17年 , 平均病程(5.49±2.23) 年 , 入院后经过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15例;5例患者中行乳癌根治术41例 , 改良术11例。

1.2 病例入选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制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乳腺癌的诊断均经过术后病理检查确诊。该研究病例排除心、肾等器官具有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 , 排除具有神经精神症状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 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通过对52例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 重点分析患者的护理记录以及患者的治疗方案 , 与预后 , 并通过电话回访、与所在社区取得联系等方式 , 对患者进行随访 , 了解患者住院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出院后的生存状况。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所得到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 , 并采用差方评价的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 评价结果显示P<0.05, 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病例的回顾性分析以及对患者的随访了解到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对乳腺癌的恐惧、对疾病的焦虑、对生活的担忧、对自身形象改变的不认同、对家庭经济负担的担忧、对糖尿病影响乳腺癌术后恢复的担忧等问题。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及与患者沟通交流等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

3 讨论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多数是中年女性 , 这一时期的糖尿病的患者在生理上以及心理上都处于较为复杂的时期 , 也是趋于成熟又不很成熟的时期 , 患者在家庭、社会中具有多重角色[3], 并且其中一部分还是单位与家庭的支柱 , 但是社会舆论等将癌症魔鬼化 , 使患者度癌症感到恐惧 , 患者对乳腺癌的认识不足 , 加上患者内心对社会以及家庭的较强的责任心 , 患者对家庭经济负担以及生活负担的担忧大于对自身疾病的担忧 ,特别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乳腺癌后抱着必死的心态不积极主动的救治[4]。加上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 , 患者对乳腺癌术后的恢复感到担忧 , 担心糖尿病对其预后造成影响 ,因此 , 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与患者的交流要耐心、亲切 , 使患者了解到其在家庭与社会中的重要性 , 同时用治愈出院的病例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 , 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信心 , 并使患者尽可能多的掌握有关乳腺癌的知识 , 以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 , 对其由于手术造成的形象缺失提示多种方式进行弥补 , 以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 , 使其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疾病[5]。通过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 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疾病本身的担忧几乎是所有患者的心理问题 , 大多数患者本身缺乏对疾病的了解 , 并且在确诊患有乳腺癌之前就已经有多年糖尿病史 , 对于长时间的服药已经丧失依从性 , 对医护人员诊疗与护理行为的依从性也较低 , 而患者对于“乳腺癌”的印象仅是“绝症”, 还有一部分患者在手术之后进行化疗的时候发现血糖情况异常 , 大多数患者对化疗的认识有偏差 , 片面的夸大化疗副作用 , 因此在化疗的过程中出现血糖情况异常会使患者更加恐惧 , 所以 ,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常会因自身疾病的感到焦虑与恐惧。2对陌生环境的焦虑也是大多数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 目前的社会结构中 , 大多数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兼顾家庭与事业 , 所以 , 多数时间处于比较繁忙的状态 , 很少有时间将精力放在不断的探索新生事物上 , 因此 , 相对缺乏熟悉新环境的能力 , 当患者被确诊之后送入医院 , 患者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模式发生了改变 , 医院的环境相对于患者而言是比较陌生的 , 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且生活由忙碌变得清闲患者的适应能力又比较弱 , 患者生活环境与生活模式的改变使患者产生焦虑的心理。3由于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辅以放化疗 , 手术方式要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评估结果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乳房这一器官是女性主要性征之一 , 能体现女性曲线美 , 如果患者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较高 , 或是患者有转移或浸润 , 则要对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手术 , 由此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器官缺失 , 进而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 即便是采取保乳手术的手术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治疗 , 患者也会担心手术留下的切口以及术后的复发几率 , 况且糖尿病会对患者的术后切口的愈合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年轻的患者 , 担心手术之后对自身形象的改变 , 以及手术之后伴侣的态度。所以 , 患者会有对家庭稳定性的担忧。4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多数是手术治疗辅以放化疗 , 在对患者的进行治疗的时候 , 对患者进行诊疗与护理所需要的费用较大 , 手术与术后的放化疗也同样需要较多的费用 , 而大多数患者来自于普通家庭 , 家庭的经济能力有限 , 而乳腺癌与糖尿病的好发人群均是中年患者 , 这一年龄段的女性 , 大多在社会与家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且父母多已退出工作岗位 , 子女多在读书 , 家庭的经济负担比较重 , 加上糖尿并需要长期用药物控制 , 所以 , 担心家庭的经济负担是患者的心理问题之一。5由于糖尿病患者好发人群为中老年患者乳腺癌患者的好发人群也是中老年女性 , 所以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年龄段多处于中年时期 , 患者的本身由于母性的关系会将父母、子女、配偶看的比自己还要重要 , 且这一年龄段的女性的子女多在读书 , 还没有长大成人 , 患者在住院期间会担忧家人的生活情况 , 更有甚者会担心自己去世之后情人的生活状况 , 进而产生焦虑的心理。

通过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 可以对患者进行一下护理措施:1要对患者进行有与乳腺癌以及糖尿病有关的健康宣教 , 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 , 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时候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 且态度要亲切和蔼 , 要使患者明确乳腺癌经过手术治疗辅以放化疗之后 , 患者的5年生存率乃至10年生存率都是较高的 , 并可以应用该类患者中治疗成功的病历向患者做心理暗示 , 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 , 使患者了解在对乳腺癌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血糖控制方法也很重要 , 使患者即能保证疾病康复所需要的营养 , 又不至于造成患者血糖水平大幅度波动 , 同时 , 要使患者了解到良好的心态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 因为如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过度紧张就回导致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出血量增加 , 而过度紧张还会使机体的应激反应出现异常 , 进而手术的刺激会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 , 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2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是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的有效措施 , 对疾病的担忧以及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几乎是患者的本能 , 糖尿病合并乳腺癌的患者也不例外 , 患者入院后会本能的对医院单调的色调以及严肃的氛围产生恐惧的心理 , 因此 , 在患者入院之后首先要待患者熟悉本病区的环境 , 以减少患者的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 , 增加患者的归属感 , 同时 ,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的时候要注意与患者的交流 , 避免给患者留下“冷漠”、“严肃”的印象 , 以增加患者的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 , 进而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操作。3使患者的家属增加对患者的情感支持是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的措施之一 ,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大多数处于中年时期 , 有较强的母性 , 以及对家庭的责任心 , 在平日的生活中会照顾家人的生活 , 而在患病之后会有“我真没用”、“给家里人添麻烦了”等想法 , 因为如此 , 多数患者在患病之后有所需求的时候一般不会告诉家人 , 因此 , 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要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 使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 , 进而可以给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 , 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的困然。

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该中心门诊随访管理的49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该中心门诊随访管理的单纯乳腺癌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 诊断标准:乳腺癌是对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并且通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并且所有患者在术前没有经过化疗、放疗等治疗措施。 2型糖尿病是根据1999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症状主要为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体重显著下降,患者在任意时间段的血浆葡萄糖水平均≥11.1 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2 h PG≥ 11.1 mmol/L。 排除标准:乳腺原位癌者;1型糖尿病者; 没有进行系统性乳腺癌治疗的患者。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主要有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FBG)情况、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组织学分级以及免疫组化的相关指标。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 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 χ2检验, 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观察组的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2两组病理特征对比

观察组的肿瘤大小、PR表达、TNM分期、EGFR表达、P53表达、组织学分级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2.3淋巴结转移、ER阴性和HER-2阳性情况对比

观察组淋巴结转移率、HER-2表达阳性率和ER表达阴性率分别为57.14%、61.22%、61.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57%、36.73%、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3。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有相关研究表明全球妇女乳腺癌患者中死亡率约为38.46%,并且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3]。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慢性病, 患者会出现慢性血浆葡萄糖水平显著上升,其主要因素为胰岛素缺陷而引发[4]。 2型糖尿病占到糖尿病患者的绝大部分,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早期胰岛素抵抗以及高胰岛素血症等[5]。 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 β 细胞失代偿,最终患者会出现胰岛素缺乏的现象。 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大约占到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16%左右,并且这两种疾病之间具有着复杂的相关性。 乳腺癌和糖尿病的诱导因素有很多相似之处,有部分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能够完全清楚[6]。 糖尿病和乳腺癌的发病具有遗传性,其与基因缺失或突变有关,并且患者的年龄大多以中老年患者占多数。 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会出现显著的上升[7]。 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主要有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大小、乳腺癌雌激素受体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2等。2型糖尿病和乳腺癌在细胞、体液免疫等具有着相同点, 恶性肿瘤的发生、预后和细胞、体液免疫紊乱具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患者长期出现高血糖症状会破坏机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稳定,并且导致细胞比例失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在此次研究中选择该中心门诊随访管理的49例2型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49例单纯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的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身体超重、脂肪含量过多都能够提高恶性肿瘤的发生率。 而观察组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与智亮辉[8]等研究结果相类似。可见,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会出现脂代谢紊乱现象,而糖尿病患者出现免疫力下降会显著增加肿瘤的发生概率。 而糖尿病患者出现动脉硬化等病症的主要因素为脂代谢紊乱, 患者出现长时间的血糖升高和脂代谢紊乱同时也是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9]。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ER阴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李丽慧[10]等研究结果相类似,说明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肿瘤较大,淋巴结受累率相比于单纯乳腺癌患者更高。 HER-2是乳腺癌疾病中比较常用的基因标志物,其在乳腺癌检测中会呈现显著增加的情况,与乳腺癌的组织分级、临床分期等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HER-2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较差,2型糖尿病能作为乳腺癌的潜在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

糖尿病合并胰腺癌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住院部所收治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计33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3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在62~85周岁范围 内 , 平均年龄 为 (71.5±0.8) 岁。20例患者行乳腺简化根治术, 10例患者行乳腺改良术, 3例患者行保乳手术。患者入院后均确诊为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进行干预。

1.2 方 法

33例患者化疗期间均采取综合性临床护理方法。具体护理措施包括:1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不良心态, 引导患者掌握血糖监测的方法, 熟悉低血糖的各种临床表现, 积极展开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依从性, 确保化疗顺利开展;2血糖监测:化疗前使用床旁血糖监测仪, 对患者末梢循环血糖进行动态观测, 以6.0~6.8 mmol/L (空腹 ) 为控制标准 , 在稳定3 d后方可进行化疗 ;3饮食干预: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需要重点补充蛋白质摄入, 蛋白摄入量控制在1.5 g/ (kg·d) 左右, 脂肪则以40.0~60.0 g为控制标准, 同时果蔬的选 择以具有抗 癌以及降血 糖功效的果蔬 为首选方案, 按照1:1的比例均衡配比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4预防感染:注意定期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控制探视人员以及探视次数, 帮助患者进行皮肤以及口腔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需要多更换宽松且柔软的衣物, 病房内需要定时进行通风换气, 按照2次/d的频率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 确保病房环境的洁净;5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在卧床状态下多做被动运动训练, 日常运动需要适度, 一般在餐后1 h安排运动, 避免发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1.3 观 察指标

观察该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血糖控制情况, 同时对患者接受化疗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2 结果

该组33例患者入院时监测空腹血糖均值为 (11.3±1.5) mmol/L, 接受护理3 d后, 血糖波动控制在均值 (6.5±0.3) mmol/L范围内, 随即进行化疗干预。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配伍阿霉素以及5-氟尿嘧啶。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规定化疗周期, 1例患者因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 放弃化疗, 有效率为96.97% (32/33) 。

3 讨论

有关临床研究数据证实:对于当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 化疗是最佳的治疗方案之一。但现阶段所给予的各类化疗药物不同程度上会对正常脏器器官与组织产生损伤。已证实的是:化疗用药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更加严重, 造成机体血糖水平的严重波动。因此, 如何通过精心的护理, 使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稳定范围内, 以顺利完成化疗周期, 这一问题备受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该研究中, 针对纳入研究的33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性临床护理, 结果证实: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规定化疗周期, 1例患者因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 放弃化疗, 有效率为96.97% (32/33) 。说明了该护理方案价值的确切性。

综上所述:综合性临床护理是保障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顺利完成的关键手段, 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6月期间, 住院部所收治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计33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该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血糖控制情况, 同时对患者接受化疗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 该组33例患者入院时监测空腹血糖均值为 (11.3±1.5) mmol/L, 接受护理3 d后, 血糖波动控制在均值 (6.5±0.3) mmol/L范围内, 随即进行化疗干预。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规定化疗周期, 1例患者因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 放弃化疗, 有效率为96.97% (32/33) 。结论 综合性临床护理是保障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顺利完成的关键手段, 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关键词:乳腺癌,糖尿病,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陈殷琴, 陈国珍, 郑婉婷, 等.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7) :7-9.

[2]罗捷.舒适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4) :69-70.

糖尿病合并胰腺癌 篇9

关键词:甲状腺癌,糖尿病,术后,血糖,护理

随着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而甲状腺癌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 临床上治疗甲状腺癌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 对合并存在糖尿病的患者而言, 行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 易增加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机率[1]。有研究报道, 合理控制患者血糖有助于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 该院对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整体护理,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0 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收治时间为2014 年2 月—2015 年2月,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0 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 每组25 例。

对照组25 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 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2:13, 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9~72 岁, 患者年龄均值为 (59.35±2.44) 岁。 实验组25 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 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3:12, 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8~71 岁, 患者年龄均值为 (59.42±2.19) 岁。对比分析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 P值>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主要是指护理人员遵医嘱对患者实施病房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 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 通过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达到减少并发症, 减轻患者痛苦以及控制和稳定患者血糖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静脉血栓、高血糖以及心血管反应等[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数据分析, 并发症发生率属于计数资料,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用率表示, 血糖属于计量资料,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使用 (±s) 表示, 检验水准 α=0.05, 当P<0.05 时, 表示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之间对比的血糖值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 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 有7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实验组中, 有2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8.00%;经比较可知, 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相比于健康人群,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以及修复能力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若不能有效控制血糖, 会显著增加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率, 为减少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 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对其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3]。 该研究对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3.1 饮食护理

由于合理饮食对控制血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 告知患者进食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 禁食高糖、高钠的食物, 注意控制对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以及脂肪的摄入量, 少食多餐, 保证营养。 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合理指导胰岛素的用量, 同时密切关注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反应, 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4]。

3.2 喉返神经单侧损伤护理

由于行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较易出现喉返神经的单侧损伤, 护理人员在护理此类患者时, 应嘱咐患者小心饮水, 少说话, 保证声带休息, 必要时, 可以遵医嘱给予患者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3.3 手术切口护理

由于该类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能力较差, 免疫力以及抵抗力较低下, 较易出现感染现象, 因此,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 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认真观察手术切口是否存在出血现象, 若发现手术切口存在渗血现象, 应及时更换敷料,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保证手术切口无菌。 同时,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勤剪指、趾甲, 做好基础护理, 勤换床单、床套等,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 避免压疮的形成。 对于存在尿潴留的患者, 应对其实施导尿管操作协助其排尿。 此外,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合理选用抗生素, 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情况[5]。

3.4 出院指导

出院前一天,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告知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方法、自测血糖的方法, 嘱咐患者定时更换胰岛素的注射部位, 利于胰岛素的吸收。 同时对其实施饮食指导, 嘱咐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运动, 避免出现低血糖, 并提醒患者定期来医院复诊, 勤换敷料, 保持血糖稳定, 促进预后。

该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出20.00%; 且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这说明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能有效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 减轻患者痛苦, 控制和稳定患者血糖, 提高其生活质量。

总结得出, 对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整体护理,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 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桑红霞.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控制及护理[J].药品评价, 2012, 9 (24) :42-44.

[2]刘毓姝, 姜涛, 刘慧光等.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现代肿瘤医学, 2011, 19 (3) :620-621.

[3]周倩.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15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30) :11.

[4]梅奥诊所, 庄稼英.甲状腺结节的诊断、评估和护理[J].糖尿病天地·临床 (下旬) , 2011, 5 (6) :268-270.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1例诊治分析 篇10

1 临床病案资料

患者34岁,G2P1,孕33+3周。因饱餐后上腹部胀痛15h、加重伴呕吐8h入院。患者入院前15h饱食后感上腹部胀痛、无恶心、呕吐,未予处理,8h前腹痛加剧,伴呕吐胃内容物多次,无牵涉痛乃放射痛。平素月经周期规则,孕期未行产前检查。患者既往有结石性胆囊炎病史10年余,未予特殊治疗。入院查体:T37℃,P132/min,R 31/min,BP 140/105mmHg,神清,急性病容,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腹膨隆,剑突下压痛(+),反跳痛(-),左上腹肌紧张度增加。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自觉胎动良好,胎心148/min,无阴道流血流液,无明显宫缩。血常规:WBC 13.32×109/L,N 93.6%,RBC 4.81×1012/L,Hb 1 50g/L,PLT 201×109/L。血淀粉酶2008U/L,血脂肪酶3064U/L,血胆固醇15.59mmol/L。(正常2.8~5.7mmnol/L),三酰甘油5.99mmol/L (正常0.29~1.83mmol/L)。B超检查示胰腺长大,胰周积液;左肾周积液;胆囊结石(充满型)。胎儿BPD 8.3cm,FL 6.2cm,LOA,羊水4.5cm,胎心胎动好。

2 临床诊断分析

2.1 病史特点:①生育年龄妇女,经产妇,妊娠晚期,孕期未行正规检查。既往结石性胆囊炎病史10年余;②饱餐后上腹部胀痛15h、加重伴呕吐8h入院;③查体:呼吸急促,左上腹压痛,肌紧张增加;辅助检查发现血淀粉酶、脂肪酶均升高明显,B超提示胰腺长大,胰周积液,胆囊结石(充满型)。

3.2 应做的辅助检查:①动态监测血常规、血糖、电解质;②患者呼吸增快,行血气分析了解呼吸功能。

3.3 处理原则: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考虑诊断为①G2P1孕33+3周宫内孕活胎待产;②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③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其处理为①禁食、胃肠减压;②抑制胰腺外分泌及应用胰酶抑制药,如奥美拉唑等:③抗生素预防感染,宜选用对胎儿没有影响的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因不能透过血胰屏障,治疗效果受到影响:④补充液体,维持循环稳定和电解质平衡;⑤解痉止痛:诊断明确者发病早期给予哌替啶、阿托品,避免使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⑥严密监测胎心胎动。

3 讨论

3.1 病史方面:急性胰腺炎的致病因素,国内以胆道疾病最多见,其次为饮食因素。另有报道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25%~45%有胰实质钙化和胰胆管结石,所造成的阻塞和高血钙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血管因素,如妊娠期脂质代谢异常,三酰甘油升高,血清脂质颗粒栓塞胰腺血管,可造成急性胰腺炎,引起不良后果。故应了解以往是否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等病史。本患者有结石性胆囊炎病史10年余,且发病前有进食脂肪餐史,对于提示我们诊断急性胰腺炎有很大意义;同时应进一步询问最近一次胆囊炎复发在何时,是否与此次疾病有关。近年来,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炎增多,也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3.2 辅助检查方面:①应注意到患者血压偏高,要及时查尿常规;留取24h尿蛋白,了解是否并发子痫前期。②急性胰腺炎病情演變快,故对于住院患者应动态观察各项指标变化,包括血压、脉搏、尿量、体温,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每日检测血常规,血尿淀粉酶、血气、肾功等指标,尽早发现是否有心、肺、肾衰竭,以利及时处理。

糖尿病合并胰腺癌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 年2 月—2015 年7 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60 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0 例患者,参照组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13 例,年龄介于34~7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6±3.2) 岁, 研究组男性患者16 例, 女性患者14 例, 年龄33~7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3±3.4)岁,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法

全部患者在完成初始化入院诊断环节后,均实施系统有效的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采取针对性措施针对患者体液内环境中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代谢紊乱状况展开纠正处理,动态持续监测患者的血糖生理指标水平,实施胃肠消化性生理功能减压干预和禁食处理,遵照医嘱控制患者的胰腺组织生理性物质分泌过程。

在上述基础性治疗处置环节基础上,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内科护理,其具体内容如下:(1)腹痛症状护理:护士要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特征变化实施持续动态观察, 扎实确保患者体液平衡和生理代谢机制持续处于正常稳定状态。 在患者的腹痛症状引致原因尚未明确条件下, 要严格禁止为患者使用任何类型的镇痛类药物, 避免患者发生临床误诊结果,只有在患者的疾病得到明确诊断条件下,方可对其实施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处置干预, 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生理痛苦程度,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 (2)动态血糖监测护理:在患者接受临床治疗处置过程中,护士应当针对患者的血糖生理指标水平展开持续动态监测, 根据患者实际测量获取的空腹血糖和餐前血糖生理指标的具体数值水平, 动态调整患者的食物进补量和胰岛素药剂注射使用量, 同时还要对患者完成胰岛素注射环节之后的血糖生理指标水平展开动态有效监测, 避免患者因后续的治疗护理干预手段跟进不及时而发生低血糖症状, 给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造成显著的不良影响。 (3)生理指标监测护理:护士要针对患者的主观意识、 心电生理指标以及生命体征表现状态展开系统化动态监测, 重点关注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处置干预过程中的心电图动态变化, 在患者发生心肌供血不足以及心律失常等病理现象条件下, 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医生针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治疗处置环节, 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实现最优化的临床治疗转归效果。 (4)液体输入合理控制护理:由于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实施系统化和全面化的禁食处置干预, 因而通常情形下患者的生理机制将会长期维持高水平代谢应答状态, 在这一生理条件之下,护士要以患者实际具备的富氮平衡生理状态为基础,为患者动态实时针对基础性营养物质和能量物质的补液支持工作力度, 促进患者的的生理性能量支持条件长期维持良好稳定状态、 要结合患者的疾病临床症状表现特征, 为患者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补液支持干预计划。

1.3 临床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针对该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选择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计数资料选择[n(%)]来进行表示,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注:P=0.005<0.05。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是内科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罹患该类疾病患者,通常具备起病较为危重,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特征错综复杂,病程发展演化速度较快,临床并发症表现类型较多,以及死亡率水平较高等一系列特点[6,7]。 切实做好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处置干预过程, 并针对患者实施科学系统的治疗和护理服务保障, 是确保患者中顺利实现最佳临床治疗和转归效果, 游戏提升患者临床延续生存率的主要手段[8]。 在现代临床医学事业分科结构细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历史背景下, 内科护理服务工作模式的综合性特征呈现了缓慢提神的历史发展趋势, 其工作过程中具体涉及的护理服务项目的不断增多,给我国现代临床护理工作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创造和构筑了坚实的背景推动力量[9,10]。

2013 年2 月—2015 年7 月,该院针对收治的部分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了内科护理工作模式,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0.00%)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43.34%),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内科护理,相较实施传统常规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水平,促进患者疾病临床症状实现良好的缓解和转归, 优化患者在患病和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理舒适程度和生存质量, 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引起广泛赶关注和推广运用。

4 结语

针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内科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水平,促进患者疾病临床症状实现良好的缓解和转归, 优化患者在患病和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理舒适程度和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内科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2013年2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内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内科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水平,促进患者疾病临床症状实现良好的缓解和转归,优化患者在患病和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理舒适程度和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糖尿病,内科护理,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柯小娥,马喜娟.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4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704,2706.

[2]朱净,张晓义.35例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0):2152-2153.

[3]闫金荣.28例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1(13):137-138.

[4]袁红霞.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1(15):187-188.

[5]茆东芹.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5,13(7):612-613.

[6]王艳.92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1(4):151.

[7]韩娜.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2):31-32.

[8]沈云志,郭欣,白彧.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31):5064-5069.

[9]魏小兵,阚雄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14例临床分析[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8(3):86-88.

上一篇: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下一篇:教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