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性2型糖尿病(共10篇)
肥胖性2型糖尿病 篇1
作为一种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 糖尿病患者会引发一系列的肥胖症、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 所以为了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 必须终身服药治疗[1]。通过相关的报道和文献资料显示, 在治疗肥胖性2型糖尿病应用二甲双胍, 能够对体重和血糖指标进行有效的改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 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间, 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 其中女性42例, 男性58例。年龄为38~72岁, 平均年龄为 (52.4±3.2) 岁, 病程为3个月至18年, 对平均体质指数BMI进行检测, 数值为 (28.16±3.16) kg/m2, 全部患者均与WHO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相吻合, 对肝肾功能障碍因素全部排查, 尿酮体和尿蛋白都呈阳性特征, 其中有12例患者合并为不稳定心绞痛, 20例患者呈现稳定性心绞痛, 10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26例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全部患者均应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疗程至少在3个月以上。
1.2 方法
在餐后给予全部患者二甲双胍治疗, 用量为0.75g/d。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反应, 逐步加大用药剂量, 每天最大量为2.5g, 给予拜唐平3次/d, 每次50mg, 采用TouchⅡ血糖仪对血糖进行测定;采用拜耳DC2000对HbA1C进行检测, 在治疗的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时间内, 对BMI、PG2h和FBS进行检测, 并对HbA1C、TG和TC等指标值进行测量[2]。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0.0软件, 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采用χ2检验, 比较治疗前后的各组数据。
2 结果
给予二甲双胍治疗100例患者, 在3个月的用药时间内,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BMI和血糖、HbA1C、TG、TC等值, 疗效改善明显, 如表1和表2所示。
3 讨论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发生低血糖的几率明显增加, 尤其是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 危害性极大。中老年人是糖尿病患者的易感人群,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 生理功能会明显呈现降低的趋势, 这样会导致低血糖交感神经没有强烈的反应 , 在治疗过程中, 更容易发生低血糖[3]。通过相关研究资料证明, 在夜间发生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几率大概是73.7%, 而夜间血糖和睡前血糖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的选择, 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上通过一系列实验, 证明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血糖的控制上, 二甲双胍的疗效非常显著, 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 降低体质量, 可对胰岛素介导摄取葡萄糖和代谢功能, 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对糖原的合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对肝糖原异生起到了抑制作用[4]。减少产生肝脏葡萄糖, 增加了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这样就使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进一步增强。治疗肥胖性2型糖尿病应用二甲双胍, 可使血糖降低, 尤其是针对餐后高血糖, 对血清胰岛素水平不会产生影响, 对在正常范围内的血糖不会产生降糖作用。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 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使血糖发生危险的系数降低,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应用和推广[5]。
应用二甲双胍对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 患者明显降低了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值, 尤其是餐后, 具有显著的血糖降低表现。HbA1C降低值在2.5%左右, 对BMI指数进行分析, 治疗前是 (28.54±1.78) kg/m2, 在连续用药3个月后, 最终降低到 (25.34±1.24) kg/m2,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本组资料的研究, 在减轻患者的体重上, 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而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般情况下, 往往会出现TG增高、脂代谢较紊乱, 同时TG分泌过多, 在经过3个月的给药后, HbA1C、TG及TC下降非常明显, 说明二甲双胍对TG分泌和TG增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摘要:目的:对临床上治疗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的疗效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选取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 在餐后给予全部患者二甲双胍治疗, 用量为0.75g/d。结果:治疗肥胖性2型糖尿病应用二甲双胍, 在3个月的用药时间内,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BMI和血糖、HbA1C、TG、TC等值, 疗效改善明显。结论:治疗肥胖性2型糖尿病应用二甲双胍, 能使HbA1C、TG、TC、BMI和血糖等明显降低, 有着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肥胖性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
参考文献
[1]包燕燕.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36例[J].当代医学, 2012, 12 (4) :236.
[2]于征, 冯建华.盐酸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中肥胖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抵抗素水平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 2011, 10 (3) :322.
[3]连凤梅, 仝小林, 白煜, 等.中药降糖复方与二甲双胍对照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中国[J].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8, 5 (6) :362.
[4]江达军, 毕会民.联合应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 2010, 17 (3) :169.
[5]MOURAO-JUNIOR CA, SA JR, GUEDES OM, et al.Effectsof metformin on the glycemic control, lipid profile, and arterialblood pressure of type 2diabe-tic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lready on insulin[J].Braz JMed Biol Res, 2009, 39 (4) :489-494.
肥胖性2型糖尿病 篇2
山东王辉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者约占40.2%~85%,经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者约占90%。胰岛素水平升高的人容易产生饥饿感,而且其脂肪细胞摄取糖的能力会增强,脂肪合成的速度也会加快,极易导致体重增加甚至肥胖。而肥胖可导致人对胰岛素不敏感,促使机体代偿性地分泌更多的胰岛素,由此便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就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者居多的缘故。
在临床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具有如下特点:年龄多在40岁左右,胰岛分泌功能尚好,胰岛素和血脂的水平较高,且常合并有脂肪肝。由于该类患者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胰岛素抵抗(指胰岛素的作用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应性降低或丧失),所以在治疗时应首选胰岛素增敏药和二甲双胍,而一旦使用胰岛素治疗,其胰岛素的用量会较大,且常常需要联合应用胰岛素增敏药。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理改变则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其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目的是补充胰岛素,所以胰岛素的用量较小,且不需要联合应用胰岛素增敏药。
那么,体形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如何进行调治呢?
1采用饮食疗法:该疗法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患者可坚持低糖、低脂肪的饮食原则来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同时,既要控制饮食,又要保持营养均衡。可按标准体重计算每日可摄入的总热量,并保证所摄入的糖在总热量中占60%、蛋白质占20%、脂肪占20%,同时要使纤维素的摄入量占糖摄入量的1/3。绝不可采取“严控主食,放宽副食”的错误做法,以免发生饥饿性酮症。
2采用运动疗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胜于用药治疗。临床实践证实,肥胖的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通过采取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综合疗法使体重达标后,即使不服用降糖药也可能使血糖在2~3年内保持正常水平,有的甚至可完全康复。这是因为运动能加速人体热量的消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进行3~4次中等运动量的体育运动,每次可运动30~45分钟。其运动量的标准可按运动时的心率来计算:运动心率=0.5×(A-B)+B,其中A为患者运动时能达到的最高心率;B为患者起床前的心率。例如,某患者在运动时能达到的最高心率是110,在起床前的心率是60,那么,该患者在运动时最好将心率控制在每分钟85次(0.5×50+60)左右。实践证明,糖尿病患者若按此标准进行30分钟的运动,可大大地消耗体内的热量,并可使血糖下降1~2毫摩尔/升。患者要达到减肥的目的,每天的运动时间则不得少于60分钟。
3采用药物疗法: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首选二甲双胍、文迪雅、瑞彤、拜糖平等药物进行治疗。研究发现,当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高于8.89毫摩尔/升时,其胰岛对血糖的控制功能会降到11%。此时,患者必须将文迪雅与诺和龙或磺脲类药联用,方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优降糖是磺脲类药中降糖效果最强的一种,该药应在餐前服用,因为餐后服3片也不及餐前服1片的效果。上文中提到的那位患者把优降糖放到餐后服的做法是不对的,而且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好不用优降糖进行治疗,因为它会使人更胖。
诺和龙是一种能模拟人的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新型降糖药,该药促胰岛素分泌的时间是短暂的,在两餐之间不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且它比磺脲类药对胰岛细胞的损害要轻,也不会引起肥胖。减肥药塞尼可,能抑制胃肠道脂肪酶的活性,可减少膳食中30%脂肪的吸收,并有降糖的作用,且安全、副作用少,其用法是:每次服120毫克,每日服3次。
需要指出的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上述方法进行治疗时若仍不能使血糖达标,且出现了下列情况时,必须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①空腹血糖大于10毫摩尔/升时。此时患者的病理变化已不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而是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了,所以需改用或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②反复出现酮症时。③多吃、多饮、多尿的症状比较明显时。④出现了心、脑、肾、肝等部位的并发症时。
肥胖性2型糖尿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 男62例, 女38例;年龄45~55岁, 平均 (49.2±1.9) 岁;患者病程为6个月~18年, 平均 (13.8±1.5) 年;患者平均体质指数 (BMI) 是 (30.14±1.94) kg/m2。全部患者均符合WHO关于肥胖性2型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
1.2 实验方法
实验组给与二甲双胍500毫克/次, 1天2次, 同时早晚餐前注射人胰岛素, 对照组早晚餐前注射人胰岛素[3]。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18周治疗后均检测空腹血糖 (FPG) , 餐后2 h血糖 (2h PG) , 血脂 (TC、TG、HDL-C、LDL-C) ,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及体指数 (BMI) 。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 (%) 或者均数±标准差表示。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计数资料, 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计量资料, 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FPG、2h PG、Hb A1c两组患者的数据见表1。
通过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只应用胰岛素或联合口服二甲双胍片加胰岛素均可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达到标准, 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
2.2 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见表2。
由表可知, 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G、LDL-C含量在服用二甲双胍下可以降低, 分别与用药前以及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而血清TC、HDL-C水平无显著变化 (P>0.05)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的对比变化情况见表3。
结果表明, 持续服用二甲双胍使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BMI下降, 抵消了降糖药带来的体质量增加的副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 (P<0.05)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健康的疾病, 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特别是肥胖性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伴有多种代谢障碍的疾病, 而其中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多为肥胖, 这更加重了2型糖尿病的代谢障碍。相对目前的诊疗策略而言, 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既要达到降糖的目的, 同时还要控制体质量。在两本重要的糖尿病指南中 (新版国际糖尿病指南和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 , 二甲双胍均被推荐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超重的肥胖亚群治疗的第一线药物。通过本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 长期应用二甲双胍, 不仅可使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 而且血清TG、LDL-C水平也显著降低[4];在与对照组比较中, 我们还发现二甲双胍还可使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BMI降低[5]。分析推断取得上述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有:使用二甲双胍可以缓解高胰岛素血症, 从而使胰岛素原减少, 因而避免了由此引发的体质量增加。最近研究表明, 在胃肠激素ghrelin存在情况下, 二甲双胍可以抑制摄食, 使餐后血糖下降, 减少了日摄入总热量, 进而使BMI降低。另外, 二甲双胍还能够升高循环中脂联素的水平, 这样, 不仅有利的控制了体质量, 而且对于肥胖糖尿病时出现的并发症, 如代谢异常、炎症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等, 改善患者心血管预后, 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能够延缓血浆纤维母细胞的及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生长过程, 增加周围血管病变部位的血流量, 此外本品还具有降低血小板对凝聚剂敏感性和提高血纤溶活性的作用。二甲双胍还能通过调节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水平来减少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患者的血甘油三脂水平, 该药还能减少胆固醇在小肠的储存和合成, 具有一定的降低胆固醇的效果。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 而具有轻度减轻体质量的功效。临床研究表明, 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一年后, 体质量减轻在1.2 kg左右, 相比之下, 磺脲类降糖药会增加患者体质量5.2 kg左右。这我们也可从实验数据上可以看出。因此, 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用药的一线药物, 对患者以及家属可谓是一个福音。
摘要: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肥胖性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 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实验组给与二甲双胍500毫克/次, 1天2次, 同时早晚餐前注射人胰岛素, 对照组早晚餐前注射人胰岛素。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18周治疗后均检测空腹血糖 (FPG) , 餐后2 h血糖 (2hPG) , 血脂 (TC、TG、HDL-C、LDL-C) ,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及体指数 (BMI) 等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FPG、2hPG、HbA1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 (P<0.05) 。同时,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患者血清TG、LDL-C和BMI均明显降低 (P<0.05) 。结论 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和体质量指数。
关键词:二甲双胍,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包燕燕.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36例[J].当代医学, 2012, 12 (4) :236.
[2]陈欢欢, 周红文, 刘超.二甲双胍新降糖机制及其降糖以外作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 29 (3) :276
[3]于征, 冯建华.盐酸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中肥胖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抵抗素水平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 2011, 10 (3) :322.
[4]江达军, 毕会民.联合应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 2010, 17 (3) :169.
肥胖性2型糖尿病 篇4
关键词:护理干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
【中图分类号】R7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72-02
在现代的医学中,肥胖做为一项病理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因为肥胖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并且大部分疾病都是可以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尤其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其同时也是肥胖患者的话,其危险性就会更大[1]。由于肥胖患者体内有过多的脂肪堆积,就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糖代谢,同时其脂代谢也会出现紊乱,最后引起患者的血糖升高、血脂升高,这样就会导致患者的机体代谢紊乱,由此可以看出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针对这种情况,在对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护理干预,从而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2]。对于这种配合的治疗方法,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探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20)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最大的为63岁,年龄最小的为16岁,平均年龄为(45.23±4.12)岁。对照组(n=20)中,年龄最大的为61岁,年龄最小的为17岁,平均年龄为(43.89±4.45)岁。两组患者的肥胖指数均大于25。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肥胖指数,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检查、用药等常规的护理项目。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施护理干预,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同时要求患者做好记录,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具体方法如下。
(1)心理干预:对于现今这个以瘦为美的社会中,肥胖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人群,他们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已经非常的大,又患有2型糖尿病,所以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出现自卑、焦虑的情绪,这样的不良情绪更容易导致患者的内分泌紊乱,加重患者的病情。由于病情的加重,患者会对所制定的护理方案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影响血糖的控制,最后降低了生活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施行心理干预,鼓励患者重新接受治疗,使患者重拾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详细的对患者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介绍相关的成功病例,使患者从别人的成功中获得新的感悟,增强治疗的勇气[3]。
(2)运动护理: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人来说,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将患者的体重减轻,但是在减重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的影响,尽量采用运动减肥的方式。由于患者的体重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整个运动减肥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减肥计划,才能实现护理的最佳效果。减肥方案应该根据患者身体不同的状况制定,这样才可以保证患者在不伤害身体的情况下完成减肥。
1.3护理效果判定标准
血脂指数10分为满分,分数越高,血脂越高;血糖测量标准为饭后的测量数据为准;血压测量标准为正常测量血压;体重指数越高,体重越重。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清楚的看到,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与体重有着密切的关系,经研究表明,体重增长1kg,患糖尿病的几率就会增长5%。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肥胖患者占了总患者数量的七成以上,如果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同时也是肥胖患者的话,其寿命就会相对与普通的患者减少8年,所以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有效控制办法就是控制体重[4]。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控制其血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患者在患病期间,其体内的糖代谢已经出现了异常,对于病症较轻的患者来说,可以通过饮食控制,来保证体内血糖的正常[5]。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通过减肥的方式就可以有效的发挥药物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及时的控制血糖的变化,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每减少10%,就可以有效的减少空腹血糖60%。这样的数据表明,只要肥胖患者有效减重,就可以很好的控制体内的糖代谢程度,提高健康程度[6]。
综上,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施以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的减重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治疗效果也起到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管舒婷.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23):72-73.
[2] 高源,刘文清,马丽红等.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围手术期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6):651-652.
[3] 蔡新霞,王玲.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实施干预的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1):22-23.
[4] 武美荣,冯英.利拉鲁肽联合格华止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4(3):229-231.
[5] 周维.管理制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2):98-100.
肥胖性2型糖尿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院治疗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19例,男性12例 , 女性7例 , 年龄21~52岁 , 平均年龄 (31.2±2.9) 岁 , 体重43~92 kg, 平均体重 (60.4±2.4)kg, 糖化血红 蛋白致使 为6.8% ~9.6%,患病的病程均低于10年。19例患者中 ,包括6例合并高血压症者、5例关节退行性病变、17例脂肪肝及5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2 方法
术前,格局《手术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的标准,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病人取分腿仰卧位,建立气腹后利用超声刀沿胃大弯血管宫内有力,上到左侧膈肌脚,下到幽门上4 cm处,充分游离后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并检查是否出现渗漏、出血等症状。
1.3 观 察指标
术后,叮嘱患者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护理,并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以及围术期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通过电话、网络及邮递等方式进行随访,时间为6个月,随访的成功率为100%。
临床治疗标准,完全缓解:术后无需控制饮食、口服药物或者胰岛素 ,血糖水平长 期低于1.11 mmol/L,空腹血糖水 平低于7.0 mmol/L;部分缓解 :降糖药物、空腹血糖水平、Hb Aic正常或较术前明显下降,血糖下降幅度超过1.39 mmol/L;无效:临床症状和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或者临床症状加重。
1.4 统 计方法
所有的统计学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3.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研究纳入的19例患者均给予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术中无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手术平均用时为(119.5±15.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2.3±52.1)m L,未出现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及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经治疗,患者的体重、腰围及NMI等均为下降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与肥胖症的关系密切 ,其手术治疗的前身为减重手术,是由减重手术发展而来。当前,在临床治疗中,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Roux-en-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AGB和sleeve gastrectomy,SG等手术方式,此外,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还有胆胰分流及十二指肠开关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BPD-DS)[1]。但是 ,随着腹腔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特别是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使得该病的临床治疗方式增加了一种。目前9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手术,均是在腹腔镜指导下完成的[2]。由于不同手术方式不同,会收到不同的手术疗效,因此,Buchwald等的一项Meta分析结果发现,术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完全缓解率超过了95.1% 与其他的疾病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LSG治疗过程中 ,只有对胃后壁给予充分游离之后 ,才能够保证后续的切割操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在闭合过程中,危险部位的确定对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也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有助于降低术后胃腔狭窄的发生率。
同时,针对切口内出血的检测,也同样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当前国内外针对袖状胃切除术的研究成果也同样认为,加固切割闭合线对于控制内出血也有一定积极意义。除此之外,我围术期对病患的心理引导也非常重要,术后应给予及时心理干预。
该研究纳入的19例患者,术后6个月2型糖尿病患者的完全缓解15例(78.9%),与国外报道的效果相差无几,可以说相一致。1例女性病人术后2个月出现脱发现象,经饮食指导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例病人术后出现剑突下切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说明该术式安全性较高。
该研究结果显示,LSG对于治疗肥胖症合并T2DM是一种安全手术方式,短期疗效满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19例,均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 19例患者经6个月随访,均为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体重、腰围等指标均下降,与术前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上,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一例肥胖2型糖尿病的用药分析 篇6
1 病例简介
患者, 男性, 36 岁, 体质量88. 5kg, 身高173cm, 体质指数 ( BMI) 29. 57kg/m2, 腰围113cm, 臀围106cm, 腰臀比1. 0660。2015 - 02 - 12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 体质量减轻, 伴四肢乏力, 无胸闷、心累, 无头晕、头痛, 无腹痛、腹胀, 无视物模糊, 无恶心呕吐, 无四肢麻木;查随机指尖血糖: 14. 1mmol/L。住院治疗后口服瑞格列奈片lmg, 1 次/ d, 盐酸二甲双胍片0. 85g, 2 次/ d, 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8 ~ 10U, 血糖调控尚可。2015 - 09 - 08 患者自行改为早餐前口服罗格列酮片4mg, 1 次/d, 阿卡波糖片50mg, 2 次/ d, 血糖控制差, 空腹血糖 ( FBG) 17mmol / L, 餐后2h血糖 ( 2h PBG) 20 mmol/L; 伴头晕、乏力, 无恶心、呕吐, 无晕厥、黑蒙, 无偏瘫、失语, 无皮肤痛痒, 无四肢麻木、疼痛。2015 - 10 - 24 门诊随机指尖血糖13. 7mmol /L, 以 “2型糖尿病”收入院。入院后给予甘精胰岛素10U睡前皮下注射, 二甲双胍0. 85g, 2 次/d, 罗格列酮4mg, 1 次/d降糖。入院第6 天患者FBG 9. 1mmol/L, 2h PBG 9. 8 ~ 10. 6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OGTT) + 胰岛素释放试验: 空腹胰岛素45U/ml, 餐后0. 5h为50U/ml, 餐后1. 5h为180U/ml, 餐后3h为80U/ml。药师与医师通过讨论, 调整患者的降糖方案为二甲双胍0. 85 g, 2 次/d + 利拉鲁肽0. 6mg, 1 次/d皮下注射, 再根据患者血糖监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入院第11 天患者四肢乏力缓解, FBG为5. 6mmol/L, 2h PBG为7. 3 ~8. 5mmol / L, 于入院第11 天出院。
2 分析与讨论
2015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欧洲糖尿病协会 ( ADA / EASD) 共识[3]及我国2013 年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4]均推荐二甲双胍为治疗T2DM的首选用药。2013 年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高血糖治疗路径为在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治疗血糖不达标的情况下, 考虑使用二线或三线降糖药物, 其中GLP - 1 受体激动剂为三线药物。2015 年ADA/EASD共识[3]将GLP - 1 受体激动剂与磺脲类促泌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二肽基肽酶IV ( DPP - 4) 抑制剂、钠- 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 SGLT2) 抑制剂、胰岛素同列为二线药物。
GLP - 1 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GLP - 1 受体, 增强胰岛素分泌, 抑制肠高血糖素分泌, 并能延缓胃排空, 通过中枢性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4]。GLP - 1 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刺激胰岛素分泌, 因此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小。利拉鲁肽为GLP - 1 受体激动剂, 与人GLP - 1 有97% 的同源性, 分子结构中第34 位赖氨酸被精氨酸取代, 并在C - 16 上附加了一个酰基链, 因而也不易被DPP - 4 降解, 且持续时间更长, 1 次/d皮下注射可达到降糖目的。LEAD系列研究证实了利拉鲁肽在控制血糖和减轻体质量方面的显著疗效[5,6]。BMI和腰围是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重要指标。一项荟萃分析显示, T2DM使用利拉鲁肽治疗, 无论是BMI还是腰围均能有效降低, 而且其降低的幅度和基线相关, 基线越高, 降低幅度越大[7]。杨淑苹等[7]对利拉鲁肽和其他降糖药治疗中国T2DM的成本分析结果显示, 与格列美脲、罗格列酮、甘精胰岛素相比, 1 次/d, 1. 2mg利拉鲁肽治疗达到复合终点 ( Hb A1c< 7% , 无体质量增加、无低血糖发生) 的成本最低。另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添加GLP - 1 受体激动剂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及体质量, 且低血糖风险低[8,9]。
该患者病程短, 无并发症和严重伴随疾病, 依据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为严格控制: FBG或餐前血糖 ( PMBG) 为4. 4 ~ 6. 0mmol/L; 2h 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水平为6 ~ 8mmol / L。入院第6 天, 患者FBG为9. 1 mmol/L, 2h PBG波动在9. 8 ~10. 6mmol / L, 血糖控制不达标。患者胰岛素释放试验表明空腹胰岛素明显高于正常, 表明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还较好。患者肥胖, BMI 29. 57kg/m2, 根据其FBG及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 HOMA - IR) 为18. 2, 说明该患者胰岛素抵抗大。故该患者的降糖方案不宜选用增加体质量的胰岛素、磺脲类促泌剂、噻唑烷二酮类等药物。医师、药师根据该患者病史特点及上述循证证据, 最后确定给药方案为二甲双胍0. 5g, 3 次/ d + 利拉鲁肽早餐前皮下0. 6mg, 5d后患者FBG为6. 6mmol/L, 餐后血糖波动在7. 3 ~ 8. 5mmol/L。
3 结语与体会
在本例肥胖T2DM给药方案的制定中, 临床药师分析患者的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估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计算其BMI及HOMA - IR。并根据各类降糖药物作用特点、最新指南及相关循证证据提出给药建议, 医生采纳建议后, 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通过该病例体会到药师只有充分掌握相关医学和药学知识, 并具有临床思维、循证思维以及查阅文献的能力, 才能与临床医生共同制定给药方案, 做到科学合理用药, 把高血糖对患者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患者药物治疗的作用。方法 对1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 介绍药师如何运用循证药学协助医生制定合理、有效的降糖方案。结果 经治疗患者空腹血糖5.6mmol/L, 餐后血糖波动在7.38.5mmol/L。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 药师只有充分掌握相关医学和药学知识, 并具有临床思维、循证思维, 才能充分发挥药师的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 2型,临床药师,肥胖症
参考文献
[1]Ybarra J, Blanco-Vaca F, Fernández S, et al.The effect of liposuction removal of subcutaneous abdominal fat on lipid metabolism areindependent of insulin sensitivity in normal-overweight individuals[J].Obes Surg, 2008, 18 (4) :408-414.
[2]詹莉莉, 杨志秋, 傅正伟, 等.肥胖与慢性炎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1, 33 (3) :297-305.
[3]Inzucchi SE, Bergenstal RM, Buse JB, et al.Matthews DR (2015) 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2015:a patientcentered approach:update to a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J].Diabetes Care, 38 (1) :140-149.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4, 6 (7) :447-497.
[5]Marre M, Shaw J, Brandle M, et al.Liraglutide, a once-daily human GLP-1 analogue, added to a sulphonylurea over 26 weeks produces greater improvements in glycaemic and weight control compared with adding rosiglitaone or placebo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LEAD-1 SU) [J].Diabet Met, 2009, 26 (3) :268-278.
[6]Nauck M, Frid A, Hermansen K,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comparison of liraglutide, glimepiride, and placebo, all in combination with metformin, in type 2 diabetes:the LEAD (liraglutide effect and actionin diabetes) -2 study[J].Diabetes Care, 2009, 32 (1) :84-90.
[7]杨淑苹, 韩晟, 胡春阳, 等.利拉鲁肽和其他降糖药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成本分析[J].中国药房, 2014, 25 (30) :2785-2788.
[8]Zinman B, Colagiuri S, Madsbad S, et al.The human GLP-1 analog, liraglutide, improves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ta-analysis of six phase 3 trials[J].Diabetes, 2010, 59 (1) :495.
肥胖性2型糖尿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5例肥胖T2DM患者纳入甲组,同时选取同期另103例非肥胖T2DM患者纳入乙组。甲组中男性63例,女性52例;年龄33~62岁,平均(50.21±10.67)岁;病程1~10年,平均(6.21±1.17)年。乙组中男性56例,女性47例;年龄30~68岁,平均(49.76±10.38)岁;病程1~12年,平均(6.32±1.25)年。所有患者均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的诊断标准[4]纳入本次分析,甲组患者BMI≥25 kg/m2,而乙组患者BMI则<25 kg/m2,排除中重度肝肾功能损害、合并糖尿病酮症、感染、电解质紊乱患者,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瑞格列奈(商品名诺和龙,由Novo Nordisk A/S生产,批准文号H20130022)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0.5毫克/次,3次/天。每隔2周测定一次FPG和PBG,若两指标下降幅度<10%,即加量至1毫克/次,3次/天,当FPG≤4.4 mmol/L时,再次减量至原剂量。两组的总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 P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两组治疗前FPG、2h PBG、Hb A1c均无明显差别;甲组治疗后FPG、2h PBG、Hb 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为轻微胃肠道反应,均未导致治疗的中断。研究组发生率为1.74%(2/115),对照组发生率为2.91%(3/10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χ2=0.33,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发病率增长较快的疾病之一,全球共有糖尿病患者约3.82亿[5]。而在我国糖尿病则被喻为“第三大慢性疾病”,其中以T2DM所占比例较高[6]。多种致病因素的长时间作用致使血液结构的平衡被破坏,胰岛素功能减弱,而长期处于负荷状态,失去代偿功能,因此T2DM又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7]。肥胖是全球都较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T2DM患者以肥胖居多。本研究中的肥胖及非肥胖T2DM均采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经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前FPG、2h PBG、Hb A1c均无明显差别,经治疗后以肥胖患者的FPG、2h PBG、Hb A1c更低,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别。肥胖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遗传基因、饮食生活习惯及代谢紊乱等因素所致,当机体摄入的热量大于机体所需的消耗时,过剩的热量则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脂肪作为体内活跃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可分泌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及发展,因此肥胖合并T2DM患者治疗难度更大[8]。瑞格列奈为氨甲酰奔甲衍生物,其对ATP依赖性钾通道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对胰岛素的释放形成刺激,其可充分模拟正常人在进餐后所出现的胰岛素分泌高峰,且其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在餐后短时间内即可发生,故可有效的避免两餐之间和夜间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从而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同时该药对β细胞内胰岛素的生物合成不产生影响,故不会加快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竭,具有起效快、吸收快、清除迅速等优点[9]。而肥胖T2DM患者胰岛素分泌节律紊乱主要以餐后短时间内分泌减弱为主,非肥胖患者胰岛素餐后段时间内分泌减弱不明显,故瑞格列奈更适合对肥胖T2DM进行治疗,应予以重视。
摘要:目的 对比瑞格列奈对肥胖及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15例肥胖T2DM患者纳入甲组,同时选取另103例非肥胖T2DM患者纳入乙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FPG、2h PBG、Hb A1c均无明显差别(P>0.05);甲组治疗后FPG、2h PBG、Hb 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瑞格列奈治疗肥胖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非肥胖T2DM。
关键词:瑞格列奈,肥胖,非肥胖,2型糖尿病
参考文献
[1]马瑜瑾,姜宏卫,刘婕,等.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N、RBP4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8):1445-1448.
[2]贾安海.格列美脲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8):1244-1245.
[3]裴林夕,林日扬,董时广,等.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4,16(6):809-811.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 010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6):55-58.
[5]王昕,陈秋,吕肖锋,等.瑞格列奈盐酸二甲双胍复方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1):954-959.
[6]高立新.我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6):794-796.
[7]周伟,周卫东.肥胖及非肥胖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情况及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7):68-70.
[8]Lane W,Weinrib S,Rappaport J,et al.The effect of addition of liraglutide to high-dose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trial[J].Diabetes Obes Metab,2014,16(9):827-832.
肥胖性2型糖尿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35例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35例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均符合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体重指数(BMI)>25 kg/m2,无严重脏器功能疾病,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人年龄、性别、BMI、空腹血糖(FPG)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药物强化控制高血糖,并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
1.2.1 心理干预
耐心倾听病人主诉,观察病人的表情、情绪,表达同理心,增强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采取每月知识讲座、知识手册、一对一指导等方式,耐心向病人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纠正其错误认识,并请康复较好的病人现身说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争取病人家庭的支持、配合,提供情感支持,诱导正向观念。
1.2.2 用药干预
指导病人正确服用降糖药,根据各类药物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指导病人在不同的时段准确、足量服用,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指导病人学会血糖监测,充分掌握餐前、餐后血糖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用量。
1.2.3 运动干预
根据病人年龄、体质、饮食、血糖和运动的耐受性等情况,由医生和病人共同制定、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缓慢步行或做操等活动,从小运动量开始酌情增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而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同时,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1.2.4 饮食干预
引导病人掌握科学的饮食规律,严格限制病人对脂肪、糖的摄入,禁烟酒,多给予优质低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去除体内过多的脂肪,减轻体重。同时,监测病人饮食,定时、定量进餐,严禁随意减少食量,减少餐次或者延迟进餐时间。
1.3 效果评价
12个月后测量体重,测定FPG、餐后2 h血糖(PBG2h)、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糖化血红蛋白(HbA1C)。随访12个月,按《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诊断,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独立样本R×C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观察组干预期间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出现糖尿病肾病2例,糖尿病足1例,神经病变1例,周围血管病变2例。两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P<0.05)。
3 讨论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3]。而2型糖尿病病人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会不断增加肥胖的程度,80%~90%的2型糖尿病病人存在肥胖[4]。研究证实[5],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的体重下降10%,能使FPG下降60%,病死率降低30%;对于BMI≥35 kg/m2的2型糖尿病病人,其体重减少30 kg则能保证病死率降低70%~80%。可见,肥胖和2型糖尿病之间密切相关,可形成恶性循环,减轻体重对防治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表明,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往往存在自卑、抑郁等负性心理,部分病人甚至拒绝或放弃治疗,造成血糖波动;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和控制肥胖的关键,合理的饮食应既能保证营养充足,又不使血糖和血脂过高;合理的运动锻炼能促进葡萄糖与游离脂肪酸的利用,降低高血糖和体重[6,7,8]。这表明,肥胖与糖尿病与日常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精神因素等因素息息相关。
我院根据上述研究,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根据病人病情及特点给予个体化的心理、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用药等干预方案,12个月后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糖指标(FPG、PBG2h、AR、HbA1C)和BM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BMI无明显变化(P>0.05),而且观察组无一例并发症出现,对照组发生并发症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血糖,降低体重,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广.肥胖病人胰岛素敏感性对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6):383.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78-80.
[3]张慧芬,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6-167.
[4]李强.肥胖促进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3):152-154.
[5]武阳丰,周北凡,陶寿淇,等.我国中年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5):11-15.
[6]李明,范国平,赵明仙.中年人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10):8-11.
[7]王晓林,鲁灵,张新,等.代谢综合症的饮食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198-2199.
肥胖性2型糖尿病 篇9
关键词 联合 肥胖 型糖尿病
我科对18例饮食控制及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肥胖T2DM病人,采用拜糖平加罗格列酮联合晚睡前注射一次NPH的治疗方案,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所选择18例T2DM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已采取饮食、运动控制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8~72岁,病程6个月~17年,BMI25.3~28.9kg/m2,平均27.1 kg/m2。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充血性心衰患者。
方法:所有18例病人于晚睡前注射诺和灵N治疗(8~6U),分别于1周后复查FPG,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复查FPG及HbA1c。3个月时查肝功、肾功。血糖测定用美国强生公司稳步血糖仪,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用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
统计处理:所有结果用均值X±S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做显著性检验。
结 果
联合治疗前后FPG、HbA1c变化情况见表。联合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血糖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血糖逐渐下降,且血糖下降缓和平稳无明显波动,到治疗6个月时血糖控制达标。所有病例中仅有1例出现轻微“低血糖反应”,经过进食含糖食物后,症状很快缓解。未见肝肾功能异常。
讨 论
1999年亚太地区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已明确指出:T2DM患者在坚持合理治疗后,血糖仍不达标者,即使肥胖,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也应联合胰岛素治疗。对肥胖的T2DM来说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在血糖控制不好的情况下,高血糖导致的葡萄糖毒性作用可抑制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体内可出现严重的胰岛素缺乏[1]。根据胰岛休息理论,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治疗可降低高血糖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恢复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睡前注射NPH可补充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减少夜间及清晨肝糖的输出,由于其达峰时间在注射后5~8小时(恰在黎明时血糖水平最高时间段),从而可理想降低夜间及晨间空腹血糖水平。当空腹血糖下降满意后,大部分病人白天的血糖也可得到明显改善[2]。
拜糖平可以竞争抑制小肠上段的а-糖苷酶,使碳水化合物到达小肠的中下段,并在这些部位的а-糖苷酶作用下分解、吸收,延缓了碳水化合物在小肠的吸收,单糖吸收入血的速度减慢。因此,拜糖平的主要作用是对餐后高血糖的控制。所以更适合降低白天的血糖及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另外,对肥胖的T2DM病人来说,应用胰岛素后,产生的高胰岛素血症会导致病人体重增加,同时这类病人常伴脂代谢紊乱,应用拜糖平后,可以避免体重增加,对TG、VLDL有降低作用[3]。罗格列酮是一种强效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Y结合,可增强胰岛素在外周组织中的作用,他通过提高脂肪和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内源性和外源性胰岛素的作用,逆转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分解能力,减少胰岛素用量,间接起到保护β细胞的作用。本例研究观察到,在联合治疗的1个月内血糖既有明显的下降,但未达治疗标准,继续用药观察,在胰岛素剂量不变的情况下,治疗后3个月血糖仍有下降,说明此类药物起效时间慢,3个月后仍有降糖效果,与国内报道情况相似[4,5]。此类药物也具有改善血脂代谢的作用。拜糖平加罗格列酮具有协同作用,更加适合肥胖的病人。
对T2DM来说,只要病人仍有部分内生胰岛功能,口服降糖药物联合NPH治疗较单纯胰岛素替代治疗在长期血糖控制中更好,体重上升少,低血糖发生也较少。通过本观察我们的体会,睡前联合NPH方案的优点:①无需住院,睡前注射一次方便日常生活,患者易接受;②低血糖发生少;③FPG下降后有利于白天降糖药对餐后血糖的控制;④拜糖平更适合中国人应用;⑤对肥胖的T2DM联合用药应首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具有改善脂代谢、调节炎症因子及保护血管作用[5]。
参考文献
1 胡肇衡 纪立农等.高血糖状态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4):235~237
2 扬文英.胰岛素治疗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国外医学,2003,3:169
3 刘静芹.齐峰,等.拜糖平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中华医学丛刊,2003,3(11):13~15
4 帕塔木汗,文迪雅.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6,2(1):33~34
肥胖性2型糖尿病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3月—2013年12月在南昌市第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 均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 肥胖诊断采用2001年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以体重指数大于或等于28kg/m2为诊断标准。研究共纳入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19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6例。病人均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无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两组年龄、性别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对象入组前均填写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及降血糖治疗, 包括饮食、运动、血糖自我监测、生活方式及用药的建议, 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资料。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降血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饮食处方干预。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 强调饮食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基础, 饮食严格按本院营养师的要求建立合理的搭配, 要求病人做到每餐定时定量, 具有科学的总热量及成分配置。运用上海市某科技公司设计的专业糖尿病饮食干预软件进行营养设计, 由专业营养师使用本软件根据病人个体化的情况, 设置个体化的饮食食谱, 并把打印设置好的食谱发放给病人本人。研究者每月1次上门或者电话随访, 把研究对象每日摄入的具体食物成分详细登记, 由专人研究人员负责输入软件进行统计换算, 计算病人每日摄入的总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及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素的总量及比例, 再使用软件输出结果, 评价分析病人饮食是否适当, 对于饮食总热量超标或者不合理比例的糖尿病病人, 由营养师重新设计个体化的营养食谱, 并监督执行及随访。
1.2.2 观察指标
两组病人入组干预前均测量体重、身高, 计算体重指数, 检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生化指标, 并干预随访6个月, 再复查相关指标。生化指标检测均抽空腹血检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 进餐2h后再抽血检测餐后2h血糖。血糖采用西门子公司ADVIA24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采用美国BIO-RAD公司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检测。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 糖尿病病人病情及血糖的控制均是建立在饮食控制基础上的, 如果饮食没有控制, 糖尿病治疗是不可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国内有较多研究报道饮食处方干预可以改善糖尿病病人血糖的控制[3],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我国糖尿病病人一直对饮食干预不够重视, 对饮食干预存在一定的误区, 这与病人本身有关, 但也与医护人员对病人的教育不足有关。饮食干预由于一直缺乏具体量化的标准及指标, 导致在临床工作中评价困难, 这也是饮食干预得不到有力实施的原因之一。近年来, 随着公共卫生及医疗对饮食及营养的重视, 人们对健康饮食及营养膳食结构的追求, 营养软件随之开发出来。营养软件可以定量评价某个体或病人每日的膳食营养状况, 并可以在营养师的建议给予合理的指导, 这就给临床上糖尿病病人饮食处方的干预提供了可能。
本研究通过营养软件制定个体化的食谱, 对肥胖糖尿病病人进行饮食处方干预, 发现饮食干预后可以减轻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的体重, 降低体重指数, 改善血糖的控制。国内司宝立[4]对121例肥胖糖尿病的研究发现, 饮食干预可以明显改正糖尿病病人不良饮食习惯, 形成合理的膳食习惯, 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徐冬连等[5]研究也发现, 单纯饮食控制, 可以改善血糖控制, 减轻体重, 同时还可以改善糖尿病病人血脂的控制。王新民等[6]的研究发现, 中低热量饮食可明显减轻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的体重外, 还可以降低血脂、血尿酸, 并可以逆转脂肪肝, 控制血压, 全面改善代谢综合征, 还能减少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其实对于糖尿病病人, 饮食控制的受益不仅局限于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控制, 还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 甚至降低病死率, 延长寿命, 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 对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饮食处方干预, 有利于糖尿病病人血糖的控制, 延缓并发症发生, 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在临床及社区护理工作中还需加强饮食干预, 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运用饮食处方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92例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6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及降血糖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糖尿病营养软件进行饮食处方干预, 并随访6个月, 分别测量体重、身高, 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及体重指数均下降, 且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利用糖尿病营养软件进行饮食处方干预可减轻体重、改善血糖。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肥胖,饮食处方干预
参考文献
[1]Xu Y, Wang L, He J, 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 2013, 310:948-959.
[2]涂萍, 柳江, 吴和平, 等.南昌地区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效果[J].上海医学, 2012, 35 (7) :597-600.
[3]金曦东.强化饮食干预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病情控制效果评价[J].求医问药, 2012, 10 (6) :306.
[4]司宝立.饮食干预对肥胖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1, 22 (2) :125-126.
[5]徐冬连, 徐冬梅, 马向华, 等.饮食控制对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J].江苏医药, 2012, 38 (1) :74-75.
【肥胖性2型糖尿病】推荐阅读:
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05-27
肥胖型糖尿病12-02
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07-01
单纯2型糖尿病10-17
社区2型糖尿病01-15
初诊2型糖尿病01-17
2型糖尿病眼病06-04
合并2型糖尿病06-27
2型糖尿病抑郁07-24
在职2型糖尿病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