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切除术

2024-08-27

白内障切除术(精选8篇)

白内障切除术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的6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前患者眼压为 (28.9±4.5) mm Hg, 手术后患者眼压为 (12.5±2.3) mm Hg, 手术后患者的眼压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 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视力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 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手术前功能性滤过泡率为23.3%, 手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率为91.7%, 手术治疗后功能性滤过泡率明显的高于手术治疗前 (P<0.05) , 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临床中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是可行的, 能够有效的恢复其视力, 改善眼压, 并且不良反应也比较少, 治疗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眼科中属于常见疾病, 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临床中常采取手术治疗, 传统的手术术后复发率比较高, 从而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1]。因此, 如何有效的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医师们关注的重点。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逐渐的完善, 并且在临床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效果[2]。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 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6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的眼压, 且安全性高, 具体的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的6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 共计70患眼。男性患者36例, 女性患者24例, 患者的年龄为47~77岁, 平均年龄为 (58.2±2.1) 岁。

1.2 手术方法

此次研究患者均采取单切口处理, 在其巩膜上方做5.0 mm×4.0 mm的隧道切口, 并且在两侧的后端行一2.0 mm的切口, 依据晶状体核硬度进行合理的采取拦截核发与原位超声法进行手术, 采取乳化吸出其晶状体核指挥, 并对其晶状体皮质进行清除, 植入人工晶状体。然后, 行1.0 mm×2.0 mm小梁组织切除和虹膜根部的切除处理, 并将巩膜瓣的两角端进行密切的缝合处理, 手术之后在后球结膜下进行注射地塞米松。最后, 手术之后应给予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进行治疗, 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有:1眼压变化;2视力变化;3滤过泡变化;4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的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4.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 (±s) 进行表示, 独立样本资料采取t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采取χ2进行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前后眼压变化

通过对手术前和手术1周后的眼压变化比较, 手术后患者的眼压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 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数据的比较见表1。

2.2 手术治疗前后视力变化

通过手术治疗前后视力变化, 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视力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 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数据的比较见表2。

2.3 手术治疗前后滤过泡情况

通过手术前后患者滤过泡情况的比较, 手术治疗后功能性滤过泡率明显的高于手术治疗前 (P<0.05) , 统计学有意义。数据的比较见表3。

2.4 术后并发症观察

通过对本组患者术后观察分析, 2只眼后囊膜破裂, 3只患眼轻度混浊水肿, 5只患眼发生前房纤维素性渗出, 均经过常规的治疗后恢复正常, 且并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眼科中属于常见疾病, 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中, 并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严重的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中常常采取手术治疗, 主要分为3种方式。第一, 患者直接行白内障手术治疗, 并在手术治疗后给予药物控制[4];第二, 患者采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5];第三, 采取青光眼手术治疗, 并在白内障发展一定的程度之后进行晶状体摘除手术治疗[6]。临床中对于该病患者若先给予白内障手术, 之后给予青光眼手术治疗, 从而很容易导致患者术后眼压的升高, 造成视神经的损伤[7]。临床中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解决白内障问题, 并且其创伤也比较小, 并且手术治疗中采取轻薄人工晶状体, 更好的促进患者视力恢复[8]。

经过本次的临床研究分析, 临床中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视力和眼压, 并且治疗术后并发症也比较少。主要是由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的超声波能够有效的使得虹膜胶原分解, 有效的减少小梁网排除阻力降低, 较好的减低眼压[9]。但是, 临床中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需要长期的采取缩瞳剂, 很容易导致瞳孔太小使得虹膜广泛后粘连[10]。因此, 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规范性操作,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的数据显示, 手术治疗后功能性滤过泡率明显的高于手术治疗前 (P<0.05) , 统计学有意义。主要是由于联合手术治疗中采取的单切口处理, 从而有效的减少对球结膜的刺激, 较好的控制眼压。但是在手术的操作过程中, 应保持巩膜表面光滑和平整, 且止血应充分, 可以采取水下电凝止血处理, 避免造成巩膜表面的不平整[11]。另外, 手术中应尽量的采取连续环形撕除晶状体前囊膜, 从而有效的保证人工晶状体顺利的植入, 避免玻璃体的溢出和偏移等情况发生, 从而确保患者视力能够正常的恢复, 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12]。

综上所述,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是可行的, 能够有效的恢复其视力, 改善眼压, 并且不良反应也比较少, 治疗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白内障切除术 篇2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配合

白内障患者多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现今多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此手术优点很多,其并发症发生率低、角膜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术后愈合快、手术时间短、眼部损伤小、手术切口小等。2002年起笔者所在医院应用此手术治疗50例(50眼)白内障患者,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2年起笔者所在医院应用此手术治疗50例(50眼)白内障患者,1眼为外伤性白内障,4眼为糖尿病性白内障,45例(45眼)患者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年龄情况为58-84岁,中位年龄为71岁。患者手术之前进行视力检查均小于0.3。

1.2方法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或巩膜隧道式切口,于2点或10点作透明角膜辅助切口。从主切口伸入超声乳化针头,辅助切口伸入劈核器,分离晶状体核,在囊袋内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核块,剩余皮质用自动注吸器吸出。前房和囊袋内注入粘弹剂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于囊袋内,吸出粘弹剂,切口自动贴合达水密状,不做缝合。

2手术配合

2.1仪器、器械准备Stroz超声乳化仪;TopconCMS-800型手术显微镜。术前对仪器设备应全面测试,手术所需常规器械敷料应确保性能完好,分类消毒、灭菌,锐利的刀具、针头、镊子套好保护套。

2.2病人准备术前30min,复方托比卡胺散瞳至8mm。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次认真核对床号、姓名、手術部位。做好各项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铺巾、消毒、摆体位、冲洗泪道等。

2.3手术中的配合①贴膜。直接在膜上沿睑裂剪开,长度略大于内、外眦0.5cm,上开睑器,以充分暴露手术野。点表麻药;②与助手将各导线连接好,检查机器的工作状态以及手术器械各种配件是否齐全;③备好灌注液,术中维持灌注通畅,防止出现空灌现象。常用灌注液为林格氏液500ml加人0.1%肾上腺素0.4ml,并根据术中所需调整好高度;④连接超乳手柄、管道并测试。按手术医生要求选好模式,及时合理调节各项参数;⑤将人工晶体、透明质酸钠放到手术台上。一般采用3.0mm穿刺刀作一角膜切口或角巩膜缘切口,15度侧切刀在角膜内缘2点或10点穿刺作一辅助切口。

2.4器械清点、清洗手术治疗之后应对手术中应用的各项器械进行清洗、维护和清点,应应用蒸馏水对仪器进行冲洗操作。

3配合体会

3.1正确核对人工晶体的度数及型号,了解病人的病情和手术情况,术中用物准备齐全,熟练掌握超乳仪的使用方法及各项参数的使用范围,以确保手术成功。

3.2要熟练掌握超声乳化仪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根据晶体核的硬度和术者的要求及时调整超声乳化仪各参数;还要熟悉超声乳化仪的清洗和保养方法,以及有关附件的清洗、消毒方法。

3.3术前访视患者时,要做好心理护理及注视方向训练,向患者解释手术的优点,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和担心手术效果差的顾虑;同时训练患者的注视方向,以便术中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固视,并根据需要转动眼位。

3.4术中要调整好灌注瓶的高度和观察灌注液的量以免断流,如需更换应提前告知医生。

3.5当术中发生后囊破裂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调整负压、降低灌注瓶,为行玻切做好准备,并备好缩瞳剂。

3.6术毕,告知患者应注意的事项,患者手术之后2周中不可进行揉眼睛、用力大便、跌倒、咳嗽、举重、低头、弯腰等动作,避免因为患者的眼压突然增高而导致伤口出血裂开的情况发生。患者手术1个月中不可进行剧烈的锻炼。

3.7进行此项手术治疗的应用器械都为比较贵重的仪器,故应妥善清洗和保存,各项操作都应符合无菌要求。

综上所述,给予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专业熟练的手术配合,不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也是患者早日康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腾贺,李筱荣.不同超声能量模式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1):41.

[2]苗培建,李文生,郑景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相关因素[期刊论文]-中华医学杂志,2009,35.00533.

[3]陈莉,杨新光.生存质量在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国际眼科杂志,2008,8(12):2493-2495.

[4]丁建芳.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的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21).

白内障切除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本实验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患者自愿参与对比试验, 在此之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患者56例, 女患者35例。年龄最大者86岁, 最小者33岁, 平均年龄为 (65.8±2.8)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诊断标准, 且在来我院就诊之前, 患者使用过2种或以上的药物进行过治疗, 病程最长者8.5年, 最短者0.6年。手术之前, 患者的视力光感值为0.18~0.39, 平均视力光感值为 (0.35±0.08) 。从发病类型来看:50例患者为原发性避角青光眼, 41例为原发性开角青光眼。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45人, 对照组46人,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人数、术前视力和发病类型等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治疗组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该疾病;对照组使用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

1.2.1 治疗组治疗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 使用浓度为0.5%的盐酸布比卡因混合液联合浓度为2%的盐酸利多卡因对眼球四周进行麻醉, 之后, 在患者眼部穹窿基底作结膜瓣, 行约1/3至1/2厚度与4 mm×5 mm梯形巩膜瓣,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在瓣的一侧适当延伸切口长度, 与巩膜瓣同一厚度做角膜隧道切口, 直至透明区角膜约2 mm位置, 并在巩膜瓣附近作1~2 mm的角膜隧道切口, 后行角膜缘开口, 在巩膜隧道和透明角膜进行穿刺, 直到前房。在前房中放置弹性剂, 最终深至前房, 水化晶状体, 持续环形撕囊。使用超声乳化的方式将碎核中皮质和晶状体核, 在其中放置弹性剂, 后置入折叠晶体, 将巩膜瓣下韩干的小梁于深层巩膜组织约1 mm×2 mm行虹膜四周切除, 最终将巩膜瓣进行封闭。将囊袋中弹性剂与前房中弹性剂抽出, 在巩膜瓣下放置部分弹性剂, 于前房中也放置部分弹性剂, 最终深入前房, 将球结膜瓣封闭, 于球结膜瓣下方注射地塞米松与庆大霉素混合液。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

将患者进行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联合小梁切除术。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 对其使用固醇类激素、能量合剂与维生素进行治疗。治疗期间,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发现异常, 及时进行处理。

1.3 效果评价

依照我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最新制定的关于眼科疾病治疗效果标准, 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 以治疗后1个月的眼压结果为手术效果的评判标准。痊愈:手术治疗后患者眼压≤21 mm Hg;有效:经手术治疗后患者使用药物控制, 眼压≤21 mm Hg;无效: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眼压高于21 mm Hg。患者视力提升情况:视力提高:治疗之后, 患者视力提升0.1以上;视力不变:治疗之后, 患者视力提升0.1以下;视力下降:治疗之后, 患者视力下降>0.1者。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 当组间数据P<0.05时, 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压比较情况

结束治疗之后, 对照组患者痊愈人数19例, 有效人数17例, 无效人数10例。总有效率为78.26%;治疗组患者痊愈人数34例, 有效人数9例, 无效人数2例, 总有效率为95.56%。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P<0.05, 见表1。

2.2 视力改善情况

经过治疗, 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视力提高26例, 视力不变16例, 视力下降4例, 视力改善率为91.30%;治疗组视力提升40例, 视力不变5例。视力改善率为10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术后角膜散光情况和患者视力恢复有着一定的关系, 也是评价其恢复程度的重要因素[2], 应加强对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情况的重视。相关调查表明, 患者术后出现角膜散光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角膜形态变化所导致, 角膜形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手术切口与缝合造成影响。

与常规手术相比, 串联手术的过程更为复杂, 对于高眼压和眼部环境差的患者, 操作起来更为困难。要想保证手术的成功, 医生必须具备娴熟的操作技巧。通常情况下, 为了预防以往手术中眼压降低导致的眼底血管破坏现象发生, 使用超声乳化技术, 将患者白内障吸除, 并在其眼角膜缘三点部位行一手术切口, 将房水释放, 最终达到降低患者眼压的目的[3]。

青光眼患者眼部前房较浅, 在手术过程中前房很难维护。因此, 选择避开眼角膜原位经组行超声乳化非常关键, 操作过程中杜绝超声乳化现象, 将患者的眼角膜内皮加以保护, 从本次手术结果中可以看出, 经过治疗之后, 对照组视力提高26例, 视力不变16例, 视力下降4例, 视力改善率为91.30%;治疗组视力提高40例, 视力不变5例。视力改善率为100%。

本次手术结果表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能够降低患者眼压;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可提升患者视力。

摘要:为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 对照使用传统手术方式, 治疗组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 观察患者眼压变化, 视力改善情况。和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患者眼压变化, 视力改善情况均较好, 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满意,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植入,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参考文献

[1]韩宇, 汤静, 蒲一民.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做与不做周边虹膜切除的比较[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2, 34 (2) :94.

[2]王彦, 杜进发.三种方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对比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 2011, 11 (10) :1816.

白内障切除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5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因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进行手术的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房角检查:房角关闭范围大于2个象限, 由于角膜水肿而看不清或粘连均>3/4;晶状体浑浊为皮质性66例, 后囊下性13例, 核性19例, 混合性1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4例。对照组:男24例, 女30例;年龄52~88岁, 平均 (71.27±13.87) 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为31例, 慢性23例;晶状体的核硬度:Ⅱ、Ⅲ和Ⅳ级核者分别为13、22和19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 (0.34±0.05) 度;散光 (0.71±0.48) 度;眼压 (50.00±11.83)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病程1~9年, 平均 (4.62±1.70) 年;合并症为糖尿病16例, 高血压20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18例。观察组:男26例, 女28例;年龄50~87岁, 平均 (70.45±11.79) 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为33例, 慢性21例;晶状体的核硬度:Ⅱ、Ⅲ和Ⅳ级核者分别为15、21和18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 (0.37±0.08) 度;散光 (0.71±0.48) 度;眼压 (50.01±11.83) mm Hg, 病程1~9年, 平均 (4.66±1.73) 年;合并症为糖尿病16例, 高血压20例, 冠心病1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其他疾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后所有患者术眼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广普抗生素进行滴眼, 对于房水浑浊大于3度或有渗出者, 采用地塞米松2 mg进行球旁注射, 并使用美多丽进行散瞳[3]。术后1周内每天行裂隙灯、视力及眼底检查, 在术后的第1、3和7天进行眼压测试, 并与术后第1、3和6个月进行复查。

1.3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①视力提高:视力提高≥0.1度;②视力不变:提高<0.1度;③视力下降:下降≥0.1度。术后1个月气流眼压值, 作为手术疗效的判断标准:①治愈:不用降眼压药物, 患者眼压可控制在≤21 mm Hg;②有效:需要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才可将患者眼压控制在≤20 mm Hg;③失败:需要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 但用药后眼压仍≥21 mm Hg[4]。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变化情况比较

对照组视力提高率为85.2%, 观察组视力提高率为87.0%, 两组视力提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 术后角膜内皮均出现水肿, 但7 d内均恢复正常。术后观察组出现3例睫状体脉络膜脱离、1例人工晶状体偏位、4例瞳孔区晶体表面成形性纤维蛋白、5例前房炎症反应;术后对照组出现2例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例人工晶状体偏位、5例瞳孔区晶体表面成形性纤维蛋白、4例前房炎症反应,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以上症状均在15 d内经对症处理恢复正常。

2.3 两组患者散光情况比较

术后90 d, 观察组散光为 (0.72±0.59) 度和术前 (0.71±0.48) 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散光为 (0.98±0.71) 度, 显著高于观察组的术后 (0.72±0.59) 度及治疗前 (0.71±0.48) 度 (P<0.05) 。

2.4 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情况比较

术后1个月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眼压, 两组患者眼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目前, 由于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 白内障发病率逐年增加, 60%以上的白内障患者并发青光眼[5]。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 可首先行小梁切除术, 然后行白内障手术。但小梁切除术仅可降低患者眼压, 缓解患者眼部疼痛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力。且术后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6]。

随着科技进步和微创手术的发展, 白内障、青光眼的联合手术逐渐被临床采用。术后出现散光的主要原因为手术造成角膜形态的改变。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种联合术式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均很好, 但对照组术后平均散光度比术前和观察组术后高 (P<0.05)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相对于传统的分步手术复杂。特别对于眼部条件不佳、高眼压的患者, 熟练、准确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应该特别注意减少对角膜内皮的损害。青光眼患者浅前房、术中前房较难维持。所以应该选择远离角膜的原位晶状体进行超声乳化。为避免术中眼压突然下降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在手术过程中应先在角膜缘9点钟位做一侧切口, 放出少量房水, 维持前房压力稳定。

综上所述,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好, 较其他方法并发症少,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统计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08例复合条件的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 对比分析其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视力均得到良好改善,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术后平均散光度高于术前及观察组术后 (P<0.05) ;观察组术后90 d角膜平均散光度和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P>0.05)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眼压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均有显著疗效, 且后者并发症较少, 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青光眼,人工晶体,小梁切除

参考文献

[1]孟杨, 陈经伟, 汤诚, 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 2011, 46 (2) :98-99.

[2]李凌云.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4, 9 (4) :1816-1817.

[3]王刚, 胡蓉, 舒平, 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36 (12) :7112-7115.

[4]赵德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窦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 (电子版) , 2014, 3 (5) :149-153.

[5]权菊玲.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50例[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7 (9) :154-155.

白内障切除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8例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4例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关检查,被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病症,所选取的72例患者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年龄为(59±1.3)岁。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的眼压检查,同时采用不同的降眼压药物,其中包括甘露醇、β受体阻滞剂、缩瞳药物等,眼压水平低于35 mm Hg。手术方法:在患者角膜缘12∶00—2∶00点钟位置坐结膜瓣,烧灼巩膜达到止血效果,并作巩膜瓣。对透明的角膜实施1 mm分离,并于10∶00—11∶00点钟方向实施穿刺,将粘弹剂注入,做出环形撕囊,在进行水分离后,采用超声乳化的方法,利用高负压吸除晶状体核,再将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同时使用卡巴胆碱缩瞳。之后切除小梁,切除的范围一般为1~3mm,切除虹膜的1/3,采用尼龙线缝合巩膜瓣,并对前房进行冲洗。使用可吸收线飞鞥和结膜瓣,并将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注入其中,之后进行包扎。手术后给予患者普南扑灵和典必殊滴眼液对患者局部给药,同时给予患者抗生素实施抗感染治疗。

1.3 指标观察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后7 d的眼压以及视力水平,并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手术成功:患者眼压低于21 mm Hg,在治疗过程中不需使用任何降眼压药物,为完全成功;患者眼压低于21 mm Hg,但仍需使用降眼压药物对局部实施给药治疗,为部分成功。手术失败:患者在实施局部给药治疗后,眼压水平仍超过21 mm Hg,或需再次进行手术治疗。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眼压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急性组眼压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慢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裸眼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手术成功36例(94.7%),慢性组手术成功28例(82.4%),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为临床常见的病症,患者多合并眼部解剖结果改变,患者房水外流受到更大的阻力。同时白内障多合并晶状体改变,这一定程度上导致青光眼病症加剧[1]。当前主要的两种致盲性眼病为青光眼、白内障。如该病症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极易患者出现眼盲病症,会对患者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2]。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主要手术方法为白内障摘除手术、滤过手术、虹膜切除手术等,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小梁切除手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治疗,不但建立了有利于房水外流的通道,还可实现松解周边房角。通过开放房角,可有效降低眼压水平。手术中使用厚度为1.0 mm人工晶状体代替了眼压,消除晶状体因素,使晶状体与瞳孔缘之间的接触平面向后移动,消除瞳孔出现的阻滞状态。同时实施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手术可实现较好的切口密闭,在手术过程中实施高灌注,可将粘连的房角开放,其治疗效果显著[3]。

从该研究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眼压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急性组眼压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慢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裸眼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7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眼压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急性组眼压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慢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裸眼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参考文献

[1]董微丽.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0(7):542.

[2]李春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2(2):562.

白内障切除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 (89眼) ,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 (45眼) , 称为急性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 (44眼) , 称为慢性组。急性组患者最大年龄81岁, 最小年龄45岁, 平均年龄 (69.2±7.7) 岁;慢性组患者最大年龄79岁, 最小年龄44岁, 平均年龄 (68.9±7.6)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眼压检查, 术前30 min使用托品酰胺迅速散瞳, 给予眼周麻醉, 在鼻上或颞上做结膜瓣, 将穹窿选作基底, 在角膜缘后约2~3 mm处行长约6 mm的弧形切口, 隧道分离至距离透明角膜1 mm内, 在透明角膜处按9点钟方向行辅助内切口, 使用长约3.5 mm尖刀刺入前房, 注入黏弹剂, 继续行环形撕囊, 保证水分离充分;随后利用超声乳化碎核后, 吸净皮质, 将切口扩大, 在囊袋内将5.5 mm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咬切小梁组织, 并切除虹膜周边;随后将前房冲洗并进行缩瞳, 将卡巴胆碱0.2 ml注入, 不需缝线;最后烧灼固定结膜瓣, 于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与地塞米松, 包盖术眼即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详细统计两组患者眼压变化情况、视力矫正情况以及中央前房深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眼压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 急性组与慢性组患者眼压分别为 (23±5)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22±6) mm Hg;治疗后, 急性组与慢性组患者眼压分别为 (11±6) mm Hg, (15±7) mm Hg;两组患者治疗前眼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结束后, 两组患者眼压均有明显下降, 急性组患者眼压下降幅度大于慢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比较

治疗前, 急性组与慢性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 (2.1±0.1) mm, (2.2±0.1) mm;治疗后, 急性组与慢性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 (3.4±0.4) mm, (3.2±0.3) mm;急性组、慢性组中央前房深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急性组中央前房深度与慢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比较

治疗前, 急性组与慢性组患者裸眼视力平均值为 (0.12±0.05) , (0.12±0.06) ;术后, 分别为 (0.42±0.12) , (0.45±0.13) 。治疗前, 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平均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疾病, 主要是由瞳孔组织或其他非瞳孔组织因素导致房角关闭, 从而导致眼压升高的一种疾病,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一般有急性闭角型与慢性闭角型, 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易导致眼盲病症,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 临床常用手术方式治疗, 一般手术方式包括白内障摘除手术、虹膜切除手术以及滤过手术等[2]。近年来, 经临床研究得出, 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显著, 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不但建立促进房水外流通道, 还可使周边房角松懈, 可有效降低眼压。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以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的优点具体分析如下: (1) 术后可显著提高患者视力, 减轻炎性反应, 降低角膜散光程度, 并可有效避免滤过泡瘢痕形成、浅前房以及一过性高压眼等并发症发生。 (2) 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 提高了治疗效果, 避免了因分次手术治疗增加患者经济压力的弊端, 也缓解了患者疾病痛苦; (3) 有效控制了白内障疾病发展。由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具有复杂性、特殊性, 因此采用单一治疗方式, 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

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特点就在于通过房水流出通道建立, 并在进行白内障手术时对周边房角进行松懈, 实现降低眼压的目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将厚度<1.0 mm (厚约5.0 mm) 的人工晶状体代替人眼晶状体, 术后可大大加深中央前房深度, 解除瞳孔组织状态;另外,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由于切口密闭性好, 术中有利于实现高压灌注作用, 促进粘连房角再次开放, 并术中使用黏弹剂, 有对房角粘连钝性分离之功效, 从而降低患者眼压, 促进视力恢复, 改善其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8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 (急性组)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 (慢性组) , 均给予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 两组患者眼压均有明显下降, 急性组患者眼压下降幅度高于慢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急性组中央前房深度、慢性组中央前房深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急性组中央前房深度与慢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 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平均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两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显著, 特别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青光眼,白内障

参考文献

[1]吴文洁, 张凤梅.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眼科新进展, 2011, 31 (8) :782.

[2]张劲.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眼科新进展, 2012, 32 (6) :580.

白内障切除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眼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80例 (80眼) 临床资料进行汇总, 其中男52例 (52眼) , 女28例 (28眼) , 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 (65.3±10.4) 岁, 术前眼压 (28.3±12.0) mmHg。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患者随机进行临床分组, 对照组 (未进行虹膜周边切除术) 40例和观察组 (联合手术中的虹膜周边切除术组) 40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方式, 采用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 3×4 mm的巩膜辨, 隧道切口 (宽3.2 mm) , 透明角膜内1 mm进前房, 连续环形撕囊, 水分离, 用stop and chop法将核粉碎吸出, 植入IOL后, 将隧道内口处角膜巩膜组织连续咬切3次, 相当于1.5 mm×3 mm大小, 巩膜切口两端各缝1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及前房深度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建立数据库, 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 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变化情况

由表1知, 两组患者间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

由表2知,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优于术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由表3知, 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和前房渗出的并发症, 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大多发生于房角窄、小角膜、浅前房、晶体厚、眼轴短的患者, 由于晶体相对较大, 和虹膜的贴合相对较紧, 房水从后房流经虹膜和晶体的间隙, 受到的阻力相对增加, 促进瞳孔出现阻滞, 增加了后房的压力, 使得虹膜膨隆, 房角变窄[2]。因晶状体比较厚, 其位置相对靠前方, 将晶状体摘出可以解除瞳孔的阻滞程度, 促进前房加深, 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房角拥挤情况, 从而促使非粘连性关闭的前房角恢复开放状态[3]。同时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可以降低眼压。临床上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来缓解白内障青光眼患者的瞳孔阻滞, 对眼压有效控制, 促使房角开放或者粘连减少, 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能力。有研究表明, 联合手术术后对于眼压无明显的影响可能是白内障摘除后植入的晶体比较薄, 不仅解除了瞳孔的阻塞同时增大了前房角的空间, 促使虹膜迁移的几率降低。虹膜周边切除术虽然可以有效的降低眼压至正常范围, 不需要应用降压药物, 只需要对切口处的房水引流进行控制, 可以有效的减少虹膜嵌顿的发生率。随着虹膜周边切除术的发展, 其逐渐成为了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一部分。该研究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均均无明显差异, 同时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明显优于术前, 两组术后的恢复无明显出差异, 提示白内障并青光眼联合手术中的虹膜周边切除术和单纯白内障并青光眼联合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 均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视力, 降低眼压, 增加前房深度, 另外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和前房渗出等并发症, 但是通过应用碘必殊一周之后并发症明显消失和改善。综上所述, 白内障并青光眼联合手术中虹膜周边切除术并未提高手术疗效, 可单纯施行白内障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术。

参考文献

[1]徐冬冬, 李静珍, 刘小力.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J].眼科研究, 2009, 27 (9) :805-808.

[2]蒋伟, 田佳青, 钱晓文, 等.虹膜周边切除术预防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26) :148-149.

白内障切除术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于我院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治疗的35例(50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男性17例(31只眼),女性18例(19只眼),平均年龄(61.21±1.03)岁。其中,开放型青光眼9例11只眼,闭角型青光眼26例39只眼,性别及年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就诊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头痛等青光眼急性发病期症状。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浑浊,依照LOCSII分级,Ⅱ级硬度21眼,Ⅲ级硬度26眼,Ⅲ级硬度3眼。部分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其中高血压15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15例。无手术禁忌证。且患者均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首先,对每位患者进行相应的降低眼压治疗,确保眼压降低到30 mm Hg以下。其次,利用20%甘露醇和复方托品酰胺对患者做常规散瞳处理。为患者注射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麻醉剂,对病眼进行有效的球周麻醉。利用手指压迫患者眼球,力度适中,患者眼球软化后即可停止开始手术。在眼直肌处置上牵引线,以患者病眼穹隆部为基底,作结膜瓣,作一个微型隧道,开口于巩膜,在开口处的10点钟位置行利用超声乳化切口。开口处左上方向15°作一辅助切口,利用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病灶。采用美国ALCON公司的Infiniti超声乳化仪,调节成100 Hz乳化晶状体核,将人工晶体放入。借由角膜缘为基底,使患者形成巩膜瓣,后在巩膜隧道切口后缘部位进行小梁切除,之后及时将切口闭合。为抑制炎性反应,术后予患者常规滴加地塞米松,若患者前房反应较重,应予短效散瞳剂。

1.3 数据处理:

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改变情况,P<0.05为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术前与术后1个月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改变情况:见表1。

注:*术前与术后相比,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

按照Kronfeld的滤过泡分型,可将滤过泡区分为Ⅰ~Ⅳ型,分别为:小囊泡型、弥散扁平型、包囊型、缺失型。术后35只眼为Ⅱ型弥散扁平状滤泡,11只眼为Ⅰ型小囊泡型,4只眼未见明显滤泡,经手工按摩后出现小滤泡,可说明患者病眼已具有滤过功能。

2.2 并发症:

10只眼出现了角膜内皮水肿的症状,经常规治疗后4~6 d内后症状消失。9只眼出现了一定的虹膜炎,经局部典必殊和葡萄糖滴眼后,10 d内症状消失。3只眼出现前房局部积血,但积血量很少,5 d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随着当今医学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青光眼、白内障作为危害老人视力健康的一大杀手,其发病率却呈逐年增加趋势。且二者经常伴随发病,有研究显示,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白内障发生率显著高于同样条件下药物治疗的患者[3],这些都在无形中为手术增加了难度。随着现代眼部微创与综合治疗的发展,一系列新的手术方式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次实验就主要采取了病灶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再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新的三联疗法。成功地采取了双切口联合技术[4],有效控制了术后患者的眼压,由术前的(28.55±2.45)mm Hg降低至术后(15.34±3.25)mm Hg(二者有显著性差异);提高了患者视力,由术前的(0.19±0.03)提升至0.39±0.1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加深了患者的前房深度也由术前的(1.27±0.43)mm增加为(3.45±0.35)mm(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并保证了患者的滤过泡形态,使其滤过能力不受到损害。超声乳化吸除术可以以最小的伤害程度有效地清除患者的白内障病灶,人工植入的较薄的人造晶体可缓解其对房角和小梁网的拥堵[5],从而也实现了降低眼压的目的。

综上所述,利用此三联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改善患者病情,并且该试验方法还具有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辅助性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方法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5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病灶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再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三联疗法,术后3个月对患者的视力、眼压、滤过泡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平均眼压由术前的(28.55±2.45)mm Hg降低至术后(15.34±3.25)mm Hg;平均视力由术前的(0.19±0.03)提升至0.39±0.11;患者的前房深度也由术前的(1.27±0.43)mm增加为(3.45±0.35)mm;以上数据前后二者对比均呈现显著性差异。且患者病眼已具备一定的滤过功能。结论 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该法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改善患者病情。

关键词: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

参考文献

[1]Thomas R,Sekhar GC,Kumar RS.Glaucoma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edical,laser,and surgical options for glaucoma management in countries with limited resources[J].Curr Opin Ophthalmol,2004,15(2):127-131.

[2]叶红,邓婷,陈红艳.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58例体会[J].广东医学,2010,31(6):776.

[3]Hylton C,Congdon N,Friedman D.Cataract after 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J].Am J Ophthalmol,2003,135(2):231-232.

[4]李奇根,戚朝秀,王涛,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28(11):1215-1217.

上一篇:温馨健康教育卡下一篇:费用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