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白内障(共11篇)
老年白内障 篇1
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 晶状体囊膜损伤, 渗透性增加, 屏障作用丧失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 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 形成混浊。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1], 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 在50岁以上人群高发, 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步入老年期, 人的各脏器各系统功能开始衰退, 代谢失调, 降低了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及生命质量, 给老年人晚年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痛苦, 白内障便是其中之一。
1 分类
老年人患白内障大致有两种情况, 老年性白内障和老年性并发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大多发病于40~50岁, 单眼或双眼发病, 多数人晶体混浊在皮质内称皮质型白内障, 少数人晶体混浊在核部称核型白内障。老年性并发性白内障: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甲状旁腺功能不全、严重营养不良也可以导致此型白内障发生。老年性白内障和老年性并发性白内障临床表现相近, 不易区别。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白内障患者由于视力减退, 往往产生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入院以后, 由于患者年龄较大, 情绪不稳定, 对手术存在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 术前护士应安慰患者, 做好老年白内障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 介绍手术方法及麻醉方法, 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 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以良好的心境配合手术。
2.2 常规护理
应保持患者正常生活起居, 避免出现激动紧张等情绪;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术后因便结引起眼部充血、出血等情况发生。
2.3 术前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眼球固视训练, 以便术中保持良好的固视;手术前指导患者清洁好全身, 进少量清淡饮食, 防止术后呕吐;术前为眼做局部皮肤清洁处理, 剪术眼睫毛, 0.9%氯化钠溶液冲洗结膜囊和泪道, 用75%的酒精消毒术眼周围皮肤, 用无菌纱布遮盖术眼;老年患者脑供血差, 且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硬化, 易发生晕厥、摔伤, 应在病房内、卫生间及走廊等处应设安全扶手, 保持地面干燥。
2.4 术中护理
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及各项生命体征, 提示患者术中头部不要左右移动, 要保持头位固定;为保障患者的安全, 术中严密检测患者的心电图、心律、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2.5 术后护理
一般患者术后24h内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 避免用力震荡头部, 减少眼球转动, 避免用力咳嗽和打喷嚏, 以免造成前房出血;手术中眼内出血者, 应半卧位或头抬高, 使血液在眼内下沉, 不影响术后视力;24h后可下床活动、进食、饮水等, 观测患者血压、血糖、呼吸、脉搏的变化, 嘱患者勿做低头弯腰动作、剧烈运动和用手抓眼等动作, 以免眼压增高至晶体脱出, 下床活动时动作一定要缓慢, 避免体位突然改变而发生意外;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术区有无渗血、渗液、疼痛等, 安抚患者不安情绪, 使患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患者眼睛疼痛明显合并头痛恶心等症状, 应及时告知医生;指导患者注意眼部卫生, 保持眼部敷料干燥清洁, 减少并发症发生;术后给予易消化、高营养的半流食, 多吃水果和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 禁食刺激性食物, 保持大小便通畅。
3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做好心态的调整, 避免不良情绪, 保证睡眠, 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注意劳逸结合, 勤锻炼身体, 指导按时复诊的时间, 持续3个月检查术眼视力恢复情况, 如出现明显眼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复视等及时到医院检查。
4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 细心、认真、耐心、严格的护理能帮助老年白内障患者较好地康复, 每一位护士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才能确保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的安全, 让更多的白内障患者得到满意的视觉效果, 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能过得更好。
摘要:白内障是发生在眼球里面晶状体上的一种疾病, 任何晶状体的混浊都可称为白内障。老年人患白内障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只是随着人的衰老而伴随出现的缓慢进行的无任何原因的晶体混浊称为老年性白内障;二是由局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并发性白内障。白内障给老年人晚年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痛苦,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 探讨护理工作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老年人,白内障,护理
参考文献
[1]王春华.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 2009, 30 (24) :3193-3194.
老年白内障 篇2
概念
老年性白内障是后天性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40~50岁以上的老人。晶状体本身逐渐混浊,而全身和局部未查出明显病因者。常为双侧发病,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从发病到成熟可历时数月至数年。根据混浊发生的部位,老年性白内障可分为二类:核性及皮质性。皮质性分为周边皮质型及后囊性皮质型两种 2
病因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白内障,根据初步的调查研究认为,老年性白内障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阳光和紫外线:多年来,人们已注意到阳光参与人类白内障的形成。
2、外界温度:国外学者普查了在高温下工作的60岁以上的工人,发现白 老年性白内障内障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3、环境缺氧:当环境缺氧,机体得不到充分的氧供给时,会影响机体代谢。
4、营养因素:通过动物观察,发现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与白内障形成有关。如果能针对病因采取防护措施,老年性白内障是有可能预防的白内障早期的症状可能有视物模糊、色调改变、怕光、眼前黑点、复视(看物体时有双影)、晶状体性近视等;晚期症状则为视力下降,最后只能在眼前辨别手指或仅剩下一点光感。
主要症状
白内障早期的症状可能有视物模糊、色调改变、怕光、眼前黑点、复视(看物体时有双影)、晶状体性近视等;晚期症状则为视力下降,最后只能在眼前辨别手指或仅剩下一点光感。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由于白内障部位及程度的不同,其对视力的影响也不同,若白内障长在晶状体的周边部,视力可不受影响,若混浊位于晶状体的中央,轻者视力减退,重者视力可能只看见手动或光感,此外还可表现为近视度数加深,需要经常频繁更换眼镜;单眼复视或多视症,眼前固定性黑影或视物发暗,畏光等症状,一般情况下白内障眼无红痛症状。
老年性白内障,从初起到完全成熟,时间长短不一,一般2~5年,少则数月,长者可达十数年,可停止了某一个阶段,静止不变
病例
谢仙桃,女,78岁,2013-01-04入住我院。主诉:右眼视力下降一年余。患者于1年前在无明显诱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渐进性视力下降,呈逐渐性下降,表现为眼前遮挡,不伴眼红、眼痛、畏光、流泪,一直未于诊治.近3个月来,视力下降明显,看不清眼前物体,今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T36.8.℃,P72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专科查体:vod:4.1 vos4.4双眼瞳孔直径3mm.光反射灵敏,双眼晶状体棕褐色混浊+++,眼底看不清.诊断为“右眼老年性白内障”,2013-01-06给予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成功顺利。术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患者情况良好。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协助病人做好术前检查,做好个人卫生,洗头,洗澡及修剪指甲
3、做好术前的宣教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4、术前给予冲洗泪道,剪睫毛,做皮试.5、术晨进入手术室前做准备给予洗眼和散瞳,一般瞳孔为5-6mm为宜,滴用麻药测生命体征
术后护理:1护理诊断:有外伤的危险:与视力下降有关
护理措施: 将用固定摆放,活动空间不留障障物,避免跌倒,教会病人使用呼叫器,鼓励其寻求帮助,入厕必须有人陪同
护理评价 : 患者生活部份能自理。
2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护理措施: 定期门诊随访,嘱病人出现头痛,视力下降,恶心呕吐等,立即来院就诊,可能现出急性青光眼。
护理评价:未出现并发症.护理诊断 :急性疼痛:与手术机械性损伤
护理措施:遵医嘱给予消炎痛等对症支持治疗
护理评价 : 患者疼痛减轻 护理诊断: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切口感染有并关
护理措施 : 2周内不要让脏水或肥皂水进入术眼,4周内不要对手术眼施加压力,并预防外伤,勿大声说话或咳嗽,减少眼部运动.护理评价: 患者切口愈合,无出血无感染发生
护理诊断:焦虑:担心手术后视力未提高
护理措施:给予心理安慰
护理评价 :视力有所提高 护理诊断:知识的缺乏:缺乏有关白障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
护理措施:术后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眼部避免强光刺激,少看电视,按医嘱正确使用滴眼液.护理评价:掌握有关白内障自我保健知识.术前健康教育
1、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防止结膜感染(红眼病);预防感冒、咳嗽,以免影响术后恢复。
2、如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则应在各项指标控制在接近正常的范围内。3.做好眼科各项检查,术前1-3天术眼常规滴消炎药水,每天3次。
4.饮食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5.常规复方托品酰胺眼水滴眼散瞳,为保证手术效果,瞳孔直径以5-6mm为宜。散瞳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表光眼病史。然后用无菌纱布遮盖术眼 术后健康教育
1、患者平卧休息,以防术眼擦伤或被意外碰撞。术后按医嘱点眼药水,注意如用二种眼药水,每次使用需间隔五分钟以上。
2.掌握防止咳嗽、打喷嚏震动眼部的3种方法:a 张口深呼吸。b 舌尖顶住上颚。c 指压人中。
3.少做低头、弯腰提重物的动作。避免屏气用力大便。
4、注意用眼卫生,不用手揉眼、防止脏水进入术眼引起术眼感染。
5、不用力闭眼,防止伤口裂开及出血。
老年人与白内障 篇3
白内障与老年人确有不解之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之眼不但晶状体有变化,而且视力减退,或者眼前出现固定不动的黑点。有的还可出现复视和单眼多视现象(例如看见两个重叠的影像,或是多个灯泡)。这是因为晶状体发生变化后透明度不一样和屈光不同所造成的。原有老花眼的人,如果反而不用戴老花镜就能看书、写字、做针线活,这种“返老还童”的迹象,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形成白内障的原因,众说不一。一种说法是眼内晶状体纤维发生了老化而逐渐硬化,导致了晶状体混浊;另一说是晶状体囊和上皮细胞渗透性增高,使可溶性蛋白被溶解渗出,导致晶状体发生混浊,又一说是颞部动脉硬化,微循环发生了障碍,使晶状体的营养供应不足,时间一长,可使晶状体逐渐发生混浊,而日本一些眼科专家提出:白内障是因血液中的过氧化脂质增加过多而引起的。这种物质可随血液进入前眼房的房水中,使晶状体受到损害、发生混浊而失去视力,还有一些国外学者认为,在海拔高的高源地带,白内障的发生率最高,这是因为承受的阳光较多,而阳光中紫外线的过多辐射,可以给晶状体造成损伤。持这一见解的学者建议,在夏天的阳光下,宜戴变色镜保护眼睛。此外,有不少眼科医生认为,人到老年,机体衰退,可以发生内分泌紊乱,这种衰退与紊乱也影响到晶状体,导致白内障的发生,也有认为白内障的发生有综合原因,可能与遗传或缺少维生素C有关。
白内障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虽高,但有40%左右的人所患的白内障,却是因患了糖尿病,或者得了虹膜炎、高度近视,或因眼外伤后所产生的,有些药物服用过久(如激素类药),也会诱发白内障,因此,平时预防白内障,或者不使白内障发展过快,第一是注意整体健康,要加强营养,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要注意保护眼睛,不可过度用眼。第二,要防止上述疾病或眼外伤的发生。
治疗白内障,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滴眼药或内服用药。常用的眼药有:谷胱甘肽、白内停、治障宁、障眼净等,长期坚持滴眼,会对视力有所改善。内服西药可常服维生素C和B2,中药可服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磁珠丸、还睛丸等。
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术后护理 篇4
1 心理护理
眼睛是五官之首, 是心灵之窗。多数老年患者术后有恐惧, 紧张甚至焦虑等心理反应及患眼疼痛与不适。应针对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说话应和气, 语气温柔。讲清楚疼痛的原因,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2 专科护理
2.1 患眼的护理
保持敷料干燥清洁, 注意观察敷料有无松脱、移位及渗血。勿抓眼或揉眼, 睡觉或外出戴眼罩, 以保护眼睛免受伤害。注意不要使眼内进水。
2.2 遵医嘱滴眼药水
操作前后清洁双手, 避免交叉感染。取坐位或仰卧位, 手法应轻柔, 勿压迫眼球, 头稍后仰并向患侧倾斜, 应轻轻用食指掰开下眼睑, 眼睛向上看, 滴入适量药物, 闭上眼睑休息3min[2]。2种药物之间应隔5min, 先水剂再凝胶, 最后软膏。
2.3 病情观察
注意患者精神状态, 观察生命体征, 及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尤其要注意血压变化。血压与术后眼痛互为因果, 疼痛可以使血压升高, 血压高可以引起头痛, 防止与术后眼压高引起的头痛相混淆。加强巡视患者,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4 休息
让患者卧床, 头部放松, 闭目休息, 平卧位或半坐位。创造安静、整洁的环境, 给予安慰与鼓励。嘱术后第2天适度活动, 勿低头、下蹲等, 坐起进食、饮水、入厕等动作要缓慢, 需有人帮助。尤其注意合理穿衣, 预防感冒, 避免咳嗽、打喷嚏。
2.5 饮食
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食, 或根据病情给予治疗性饮食如糖尿病饮食、低盐低脂饮食。术后营养要均衡, 禁烟、禁酒。应多食粗纤维食品, 如:韭菜、芹菜、豆角、山药等,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燥者可以服用润肠通便药物[3]。
2.6 安全护理
统一病房摆设, 将常用物品固定摆放, 活动空间不留障碍物, 避免跌倒。教会患者使用传呼系统, 鼓励其寻求帮助。
3 注意事项
(1) 患眼疼痛、胀痛时, 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 头痛、恶心、呕吐时, 立即告知; (3) 用药后观察不适的感觉、反应; (4) 视力恢复情况、 (5) 指导患者防止眼压增高的因素:大便勿用力, 少量多次饮水, 头部不要过度活动等。
4 出院指导
遵医嘱用药, 进食易消化食物, 适当休息, 术后3~6个月内避免低头活动和重体力活动。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 生活用品用具如脸盆、毛巾等要专人专用, 保证充足睡眠, 情绪稳定。
参考文献
[1] 何蕾.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4C) :1050-1052.
[2] 许岩, 王文革, 华楠.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家属实施阶段性护理指导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08, 22 (4) :1091-1092.
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体会 篇5
关键词 老年性白内障 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老年白内障患者259例,施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男142例,女117例,年龄52~88岁。其中做单眼238例,双眼21例。术前一般视力0.1~0.3或仅有光感。单纯性白内障208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32例,高血压合并白内障19例.
结 果
所有患者均如期施行手术。术后视力均恢复,无1例发生人工晶体脱出、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平均住院5天,患者及家属表示满意。
护理体会
术前护理:宣传教育及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年龄偏大,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情绪过度紧张、激动,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全身疾病。从心理角度考虑,要求患者心理素质好,情绪稳定。因此,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亲切交谈,宣传卫生健康知识,介绍住院须知,观察分析患者心理状况,了解患者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护士还应向患者解释说明该手术采用表面麻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痛苦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加对护士的信任,从而易接受护士给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这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①严格掌握手术前适应证:术前应全面了解病史,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心电图、胸片等。对于心功能差、血压血糖过高、精神过于紧张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待血压血糖稳定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后方可手术。②心理护理:术前1天巡回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向患者做好相关解释工作,态度和蔼。老年人普遍存在耳聋、反应慢、接受力差等特点,术前访视时需耐心细致,向患者说明手术的方法及优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对医务人员建立信任感,减轻或消除紧张心理。③应保持正常生活起居,避免因激动出现并发症如糖尿病的患者,尿糖应保持阴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慢性气管炎的患者无咳嗽症状,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防止术后并发症。④术前1天内滴用抗菌眼液,控制眼的局部感染病灶,术前不宜用阿托品扩瞳,会影响手术时人工晶体的放置。泪道炎患者应行治疗并做结膜囊细菌培养,提示无菌生长后方能手术。⑤术前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通便药或行肥皂灌肠,防止术后因便秘引起眼部充血、止血。⑥术前作眼部局部皮肤清洁处理,结膜囊用硫酸庆大霉素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⑦术前要进行眼部B超检查,了解眼底及眼轴的情况,便于计算人工晶体的度数。
术中护理:①将患者平卧手术台上,术前再次核对姓名、患眼及人工晶体度数。②严密观察病情,术中观察患者心率、脉搏、呼吸等反应,对于心电监护的患者,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心率、脉律、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迅速采取急救措施,保证手术安全性。
术后护理:①密切注意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②做好手术后期的心理护理,消除老年人的焦虑情绪,保证充足睡眠。③一般患者术后要平卧24小时,手术中眼内出血者,应半卧位或头抬高,致使血液在眼内下沉,不影响术后视力,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或进食、饮水等,但避免低头取物和剧烈运动,禁止用手抓眼,影响手术后的恢复效果;给予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软食或半流质饮食,忌煎、炸、硬的食物,避免用力咀嚼;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使用缓泻剂通便,避免用力排便使眼压升高,引起眼内出血、人工晶体移位或脱出[1]。④对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要监测血压和血糖情况。⑤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3天,术后第1天换药后开始交替用抗生素类、激素类眼药水滴眼,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2]。手术24小时后患眼开始交替点典必舒眼药水、润舒眼药水每1隔小时1次,48小时后改为每隔2小时滴眼药水1次,连续1周。⑥严密观察眼部情况,注意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出现疼痛,要耐心安慰患者,并适量运用镇痛剂。每天换药时观察眼睑是否红肿,结膜分泌物、创口愈合及瞳孔的大小。嘱患者注意眼部卫生,正确使用眼罩。
讨 论
总之,患者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情绪,对护理人员的高度信任,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的必要条件。护理人员耐心、详细的宣传教育,心理护理及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 何蕾.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4C):1050-1052.
2 施颖辉,干海琴,张琴辉.高龄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8B):2128.
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电图分析 篇6
关键词:老年白内障,心电图,手术
老年人心电图异常改变很常见, 而白内障又是老年人常见病,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对2005年至2009年60岁以上拟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进行心电图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电图的特点及能否承受手术。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3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 其中男性65例 (28.3%) , 女性165例 (71.7%) , 年龄最大者94岁, 最小者60岁。
1.2 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130P十二导联心电图仪进行常规描记, 诊断标准根据黄宛[1]主编的《临床心电图学》。
2结果
心电图正常或大致正常者77例 (33.5%) , 异常者153例 (66.5%) , 其中ST-T波改变者96例, 左室高电压29例, 左室肥大并劳损12例, 传导阻滞48例, 其中I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5例,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7例, 右束支传导阻滞20例,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 安装起搏器者10例, 肺型P波16例, 肢体导联低电压4例。心律失常81例, 其中房性早搏37例, 室性早搏25例, 交界性早搏15例, 心房纤颤4例, 窦性心动过缓9例, 窦性心动过速2例, 窦性心律不齐3例, 。153例异常心电图中, 2项以上异常改变者58例占37.9%。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依次为:①ST-T波改变占首位;②心律失常:依次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心房纤颤;③传导阻滞;④左室高电压及左室肥大并劳损。本组10例安装起搏器者能够接受手术,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快速型心房纤颤、频发多源室性早搏、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经过内科检查治疗后, 有52例进行了白内障手术。
3讨论
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眼科疾病, 从230例白内障患者的心电图回顾分析中看出, 心电图异常最多见于ST-T波改变和心律失常。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高、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造成血管内膜受损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 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形成, 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当狭窄达到50%以上时造成血流不畅, 即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 表现在心电图上引起ST-T波政变。
由于老年人心肌的兴奋性、应激性、传导性、不应期、自律性等均随增龄而改变, 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心肌及传导系统有退行性病变, 且心肌缺血可导致心律失常[2]。
患有脑血管病的老年人, 由于心脑反射, 其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 这些重要因素均使老年患者的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高, 尤其是各种心律失常同时并存。
室性早搏可能与隐匿性冠心病、左心室肥大, 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及Q-T间期相对延长有关。 在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方面, 可能与老年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导致心脏传导系统纤维化有关, 老年人由于窦房结传导功能退行性改变, 其自律性和传导性明显下降, 故窦性心动过缓较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本组老年白内障患者一般能够承受手术, 窦性心动过缓 (40次/min左右) 、窦性心动过速 (110次/min以上) 、快速型心房纤颤、频发多源室性早搏,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暂不宜接受手术, 需要经过内科检查治疗。
参考文献
[1]黄苑.临床心电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6.
老年性白内障病人的临床护理 篇7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围术期护理,健康指导,体位管理
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眼病, 好发于老年人, 若不及时有效治疗会致盲, 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上通常经过囊外白内障摘除术 (ECCE) 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IOL) 治疗即可恢复视力, 但病人多为老年人, 常伴有全身性疾病, 增加手术风险, 为此优质护理对手术治疗效果尤为重要。对2012年8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病人行优质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病人, 其中男43例, 女37例;年龄58岁~87岁 (72.5岁±2.3岁) ;术前视力光感0.2。所有病人均符合白内障的诊断标准, 均合并不同慢性疾病, 其中单纯性白内障37例, 白内障合并高血压27例, 白内障合并糖尿病11例, 白内障合并肾病5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囊外白内障摘除术 (EC-CE) , 并根据术中需要及病人眼内情况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IOL) 治疗, 麻醉方式为表面联合球后。
1.2 护理
1.2.1 术前准备
1.2.1. 1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掌握病人术前病史, 由于病人多为老年人, 多伴有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心功能差, 为此应先稳定病情方可进行手术, 同时对沙眼、慢性泪囊炎、结膜炎等眼科炎症疾病, 应给予相应治疗方可进行手术;协助病人进行常规化验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部X线片等[1]。
1.2.1.2心理护理
病人患有白内障而影响视力, 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 担心能否治好, 为此护理人员术前应加强对病人心理疏导, 用温和的语言, 向病人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耐心倾听病人主诉, 及时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并用成功案例安抚病人紧张心理及情绪, 以此消除病人内心顾虑, 增强病人复明信心, 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工作[2]。向病人进行健康宣教, 使老年病人了解手术全程, 指导病人术前学会固定眼位, 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打喷嚏及咳嗽等情况, 告诫病人术中不可屏息憋气、憋尿, 预防眼压增高, 造成眼后囊破裂, 指导病人术前排空大小便。
1.2.2 术中护理
1.2.2. 1 术中严密观察病情
手术前5min再次核对患眼、人工晶体度数, 术中严密加强对病人生命体征及病情的观察, 监测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心律的变化, 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妥善处理, 保障病人安全。老年病人于术中通常会产生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电图S-T段下移等现象, 应给予病人适当安慰, 缓解病人紧张情绪, 减轻术中上述症状;若病人主诉胸闷、心悸、心前区紧迫感, 同时, 护理人员观察有恶心、冷汗、心率减慢等症状, 应立即告知医生, 暂停手术, 给予鼻导管吸氧缓解症状[2]。
1.2.2. 2 加强病人术中配合
由于手术要求, 通常要求病人不能移动头部, 为此护理人员应告知病人保持头部水平位, 且保持头部固定, 不能左右移动。护理人员应加强病人术中配合指导, 防治并发症发生。指导病人眼球向左下方看, 在晶体取出后, 全身放松, 不要说话、咳嗽、打喷嚏、憋气, 以此固定眼球、保持眼压, 预防后囊膜鼓起, 眼压增高, 致使抽吸晶体皮质伤及后囊膜, 增加植入人工晶体难度。
1.2.3 术后护理
1.2.3. 1 术后病情观察
术后回房, 继续加强生命体征、血糖、肝肾功能的监测, 维持各项参数在正常范围, 以防止出血、感染、晶体移位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病人疼痛指数, 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1.2.3. 2 术后健康宣教
术后对病人术眼加盖护眼罩, 叮嘱病人绝对安静卧床休息, 避免活动头部、低头、突然坐起等动作, 减少剧烈频繁咳嗽及大声说话, 切忌不可揉眼、挤压眼部, 预防出现晶体移位、眼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
1.2.3. 3 药物护理
手术3d后遵医嘱给予皮质激素类、抗生素类眼药水, 每天4次, 以此预防术后炎性反应或发生感染;对术眼伤口疼痛病人可遵医嘱酌情给予镇痛药处理, 并做好局部疼痛和青光眼发病的鉴别护理。
1.2.3. 4 饮食护理
每日给予病人高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饮食, 且需清淡、易消化, 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多饮水, 每日保持饮水2 000mL~4 000mL, 以此有利于术眼伤口愈合及大便通畅。禁止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 忌烟忌酒。
1.2.4 出院指导及随访
病人出院前, 指导病人用眼卫生, 不可低头洗发、淋浴, 避免水珠进入术眼, 并指导病人合理使用滴眼药物, 正确规范滴眼方法, 改善良好的生活作息, 合理健康饮食。叮嘱病人定期到院复诊, 若有异常及时到院检查, 制作医生、护士的联系方式名片, 方便与病人联系。
2 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 IOL植入术80例, 术后均恢复视力, 视力在0.3以上,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3 小结
ECCE联合IOL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常用术式, 可有效降低致盲率, 但术中会因种种客观因素制约预后质量, 为此本文对老年性白内障行围术期优质护理, 通过充足的术前准备, 加强术中、术后观察及出院指导, 积极预防并发症, 促使病人顺利完成手术, 提高视力, 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松梅.眼科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的护理[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1, 10 (2) :268.
[2]任晓中.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术后的护理[J].北方药学, 2011, 10 (12) :165.
某社区老年人口白内障患病率调查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对象为洛阳市西工区金谷园社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群5645例, 其中男性2912例, 女性2733例。对每一位受检者都进行了眼科检查: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 若裸眼视力<0.8, 测针孔视力并将其作为最佳矫正视力, 裂隙灯检查外眼和晶状体, 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 并对部分受检者进行散瞳检查。
1.2 诊断标准
白内障的诊断标准[1]:晶状体混浊, 包括空泡水裂, 板层分离, 轮辐状混浊, 楔状混浊及后囊下混浊等, 不包括少数不影响视力的点状混浊, 最佳矫正视力<0.8, 并排除引起视力下降的白内障以外的其他原因, 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 视为白内障。
2 结果
本社区60岁以上人群共计5645例, 其中3620例接受了白内障检查, 受检率为64.13%, 受检对象中男、女之间, 不同年龄组之间受检率大致相等, 实际受检对象的年龄及性别构成比与应检对象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因此受检对象具有代表性 (表1) 。
白内障的患病率:本次普查中, 接受检查的3620例, 白内障2499例, 患病率为69.03%, 白内障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女性的患病率则高于男性 (表2) 。
本次普查中, 早已确诊的白内障患者有1218例, 占白内障总数的48.74%。新检出的白内障患者有1281例, 占白内障总数的51.26%。已经手术治疗的有216例, 占被检人数的5.97%, 目前视力≤0.1, 需要手术治疗而未做的有168例, 占被检人数的4.64%。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寿命延长, 人口出现老龄化倾向, 老年性白内障的患病率也在增加。老年性白内障又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并非患病者均为老年人, 45岁以上的中年人开始患病, 50~60岁白内障的发生率大约为50%, 而70岁以上者患病率可高达80%, 80岁。
以上则达到100%[2]。本次普查中, 60岁以上老年人白内障患病率为69.03%, 与文献报道相符, 同时, 高龄, 女性的白内障患病率较高, 也与文献报道一致。
在本次普查中, 新检出的白内障患者占白内障患者总数的51.26%, 说明本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有待提高, 社区健康教育的普及急待加强.如以视力≤0.1为白内障手术指征[3], 则本社区的白内障手术负荷量为4.64%, 随着社区人口的老龄化, 白内障患者及白内障盲人将会不断增多, 因此, 由政府倡导的白内障复明工程, 能降低广大白内障患者手术的经济负担, 是解决基层群众白内障致盲, 致残问题的有力手段。
摘要:目的 调查洛阳市西工区金谷园社区老年人口白内障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2007年11月至12月, 对本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白内障普查, 白内障患者定义为至少一只眼晶状体浑浊并致视力<0.8者, 并对检查结果加以分析。结果 本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5645例, 3620例接受了检查, 受检率为64.13%, 白内障患病率为69.03%, 白内障手术负荷量为4.64%。结论 本社区白内障患病率较高,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由政府倡导的白内障复明工程是解决基层群众白内障致盲, 致残问题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社区人口,患病率
参考文献
[1]郑宏, 于普林, 洪依舒, 等.我国城乡老年人白内障的患病率情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22 (6) :446-448.
[2]刘家琦.实用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93.
老年白内障 篇9
关键词: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老年性,白内障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SICS)是当今非超声乳化手术的主要方式,不仅具有超声乳化手术的优点,同时具有价格较低、恢复效果好、手术风险低等优点[1]。由于白内障多发于老年人群,研究MSICS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的临床效果具有重大意义[2]。本研究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共23眼),女23例(共26眼),年龄57~75(63.9±8.1)岁,LOCSⅡ分类晶体核硬度为:Ⅱ级12眼,Ⅲ级25眼,Ⅳ级12眼;对照组男18例(共26眼),女25例(共27眼),年龄55~73(66.9±2.1)岁,LOCSⅡ分类晶体核硬度为:Ⅱ级13眼,Ⅲ级28眼,Ⅳ级12眼。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晶体核硬度分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MSICS治疗,主要操作过程包括:0.5%托吡卡胺滴眼液来散瞳,2%利多卡因麻醉;在上方角膜缘以穹隆为基底剪开球结膜,对虹膜表面进行止血措施;于角膜后缘做半层巩膜切口,穿刺进入前房作连续环形撕囊,注入粘弹剂,进行水分离;娩出晶状体核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彻底清洗前房并清除残余皮质,收瞳后于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3,4]。
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主要操作过程包括:散瞳表麻等前期处理同观察组,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核并清除残余皮质,切口扩大至5.5mm,植入人工晶状体,彻底清洗前房并清除残余皮质,同样注射地塞米松并对伤口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后一周的视力变化(视力分为<0.3、0.3~0.5、>0.5)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眼炎、眼膜水肿、囊膜损伤)进行记录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一周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一周与对照组视力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1%)明显小于对照组(1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白内障作为眼部常见病,高发于老年人群中,常伴随视力,角膜内皮损伤,不仅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不便,而且损害身心健康,严重影响生活质量[5]。当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式是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清除术近年发展迅速,开展超声乳化手术初期由于严重的并发症如角膜失代偿引起的大泡性角膜病变等,而且能量越高,超声时间越长,引起角膜损伤越大[6]。而且术后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手术费用高,技术要求复杂,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对角膜内皮损伤小,而老年白内障患者一般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偏少,选择这种治疗方式大大减少了对角膜内皮的损伤,大大缩短了手术后患者视力的恢复时间,减少了患者的心里精神压力[7]。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可直接作用于晶状核,不受晶状核硬度的限制,并且操作简便,费用低。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治疗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清除术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视力,观察组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说明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治疗手术更加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视力,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并且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率要远远小于对照组,说明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治疗手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眼部炎症,眼部水肿和囊膜损伤的发生率。
总之,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能更加显著提高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恢复,临床效果显著,术后不良反应状况发生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勇锋.两种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视觉结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1,32(36):7764-7765.
[2]Xie BH,Xu HJ,Han B,et al.Application of manual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in age-related cataract[J].Guoji Yanke Zazhi(Int Eye Sci),2015,15(8):1385-1387.
[3]刘奕志(译),斯特纳特.白内障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2.
[4]李际太,刘艳辉,胡启南.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临床效果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9,31(2),129-131.
[5]李静.高龄老年患者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357-353.
[6]冯桂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尿新医学,2014,7(3):146-148.
中医怎样治疗老年性白内障 篇10
一、肝经风热型老年性白内障。此型白内障患者可出现头痛目涩、眵多泪热、视物渐蒙、口苦咽干、大便干结、脉浮弦、舌苔薄黄等症状,可使用石决明散加减进行治疗。其药物组成是:石决明、草决明、麦冬、青葙子、木贼、菊花、赤芍各15克,栀子10克,龙胆草、羌活、珍珠母各12克,生甘草5克。将上述药物水煎后服用,每日服1剂。同时,此类患者可取大黄8克。将大黄用开水冲泡后与上述药物同服。此方具有平肝泄热、祛风明目的功效。
二、脾虚挟湿型老年性白内障。此型白内障患者可出现银障渐生、视物昏暗、面色萎黄、体胖倦怠、食少便溏、脉象虚弱、舌苔薄腻等症状,可使用加味五味异功散进行治疗。其药物组成是:党参、僵蚕各15克,茯苓18克,白术、白豆蔻、杏仁、白芷、蝉蜕、荆芥各12克,陈皮10克,甘草6克,薏苡仁30克。将上述药物水煎后服用,每日服1剂。此方具有益气健脾、除湿退翳的功效。
三、肝肾阴虚型老年性白内障。此型白内障患者可出现体弱多病、视物模糊、头昏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质胖嫩、脉细数等症状,可使用加味杞菊地黄汤进行治疗。其药物组成是:熟地18克,山茱萸、泽泻、柴胡各12克,茯苓、山药、菊花、巴戟、紫河车各15克,丹皮10克,枸杞子、肉苁蓉各30克,甘草6克。将上述药物水煎后服用,每日服1剂。此方具有滋阴补肾、调肝明目的功效。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6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的患者68例(68只眼),其中男32例,女36例,年龄49~86岁,平均72岁。视力低于0.05者3例,占4.41%;视力低于0.1者13例,占19.11%;视力低于0.2者22例,占32.35%;视力低于0.3者30例,占44.11%。
1.2 观察方法
常规白内障手术,术后典必殊眼液滴眼,术后观察第1、3、14、30天视力低于0.3者,随访术后3个月时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仍低于0.3的68例患者,结合原有全身及眼部疾病,进行原因分析。
2 结果
发生术后低视力的68例患者中,其中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者,20例,占29.4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16例,占23.52%,视神经萎缩者14例,占20.58%;角膜炎及其他眼病遗留角膜斑翳者7例,占10.29%;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者5例,占7.35%;手术并发症者2例,占2.94%;后发障形成者2例,占2.94%;视网膜色素变性者1例,占1.47%。
3 讨论
随着现代显微眼科的不断发展,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技术逐渐改进,手术方法不断变化,白内障手术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该手术在术中及术后仍有一定的并发症,故预防并发症仍然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但在并发症明显减少的基础上仍有少数患者发生低视力(矫正视力<0.3)。经过临床观察与分析发现术前患者的“原有眼病”是发生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1],通过本组资料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1)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在68例发生术后低视力的病例中,20例为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占总数的29.41%。高度近视几乎都伴有眼轴的增长,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往往发生视网膜脉络膜萎缩、黄斑病变、眼底出血等病变,一旦形成不可逆转。术前如有散光及眼底病变,甚至视网膜脱离术,术后视力恢复更差。(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68例发生术后低视力的病例中,16例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总数的23.52%。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成为眼底病的主要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长短及血糖控制情况有关,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则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病变越重[2],因此,控制好血糖水平及糖尿病的合并症,眼底出现广泛视网膜缺血,增殖前期病变时及时予视网膜光凝治疗,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3)视神经萎缩。占20.58%。原因较复杂,一部分有明确的抗青光眼手术及有青光眼病史;一部分为特发性,大多合并有高血压病史,或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病史,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颅脑或眼眶外伤病史等,视神经萎缩程度直接影响着术后视力的恢复。(4)角膜炎及其他眼病遗留角膜斑翳。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重视。角膜炎在于及时治疗。(5)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发病率增高。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引起严重的视力丧失[3]。术前视网膜黄斑区的功能检查及详细的病史询问是非常必要的。(6)手术并发症、后发障。后发障目前可以通过治疗从而使视力再恢复。
术后低视力的发生受许多因素影响,但从以上资料中笔者发现,患者原有全身及眼部疾病是形成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有高度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或眼部外伤史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全面的检查及详细的病史询问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患者眼底功能的评估,术前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减少术后低视力引发的医患矛盾。如何面对白内障手术后低视力问题,避免及减少此类医患矛盾及纠纷成为每位手术医生面临的一个课题。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低视力的原因。方法 观察2006年1月~2009年6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所接触到的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低于0.3的68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其中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者20例,占29.4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16例,占23.52%;视神经萎缩者14例,占20.58%;角膜炎及其他眼病遗留角膜斑翳者7例,占10.29%;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者5例,占7.35%;手术并发症者3例,占4.41%;后发障形成者2例,占2.94%;视网膜色素变性者1例,占1.47%。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绝大多数都与其眼部的“原有眼病”有直接的关系。结论 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眼部伴随疾病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术前全面的检查及详细的病史询问有效的沟通是十分重要。
关键词:白内障,低视力,医患矛盾
参考文献
[1]杨顺玲,申海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临床眼科,2010,18:49.
[2]卞小芸,宋秀君,张晓融,等.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相关因素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2007,2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