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024-06-25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共7篇)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AC-IOL) 植入术的效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3年7月—2011年5月15例15眼白内障后囊破损较大者行Ⅰ期和Ⅱ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随访1年~5年。结果 末次随访, 术后矫正视力≥0.5者7例, 0.4者3例, 0.3者3例, 0.2者2例。结论 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良好补充。

关键词: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植入术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常规手术, 但术中如果出现后囊膜破裂较大时, 需要进行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者需要熟练、高超的技术, 手术时间长, 且需要患者很好的配合, 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操作简单, 手术时间短, 尤其是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AC-IOL) 的应用, 使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比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具有更少的手术创伤和较大的安全性[1]。现将我院2003年7月—2011年5月完成的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5例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5例 (15眼) , 男7例 (7眼) , 女8例 (8眼) , 年龄最小66岁, 最大85岁, 平均年龄73.4岁。Ⅰ期手术10眼, Ⅱ期手术5眼。老年性白内障13眼, 创伤性白内障2眼。Ⅱ期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4~0.6, Ⅱ期手术与第1次手术间隔半年以上。

1.2 材料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为美国Storz公司生产的PMMA材料。晶状体全长为12.5 mm, 光学直径6 mm。

1.3 术前准备

1.3.1 常规行眼部及全身检查, 必要时行特殊检查, 如:前房角镜检查、角膜皮细胞检查和前房深度测量, 排除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禁忌证。

1.3.2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仍使用SRK-Ⅱ公式, 其中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包装盒上的A常数比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要小3~4 D。

1.3.3 术前一定要向患者解释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特点、术后注意事项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争取患者的配合。1.3.4 术前1 d~3 d点抗生素眼药水, 若为Ⅱ期植入术, 术前30 min点缩瞳眼药水将瞳孔缩小及静脉滴注20%甘露醇。

1.4 手术方法

目前我院采用的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 当术中发现后囊膜破裂缺损超过2/3时, 应先抽吸干净残留皮质, 并在低灌注的情况下进行彻底的玻璃体切除; (2) 1%毛果芸香碱注射液用平衡盐注射液稀释后注入前房充分缩瞳, 前房内注入足量的粘弹剂; (3) 将原巩膜隧道切口扩大到6.5 mm; (4) 用显微人工晶状体镊夹稳人工晶状体光学部, 先将下襻轻轻植入前房下方房角处, 检查认为下襻位置合适后, 用镊子掀起切口后唇, 并将上襻轻轻下压, 上襻即可送入上方房角内; (5) 10-0尼龙线缝合切口1~2针; (6) 虹膜周边切除方法: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后在2~10点钟方向避开固定的柱角处, 做虹膜周边切除术。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末次随访时15例患者的术后矫正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矫正视力:≥0.5者7例, 0.4者3例, 0.3者3例, 0.2者2例。

2.2 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 (1) 一过性高眼压共8例, 其中7例为粘弹剂吸除不彻底所致, 给予静脉滴注20%甘露醇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1例为术后虹膜周边切除孔被炎性渗出物堵塞伴瞳孔阻滞所致, 重新行虹膜周边切除后眼压下降。 (2) 术后早期前房出血2例, 给予止血治疗7 d后吸收。 (3) 人工晶状体夹持1例为瞳孔散大所致, 给予手术修复后恢复正常。 (4) 7眼有不同程度角膜内皮浑浊, 均在5 d~7 d内消退。晚期并发症:继发性青光眼1例, 是由于虹膜周边部早期被人工晶状体襻牵拉而没有及时处理, 久之, 虹膜根部与房角发生粘连, 导致房角关闭, 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恢复正常。

3 讨论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曾因术后并发症严重一度被淘汰[2]。在后囊膜破损较大时普遍选用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但该手术操作较复杂, 手术时间长, 需要特殊缝线, 术后易出现人工晶状体倾斜、缝线糜烂、玻璃体出血、眼内炎等并发症[3,4]。随着前房型人工晶状体不断改进, 尤其是新型弹性开放襻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 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该晶状体表面及襻表面光滑, 弹性好, 不易变形, 减少了摩擦房角和接触角膜内皮的机会。我们通过完成15例AC-IOL植入术总结出以下体会:

(1) 要严格掌握该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有以下情况不宜选择AC-IOL植入:a) 术前眼压高, 前房较浅者;b) 术前已有房角异常者;c) 虹膜有新生血管或前粘连者;d) 瞳孔强直散大大于6 mm者;e) 角膜内皮细胞低于1 000个/mm2。

(2) 术中注意事项:a) 对溢出的玻璃体要进行彻底的切除, 瞳孔区有玻璃体嵌顿容易造成人工晶状体夹持;b) 前房内要注入足量的粘弹剂, 以减少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眼内组织, 特别是虹膜和房角的损伤;c) 当发现有虹膜组织被人工晶状体牵拉或挤压时, 可用调节钩轻轻转动人工晶状体, 使组织松解;d) 人工晶状体植入过程中, 应避免襻未离开房角即转动人工晶状体;e) 即使隧道切口闭合良好, 仍应用缝线缝合切口, 一旦前房变浅极易造成人工晶状体夹持;f) 一定要做虹膜周边切除术, 避免后房压力增高, 前后房阻滞, 致眼压增高或前房人工晶状体前移而损伤角膜内皮;g) 做虹膜根切孔的位置应避开人工晶状体襻的附着点, 以防襻自根切孔移位。

(3) 术中并发症的处理: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瞳孔变形, 发生原因为前房内玻璃体处理不干净、牵拉瞳孔缘或人工晶状体襻牵拉周边部虹膜所致。为了避免瞳孔变形, 术前应缩瞳, 术中要充分切除前房内的玻璃体并用粘弹剂形成充足的通道, 有利于瞳孔恢复。

(4)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a) 瞳孔阻滞性继发性青光眼, 由于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光学面阻塞瞳孔, 造成房水无法通过瞳孔积聚于后房, 导致眼压升高。所以在做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 必须行周边虹膜切除, 如果术后虹膜周边切除孔堵塞, 可以用YAC激光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或重新行虹膜周边切除;b) 前房角损伤性继发性青光眼, 常由于襻过长, 对房角产生了较大压力, 或襻较硬、较粗直接损伤房角, 或植入人工晶状体不够细致, 人工晶状体襻牵拉虹膜面没有及时处理, 久之, 虹膜根部与房角或角膜组织发生粘连导致房角关闭。预防上应选择尺寸合适的人工晶状体, 术前充分缩瞳, 术中操作要轻巧;c) 葡萄膜炎-青光眼-前房积血综合征, 主要由于前房人工晶状体的襻较硬和粗糙, 光学面与襻之间扭曲变形造成。常需取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才能控制炎症, 同时应使用抗炎药物与降低眼压药物, 并加强对症治疗。本组15例患者, 无1例发生葡萄膜炎-青光眼-前房积血综合征。

总之, 我们认为只要严格掌握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并在手术中细致操作, 就可以充分利用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优点, 使其成为一种良好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替代手术。

参考文献

[1]谢立新, 苳晓光, 朱刚, 等.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晶体植入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8, 16 (10) :618-619.

[2]姚克.复杂病例白内障手术学[J].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56.

[3]Pearson PA, Owen DG, Maliszeweski, M, et al.Anterior chamber implantation aftervitreousloss[J].BrJOpthalmol, 1989, 73:596-599.

[4]关玲玲, 尹金福, 姚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性青光眼[J].中华眼科杂志, 1998, 16 (10) :618-619.

[5]庄静宜, 王守境, 叶桂荣.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体会[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9, 17 (10) :602-603.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篇2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5例高度近视眼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 男11例22眼, 女14例28眼;年龄20~44岁, 平均年龄 (30.2±2.1) 岁。术前, 屈光度球镜 (-15.5±2.5) , 平均柱镜 (-1.25±0.55) 。术前患者的裸眼视力范围在0.05~0.15之间;最佳矫正视力0.35~0.55, 平均前房深度 (3.12±0.11) mm, 患者的眼轴长度为 (2.81±1.8) mm。

1.2 治疗方法

手术前1h, 用0.5%复方托品酰胺滴于瞳中, 使瞳孔分散并扩大至8mm×8mm;行表面麻醉, 并在术前再一次确认角膜水平直径, 核对ICL的型号与度数无误。从上方或者下方角膜取一个侧切口, 将粘弹剂从侧切口注入, 之后用3.0mm取一个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 在前房内放入ICL, 铺平晶体后再用调位勾把四角调到虹膜后睫状沟内, 让ICL处在虹膜和晶状体间。最后, 用复方氧化钠将前房中的粘弹剂冲出, 使用卡巴胆碱进行缩瞳;将少量复方氧化钠注入到前房内, 以恢复前房。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组间比较用t检验, 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2.1 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对比

经过治疗, 患者的视力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 (P<0.05) , 但眼压与角膜内皮细胞未发生明显变化 (P>0.05) , 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

术后, 2眼瞳孔变大, 3眼眼压升高, 1周后自行缓解。均未发生青光眼、眼内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3 讨论

高度近视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 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对于高度近视, 可使用眼镜、手术等方式对视力进行矫正, 但框架眼镜球镜像差, 患者不易适应。屈光度手术是当前使用频率较高的手术, 主要有巩膜屈光手术、角膜屈光手术等[3]。但是, 对于屈光度数大、角膜薄者, 则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ICL则为高度近视眼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ICL植入术是目前治疗高度近视的最新、最安全手术之一, 在矫正近视、散光方面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且不需要去除或者破坏角膜组织, 术后不需缝合[4]。ICL植入术的适用范围较广, 其原料主要是由纯化胶原聚合制作而成, 生物相容性良好, 且在眼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小。经过严格的检查及充分准备后, 患者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ICL植入术治疗, 可取得良好效果。

在本文中, 我院对25例高度近视患者采用了ICL植入术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从表1中可看出, 25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治疗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但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数则未发生较严重的变化。这说明对高度近视患者行ICL植入术治疗, 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视力质量的改善, 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在过去, ICL植入术的安全性问题始终是临床眼科的关注重点, 担心手术会对患者的眼角膜内皮与眼压造成影响。从本文结果得知, 本组共5眼出现了轻微不良反应, 但均在短期内自行缓解, 未发生青光眼、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这说明ICL植入术的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本组未发现晶体浑浊, 但也可能与本次选取病例较少有关, 今后仍需更深一步的研究, 以得出更科学的结论[5]。

综上所述, 在高度近视患者中采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操作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 安全性好、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5例高度近视患者, 对其行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之前有了明显提升 (P<0.05) ;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于高度近视患者, 采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 安全性高、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度近视,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费孝庆, 廖荣丰.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及散光的长期观察[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9 (10) :1485-1488.

[2]刘静, 李海燕, 王萍, 等.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 2014, 43 (10) :1354-1356.

[3]吴红云, 俞方良.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3) :143-147.

[4]陈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4, 1 (5) :799-800.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篇3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1例60眼,年龄56 ~ 76岁,平均( 68. 40 ± 5. 22) 岁。试验组25例30眼,男12例15眼,女13例15眼,年龄56 ~ 76岁,平均( 68. 96 ± 5. 12) 岁,植入- 0. 22 μm球差QUATRIX非球面IOL。对照组26例30眼,其中男13例16眼, 女13例14眼,年龄58 ~ 76岁,平均( 67. 83 ± 5. 36) 岁,植入akreos AO零球差IOL。所有病例术前排除其他相关眼病及全身疾病,并散光度< 1. 0D、眼轴长度在正常范围内、无手术并发症,术后裸眼视力≥0. 8。2组间年龄、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及IOL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1。

1. 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行表面麻醉,经角膜缘3. 0 mm隧道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IOL植入术,由本中心技术娴熟高年资白内障专科医师完成。手术采用ALCON公司Infiniti视觉系统,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直径5. 5 mm,所有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无手术并发症。

1. 3人工晶状体的选择试验组为植入QUATRIX预装非球面IOL,- 0. 22 μm球差,一片式、26% 的亲水性丙烯酸酯材料,光学面直径6 mm,总长度11 mm, 四襻八点支撑,屈光指数为1. 465,A常数为119. 6。 对照组为植入akreos AO非球面IOL,零球差,一片式、 26% 亲水性丙烯酸酯材料,光学面直径6 mm,总长度10. 7 mm,四襻支撑,屈光指数为1. 458,A常数为118. 6。

1. 4检查方法

1. 4. 1常规检查: 行一般白内障术后常规检查,并于术后3月行裸眼视力检查并检影验光,记录BCVA。 散瞳后,裂隙灯下仔细观察有无前后囊膜浑浊,晶体有无偏位和倾斜。

1. 4. 2对比敏感度(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CSF) 检查: 采用美国VECTORVISION公司的CSV- 1000测试仪,测试距离2. 5 m,眩光光源照明度调至50 Lux,检测在暗室内进行,环境无其他照明。 予检测眼滴入0. 5 g /L的硫酸阿托品眼液,散大瞳孔至5 mm,分别检查记录3、6、12、18周/度( cycle / degree,c / d) 空间频率CSF及眩光对比敏感度( glare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GSF ) ,将线性值换算为Log值。

1. 4. 3波前像差的检查: 采用NIDEK OPD-Scan ( ARK-10000) 波前像差仪,散大瞳孔,测量分析5 mm直径波前像差值,重复测量3次,选取对焦理想,泪膜覆盖完整的最佳图像,提取球差,慧差及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 root mean square,RMS) 。所有检查由同一技师完成。

1. 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 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间术前一般资料,术后BCVA、 CSF及GSF的Log值,全眼球差、慧差及总高阶像差RSM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视力比较术后3月,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 BCVA) 为0. 94 ± 0. 17,对照组BCVA为0. 96 ± 0. 19, 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裂隙灯下,2组人工晶体无倾斜及偏位,前后囊膜无明显浑浊且未见囊膜收缩综合征。

2. 2 CSF及GSF比较5 mm瞳孔直径下,试验组在12、18周/ 度空间频率上,CSF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 0. 05) ,见表2。眩光环境下,2组间在各空间频率上CSF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见表3。

2. 3球差、慧差及总高阶像差比较术后3月,5 mm瞳孔直径下,试验组球差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 0. 01) ,慧差及总高阶像差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 > 0. 05) ,见表4。

注: 与对照组比较,*P < 0. 05

注: 与对照组比较,**P < 0. 01

3讨论

自1999年,Morchen等首次将波前像差技术应用于个体化屈光性角膜切削术以来,波前像差在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的研究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发现,即使没有眼部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CSF也有下降趋势。波前像差技术表明,这种CSF的下降与全眼球差的增加密切相关。人眼是复杂的、又是相对较好的生理-光学系统,它存在着各种像差,但又能通过自身的调节,将其影响降到最低。人眼角膜多数为正性球差,并在一生中基本保持不变,年轻时的晶状体为负球差,恰好代偿了角膜的正像差,使总像差处于较低水平,达到最佳视功能状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转向正球差,这种代偿角膜像差的作用逐渐减弱,导致了全眼球差增加,视功能下降[5]。

基于这一研究结论,第1枚为了中和角膜平均+ 0. 27 μm球差的- 0. 27 μm负性像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tecnic Z9000 ( phmacia) 问世。临床研究显示,它可以提供给眼球负性年轻状态的晶状体,抵消角膜正性球差,提高了对比敏感度,尤其在暗视眩光状态下, 给患者带来了更高的视觉质量[1-2]。之后,不同球差设计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相继问世,临床资料表明,非球面IOL较传统球面IOL显示了更好的临床效果[3-4]。 面对不同像差的非球面IOL,眼科医生面临着选择。 本研究旨在对新型QUATRIX非球面IOL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同期选择了相同材质、相同光学周边设计,同样四襻支撑的零球差非球面IOL进行对比研究, 以期对非选择性植入负球差或零球差IOL时所导致的视功能差异进行探讨。

本研究结果表明,QUATRIX非球面IOL,预装设计,避免了再污染,晶状体植入方便。亲水性材质,生物相容性佳,柔韧性好,舒展缓慢,对囊袋相对安全。 襻呈6度角倾斜,使IOL能较好地与后囊膜相贴合。4个襻、8个点的支撑,保持了较好的晶体居中性,并能适应囊袋大小的轻微变化。在对照组,我们同样观察到,akreos AO晶体的较好囊袋支撑性及良好晶体居中性。术后3月,2组均未见明显后囊膜浑浊(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 及囊袋收缩综合征。研究表明,亲水性丙烯酸酯材料的IOL,相对于疏水性丙烯酸酯材质,其亲水表面给细胞的增生和迁移提供了合适基质,使晶体上皮细胞更容易在其表面增生,增加了后发性白内障及囊膜收缩征的发生率。在本研究中,2组亲水性丙烯酸酯材料晶体在术后3月内,尚未见上述并发症。除了术中进行彻底的前后囊抛光、病例中无易患人群因素外,2组相同的360度直角方边光学设计及试验组6度角襻的设计,对防止PCO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6]。

非球面IOL在暗视、大瞳孔状态下,更好地显示了相对球面晶状体的优越性[7]。本研究中2组IOL光学直径均为6 mm,撕囊直径在5. 5 mm,为消除囊口对像差的影响,我们选取了5 mm分析直径下的对比敏感度和像差进行了研究,5 mm瞳孔直径也接近暗视状态下的自然瞳孔直径。结果表明,2组BCVA无显著差异,试验组CSF在12、18周/度空间频率上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GSF无差异。试验组球差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慧差及总高阶像差无统计学差异。

在人群中,平均角膜的球差为+ 0. 27 μm,但有个体差异。本结果中,试验组亦有术后全眼球差为负值, 伴CSF低下者,但组间比较,试验组在术后显示了更接近零球差的状态。并表现在12、18度/周空间频率上更高的CSF。CSF相对于视力而言,更能够准确、灵敏、全面地反映视功能状态,是视觉质量评价的有效指标[8]。2组间在GSF上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考虑与丙烯酸酯的材料特性相关。有研究表明,相对于其他材质,丙烯酸酯IOL具有相对较高的屈光指数、折射率,更易产生眩光及像差[9]。Altmann等[10]发现,人工晶体的偏位,倾斜,会引起离焦、慧差等像差的增加。 虽然在裂隙灯下,我们未观察到明显的人工晶状体偏心,但尚没有客观性的检测数据支持,并且即使晶状体居中,是否存在偏离视轴的原因,导致试验组未能体现更低的总高阶像差,尚需进一步探讨。

Johansson等[11]认为,akreos AO相比有像差IOL, 术后球差的残留,增加了景深,扩大了视觉清晰范围。 同时,由于零球差IOL本身无像差,从中央到周边的屈光度完全一致,它不会改变眼视轴方向的原有像差,在囊袋内即使偏心和移位也不会产生新的像差[13]。因此,虽然我们在术后早期观察到负球差QUATRIX IOL较高的CSF,但在远期,当囊膜及人工晶状体的状态发生轻微改变时,2组间的视觉状态是否会发生变化,仍需进一步探讨。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 (26只眼) 无晶体眼患者, 男17例, 女9例, 年龄19岁~65岁, 左眼16例, 右眼10例;创伤性白内障晶状体切除术后14例, 晶状体脱位摘除后4例, 白内障手术后囊破裂8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12个月。

1.2 手术方法

方法: (1) 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眼科常规检查, 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 术前常规局部消炎、冲洗泪道, 所有患者均排除手术禁忌证。 (2) 所有病例均术前常规散瞳, 采用球后浸润麻醉, 分别选择3点钟位和9点钟位在角膜缘后3 mm处做一三角形巩膜瓣, 充分烧灼止血。在上方10~2点钟位做一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 在角膜缘后1 mm处做一长约6 mm~7 mm的巩膜隧道切口, 于12点钟位穿刺进入前房, 将前房与后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并分离虹膜与后部粘连组织。 (3) 将带双针聚丙烯缝线的长弯针从9点钟方位三角形巩膜瓣下的巩膜床进针穿入到虹膜后方, 经睫状沟进入后房到达瞳孔区, 用镊子经上方角膜缘切口将针夹出角膜切口外, 再将夹出的长针从上方角膜切口进入后房直至睫状沟处, 从3点钟方位板层巩膜下穿出。将2针之间的缝线拉出角巩膜上方切口外剪断, 两端分别结扎于人工晶状体的2个襻上, 将人工晶状体送入后房。 (4) 固定好人工晶状体后无异常时进行切口缝合。分别拉紧人工晶状体两端缝线, 将人工晶状体位置调整好后, 打结固定缝线于深层巩膜中, 在巩膜瓣下安置线结, 分别缝合3, 9点钟位巩膜瓣各1针, 缝合结膜切口, 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1 mg, 术后给予常规用药。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矫正视力比较

术后视力为术后1个月复查时矫正视力, 均较术前提高, 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中前房少量出血2例, 1周内吸收;术后初期虹膜、睫状体出血2例, 均自行吸收;角膜轻度水肿3例, 均在术后1周内恢复。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经得到普及和推广, 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逐渐加大, 目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矫正无晶状体眼的屈光[1]。在临床上,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无晶状体眼最常用的术式之一[2]。常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用于晶状体后囊膜完整或后囊膜小部分缺失的无晶状体眼的治疗, 此技术在解剖上和光学上能够基本代替原来的晶状体;但对于眼球严重创伤后所引起的无晶状体眼常会出现玻璃体脱出, 或者手术中发生后囊破裂, 如果植入常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会因为没有有效支撑而掉入玻璃体内, 引起严重手术并发症。如果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出现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落及角膜失代偿的概率较大, 且治疗效果非常不理想, 可使患者视力永久丧失。对于这些复杂的病例, 一般改为后房型两点悬吊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2,3,4]。本文采用两点悬吊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植入术, 将人工晶状体固定在睫状沟处, 符合人体生理位置, 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易发生偏位或摆动, 并且眼内炎性反应较轻, 并发症少, 术后视力恢复较快, 使双眼单视和立体视觉建立良好, 对患者视功能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结果显示:术后视力0.4~0.5为15例, 0.6~0.8为5例, 相比术前视力0.4~0.5为10例, 0.6~0.8为3例有所提高。并发症发生情况是术中前房少量出血2例, 1周内吸收;术后初期虹膜、睫状体出血2例, 均自行吸收;角膜轻度水肿3例, 均在术后1周内恢复, 并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有关资料报道[3,5]采用多点或其他方法植入固定, 术中眼内易出血,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本文采取两点式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 缝针数减少, 创伤小, 能够将缝线更深入地固定于巩膜上, 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不易发生偏位, 并且手术时间缩短, 减少了虹膜或睫状体损伤, 术中出血减少, 眼内炎性反应较轻。术后给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进一步减轻眼内炎性反应, 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手术体会: (1) 术前常规全身体检不能忽视, 严重心肺疾患将使手术风险明显增加。 (2) 术前充分球后麻醉、散瞳、降眼压, 手术中控制好前房深度, 可有效避免玻璃体外溢,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 手术切口及缝线松紧直接影响术后视力, 切口大小适中, 隧道要长, 密闭性好, 尽量避免缝合角巩膜切口, 减少术后散光。

综上所述, 采取后房两点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对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后囊膜阙如或不完整无晶状体眼患者疗效安全可靠, 且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参考应用。但临床实际应用中, 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使患者视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以免手术方法选择不当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云杰, 王涛.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36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7 (14) :162.

[2]王勇, 叶应嘉, 鲍先议, 等.小切口经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J].眼科新进展, 2012, 32 (5) :454-457.

[3]陈则云, 刘业滋.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20例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 2010, 10 (11) :2195-2196.

[4]罗正才, 郭军, 李国梁, 等.睫状沟缝线固定悬吊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12, 33 (7) :87-88.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共218例, 其中男106例, 女112例, 老年性白内障213例, 先天性白内障2例, 外伤性白内障3例, 年龄区间7~82岁。术前常规检查视力、光感、光定位、色觉、裂隙灯显微镜、眼压、角膜曲率、眼球A/B超、血糖、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部X线、血尿常规、肝肾功等检查。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 血压控制在140/95mmHg以下, 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 其他一些慢性疾病也应控制在相对稳定水平状态。对眼周围存在感染病灶的病例, 控制感染后再进行手术。

1.2 方法

首先冲洗患者结膜囊, 滴入抗生素眼液3滴, 再用复方托吡酰胺充分散瞳, 常规消毒和铺无菌巾单, 采用球后阻滞麻醉+表面麻醉, 眼球压迫器加压软化眼球, 后再用开睑器开睑。做上直肌固定缝线, 在10:00~14:00位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 烧灼巩膜浅层血管止血。然后在离角巩膜后界1mm处反眉状板层切开巩膜, 深度为整个巩膜的1/2, 长5.5~6.5mm, 用月牙刀在巩膜层间作隧道样分离, 保证内口大于外口, 再向前进入角膜内约1.5mm, 然后用三角刀进入前房;并在前方内注入黏弹剂, 做开罐式截囊, 进行充分水分离, 转动晶状体核并使其上方赤道翘入前房, 旋转使其移入前房, 晶状体核上下均注入黏弹剂, 挤压滑出或圈套器圈出;如发现硬核过大, 则扩大切口, 娩出硬核。冲洗残留皮质, 前房及囊袋内注入黏弹剂, 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并调位, 用双管针吸出前房内黏弹剂。检查切口密闭性, 必要时予缝合1~2针。结膜下注射少量地塞米松, 包扎术眼。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218病例中, 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1者3例 (1.4%) , 0.1~0.4者18例 (8.3%) , 0.5~1.0者197例 (90.3%) 。

2.2 手术并发症

后囊破裂1例 (0.4%) 已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 虹膜根部断离3例 (1.4%) , 前房积血者5例 (2.3%) 。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特别是白内障显微手术技术、理论和人工晶体材料的不断更新。现在的白内障手术不仅仅单纯摘除混浊晶状体提高视力为目的, 而且被视为一种恢复良好视觉质量的屈光手术[1]。超声乳化术需昂贵的精密设备, 对晶体核的硬度也有所选择。且因其技术含量较高, 故对手术医师要求较高。因此一个超声乳化手术是否成功与设备、医师及患者自身前提三者有关, 缺一不可。所以在基层医院推行较难。而常规白内障手术不需要特殊设备, 相对操纵轻易。而这两种手术方式相比,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手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视力、患者满意度在远期均无显著差异[2,3,4,5]。对于手术成本来说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明显低于超声乳化摘除术, 因此更适合条件较差的农牧民地区。在对21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时, 我们总结出本手术方式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 首先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是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向前分离不要过深, 以免切口过早穿透, 造成术中虹膜脱出;因此隧道应在透明角膜内前进1.5mm, 切口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安全娩出晶状体核的大小及植入人工晶状体直径的大小。其次, 术中要始终保持深前房的前提下进行操作。最后, 若虹膜与晶体粘连应在粘弹剂的协助下仔细分离并找出原因作相应处理。整台手术中的重中之重毫无疑问是娩核, 操作不当容易损伤角膜内皮和后囊膜, 严重的可导致手术失败, 影响患者预后[6,7]。所以手术经验和技巧对术后视力提高、减少并发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地方条件所限, 我科人工晶体度数品种缺少, 本组手术中植入人工晶体的度数是18~22D。少数患者需术后矫正视力, 矫正度数是±100~250D, 术后也能得到理想的矫正视力。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 视力恢复快, 术后散光轻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白内障治疗方法, 加之器械简单, 携带方便, 技术易掌握, 很值得在医疗队扶贫行动中及农牧民地区基层医院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白内障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体会。方法 对218例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分析手术的适宜性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视力明显提高, 患眼视力0.1~0.4者15例 (6.9%) , 患眼视力0.5~1.0者203例 (93.1%) 手术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结论 白内障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

关键词:白内障,小切口,人工晶状体

参考文献

[1]李连伦.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心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8, 30 (4) :314-3l5.

[2]胡晓耘, 陶黎明.白内障小切口非超乳与趟乳摘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8, 30 (5) :395-397.

[3]何伟, 徐玲, 张欣.适合中同同情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门内障摘除术[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5, 23 (2) :121-123.

[4]霍昭.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 2009, 9 (9) :1806-1807.

[5]李淑珍.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与超声乳化效果比较[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4, 26 (6) :383-384.

[6]赵勇沽.小切口和超声乳化术在高龄老年性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对比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 2007, 7 (5) :369-37l.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10例 (540眼) , 男297例 (310眼) , 女213例 (230眼) , 年龄21岁~95岁。老年性白内障459例 (485眼) , 先天性白内障2例 (2眼) , 创伤性白内障30例 (30眼) , 并发性白内障19例 (23眼) 。510例 (540眼) 术前视力为光感~0.2。

1.2 手术方法

术前用抗生素滴眼液进行结膜囊冲洗。术前1 h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4次。常规消毒铺巾, 在局麻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后遮盖术眼。

2 护理配合

2.1 心理护理

白内障是复明手术, 白内障患者对重见光明期望迫切, 因此易产生焦虑、恐惧, 担心视力能否恢复, 经常处于紧张、情绪不稳定中。心理健康水平的降低, 影响机体内环境, 进而影响视力的恢复, 因此护理人员应热情做好健康教育, 多与患者交谈, 给患者解释和安慰, 稳定患者情绪;并告知目前该手术成功率非常高, 并向患者介绍主刀医生的技术及医德, 取得患者的信任, 坚定手术的信念。

2.2 术前眼部护理

术前3 d责任护士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滴眼方法及注意事项。嘱咐其注意卫生, 保持眼部清洁, 按时滴抗生素眼药水。术前1 d冲洗泪道, 术前30 m in开始常规静脉给予抗生素。进入手术间后, 用抗生素眼药水冲洗结膜囊。

2.3 术后护理

术后加强术眼部位包扎与防护, 嘱患者切勿用手搓揉术眼, 防止眼部受到外力碰撞而出现出血、伤口裂开等并发症。仔细观察眼部情况, 如有剧烈眼痛、头痛、恶心呕吐, 应警惕眼压升高或眼内感染。

2.4 饮食与休息

给予易消化、高蛋白半流质饮食。术后当日应卧床休息, 减少头部活动, 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用力大便致使伤口裂开, 前房出血, 影响手术疗效。

2.5 用药护理

术后第1天摘除术眼敷料, 常规滴抗生素及激素眼药水, 要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滴眼药水的方法。保证用药的无菌, 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3 结果

本组510例经过精心的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复明效果。术后第1天视力0.5以上者465眼, 术后第2天视力0.5以上者493眼。无1例出现护理差错和发生事故。

4 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安全、有效、经济、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预防和处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成功的关键[3,4]。因此, 必须做好术前心理护理、眼部护理, 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必须加强术后护理, 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良好的心理过程, 有利于机体调动自身的全部抗病防御系统功能, 稳定和改善内环境, 提高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5]。因此, 应针对白内障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有的放矢进行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对手术的顾虑,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 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 术中配合要点, 使其消除心理障碍, 积极配合手术。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效果与诊断的早晚有关, 诊断越早, 采取措施越及时效果越好[6], 由此可见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是抢救视力的关键。所以为了减少漏诊和误诊, 就需要护士认真学习, 掌握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基础知识, 术后应密切观察术眼情况, 如术眼剧烈疼痛、异物感或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出现, 可能有继发性青光眼或眼内炎所致, 应及时报告医生检查伤口, 看是否有感染、出血或眼压升高等并发症发生[7]。

总之, 白内障手术过程中患者的配合非常重要。加强术前心理护理、眼部护理及术后护理, 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将不良后果降到最低限度, 使患者视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李玉美.我国眼科50年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 2000, 36 (3) :165-170.

[2]张效房, 吕勇, 马静, 等.介绍一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0, 22 (5) :501-502.

[3]杨洪波, 杨向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体会[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8, 30 (11) :879-887.

[4]何守志.重视预防并发症, 提高白内障手术质量[J].中华眼科杂志, 2000, 36 (5) :325-326.

[5]马丽, 李明芸.浅谈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作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4, 26 (4) :275.

[6]石莹琳, 张亚平.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虹膜炎的治疗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0, 22 (5) :501-502.

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诊断标准[1]。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 :观察组30例 (3眼),男18例(23眼),女12例(14眼),年龄在45~72岁,平均年龄为(64.36±4.25)岁,视力均在0.3以下;对照组30例(44眼)男15例(27眼),女15例(17眼),年龄在39~68岁,平均年龄为(59.36±5.32)岁 ,视力均在0.3以下。

1.2 方 法

1.2.1观察组治疗措施采用PHACO联合IOL进行治疗。在角膜缘处切口,注入黏弹剂之后环形撕囊到囊袋口,水分离后,用四分法劈核,再用超声乳化仪乳化碎核,负压吸引,后囊抛光,在囊袋内植入IOL,缝合切口。

1.2.2对照组治疗措施采用ECCE联合IOL进行治疗。将穹窿部作为结膜瓣, 在角膜缘处切口, 注入黏弹剂后进行开罐式截囊,水分离之后,圈套出核,用双套管注吸皮质,后囊抛光,在囊袋内植入IOL,切口至水闭良好状态。

两组手术结束后, 都要在球结膜下注射2.5 mg地塞米松和20000 U庆大霉素。

1.3 统计方法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视力改善情况

观察组30例,37眼,视力>0.5有34眼,占91.9%;对照组30例,44眼,视力>0.5有30眼,占68.2%。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虹膜损伤2眼,后囊破裂1眼,角膜水肿3眼,囊膜浑浊4眼;对照组虹膜损伤4眼,后囊破裂3眼,角膜水肿6眼,囊膜浑浊7眼。具体如表1所示。

[n(%)]

3 讨论

糖尿病发生率逐渐升高,并发白内障也逐渐增加。目前,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 对糖尿病并发白内障进行IOL植入已经成为了白内障术后视力矫正的主要方法, 此方法对患者视力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在治疗中,要注意将患者血糖控制在8.7 mmol/L当患者血糖稳定时进行手术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PHACO在手术中,对角膜散光影响十分小,环形撕囊和进行囊袋操作,都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对虹膜、眼内其他组织的影响,抽吸皮质也相应的减少了炎症的发生。IOL植入技术降低了手术反应,帮助患者视力尽快恢复。手术过程中,患者瞳孔缩小,是因为前列腺素释放到房水引起的,因此在手术前要使用抗炎药,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避免发生术中瞳孔缩小的现象。在手术中,要注意保护角膜内皮,降低超声时间及能量,充分发挥黏弹剂的作用,保护角膜内皮,在减少视网膜热损伤的基础上减少手术时间。手术结束后,要将皮质、黏弹剂以及脱落的虹膜色素冲洗干净,从而降低术后反应。该组研究结果表明,PHACO联合IOL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ECCE联合IOL, 且PHACO联合IOL的术后并发症较少。

上一篇:ZigBee数据传输下一篇:沥青路面应力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