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习惯行为

2024-06-29

煤矿安全习惯行为(精选9篇)

煤矿安全习惯行为 篇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供电企业文化的重中之重。因为安全生产不仅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 还需要一个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这需要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实现安全管理与文化的有效融合, 使安全管理在文化中创新, 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1 多措并举, 充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1.1 张贴警示语

在企业里面张贴安全警示语。如“疏忽一时, 痛苦一世”“一人违章, 众人遭殃”“一人安全生产, 全家欢乐无限”“祈求别人关爱, 不如自我保护”“用鲜血换来的教训, 不要再用生命检验”等朗朗上口的安全生产警句。这种触手可及的安全文化, 会引导职工时时想安全, 事事想安全。时间长了, 安全意识便会如春风化雨般潜入职工心里。

1.2 组织开展好安全文化活动

职工的技术素质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保证, 要想提高职工技术素质, 唯有学习, 而单调枯燥地学习书本, 会使职工感到厌倦无味。这就需要多措并举来开展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的安全文化活动。通过激烈竞争的赛场、声情并茂的演出、富有趣味的活动, 在欢声笑语中将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到每位职工的心中, 从而激发广大职工对安全的关注。

1.3 关爱职工, 对不良情绪及时疏导

要想搞好电力安全生产, 还要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这是一项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因为职工在实际生活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产生情绪上的不愉快。如果带着情绪去工作, 势必会影响到工作质量和安全。因此, 领导平时要多关爱职工, 急职工所急, 想职工所想, 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消除其后顾之忧。

2 有的放矢, 广泛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2.1 把主题教育渗透于“干部全过程管理”活动之中

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消除干部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作风浮漂和应付对付现象, 要求干部深入到安全生产全过程中去发现隐患、解决问题。把“安全是最大的政治, 安全是最大的责任”“不能管好安全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真爱职工就要严管两纪”等安全理念的教育融入其中, 尤其是把考核干部能否做到全过程深入、能否在深入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作为检验干部是否真正确立了安全理念、是否把安全理念自觉运用到了日常的管理行为之中的重要标尺, 以此来促使干部在安全管理上真抓实干。

2.2 把主题教育渗透于“安全互控监督”活动之中

在以党员为主的骨干力量中广泛开展“安全互控监督”活动, 要求这些骨干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做到自身遵章守纪的同时, 还要及时发现和制止他人的违章违纪行为, 从而最大限度地加大现场作业的安全互控力度, 消除安全隐患。为了激励这些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安全互控作用, 应教育引导安全监督员牢固树立“关注安全就是关爱生命”“不反违章就是最大的违章”等安全理念, 并自觉用这些安全理念规范自己的作业行为和互控行为, 变“要我互控”为“我要互控”。

2.3 把主题教育渗透于安全“双想”活动之中

“双想”活动, 就是要求职工在作业前都要“回想”过去在类似作业中曾发生过什么问题, 有什么教训, 并“预想”现在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存在什么隐患, 从而唤起职工一丝不苟按章作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为了使“双想”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 可以以“双想”活动为载体进行“安全源于如坐针毡、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和使命感, 听就听清, 走就走到, 说就说全, 干就干实”的安全理念教育, 一方面引导职工加深对进行“双想”重要意义的理解, 一方面通过“双想”活动使安全理念体现和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3 注重实效, 进一步深化安全文化建设

3.1 深化安全文化建设, 必须要全员参与, 形成声势

安全生产是一项全员、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留下死角就等于在安全上埋下了隐患。所以, 要使安全文化建设收到预期效果, 就必须要广泛发动, 全员参与, 形成声势。只有全员参与, 才能壮大声势, 反过来, 形成一定声势, 也有助于引导职工广泛参与。

3.2 深化安全文化建设, 必须要与管理实践有机结合

选好载体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基础。搞好安全文化建设就要以安全管理活动为载体, 把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到安全管理实践之中。只有这样, 主题教育才有依托, 才能实现理念向行为的转化, 否则主题教育就失去了基础而成为“空中楼阁”, 导致教育效果的事倍功半。

3.3 深化安全文化建设, 必须要重在行为养成

让安全理念成为行为习惯, 要坚持理念教育与行为养成并举。理念教育是行为养成的前提, 让人接受一种理念不易, 但使之转化为行为习惯更难。所以,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就要把着力点放在行为养成上, 采取引导、激励等多种手段增强职工践行安全理念、用安全理念规范日常安全行为的自觉性。

煤矿安全习惯行为 篇2

在这些职工看来,不违章干不出活儿,省两道程序出不了事。久而久之,干惯了,习惯了,但笔者认为这一习惯危害很大,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的安全生产。

任何事物的发生总是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作业中一两次违章,也许不会出事。但是,如果任由这种违章行为一直发展下去,就会从作业简单方便的“量变”转化为发生事故的“质变”。

试想,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制订、修订的安全规章制度,几乎全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等出了事故再来反思坏习惯如何不好,其实已经为时已晚。

所以在一件事情开始的时候,就要养成安全生产的好习惯。首先,在思想上务必要有“违章就是危险”的初步概念。或许,个人违章暂时不会危及到自身的安全,也暂时没有造成其他影响。但是,假如因为个人的违章而危及到集体利益,危及到职工群众的人身安全和集体财产安全,“违章就是杀人”、“违章就是犯罪”这样的意识才能真正的灌输进作业人员的脑海。同样,假如自己所从事是与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工作,就更应该时时树立“违章就是自杀”的理念,处处提高警惕。

其次,要认识到简化作业程序就是增加安全风险和隐患。任何一个部门针对安全生产制订的标准化作业程序,都是在经历了认真推敲和实践论证后确立起来的,有其内在的严谨性、必要性和关联性,千万不能认为可有可无。任何一个环节的细小疏漏会为整个作业安全埋下隐患,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事故。这样的事例在安全部门屡见不鲜、举不胜举。

再次,要真正消除“怕麻烦”的思想,时刻坚持从小事做起,从小事抓起,时刻用“安全”二字去检验和衡量个人的作业行为,真正做到让每一次的作业都安全。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铁路安全大如天,我们既然在运输安全中担当着不可替代的重任,任何事关安全的事情即使再小也要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地做下去,真正把“安全是铁路的饭碗工程”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坚持养成安全生产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安全生产必能长治久安。

a6ylc48.com ylcvip45.com ylcvip51.com a5ylc3.com ylcwhy67.com

a5ylc47.com ylcvip38.com ylcwhy26.com a6ylc1.com a9ylc94.com

a3ylc42.com a4ylc8.com ylcvip26.com a1ylc28.com ylcvip84.com

a5ylc41.com ylcwhy8.com a4ylc25.com ylcwhy12.com a4ylc83.com

安全行为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吗 篇3

习惯是没有任何先前或并发思维过程的自发发生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外界刺激或事件几乎是本能地发生。对许多人来说,这就是行为安全(BBS)方法的最终目的。

相反,在你的安全行为之前、期间和之后与你自己对话是最有利的。这不是盲目的习惯性的行为,而是一种称之为“意识连贯”(mindful fluency)的认知状态。

什么是意识连贯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行动时,我们以不同的方式与自己对话。在开始工作之前,我们可能给自己一个心理上的提醒,提醒自己需要一定的安全行为。然后我们在工作时可能心理上检讨自己的行动。之后,我们可能回头看,评估自己的行动。

行为之后的心理脚本应该包括对刚刚采取了安全行为的认可,特别是这个行为不方便、不舒服或低效时。如果一些行为本来可以更安全,心理脚本应该包括改进的建议。

有意识行为的益处

积极关心他人的安全和健康时,你对自己的这些行动在心理上给予认可,并记住自己做的好事。跟外在强化一样,自我强化能增加它随后行为的频率。

研究表明,奖励自己的人更容易保持自我负责和绩效改善。尤其当你积极的自我对话是与实际的外在奖励有关时,这极有可能发生,比如一次锻炼的机会,吃最喜爱的食物,花钱,看电视或参加一个有趣的活动等。当享受自我奖励时,有利于你记住为什么值得此奖励。

也许有意识行为最明显的益处是防止自动模式。你每天有多少次让自己处于类似“自动驾驶”的状态?显然,这种无意识、习惯性的行为可能导致严重的无意错误或伤害。我们应该总是就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对话,通过避免自动模式,防止因“只是没有想到”导致错误和伤害的发生。

另一个益处是有意识行为使你能够分辨。当我们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操作时很容易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但当一个叉车在拐角处加速时会发生什么?我们需要迅速分辨正常程序和突然不同的工作内容。盲目地跟从同样的工作程序使你不能做出这种迅速的辨别。

无意识行为也能让我们无视工作环境中的逐渐变化。设备泄漏或环境垃圾随着时间的积累可以造成严重的危害。但作为习惯性动物,我们可能认识不到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或修复环境。当我们对日常活动越来越有意识,才能发现这些渐进的变化。

对我们所做的事是有意识的行为,就便于泛化,从一种模式下的行为转移到另一种(刺激泛化),或行为之间的转换(响应泛化)。通过刺激泛化,我们认识到一种特定行为对另一种情况有用。这与刺激辨别相反,当我们认识到某种情况下的变化需要一个不同的响应。正如习惯能防止刺激泛化,习惯也能阻止刺激泛化。

一种行为影响另一种相同情况下的相同行为的性能时,响应泛化就发生了。比如,当你有意识地系上汽车安全带,你可能提醒自己执行一些其他安全驾驶的行为(比如使用信号灯,在十字路口完全停止并遵守车速限制)。

自我对话能支持安全领导力

假设你的自我对话有时是这样的:“我这样做不是别人要求我这样,而是因为这是正确的做法,我需要为其他人树立一个安全的榜样。”这样的心理脚本既能建立责任感又能建立领导力。处于这个意识级别的人对于遵从安全操作程序有责任感,并可能积极地关心他人的安全。

让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称他们在车上不假思索地自动系上安全带。这样无意识的行为是值得称道的,但不是最佳的。当你没有自我对话就习惯性地系上安全带,你失去了一个奖励自己的机会。另外,你可能发现不了你车上的乘客没有使用安全带。

另一方面,你自己使用安全带的意识,加上补充性自我对话,能增加注意到别人是否也系好安全带的可能性。而且如果你的心理脚本支持“负责任的安全领导”的自我概念,你可能将积极地关心没系安全带的乘客。你会友好地让他系上安全带,而不是用控制性的语言令他系上。为什么?因为你希望这个人也会有让其他车辆的乘客系安全带(刺激泛化)或其他安全相关行为的表现(响应泛化)的心理脚本。

煤矿安全习惯行为 篇4

让安全理念成为行为习惯实践活动总结2010-06-27 23:08:2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让安全理念成为行为习惯实践活动总结让安全理念成为行为习惯实践活动总结(2)

按照我们**机务段构建“学习型火车头文化”规划的要求,今年,我们把“安全文化建设”做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的内容。为此,我们在广泛征集,反复研讨的基础上,确立了“安全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最大的福利、最大的效益”、“不能管好安全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能保证安全的职工是不合格的职工”、“关注安全就是关爱生命”、安全源于如坐针毡、如临深渊、如屡薄冰的危机感和责

任感“等十大安全理念。为了使干部职工牢固的确立十大安全理念并使之转化为安全行为,我们在全员中广泛开展了“让安全理念成为行为习惯”主题教育。且把“主题教育”活动寓于安全生产实践之中,尤其是渗透到正在开展的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动之中,并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对象,把不同的安全理念有的放矢地融于其中,用安全理念推动管理活动的深化,用管理活动促进安全理念的渗透,使之相辅相成,收到了较好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把“主题教育”渗透于“干部全过程深入”的管理活动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消除干部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作风浮漂和应付对付现象,我们要求干部深入到安全生产全过程中去发现隐患、解决问题。所谓“全过程”就是要求干部跟车添乘必须坚持与机车乘务员同出勤同退勤,到其它班组跟班劳动也必须从点名到收工,中途不得“溜号”。每月不少于2次。我们结合这项活动的特

点,把“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大的责任”、“不能管好安全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真爱职工就要严管两纪”等安全理念的教育融入其中,尤其是把考核干部能否做到全过程深入、能否在深入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隐患和问题做为检验干部是否真正确立了安全理念、是否把安全理念自觉运用到了日常的管理行为之中的重要标志。为此,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全过程深入的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干部每月对全过程深入的时间地点以及发现解决问题等情况逐项写实,组织人事部门据此实地调查验证。在此基础上,定期对干部全过程深入情况尤其是发现问题和处理结果予以公示并在干部职工大会上讲评,接受群众的监督,以此来促使干部在安全管理上真抓实干。

二是把“主题教育”渗透于“安全互控监督”管理活动之中。近几年,我们在以党员为主的骨干力量中广泛开展了“安全互控监督”活动,要求这些骨干人

员在安全生产中做到自身遵章守纪的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和制止他人的违章违纪现象,从而最大限度地加大现场作业的安全互控力度,消除安全隐患。为了激励这些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安全互控作用,我们教育引导安全监督员牢固树立“依靠群众,以严治路”、“关注安全就是关爱生命”、“不反违章就是最大的违章”等安全理念,并自觉用这些安全理念规范自己的作业行为和互控行为,变“要我互控”为“我要互控”。为此,各党总支支部都建立了“亮出党员牌子,接受群众监督”的竞赛台,每个党员及时把自己在安全作业和互控监督等方面的具体承诺向群众明示,并设置“群众意见箱”,欢迎职工群众对党员的践诺“轨迹”进行监督。各总支支部结合党员“践诺”情况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每月对党员在安全生产尤其是在“互控监督”中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一次总结讲评,并作为党员日常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党员“创岗建区”竞赛台上予以公示,从而激发党员实

安全责任的积极性和自觉参与安全互控的主动性。

三是把“主题教育”渗透于“个人安全目标控制”活动之中。为增强职工在作业中的自控意识和能力,减少“两违”现象的发生。自去年以来,我们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了“个人安全目标控制”活动。就是每个职工在认真反思上违章违纪件数和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出本的“两违”控制件数和措施,上墙公示,每季对标,年终评比,奖优罚劣。我们将确立并践行“不能保证安全的职工就是不合格的职工”、“真爱自己就要严守两纪”、“不放纵一时,不疏忽一次”的安全理念做为这项活动的一个深化点,在全段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了“让安全理念成为行为习惯”的大讨论活动,引导干部职工结合安全生产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自己教育自己,从而加深对确立这些安全理念重要性的认识。为使大讨论扎实有效,我们采取“先班组、后车间、再段上”自下而上的

方法,在班组人人开口普遍讲的基础上,车间和段上再组织职工开展典型演讲,进一步深化教育效果。通过大讨论,既使职工的安全理念得以进一步确立,也有效促进了“个人安全目标控制”活动的健康开展。

煤矿安全习惯行为 篇5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行为安全理论,现状,概念,意义,应用

0 引言

煤矿是中国的基础能源, 煤矿安全管理在国计民生的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 然而近年来, 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增加, 对煤矿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煤矿作业中, 职工个体之间差异性较为明显, 行为主体往往会在面临安全事故时产生不同的行为选择。要对煤矿职工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和规范, 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迫在眉睫[1]。

1 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中国是将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重要煤矿产出国家, 煤炭在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及生产比重中占据着较大比例。近年来, 中国在能源供应体系的建立健全方面投入了很大力度, 同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基本方略, 旨在有效缓解能源紧缺问题。煤炭工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要切实保证国民经济稳定长远发展、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就应积极发展煤炭行业。

作为一项基础产业, 煤炭工业开采资源的环境相当恶劣, 相关设施设备工作场所比较艰苦, 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存在较大风险, 因此, 安全生产任重而道远。现阶段, 由各种人为原因引起的煤矿安全事故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虽然中国煤炭产量在世界煤炭产量中占据着很大比例, 然而相比于其它煤炭出产国家, 中国相应的事故死亡人数也相当多。近年来, 中国在煤炭生产方面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 监督和管理力度不断加强, 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缓解, 然而相比于发达国家, 中国煤炭安全问题依旧比较突出, 由瓦斯爆炸、透水事故、火灾事故及炸药燃烧事造成的死亡人数不断增加, 不仅对中国煤炭行业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还对国家良好形象的树立造成了阻碍, 不利于和谐、文明社会的构建[2]。

2 行为安全理论的概念

行为安全理论以行为分析理论为基础, 是将各种学科进行综合而形成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 它主要通过各种监测、观察等有效手段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 通过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使人们树立并增强安全意识, 形成优良的安全习惯, 为煤矿生产工作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氛围, 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相互协作, 切实促进安全水平提升。一般情况下, 由于人的行为具有可测量性及可观察性的特征, 因此, 通过特定措施可对人的行为进行综合有效的管理。行为安全理论以使人形成安全的思维模式、行为和习惯为主要目的, 能减少或从根本上杜绝不安全行为的重复发生, 能在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及后果之间建立紧密联系, 即ABC行为。具体而言, 行为安全是按照图1的步骤实施的。

3 行为安全管理的意义

3.1 行为安全管理是一种管理方式

行为安全理论的管理方法具有合理有序及科学规律的特征, 能对预期行为进行有效引导、规范及固化, 可有效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工作人员正确安全行为习惯的形成。它能及时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 还能加强对整体组织的管理和控制, 从而有效促进平均安全水平提高。因此, 就安全层面来说, 要减少或杜绝冒险行为产生, 就要对行为安全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以全面掌握并运用其实施手段[3]。

3.2 行为安全管理更加注重员工的积极参与

通过增强职工的责任感, 可以对安全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对于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积极意义。行为同管理要求及发展目标产生矛盾和冲突时, 行为安全管理的应用能及时防范及制止不安全行为。此外, 由于安全意识缺乏和侥幸心理存在, 煤矿职工往往在操作规程方面不严谨、不严格、不规范, 极易给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巨大隐患。一旦恐惧感缺乏, 就很难对不安全行为进行预测和监控。行为安全理论的应用能对职工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 进而促进行为安全性的提升。

4 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

4.1 前期准备阶段

建立分工明确、合理的行为安全管理小组, 由矿长对小组进行统一领导, 由队长和站长开展安全主管工作, 由组长和职工进行行为安全管理工作。行为安全管理小组可通过制定、维护及管理行为安全管理程序来有效监督行为安全的具体实施状况, 系统分析整理相关数据及信息, 向有关部门提交统计报告。在日常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 要通过培训和教育加强行为安全管理小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使其更加了解并全面掌握安全管理工作基本流程, 以更加及时、高效地处理安全问题并进行科学客观评估, 不断改进安全行为, 营造优良安全行为环境, 通过安全价值的树立有效约束安全行为, 促进煤矿职工自豪感的形成和安全观的增强, 以有效加强行为管理。

4.2 安全观察阶段

a) 要明确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 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就要科学合理地制定行为安全观察表, 通过对具有较高可度量性、可控性及可观察性的工作环境、设施设备及职工心理素质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 为观察流程说明书的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b) 要积极贯彻落实相关传达工作。开展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班长及组长要积极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会议, 向基层职工传达行为安全管理细则, 不断加深职工对有关实施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因此, 对于行为观察员而言, 要积极进行职业培训, 对一线职工的安全行为有着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c) 要及时有序地整理、分析及保存有关观察资料和数据, 可通过电子化管理方式对观察表进行储存。

4.3 建立保障机制

由于煤矿行为安全管理的管理过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征, 因此, 系统化管理必然必不可少, 行为安全管理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有着重要意义。要有效调动煤矿职工的工作热情, 促进其主动性及安全性的发挥, 使其对自身行为进行有力约束, 就要不断完善并贯彻落实行为安全管理和监督制度, 减少甚至杜绝不安全及违章行为的发生。此外, 还要积极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通过运用激励机制有效激励员工, 及时改造及控制职工行为。

5 结语

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能帮助煤矿职工对自身行为进行科学的度量、分辨及改进, 其可在管理过程中有机地融入于现有的计划、程序及结构, 因此, 可行性及科学合理性相对较强。行为安全管理要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必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且需要管理者投入很大的力度。由于精力及时间限制, 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元吉.基于管理行为控制的煤矿全面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 2011.

[2]魏乾柱.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J].企业技术开发 (下半月) , 2015 (1) :148.

煤矿安全习惯行为 篇6

关键词:行为安全,煤矿,行为管理

0 引言

煤矿从业人员是煤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 由于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违章行为, 使得人为因素诱发的煤矿事故, 占到了总体事故发生率的98% 左右[1]。由此可见, 对矿工行为进行管理, 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笔者从行为管理角度出发, 首先分析了煤矿行为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又详细探讨了安全行为管理在煤矿企业行为管理当中的应用。

1 当前我国煤矿行为管理的现状

1.1 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管理

当前一些煤矿企业, 往往以安全检查结果, 来代替矿工的全部工作状况, 这种管理模式, 由于缺乏对矿工工作过程的监管, 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使得许多矿工在无法完成工作量的时候, 出现违章、违规行为, 这为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埋下了隐患。

1.2 重视检查、缺乏参与

煤矿安全管理, 大多以领导随机检查为主, 大多数矿工并没有参与到管理工作中, 而且往往是管理人员制定相关安全计划, 矿工只是被动的执行任务, 这种管理模式, 不利于激发矿工遵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1.3 重惩罚、鼓励少

当前, 矿工改善自身的行为安全, 大多是出自自身的利益, 加上安全检查者, 往往充当着警察的角色, 使得检查过程中, 容易和矿工发生冲突, 这种模式不利于加强矿工对自身安全行为的重视。

2 行为安全管理的原理以及其工作机制

行为安全管理是建立在对人为因素可靠性分析基础上的一种安全管理方式, 是一种遵循客观规律, 能够引导人进行某些行为并将之固定下来的管理办法。通常情况下, 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主要是矿工丧失了必要的恐惧感。而利用行为安全管理, 能够纠正从业人员的错误行为, 提高人的安全意识, 有效地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行为安全管理不仅观察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更注重矿工安全行为的保持。当矿工改变了自身不安全行为后, 就会养成一种安全行为习惯, 这也有利于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益。行为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第一、制定行为规范。制定行为规范是确定行为观察的基础。相关人员通过分析煤矿企业不安全行为出现的事故问题, 以此来编制行为安全观察表;第二、具体观察。当行为观察员在观察环节中, 发现不安全行为时, 要根据观察结果向矿工提供一定信息反馈;第三、实施干预。行为安全管理小组要注重探索和实施干预策略, 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第四、业绩评价。行为安全小组将观察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 以此来进行业绩评价。

3 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当中的具体实施

3.1 行为安全管理前期准备阶段

(1) 建立行为安全管理小组。煤矿企业要成立由矿长、主管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生产组长、一线工人等人员组成的行为安全管理小组, 来负责监督和管理煤矿企业各部门行为安全管理的执行状况; (2) 领导小组接受行为安全管理培训。对煤矿领导小组培训, 主要包括如何实施观察、如何评估以及解决, 行为安全管理实施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3)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评估。通过对煤矿企业的安全数据、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分析, 对影响安全的行为进行评估, 有利于企业明确高风险工作的区域环境和行为, 有利于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2]。

3.2 具体观察阶段

(1) 编制行为安全观察表。行为安全观察小组成员要根据煤矿企业的生产状况, 依据煤矿生产需要注意的规章制度、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几率、事故调查报告, 来确定关键行为。比如, 矿工的身体机能是否正常、防护装备是否应用、工具和使用设备是否正确应用, 操作是否符合工作流程。在描述关键行为的时候, 要做到真实、可靠、可控制、可观察, 并以此来设计安全观察表。安全观察表要容易携带、书写清晰、且能适用于实际生产活动; (2) 下达安全指令。行为安全观察小组要注重对安全行为的实施情况进行审核, 同时注重将审核后的观察表下达给煤矿企业的各段队; (3) 培训观察员。观察员的培训包括, 准确明白矿工关键行为, 以及确认哪些行为是安全的, 掌握不安全行为的正确干预方法;掌握安全行为观察、记录的方法; (4) 数据记录。观察员要注重将关键行为安全的次数、不安全行为的次数, 所形成的数据要整理到工作本上。

3.3 行为安全管理的干预和反馈

(1) 行为观察。行为观察员在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行为观察过程中, 发现有威胁生命安全的行为和环境时, 要立即制止, 并对其进行纠正和指导; (2) 分析观察数据并总结。行为安全管理小组, 利用先进软件定期对矿工的安全行为进行观察, 其中包括对所有矿工的安全行为进行数据统计, 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这有利于为行为安全管理改进提供必要的依据; (3) 公布观察结果。领导小组定期将观察数据、统计结果进行公布, 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 并注重改正自身的不安全行为; (4) 注重奖励。在预定的安全行为得到改进的时候, 煤矿企业要注重对参与到安全工作当中的观察员、安全操作的矿工, 给予一定的精神嘉奖和物质奖励; (5) 适当调整矿工的关键行为。领导小组要注重对安全观察表中的矿工关键行为进行调整, 例如, 将新的频繁发生的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行为, 及时纳入到安全观察表中。

4 结束语

近些年来, 为了改善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 国家加大了煤矿企业的法制建设, 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据相关调查显示, 2014 年我国煤矿事故共有1358 起, 死亡人数是2237 人, 和2013 年比, 分别下降了12.8% 和8.9%。然而,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情况依然不容乐观。煤矿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行业, 将行为安全管理纳入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 对煤矿企业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有利于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乃文, 季大奖.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 21 (12) :115-121.

煤矿安全习惯行为 篇7

关键词:行为安全理论,煤矿安全管理,行为管理

煤矿作为国家基础能源单位, 其安全问题直接关乎国计民生。近些年来, 煤矿事故时有发生, 已经严重地妨碍了煤矿产业稳定而持续地发展。煤矿出现安全事故, 主要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源于煤矿职工作业的过程中, 由于不安全行为导致各种煤矿事故发生。在煤矿作业的环境当中, 众多个体都存在着差异性, 出于安全意识考虑, 安全行为就要在个体自主意识的主导下来做出选择, 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行为主体能够对于自己的行为以有效控制。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以制度引导煤矿职工的行为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行为安全理论

行为安全是建立在行为分析理论基础上的, 以行为科学为基础, 与心理学和安全管理科学相互融通, 形成的一门新的安全管理方法。行为安全理论主要探讨的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即在工作场所现场观察和观测, 并做出统计学分析。对于不安全行为的纠正所运用的为循环形式, 即不断地观察, 反地纠正, 以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 并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从而促进了安全水平的提高, 并形成安全氛围。

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获得, 具有可测量性, 因此人的行为是可以管理的。行为安全的目的, 是不再使“不安全”行为发生, 其可以对于人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等等都进行改变。从原理的角度而言, 行为安全模式是基于“前因-行为-后果”而建立起来的。

2 行为安全管理的意义

2.1 行为安全管理是一种管理方式

行为安全理论作为一种管理方法, 其是采用科学规律的、合理有序的方法, 引导出预期行为, 并将其固化。其目标在于提高安全, 并形成行为习惯, 其不仅能够对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予以更正, 而且还提高了整体组织的平均安全水平。从安全的角度而言, 行为安全理论的具体实施更能够降低冒险行为的发生率。

2.2 行为安全管理更为注重员工的积极参与

行为安全理论更为注重企业职工的积极参与。与安全有关的行为, 可以促进职工的责任感来完成, 以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具体操作上, 当制定的行为不符合管理要求, 甚至与发展目标大相径庭的时候, 实施行为安全管理, 以有效地控制好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另外, 煤矿职工很容易在心理上存在自我满足感, 特别是在矿工安全上没有受到伤害, 矿工就很容易对于其他的操作存有侥幸心理, 结果导致没有遵守操作规程的事件屡见不鲜。在煤矿工作中, 如果对于任何操作都没有产生恐惧感, 就很容易引发不安全事故。做好煤矿的安全工作, 消除恐惧感, 就会导致各种不安全行为发生。运用行为安全理论, 可以对于职工主动地引导所需要的行为, 就可以提高行为安全性。

2.3 行为安全理论关注不安全行为的同时, 还重视安全行为的持续性

行为安全理论主要倾向于工作中可以观察到的动作。对于煤矿安全管理而言, 所被关心的行为要从这些可以观察到的动作开始, 包括职工做完成工作和各种行为方式, 特别是日常工作中的习惯方式等等, 行为安全管理所涉及的不仅是不安全行为, 还包括安全行为的持续性, 这些都可以从职工的行为方式中体现出来。一旦煤矿职工的个人行为发生改变, 其安全价值观以及安全行为态度也会相应地有所改变。另外, 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力, 并形成一定的行为环境。以班组为例, 当整个班组形成了特有的安全行为环境的时候, 就会在班组的安全共享行为模式下, 养成安全行为习惯, 从而提高了班组职工的凝聚力, 进而促进了煤矿整体安全绩效。

3 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中的应用

3.1 行为安全管理的前期准备阶段

建立行为安全管理小组, 主要成员由矿长领导, 副矿长、安监站站长以及段队长主管安全工作, 行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一线生产班组长以及岗位职工构成。行为安全管理小组主要负责行为安全管理程序制定、管理和维护工作, 对于行为安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并对于有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后, 做好统计报告。

行为安全管理小组要接受系列培训, 对于解决安全行为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评估、评价和讨论的方法进行培训。通过安全行为的评估, 可以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以更为全面的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安全行为改进目标。一旦这一目标实现, 就会建立起良好的安全行为环境, 并以安全价值准对于安全行为予以约束, 增强了煤矿职工安全观和自豪感, 对于行为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2 行为安全管理的安全观察阶段

为了将煤矿职工的安全行为确定下来, 以降低不安全行为的频率, 需要将行为安全观察表制定出来。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煤矿工作环境、职工的反应、所在位置、防护装备以及设备使用等等, 其描述要符合实际, 具有可观察性、可控性、可度良性并符合特定的要求和观察实际, 在此基础上设计观察流程说明书。

落实安全行为的传达工作。煤矿的班组长每个星期都要安排一次学习交流会议, 以将具体行为安全管理细则传达到位, 并提出具体实施方法。那么行为观察员就要接受培训, 以利于充分了解一线职工的行为。对于安全行为观察所获得的资料, 要进行整理, 并将观察数据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同时保存好原始资料。行为安全管理小组对于已经整理好的观察表要实施电子化管理, 将表格都储存在数据库中。

3.3 建立煤矿行为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煤矿行为安全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管理过程, 需要实施系统化管理, 并将其深入到煤矿企业的各个工作环节当中, 建立起行为安全管理保障机制。为了能够充分地发挥煤矿职工的积极主动性, 并自主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就要建立健全行为安全管理制度, 并落实到位。在行为安全管理中, 要制定目标管理制度、安全评估制度以及培训考核制度和安全统计制度, 为了制止不安全行为, 避免违章行为发生, 还要制定行为监督制度。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 还要建立起考核体系, 以将激励机制纳入其中, 采用正强化的方法对于职工的行为予以控制和改造, 以实现职工行为的转变。

结论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 行为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程序, 其不仅能够对于职工的行为进行分辨、度量, 而且还能够完善职工的工作行为。制定行为安全管理企业, 可以促进该项管理的可行性。通过有效地控制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 创造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 还需要长期执行, 以获得良好的安全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任玉辉, 秦跃平.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 2012 (11) .

[2]李乃文, 季大奖.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 21 (12) .

[3]陈红, 等.基于行为安全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8 (05) .

[4]王文才, 等.安全行为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安全, 2011, 42 (09) .

煤矿安全习惯行为 篇8

关键词:行为安全管理,煤矿行为管理,节能管理,实施流程

就目前来说, 我国的煤矿事业发生的安全事故日益增多, 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 将煤矿作业中保障其有效安全性是目前面临的一个研究难题, 经过多方面的研究资料显示, 发生煤矿事故的原因离不开机器与人以及外界的环境因素的影响, 煤矿安全系统是环环相扣的, 离不开人的安全行为、设备的安全行为、外界环境的安全因素以及管理水平的安全行为。不仅降低了发生意外的次数, 更提高了不安全行为在人们心中的高度重视。

1 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安全建设煤矿作业时, 企业在安全管理行为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在行为管理中出现了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或者只重视检查不重视参与, 其次就是只重视惩罚措施不注重去鼓励工作人员。

1.1 在煤矿工作中, 一些企业以统计出的安全检查结果作为矿工做工的内容, 而并没有切实的监督对员工的工作过程, 在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以及改进安全行为等问题上比较依赖一些规章制度和安全检查, 这样就没有合适的对员工工作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对一些经验较少能力较低的员工形成一个不利的发展方向, 为以后的作业留下隐患。

1.2 煤矿行为安全管理中各级领导应时的检查, 将矿工积极的参与到安全管理以及行为改进中, 相关部门应只制定了相应计划但并未得到实施, 这样只是将矿工规定在一个规章制度圈子里, 并没有真正改进员工的安全行为。

1.3 虽然惩罚措施简单约束了一些员工的安全管理行为, 但只是迫于一些形式, 并没有让员工真正将注意力转为完善自身行为安全管理方面, 造成误导性考核, 相对比较局限的规章制度措施致使行为管理不到位。

2 行为安全管理的应用

2.1 成立一个专门的行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将各级安全领导都参与各项管理工作, 并派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莅临现场进行指导, 这样能快速的将工人融入到行为安全管理中。

2.2 在行为安全管理中, 观察员有着主导作用, 可以说他们整观全部安全管理过程, 通过得出的数据判断各项安全行为指标。对相关数据进行搜集, 并观察各项行为, 在煤矿作业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有仔细的观察, 积累各种有效的安全行为管理数据, 并客观的分析实际情况。

2.3 一些不安全行为被找出来后要将其仔细的描述出来, 并分析产生的结果, 提出合适的方案进行解决。同时应积极的沟通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和安全行为, 对员工进行鼓励措施, 详细的分析已经发生的不安全行为, 并编制相应的研究报告, 以便能及时的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响应。

2.4 应适时的改正在行为管理中的不安全行为, 经过行为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分析, 并提出有效的改正办法, 结合培训教育项目对其勒令更改。纠正以后, 如果结果理想, 工作人员就可以继续进行作业, 反之, 要被继续观察改正, 直到结果令人满意方可进行工作。同时应制定一些奖励措施, 在将绩效目标安全稳定的实现后, 应适当的给予员工进行褒奖。这样能提高工人自身的行为安全管理意识, 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3 管理对策

因为煤矿作业本身复杂多变, 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本着煤矿作业的特殊, 也随着我国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为将不安全行为控制到合理范围之内, 我们应适时的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这样能将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深化, 自觉的遵守相关规定, 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在煤矿作业中应将企业的安全文化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 这样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根据不同的行为, 不同的组织结构结合个人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控制, 将煤矿安全管理和生产保持到最好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行为安全管理是一个顺序渐进的管理流程, 通过对行为安全管理程序, 能使员工意识到自身的行为, 从而得到合理的改善。在实施行为安全管理的过程中, 企业各层领导也应参与其中, 将安全行为营造在一个好的氛围之内, 这是一个最传统的方法, 长期的坚持下去, 才会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雷.张爽.栗玉华.黄佳.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在石油化工企业HSE管理中的应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 2 (10) :18-20

[2]孙爱军, 刘茂.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困境及其解决途径[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 (09) :10-30

[3]黄浩.王晶禹.黄敏.周鹏.张景林.张玉若.行为基础安全的理论探讨[J].煤矿安全, 2007, 1 (04) :9-16

[4]周波.朱云辉.谭芳敏.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控制及其重要性分析[J].价值工程, 2011, 2 (02) :13-16

煤矿安全习惯行为 篇9

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经过大量的工业伤害事故调查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根本原因[1]。海因里希的事故调查最大的启示在于只有控制确保人这个具备最大能动自由度的“机器”的有效安全运转,才能获得安全生产技术环境的最优化设计及安全生产人文环境的全面构建。在当下国家大力推进治理现代化[2]进程的发展语境下,如何实现企业安全治理现代化不仅事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要实现人的安全可靠化,就必须约束人因对安全生产的消极影响即预防控制人为因素引发的生命财产损失,这不仅是国家政府应该着重考虑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发展问题。为充分阐释员工行为安全管理行之有效的实际经验,试以在行为安全管理领域取得重要安全效益的柴里煤矿“人体管理模型”为例(如图1所示),分别从科学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打造学习型组织以及发展绿色安全管理等三个方面,探寻实现行为安全有效控制的技术途径及管理方法,从而为实现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行为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柴里煤矿“人体管理模型”简介

具有柴里煤矿特色的“人体管理模型”,即以“以人为本,从严治企”的基本方略为基础,在柴里煤矿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高效益的企业价值观和创新进取企业精神的指引下,柴里煤矿的学习型组织、准军事化管理、自主管理、安全管理和市场化管理等各个子系统及由此所构成的整个体系的发展为动力,最终实现“持续学习、多元发展、文明富有”的企业共同愿景[4]。有着鲜明生命特征的“人体管理模型”体系在柴里煤矿的实际生产实践中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不仅有效地减少及控制了事故发生而引发的生命财产损失,而且体现着带有浓浓人文关怀气息的人本管理精神。

2柴里煤矿“人体管理模型”对员工行为安全化实现的启示

2.1科学安全文化体系建设:重塑员工行为安全惯性的企业发展基因

柴里煤矿的企业文化位于“人体管理模型”大脑的部位,是企业进行所有工作的核心要素。该煤矿的企业文化是水样般的动态文化[5],即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导向的符合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和谐化共存的具备包容性的科学文化。这种文化将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主人翁意识,从而使得企业生产工作得以持续健康地运行。毋庸置疑的是,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整体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因而势必要先将企业自身的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实际化改进,才能有效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及挑战,而具体到安全工作上来说,则是应将构建和谐化的安全文化体系作为头等大事,从员工的思想上入手,使其摒弃落后封建的传统安全认知模式,从而为行为安全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然而,就我国目前的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来说,仍然存在大量以安全技术为尊而忽视安全文化效用的短视行为,这种技术依赖所能保障的仅仅是短期内的机器安全,而难以克服源自思想隐患的人因风险对生产工作的消极影响,这也是行为安全科学所致力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是行为安全管理难以获得有效收益的难点所在,因而必须在企业安全文化中植入重塑员工行为安全惯性的文化基因,即从发展联系的角度来培育员工的安全生产敏感性及安全生产事故的预控能力,以包容性的安全文化氛围来提升具备较大差异背景的员工的主动性行为监控及管理水平,从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对于员工的行为安全建设来说,组织多元化的安全活动譬如安全事故模拟及演练、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艺作品大赛等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其安全责任感,尤其是自我风险认知能力的积极提升。员工的行为安全隐患从根本上来说是思想认识问题,即对安全工作的理解水平差异使得科学安全文化体系难以彻底健全地构建起来,因而安全管理者必须充分尊重员工的合理诉求,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来欢迎员工参与到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中来,从而使得最终的安全文化体系是实际可行的,是符合企业及广大员工共同利益的和谐健康的科学安全文化。

2.2打造学习型组织:基于自我主动学习理念的风险认知能力培育

在柴里煤矿的“人体管理模型”中,学习型组织位于其心脏部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该煤矿从严格化管理开始和亲情化教育做起,沿着成功的阶梯逐步进入文化管理的境界,使企业文化建设得到空前的重视和快速的发展[6]。在2002年2月,企业开始创建学习型企业,这为柴里煤矿有效控制及大幅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频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柴里煤矿能够取得风险治理成效的关键在于以人人学习、互相学习、共同学习为基础的主动型学习组织的构建,这种组织的最大特色在于充分给予员工最大化的安全知识及技术的学习支持,促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高度关注自身的动态思想隐患变化,以积极提升对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所存在风险的安全敏感性,并结合安全管理教育培训所进行的案例分析经验,对现场突发的安全隐患成因、类型及变化特征进行独立分析,并做出最及时准确的应急反应,将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总而言之,打造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在于培育安全管理者及基层员工的系统风险认知能力,特别是深刻认识到无论是技术隐患还是人因隐患,都是可以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克服的,而培养员工彼此间的安全信任感及员工与管理者间的安全协商能力,将是学习型组织能否稳健成长以规制行为隐患的重要影响因素。

2.3发展绿色安全管理:突出人文关怀的柔性管理

在“以人为本,从严治企”的管理方针指导下,柴里煤矿积极推行以员工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基础的自主管理体系,这种体系是以员工行为自觉为前提,以员工的最大潜能发挥为条件,在其行政管理系统内形成“自下而上”的自我管理形式,旨在打破行政管理权力的垂直单向流动模式,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从制度管理依赖转变为文化管理的全新模式,进而最终实现员工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目的[7]。柴里煤矿以推行以区队自治、团队自主、个人自律为内容的“自主管理体系”为主轴,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健全合乎要求与标准的运行机制,实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的目标,以较高的起点、规范的动作,组织健全“自主管理体系”[8]。自主管理位于“人体管理模型”手臂的部位,这说明该煤矿特别注重以自主性为基础的自我安全行为监控,但是手臂的灵活性也意味着如果管理策略不当,则可能激发更为严重的安全隐患,譬如当企业在制定以自主管理为导向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安全管理强度过大时,可能会催生员工的逆反心理而导致自主安全管理效益难以发挥出来;当安全管理强度过小时,则可能会催生员工的麻痹大意心理而引燃生产事故的隐患导火索。而适中且符合实际情况的自主安全管理模式,即以准军事化管理为基础的以自我安全管理[9]行为习惯培育为导向的绿色安全管理模式,将成为员工行为安全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举措。柴里煤矿的经验精髓在于凭借准军事化管理以培养员工的和谐统一的风险认知能力,即在员工自我安全与他人安全乃至公共环境安全的认识和理解上获得偏差较小的安全生产信心与信念。因而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化的安全健康的生产环境,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实时关注员工的心理及生理动态变化趋向,采用亲情化的柔性安全管理手段以使得他们感受到组织的人文关怀温暖,进而积极配合自主管理体系的实施及发展完善,努力将自身的思想和行为隐患程度降到最低。

3结束语

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普遍觉醒,构建健康和谐化的企业行为安全管理生态将成为未来企业管理者的重要安全生产任务。从人的实践主体性及主观能动性角度而言,行为安全管理更多的是依赖员工自身的安全觉悟及安全主动性,外在的安全技术武装或者安全教育培训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多发的局面,唯有构建员工的自我主动安全行为监控及管理机制才是全面提升企业生产建设安全化水平的技术基础。行为安全管理不应只是一种技术途径,更应是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人文关怀策略。柴里煤矿的“人体管理模型”不仅给其他企业的安全管理者开展安全工作带来了有益的启发,而且是有效践行人本管理理念的符合我国企业管理实际的表率,值得安全研究人员和安全管理者进行更加多元化的解读和多方面的充分运用。此外,企业管理层尤其是一线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多多学习积累有关人的行为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及理论知识,特别是与人的心理、生理等方面息息相关的规律性科学知识,这才是推行安全行为标准化建设以最大程度地约束不安全行为的关键性战略举措。

摘要:以在行为安全管理领域取得重要安全效益的柴里煤矿“人体管理模型”为分析基础,分别从科学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打造学习型组织以及发展绿色安全管理等三个方面,探寻实现行为安全有效控制的技术途径及管理方法,从而为实现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行为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柴里煤矿,人体管理模型,行为安全化实现,绿色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国愈,雷玲.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思想因素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20(1):138-142.

[2]辛璐璐,刘雪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述要[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4):205-211.

[3][4][6][7][8]王玉海,杨列宁.柴里煤矿人体管理创新模式运作实践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3(9):25-28.

[5]陈春花.水样组织:动态环境下保持领先的组织形态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5):10-15.

上一篇:流通服务体系下一篇:全程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