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监察管理

2024-08-23

煤矿安全监察管理(精选9篇)

煤矿安全监察管理 篇1

1. 问题的提出

我们进行安全监察的目的, 在于依照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 运用法律手段, 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的事故隐患, 保证煤矿实现安全生产。但是, 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盯在现场, 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自身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因此, 必须着力于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 充分调动和挖掘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内部潜力。

2. 煤矿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通过我们的安全监察发现, 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比较健全, 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管理制度比较完善, 相对来说, 安全管理水平比较高, 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特别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比较低下, 安全装备水平普遍较低, 煤矿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大多数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粗放型管理水平上, 难以适应现在安全形势的发展;与国有重点煤矿相比, 地方煤矿, 特别是乡镇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 是比较原始的, 一些乡镇煤矿甚至没有起码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 在安全管理制度上, 有的甚至是空白, 在装备上有的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生产水平上, 在职工的素质方面, 大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 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非常低, 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相当落后。试想, 处于这样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 如果煤矿的安全执法监察不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相结合, 单纯的安全执法力度再大, 也无法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

对于煤矿安全来说, 煤矿安全监察与煤矿企业的关系, 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关键的因素在于煤矿企业本身。这是因为:一是煤矿是安全生产的主体, 安全贯穿于煤矿一切生产活动之中, 所以说日常的安全管理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独立存在, 也就是说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 安全生产水平才会有提高;二是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也就是说煤矿是否有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 完全依靠外部的监督, 自身没有安全的自律意识, 是不会搞好安全生产的;三是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职工, 因此职工是否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实质是同井下现场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违章现象作斗争, 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 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 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四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中, 起决定性因素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完善, 管理层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 只有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 领导层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 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五是现场的装备水平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煤矿安全监察不仅可在现场及时地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制约煤矿的违法行为, 而且要通过行政执法, 依靠法律手段, 强制性地促使煤矿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 完善管理机构, 加强考核, 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投入, 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 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所以说煤矿安全监察作为外因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实现根本性的好转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安全监察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1) 严格监督监察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煤矿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落实党的安全第一的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的责任制度, 是企业的一项最基本的责任制度和所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 它的建立健全和考核落实, 使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在现场得到正确答案, 它使每一个管理者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 增强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心, 能够真正做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是煤矿的专业部门和个人根据部门和个人专业的范围, 在制度上确保专业范围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 如果部门业务保安做得好, 每一个人在岗位上都能够按章作业, 每一个专业都能够得到安全生产, 那么全矿也就做到安全生产了;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是落实“预防为主”的重要基础工作, 它要求每一个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生产现场的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 各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排查出的事故隐患, 制定措施, 落实时间、资金、人员、责任, 限期整改, 并进行验收, 使事故隐患真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事故责任追究制是发生事故后对事故责任者根据责任的大小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 它促使煤矿管理者增强责任心, 使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达到标准要求, 实现安全生产。

(2) 监督监察现场生产情况。煤矿安全管理的结果反映到现场, 就是现场是否具有较好的工程质量和完善的安全设施, 职工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一句话, 现场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是否真正落实到现场。当然在现场的安全监察过程中, 会发现事故隐患和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 要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制止违法行为, 防止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 搞好安全生产决定性因素在于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 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缺乏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 那么, 任何外部的监督检查, 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 如何通过安全监察, 促进安全管理是我们作好监察工作的新课题。

煤矿安全监察管理 篇2

一、安全监察员必须具备的条件:

1、责任心强,政策性强,思想进步,作风正派,坚持原则,敢于同不良倾向做斗争。

2、安全监察员要有5年以上煤矿现场工作经验,并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3、经身体条件检查,确认能坚持经常下井工作。

4、安全监察员必须经过上一级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二、安全监察员必须定期参加培训,考试不合格,补考,仍不合格者调离本工种。

三、安全监察员必须熟悉《煤矿安全规程》、技术操作规程、各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即“三大规程”),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能独立对井下任何一个工作地点进行安全检查。安全监察员进行安全检查工作必须持证上岗。

四、必须严格履行安全监察员职责,行使安全监察员权利,主要监督检查各单位对“三大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各施工队的工程质量。

五、安全监察员必须每班对所管辖区域进行巡回检查,并认真填写巡回检查记录,巡回检查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监察员巡回检查制度》。

六、对在巡回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三违”现象行使违章罚款或提出其它处理意见。

七、矿井发生事故时,要及时汇报生产调度室、安全调度室等有关科室和矿井领导,正确报告灾情和现场救援条件,并积极指挥抢救工作,对在事故抢救中不积极、不主动者立即调离本工种,并严厉处罚。

八、煤矿各级领导拒不接受正确意见,坚持违章指挥,冒险生产或因工作打击报复,安全监察员有权越级上报。

九、按时上下班,坚持井下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将本班次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必须交接清楚,交接不清不得离开工作地点。

十、安全科对安全监察员违犯管理者处罚如下:

1、安全监察员培训期间无故不参加者,一次罚款10元。

2、安全监察员在巡回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不及时处理又不积极采取措施,发现一次罚款10元;对发现的重大不安全隐患不及时处理又不及时汇报,立即调离本工种,本月只发生活费150元,酿成事故者,视情节轻重给予重罚或开除处分,以至追究刑事责任。

3、安全检查实行施工区域负责人签字制度,施工区域负责人不给安全监察员签字,安全监察员有权停止其工作,并汇报矿安全调度室;发现安全监察员代签字或他人代签字者,罚签字者10元。

4、不按规定进行交接班,发现一次,罚交、接班安全监察员各10元;正点后30分钟不能到达交接班地点交接班,罚接班安全监察员10元;接班安全监察员还没有到交接班地点,交班安全监察员离开交接班地点,罚交班安全监察员10元。

5、发现安全监察员巡回检查记录填写不清或不能说明实质问题者,一次罚款20元。

6、安全监察员漏检一次处罚款20元,空班一次调离本工种,本月只发生活费150元,因空班漏检酿成事故者,视情节轻重给予重罚或开除处分,以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煤矿安全监察管理 篇3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五条规定:“煤矿安全监察应当以预防为主, 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有效纠正影响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 实行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这是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进监察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方针, 所以, 探讨如何实现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 是搞好安全监察, 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根本出路。

我们进行安全监察的目的, 在于依照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 运用法律手段, 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的事故隐患, 保证煤矿实现安全生产。但是, 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盯在现场, 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自身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因此, 必须着力于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 充分调动和挖掘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内部潜力。这是因为,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 搞好安全生产决定性因素在于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 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缺乏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 那么, 任何外部的监督检查, 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 如何通过安全监察, 促进安全管理是我们做好监察工作的新课题。

2 煤矿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通过我们的安全监察发现, 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比较健全, 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管理制度比较完善, 相对来说, 安全管理水平比较高, 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特别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比较低下, 安全装备水平普遍较低, 煤矿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大多数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粗放型管理水平上, 难以适应现在安全形势的发展;与国有重点煤矿相比, 地方煤矿, 特别是乡镇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 是比较原始的, 一些乡镇煤矿甚至没有起码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 在安全管理制度上, 有的甚至是空白, 在装备上有的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生产水平上, 在职工的素质方面, 大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 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非常低, 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相当落后。试想, 处于这样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 如果煤矿的安全执法监察不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相结合, 单纯的安全执法力度再大, 也无法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

对于煤矿安全来说, 煤矿安全监察与煤矿企业的关系, 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关键的因素在于煤矿企业本身。

这是因为:

一是煤矿是安全生产的主体, 安全贯穿于煤矿一切生产活动之中, 所以说日常的安全管理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独立存在, 也就是说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 安全生产水平才会有提高;

二是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也就是说煤矿是否有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 完全依靠外部的监督, 自身没有安全的自律意识, 是不会搞好安全生产的;

三是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职工, 因此职工是否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实质是同井下现场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违章现象作斗争, 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 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 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

四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中, 起决定性因素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完善, 管理层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 只有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 领导层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 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

五是现场的装备水平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煤矿安全监察不仅可在现场及时地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制约煤矿的违法行为, 而且要通过行政执法, 依靠法律手段, 强制性地促使煤矿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 完善管理机构, 加强考核, 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投入, 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 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所以说煤矿安全监察作为外因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实现根本性的好转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安全监察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3.1 严格监督监察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

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煤矿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落实党的安全第一的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的责任制度, 是企业的一项最基本的责任制度和所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 它的建立健全和考核落实, 使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在现场得到正确答案, 它使每一个管理者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 增强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心, 能够真正做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是煤矿的专业部门和个人根据部门和个人专业的范围, 在制度上确保专业范围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 如果部门业务保安做得好, 每一个人在岗位上都能够按章作业, 每一个专业都能够得到安全生产, 那么全矿也就做到安全生产了;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是落实“预防为主”的重要基础工作, 它要求每一个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生产现场的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 各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排查出的事故隐患, 制定措施, 落实时间、资金、人员、责任, 限期整改, 并进行验收, 使事故隐患真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事故责任追究制是发生事故后对事故责任者根据责任的大小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 它促使煤矿管理者增强责任心, 使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达到标准要求, 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投入和职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等都对煤矿安全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 也必须作为重点进行安全监察。

3.2 监督监察现场生产情况

煤矿安全管理的结果反映到现场, 就是现场是否具有较好的工程质量和完善的安全设施, 职工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一句话, 现场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是否真正落实到现场。当然在现场的安全监察过程中, 会发现事故隐患和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 要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制止违法行为, 防止事故的发生。

3.3 监察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健全

煤矿安全监察管理 篇4

实施意见的通知

(黔安监管人字[2009]250号)

各市(州、地)安全监管局,各县(区、市)安全监管局,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经局党组研究决定,现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必须从思想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业务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等方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现结合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1、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重要理念,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执行力和公信力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整体素质,为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2、主要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恪尽职守、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

――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始终做到在政治上清醒坚定、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

――提高素质能力。熟悉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熟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有关指示和要求,熟练掌握适应岗位职责要求的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履行职责的本领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处理复杂问题、应对突发事故、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增强。

――保持优良作风。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求真务实、恪尽职守、攻坚克难、敢于碰硬的优良作风,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转变,工作实效进一步增强,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

――加强廉洁自律。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持秉公用权、谨慎交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抵制权、钱,色的诱惑,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3、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分析研究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把握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应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的各方面、各环节。二是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更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时俱进,大力推进在育人、选人、用人上的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是坚持围绕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大局谋划队伍建设,着眼于推动安全发展、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推动全省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四是坚持用群众满意的标准检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监督、评判干部工作,提高育人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增强群众对干部工作的满意度。

二、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4、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按照我们党多年以来采取的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定期开展以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的集中教育活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总局党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适时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像,做安全发展忠诚卫士”主题教育,切实解决执法权力谁赋予、执法行动为了谁等思想认识问题。

5、继续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落实工作。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集中教育变成经常性教育,不断增强系统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方案》的落实,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基层单位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6、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培训。进一步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党员干部学习制度,改进学习方法,完善学习检查和考核机制,加大专题研讨力度,增强学习效果。中心组每年集体学习研讨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0天。认真选送党员干部脱产培训,通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种短期学习培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每年选送培训人数不少于10人。

7、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干部任免、大额度资金使用以及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按照规定程序,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集体作出决定,并逐步推行票决制。对基层单位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每年进行定期检查。

8、切实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召开的各项准备工作,按规定程序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加强对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指导,联系局领导和纪检、人事、机关党委等部门要参加直属单位的民主生活会,准备不充分的不召开、质量不高的责令重开。

9、完善和落实谈心谈话制度。主要负责同志之间要及时谈心沟通,交换意见、消除分歧、增进团结;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成员之间谈心交流,每年不少于1次;上级党政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与下级党政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之间谈心交流,每年不少于1次;分管负责同志与所分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之间谈心交流,每年不少于1次。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任前、任中、离任谈话制度,进一步完善诫勉谈话和组织函询制度,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及时解决。

三、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10、加强对全省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的协调指导。积极主动与党委、政府及编制部门联系协调,抓住政府机构改革的机遇,切实解决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的行政执法“身份”问题。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推动执法重心下移,落实好总局的有关要求,市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持证执法人员不少于80%,县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持证执法人员不少于90%,乡镇安全生产专兼职人员不少于2人。加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推动全省省级执法总队、市级执法支队、县级执法大队的组建。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推动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立健全党组织和群团组织。

11、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同时完善对事业单位工作绩效与工资总额挂钩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推进主辅分离,积极开源增收,减轻行政负担。

12、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规范干部任用提名推荐、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制度,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差额提名推荐、差额考察、差额表决等方式,逐步推行差额选拔干部。根据机关人员配置实际,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科级干部岗位,面向基层安监机构选拔干部,同时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任职,逐步形成干部到基层锻炼、人才从基层选拔的良性机制。

13、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完善和落实干部交流轮岗相关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干部交流轮岗。新任煤监分局正职原则上实行异地交流任职;新提拔的煤监分局副职原则上实行交流提拔任职;煤监分局正职,在同一职位任职不得超过5年,任职满5年,必须进行交流;煤监分局副职,在同一职位任职满5年,原则上应当交流或轮岗;煤监分局在同一辖区从事监察工作满2年、或者在分局同一部门同一岗位任职满2年的,应当交流轮岗;逐步建立各煤矿安监分局班子成员分工定期轮换制度,使得煤矿安监分局干部交流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省局机关正、副处级领导职务干部,同一职位任职满8年的,应当交流;5年以上的,应有计划地进行交流或进行分工调整;担任副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在同一职位任职满10年,应有计划地安排交流、轮岗。为方便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机关综合处(室)主要负责人之间可交流轮岗,机关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之间及分局主要负责人之间可交流轮岗,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之间可交流轮岗。在做好系统内部干部交流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与系统外的交流,尤其要推进优秀年轻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

14、加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坚持定期补充和动态调整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后备干部选拔培训的有关要求,加强对局属各单位、各监察分局、机关各处室正处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有计划安排后备干部参加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有目的德安排后备干部多岗位锻炼,确保后备干部健康成长。

15、加强对选人用人的监督。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强对选人用人的监督,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

四、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业务能力建设

16、定期组织专题业务研讨。每年根据全省安全生产状况,分类组织专题业务研讨,分析研究新形势下的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规律、特点,分析研究事故调查处理、应急救援、执法监督等方面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对应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切实把研讨分析的成果转化为决策的思路和举措。

17、强化业务培训。根据总局下发的《关于2009-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全省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的人员构成情况,分类办好和选送人员参加各类执法资格和专题业务培训班,重点加强新法律法规、新知识新技术和现场检查执法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强化培训,使不懂专业知识的人员熟悉专业知识,使懂专业知识的人员精通专业知识,成为行家里手。

18、鼓励在职学习。积极鼓励广大监管监察人员通过函授、网络在岗学习、短期脱产学习等多种方式,努力学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相关专业知识,建立健全在职学习专业知识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对通过在职学习取得相应专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或报销一定费用。

19、加强实践锻炼。坚持把多岗位培养锻炼、交流任职、挂职锻炼作为实践锻炼的主要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多层面加强监管监察人员的实践锻炼。对新录用公务员和军转干部,有计划地安排到企业或基层安监机构实习或挂职锻炼。注重在重大检查督察活动、联合执法行动、事故抢险救援中锻炼培养干部,不断提高广大监管监察人员的应急处置和组织协调能力。

五、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作风建设

20、规范执法行为,倡导文明执法。要按照局党组制定的《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及相应的配套制度,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重大执法处罚决定等都要坚持依法依规、集体研究决定。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大力倡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坚决反对粗暴执法,坚决查处滥用执法权力行为。

21、狠抓工作落实,倡导求真务实。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完成。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反对弄虚作假和工作浮漂,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地区、行业、领域、部位和环节,要抓实抓细。发生事故,领导干部要及时赶赴现场、靠前指挥。

22、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继续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领导干部领题调研的好做法,每年结合安全生产工作难点、热点问题,精心拟定领导干部调研课题,由各级领导干部领题调研,处级以上干部每年完成1-2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在一定范围组织交流,并按要求上报。

23、开展政风行风评议。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积极参与地方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促进监管监察人员进一步转变作风。

24、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在全省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实施工作目标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坚持把实绩考核作为干部使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25、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深入开展“创建四型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及时总结宣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适时举办先进经验、先进事迹报告会,适时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26、加强人文关怀。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与职工群众谈心交流、走访慰问等制度;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帮助监管监察人员解决“两地分居”、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认真组织好体检、带薪休假等工作;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六、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党风廉政建设

27、加强廉政教育。以树立正确权力观为重点,深入开展岗位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着力解决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中存在的以权谋私、权权交易等问题。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弘扬正气、吸取教训,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28、落实廉政制度。认真落实惩防体系工作规划,完善相关廉政制度,严格执行总局“九条纪律”、“双五条规定”、“六条禁令”及本单位的相关规定。认真落实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报告个人事项、任期、离任经济审计和廉政谈话等制度。

29、加强巡视检查。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把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增强监督效果。加强对各煤监分局、直属单位、机关处室的巡视检查,每年巡视检查4-6个单位,5年巡视检查一遍。

30、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以查办滥用职权、权钱交易、侵害群众利益以及为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充当“保护伞”为重点,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煤矿安全监察循环动态博弈分析 篇5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指出, 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能源条件, 决定了未来较长时期内,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将居于主体地位。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煤矿安全乃至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任务也将更为艰巨繁重。从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到2000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正式成立, 标志着垂直管理的煤矿安全国家监察体制在我国诞生。在实行政企分开的基础上,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的垂直管理监察体制为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1]。1999-2009年, 全国煤炭总产量由1999年的10.4亿吨增长到2009年的29.5亿吨, 增长近2倍;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由“十五”高峰期2002年的6 995人减少到2009年的2 630人, 下降了62.4%;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起数由2000年的75起减少到2009年的20起, 下降了73.3%。全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00年的5.71下降到2009年的0.892, 下降了84.4%, 历史性地降到了1以下。2000-2009年事故死亡人数及百万吨死亡率见图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指出, 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事故总量仍然过大, 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 非法违法行为、违规违章现象屡禁不止。需要抓紧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各类问题, 安全生产不容松懈。纵观以往对煤矿监管博弈的研究文献, 其中, 文献[1]分析了垂直管理的煤矿生产安全监管体制中地方政府责任小获益大在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文献[2]具体分析了煤矿安全投入与安全事故发生量之间的关系, 建立安全投入的博弈模型并进行分析。文献[3]从外部监督博弈和内部监督博弈两方面进行分析, 着重增加对监管者的“努力”行为的激励, 来改进监督的效果。文献[4]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矿企业、矿工等四方主体分别建立博弈模型, 分析各主体之间的博弈对煤矿安全政策最终结果的影响。以往文献中煤矿监管博弈通常都是在不同博弈主体如何选择上徘徊, 建立博弈模型分析问题, 但还没有文献主要针对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因此, 本文在分析监管博弈过程的基础上, 将该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建立循环动态博弈模型, 即第一阶段检查阶段博弈模型、第二阶段监督阶段博弈模型和第三阶段事故发生阶段博弈模型, 并对这3个阶段用最基本的成本和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计算分析, 建立煤矿企业和监察部门选择不同策略的概率关系式, 分析各个策略选择形成的原因。

2 博弈模型建立及分析

2.1 第一阶段———检查博弈模型建立与分析

假设在第一阶段博弈模型中, 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合格的成本为C1, 概率为Pa, 其安全生产所获得的收益为L1;煤矿企业如果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成本为C2, 概率为 (1-Pa) , 此时生产所获得的收益为L2 (包括违法违规生产收益) 。监察部门的检查可能采取的措施是检查和不检查, 其概率分别为Pb和 (1-Pb) , 其中在进行检查时也会采用严格检查和敷衍检查两种方式, 其中严格检查的成本为C3, 敷衍检查的成本为C4 (通常C4

根据表1的得益矩阵,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2.1.1 从监察部门的期望收益角度考虑

监察部门严格检查的期望收益:M1=PaPbPc (-C3) + (1-Pa) PbPc (F1-C3) = (1-Pa) PbPcF1-PbPcC3;

监察部门敷衍检查的期望收益:M2=PaPb (1-Pc) (-C4) + (1-Pa) Pb (1-Pc) (-C4) =-Pb (1-Pc) C4。

由于国家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 地方监察部门在对煤矿企业监察过程中, 往往不存在不检查的情况, 即“不检查”这个策略选择已经弱化掉了, 而只剩下严格检查和敷衍检查这两种情况, 因此, 在监察部门进行严格检查和敷衍检查的预期收益无差异的情况下 (令M1=M2) , 可以计算出煤矿企业在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概率:

(1) 式表明, 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概率与监察部门采取的两种策略概率、成本和检查出不合格的罚金额度有关, 而与检查概率Pb无关。

(1) 当给定检查频率Pc和所处罚金F1时, 安全不合格概率由两种方式的检查成本的大小决定 (前提假定C4

因为, 当C4的值非常接近C3的值时, (1) 式可以演变成:;当C4的值远小于C3的值时, 含有C4的项可以忽略不计, 则 (1) 式可以演变成:。因此, 无论C4和C3取值关系如何, 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概率几乎都取决于C3的大小。因此降低严格检查的成本, 将有效降低煤矿企业选择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概率。

(2) 当给定检查成本和严格检查概率Pc时, (1) 式中安全投入不合格概率的大小与罚金F1呈反比关系。因此, 监察部门加大惩罚力度, 煤矿企业选择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概率就会降低。

(3) 当给定检查成本和罚金时, (1) 式演变成:

;安全投入不合格概率与严格检查概率Pc呈反比关系, 因此, 增加严格检查概率Pc的值, 也会有效降低煤矿企业选择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概率。

2.1.2 从煤炭企业的期望收益角度考虑

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合格的期望收益:N1=PbPc (L1-C1) +Pb (1-Pc) (L1-C1) ;

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期望收益:N2=PbPc (L2-F1-C2) +Pb (1-Pc) (L2-C2) 。

同样, 监察部门采取的策略不检查的部分被忽略掉。当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合格与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期望收益相等 (令N1=N2) 时, 可计算出监察部门严格检查的概率Pc:

由 (2) 式可以看出, (L1-C1) 表示煤矿企业在安全投入合格的情况下所得的净收益, (L2-C2) 表示煤矿企业在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情况下所得的净收益, 而两者的差值就是煤矿企业采取不合格安全投入的违规违法所得。因此, 当罚金F1已知的情况下, 非法所得越大, 相应的监察部门的严格检查概率也应随之增大, 否则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同理, 相应增加罚金F1的金额, 煤矿企业选择安全投入不合格的可能性减小, 监察部门严格检查的概率也会降低。

2.2 第二阶段———监督博弈模型建立与分析

对于检查阶段博弈模型中煤矿企业选择安全投入合格的策略时, 不论监察部门选择何种策略, 都不进入监督阶段博弈而是继续循环进行检查阶段博弈。当煤矿企业选择安全投入不合格策略, 监察部门选择敷衍检查策略时, 虽然煤矿企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但是由于监察部门自身的问题而使安全隐患得以存在, 这种情况也随之再次进入检查阶段博弈。而当煤矿企业选择安全投入不合格策略, 而监察部门选择严格检查策略时, 会出现该煤矿企业被罚罚金且责令其整改的局面, 这种策略选择使得博弈双方进入第二阶段监督博弈阶段。煤矿企业同样会有两种选择策略:安全隐患消除和安全隐患不消除。而监察部门对煤矿企业整改过程的监督也会有两种选择策略:监督和不监督。

设定煤矿企业消除安全隐患使得安全投入达到合格状态需要成本为 (C1-C2) , 不消除安全隐患的成本为0, 整改期间由于停产造成的损失为L3, 采取这两种策略的概率分别为Pd和 (1-Pd) 。监察部门在对煤矿企业整改期间进行监督的成本为C5, 不监督的成本为0, 采取这两种策略的概率分别为Pe和 (1-Pe) 。监察部门选择监督策略时, 煤矿企业并没有按要求达到合格状态, 则再对其处以罚金F2, 再循环进入监督博弈阶段。下面建立监督博弈模型的得益矩阵, 如表2所示。

2.2.1 从监察部门的期望收益角度考虑

监察部门监督的期望收益:M3=Pd (-C5) + (1-Pd) (F2-C5) =F2-C5-PdF2;

监察部门不监督的期望收益:M4=0。

当监察部门在选择两种策略时的期望收益相等 (令M3=M4) 时, 得到Pd的关系式:

由 (3) 式可以看出, 监察部门减少监督成本C5或增加罚金F2的金额将有效地使煤矿企业选择不消除安全隐患策略的概率减小。

2.2.2 从煤炭企业的期望收益角度考虑

煤炭企业选择消除安全隐患的期望收益为:N3=Pe[-L3- (C1-C2) ]+ (1-Pe) [-L3- (C1-C2) ]=-L3- (C1-C2) ;

煤炭企业选择不消除安全隐患的期望收益为:N4=Pe (-F2-L3) + (1-Pe) (-L3) =-PeF2+L3。

当煤炭企业选择两种策略的期望效益相同 (令N3=N4) 时, 得到Pe的关系式:

由 (4) 式可以看出, Pe的大小与第一阶段煤炭企业安全投入欠账的大小呈正比关系, 而与罚金F2呈反比关系, 因为采取了发现安全投入不合格就勒令停产整改的措施, 使得整改期间效益L3与监督力度无关。这也就验证了 (3) 式的解释, 如果煤炭企业安全投入欠账多, 监察部门就应该加大对其整改时的监督力度, 而增加罚金F2的金额也会对选择不消除安全隐患的煤炭企业有一定震慑作用, 促使其选择投资消除安全隐患的策略, 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3 第三阶段———事故发生阶段分析

煤炭企业和监察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重复执行检查阶段和监督阶段的博弈模型。煤炭企业发生事故之后, 就进入了第三阶段:事故发生阶段。在事故发生阶段, 由于企业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巨大的赔偿金额、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使得煤炭企业一定会选择瞒报的策略, 试图蒙混过关, 因此, 要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必须从源头抓起, 将安全生产过程严格控制在前两个阶段之中。

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博弈分析, 可知煤炭企业在选择安全投入不合格策略时, 监察部门在第一阶段博弈中可能选择敷衍检查策略, 这样安全隐患一直存在, 其发生事故的概率为 (1-Pa) (1-Pc) 。同理, 当监察部门在第一阶段博弈中选择严格检查策略, 而在第二阶段博弈中选择了不监督策略, 也会使得安全隐患存在, 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其概率为: (1-Pa) Pc (1-Pd) (1-Pe) 。对于监察部门来说, 提高Pc和Pe的概率就能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同时也能使煤炭企业选择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概率 (1-Pa) 和不消除安全隐患的概率 (1-Pd) 相应减小。因此, 充分分析检查和监督过程的特点, 将安全隐患遏制在前两个阶段, 将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重点。

3 结论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相关矛盾、问题和隐患依然突出, 形势不容乐观。如何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国家监察部门监察执法和煤炭企业生产过程的分析, 将煤矿安全监察过程分为3个阶段, 分别为检查阶段、监督阶段和事故发生阶段, 并对这3个阶段建立博弈模型, 计算出博弈双方的得益矩阵, 从双方选择不同策略的概率关系式入手, 找出影响其策略选择的因素, 并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得出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应该首先以监察部门的严格执法为基础, 从提高罚金和减少检查及监督成本入手, 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结论。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煤矿安全监察过程的不同特点, 将其分为3个阶段:检查阶段、监督阶段和事故发生阶段。运用博弈论的观点对不同阶段的安全生产和监察过程建立安全监察循环动态博弈模型, 分析煤矿企业安全监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期望效益函数建立煤炭企业和监察部门选择策略的概率关系式, 探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监察中存在的弊端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生产,循环动态博弈

参考文献

[1]李豪峰, 高鹤.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监管的博弈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 2004 (7) :72-75.

[2]陈宁, 林汉川.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博弈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4 (2) .

[3]禹金云, 罗一新.基于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研究的博弈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17 (3) :67-70.

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制度改革研究 篇6

在我国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当中, 煤矿资源的使用比重一直占据着比较高的位置, 而且由于我国的天然气较少、石油资源贫乏的先决条件, 决定了在以后我国进行工业生产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煤炭都将作为基础能源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并处于我国的主体地位。当前我国在进行煤矿挖掘和开采的过程中, 频频发生灾害事故, 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故对建立有效的煤矿安全监察制度, 并对现有的煤矿安全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 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的现状

为了保证我国现有的煤矿企业生产安全、保护煤矿生产职工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我国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次会议中, 通过了根据我国煤炭法、矿山安全法有关条例的相关规定而制定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以及国务院关于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改革的相关决定, 并对煤矿安全正式施行监察制度。与此同时, 我国国务院在1999年12月30日正式决定设立了对煤矿生产进行实施安全监察工作的煤矿安全监察局, 该举措也标志着我国对煤矿监察制度的正式改革[1]。

我国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我国的各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直辖市分别建立了相应的负责煤矿监察工作的煤矿安全监察局, 与此同时, 煤矿安全监察局还在各大中型煤矿产区设立了相关的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根据我国煤矿安全监察的有关条例规定,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是依法行使相关的监察职权, 而且不受任何组织和相关人员的非法干涉。

2 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2.1 煤矿安全监察单位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界限不明确

国家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和检查, 并通过相关的检察法律手段来强制推动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益, 依据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来进行依法执政, 对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进行调查和处理, 根据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对企业的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 继而维护企业的安全生产严肃性以及劳动工人的合法权益。虽然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制度已经建立, 但其相关具体的体制规定并没有完全的理顺和实施, 相关的法律责任追究渠道也并不通畅。而且在我国的部分省、市以及自治区中, 经常把相关的煤矿安全生产监察机构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进行合并, 也同时选用同一批人员来进行工作, 使得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交叉混杂, 两者的关系也很难进行理顺, 继而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检查的执法力度以及执法渠道的通畅性。

2.2 监察过程中的执法力度不够

由于在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检查的过程中, 监察执法人员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存在相互交叉性, 使得煤矿安全生产监察执法人员在进行追查煤矿事故责任人及其事故相关人员时, 很多环节都涉及到了煤矿安全生产监察执法人员的本身或者是其头顶的直属上司和领导。故在其进行执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领导关系、亲友关系以及同事关系, 这样混乱的关系网使得其想要进行严格、正确的执法变成了纸上谈兵, 继而导致煤矿安全生产监察部门的形象和力度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从根本上削弱了我国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公正性、公平性以及权威性, 更有甚者甚至出现的了监察执法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以及寻思隐蔽的现象。

3 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相应的改革措施

3.1 建立独立的具有权威性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及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等与煤矿安全检查相关的部门在工作当中代表国家进行执法行为的机构, 故在对其进行设立的过程当中, 应赋予其相应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代表了国家对于企业的煤矿安全生产具有监督、监察和审查的作用, 其在实际煤矿开采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煤矿的非法开采行为, 对安全生产法的具体实施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继而从根本上保护了煤矿生产者的劳动保护权与生存权。煤矿安全监察代表着煤矿生产单位和煤矿生产管理单位之间的被监督与监督的关系, 即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对象与煤矿安全监察执法者之间的关系。故为了便于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顺利进行硬件二者进行分割, 使二者可以各自独立的进行煤矿监察和管理的工作展开, 令二者互相监督、互相促进, 继而实现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总体监察与地方管理。

3.2 依法加强煤矿安全监察力度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保证其进行安全生产安全监察制度的主要方式是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督。在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时的标准就是我国制定的相应的法律法规, 故我国的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基本部门必须加强相关的执法力度、煤矿监察体系, 继而使其的行政执法意识能够得到增强。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必须以煤矿法的相关规定作为其监察行为的准绳, 并进行依法行政以及依法检查活动, 使得在其进行煤矿安全监察的过程当中消除干扰, 严肃法纪。与此同时,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部门的相关执法人员还应在工作当中树立我国监察部门的权威性, 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 继而使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制度从根本上得到改革。

4 结论

综上所述,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具备煤矿安全监察制度, 但其在对煤款安全进行监察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并没有降低煤矿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 故加强对现有的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的改革是扭转目前我国煤矿安全形势的重要措施。在进行煤矿安全监察制度改革的过程中, 必须真抓实干, 在改变固有的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理念的同时对其进行全方面的整理和改革, 在进行煤矿安全监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自身所具备的独立性、真实性以及权威性, 继而从根本上杜绝矿难的发生。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监察管理 篇7

自2000年初到现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成立后的13年多时间里, 广大基层煤矿安全监察员依据《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煤炭行业安全标准、安全规程、技术规范, 认真、细致、严格地开展了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工作, 为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保护煤矿企业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随着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日益深入、煤矿企业法人以及从业人员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 对每一位监察员如何依法监察、依法行政就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要求我们每一个煤矿安全监察员必须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法律, 准确对煤矿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避免在煤矿安全执法监察过程中因行政违法或不当等原因造成对行政相对人的侵权, 引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而撤销违法行政行为或纠正不当行为, 甚至行政赔偿, 这必将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行政执法监察的权威性产生不良的影响。

本人在总结了近七年来煤矿安全执法监察的实践经验, 就如何规范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程序, 提出必须要明确行政处罚的主要依据、行政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范围、煤矿安全监察的现场处理、行政处罚的具体程序、行政违法或不当和行政处罚无效等问题。

1 行政处罚的主要依据

作为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煤矿安全监察员, 其主要职责就是对各类煤矿企业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煤矿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安全标准、行业技术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的情况实施监察。

为了保证有关煤矿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贯彻实施, 规范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行为, 保障和监督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效实施安全监察, 在对煤矿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 《行政处罚法》是我们做出行政处罚的基本依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对具体的违法行为也都明确了法律责任和处罚, 可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此外《黑龙江省矿山安全处罚条例》也可作为对国有地方煤矿、乡镇集体煤矿 (30万吨以下) 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依据, 因为在《黑龙江省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省长令第9号) 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进行了授权。

2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行政处罚法》中设定的行政处罚种类有警告, 罚款,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责令停产停业, 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行政拘留,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中涉及到的行政处罚有警告、罚款、停止作业或限期达到要求、停产整顿、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责令关闭、其他有关煤矿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我们在日常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行政处罚主要是警告、罚款、停止作业或限期达到要求、停产整顿。

例如《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煤矿矿井通风、防火、防水、防瓦斯、防毒、防尘等安全设施和条件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行业安全标准、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的要求, 经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限期达到要求, 逾期仍达不到要求的, 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停产整顿;经停产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决定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 并移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这就要求我们执法人员在弄清违法事实的前提下, 准确使用行政处罚, 避免行政处罚不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在行政处罚中还要注意这两个问题:一是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 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二是当事人有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或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或配合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当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 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不应给予行政处罚。

3 煤矿安全执法监察的现场处理

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性质要求我们必须做好超前防范, 事先消除事故隐患, 所以经常要深入煤矿企业采掘一线进行现场安全监察, 遇到紧急、特殊情况时要作现场处理。

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对煤矿实施安全监察时, 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并应当出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员证, 现场检查结束后应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如发现影响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 可以做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责令限期改正或者限期达到要求、责令立即停止作业 (施工) 或者立即停止使用等现场处理决定;如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 有权要求煤矿立即消除或者限期解决;发现威胁职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有权要求立即停止作业, 下达立即从危险区内撤出作业人员的命令。与此同时制作相应的现场处理决定书和撤出作业人员命令书, 这样在现场处理的执法程序上才算完整。

4 行政处罚的具体程序

当煤矿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煤矿安全违法行为, 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 煤矿安全监察员必须查明事实, 可以按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做出行政处罚。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做出行政处罚前, 应当告知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 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4.1 简易程序。

当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 对煤矿企业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对煤矿从业人员处以50元以下罚款的, 可以当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 同时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并当场交给当事人。当事人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4.2 一般程序。

除可以当场做出的行政处罚外,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发现煤矿及其人员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 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 收集有关证据, 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 并由煤矿有关人员核对无误后, 签名或者盖章。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做出行政处罚前, 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 告知当事人拟对其做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 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如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 (3天) 放弃陈述或申辩,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在三日后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当场宣告后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 将行政处罚决定书 (下转19页) 送达当事人, 同时交付当事人的还应有行政处罚送达回执。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 应当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集体讨论决定;实施行政处罚时, 应当使用规范的执法文书。行政处罚执行完毕后, 应当将案件材料根据一案-卷的原则, 立卷归档。

5行政违法和行政处罚无效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监察员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 必须依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向当事人告知给予其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事实不清、理由不充分、依据不明确的, 或者拒绝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的, 行政处罚不能成立, 即行政处罚无效。不按法定的程序进行行政处罚的, 属于行政违法或不当。因此可能出现行政当事人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或监察员提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撤销违法行政行为或纠正不当行为, 甚至行政赔偿, 不仅导致煤矿安全机构败诉, 还会降低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行政执法监察的威信。

总之, 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员必须要加强与行政处罚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必须依照有关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 规范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程序, 才能使我们在安全监察过程中做出的行政行为合法、有效。

摘要:本文在总结十年来煤矿安全执法监察的实践经验基础上, 从行政处罚的主要依据、行政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范围、煤矿安全监察的现场处理、行政处罚的具体程序、行政违法或不当和行政处罚无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为进一步规范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程序提供思路。

煤矿安全监察管理 篇8

现阶段, 煤矿安全监察手段仍然是以人为主体, 以各种作业记录及人员定位为依据, 只能检查某一时间的作业过程, 不能充分证明整个施工过程安全措施执行到位。且检查过程人为因素多, 容易产生腐败, 需要较多高素质管理人员应对, 从而导致人力资源及监察过程的高成本。为降低安全监察成本, 有效对安全生产过程进行监督, 本文对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安全检查手段进行技术及经济可行性分析。

1 技术方案

该监察系统以个人为视频数据采集主体, 以全场视频为辅助, 即个人佩戴便携式微型防爆本安视频监控摄像机, 在作业现场进行8 h全过程录像, 整个作业场所在合理位置布置全景摄像头, 对整个作业现场进行整体监控。个人摄像机体积为1 cm3, 集成无线通信模块, 挂在安全帽前沿, 对前方作业现场进行8 h全过程录像, 录像缓冲内存100 MB。全景防爆摄像头采用127 V电源, 可24 h录像。视频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至井下无线通信基站, 然后经井下环网光缆, 传输至地面调度室服务器, 服务器通过internet千兆网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服务器备份。云端服务器利用大数据软件结合人员定位、检测监控系统对视频数据进行实时智能分析, 并将分析结果反馈至矿井调度室服务器。

2 技术可行性分析

目前市场普通的微型摄像头有针孔式摄像头, 体积可小至1 cm3, 足够方便携带, 电源采用20 000 m A防爆电源可支持12 h连续摄像, 足够现在井下8 h工作制员工使用。井下巷道色调单一, 录像压缩率高, 采用3gp录像格式, 视频分辨率为240×320, 每小时录像约占用50 MB空间, 占用量极少, 每人每天8 h占用400 MB空间, 每年除去双休日, 使用252 d, 每年占用空间98 GB。无线传输基站采用POP2032-RS232模块, 实现低功耗无线传输, 稳定可靠, 使用100 MW发射功率, GFSK调制, 可靠传输距离可达1 500 m。借助矿井环网光缆通信, 将视频录像传输至地面调度室服务器, 调度室服务器再传输至云服务器。目前360云端个人服务器可提供2TB的个人免费使用空间, 且云存储免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按照每人每年占用空间98 GB的空间计算, 可存储个人20年的工作现场数据。云端服务器处理速度快, 采用大数据图像软件进行分析, 能够智能识别现场传输数据的时间, 重大现场的安全隐患, 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行为, 及时将分析结果传至矿调度室, 方便矿安全监察人员对现场的隐患进行及时纠正。

3 经济可行性分析

以某煤业公司为例, 进行经济成本比较分析。某煤业公司共12个矿井, 集团公司设安监局和安监小分队, 安监局共30人, 安监小分队22人, 每人月平均工资5 000元, 年人力资源成本 (30+22) ×5 000=26万元。每月每个矿井需要进行2次, 日常检查。需乘坐依维柯19座中型客车, 各矿井平均车程40 km, 往返需要80 km, 每次检查耗油18 L, 当前93#汽油油价为6.2元/L, 需要油费111.6元。每月需要24次检查, 共计消耗油费2 678元, 车辆行驶1 920 km。一辆依维柯中型客车价格约25万元, 厂家标准行驶20万km报废, 每公里折旧费用为1.25元, 每月行驶1 920 km, 汽车使用折旧费为2 400元。综合每月监察成本为5 078元, 每年费用为6.1万元。人力成本与安全监察成本折合人民币32.1万元。各矿井安全监察机构平均20人, 月平均工资4 000元, 共12个矿井, 每月需支出人工工资20×12×4000=96万元。某煤业公司安全监察总成本为26万+6.1万+32.1万=134.2万元。各专业机关部室同时也可通过远程查看减少到现场监察的次数, 具体费用暂且不计。

由技术可行性分析可知, 其经济成本只需支出微型防爆本安视频监控摄像机, 无线数据传输基站以及开发煤矿用大数据图像智能分析软件的费用。微型防爆本安视频监控摄像机目前市场售价50元/个, 使用年限为10年, 每个矿井下井人数平均2 000人, 购买费用50×2 000×12=120万元。全景防爆摄像头目前市场售价1 000元/个, 每个矿井重要现场作业地点需要10台, 共计1万元。无线数据传输基站目前市场售价为2 000元/个, 每个矿井需要5个足以满足要求, 12个矿井共需2 000×5×12=12万元。云存储费用为免费存储20年。开发煤矿用大数据图像智能分析软件约需20万元, 可无限期使用。技术装备总投入为120+1+12+20=153万元。其中消耗品133万元, 平均每年投入13.3万元, 相比134.2万元的安全监察费用, 每年可节省120.9万元, 一年半左右便可回收成本。

4 安全效益分析

煤矿安全监察管理 篇9

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对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前提, 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的要求, 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 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对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搞好煤矿安全生产,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发展是第一要务, 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涉及人, 给一些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伤痛, 安全生产工作搞不好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 安全发展就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以人为本。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 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方针。

当前新形势下,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目前煤矿的安全生产的可靠程度仍然很低, 经济快速发展与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善, 煤矿的安全生产事故控制能力仍然距离政府和人民的期望有一定差距。煤矿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安全保障条件不到位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足、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对安全生产构成的压力很难一时缓解。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的工作措施、业务能力与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还有不少差距。面对这些新形势、新任务, 我们既要看到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 看到党和政府加强安全生产、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强决心, 为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地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也要从理性的高度来认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还要看到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根本好转责任重大, 任务艰巨。因此, 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领域的主要矛盾是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必将导致事故隐患的不断出现, 事故多发且难以控制。所有这些矛盾和存在的问题, 要求我们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 紧密结合实际, 深入研究分析, 来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出现的新问题。

二、10年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和提高。

1.煤炭产量增加, 伤亡事故大幅下降。

10年来, 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产量由1999年的6621万吨增加到2009年为6.006亿吨, 增长近10倍。煤炭产量由1999年占全国总产量的6%提高到2009年的20%, 跃居全国前列。全区煤矿的死亡人数, 由1999年的314人减少到2009年的33人, 并连续4年实现了死亡人数控制在百人以内。10年间, 全国煤矿死亡人数下降了62.4%, 而自治区下降达99%。死亡人数由1999年占全国的5.6%下降到2009年只占全国的1.2%。百万吨死亡率由1999年的4.742下降到2009年的0.055。自治区已实现连续6年百万吨死亡率降到1以下, 比全国平均值低了96%, 仅次于山东省, 列全国第二位。

2.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成果显著。

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始终把小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作为一件大事紧抓不放, 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对全区煤矿进行扎实细致的摸底排查, 各部门联合采取措施, 提出了全区500处停产整顿关闭煤矿名单。经过各方努力, 小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矿井数量由1999年末的2009处锐减到2009年的606处, 减少1403处, 关闭了近70%小煤矿, 提前3年完成了整顿关闭小煤矿任务。

3.煤矿的装备水平和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近3年来, 我区煤矿经过整合技改, 不断引进先进技术、采用先进装备, 提升了办矿水平, 为科技兴矿夯实了基础。同时, 成建制的引进国有重点煤矿施工、采掘队伍, 大范围、多层次地开展全员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为煤矿的现代化管理以及煤矿安全监察、监管提供了可靠保证。自治区煤矿的单井年产量由1999年的3.5万吨提高到2009年的100万吨以上, 增加了27倍。煤矿机械化率由当初不足30%提升到90%以上, 全区基本消灭了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

4.煤矿瓦斯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始终把瓦斯防治作为预防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 落实瓦斯治理“七项措施”和“十二字”方针, 制定实施瓦斯治理监察方案, 全区重点矿区和重点矿井均建立了地面或井下移动瓦斯抽放系统, 基本实现了先抽后采, 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瓦斯抽采率已基本达标。建成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各类煤矿已全部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 5个重点产煤盟市已实现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联网。近年来, 全区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明显下降。

5.煤矿安全监察执法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立足煤矿安全国家监察的定位, 着力健全完善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各项制度, 层层落实监察执法目标责任制, 不断加强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监察执法水平, 实现了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我们始终把加强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努力探索“三项监察”新方法, 不断加大监察执法力度, 在全区煤炭产量连续几年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并不断趋向好转, 赢得了自治区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的支持与信任。

三、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0年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但并未得到群众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和理解, 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发生后, 对于地方政府及监察、监管等部门的责难之声充斥新闻媒体, 电视、广播及互联网上的相关报道随处可见。随着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力度的日益加大, 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部门责任增加, 由于事故被追究责任的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人员不断增加, 煤矿安全监察执法人员的处境非常困难,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的道路仿佛也越走越窄,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地位日益下降, 已由最初的煤矿“警察”沦为事故调查当中的“责任者”, 效仿美国的垂直管理煤矿安全监察体系和工作方式已与成立之初所描绘和设想的美国式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和工作方式相距甚远。

反思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所走过的10年历程, 尽管在监察执法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根本上还是体制与机制的问题, 特别是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不落实的问题。随着煤矿安全监察地位的不断下降, 我们总结煤矿重特大事故难以控制的原因, 对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自身执法能力和当前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等方面进行分析, 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煤矿安全监察成立之初就先天不足, 监察人员没有受过全面的专业培训, 专业素质不高, 业务能力、专业水平、监察执法能力参差不齐, 在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下, 已不能完全胜任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煤矿监察执法队伍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进入监察队伍后, 只进行过为期1个月的岗前培训, 以后几乎再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 知识更新严重滞后, 知识老化已经影响到监察工作。二是煤矿安全监察专业知识不全面, 多数人员专业知识缺失, 学习采煤专业的, 机电专业知识缺乏;机电专业的, 不懂采煤、通风等知识, 煤矿安全监察由于专业限制而造成严重的执法缺失。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机电专业监察人员已明显不足, 专业结构已呈现出不合理现象。三是监察人员流动范围小, 进退机制实行难。由于没有与地方干部交流的渠道, 近几年虽然选派年轻干部到地方和基层挂职锻炼, 但挂职结束后, 又全部回到原单位, 交流范围较窄。四是工作环境特殊, 津 (补) 贴、福利待遇和职工住宅均不如当地政府其他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技术含量高, 体能付出大, 面对的工作环境艰苦、复杂、多变的危险, 工资标准低于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力量严重不足, 监察矿井数量过多, 装备老化, 不能对矿井进行全面细致的监察工作, “三项监察”难以到位。目前, 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力量十分薄弱, 全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共有155人行政编制, 其中省局60人, 下属4个监察分局95人。省局2个监察业务处13人, 乌海分局25人, 鄂尔多斯分局25人, 赤峰分局25人, 海拉尔分局20人, 并且各监察分局领导干部基本占总人数的1/3左右, 粗略统计, 真正从事一线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人员只有2/3左右, 约60人。目前, 全区煤矿数量约600多处, 平均每名监察人员监察矿井数为10处。个别分局还由于人员内部调配, 平均每名监察人员监察矿井数达到了15处左右。加之自治区幅员辽阔, 12个盟市有11个产煤, 遍地是煤, 监察区域范围广。因此, 以这样数量的煤矿安全监察人员, 以目前1个科室配备1辆车的装备, 以必须2 人共同执法的方式, 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难以按照正常的监察执法计划覆盖辖区内几个盟市旗县 (区) 的众多煤矿, 难以对所有煤矿进行有效地、全面地安全监察, 难以及时和有效地控制每一个煤矿井下的事故隐患。

3.监察执法有待进一步进行规范, 执法的随意性仍然存在, 执法文书约束力小、造成执法不严的问题比较突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监察执法程序和处罚依据, 仅从大的方面粗略规定了煤矿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如何进行处理和处罚的办法。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具体操作, 这样就给监察工作中留有一定的处理和处罚空间, 造成在监察执法过程中监察人员执法的自由裁量权较大, 对煤矿违法、违规的行为处置不力。对监察发现的问题存在整改情况不及时跟踪监察, 复查不及时的问题。对于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煤矿, 也存在处罚不力的现象。

4.矿难多发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所承载的过重的煤炭生产任务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担, 严重影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效能。我国煤炭产量世界第一, 煤的消费占了能源总量的74%,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 牵动着中国经济发展全局。煤炭开采采用的是高密度、高强度、高危险的采掘作业方式, 不安全因素是所有行业中最大的。近年来, 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对煤炭需求快速增长, 煤矿的生产能力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促使煤炭价格一路上涨, 煤炭行业持续处于卖方市场, 刺激了煤矿的超能力生产。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丰厚的利润空间, 促使煤矿企业和地方政府用增产增收策略代替了适度规模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策略。以衡量经济指标的增长作为衡量地方政府的政绩, 促使产煤地区的地方政府和煤矿主要负责人都非常看重煤矿生产的巨大经济效益和丰厚利润。煤矿企业为了完成煤炭生产任务, 政府为了完成经济指标, 促使煤矿突击生产, 甚至带着隐患生产, 这就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目前, 我区各类煤矿基本处于满负荷、超能力生产状态, 煤矿安全生产的压力很大。未来的煤炭供求矛盾将会更为尖锐, 高位运行的煤价更是涨势惊人, 煤矿企业和地方政府是不会放过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依法监察、执法严格, 则会因为煤矿企业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和超能力生产而受到停产整顿的处罚。这样势必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不满意。如果让地方政府满意, 则煤矿安全监察就存在监察执法不到位的问题。这是目前煤矿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也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难以依法监察、严格执法的根本原因。

5.问责制的实施存在着过于简单化, 国家缺少对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在政治上的保护措施。《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务院第302号令) 颁布实施以来, 对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认真履行煤矿安全监察职责, 促进煤矿搞好安全生产, 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是, 随着煤矿事故调查处理力度的加大, 煤矿安全监察与监管在事故中负有同样的职责, 一出事故就简单化地认为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有关的人员和部门领导都有责任, 凡是事故发生都认为是监察、监管人员工作不到位, 必须处理煤矿安全监察和监管人员、地方政府分管安全的领导, 否则, 就不能给社会和舆论有一个交代。这样做的结果, 既影响到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人员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煤矿安全监察与监管工作有力开展。对监察与监管人员在事故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如何进行处理, 国家层面始终没有出台明确的界定失误、错误与犯罪的标准和依据, 仅有一个内容模糊的免责文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 事故调查组中的管理组人员由于不了解煤矿开采的特殊性, 往往不能正确区别煤矿监察、监管人员在工作中的失误、错误与渎职、失职的界线, 加重了对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人员和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的处罚, 严重打击了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造成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队伍不稳定。很多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人员不愿继续干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陆续出现了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辞职和提前退休的情况, 地方政府领导不愿意分管安全或未位领导分管煤矿安全。

6.实行“国家监察, 地方监管, 企业负责”制度不平衡, 过于强调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 忽视企业负责,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总想通过监察、监管部门加大对煤矿企业的检查力度, 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甚至以监察、监管来代替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但是国家监察不是万能的, 地方的日常监管也不是时刻能盯在井下的, 我们不可能代替企业的所有管理工作, 也不可能盯到煤矿的所有生产环节。所以往往事与愿违, 重特大事故仍然难以控制。更多应该强调的是企业自身必须要搞好安全生产, 落实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 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只是一种补充和督促, 况且在某些方面地方政府还有追求发展经济的要求。因此, 尽管近些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 但煤矿企业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仍然没有调动起来, 始终保持对高利润的追求, 地方政府也始终保持对经济发展的追求, 把生产与发展放到第一位, 安全是第二位, 想得更多的是没有效益煤矿企业的日子如何过、如何发展。

从国内外近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 希望煤炭企业、矿主自发地重视和搞好煤矿安全生产是不可能的, 我们必须促使企业有主动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性, 矿井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就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罚和责任追究, 直至停产整顿或关闭矿井。但目前我们的行政处罚标准太低, 行政处理的级别太低, 矿井的安全生产条件太低。对煤炭企业和主要负责人的违法行为最高处罚分别是200万元和15万元, 相对于煤矿企业、矿主的巨额暴利来讲非常低。刑事责任追责仅限于直接责任者, 真正草菅人命的煤矿企业老板、实际控制人 (矿主) 、根本没有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如赶超工期、超能力生产和超定员生产等问题的产生, 都不是工人所能决定的事情。

四、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当前面临的困境与风险分析

我国对煤矿安全监察实施垂直管理, 主要工作是监督检查煤矿企业, 对煤矿违法行为进行现场处理与行政处罚, 检查和指导地方政府对煤矿的安全监管工作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的权力实际非常有限, 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对煤矿企业所有生产过程的监察。以有限的人员、装备与权力来完成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监察人员感到压力非常大, 这是一个很难完成任务, 也给我们从事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人员造成极大风险。对于上述问题, 如果我们没有有效的办法解决, 我们自身将会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风险一:事故的发生后, 由于监察不到位, 监察执法人员被调查处理, 受到行政处分的风险。

风险二:重特大事故发生后, 由于监察不到位, 监察执法人员被以渎职、失职罪起诉, 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风险。

风险三: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 国家垂直管理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作用有限,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可能被撤并、监察员可能全员下岗的风险。目前, 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仅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设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有4个司, 在国家的层面上缺少龙头, 在地方层面上没有基础, 游离在政府序列之外, 随时有可能被撤并。目前, 只是因为煤矿群死群伤事故影响力大、社会比较关注的原因, 没有撤销。

五、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的困境及监察执法长效机制建设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 以真正实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为目标, 着力从困扰和制约长效机制建立的体制、法制、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突破, 努力构建起以共同责任机制为核心、以全员监管、全程监管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的机制。

1.改革和完善省以下的执法监察体制。从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煤炭生产的高危性出发, 应当进一步完善省以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中, 应当对各级人民政府予以充分信任, 并贯彻责权一致的原则。一方面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与地方煤炭管理机构之间存在着职能重复、业务交叉、管理混乱的问题, 不利于煤矿安全监察与监管的协调工作。因此, 建议国家将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统一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 将目前地方政府负责煤矿安全日常监管的队伍合并到煤矿安全监察队伍中, 整体加强, 形成合力, 进一步理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煤矿安全监察的关系。另一方面,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虽然实现了名义上垂直监察体系, 但实际开办煤矿的主导权力仍控制在各级人民政府手中。因此, 建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实行省以下垂直, 建立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 在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 搞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2.地方人民政府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或改革当前地方政府对GDP追求的政绩考核体系, 促使各级地方政府领导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地方利益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系、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企业赚钱、地方经济发展的代价应由受益者来承担, 而不应由煤监、煤管等部门来被动承担。因此, 建议国家依据《安全生产法》, 由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对违反《安全生产法》的行为处以高额罚款, 加大对矿主、企业经理等处理力度, 对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直至关闭矿井。

3.赋予煤矿安全监察部门更大的强制权力。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在行政执法权上只有对矿井停产整顿、行政处罚和建议矿井关闭的权力, 强制执行的权力是依靠地方政府, 到目前为止根本行不通, 没有法院受理过这样的行政诉讼。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的刚性, 减少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对地方政府和强势部门的依赖程度, 建议新修订的《煤矿安全监察条例》赋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必要强制执行权力, 明确工作职责, 加大打击煤矿安全违法行为的力度。

4.弥补法律、法规缺陷和空白。结合新的《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的修改, 尽量弥补法律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方面的缺陷和空白, 建立健全与当前煤矿安全监察相适应的煤矿安全监察法律体系,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安全工作发展的需要, 不断加快法律、法规完善的进度,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完善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 减少煤矿执法的自由裁量和随意性, 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应制定详细、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煤矿违法处理规定, 对应《煤矿安全规程》制定统一处罚标准, 明确违反规定的处理范围、程度、数量等。

5.提高自身煤矿安全监察人员的素质, 培训技术全面的监察人员。建立健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培训机制, 进入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必须有2年以上的煤矿现场工作经验, 并经过至少2年的全面安全监察技术培训, 方可进入煤矿安全监察队伍, 提升监察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 实行独立执法, 充分发挥每一个监察人员能动性, 制定责任制, 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监察人员头上, 促使监察人员认真负责, 提高监察人员的责任心。

6.增加一线监察人员, 解决煤矿安全监察力量不足的问题。建议国家或地方政府增加煤矿安全监察分局人员的数量, 按地区、按煤矿的灾害程度、按矿井能力的大小和煤矿矿井的实际数量等条件, 配备煤矿安全监察人员, 平均每名煤矿安全监察人员监察矿井数量为1~2个矿, 灾害严重矿井配备2名煤矿安全监察人员, 保证煤矿安全监察人员能够有效地对煤矿进行安全监察。

7.研究和制定煤矿安全监察执法是否到位的明确标准和奖惩办法, 调动安全监察人员工作积极性, 稳定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不能代替企业管理, 事故的发生与监察有一定的关系, 但不是所有的事故发生都与煤矿安全监察有关系, 更多的事故发生与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 建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煤矿安全监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是属于监察到位的标准和办法。美国矿山安全监察体系是世界主要产煤国中最完善的, 他们依据《矿山法》, 美国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对全国矿山安全实施垂直监察职能, 每年对井工煤矿至少监察4次, 露天煤矿2次。一旦发现问题, 将依法进行处罚直至关闭矿井。我们能否参照国外, 做到每年对井工煤矿至少监察4次, 露天煤矿2次就属于监察到位, 在事故处理中应属于免除渎职或失职的责任。这样的监察必须是全面细致监察, 最后形成监察报告, 真实反映煤矿的实际安全状况, 并依据报告反映的问题下达处理意见, 依法进行处罚直致对矿井实施关闭。同时相应出台监察人员执法工作奖惩办法, 调动监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煤矿安全监察队伍保持稳定。

摘要: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建立并实施已有10年了,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突出重点, 严格执法, 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按照“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 如何满足人们和社会对煤矿安全生产日益关注的需求, 做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杜绝重特大煤矿事故发生, 使我们煤矿安全监察人员尽可能不受到行政和法律的责任追究, 已成为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面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困难和挑战。

上一篇:剖析学生实践性德育下一篇:公共出版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