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运营安全预控管理

2024-08-05

煤矿运营安全预控管理(精选9篇)

煤矿运营安全预控管理 篇1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随时代发展而出现的安全管理模式, 该模式能够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由5部分构成: (1) 风险管理和风险识别。该部分主要是对生产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 对风险源进行识别, 并对风险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 (2) 不安全行为的控制。该部分是对岗位中的不安全因素及行为予以梳理, 同时进行相关的机理分析和管控纠正, 目的是便于各岗位严格执行安全管控, 同时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及伤害。 (3) 生产系统的控制。该部分是对采集、疏通、挖掘、运输等方面的生产活动进行管控, 特别是对防瓦斯、防灭火的系统进行严格管控, 目的是将质量安全的量化标准落实到各个生产环节, 是生产运行的动态要求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 (4) 对综合要素进行管理。该部分是对生产系统以外的辅助系统进行安全管控, 目的是将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模式加以落实。 (5) 该部分是对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目标、运行组织、安全责任等进行管控, 目的是确保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煤矿企业需重视并强化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 以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1 煤矿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方式

煤矿中安全生产管理以风险预控管理理论为基础, 是一种过程化的管理方式, 该管理模式按照煤矿不同的特点, 对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过程进行实时的调整。管理体系的运行方式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即煤矿的生产运行过程中, 能够对职工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能够对生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不稳定因素的基本来源;煤矿企业生产管理过程当中, 造成安全事故的起因即危险源, 危险源在煤矿企业的建设、生产、改造等环节中均存在。因此, 在煤矿企业的风险预控管理中, 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是最主要的内容。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时, 要对煤矿的特点进行全面的考虑, 同时做好危险源的分类工作, 并且参照危险源的特点, 依靠人力资源、机械设备等因素的支持对危险源进行检测[1]。

1.2 安全风险的评估

完成风险源的辨别工作后, 就需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相关的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的可发生性及会造成的损失进行评定, 并对风险的等级进行划分。考虑到管理对象及风险等级, 可将管理的措施及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编制, 进而完成风险管理的规划。煤矿企业需将编制完成的管理规划向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上报, 之后由各科室的管理人员及现场的操作人员对管理规划进行改进、补充及完善, 以双向反馈、审核、修改的方式对管理规划进行查缺补漏。需注意的是在实际的生产运行过程中, 一些生产活动会根据实际情况出现变化, 因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等工作均需要根据实际生产状况进行实时调整, 以此保证管理工作呈现螺旋上升趋势, 并将PDCA管理模式很好地体现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2]。

1.3 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完成危险源识别的工作之后, 就能很好的确定管理对象, 之后根据管理对象和的特征, 对相关的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进行规划, 以此对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消除, 进而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制定管理标准的过程当中, 需以国家及煤矿行业的相关安全生产标准为基础, 根据不同煤矿的特定制定不同的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不能一概而论, 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以满足煤矿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需求。

2 煤矿中风险预控管理模式的实施要素

2.1 提升设备水平, 淘汰落后的采煤方式

煤矿企业需对传统的采煤方式进行改革更新, 积极推广高档普采、轻型综采等先进采煤方式, 尽量选择安全性及可靠性均较高的设备来进行煤矿的采集和生产, 以此为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落实责任制度, 优化组织结构

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的组织结构均存在一定的缺陷, 并且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因此, 监管部门需对煤矿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 强化组织结构建设及监管, 建立健全煤矿企业的运输、采集、挖掘等部门, 同时配置相关的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 有效落实责任制度, 以此为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3]。

2.3 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

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均存在安全教育及岗位培训不到位的情况, 相关的监督部门需对煤矿企业的生产及经营过程予以充分的考虑, 构建科学、合理且符合煤矿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员工培训体系, 有效落实企业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 以此有针对性的避免煤矿生产运行过程中不安全行为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积极利用网络技术, 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

煤矿企业的信息平台建设可以加入产量的计量系统、安全监测及监控系统、员工定位系统等具有针对性的先进信息系统, 以此实现信息间的查询、调用、支持, 进而提升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的管理效率。

3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 煤矿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方法和新理念。煤矿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具有提前预防、整体治理、层级管理、综合提升等优势和特点。煤矿企业需对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在实施该管理体系时需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安全风险的评估、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等各项工作, 同时, 提升设备水平, 淘汰落后的采煤方式, 落实责任制度, 优化组织结构, 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 积极利用网络技术, 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 以此对煤矿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从根源上消除煤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 确保煤矿生产长久、安全的运行。

参考文献

[1]马改焕, 刘广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的运用[J].中国公共安全, 2014, 6 (9) :138.

[2]杨勇.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模式的研究[J].煤矿开采, 2012, 12 (6) :86.

[3]仵亚男, 刘晓蕾.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煤矿安全, 2014, 7 (5) :133-134.

煤矿运营安全预控管理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关于全面构建实施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通知》(平煤股份一„2013‟56号)文件精神,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结合我队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精神实质 制定实施方案

首先,我单位队长和书记,认真组织队领导班子成员和全队职工学习矿下发的平煤股份一„2013‟56号文《关于全面构建实施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通知》精神。

其次,通过保安队队委会研究制定《保安队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方案》,确立了工作目标。成立以队长书记为组长;各分管副队长及技术员为副组长;各班班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由技术副队长和一名技术员主抓此项工作,以确保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方案顺利开展。

第三,本单位主要负责矿井综合防尘和防灭火工作。通过辨识和评估,我单位具体共有27项工作任务,每项工作任务细分3-8道工序。通过组织全体员工对生产过程中各类危险源进行评估分级排序,共辨识出危险源192个,人的方面76个、机(物)方面62个,环境方面11个,管理方面45个。其中特别重大风险0项、重大风险1项、中等风险27项、一般风险16项、低风险0项。

二、多样式开展风险预控管理活动

首先,我单位通过职工大会、班前会“2208模式”和班后小课堂等多种形式,组织人员学习岗位危险源描述和风险预控知识,通过奖罚措施进一步提高职工学习风险预控知识的积极性。

班前会“2208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1.值班干部点名,通报人员出勤情况,进行岗前确认; 2.值班干部组织培训学习风险预控知识; 3.值班干部对前一天每日一题进行班前互动提问,并考核打分;

4.值班干部总结上班安全生产情况; 5.班长安排当班工作任务;

6.带班干部对当班工作任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10-15分钟);

7.值班干部进行总结; 8.安全宣誓;

9.列队、举旗上岗。其次,为进一步推进实施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工作,“安全风险预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都会准确的在下一班班前会前,将工作任务存在的风险汇报到队上,值班人员认真的做好记录,分析下一班工作任务中的风险,每一个工种、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中存在的风险和预防风险的措施。在班前会上告知跟班队长、班长和员工要清楚自己作业范围内可能在“人机环管”方面存在的风险,管理标准和措施,提高现场管理人员和员工的预知风险的能力。

三、规范员工行为 规范风险管理

首先,我们通过规范班前礼仪、班前宣誓、排队上澡堂、入井前职工相互提示各岗位危险源,集体入井、文明乘座人车等行为,避免入井到工作地点前发生的各类事故。

其次,持卡上岗。我们对各工种发放《危险源辨识卡》,达到每人一卡,告知职工工作区域存在的安全风险,使职工班前预想、班中预控,使职工知道重大危险源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三,作业前安全风险预控确认管理。在到达工作地点后,由跟班队长或班组长对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进行确认,各岗位工对本岗位内的安全风险进行确认,工作过程中对安全风险随时进行确认,查出隐患及时处理,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一是风险评估管理。对每一项工程开工前进行风险评估,在班前会上每班班长对本班工作任务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对各个危险源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级,有重点针对性的做好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

二是责任到人。对查出的危险源,按照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五个等级进行划分。风险查处后,根据风险的等级,制定风险源的责任人,制定处理风险的措施和标准。

三是认真落实隐患整改通知。我们每天有专人负责整理上级部门下发的《安全风险隐患整改通知单》,并根据内容形成书面材料,按照限期整改日期,由值班人员布置,专人跟踪落实销号,升井后及时汇报,确保隐患整改落实到实处,对于完不成隐患整改的个人和班组,则进行严厉的考核,在整改期限内继续跟踪落实整改。

五、存在问题

1、作为一个辅助区队,存在一部分职工年龄较大、接受能力较缓的现象。

2、存在个别职工文化水平较低、学习起来较慢的现象。

六、解决问题办法

1、在今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中,我队将组织青工帮助年龄较大职工进行“人对人、口对口”宣传教育。

煤矿安全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篇3

一、安全预控管理体系的科学内涵

安全预控管理系统是对系统中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和风险评估, 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或消除, 实现人-机-环-管系统的最佳匹配的管理过程。预控管理就是对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进行预测, 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手段把危险源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简单地说, 就是把管理重点放在预防上, 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中的事后处理模式, 提前防范。它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深化安全文化管理, 以安全风险预控为核心, 深化完善以“六预六防”为流程的安全预控管理体系, 对安全风险进行预先辨识、预先防范、过程控制、闭环管理, 实现“技防”与“人防”的有机结合和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

所谓“六预”是指预想、预知、预测、预报、预警、预控;所谓“六防”是指个人防、岗位防、班组防、区队防、安检防、系统防, 这“六预六防”就构成了煤矿安全预控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 其实质是要求企业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系统及每一个要素进行认真贯彻、严格执行“六预六防” 安全预控管理体系, 从而实现安全工作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目标, 达到“预”和“防”的目的。体系内容如图1所示:

二、“六预六防”安全管理模式

(一) “六预”安全预控管理模式

安全事故是生产过程中人们最不愿见到的一种事件, 但是它却时有发生。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 消灭危险源, 是避免事故再次发生的关键。同样, 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超前辨识, 有效控制, 也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途径和方法。“六预”安全预控模式就是对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的管理模式。

1、“预想”就是发挥时间和空间区域的预想能力, 对人员组织配置、现场指挥管理、安全技术措施、工作流程等影响安全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无约束想象, 用主观想象弥补客观预测的不足。

在煤矿安全工作中, 隐患随时都有可能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力, 根据实践经验, 采用跳跃式、发散式、逆向思维, 对每一个生产环节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主观想象, 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以保证生产安全。

2、“预知”是要提前知道人的状态、物的状态、现场的情况等可能出现的变化 (如:地质变化、断层等) 及工作中将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做到安全工作心中有数。实施预知, 超前了解各类危险的存在, 并有计划有目的的防治。

通过大量事故案例研究证明:造成事故的直接行为有许多种, 其中“注意力不集中”占94% 。因此, 通过对行为施加影响避免事故发生是安全预防的重点。要对人的行为施加影响, 使错误行为发生的概率尽量减小, 就要使生产作业人员了解危险、认识危险、预知危险。所以, 只有在预知危险、确认安全状态下实施生产作业行为, 安全才有保障。

危险预知活动是发现、掌握、解决危险的实践活动, 分为“把握现状”、“追究本质”、“确立对策”、“设定目标”四个阶段实施。搞好危险预知活动, 对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安全行为, 具有重要作用。首先, 要坚持危险预知“五原则”;其次, 抓住危险预知的核心内容;再次, 把握危险预知的三步程序;最后, 要按照作业系统、生产班组、作业岗位和工序流程进行严格实施。

3、“预测”就是把预想、预知的结果同历年来的安全生产情况相结合, 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有针对性地对人的安全行为及矿井的安全系统、安全灾害、安全动态进行全方位、全时空动态排查, 对矿井安全状况、现场危险源进行动态分析预测, 建立矿、科室、区队、班组、个人五级预测制度。把握带有倾向性、实质性、潜在性、科学性的隐患及其发生规律, 科学及时地进行调整部署, 加强薄弱环节管理, 体现安全管理的超前性和防范性。

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始终是煤炭生产的“敌人”, 要想战胜“敌人”, 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正确全面的分析, 掌握他们的特性特征及规律, 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同时, 工作人员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既要看到战胜事故与隐患的外在因素, 又要认清自己的一些缺点, 从而能够在与事故、隐患的斗争中加以克服, 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4、“预报”是把预测、预想的结果和防范措施准确及时的传输到涉及的单位和个人, 让有关单位和个人超前了解各类风险隐患, 掌握防范措施, 确保防范工作提前开展、防范措施提前落实, 为解决问题赢得时间、创造条件。

煤炭企业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 广泛吸收消化了煤炭生产过程中的新思想和新技术, 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信息预报体系, 针对矿井管理者、各职能部门、基层区队在预测、预想过程中得出的结果, 通过有效途径和手段及时地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个人,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这些信息的准确与及时传递, 有效地提高了矿井防灾抗灾的能力, 减少了煤炭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5、“预警”是指对预报的危险源, 不但要准确的确定出预警状态, 还要通过视觉、听觉形式传输文字、图案、色彩等标志及语言信号, 进行及时警告警示, 对预报反映的安全风险隐患, 整理分类, 采取针对性的预警措施, 强化对“人”的警示, 保证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足够重视, 达到直观预防的目的。

煤炭企业安全预警是依据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利用各种现代化工具和技术手段收集数据, 同时对安全生产活动进行评估和监测, 发出不同情况下的预警信号。在保证所有采集的预警信号及时转达的基础上, 以数据的形式归纳处理风险信号, 然后再与风险管理阀值进行比较, 针对不同控制行为做出相应决策, 将各种可能风险转化或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所形成的风险监控管理体系。预警的关键在于“预”, 即在事故未发生前能够给出警示, 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预警管理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系统论中的系统非优理论和系统控制论, 是控制论在经济与社会中的运用。管理预警系统是在计划、实施和检查这三项重要机能的基础上, 再加上“系统安全”中的重要内容即信息的获得、信息的分析和安全评价。其系统管理的构成如图2所示 。

从图中可以看出, 通过计划、实施、结果和检查等步骤经常吸收安全信息, 这些信息尽可能把握住生产现场和企业管理的实际状况, 通过分析和评价, 可以对各个阶段、各类问题进行研究并做出结论以及对主要安全关键问题的确认。这样就可对系统的计划、实施进行频繁而及时的评价和经常性的效果检查。

通过此系统可以对煤矿事故进行分析和预防, 如瓦斯爆炸事故分析与预测、煤炭自燃发火事故分析与预防、工作面冒顶事故分析与预防等。从而为煤矿安全管理人员设计的一套辅助监察的应用软件。安全预警管理系统是安全监察的依据, 它相当于安全监察电子字典, 能方便快捷的协助监察人员进行安全监察。事故档案查询、事故统计分析、典型事故案例等一系列功能, 能为检查人员提供参考信息, 特别是在系统统计分析方面, 系统利用计算机分类、检索、筛选快速的特点, 能够做到多条件交叉组合确定。

6、“预控”是在掌握各种情况后, 结合工作特性拿出方案、措施进行过程控制和解决。实施预控, 通过人、机、物、环各种预控形式, 对预测、预想、预报的各类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进行动态控制和提前消除。抓行为预控:重点抓职工行为习惯养成, 培育职工“预测隐患、预想风险、确认安全、标准操作”的良好习惯;通过诚信管理, 促进全员行为自觉自律。抓制度预控:建立制度保障与责任落实体系以及安全责任落实体系。抓技术预控:加大科技投入, 围绕制约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 完善技控手段, 提升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二) “六防”安全预控管理模式

“六防”是“个人防、岗位防、班组防、区队防、安检防、系统防”, 是指把预防事故的责任按个人、岗位、班组、区队、系统等为单位进行分解划分, 以达到实现安全工作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目的。

1、个人防。

安全知识培训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通过安全知识培训, 不仅可以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 同时也可以通过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促使相关人员自觉地改善工作环境与生产条件, 消灭安全隐患, 把危险源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这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员工应自觉提高安全意识, 参加安全技能培训, 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行使安全管理权利, 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我能安全”, 做到安全自律 。

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涉及几十个工种, 这就需要按照不同的工种岗位制订相应的培训方案。对采区区队长制订安全管理的专项培训, 主要是管理方面的知识讲座, 可以定期安排专业的讲师进行管理知识的讲解;对普通采煤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宣传, 主要是编排节目, 在节目中了解安全知识。通过安全培训, 要使他们达到每个员工都要有较高的安全需求, 有强烈的安全意识, 掌握安全技术和技能及安全作业规程, 自觉的遵守安全生产法规和劳动纪律, 遇到异常情况时, 沉着、果断并能采取有效的安全应急措施。

2、岗位防。

职工是生产工作的具体操作者, 也是各项措施的最终落实者, 必须规范职工的生产行为, 提高其操作技能, 确保职工安全生产, 将零“三违”作为岗位安全目标。“岗位防”主要是通过对职工安全意识的培养, 提高安全率:一是岗位危险设想。职工在每项作业前, 必须尽可能多的设想出可能发生的危险, 事先想好对策, 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建立安全伙伴关系。同一工种的两个或多个职工可以签订安全伙伴协议, 互帮互助、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三是优秀员工评比。评出月度、年度“业务精、技能高、安全好”的优秀员工, 给予表彰奖励, 激励员工树立安全意识。

3、班组防。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 是企业预防事故的一线阵地, 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 。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的实现。安全工作的成果最终在班组中体现, 安全工作的每一项措施、每一项要求、每一项任务都要力求百分之百落实好完成好。只有充分发挥班组的优势、才能为企业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证。

在生产工作中, 自然条件的制约严重影响着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要排除不利因素, 确保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班组长需要有预知、预测意识, 做到超前指挥、超前管理、超前控制, 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防患于未然。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首先, 要创建“班组长素质工程”, 加强班组长对安全知识的了解掌握, 确保班组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其次, 实施员工亲情参与, 使员工对安全的态度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再次, 推行设备“操作确认制”, 确保操作过程符合规定, 防止因操作错误而引发事故。最后, 开展班组安全文化活动建设, 提高员工安全综合素质, 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安全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4、区队防。

区队在工作现场属于安全生产责任主体, 为了进行有效防范, 必须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对现场隐患进行排查整改, 预防现场事故, 将现场零隐患作为区队安全目标。“区队防”主要是做好基础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结果型管理, 创建“三无”指标。以无事故、无隐患、无“三违”为创建指标, 每月自主申报, 矿井考核验收, 月达到标准的给予奖励, 年终对多次达到“三无”标准的给予表彰;二是加强过程型管理, 实现“七零”。“七零”即安全生产零失控、生产组织零违章、系统运行零隐患、操作过程零失误、隐患治理零搁置、执行制度零距离、设备状态零缺陷。以“七零”为区队目标, 严管日常工作, 进行月度、年度评比奖罚。

5、安检防。

安检部门按照“抓系统、系统抓”的安全管理思路, 立足抓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 制订并落实本系统的安全管理考核办法, 开展系统专业化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 进行重点灾害防治、安全培训、安全投入效果评价, 筑牢系统安全防线, 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6、系统防。

煤矿企业应构建“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 共同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对五大系统存在的隐患进行巡查, 及时处理, 防止事故的发生。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五大系统共同防范, 确保矿井工人的人身安全, 实现排除一切隐患, 保证地下矿井安全的目标。

三、结语

通过“六预六防”安全预控管理体系的实施, 煤矿企业可实现矿井无危险、操作无违章、操作人员无“三违”的目标, 最大限度体现“以人为本、科学生产”的管理理念和“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管理”的管理方针, 加强煤矿生产中危险源的控制, 将安全风险放在了可控的范围之内, 为煤炭的安全生产提供条件。

摘要:阐述了安全预控管理体系的科学内涵, 构建了“六预六防”煤矿企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六预”指的是预想、预知、预测、预报、预警、预控;“六防”指的是个人防、岗位防、班组防、区队防、安检防、系统防。研究结果对煤矿安全预控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煤矿,安全预控,预控模型

参考文献

[1]苗久合.塑造本质型安全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

[2]丁宝成, 王彦伟.煤矿企业安全预警管理体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10, (02) :121-123.

[3]耿殿明.安全预警报告[R].国家安监局, 2010.

[4]佚名.实施“3+6”安全文化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EB/OL].中国煤矿安全网, 2009, 09, 08.

[5]王华辉.永煤集团安全五自管理体系的研究[J].中州煤炭, 2010, (10) :124-125.

[6]戚宏亮, 靖巍.煤炭企业重大事故的防控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1) :192-193.

煤矿运营安全预控管理 篇4

为了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将我矿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地方政府要求,切实推进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AQ/T1093- (以下简称“安全预控体系”)建设,提升我公司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本方案。

第一阶段(体系建设准备)

本阶段主要任务:统一领导班子和干部思想,明确体系建设整体思路,全员参与。

1、审定体系建设方案。

2、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体系建设管理办公室和各专业工作组,明确各小组人员及工作进展程度。

1)成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总经理

常务副组长:安全副总

成员: 各部门负责人

2)领导小组下设风险预控办公室

风险预控办公室主任:安检部部长

成员:各专业工作组人员

3)成立体系编写小组

组长:

成员:各专业工作组人员

3、工作计划:

在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左则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组织编写工作。明确《风险预控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目标》。预计15个工作日完成。

第二阶段(识别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特性)

本阶段主要任务:识别煤矿内所有危险源,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1、体系建设启动动员

进行体系建设动员,对工作进行总体部署;下发岗位危险源辨识表;

2、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根据每人每班填写的人、机、环、管的危险源。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编写小组人员及时收集资料,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分级、分类,造册制表进行管控,明确职责。

3、危险源调整与完善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危险源调整与完善。

4、危险源规范与初审

由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对危险源辨识结果进行规范和初步审核。

5、危险源审核

各专业工作组对危险源辨识结果进行审核。

根据员工填写的危险源辨识表,由区队风险预控小组成员进行审核。

6、工作计划

在常务副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左则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手册》和《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组织编写工作。预计60个工作日完成。

第三阶段(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措施)

本阶段主要任务:挖掘和构建本矿安全文化建设,对员工日常不安全行为进行总结、分析、管理。

1、安全文化宣传

1)编制印发《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手册以左则沟煤矿普通员工为阅读对象,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的文字阐释煤矿安全思想和基本内涵。手册印发后,通过班前会在全矿员工中组织了学习,对广大员工了解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2)在主管以上干部中进行培训。

3)制作了宣传牌板。

4)制作岗位危险源辨识与管控措施卡片。实地考察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应用情况和运行效果,进一步消除广大干部的思想疑虑,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经过这几个方面的宣传和培训,让风险预控管理理论为干部所熟悉,安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员工所认可。

2、编制《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

通过对采煤、掘进、运输、机电、一通三防及其他类对员工可能出现的主要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划分,以及按照不安全行为发生的行为痕迹、频次、风险等级重要指标进行划分,让员工在有意和无意做出的不安全行为之前,经过学习培训,掌握和了解规程措施条款,熟悉岗位操作标准,明知道怎样做才符合规定。对于自身对不安全行为的价值认识上存有差距,在侥幸、麻痹等错误心理驱动下而做出的行为选择,明知故犯行为得以矫正。

3、编制《标志标识管理手册》、《工余安健环手册》。

4、工作计划

在常务副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左则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标志标识管理手册》、《工余安健环手册》的组织编写工作。预计30个工作日完成。

第四阶段(制度建设及完善)

本阶段主要任务:在危险源管控的微观系统的基础上,形成危险源管控的宏观保障制度和运行机制。

1、制度制定与修订

对现有制度进行符合性检查、修订,补充制定新制度。 。

2、制度修改与完善

对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

3、制度规范与初审

煤矿主要负责人对制度进行规范和初步审核。

4、制度审核

各专业工作组进行制度审核。

5、工作计划

在组长的带领下负责左则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度建设及完善,形成《安全管理制度汇编》。预计7个工作日完成。

第五阶段(体系文件初稿审核与完善 )

1、根据体系规范,对编制的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风险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标准和措施》、《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标志标识管理手册》、《工余安健环手册》体系文件初稿,初步形成体系框架。

2、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听取体系建设管理办公室和各专业工作组的阶段工作汇报,对体系内审指标体系、体系文件进行审核,对遗漏和不当之处进行修改完善。

3、工作计划

煤矿运营安全预控管理 篇5

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煤炭行业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办法,但过多地依靠专项整治、集中排查、命令、处罚等行政手段,短期内对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长期看很难从源头遏制事故的发生。相对而言,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依靠严格监管的经验管理阶段,如何构建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得煤矿安全管理从经验管理转向预控管理,成为煤矿企业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基于风险预控原理,构建了煤矿风险预控的基本流程,从制度和体制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2 煤矿风险预控的流程

根据风险预控理论,风险预控的对象为能量和行为失误,如果进一步细分,能量可划分为设备能量和环境能量,行为失误有操作失误和管理失误。能量和行为在正常状态下称为危险源,在失控状态下称为隐患。在煤矿企业中,风险预控的本质对象是危险源,而在实际工作中,煤矿往往不加区分地使用这两个概念,重隐患控制,轻危险源管理,并没有完全遵守风险预控的原理。因此,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做法除了重视隐患管理之外,更应该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真正实现风险预控。根据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技术方法,遵循危险源辨识-监测-控制的基本思路,形成煤矿风险预控的流程,见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风险预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①危险源辨识;②危险源监测;③危险源控制。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的基础性工作,其辨识的全面与否,直接关系到风险预控的效果。危险源监测的主要作用是及时发现与正常状态相偏离的危险源,发出预警信息,并根据危险源监测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安全管理问题,修订制度规范或培训员工。危险源控制是根据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危险源实施动态监测,直至警情得到控制和消除。

3 煤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使风险预控管理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虽然流程是科学的,但没有制度、规范、奖惩等激励约束机制相配套,也很难保证流程的良性规范运转。一般来说,机制包括两部分:制度、体制。制度是根据安全管理应该遵循的规律来制定的,体制是依据制度有效发挥作用的“动力源”而制定的,有了制度,必须有相应的体制作支撑,才能真正使制度落到实处。本文从制度保证和体制支撑两个方面设计了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依据是风险预控原理,方法是制度保证和体制支撑,其运用风险预控全息动态监控信息系统来提高管理效率。在此,有三点需要说明:①制度保证和体制支撑中的措施并不限于图2所列举的;②制度保证和体制支撑中的措施并非绝对完全的一一对应,一项体制可能支撑多项制度;③风险预控全息动态监控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发现、收集、分析、管理、反馈安全信息的平台,是一种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办法,较传统管理方法规范、有效,能显著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

4 煤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实施要点

4.1 理顺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煤矿安全需要国家、行业、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共同发挥作用,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管理形式和监督体制,以保证煤矿的长治久安。因此,从国家相关部门到行业协会,从省、市、县到煤炭企业,应该形成上下一致的机构设置,从而实现国家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的管理功能,各管理实体各司其职,各尽其则。此外,安全管理体制的有效实施需要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明确国家部门、行业协会和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形成健全的责任体系,建立安全工作问责制度和评价考核标准,并严格落实。

4.2 实施危险源闭环管理,实现风险预控

危险源闭环管理就是对危险源实施辨识、监测、控制、反馈的闭合管理程序,任何一个危险源都必须重复这一过程,形成首尾相接、闭合循环的安全管理流程。危险源闭环管理采用戴明的PDCA管理模式,其强调持续改进,每经过一轮循环,安全管理就迈向一个新的台阶。通过对危险源实施闭环跟踪控制管理,能够提高对危险源的安全监管能力,有效实施风险预控,做到有检查、有落实、有考核、有结果、有反馈,不留安全“死角”。

4.3 加强安全培训,实施安全管理人员准入制度

对煤矿企业来说,首先应建立目标清晰、分解科学、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培训目标体系。其次,要分析培训需求,针对不同的人群或工种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再次,要重点实施行为矫正培训,即针对煤矿员工惯常、频发的不安全行为,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最后,要建立起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以促进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完善。同时,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准入管理,如班前抽考不及格不允许入井,没有取得区队长和班组长资格证不能担任相应职务等。

4.4 健全安全考核制度,实行奖惩激励

将安全指标层层分解,制定严密的考核制度,使得人人有指标,人人有压力。考核方法可以采用绩效评估法,该方法针对煤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构建相应的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够体现组织调查、全员参与、发展回馈、多元评估系统等多个组织绩效原则,而且能够体现风险预控的思想,找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提供指导,充分保障煤矿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为强化安全考核制度,必须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使得考核结果与职工收益挂钩。在奖惩激励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信息透明,考核结果要及时公布,接受员工的监督,反对奖励平均主义和重罚轻奖的现象。激励要实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摘要:根据风险预控原理,指出煤矿企业应当正确区分隐患和危险源,遵循危险源辨识-监测-控制的基本思路,建立了煤矿风险预控的流程,并界定了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监测和危险源控制的内容。在风险预控理论的基础上,从制度保证和体制支撑两个方面设计了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分析认为:为保障煤矿的长治久安,应从理顺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实施危险源闭环管理;加强安全培训,实施安全管理人员准入制度;健全安全考核制度,实行奖惩激励四个方面加强安全管理。

关键词:风险预控,长效机制,危险源

参考文献

[1]李大鹏,路佃坤,袁中峰.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济宁三号煤矿的探索与实践[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36(4):86-88LI Da-peng,LU Dian-kun,Yuan Zhong-feng.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rinsically-safe Management Systemin Jining NO.3 Coal Mine[J].Mining Safety&Environ-ment Protection,2009,36(4):86-88

[2]张士昌等.矿山事故隐患预控管理模式[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3]P.S.Paul,J.Maiti.The role of behavioral factors onsafety management in underground mines[J].Safety Sci-ence,2007,45(4):449-471

[4]荆全忠,卫靖,晁坤.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动力机制及路径选择[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3):46-49JING Quan-zhong,WEI JING,CHAO Kun.Dynamicmechanism and route choice of coal mine safety in China[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3):46-49

[5]查振高,李新春.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0-73ZHA Zhen-gao,LI Xin-chun.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Coal Safety Management Based on Risk Pre-control[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2009,(1):70-73

[6]李文,武玉梁.煤矿危险源风险预警与控制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4):154-157LI Wen,WU Yu-liang.Research on early-warning andcontrol of hazard source in coal min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4):154-157

[7]魏晓平,巩岩,李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7,(2):78-80WEI Xiao-ping,GONG Yan,LI Yuan.Analysis of riskpre-control in coal mine s production[J].Coal EconomicResearch,2007,(2):78-80

[8]梅国栋,刘璐,王云海.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3):84-87MEI Guo-dong,LIU Lu,WANG Yun-hai.Analysis onmain factors effecting safety production in chinas coal in-dustr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3):84-87

[9]王建国.煤矿生产系统危险源结构及煤矿事故预防[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35(1):85-89WANG Jian-guo.Constitution of Hazard Sources in CoalMine Production System and Prevention of Mine Accidents[J].Mining Safety&Environment Protection,2008,35(1):85-89

煤矿运营安全预控管理 篇6

关键词:煤矿企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管理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风险危险源, 分析每一个工序, 发现形成危险源的原因, 然后选择相应的策略去避免事故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这一管理观念已经在煤炭安全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方面能够提高煤炭安全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还能够使煤炭企业提高效益。鉴于此, 非常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探讨做好风险预控管理的策略, 以为煤矿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1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内涵及风险控制特点

1.1 概念内涵

所谓煤矿安全预控管理, 即在煤矿运作时, 在发生安全事故以前.对将会发生的安全事故加以识别、研究, 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危险源, 按照评价结果来管理控制危险源, 确保煤矿生产处于正常状态, 从而减小安全事故的危害。大体上包括以下三点:首先, 全员参与, 即一切和安全相关的单位、个人均主动投身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当中, 为打造一个良好的安全预控管理环境提供保障;第二, 全程性, 即不管煤炭生产经营的哪一个步骤, 均需实施安全风险预控管理, 以确保该工作能够贯穿始终;最后, 全方位性, 即优化配置人力、物力、财力, 确保各种资源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1.2 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的特点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过程中应当坚持某些基本原则, 这样才可以充分确保该体系真正有效。具体而言:第一, 预先性, 即事故出现前就建立起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主要目的是预防安全事故, 最大限度地减小损失;第二, 系统性, 因煤矿企业运作属于非常繁琐的系统工程, 通常包含诸多子系统, 构建体系过程中, 通常应当进行全面思考, 以确保做好对人、机、环、管全方位的预控管理;最后, 动态性, 因危险源伴随工程的实施而不断改变, 监控的时候, 应当随时进行, 要是发现有异常情况, 则应尽快加以整改。

1.3 运行流程

首先, 收集风险管理信息, 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类, 为今后进行风险管理打下基础;其次, 根据所搜集的风险信息, 进行评估, 确定它的等级;再次, 在评估的前提下, 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确定科学的方法;第四, 严格落实风险管理方案, 充分确保其贯穿于所有的环节之中;最后, 监督风险管理工作并不断进行改善, 纠正存在的疏漏之处。

2 当前煤矿矿井管理风险的种类

2.1 水灾事故风险

水灾是煤矿运作时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在水文地质状况相对繁琐的地带, 其透水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煤矿安全生产秩序, 对煤矿科学开发、职工安全、收益等方面的保障, 均存在非常不利的影响。

2.2 瓦斯事故风险

煤矿缺乏足够的安全设备、相关管理工作不当、有关技术不合理会导致瓦斯事故发生, 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损失。这一方面导致本来的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将会对施工人员造成很大的伤害。

2.3 火灾、爆炸事故风险

因煤矿生产对象具有易燃性的特点, 要是施工时操作不当, 非常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同时, 一些施工现场有可能发生煤尘爆炸, 就安全管理而言, 这属于潜在的危险源。

3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做好风险预控管理的策略

3.1 提高风险预控管理意识

要使煤矿企业所有职工都具有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意识, 逐渐构建并完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这样就能够提高预控管理质量。第一, 对于煤矿管理者, 应当不断提高风险预控管理意识, 学习风险防范相关知识, 从思想层面为制定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提供保障。第二, 面向所有施工人员, 做好安全风险控制宣传与教育工作, 进一步完善相关培训体系。大部分施工人员为农民工, 他们的认识水平相对有限, 风险控制意识比较薄弱, 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很难形成良好的风险预控管理意识。第三,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引入风险预控管理, 通过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 使全员的安全预控管理意识逐渐提升, 为构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做好铺垫。

3.2 进一步完善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首先, 组建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制定小组, 具体由风险预控管理专家、负责施工的人员、煤矿领导几部分构成, 尤其是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状况、工程性质。在此基础上, 制定系统全面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方案, 从而在制度层面为体系的构建打下基础。其次, 推行岗位责任制, 通过这种方式加强风险预控管理, 确保把职权细分到每一个员工, 要是发现其中存在问题, 则应当尽快要求有关负责人加以改进, 确保该项工作具有权威性。再次, 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 使管理工作和绩效、待遇福利挂钩, 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 使他们主动投身于企业风险预控管理工作之中。最后, 注重安全隐患检查机制的形成, 确保在搜集风险信息时, 不存在任何疏漏之处, 充分确保该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

3.3 努力培育风险预控管理人才

煤矿企业风险预控管理工作具有相对较强的专业性, 同时工作繁重, 责任非常重大, 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这样就应当把握好下列几点:第一, 制定科学的风险预控管理人才选聘机制, 确保录用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 同时满足煤炭企业的工程需求;其次, 高度重视新人的岗前培训工作, 通过多个实践案例, 向他们介绍实践中常见的风险, 使他们逐渐养成风险识别能力, 确保他们可以尽快胜任该项工作;再次, 把风险预控管理归进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之中, 对那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 为他们提供升迁、加薪等机会, 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后, 注重培训体系建设, 由于在不同情况下, 风险预控管理的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就需要结合各种情况的案例, 使员工不断发现自己在该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发现有效的方法去改正自己的不足, 最终能够不同提升员工的预控管理能力。

4 结语

煤矿运营安全预控管理 篇7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管理,作用

0 引言

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种能够对危险源进行辨识, 并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的新型模式。该模式将风险预控作为管理的核心, 对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重点管控, 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与措施, 对“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合理的配置, 采用对风险源进行监测、监控以及风险预警的方式, 确保危险源能够一直处在一个受控的状态中, 以达到煤矿安全生产的目的。

1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1.1 对危险源进行辨识

危险源是指在煤矿行业的生产过程中, 可能会对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或是对煤矿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的根源, 是导致煤矿企业生产与管理过程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1.2 对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后, 需要及时对事故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正常情况下, 可使用安全检查表、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以及预先危险性分析等方法, 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并针对危险源的风险率与其可能造成影响进行量化处理, 在风险评估完成之后, 依据风险程度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把风险控制在煤矿安全生产可允许的范围之内[1]。

1.3 制定风险管理标准

风险管理的标准是指各项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所需的相关依据。在煤矿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标准进行制定时, 应该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以及标准进行, 再结合煤矿生产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 制定出具体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都相对较高的风险管理标准, 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系统化、高效化、规范化的运行, 避免危险源转化为安全事故。

1.4 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得到的结果为依据, 依照风险管理中的相关标准, 制定出具体、可行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案, 并采取可操作性较高的风险管理措施。由于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资源有限, 无法对所有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 因此, 煤矿企业可以依据危险源的分级管理原则, 将风险划分成为不同的级别, 再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 采取对应的管控措施。

2 风险预控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1 促进科学安全管理流程的建设

风险预控体系通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系统、作业环节以及工作岗位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 可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 并针对该对象的风险进行评估, 且依据评估的结果对煤矿安全管理过中的重点环节进行确定。并结合煤矿生产安全的实际情况, 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合理的安全防控体系, 因此,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对风险预控体系进行合理的运用,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煤矿科学安全管理流程的建设。

2.2 推动超前预防管理的实现

通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危险源进行辨识, 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 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从传统模式转化为现代新型管理模式, 即:风险的辨识与评估、风险的控制与降低、事故的预防与消除, 利用信息网络, 实现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自动预警功能, 达到对各类危险源进行跟踪管控的目的, 以此来实现煤矿事故的超前防范, 推动新型主动式风险预控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2]。

2.3 降低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1) 将煤矿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与业务部门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 做好相应的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 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整改措施的实施, 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 将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区队、班组及一线操作人员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 对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危险源进行有效辨识和评估, 为煤矿企业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 以避免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2.4 有利于煤矿企业建立闭环管控体系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严格按照PDCA循环管理办法执行, 建立出一套从管理对象开始, 一直到实现管理目标的自动循环、闭环管理及螺旋提升式的长效管理机制, 不仅能将管理体系中的各个子系统进行合理的衔接, 还能确保该管理体系可以进行独立式循环工作, 有利于煤矿企业安全机制的改善和闭环式管理的形成。

3 结语

总之,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仅对煤矿施工人员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还关系着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 煤矿企业应该本着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其他企业中的先进风险预控管理方式和经验进行学习和借鉴, 并合理的应用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 确保煤矿企业的生产工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郭吉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4, 9 (19) :94-96.

煤矿运营安全预控管理 篇8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通过安全生产风险监控、风险评估及预警, 在得到各类数据的基础下优化改良各类管理技术, 根据不同类型和级别对安全风险及时控制和有效解决, 以最小的代价完成煤炭安全生产。通过建立动态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降低煤炭安全生产系数, 提高煤炭企业生产效益和安全生产周期, 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1 煤矿预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煤矿预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包括几个方面:1) 安全生产管理流程;2) 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原则;3)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

1.1 安全生产管理流程

安全生产管理流程分为几个基本步骤。1) 要发动生产和管理人员对自己所作业和管辖区域和工作范围内的危险源头进行辨识和登记造册, 首先需要辨别出煤矿安全生产所需要克服的危险因素有哪些。2) 对分别出来的煤矿安全生产所需要解决的危险源头进行风险评估和统计分类分级, 通过以往的经验和科学分析得出哪些危险因素是重大危险源头, 哪些是次要、一般的源头, 对危险源头进行科学的、明确的分类分级管理。3) 根据国内外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确定各类风险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程度和级别, 从而对安全生产管控提供科学合理的标准, 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4) 另外,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 需要对前期辨识出的重点危险源进行重点监测, 确认其是否收到控制, 并通过建立定期检验把控管理效果, 进行动态控制。5) 在监测过程中, 若发现某危险源未达到标准和进行有效控制时, 需按时预警, 保证现场能够迅速解决问题和预防事故。

1.2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

根据海因里希原则, 在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 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要从消除各类小隐患和事故中做起, 事先把控安全生产风险源头。另外, 在事故发生的过程中, 要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内因, 并及时消除引发事故的外因。根据这两类原则设计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3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本结构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按照基本原则进行设计, 由风险辨别、人员行为管理、生产系统管理和预警机制。这四个部分相互联系而独立, 组成了全面、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风险辨别和“安全生产管理流程”中的危险源头辨识类似。

人员行为管理。通过多年的数据统计, 人员操作和行为不当是引发煤矿生产事故的主要诱因, 因此, 我们将人员行为管理独立出来, 从招聘人员开始, 即对工作人员性格和工作习惯进行评估, 在工作过程中加强各类安全培训, 实施安全行为管理细则, 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生产系统管理和保障机制。生产系统是对煤矿安全生产中参与的所有生产要素进行综合管理, 通过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系统, 强化安全意识, 确保各类安全生产设备投入, 实行安全生产绩效管理, 并进行安全生产大比武, 来确保安全生产体系的顺利贯彻执行。

2 煤矿风险管理基本模式研究

通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预控体系, 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实行风险管理, 并根据各类煤矿的安全风险特点, 按照风险管理的流程和基本原则建立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模式, 从而有效的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矿风险管理基本模式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在煤矿生产中, 在把握各类风险的基本类型和特征后进行风险分类分级辨识, 然后进行风险评估, 确定风险具体情况, 根据各类风险控制标准和法规制定风险控制体系。

煤炭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其随时间和环境变化而动态更新。因此在煤矿风险管理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中, 每个环节都需要针对其实时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变换。

3 总结

我国煤矿开采面临煤矿数量多、地质条件复杂、煤矿从业人员水平低等各类问题, 煤矿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各类大小煤矿需要根据自身煤矿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张力.安全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能源政策研究, 2008 (5) :39-41

[2]王军.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6, 2 (1) :69-72

[3]周心权, 陈国新.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致因的概率分析及启示[J].煤炭学报, 2008, 33 (1) :42-46

煤矿运营安全预控管理 篇9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全管理

我国煤炭生产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能源机构中煤炭的比重越来越大, 煤炭产量年年增长, 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煤炭生产也由建国初的人背肩扛到简单的设备使用, 再到高档普采, 发展到现在普遍的综合机械化采煤, 而更先进的少人或无人自动化开采技术也正在试验中, 煤炭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高效率、高效益, 越来越体现出机电设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伴随着煤矿的现代化建设, 矿山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由此引发的事故也随之增加。机电设备没有管理到位, 小的会给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大的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带来一系列后患。据统计最近几年煤炭事故发生情况, 机电运输事故所占比例高达47%左右;因此抓好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保证煤矿的安全正常生产具有非常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1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意义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继承传统安全管理经验, 借鉴吸收国内外安全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适合我国煤矿特点的、全面的、系统的现代管理体系。该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 以风险预控为核心, 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 通过对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 采取有效的消除、减少、稀释和隔离等措施, 从而实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 将煤矿风险降低和保持在可容许水平, 是实现煤矿持续安全的文件化、程序化、系统化现代先进的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精髓: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风险预控管理为核心, 以程序化管理为手段, 各项安全工作是基于风险的, 有预先计划的。2011年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AQ1093-2011, 成为我国煤炭行业第一个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有人认为煤矿机电事故不可避免, 没办法预防, 矿井的机电设备多, 矿井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煤矿井下本身环境、条件不好, 所以发生碰手碰脚、零敲碎打的事故再所难免。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就是体现出煤矿风险的可控可管, 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是一套超前性、预防性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全面进行风险管控的。它强调风险分级分类管理, 把危险源分为岗位危险源和系统危险源, 强调各级人员各司其责, 把好各自岗位责任和职责。岗位操作人员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识别自己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源极其风险, 掌握风险管控措施, 就能有效的预防岗位事故发生。而机电管理领导和机电管理技术部门抓好机电方面的系统性重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制定和落实风险管控措施, 就能消除和预防发生重大事故的风险。

2 目前传统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作业人员素质低, 安全意识薄弱, 不安全行为屡禁不止。

煤矿企业的作业人员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 参差不齐, 有些作业人员对安全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置若罔闻, 凭自己所谓的工作经验和习惯干活, 想当然的随意违规作业;有些作业人员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 熟悉程度不够;有些作业人员则安全意识淡薄, 麻痹大意, 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导致井下违反“三大规程”、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人员不安全行为现象无法根除;设备操作不规范, 检修不严格执行安全措施, 带电作业、约时停送电时有发生。

2.2 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现场主要抓机电生产、设备运转, 主要精力在现场的生产, 而不考虑设备落后、电气保护陈旧、机电安全投入不足等系统性问题, 职能管理作用淡化。机电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没有进行全过程管控, 或部分环节管控不到位, 没有真正实现PDCA闭路循环。更有甚者为了多出、快出煤, 让设备带病运行, 长期超负荷运行, 严重破坏机器的正常使用条件, 机电管理人员视而不见, 机电考核偏重于产量。

2.3 对机电质量标准化认识不足。

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 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对质量标准化没有理解到位, 岗位标准不高, 机房硐室、配电点、机道等达标率低。同时, 机电管理职能部门没有按照《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的要求, 严格进行管理、考核和验收, 没有效益挂钩, 流于形式。

2.4 机电监察不到位, 考核机制不健全。

机电监察人员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对检查标准掌握程度不同, 造成一些监察力度不够, 执行不到位, 影响监察结果和效果。机电检查人员少, 但是煤矿生产线长, 使日常机电检查, 很少进行大面积台台设备过的方式, 多采用抽查的方式, 偶然性和随机性较大。还有的煤矿机电考核制度不健全, 考核只留在表面, 不进行分析终结, 提出改进计划和措施, 没有先进的机电考核制度和配套管理办法, 考核机制落后, 严重影响机电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和机电监察效果。

2.5 机电培训走过场, 达不到培训目的。

许多煤矿生产企业进行了很多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安全培训, 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但是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培训的方式较为落后, 而且培训方法、内容单一枯燥, 理论与实际脱节, 职工无法在实践中应用, 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后的考核不够严格, 人人都能够通过, 成了走过场。职工没有强烈的培训愿望和要求, 未能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6 煤矿机电设备老化, 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由于当前煤矿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几年国家针对煤矿企业出台一系列安全方面的要求, 对一些生产设备提出新的安全条件, 导致一些生产时间较长的矿井, 存在着许多需要更换的陈旧设备, 然而由于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以及眼前利益的驱使, 有些煤矿往往以生产为首要任务, 对于陈旧机电设备的更换保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导致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较慢, 设备老化。另外, 我国煤炭行业的设备制造业, 由于零件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检测手段及原材料等综合配套能力不足, 致使煤炭行业整体装备相对落后, 设备维护的工作量较大, 易引起事故的发生。

3 借助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现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提升

面对存在的问题, 如何让煤矿的机电安全管理插上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这个先进的翅膀, 出现质的飞跃, 使机电安全管理得到提升, 达到可管、可控、可预防, 减少或者杜绝机电事故的发生, 最终达到零伤害呢?

3.1 从危险源辨识入手, 强化岗位操作人员岗位职责和风险预控。

机电事故经常发生在搬迁、移动或者检修、大修时, 如果我们在每一项工作任务中能够进行危险源辨识, 弄清楚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危险, 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让任务中的每个人都能够知道危险所在, 那么事故是不是就能够避免呢?我们对所有岗位、设备、任务按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管理, 每个岗位, 每台设备、每个作业环节都辨识清楚其潜在的危险源, 再根据这些危险源制定岗位标准和管控措施, 所有职工都清楚干好自己本岗位工作的标准是什么, 有什么样的危险源, 如何防范这些危险源不成为事故,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把事故扼杀在摇篮中, 不让事故有可乘之机, 全面实现事故的可知、可防、可管、可控。

3.2 充分发挥机电管理部门和领导的作用, 抓住煤矿机电系统性危险源, 管理好机电设备, 加大机电安全投入, 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机电各级管理人员要辨识出自己工作范围内存在那些系统性危险。煤矿机电管理部门和领导要清楚目前矿井机电方面存在那些系统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我们的设备是否落后影响到安全生产;我们的人员培训是否达到设备操作要求;新设备、新工艺的性能是不是已经掌握, 它们产生的新危险源是否已辨识, 管理标准管控措施是可, 否针对性。

同时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杜绝伪劣机电产品、无煤安标志产品、非防爆产品在煤矿的滥用, 从源头上消灭事故源, 严格按标准要求使用和维护设备, 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对机电设备进行统筹安排, 合理选型采掘设备, 不出现大马拉小车效率低下, 或者小马拉大车硬拼设备现象, 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要考虑通过改造、革新, 解决系统中存在的机电问题和系统危险源。加大机电安全投入, 及时更换淘汰机电设备, 优先考虑使用、引进, 先进、自动化高、安全系数高的设备, 采用先进工艺流程, 合理控制作业点和作业面个数, 减少事故发生源的个数,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高产高效, 让现代化带动煤矿产业发展, 真正实现安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

3.3 提高质量标准化管理。

煤矿机电管理的提升必须要提高煤矿质量标准化,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简单理解就是风险预控加质量标准化, 提高煤矿质量标准化也体现了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思想之一。要提高全体机电人员的质量标准化意识按标准化要求开展机电工作。机电标准化是确保矿井机电安全生产的基础, 煤矿必须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 制定标准化建设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完成时间, 不断完善机电标准化工作。实行“三抓”即面上抓质量升级, 线上抓达标, 点上抓薄弱环节。建立机电标准化奖罚制度开展机电标准化竞赛活动, 树立标准化样板机电区队、机房硐室、机道, 有效推动机电标准化工作开展。

3.4 全员、多形式、大力度加强培训, 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 使员工掌握本岗位危险源、岗位标准和风险管控措施。

加大职工的培训, 开展各种途径学习、灌输体系, 全员参与体系建设、实施和执行, 加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宣讲, 让体系深入人心, 让每个岗位人员都能感觉到真的对自身安全有用, 按照标准做就能够确保安全, 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煤矿工作本身属于苦、脏、累, 危险, 导致了从事煤矿工作的人文化程度低、理解和掌握能力不强。而从事机电工作的煤矿人员, 相对来说, 要求要高一些。那么如何让我们每个职工能真正掌握这些危险源和岗位标准, 并按照标准去工作, 实现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真正落地呢?

3.4.1 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 要做到全员参与, 从职工自身工作经验说出自己工作中存在哪些危险因素, 上岗时注意事项, 各岗位、工种进行总结汇总, 并通过分析发现工作经验中没有发现的危险源, 经验加理论, 让每个职工轻松知道, 以前的工人需要花很多年通过泪、血才发现成的各种危险源。自己的亲身参与, 再结合有经验的老工人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危险讲解和示范, 让各岗位的危险源能够深入每个职工的内心, 避免事故的发生。

3.4.2 强化员工的认知, 开通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培训, 不间断培训, 每周学习, 每月考试, 班前会提问, 老工人自讲, 为每位员工印发《岗位危险源管理卡》, 在作业现场设置了危险源管理标识牌, 从各个方面各种渠道, 让每位员工随时随地学、看、听、讲, 自己所从事工作任务的危险源及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及措施。

3.4.3 各级管理人员不定期抽查现场作业人员对本岗位危险源、作业标准和安全要点的认知程度, 以及管理标准在现场的执行情况, 保障管理标准的有效执行。

3.4.4 强化管理标注的执行。例如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将“手指口述”法和风险刮泥标准的执行有效结合, 在现场执行标准时采用手指口述进行确认, 使管理标准得到很好的执行。

3.5 加大监督检查, 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化机电管理和考核。

机电业务部门和机电专检人员加大对现场各区队和作业人员检查、考核, 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期和动态的检查、监测。利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的考核功能, 对于检查出的机电管理问题、设备问题等, 及时录入本安管理信息软件进行预警, 录入时要根据存在问题的性质合理选择整改类型 (限时整改、立即整改) , 并现场追踪复查。各区队在每日班前会利用信息系统调出本单位存在的问题, 及时安排进行改造, 有效的消除或控制各类安全隐患。并在每日调度会上将问题整改落实的情况进行通报, 形成闭环管理。同时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出现的频次, 可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和技术补充措施。每个月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录入的问题, 进行汇总、通报、打分, 并作为各区队机电考核的得分和效益工资挂钩。

3.6 通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加大岗位工和机电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控。

加强煤矿岗位工和机电作业人员的行为安全管理一直是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问题。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从员工准入管理、不安全行为分类、岗位规范、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培训教育、行为监督、员工档案等全过程进行管理。煤矿机电管理部门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制定机电专业各岗位的规范, 明确其安全管理职责和安全行为标准, 并严格落实在各类安全生产活动中, 达到减少甚至杜绝机电事故的发生。

安全检查人员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把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汇总, 作为考核依据, 实现对不安全行为的严格管控。煤矿通过在一段时间内查处的不安全行为, 根据发生的行为痕迹、频次、风险等级等重要指标, 进行梳理和分类, 在次基础上针对岗位人员和机电作业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落实, 达到控制不安全行为的目的。只有分析清楚机电类不安全行为的致因, 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才能有效控制和彻底消除不安全行为, 从人的方面彻底控制主事故的发生。

4 结束语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先进的管理理念, 也是一套新的理念, 我们煤矿机电管理人员应尽快转变思路, 适应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 结合以往的机电管理办法, 利用好这套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 为我们的煤矿机电安全保驾护航, 我们机电工作人员只有借助这台先进的战车, 才能在未来的煤炭生产中大展拳脚, 充分发挥机电的优势, 管理好煤矿机电的安全和生产工作, 为我国的煤炭事业添砖添瓦。

参考文献

[1]郝贵等.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M].煤炭供液出版社, 2012.

[2]郝贵, 宋学峰.煤矿本质安全管理[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8.

[3]万长慈等.煤矿机电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9.

[4]李平, 陈健永.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探析[J].煤矿采, 2006 (2) .

[5]贾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煤矿机械, 2003 (12) .

[6]王宏.浅谈当代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 2010 (14) .

上一篇:挑战困难下一篇:歌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