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意见建议

2024-10-02

煤矿安全管理意见建议(精选8篇)

煤矿安全管理意见建议 篇1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审核意见

受利民煤矿委托,公司安监局组织相关职能部室于2011年5月11日对利民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资料方面进行了审核,以下是审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

1、公司、煤矿两级机构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职责接口不清的现象;如,利民公司和煤矿分别设置了安全管理机构,利民公司有分管职业卫生工作的人员,但煤矿未确定分管职业卫生工作的人员,而该项工作直接与矿所属各区队联系显然存在不合适;类似的问题多处出现,在这里不再重复叙述;

2、公司、煤矿两级组织设置的机构、人员的职责安排交岔、存在不清楚的现象;体系管理的部门和相关人员不能保持相对稳定;

3、体系运行过程中的职能分配不规范,未按要素的功能与企业的实际结合进行分配,未充分理解职能分配的意义;不能体现技术部门管理技术安全,机电部门管理机电安全,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事、培训,调度、财务、法律、党政等部门的职责均未规范按要素开展,安全工作仅依靠安全部门,体系大部分要素实现依赖安全部门;无论是安全工作还是体系运行,均未体现全员参与;未按要求制定职能分配表;

4、利民公司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不规范,未真正明确安全部门的角色,未明确各基层单位的接口,也未能真正落实属地管理的要求;

5、安全管理相关职能确认不清楚,如利民公司分别设置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管理小组”,虽然是两套机构,但主要成员基本相同,应该明确公司的安全管理专职机构(《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但却未明确;

6、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制未规范制定、分发,无法执行、考核;电子版文档中,各部门的职责中关于主管工作、分管工作以及与其他部门的配合的具体工作均不完全明确;职责内容罗列的复杂,部分职责多达二十多条,不利于操作(如矿长职责);电子版内容中有错别字;

7、未按体系要求配备通风副总工程师;

8、未制定九位一体管理网络图;

9、家属协管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考核办法内容不具体;

10、未规范对岗位能力进行考核。

二、方针目标管理

11、利民公司方针未充分融入领导层的安全理念,未充分考虑企业的愿景、总体方针和实际风险;

12、方针制定未充分考虑体系管理的持续改进、风险预控的原则;

13、方针的形成过程未进行充分论证;

14、未依据方针制定战略目标;

15、年度目标制定未充分考虑企业方针、战略目标的要求,年度安全目标比较空洞,无实际意义;

16、未将目标具体分解为各项指标;

17、未将安全目标、指标在各层次、职能进行规范分解,下一步的考核工作无法开展;

18、体系人员不能充分理解方针、目标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三、程序、制度、文件、记录管理

19、部分制度制定的目的不明确,制度内容中要求的作业流程不清晰,制度中未明确谁去干什么,怎么干;大部分制度对过程的梳理不规范;

20、手册、程序、制度和表格的关系不清楚,未真正做到体系的追溯性;

21、制度的审批、发放、宣贯、作废等一系列流程均未规范规定和执行;

22、文件发放前未明确文件发放的范围;文件发放虽然有记录,但内容不全面,存在应发放而无记录的现象;

23、制度发放后人员未规范开展宣贯、培训,人员对制度等的重要性理解程度不足,人员对制度的重视程度不足;

24、不能确保制度的唯一性,同一项内容在两处或多处体现的现象普遍存在。如,关于风险管理小组分别在《程序文件》、矿发文件中进行了规定,但内容基本一致,失去了文件的指导意义,不利于指导生产;

25、法律法规仅制定了清单,但法律法规的收集、识别、适用于企业的全部过程,均未规范规定并规范开展。

四、企业文化

26、能够感受到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但安全文化建设不系统,部分过程不规范。

五、检查与改进

27、安全检查制度规定的内容不全面,不规范;

28、未能明确体系运行过程中体现体系绩效的关键点,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检查未能体现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仅停留在查隐患的初级阶段;

29、无论是作业流程,还是岗位标准,均缺少相关的安全检查表,容易造成检查过程不规范;

30、隐患整改只落实了隐患责任人、时间、整改标准等内容,未对隐患整改过程中是否采取应急措施,隐患整改完成后是否有效控制了风险等情况进行规定;

31、隐患整改只停留在采取纠正措施的层面上,未明确隐患整改过程中采取预防措施的要求,可能造成隐患重复出现;

32、对隐患整改过程是否存在风险未进行识别;

33、人员不理解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的目的、意义和控制流程,也未开展此项工作。

六、风险管理

34、风险管理的目的性不强,未针对企业的薄弱环节进行风险有效削减的措施;

35、对各业务部门的风险小组,分别从两份文件中进行规定,但内容不一致;办公场所风险评价未成立小组,未明确组长;

36、对危险源辨识前的培训无针对性,也未分层次进行;培训的内容不能充分指导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7、程序文件对危险源辨识的时机、鼓励全员参与辨识的内容无具体要求;

38、未依据程序文件要求年底进行危险源识别的要求开展工作,特殊情况下进行危险源辨识的规定无实际意义;

39、危险源辨识前应收集的依据缺少部分危险源描述方面的法律法规,如GB86-6441、GB13861等;

40、未规范制定工作任务清单,清单的流程不规范,造成辨识危险源辨识可能不全面;

41、危险源辨识过程未充分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42、部分工作任务、危险源等描述不清楚;

43、危险源辨识记录表不规范,如缺少日期,不能表明每年开展一次;

44、风险评价过程,对重大风险只采用一种方法进行评价,对风险值的确定是否准确依靠人员讨论进行不能保证分值的准确性;

45、未明确可承受风险,对风险控制无针对性、目的性;

46、风险控制措施未分别从技术、管理两方面规范开展;

47、对一般风险控制,只在人员培训方面体现了控制,未在工艺、设施方面体现要求;

48、未理解有效削减重大风险的风险值,以进一步降低企业风险的目的;未针对重大风险制定管理方案;

49、矿井及各区队的风险概述描述不规范,未明确矿井的风险控制、削减原则;

50、未按体系要求,开展每年度进行的总结经验工作;

51、对现场危险源的实际监测工作虽然已开展,但未在体系文件或者相关制度中体现,并详细进行规定;

52、对风险控制过程的评审未能体现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风险值计算的准确性、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七、培训

53、培训制度内容不全面,不规范;

54、培训需求不规范,无实际项目、内容,失去指导意义,人员未根本理解培训需求的意义,与培训计划无关联;

55、未规定培训需求、计划、实施、监测等方面的关联,培训工作随意性强,无针对性;

56、考试的内容也重视概念的掌握,缺少安全管理的实际应用和理解;

57、很多培训工作的效果评价只以考试的方式进行,未体现员工安全意识方面的要求;

5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矫正有制度,虽然开展了工作,但不能明确员工安全意识现阶段的水平,下阶段应提高的程度,是否达到目标,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

59、承包商作业人员的考试卷与花名册不对应; 60、未对义务消防队员培训后进行效果评价; 61、开展的各项安全活动程序不规范,缺少通知、签名、记录、评价、总结等过程;

62、班组急救员虽已经过培训,但未收到相关证件;

八、生产要素

63、瓦斯报表和瓦斯手册中填写的瓦斯检查地点不规范,内容不具体;

64、通风系统中存在不稳定的角联通风系统; 65、矿井虽然进行了风阻测试,但未收到报告; 66、未能通过反风演习提出演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7、矿井无紧急避险系统。

九、机电管理

68、各类设备操作规程贯彻学习记录中无考核结果等内容;

69、五小电器检查制度、检查表中未落实管理责任人; 70、大型主要设备未做到一台一档; 71、未进行井下开关保护插件试验;

72、综合管理业务流程中名称仍用原机电科; 73、个别点检记录内容缺失,如采煤队5月份记录; 74、固定梯管理制度中检查频次与本安标准要求不符(制度中规定每季度一次,本安要求每月一次)。

十、地测管理 75、09113工作面无停采通知书;

76、无建井地质报告、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报告;

十一、防治水管理

77、防治水机构内容不符合实际,未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

78、井上、下对照图无积水情况、开采年限等内容; 79、全矿井雨季前未进行联合排水试验;

十二、爆破管理

80、综掘二队施工风桥未编制爆破说明书;

十三、采掘管理

81、综掘二队无自保、互保、联保制度。

十四、职业健康

82、煤矿职业卫生管理六个台账(职业卫生实施台账、职业卫生监测台账、职业健康监护台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台账、职业危害申报管理调整、新、改、扩建项目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及审批的相关资料、职业卫生宣传培训台账)应进一步归纳、整理;

83、未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规划;

84、对3月份本安体系检查出的问题未进行落实整改;

十五、环保

85、矿井水未进行检测,无资质部门验收测试报告; 86、矿井水处理不达标,综合利用率未实测、计量; 87、生活水处理不达标。

十六、其他

88、未实行承包商风险抵押制度; 89、2011年未进行应急演练; 90、未填写事故报表。

总体,体系运行过程未能体现过程控制,未能体现持续改进;体系运行的很多要素未体现目的性;很多要素开展时操作人员未理解要素的真正内涵;各层次体系人员的培训还不深入,人员还不能从根本上理解、重视体系运行工作。

建议,利民公司对以上问题充分考虑,按企业实际情况落实整改;对三月份公司本质安全验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高度重视,落实整改。

检查过程中,因检查人员能力、检查时间等因素影响,提出的问题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利民公司在整改过程中如存在疑问应进一步探讨。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一日

煤矿安全管理意见建议 篇2

《煤矿安全规程》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监察和事故调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1年版《煤矿安全规程》是在原能源部1992年颁布的《煤矿安全规程》、1993年颁布的《煤矿安全规程》 (露天煤矿) 和原煤炭工业部1996年颁布的《小煤矿安全规程》基础上全面修订后的版本, 共4编20章751条, 后经2004年、 2006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共5次局部修订延续至今。笔者作为“通风安全监控组”组长主持了2001年版《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编井工开采第三章通风安全监控修订工作;完成了2009年版《煤矿安全规程》修订工作:主持修订了第一百二十八条、 第一百二十九条、第四百四十一条和第四百四十二条。

为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新材料的应用, 避免或减少伤亡事故发生,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煤矿安全监察局决定对现行 《煤矿安全规程》进行全面修订。笔者作为本次《煤矿安全规程》修订“监控与通信组”组长, 结合多年来科研工作实践和我国煤矿事故教训, 特别是作为国务院煤矿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 参加的10起煤矿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工作的事故教训, 提出修订意见如下 (仅列出建议新增、删除和修改部分) , 仅供参考。

1通用要求

(1) 煤矿应装备具有远程控制和预警功能的监控系统, 具有调度、移动和广播功能的通信系统、具有报警联动功能的图像监视系统等。

(2) 严禁矿井监控系统与视频监视系统共用信道。矿井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的电缆必须专用。主干网络应采用具有冗余功能的千兆或千兆以上矿用以太光网络。 矿井移动设备和无线接入等应优选WiFi、ZigBee、4G等技术[1-2]。 有线接入应优选CAN、Profibus、Lonworks、FF等工业现场总线。

(3)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矿井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等的关键光缆和电缆应分设两条, 从不同的井筒或一个井筒的不同位置进入井下。系统光缆和电缆应具有防护措施;底鼓不严重的矿井, 系统光缆和电缆应埋入巷道底板与巷帮夹角处[3]。

(4) 矿用无线电系统及设备应优先选用工业、 科学及医疗设备频段和业余频段;若与地面业务一致或相近时, 应选用与地面一致或相近的频段;严禁使用广播、电视、射电天文、安全救助、无线电导航等频率。无线设备发射功率应不大于6 W[4]。

(5) 各系统及设备应满足煤矿井下电磁兼容要求[5]。系统中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应为防爆型电气设备, 其输入输出信号应是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应优选本质安全型。便携式仪器设备、手机等应为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应取得煤矿安全标志准用证和防爆合格证。

2矿井监控

2.1基本要求

(1) 煤矿应装备全矿井综合监控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km;电网停电后, 备用电源应能保持系统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2h。主机应具有双机热备功能。系统软件应采用组态软件。 矿井监控网络应通过网闸等网络隔离设备与其他网络互通互联。

(2) 核心网络交换机等设备应放置在矿井数据中心。矿用交换机应安装于井下中央变电所、机电硐室、采区变电所等便于供电的场所。

2.2煤矿安全监控

(1) 煤矿应装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巡检周期应不大于10s, 运行数据应能保存至少1a;应具有电源和备用电源工作状态检测功能。 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

(2) 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CH4浓度、CO浓度、 CO2浓度、O2浓度、风速、风压、温度、湿度、烟雾、噪声、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要通风机开停等监测功能, 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6]。

(3) 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主要通风机风压、风速、振动、电动机电流及功率、电动机定子绕组温度、 轴承温度等监测、显示、报警、存储等功能;应具有主要通风机一键启停和自动切换功能;具有主要通风机启停和反风远程控制功能。

(4) 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呼吸尘浓度、总粉尘浓度实时在线监测功能;应具有风向监测功能。

(5) 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瓦斯变化率等分析功能;应具有煤与瓦斯突出报警功能, 根据掘进工作面及其回风甲烷传感器, 采煤工作面及其上隅角和回风巷甲烷传感器工作状态和瓦斯变化, 进行煤与瓦斯突出报警。

(6) 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选用全量程和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 优选激光或红外甲烷传感器。

(7) 用于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系统应具有瓦斯抽采监控功能。系统应具有模拟量采集、 显示及报警功能:1抽采 (放) 管路中CH4浓度、流量、压力、温度、CO浓度、阀门开度等管道参数; 2瓦斯抽采 (放) 泵站室内CH4浓度、井下临时抽采 (放) 瓦斯泵站下风侧栅栏外CH4浓度等环境参数;3电动机温度、抽采 (放) 泵真空度、抽采 (放) 泵轴温等设备参数;4水量、水压、冷却水池水温、水位等供水参数;5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供电参数;6供气管道正压、温度、CH4浓度、流量、供气阀开度等供气参数;7罐高、罐压、罐内CH4浓度、密封水位、密封水温等储气罐参数。系统应具有瓦斯抽采 (放) 泵状态、阀门状态、供水状态等开关量采集、显示及报警功能。系统应具有瓦斯抽采 (放) 混合量和纯瓦斯量等累计量监测、显示功能。系统应具有瓦斯抽采 (放) 泵、阀门等控制功能。系统应具有阀门开度等自动、手动、就地、远程以及异地调节功能。

(8) 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 每月至少1次。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甲烷检测设备, 必须定期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气样调校, 每15d至少调校1次。甲烷超限断电功能每15d至少测试1次。

(9) 高瓦斯和煤 (岩) 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煤工作面, 必须在工作面及其上隅角和回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工作面和上隅角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为1.0%CH4, 断电浓度为1.5%CH4, 复电浓度为1.0%CH4;回风巷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和复电浓度均为1.0%CH4。

(10) 高瓦斯和煤 (岩) 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煤工作面的回风巷长度大于1 000m时, 必须在回风巷中部增设甲烷传感器。高瓦斯和煤 (岩) 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掘进巷道长度大于1 000m时, 必须在掘进巷道中部增设甲烷传感器。

2.3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

(1) 为遏制超定员生产, 加强领导下井带班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井下作业人员考勤, 满足事故应急救援等需求, 煤矿应装备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

(2) 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应具有人员位置、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存储、查询、异常报警、路径跟踪、考勤管理等功能;应具有精确定位、双向紧急呼叫、唯一性检测、搜寻等功能[7]。

2.4煤炭产量监测

(1) 为遏制超能力生产, 煤矿应装备煤炭产量监测系统。

(2) 煤炭产量监测系统应具有煤炭产量监测、 处理、存储、查询、显示、打印等功能;具有严重超产报警功能。系统应具有系统工作状态监测、处理、显示、打印、存储、查询、报警等功能, 工作状态包括: 1计量仪器外壳开启状态;2计量仪器调整参数状态;3计量仪器供电状态;4输煤异常状态; 5计量异常状态;6通信异常状态等。

2.5矿井火灾监控

(1) 煤矿应装备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带式输送机沿线应敷设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 实时监测机头、机尾、托辊、胶带等温度, 当温度异常时及时报警或断电, 避免或减少胶带火灾发生。电缆、接线盒、 配电装置、开关装置、变压器等应敷设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 实时监测电气设备、接头、触点等温度, 当温度异常时及时报警或断电, 避免或减少矿用电气设备火灾发生。测温光缆在电缆桥架或支架上设置时, 应采用接触式布置。

(2) 有自燃发火倾向的煤层, 应装备束管监测系统和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 实时监测采空区CO等标志性气体浓度和不同位置的温度, 并根据CO等标志性气体浓度变化和温度及其变化, 实现煤炭自燃火灾监测与预警[8]。

2.6矿山压力监测

(1) 煤矿应装备矿山压力监测系统。

(2) 矿山压力监测系统应具有液压支架和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阻力及下缩量等监测报警功能;应具有锚杆拉力、钻孔应力、巷道顶底板位移、顶板离层位移、顶板下沉速度等监测报警功能。

(3) 矿山压力监测系统应具有声发射总事件、 大事件、能率、微震等监测报警功能;应具有顶板大面积来压等预警功能。

2.7水文监测

(1)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应装备水文监测系统。

(2) 水文监测系统应具有水文长观孔水位、水温、水压及明渠流量、水温等模拟量采集、显示、报警、存储、查询、编辑、生成报表等功能。

(3) 水文监测系统应具有绘制水位、温度、水压等监测量变化趋势曲线和直方图功能;具有矿井涌水趋势预测预报功能。

2.8远程监控

通过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减少煤矿井下作业人员, 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必然选择, 是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 煤矿应装备采掘工作面监控系统、带式输送机运输监控系统、立井提升监控系统 (用于立井提升) 、斜井提升监控系统 (用于斜井提升) 、矿用无轨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 (用于无轨胶轮车运输) 、架空乘人运输监控系统、电机车运输监控系统 (用于电机车运输) 、煤矿供电监控系统、矿井排水监控系统、压风机监控系统等, 实现供电、排水、通风、压风、运输、提升、瓦斯抽采等固定岗位无人值守和地面远程控制, 采掘工作面少人作业和地面远程控制。

3矿井通信

3.1矿井调度通信

(1) 煤矿必须装备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严禁用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和矿用IP电话通信系统替代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

(2) 矿井地面变电所、地面通风机房、主副井绞车房、压风机房、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 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 水泵房、带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硐室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采掘工作面、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采区和水平最高点、井下避难硐室 (或救生舱) 等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调度电话[9-11]。

(3) 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的调度电话至调度交换机 (含安全栅) 应采用矿用电缆直接连接。严禁调度电话由井下就地供电, 或经有源中继器接调度交换机。调度电话至调度交换机的无中继通信距离应不小于10km。用于煤矿井下的电话必须是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电话。

(4) 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交换机应选用程控数字交换设备或IP网络交换 (或软交换) 设备。交换机应安装在矿井数据中心, 调度台应安装在调度控制中心。

(5) 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应具有双向呼叫和通话功能;应具有双向紧急呼叫、通话和自动录音功能;应具有用户通话状态显示、监听、插入和强拆功能;应具有交换和汇接功能;应具有通播功能;应具有会议电话功能;应具有移动通信系统和广播通信系统接入功能;交换机的处理机和电源应热备份, 具有告警、故障自动诊断、倒换等功能;应具有备用电源, 电网停电后, 备用电源连续工作时间应不小于2h。

3.2矿井移动通信

(1) 煤矿必须装备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应为本质安全型设备。井下基站和中继设备等优选本质安全型设备。

(2) 煤矿井下带班领导、技术人员、区队长、班组长、瓦斯检查员、安全检查员、电钳工等流动作业人员, 应配备矿用移动电话, 以便及时通报安全隐患、紧急避险和调度指挥。

(3) 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应具有选呼、组呼、全呼、强拆、强插、紧呼、监听等集群调度功能;具有移动台与移动台、移动台与固定电话之间双向语音无阻塞通信功能;具有越区切换功能;具有连续服务功能;具有短信收发功能;具有通信记录存储和查询功能;具有自动或手动启动录音、录音和查新功能;具有召开多方会议的功能;能与矿井有线调度等通信系统互联互通;具有数据传输功能。手机及基站应具有脱网通信功能, 以提高系统抗故障能力和应用范围[9-11]。

(4) 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应具有用户限时功能; 具有移动台位置登记功能;具有通信终端权限设置功能;具有非法用户禁用功能, 应能自动识别手机终端, 对未经认证的手机不提供服务, 并报警;具有自诊断和故障指示功能, 对调度终端、控制中心、基站等进行定时或连续诊断, 当发生故障时, 及时报警并指示故障位置;具有备用电池过放电报警及过充过放保护功能。

(5) 移动台到基站天线之间的无线通信距离应不小于500m;基站至系统控制器之间的有线通信距离应不小于15km;基站和移动台无线发射功率应不大于6W, 满足本质安全防爆要求, 且对人身健康无伤害;移动台蓄电池连续工作时间应不小于11h, 其中, 通话时间应不小于2h;在电网停电后, 基站备用电源向基站连续供电时间应不小于2h。

3.3矿用广播通信与信息发布

(1) 煤矿应装备矿用广播通信与信息发布系统。井下各行人巷道和作业地点应设置广播设备。 主要巷道岔道口、机车车站、机电硐室、候车硐室、副井井底等位置宜设置显示终端。

(2) 矿用广播通信与信息发布系统应具有扩音广播和显示功能;应能够提供文字、语音、图形、数据等形式的信息发布;应能将信息及时发布至井下各种信息终端。系统应具有正常生产时常规信息发布和发生险情时逃生信息发布功能。发生险情时, 系统应能通过语音广播和显示牌, 通知事故地点、类别、撤离路线等, 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9-11]。

(3) 矿用广播通信与信息发布系统应具有音频和视频全播、组播、选播、录音和记录功能;应具有调度台与井下终端双向通话功能;应具有井下终端呼叫地面调度功能等。

(4) 矿用广播通信与信息发布系统最大通信距离应不小于15km;应具有备用电源, 当电网停电后, 能保证系统正常连续运行不低于2h。

3.4救灾通信

(1) 救护队 (含兼职救护队) 应装备救灾通信系统。系统应不依赖于矿井通信系统网络设施。系统应能接入宽带以太网;具有与矿用广播系统、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及矿井移动通信系统互连互通功能。

(2) 基站应具有与移动台通话、与地面基地通信终端通话功能。移动台之间应具有通话功能, 具有与地面基地通信终端通话功能。地面基地通信终端、基站和移动台应具有发起急呼和全呼的功能。 基站应能脱网独立工作, 基站与其无线覆盖范围内的移动台、移动台之间应具有通话功能。移动台应具有脱网工作功能, 在没有基站无线覆盖的条件下, 移动台之间可直接通话[9-11]。

(3) 系统应具有图像监视功能;具有CH4、CO、 O2、温度等监测功能;具有图像、声音和数据存储功能;具有救护队员心跳、体温、姿态监测功能等。

(4) 基站至地面基地通信终端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km;移动台到基站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500m;移动台到移动台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500m。系统可配置的移动台的数量应不小于18台。蓄电池使移动台连续工作时间应不小于11h, 其中通话时间应不小于2h (收、发用时相等时) 。地面基地通信终端及基站在蓄电池供电的情况下, 连续工作时间应不小于11h。

4视频监视

(1) 煤矿应装备图像监视系统。系统应采用以太网光缆和无线传输。

(2) 视频服务器等设备应放置数据中心机房。 系统集中显示应安装在调度控制中心。局部就地显示宜安装在架空乘人装置控制室、斜井绞车房、采煤工作面巷道、副井绞车上下口等重要作业场所。

(3) 摄像仪应安装在地面工业广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带式输送机机头、机电硐室、水泵房、压风机房、主通风机房、提升机房等无人值守和需要监视的场所[12]。

5结语

矿井监控、通信与监视是实现煤矿供电、排水、通风、压风、运输、提升和瓦斯抽采等固定岗位无人值守和地面远程控制, 采掘工作面少人作业和地面远程控制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因此, 本次《煤矿安全规程》全面修订应增加矿井移动通信、广播通信、视频监视、人员定位、煤炭产量监测、矿井火灾监控、矿山压力监测、水文监测和远程监控等内容。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井下有线宽带信息传输研究[J].工矿自动化, 2013, 39 (1) :1-5.

[2]孙继平.煤矿井下宽带无线传输技术研究[J].工矿自动化, 2013, 39 (2) :1-5.

[3]孙继平.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 2011, 36 (11) :1890-1894.

[4]孙继平, 伍云霞.矿用无线电系统及设备工作频段选择[J].工矿自动化, 2013, 39 (4) :1-4.

[5]孙继平.煤矿用电工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要求及试验方法[J].煤炭科学技术, 2013, 41 (6) :68-72.

[6]孙继平.煤矿安全监控技术与系统[J].煤炭科学技术, 2010, 38 (10) :1-4.

[7]孙继平.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技术与系统[J].煤炭科学技术, 2010, 38 (11) :1-5.

[8]孙继平.安全高效矿井监控关键技术研究[J].工矿自动化, 2012, 38 (12) :1-5.

[9]孙继平.矿井通信技术与系统[J].煤炭科学技术, 2010, 38 (12) :1-3.

[10]孙继平.现代化矿井通信技术与系统[J].工矿自动化, 2013, 39 (3) :1-5.

[11]孙继平.安全高效矿井通信系统技术要求[J].工矿自动化, 2013, 39 (8) :1-5.

完善基层财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篇3

关键词:基层财政;问题;建议

乡镇财政体制在我国财政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财政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乡镇基层财政管理体制,帮助乡镇财政走出困境。本文以安徽省定远县为例,通过分析基层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浅见。

一、现行基层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财政事权和财权不对等。乡镇财权过小,事权过大,事权、财权不相适应,是导致乡镇财政收入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实行的分税制虽然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分配,但上级政府在下放事权时没有相应的财权保障,造成基层乡镇政府有事权无财权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

(二)乡镇财政实力小,财源缺乏。定远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财政弱县,全县人口96.3万, 2015年一般财政收入16亿元,其中乡镇3.5亿元。乡镇财政收入匮乏,乡镇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低,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尚未改变,以农户为单位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为主,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在大多数乡镇仍不活跃。

(三)乡镇财政支出大,增长迅速。乡镇财政不仅要承担工资、运转经费,还要承担各项民生工程配套、社会保障、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维稳等方面的支出。“十一五”初,定远县乡镇支出1.21亿元,2014年底支出3. 63亿元,年增长75%。

(四)乡镇陈欠债务难以消化。由于乡镇财力拮据,财权、事权不对称,乡镇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欠下了大量债务。虽然中央要求严格控制新增债务,逐步消化历史债务,但在现有财力下,大部分乡镇无力偿还。

(五)乡镇财政干部身份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干部身份出现了双重性的特征,财政从业人员一部分属于公务员管理,另一部分属于事业单位人员,乡镇财政所属于聘用制事业单位人员,相同的工作性质待遇有了差别,挫伤了一部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六)财政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乡镇财政所存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人员少、人员相当老化的现象。定远县有22个乡镇,财政所在职人员105人,承担着组织乡镇收入,统筹支出,惠民补助的审核、发放,乡镇民生工程资金的监管等职责。平时疲于奔命、超负荷工作,知识老化、学习培训“碎片化”,难以满足乡镇财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完善基层财政管理体制的建议

(一)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支持经济发展。通过多种方式盘活乡镇各类资产,加强资金统筹、项目统筹、政策统筹。突出重点,优化支出结构支持实体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支持招商引资工作,培养财源,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二)逐步完善基层转移支付制度。依据公共服务均等化分配为重点,以保障性、激励性、定向性为原则,对一些财政收入不能满足基本支出的乡镇,根据综合考核确定转移支付额,对于做出贡献的乡镇采用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对于生态建设具有示范影响的乡镇给予转移支付倾斜,逐步均衡各基层区域间财政保障能力。

(三)深化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深化国库支付改革,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监管,实现涉农资金乡镇财政监督全覆盖。建立完善乡村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基本保障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为民理财职能、资金监管职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职能,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留庄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篇4

关于印发《留庄煤矿创建安全文化建设

示范企业实施方案》的通知

矿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中煤字[2010]129号文件,转发市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创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的意见》、省委宣传部、省安监局、省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市安监局《关于创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留庄煤矿创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实施方案》,现印发全矿,望认真贯彻实施。

附:留庄煤矿创建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实施方案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抄报:区煤炭局、集团公司

留庄煤矿创建安全文化建设

示范企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大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本质安全,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全矿安全生产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夯实安全基层基础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为切实组织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我矿成立了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张作强

副组长:张秀峰、段崇平

成 员:副总以上的管理干部及职能部室和各区队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双基办,赵绪峰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二)加强宣传培训教育,培育企业安全文化。

1、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安全价值。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用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去说服人、吸引人、团结人、鼓舞人、发挥人的创造力,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共同的目标感、方向感和使命感。要总结提炼安全文化理念,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全员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念和追求。安全文化的建设,必须有正确的安全观念来指导,力求让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先”、“持续改进”、“体系管理”、“综合治理”、“安全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

2、深入推进安全责任的全面落实。要通过落实领导承包、签订安全责任状、“一岗一责”制、严格安全考核等措施,开展“安全责任落实年”、“ 全员安全承诺”、“岗位责任制大检查”等活动,不断强化“谁主管,谁负责”、“谁签批,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责任理念,推进安全责任在领导层、管理层、操作层的全面落实。

3、建立建全并认真执行安全制度规范。要结合自身生产的特点,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现场生产岗位为核心,建立健全安全标准、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要强化制度规范的执行,推行标准化操作。要加强安全监督机构建设,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及时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不安全行为,及时发现安全制度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促进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的正确有效实施。

4、把安全培训教育作为保障安全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依法培训与常规培训相结合,定期培训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意识培养、知识培训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不断更新培训理念,丰富、完善和深化培训内容,拓展培训形式,创新培训方法,大力加强各层次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员工安全素质。

5、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继承与创新、研究与建设、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科学规划、不断推进,积极倡导与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相适应、与“文化引导,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企业理念相符合、具有我矿特色的安全文化,不断提升我矿安全管理水平,为矿井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6、高度重视员工的安全文化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实施素质工程,上至矿长,下至一线职工,作为一堂必修课,实现了员工培训制度化,提升了员工的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

7、先进文化不仅是一种价值观、一种境界,更是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我们牢固树立“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创新致远”的理念,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把“保持就是落后,不提升就是倒退,不执行就是反对”不断超越自己,持续改进管理,敢于探索创新。

8、以实实在在的效果检验培训。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改进,以实用、管

用和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为指导,改原来单纯的课堂教学,采用了电视、多媒体、投影仪等辅助教学,并经常开展“安全每日一题”活动,现场颁发纪念品,调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人员的外培上,对选派到二、三级培训中心学习培训的干部职工,实行回矿验收制度,重新考试复查,复考率达到100%。在硬件设施的配套上,新建了职工实训操作基地,建立了可容纳15人同时结业考试的标准化机考室,使学员不下井就能学会操作,收到了良好效果。在现场实战演练上,把职工技术比武活动扩展到井下迎头和采面,从班前会开始,直至职工安全升井,考核人员全程跟踪,对每个职工的操作进行细化、量化,现场打分,促进了职工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为了使职工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去年开展了岗位安全工作流程描述活动,编撰了岗位工作流程描述手册,涵盖全矿279个管理和操作岗位。在职工熟悉工作流程的基础上,今年又推行了“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使职工安全培训由被动灌输说教向主动学习领会转变,由理论学习向现场按流程操作转变,提高了职工的自主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9、以对症的疗法清除思想隐患。在做好全员培训、日常培训和重点培训的基础上,开展了特色培训。设立“三违”医院,专门整治职工思想隐患,帮助违章职工破疑解难,查找病根,对症下药,解决了简单的以罚代管,职工被罚后却得不到教训的弊端。

10、以浓厚的安全氛围感染职工。在安全宣传上,形成了“三融四到”模式。“融理于教”、“融情于教”、“融乐于教”,注重从正面教育广大职工,摆明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个人家庭幸福的关系;注重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组织矿工家属到区队,向职工宣传安全的重要性;注重娱乐性,宣传过程中采用文娱演出形式进行宣传。通过井上下的安全文化长廊、企业报、黑板报、全家福、广播、安全工作手册等形式,使安全宣传“到身边”、“到工区”、“到井下”、“到职工心中”,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氛围。

(三)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探索创新管理模式

1、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制度不断完善。安监部门与各工区自我保安相结合,合理分工、相互协调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得到确立,形成全矿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岗位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格局。风险管理机制、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和员工培训机制等

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全面建立并有效运行。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适应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管理需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员工自觉遵守制度、标准和岗位操作规范,实现标准化操作,“三违”行为大幅减少。

2、装备安全水平和现场作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员工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措施有效。

3、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安全与生产得到有效统筹,安全管理与生产经营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广泛应用于安全管理实践,安全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形成闭环,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改进。

4、为保障员工安全生产创造条件,在我矿“亲情帮教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温暖和谐的家庭关系,通过家庭亲人给员工带来的关怀和支持,排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5、提高装置本质安全化程度。坚持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的安全“三同时”,按规定进行安全预评价、现状评价和验收评价,从源头保本质安全。对现有的安全装备,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努力改善其安全技术状况。针对危险源,对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优化,积极推广应用安全连锁、安全预警技术,完善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按标准配备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6、改善作业场所的安全环境。要做到生产现场干净卫生,工作场地布置合理,零部件、工器具摆放整齐有序,设备、电器安装标准规范,安全通道、消防通道畅通无阻,安全标志醒目规范。

四、安全文化建设的工作步骤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夯实基础、整体推进、持续深化、稳步提高的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工作。我矿安全文化建设大体分以下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

1、统筹规划。矿双基办组织制定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将安全文化建设列入党委、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编制总体规划,成立领导机构,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职工广泛参与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格局。

2、宣传发动。编印安全文化建设读本,组织员工学习。各单位广泛宣传,组织员工学习安全文化基本知识,使全体员工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组织发动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形成安全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夯实基础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

1、提炼理念。成立课题组,进行考察、调研和分析研究,对现有的安全管理观念进行总结、分析、提炼,编制具有针对性和行业特色的《安全文化宣传手册》,作为宣传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准则的指导性文件。

2、丰富载体。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安全文化建设载体。包括:建设安全文化传播平台,如完善安全培训教育基地、进一步完善安全文化长廊、建立安全文化网页、开辟安全宣传栏等;丰富安全文化传播载体,如创作并传唱安全文化歌曲,开展安全文化汇演、安全标兵演讲活动,编辑安全知识题库集、事故案例警示录、安全格言警句录,开展季度安全标兵评选活动、危害识别活动、安全承诺活动等。

3、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规范、规程和标准,确保事事有标准、岗岗有规范,各项标准规范与时俱进,制度规范执行有力,实现按标准规范设计、按标准组织生产、按标准施工操作。

(三)成熟完善、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2月)

1、成熟完善。总结安全文化建设经验,推广先进做法,完善薄弱环节,使安全文化建设趋于成熟稳定,建立起安全文化建设计划、实施、检查、考核的长效机制。

2、全面推进。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使安全文化理念深入干部职工心灵,成为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

安全意见和建议 篇5

(一)提高认识,完善机构

1、提高企业各级领导的认识。特别是企业法人代表必须充分认识国家提出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意识到安全生产不但关系到企业的信誉,而且关系到国家财产及施工人员生命的安危。因此必须坚持贯彻执行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在生产、效益、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2、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从企业到各项目经理均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以法人代表、项目经理为首,各分管领导,专职安全员以及各分项工程安全员组成。其职责是:认真贯彻执行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政策、法律和规章,审批安全生产措施、计划,完善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题,主持事故的调查,提出对责任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同时组织施工班组每周进行安全学习并填写好记录,组织安全大检查,召开安全会议,交流安全工作经验,确保生产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1、加强对管理层人员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素质。企业必须定期、定时、分批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提高管理安全生产的素质,做到对安全生产能管、会管、管得好。、

2、加强对施工人员岗前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企业对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使其熟知和遵守本工种和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准上岗操作。对于从事电气、起重、建筑登高架设作业、焊接、汽车驾驶、爆破等特殊工种的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后,方准持证上岗。

在安全生产监管过程中,被动监管与主动落实永远是一对矛盾,被动监管幷不能带来落实的主动性。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保障安全生产,生产经营单位是关键,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除了靠政府强有力的监管和行业有效的指导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外,更需要企业充分认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意义,从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出发,充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体系,采取多种安全措施,切实担起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xxxx

安全培训意见和建议 篇6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坚持“依法培训、按需施教”理念,抓好企业“三项岗位”人员、技术负责人、班组长、新工人和农民工为重点的全员安全培训,严格安全培训监管、监察和责任追究,进一步提高安全培训质量,提升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减少“三违”行为,推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以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培训为重点,依法落实安全培训各项制度,继续深化全员安全培训工作,促使从业人员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掌握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意识明显增强、技能明显提高,杜绝“三违”行为或明显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20xx年计划培训高危行业安全管理人员人,特种作业人员8000人,乡镇安全执法人员380人,一般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2000人,从业人员20000人;协助省局培训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1200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指导,严格监管,完善措施,力争培训的质量与数量双提升

针对培训机构不再审批的变革,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后勤保障等开展教育培训的基本要素缺失了标准,没有了准入关,基本一步迈入了市场化。但是,对培训机构的监管、责任追究仍是安监部门的重要职责。因此,市、县区安监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落实监管监察责任。要自始至终对培训机构进行指导,规范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开展教育培训活动,要把提高教学质量摆在培训工作的核心地位来抓,确保每位学员学到真东西,增长真本领。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增强培训机构内在的自我约束力,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责可追。安监部门要加大对培训机构的执法检查频次和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实施对培训工作的全程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处理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既要为培训机构保驾护航,搞好服务,也要对培训中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确保在完成或超额完成培训任务的同时,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和提高。

(二)创新方式,改进方法,学以致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多年来,经过安监部门和培训机构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的加以改进和创新。一是培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因人施教,要针对培训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从业经历等开好方子,对症下药,个别人要给吃小灶,不能千篇 一律,得过且过。教要教管用的,理论是外壳,实用是灵魂,培训之前就要想到并做到所教的内容是否实用、管用。二是培训的方式要有实战性和灵活性。安全培训教学的指向是教授安全知识和生产技能的,是要受培训的人员到生产一线“战场”去“战斗”的,所以必须要教会培训对象作战本领。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化,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影像式等都可以在教学中灵活应用,增强教学的吸收力,提升教学的效果。三是培训的管理要有强制性和规律性。要严格按照培训大纲编写教案,组织教学,培训的时间,授课的内容必须得到落实,考试也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安监部门对此要加强监管,防止走过场,弄虚作假。安全培训的人员和培训的内容基本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大多数培训教学是在不断重复,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其内在的规律性,在重复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升华。要准确掌握社会生产领域对安全生产培训的需求,掌握安全培训的周期规律,适时组织班次开展培训工作。必要的班次可以在请示市局同意后,打破地域局限,不同县区之间可以并班培训。

(三)规范教学,质量第一,宽进严出,推动教学与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各安全培训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局制定的安全培训大纲要求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增减和变通。承担授课的教师必须取得省安监局颁发的《安全培训教师资格证》,并认真编写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教学教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认真完成授课任务,确保培训对象学到真知识和技能。要加大实操教学的投入,保证开展实操教学设施的数量和状态,要注重实操培训的效果,切实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实操水平。安全培训考试机构,要采取现场实际操作或仿真模拟操作方式严格组织实操考核,不允许走过场,敷衍了事。要加强安全培训考试监管,监考人员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执行考试、考场纪律,维持良好的考场秩序,杜绝任何作弊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培训对象培训后要经过考试合格才可通过,这是检验培训成果的唯一手段和标准。凡经过规定要求考试不合格的可补考一次,达到考试合格后才予以发证,补考仍不合格的,要重新参加培训考核。

(四)突出重点,应培尽培,按时办证,实现培训合格与取证资质相统一

1、重点加强“三项岗位”人员培训工作。“三项岗位”人员(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作业人员)是培训的重点对象和主力军,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关键性,是培训的重点。对其培训的要求是: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专门安全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冶金、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交通运输、旅游等企业和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专门安全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2、着力做好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工作。企业要认真落实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主体责任,其从业人员既可在社会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也可以在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大企业进行培训,但都要经过正规的考试合格方可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企业自身也要开展培训教育,有条件和能力的可以进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参加经批准的正规考试点考试,合格的也给予发放资格证书。对其他从业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必须进行系统的严格的安全培训,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一律不得上岗作业。全年力争对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做到全员培训。

3、认真做好受训人员的取证、复审、换证工作。继续做好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取证、换证和复审培训工作。市培训中心要统筹协调,按类别合理安排培训班次,各县区要积极配合,按要求统计上报参培人员,及时参加省、市组织的安全资格培训。各培训机构要搞好摸底调查,制定详实可行的年度培训计划,并尽可能按计划和时序进度进行培训,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及时开展并做好“三项岗位”人员的取证、复审和换证工作。

(五)严格监管,奖罚并举,规范秩序,确保安全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1、组织开展对安全培训工作专项执法检查。一是市、县安监局要把安全培训工作纳入年度执法计划,全年组织开展不少于两次的安全培训专项执法监督检查,也可以不定期进行抽查。二是查培训机构是否有超出资质证书规定的有效期限、业务范围从事安全培训活动或不按大纲要求组织教学、擅自减少培训内容、压减培训学时等违法违规行为;是否有转让、租借资质证书,专职教师未取得有效资格从事培训行为;是否存在内部管理混乱、未建立培训档案或档案管理不规范、出具虚假培训档案等现象。同时,还要对培训的过程进行随机抽查,对参培人数、教材、教师资质、出勤、课堂秩序进行监督检查。三是查受训人员的基本情况,是否参加了正规的培训,受训内容,学习课时,考试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查受训人员应知应会的培训教育是否熟悉和掌握,检验培训机构或企业的培训质量和效果。

2、严肃责任追究。一是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情节较轻的批评教育,及时改正;情节较严重的通报批评,列入“黑名单”;情节非常严重的,暂停办学资格,责令其进行整改,整改完并经市级安监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继续开展培训工作;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取消安全培训资格。对相关的行政处罚还要按规定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二是今后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一律倒查事故相关人员安全培训情况,凡因安全培训原因造成事故发生的,要严肃追究培训机构及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建立安全培训工作的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受理举报的问题,并及时调查和处理。

4、年终要对培训机构全年开展培训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工作开展好的要提出表扬,在政策、监管上多予支持;对表现差的,要找准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并适度增加对其执法和监管的力度,存在问题较多的,要对其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5、市县区安监部门要落实对安全培训的监管责任,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实施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督促培训机构增加资金的投入,不断改善和提高办学条件,关注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水平。严格培训档案和培训收费的管理,严禁出现管理混乱和违反规定乱收费问题。

6、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安全培训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推动安全培训工作日臻完善和提高。对因培训工作出现问题造成不良后果的和影响的,要予以批评和公开曝光。各培训机构对培训工作中的体会、做法、建议意见等,也可以向媒体或当地安监部门进行反馈,要通过宣传和舆论引导,增强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安全培训秩序和氛围。

附件:20xx年度安全培训工作计划表

xxxx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及建议 篇7

1 煤矿通风安全的重要意义

煤矿通风安全是我们煤炭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整个井下所有作业人员与设备以及煤矿的安全, 所以需要特别地引起重视 (表1列出了我国容易发生煤矿事故的几个省份近几年发生的煤矿事故) 。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在我国的能源稳定供应上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也为我国经济的安定发展默默地作出了贡献。实际调研发现, 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释放出许多的瓦斯, 这些瓦斯会不断地扩散到井下的巷道中,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扩散在井下的一氧化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稀释与通风处理很容易被井下作业人员吸入体内, 而且一氧化碳在人体内极易与人体的红细胞结合, 使人体器官造成缺氧的症状, 最后还可能会威胁到生命, 所以说, 煤矿通风安全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企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1]。

2 现阶段我国煤矿通风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通风安全管理的设备不足

根据相关有效数据显示, 我国每年发生的煤矿企业事故中, 小煤矿、私人煤矿以及黑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占我国每年煤炭生产事故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笔者仔细分析了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结果发现, 这些私人煤矿老板、黑煤矿老板为了节省煤炭生产的投入成本, 降低生产的运行费用, 省去了许多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 其中安全通风设备也是其中之一。一旦生产矿井中的瓦斯浓度得不到及时的稀释处理, 如果部分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引起明火或者电火花, 那么在瓦斯的爆炸极限下极易造成煤炭爆炸事故。所以, 现阶段部分煤矿的通风安全设备不足是造成煤炭事故的重要影响因素。

2.2 矿井地质构造复杂

煤矿一般在地下进行作业, 所以煤矿通风会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 有些地方煤层不稳定, 极易出现坍塌, 从而导致煤矿通风巷道难以形成。煤矿开采过程中, 一般需要设置两个安全出口, 一个属于回风巷道, 另一个属于进风巷道。煤矿作业实际开采中, 一般选用残采面生产, 这样一来就无法形成两个安全出口。目前, 矿井地质构造复杂、通风管理存在困难、安全布局不合理, 已经成为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此外集中生产, 开采战线长,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难度。此外, 采掘工作面对通风管理也缺乏系统的考虑, 从而导致回采工作面处于对角风路中, 并且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 导致巷道风阻发生改变, 从而使回采工作面的风流方向和风量很不稳定, 影响了通风效果。

2.3 煤矿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煤矿的生产利润比较高, 所以许多企业为了在原先的基础上更多的提高生产利润, 那么就需要减少煤矿生产过程的投入, 比如安全防护的投入。这种只注意利润而不注意生产安全的企业有很多, 这种不负责任的生产态度也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了危险的种子。在上级安全主管部门进行检查时, 他们就会突击性的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以应付检查, 当检查组撤离时又会回到原先的状态, 这样的措施仅仅只是表面的功夫, 事实上毫无作用, 从以往的案例来看, 常常引起一些安全事故, 因此, 有必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来制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3 有效地措施

3.1 加强煤矿的通风管理系统

为了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通风系统, 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首先, 矿井管理部门要树立安全生产观念, 对通风安全管理给予高度重视, 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煤矿员工也要提高警惕, 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杜绝懒散情绪出现。其次, 规范相关工作章程, 定期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保证工作人员有章可循, 同时还可以掌握丰富的安全知识,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实训, 使他们对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系统有个全面的认识。因此, 煤矿企业生产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来进行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建设, 完善通风管理系统。

3.2 将人们的安全意识提高

安全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 各级部门不能松懈, 应该继续加强安全工作, 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到底, 同时应该在安全技术培训方面进行加强, 不能够只是做一些表面的工程, 还应该做一些实际的工作, 要将考试的制度加入到安全考核中, 同时还应与员工的额工资挂钩, 将员工的安全意识彻底的强化[3]。

3.3 将硬件进行强化, 使其安全的运行

矿井的通风中, 最重要的就是通风的设备和通风的系统, 国家的煤矿安全规程也规定将硬件放在首位, 通风机、局部的通风机、风筒、风门等是主要的通风设备, 这些都必须按照安全质量的要求规定进行规范, 矿井没有备用的通风机或者两台通风机的能力不匹配都是不应该出现的, 还有风门、风桥以及一些密闭的通风设备的质量不符合标准的话, 都是安全隐患, 这些安全隐患都必须得到解决, 这些规程还规定, 所有矿井的安全监控都必须到位, 这些安装也要符合安全的规定, 对此还有一些禁令。

3.4 将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1) 首先应该将通风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即以矿长为核心, 分级进行管理的方式, 并且进行层层的考核。

(2) 接着, 应该建设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瓦斯防治技术管理体系, 即内框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即总工程师应该在法律法规下, 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进行技术决策、技术决定等, 并且建立有效地制度, 将瓦斯防治的措施执行到位, 这些系统图等应该经过工程师的同意之后, 才能进行实施。

(3) 对数据库进行科学的管理, 主要是对矿井通风的所有的资料数据进行分类管理, 将煤矿的开采数据以及采掘作业的相关图纸等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整理好, 方便调查与实时监管。同时这种理论性的管理便于人们做好理论分析, 比如煤矿瓦斯气体的浓度, 单位时间所要通入的新鲜空气量, 通过具体的事件数据分析为以后煤矿通风安全的工作做好经验数据。

(4) 监管要到位, 这样的监管不仅仅要从政府层面上做好工作, 从煤矿生产企业自身来说也要做好各方面的监管工作, 煤矿企业可以在实际工作组中设立安全监管指挥部, 统一协调各方面的安全监管, 保证各项安全监管内容落实到位。

4 结语

煤矿通风安全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 关系到煤矿井下所有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井下煤炭采掘设备的安全、所有煤炭生产员工的家庭幸福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所以应该值得每个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企业的重视。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 分析了煤矿生产在通风安全上做的不足之处, 再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 希望能够丰富我国煤矿的通风安全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煤炭企业的迅猛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煤炭企业数量也在呈现着递增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 根据可靠数据分析, 近几年煤炭企业发生的事故也层出不穷, 尤其是由于煤矿通风措施做得不到位, 导致施工人员瓦斯中毒甚至煤矿爆炸。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煤矿在通风管理上所暴露出的问题与缺陷, 再结合当代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与形式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改进措施,问题意见

参考文献

[1]余毅, 叶建华.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2 (12) :53-53.

[2]刘喜深.关于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研究[J].能源与节能, 2014 (1) :18-20.

煤矿安全管理意见建议 篇8

摘要:煤矿安全投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根据煤矿企业长期发展的要求,结合煤矿生产过程的特点,建立人员、科学技术、安全管理3个一级指标和14项二级评价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值,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某煤矿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煤矿安全资金投入合理,但资金配置仍有待优化。最后提出了安全投入的相关建议,为指导安全投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安全投入 熵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

煤炭产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煤矿安全关系到煤炭行业的稳定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建设。根据国家煤矿安监局公布的数据(见表1)可知,2001-2013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趋势并趋向好转,但安全形势仍较严峻。

普遍认为,煤矿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和结构不合理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近年来政府和煤矿开始逐渐重视煤矿安全资金投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煤矿安全投入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安全投入取得的安全经济效益如何,投入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煤矿的长期发展,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和优化。煤矿安全投入不仅要注重投资金额,还应保证合理的投入结构。本文以提高煤矿安全效益为目的,构建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熵权评价法,对煤矿安全投入合理化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提出合理化投入结构的建议,为指导安全投入提供参考依据。

1 煤矿安全投入与安全经济效益

1.1 煤矿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旨在通过安全管理技术的提升及相关机制的完善,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防控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减少管理死角,实现安全生产的整体目标,以期进一步拓展效益空间,并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一种资金投入行为。煤矿安全投入效益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1]

②煤矿安全价值增值,包括社会效益增值和煤矿经济效益增值。

1.2 煤矿安全经济效益

安全就是效益。从煤矿生产管理的角度来讲,安全与效益似乎是对立的两个概念,但实质上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增加利润。在市场环境中,煤矿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体,同时也是对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单位。严格的安全管理有助于维持矿上的生产秩序,若没有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各项损失是相当大的,直接关乎经济效益。一定比例的安全投入能够强化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生产过程有序开展,是防控安全事故的有效策略。 [2]。鉴于此,如何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煤企必须关注的一项关键性课题[3]。

2 煤矿安全投入评价

2.1 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

要构建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明晰其结构。煤矿安全投入结构可涵盖人员投入、科学技术投入和安全管理投入三部分。基于对煤矿安全投入结构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2.2 基于模糊熵权的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模型

①确定评价因素。针对影响评价对象的因素组成评价因素集U,将U细分为U1,U2……Un等子集,且U满足U={U1,U2,……Un}。

②建立评判集V={V1,V2,……Vm}确定评语等级论域。本文确定的煤矿安全投入评价等级论域为V={合理,较合理,一般,不合理}。

③单因素评价,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o在等级模糊子集建立后,逐项量化处理因素Ui,确定从单元素来看被评事物对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由此获得模糊矩阵R:R=(rij)nxm

式中:rij表示因素Ui和评语Vj的关联程度,且i为评价指标,j为评价等级。

④熵权法确定权重。熵是对系统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状态的不确定性随着熵值的增大而表现出不确定性。当系统可能处于几种不同状态,每一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fi(i=1,2,…,n)时,该系统的熵(H)定义为:H=-■■ ■

式中:0≤f≤1,■■fn=1。基于熵的性质,可以按照量化的模式分析决策评价中被评方案的固有信息,继而根据所分析的信息对出评价权重进行计算。

首先要对评价指标标准化:

r'ij=■(公式1)

标准化新的矩阵:

R'=(r'ij)nxm (公式2)

计算第i项指标下第j个评价等级指标值的比重:

fij=■ (i=1,2,…,n;j=1,2,…m) (公式3)

计算第i项指标的输出熵:

Hi=-K■■Infij (公式4)

其中常数k=(lnm)-1,在式中若fij=0,规定fijlnfij=0,且知0≤f≤1,■■fij=1。

计算评价指标的熵权:

?棕i=■(公式5)

则权重?棕=(?棕1,?棕2,……?棕n),且■■?棕i=1。

⑤综合评价。根据各因素的权重综合评价各因素,综合评价的集合用B表示,基于其隶属度进行评价。可用公式6定义B:

B=ω×R (公式6)

3 基于模糊熵权的煤矿安全投入评价实证分析

基于上述模糊熵权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山东能源集团某煤矿进行安全投入资金的合理性,结果见表2。

表2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上述熵权法确定权重的计算步骤,得出权重0.0533,0.0533,0.0778,0.0778,0.0778,0.0778,0.0731,0.0533,0.0778,0.0778,0.0838,0.0533,0.0838,0.0792)。

利用公式(6),对该煤矿安全投入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经计算,得到综合评价集B=ω×R=(0.2847,0.3439,

0.2489,0.1151)。由评价结果可知,该煤矿安全投入隶属于“合理,较合理,一般,不合理”的隶属度分别为“0.2847,

0.3439,0.2489,0.1151”,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可知,该煤矿安全投入资金分配较合理,符合长期发展要求。但是该煤矿安全投入资金分配以24.89%的隶属度属于一般,以11.51%的隶属度则视为不合理。鉴于此,该煤矿需要采取扩大安全投入,尤其要确保安全投入资金的合理性。比如,应该及时更新机电安全技术,换新生产设备,强化安全文化教育培训。

4 煤矿安全投入结构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煤矿安全投入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安全生产投入政策体系,构建安全投入长效机制。加大对煤矿安全投入做出较为细致规定,就煤矿投产前的先期安全投入、投产后的后续安全投入的资金来源、具体使用范围以及违法责任做出细致规定。

4.2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国家煤矿安全公益性投入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我国还应该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煤矿安全投入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在设备和安全技术的科研方面增加财政比例,设立转向基金补助专司安全产品技术的单位;面对煤矿单位积极推广应用煤矿安全产品技术,对于资金周转困难的个别单位基于财政优惠,提高煤矿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4.3 明确规定安全费用的使用范围,强化监管,确保安全经费的合理使用

科学决策是平衡安全投入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关系的主要途径。在安全投入上,设备等硬件设施固然重要,但若缺少了文化积淀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等辅助手段(软件资源),安全管理水平必然受到限制。唯有软硬件资源“两手抓”、“两手硬”,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5 结论

①对安全投入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煤矿企业长期发展,建立了人、科学技术、安全管理3个一级指标和14项二级评价指标的多因素评价指标体系。②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值,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煤矿安全投入进行评价,结果具有较准确可靠性。③煤矿安全投入资金分配较合理,符合长期发展要求。④针对目前煤矿安全投入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投入长效机制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吴慧香,梁美健.煤矿安全投资效率评价的DEA模型构建[J].会计之友,2012(16).

[2]王春香.论煤矿安全生产投入与经济效益关系[J].煤炭工程,2007(06).

[3]殷卫峰.煤矿安全投入的经济效益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8(09).

作者简介:刘磊(1981-),男,大学学历,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助理工程师,现就职于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新安煤业公司综采一区,一直从事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与研究工作。

摘要:煤矿安全投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根据煤矿企业长期发展的要求,结合煤矿生产过程的特点,建立人员、科学技术、安全管理3个一级指标和14项二级评价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值,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某煤矿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煤矿安全资金投入合理,但资金配置仍有待优化。最后提出了安全投入的相关建议,为指导安全投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安全投入 熵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

煤炭产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煤矿安全关系到煤炭行业的稳定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建设。根据国家煤矿安监局公布的数据(见表1)可知,2001-2013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趋势并趋向好转,但安全形势仍较严峻。

普遍认为,煤矿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和结构不合理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近年来政府和煤矿开始逐渐重视煤矿安全资金投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煤矿安全投入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安全投入取得的安全经济效益如何,投入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煤矿的长期发展,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和优化。煤矿安全投入不仅要注重投资金额,还应保证合理的投入结构。本文以提高煤矿安全效益为目的,构建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熵权评价法,对煤矿安全投入合理化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提出合理化投入结构的建议,为指导安全投入提供参考依据。

1 煤矿安全投入与安全经济效益

1.1 煤矿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旨在通过安全管理技术的提升及相关机制的完善,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防控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减少管理死角,实现安全生产的整体目标,以期进一步拓展效益空间,并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一种资金投入行为。煤矿安全投入效益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1]

②煤矿安全价值增值,包括社会效益增值和煤矿经济效益增值。

1.2 煤矿安全经济效益

安全就是效益。从煤矿生产管理的角度来讲,安全与效益似乎是对立的两个概念,但实质上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增加利润。在市场环境中,煤矿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体,同时也是对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单位。严格的安全管理有助于维持矿上的生产秩序,若没有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各项损失是相当大的,直接关乎经济效益。一定比例的安全投入能够强化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生产过程有序开展,是防控安全事故的有效策略。 [2]。鉴于此,如何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煤企必须关注的一项关键性课题[3]。

2 煤矿安全投入评价

2.1 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

要构建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明晰其结构。煤矿安全投入结构可涵盖人员投入、科学技术投入和安全管理投入三部分。基于对煤矿安全投入结构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2.2 基于模糊熵权的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模型

①确定评价因素。针对影响评价对象的因素组成评价因素集U,将U细分为U1,U2……Un等子集,且U满足U={U1,U2,……Un}。

②建立评判集V={V1,V2,……Vm}确定评语等级论域。本文确定的煤矿安全投入评价等级论域为V={合理,较合理,一般,不合理}。

③单因素评价,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o在等级模糊子集建立后,逐项量化处理因素Ui,确定从单元素来看被评事物对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由此获得模糊矩阵R:R=(rij)nxm

式中:rij表示因素Ui和评语Vj的关联程度,且i为评价指标,j为评价等级。

④熵权法确定权重。熵是对系统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状态的不确定性随着熵值的增大而表现出不确定性。当系统可能处于几种不同状态,每一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fi(i=1,2,…,n)时,该系统的熵(H)定义为:H=-■■ ■

式中:0≤f≤1,■■fn=1。基于熵的性质,可以按照量化的模式分析决策评价中被评方案的固有信息,继而根据所分析的信息对出评价权重进行计算。

首先要对评价指标标准化:

r'ij=■(公式1)

标准化新的矩阵:

R'=(r'ij)nxm (公式2)

计算第i项指标下第j个评价等级指标值的比重:

fij=■ (i=1,2,…,n;j=1,2,…m) (公式3)

计算第i项指标的输出熵:

Hi=-K■■Infij (公式4)

其中常数k=(lnm)-1,在式中若fij=0,规定fijlnfij=0,且知0≤f≤1,■■fij=1。

计算评价指标的熵权:

?棕i=■(公式5)

则权重?棕=(?棕1,?棕2,……?棕n),且■■?棕i=1。

⑤综合评价。根据各因素的权重综合评价各因素,综合评价的集合用B表示,基于其隶属度进行评价。可用公式6定义B:

B=ω×R (公式6)

3 基于模糊熵权的煤矿安全投入评价实证分析

基于上述模糊熵权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山东能源集团某煤矿进行安全投入资金的合理性,结果见表2。

表2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上述熵权法确定权重的计算步骤,得出权重0.0533,0.0533,0.0778,0.0778,0.0778,0.0778,0.0731,0.0533,0.0778,0.0778,0.0838,0.0533,0.0838,0.0792)。

利用公式(6),对该煤矿安全投入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经计算,得到综合评价集B=ω×R=(0.2847,0.3439,

0.2489,0.1151)。由评价结果可知,该煤矿安全投入隶属于“合理,较合理,一般,不合理”的隶属度分别为“0.2847,

0.3439,0.2489,0.1151”,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可知,该煤矿安全投入资金分配较合理,符合长期发展要求。但是该煤矿安全投入资金分配以24.89%的隶属度属于一般,以11.51%的隶属度则视为不合理。鉴于此,该煤矿需要采取扩大安全投入,尤其要确保安全投入资金的合理性。比如,应该及时更新机电安全技术,换新生产设备,强化安全文化教育培训。

4 煤矿安全投入结构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煤矿安全投入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安全生产投入政策体系,构建安全投入长效机制。加大对煤矿安全投入做出较为细致规定,就煤矿投产前的先期安全投入、投产后的后续安全投入的资金来源、具体使用范围以及违法责任做出细致规定。

4.2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国家煤矿安全公益性投入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我国还应该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煤矿安全投入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在设备和安全技术的科研方面增加财政比例,设立转向基金补助专司安全产品技术的单位;面对煤矿单位积极推广应用煤矿安全产品技术,对于资金周转困难的个别单位基于财政优惠,提高煤矿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4.3 明确规定安全费用的使用范围,强化监管,确保安全经费的合理使用

科学决策是平衡安全投入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关系的主要途径。在安全投入上,设备等硬件设施固然重要,但若缺少了文化积淀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等辅助手段(软件资源),安全管理水平必然受到限制。唯有软硬件资源“两手抓”、“两手硬”,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5 结论

①对安全投入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煤矿企业长期发展,建立了人、科学技术、安全管理3个一级指标和14项二级评价指标的多因素评价指标体系。②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值,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煤矿安全投入进行评价,结果具有较准确可靠性。③煤矿安全投入资金分配较合理,符合长期发展要求。④针对目前煤矿安全投入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投入长效机制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吴慧香,梁美健.煤矿安全投资效率评价的DEA模型构建[J].会计之友,2012(16).

[2]王春香.论煤矿安全生产投入与经济效益关系[J].煤炭工程,2007(06).

[3]殷卫峰.煤矿安全投入的经济效益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8(09).

作者简介:刘磊(1981-),男,大学学历,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助理工程师,现就职于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新安煤业公司综采一区,一直从事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与研究工作。

摘要:煤矿安全投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根据煤矿企业长期发展的要求,结合煤矿生产过程的特点,建立人员、科学技术、安全管理3个一级指标和14项二级评价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值,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某煤矿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该煤矿安全资金投入合理,但资金配置仍有待优化。最后提出了安全投入的相关建议,为指导安全投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安全投入 熵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

煤炭产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煤矿安全关系到煤炭行业的稳定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建设。根据国家煤矿安监局公布的数据(见表1)可知,2001-2013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趋势并趋向好转,但安全形势仍较严峻。

普遍认为,煤矿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和结构不合理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近年来政府和煤矿开始逐渐重视煤矿安全资金投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煤矿安全投入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安全投入取得的安全经济效益如何,投入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煤矿的长期发展,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和优化。煤矿安全投入不仅要注重投资金额,还应保证合理的投入结构。本文以提高煤矿安全效益为目的,构建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熵权评价法,对煤矿安全投入合理化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提出合理化投入结构的建议,为指导安全投入提供参考依据。

1 煤矿安全投入与安全经济效益

1.1 煤矿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旨在通过安全管理技术的提升及相关机制的完善,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防控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减少管理死角,实现安全生产的整体目标,以期进一步拓展效益空间,并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一种资金投入行为。煤矿安全投入效益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1]

②煤矿安全价值增值,包括社会效益增值和煤矿经济效益增值。

1.2 煤矿安全经济效益

安全就是效益。从煤矿生产管理的角度来讲,安全与效益似乎是对立的两个概念,但实质上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增加利润。在市场环境中,煤矿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体,同时也是对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单位。严格的安全管理有助于维持矿上的生产秩序,若没有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各项损失是相当大的,直接关乎经济效益。一定比例的安全投入能够强化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生产过程有序开展,是防控安全事故的有效策略。 [2]。鉴于此,如何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煤企必须关注的一项关键性课题[3]。

2 煤矿安全投入评价

2.1 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

要构建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明晰其结构。煤矿安全投入结构可涵盖人员投入、科学技术投入和安全管理投入三部分。基于对煤矿安全投入结构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2.2 基于模糊熵权的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模型

①确定评价因素。针对影响评价对象的因素组成评价因素集U,将U细分为U1,U2……Un等子集,且U满足U={U1,U2,……Un}。

②建立评判集V={V1,V2,……Vm}确定评语等级论域。本文确定的煤矿安全投入评价等级论域为V={合理,较合理,一般,不合理}。

③单因素评价,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o在等级模糊子集建立后,逐项量化处理因素Ui,确定从单元素来看被评事物对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由此获得模糊矩阵R:R=(rij)nxm

式中:rij表示因素Ui和评语Vj的关联程度,且i为评价指标,j为评价等级。

④熵权法确定权重。熵是对系统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状态的不确定性随着熵值的增大而表现出不确定性。当系统可能处于几种不同状态,每一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fi(i=1,2,…,n)时,该系统的熵(H)定义为:H=-■■ ■

式中:0≤f≤1,■■fn=1。基于熵的性质,可以按照量化的模式分析决策评价中被评方案的固有信息,继而根据所分析的信息对出评价权重进行计算。

首先要对评价指标标准化:

r'ij=■(公式1)

标准化新的矩阵:

R'=(r'ij)nxm (公式2)

计算第i项指标下第j个评价等级指标值的比重:

fij=■ (i=1,2,…,n;j=1,2,…m) (公式3)

计算第i项指标的输出熵:

Hi=-K■■Infij (公式4)

其中常数k=(lnm)-1,在式中若fij=0,规定fijlnfij=0,且知0≤f≤1,■■fij=1。

计算评价指标的熵权:

?棕i=■(公式5)

则权重?棕=(?棕1,?棕2,……?棕n),且■■?棕i=1。

⑤综合评价。根据各因素的权重综合评价各因素,综合评价的集合用B表示,基于其隶属度进行评价。可用公式6定义B:

B=ω×R (公式6)

3 基于模糊熵权的煤矿安全投入评价实证分析

基于上述模糊熵权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山东能源集团某煤矿进行安全投入资金的合理性,结果见表2。

表2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上述熵权法确定权重的计算步骤,得出权重0.0533,0.0533,0.0778,0.0778,0.0778,0.0778,0.0731,0.0533,0.0778,0.0778,0.0838,0.0533,0.0838,0.0792)。

利用公式(6),对该煤矿安全投入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经计算,得到综合评价集B=ω×R=(0.2847,0.3439,

0.2489,0.1151)。由评价结果可知,该煤矿安全投入隶属于“合理,较合理,一般,不合理”的隶属度分别为“0.2847,

0.3439,0.2489,0.1151”,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可知,该煤矿安全投入资金分配较合理,符合长期发展要求。但是该煤矿安全投入资金分配以24.89%的隶属度属于一般,以11.51%的隶属度则视为不合理。鉴于此,该煤矿需要采取扩大安全投入,尤其要确保安全投入资金的合理性。比如,应该及时更新机电安全技术,换新生产设备,强化安全文化教育培训。

4 煤矿安全投入结构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煤矿安全投入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安全生产投入政策体系,构建安全投入长效机制。加大对煤矿安全投入做出较为细致规定,就煤矿投产前的先期安全投入、投产后的后续安全投入的资金来源、具体使用范围以及违法责任做出细致规定。

4.2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国家煤矿安全公益性投入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我国还应该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煤矿安全投入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在设备和安全技术的科研方面增加财政比例,设立转向基金补助专司安全产品技术的单位;面对煤矿单位积极推广应用煤矿安全产品技术,对于资金周转困难的个别单位基于财政优惠,提高煤矿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4.3 明确规定安全费用的使用范围,强化监管,确保安全经费的合理使用

科学决策是平衡安全投入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关系的主要途径。在安全投入上,设备等硬件设施固然重要,但若缺少了文化积淀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等辅助手段(软件资源),安全管理水平必然受到限制。唯有软硬件资源“两手抓”、“两手硬”,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5 结论

①对安全投入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煤矿企业长期发展,建立了人、科学技术、安全管理3个一级指标和14项二级评价指标的多因素评价指标体系。②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值,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煤矿安全投入进行评价,结果具有较准确可靠性。③煤矿安全投入资金分配较合理,符合长期发展要求。④针对目前煤矿安全投入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投入长效机制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吴慧香,梁美健.煤矿安全投资效率评价的DEA模型构建[J].会计之友,2012(16).

[2]王春香.论煤矿安全生产投入与经济效益关系[J].煤炭工程,2007(06).

[3]殷卫峰.煤矿安全投入的经济效益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8(09).

作者简介:刘磊(1981-),男,大学学历,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助理工程师,现就职于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新安煤业公司综采一区,一直从事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与研究工作。

上一篇:文化局工作总结下一篇:一颗爸爸树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