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工作总结

2024-10-02

文化局工作总结(共8篇)

文化局工作总结 篇1

文化局文化工作总结

20**年xx区文化局新一届局领导班子围绕“带好一支队伍,干好三件实事”的工作方针,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在馆舍提升、十艺节筹备、群众文化和文化执法等工作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推动了我区文化工作的大提升,为xx经济社会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带好一支队伍,为文化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0**年局领导班子在带好队伍、凝聚人心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确保了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从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普通群众三个层面入手,做好“人”的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新一届领导班子相互协调、开诚布公、密切配合,在工作中把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尊重主见与相互理解、充分沟通与坚持原则紧密结合,带动了团结协作,增强了整体合力和战斗力,塑造了务实高效、风清气正的班子形象;全局上下人心凝聚,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整体合力,保证了全局的和谐稳定

二、干好三件实事,推动文化工作大提升

(一)目标明确,措施得力,两馆搬迁定级工作稳步推进

6月1日,省图书馆评估定级组来我馆复评,对我区一级馆的争创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现在的开馆条件实属不易,指出我馆除多媒体配备方面相对薄弱外,在馆舍面积、设施配备和功能服务方面均具备了一级馆水平,并对今后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公益作用,更好的为读者服务提出了意见建议。针对意见建议,我们对区图书馆进行了内部整改提升,主要包括图书采购、内部精装修和配套设施购置等工作。位于一楼的开架阅览室挪至地下一层,地上一层设置综合讲堂、报刊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同时针对馆内多媒体和数字资源配备方面的薄弱环节,重点加强了多媒体设施的配备购置。目前我们已经积极联系了相关厂家进行询价和相关方案的落实,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要求,以评促建,推动图书馆工作大提升。

区文化馆老馆搬迁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将于近期迁入大众广场新馆。迁入新馆后,文化馆与图书馆合并使用,建筑面积共3000平方米(国家一级图书馆需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国家一级文化馆需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缺口2500平方米)。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一级馆的要求,设置舞蹈排练厅、少儿排练厅、多功能厅和音乐、声乐、器乐练习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室等向群众免费开放,新馆开放后将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二)认真筹划,创作精品,积极备战十艺节

一是积极运作“喜迎十艺节·全民共欢乐”全国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惠民展演活动xx区专场演出的策划方案和资金申请,此议题在区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拨付专项资金109.45万元,用于购置演出活动的音响、舞台等以及保障演职人员的食宿、交通等。

二是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全年成功举办了我区第十二届元宵花灯会、民间民俗展演、xx区“喜迎十艺节·全民共欢乐”广场文化等系列节庆活动,截止10月底已演出35场。

三是以打造精品剧(节)目为重点,努力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品质。以备战十艺节为契机,组织创演了舞蹈《红灯笼》、《过年》、《xx,美丽的家园》、《向导》、《欢笑银铃》,歌曲《xx,美丽的家园》、《岁月友情赞良缘》、《向导》,小品《爱你在心口难开》、《小站》、《帮忙》,音舞快板《魅力xx》等一批精品剧节目,创作美术作品30余幅。

四是组织开展好xx区承办的“喜迎十艺节·全民共欢乐”全国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惠民展演活动xx区专场活动。8月2日至8月4日,8月16日至8月18日来自湖南省、江西省、山西省、广东省以及我省德州、济南的群众文化优秀节目在赤霞广场、大众广场和北洋大戏院进行了精彩的展演。近一周的惠民展演,共演出节目45个,演职人员达300余人,受惠群众达15000余人次。承办此次活动,既是上级领导对我区的信任,同时也是对我区综合能力的一种检验,截至8月19日,所有演职人员均安全离济,返回故乡。我们也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承办任务,为“十艺节”的举办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展现了“魅力xx”作为省会城xx心城区的良好形象。

五是为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迎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我市举办,由我区承办的济南市xx区“喜迎十艺节·全民共欢乐”庄户剧团巡回演出启动仪式于20**年6月28日在xx区陡沟村隆重举行。xx区齐鲁民间艺术团位于陡沟办事处北桥村,注册成立于20**年,是xx区文化局下属群众表演艺术团体,可以演出吕剧、豫剧、五音戏等戏曲的全本剧目、折子戏、经典唱段,山东快书、快板书、落子、坠子、魔术等曲艺,歌舞民乐和唢呐穿针等民间绝活等节目。此次活动历时5个月,将在全区17个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广场和农村文化大院进行30场巡回演出,截止10月底已演出26场。

六是举办济南市“民歌民舞民乐”大赛xx区初赛、济南市“吕剧十大票友”大赛xx区初赛、济南市“京剧十大票友”xx区初赛和济南市才艺展演xx区初赛;承办济南市“折子戏”展演和济南市群众文化示范点节目展演活动。

(三)配合区委宣传部做好创建文化强区和文明指数测评工作 一是配合区委宣传部汇总整理了创建文化强区的档案资料,资料包括近年来我区在文化活动、文化产业、文物保护及文化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档案、图片资料,并做好实地考察点的检查准备工作。二是迎接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8月底,中央文明委对我市文明程度指数进行测评,重点对我区网吧、娱乐场所、图书音像制品销售点、游戏软件销售以及出版、印刷等场所进行实地考察。我局执法大队切实做好了迎评工作,确保了我区文化市场平稳有序,没有在文化方面丢分。

文化局工作总结 篇2

一文化统战的内涵

1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 源于拉丁文的动词“Colere”, 意思是耕作土地, 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据专家考证, “文化”及其所指在中国语言文化系统中古已有之。“文”的本意, 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 故曰文。“化”, 本意为改易、生成、造化。《礼记·中庸》载:可以赞天地之化育。“文”与“化”并联使用, 最早见诸于战国末年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 天文也。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从广义来说, 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 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本文的研究采用的是“文化”的狭义概念。

2文化统战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文化有民族性, 是一个民族赖以延续的灵魂。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和体认, 并由此产生深层心理沉淀。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 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 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 是文化认同的依据。拥有共同的文化认同往往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乃至政治认同的基础, 而在社会各阶层最广泛地实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是文化统战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文化统战观的提出始于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 文章有“文化革命的统一战线”的言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同时期, 文化统战被赋予了不同的所指。新世纪新阶段的文化统战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基于文化和统一战线的含义和所指, 文化统战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其一, 通过追求深层次的文化认同, 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达成理解和接受;其二, 以具体的文化教育宣传熏陶为交流媒介, 实现社会各阶层最广泛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

统一战线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 人的思想的深层次内核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 是一个文化层面上的问题。因此, 文化统战工作是一个能触及到思想深处的统战工作手段。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执政的策略和工具, 统一战线应该符合社会化的发展规律。文化统战根植于“以人为本”的统战理念, 统战工作要以人为本, “人”是统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在以往实际的统战工作中, 许多人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实践这一点, 片面强调统战工作的工具性。统战工作的社会化, 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根据成员的利益需求、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文化水平的差异性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由注重声势向讲求实效拓展, 由片面灌输向整体渗透拓展, 由单一教育向多元协商拓展, 提高统战工作的整体效力。[1]文化统战符合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社会化的客观需要, 并有着深刻的内涵。高等院校的文化统战工作需要从社会化中寻找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二作为文化统战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统战工作

高等院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 拥有大量的民主党派成员和党外干部, 具有人文荟萃的优势。做好高校统战工作, 团结广大党外知识分子, 并通过他们团结社会上的各种力量, 对于实现校园和谐、社会和谐, 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统战工作由于具有鲜明的文化统战工作的特点而成为文化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高校统战工作具有鲜明的文化统战特点

首先, 高校的基本社会职能是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在这三个基本社会职能中都包含了文化传播的内涵。教书育人是高校最基本的功能, 因为有了学校传播知识而使得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发展下去,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的场所, 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其传播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使命更为鲜明;高校的科研创新工作也是一种文化的创新工作, 无论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科研创新, 都具有文化层面上的创新内涵;服务社会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渠道, 高校通过服务社会来实现高校的一部分文化传播的功能, 并通过服务社会来实现对社会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基于高校的这些文化功能, 高校的统战工作作为高校党委工作的重要方面, 其文化统战的特点就极为鲜明。

其次, 高校是社会人文名望所聚, 各个学科领域的领袖人物中相当部分是党外人士, 他们各领风骚, 成为所处时代的榜样。从中国近现代举办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以来, 享有盛誉的一代代思想先驱、文学巨匠、史学大家、经济学者和管理大师等治学大家, 开创了一代代的治学风尚, 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在近现代史的文化发展过程中, 这些各领风骚的时代领军人物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成为了其所处时代的领军人物。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风吹雨打而仍在当今不断焕发出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 高校中历代的治学大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精神演绎功不可没。当前高校中拥有数量众多的党外高级知识分子, 他们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对象, 在他们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同时, 也使高校统战工作通过他们延伸至他们所能影响的领域, 成为高校文化统战内容的延伸。

第三, 高校的文化辐射力覆盖社会各领域。高校的各个学科专业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文理科各科诸如文、史、哲、法、数、理、化、农、医、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门类, 都与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相衔接, 使得高校的文化传播辐射力覆盖了社会各领域。因此, 高校的统战工作的文化辐射力也同样可以延伸至社会的各领域, 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影响力也可以延伸至社会的各领域。

2高校统战工作应承担起文化统战的使命

高校的高等教育和人文荟萃的特点, 客观上使高校统战

72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02

工作拥有文化统战的优势。通过高校的文化教育活动可以使社会受众产生文化认同感, 并由此产生深层的文化心理积淀, 使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统战在无形中深入人心。通过文化认同实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乃至政治认同, 这是高校统战工作在文化统战层面上的内容。因此, 高校统战工作要充分认识到高校统战形势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任务,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开展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 切实把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深入人心, 在文化的层面上开展统战工作, 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统战工作优势,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开拓进取, 不辱使命, 真正发挥统一战线重要的法宝作用。

三充分发挥高校统战资源优势, 拓展文化统战工作

当前, 高校的人才集聚功能越来越明显, 党外人士越来越多, 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统战资源优势,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创新文化统战的方法和途径, 真正发挥统一战线重要的法宝作用。

1发挥高校人文荟萃优势, 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正确方向

高校统一战线中人才济济, 高级知识分子比较集中, 统战对象中有各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党外代表人士、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少数民族以及归国留学人员等, 有明显的人才优势和多学科集群的优势。在高校文化统战工作中, 应发挥高校人文荟萃的优势, 在党委和统战部门的领导下, 汇聚统一战线的力量,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通过一大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秀文化传承理念的专家学者,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 把握学校文化教育和社会文化生产的主导权,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占领社会文化市场, 从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使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能够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和成长。通过高校统一战线卓有成效的工作, 最广泛地汇聚高校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影响力, 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2正确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抵御文化歪曲及恶意渗透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及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背景下,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冲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显著特征, 外来强势文化和本土传统文化之间的渗透与反渗透更使各民族国家的文化面临着严峻挑战, 中国也不例外。表现在高校中就是多元文化的倾向较为普遍, 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恶搞我国传统文化的“搞怪文化”产品, 如《大话西游》、《Q版三国》等, 既歪曲了中国早已深入人心的传统文化常识, 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民众对传统文化及传统美德的认同, 并造成青少年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此外, 还存在境外宗教势力的恶意渗透、文化虚无主义———否定和虚化国家主流文化的倾向, 以及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某些借文化交流之名行文化侵略之实的行径等等, 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高校作为文化领域的主战场和青年成长的摇篮, 直面这一情形和采取应对措施责无旁贷, 这也是高校文化统战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要做好抵御文化歪曲及恶意渗透工作, 从文化统战的角度看, 就是要正确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形成抵御文化歪曲和恶意渗透的防火墙, 以对社会民族负责任的态度培养好国家建设的接班人。

3发挥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拓展港澳台侨文化统战工作

中华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凝聚中华儿女的内在动力是基于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文化统战就是要使统战对象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在当前, 由于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的深层性和复杂性, 要实现港澳的人心回归和台湾的统一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须依靠我们长期、细致地做好争取人心的工作, 使港澳台侨同胞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共享祖国的荣誉和尊严, 从而实现“中国人”身份的自我认同。实现了文化认同, 进而有助于实现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 在此基础上的政治认同就有了坚实基础, 维护“一国两制”和《基本法》, 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就有了根本保障。[2]从香港和澳门两地当前的政治生态来看, 单纯通过经济手段已不能全面适应它们内部实际情况的发展和维护“一国两制”长远稳定发展的需要, 我们可以从文化统战中寻找智慧和方法, 培育港澳台侨新生代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校中来自港澳台侨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高校的对外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这些都是开展高校文化统战工作的有利条件。我们可以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唤起港澳台侨新生代的民族认同感。虽然港澳台侨学生成长经历不同, 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根, 即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在他们身上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禀赋。来大陆读书的港澳台侨学生更能深刻地领会中华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内涵, 也更能与博大精深的中华历史文化产生共鸣, 从而产生文化认同, 为进一步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最终实现政治认同。

4强化文化统战的“文化”意识, 提升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

文化统战是政治学的范畴, 是一种政治手段, 但高等院校在开展文化统战工作的时候, 应尽量增加“文化”的成份, 强化文化统战的“文化”意识, 提升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通过“文化”的内容来感召和影响统战对象, 使统战对象在春风化雨的文化感召力的引领下, 从精神的层面产生认同感, 从而实现文化统战的目标。

强化文化统战的“文化”意识, 我们可以从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力量和灵感。能够在世界上存在的民族都具有自己的爱国主义传统或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锤炼和融汇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热烈、久远和深厚的情感和精神归宿, 是一种对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 培育出了中华民族国而忘家、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和伦理价值观念, 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 升华为爱国意识, 并形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所特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 这是高校统一战线开展文化统战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5利用区域文化的同根优势, 拓展文化统战的国际空间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历经世代而传承至今的, 是中华民族华夏大地各区域文化的集大成者, 分布各地的各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同根的关系, 是同根同源的。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高校在文化教育交流方面是主力军, 我们可以通过各地的区域文化同根优势, 拓展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统战国际空间。如, 广东的岭南文化就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 岭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 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在传统文化艺术方面, 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 都反映出岭南文化内涵丰富、独具一格和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其中粤语 (又称为广东话) 在中国广东、广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门和部分东南亚国家或地区, 以及北美、英国和澳洲华人社区中被广泛使用, 可以说岭南文化在广东与香港澳门等地是处于文化同根的状态。我们可以利用区域文化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感, 充分调动岭南文化的积极因素, 发展岭南文化的优秀成分, 形成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扩大岭南文化统战在国外的影响空间, 拓展文化统战在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及北美等地的影响力, 在岭南文化所能影响的区域和人群中产生影响力和凝聚力, 为港澳的稳定繁荣贡献力量, 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文化统战应有的贡献。

总之,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创造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是优秀的中华历代文化经典, 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而具有巨大的心灵支撑和强大的内在文化驱动力。高等院校开展文化统战工作,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 要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力量, 强化文化统战中的“文化”意识, 增强文化统战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从而提升文化统战的整体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张艳娥.关于统一战线社会化的理性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 2007 (4) :75.

文化工作者的文化生态意识 篇3

关键词:文化生态 引导培育 思考探索

任何生命只有不断地从环境中补充转换和积蓄能量,才能充满无限生机与蓬勃活力。无论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与其生态环境关系密切且相辅相成。特别是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影响和决定国家兴旺发达的软实力。假如我们文化工作者能够努力探索,寻找出一条既适应时代又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途径,不仅有利于保持积极向上的文化态势,并且对于推动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也有着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工作者应具有前瞻性的文化生态视野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里的定义,所谓文化生态,是指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化为对象的一门学科,其使命是把握文化生成与文化环境的调适及内在联系。简单地说,人类赖以创造文化的环境即文化生态,主要构成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如工具、技术、生产方式等)与社会制度环境三个层次,而这三个层次与人类及其文明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变化的。一方面,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可以从自然环境获取强有力的影响文化生成;另一方面,借助人类的实践活动,自然环境则更加深刻广泛地渗透进人类生活。其实质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文化价值,即文化产品创作与人自身心智塑造的统一,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文化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确切地讲,文化生态观既是一种科学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文化活动方式,更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社会发展模式。因此,对于不断变化创新的时代主题,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文化工作者不可能置身于外,首先自己必须是文化的承担者、传播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其次自己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技能与较好的文化素质,并用文化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规范自己的行为;再次自己必须面对生活及时调整转换自身的文化生态观念。因为在当代社会现实中,文化工作者的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时代生活的影响。虽然观念的东西不会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而立即变化,但社会文化的倡导和文化生态的推动,则可以促进其加快更新与时代同步发展。所以,文化工作者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前瞻性的文化生态视野,把握时代的前进脉络,领会时代的精神本质,激励时代的文化生态,反映时代的现实生活,才能把人类的知识、教育、文化力量动员起来,在时代发展的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引导人们创造多元的文化作品,不断增强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从而转化为社会进步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二、文化工作者应培育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文化本来就包括关于人自身的教化、教养、陶冶、修炼,使人脱离单纯的自然状态而成为有文化的人,成为具有文化品质和文化创造能力的文化存在物。然而,文化存在物的延伸发展,离不开作为影响人类主体活动的各种精神文化条件状况的文化环境要素。因为文化是人类对所处环境的一种社会生态适应,人的潜能只有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才能发展,人的本质能力只有在文化的世界中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文化生态是社会文化的深层纬度,它追求的是人类更完整美好的一个生存状态。文化盘根错节地根植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则悄无声息地溶化在文化之中。尤其是人作为文化的前提,文化的进步来源于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由于人存在于社会中,也就是存在于文化中,其全部生活和活动也均具有了文化的性质和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创造与我们这个时代相适应的文化生态环境是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因为文化活动存在的价值在于带给人感动,有的时候是活动的内容,有的时候是形式的运用,有的时候则是参与过程引发的思考,以内在的、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制约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产生深远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文化工作者在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中,需要思考究竟哪些活动有利于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哪些形式有利于群众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要营造一种健康发展的良好文化生态环境,让文化艺术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从而为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品质与文化实力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例如,由广州市文化馆承办多年的广州市学校舞蹈节和广州市学校艺术节,设小学、中学、中专(含职中)组别,包括声乐、器乐、语言艺术、美术、书法、摄影、舞蹈等七大类型的比赛,就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更美好,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艺术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推动城市文化生态平衡良性循环的成功运作。

三、文化工作者应发挥资源的文化生态优势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或者说,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数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信息资源等。笔者认为,文化生态研究的资源,主要是指人们在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生活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性资源,这种资源为有形和无形两个层面,关键是工作者如何把握与利用。文化艺术其实就在人们身边,它一方面是社会不可或缺的因素,是人们在最基本物质生活满足后的必然追求;另一方面它又在美化改造着生活,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文化艺术不仅带给人美的享受,甚至可以令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文化生态的价值表现在使社会趋向于和谐和美,让人们在文化生态氛围里体验到精神上的愉悦。事实上,单一的文化生态观念已经落后,因为文化总是以多样的形态传承繁衍。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这些不同特质的文化形态在交融、冲突、博弈中,丰富了社会的文化内容,形成了亮丽的文化生态景观。

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告诉人们,如何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人生。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作为人的生存发展方式的文化,当然也应该是可持续的。在这个文化生态世界中,人们获得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能力和本质力量,在物质和精神的领域生产和创造它们对象性的存在,生产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方式,使文化生态成为一种渗透到人之生活的所有领域,并摆脱作为人的人之有限工具和手段的地位,成为一种永无止境的文化生态循环过程。例如,深圳、惠州、东莞在2009年2月签订了《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以加快这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深、莞、惠之间的文化假如跟随经济一体的脚步,充分利用深圳、东莞、惠州三座城市各自现有的文化形态,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前提下,使文化资源如深圳的客家山歌、沙头角鱼灯舞、粤剧,惠州的客家文化、东江文化,东莞的广场文化,以及三地的文化场馆、文艺演出和公益性文化活动等实现互通互补。并且,三地的文化工作者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文化形式和不同的艺术表演,将其文化进行交叉组合,让市民更好地享受和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文化资源的相融共享,这无疑是整合多种文化财富,形成文化生态氛围,丰富文化生态环境,提升文化生态质量,推动文化生态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文化生态已纳入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规划

为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在2010年7月,广东省委召开了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专门研究部署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会议,出台了未来十年广东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提出建立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其中包括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华侨文化、禅宗文化、海洋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同时还提出,要实施珠三角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工程,整合珠三角文化资源,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一体化的都市文化生活圈,辐射带动全省公共文化的发展。此举充分说明,文化生态的重要性,不仅是文化工作者需要具有文化生态意识,而且各级政府也需要具有文化生态意识,因为文化生态的优劣,已经关系到我们大家的文化生活环境和质量,同时更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否和谐发展的整体文化形象。假如我们能够善用文化生态,并将资源转化为财富,想必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岭南文化本身是由水孕育的,珠江是岭南人的母亲河。在最近落下帷幕的第16届亚运会开幕式上,根据广东特殊的地域环境,文艺表演首次将场地选择在了体育场以外的空间,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将主会场确定在了珠江中心的海心沙岛,将看台和舞台打造成一艘扬帆远航的和谐号航船,充分利用海心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把江水、两岸、城市地标尽收其中,利用激光、焰火、喷泉、船、帆、塔六大实物和光影元素,融天、地、水、桥于一体。在充满童年记忆的广东民谣《落雨大》的优美歌声中,从一滴水到汪洋大海,从一叶扁舟到巨型帆船,从一汪清水到滔天巨浪,演员在水下、水面、空中、江上,把具有岭南特色的红棉、海浪、鱼灯、芭蕉等文化元素演绎其中。还有在开幕式之前珠江巡游文艺演出中,精彩纷呈的龙舞、凤舞、狮舞、鳌鱼舞等广东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均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岭南舞蹈舒展柔美、飘逸轻盈的魅力和神韵。确切地讲,这个在珠江上进行的开幕式,不仅突出了广东浓郁水乡的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同时也向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们,展示出了广东文化艺术天人合一的独特风采。

古人云,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文化生态在吸收积累递变融合的基础上,已经成为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冯天瑜.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普洛洛·贝茨(美).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4]斯图尔德(美).文化变迁的理论[M].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

[5]拉兹洛,李吟波译.决定命运的选择——21世纪的生存抉择[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文化局工作总结 篇4

20XX区文体旅游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市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年文化体育旅游工作的主要亮点是:经济指标:引进6个招商项目,累计注册资本金10500万元。争取到中央、省级资金21048.4万元。完成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36亿元。截至2016年10月,XX区旅游累计接待人数(含空港区经济区、大板桥片区)2196.55万人次,同比增长12.19%,完成目标任务2497.5万人次的87.95%;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含空港区经济区、大板桥片区)245.92亿元,同比增长26.53%,完成目标任务283.5亿元的86.74%。

1-9月住宿业营业额完成同比增长9.1%;1-9月份旅行社营业收入增长11.4%。1—10月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速为11.5%,已完成任务。上缴非税收入175.645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07%。XX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建设财政共安排预算资金为617.2038万元,区财政拨付620万元,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经费拨付率达到100%;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考核指标完成率达100%。

文化工作:举办“中国梦•春舞大地”2016年春城文化节 “春风送暖、夏日激情、阅动金秋、冬日热舞”四个篇章活动;组织XX韵交响音乐协会乐团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机关演出活动;举办庆祝建党95周年“魅力春城 幸福XX 红歌献给党”歌咏比赛、XX区庆祝建区六十周年“魅力春城幸福XX”文艺演出、广场舞比赛;参加昆明地区“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选拔赛获二等奖、三等奖各一个;与省文化厅、市文广体局联合主办的“工匠精神·手工造—中国(昆明)XX第六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

成立XX区文化志愿者协会,在册文化志愿者500余人,组织志愿者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各项公益活动中;参加昆明市“笑咪乐呵”小戏小品大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暨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六进社区”系列活动30余场,XX区“两委”换届文艺宣传演出系列活动22场;深入街道社区组织开展基层公共文化培训,包括非遗传承项目、舞蹈、戏曲、声乐、民间绘画、摄影、器乐等培训班52期,受益者达5000余人。

全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50余场次,观众超过20余万人;开展“非遗进校园”、“群众性广场舞蹈大家乐活动”、“文艺创作”、“公益电影放映”、“流动书车”、“云秀讲坛”、“全民阅读”等活动,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考核指标完成率100%。完成太和街道文化站基层文化站室建设。建设完成矣六街道云翔社区、矣六街道映华社区、XX街道季官社区3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成市级考核指标。在全省率先建立“十馆十基地”非遗公益设施;全年免费开放文化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加大文艺精品创作,2016年原创作品荣获省市奖项18个。

体育工作:围绕全面构建“15分钟健康圈”的要求,2016投入17.9999万元在9个街道新建11条全民健身路径,建成金马街道建工社区建工三村、小板桥街道小板桥社区四组、小板桥街道中闸赵家村3个文体活动广场。实施《体育惠民一本通》,推广体育惠民工作,将惠民工作真正惠及社区群众,实现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的目的。组织参加云南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在26个代表队中,XX区获得22枚金牌、18枚银牌、24枚铜牌,位居奖牌榜第三名、奖牌总数第二的好成绩。向市级体育部门输送了9名优秀体育运动员。代表昆明市组队参加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锦标赛陀螺项目比赛、云南省第九届农民运动会舞龙、陀螺项目比赛。

组织参加昆明市中小学生游泳比赛,获团体第三名;组织参加昆明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高中组、甲组、乙组三个组别的团体第一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的优异成绩;组织参加昆明市中小学生自行车比赛,获团体第六名、3个单项第一、2个单项第二;组织参加昆明市中小学生射箭比赛,我区射箭网点学校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以81分的团体总分名列第二,获反曲弓组男子团体全能排名赛金牌等3枚金牌;董家湾小学第一次参加射箭比赛取得直拉弓团体排名赛金牌。举加XX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XX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积极组织老年体育活动,全年参加省、市及举办各类比赛、培训、参观展演活动达32次。

“全民健身日”开展青少年体育公益培训,免费培训篮球、羽毛球、足球、网球、跆拳道、拉丁舞六个,共有231名青少年参加培训。体育场馆全年累计承办和接待各级各类运动会和大型活动17次(省级比赛4次;市级比赛3次,区级比赛6次,企业及其他比赛4次),接待人数约25万/人次。旅游及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工作:完成XX区旅游行业用工合同突出问题专项检查; 指导做好XX古镇、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两个4A级旅游景区标识标牌导视系统的制作、安装和服务质量提升工作。

圆满完成国家旅游局“2016年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专项联合督查工作”,按照国家AAA级旅游厕所标准,推进云南天文台、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旅游厕所的建设工作;摸清全区产业基础数据,截止2016年12月,全区共有文化产业单位687家,体育产业单位67家,旅游产业单位 444 家,住宿业企业2461家;着重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引进昆明泡露达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培育凉亭轧钢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推介乌铜走银、云子围棋厂、滇派内画院和云南云健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文产项目分别参加第四届南博会和创意云南2016文化产业博览会参展活动。文体旅游市场管理工作:全年完成行政审批项目101件,管理服务项目65件,办结率100%。

通过ISO9001全面质量管理内部审核,迎接国务院“放管服”工作督查组的检查,未出现超时审批的情况。成立XX区180家网吧加入的网吧协会。规范细化行政处罚自由量裁权标准,全年办理行政案件40起。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联合多部门开展整治活动,对违规违法企业停业整顿8家次,处罚违规企业6家次。查获一起涉及宗教出版物案件,收缴宗教类非法出版物1583册,该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开展建立文化企业一户一档工作。

全年出动执法人员6126人次,检查文化、旅游经营户余家次,对存在安全隐患的45家经营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即刻整改,整改率100%。联合市场监管局、公安、街道办事处取缔黑网吧45家、收缴侵权盗版非法音像制品1800多张(盘),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对收缴的22000余张非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进行了集中销毁。安全生产:紧紧围绕省、市、区安全生产的中心工作,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与辖区600余家娱乐场所经营户、200余家旅游企业、38家文保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予以落实;加强对辖区内旅游景点、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网吧、歌舞娱乐场所等公共密集性场所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专项排查整治,对各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知识进行宣传和培训12次。

开展2016年“春节”和“两会”期间及“南博会”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黄金周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开展防汛减灾工作;电气火灾防范整治工作。将安全生产网格化创建与日常检查整治工作相结合,通过执法检查、专项治理、隐患排查、宣传教育等措施,督查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时查处、整治;对重大安全隐患,坚决依法处罚取缔;对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及时报送上级监管责任人,协助做好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和善后工作保证安全、和谐、稳定的市场秩序。

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局属8个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学习计划表,明确每月自学篇目和具体要求;利用每周五政治学习时间,开展集中理论学习,做到有读书笔记、有思想见解、有心得体会;开展党章党规知识测试、知识竞赛,营造学党章、遵党规、守党纪的浓厚氛围,教育引导党员尊崇党章、严明纪律,争做“忠诚干净担当”好党员;紧扣主题,讲授党课,讲清楚怎样做合格党员、怎样争当优秀党员,使讲党课的过程成为强化学习、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激发自觉的过程。

严格落实 “三会一课”制度;抓好组织关系排查,理顺党员组织关系;推进“共建联评”,局领导带队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扶贫活动,完成首轮遍访贫困户工作;做好党政干部人才、民俗民间文化人才、青少年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和服务工作;开展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提升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纳入了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与下属部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认真抓组织落实;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融入到党的生活和各项业务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在重点工程立项及招投标、大额资金使用、政府采购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守纪律;找准廉政风险防范与业务工作相紧密结合的切入点,查找出关键环节上的廉政风险点;完善廉政谈话制度,每季度局主要领导亲自约谈班子成员和重点岗位的负责人,分管领导约谈局属单位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掌握干部队伍在思想政治、廉洁自律、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6年突出亮点工作

1. 成功承办庆祝建党95周年‘魅力春城 幸福XX 红歌献给党’歌咏比赛和举办XX区庆祝建区六十周年‘魅力春城 幸福XX’文艺演出。用主旋律,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全区干部群众始终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激情,投身到XX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潮中;以庆祝建区60周年为主题,浓缩XX区近来的精品文艺节目,突显“XX特色、区域资源、多元韵味”,展示XX区将以建区60周年为起点,凝心聚力、扬帆远航、再创辉煌。

2. 羊甫头考古发掘取得可喜成果。羊甫头考古发掘是XX区文物工作中的重大工程,2016年会同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对羊甫头考古勘探,证明该区域存在早期墓葬。在XX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考古发掘工作于2016年7月展开,发掘面积1975平方米,发现各类墓葬53座,出土各类器物313件(套)。53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大部分墓葬都出土有随葬品。根据出土随葬品,可分为青铜时代和明清时期墓葬,其中青铜时代墓葬45座,明清时期墓葬8座。少数墓葬是叠葬,最多的达四层,目前,正在开展对发掘文物清理、修复和编撰考古发掘报告等后续工作。

3. 成立昆明市首家花灯传承基地。滇剧花灯在XX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矣六街道办事处五腊村的花灯滇剧省级传承人郭利辉、市级传承人李翠仙,前五代人都从事唱花灯、滇剧表演,一代代参与花灯滇剧演出活动,至今,演出骨干达30多人。我局经过认真调研,五腊村花灯会承具备各项申报条件,挂牌成立昆明市首家花灯传承基地——五腊花灯传承基地。

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5

一、领导重视,授权到位

我局领导对窗口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加强管理、充分授权等措施,实施了文化行政许可事项从受理到发证等各个环节,全部进驻中心大厅统一办理,不用窗口和客户两头跑、两头办。文化局领导只开会研究统一许可条件及程序。把个案许可决定签字权,交由窗口负责人签批,不用再回单位找

科长、局长签字;严格执行上级规定,不收任何费用,更不变相收费、搭车收费,真正实现了一窗口办公、_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限度地压缩了许可事项需提交的材料和许可时限。需公示的,公示期满,经现场勘验合格,即可办理发证;不需公示的,材料齐全,即可办结发证。这样以来,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群众。

二、建章立制,依法行政

对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实施行政许可的相关要求,我局结合实际抓紧建立了配套制度,20__年12月8日即印发了《贺州市文化局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工作制度》,包括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审批制度、检查制度、举报制度、办案制度、廉政制度、收费制度、公示制度、首问责任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考勤制度、汇报制度、办公室内务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考核制度、保密制度、档案制度等。我们通过制度的建立、检查和落实,目的是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使文化市场的行政审批做到依法审批、依法受理、依法审查并作出决定。同时,我局严格执行国务院、自治区有关保留的行政审批规定,从20__年起,根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自治区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我局按照国家文化部和自治区文化厅的工作部署,对现行行政审批项目作了全面的清查和梳理,仅20__年和20__年两年共清

理出来14项行政许可项目,并报市法制办审核。累计已停止行政许可项目共11项,现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共14项。

窗口在办理许可事项过程中,对公众比较关心、关注的热点事项,(如网吧、文化娱乐项目),在受理、现场勘查后,将事项的基本情况及政策依据,分别在拟经营场所,公众场所书面公示10天,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在原公示场所公告许可结果,有效扼制了办事不公和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同时,对照市政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办法,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本窗口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并与窗口工作人员签订了岗位年度目标责任书。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强化监管,促进了窗口工作快捷、高效和优质服务。

行政许可法实施近两年来,我局没有出现违反《行政许可法》的行为,该许可的就许可,不该许可的决不乱许可,没有因执法不当而导致的行政诉讼。

三、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在中心工作的同志除了认真学习本身的业务知识外,还系统地的学习了《中国_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_纪律处分条例》、《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的文件精神,充分认识通过学习在加强党员自身修养,抵制_,提高依法行政意识,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利益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窗口工作

同志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业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四、转_度、热情服务

文化局窗口工作人员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以服务客户,让客户满意为己任,自觉遵守政务中心制定的服务规范和文明用语,对来窗口咨询或办事的业户,做到起立迎候,送上一杯水,微笑回话和服务。让客户来的高兴,走的满意。特别在客户遇到困难时,能千方百计帮助排忧解难。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实施政务中心窗口统一办公的过程中,我们文化部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人员不足、经费短缺,带来管理上的困难。尤其在县区一级,既没有文化管理费可收,财政预算又无法到位,难以开展工作。(二)进驻政务中心办公,使人员闲置。由于我市市区文化市场原有项目的设置已成饱和状态,新办项目少,在政务中心办理业务平均每个月不到一项,工作量很少,指派专人在窗口办公,明显没有必要。(三)与行政许可法相关的实施细则尚不建立健全,执行起来出现一些不利市场健康发展的事情。如我市文化市场本来就存在过小、过滥等问题,但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我们对符合条件的申请项目又不能抬高门槛,致使本来饱和的市场因为经营单位过多而容易出现不良竞争。

为此,我们建议:(一)各级人大要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监督,保证预算的落实和到位。(二)建议把市政务中心的文化窗口的专人办公改为业务委托。(三)建议抓紧制订实施行政许可法的细则,以利于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六、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提高行政办事效率,认真分析、反映现行的许可事项审批程序、需申报材料及承诺时限对方便群众、提高工作效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争取缩减到最简、最少程度。

(二)继续实行公示、公告制度,让群众监督,有效地遏制弄虚作假现象,促进窗口依法办事、公正办事和廉洁勤政建设。

市文化局工作总结 篇6

一、组织领导。成立了“市文化局计算机保密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书乐,副组长:李文颖、杨晓军。成员由机关各科室长和其他局属单位的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施银战、赵霞、李淑慧组成,负责专项检查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工作。

二、搞好自查。精心组织,从4月11日至30日,科室和各单位开展自查。对本单位计算机逐台逐项进行严格细致检查,做到不漏环节,不存死角,不留隐患,不走过场,确保检查取得实效。在开展全面检查的同时,坚持边自查边整改,对发现的泄密隐患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堵塞泄密漏洞。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完成整改任务,并在自查整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巩固和扩大这次检查的成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彻底整改,完成了有关自查登记表填写及自查小结。

三、严肃保密纪律。要求在自查过程中认真、细致,对问题突出、整改迟缓的单位,进行严肃批评;对自查过程中发现的有关违规人员,问题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理。

文化局工作总结 篇7

双文化远程工作团队 (Bi-cultural teleworking team, 简记BCT团队) 具备两个典型特征, 即:双文化性和远程性。“双文化性”刻画的是团队成员的文化差异性, 是指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远程性”刻画的是团队工作空间的复杂性, 是指团队的成员可以在远离传统办公室的地方工作, 也可以分布在世界各地开展工作。同时, 该类型团队也具备一般团队的一些共性特性, 比如,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 团队成员间为实现特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动态的依赖关系等。

虽然关于双文化团队和远程工作团队的研究文献已经有许多, 但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却极为罕见, 也没有学者对双文化远程工作团队的定义给予严格的界定。根据文献研究和内涵分析, 我们认为:BCT团队是根据具体任务需求而动态组建的一种新型团队组织形式, 它的团队成员基本来自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 主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包括网络系统、移动电话、视讯会议等) , 并在相当一部分工作时间内在远离传统办公地点的地方工作。

2 BCT团队的分类

参照陈晓萍教授在《跨文化管理》[1]一书中对跨文化团队的划分, 我们从团队中的双文化成员各自所占的比例出发, 把双文化远程工作团队划分为两大类:均衡性BCT团队和非均衡性BCT团队, 其中均衡性BCT团队还可以从是否存在外在表现或决策权上的优势将其划分为优势凸显型BCT团队和优势齐驱型BCT团队;不均衡性BCT团队则可以根据团队中双文化成员所占比例细致划分为象征性BCT团队和非象征性BCT团队。

2.1 均衡性BCT团队

均衡性BCT团队是指在双文化远程工作团队中, 成员基本来自两种文化, 且来自不同文化的成员所占比例为45%-55%。例如, 某一中挪远程工作团队中有20位成员, 其中11位是中国人, 9位是挪威人。

基于文化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或团队内部层级结构的不同, 均衡性BCT团队还可以分为优势凸显型BCT团队和优势齐驱型BCT团队。例如, 在层级结构比较均衡的中挪BCT团队中, 中国成员和挪威成员即便在成员比例上基本相当, 但是由于中国文化和挪威文化的差异较大, 比如中国人喜欢“听”, 而挪威人喜欢“说”;中国人喜欢“看”, 而挪威人喜欢“做”。因此往往会在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出现优势 (强势) 和劣势 (弱势) 之分。

2.2 不均衡性BCT团队

不均衡性BCT团队是指除了均衡性BCT团队以外的BCT团队。它又可以根据不同文化成员所占的比例划分为象征性BCT团队和非象征性BCT团队。其中, 象征性BCT团队 (Token Bi-cultural Group) 是指在一个团队中, 只有一个或极少数的成员 (所占比例为5%-15%) 来自不同文化, 其他成员均全部来自同一种文化。例如, 在一个中挪远程项目团队的10个成员中, 9位成员来自挪威, 1位来自中国。那么, 其中的中国文化即为象征性文化, 中国成员则是象征性文化成员, 即少数成员。

在象征性BCT团队中, 来自同一种文化的少数成员经常遭受“不公平”的待遇, 这是该类型团队面临的最大问题。比如在中挪象征性BCT团队中, 只有一位中国成员, 可称其为O (著名跨文化学者Kanter用“O”指代少数成员, 用“X”指代多数成员) [2]。情况通常是:其他挪威同事碰到有关中国的问题就找O出主意, 但同时, O又感到其他挪威同事在某种意义上排挤他, 如:他们讲的笑话O听不懂, 他们在某些场合故意将O冷落到一旁。在做重大决策时, 他们似乎不会征求O的意见, 除非是有关“中国”的问题。O感到自己孤立无援, 在团队中充当的角色只是“象征”和“代表”。

3 文化整合管理策略

3.1 文化整合模型

文化差异并不一定产生文化冲突, 但它却是文化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所在[3]。人们发现, 虽然许多新观念、新思想、新方式不断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 但是固有的文化惯性和利益格局仍然使得人们在心理上对异文化团队或是团队中的异文化群体不断产生怀疑、排斥和打击, 并导致相互激烈的碰撞, 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

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但是, 它的稳定性并不是绝对不变的, 它的传承性也并不仅局限于其地域内部。虽然不同国家的语言各不相同, 但是人们的心灵情感是息息相通的;虽然不同国家的文化千姿百态, 但是其内在核心往往是相类的。这也意味着, 文化有融合或保持均衡并存的可能性。但是要让这种可能性不断扩大化, 并最终成为现实, 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毕竟这种文化整合的过程并不是完全自发的, 当然也就不能放任不理。但似乎企业的管理层们还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大多会认为, 这种文化间的整合是自然条件下就会顺利发生的反应过程, 不需要“催化剂”, 更不需要对其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相关调查表明, 有相当多的企业团队不会花时间去建立成员关系或讨论团队运作规范, 而是直接分配工作任务并开始积极工作[4]。

文化整合是指通过探讨不同文化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确定文化关系的发展方向, 通过共同的行为规则及团队共同的价值观来整合差异。文化整合模型如图1所示。

在文化整合管理模型中, 针对两种不同文化间的文化差异大体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文化包含, 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覆盖另一种文化, 即“强势文化”压倒“弱势文化”, 以此来提高团队成员对企业文化的一致认同感, 最终形成一个比较稳定和统一的企业文化体系。这种文化管理方式的成本较低, 且容易操作;二是文化平行, 即两种文化并存, 相互尊重, 相互理解, 最终达到一种差异性的均衡。三是文化交叉, 即两种文化相互协作, 在融合的同时进行创新, 从而形成一种双方都能接受和认同的综合文化体系。这种文化的管理方式复杂, 且所需周期较长, 因此成本较高, 操作较为复杂[5]。

3.2 文化整合管理策略

3.2.1 均衡性BCT团队管理策略

根据双文化远程工作团队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均衡性BCT团队的具体情况, 可以采取的文化整合管理策略如表1所示。

3.2.2 象征性BCT团队管理策略

在象征性BCT团队中, “象征性”成员常被多数成员“另眼相看”, 进而形成一种文化比例上“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的对立, 因此他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容易产生巨大压力, 也容易脱离团队[6]。所以, 在这种类型的团队中, 成员间应加强相互理解和包容, 企业方也应尽量为其创造条件和氛围, 使团队达到一种“近似和谐”的状态。象征性BCT团队的文化整合管理策略如表2所示。

4 结论

本文界定了双文化远程工作团队的概念, 分析探讨了双文化远程工作团队的分类, 最后结合这种类型团队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管理问题, 提出了文化整合模型和相关的文化整合管理策略。该研究对于提高双文化远程工作团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促进我国企业向国际市场拓展, 将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在此研究基础上我们将综合运用实证调查和管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摘要:本文界定了双文化远程工作团队的概念, 分析了双文化远程工作团队的分类, 并基于它的“双文化”和“远程工作”特点, 提出了有效开展双文化远程工作团队管理的文化整合管理策略。

关键词:双文化,远程工作,BCT团队,文化整合

参考文献

[1]陈晓萍.跨文化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何斌, 郑弘, 李思莹, 魏新.情境管理:从全球本土到跨文化本土[J].华东经济管理, 2012 (07) :88-91.

[3]何斌, 李泽莹, 郑弘.跨文化领导力的内容结构及其验证研究[J].经济管理, 2014 (12) :83-94.

[4]何斌, 李泽莹, 王学力.管理实验与实验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5]Bin He, Baozhen Liu, Lili Li, Jing Sun, Siyue Wu.A Comparative Study on Leadership Mechanism of Sino-Norwegian Bi-cultural Teleworking Teams[C].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Product, E-Service and E-Entertainment (ICEEE2010) , Nov.2010vol 1:13-16 (EI收录, EIP 20110313604711) .

文化局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新文化;发展;群众文化

新文化在不断发展,群众文化的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群众文化的主体是群众,所有的文化创新和变革都需要保证群众文化的普遍性[1]。如果群众文化失去了群众这个主体,那将会出现群众文化倒退甚至消失的情况,这就跟群众文化的中心目标背道而驰。所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才是群众文化的主旨。当群众的生活目标转为追求精神文化需求时,才能使群众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群众文化的人文理念

人文理念主要包括思想意识、道德修养、价值观念、文化内涵以及知识水平等内容,是社会文化不断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社会不断发展群众文化也随着发展而创新,但是群众文化的主体核心却不变,其核心价值主要是为群众服务,以其能够达到群众文化全面统一。和谐性、基础性和广泛性是群众文化的主要特征,充分反映出文化的核心价值[2]。它形成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为不同地区不同生活方式群众的文化需求,具备了各种文艺特点和模式风格。其和谐的主题和素材的要旨是要人们响应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从社会发展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而其中各种方式的文艺类别、文艺方法、文艺风格则是对于不同地区的群众满足不同文化审美需求乐趣所存在的。从这些方面也能看出群众文化具有艺术感染力和陶冶情操的作用,对发展和谐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群众文化的种种特点来看,其服务对象为全部参与活动的群众,其价值意向和文化内容将会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在不同地区进行文化宣传。因此,新文化不断发展带动了群众文化的发展,其发展的新概念必须要考虑到群众文化参与的普遍性,如果普遍性不高则会使群众文化没有群众参与,这就会跟群众文化的核心价值背道而驰。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的生活模式和生活观念,就需要有更多具有影響力的群众文化作为推动,譬如各种大型的体育文体活动,对和谐社会和群众文化观念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建立群众文化的新理念

一直以来,某些基层的群众文化一直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下的单一公益性意识所制约,从而在很多方面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起到严重的影响。文化精神做为依托,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应该加强新文化的发展,为群众文化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3]。全球化模式是目前发展的主要形式,从而使群众文化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去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没有文化做为支持发展就不会那么顺利和昌盛。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与事业和产业齐步前进共同发展,如果分割开来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对事业和产业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很好的判断并且认真对待,才能够实现双赢的局面。再经过各种产业手段和制度建立,来达到和促进群众文化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新局面。

三、群众文化的新方案

(一)拓宽群众文化的空间

群众文化需要更好的发展环境,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的模式和环境中,应该多从各种模式和发展空间中寻找更好的发展。譬如新时代下的群众文化的发展环境可以往更加潮流空间延伸,由企业、校园、街头、商业、青少年和老年人等特点的形式组成发展空间,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些发展空间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群众文化、社会主义以及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关键作用[4]。譬如,一些校园比较注重宣传群众文化,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报纸的形式来满足学生平时的精神文化需求。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应该融合其他多元化艺术类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识知识,为学生毕业后就业中打下更好的基础,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实现整体文化的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在群众和学生两者的综合素质提高上具有引导和重要作用。

(二)发展通俗易懂文化事业

对于广大群众而言,文化作品通俗易懂才是群众容易接受的作品,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更加贴近生活,对群众生活态度、生活内容以及情感思维能够更加直观的表达出来。所以不论是我国市场经济还是世界市场经济,群众所重视和认同的文化作用,主要作品本身是否具有现代、流行并且通俗易懂的元素。因此将文化工作中旧体制和模式进行创新和革新,才能让其不受经济发展的抑制,使得更多群众接受认知通俗文化[5]。譬如在城市中开展群众文化,群众的理解应该是各种各样的演出活动,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活动类型,小城市和县城则有相应特色的活动类型,但是在群众眼中这些活动类型是否具有观赏性才是最重要的,否则活动就将失去使群众观赏的兴趣。要让活动走进群众,将群众融入到活动中来,形成两者互动局面,是文化活动需要经历和发展的一条新兴文化之路。

(三)完善城市文化

在20世纪末,我国的广场文化也是非常繁荣的,那时候,大部分的居民平时精神活动的场所就是广场,创造了许多良好的群众文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之前的广场文化所有的繁荣景象都几乎消失了,但是广场文化还是国内人民的生活的主要模式。目前广场健身休闲、群众的娱乐表演、街头文化和广场的美好就是现在广场文化存在的模式。而且必须要注意以下两个要素才能很好地完善广场文化:(1)广场文化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之余,舒缓身心疲劳和压力的地方,不能让广场文化中产生政治或者经济利益类的活动。(2)利用社会文化消除我国之前老旧的思想文化,发扬新的文化理念,让人们有更好的身心来服务社会和国家。

四、结语

只有摒弃旧的思想文化,接受和利用新的群众文化,运用新的文化发展观指导群众文化的深入开展并根据新的形势不断修正,不断拓宽群众文化的空间,丰富群众文化的内容,发展通俗易懂的群众文化,重视对城市文化的完善,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需求,使群众文化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孙玉风.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华章,2010(22):44-45

[2]江林娜.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创新[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04):150-151

[3]高福江.新时期对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创新的途径取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99-100

[4]肖萨日娜.谈如何搞好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4(A15):67

上一篇:劳动合同注意问题签订劳动合同要注意什么?下一篇:煤矿安全管理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