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技术与安全管理(精选12篇)
煤矿技术与安全管理 篇1
摘要:安全生产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 随着煤矿开采量增加, 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叙述了矿井安全事故发生类型及所占比例, 提出了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几项措施建议, 从根本上控制煤矿开采中的安全事故。
关键词: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预防与治理
0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 新型能源被不断开发、开采, 然而在中国的能源供应中, 煤炭依旧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中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7%左右, 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70%左右。因此, 要重视煤炭在开采过程中的安全和技术管理, 保证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安全生产是煤矿行业始终关心的重要问题, 保障煤矿生产安全也是煤矿企业立于长久的关键。而煤矿企业要做好安全生产, 就必须重视安全知识培训工作,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提高员工在生产中的技术和灾害防范意识, 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害。
1 矿井安全事故发生类型及所占比例
据不完全统计, 2013年, 全国煤矿共发生安全事故48起, 死亡371人, 受伤108人。按照事故类型分析:瓦斯事故24起, 死亡254人, 占事故总起数50%, 占总死亡人数68.4%;水害事故11起, 死亡69人, 占事故总数23%, 占总死亡人数18.5%;顶板事故6起, 死亡18人, 占事故总数12.5%, 占总死亡人数4.8%;运输事故3起, 死亡5人, 占事故总数6.3%, 占总死亡人数1.35%;火灾事故2起, 死亡21人, 占事故总数4.1%, 占总死亡人数5.6%;其它事故2起, 死亡4人, 占事故总数4.1%, 占总死亡人数1.35%。瓦斯事故和水灾事故总计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5起, 占事故总数73%, 死亡323人, 占总死亡人数87%, 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
2 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措施建议
2.1 煤炭企业要对下井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对安全培训和教学不仅要重视机械设备使用方法的培训, 更要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和目标, 确保安全培训的意义和目的。对新员工要进行入矿培训及现场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手工操作过程、工艺设备流程、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等。对于老员工要注重继续教育, 使其安全生产观念铭记于心。
同时, 要加强监督与管理体制。只有企业管理人员注重安全生产和安全培训, 监管作业人员对安全作业的掌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树立不断培训和努力学习的思想, 同时考虑煤炭行业自身特点, 根据培训对象不同, 因人而宜、因地制宜, 制订不同培训计划, 使安全培训落到实处, 减少企业在生产中的损失, 给企业和员工带来福利。
2.2 矿井火灾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近些年来, 瓦斯爆炸是矿井安全事故中发生较多的一类, 针对这一类安全事故,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
a) 井口和通风处附近严禁烟火, 锅炉设备房应尽量远离。下井作业人员严禁携带烟草等易引起火灾的器物。井口房及井下设备需维修电焊时, 需由作业人员申报, 技术人员制定专项安全措施, 经管理层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现场维修工作, 且施工现场有专业安全员监督, 并做好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和相应措施;b) 井筒、井底车场等主要通道和储仓要采用耐火支护。煤炭本身是易燃物, 一旦发生火灾, 火势难以控制, 对整个矿井威胁很大, 因此, 主要通道和储煤仓必须用耐火材料施工。各储煤场所和通道应设有防火门, 当火灾发生时能很好控制火灾蔓延, 并定期对防火门进行检查和维修。主要储煤场地还需设有消防材料库, 贮备消防器材, 且定期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和更换, 保证消防器材能正常使用。必要时进行消防演练和消防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c) 设置火灾信号预警, 为了火灾发生时, 能尽早通知井下作业人员及时撤出, 在井口和主要作业地点设置火灾报警设备, 且火灾发生时, 作业人员要有次序地从安全通道逃离。安全通道中应有信号灯和指示标志, 使得井下人员能迅速撤出火灾现场。
监督和督促矿井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治措施, 切实做到“先抽后采”;督促矿井企业做好完全性评估工作, 通过对瓦斯防治能力评估, 促进企业对防治瓦斯爆炸的安全治理, 达到安全生产要求。
2.3 扎实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严格按照国务院、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和政府的部署, 认真做好“打非治违”工作。把“打非治违”与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有效结合起来, 重点抓住矿井监察和对重点隐患的排查整治, 把隐患风险降到最低。要加大严格执法、廉洁执法、公正执法的力度, 把企业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督促当地政府机关和相关部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要积极发挥社会和舆论对非法违法生产的监督作用, 借助各个方面的力量, 共同参与专项行动, 形成高压态势, 扎实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2.4 组织开展煤矿专项督查
组织开展煤矿运输系统、设备、设施及运输管理的专项督查。通过专项督查, 使煤矿企业运输系统设计符合相关规范和规程。按设计对运输设备进行选型、购置, 按规定定期对运输设备进行检查和检测, 严禁工人搭乘矿车, 严禁绞车带病运行, 严禁绞车司机擅离工作岗位。
2.5 积极推进顶板管理工作
督促煤矿企业采用顶板支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坚决淘汰落后的支护方式和工艺。要针对“三软”煤层、复合顶板、破碎顶板等矿井的实际情况, 确定具体支护方式和工艺, 提高顶板支护强度和质量。加强对采掘布置进行管理和监管, 严禁“楼上楼”开采方式。要切实加强井巷维修, 拆除原有支护必须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有效控制顶板事故发生。
2.6 积极组织和开展防治水专项监察
要通过专项监察, 督促煤矿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落实防治水措施, 夯实防治水基础工作。要加强汛期值班工作, 狠抓工作落实, 确保汛期煤矿安全生产。
严格按照国务院、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当地政府的工作部署, 大力推进煤矿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工作。
2.7 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
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 组织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 配合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 营造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氛围, 促进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3 结语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做好矿井安全生产防范和处理, 是满足煤矿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社会能源需要及顺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减少煤矿安全事故、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降低员工的伤亡率, 是每个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同时也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保障。因此, 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管理, 必须严肃面对、进行深入研究、广泛探讨。
煤矿技术与安全管理 篇2
摘要:阐述了我国煤矿开采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没有从根本上控制顶板、瓦斯、冲击地压、透水等重大事故和留设煤柱造成的严重开采资源损失。阐述了我国煤矿安全高效技术取得的成就并对其发展方向阐明了观点。关键词:开采技术;发展现状;发展方向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煤矿是我国化石能源的主体,煤矿储量在化石能源中所占比重为97.9%。2010年已探明的地质储量为1.5万亿t,居世界第3位,预计储量4万亿t。近十年来,煤矿产量增长迅猛,由2001年的13.81亿t增长到2010年的33亿t,年均增加1.9亿t,“十二五”末规划38 亿t,增长24.6%。然而,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顶板、瓦斯、冲击地压、透水等重大事故没有从根本上(即在依靠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现代装备、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得到控制,严重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开采沉陷环境灾害严重,采用留设煤柱护巷和控制地表沉陷传统开采方法造成的煤矿资源损失比例超过40%。实现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有效地控制环境灾害,最大限度地采出煤矿资源是我国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1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从研究的系统性、深度、体系的完整性,以及用以指导开采实践取得的成就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建立、发展并逐步完善了以“采动覆岩运动和支承压力分布”为核心的采场结构力学模型和各类重大事故控制决策结构力学模型体系,以及相关结构参数确定的方法、数学力学模型的建设;我国通过大量现场事故案例分析和成功的控制实践,深刻揭示重大事故与生产现场“采场结构模型”建设关系的研究基础上,在推进重大事故控制决策模型体系的建设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了解和掌握不同开采模式条件下采掘工作面推进可能发生瓦斯事故的地点以及相关的瓦斯涌出量的重大差异,了解了瓦斯事故灾害实现条件有采动空间聚集的瓦斯浓度超限,有充足的氧气和有明火引爆(三者缺一不可)。
目前国有大型企业赋存条件好的薄及中厚煤层综采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及经济指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中小型矿井综采工作面比例很低,开采技术与装备水平比较落后。大部分矿井仍存在采掘工作面推进引发的采场重大事故,没有从根本上控制高应力区掘巷引发重大事故和留设煤柱造成的严重开采资源损失,冲击地压、水害等重大事故多发局面依然存在。
1.2 存在的问题
(1)顶板、瓦斯、冲击地压、透水、突水等重大事故,还没有从根本上也就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可靠的生产和监控手段保证的条件下得到有效地控制;
(2)采用留设煤柱护巷,控制相关事故和留设煤柱控制环境灾害造成的煤炭资源采出率不足60%;
(3)保证低成本运行,有效控制环境灾害的“绿色开采理论和技术”有待取得新的创造性突破;
(4)开采沉陷和重大透水、突水事故等造成了地表塌陷和水资源流失等重大环境灾害。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发展的成就
(1)综合机械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产量、效益、安全生产状况进入国际领先水平。机采高度突破7 m;成功的制造和使用了世界最高的液压支架(6.2 m支架成功的在神东、晋城等矿区使用,年产量超过1000万t);神东矿区工作面最大长度达到400 m,年产超过1500万t,全员效率达到140t,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采煤国家的1.5到2倍,百万吨死亡率0到0.01,世界最低。
(2)综采放顶煤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和装备已形成体系,继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山西同煤集团塔山矿综采放顶煤的厚度突破20m(机采高度已达6m,可以满足1:3的采放比的控制目标);采用每小时3000t的放煤运输机,实现了工作面高速推进,年产突破1000万t的水平。随着放煤运输机能力的提高和新型放顶煤支架研制和使用的成功,实现了工作面长300m,年产突破1500万t的目标;构建了防止瓦斯、顶板、火灾等重大事故的安全开采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新型巷道布置系统、瓦斯抽排技术装备、工作面和巷道顶板控制技术和装备等)。
(3)煤与瓦斯无煤柱同采成套技术实现了瓦斯、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以及火灾等重大事故一体化控制的新突破。相关技术包括:回采工作面高效综采综放开采技术;机械化巷旁充填锚网支护高效无煤柱留巷技术;回采工作面前、后方瓦斯同时抽排和通风系统一体化技术。
(4)煤炭开采的环境控制技术、开采沉陷控制技术取得了重要成就,如井下矸石充填的技术和装备,取得实用性突破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开采伴生的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已成功的进入使用阶段。3 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发展方向
3.1 发展方向
煤矿事故有效控制的途径有: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重点突破适应各种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的数字信息控制机电一体化装备,提高煤矿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水平;实现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决策和实施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和自动化。
针对面临的问题,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发展的方向及相关技术突破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顶板控制设计理论指导下“量体裁衣”,实现采掘工作面生产综合机械化、自动化,从根本上解决顶板事故灾害控制问题。二是在“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指导下,以机械化采集井下矸石为主体的绿色高强充填材料。实现无煤柱充填开采,控制瓦斯、冲击地压、水害等重大事故和环境灾害问题。三是提高煤矿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煤矿安全开采和环境灾害控制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
3.2 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突破的重点
(1)深化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理论,研制出智能综采支架和智能挖底充填综掘机,实现操作过程的实时遥控,装备薄及中厚煤层回采工作面,避免重大事故发生,并有效缓解中小型煤矿采用传统综采的高成本、低效益的局面。(2)深化巷道矿压控制理论,研制出巷道智能挖底充填综掘机,保证杜绝老塘(采空区)透风,有利于瓦斯抽放、注氮防火工艺实施,实现“无煤柱护巷开采”成套技术的智能化。
(3)深化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建立“智能化开采指挥中心”,集事故预测、实施监控、控制决策、人身防护功能于一体,并可满足无线通讯和电液遥控操作距离的要求,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进入工作地点视事,完成相关信息采集系统和决策软件开发任务。
(4)完成重大事故预测和控制决策及其实施监控支持系统建设的实用性突破。融合事故预测和控制决策模型和相关信息基础建设于一体的决策支持系统,包括采前预测和控制决策,以及实施过程中,根据监测仪表手段采集的岩层运动和应力场应力分布等动态信息,判断事故控制效果,提出新的控制决策实施方案等2个部分。4 结语
煤炭产量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比重超过65%,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力保障的重要基础。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完善,顶板、瓦斯、冲击地压、透水等重大事故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即在依靠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现代装备、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得到控制,严重影响我国煤炭安全生产形象。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取得的突破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经显现,但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和环境灾害控制决策和实施监控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可视化,最大限度地采出煤炭资源,还需要持续进行依靠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和现代高新技术的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的理论科学研究,这将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参考文献:
[1] 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煤矿绿色开采技术[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32(4):343-347. [2] 钱鸣高,缪协兴,许家林,等.论科学采矿[ 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25(1):1-10.
煤矿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 篇3
关键词:安全生产;隐患;煤矿技术管理;技术员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7-0152-02
目前,由于资源的浪费,导致了资源的短缺,世界各地的采煤事业都在迅速发展着,因此而带来的战争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由此更加引发了资源的开采,采煤的环境却没有那么简单,安全事故也是比比皆是,采煤工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其家庭也受到了一定的伤害,这些在一定成度上也制约了煤矿事业的发展。因此,在进行采煤的过程中,时刻注意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的记录,进而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以期提高采煤的安全性,保证采煤人员的安全,另外,采煤技术人员的合理利用是不容忽视的,有些干部出于私心,甚至不惜隐瞒人才,埋没人才,来保全自己的地位,这种思想无疑是很狭隘的,怎样做到提拔人才与原则兼顾,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 安全生产中的技术管理措施
1.1 优化煤矿开拓开采方案
好的矿井开拓开采方案是实施技术管理的必要条件。合理的开拓设计方案是每个矿井设计人员必须能够拿出来的,假如开拓设计方案不合理,不仅会影响到开采的实施,从而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还会给后继的煤矿开采和生产管理带来诸多问题。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一般内容有:
①井筒位置的选择。
②阶段的划分。
③采区的划分。
④开采顺序设计。
⑤采区及工作面巷道的布置等。
在设计师开拓设计前,应该先到煤矿采集地区做实地访查,对煤矿的地质条件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之后,结合现有的采煤技术、采煤工艺与采煤设备,定制符合实际的开采方案;矿井设计人员的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应该符合施工简单易行的条件,对各系统的设施、设备性能、工作特点要了如指掌。此外,煤矿的安全防范意识也要提高,遇到事故要相应的防治措施,要坚决做到合理开拓开采,对每一项设计必须进行技术论证、可行性分析和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
2.2 鼓励技术员之间进行交流,鼓励技术员创新
为了促进煤矿事业的安全生产,要善于发现人才,敢于利用人才,大力支持人才,360行,行行出状元,领导干部要乐于培养人才,提升人才。给积极进取的技术人员以人文关怀。要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和待遇,制定合理可行的制度,鼓励技术人员进行创新,发明,鼓励他们刻苦钻研,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还要鼓励技术人员发表学术论文,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2.2.1 制定选拔和评审办法
发现煤矿单位优秀技术人才,评选出优秀人才,在企业的重要大会上进行表彰和奖励。
2.2.2 技术人员业务考核公开化、公平化
完善考核办法,考试办法,制定合理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对技术人员的考试结果,将由专业组、技术委员会等“内行”人员进行检查、考核、评分,鼓励每月组织一次,每季度评比一次,年终进行总评。
2.2.3 鼓励煤矿技术员发表学术论文
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学术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对大家评选出的优秀论文可以给予物质奖励,但更重要的是精神奖励,比如授予他们一些榮誉称号。
2.2.4 重奖设置
行业里面表现突出的人应该给予奖励。行业中获得突出效益成果或者项目的人。成果大小不等,对最突出的那一个给予重奖。根据在企业中的位置、项目中承担责任的轻重、贡献的大小,来对参与项目人员进行不同的奖励,并在人才提拔晋升时优先考虑
2.3 突出抓好“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工作
“一通三防”就是指矿井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火灭火,四个方面的共同称为“一通三防”。“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最重要的部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大意,要时刻警惕,紧紧抓好,努力做到最好。做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2.3.1 建立合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
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各级的责任也是明确分工的,健全的“一通三防”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是煤矿企业正常发展的关键。明确各级领导、各个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责任,坚决做到层层落实,严格把关。严把生产布局关、设计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2.3.2 坚持“一通三防”检查制度、坚持“一通三防”一票否决权
的原则
“一通三防”一票否决权的原则,原则是不可更改的,特别是在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重大频繁的领域,煤矿企业中的领导干部,各级部门必须无理由的坚持原则。
2.3.3 要加大在一通三防方面的资金投入
在煤矿安全建设中资金的大量投入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对于通风设备等要及时检查、定期维修,及时更新。跟上设备更新的速度。
3 结 语
在实施以上种种管理办法以后,我国的煤矿开采事业有了更大的提高,有关数据表明:山西省的一些煤矿企业在进行了安全生产管理技术之后,每项管理措施都落实了实施,结果就是煤矿工人的生命有了更强的保证,技术人才得到了合理的应用,这不仅促进了煤矿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曾经是地大物博的,但是随着近代以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能源相对短缺的时代了,如何利用新的技术,开采更多的能源,无疑是一个很直接的应对能源短缺的办法,采煤工作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因此,采煤企业应当加强对采煤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以求最大限度的减少采煤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以有效促进采煤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使采煤企业更好的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贡献,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万恒州,贾继伟,王业常.强化煤矿技术管理初探[J].科技创业家,2013,(18).
煤矿技术与安全管理 篇4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中的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对煤炭的需求量猛增, 由此也带动了煤矿行业的发展。而由于其行业本身的特殊性, 相比较其它行业而言, 该行业的管理工作更复杂, 对管理要求也更为严格。如何做好煤矿机电产业在新技术应用时期的管理, 在确保从业人员安全的基础上, 提高企业生产率和企业效益, 是当今煤矿行业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1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现状
随着国内煤矿机电生产的方式和手段的变化更新, 机电技术管理模式在不断演变。目前已经产生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 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也被不断引入, 并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但中国的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起步较晚, 且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国内煤矿行业发展中占据较长时间, 因此, 在机电技术管理的发展进程中, 还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1.2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中的问题
当前中国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1],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使矿井机电乃至生产管理中的秩序异常混乱;b) 管理人员对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不到位, 对准入关、调试关和检修关等各环节的把控不严格, 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c) 机电技术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过硬, 企业对相关从业者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培养不到位, 对优秀员工不够重视等现象, 致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技术能力和安全生产效果都较差。
2 煤矿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2.1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为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煤矿企业有其自身的普遍特点, 尚属于粗犷型劳动密集行业, 其开采方式落后, 设备操作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较低, 综合素质较差[2]。而一些私企的煤老板往往为了追求自身的效益最大化, 会在设备的应用检修和人员的安全培训投资方面做手脚, 对老旧的故障设备不及时更换维修, 让设备和人员同时加班超负荷劳动等问题都较为突出, 这些都加剧了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现象的高发。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加强, 恰恰给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使其朝着良性方面发展。
2.2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能大大提高机电设备的规范使用
在煤矿行业, 机电设备的使用不规范不合理是最为常见的问题。在每年高发的矿难事故责任原因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 其中很大一部分矿难起因都是源于对机电设备的检测不及时、操作使用不规范引发的。而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对其使用规范性的新要求, 能有效地减少设备在使用生产中的耗损, 在操作安全的作业基础上, 还能有效节约生存成本。足见,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3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有利于提高机电从业者的技术水平
在当代的煤矿企业中, 机电设备作为煤炭生产的重要部分,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在不断被引进并应用到现实的生产开采中, 但人作为劳动和智慧的主体, 无论设备多么先进, 始终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旦所应用的机电设备与现有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平衡, 就会引发安全隐患。杜绝这一现象出现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业务、安全知识的学习。再配以适当的奖惩措施, 会大大提高从业者的责任意识和学习能动性, 对激发在岗人员的竞争意识和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会有很大的帮助。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能大幅提高机电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有利于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2.4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企业的经济收益和未来发展前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 企业管理已经成为各行业中颇受重视的方面。而在煤矿行业, 煤矿开采作为主要的利润点, 其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则应成为主要的管理着眼点[3]。机电设备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投入, 能大大提高机电安全生产的效率, 给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3 煤矿机电管理的具体安全技术措施
3.1 日常安全方面的技术管理措施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三化”管理方针。即在新时期的煤矿机电管理中, 坚持以预防生产中的安全问题隐患为主, 将机电技术管理纳入规范化、程序化和周期化管理的方针战略。管理人员要对生产各环节进行严格查管, 其程序包括机电设备工程的安装→布置网络图→调整拟定网络图→进行安装和调试→成功试产[4]。在煤矿开采生产监管中, 管理者认真履行以下义务:a) 对入井产品设备的防爆合格证和安全标志的检查;b) 确保接线供电设计要求, 电缆放置规范, 开关整定值符合设计标准;c) 确保电气设备完好, 操作人员需技术达标, 持证上岗, 停电检修悬挂标志牌并上锁;d) 综掘机开启、移动时要指派专人查看周围是否有人逗留, 并妥善看管电缆;e) 确保作业时不缺水, 停机时必须关水。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 在生产之前还需组建专门的生产管理小组并设定相关的主管技术人员,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设备和人员操作技术规范等进行安全检修和检查, 并每月定期召开会议, 对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以维持设备正常运转, 真正做到安全生产。此外, 还应该加强对煤矿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安全技术教育工作, 杜绝违章作业, 尤其应加强开采现场的管理检查工作, 从设备的运行, 到电缆和小型电器等各个方面进行定期的循环检查, 应维持在每周至少两次的频率范围内, 在检查之后并做好日检查记录报表, 加强防范,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3.2 综掘机司机操作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综掘机司机的技术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个煤矿的开采安全和效率。在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中, 要特别重视该类人员的技术管理。无证人员不得上岗,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设计开采流程进行, 岗前要经过严格培训和技术交底, 做好设备的日常检查, 综掘机在移动或工作时, 严禁任何人在巷道周边[5]。在对综掘机进行检修时, 要确保停在无水干燥且支护完好的平整地面, 然后方可断电检修。
3.3 停送电方面的技术管理措施
停送电的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活中非常重要。进行停送电操作的人员必须是检修电钳工亲自操作, 要持证上岗, 确保一岗两人制, 操作时要按照相关的技术操作规范程序进行, 并悬挂警示牌。在操作高压电气设备过程中, 一定要配备齐全经过打压实验合格的绝缘手套、绝缘靴和绝缘用具等防护用具, 坚持谁停电谁送电的岗位责任制原则[6]。
对以下情况严禁给送电:
a) 未查明故障原因及处理过的设备故障跳闸;b) 未盖盖和经过防爆试验的已检修电气设备;c) 停风后未进行瓦斯安全检查的工作面;d) 保护失灵的电气设备和有故障的线路;e) 在职煤矿企业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规定的“停送电”制度。
给送电必须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 即无鸡爪子, 无羊尾巴, 无明接头;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装置, 有螺钉和弹簧垫, 有密封圈和挡板, 有接地装置;电缆悬挂整齐, 设备硐室清洁整齐;防护装置齐全, 绝缘用具全, 图纸资料全;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 坚持使用煤电钻, 坚持使用照明和信号综合保护。
3.4 机电检修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无论设备是否出现故障, 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设备机器进行安全检修。在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检修过程中, 要掌握以下技术操作规范:
a) 移动或检修机电设备前必须先断电, 停电上锁挂牌;
b) 由岗位专职人员专人操作, 在确保没问题之后再进行给送电处理。
除了上述的一些基本技术管理控制措施外,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 还应注重对电气焊安全方面的技术管理措施, 应严格按照“一焊一审批”制度执行。
4 结语
在中国当前的煤矿行业中, 设备陈旧和机电技术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较为严重, 严重威胁着煤矿的正常生产和从业者的人身安全, 加强机电技术管理工作, 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此, 企业加强对机电设备在使用中的技术管理, 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高效生产及保障煤矿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引起相关业内管理者的重视。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 还应根据自己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合理调整, 切不可盲目照搬, 以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
参考文献
[1]王相怀.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与生活, 2010, 13:194.
[2]冯洁娴.浅谈宣传工作在矿井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1 (08) :57-59.
[3]任建华, 李计祥.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J].煤矿安全, 2002, 5:33-34.
[4]邓戈.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州煤炭, 2009, 7:74-77.
[5]吴春举, 陈国永.浅析煤矿机电管理的创新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1, 8:204-205.
煤矿技术与安全管理 篇5
中安联办〔2011〕21号
关于组织学习《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全
编》的通知
各省级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关中央企业: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下发之后,国家安监总局围绕《通知》精神,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和强化企业安全工作等方面,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规范。按照这些新要求、新规范,强化安全监管、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
●7月27日,国务院召开第165次常务会议,要求采取坚决措施,全面加强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国务院安委会随后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对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做出全面部署。《通知》要求: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在加强安全生产能力建设方面,《通知》要求加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力度,凡在规定时间内未达标准的企业,要暂扣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理,逾期未达的,要提请关闭。措词十分严厉,要求十分严格。《通知》强调着力提升基层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形成以乡镇、街道为主体的基层安全监管体系。这是第一次明确把乡镇、街道安监站(所)定位为基层监管体系的主体。《通知》同时要求,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凡存在不经培训上岗、无证上岗的企业,依法停产整顿,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关闭。
北京中安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全编》
征订单
订购方法:
1、请按上表认真填写征订单位信息及所需品种、数量,可以复制或自做订单。
2、将征订表及汇款单底联传真或邮寄至本中心,一般情况下,在24小时内即可邮寄。
3、所有产品另加10%的邮寄费。并为用户开具国家正式发票。
4、邮寄一般采用普通包裹形式,发票随包一并邮寄,有特殊要求的来电协商。
5、如有破损等质量问题,可联系予以调换汇款方式:邮局汇款:(注:收款人请写单位名称)银行汇款:
收 款 人:北京中企安文化交流中心户名:北京中企安文化交流中心 地址:北京市和平里03号信箱开户行:工商银行马甸支行
邮编:100013帐号:0200 0256 0906 7000 469
征订电话:010-***5传真:010-62368806 联系人:柳月敏
-----------------------订购回执单
单位盖章满5000元以上免费邮寄
最新出版的安全生产工作用书征订单
安监总局宣教中心编写的安全生产工作用书,委托北京中安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包装、发运等具体征订工作。
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应用问题探讨 篇6
关键词:煤矿安全 采矿技术 应用问题 分析
我国的煤炭产量丰富,是世界上的产煤大国,但是,频发的煤矿事故如矿井坍塌、矿井透水、瓦斯爆炸等也给国民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要想促进煤矿事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根据煤矿的生产条件积极采用新技术,这不仅能够提升采矿效率,还可以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但是,就现阶段来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矿采矿新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并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
1 煤矿采矿技术的常见类型
在科技水平的发展之下,我国煤矿开采技术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地理环境来看,常用的煤矿采矿技术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1.1 深矿井开采技术 该种技术主要应用于地热危害大、冲击低压强以及抗压力低的地段中,在应用深矿井开采技术之前,需要解决瓦斯、顶板、水以及煤尘等危害,同时,还要注意到,深井位置有着丰富的瓦斯,通风工作十分的困难,因此,在应用这一技术时还要做好矿压的控制工作,并注意井巷布置与通风效果。就现阶段来看,深矿井开采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还有种种问题需要解决,如热害治理装备、支护技术、支护装备、深井巷道等等,只有全面解决这类问题,才能够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1.2 充填开采技术 充填开采技术能够应用在水源底部、建筑物下方与铁路公路下方,在应用充填开采技术时,需要做好空缺区域的充填工作,这样可以改善作业面压力,优化煤矿开采效果。此外,在使用充填开采技术时,还需要深入分析地表下陷规律与上覆岩层运动,制定出可以满足地下水资源、建筑物与地表需要的开采参数。截止到目前为止,充填开采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解决几个问题:即近水体开采设计、土地复垦、开采沉陷控制、工艺参数的优化等。
2 煤矿采矿技术应用工作中的问题
2.1 规章制度不完善 规章制度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我国的煤矿企业众多,分布广泛,其规模与大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的规章制度只能够把握整个煤矿行业,漏洞严重。由于相关规章制度的缺乏,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混乱,违规操作严重,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此外,部分煤矿在采矿管理方面尚有诸多问题亟待整改。比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尚未健全、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岗位责任制未得到有效落实;生产矿井证照不全或过期;部分矿井存在私挖滥采现象、超层越界开采、以探代采、超核准范围和核定人员组织生产建设等非法违法违规行为;更有甚者将矿井非法挂靠、层层转包,一矿多井等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矿井为偷税漏税,存在“两套图、两本账”等弄虚作假,蓄意逃避监管等行为。这些问题若不及时整改,很有可能引发更大的管理漏洞。
2.2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煤矿开采对于开采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煤矿企业都存在着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矿工综合素质水平普遍不高,知识水平扎实的技术人才不仅能够保证煤矿开采进程的正常进行,也能够降低安全风险的发生率。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性技术人才,就导致很多采矿技术无法得到科学的使用。
2.3 管理人员只看中眼前利益,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 今年以来,受全国煤炭产量过剩,供需矛盾加大和煤炭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煤矿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部分煤矿减少安全设施投入,消减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设备,运转不正常,对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煤矿生产者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到经济效益,煤矿行业属于典型的高危行业,不仅安全事故发生率高,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经过长时间后才能够收回成本,如果企业资金投入不足,资金量就很容易出现断裂。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多煤矿经营者不愿意冒风险引进新技术,依然使用现在的技术,他们只看重眼前利益,不愿意花费资金来研发新技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技术的推广,采矿效率一直难以得到提升。
3 促进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发展的对策
3.1 完善规章制度,促进采矿技术的规范化发展 在未来阶段下,需要根据煤矿资源的开采要求建立好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企业的工作目标与工作流程,让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可以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与工作方式。在确定好任务与方式之后,即可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只有实施该种制度,才能够促进新型技术的规范化使用。只有做到这一点,大家共同配合才能够在保障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采矿技术的规范性发展。
3.2 加强培训,提升矿工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的应用发展与技术人才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此,煤矿企业必须要定期对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与责任意识。还要注意到,矿工是煤矿开采工作的实施者,他们从事的工作重复、繁琐,虽然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熟练,但是其工作都是体力活,为了激发出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企业需要加强对矿工的培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让矿工能够不断的掌握新知识与新技术,从而不断的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只有打造一支综合水平过硬的队伍,才能够为煤矿企业的高效生产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3.3 加强创新,不断研发新技术 为了避免煤矿管理者只注重短期利益导致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受到限制的问题,政府可以制定好一系列的鼓励措施,让他们可以积极的去创新,引导他们发展新型安全与采矿技术。煤矿企业与其他行业一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新技术的研发复杂、艰难,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是,一旦新技术在生产工作中得到使用,就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好的价值。在传统模式下,政府主要采用技术产权保护、研发补贴等方式来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这对于促进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些政策主要针对一些新型企业,并未制定与煤矿企业相关的法律,这也是制约煤矿安全与采矿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根据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制定出相应的鼓励措施,这样,煤矿企业既能够研究新技术,也可以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这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与长远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而对新技术的产权保护工作不仅是政府对于企业技术上的认可,也是对煤矿企业劳动成果的保障。
4 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
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各项工作均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进行,并按照“企业全面自查、市县重点督查、省级同步突查”的交叉方式组织开展。检查重点为各县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主体企业对“不放心煤矿”挂牌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以瓦斯、水患、火灾防治为重点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工作情况;防治水、防汛、瓦斯等专项检查查出的隐患和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备案、演练情况以及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情况、领导带班和应急值班情况等。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进步之下,煤矿采矿技术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煤矿采矿技术应用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管理不科学、人才水平参差不齐、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要根据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好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发展技术创新,加强新技术的开发,这不仅可以提升煤矿企业的综合效益,还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秋,郭冬岩,吕广忠.我国地下金属矿山采矿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
[2]王庚,刘作为,韦庆发.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2(11).
[3]郑爱华,许家林,钱鸣高.科学采矿视角下的完全成本体系[J].煤炭学报,2008(10).
煤矿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 篇7
1 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要做到煤矿安全生产, 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为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 因此我们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 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 相互适应, 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甚至酿成大祸。
2 煤矿的合理开拓开采方案的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管理
矿井开拓, 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 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 采区的划分, 生产工艺流程, 设备造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等都要有总体规划和安排, 为了满足矿井开拓, 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 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 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 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 设计应贯彻集中化, 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 巷道布置力求简单, 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经济实用, 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 上述都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 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 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 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 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 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 所以技术管理是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3 技术管理是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 本身就受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 在生产过程中, 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 甚至可以酿成大祸, 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 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 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 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 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众所周知, 煤矿生产隐患与事故是密切相关的, 那么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 如果对小的隐患或一般的隐患重视不够, 治理不及时, 不彻底, 也可能使小的隐患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煤矿在开采过程中,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问题始终伴随着矿井的开采, 因此对这些长期性隐患要加强基础工作,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监测手段, 实施防治措施, 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如果在开采过程中, 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 开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 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斯来压以及过断层等这些短期隐患, 应明确责任, 制定临时措施, 加强管理, 使其尽快消除, 所以说, 煤矿短期性隐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 不仅要有定期分析, 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 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 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改进采煤工艺, 大力推广新技术, 新工艺, 新设备, 新材料, 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 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大家都知道, 煤矿安全状况不好, 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 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 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 不要盲目行事, 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 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 因为, 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 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避免形成新的隐患, 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5 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有效落实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 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建立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 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 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 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技术管理同样应坚持以人为本, 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 各党组织一定要从生活上关心工程技术人员, 工作上帮助支持工程技术人员, 工资、待遇上倾斜工程技术人员, 充分把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 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矿安全生产建设中去, 发挥聪明才智。
总之, 在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新形势下, 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监察体制也在进行改革, 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 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必须大力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阐述了加强技术管理与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 说明了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证, 必须尊重科学, 坚持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现, 坚持从实际出发谋长远发展, 加大科技人员的培养, 采取各种激励政策, 充分调动发挥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煤矿顶板安全管理经验与技术探析 篇8
1.1 炮后检查不当, 疏忽大意
就冒顶等一系列的事故发生来看, 一般都是在爆破之后的1~2h出现, 在这一段时间内, 由于爆破波对顶板产生的震动与冲击, 顶板应力还没有达到释放平衡的状态。作业人员就进入到了工作面, 在作业之前怕麻烦, 没有进行仔细的检查, 没有处理浮石、险石, 没有及时地支护顶板。
1.2 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
第一, 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较差, 没有考虑到局部空顶作业等情况, 这样也容易让现场的采掘作业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之下;第二, 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对于所管辖范围安全要求不到位, 管理不当, 没有重视观测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等分析不足, 在遇到险情或者是发现隐患的时候也没有采取恰当地安全措施, 存在侥幸心理, 违章作业;第三, 作业人员纪律过于松散, 在操作中盲目追赶速度、冒险蛮干。
1.3 技术管理滞后, 工人素质不达标
由于专业性的煤矿安全管理人才的缺乏以及煤矿职工文化程度较低, 也容易在现场的作业当中难以将安全生产措施落实, 并且所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缺少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甚至是直接借鉴其他煤矿的安全技术措施, 无法识别重大危险源, 使得安全技术资料无法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践活动加以指导, 使得在技术管理上出现盲区, 并存在违反操作规范和劳动纪律的情况。
1.4 安全装备的更新赶不上需求
就顶板事故的发生案例来看, 主要是因为安全设施的投入不足, 虽然在支护材料上推行了以钢代木的方式, 但是前进很艰难, 无法将其落实到位, 大部分煤矿还在选择木支护的方式, 这样对支护的质量产生了影响, 使得支护的强度也无法满足实际要求。
2 煤矿顶板安全管理技术与经验分析
2.1 掌握详细地质资料, 做好矿压显现规律分析
通过钻探和物探等操作方式, 掌握煤层地质构造、顶板岩性等地质资料, 让其作为顶板管理的基础资料, 这也是开展煤矿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
对于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巷道等, 根据科学化的监测手段, 做好矿压的观测工作, 做好采掘工作当中来压的原始数据收集, 通过统计和分析, 把握好矿压的显现规律, 根据矿压的显现情况以及顶板的岩性, 制定出合理的采掘工程设计, 确定支护方式。
2.2 加强煤矿的现场管理
第一, 加大对隐患的排查力度, 树立出“隐患等于事故”的理念, 对于现场隐患事故的排查要严格、细致, 下留死角, 科学性的隐患消除;第二, 在开工时, 要将班组长在顶板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班组是一切工作开展的落脚点, 班组长作为一线的指挥人员, 应该熟悉安全生产情况、地质条件和顶板情况, 能够带头遵章作业, 在遇到各种问题时, 能够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避免顶板事故的发生;第三, 加强施工质量监管和安全监管。在现场作业时, 对于出现违章、违规操作的人员, 一经查出, 必须严格处置。
2.3 开展技术改造
开展煤矿顶板安全管理技术改造, 科学地选择顶板管理方式和维护方式, 将原本落后的支护技术与材料加以摒弃, 才能够防止顶板安全事故发生。结合实际情况, 不断地进行采煤方法和支护方式的改革, 做好采掘布置的调整, 合理调整矿压和应力分布。另外, 要针对质量安全的标准化建设, 做好技术攻关, 制定出合理的技术措施, 将顶板管理薄弱的情况彻底改变。
2.4 合理选择支护方式
煤矿顶板支护方式主要有三类型:第一, 砌碹支护, 这是在顶板支护当中最常见的一种支护方式;第二, 棚式支护, 在煤矿的准备巷道中、回采巷道中是最长使用的一种支护形式;第三, 锚杆支护, 作为巷道支护的新技术, 巷道掘出之后, 应该先进行围岩内的打眼处理, 然后将锚杆插入其内, 达到加固围岩的目的, 充分利用被锚固围岩本身的强度来满足支护要求。第四, 工作面综采支架支护, 在综采顶板管理中需要做好, 综采面顶板管理中的设备选择, 加强井下综采工作面顶板的几个管理时期:初采初放期间、正常回采期间的、过地质构造期间。
2.5 顶板检查管理方法
第一, 合理选用支护形式、规格和施工方法;第二, 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第三, 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第四, 加强地质预测预报工作, 为掘进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第五, 掘、修工作面必须保持有足够的、合格的备用材料。
2.6 预防顶板事故发生的关键
时间和地点的准确预测是两个重要的控制要点。正确的预测顶板失稳的时间和发生地点, 在顶板即将失稳之前设置相应的阻抗力强、稳定性好的支护构架, 可以有效地控制顶板事故的发生。
3 工程实践
根据理论, 分析各种支护方案对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效果。针对工字钢支护效果差的特点, 根据控制围岩效果好、支护成本低、施工速度快的原则, 采用锚喷支护方式, 破碎段修复采用架棚的方式。顶锚杆采用Φ20mm×2.2m高强螺纹钢锚杆, 间排距800 mm×800mm;帮锚杆采用Φ20mm×2.0m高强螺纹钢锚杆, 间排距800mm×800mm。锚索Φ17.8mm, 长度随着顶板岩层变化而变化, 间排距1500mm×2400mm, 每排2根。同时为防止顶板风化, 遇水膨胀, 巷道表面采用喷浆, 喷浆厚度100mm。锚杆布置如图所示。
4 结语
在煤矿顶板安全管理中, 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安全、有效、可靠的顶板管理措施, 采取合理的、科学的支护技术, 才能够确保支护质量不受到任何影响。煤矿企业和监督管理部门也应该做好顶板的监督管理工作, 避免顶板灾害的发生, 这样也能够让顶板管理工作取得新的起色与进步, 提高顶板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曹佐勇.加强顶板管理有效遏制顶板事故[J].煤矿安全, 2009 (08) :77-79.
[2]赖传勇.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和防治[J].今日科苑, 2007 (20) :25-26.
煤矿岩爆事故防治技术与管理 篇9
岩爆是地下工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具有围岩突然、猛烈地向开挖空间弹射、抛掷、喷出的特征。无论是矿山开发、水电工程, 还是铁路、公路隧道工程,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岩爆灾害影响。
我国目前已有近50对矿井累计发生过4 000多次岩爆, 造成数以百计的人员伤亡, 巷道破坏达20 km以上。1959年门头沟矿发生的3.8级地震的岩爆, 不仅给井下生产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同时波及地面, 震毁地面建筑。近几年来, 我国矿山也将逐步转入地下深部开采, 深部开采范围将越来越大, 岩爆威胁必将日渐突出, 因此, 如何应对岩爆威胁是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一个日趋紧迫的问题。
1 平煤十二矿皮带下山岩爆预防与治理
1.1 平煤十二矿皮带下山岩爆危险性分析
2004-08-11—26, 平煤集团建井一处综合一队施工的十二矿三水平皮带下山沿L2灰岩施工时发生了较强烈岩爆现象, 岩爆伴有较大的声响、震动和岩体片帮, 爆出大量岩石。从2004年8月在皮带下山发生第一次岩爆到2005年4月, 在皮带下山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生岩爆现象, 给巷道安全掘进造成了严重威胁。
平煤十二矿三水平皮带下山的施工条件如下: (1) 皮带下山埋深870~1 150 m, 处在普遍认为的发生岩爆的临界深度以下; (2) 巷道穿过L1、L2灰岩, 根据实验室岩性试验结果, L1、L2灰岩具有中等岩爆倾向性; (3) 巷道处在平顶山矿区李口向斜轴部附近, 存在较高的构造应力, 使巷道周围应力集中程度高, 容易发生岩爆; (4) 工作面放炮引起震动、循环进尺太大是导致岩爆发生的一个因素。
综上所述, 从巷道埋深、围岩岩性、地应力、地质构造、开采及技术等方面分析, 初步判断十二矿三水平皮带下山所发生的岩爆属深井构造高应力型岩爆, 具有较高的岩爆危险性。
1.2 岩爆危险性预测
岩爆的预测也称工作面日常预报, 主要通过仪器监测获得有关工作面周围岩体对采矿活动反应的信息, 从而对岩爆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量级进行预报, 以便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减少或消除可能对地下结构、设备和人员造成的破坏。目前, 岩爆短期预测预报方法主要有:微震法、声发射法和电磁辐射法等几种方法。本文以电磁辐射法为主要预测方法进行阐述。
电磁辐射强度与载荷有很好的一致性, 随着载荷的增加, 电磁辐射强度增加, 强度越大, 电磁辐射强度也就越大。发生岩爆以前, 电磁辐射强度一般较小, 而在冲击破坏时, 电磁辐射强度突然增加。
通过十二矿三水平皮带下山岩爆的电磁辐射法应用, 得出几点结论:
(1) 通过对三水平皮带下山掘进巷道电磁辐射监测数据的分析及不断摸索, 确定了电磁辐射临界指标值, 当巷道沿灰岩掘进时, 电磁辐射强度临界值为30 m V, 门限值设定为18 m V, 电磁辐射脉冲数的临界值设定为400 000。
(2) 当监测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临界值时, 说明该测点处具有岩爆危险性,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工作面附近是岩爆发生的危险区域, 应用电磁辐射法在2014-04-10监测数据异常, 电磁辐射强度长时间超过临界值, 说明有岩爆危险性, 遂建议采取了爆破卸压措施, 起到了防治岩爆发生的作用。
1.3 岩爆治理措施
根据岩爆发生的成因和机理, 岩爆治理措施的基本原理有两方面: (1) 降低应力的集中程度; (2) 改变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 以减弱集聚弹性能的能力[1,2]。
目前主要方法有:高压注水、放震动炮、孔槽卸压、爆破卸压等。
(1) 高压注水的作用是人为地在岩体内部造成一系列的弱面, 并起软化作用, 以降低岩体的强度和增加塑性变形量。
(2) 放震动炮是人为地释放岩体内部集中应力区积聚的能量。它的作用是可以诱发岩爆, 并使最大支撑压力转入围岩深处。
(3) 孔槽卸压是采用大直径钻孔或者切割沟槽使煤岩体松动, 达到卸压目的。
(4) 爆破卸压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释放聚集在煤岩体中的弹性能, 使压力升高区向围岩深部转移, 从而起到卸压作用。
针对十二矿三水平皮带下山岩石掘进巷的岩爆现象, 主要是采取了爆破卸压的治理措施。实践证明, 爆破卸压对遏制岩爆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工作面发生岩爆的次数明显减少且强度明显降低。
2 岩爆防治的技术措施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岩爆防治安全管理首先从岩爆预防开始, 从工程设计, 施工工艺改进及安全防护等方面, 对岩爆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同时, 还要从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做工作, 对岩爆防治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研究, 要有针对性地建立行之有效的岩爆防治安全管理体系。
2.1 岩爆预防从设计入手
设计是施工的依据, 施工过程的安全要从设计开始。施工想安全, 设计要先行。岩爆防治工作应从施工设计阶段就开始。
2.1.1 巷道层位选择
从岩爆的机理可知, 岩爆的发生不仅与埋深和地应力有关, 也与巷道所处的围岩性质关系密切。因此, 在煤层的埋深和地应力无法改变的情况下, 在条件许可时, 选择巷道所处的围岩层位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 加强煤矿地质勘探工作, 摸清煤层赋存状况及其顶底板岩层的冲击倾向性, 就可以根据矿区岩爆发生的规律, 将主要的开拓巷道布置到岩爆现象较少的岩石层位中。
如平煤十二矿三水平己组煤底板的灰岩中易发生岩爆现象, 而己组煤顶板的砂岩中则很少发生。这样, 如果把平煤十二矿三水平己组煤主要的开拓巷道布置到岩爆现象较少的己组煤顶板的砂岩中, 就可以大大减少岩爆隐患。
2.1.2 巷道支护设计
巷道开挖后, 围岩应力会重新分布达到暂时的平衡, 但巷道周边还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当其围岩应力积累到围岩承受极限时, 仍会发生岩爆现象。因此, 需要对开挖后的巷道进行及时支护, 以改变围岩受力状况。在支护形式上可以采用锚网锚索联合支护或锚网金属支架联合支护方法。
2.2 岩爆预防与施工工艺改进相结合
施工工艺决定作业工序的先后时间和人员作业位置。根据十二矿三水平皮带下山岩爆现象的统计分析, 岩爆威胁最严重的工序是掘进打眼期间。现有的巷道施工大都仍采用人工手抱钻打眼作业, 工作面人员多, 打眼时间长, 岩爆发生时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威胁很大。因此, 若能从改进施工工艺入手, 减少工作面作业人员, 缩短作业时间, 就能大大减少岩爆发生时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威胁。
2.2.1 施工工艺改进
当开拓设计方案已经优化到无法进一步减少岩爆威胁时, 还可以通过改进施工工艺来减少岩爆的安全威胁。
通常, 岩爆的威胁主要发生在工作面附近3~5 m范围内。在有岩爆的威胁的工作面, 如果能使作业人员躲开这一危险范围, 就可以大大减少岩爆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威胁。采用凿岩台车或液压掘进机远距离施工, 就可以达到减少工作面作业人员, 并能使作业人员躲开最危险范围的效果。
目前, CMJ17HT型全液压掘进钻车可以改善岩爆威胁最严重的工序———掘进打眼工作, 且操作维护方便, 可以作为岩爆防治优选推广工艺。
2.2.2 配套工艺改进与安全投入
仅靠装备的投入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现有装备的条件下, 仍需进行配套工艺的改进研究, 如对爆破装药工作、打锚杆支护工作等施工工序中的安全技术问题的研究。只有如此, 才能使先进的施工装备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施工工艺改进所需要的MK-3型全液压掘进机或CMJ17HT型全液压掘进钻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对岩爆威胁问题的防治研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支持。因此, 在安全投入上, 要有按需投入的观念, 才能打牢安全生产的经济基础。
2.3 加强安全防护
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加强岩爆知识教育, 强化安全防护意识, 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加强人员防护和机械设备的保护。
3 岩爆防治的管理措施
3.1 增设岩爆防治管理机构
由于岩爆在平顶山矿区发生得较晚, 现有的安全管理机构中还没有专业岩爆管理部门。但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 采掘工作面的岩爆现象频发, 岩爆已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的突出问题, 因此, 应该在现有的安全管理机构中增设岩爆管理的专业管理部门, 以使岩爆管理纳入日常的安全管理体系。所以, 及时设立岩爆防治的专业管理部门, 是岩爆防治的基本要求。
(1) 管理机构设立。鉴于岩爆危险给安全生产带来的严重威胁, 建议设置专职岩爆防治管理部门。条件暂时不具备的, 可以结合单位现有安全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设立兼职岩爆防治管理部门, 但必须明确其职责。
(2) 管理人员配备。岩爆防治管理部门必须配备专职的岩爆防治管理和技术人员。配备的人员要包含安全管理、煤矿地质和施工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经验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
目前, 国内外对岩爆防治的理论研究和现场防治经验还处于初级阶段, 而现场的安全威胁却日益严重, 这就使得增设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3.2 建立岩爆防治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煤矿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标准和规范。它是对煤矿长期安全生产实践经验和无数次事故教训的总结, 是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十分重要的管理措施。因此, 建立岩爆防治安全管理制度, 对减少岩爆安全事故, 保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应建立以下安全管理制度:
(1) 岩爆防治责任制;
(2) 岩爆防治安全检查制度;
(3) 岩爆防治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4) 岩爆防治奖惩制度。
3.3 加强岩爆防治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当前从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来看, 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知识溃乏, 在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失误较多, 不能够根据煤矿安全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科学的安排部署;而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较低, 自我防护意识较差, “三违”现象严重, 这与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基础工作不到位密切相关。为此, 做好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岩爆防治工作对平煤集团来说时间较短, 不但对岩爆防治的安全意识还不到位, 而且对岩爆防治方面的安全知识更是缺乏。针对岩爆防治方面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 岩爆预防是岩爆防治的先行工作:从工程设计入手可以有效减少岩爆危险源;施工工艺改进是避免岩爆伤人的最佳途径;安全防护是降低岩爆危害的必备手段;岩爆防治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是岩爆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全员安全培训及岩爆防治措施的学习是岩爆安全管理的基础;岩爆安全管理制度是岩爆防治的保障措施。
摘要:岩爆是地下工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具有围岩突然、猛烈地向开挖空间弹射、抛掷、喷出的特征。我国煤矿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 岩爆发生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岩爆烈度不断提高, 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结合平煤十二矿皮带下山岩爆预防与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对岩爆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认为岩爆预防是岩爆防治的先行工作:从工程设计入手, 可以有效减少岩爆危险源;施工工艺改进是避免岩爆伤人的最佳途径;安全防护是降低岩爆危害的必备手段;岩爆防治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是岩爆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全员安全培训及岩爆防治措施的学习是岩爆安全管理的基础;岩爆安全管理制度是岩爆防治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煤矿开采,岩爆,岩爆预防措施,岩爆治理,岩爆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许东俊, 章光.岩爆应力状态研究[J].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0, 19 (2) :169-172.
论煤矿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 篇10
1 煤矿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要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煤矿安全管理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必须把技术管理看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甚至酿成大祸。
2 煤矿的开采方案设计
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的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造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等都要有总体规划和安排,为了满足矿井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这些都需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会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所以技术管理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尤为重要。
3 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本身就受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众所周知,煤矿生产隐患与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如果对小的隐患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使小的隐患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问题始终伴随着矿井的开采,对这些长期性隐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开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斯来压以及过断层等这些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煤矿短期性隐患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 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点
近年来,煤矿瓦斯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惨痛的教训说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不可疏忽大意,思想上稍有松弛就会酿成大祸,安全生产就没有保证,更重要的是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必须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狠抓“一通一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2)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分。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3)加大“一通三防”资金的投入,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5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管理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煤矿安全状况不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因为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6 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表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十分必要。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技术管理同样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各党组织一定要从生活上关心工程技术人员,工作上帮助支持工程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上倾斜工程技术人员,充分把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矿安全生产建设中去,发挥聪明才智。
总之,在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监察体制也在进行改革,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必须大力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摘要:结合实际阐述了加强技术管理与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说明了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证,加大科技人员的培养,采取各种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发挥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煤矿技术与安全管理 篇11
关键词:煤矿?机电一体化?应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TH6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230-01
1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1.1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安全监控体系中的应用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体系中,科学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应引入机械控制技术、信息化管理手段、计算机系统技术、自动化控制原理实施一体化管理,确保煤矿机电设备的持续良好运行,并为煤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矿工生命安全提供完善保障。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令安全监控体系数据库基于局域网络平台形成同步模式。而主备机整体监督控制则可通过专用通信研发接口行驶相关权利,并可促进硬件、软件体系的优化结合,确保煤矿数据库同主机体系良好一致。进而有效分担检索信息、网络传输、呈现图像、打印报表图形等实践工作,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中的优质、高效、现代化、科学性应用效果。
1.2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运输提升设备中的科学应用
新时期,煤矿生产建设应符合市场经济现代化发展需求,为提升工作效率,缩短同国外快速发展的差距,可汲取先进行业经验,引入一体化机电技术,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可基于带式运输设备持续长距离大量运送特征,实现自动化管控。通过引入计算机控制体系,基于机电液一体化软启动模式,实现惯性载荷处理。一条皮带可引入一台或数台CST实现驱动,进行故障问题的准确评估、自我优化保护。例如对于轴承温度、跑偏现象、倒转问题可有效监控预测。在今后的应用研发中,还应重点关注该系统启动延迟问题,优化延长单机运输长度与总量,提升其设备监控能效、灵活运行性并延长应用服务寿命。还可科学采用内装提升设备,基于一体化滚筒电机规划,提升操控便利性。可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实施全数字化提升操控,借助总线方式,为电气安装提供便利性。同时该技术体系所需硬件投入有限,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因此,在煤矿生产运营中可全面开发研究,创设优质运输提升模式,可引入双核处理器组建计算机体系,提升设备协调控制运行水平,实现可靠安全生产目标。
1.3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生产设备中的实践应用
当前,我国较多煤矿应用机械化生产采煤体系,令自动化煤矿经营生产进程全面提速,并令液压牵引传统模式合理发展为电牵引手段,体现了机电一体化控制牵引技术的显著优势。即一体化的牵引可令采煤设备强化牵引能动性,有效抑制阻力影响,并可在下滑阶段中发挥制动能效。同时基于配有抑制下滑制动设备,令其可在大倾角煤层之中进行良好的作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引入令煤矿采煤设备生产运行更为安全、高效,可实现长期在恶劣现场条件下持续作业服务,并呈现出整体具有较小磨损度,故障率较低,不需要经常维修养护的科学优势。再者,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引入采煤生产设备中,令其具有良好的动态属性,可借助控制体系快速进行各类参数优化调整。且该采煤体系具有结构便利、整体体积量较小,应用效率较高等特征属性。机电一体化牵引采煤设备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全过程控制,可科学实现自动化支架目标。可通过在工作面刮板设备中设置计算机监控体系,科学实现全面系统化、自动化管控目标,并令采煤设备整体系统实现协调化动作、科学化管控,显著提升系统可靠安全水平与实践工作效率,并创设优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问题与实践策略
2.1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包含的问题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实践中,由于相关职能单位无法树立科学认识,令技术优势价值功能的发挥受到不良影响。一些管理人员则更为注重实践生产,无法优化机电管理建设,令其专业组织建设相对滞后,并常常呈现网络中断等不良现象。一些地方煤矿则由于机电管控人员素质水平有限,无法掌握专业一体化技术,而是单纯的凭经验管理,进一步对一体化技术应用、深化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并常常出现违规作业、不安全施工现象。由于电气失爆导致的瓦斯爆炸事故则时有发生。一些小型煤矿则令设备长期处于带病作业状态,不注重定期维护更新,不健全设置保护装置,无法满足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相关要求。尤其對于一些缓冲、托罐装置、制动电控系统没有做好安全保护、防腐处置,令井筒装备经常受到腐蚀影响。对于煤矿固定设备相关控制表、安全阀则由于没有实施定期校验,科学电气检测,优质保护处理,影响了其工作服务效能,并对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引入造成了不良影响。
2.2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实践策略
为良好解决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管理问题,应创设优质管理策略,针对矿井特征、现场环境、生产开采需求创建计算机核心装置,明确相关管理岗位职责权限,实施统一优质控制。应科学监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制度规范,合理编制机电工作方案,优化系统通信功能,进行汇总参数综合分析,故障诊断监测与科学预警。同时,应令管理人员享有分配配件、监控作业、处置违章行为、进行机电事故追查跟踪、综合评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状况、实施奖惩考核、优化调整机电骨干人员等实践管理权力。再者应完善做好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综合管控,全面落实科学规章体制,强化机电技术管理培训,深化研发传感装置,引入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多维度、智能化控制管理思维,令基层煤矿实现流程化控制监督,确保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深化开发、科学应用研究,提升综合实践效益。在培训管理中应激发员工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热情,令其明确一体化技术的综合优势,进而主动的投入到实践学习活动中,丰富知识结构、提升技能素养,创新机电管理方案,优化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管理效果。
3 结语
总之,针对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优势特征,实践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的技术实践应用策略,优化管理控制效果,才能真正发挥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及时功能,令其良好的辅助煤矿生产建设,提升实践效益,并促进煤矿生产事业的良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稚敦.浅论生产现场“机电一体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
煤矿通风与安全技术的应用探析 篇12
一、煤矿中巷道贯通时所出现的安全隐患
1. 巷道贯通时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隐患的形成。
(1) 巷道相通时一般只允许向一个方向进行掘进工作, 一部分的煤矿由于节约成本消耗, 往往只会为开采的一头供风, 而忽视另一个方向的供风, 无视煤矿通风的重要性和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容易使瓦斯聚集, 一旦掘进的方向放炮, 就会造成另一方向瓦斯爆炸。
(2) 井下的通风系统是一个具有许多井巷和通风设施的网络体系, 井巷与设施之间相互联系构成网络结构。通风系统在一定的生产时期具有独立性、完善性、稳定性等特征。巷道之间的相互贯通会使井下原有的平衡和稳定发生改变, 由于不同巷道的风速、风向和风量有可能发生突变, 从而导致煤尘污染, 加上采空的区域和封闭的区域中瓦斯的泄漏、不合理的通风、出现无风和微风的巷道等均会造成瓦斯超限的安全隐患。
(3) 形成瓦斯爆炸事故的隐患因素还包括局部个别通风机的位置调动, 未及时采取控风措施以及采用不正确的控风手段等。
2. 巷道贯通时火灾事故隐患的形成。
老矿井是发生自然发火事故严重的地方, 井中火区的分布比较密集。随着生产的长期进行, 为了控制自然发火, 极有可能人为地采取一些控火措施, 如均压措施。另一方面, 火区的漏风也可能顺着回风流排出, 而并未引起察觉。巷道的互通会使得通风系统整体改变, 井下风压重新分布, 改变原有平衡和稳定状态, 造成火区的燃烧剧烈, 若加上控风不正确, 就极有可能发生火灾。
3. 巷道贯通时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隐患的形成。
井下地应力、瓦斯的压力和煤的结构之间相互作用, 则会造成煤与瓦斯的突出, 采掘活动会直接影响突出的发生, 地应力在巷道贯通处更加集中, 大大增加了突出事故的危险性, 增大了防突工作的难度, 一旦处理不合适, 就会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二、煤矿通风与安全技术应用的有关建议
1. 注意选择巷道贯通的地点。
(1) 选用无危险性或者危险性较小的区域作为巷道贯通的地点。在存在煤与瓦斯突出隐患的矿井下, 地应力会在巷道贯通处集中, 从而增大突出的危险性, 故在选择贯通地点时, 尤其注意选择一些无危险性或者危险性较小的区域作为巷道贯通地点。如焦作矿务局冯营矿24061工作面向回风巷进行掘进期间, 没有明显的突出预兆, 由于巷道选择不合理, 出现顶钻、卡钻等现象, 增大突出危险性。
(2) 巷道贯通处尽量避免在主要进回风系统之间。贯通之前, 煤柱在整个通风系统中可以起到风门的作用, 控制着风流, 如果贯通后, 没有采取有效的控风措施, 就会使风流发生改变, 若贯通的地点还在主要的进回风系统间, 更加剧了消极影响。
2. 有效的控风措施。
(1) 加强通风管理和巷道贯通处的局部通风。巷道贯通时, 只能进行一个方向的掘进, 未进行掘进的方向仍要保持正常的通风, 对局部通风进行周期性经营和检查, 检测瓦斯的浓度, 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保证两个工作方向的通风系统正常, 回风巷中的瓦斯浓度不高于1%。局部的通风系统一定保证安全可靠, 防止循环风和不合理的通风产生, 严格保证各巷道的风速、风量、风流符合要求。尤其注意在存在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隐患的矿井中, 倾斜巷道与上部的平巷道相互贯通时, 必须预留出至少5米的超前距离, 并保证各巷道的回风系统正常。
(2) 贯通时采取有效的控风措施, 对贯通前后的通风系统进行检测和调整, 如果贯通地点处在主要的进回风系统间, 则会影响煤柱的控风作用, 直接贯通就会造成危险。在这种危险条件下, 首先必须调整通风系统, 减少两侧空气压差, 然后在贯通的两个方向设置好风门, 贯通时关闭风门, 等到放炮贯通之后再进行一遍通风系统的检测和调整。矿井中通风系统越复杂, 在进行巷道贯通时风流越不容易控制, 贯通后的各个巷道中的通风情况很难得到准确的数据, 因此就需要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必须对贯通前后巷道的通风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分析, 采取一些控制措施调整通风系统, 以防通风异常或者瓦斯超限等情况, 同时防止风速过大造成煤尘飞扬。因此特别强调加强通风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应用, 避免循环风和串联风的产生, 尤其注意密闭区域、火区的监测, 防止瓦斯超限和火区燃烧或者复燃的事故发生。
(3) 加强通风瓦斯系统的监测与管理。通风瓦斯系统是对整个采掘区域的瓦斯浓度情况的监测, 每一个瓦斯探头都会将实时情况采用报表的形式汇报出来, 监测异常状况的发生。经过对汇报的数据认真地分析和研究, 再依据煤层的状况和最近瓦斯的情况, 确定主要监控区域, 对主要监控区域进行实时的动态观测, 严格管理。
三、总结
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壮大, 煤矿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 煤矿通风与安全技术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我国煤炭资源匮乏, 需要加大对煤矿资源的利用范围, 同时对于地下资源的开采利用也不断扩大, 煤矿配置的自动化仪器设备大大减少了生产劳动力, 降低了作业强度, 有利于矿井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有效地控制井下通风系统有助于保证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 可以防止有毒气体造成严重事故。加强通风管理, 防止瓦斯泄漏及火灾隐患的形成。建立完善可靠的通风系统, 加强安全技术的应用探析, 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吉红对.浅析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措施[J].青春岁月, 2011, (20)
【煤矿技术与安全管理】推荐阅读:
煤矿供电技术与应用10-23
煤矿电气安全技术11-08
煤矿机电管理技术12-10
煤矿安全信息管理技术12-18
煤矿通风安全技术分析10-29
煤矿爆破安全技术措施12-09
CAN总线技术煤矿安全07-18
大元煤矿复工安全技术措施05-31
煤矿技术人员管理考核办法10-25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奖罚01-07